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92136U - 前副车架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副车架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92136U
CN210592136U CN201921342957.9U CN201921342957U CN210592136U CN 210592136 U CN210592136 U CN 210592136U CN 201921342957 U CN201921342957 U CN 201921342957U CN 210592136 U CN210592136 U CN 210592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frame
vehicle frame
sub vehicle
front longitudinal
linking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29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后山
尹杨平
蒋兵
刘文慧
王克飞
马自雨
田汉
杨颖�
张亚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429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92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92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92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结构,包括副车架本体、与副车架本体连接且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羊角支架和第二羊角支架以及与所述副车架本体连接且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均至少具有与车身连接的两个安装点。本实用新型的前副车架结构,增加与车身的安装点数量,提高与车身连接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刚强度和稳定性,而且增加了传力路径,改善碰撞传力特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

Description

前副车架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副车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副车架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副车架作为底盘的重要承载件,主要目的是减小路面震动的传入,以及提高悬挂系统的连接刚度,因此装有副车架的车驾驶起来会感觉底盘非常扎实,非常紧凑,并对舒适性、操控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宝梁式前副车架与车身只有四个连接安装点,连接不够稳定,就汽车碰撞传力特性而言不够优异,而且在综合考虑成本、重量的前提下,需对现有的四安装点的宝梁式前副车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前副车架结构,目的是提高与车身连接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前副车架结构,包括副车架本体、与副车架本体连接且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羊角支架和第二羊角支架以及与所述副车架本体连接且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均至少具有与车身连接的两个安装点。
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副车架本体连接且用于与副车架第一前纵梁连接的第一前纵梁连接板和与副车架本体连接且用于与副车架第二前纵梁连接的第二前纵梁连接板。
所述第一前纵梁连接板在第一位置处与所述副车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前纵梁连接板是在第二位置处与副车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一羊角支架是在第三位置处与副车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二羊角支架是在第四位置处与副车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支架是在第五位置处与副车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支架是在第六位置处与副车架本体连接,第一位置、第三位置和第五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第四位置和第六位置均处于与副车架本体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为V型结构,第一连接支架具有与车身连接的两个安装点。
所述第二连接支架为V型结构,第二连接支架具有与车身连接的两个安装点。
所述副车架本体包括副车架下盖板和与副车架下盖板连接且位于副车架下盖板上方的副车架上盖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前副车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前副车架结构,增加与车身的安装点数量,提高与车身连接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刚强度和稳定性,而且增加了传力路径,改善碰撞传力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副车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副车架结构与车身安装点分布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01、第一前纵梁连接板;102、第一羊角支架;103、副车架上盖板;104、第一连接支架;105、第一排气吊钩;106、第二排气吊钩; 107、第二连接支架;108、副车架下盖板;109、第二羊角支架;110、第二前纵梁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结构,包括副车架本体、与副车架本体连接且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羊角支架102和第二羊角支架 109以及与副车架本体连接且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连接支架104和第二连接支架107,第一连接支架104和第二连接支架107均至少具有与车身连接的两个安装点。
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前副车架结构还包括与副车架本体连接且用于与副车架第一前纵梁连接的第一前纵梁连接板101和与副车架本体连接且用于与副车架第二前纵梁连接的第二前纵梁连接板110。副车架第一前纵梁和副车架第二前纵梁均具有一定的长度且副车架第一前纵梁和副车架第二前纵梁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副车架第一前纵梁和副车架第二前纵梁的长度方向与X向相平行,第一前纵梁连接板101和第二前纵梁连接板110处于与Y 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前纵梁连接板101与副车架第一前纵梁为焊接固定连接,且第一前纵梁连接板101具有与副车架第一前纵梁连接的两个安装点,两个安装点分别为安装点①、②;第二前纵梁连接板110与副车架第二前纵梁为焊接固定连接,且第二前纵梁连接板110具有与副车架第二前纵梁连接的两个安装点,两个安装点分别为安装点
Figure BDA0002171262820000031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前纵梁连接板101在第一位置处与副车架本体连接,第二前纵梁连接板110是在第二位置处与副车架本体连接,第一羊角支架 102是在第三位置处与副车架本体连接,第二羊角支架109是在第四位置处与副车架本体连接,第一连接支架104是在第五位置处与副车架本体连接,第二连接支架107是在第六位置处与副车架本体连接,第一位置、第三位置和第五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第四位置和第六位置均处于与副车架本体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副车架本体的宽度方向与X向相平行,副车架本体的长度方向与Y向相平行,且第三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五位置之间,第四位置位于第二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间,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于与Y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处于与Y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处于与Y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位置、第三位置和第五位置位于副车架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第二位置、第四位置和第六位置位于副车架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第一羊角支架102朝向副车架本体的上方伸出,第二羊角支架109朝向副车架本体的上方伸出,第一羊角支架102和第二羊角支架109的下端与副车架本体固定连接,第一羊角支架102和第二羊角支架109的上端通过螺栓与车身上的下部车身地板纵梁连接,对应的两个安装点分别为安装点③、⑩。第一连接支架104沿X向朝向副车架本体的外侧伸出,第二连接支架 107沿X向朝向副车架本体的外侧伸出,副车架本体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处通过螺栓与车身上的下部车身地板纵梁连接,对应的两个安装点分别为安装点④、⑨。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第一连接支架104为V型结构,第一连接支架104具有与车身连接的两个安装点⑤、⑥。第一连接支架104的位于两个安装点⑤、⑥之间的尖端部位在第五位置处通过螺栓与副车架本体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支架104在两个安装点⑤、⑥处通过螺栓与下部车身地板纵梁连接,两个安装点⑤、⑥位于副车架本体的外侧且两个安装点⑤、⑥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两个安装点⑤、⑥处于同一高度。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第二连接支架107也为V型结构,第二连接支架107具有与车身连接的两个安装点⑦、⑧。第二连接支架107的位于两个安装点⑦、⑧之间的尖端部位在第六位置处通过螺栓与副车架本体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支架107在两个安装点⑦、⑧处通过螺栓与下部车身地板纵梁连接,两个安装点⑦、⑧位于副车架本体的外侧且两个安装点⑦、⑧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两个安装点⑦、⑧与两个安装点⑤、⑥处于同一高度,安装点⑦与安装点⑥之间的距离小于安装点⑤与安装点⑧之间的距离。
如图1和图2所示,副车架本体包括副车架下盖板108和与副车架下盖板 108连接且位于副车架下盖板108上方的副车架上盖板103。副车架下盖板108 与副车架上盖板103焊接成一体,第一前纵梁连接板101与副车架下盖板108 和副车架上盖板103焊接成一体,第二前纵梁连接板110与副车架下盖板108 和副车架上盖板103焊接成一体,第一羊角支架102与副车架下盖板108和副车架上盖板103焊接成一体,第二羊角支架109与副车架下盖板108和副车架上盖板103焊接成一体,第一连接支架104和第二连接支架107位于副车架下盖板108的下方且通过螺栓与副车架下盖板108连接成一体;第一排气吊钩105 与副车架上盖板103焊接成一体,第二排气吊钩106与副车架上盖板103焊接成一体。
与现有副车架相比,本实用新型前副车架结构增加了第一前纵梁连接板101、第二前纵梁连接板110、第一连接支架104和第二连接支架107,第一前纵梁连接板101、第二前纵梁连接板110、第一连接支架104和第二连接支架107 均为钢板冲压而成,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重量较轻,对提高连接稳定性以及改善碰撞传力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因此,本实用新型前副车架结构具有如下的优点:
1、加的V字形连接支架,重量较轻,成本较低;
2、加的副车架纵梁连接板结构简单,增加了传力路径,改善了碰撞的受力效果;
3、车身的连接点增多,具有较高的刚强度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结构的前副车架结构。此前副车架结构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和图2,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前副车架结构,所以其具有上述前副车架结构的所有优点。
上述内容所涉及的X向、Y向、Z向等方位词,X向、Y向和Z向为在汽车O-XYZ坐标系中分别表示车辆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前副车架结构,包括副车架本体以及与副车架本体连接且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羊角支架和第二羊角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副车架本体连接且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均至少具有与车身连接的两个安装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副车架本体连接且用于与副车架第一前纵梁连接的第一前纵梁连接板和与副车架本体连接且用于与副车架第二前纵梁连接的第二前纵梁连接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纵梁连接板在第一位置处与所述副车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前纵梁连接板是在第二位置处与副车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一羊角支架是在第三位置处与副车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二羊角支架是在第四位置处与副车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支架是在第五位置处与副车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支架是在第六位置处与副车架本体连接,第一位置、第三位置和第五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第四位置和第六位置均处于与副车架本体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为V型结构,第一连接支架具有与车身连接的两个安装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为V型结构,第二连接支架具有与车身连接的两个安装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本体包括副车架下盖板和与副车架下盖板连接且位于副车架下盖板上方的副车架上盖板。
7.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前副车架结构。
CN201921342957.9U 2019-08-19 2019-08-19 前副车架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0592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2957.9U CN210592136U (zh) 2019-08-19 2019-08-19 前副车架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2957.9U CN210592136U (zh) 2019-08-19 2019-08-19 前副车架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92136U true CN210592136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20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2957.9U Active CN210592136U (zh) 2019-08-19 2019-08-19 前副车架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921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27995B (zh) 一种v型推力杆支架构成的车架横梁总成
CN205769580U (zh) 一种承载式车架
CN210592136U (zh) 前副车架结构及车辆
CN205675107U (zh) 悬架横梁及采用该悬架横梁的重型车辆
CN111152846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连接结构
CN204623144U (zh) 一种后拉杆和副车架总成
CN206155059U (zh) 一种控制臂与副车架的安装结构
CN203623781U (zh)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
CN210454434U (zh) 电池包安装结构及包括其的电动汽车
CN204173020U (zh) 一种轻质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CN202966432U (zh) 用于汽车前纵梁的加强结构
CN202272059U (zh) 一种副车架总成
CN201646866U (zh) 一种连接汽车纵梁与前轮罩边梁的连接组件
CN214296120U (zh) 后副车架横梁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05468506U (zh) 一种混合动力客车尾纵梁总成
CN210391346U (zh) 一种驾驶室固定支架
CN210390662U (zh) 一种低地板客车下摆臂固定座
CN204587018U (zh) 后副车架
CN202743330U (zh) 一种电动微卡车架
CN212124829U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202935429U (zh) 汽车副车架边梁焊接总成
CN216002163U (zh)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安装结构
CN203402281U (zh) 一种整体式地板横梁
CN215244206U (zh) 一种商用车后悬架推力杆支座连接结构
CN220842684U (zh) 支撑架、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4

Address after: 241000 No. 8, Changchun Road, Wuh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China

Patentee after: CHERY AUTOMOB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41000 Building 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717 Zhongshan South Road, Yi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s (Anhui) Co., 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