CN211416938U - 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16938U CN211416938U CN201921551226.5U CN201921551226U CN211416938U CN 211416938 U CN211416938 U CN 211416938U CN 201921551226 U CN201921551226 U CN 201921551226U CN 211416938 U CN211416938 U CN 2114169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upport
- engine suspension
- engine
- suspension mou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包括供发动机悬置安装的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和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及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分别前后固定在前纵梁上;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包括前支架顶板及前支架侧板,两个前支架侧板分别连接在前支架顶板的前后两边缘;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包括后支架顶板及后支架侧板,两个后支架侧板分别连接在后支架顶板的前后两边缘。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中,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为几字形结构并焊接在前纵梁上,有效提升Z向动刚度;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与连接板在左右方向形成整体,提升X向动刚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悬置系统主要用于支承动力总成(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箱),隔离发动机的振动,和限制动力总成位移。由于发动机通过发动机悬置固定在车身上,发动机悬置固定点动刚度对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有重要影响。提高发动机悬置点动刚度是车身结构设计的重点,能够对整车的加速噪音进行优化,改善整车NVH性能。
由于发动机舱的空间有限,为了避免遮挡纵梁总成与前轮罩总成的焊点,车身悬置固定点一般设计在纵梁内部或者采用截面较小的支架直接焊接在纵梁上,因此动刚度难以达到要求。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在满足发动机悬置安装空间及强度要求的同时,保证发动机悬置X、Y、Z三个方向的动刚度均满足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发动机悬置动刚度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包括供发动机悬置安装的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和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及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分别前后固定在前纵梁上;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包括前支架顶板及前支架侧板,两个所述前支架侧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前支架顶板的前后两边缘;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包括后支架顶板及后支架侧板,两个所述后支架侧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后支架顶板的前后两边缘;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进一步包括置于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与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之间的连接板,在前后方向上连接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与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和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一侧的侧支撑板,所述侧支撑板的下部与前纵梁进行焊接,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和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朝向所述侧支撑板的一侧分别与所述侧支撑板焊接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支架顶板朝向所述侧支撑板的边缘上设有与所述侧支撑板在前后方向上焊接固定的前支架顶板侧支撑板翻边,所述前支架顶板侧支撑板翻边贴合在所述侧支撑板上;所述前支架侧板的下边缘设置有与前纵梁焊接固定的前支架侧板前纵梁翻边;所述前支架侧板朝向所述侧支撑板的边缘上设有与所述侧支撑板在前后方向上焊接固定的前支架侧板侧支撑板翻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后支架顶板朝向所述侧支撑板的边缘上设有与所述侧支撑板在前后方向上焊接固定的后支架顶板侧支撑板翻边;所述后支架顶板朝向前轮罩的边缘上设有与所述前轮罩和焊接固定的后支架顶板前轮罩翻边;所述后支架侧板的下边缘设置有与前纵梁焊接固定的后支架侧板前纵梁翻边;所述后支架侧板朝向所述侧支撑板的边缘上设有与所述侧支撑板在前后方向上焊接固定的后支架侧板侧支撑板翻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进一步包括衬套在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内的前加强板,所述前加强板包括前加强板顶板及前加强板侧板,两个所述前加强板侧板分别自所述前加强板顶板的前后两边缘向下延伸而成;所述前加强板顶板朝向前轮罩的边缘上设有与所述前轮罩焊接连接的前加强板前轮罩翻边,两个所述前加强板侧板的下边缘分别设有与前纵梁焊接固定的前加强板侧板前纵梁翻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进一步包括衬套在上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内的后加强板,所述后加强板包括后加强板顶板及后加强板侧板,两个所述后加强板侧板分别自所述后加强板顶板的前后两边缘向下延伸而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包括连接板主体及连接边,所述连接边分别从所述连接板主体的前后两侧向上卷边而成,所述连接板主体置于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和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之间,前端的所述连接边焊接固定在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后端的所述前支架侧板上,后端的所述连接边焊接固定在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前端的所述后支架侧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支撑板上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设有三个工艺过孔,所述工艺过孔设计有翻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和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的高度为8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中,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设计为几字形结构并焊接在前纵梁上,共同形成三个口字形封闭空腔结构,有效提升 Z向动刚度;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与中间的连接板在左右方向形成为一个整体,提升X向动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发动机悬置的发动机舱的局部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中的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的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的前加强板的放大图。
图6为图2中的后加强板的放大图。
图7为图2中的连接板的放大图。
图8为图2中的侧支撑板的放大图。
图9为沿图1中A-A方向(Y向)的剖视图。
图10为沿图1中B-B方向(X向)的剖视图。
图11为沿图1中C-C方向(X向)的剖视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其中,前支架顶板11、前支架侧板12;前支架顶板侧支撑板翻边111、前支架侧板前纵梁翻边121、前支架侧板侧支撑板翻边122);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其中,后支架顶板21、后支架侧板22;后支架顶板侧支撑板翻边211、后支架顶板前轮罩翻边212;后支架侧板前纵梁翻边221、后支架侧板侧支撑板翻边222);前加强板3(其中,前加强板顶板31、前加强板侧板32;前加强板前轮罩翻边311、前加强板侧板前纵梁翻边321);后加强板4(其中,后加强板顶板41、后加强板侧板42);连接板5(其中,连接板主体51、连接边52);前纵梁6;发动机悬置7;侧支撑板8(其中,工艺过孔81);前轮罩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中,发动机悬置7通过四个螺栓安装在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上。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分别一前一后连接(焊接固定)在前纵梁6上。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内部分别设置有前加强板3、后加强板4,分别衬在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内进行固定结构加强。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9,连接板5置于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之间,在前后方向上连接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与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与前轮罩9在Y方向(前后方向上)用焊点进行连接,前加强板3与前轮罩9在Y方向用焊点进行连接,侧支撑板8 下部与前纵梁6进行点焊连接。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大体呈“几”字形截面(Y向截面),包括前支架顶板11及前支架侧板12,两前支架侧板12分别连接在前支架顶板11的前后两边缘。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在Z向高度为80mm。前支架顶板11朝向侧支撑板8的边缘上设有前支架顶板侧支撑板翻边111,前支架顶板侧支撑板翻边111 贴合在侧支撑板8上,与侧支撑板8在Y方向进行焊接连接。前支架侧板12的下边缘设置有前支架侧板前纵梁翻边121,与前纵梁6焊接固定。前支架侧板12朝向侧支撑板8的边缘上设有前支架侧板侧支撑板翻边122,与侧支撑板8在Y方向进行焊接连接。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4,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大体呈“几”字形截面(Y向截面),包括后支架顶板21及后支架侧板22,两后支架侧板22分别连接在后支架顶板21的前后两边缘。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在Z向高度为80mm。后支架顶板21朝向侧支撑板8的边缘上设有后支架顶板侧支撑板翻边211,后支架顶板侧支撑板翻边211 贴合在侧支撑板8上,与侧支撑板8在Y方向进行焊接连接。后支架顶板21朝向前轮罩9的边缘上设有后支架顶板前轮罩翻边212,后支架顶板前轮罩翻边212与前轮罩贴合,与前轮罩9进行焊接连接。后支架侧板22的下边缘设置有后支架侧板前纵梁翻边221,与前纵梁6 焊接固定。后支架侧板22朝向侧支撑板8的边缘上设有后支架侧板侧支撑板翻边222,与侧支撑板8在Y方向进行焊接连接。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5,前加强板3衬套在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内,其形状与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的内部相匹配。前加强板 3包括前加强板顶板31及前加强板侧板32,两前加强板侧板32分别自前加强板顶板31的前后两边缘向下延伸而成。前加强板顶板31朝向前轮罩9的边缘上设有前加强板前轮罩翻边311,前加强板前轮罩翻边311贴合在前轮罩9表面与之焊接连接。两前加强板侧板32的下边缘分别设有前加强板侧板前纵梁翻边321,贴合在前纵梁6表面与之焊接连接。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6,后加强板4衬套在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内,其形状与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的内部相匹配。后加强板 4包括后加强板顶板41及后加强板侧板42,两后加强板侧板42分别自后加强板顶板41的前后两边缘向下延伸而成。
请结合参阅图2、图7和图9,连接板5包括连接板主体51及连接边52,连接边52分别从连接板主体51的前后两侧向上卷边而成。连接板主体51在Y向上置于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和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之间,前端的连接边52连接在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 后端的前支架侧板12上(在X方向进行焊接),后端的连接边52连接在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前端的后支架侧板22上(在X方向进行焊接)。如此,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 与中间的连接板5在X方向进行焊接,形成为一个整体,同时提升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的X方向动刚度。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8,侧支撑板8下部与前纵梁6进行点焊连接。侧支撑板8上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设有三个工艺过孔81。通过工艺过孔81,能够保证前纵梁6与前轮罩9有效焊接,也保证了焊接夹具的定位空间。三个工艺过孔81均设计有翻边,对局部结构刚度进行加强。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设计为几字形空腔结构,分别通过翻边焊接在前纵梁6上,共同形成三个口字形封闭空腔结构,Z向截面高度提高到80mm,并且在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内部焊接有两个加强板对结构刚度进行加强,有效提升了整个安装结构的Z向动刚度。
(2)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与中间的连接板5在X方向进行焊接形成为一个整体,提升X向动刚度。
(3)侧支撑板8分别与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及前纵梁6的侧壁进行焊接,对整体结构的Y向进行连接及封闭,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同时通过焊接与前轮罩9进行搭接,提升Y向动刚度。
通过CAE分析及试验,采用上述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后,悬置固定点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动刚度得到大幅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能够实现在原有车型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方案,在不占据发动机舱的其它环境件布置空间的同时,实现发动机悬置固定点动刚度的提升,解决整车加速噪音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包括供发动机悬置(7)安装的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和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及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分别前后固定在前纵梁(6)上;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包括前支架顶板(11)及前支架侧板(12),两个所述前支架侧板(12)分别连接在所述前支架顶板(11)的前后两边缘;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包括后支架顶板(21)及后支架侧板(22),两个所述后支架侧板(22)分别连接在所述后支架顶板(21)的前后两边缘;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进一步包括置于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与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之间的连接板(5),在前后方向上连接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与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和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一侧的侧支撑板(8),所述侧支撑板(8)的下部与前纵梁(6)进行焊接,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和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朝向所述侧支撑板(8)的一侧分别与所述侧支撑板(8)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顶板(11)朝向所述侧支撑板(8)的边缘上设有与所述侧支撑板(8)在前后方向上焊接固定的前支架顶板侧支撑板翻边(111),所述前支架顶板侧支撑板翻边(111)贴合在所述侧支撑板(8)上;所述前支架侧板(12)的下边缘设置有与前纵梁(6)焊接固定的前支架侧板前纵梁翻边(121);所述前支架侧板(12)朝向所述侧支撑板(8)的边缘上设有与所述侧支撑板(8)在前后方向上焊接固定的前支架侧板侧支撑板翻边(1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顶板(21)朝向所述侧支撑板(8)的边缘上设有与所述侧支撑板(8)在前后方向上焊接固定的后支架顶板侧支撑板翻边(211);所述后支架顶板(21)朝向前轮罩(9)的边缘上设有与所述前轮罩(9)和焊接固定的后支架顶板前轮罩翻边(212);所述后支架侧板(22)的下边缘设置有与前纵梁(6)焊接固定的后支架侧板前纵梁翻边(221);所述后支架侧板(22)朝向所述侧支撑板(8)的边缘上设有与所述侧支撑板(8)在前后方向上焊接固定的后支架侧板侧支撑板翻边(222)。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进一步包括衬套在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内的前加强板(3),所述前加强板(3)包括前加强板顶板(31)及前加强板侧板(32),两个所述前加强板侧板(32)分别自所述前加强板顶板(31)的前后两边缘向下延伸而成;所述前加强板顶板(31)朝向前轮罩(9)的边缘上设有与所述前轮罩(9)焊接连接的前加强板前轮罩翻边(311),两个所述前加强板侧板(32)的下边缘分别设有与前纵梁(6)焊接固定的前加强板侧板前纵梁翻边(3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进一步包括衬套在上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内的后加强板(4),所述后加强板(4)包括后加强板顶板(41)及后加强板侧板(42),两个所述后加强板侧板(42)分别自所述后加强板顶板(41)的前后两边缘向下延伸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包括连接板主体(51)及连接边(52),所述连接边(52)分别从所述连接板主体(51)的前后两侧向上卷边而成,所述连接板主体(51)置于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和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之间,前端的所述连接边(52)焊接固定在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后端的所述前支架侧板(12)上,后端的所述连接边(52)焊接固定在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前端的所述后支架侧板(22)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板(8)上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设有三个工艺过孔(81),所述工艺过孔(81)设计有翻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前支架(1)和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后支架(2)的高度为8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51226.5U CN211416938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51226.5U CN211416938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16938U true CN211416938U (zh) | 2020-09-04 |
Family
ID=72287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51226.5U Active CN211416938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16938U (zh) |
-
2019
- 2019-09-18 CN CN201921551226.5U patent/CN21141693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980714B1 (ko) | 차량용 휠하우스 기구 | |
JP5352682B2 (ja) | 車体フロア構造 | |
JPH1045034A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KR102586934B1 (ko) | 자동차의 전방 차체 구조 | |
JP2018162053A (ja) |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 |
KR101188469B1 (ko) | 자동차의 프론트사이드멤버와 서브프레임 마운팅구조 | |
CN211416938U (zh) | 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 | |
JP2009035106A (ja)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
CN103043111A (zh) | 车辆前部外围结构 | |
CN214001840U (zh) | 通风盖板总成和车辆 | |
CN112441126B (zh) |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 |
CN216611366U (zh) | 车身前部加强结构及汽车车身 | |
KR100612195B1 (ko) | 자동차의 배터리 트레이 | |
CN109941344B (zh) | 车辆前部构造 | |
CN112109810A (zh) | 车身后部结构 | |
JP2004330942A (ja) | 自動車のエンジンマウント構造 | |
JPH10264846A (ja) |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 |
JP4432884B2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CN218536865U (zh) | 顶盖后横梁总成及车辆 | |
CN218505983U (zh) | 车身尾部框架结构及车辆 | |
CN114954682B (zh) | 一种车辆的后轮罩骨架及车辆 | |
CN217835789U (zh) | 后轮罩内板总成及车辆 | |
CN219007932U (zh) | 副车架与电池包连接组件及新能源汽车 | |
JP7081893B2 (ja) | 車両構造 | |
CN216783215U (zh) | 车身后减震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