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2314U -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82314U CN210882314U CN201922118411.1U CN201922118411U CN210882314U CN 210882314 U CN210882314 U CN 210882314U CN 201922118411 U CN201922118411 U CN 201922118411U CN 210882314 U CN210882314 U CN 2108823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lding
- connecting surface
- longeron
- front cross
- reinforc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994 depressed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10000000614 Rib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包括焊接在一起呈框型结构的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均呈中空的薄壁结构,前横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均由各自的上板和下板拼装后焊接而成。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增加了前副车架上安装点的同时,提升了整体的刚度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副车架,特别是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
背景技术
在乘用汽车上,车身上设有三个悬置安装点,随着车辆的更新,为了满足大排量发动机(2.0L及以上)的安装布置,原有的三个安装点设置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通常需要设计成四点悬置安装,但现有副车架的结构在增加安装点后难以满足所需的结构强度、安全性及NVH性能要求,需要在现有的副车架上新增加强结构。现有设计中,常对纵梁和横梁增设加强筋来对结构进行加强,但该种方式不满足轻量化设计理念。为此,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前副车架增加安装点后强度不够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包括焊接在一起呈框型结构的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均呈中空的薄壁结构,前横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均由各自的上板和下板拼装后焊接而成。由于在前横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构成新的安装点,实现了在前副车架上增设安装点的目的,相对于三点悬置结构,四点悬置增设的安装点位于副车架前端,最终形成左、右、前、后四点安装布置形式,其中左、右两点位于车身左右纵梁上,前、后两点位于副车架上;此外,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均由各自的上板和下板拼装后焊接而成,增加了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自身的刚度,最后将四者焊接到一起,得到了的高强度的前副车架。
进一步地,左纵梁上板和右纵梁上板均设有向下凹陷的溃缩槽。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溃缩槽能及时发生变形吸收部分能量,减小左纵梁和右纵梁断裂的风险,提高了前副车架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安装支架的一侧设有加强筋。提高安装支架的刚度,增强安装位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左纵梁和车身纵梁的一侧通过焊接相连,车身纵梁的另一侧和前横梁焊接相连且二者的焊接处设有连接件;连接件有两个呈一定角度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车身纵梁上,第二连接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前横梁上;第一连接面朝向第二连接面伸出稳定板,稳定板通过焊接与第二连接面固定连接。连接件两端分别连接车身纵梁和前横梁,提高了前横梁的稳定性;连接件上设有稳定板,稳定板对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的相对位置起到稳定的作用,即也增强了前横梁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前横梁上板的中部设有避让槽。留出了足够的空间,避让槽方便安装支架的安装。
进一步地,前横梁下板上设有向内凹陷的衬管焊接位,衬管焊接位的表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平面方便衬管的焊接;所有焊接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保证衬管焊接后,所有衬管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前横梁内部焊接固定有加强件,加强件位于安装支架的正下方。增强了前横梁的刚度,增强了安装支架安装点的刚度。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前副车架上安装点的同时,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均由各自的上板和下板拼装后焊接而成,增加了整体的刚度,提升了工件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1中前横梁上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前横梁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前横梁;11、前横梁上板;12、前横梁下板;13、避让槽;14、衬管焊接位;15、加强件;
2、后横梁;3、左纵梁;4、右纵梁;
5、安装支架;51、加强筋;6、溃缩槽;7、车身纵梁;
8、连接件;81、第一连接面;82、第二连接面;83、稳定板;9、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如图1,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包括焊接在一起呈框型结构的前横梁1、后横梁2、左纵梁3和右纵梁4,前横梁1、后横梁2、左纵梁3和右纵梁4均呈中空的薄壁结构,前横梁1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5,前横梁1、后横梁2、左纵梁3和右纵梁4均由各自的上板和下板拼装后焊接而成。
如图2,优选的,左纵梁3上板和右纵梁4上板均设有向下凹陷的溃缩槽6。
优选的,安装支架5的一侧设有加强筋51。
如图6,优选的,左纵梁3和车身纵梁7的一侧通过焊接相连,车身纵梁7的另一侧和前横梁1焊接相连且二者的焊接处设有连接件8;连接件8有两个呈一定角度的第一连接面81和第二连接面82,第一连接面8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车身纵梁7上,第二连接面8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前横梁1上;第一连接面81朝向第二连接面82伸出稳定板83,稳定板83通过焊接与第二连接面82固定连接。具体地,车身纵梁7与连接件8之间还设有连接板9,连接板9通过焊接固定在车身纵梁7上,连接板9对车身纵梁7与副车架的连接起到了加强的作用,另外,连接板9还起到对前防撞梁进行安装连接的作用。
如图3,优选的,前横梁上板11的中部设有避让槽13。
如图4,优选的,前横梁下板12上设有向内凹陷的衬管焊接位14,衬管焊接位14的表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如图5,优选的,前横梁1内部焊接固定有加强件15,加强件15位于安装支架5的正下方。加强件焊接在前横梁1的内部,对前横梁1的整体结构刚度起到加强的作用,提升安装支架5安装后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非由上述描述的实施方式来限定,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来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包括焊接在一起呈框型结构的前横梁(1)、后横梁(2)、左纵梁(3)和右纵梁(4),所述前横梁(1)、所述后横梁(2)、所述左纵梁(3)和所述右纵梁(4)均呈中空的薄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5),所述前横梁(1)、所述后横梁(2)、所述左纵梁(3)和所述右纵梁(4)均由各自的上板和下板拼装后焊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3)上板和右纵梁(4)上板均设有向下凹陷的溃缩槽(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5)的一侧设有加强筋(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3)和车身纵梁(7)的一侧通过焊接相连,所述车身纵梁(7)的另一侧和所述前横梁(1)焊接相连且二者的焊接处设有连接件(8);所述连接件(8)有两个呈一定角度的第一连接面(81)和第二连接面(82),所述第一连接面(8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车身纵梁(7)上,所述第二连接面(8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前横梁(1)上;所述第一连接面(81)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面(82)伸出稳定板(83),所述稳定板(83)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二连接面(8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上板(11)的中部设有避让槽(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前横梁下板(12)上设有向内凹陷的衬管焊接位(14),所述衬管焊接位(14)的表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内部焊接固定有加强件(15),所述加强件(15)位于所述安装支架(5)的正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18411.1U CN210882314U (zh) | 2019-12-02 | 2019-12-02 |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18411.1U CN210882314U (zh) | 2019-12-02 | 2019-12-02 |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82314U true CN210882314U (zh) | 2020-06-30 |
Family
ID=71331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18411.1U Active CN210882314U (zh) | 2019-12-02 | 2019-12-02 |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82314U (zh) |
-
2019
- 2019-12-02 CN CN201922118411.1U patent/CN2108823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826349U (zh) | 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车身 | |
CN112455549A (zh) | 一种车身结构及自动驾驶车辆 | |
CN103935402A (zh) | 一种汽车前围 | |
CN205652224U (zh) | 车身门槛加强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汽车车身结构 | |
CN210882314U (zh) |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 | |
CN201834053U (zh) | 汽车地板侧碰加强器 | |
CN215205100U (zh) | 一种工程车白车身组件 | |
CN102351011A (zh) | 一种车身前部上纵梁后端结构 | |
CN210653310U (zh) | 一种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和一种汽车 | |
CN210734294U (zh) |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框架式前端模块结构 | |
CN211223612U (zh) | 一种新型车身后围结构 | |
CN110588792A (zh) |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框架式铝合金型材前端模块结构 | |
CN206797476U (zh) | 一种电动牵引车车架 | |
CN111516757A (zh) | 一种纵梁结构和汽车 | |
CN212667488U (zh) | 一种汽车全框副车架 | |
CN210063137U (zh) | 车顶框架和车辆 | |
CN210063141U (zh) | 一种汽车前机舱侧加强件装置 | |
CN213799908U (zh) | 一种车体前机舱框架结构 | |
CN213384465U (zh) | 车身后地板 | |
CN215205067U (zh) | 前车体传力构造 | |
CN211107714U (zh) | 一种车身前机舱连接结构及车辆 | |
CN215904607U (zh) |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和汽车 | |
CN212172358U (zh) | 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结构 | |
CN210793335U (zh) | 一种轻量化搅拌车车架结构 | |
CN217456135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后地板后段总成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