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0252U - 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 - Google Patents
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60252U CN211360252U CN201922409912.5U CN201922409912U CN211360252U CN 211360252 U CN211360252 U CN 211360252U CN 201922409912 U CN201922409912 U CN 201922409912U CN 211360252 U CN211360252 U CN 2113602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punching
- die core
- core
- fixed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部分、与其匹配的下模部分,所述的上模部分包括上模基座、第一上模芯和第二上模芯,所述的下模部分包括下模基座、第一下模芯和第二下模芯;通过在上模部分上安装斜锲,实现侧修边、侧冲孔功能,一套模具实现侧修边冲孔、左右件分离和左工件侧冲孔工艺,合模模具生产制件精度高,产品尺寸稳定,一致性高;双工位模具能够消除漏工序的风险,同时模具开发数量的减少即降低成本投入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机床的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生产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私家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市场上制作汽车零部件的厂家也越来越多,对汽车的精细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汽车配件的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配件的质量上,也体现在对于配件制造过程的控制上。
汽车构件的生产涉及汽车的各个部位,汽车外壳部件的加工一般都是通过钢板或铝板逐步变形加工而成,这种外壳部件通常为不规则的曲面形状,在加工过程中,这种不规则曲面形状的部件需要经过侧修边、侧冲孔、冲孔等工序的加工,通常是工人按照每个工序一步一步手动加工成型,这样以来导致工人数量需求大,工人劳动强度大,每个工序加工耗时较长,生产连续性较差,且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次品率较高,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该类部件逐渐趋于标准化,能够采用单冲模具对相应部件进行侧冲孔、侧修边或者冲孔、修边,但是一道工序需采用一套模具,这样导致占用的模具数较多,模具开发的成本高,且加工过程效率低下,需要对工件进行二次定位,尺寸偏差不好控制,因此,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
具体内容如下: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部分、与其匹配的下模部分,其特征是:
所述的上模部分包括上模基座、第一上模芯和第二上模芯,所述的上模基座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
所述的第一上模芯活动设置在第一模腔内,第一上模芯的侧面与第一模腔的侧面均设有对应接触的第一导滑块,在上模基座的下表面固定有至少两块第一限位挡块,该第一限位挡块位于第一模腔下边沿的周围且水平向内伸出,在第一模腔的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竖直向下伸出的第一复位弹簧,所有的第一复位弹簧的下端均支撑在第一上模芯的上表面,第一上模芯的下边沿支撑在第一限位挡块上,在第一模腔的顶部固定有竖直向下切断刀甲和切断刀乙,切断刀甲和切断刀乙均竖直贯穿第一上模芯的中部,在第一模腔的顶部还固定有若干个竖直向下的正冲孔冲头,每个正冲孔冲头均竖直贯穿第一上模芯,在第一模腔的顶部还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侧冲孔机构、两个对称的侧修边机构,两个第一侧冲孔机构位于第一上模芯的两侧面,两个侧修边机构位于第一上模芯的端部;
所述的第一侧冲孔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一活动滑块,第一固定座固定在第一模腔的顶部,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一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一滑槽匹配的第一滑条,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一滑条对应卡在第一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一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一上模芯的第一侧冲孔冲头,该第一侧冲孔冲头贯穿第一上模芯对应的侧面,第一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一驱动面;
所述的侧修边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座和第三活动滑块,第三固定座固定在第一模腔的顶部,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三滑槽,第三滑槽其中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第三挡板,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三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三滑槽匹配的第三滑条,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三滑条对应卡在第三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三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一上模芯的侧修刀,该侧修刀位于第一上模芯的端部,第三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三驱动面;
所述的第二上模芯活动设置在第二模腔内,第二上模芯的侧面与第二模腔的侧面均设有对应接触的第二导滑块,第二模腔的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竖直向下伸出的导杆,每根导杆的自由端插装在第二上模芯上对应的限位孔内,在上模基座的下表面固定有至少两块第二限位挡块,该第二限位挡块位于第二模腔下边沿的周围且水平向内伸出,在第二模腔的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竖直向下伸出的第二复位弹簧,所有的第二复位弹簧的下端均支撑在第二上模芯的上表面,第二上模芯的下边沿支撑在第二限位挡块上,在第二模腔的顶部还设有两个第二侧冲孔机构,两个第二侧冲孔机构均位于第二上模芯的同一侧;
所述的第二侧冲孔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座和第二活动滑块,第二固定座固定在第二模腔的顶部,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其中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二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二滑槽匹配的第二滑条,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二滑条对应卡在第二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二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二上模芯的第二侧冲孔冲头,该第二侧冲孔冲头贯穿第二上模芯对应的侧面,第二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二驱动面;
所述的下模部分包括下模基座、第一下模芯和第二下模芯;
所述的第一下模芯固定在下模基座的上表面,第一下模芯的上表面与第一上模芯的下表面对应匹配且两者形成对工件的夹持固定,在第一下模芯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个正冲孔落料孔,若干个第一冲孔落料孔与若干个正冲孔冲头的形状位置均一一对应,在第一下模芯的侧面设有第一侧冲孔落料孔,第一侧冲孔落料孔与第一侧冲孔冲头对应匹配,在第一下模芯的中部设有与切断刀甲的形状位置均一一对应的切断槽甲,在第一下模芯的中部还设有与切断刀乙的形状位置均一一对应的切断槽乙,在下模基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下模芯的侧面固定有两第一侧冲孔滑座,两第一侧冲孔滑座分别与两第一侧冲孔机构位置对应,第一侧冲孔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一导斜面,第一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一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在下模基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下模芯的侧面还固定有两侧修边滑座,两侧修边滑座分别与两侧修边机构位置对应,侧修边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三导斜面,第三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三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
所述的第二下模芯固定在下模基座的上表面,第二下模芯的上表面与第二上模芯的下表面对应匹配且两者形成对工件的夹持固定,在第二下模芯的侧面设有第二侧冲孔落料孔,第二侧冲孔落料孔与第二侧冲孔冲头对应匹配,在下模基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下模芯的侧面固定有两第二侧冲孔滑座,两第二侧冲孔滑座分别与两第二侧冲孔机构位置对应,第二侧冲孔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二导斜面,第二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二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
优选的,所述的下模基座上设有若干个落料斜坡,所述的切断刀甲、切断刀乙及侧修刀在下模基座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有落料斜坡。
优选的,所述的下模基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下模芯的四周固定有若干个第一定位扶杆,下模基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下模芯的四周固定有若干个第二定位扶杆,。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下模芯上还设有两根竖直向上的定位顶尖。
优选的,所述的上模基座下表面的两端均固定有竖直向下伸出的合模导向块,每块合模导向块上均设有至少两个竖直的导向滑孔。
优选的,所述的下模基座上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凹陷的合模导向槽,合模导向槽与合模导向块在竖向上对应匹配,在合模导向槽的底部设有至少两根竖直的导向滑杆,导向滑杆对应穿套在导向滑孔内并形成滑动副。
优选的,所述的上模基座的下表面设有竖直向下伸出的上限位柱,所述的下模基座的上表面设有竖直向上伸出的下限位柱,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在竖向上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的上模基座的端面对称设有上模吊装耳,所述的下模基座的端面对称设有下模吊装耳。
优选的,所述的下模基座的两侧面均设有向上伸出的固定条。
优选的,所述的下模基座的两端的上表面均固定有竖直的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通过在上模部分上安装侧修边机构和侧冲孔机构,实现侧修边、侧冲孔功能,一套模具实现侧修边冲孔、左右件分离和左工件侧冲孔工艺,合模模具生产制件精度高,产品尺寸稳定,一致性高;双工位模具能够消除漏工序的风险,同时模具开发数量的减少即降低成本投入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机床的使用,减少了模具、设备和人员的投入,同时增加了产品孔位的相对位置的精度,减少漏冲孔发生;合模生产又能减少半工序工件的转运和存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漏工序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模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模部分去除第一上模芯和第二上模芯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下模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下模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第一侧冲孔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侧冲孔机构的主视图;
图9为图8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侧冲孔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二侧冲孔机构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侧修边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侧修边机构的主视图;
图15为图14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部分、2.下模部分;
11.上模基座、111.合模导向块、112.导向滑孔、115.上模吊装耳、12.第一上模芯、13.第二上模芯、117.第一模腔、116.第二模腔、1171.第一导滑块、113.第一限位挡块、1172.第一复位弹簧、121.切断刀甲、122.切断刀乙、1173.正冲孔冲头、14.侧修边机构、1161.第二导滑块、1163.导杆、114.第二限位挡块、1162.第二复位弹簧、15.第二侧冲孔机构、151.第二固定座、152.第二活动滑块、155.第二滑槽、156.第二挡板、154.第二滑条、153.第二侧冲孔冲头、157.第二驱动面、16.第一侧冲孔机构、161.第一固定座、162.第一活动滑块、165.第一滑槽、166.第一挡板、164.第一滑条、163.第一侧冲孔冲头、167.第一驱动面、14.侧修边机构、141.第三固定座、142.第三活动滑块、145.第三滑槽、146.第三挡板、144.第三滑条、143.侧修刀、147.第三驱动面、21.下模基座、22.第一下模芯、23.第二下模芯、222.正冲孔落料孔、221.第一侧冲孔落料孔、223.切断槽甲、224.切断槽乙、25.第一侧冲孔滑座、251.第一导斜面、26.侧修边滑座、261.第三导斜面、29.落料斜坡、28.第一定位扶杆、27.第二定位扶杆、232.定位顶尖、212.导向滑杆、211.合模导向槽、118.上限位柱、215.下限位柱、213.下模吊装耳、216.固定条、214.缓冲垫、231.第二侧冲孔落料孔、24.第二侧冲孔滑座、241.第二导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15,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部分、与其匹配的下模部分;
所述的上模部分包括上模基座、第一上模芯和第二上模芯,所述的上模基座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
所述的第一上模芯活动设置在第一模腔内,第一上模芯的侧面与第一模腔的侧面均设有对应接触的第一导滑块,在上模基座的下表面固定有至少两块第一限位挡块,该第一限位挡块位于第一模腔下边沿的周围且水平向内伸出,在第一模腔的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竖直向下伸出的第一复位弹簧,所有的第一复位弹簧的下端均支撑在第一上模芯的上表面,第一上模芯的下边沿支撑在第一限位挡块上,在第一模腔的顶部固定有竖直向下切断刀甲和切断刀乙,切断刀甲和切断刀乙均竖直贯穿第一上模芯的中部,在第一模腔的顶部还固定有若干个竖直向下的正冲孔冲头,每个正冲孔冲头均竖直贯穿第一上模芯,在第一模腔的顶部还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侧冲孔机构、两个对称的侧修边机构,两个第一侧冲孔机构位于第一上模芯的两侧面,两个侧修边机构位于第一上模芯的端部;
所述的第一侧冲孔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一活动滑块,第一固定座固定在第一模腔的顶部,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一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一滑槽匹配的第一滑条,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一滑条对应卡在第一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一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一上模芯的第一侧冲孔冲头,该第一侧冲孔冲头贯穿第一上模芯对应的侧面,第一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一驱动面;
所述的侧修边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座和第三活动滑块,第三固定座固定在第一模腔的顶部,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三滑槽,第三滑槽其中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第三挡板,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三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三滑槽匹配的第三滑条,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三滑条对应卡在第三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三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一上模芯的侧修刀,该侧修刀位于第一上模芯的端部,第三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三驱动面;
所述的第二上模芯活动设置在第二模腔内,第二上模芯的侧面与第二模腔的侧面均设有对应接触的第二导滑块,第二模腔的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竖直向下伸出的导杆,每根导杆的自由端插装在第二上模芯上对应的限位孔内,在上模基座的下表面固定有至少两块第二限位挡块,该第二限位挡块位于第二模腔下边沿的周围且水平向内伸出,在第二模腔的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竖直向下伸出的第二复位弹簧,所有的第二复位弹簧的下端均支撑在第二上模芯的上表面,第二上模芯的下边沿支撑在第二限位挡块上,在第二模腔的顶部还设有两个第二侧冲孔机构,两个第二侧冲孔机构均位于第二上模芯的同一侧;
所述的第二侧冲孔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座和第二活动滑块,第二固定座固定在第二模腔的顶部,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其中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二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二滑槽匹配的第二滑条,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二滑条对应卡在第二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二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二上模芯的第二侧冲孔冲头,该第二侧冲孔冲头贯穿第二上模芯对应的侧面,第二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二驱动面;
所述的下模部分包括下模基座、第一下模芯和第二下模芯;
所述的第一下模芯固定在下模基座的上表面,第一下模芯的上表面与第一上模芯的下表面对应匹配且两者形成对工件的夹持固定,在第一下模芯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个正冲孔落料孔,若干个第一冲孔落料孔与若干个正冲孔冲头的形状位置均一一对应,在第一下模芯的侧面设有第一侧冲孔落料孔,第一侧冲孔落料孔与第一侧冲孔冲头对应匹配,在第一下模芯的中部设有与切断刀甲的形状位置均一一对应的切断槽甲,在第一下模芯的中部还设有与切断刀乙的形状位置均一一对应的切断槽乙,在下模基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下模芯的侧面固定有两第一侧冲孔滑座,两第一侧冲孔滑座分别与两第一侧冲孔机构位置对应,第一侧冲孔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一导斜面,第一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一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在下模基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下模芯的侧面还固定有两侧修边滑座,两侧修边滑座分别与两侧修边机构位置对应,侧修边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三导斜面,第三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三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
所述的第二下模芯固定在下模基座的上表面,第二下模芯的上表面与第二上模芯的下表面对应匹配且两者形成对工件的夹持固定,在第二下模芯的侧面设有第二侧冲孔落料孔,第二侧冲孔落料孔与第二侧冲孔冲头对应匹配,在下模基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下模芯的侧面固定有两第二侧冲孔滑座,两第二侧冲孔滑座分别与两第二侧冲孔机构位置对应,第二侧冲孔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二导斜面,第二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二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
所述的下模基座上设有若干个落料斜坡,所述的切断刀甲、切断刀乙及侧修刀在下模基座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有落料斜坡,使修边或者冲孔后形成的落料掉落至落料斜坡上并滑落出去。
所述的下模基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下模芯的四周固定有若干个第一定位扶杆,下模基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下模芯的四周固定有若干个第二定位扶杆,通过定位扶杆使待加工的工件快速定位使其与下模芯对应吻合。
所述的第二下模芯上还设有两根竖直向上的定位顶尖。
所述的上模基座下表面的两端均固定有竖直向下伸出的合模导向块,每块合模导向块上均设有至少两个竖直的导向滑孔。
所述的下模基座上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凹陷的合模导向槽,合模导向槽与合模导向块在竖向上对应匹配,在合模导向槽的底部设有至少两根竖直的导向滑杆,导向滑杆对应穿套在导向滑孔内并形成滑动副。
所述的上模基座的下表面设有竖直向下伸出的上限位柱,所述的下模基座的上表面设有竖直向上伸出的下限位柱,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在竖向上一一对应,通过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限定上模部分向下移动的行程,防止上模部分过度下移,挤压损坏相应的零部件。
所述的上模基座的端面对称设有上模吊装耳,所述的下模基座的端面对称设有下模吊装耳,通过上模吊装耳便于转移和安装上模部分,通过下模吊装耳便于转移和安装下模部分。
所述的下模基座的两侧面均设有向上伸出的固定条,所述的下模基座的两端的上表面均固定有竖直的缓冲垫,当整个模具进行搬运转移时,通过固定条将两者进行固定后即可搬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该模具在使用时,将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对应安装在压力机上,将两个工件分别对应放置到下模部分上的第一下模芯和第二下模芯上,第二下模芯上的工件是第一下模芯上的工件切断分离出来的,第一下模芯上的工件通过第一定位扶杆快速定位,并与第一下模芯对应贴合,第二下模芯上的工件通过定位顶尖和第二定位扶杆快速定位,并与第二下模芯对应贴合,上模部分下行,对应的上模芯与下模芯将相应的工件夹紧,然后上模部分继续下行,上模芯挤压复位弹簧往模腔里面收缩,其内部的正冲孔冲头随上模座继续下行,穿过工件,完成冲孔落料的工作,与此同时,侧修边机构、侧冲孔机构的活动滑块的驱动面分别与侧修边滑座、侧冲孔滑座的导斜面接触,然后驱动活动滑块滑动,侧修边刀和侧冲孔冲头穿过工件,完成侧修边和侧冲孔的工作,相应的加工落料掉入落料斜坡并滑出。
通过在上模部分上安装侧修边机构和侧冲孔机构,实现侧修边、侧冲孔功能,一套模具实现侧修边冲孔、左右件分离和左工件侧冲孔工艺,合模模具生产制件精度高,产品尺寸稳定,一致性高;双工位模具能够消除漏工序的风险,同时模具开发数量的减少即降低成本投入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机床的使用,减少了模具、设备和人员的投入,同时增加了产品孔位的相对位置的精度,减少漏冲孔发生;合模生产又能减少半工序工件的转运和存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漏工序发生。
Claims (10)
1.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部分、与其匹配的下模部分,其特征是:
所述的上模部分包括上模基座、第一上模芯和第二上模芯,所述的上模基座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
所述的第一上模芯活动设置在第一模腔内,第一上模芯的侧面与第一模腔的侧面均设有对应接触的第一导滑块,在上模基座的下表面固定有至少两块第一限位挡块,该第一限位挡块位于第一模腔下边沿的周围且水平向内伸出,在第一模腔的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竖直向下伸出的第一复位弹簧,所有的第一复位弹簧的下端均支撑在第一上模芯的上表面,第一上模芯的下边沿支撑在第一限位挡块上,在第一模腔的顶部固定有竖直向下切断刀甲和切断刀乙,切断刀甲和切断刀乙均竖直贯穿第一上模芯的中部,在第一模腔的顶部还固定有若干个竖直向下的正冲孔冲头,每个正冲孔冲头均竖直贯穿第一上模芯,在第一模腔的顶部还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侧冲孔机构、两个对称的侧修边机构,两个第一侧冲孔机构位于第一上模芯的两侧面,两个侧修边机构位于第一上模芯的端部;
所述的第一侧冲孔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一活动滑块,第一固定座固定在第一模腔的顶部,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一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一滑槽匹配的第一滑条,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一滑条对应卡在第一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一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一上模芯的第一侧冲孔冲头,该第一侧冲孔冲头贯穿第一上模芯对应的侧面,第一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一驱动面;
所述的侧修边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座和第三活动滑块,第三固定座固定在第一模腔的顶部,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三滑槽,第三滑槽其中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第三挡板,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三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三滑槽匹配的第三滑条,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三滑条对应卡在第三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三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一上模芯的侧修刀,该侧修刀位于第一上模芯的端部,第三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三驱动面;
所述的第二上模芯活动设置在第二模腔内,第二上模芯的侧面与第二模腔的侧面均设有对应接触的第二导滑块,第二模腔的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竖直向下伸出的导杆,每根导杆的自由端插装在第二上模芯上对应的限位孔内,在上模基座的下表面固定有至少两块第二限位挡块,该第二限位挡块位于第二模腔下边沿的周围且水平向内伸出,在第二模腔的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竖直向下伸出的第二复位弹簧,所有的第二复位弹簧的下端均支撑在第二上模芯的上表面,第二上模芯的下边沿支撑在第二限位挡块上,在第二模腔的顶部还设有两个第二侧冲孔机构,两个第二侧冲孔机构均位于第二上模芯的同一侧;
所述的第二侧冲孔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座和第二活动滑块,第二固定座固定在第二模腔的顶部,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其中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二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二滑槽匹配的第二滑条,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二滑条对应卡在第二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二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二上模芯的第二侧冲孔冲头,该第二侧冲孔冲头贯穿第二上模芯对应的侧面,第二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二驱动面;
所述的下模部分包括下模基座、第一下模芯和第二下模芯;
所述的第一下模芯固定在下模基座的上表面,第一下模芯的上表面与第一上模芯的下表面对应匹配且两者形成对工件的夹持固定,在第一下模芯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个正冲孔落料孔,若干个第一冲孔落料孔与若干个正冲孔冲头的形状位置均一一对应,在第一下模芯的侧面设有第一侧冲孔落料孔,第一侧冲孔落料孔与第一侧冲孔冲头对应匹配,在第一下模芯的中部设有与切断刀甲的形状位置均一一对应的切断槽甲,在第一下模芯的中部还设有与切断刀乙的形状位置均一一对应的切断槽乙,在下模基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下模芯的侧面固定有两第一侧冲孔滑座,两第一侧冲孔滑座分别与两第一侧冲孔机构位置对应,第一侧冲孔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一导斜面,第一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一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在下模基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下模芯的侧面还固定有两侧修边滑座,两侧修边滑座分别与两侧修边机构位置对应,侧修边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三导斜面,第三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三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
所述的第二下模芯固定在下模基座的上表面,第二下模芯的上表面与第二上模芯的下表面对应匹配且两者形成对工件的夹持固定,在第二下模芯的侧面设有第二侧冲孔落料孔,第二侧冲孔落料孔与第二侧冲孔冲头对应匹配,在下模基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下模芯的侧面固定有两第二侧冲孔滑座,两第二侧冲孔滑座分别与两第二侧冲孔机构位置对应,第二侧冲孔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二导斜面,第二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二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模基座上设有若干个落料斜坡,所述的切断刀甲、切断刀乙及侧修刀在下模基座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有落料斜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模基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下模芯的四周固定有若干个第一定位扶杆,下模基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下模芯的四周固定有若干个第二定位扶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下模芯上还设有两根竖直向上的定位顶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基座下表面的两端均固定有竖直向下伸出的合模导向块,每块合模导向块上均设有至少两个竖直的导向滑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模基座上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凹陷的合模导向槽,合模导向槽与合模导向块在竖向上对应匹配,在合模导向槽的底部设有至少两根竖直的导向滑杆,导向滑杆对应穿套在导向滑孔内并形成滑动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基座的下表面设有竖直向下伸出的上限位柱,所述的下模基座的上表面设有竖直向上伸出的下限位柱,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在竖向上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基座的端面对称设有上模吊装耳,所述的下模基座的端面对称设有下模吊装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模基座的两侧面均设有向上伸出的固定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模基座的两端的上表面均固定有竖直的缓冲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09912.5U CN211360252U (zh) | 2019-12-28 | 2019-12-28 | 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09912.5U CN211360252U (zh) | 2019-12-28 | 2019-12-28 | 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60252U true CN211360252U (zh) | 2020-08-28 |
Family
ID=72163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09912.5U Active CN211360252U (zh) | 2019-12-28 | 2019-12-28 | 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6025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48376A (zh) * | 2023-08-16 | 2023-09-15 | 兴化市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水泥机械制造件的自动化冲孔设备 |
-
2019
- 2019-12-28 CN CN201922409912.5U patent/CN21136025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48376A (zh) * | 2023-08-16 | 2023-09-15 | 兴化市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水泥机械制造件的自动化冲孔设备 |
CN116748376B (zh) * | 2023-08-16 | 2023-10-17 | 兴化市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水泥机械制造件的自动化冲孔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360252U (zh) | 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 | |
CN111545647A (zh) | 整形切边冲压模具 | |
CN213944548U (zh) | 外覆盖件修边、侧修边模具 | |
CN213944549U (zh) | 汽车轮罩件左右共模的翻边整形模具 | |
CN211360303U (zh) | 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 | |
CN211191593U (zh) | 一种铝压铸件复合去毛刺装置 | |
CN209363404U (zh) | 一种中通道加强板后加强支架的冲压系统 | |
CN213944550U (zh) | 汽车边梁加强板翻边整形、侧翻边冲孔合模模具 | |
CN211464467U (zh) | 后背门门槛左盖板冲孔侧冲孔左右件分离模具 | |
CN217775276U (zh) | 一种铝型材冲裁下料成型复合模具 | |
CN110421058B (zh) | 一种盒形底盖切边模具 | |
CN214053344U (zh) | 摩托车制动蹄块嵌件的加工装置 | |
CN213288363U (zh) | 一种隔板连续模具 | |
CN211276146U (zh) | 一种靠背边板成型模具 | |
CN210045848U (zh) | 一种具有多工位模具的冲床 | |
CN217748924U (zh) | 一种分体式成型的五金精密模具 | |
CN208787363U (zh) | 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装置 | |
CN210788799U (zh) | 一种盒形底盖切边模具 | |
CN208230747U (zh) | 半导体产品的自动冲切成型模具 | |
CN214053355U (zh) | 汽车地板件修边、冲孔复合模具 | |
CN211464508U (zh) | 修边侧分离、冲孔侧冲孔翻边、冲孔侧冲孔翻边三工序合模模具 | |
CN214022984U (zh) | 汽车后地板件翻边、修边模具 | |
CN217343130U (zh) | 一种座椅零件加工用模具 | |
CN214133588U (zh) | 汽车用天窗加强板修边冲孔、修边冲孔复合模具 | |
CN110899496A (zh) | 一种靠背边板成型模具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