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99389U - 减震器安装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减震器安装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99389U CN213199389U CN202021571481.9U CN202021571481U CN213199389U CN 213199389 U CN213199389 U CN 213199389U CN 202021571481 U CN202021571481 U CN 202021571481U CN 213199389 U CN213199389 U CN 2131993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ock absorber
- plate
- absorber mounting
- reinforcing
- reinforcing br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减震器安装结构和车辆,所述减震器安装结构包括:轮罩本体、第一加强支架和第二加强支架,轮罩本体具有减震器安装板和与减震器安装板连接在一起的纵向支撑板,减震器安装板上开设有减震器安装孔;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均贴在纵向支撑板上,并均与纵向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底部均固定在车身纵梁上,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顶部均朝向减震器安装板;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与车身纵梁构成三角形结构。通过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与车身纵梁的连接,用于抵抗来自前下方向的路面冲击和后下方向的路面冲击,从而增强减震器安装点两个方向的刚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车减震器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器安装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减振器是用来缓冲并吸收路面冲击能量的主要结构。减振器在吸收路面冲击能量的同时,它也会通过减震器安装结构将振动传达到车身上,如果减震器安装结构动刚度不足,路面激励就不能得到有效消除,会引起车身噪声大、轰鸣及路噪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减震器安装结构动刚度的进行分析验证,保证其各方向的性能指标均满足性能要求。现有的减震器安装结构很难在多个方格方位同时对减震器起到良好的支撑和吸能,整体结构强度得不到保障,在遇到复杂路况时候,减震器安装结构容易出现损伤甚至结构失效。
因此,如何设计减震器安装结构,才能提高其整体强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器安装结构和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震器安装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首先提供了一种减震器安装结构,包括:轮罩本体、第一加强支架和第二加强支架,
所述轮罩本体具有减震器安装板和与所述减震器安装板连接在一起的纵向支撑板,所述减震器安装板上开设有减震器安装孔;
所述第一加强支架和第二加强支架均贴在所述纵向支撑板上,并均与所述纵向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支架和所述第二加强支架的底部均固定在车身纵梁上,所述第一加强支架和所述第二加强支架的顶部均朝向所述减震器安装板;
所述第一加强支架和所述第二加强支架与所述车身纵梁构成三角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减震器安装板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上的通孔均与所述减震器安装孔重合。
可选地,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均延伸至所述纵向支撑板,并均与所述纵向支撑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均与所述减震器安装板和所述纵向支撑板焊接。
可选地,所述轮罩本体的外侧还设置有横向加强支架,所述横向加强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纵向支撑板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身地板横梁上,所述横向加强支架、所述纵向支撑板以及车身地板横梁构成三角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横向加强支架的形状为弯曲状,且在所述横向加强支架中部形成有突起结构;所述横向加强支架的弯曲方向朝向所述纵向支撑板和所述车身地板横梁之间的空间。
可选地,所述横向加强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中间部分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在所述纵向支撑板上,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在所述车身地板横梁上,所述中间部分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突起结构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纵向支撑板焊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车身地板横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轮罩本体还连接有D柱连接加强板,所述D柱连接加强板的一端连接所述轮罩本体,另一端连接D柱。
可选地,所述D柱连接加强板与所述轮罩本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D柱连接加强板与所述D柱通过螺栓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支架和所述第二加强支架均与所述纵向支撑板焊接。
本公开提供的减震器安装结构,通过第一加强支架和第二加强支架与车身纵梁的连接,用于抵抗来自前下方向的路面冲击和后下方向的路面冲击,从而增强减震器安装点两个方向的刚强度。而且,第一加强支架和第二加强支架与车身纵梁构成三角形结构,稳定性更好。
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公开提供的减震器安装结构。
本公开提供的车辆由于采用了本公开提供的减震器安装结构,大大提高了车辆的抗震能力,使得车辆综合性能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方式中减震器安装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视角的减震器安装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视角的减震器安装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方式中下加强板、第一加强支架以及第二加强支架在轮罩本体内安装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方式中轮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方式中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在轮罩本体安装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方式中横向加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减震器;2-D柱;
10-轮罩本体;11-减震器安装板;12-纵向支撑板;13-减震器安装孔;
20-第一加强支架;
30-第二加强支架;
40-车身纵梁;
50-上加强板;51-下加强板;
60-横向加强支架;61-第一连接部;62-中间部分;63-第二连接部;
70-车身地板横梁;
80-D柱连接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阅图1-图3,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减震器安装结构,包括:轮罩本体10、第一加强支架20和第二加强支架30;结合图5,轮罩本体 10具有减震器安装板11和与减震器安装板11连接在一起的纵向支撑板12,减震器安装板11上开设有减震器安装孔13;结合图4,第一加强支架20和第二加强支架30均贴在纵向支撑板12上,并均与纵向支撑板12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支架20和第二加强支架30的底部均固定在车身纵梁40上,第一加强支架20和第二加强支架30的顶部均朝向减震器安装板11;第一加强支架20和第二加强支架30与车身纵梁40构成三角形结构。其中,减震器安装孔13用于安装减震器1,该位置也可以称做减震器安装点。车身纵梁40是汽车车身结构的一部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结构。其中,减震器安装板11和纵向支撑板12 之间的夹角在90度左右。
通过第一加强支架20和第二加强支架30与车身纵梁40的连接,用于抵抗来自前下方向的路面冲击和后下方向的路面冲击,从而增强减震器安装点两个方向的刚强度。而且,第一加强支架20和第二加强支架30与车身纵梁40构成三角形结构,稳定性更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轮罩本体10为后轮罩本体。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据此结构,应用于前轮罩本体。其中,第一加强支架20和第二加强支架30均与纵向支撑板12焊接,从而减少在轮罩本体10内空间的占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结合图6,减震器安装板11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上加强板50和下加强板51,上加强板50和下加强板51上均开设有通孔,上加强板50和下加强板51上的通孔均与减震器安装孔13重合。轮罩本体10与上加强板50、下加强板51共同形成三层板结构,从而提高垂直于减震器安装板11板面的结构刚强度及减振能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加强板50和下加强板51均延伸至纵向支撑板12,并均与纵向支撑板12固定连接。其中,下加强板51可以与第一加强支架20、第二加强支架30连接在一起,以提高整体结构强度。
其中,上加强板50和下加强板51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轮罩本体10上,从而减少空间占用。其中上加强板50在减震器安装板 11和纵向支撑板12上均有焊接点,下加强板51在减震器安装板11和纵向支撑板12上也均有焊接点,这种焊接方式提高了固定连接的稳定性。
结合图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轮罩本体10的外侧还设置有横向加强支架60,横向加强支架60的一端固定在纵向支撑板12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身地板横梁70上,横向加强支架60、纵向支撑板12 以及车身地板横梁70构成三角形结构。其中,车身地板横梁70为汽车车身结构的一部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结构。通过横向加强支架60与纵向支撑板12、车身地板横梁70形成三角结构,提高减震器安装点在左右方向连接刚强度。
结合图7,横向加强支架60的形状为弯曲状,且在横向加强支架 60中部形成有突起结构,边缘具有压边结构,以便于与其他焊接;其中,横向加强支架60的弯曲方向朝向纵向支撑板12和车身地板横梁 70之间的空间。将横向加强支架60设计为弯曲状,有利于横向加强支架60与纵向支撑板12、车身地板横梁70的稳定连接,突起结构可以增加结构强度,具体地,横向加强支架60可以采用钣金冲压的方式形成,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而且生产标准性较高,便于生产加工。
进一步,横向加强支架6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61、中间部分62以及第二连接部63,第一连接部61固定在纵向支撑板12上,第二连接部63固定在车身地板横梁70上,中间部分62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位于突起结构上。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3分别用于与纵向支撑板12和车身地板横梁70的连接,提高了连接面积,便于焊接或螺栓连接的实施,由于连接面积较大,因此连接的稳定性也较高。
其中,第一连接部61与纵向支撑板12焊接,第二连接部63与车身地板横梁7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其他连接方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轮罩本体10还连接有D柱连接加强板 80,D柱连接加强板80的一端连接轮罩本体10,另一端连接D柱2。通过D柱连接加强板80将轮罩本体10与刚度较高的D柱2连接,保证了减震器安装点前后向刚强度。
具体地,D柱连接加强板80与轮罩本体10通过螺栓连接,D柱连接加强板80与D柱2通过螺栓连接。采用螺接结构连接,保证了安装工艺的方便可行性。
上述方案中,第一加强支架20、第二加强支架30、上加强板50、以及下加强板51均可采用充压件。其结构为不规则结构,具体结构根据轮罩本体10的结构设计。
本实施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减震器安装结构。车辆由于采用了本公开提供的减震器安装结构,大大提高了车辆的抗震能力,使得车辆综合性能得到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减震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罩本体(10)、第一加强支架(20)和第二加强支架(30),
所述轮罩本体(10)具有减震器安装板(11)和与所述减震器安装板(11)连接在一起的纵向支撑板(12),所述减震器安装板(11)上开设有减震器安装孔(13);
所述第一加强支架(20)和第二加强支架(30)均贴在所述纵向支撑板(12)上,并均与所述纵向支撑板(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支架(20)和所述第二加强支架(30)的底部均固定在车身纵梁(40)上,所述第一加强支架(20)和所述第二加强支架(30)的顶部均朝向所述减震器安装板(11);
所述第一加强支架(20)和所述第二加强支架(30)与所述车身纵梁(40)构成三角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安装板(11)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上加强板(50)和下加强板(51),所述上加强板(50)和所述下加强板(51)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加强板(50)和所述下加强板(51)上的通孔均与所述减震器安装孔(13)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强板(50)和所述下加强板(51)均延伸至所述纵向支撑板(12),并均与所述纵向支撑板(1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强板(50)和所述下加强板(51)均与所述减震器安装板(11)和所述纵向支撑板(12)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本体(10)的外侧还设置有横向加强支架(60),所述横向加强支架(6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纵向支撑板(12)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身地板横梁(70)上,所述横向加强支架(60)、所述纵向支撑板(12)以及车身地板横梁(70)构成三角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支架(60)的形状为弯曲状,且在所述横向加强支架(60)中部形成有突起结构;所述横向加强支架(60)的弯曲方向朝向所述纵向支撑板(12)和所述车身地板横梁(70)之间的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支架(6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61)、中间部分(62)以及第二连接部(63),所述第一连接部(61)固定在所述纵向支撑板(12)上,所述第二连接部(63)固定在所述车身地板横梁(70)上,所述中间部分(62)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突起结构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本体(10)还连接有D柱连接加强板(80),所述D柱连接加强板(80)的一端连接所述轮罩本体(10),另一端连接D柱(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连接加强板(80)与所述轮罩本体(10)通过螺栓连接,所述D柱连接加强板(80)与所述D柱(2)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第一加强支架(20)和所述第二加强支架(30)均与所述纵向支撑板(12)焊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器安装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71481.9U CN213199389U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减震器安装结构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71481.9U CN213199389U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减震器安装结构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99389U true CN213199389U (zh) | 2021-05-14 |
Family
ID=75836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71481.9U Active CN213199389U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减震器安装结构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99389U (zh) |
-
2020
- 2020-07-31 CN CN202021571481.9U patent/CN2131993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199389U (zh) | 减震器安装结构和车辆 | |
JP3870677B2 (ja) | 移動体用緩衝装置 | |
CN204956648U (zh) | 车用铰链加强板、立柱总成及汽车 | |
CN201325488Y (zh) | 一种车身前部减震器座部分的车身结构 | |
CN212386263U (zh) | 用于车辆的减震塔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5257948B (zh) | 一种平台化减震塔连接结构、前机舱结构及车辆 | |
CN115416753B (zh) | 一种前机舱结构、车辆及车身连接结构 | |
CN211391454U (zh) | 车身总成及汽车 | |
JP4106935B2 (ja)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
KR101689581B1 (ko) | 차량용 범퍼 스태이 유닛 | |
CN214001840U (zh) | 通风盖板总成和车辆 | |
CN212637074U (zh) |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后减震器安装总成 | |
CN210234898U (zh) | 高安全汽车保险杠 | |
KR101547279B1 (ko) |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 |
KR100979649B1 (ko) |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 |
CN203854730U (zh) | 一种车辆水箱横梁 | |
CN218140929U (zh) | 减震器支撑结构 | |
CN214057157U (zh) | 一种弹簧座、减震器安装座及汽车纵梁连接结构 | |
CN217994047U (zh) | 减震塔和车辆 | |
CN220948218U (zh) | 车身后地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7227233U (zh) | 车辆的减震塔组件和车辆 | |
CN221138323U (zh) | 车身前部安装结构、车身前部结构总成及汽车 | |
CN220164002U (zh) | 减震塔、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 |
CN221678480U (zh) | 一种汽车前门支撑板总成结构 | |
CN218257616U (zh) | 前减震塔总成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