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66433U -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66433U
CN210866433U CN201920877862.0U CN201920877862U CN210866433U CN 210866433 U CN210866433 U CN 210866433U CN 201920877862 U CN201920877862 U CN 201920877862U CN 210866433 U CN210866433 U CN 210866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vity filter
radio frequency
frequency signal
sid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778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南信
金丁会
张成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MW Inc
Original Assignee
KMW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MW Inc filed Critical KMW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66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664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04Fixed joints
    • H01P1/045Coaxial j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3Strip line filters
    • H01P1/20309Strip line filters with dielectric resona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8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for linking dissimilar lines or devices
    • H01P5/085Coaxial-line/strip-line transi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8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for linking dissimilar lines or devices
    • H01P5/1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for linking dissimilar lines or devices for coupling balanced lines or devices with unbalanced lines or devices
    • H01P5/103Hollow-waveguide/coaxial-line transi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包括:射频(RF)信号连接部,以与在一侧面设置有电极极板的外部部件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以及端子部,使上述外部部件的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电连接,吸收存在于上述规定距离的装配公差,并预防上述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上述端子部包括:一侧端子,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以及另一侧端子,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相连接,从而提供如下的优点,即,有效地吸收通过装配设计产生的装配公差,防止电流动的中断,并防止天线装置的性能降低。

Description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更详细地,涉及考虑到装配性及大小来改善滤波器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大规模天线技术(MassiveMIMO)天线用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此部分记述的内容仅提供与本实施例有关的背景信息,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为通过使用多个天线显著放大数据传输容量的技术,属于在发送器通过各个发送天线来传输互不相同的数据并在接收器通过适当的信号处理来区分发送数据的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技术。因此,随着同时增加发送或接收天线的数量,使通道容量增加来传输更多的数据。例如,若将天线数量增加为10个,则相比于当前的单一天线系统,通过使用相同的频带确保约10倍的通道容量。
在4G LTE-advanced中,使用8个天线,在当前的pre-5G阶段中,正在研发安装64个或128个天线的产品,预计将在5G中使用具有更多天线的基站设备,将这称为大规模天线技术。相比于当前的单元 (Cell)运行为二维(2-Dimension),若引进大规模天线技术,则可进行3D-Beamforming,大规模天线技术还称为全维度多输入多输出 (FD-MIMO,FullDimension)。
在大规模天线技术中,随着天线器件的数量增加,发送器及接收器和滤波器的数量也一同增加。并且,以2014年为基准,在韩国,已设置20万个以上的基站。即,需要使安装空间最小化,需要可简单地进行安装的空腔滤波器的结构,并需要在将单独调谐的空腔滤波器安装于天线之后也能够提供相同的滤波器特性的射频(RF)信号线连接结构。
具有空腔结构的射频滤波器具有如下的特征,即,在由金属性导体形成的箱型结构内部设置由作为导体的谐振杆等构成的谐振器,来仅使固有频率的电磁场存在,通过谐振来仅使超高频特性的频率通过。上述空腔结构的带通和滤波器的插入损失小且有利于高输出,因而,广泛用作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滤波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具有更超薄且紧凑的结构,并在本体内沿着厚度方向内置射频连接器。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具有可使装配多个滤波器时所产生的装配公差的累积量最小化的装配方式,还具有容易安装且均衡地维持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射频信号连接结构。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在射频销分离类型的情况下,允许相对移动并附加侧面张力,从而可防止信号的损失。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吸收需电连接的两个部件之间的装配公差,来维持规定的接点面积,同时,具有可简单地进行设置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并不局限于以上所提及的技术目的,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记载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术目的。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的实施例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以与在一侧面设置有电极极板的外部部件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以及端子部,使上述外部部件的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电连接,吸收存在于上述规定距离的装配公差,并预防上述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上述端子部包括:一侧端子,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以及另一侧端子,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相连接。
其中,上述端子部可插入配置于端子插入口,上述端子插入口形成于在内部设置有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的滤波器主体。
并且,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以包围上述端子部的外侧的方式向上述端子插入口内插入的电介质。
并且,在上述电介质形成有使上述端子部贯通的端子贯通孔,在贯通上述端子贯通孔的上述一侧端子及上述另一侧端子中的一个可形成有卡止端,上述卡止端的直径大于上述端子贯通孔的直径,以便卡止在上述电介质。
并且,上述端子部中的上述一侧端子能够与上述电介质一同通过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来在上述端子插入口内移动的方式配置,上述端子部中的上述另一侧端子可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相连接,上述一侧端子和上述另一侧端子中的一个能够以与另一个重叠规定长度的方式被收容。
并且,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弹性部件,上述弹性部件设置于上述电介质的外周面,当上述电介质通过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来在上述端子插入口内进行移动时,弹性支撑上述电介质。
并且,上述弹性部件可沿着上下方向层叠设置有两个O形环。
并且,可在上述一侧端子与上述另一侧端子中的一个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长的多个张力切开部。
并且,上述张力切开部可设置于上述一侧端子,上述另一侧端子的上端部可收容于上述一侧端子的下端部的内部。
并且,上述张力切开部可设置于上述另一侧端子,上述一侧端子的下端部可收容于上述另一侧端子的上端部的内部。
并且,上述电介质可支撑形成有多个上述张力切开部的上述一侧端子或上述另一侧端子的外周面。
并且,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用于加强在上述端子插入口内所设置的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的加强板。
并且,上述加强板为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一部分,可固定于朝向上述端子插入口侧突出形成的插入口支撑端。
并且,可在上述加强板形成有使上述端子部贯通的端子贯通孔,可在贯通上述端子贯通孔的上述一侧端子及上述另一侧端子中的一个可形成有卡止端,上述卡止端的直径大于上述端子贯通孔的直径,变卡止在上述加强板。
并且,上述端子部中的上述另一侧端子可焊接固定于焊接孔,上述焊接孔形成于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延伸形成的板部位。
并且,上述端子部中的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的上述一侧端子的接点部可呈以上端具有规定的接点面积的方式经圆弧处理的圆锥形状。
并且,上述端子部中的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的上述一侧端子的接点部可呈以上端具有规定的接点面积的方式经圆弧处理的半球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实施例中,连接器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以与在一侧面设置有电极极板的外部部件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以及端子部,使上述外部部件的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电连接,吸收存在于上述规定距离的装配公差,并预防上述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上述端子部包括:一侧端子,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以及另一侧端子,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射频连接器沿着厚度方向内置于本体内,可设计更加超薄且紧凑的结构,具有可使装配多个滤波器时所产生的装配公差的累积量最小化的装配方式,可设计容易安装且均衡地维持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射频信号连接结构,允许相对地移动并通过附加侧面张力来稳定地相连接,从而可防止天线性能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以图示化的方式示出例示性的大规模天线技术天线的层叠结构的图。
图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层叠于天线板与控制板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从底面侧观察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结构的平面透视图。
图4为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a及图5b为示出装配前后的装配公差吸收状态的剖视图。
图6为示出图4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7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
图9为示出图7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10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
图12为示出图10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13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4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
图15为示出图13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16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20:空腔滤波器 21:滤波器主体
25:端子插入口 27:设置槽
30:滤波器模块 31:射频信号连接部
32:焊接孔 40:端子部
50:一侧端子 60:另一侧端子
70:电介质 71:端子贯通孔
80:弹性部件 95: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例示性的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需注意的是,在对各附图的结构要素赋予附图标记的过程中,即使出现在不同的附图,也对相同的结构要素尽可能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在判断为与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有关的具体说明有碍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的过程中,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的术语。这种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结构要素和其他结构要素,相应结构要素的本质、次序或顺序等并不局限于上述术语。并且,除非另行定义,则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在内的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的含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含义与通常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含义相同的术语应解释成所具有的含义与相关技术的文脉中的含义相同,除非在本申请中明确定义,则不应解释成理想化或过度形式化的含义。
图1为以图示化的方式示出例示性的大规模天线技术天线的层叠结构的图。
图1为仅示出内置有包括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天线组件的天线装置1的例示性外形的图,并不限定实际层叠时的外形。
天线装置1包括:壳体2,形成有散热装置(Heat sink);以及天线罩3(radome),与壳体2相结合。在壳体2与天线罩3之间可内置有天线组件。
例如,壳体2的下部通过对接(docking)结构与供电单元4(PSU, Power SupplyUnit)相结合,供电单元4提供用于使设置于天线组件的通信部件进行工作的工作电源。
通常,天线装配体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在将多个天线器件6排列在前面的天线板5的背面配置数量与天线的数量相同的空腔滤波器7 (Cavity filter),并接着层叠相关的印刷电路板8。在安装之前,空腔滤波器7可详细地调谐及验证来准备,从而单独具有符合规格的频率特性。优选地,需在与安装状态相同的特性环境中迅速进行如上所述的调谐及验证过程。
图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层叠于天线板与控制板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可排除图1中示出的常规射频连接器(参照图1的附图标记90),因此,可提供容易连接且具有更低的高度剖面的天线结构。
并且,在高度方向的两侧面设置射频连接部,并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相连接,从而,即使在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产生振动及热变形,也维持相同的射频连接,从而不产生频率特性的变化。
图3为从底面侧观察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结构的平面透视图。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包括:第一外壳 (未标记附图标记),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31(参照图5a及图5b中的附图标记31),内部呈中空状;第二外壳(未标记附图标记),覆盖第一外壳;端子部(参照图4的附图标记40),在第一外壳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沿着空腔滤波器20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及滤波器模块30,包括形成于端子部40的两侧的多个装配孔23。端子部40贯通在第一外壳所形成的端子插入口(参照图4的附图标记25)来使外部部件8 与射频信号连接部31电连接,例如,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电极极板(未标记附图标记)与射频信号连接部 31电连接。
在如上所述的端子部40中,附图上的其下端被射频信号连接部 31支撑,当上侧与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 紧贴结合时,始终与外部部件8(尤其,设置于其一侧面的电极极板) 形成接点并以能够消除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的方式弹性支撑。
即,如后述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端子部 40分为一侧端子及另一侧端子来设置,可根据用于附加侧面张力的形状及用于吸收装配公差的具体结构来以后述的多种实施例实现。
更详细地,端子部40由附图中的上侧部与下侧部之间分离的两个部件形成,可由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的一部分向另一个部件的一部分插入的分离型形成。
通常,虽未图示,但在一体型滤波器中,端子部40由在为了消除装配公差而接收装配人员的规定的装配力的情况下使得形成端子部40 的一部分弹性变形的弹性体形成。但是,在与端子部40形成为一体的一体型滤波器中,无法预测其一端至另一端之间为止的电流动的中断,因此,无需设计用于额外附加侧面张力的额外的形状。
但是,在端子部40分离成两个部件的分离型滤波器中,在装配公差的消除方面,可设置额外的弹性部件80,以如下的方式设置上述弹性部件80,即,在使分离的一侧端子50与另一侧端子60借助上述规定的装配力来以相互重叠的方式移动的过程中,使得整体长度收缩,在去除装配力时,使得整体长度伸长并复原。但是,端子部40可分离为一侧端子50与另一侧端子60,当以相互重叠的方式移动时,存在产生电流动中断的担忧,因此,一侧端子50及另一侧端子60中的一个由弹性体设置,或者必然需要用于附加侧面张力的额外的形状变更。
其中,如上所述,“侧面张力”的定义如下:为了防止一侧端子 50与另一侧端子60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而使得一侧端子50及另一侧端子60中的一个朝向另一个来沿着与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传递的力。
另一方面,由于天线装置的特性,当设计上述端子部40的形状变更时,需同时进行上述端子插入口25内的阻抗匹配设计,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20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以端子插入口25 内的阻抗处于匹配的状态为前提来进行记述。因此,在通过图4及之后的附图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的实施例的结构中,与端子部40一同向端子插入口25内插入的电介质或加强板等的结构的外形可根据阻抗匹配设计来分别呈不同的形状。
图4为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a及图5b为示出装配前后的装配公差吸收状态的剖视图,图6 为示出图4的结构中的端子部40的立体图。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31,以与在一侧面设置有电极极板(未标记附图标记) 的外部部件8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以及端子部40,使外部部件 8的电极极板与射频信号连接部31电连接,可消除存在于上述规定距离的装配公差,并可预防电极极板与射频信号连接部31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
其中,如图2所示,外部部件8可为统称在另一面配置多个天线器件的天线板或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由数字板(Digital board)及TX校准(TX Calibration)形成为一体的单板(one-board) 的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的术语。
以下,如图3所示,不将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20的实施例的外观结构区分为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统称为形成有端子插入口 25的滤波器主体21,并赋予附图标记21。
如图4至图5b所示,滤波器主体21可形成中空形态的端子插入口25。端子插入口25的形态可根据适用于后述的多个实施例的阻抗匹配设计而呈不同形态。
在滤波器主体21的一侧面,尤其,可在设置有后述的端子部40 中的一侧端子50的一侧的一侧面通过槽加工来形成衬垫设置部27。衬垫设置部27能够以内径大于端子插入口25的内径的方式通过槽加工来形成,以通过使后述的星形衬垫90的外侧边缘部位卡止来防止朝向上侧脱离。
同时,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还可包括设置固定于衬垫设置部27的星形衬垫90。
以下,以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在内的后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中同样设置星形衬垫90作为前提来进行说明。因此,需理解的是,即使在除第一实施例之外的其他实施例中未额外具体说明星形衬垫90,也包括星形衬垫90。
在星形衬垫90中,呈环形的固定端91固定于衬垫设置部27,可包括从固定端91朝向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 8的电极极板侧的中心向上倾斜地形成的多个支撑端92。
在如上所述的星形衬垫90中,在通过装配人员来在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装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情况下,对于通过上述装配孔的未图示的连接部件等的连接力,多个支撑端92支撑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并附加弹力。
通过附加如上所述的多个支撑端92的弹力,可均衡地维持与端子部40的电极极板之间的接触面积。
并且,星形衬垫90的环形状的固定端91以包围用于传递电信号的端子部40的外侧的方式设置来起到一种接地端子(Ground terminal)的作用。
进而,星形衬垫90用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20的实施例中消除在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之间所存在的装配公差。
但是,如后述的内容,被星形衬垫90吸收的装配公差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属于区别于被端子部40吸收的装配公差的概念。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以在单一的装配过程中通过额外的部件在至少两个位置吸收整体装配公差的方式设计,从而可实现更稳定的结合。
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端子部40可包括:一侧端子50,与外部部件8的电极极板接点;以及另一侧端子60,作为射频信号连接部31,固定于在以板形态延伸的部位所形成的焊接孔32。
其中,一侧端子50及另一侧端子60中的一个向另一个的内部插入,当装配时,各个端部的一部分以相互重叠(Overlap)规定长度的方式配置。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可具有向附图中(参照图 4至图5b)的一侧端子50的下侧插入另一侧端子60的上侧的结构。为此,一侧端子50的下端部可呈内部中空的中空管形态,来使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插入。
在如上所述的由一侧端子50及另一侧端子60形成的端子部40设置于端子插入口25的情况下,为了实现端子插入口25内的阻抗匹配,能够以包围端子部40的外侧的方式插入电介质70。电介质70可为特氟隆(Teflon)材质。但是,电介质70的材质并不限定于特氟隆,只要是具有可在端子插入口25内实现阻抗匹配的介电常数的材质,均可替代。
电介质70可与端子部40中的一侧端子50注塑成型为一体。当电介质70与一侧端子50注塑成型为一体时,上述电介质70可形成有使一侧端子50贯通的端子贯通孔71。
但是,电介质并非必须以与端子部40中的一侧端子50注塑成型为一体的方式制造。即,可在使电介质70以形成有端子贯通孔71的方式单独成型之后,向端子插入口25内插入,从而完成装配。
在一侧端子50中,与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形成接点的接点部53的接点面积越小越好。因此,如图5a及图5b所示,作为一侧端子50的前端的接点部53可呈宽度朝向上侧逐渐变窄的圆锥形态。
当通过作为一侧端子50的前端的接点部53来以与外部部件8的电极极板相接触的动作提供装配人员的装配力时,一侧端子50可在端子插入口25内与电介质70一同沿着附图中的上下方向进行移动。为此,在一侧端子50的上端部51可形成有直径大于在电介质70所形成的端子贯通孔71的直径的卡止端54。
同时,在使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插入的一侧端子50的下端部 52可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长的多个张力切开部55。张力切开部55可通过切开来形成,以使呈中空管形态的一侧端子50的下端部52分割为多个。
张力切开部55以紧贴于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61外周侧的动作来附加上述侧面张力,以使上述另一侧端子60收容于一侧端子50的下端部52的内部。其中,电介质70以朝向内侧支撑形成有张力切开部55的一侧端子50的外周面的方式设置,通过张力切开部55切开的一侧端子50的下端部52的内侧面始终紧贴于收容在内部的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61的外周面。
如上所述的基于张力切开部55的侧面张力的附加可事先防止分离为两个的端子部40的电流动的中断。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配置于端子插入口25,还可包括设置于电介质70的外周面来吸收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的O形环部80。
O形环部80设置于电介质70的外周面,配置于环设置空间29,上述环设置空间29以通过使电介质70的一部分被切开来与端子插入口25的内侧面之间形成规定的空间的方式形成,作为滤波器主体21 的一部分,可被向端子插入口25的中心侧突出形成的插入口支撑端28 支撑。
如图5b所示,如上所述,在如上所述的O形环部80中,当作为端子部40中的一侧端子50的前端的接点部53以紧贴于外部部件8的电极极板侧的方式装配时,消除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并在环设置空间29内压缩变形,之后,对电介质70提供弹力,来持续使一侧端子50的接点部53与电极极板形成接点。
另一方面,端子部40中的另一侧端子60的前端61呈末端尖尖的形态,以便容易向一侧端子50的中空管形态的内部插入,另一侧端子 60的下端62可焊接固定于在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31的板所形成的焊接孔32。
因此,在另一侧端子60的下端固定于射频信号连接部31的状态下,若一侧端子50与电介质70一同朝向下方移动,则能够以向一侧端子50的呈中空管形态的下端部52的内侧插入得更深并整体上收缩端子部40的上下长度的动作来吸收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
如图5a及图5b所示,在未向一侧端子50提供任何装配力的情况下,接点部53突出的高度大于星形衬垫90的结构中的支撑端92突出的高度。
以下,参照附图(尤其,图5a及图5b),如下对由如上所述的结构形成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装配过程中的装配公差吸收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5a所示,使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 紧贴于由设置有电极极板的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之后,以未图示的连接部件与装配孔23相连接的动作来向空腔滤波器20传递规定的连接力。但是,不用必须在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紧贴空腔滤波器20,与之相反,还可在以规定间隔整列的空腔滤波器20紧贴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来传递装配力。
这样一来,如图5b所示,减少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之间的距离,同时,星形衬垫90的支撑端92的形状通过上述连接力产生变形,并第一次吸收存在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与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之间的装配公差。
与此同时,端子部40中的一侧端子50被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按压,来与电介质70一同在端子插入口25内朝向另一侧端子60侧移动规定距离,O形环部80也被按压来第二次吸收存在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
在此情况下,在一侧端子50与另一侧端子60中,一侧端子50的下端部对于借助张力切开部55向中空管形态的内侧插入的另一侧端子 60的上端部附加侧面张力,可防止电流动的中断,因此,可防止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信号性能降低。
图7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8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图9为示出图7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31;端子部140,包括一侧端子150及另一侧端子160;电介质170,以包围端子部140的外侧的方式向端子插入口25内插入;以及加强板195,用于加强射频信号连接部31。
其中,除非在之后的内容中特别提及,则射频信号连接部31、端子部140及电介质170和其下级结构与已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结构相同,因此,通过第一实施例代替其具体说明。以下,以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点为主来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加强板195中形成有使另一侧端子160贯通的端子贯通孔171,另一侧端子160可固定于加强板195的端子贯通孔171。其中,可在另一侧端子160形成有直径大于端子贯通孔171的直径的卡止端163,来贯通加强板195的端子贯通孔171并卡止于加强板195 的上面。
加强板195的边缘的下面被形成于端子插入口25的插入口支撑端 28支撑,如图8所示,加强板195的上面可支撑O形环部180。
当电介质170借助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来与一侧端子150一同朝向下方移动时,如上所述的加强板195以使电介质170的下端卡止于上述加强板195的上面来限制下方移动的方式进行加强。
并且,在加强板195中,另一侧端子160的下方移动被其卡止端 163限制,实际上,起到对焊接固定有另一侧端子160的下端162的射频信号连接部31进行加强的作用。
即,在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借助装配力移动的电介质 70只有在被O形环部80支撑的情况下在端子插入口25内得到支撑,但在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电介质170直接被加强板195支撑,间接对射频信号连接部31进行加强。
另一方面,作为与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不同的点,第二实施例的O形环部180可沿着上下方向层叠两个O形环180a、180b。通过使两个O形环180a、180b沿着上下方向层叠,因此,相比于设置有一个O形环80的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被吸收的装配公差的量进一步增加。同时,在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所采用的两个 O形环180a、180b各自的厚度可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O 形环部80的厚度。
同时,作为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与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之间的不同点,在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一侧端子50 的上端部51的形状以使上述接点部53的接点面积尽可能最小化(即,具有规定的接点面积)的方式呈上端经圆弧处理的圆锥形状,与之相反,在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形成于一侧端子150的接点部 153的接点面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即,具有规定的接点面积),但一侧端子150的上端部151的形状可呈在卡止端154的上面突出有上端经圆弧处理的半球形状的接点部153的形状,上述卡止端154以卡止于电介质170的端子贯通孔71的方式使直径大于端子贯通孔71的直径。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若提供装配人员的装配力,则电介质170与一侧端子150朝向下方被按压并可第二次吸收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同时,可通过由在一侧端子160所形成的张力切开部155提供的侧面张力来预防电流动的中断。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 1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图12为示出图10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31、端子部240、电介质270以及O形环部280。
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结构中,除非在之后的内容中特别提及,则射频信号连接部31及作为弹性部件的O形环部 280和其下级结构与已经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结构相同,因此,通过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代替其具体说明。
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结构中,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不同地,在端子部240中,张力切开部264形成于另一侧端子260的上端部261,一侧端子250的下端部252呈尖尖的形态来收容于呈中空管形态的另一侧端子260的上端部261的内侧。
同时,与用于设置O形环部280的额外的环设置空间29通过切开电介质270形成的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不同地,电介质270呈形成有端子贯通孔271的圆板形状,O形环部280简单地放置于端子插入口25的插入口支撑端28的上面与电介质270的下面之间。因此,在此提及的电介质270用于在端子插入口25内实现阻抗匹配,除此之外,当一侧端子250通过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来朝向下方移动时,可用作向O形环部280传递装配人员的装配力的弹性支撑板。
另一方面,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不同地,形成有张力切开部264的另一侧端子260的上端部261并不是其外周面通过电介质270紧贴来附加侧面张力的结构。因此,优选地,另一侧端子260的上端261以在切开形成张力切开部264时朝向另一侧端子260的中心倾斜规定角度的方式形成。在此情况下,另一侧端子260 的上端261能够以大小能够满足在中空管形态的内部收容呈尖尖的形态的一侧端子250的下端部252的方式倾斜形成。
同时,在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端子部240中,包括一侧端子250的接点部253的上端部形状采用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形状。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若提供装配人员的装配力,则电介质270与一侧端子250可朝向下方被按压并第二次吸收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同时,可通过在另一侧端子260所形成的张力切开部264提供的侧面张力来预防电流动的中断。
图13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4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图15为示出图13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如图13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31;端子部340,包括一侧端子350及另一侧端子360;电介质370,以包围端子部340的外侧的方式向端子插入口25 内插入;以及作为弹性部件的O形环部380。
在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结构中,除非在之后的内容中特别提及,则射频信号连接部31及端子部340和其下级结构与已经说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结构相同,因此,通过第三实施例代替其具体说明。
同时,如在第二实施例中的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结构中,O形环部380可采用沿着上下方向层叠两个O 形环380a、380b的结构。但是,与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不同地,未设置支撑O形环部380的加强板。即,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地,在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O形环部380可放置于在端子插入口25内所设置的插入口支撑端28并被上述插入口支撑端28支撑。
另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结构中,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地,形成有张力切开部364的另一侧端子360的上端部361采用其外侧面不被电介质370支撑的结构。即,如图14所示,电介质370以下端部372与另一侧端子360的上端部361侧重叠的方式朝向下方延伸,但是,这仅为用于阻抗匹配设计的必然的形状变更,并不关系到另一侧端子360的侧面张力。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若提供装配人员的装配力,则电介质370与一侧端子350朝向下方被按压并第二次吸收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同时,可通过在另一侧端子 360所形成的张力切开部364提供的侧面张力来预防电流动的中断。
图16为示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以上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的各种实施例局限于如下的形态,即,制造为一个模块来附着于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6所示,与制造成模块形态无关地,还可具有如下的变形实施实施方式,即,可实现为如下的包括端子部40的连接器1',上述端子部40设置于连接部件与电极极板之间来实现与另一连接部件31'的电连接,上述电极极板设置于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
以上的说明仅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例示性说明,只要是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就可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及变形。
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揭示的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需通过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来解释,与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射频信号连接部,以与在一侧面设置有电极极板的外部部件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以及
端子部,使上述外部部件的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电连接,吸收存在于上述规定距离的装配公差,并预防上述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
上述端子部包括:
一侧端子,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以及
另一侧端子,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部插入配置于端子插入口,上述端子插入口形成于在内部设置有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的滤波器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包围上述端子部的外侧的方式向上述端子插入口内插入的电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介质形成有使上述端子部贯通的端子贯通孔,
在贯通上述端子贯通孔的上述一侧端子及上述另一侧端子中的一个形成有卡止端,上述卡止端的直径大于上述端子贯通孔的直径,以便卡止在上述电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部中的上述一侧端子以能够与上述电介质一同通过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来在上述端子插入口内移动的方式配置,
上述端子部中的上述另一侧端子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相连接,
上述一侧端子和上述另一侧端子中的一个以与另一个重叠规定长度的方式被收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部件,上述弹性部件设置于上述电介质的外周面,当上述电介质通过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来在上述端子插入口内进行移动时,弹性支撑上述电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部件沿着上下方向层叠设置有两个O形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侧端子与上述另一侧端子中的一个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长的多个张力切开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张力切开部设置于上述一侧端子,上述另一侧端子的上端部收容于上述一侧端子的下端部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张力切开部设置于上述另一侧端子,上述一侧端子的下端部收容于上述另一侧端子的上端部的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介质支撑形成有多个上述张力切开部的上述一侧端子或上述另一侧端子的外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加强在上述端子插入口内所设置的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的加强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板为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一部分,固定于朝向上述端子插入口侧突出形成的插入口支撑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加强板形成有使上述端子部贯通的端子贯通孔,
在贯通上述端子贯通孔的上述一侧端子及上述另一侧端子中的一个形成有卡止端,上述卡止端的直径大于上述端子贯通孔的直径,以便卡止在上述加强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部中的上述另一侧端子焊接固定于焊接孔,上述焊接孔形成于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延伸形成的板部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部中的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的上述一侧端子的接点部呈以上端具有规定的接点面积的方式经圆弧处理的圆锥形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部中的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的上述一侧端子的接点部呈以上端具有规定的接点面积的方式经圆弧处理的半球形状。
18.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射频信号连接部,以与在一侧面设置有电极极板的外部部件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以及
端子部,使上述外部部件的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电连接,吸收存在于上述规定距离的装配公差,并预防上述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
上述端子部包括:
一侧端子,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以及
另一侧端子,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相连接。
CN201920877862.0U 2018-06-12 2019-06-12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Active CN21086643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67396 2018-06-12
KR20180067396 2018-06-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66433U true CN210866433U (zh) 2020-06-26

Family

ID=690631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9716.3A Active CN112714980B (zh) 2018-06-12 2019-06-12 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
CN201920877862.0U Active CN210866433U (zh) 2018-06-12 2019-06-12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9716.3A Active CN112714980B (zh) 2018-06-12 2019-06-12 空腔滤波器及包括于其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76273B2 (zh)
EP (1) EP3809519A4 (zh)
JP (1) JP7138198B2 (zh)
KR (1) KR102241459B1 (zh)
CN (2) CN1127149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27157B2 (ja) * 2018-06-12 2022-08-29 ケーエムダブリュ・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キャビティフィルタ
KR102329244B1 (ko) * 2018-10-15 2021-11-22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캐비티 필터
KR20200127782A (ko) * 2019-05-03 2020-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Rf 구성요소들을 위한 연결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5735331A (zh) * 2020-04-29 2023-03-03 株式会社Kmw 滤波器及其制造方法
KR102543846B1 (ko) * 2020-10-20 2023-06-21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안테나용 rf 모듈, rf 모듈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안테나 장치
AU2021106349A4 (en) * 2021-07-31 2021-11-04 3ME Technology Pty Ltd Battery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9262A (en) * 1991-06-24 1994-07-12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Fixed RF connector having internal floating members with impedance compensation
JP2007281834A (ja) 2006-03-17 2007-10-25 Komine Musen Denki Kk 同軸用結合器
JP4083778B2 (ja) 2006-09-07 2008-04-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超伝導フィルタ
JP4898396B2 (ja) * 2006-11-17 2012-03-1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弾性波デバイス
JP5041285B2 (ja) * 2007-04-24 2012-10-03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高周波部品
CN101312355B (zh) * 2007-05-23 2012-05-0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Dcs/wcdma双频合路器及通用双频合路器
CN201230025Y (zh) 2008-06-18 2009-04-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端子
KR101083994B1 (ko) * 2009-10-16 2011-11-16 주식회사 에이스테크놀로지 회로기판 연결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rf 캐비티 필터
CN102136616B (zh) * 2010-11-23 2013-09-04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腔体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US20120249266A1 (en) 2011-03-31 2012-10-04 Ac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f filter for adjusting coupling amount or transmission zero
CN102623829A (zh) 2012-03-09 2012-08-01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腔体滤波器、连接器及相应的制造工艺
US8971476B2 (en) 2012-11-07 2015-03-0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 Llc Deposition of integrated protective material into zirconium cladding for nuclear reactors by high-velocity thermal application
KR20160119942A (ko) * 2015-04-06 2016-10-17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소켓 플러그 접속 구조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패키지
CN205376948U (zh) * 2015-12-31 2016-07-06 东莞鸿爱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腔体滤波器的连接器
US10181692B2 (en) 2016-11-07 2019-01-15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Rf Llc Coaxial connector with translating grounding collar for establishing a ground path with a mating connector
CN206441844U (zh) * 2016-11-10 2017-08-25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器件馈电连接结构
WO2018093176A2 (ko) 2016-11-16 2018-05-24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적층구조의 mimo 안테나 어셈블리
KR101854309B1 (ko) * 2016-11-16 2018-05-03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Mimo 안테나 어셈블리
JP7127157B2 (ja) * 2018-06-12 2022-08-29 ケーエムダブリュ・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キャビティフィルタ
JP7139460B2 (ja) * 2018-06-12 2022-09-20 ケーエムダブリュ・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キャビティフィルタおよびこれに含まれるコネクティング構造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4980A (zh) 2021-04-27
EP3809519A1 (en) 2021-04-21
US11876273B2 (en) 2024-01-16
KR102241459B1 (ko) 2021-04-19
EP3809519A4 (en) 2022-06-22
KR20190140856A (ko) 2019-12-20
JP7138198B2 (ja) 2022-09-15
CN112714980B (zh) 2023-01-10
JP2021526764A (ja) 2021-10-07
US20210098852A1 (en)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66433U (zh)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CN210805970U (zh)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CN211655005U (zh)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CN210838036U (zh)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CN211404697U (zh)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CN113646966B (zh) 空腔滤波器
JP7459197B2 (ja) キャビティフィルタ
JP2022508748A (ja) キャビティフィ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