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8036U -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8036U
CN210838036U CN201920877848.0U CN201920877848U CN210838036U CN 210838036 U CN210838036 U CN 210838036U CN 201920877848 U CN201920877848 U CN 201920877848U CN 210838036 U CN210838036 U CN 210838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vity filter
radio frequency
side terminal
frequency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778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南信
金丁会
张成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MW Inc
Original Assignee
KMW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MW Inc filed Critical KMW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8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80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04Fixed joints
    • H01P1/045Coaxial j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04Fixed j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3Strip lin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3Strip line filters
    • H01P1/20309Strip line filters with dielectric resona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01P1/208Cascaded cavities; Cascaded resonators inside a hollow waveguide structure
    • H01P1/2084Cascaded cavities; Cascaded resonators inside a hollow waveguide structure with dielectric reson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01P1/208Cascaded cavities; Cascaded resonators inside a hollow waveguide structure
    • H01P1/2088Integrated in a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0Resonator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6Cavity reson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0Resonator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6Cavity resonators
    • H01P7/065Cavity resonators integrated in a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1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coil spr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尤其,涉及如下的空腔滤波器,即,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以与在一侧面设置有电极极板的外部部件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以及端子部,使上述外部部件的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电连接,吸收存在于上述规定距离的装配公差,并预防上述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上述端子部分离为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的一侧端子及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相连接的另一侧端子,通过设置于上述一侧端子与上述另一侧端子之间的弹性部件来吸收存在于设置有上述端子部的端子插入口内的上述装配公差,从而,通过防止电流动的中断来提供防止天线装置的性能降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更详细地,涉及考虑到装配性及大小来改善滤波器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大规模天线技术(MassiveMIMO)天线用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此部分记述的内容仅提供与本实施例有关的背景信息,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为通过使用多个天线显著放大数据传输容量的技术,属于在发送器通过各个发送天线来传输互不相同的数据并在接收器通过适当的信号处理来区分发送数据的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技术。因此,随着同时增加发送或接收天线的数量,使通道容量增加,来传输更多的数据。例如,若将天线数量增加为10个,则相比于当前的单一天线系统,通过使用相同的频带确保约10倍的通道容量。
在4G LTE-advanced中,使用8个天线,在当前的pre-5G阶段中,正在研发安装64个或128个天线的产品,预计将在5G中使用具有更多天线的基站设备,将这称为大规模天线技术。相比于当前的单元 (Cell)运行为二维(2-Dimension),若引进大规模天线技术,则可进行3D-Beamforming,大规模天线技术还称为全维度多输入多输出 (FD-MIMO,FullDimension)。
在大规模天线技术中,随着天线器件的数量增加,发送器及接收器和滤波器的数量也一同增加。并且,以2014年为基准,在韩国,已设置20万个以上的基站。即,需要使安装空间最小化,需要可简单地进行安装的空腔滤波器的结构,并需要在将单独调谐的空腔滤波器安装于天线之后也能够提供相同的滤波器特性的射频(RF)信号线连接结构。
具有空腔结构的射频滤波器具有如下的特征,即,在由金属性导体形成的箱型结构内部设置由作为导体的谐振杆等构成的谐振器,来仅使固有频率的电磁场存在,通过谐振来仅使超高频特性的频率通过。上述空腔结构的带通和滤波器的插入损失小且有利于高输出,因而,广泛用作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滤波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具有更超薄且紧凑的结构,并在本体内沿着厚度方向内置射频连接器。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具有可使装配多个滤波器时所产生的装配公差的累积量最小化的装配方式,还具有容易安装且均衡地维持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射频信号连接结构。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在射频销分离类型的情况下,允许相对移动并附加侧面张力,从而可防止信号的损失。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吸收需要电连接的两个部件之间的装配公差并维持规定的接点面积,同时,设置方法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并不局限于以上所提及的技术目的,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记载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术目的。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的实施例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以与在一侧面设置有电极极板的外部部件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以及端子部,使上述外部部件的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电连接,吸收存在于上述规定距离的装配公差,并预防上述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上述端子部分离为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的一侧端子及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相连接的另一侧端子,通过设置于上述一侧端子与上述另一侧端子之间的弹性部件来吸收存在于设置有上述端子部的端子插入口内的上述装配公差。
其中,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以包围上述端子部的外侧的方式向上述端子插入口内插入的电介质。
并且,上述端子部中的上述一侧端子能够以可与上述电介质一同通过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来在上述端子插入口内移动的方式配置,上述端子部中的上述另一侧端子可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相连接,上述一侧端子与上述另一侧端子中的一个能够以与另一个重叠规定长度的方式被收容。
并且,可在上述一侧端子与上述另一侧端子中的一个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长的多个张力切开部。
并且,上述张力切开部可设置于上述一侧端子,上述另一侧端子的上端部可收容于上述一侧端子的下端部的内部。
并且,上述张力切开部可设置于上述另一侧端子,上述一侧端子的下端部可收容于上述另一侧端子的上端部的内部。
并且,上述电介质可支撑形成有多个上述张力切开部的上述一侧端子或上述另一侧端子的外周面。
并且,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用于加强在上述端子插入口内所设置的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的加强板。
并且,上述加强板可为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一部分,可固定于朝向上述端子插入口侧突出形成的插入口支撑端。
并且,可在上述加强板形成有使上述端子部贯通的端子贯通孔,可在贯通上述端子贯通孔的上述一侧端子及上述另一侧端子中的一个形成有卡止端,上述卡止端的直径可大于上述端子贯通孔的直径,以便卡止于上述加强板。
并且,可在上述另一侧端子的外侧面形成有弹性环设置槽,可在上述弹性环设置槽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环。
并且,上述弹性环可在上述弹性环设置槽沿着上下方向层叠设置有两个以上。
并且,上述弹性部件可由弹性弹簧构成,上述弹性弹簧弹性支撑收容于上述另一侧端子的内部的上述一侧端子。
并且,上述弹性部件可由杆弹簧形成,上述杆弹簧包括:支撑环部,被上述另一侧端子的上端面支撑;以及一对支撑杆,在上述支撑环部朝向各自相互交叉的方向向上倾斜地突出延伸来支撑上述一侧端子。
并且,上述端子部中的上述另一侧端子可焊接固定于焊接孔,上述焊接孔可形成于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延伸形成的板部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连接器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以与在一侧面设置有电极极板的外部部件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以及端子部,使上述外部部件的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电连接,吸收存在于上述规定距离的装配公差,并预防上述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上述端子部分离为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的一侧端子及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相连接的另一侧端子,通过设置于上述一侧端子与上述另一侧端子之间的弹性部件来吸收存在于设置有上述端子部的端子插入口内的上述装配公差。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射频连接器沿着厚度方向内置于本体内,可设计更加超薄且紧凑的结构,具有可使装配多个滤波器时所产生的装配公差的累积量最小化的装配方式,可设计容易安装且均衡地维持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射频信号连接结构,允许相对地移动并通过附加侧面张力来稳定地相连接,从而可防止天线性能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以图示化的方式示出例示性的大规模天线技术天线的层叠结构的图。
图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层叠于天线板与控制板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从底面侧观察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结构的平面透视图。
图4为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
图6为示出图4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7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
图9为示出图7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10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
图12为示出图10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13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4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
图15为示出图13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16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7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
图18为示出图16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19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0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
图21为示出图19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2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3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
图24为示出图22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25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6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
图27为示出图25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28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20:空腔滤波器 21:滤波器主体
25:端子插入口 27:设置槽
30:滤波器模块 31:射频信号连接部
32:焊接孔 40:端子部
50:一侧端子 60:另一侧端子
70:电介质 71:端子贯通孔
80:弹性部件 95: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例示性的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需注意的是,在对各附图的结构要素赋予附图标记的过程中,即使出现在不同的附图,也对相同的结构要素尽可能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在判断为与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有关的具体说明有碍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的过程中,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的术语。这种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结构要素和其他结构要素,相应结构要素的本质、次序或顺序等并不局限于上述术语。并且,除非另行定义,则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在内的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的含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含义与通常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含义相同的术语应解释成所具有的含义与相关技术的文脉中的含义相同,除非在本申请中明确定义,则不应解释成理想化或过度形式化的含义。
图1为以图示化的方式示出例示性的大规模天线技术天线的层叠结构的图。
图1为仅示出内置有包括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7的天线组件的天线装置1的例示性的外形的图,并不限定实际层叠时的外形。
天线装置1包括:壳体2,形成有散热装置(Heat sink);以及天线罩3(radome),与壳体2相结合。在壳体2与天线罩3之间可内置有天线组件。
例如,壳体2的下部通过对接(docking)结构与供电单元4(PSU, Power SupplyUnit)相结合,供电单元4提供用于使设置于天线组件的通信部件进行工作的工作电源。
通常,天线装配体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在将多个天线6排列在前面的天线板5的背面配置数量与天线的数量相同的空腔滤波器7 (Cavity filter),并接着层叠相关的印刷电路板8。在安装之前,空腔滤波器20、7可详细地调谐及验证来准备,从而单独具有符合规格的频率特性。优选地,需在与安装状态相同的特性环境中迅速进行如上所述的调谐及验证过程。
图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层叠于天线板与控制板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2,可排除图1中示出的常规射频连接器(参照图1的附图标记90),因此,可提供容易连接且具有更低的高度剖面的天线结构。
并且,在高度方向的两侧面设置射频连接部,并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相连接,从而,即使在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产生振动及热变形,也维持相同的射频连接,从而不产生频率特性的变化。
图3为从底面侧观察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结构的平面透视图。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包括:第一外壳 (未标记附图标记),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31(参照图4以下的附图标记31),内部呈中空状;第二外壳(未标记附图标记),覆盖第一外壳;端子部(参照图4以下的附图中的以10为单位的数字中的以“40”标记的附图标记),在第一外壳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沿着空腔滤波器20 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及滤波器模块30(在图4以下的附图中,在用于区分各实施例的以100为单位的附图标记加上“30”来标记),包括形成于端子部40的两侧的装配孔。端子部40贯通在第一外壳所形成的端子插入口25来使外部部件8与射频信号连接部31电连接,例如,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电极极板与射频信号连接部31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20可根据端子部40的结构(一体型或分离型)、用于附加后述的侧面张力的形状及用于吸收装配公差的具体结构来以如后述的内容的各种实施例实现。
更详细地,可区分为端子部40从与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电极极板相连接(或相接触)的一端至与射频信号连接部31相连接(或相接触)的另一端为止形成为一体的一体型滤波器和使端子部40在端子部40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中的一位置分离的分离型滤波器。
在一体型滤波器的情况下,端子部40由在为了消除装配公差而接收规定的装配力的情况下使得形成端子部40的一部分弹性变形的弹性体形成。但是,在与端子部40形成为一体的一体型滤波器中,无法预测其一端至另一端之间为止的电流动的中断,因此,无需设计用于额外附加侧面张力的额外的形状。
与之相反,在分离型滤波器的情况下,在装配公差的消除方面,可设置额外的弹性部件80,以如下的方式设置上述弹性部件80,即,在使分离的一侧端子50与另一侧端子60借助上述规定的装配力来以相互重叠的方式移动的过程中,使得整体长度收缩,在去除装配力时,使得整体长度伸长并复原。但是,端子部40可分离为一侧端子50与另一侧端子60,当以相互重叠的方式移动时,存在产生电流动中断的担忧,因此,一侧端子50及另一侧端子60中的一个由弹性体设置,或者必然需要用于附加侧面张力的额外的形状变更。
其中,如上所述,“侧面张力”的定义如下:为了防止一侧端子 50与另一侧端子60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而使得一侧端子50及另一侧端子60中的一个朝向另一个来沿着与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传递的力。
另一方面,由于天线装置的特性,当设计上述端子部40的形状变更时,需同时进行上述端子插入口25内的阻抗匹配设计,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20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以端子插入口25 内的阻抗处于匹配的状态为前提来进行记述。因此,在通过图4及之后的附图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的实施例的结构中,与端子部40一同向端子插入口25内插入的如电介质或加强板等的结构的外形可根据阻抗匹配设计来分别呈不同的形状。
图4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示出图4的结构中的端子部向端子插入口插入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为示出图4的结构中的端子部40的立体图。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31,以与在一侧面设置有电极极板(未标记附图标记) 的外部部件8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以及端子部40,使外部部件 8的电极极板与射频信号连接部31电连接,可消除存在于上述规定距离的装配公差,并可预防电极极板与射频信号连接部之间的电流动被中断。
其中,如图2所示,外部部件8可为统称在另一面配置多个天线器件的天线板或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由数字板(Digital board)及TX校准(TX Calibration)形成为一体的单板(one-board) 的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的术语。
以下,如图3所示,不将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20的实施例的外观结构区分为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而是统称为形成有端子插入口25的滤波器主体21,并赋予附图标记21。
如图4至图5所示,滤波器主体21可形成中空形态的端子插入口 25。端子插入口25的形态可根据适用于后述的多个实施例的阻抗匹配设计而呈不同形态。
在滤波器主体21的一侧面,尤其,可在设置有后述的端子部40 中的一侧端子50的一侧的一侧面通过槽加工来形成衬垫设置部27。衬垫设置部27能够以内径大于端子插入口25的内径的方式通过槽加工来形成,以通过使后述的星形衬垫90的外侧边缘部位卡止来防止朝向上侧脱离。
同时,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还可包括设置固定于衬垫设置部27的星形衬垫90。
以下,以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在内的后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中同样设置星形衬垫90作为前提来进行说明。因此,需理解的是,即使在除第一实施例之外的其他实施例中未额外具体说明星形衬垫90,也包括星形衬垫90。
在星形衬垫90中,呈环形的固定端91固定于衬垫设置部27,可包括从固定端91朝向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 8的电极极板侧的中心向上倾斜地形成的多个支撑端92。
在如上所述的星形衬垫90中,在通过装配人员来在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装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情况下,对于通过上述装配孔的未图示的连接部件等的连接力,多个支撑端92支撑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并附加弹力。
通过附加如上所述的多个支撑端92的弹力,可均衡地维持与端子部40的电极极板之间的接触面积。
并且,星形衬垫90的环形状的固定端91以包围用于传递电信号的端子部40的外侧的方式设置来起到一种接地端子(Ground terminal)的作用。
进而,星形衬垫90用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20d的实施例中消除在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之间所存在的装配公差。
但是,如后述的内容,被星形衬垫90吸收的装配公差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属于区别于被端子部40吸收的装配公差的概念。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以在单一的装配过程中通过额外的部件在至少两个位置吸收整体装配公差的方式设计,从而可实现更稳定的结合。
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端子部40可包括:一侧端子50,与外部部件8的电极极板形成接点;以及另一侧端子60,作为射频信号连接部31,固定于在以板形态延伸的部位所形成的焊接孔32。
其中,一侧端子50及另一侧端子60中的一个向另一个的内部插入,当装配时,各个端部的一部分以相互重叠(Overlap)规定长度的方式配置。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可具有向附图中(参照图 4至图6)的另一侧端子60的上侧插入一侧端子50的下侧的结构。为此,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可呈内部中空的中空管形态,来使一侧端子50的下端的一部分插入。
在如上所述的由一侧端子50及另一侧端子60形成的端子部40设置于端子插入口25的情况下,为了实现端子插入口25内的阻抗匹配,能够以包围端子部40的外侧的方式插入电介质70。电介质70可为特氟隆(Teflon)材质。但是,电介质70的材质并不限定于特氟隆,只要是具有可在端子插入口25内实现阻抗匹配的介电常数的材质,均可替代。
电介质70可与端子部40中的一侧端子50注塑成型为一体,但能够以在使电介质70通过单独成型来形成有用于插入上述端子部40的端子贯通孔71之后向端子插入口25内插入的方式装配。其中,如图5 所示,电介质70能够以卡止于在端子插入口25内设置的插入口支撑端28的方式插入配置。
另一方面,在一侧端子50中,与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形成接点的接点部53的接点面积越小越好。因此,如图4至图6所示,作为一侧端子50的前端的接点部53可呈具有规定的接点面积的半球形态。
当通过作为一侧端子50的前端的接点部53来以与外部部件8的电极极板相接触的动作提供装配人员的装配力时,可在被在端子插入口25内所设置的电介质70的端子贯通孔71引导的过程中沿着附图中的上下方向进行移动。如上所述的一侧端子50可呈使电流流动的金属材质的杆形态。
同时,在使一侧端子50的下侧的一部分插入的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61可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长的多个张力切开部64。张力切开部 64可通过切开来形成,以使呈中空管形态的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 61分割为多个。
张力切开部64以紧贴于一侧端子50的下端部外周侧的动作来附加上述侧面张力,以使上述一侧端子50收容于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61的内部。
其中,电介质70以朝向内侧支撑形成有张力切开部64的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61外周面的方式设置,通过张力切开部64切开的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61的内侧面始终紧贴于收容在其内部的一侧端子50的外周面。
另一方面,优选地,对于在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61形成的张力切开部64而言,在切开形成时,使得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61的末端分别朝向另一侧端子60的中心倾斜规定角度。在此情况下,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61的各个末端以大小至少满足一侧端子50的下端部在中空管形态的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61的内部收容的方式倾斜地形成。
通过如上所述的张力切开部64形成的侧面张力的附加可事先防止分离为两个的端子部40的电流动的中断。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可包括至少一个弹性部件80,至少一个上述弹性部件80配置于中空管形态的上述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61的内侧来弹性支撑一侧端子50。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至少一个弹性部件 80朝向设置有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方向弹性支撑一侧端子50,最终,吸收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
其中,如图4至图6所述,弹性部件80以与呈中空管形态的另一侧端子60的内侧内径相对应地形成,可由沿着上下方向层叠配置的多个弹性珠形成。
虽然在附图中未具体示出,但如上所述的弹性部件80起到如下的作用,即,当作为端子部40中的一侧端子50的前端的接点部53以紧贴于外部部件8的电极极板侧的方式装配时,如上所述,消除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同时,在中空管形态的另一侧端子60 的上端部61的内侧被压缩,之后,以使一侧端子50的接点部53持续与电极极板形成接点的方式提供弹力。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装配人员等未向一侧端子50提供任何装配力的情况下,接点部53突出的高度大于星形衬垫90的结构中的支撑端92突出的高度。
以下,参照附图(尤其,图5),如下对由如上所述的结构形成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装配过程中的装配公差吸收过程及侧面张力赋予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5所示,使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紧贴于由设置有电极极板的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之后,以未图示的连接部件与装配孔相连接的动作来向空腔滤波器20传递规定的连接力。但是,不用必须在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紧贴空腔滤波器20,与之相反,还可在以规定间隔整列的空腔滤波器20紧贴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来传递装配力。
这样一来,如图5所示,减少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之间的距离,同时,星形衬垫90的支撑端92的形状通过上述连接力产生变形,并第一次吸收存在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与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之间的装配公差。
与此同时,端子部40中的一侧端子50接受向端子插入口25内插入的电介质70的端子贯通孔71的引导并以向另一侧端子60侧移动规定距离的方式被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按压,在此情况下,在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61的内侧层叠配置的多个弹性珠等的弹性部件80被压缩,并第二次吸收存在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
并且,在一侧端子50和另一侧端子60中,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61通过张力切开部64来将侧面张力附加到向中空管形态的内侧插入的一侧端子50的下端部的外周面,可防止电流动的中断,因此,可防止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信号性能的降低。
图7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8为示出向图7的结构中的端子插入口插入端子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为示出图7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31;端子部140,包括一侧端子150及另一侧端子160;电介质170,以包围端子部140的外侧的方式向端子插入口25内插入;以及加强板195,用于加强射频信号连接部31。
其中,除非在之后的内容中特别提及,则射频信号连接部31、端子部140及电介质170和其下级结构与已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的结构相同,因此,通过第一实施例代替其具体说明。以下,以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点为主来进行说明。
如图8及图9所示,在加强板195中形成有使另一侧端子160贯通的端子贯通孔171,另一侧端子160可固定于加强板195的端子贯通孔171。其中,可在另一侧端子160形成有直径大于端子贯通孔171的直径的卡止端163,来贯通加强板195的端子贯通孔171并卡止于加强板195的上面。
虽未图示,但加强板195的边缘的下面可被形成于端子插入口25 的插入口支撑端28支撑。
上述加强板195通过与一侧端子150之间的摩擦力来限制一同向下移动,从而起到加强的作用,上述一侧端子通过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来使得电介质170向下移动。
并且,在加强板195中,另一侧端子160的下方移动被其卡止端 163限制,实际上,起到对使另一侧端子160的下端162焊接固定的射频信号连接部31进行加强的作用。
即,在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情况下,另一侧端子60也通过借助装配力移动的一侧端子50来朝向下方移动,同时,向射频信号连接部31传递装配力,但在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通过限制另一侧端子60朝向下侧移动,从而间接地加强射频信号连接部31。
另一方面,张力切开部64形成于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61,向中空管形状的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661的内侧插入一侧端子50的下端部的一部分,在一侧端子50与另一侧端子60之间设置有作为弹性部件80的多个弹性珠,上述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其具体说明。
图10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1为示出向图10的结构中的端子插入口插入设置端子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2为示出图10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31、端子部240以及电介质270。
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结构中,除非在之后的内容中特别提及,则射频信号连接部31及电介质270和其下级结构与已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的结构相同,因此,通过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代替其具体说明。
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电介质270 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电介质70的结构相同,但采用从第二实施的空腔滤波器20的结构中去掉加强板195的形态。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结构中,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不同地,端子部240在如下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即,张力切开部254形成于一侧端子250的下端部252,另一侧端子 260的上端部261以收容于中空管形态设置的一侧端子250的下端部 252的内侧的方式设置。
同时,在一侧端子250还可形成有从与张力切开部254的上端相对应的外周面朝向外侧突出形成的防脱离筋255。
一侧端子250的防脱离筋255以卡止于电介质270的端子贯通孔 271的内侧的方式设置,防止一侧端子250通过设置于一侧端子250与另一侧端子260之间的多个弹性珠280的弹力来朝向外侧(尤其,朝向设置有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方向,上述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设置有电极极板)脱离。
除此之外,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以下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相同,即,电介质270支撑一侧端子250的张力切开部254的外周面,另一侧端子260的下端部262在没有额外的加强板 295的情况下直接焊接固定于射频信号连接部31。
图13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4为示出向图13的结构中的端子插入口插入设置端子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5为示出图13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如图13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31、端子部340、电介质370以及加强板395。
其中,加强板395执行与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的加强板 195相同的功能,将省略其具体说明。
并且,端子部340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的结构相同,通过第三实施例的说明来代替。
除此之外,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可包括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所有剩余结构。
图16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7为示出向图16的结构中的端子插入口插入设置端子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8为示出图16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如图16至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31、端子部440、电介质470以及加强板495。
其中,加强板495执行与第二实施例及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 20中的加强板195、395相同的功能,将省略其具体说明。
并且,端子部440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及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的结构相同,通过第三实施例及第四实施例的说明来代替。
但是,如图16至图18所示,相对于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在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设置于一侧端子450与另一侧端子460之间的弹性部件80可由弹簧等的弹性弹簧设置。
除此之外,第五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可包括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所有剩余结构。
图19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0为示出向图19的结构中的端子插入口插入设置端子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1为示出图19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如图19至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31、包括一侧端子550及另一侧端子560的端子部540 以及加强板595。
除非在之后的内容中特别提及,则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结构中的射频信号连接部31、端子部540及加强板595和其下级结构的功能与已说明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 20的结构的功能相同,通过上述实施例代替其具体说明。
但是,如图19至图2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结构中,端子部54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的结构相同。即,张力切开部564形成于另一侧端子560 的上端部561,一侧端子550的下端部的一部分以收容于呈中空形态的另一侧端子560的上端部561的内侧的方式设置。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一侧端子 550呈沿着上下方向长的杆形态,可在另一侧端子560的内部通过作为弹性部件557设置的弹性弹簧来弹性支撑。
同时,可在一侧端子550的外周面形成有在另一侧端子560的内侧卡止的卡止筋554,来防止一侧端子550因弹性部件557而朝向外部脱离。卡止筋554在向另一侧端子560的内侧插入时不被卡止,能够以卡到在另一侧端子560的内侧所形成的卡止端567的方式形成在另一侧端子560的内侧卡止的钩形态。
另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可在另一侧端子560的外周面设置有弹性环设置槽565,可在弹性环设置槽 565沿着上下方向层叠设置有多个弹性环580。在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弹性环580沿着上下方向层叠配置两个580a、 580b,但并不限定于上述数量。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作为去掉电介质结构的代替方案,通过弹性环580压接形成有张力切开部564的另一侧端子560的外周面来附加侧面张力,从而防止与在内部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一侧端子550的外周面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
并且,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被形成于端子插入口25的插入口支撑端28支撑并配置,通过以使端子部540中的另一侧端子560贯通的方式形成有端子贯通孔597的加强板595来加强使另一侧端子560的下端部562焊接固定的射频信号连接部31。
如上所述,与后述的各种实施例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在一侧端子550与另一侧端子560之间设置由弹性弹簧形成的弹性部件557,与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相对应地朝向在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所设置的电极极板侧弹性支撑一侧端子550,从而第二次吸收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
图2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3为示出向图22的结构中的端子插入口插入设置端子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4为示出图22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如图22至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包括配置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端子部640以及电介质670a、670b。
其中,电介质670a、670b可形成用于实现端子插入口25内的阻抗匹配的形状,如图22所示,可分别包括后述的形成有端子贯通孔 671a、671b的上侧电介质670a及下侧电介质670b,上述端子贯通孔 671a、671b使端子部640中的另一侧端子660的上端部与下端部贯通。
并且,如图22至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可包括:主端子壳体29,配置于端子插入口25内,呈内部空的中空管形态;以及子端子壳体29',朝向主端子壳体29的上侧隔开配置。
其中,虽未在附图中具体示出,但端子插入口25可呈与主端子壳体29和子端子壳体29'的外观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另一方面,在主端子壳体29的内部沿着上下方向贯通配置另一侧端子660,能够以贯通在主端子壳体29的内部所设置的上侧电介质 670a的端子贯通孔671a及下侧电介质670b的端子贯通孔671b的方式配置。
同时,以贯通主端子壳体29的方式配置的另一侧端子660的上端部的一部分可向子端子壳体29'的内部插入规定长度。并且,在子端子壳体29'的内部中,形成于一侧端子650的下端部的卡止端652以防止朝向外侧脱离的方式设置,在一侧端子650与另一侧端子660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680。
一侧端子650可包括:接点部651,以与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电极极板形成接点的方式设置;以及接点板652,以大于接点部651的外径的方式形成,来卡止于子端子壳体 29'的内侧。
其中,如图22及图23所示,弹性部件680可由杆弹簧形成,上述杆弹簧包括:支撑环部681,被另一侧端子660的上端面支撑;以及一对支撑杆682,在支撑环部681朝向各自相互交叉的方向向上倾斜地突出延伸,来支撑一侧端子650中的接点板652的下面。
如图23所示,若提供装配人员的装配力,则杆弹簧通过被一侧端子650按压来压缩变形,并吸收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同时,由可使电流流动的导电性材质设置,即使不设置额外的张力切开部,也可防止电流动的中断。
同时,另一侧端子960的下端部可焊接固定于焊接孔32,上述焊接孔32形成于在端子插入口25内所设置的射频信号连接部31的板。
在以如上所述的结构所形成的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端子部640中的一侧端子951借助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来在子端子壳体29'的内部被弹性部件680弹性支撑,从而吸收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
图25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6为示出向图25的结构中的端子插入口插入设置的端子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7为示出图25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如图25至图2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包括配置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端子部740以及电介质770a、770b。
其中,电介质770a、770b可形成用于实现端子插入口25内的阻抗匹配的形状,如图26所示,可分别包括后述的形成有端子贯通孔 771a、771b的上侧电介质770a及下侧电介质770b,上述端子贯通孔771a、771b使端子部740中的一侧端子750a的上端部与另一侧端子750b的下端部贯通。
其中,如图25至图2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可包括:端子壳体29,配置于端子插入口25内,呈内部空的中空管形态;以及传递端子760,在端子壳体29的内部中心以沿着长度方向长的方式配置。
虽未在附图中具体示出,但端子插入口25可呈与端子壳体29的外观形状相对应的长杆(bar)形状。
传递端子760能够以如下的方式固定,即,向上侧电介质770a的端子贯通孔771a插入配置上端部761的一部分,向下侧电介质770b 的端子贯通孔771b插入配置下端部762的一部分。
其中,如图25及图2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端子部740可包括:一侧端子750a,配置于上侧电介质 770a的端子贯通孔771a的内部,与传递端子760的上端部761隔开配置,以防止从上侧电介质770a脱离的方式卡止固定;以及另一侧端子 750b,配置于下侧电介质770b的端子贯通孔771b的内部,与传递端子760的下端部762隔开配置,以防止从下侧电介质770b脱离的方式卡止固定。
同时,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可包括:上部弹性部件780a,设置于上侧电介质770a,位于一侧端子750a与传递端子 760的上端部之间;以及下部弹性部件780b,设置于下侧电介质770b,位于另一侧端子750b与传递端子760的下端部762之间。
其中,上部弹性部件780a和下部弹性部件780b均可由弹簧设置。
如图26所示,若提供装配人员的装配力,则上部弹性部件780a 和下部弹性部件780b被一侧端子750a按压来压缩变形,并吸收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
另一方面,如图2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可在插入并收容传递端子760的上端部761及下端部762的一侧端子750a的下端部752及另一侧端子750b的上端部752设置有张力切开部754。
如上所述的张力切开部754可提供通过上侧电介质770a及下侧电介质770b来使外周面被紧贴支撑的杆侧面张力,因此,可防止一侧端子750a与传递端子之间及另一侧端子750b与传递端子760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
图28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以上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的各种实施例局限于如下的形态,即,制造为一个模块来附着于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如图28所示,与制造成模块形态无关地,还可具有如下的变形实施实施方式,即,可实现为如下的包括端子部40的连接器1',上述端子部40设置于连接部件与电极极板之间来实现与另一连接部件31'的电连接,上述电极极板设置于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
以上的说明仅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例示性说明,只要是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就可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及变形。
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揭示的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需通过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来解释,与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射频信号连接部,以与在一侧面设置有电极极板的外部部件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以及
端子部,使上述外部部件的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电连接,吸收存在于上述规定距离的装配公差,并预防上述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
上述端子部分离为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的一侧端子及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相连接的另一侧端子,通过设置于上述一侧端子与上述另一侧端子之间的弹性部件来吸收存在于设置有上述端子部的端子插入口内的上述装配公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包围上述端子部的外侧的方式向上述端子插入口内插入的电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部中的上述一侧端子以能够与上述电介质一同通过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来在上述端子插入口内移动的方式配置,
上述端子部中的上述另一侧端子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相连接,
上述一侧端子与上述另一侧端子中的一个以与另一个重叠规定长度的方式被收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侧端子与上述另一侧端子中的一个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长的多个张力切开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张力切开部设置于上述一侧端子,上述另一侧端子的上端部收容于上述一侧端子的下端部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张力切开部设置于上述另一侧端子,上述一侧端子的下端部收容于上述另一侧端子的上端部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介质支撑形成有多个上述张力切开部的上述一侧端子或上述另一侧端子的外周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加强在上述端子插入口内所设置的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的加强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板为上述空腔滤波器的主体的一部分,固定于朝向上述端子插入口侧突出形成的插入口支撑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加强板形成有使上述端子部贯通的端子贯通孔,
在贯通上述端子贯通孔的上述一侧端子及上述另一侧端子中的一个形成有卡止端,上述卡止端的直径大于上述端子贯通孔的直径,以便卡止于上述加强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另一侧端子的外侧面形成有弹性环设置槽,
在上述弹性环设置槽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环在上述弹性环设置槽沿着上下方向层叠设置有两个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部件由弹性弹簧构成,上述弹性弹簧弹性支撑收容于上述另一侧端子的内部的上述一侧端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部件由杆弹簧形成,上述杆弹簧包括:
支撑环部,被上述另一侧端子的上端面支撑;以及
一对支撑杆,在上述支撑环部朝向各自相互交叉的方向向上倾斜地突出延伸来支撑上述一侧端子。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部中的上述另一侧端子焊接固定于焊接孔,上述焊接孔形成于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延伸形成的板部位。
16.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射频信号连接部,以与在一侧面设置有电极极板的外部部件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以及
端子部,使上述外部部件的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电连接,吸收存在于上述规定距离的装配公差,并预防上述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
上述端子部分离为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的一侧端子及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相连接的另一侧端子,通过设置于上述一侧端子与上述另一侧端子之间的弹性部件来吸收存在于设置有上述端子部的端子插入口内的上述装配公差。
CN201920877848.0U 2018-06-12 2019-06-12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Active CN21083803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80067397 2018-06-12
KR10-2018-0067397 2018-06-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8036U true CN210838036U (zh) 2020-06-23

Family

ID=6906314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77848.0U Active CN210838036U (zh) 2018-06-12 2019-06-12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CN201980039611.8A Active CN112771718B (zh) 2018-06-12 2019-06-12 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
CN202211139003.4A Pending CN115986346A (zh) 2018-06-12 2019-06-12 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9611.8A Active CN112771718B (zh) 2018-06-12 2019-06-12 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
CN202211139003.4A Pending CN115986346A (zh) 2018-06-12 2019-06-12 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98850A1 (zh)
EP (1) EP3809521A4 (zh)
JP (1) JP7249363B2 (zh)
KR (1) KR102246429B1 (zh)
CN (3) CN21083803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127782A (ko) * 2019-05-03 2020-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Rf 구성요소들을 위한 연결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2023552464A (ja) * 2020-12-08 2023-12-15 ケーエムダブリュ・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アンテナ用rf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アンテ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3666U (ja) * 1984-01-30 1985-08-20 株式会社ヨコオ 回路基板等の検査装置
US5329262A (en) * 1991-06-24 1994-07-12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Fixed RF connector having internal floating members with impedance compensation
US6166615A (en) * 1998-09-16 2000-12-26 Raytheon Company Blind mate non-crimp pin RF connector
JP4210049B2 (ja) 2001-09-04 2009-01-14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ストシステムズジャパン スパイラル状接触子
JP2003307208A (ja) * 2002-02-13 2003-10-31 Murata Mfg Co Ltd ネジ固定具、それを用いた高周波機器およびその特性調整方法
US6699054B1 (en) * 2003-01-15 2004-03-02 Applied Engineering Products, Inc. Float mount coaxial connector
JP2007281834A (ja) 2006-03-17 2007-10-25 Komine Musen Denki Kk 同軸用結合器
JP4083778B2 (ja) 2006-09-07 2008-04-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超伝導フィルタ
CN201018487Y (zh) * 2007-03-12 2008-02-0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超宽带双频合路器
US7692508B2 (en) * 2007-04-19 2010-04-06 Raytheon Company Spring loaded microwave interconnector
CN201230025Y (zh) 2008-06-18 2009-04-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端子
WO2010056312A2 (en) * 2008-11-14 2010-05-20 Amphenol Corporation Filtered power connector
US7803018B1 (en) 2009-03-10 2010-09-28 Andrew Llc Inner conductor end contacting coaxial connector and inner conductor adapter kit
KR101083994B1 (ko) * 2009-10-16 2011-11-16 주식회사 에이스테크놀로지 회로기판 연결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rf 캐비티 필터
JP2013051052A (ja) * 2011-08-30 2013-03-14 Denso Corp 脱着接続構造
EP2756544A1 (en) * 2011-09-06 2014-07-23 Powerwave Technologies S.a.r.l. Open circuit common junction feed for duplexer
KR20160119942A (ko) * 2015-04-06 2016-10-17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소켓 플러그 접속 구조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패키지
CN205595432U (zh) * 2016-04-26 2016-09-21 深圳市禹龙通电子有限公司 大功率同轴负载
US10181692B2 (en) 2016-11-07 2019-01-15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Rf Llc Coaxial connector with translating grounding collar for establishing a ground path with a mating connector
WO2018093176A2 (ko) 2016-11-16 2018-05-24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적층구조의 mimo 안테나 어셈블리
KR101854309B1 (ko) * 2016-11-16 2018-05-03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Mimo 안테나 어셈블리
CN206789830U (zh) * 2017-02-10 2017-12-22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连接器
CN210805970U (zh) * 2018-06-12 2020-06-19 株式会社Kmw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FI3809522T3 (fi) * 2018-06-12 2024-02-07 Kmw Inc Ontelorakenne ja siihen sisältyvä liitäntärakenne
KR102329244B1 (ko) * 2018-10-15 2021-11-22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캐비티 필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6346A (zh) 2023-04-18
EP3809521A4 (en) 2022-06-22
EP3809521A1 (en) 2021-04-21
JP7249363B2 (ja) 2023-03-30
KR102246429B1 (ko) 2021-04-30
US20210098850A1 (en) 2021-04-01
KR20190140857A (ko) 2019-12-20
CN112771718A (zh) 2021-05-07
JP2021527983A (ja) 2021-10-14
CN112771718B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66433U (zh)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CN210805970U (zh)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CN211655005U (zh)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CN210838036U (zh)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CN211404697U (zh)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CN113646966B (zh) 空腔滤波器
JP7459197B2 (ja) キャビティフィルタ
JP7430230B2 (ja) キャビティフィルタ
KR102474589B1 (ko) 캐비티 필터 및 이에 포함되는 커넥팅 구조체
JP2023060361A (ja) キャビティフィルタおよびこれに含まれるコネクティング構造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