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3809U - 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3809U
CN219883809U CN202321180247.7U CN202321180247U CN219883809U CN 219883809 U CN219883809 U CN 219883809U CN 202321180247 U CN202321180247 U CN 202321180247U CN 219883809 U CN219883809 U CN 2198838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protection device
collision surface
collision
commercia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02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宏煌
陈如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Yuanjiu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Yuanjiu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Yuanjiu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Yuanjiu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024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38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3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38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包括一横向构件,其为一体式“工”字型结构,其中“工”字型的大平面为防撞面,“工”字型小平面为内部面,防撞面与内部面的肩部各形成圆弧面,防撞面与内部面的末端设置有连接端面;防撞面、内部面、连接端面合围,使横向构件形成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下腔体之间贯穿设置两个安装孔;上腔体、下腔体内各设置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为多缓冲孔间隔结构,缓冲孔、安装面、防撞面之间,各设置有加强筋;该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横向构件使用金属材料,缓冲结构使用非金属材料并注塑成型,这样做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在保障防撞性能的同时,产品轻量化效果优秀。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GB26511-2011《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规定,须在商用车前部设计安装前下防护装置,旨在降低商用车碰撞后带给司机及乘客的致命伤害。国内商用车前下防护装置隐藏于保险杠后,前下防护由一根横梁与两固定支架组成,固定支架固定于车架上。为满足GB26511-2011中的前下防护装置碰撞性能要求,目前大多数前下防护装置采用金属材料,结构设计笨重。
所以就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0234907U的一种商用车防护装置,它对现有商用车的防护装置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整体防护能力和稳定性,但整体为金属结构,产品轻量化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商用车防护装置结构结构设计笨重、产品轻量化不佳的问题,在精简结构的同时,使防撞装置满足承受撞击力的国家标准,特提出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包括一横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构件为一体式“工”字型结构;其中“工”字型的大平面为防撞面,“工”字型小平面为内部面,防撞面与内部面的肩部各形成圆弧面;防撞面与内部面的末端设置有连接端面,防撞面、内部面、连接端面合围,使横向构件形成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下腔体之间贯穿设置两个安装孔;
所述的上腔体、下腔体内分别设置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为多个缓冲孔间隔结构,各缓冲孔均匀间隔设置,其中各缓冲孔之间用第一加强筋连接,各缓冲孔与防撞面、内部面之间用第二加强筋连接,防撞面与内部面之间用第三加强筋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横向构件,上腔体、下腔体中的缓冲结构作为防护装置的吸能盒,大大增加了该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的缓冲、防撞能力,其中的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增强了防撞装置的抗扭转、抗弯曲能力。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孔设置为圆形或多边形结构。
这样设计增加了缓冲结构的缓冲能力。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孔的多边形结构设置为三角形或蜂窝状。
三角形、蜂窝状等结构都是强稳定结构,设置于缓冲结构中,加强了商用车防护装置的防撞击能力。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横向构件为金属材料,缓冲结构为非金属材料,缓冲结构嵌入设置在横向构件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中。
这样设计工艺简单,使产品轻量化效果好,嵌入式设计使之无间隙,极大限度发挥抗冲击能力。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结构注塑成型,使用的是热塑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这样设计工艺简单,在保证防撞性能的同时,轻量化效果好。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横向构件,上腔体、下腔体中的缓冲结构作为防护装置的吸能盒,大大增加了该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的缓冲、防撞能力,在保证防撞性能的同时,轻量化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截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B-B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C-C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
1-横向构件;2-防撞面;3-内部面;4-上腔体;5-下腔体;6-圆弧面;7-安装孔;8-缓冲孔;9-第一加强筋;10-第二加强筋;11-第三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6所示。
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包括一横向构件1,所述横向构件1为一体式“工”字型结构;其中“工”字型的大平面为防撞面2,“工”字型小平面为内部面3,防撞面2与内部面3的肩部各形成圆弧面6,防撞面2与内部面3的末端设置有连接端面12,防撞面2、内部面3、连接端面12合围,使横向构件1形成上腔体4和下腔体5;上腔体4、下腔体5之间贯穿设置两个安装孔7;
所述的上腔体4、下腔体5内分别设置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为多个缓冲孔8间隔结构,各缓冲孔8均匀间隔设置,其中各缓冲孔8之间用第一加强筋9连接,各缓冲孔8与防撞面2、内部面3之间用第二加强筋10连接,防撞面2与内部面3之间用第三加强筋11连接。
这样设计的腔体作为防护装置的吸能盒,大大增加了该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的缓冲、防撞能力,其中的第一加强筋9、第二加强筋10、第三加强筋11增强了防撞装置的抗扭转、抗弯曲能力。
所述缓冲孔8设置为圆形或多边形结构。
这样设计增加了缓冲结构的缓冲能力。
所述缓冲孔8的多边形结构设置为三角形或蜂窝状。
三角形、蜂窝状等结构都是强稳定结构,设置于缓冲结构中,加强了商用车防护装置的防撞击能力。
所述横向构件1为金属材料,缓冲结构为非金属材料,缓冲结构嵌入设置在横向构件1的上腔体4和下腔体5中。
这样做使产品工艺简单,轻量化效果好。
所述缓冲结构注塑成型,使用的是热塑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这样在保证产品防撞性能的同时,轻量化效果好。

Claims (5)

1.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包括一横向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构件(1)为一体式“工”字型结构;其中“工”字型的大平面为防撞面(2),“工”字型小平面为内部面(3),防撞面(2)与内部面(3)的肩部各形成圆弧面(6),防撞面(2)与内部面(3)的末端设置有连接端面(12),防撞面(2)、内部面(3)、连接端面(12)合围,使横向构件(1)形成上腔体(4)和下腔体(5);上腔体(4)、下腔体(5)之间贯穿设置两个安装孔(7);
所述的上腔体(4)、下腔体(5)内分别设置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为多个缓冲孔(8)间隔结构,各缓冲孔(8)均匀间隔设置,其中各缓冲孔(8)之间用第一加强筋(9)连接,各缓冲孔(8)与防撞面(2)、内部面(3)之间用第二加强筋(10)连接,防撞面(2)与内部面(3)之间用第三加强筋(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孔(8)设置为圆形或多边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孔(8)的多边形结构设置为三角形或蜂窝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构件(1)为金属材料,缓冲结构为非金属材料,缓冲结构嵌入设置在横向构件(1)的上腔体(4)和下腔体(5)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注塑成型,使用的是热塑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CN202321180247.7U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 Active CN2198838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0247.7U CN219883809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0247.7U CN219883809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3809U true CN219883809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0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0247.7U Active CN219883809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38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94026B (zh) 改善结构强度和吸能效果的改性材料汽车防撞梁
CN103661608A (zh) 车辆
EP2703230B1 (en) Bumper beam assembly system
CN202439761U (zh) 汽车发动机盖
CN219883809U (zh) 一种新型商用车防护装置
CN103318111A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器
US6857690B2 (en) Protective structure for vehicles
CN208855567U (zh) 一种汽车尾防撞梁及汽车
CN202073058U (zh) 高速公路护栏用小立柱装置
CN202743337U (zh) 汽车门槛加强结构
CN202413951U (zh) 一种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
CN205223915U (zh) 一种公路护板
CN112590700B (zh) 一种集成式多级缓冲汽车下护板装置及防护方法
CN209290332U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用防撞横梁
CN111332235A (zh) 一种仿秸秆结构的保险杠
CN220639755U (zh) 一种基于新型三维胞元的负泊松比汽车缓冲吸能结构
KR101140083B1 (ko) 자동차용 범퍼
CN210760982U (zh) 车辆的后纵梁结构
CN221563227U (zh) 前伸梁
CN221293364U (zh) 吸能防护型车辆保险杠
CN203047126U (zh) 用于轻型汽车前保险杠的安装支架
CN210454721U (zh) 一种吸能汽车保险杠
CN212047248U (zh) 一种缓冲减震型轿车保险杠
CN210591746U (zh) 一种重型汽车用抗冲击高强度的横梁
CN215706147U (zh) 一种铝塑复合增强的汽车防撞梁横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