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23337U - 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23337U
CN211223337U CN201921151866.7U CN201921151866U CN211223337U CN 211223337 U CN211223337 U CN 211223337U CN 201921151866 U CN201921151866 U CN 201921151866U CN 211223337 U CN211223337 U CN 211223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beam
rear anti
fixed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5186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从华
陈子沫
汪波
袁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Lanyue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Lanyu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Lanyue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Lanyu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5186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23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23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23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包括后防撞梁,所述后防撞梁的横截面为工字型,后防撞梁的前侧面设有防护板,防护板与后防撞梁之间固定有若干弹簧,弹簧一端焊接在后防撞梁侧面的凹槽A内,弹簧另一端焊接在防护板内侧面,后防撞梁后侧面的两端通过焊接分别固定有两个吸能盒,吸能盒一端固定在后防撞梁另一侧面的凹槽B内,吸能盒的另一端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若干螺栓固定在安装板上开设的相对应数量的螺纹通孔内,本申请利用防护板的形变和弹簧的弹性势能缓解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能更加有效地减小车后被追尾碰撞时对车身主体以及车内乘坐人员的损害,同时采用工字型的后防撞梁降低自身重量,提高侧面的抗弯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提升,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车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城市交通就变得非常拥挤,人们对汽车碰撞安全的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
汽车的后防撞梁起着在发生追尾事故时,保护汽车安全的作用,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利用自身充分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保证车身主体结构不受损坏,以减少对车辆及车内人员造成的损伤。后防撞梁如果设计不合理,不但会增加车身重量,还有可能无法很好地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给车辆以及乘坐人员带来巨大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包括后防撞梁本体,所述后防撞梁的横截面为工字型,后防撞梁的前侧面设有防护板,防护板与后防撞梁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有若干弹簧,弹簧一端焊接在后防撞梁侧面的凹槽A内,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座上,连接座与防护板侧面焊接固定,连接座为T型,连接座一端与弹簧内壁固定连接,防护板底部固定有滑杆,在防撞梁底部设置有滑杆相配合使用的导轨,滑杆与导轨相连接,后防撞梁后侧面的两端通过焊接分别固定有两个吸能盒,吸能盒一端固定在后防撞梁另一侧面的凹槽B内,吸能盒的另一端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若干螺栓固定在安装板上开设的相对应数量的螺纹通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防撞梁采为工字型槽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板朝外的一侧面水平向为波浪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能盒以及安装板都采用不锈钢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能盒与后防撞梁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吸能盒通过安装板与车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为四个,弹簧均匀固定在防护板与后防撞梁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传统的后防撞梁通过后防撞梁本体的硬度以及吸能达到防撞减伤的效果,本申请在防撞梁外侧面增设防护板,利用防护板受到碰撞后产生的形变来缓解所受的冲击力,同时在防护板和后防撞梁之间增设若干弹簧,利用弹簧的弹性势能缓解冲击力,能更加有效地减小车后被追尾碰撞时对车身主体以及车内乘坐人员的损害。
2.采用工字型的槽钢制成的后防撞梁,有效地增加了侧面的刚度,提高了抗弯能力的同时减轻了防撞梁的自身重力,减少负荷。
3.本实用新型各部件之间曹勇焊接,有利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后防撞梁通过安装板以及螺栓与车架固定,便于在受损后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中后防撞梁与防护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后防撞梁1,防护板2,弹簧3,凹槽A4,吸能盒5,凹槽B6,安装板7,螺栓8,连接座9,滑杆10,导轨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包括后防撞梁本体1,所述后防撞梁1的横截面为工字型,后防撞梁1的前侧面设有防护板2,防护板2 与后防撞梁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有若干弹簧3,弹簧3一端焊接在后防撞梁1侧面的凹槽 A4内,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座9上,连接座9与防护板2侧面焊接,连接座9为T 型,具备导向柱的作用,连接座9一端与弹簧3内壁固定连接,防护板2底部固定有滑杆10,在防撞梁1底部设置有滑杆10相配合使用的导轨11,滑杆10与导轨11相连接,后防撞梁1后侧面的两端通过焊接分别固定有两个吸能盒5,吸能盒5一端固定在后防撞梁 1另一侧面的凹槽B6内,吸能盒5的另一端固定有安装板7,安装板7上设有若干螺栓8 固定在安装板7上开设的相对应数量的螺纹通孔内。
所述后防撞梁1采为工字型槽钢,工字型槽钢在重量较小的同时,侧面具备更好的抗弯能力,所述吸能盒5以及安装板7都采用不锈钢制成,具有更高的硬度以及耐腐蚀性。
所述防护板2朝外的一侧面水平向为波浪形,具备更好的抗弯性能,防护板2的强度低于防撞梁1,在遭受撞击的时候,防护板2先于防撞梁1发生形变,有利于抵消部分冲击力,起到保护的作用。
所述吸能盒5与后防撞梁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吸能盒1通过安装板7与车架固定连接,便于对后防撞梁的更换。
所述弹簧3为四个,均匀焊接固定在防护板2与后防撞梁1之间,防护板以及后防撞梁通过弹簧连接,需要主要的是弹簧总体抗弯能力大于防护板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防撞梁外侧面增设防护板,利用防护板受到碰撞后产生的形变来缓解所受的冲击力,同时在防护板和后防撞梁之间增设若干弹簧,利用弹簧的弹性势能抵消部分冲击力,能更加有效地减小车后被追尾碰撞时对车身主体以及车内乘坐人员的损害,同时采用工字型的槽钢作为后防撞梁的主体,在降低后防撞梁自身的重量的同时,提高侧面的抗弯能力,能更加有效地保护车身主体以及乘车人员的安全,本实用新型各部件之间曹勇焊接,有利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后防撞梁通过安装板以及螺栓与车架固定,便于在受损后的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 /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6)

1.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包括后防撞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防撞梁(1)的横截面为工字型,后防撞梁(1)的前侧面设有防护板(2),防护板(2)与后防撞梁(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有若干弹簧(3),弹簧(3)一端焊接在后防撞梁(1)侧面的凹槽A(4)内,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座(9)上,连接座(9)与防护板(2)侧面焊接,连接座(9)为T型,连接座(9)一端与弹簧(3)内壁固定连接,防护板(2)底部固定有滑杆(10),在后防撞梁(1)底部设置有滑杆(10)相配合使用的导轨(11),滑杆(10)与导轨(11)相连接,后防撞梁(1)后侧面的两端通过焊接分别固定有两个吸能盒(5),吸能盒(5)一端固定在后防撞梁(1)另一侧面的凹槽B(6)内,吸能盒(5)的另一端固定有安装板(7),安装板(7)上设有若干螺栓(8)固定在安装板(7)上开设的相对应数量的螺纹通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防撞梁(1)采为工字型槽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2)朝外的一侧面水平向为波浪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5)以及安装板(7)都采用不锈钢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5)与后防撞梁(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吸能盒(5)通过安装板(7)与车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为四个,弹簧(3)均匀固定在防护板(2)与后防撞梁(1)之间。
CN201921151866.7U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 Active CN211223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51866.7U CN211223337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51866.7U CN211223337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23337U true CN211223337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28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51866.7U Active CN211223337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233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0055A (zh) * 2021-01-11 2021-04-16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组件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0055A (zh) * 2021-01-11 2021-04-16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组件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74698U (zh) 一种汽车安全防撞机构
CN111546868B (zh) 一种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车辆结构
CN211223337U (zh) 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焊接总成
CN211731294U (zh) 前防撞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1882162U (zh) 汽车前地板
CN111137233B (zh)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CN212316773U (zh) 一种耐撞防侧翻坠车高速公路护拦结构
CN212073691U (zh) 一种新结构电池包防护梁及应用该装置的车辆
CN21226738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CN212709293U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保险杠横梁
CN212353892U (zh)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CN210760627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汽车防撞粱
CN210852656U (zh) 一种发动机罩内板及发动机罩
CN209080000U (zh) 一种车用防撞结构
CN211139237U (zh)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
CN210737432U (zh) 一种隧道多重缓冲护栏
CN216232080U (zh) 一种对行人保护效果好的汽车弹性保险杠
CN218085754U (zh) 包括后地板纵梁的汽车
CN214355889U (zh) 一种客车防撞结构及客车
CN217145902U (zh) 一种新能源乘用车防撞前梁
CN213799542U (zh) 一种新型汽车防撞梁
CN211969364U (zh) 一种车联网系统的缓冲保险杠
CN217672840U (zh) 一种车身碰撞结构
CN215933718U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体框架
CN216374447U (zh) 一种基于轻量化铝型材的用汽车防撞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