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0303U - 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 - Google Patents
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60303U CN211360303U CN201922407166.6U CN201922407166U CN211360303U CN 211360303 U CN211360303 U CN 211360303U CN 201922407166 U CN201922407166 U CN 201922407166U CN 211360303 U CN211360303 U CN 2113603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trimming
- punching
- face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与其匹配的下模组件,所述的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第一上型面定位模和第二上型面定位模,所述的上模座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所述的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第一下型面定位模和第二下型面定位模;通过在上模组件上安装斜锲,实现侧修边、侧冲孔功能,避免工件加工后其产生边缘毛刺和孔毛刺,又减少侧修边刀和侧冲孔冲头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该模具采用多工艺合模开发,减少了模具、设备、人员的投入,同时增加了产品孔位的相对位置的精度,减少漏冲孔发生;合模生产又能减少半工序工件的转运和存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漏工序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生产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私家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市场上制作汽车零部件的厂家也越来越多,对汽车的精细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汽车配件的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配件的质量上,也体现在对于配件制造过程的控制上。
汽车构件的生产涉及汽车的各个部位,汽车外壳部件的加工一般都是通过钢板或铝板逐步变形加工而成,这种外壳部件通常为不规则的曲面形状,在加工过程中,这种不规则曲面形状的部件需要经过侧修边、侧冲孔、冲孔等工序的加工,通常是工人按照每个工序一步一步手动加工成型,这样以来导致工人数量需求大,工人劳动强度大,每个工序加工耗时较长,生产连续性较差,且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次品率较高,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该类部件逐渐趋于标准化,能够采用单冲模具对相应部件进行侧冲孔、侧修边或者冲孔、修边,但是一道工序需采用一套模具,这样导致占用的模具数较多,模具开发的成本高,且加工过程效率低下,需要对工件进行二次定位,尺寸偏差不好控制,因此,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
具体内容如下: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与其匹配的下模组件,其特征是:
所述的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第一上型面定位模和第二上型面定位模,所述的上模座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
所述的第一上型面定位模设置在第一模腔内,第一模腔的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竖直向下伸出的第一限位导杆,每根第一限位导杆的自由端贯穿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限位孔,且第一限位导杆的自由端设有第一档块,第一上型面定位模与第一模腔之间设有用于支撑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一复位弹簧,该第一复位弹簧固定在第一模腔的顶部,在第一模腔的顶部设有若干把竖直向下的第一修边刀,第一修边刀设置在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周围,在第一模腔的顶部还固定有若干个竖直向下的第一异形孔冲头,每个第一异形孔冲头均对应穿套在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一安装孔内,在第一模腔的顶部设有第一侧冲孔机构,该第一侧冲孔机构位于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侧面;
所述的第一侧冲孔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一活动滑块,第一固定座固定在第一模腔的顶部,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一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一滑槽匹配的第一滑条,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一滑条对应卡在第一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一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一侧冲孔冲头,第一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一驱动面;
所述的第二上型面定位模设置在第二模腔内,第二模腔的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竖直向下伸出的第二限位导杆,每根第二限位导杆的自由端贯穿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限位孔,且第二限位导杆的自由端设有第二档块,第二上型面定位模与第二模腔之间设有用于支撑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二复位弹簧,该第二复位弹簧固定在第二模腔的顶部,在第二模腔的顶部设有若干把竖直向下的第二修边刀,第二修边刀设置在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周围,在第二模腔的顶部还固定有若干个竖直向下的第二异形孔冲头,每个第二异形孔冲头均对应穿套在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二安装孔内,在第二模腔的顶部设有第二侧冲孔机构和两个第一侧修边机构,第二侧冲孔机构和两个第一侧修边机构均位于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同一侧,且第二侧冲孔机构位于两个第一侧修边机构之间;
所述的第二侧冲孔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座和第二活动滑块,第二固定座固定在第二模腔的顶部,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二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二滑槽匹配的第二滑条,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二滑条对应卡在第二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二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二侧冲孔冲头,第二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二驱动面;
所述的第一侧修边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座和第三活动滑块,第三固定座固定在第二模腔的顶部,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的两侧对称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三滑条,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三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的两侧对称设有与第三滑条匹配的第三滑槽,第三滑槽的下端开口且在第三活动滑块的该侧面固定有第三挡板,第三挡板垂直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向上伸出,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三滑条对应卡在第三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三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一侧修边刀,第三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三驱动面;
所述的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第一下型面定位模和第二下型面定位模;
所述的第一下型面定位模固定在下模座的上表面,第一下型面定位模的上表面与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下表面对应匹配且两者形成对工件的夹持固定,在第一下型面定位模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冲孔落料孔,若干个第一冲孔落料孔与若干个第一异形孔冲头的形状位置均一一对应,在下模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下型面定位模的一侧固定有第一侧冲孔滑座,第一侧冲孔滑座与第一侧冲孔机构位置对应,第一侧冲孔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一导斜面,第一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一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
所述的第二下型面定位模固定在下模座的上表面,第二下型面定位模的上表面与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下表面对应匹配且两者形成对工件的夹持固定,在第二下型面定位模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冲孔落料孔,若干个第二冲孔落料孔与若干个第二异形孔冲头的形状位置均一一对应,在下模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下型面定位模的一侧固定有第二侧冲孔滑座,第二侧冲孔滑座与第二侧冲孔机构位置对应,第二侧冲孔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二导斜面,第二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二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在下模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下型面定位模的一侧还固定有两个第一侧修边滑座,两个第一侧修边滑座与两个第一侧修边机构的位置分别对应,第一侧修边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三导斜面,第三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三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
优选的,所述的下模座上设有若干个落料斜坡,所述的第一修边刀、第一异形孔冲头、第一侧冲孔冲头、第二侧冲孔冲头、第二修边刀、第二异形孔冲头、第一侧修边刀在下模座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有落料斜坡。
优选的,所述的下模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下型面定位模的四周固定有若干个定位扶杆。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下型面定位模上至少设有两根竖直向上的定位顶尖。
优选的,所述的上模座下表面的两端均固定有竖直向下伸出的合模导向块,每块合模导向块上均设有至少两个竖直的导向滑孔。
优选的,所述的下模座上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凹陷的合模导向槽,合模导向槽与合模导向块在竖向上对应匹配,在合模导向槽的底部设有至少两根竖直的导向滑杆,导向滑杆对应穿套在导向滑孔内并形成滑动副。
优选的,所述的上模座的下表面设有竖直向下伸出的上限位柱,所述的下模座的上表面设有竖直向上伸出的下限位柱,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在竖向上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的上模座的侧面对称设有上模吊装耳,所述的下模座的侧面对称设有下模吊装耳。
优选的,所述的下模座的两端面均设有向上伸出的固定条。
优选的,所述的下模座的两端面的上边沿对称铰接有至少两对支撑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通过在上模组件上安装侧修边和侧冲孔机构,实现侧修边、侧冲孔功能,避免工件加工后其产生边缘毛刺和孔毛刺,又减少侧修边刀和侧冲孔冲头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该模具设有两套型面定位模,其采用多工艺合模开发,减少了模具、设备和人员的投入,同时增加了产品孔位的相对位置的精度,减少漏冲孔发生;合模生产又能减少半工序工件的转运和存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漏工序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模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图2去除第一上型面定位模和第二上型面定位模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下模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下型面定位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二下型面定位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侧冲孔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侧冲孔机构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0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二侧冲孔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二侧冲孔机构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3中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第一侧修边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第一侧修边机构的主视图;
图中:1.上模组件、2.下模组件;
11.上模座、111.第一模腔、1111.第一修边刀、1112.第一异形孔冲头、1113.第一复位弹簧、1114.第一限位导杆、1115.第一档块、112.第二模腔、1121.第二修边刀、1122.第二异形孔冲头、1123.第二复位弹簧、1124.第二限位导杆、1125.第二档块、113.上限位柱、114.上模吊装耳、12.第一上型面定位模、121.第一安装孔、122.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限位孔、13.第二上型面定位模、131.第二安装孔、132.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限位孔、14.第一侧冲孔机构、141.第一固定座、142.第一活动滑块、143.第一侧冲孔冲头、144.第一滑条、145.第一滑槽、146.第一挡板、147.第一驱动面、15.第二侧冲孔机构、151.第二固定座、152.第二活动滑块、155.第二滑槽、156.第二挡板、154.第二滑条、153.第二侧冲孔冲头、157.第二驱动面、16.第一侧修边机构、161.第三固定座、162.第三活动滑块、163.第一侧修边刀、164.第三滑条、165.第三滑槽、166.第三挡板、167.第三驱动面、17.合模导向块、171.导向滑孔;
21.下模座、211.下模吊装耳、212.下限位柱、213.支撑块、214.固定条、22.第一下型面定位模、221.第一冲孔落料孔、23.第二下型面定位模、231.第二冲孔落料孔、232.定位顶尖、24.第一侧冲孔滑座、241.第一导斜面、25.第二侧冲孔滑座、251.第二导斜面、26.第一侧修边滑座、261.第三导斜面、27.落料斜坡、28.定位扶杆、29.合模导向槽、291.导向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16,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与其匹配的下模组件;
所述的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第一上型面定位模和第二上型面定位模,所述的上模座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
所述的第一上型面定位模设置在第一模腔内,第一模腔的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竖直向下伸出的第一限位导杆,每根第一限位导杆的自由端贯穿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限位孔,且第一限位导杆的自由端设有第一档块,第一上型面定位模与第一模腔之间设有用于支撑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一复位弹簧,该第一复位弹簧固定在第一模腔的顶部,在第一模腔的顶部设有若干把竖直向下的第一修边刀,第一修边刀设置在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周围,在第一模腔的顶部还固定有若干个竖直向下的第一异形孔冲头,每个第一异形孔冲头均对应穿套在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一安装孔内,在第一模腔的顶部设有第一侧冲孔机构,该第一侧冲孔机构位于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侧面;
所述的第一侧冲孔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一活动滑块,第一固定座固定在第一模腔的顶部,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一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一滑槽匹配的第一滑条,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一滑条对应卡在第一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一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一侧冲孔冲头,第一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一驱动面;
所述的第二上型面定位模设置在第二模腔内,第二模腔的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竖直向下伸出的第二限位导杆,每根第二限位导杆的自由端贯穿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限位孔,且第二限位导杆的自由端设有第二档块,第二上型面定位模与第二模腔之间设有用于支撑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二复位弹簧,该第二复位弹簧固定在第二模腔的顶部,在第二模腔的顶部设有若干把竖直向下的第二修边刀,第二修边刀设置在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周围,在第二模腔的顶部还固定有若干个竖直向下的第二异形孔冲头,每个第二异形孔冲头均对应穿套在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二安装孔内,在第二模腔的顶部设有第二侧冲孔机构和两个第一侧修边机构,第二侧冲孔机构和两个第一侧修边机构均位于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同一侧,且第二侧冲孔机构位于两个第一侧修边机构之间;
所述的第二侧冲孔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座和第二活动滑块,第二固定座固定在第二模腔的顶部,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二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二滑槽匹配的第二滑条,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二滑条对应卡在第二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二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二侧冲孔冲头,第二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二驱动面;
所述的第一侧修边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座和第三活动滑块,第三固定座固定在第二模腔的顶部,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的两侧对称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三滑条,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三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的两侧对称设有与第三滑条匹配的第三滑槽,第三滑槽的下端开口且在第三活动滑块的该侧面固定有第三挡板,第三挡板垂直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向上伸出,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三滑条对应卡在第三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三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一侧修边刀,第三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三驱动面;
所述的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第一下型面定位模和第二下型面定位模;
所述的第一下型面定位模固定在下模座的上表面,第一下型面定位模的上表面与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下表面对应匹配且两者形成对工件的夹持固定,在第一下型面定位模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冲孔落料孔,若干个第一冲孔落料孔与若干个第一异形孔冲头的形状位置均一一对应,在下模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下型面定位模的一侧固定有第一侧冲孔滑座,第一侧冲孔滑座与第一侧冲孔机构位置对应,第一侧冲孔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一导斜面,第一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一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
所述的第二下型面定位模固定在下模座的上表面,第二下型面定位模的上表面与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下表面对应匹配且两者形成对工件的夹持固定,在第二下型面定位模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冲孔落料孔,若干个第二冲孔落料孔与若干个第二异形孔冲头的形状位置均一一对应,在下模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下型面定位模的一侧固定有第二侧冲孔滑座,第二侧冲孔滑座与第二侧冲孔机构位置对应,第二侧冲孔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二导斜面,第二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二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在下模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下型面定位模的一侧还固定有两个第一侧修边滑座,两个第一侧修边滑座与两个第一侧修边机构的位置分别对应,第一侧修边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三导斜面,第三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三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
所述的下模座上设有若干个落料斜坡,所述的第一修边刀、第一异形孔冲头、第一侧冲孔冲头、第二侧冲孔冲头、第二修边刀、第二异形孔冲头、第一侧修边刀在下模座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有落料斜坡,使修边或者冲孔后形成的落料掉落至落料斜坡上并滑落出去。
所述的下模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下型面定位模的四周固定有若干个定位扶杆,通过定位扶杆使待加工的工件快速定位使其与第一下型面定位模对应吻合。
所述的第二下型面定位模上至少设有两根竖直向上的定位顶尖,定位顶尖插入工件上对应的定位孔内对工件进行定位。
所述的上模座下表面的两端均固定有竖直向下伸出的合模导向块,每块合模导向块上均设有至少两个竖直的导向滑孔。
所述的下模座上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凹陷的合模导向槽,合模导向槽与合模导向块在竖向上对应匹配,在合模导向槽的底部设有至少两根竖直的导向滑杆,导向滑杆对应穿套在导向滑孔内并形成滑动副,为上模组件合模提供导向。
所述的上模座的下表面设有竖直向下伸出的上限位柱,所述的下模座的上表面设有竖直向上伸出的下限位柱,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在竖向上一一对应,通过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限定上模组件向下移动的行程,防止上模组件过度下移,挤压损坏相应的零部件。
所述的上模座的侧面对称设有上模吊装耳,所述的下模座的侧面对称设有下模吊装耳,通过上模吊装耳便于转移和安装上模组件,通过下模吊装耳便于转移和安装下模组件。
所述的下模座的两端面均设有向上伸出的固定条,所述的下模座的两端面的上边沿对称铰接有至少两对支撑块,当整个模具进行搬运转移时,将支撑块翻转至下模座的上表面,支撑块支撑在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再通过固定条将两者进行固定后即可搬运,支撑块将上模座和下模座隔离开,防止转移运输过程中型面定位模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磕碰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该模具在使用时,将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对应安装在压力机上,将两个工件分别对应放置到下模组件上的第一下型面定位模和第二下型面定位模上,第一下型面定位模上的工件通过定位扶杆快速定位,并与第一下型面定位模对应贴合,第二下型面定位模上的工件通过定位顶尖快速定位,并与第二下型面定位模对应贴合,上模组件下行,对应的上型面定位模与下型面定位模将相应的工件夹紧,然后上模组件继续下行,上型面定位模挤压复位弹簧往模腔里面收缩,其内部的异形孔冲头和修边刀随上模座继续下行,穿过工件,完成冲孔落料和切边落料的工作,与此同时,侧修边机构、侧冲孔机构的活动滑块的驱动面分别与侧修边滑座、侧冲孔滑座的导斜面接触,然后驱动活动滑块滑动,侧修边刀和侧冲孔冲头穿过工件,完成侧修边和侧冲孔的工作,相应的加工落料掉入落料斜坡并滑出。
通过在上模组件上安装侧修边和侧冲孔机构,实现侧修边、侧冲孔功能,避免工件加工后其产生边缘毛刺和孔毛刺,又减少侧修边刀和侧冲孔冲头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该模具设有两套型面定位模,其采用多工艺合模开发,减少了模具、设备和人员的投入,同时增加了产品孔位的相对位置的精度,减少漏冲孔发生;合模生产又能减少半工序工件的转运和存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漏工序发生。
Claims (10)
1.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与其匹配的下模组件,其特征是:
所述的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第一上型面定位模和第二上型面定位模,所述的上模座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
所述的第一上型面定位模设置在第一模腔内,第一模腔的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竖直向下伸出的第一限位导杆,每根第一限位导杆的自由端贯穿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限位孔,且第一限位导杆的自由端设有第一档块,第一上型面定位模与第一模腔之间设有用于支撑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一复位弹簧,该第一复位弹簧固定在第一模腔的顶部,在第一模腔的顶部设有若干把竖直向下的第一修边刀,第一修边刀设置在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周围,在第一模腔的顶部还固定有若干个竖直向下的第一异形孔冲头,每个第一异形孔冲头均对应穿套在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一安装孔内,在第一模腔的顶部设有第一侧冲孔机构,该第一侧冲孔机构位于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侧面;
所述的第一侧冲孔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一活动滑块,第一固定座固定在第一模腔的顶部,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一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一滑槽匹配的第一滑条,第一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一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一滑条对应卡在第一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一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一侧冲孔冲头,第一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一驱动面;
所述的第二上型面定位模设置在第二模腔内,第二模腔的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竖直向下伸出的第二限位导杆,每根第二限位导杆的自由端贯穿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限位孔,且第二限位导杆的自由端设有第二档块,第二上型面定位模与第二模腔之间设有用于支撑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二复位弹簧,该第二复位弹簧固定在第二模腔的顶部,在第二模腔的顶部设有若干把竖直向下的第二修边刀,第二修边刀设置在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周围,在第二模腔的顶部还固定有若干个竖直向下的第二异形孔冲头,每个第二异形孔冲头均对应穿套在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二安装孔内,在第二模腔的顶部设有第二侧冲孔机构和两个第一侧修边机构,第二侧冲孔机构和两个第一侧修边机构均位于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同一侧,且第二侧冲孔机构位于两个第一侧修边机构之间;
所述的第二侧冲孔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座和第二活动滑块,第二固定座固定在第二模腔的顶部,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一端密封另一端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二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二滑槽匹配的第二滑条,第二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二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二滑条对应卡在第二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二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二侧冲孔冲头,第二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二驱动面;
所述的第一侧修边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座和第三活动滑块,第三固定座固定在第二模腔的顶部,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在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的两侧对称设有沿其倾斜方向的第三滑条,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为与第三固定座下端面匹配的倾斜面,在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的两侧对称设有与第三滑条匹配的第三滑槽,第三滑槽的下端开口且在第三活动滑块的该侧面固定有第三挡板,第三挡板垂直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向上伸出,第三活动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三固定座的下端面对应重合且第三滑条对应卡在第三滑槽内并自由滑动,在第三活动滑块的侧面设有倾斜朝向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第一侧修边刀,第三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倾斜的第三驱动面;
所述的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第一下型面定位模和第二下型面定位模;
所述的第一下型面定位模固定在下模座的上表面,第一下型面定位模的上表面与第一上型面定位模的下表面对应匹配且两者形成对工件的夹持固定,在第一下型面定位模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冲孔落料孔,若干个第一冲孔落料孔与若干个第一异形孔冲头的形状位置均一一对应,在下模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下型面定位模的一侧固定有第一侧冲孔滑座,第一侧冲孔滑座与第一侧冲孔机构位置对应,第一侧冲孔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一导斜面,第一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一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
所述的第二下型面定位模固定在下模座的上表面,第二下型面定位模的上表面与第二上型面定位模的下表面对应匹配且两者形成对工件的夹持固定,在第二下型面定位模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冲孔落料孔,若干个第二冲孔落料孔与若干个第二异形孔冲头的形状位置均一一对应,在下模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下型面定位模的一侧固定有第二侧冲孔滑座,第二侧冲孔滑座与第二侧冲孔机构位置对应,第二侧冲孔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二导斜面,第二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二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在下模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下型面定位模的一侧还固定有两个第一侧修边滑座,两个第一侧修边滑座与两个第一侧修边机构的位置分别对应,第一侧修边滑座的上端设有倾斜的第三导斜面,第三导斜面与上述的第三驱动面形状匹配且倾斜角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模座上设有若干个落料斜坡,所述的第一修边刀、第一异形孔冲头、第一侧冲孔冲头、第二侧冲孔冲头、第二修边刀、第二异形孔冲头、第一侧修边刀在下模座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有落料斜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模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下型面定位模的四周固定有若干个定位扶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下型面定位模上至少设有两根竖直向上的定位顶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座下表面的两端均固定有竖直向下伸出的合模导向块,每块合模导向块上均设有至少两个竖直的导向滑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模座上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凹陷的合模导向槽,合模导向槽与合模导向块在竖向上对应匹配,在合模导向槽的底部设有至少两根竖直的导向滑杆,导向滑杆对应穿套在导向滑孔内并形成滑动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座的下表面设有竖直向下伸出的上限位柱,所述的下模座的上表面设有竖直向上伸出的下限位柱,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在竖向上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座的侧面对称设有上模吊装耳,所述的下模座的侧面对称设有下模吊装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模座的两端面均设有向上伸出的固定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模座的两端面的上边沿对称铰接有至少两对支撑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07166.6U CN211360303U (zh) | 2019-12-28 | 2019-12-28 | 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07166.6U CN211360303U (zh) | 2019-12-28 | 2019-12-28 | 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60303U true CN211360303U (zh) | 2020-08-28 |
Family
ID=72163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07166.6U Active CN211360303U (zh) | 2019-12-28 | 2019-12-28 | 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6030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91134A (zh) * | 2022-07-06 | 2022-09-23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开卷落料模及落料工艺 |
-
2019
- 2019-12-28 CN CN201922407166.6U patent/CN21136030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91134A (zh) * | 2022-07-06 | 2022-09-23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开卷落料模及落料工艺 |
CN115091134B (zh) * | 2022-07-06 | 2023-12-22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开卷落料模及落料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76691B (zh) | 一种汽车顶盖和顶盖后横梁嵌套拉延成型方法 | |
CN211360303U (zh) | 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 | |
CN209773246U (zh) | 一种切边翻边模具 | |
CN213944548U (zh) | 外覆盖件修边、侧修边模具 | |
CN105665531A (zh) | 冲压斜楔机构、冲压模具及车门铰链加强板的冲压方法 | |
CN211360252U (zh) | 侧修边冲孔分离、侧冲孔冲孔多种工艺合模双工位模具 | |
CN213944550U (zh) | 汽车边梁加强板翻边整形、侧翻边冲孔合模模具 | |
CN214053344U (zh) | 摩托车制动蹄块嵌件的加工装置 | |
CN113333589B (zh) | 一种汽车翼子板翻边模具及加工方法 | |
CN213530434U (zh) | 一种快卸锁零部件上盖片的自动成型冲压模具 | |
CN213944549U (zh) | 汽车轮罩件左右共模的翻边整形模具 | |
CN213613644U (zh) | 一种汽车散热片的冲压模具结构 | |
CN209998185U (zh) | 一种用于固定汽车油箱的后段底板的加工模具 | |
CN114570822A (zh) | 一种汽车底护板加工用冲孔一步成型的模具 | |
CN211464467U (zh) | 后背门门槛左盖板冲孔侧冲孔左右件分离模具 | |
CN210450556U (zh) | 支撑管连续模具 | |
CN217748924U (zh) | 一种分体式成型的五金精密模具 | |
CN217343130U (zh) | 一种座椅零件加工用模具 | |
CN214022984U (zh) | 汽车后地板件翻边、修边模具 | |
CN214133588U (zh) | 汽车用天窗加强板修边冲孔、修边冲孔复合模具 | |
JP2575723B2 (ja) | 板材の曲げ加工方法及び曲げ加工用金型 | |
CN214022993U (zh) | 一种汽车用天窗加强板翻边整形、翻边冲孔切边复合模具 | |
CN218079921U (zh) | 一种连续冲孔模具 | |
CN211360302U (zh) | 管类件双工位冲孔、折弯成型模具 | |
CN214977183U (zh) | 一种具有防卡料功能的新型五金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