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0982U - 车辆的后纵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后纵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0982U
CN210760982U CN201921035459.XU CN201921035459U CN210760982U CN 210760982 U CN210760982 U CN 210760982U CN 201921035459 U CN201921035459 U CN 201921035459U CN 210760982 U CN210760982 U CN 210760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member structure
face
structure according
reinforcing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354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莺
李军
杨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ways Automobile Co Ltd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354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0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0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0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车辆的后纵梁结构,其主要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呈中空的方管状;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本体的空腔内,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固设,其中,所述加强筋的一侧边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面,另一侧边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连的第二侧面。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纵梁结构,结构轻巧、成本低廉,能够有效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后纵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车辆的后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性能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汽车后纵梁在新能源汽车中不仅起到后碰吸能、保护B包的作用,还能起到支撑减震弹簧、后副车架安装点结构等作用。另外,好的后纵梁结构能增加下车架的刚度,从而提高整车的弯扭刚度。
传统设计中,汽车后纵梁的截面一般呈“目”字形或“日”字形,虽然内部的加强筋能够起到加强作用,特别是Y向(汽车的左右方向),但是,这种加强筋的设计使用材料较多,成本较高。
轻量化是汽车后纵梁的另一个研究热点。在选材方面,传统的汽车后纵梁设计,钢制件一般采用上、下钣金焊接,局部增加加强件的形式,难以满足当今的轻量化需求。
可见,如何在汽车后纵梁设计中使各性能需求与质量成本达到最佳平衡,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辆的后纵梁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以上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后纵梁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呈中空的方管状;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本体的空腔内,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固设,其中,所述加强筋的一侧边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面,另一侧边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连的第二侧面。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的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中部,另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面的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1/3或1/2处。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纵梁结构还包括另一加强筋,其一侧边连接于第三侧面的中部,另一侧边连接于第四侧面的中部;其中,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的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中部,另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的交接处;其中,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的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与第四侧面的交接处,另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的交接处;其中,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后纵梁结构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设有用于连接减震弹簧支座的安装孔。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后纵梁结构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设有用于连接后副车架的安装孔。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面的外侧设有用于与车辆后地板连接的搭接边。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三侧面的外侧设有用于与车辆后轮罩连接的搭接边。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及所述加强筋由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后纵梁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轻巧、成本低廉;
2、在关键区域添加加强筋,在车辆的Y(汽车的左右方向)、Z(汽车的上下方向)向都起到了支撑作用,有效提高了车架刚度,并提升了整车弯扭刚度;
3、截面形状一致,受力均匀,有利于后碰撞吸能和对B包的保护,提高车辆安全性;
4、使用时连接车辆减震弹簧与后副车架,有利于借用后纵梁本身结构来提高安装点强度, Y、Z向动刚度,并减少额外部件的安装;
5、铝制选材能大大减少焊接工艺成本,满足轻量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车辆后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的车辆后纵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A~3C显示为其它实施例中的车辆后纵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纵梁的车辆的车身底部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的后纵梁结构,主要包括:本体1、加强筋2。本体1呈中空的方管状。较佳的,本体1的四个侧面在两两相交处呈光滑的弧型。加强筋2位于四个侧面所围成的空腔内部,沿本体1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其长度与本体1的长度一致。为满足轻量化的需求,本体1及加强筋2皆由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加强筋2的一侧边连接于本体1的第一侧面11,另一侧边连接于本体1的第二侧面12。详言之,于本实施例中,加强筋2的一侧边连接于第一侧面 11的中部,另一侧边连接于第二侧面12的中上部,如:1/4、1/3、1/2、3/5、2/3等。如图 3A~3C所示,在其它实施例中,加强筋可以在图2的基础上再加一条,其一侧边连接于第三侧面13的中部,另一侧边连接于第四侧面14的中部,或者,加强筋的一侧边连接于第一侧面11与第四侧面14的交接处且另一侧边连接于第二侧面12与第三侧面13的交接处,又或者,加强筋的一侧边连接于第一侧面11的中部,另一侧边连接于第二侧面12与第三侧面的13的交接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总之,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筋从安装面引一条斜筋到侧边或者下边或者侧边与下边交界位置。如此设置的目的是,在车辆遭到碰撞时,通过加强筋将安装面受到的力引至其它面,从而提高车辆安全性。
第一侧面11为车辆后纵梁结构的安装面,在该安装面上开设有用于连接车辆减震弹簧支座的安装孔3,以及用于连接后车辆后副车架的安装孔4,非常易于安装于装配。当然,在该安装面上还可以开设其它安装孔,如图1所示的各螺栓孔7,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变换。
另外,第二侧面12的外侧还设有用于与车辆后地板连接的搭接边5,第三侧面13的外侧还设有用于与车辆后轮罩连接的搭接边6。
如图4所示,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纵梁在使用时,分为车辆左后纵梁A 和车辆右后纵梁(未标号)。车辆左后纵梁和车辆右后纵梁的结构呈镜像对称。详细而言,车辆左后纵梁的第一侧面11(也即安装面)朝向地面方向,通过安装孔3连接车辆左边的减震弹簧支座a,通过安装孔4连接左边的车辆后副车架(b为后副车架安装点),通过搭接边5连接车辆后地板c的左边,通过搭接边6连接车辆左边的后轮罩d。车辆右后纵梁的第一侧面11(也即安装面)朝向地面方向,通过安装孔3连接车辆右边的减震弹簧支座,通过安装孔4连接右边的车辆后副车架,通过搭接边5连接车辆后地板的右边,通过搭接边6连接车辆右边的后轮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后纵梁结构,通过对后纵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将后纵梁及其加强结构整合在一起,同时对安装区域及后车架整体进行加强,在工艺能实现的基础上,改善了整车弯扭刚度、后碰、安装点强度、动刚度等问题,并且无需使用额外的加强结构或支架,减少了零件的数量,降低了后纵梁的质量及生产成本,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轻量化、集成度高、提高汽车安全性、保护B包等诸多优点,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呈中空的方管状;
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本体的空腔内,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固设,其中,
所述加强筋的一侧边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面,另一侧边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连的第二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中部,另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面的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1/3或1/2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另一加强筋,其一侧边连接于第三侧面的中部,另一侧边连接于第四侧面的中部;其中,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中部,另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的交接处;其中,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与第四侧面的交接处,另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的交接处;其中,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后纵梁结构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设有用于连接减震弹簧支座的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后纵梁结构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设有用于连接后副车架的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外侧设有用于与车辆后地板连接的搭接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三侧面的外侧设有用于与车辆后轮罩连接的搭接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及所述加强筋由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
CN201921035459.XU 2019-07-04 2019-07-04 车辆的后纵梁结构 Active CN210760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5459.XU CN210760982U (zh) 2019-07-04 2019-07-04 车辆的后纵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5459.XU CN210760982U (zh) 2019-07-04 2019-07-04 车辆的后纵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0982U true CN210760982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7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35459.XU Active CN210760982U (zh) 2019-07-04 2019-07-04 车辆的后纵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0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1612A (zh) 车辆
US20090008891A1 (en) Lower arm of vehicle suspension
JPWO2018021421A1 (ja) 自動車の外装パネル
CN110861715B (zh) 一种轻量化的汽车后侧围加强板总成及后侧围加强结构
CN210760982U (zh) 车辆的后纵梁结构
CN108556919A (zh) 一种轻量化铝合金车架
CN110843932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5524496U (zh) 发动机罩前端加强结构和汽车发动机罩总成
CN212637388U (zh) 电动汽车前保险杠中部支架及汽车
CN104477240A (zh) 前纵梁加强板、右前纵梁以及汽车
JP2002321657A (ja) 自動車の車体フロア構造
CN208881905U (zh) 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结构
CN111791820A (zh) 电动汽车前保险杠中部支架及汽车
CN202449075U (zh) 汽车前罩锁销加强件
CN219883809U (zh) 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
CN213199389U (zh) 减震器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06278165U (zh) 支架
CN211223618U (zh) 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及含其的车辆
CN213948372U (zh) 一种轻量化保险杠支架
CN113998008B (zh) 一种车辆的轮罩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16102391U (zh) 一种集成式后纵梁及车身底盘
CN217435671U (zh) 一种前下防护总成及重型卡车
CN217835803U (zh)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KR102400177B1 (ko) 자동차용 범퍼빔
KR102400178B1 (ko) 자동차용 범퍼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3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6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01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6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6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