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91283U - 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91283U
CN210591283U CN201921596695.9U CN201921596695U CN210591283U CN 210591283 U CN210591283 U CN 210591283U CN 201921596695 U CN201921596695 U CN 201921596695U CN 210591283 U CN210591283 U CN 210591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front wheel
seat
linkage
cross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966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凤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5966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91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91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91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包括底架、前轮支撑、前轮、后轮支撑、后轮,其特征在于前轮支撑设为y型结构,该y型上端两端头均与底架中横梁铰接,底架上后横梁和中横梁之间围成的矩形框架内侧四角处均设有联动杆,联动杆下端均与相对应的后横梁/中横梁铰接,前、后侧的联动杆之间上端设有第一减震器,后侧的联动杆与后轮支撑之间设有第二减震器,前侧的联动杆上端与前轮支撑之间设有连杆。本实用新型采用y型前轮支撑,与中横梁形成旋转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前轮因上/下坡发生倾斜时容易磨损的问题;y型前轮支撑与后轮支撑之间设有第一、第二减震器,使y型前轮支撑与后轮支撑形成前后联动减震,大大提高了减震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越野卡丁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越野卡丁车前轮支撑大多设于底架的左、右侧面上,并与底架侧面形成可旋转连接,底架与前轮支撑之间设有减震器,这种结构在路面不平时产生的震动经减震器减震后还会有部分余震传递给底架,进而传递给驾驶员;当前轮胎上/下运动时,因前轮支撑与底架侧边为旋转连接,会使前轮胎向内/向外倾斜,轮胎面只有部分着地,从而使轮胎更容易被磨损,使轮胎使用寿命大幅降低,而且轮胎抓地力减小,存在不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该装置采用Y型前轮支撑,前轮支撑与底架横梁形成可旋转连接,并于前轮支撑与后轮支臂之间设置双联动减震装置,使前轮产生的震动通过前后双联动减震装置减震后,剩余很小一部分震动传递给后轮,不再传递给底架,从而也不会传递给驾驶员,大大提高了减震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包括底架、前轮支撑、前轮、后轮支撑、后轮,所述底架后端设有后横梁,中间设有中横梁,所述前轮设有两件,分别设于底架前端左、右两侧,所述前轮中间设有前轮转轴,所述前轮支撑设有两件,一端分别与两前轮转轴连接,另一端与底架连接,所述后轮设有两件,分别设于底架后方左、右两侧,所述两后轮之间设有后轮转轴,所述后轮支撑设有两件,分别设于后轮转轴两端,所述后轮支撑一端与后轮转轴铰接,另一端与底架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支撑设为y型结构,该y型上端两端头均与中横梁铰接,与中横梁形成可旋转连接,且该旋转连接的旋转中心线与中横梁平行,y型下端端头与前轮转轴铰接,所述底架上后横梁和中横梁之间围成一个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矩形框架内侧四角处均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下端均与相对应的后横梁/中横梁铰接,与相对应的后横梁/中横梁形成可旋转连接,所述前侧的联动杆与后侧的联动杆对称设置,所述前、后侧的联动杆之间上端设有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两端分别与前、后侧的联动杆相向的一侧相铰接,所述后侧的联动杆上端与后轮支撑之间设有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后侧的联动杆后侧上端和后轮支撑中部相铰接,所述前侧的联动杆上端与前轮支撑之间设有连杆,该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前侧的联动杆前侧上端和前轮支撑中部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轮支撑包括长支撑、短支撑、第一铰接套、第一铰接座,所述长支撑与短支撑固定连接成y型,所述第一铰接套设有两件,分别固定连接于y型上端两端头,所述y型下端端头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
所述前轮转轴一端与前轮形成旋转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套,该第二铰接套与第一铰接座相铰接;
所述中横梁上前侧设有四件第二铰接座,且该四件第二铰接座向下前方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铰接套与第二铰接座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杆包括腰形杆、第三铰接座,所述第三铰接座的底部与腰形杆前/后侧面上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前侧的联动杆上的第三铰接座设于腰形杆的前侧面上端,后侧的联运杆上的第三铰接座设于腰形杆的后侧面上端,所述腰形杆下端部设有铰接孔,所述腰形杆上端部设有开口槽;
所述中横梁上后侧、后横梁前侧均设有两件第二铰接座,且该四件第二铰接座朝向矩形框架内侧水平设置,所述四件联动杆下端均通过铰接孔分别与矩形框架内四件第二铰接座相铰接;
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腰形杆上端开口槽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轮支撑的短支撑上设有第四铰接座,所述连杆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圆环,所述连杆前、后端圆环分别与短支撑上第四铰接座、前侧的第三铰接座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轮支撑上设有第四铰接座,所述第二减震器的前、后端分别与后侧的第三铰接座、后轮支撑上的第四铰接座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横梁左、右两端后侧均设有第五铰接座,所述后轮转轴左、右两端前侧均设有第二铰接座,所述后轮支撑一端设有第三铰接套,另一端设有圆环套,所述第三铰接套与后轮转轴上的对应第二铰接座相铰接,所述后轮支撑的圆环套与后横梁上对应第五铰接座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轮转轴与后横梁之间的中部设有中间支撑,所述中间支撑包括两根支撑杆,该两根支撑杆一端相互固定连接,且该固定连接端头设有圆环套,所述两根支撑杆另一端均设有第四铰接套,所述后轮转轴中间上方设有两件第二铰接座,所述后横梁中间后侧设有第五铰接座,所述两根支撑杆固定连接端头的圆环套与后横梁中间的第五铰接座相铰接,所述第四铰接套与后轮转轴中间的第二铰接座相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y型前轮支撑,与中横梁形成可旋转连接,使前轮胎上/下运动时始终保持垂直状态,胎面贴地面积不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前轮因上/下坡发生倾斜时容易磨损的问题,且轮胎抓地力不会减小,不易翻车,消除了安全隐患;2)y型前轮支撑与后轮支撑之间设有第一、第二减震器,使y型前轮支撑与后轮支撑形成前后联动减震,前轮因地面不平产生的震动通过联动减震后余震传递给后轮,后轮因地面不平产生的震动通过联动减震后余震传递给前轮,不再传递给底架,从而也不会传递给驾驶员,大大提高了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拆掉前轮与后轮的主视图;
图4为y型前轮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5为联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后轮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中间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铰接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架,101、后横梁,102、中横梁,2、前轮支撑,201、长支撑,202、第一铰接套,203、短支撑,3、第一铰接座,301、开口槽,302、螺栓,303、螺母,4、前轮转轴,401、第二铰接套,5、前轮,6、连杆,7、联动杆,701、腰形杆,702、第三铰接座,703、铰接孔,704、开口槽,8、第一减震器,9、第二减震器,10、后轮支撑,1001、第三铰接套,1002、圆环套,11、后轮,12、中间支撑,1201、支撑杆,1202、圆环套,1203、第四铰接套,13、后轮转轴,14、第二铰接座,15、第五铰接座,16、第四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底架1、前轮支撑2、前轮5、后轮支撑10、后轮11,底架1后端设有后横梁101,中间设有中横梁102,后横梁102和中横梁101之间围成一个矩形框架结构。
前轮5设有两件,分别设于底架1前端左、右两侧,前轮5中间设有前轮转轴4,前轮支撑2设有两件,前轮支撑2包括长支撑201、短支撑203、第一铰接套202,短支撑203一端头固定连接于长支撑201中部,组合成y型结构,第一铰接套202设有两件,分别固定连接于y型上端两端头,即长支撑201、短支撑203上端两端头,y型下端端头(长支撑201下端端头)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3,第一铰接座3上设有开口槽301,开口槽301的两侧壁上设有同轴的通孔,通孔内设有螺栓302,前轮转轴4一端与前轮5形成旋转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套401,该第二铰接套401套设于开口槽301内螺栓302外圆面上,形成铰接连接,使前轮转轴4与前轮支撑2形成可旋转连接,第一螺栓302端头用螺母303锁紧。
中横梁102上前侧固设有四件第二铰接座14,且该四件第二铰接座14向下前方倾斜设置,前轮支撑2的y型上端两头的两个第一铰接套202分别与对应第二铰接座14相铰接(该铰接连接结构型式与第一铰接座3和第二铰接套401的铰接连接结构型式一致),使前轮支撑2与中横梁102形成可旋转连接,且该旋转连接的旋转中心线与中横梁102平行。
中横梁102上后侧左、右两端头、后横梁101前侧左、右两端头均设有第二铰接座14,且该四件第二铰接座14朝向矩形框架内侧水平设置。
底架1上后横梁101与中横梁102围成的矩形框架结构内侧四角处均设有联动杆7,联动杆7包括腰形杆701、第三铰接座702,第三铰接座702的底部与腰形杆701前/后侧面上端固定连接,腰形杆701下端部设有铰接孔703,腰形杆701上端部设有开口槽704,设于同一侧边前、后侧的联动杆7对称设置,对称的前、后侧联动杆7上的两开口槽704相向设置、两第三铰接座702相背设置,四件联动杆7均通过铰接孔703分别与矩形框架结构内对应端第二铰接座14铰接,使四联动杆7均与底架1形成可旋转连接。
对称的前、后侧联动杆7之间上端设有第一减震器8,第一减震器8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腰形杆701上端开口槽704相铰接。
前轮支撑2的短支撑203上设有第四铰接座16,同一侧边前侧的联动杆7上端第三铰接座702与第四铰接座16之间设有连杆6,连杆6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圆环,连杆6前端圆环与短支撑203上的第四铰接座相铰接,后端圆环与第三铰接座702相铰接。
后轮支撑10上设有第四铰接座16,同一侧边后侧的联动杆7上端第三铰接座702与第四铰接座16之间设有第二减震器9,第二减震器9的前端与第三铰接座16相铰接,后端与后轮支撑10上的第四铰接座相铰接。
后轮11设有两件,分别设于底架1后方左、右两侧,两后轮11之间设有后轮转轴13,后轮支撑10设有两件,分别设于后轮转轴13两端,后横梁102左、右两端后侧均设有第五铰接座15,后轮转轴13左、右两端前侧均设有第二铰接座14,后轮支撑10一端设有第三铰接套1001,另一端设有圆环套1002,第三铰接套1001与后轮转轴13上的对应第二铰接座14相铰接,圆环套1002与后横梁101上对应第五铰接座15相铰接。
后轮转轴13与后横梁101之间的中部设有中间支撑12,中间支撑12包括两根支撑杆1201,该两根支撑杆1201一端相互固定连接,且该固定连接端头设有圆环套1202,两根支撑杆1201另一端均设有第四铰接套1203,后轮转轴13中间上方设有两件第二铰接座14,后横梁101中间后侧设有第五铰接座15,圆环套1202与后横梁101中间的第五铰接座15相铰接,两根支撑1201另一端的第四铰接套1203与后轮转轴13中间的第二铰接座14相铰接。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铰接连接结构型式均与第二铰接套401与第一铰接座3的铰接连接结构型式一样。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包括底架、前轮支撑、前轮、后轮支撑、后轮,所述底架后端设有后横梁,中间设有中横梁,所述前轮设有两件,分别设于底架前端左、右两侧,所述前轮中间设有前轮转轴,所述前轮支撑设有两件,一端分别与两前轮转轴连接,另一端与底架连接,所述后轮设有两件,分别设于底架后方左、右两侧,所述两后轮之间设有后轮转轴,所述后轮支撑设有两件,分别设于后轮转轴两端,所述后轮支撑一端与后轮转轴铰接,另一端与底架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支撑设为y型结构,该y型上端两端头均与中横梁铰接,与中横梁形成可旋转连接,且该旋转连接的旋转中心线与中横梁平行,y型下端端头与前轮转轴铰接,所述底架上后横梁和中横梁之间围成一个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矩形框架内侧四角处均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下端均与相对应的后横梁/中横梁铰接,与相对应的后横梁/中横梁形成可旋转连接,所述前侧的联动杆与后侧的联动杆对称设置,所述前、后侧的联动杆之间上端设有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两端分别与前、后侧的联动杆相向的一侧相铰接,所述后侧的联动杆上端与后轮支撑之间设有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后侧的联动杆后侧上端和后轮支撑中部相铰接,所述前侧的联动杆上端与前轮支撑之间设有连杆,该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前侧的联动杆前侧上端和前轮支撑中部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支撑包括长支撑、短支撑、第一铰接套、第一铰接座,所述长支撑与短支撑固定连接成y型,所述第一铰接套设有两件,分别固定连接于y型上端两端头,所述y型下端端头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
所述前轮转轴一端与前轮形成旋转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套,该第二铰接套与第一铰接座相铰接;
所述中横梁上前侧设有四件第二铰接座,且该四件第二铰接座向下前方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铰接套与第二铰接座相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包括腰形杆、第三铰接座,所述第三铰接座的底部与腰形杆前/后侧面上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前侧的联动杆上的第三铰接座设于腰形杆的前侧面上端,后侧的联运杆上的第三铰接座设于腰形杆的后侧面上端,所述腰形杆下端部设有铰接孔,所述腰形杆上端部设有开口槽;
所述中横梁上后侧、后横梁前侧均设有两件第二铰接座,且该四件第二铰接座朝向矩形框架内侧水平设置,所述四件联动杆下端均通过铰接孔分别与矩形框架内四件第二铰接座相铰接;
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腰形杆上端开口槽相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支撑的短支撑上设有第四铰接座,所述连杆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圆环,所述连杆前、后端圆环分别与短支撑上第四铰接座、前侧的第三铰接座相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支撑上设有第四铰接座,所述第二减震器的前、后端分别与后侧的第三铰接座、后轮支撑上的第四铰接座相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左、右两端后侧均设有第五铰接座,所述后轮转轴左、右两端前侧均设有第二铰接座,所述后轮支撑一端设有第三铰接套,另一端设有圆环套,所述第三铰接套与后轮转轴上的对应第二铰接座相铰接,所述后轮支撑的圆环套与后横梁上对应第五铰接座相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转轴与后横梁之间的中部设有中间支撑,所述中间支撑包括两根支撑杆,该两根支撑杆一端相互固定连接,且该固定连接端头设有圆环套,所述两根支撑杆另一端均设有第四铰接套,所述后轮转轴中间上方设有两件第二铰接座,所述后横梁中间后侧设有第五铰接座,所述两根支撑杆固定连接端头的圆环套与后横梁中间的第五铰接座相铰接,所述第四铰接套与后轮转轴中间的第二铰接座相铰接。
CN201921596695.9U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 Active CN210591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6695.9U CN210591283U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6695.9U CN210591283U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91283U true CN210591283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14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96695.9U Active CN210591283U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912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1923A (zh) * 2021-11-01 2022-03-2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机器人自适应悬挂的轮式底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1923A (zh) * 2021-11-01 2022-03-2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机器人自适应悬挂的轮式底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28845B1 (ko) 2트랙 자동차의 후륜용 휠 서스펜션
CN102189907A (zh) 双摇臂式独立悬挂系统
CN103963845A (zh) 一种自卸车车架
CN109823134B (zh) 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
CN201597405U (zh) 双摇臂式独立悬挂系统
CN104541635A (zh) 一种高地隙植保机平衡底盘结构
CN210591283U (zh) 一种越野卡丁车前后联动悬挂装置
CN202264851U (zh) 一种防侧翻后置式三轮车
CN205149427U (zh) 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
CN107444043B (zh) 电动汽车后悬架装置
CN203864799U (zh) 自卸车车架
CN204425932U (zh) 一种高地隙植保机平衡底盘结构
CN102442383B (zh) 电动三轮车的结构
CN213323490U (zh) 四轮电动乘用车
CN211166304U (zh) 一种用于车辆减震器的连接装置
CN109050655B (zh) 一种用于煤矿井下车辆的独立悬挂的液压轮边驱动装置
CN103625586A (zh) 一种新型电动三轮车
CN220923731U (zh) 一种车辆用十字轴悬架
CN205627013U (zh) 四驱滑板车减震系统
CN214143474U (zh) 一种扫地车车架
CN214057799U (zh) 一种倒三轮车辆的双后轮结构
CN212473007U (zh) 悬架互联消扭装置及其车辆
CN215922318U (zh) 一种减震底盘和具有该减震底盘的压捆机
CN215622500U (zh) 滑板车避震机构
CN211032073U (zh) 一种多连杆式汽车底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