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93947U - 旋转清扫刷 - Google Patents

旋转清扫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93947U
CN210493947U CN201920409423.7U CN201920409423U CN210493947U CN 210493947 U CN210493947 U CN 210493947U CN 201920409423 U CN201920409423 U CN 201920409423U CN 210493947 U CN210493947 U CN 210493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cleaning
rotary cleaning
base
fi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0942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
小门道明
金今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Xil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Xil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Xil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Xil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93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93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9/00Arrangements of the bristles in the brush body
    • A46B9/02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bristles in relation to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e.g. inclined, in rows, in grou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9/00Arrangements of the bristles in the brush body
    • A46B9/02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bristles in relation to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e.g. inclined, in rows, in groups
    • A46B9/026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bristles in relation to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e.g. inclined, in rows, in groups where the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or carrier is not in one plane, e.g. not fla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9/00Arrangements of the bristles in the brush body
    • A46B9/02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bristles in relation to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e.g. inclined, in rows, in groups
    • A46B9/028Bristle profile, the end of the bristle defining a surface other than a single plane or deviating from a simple geometric form, e.g. cylinder, sphere or c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7/00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for additional purposes; Tables with suction openings for cleaning purposes; Containers for cleaning articles by suction;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cleaning of brushes;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taking-up liquids
    • A47L7/02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for additional purposes; Tables with suction openings for cleaning purposes; Containers for cleaning articles by suction;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cleaning of brushes;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taking-up liquids with driven tools for special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A47L9/04Nozzles with driven brushes or agitators
    • A47L9/0461Dust-loosening tools, e.g. agitators, brushes
    • A47L9/0466Rotating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A47L9/06Nozzles with fixed, e.g. adjustably fixed brushes or the like
    • A47L9/0693Specially shaped nozzles, e.g. for cleaning radiators, tubes, fans or the like; Dus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2200/00Brush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s, uses or applications
    • A46B2200/30Brushes for cleaning or polishing
    • A46B2200/3033Household brush, i.e. brushes for cleaning in the house or dish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清扫刷,其用一根旋转清扫刷能将屋内的地板以及地毯(绒毯)上的灰尘垃圾等脏物充分、确实的扫出清除。在旋转清扫刷上,第一及第二清扫布体在旋转清扫轴体的外圈面呈螺旋状缠绕,装在旋转清扫轴体上。第一清扫布体是由纤维长度较短,纤维粗度较粗的硬质的多根数第一纤维构成,第二清扫布体是由比第一纤维的纤维长度较长,比第一纤维的纤维粗度较细的软质的多根数第二纤维构成。第一及第二清扫布体的第一以及第二纤维与地板或地毯接触,旋转旋转清扫轴体后,就能将地板或地毯上的灰尘垃圾等脏物吸出清除。

Description

旋转清扫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为清扫(扫除)需清扫对象而使用的旋转清扫刷。
本申请基于2018年11月27日向日本申请的特愿2018-004574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特别公开2008-295674号告示,JP 2008-295674A)展示了旋转清扫体作为旋转清扫刷的技术。旋转清扫体包含旋转部件以及清扫部件。清扫部件是由基体和多个割绒素材构成的。各种割绒素材就是在底布上植入一种纤维束(多束纤维)。清扫部件在旋转部件外圈呈螺旋状缠绕,安装在旋转部件外圈。
专利文献1(特别公开2008-295674号告示)的旋转清扫体通过清扫部件上的各种纤维(即各种割绒素材)与被扫除面(如地板或地毯等)接触,及旋转部件的旋转将被扫除面上的灰尘垃圾刷出来清除。
专利文献1里,因为清扫部件只由1种纤维束构成,故只能针对屋内被扫除面地板和地毯(绒毯)中的一个进行清扫。比如能将地板上的灰尘垃圾等充分刷出清除的刷头并不能将地毯上的灰尘垃圾充分清除。
为此,在专利文献1内,地板用旋转清扫头以及地毯用旋转清扫头都是必须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一个刷头就能将屋内的地板以及地毯(绒毯)等清扫对象的灰尘垃圾等脏物完全刷出吸除的旋转清扫刷。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旋转清扫刷包含第一底布、被编织进所述第一底布且拥有在该第一底布表面立起的多份第一种割绒材料线的第一清扫布体、与所述第一底布基本一样厚的第二底布、被织入第二底布且拥有在所述第二底布表面立起的第二种割绒材料线的第二清扫布体以及断面呈圆形的旋转清扫轴体。将所述第一清扫布体从所述第一底布里面贴在所述旋转清扫轴体外周一部分,然后将所述第二清扫布体从所述第二底布里面贴在所述旋转清扫轴体剩余部分。所述第一割绒材料线是由许多根粗的第一纤维组成的,所述第二割绒材料线是由比上述第一纤维细的第二纤维多根组成的。所述第一纤维竖立在所述第一底布表面并呈突起状,而第二纤维在第二底布上竖立并突起并且拥有比第一纤维长的特征。
本专利设计涉及到的旋转清扫刷也可采用在第一清扫布体和第二清扫布体都装在旋转清扫轴上的状态下,第二纤维比第一纤维的前端还要突出的配置。
本专利设计涉及到的旋转清扫刷也可采用第一割绒线由含多根第一种纤维的无捻线构成、第二割绒线由含多根第二种纤维的无捻线构成的构造。
本专利设计涉及到的旋转清扫刷也可采用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由同一种素材(同一种材料/同一种材质)的合成树脂纤维构成的构造。
本专利设计涉及到的旋转清扫刷可采用第二清扫布体的第二底布与第一清扫布体的第一底布是不同个体的构造。
本专利设计涉及到的旋转清扫刷也可采用第一清扫布体的第一底布以及第二清扫布体的第二底布连成一体,并在此上面编入多根第一个割绒线(即第一纤维)以及多根第二割绒线(即第二纤维)的构造。
所述第一清扫布体与所述第二清扫布体的第一底布边缘与第二底布边缘能相邻并排对接,所述第一底布与第二底布的里层与所述旋转清扫轴体的轴外围相接配置,在所述旋转清扫轴体的轴中心方向的各轴边缘的间隙之间,所述第一底布以及第二底布呈螺旋状缠绕在旋转清扫轴体的外面,这是前文提到的旋转刷里旋转清扫轴体被安装的特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旋转清扫轴体外面安装第一清扫布体和第二清扫布体。第一清扫布体的第一纤维是纤维长度比较短,纤维粗度较粗的硬质纤维。第二清扫布体的第二纤维是纤维长度比较长,纤维粗度较细的软质纤维。
因此,第一清扫布体的第一纤维能有主要清扫地毯等柔软材质(软质面)清扫对象上的灰尘和垃圾的功能,第二清扫布体的第二纤维能有主要清扫地板等硬材质(硬质面)清扫对象上的灰尘和垃圾的功能。
这样,在旋转清扫轴体的外面安装第一清扫布体和第二清扫布体就可以用一把旋转清扫刷清扫屋内各种清扫对象(地板以及地毯等同时)的灰尘和垃圾等脏物了。
因为旋转清扫轴体的各个轴的边缘间隙之间,第一清扫布体(即第一纤维)与第二清扫布体(即第二纤维)在旋转清扫轴体的外面呈螺旋状缠绕安装,因此第一清扫布体(即第一纤维)以及第二清扫布体(即第二纤维)总能与扫除对象(如地板和地毯等)接触,将地板和地毯等清扫对象上的灰尘垃圾等脏物充分,确实的清扫干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旋转清扫刷的立体图。
图2为旋转清扫刷的侧面图。
图3为图2的部分扩大图。
图4为图1的A-A的断面图。
图5为图4的部分扩大图。
图6为旋转清扫刷内第一清扫布体的第一底布与第一割绒线经线(第一割绒线)的详细标示的扩大立体图。
图7为图6的侧面图。
图8为旋转清扫刷内第二清扫布体的第二底布与第二割绒线经线(第二割绒线)的详细标示的扩大立体图。
图9为图8的侧面图。
图10a是第一清扫布体标示的平面图(上面图),图10b是第二清扫布体标示的平面图 (上面图)。
图11为旋转清扫刷内,一部分第一清扫布体以及第二清扫布体与旋转清扫轴体(旋转清扫圆筒形轴体)缠绕的立体图。
图12为旋转清扫刷的制造方法中,展示第一清扫布体的绒面织物的立体图。
图13a是图12的侧面扩大图(切断前),图13b是图12的侧面扩大图(切断后)。
图14是旋转清扫刷的制造方法中,展示第二清扫布体的绒面织物的立体图。
图15a是图14的侧面扩大图(切断前),图15b是图14的侧面扩大图(切断后)。
图16是旋转清扫刷的制造方法中,展示第一清扫布体与第二清扫布体相邻两段相接的平面图(上方图)。
图17是旋转清扫刷的制造方法中,展示第一清扫布体、第二清扫布体以及粘贴带(双面胶)的立体图。
图18是旋转清扫刷的制造方法中,展示被粘贴带(双面胶)粘贴的第一清扫布体以及第二清扫布体,旋转清扫轴的立体图。
图19是展示旋转清扫刷在屋内清扫地板或地毯(绒毯)状态的侧面图。
图20为图19的部分扩大侧面图,是第一清扫布体的第一纤维(第一割绒经线)与屋内地毯(绒毯)接触状态下的展示图。
图21为图19的部分扩大侧面图,是第二清扫布体的第二纤维(第二割绒经线)与屋内地板接触状态下的展示图。
图22为电动扫除器的展示图。
图23为电动扫除器里吸尘的部件以及旋转清扫的部件(旋转清扫刷)的内侧展示图。
图24是图23的B-B断面的扩大图。
图25是电动扫除器里旋转清扫部件的正面展示图。
图26是图25的左侧面展示图。
图27是图25的右侧面展示图。
图28是图26的C-C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对于本专利提及的旋转清扫刷,参照图1到图28进行说明。
从图1至图11可知旋转清扫刷X由第一清扫布体Y1、第二清扫布体Y2以及旋转清扫轴体Z构成。
第一清扫布体Y1从图1至图7以及图11有示出,第一清扫布体Y1拥有第一底布1以及复数(多根数)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线)。
第一底布1是如图6及图7所示由多数(多根)的经线1A,经线1A,…以及多数(多根)的纬线1B,纬线1B,…织造(编织)形成。
多数(多根)的经线1A,经线1A,…如图6所示,在纬度方向P(编织横宽方向)上间隔排列配置。各经线1A,经线1A,…在纬度方向P上排并列配置。各经线1A,经线1A,…沿经度方向Q(编织竖向)布置,并且向经度方向Q延伸。
多数(多根,本说明书中多数可以理解为“多根数”、“多根”)的纬线1B,纬线1B,…是如图6及图7所示,在经度方向Q上间隔排列配置。各纬线1B,纬线1B,…在经度方向Q 上排并列配置。各纬线1B,纬线1B,…沿着纬度方向P布置并向纬度方向P延伸。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底布1是由在经度方向Q中并列排列的各纬线1B,纬线 1B,和在纬度方向P中排列的各经线1A,经线1A,交错编织而成。
第1底布1中,经线1A和纬线1B是复数的纤维扎捆(加捻)形成的,比如说聚酰胺纤维、涤纶纤维、含聚丙烯纤维的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纤维)、含人造丝纤维的再生纤维、含棉的植物纤维作为材料的长纤维和短纤维。长纤维又分为复丝和单丝。
并且,纬度方向P(编织竖方向)与经度方向Q(编织横方向)互相呈垂直(以下相同)。
如图5中所示,第1底布1除了布厚方向S外还有布厚T。并且布厚方向S是纬度方向P和经度方向Q垂直的方向(以下相同)。
复数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如图6所示,在纬度方向P下在各经线1A,经线1A,…之间配置。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沿着经度方向Q被穿插进第一底布1。
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如图6和图7所示,与在经度方向Q中排列的3根纬线1B,纬线1B,纬线1B,被编入第一底布1。
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是在一侧的纬线1B下面穿过,在中间的纬线1B上面穿过,剩下一侧纬线1B的下面穿过后被织入第一底布1。
在这种情况下,被织入第一底布1中的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是由W型起绒织物(W拉绒织物)构成的。
由此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如图6和图7所示,是立在第一底布 1布面1X上的。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在布厚方向S下突出于拥有第一线长H1的第一底布1的布表面1X上。
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如图6所示,在纬度方向P(编织横方向) 下,配置了复数列r(r=2~n),并在经度方向Q多数并列排列。
各第一割绒经线(所有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如图7所示,由含多根第一纤维f1的无捻线(由多根第一纤维扎捆形成的无捻线)形成,或是由加捻的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解捻而成。
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如图7所示,例如,有许多根数,是含根数 g1(第一纤维根数)的第一纤维f1形成的无捻线。
各第一纤维f1具有第一纤维粗度d1。各第一纤维f1,例如,聚酰胺纤维(例如,尼龙纤维),涤纶纤维、聚丙烯纤维、含晴纶纤维的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纤维)、含人造丝纤维的再生纤维、含棉的植物纤维作为材料长纤维和短纤维。长纤维又分为复丝和单丝。
各第一纤维f1如图7所示,是硬质纤维(比第二纤维f2更硬的纤维),竖立在第一底布1布表面1X上。各第一纤维f1在布厚度方向S下,突出于拥有第一纤维长H1(第一纱长H1)的第一底布1的布表面1X上。
第二清扫布体Y2是如图1到图5、以及图8图至图11所示,具有第二底布5以及复数(多根数)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线)。
第二底布5是如图1到图5、以及图10a、图10b所示,与第一底布1呈不同的形状。第二底布5,比如同第一底布1是同样的构造(同样的构成),由多数(多根数)的经线1A,经线1A,…以及多数(多根数)的纬线1B,纬线1B,…形成。
第二底布5如图5所示,在布厚方向S上,与第一底布1有相同(基本相同)的布厚T。
复数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如图8所示,在纬度方向P下在各经线1A,经线1A,…之间配置。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沿着经度方向Q被穿插进第二底布5里。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如图8及图9所示,沿着经度方向 Q被穿插进第二底布5里。
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如图8和图9所示,与在经度方向Q中排列的3根纬线1B,纬线1B,纬线1B,穿插后被编入第二底布5。
各第二割绒经线6,6,…是在一侧的纬线1B下面穿过,在中间的纬线1B上面穿过,剩下一侧纬线1B的下面穿过后被织入第二底布5的。
在这种情况下,被织入第二底布5中的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是由W型起绒织物(W拉绒织物)构成的。
由此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如是立在第二底布5布面(布表面)5X上的。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在布厚方向S下高耸突出于拥有第二纱长H2 的第二底布5的布表面5X上。
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如图8所示,在纬度方向P(编织横方向) 下,配置了复数列r(r=2~n),并在经度方向Q多数并列排列。
各第二割绒经线(所有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如图9所示,由含多根第二纤维f2的无捻线(由多根第二纤维扎捆形成的无捻线)形成,或是由加捻的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解捻而成。
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如图9所示,例如,有许多根数,是含根数 g2(第二纤维根数)的第二纤维f2形成的无捻线。
对于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纤维f2的根数g2要比各第一割绒经线2,2,…,第一纤维f1的根数g1要多(g2>g1)。
然而对于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以及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第一纤维f1和第二纤维f2的根数g1和g2并没有被特别限定,例如第一纤维f1 和第二纤维f2也可以同一根数g1=g2。
各第二纤维f2具有比第一纤维f1的第一纤维粗度d1细的第二纤维粗度d2。各第二纤维f2,例如,聚酰胺纤维(例如,尼龙纤维),涤纶纤维、聚丙烯纤维、含晴纶纤维的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纤维)、含人造丝纤维的再生纤维、含棉的植物纤维作为材料的长纤维和短纤维。长纤维又分为复丝和单丝。
各第二纤维f2如图9所示,是比第一纤维f1软的软质纤维,竖立在第二底布5布表面5X上。各第二纤维f2在布厚度方向S下,突出于比第一纤维f1的第一纤维长H1(第一线长H1)长的第二纤维长H2的第二底布5的布表面5X上。
对于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以及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各第一纤维f1以及第二纤维f2,比如用同样的素材(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材质)的合成树脂纤维(尼龙纤维等)也可以。
因为各第一纤维f1有比各第二纤维f2有短的纤维长H1及粗的纤维d1,所以是比各第二纤维f2要硬质(硬的)的纤维(合成树脂纤维)组成。另外,各第二纤维f2有比各第一纤维f1纤维长的长度H2及细的粗度d2,所以是比第一纤维f1软质(柔软的)的纤维(合成树脂纤维)组成。
旋转清扫轴体Z是如图1、图2、图4以及图11所示,例如,由断面圆形的圆筒体(旋转清扫圆筒轴体)形成的。旋转清扫轴体Z的断面(断面圆形)是与轴中心线Za(筒中心线) 相垂直的断面。旋转清扫轴体Z是金属材质的,例如铝合金材料。
旋转清扫轴体Z是如图1、图2、图4以及图11所示,有复数突起8和突起9。各突起8和突起9被配置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内周面Z2上,形成一体式旋转清扫轴体Z。
在旋转清扫轴体各突起8,突起9如图1和图2所示,从内圈面Z2朝径内凸出,各突起8、突起9朝向旋转清扫轴体Z的轴中心线Za(筒中心线)突出。
各突起8和突起9如图4所示,朝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的轴中心线方向Zp(筒中心线方向)延伸。各突起8、突起9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轴中心线方向Zp上,穿过轴两端ZA,ZB(各筒边缘)之间延伸(附图标记ZA为轴的一端,ZB为轴的另一端)。
各突起8、突起9在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的周方向Zq(圆周方向)上,相互呈角度:180度(180°)的间隔被隔开配置。
在旋转清洁刷X中,第一清扫布体Y1如图1至图5以及图11所示,是第一底布1 的布里面1Y安装在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的外圈面Z1的一部分上。
在旋转清洁刷X中,第二清扫布体Y2如图1至图5以及图11所示,是第二底布5 的布里面5Y安装在第一清扫布体Y1的外圈面(外圈面的一部分)以外的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的空余外圈面Z1上。
第一清扫布体Y1(第一底布1)如图10a所示,例如在纬度方向P有布宽F1,形成为带状。因此,第一底布1呈带状在纬度方向P有布宽F1。
第一清扫布体Y1如图10a所示,在第一底布1的经度方向Q(布长方向/带长方向)上,第一底布1有布两端1D,1E(附图标记1D为第一底布的一端、1E为第一底布的另一端),以及在第一底布1的纬度方向P(布宽方向/带宽方向)上,第一底布1有各布侧边1F和布侧边1G。
在第一清扫布体Y1中,第一底布1的各布端1D,布端1E与另一侧布端1G呈角度θ倾斜。
第二清扫布体Y2(第二底布5)如图10b所示,例如在纬度方向P有布宽F2,形成为带状。因此,第二底布5呈带状在纬度方向P有布宽F2。第二清扫布体Y2(第二底布5)的布宽F2例如是比第一清扫布体Y1(第一底布1)的布宽F1窄的宽度。然而第二底布5的布宽F2可以与第一底布1的布宽F1是相同宽度(同一宽度),也可以比第一底布1的布宽F1 宽。
第二清扫布体Y2如图10b所示,在第二底布5的经度方向Q(布长方向/带长方向)上,第二底布5有布两端5D,5E,以及在第二底布5的纬度方向P(布宽方向/带宽方向) 上,第二底布5有各布侧边5F和布侧边5G。
在第二清扫布体Y2中,第二底布5的各布端5D,5E与另一侧布端5G呈角度θ(与第一底布1同一角度θ)倾斜。
在旋转清洁刷X中,第一清扫布体Y1和第二清扫布体Y2如图1、图4、图5以及图 11所示,第一底布1的布侧端1G和第二底布5的布侧端5F相邻对接(接触),第一底布1 的另一布侧端1F和第二底布5的另一布侧端5G相邻对接(接触)排列。
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第二清扫布体Y2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底布1的各布边1D,布边1E以及第二底布5的各布边5D,布边5E的各个边安置在同一面(在轴端ZA这一个面上安置)。
在旋转清洁刷X中,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第二清扫布体Y2是将第一底布1布边1D以及第二底布5的布边5D装在了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一侧的轴边缘ZA一个面上(称为一体)。
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第二清扫布体Y2如图1至图5、以及图11所示,第一底布1的布里面1Y以及第二底布5的布里面5Y与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的外圈面Z1 对接安装。
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第二清扫布体Y2如图1至图5、以及图11所示,在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的各轴两端ZA,ZB(各筒端)之间,第一底布1以及第二底布5 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所有外圈面Z1呈螺旋状缠绕,被安装在旋转清扫轴体Z上(被固定在旋转清扫轴体Z上)。
因此,第一清扫布体Y1和第二清扫布体Y2(第一底布1以及第二底布5)如图1和图4所示,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各轴两端ZA,ZB(各筒端)之间,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所有外圈面Z1呈螺旋状缠绕,被安装在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的全部外圈面Z1 上。
第一清扫布体Y1和第二清扫布体Y2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底布1的各布边1F,布边1G和第二底布5的各布边5F,布边5G各边相邻对接(相接),被缠绕在旋转清扫轴体Z 的外圈面Z1上。
在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第二清扫布体Y2上,第一底布1以及第二底布5如图1以及图11所示,经度方向P朝向旋转清扫轴体Z的轴中心线方向Zp,以及经度方向Q朝向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圈Zq,缠绕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圈面Z1,并被安装在旋转清扫轴体Z上。
因第一清扫布体Y1和第二清扫布体Y2被缠绕在旋转清扫轴体X的外圈面Z1上,第一底布1的一侧布边1E以及第二底布5的一侧布边5E如图1以及图4所示,被安置在旋转清扫轴体X一侧的轴端ZB(圆筒轴端)的同一个面(同一体)。
在旋转清扫刷X上,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的各第一纤维f1如图1至图5,以及图11所示,在第一清扫布体Y1被安装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圈面Z1的状态下,在第一底布1的布表面1X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径方向突出。有第一纤维长H1的各第一纤维f1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径方向突出。
在旋转清扫刷X上,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的各第二纤维f2如图1至图5,以及图11所示,在第二清扫布体Y2被安装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圈面Z1的状态下,在第二底布5的布表面5X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径方向突出。有第二纤维长H2的各第二纤维f2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径方向突出。
因此,在第一清扫布体Y1和第二清扫布体Y2被安装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圈面的状态下,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的各第二纤维F2是从各第一纤维f1的纤维顶端开始向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径方向突出的。
接下来针对旋转清扫刷的制造方法,参考图1至图18进行说明。
并且,图12到图18,与图1至图11相同符号的是相同材料、相同构成的,因此详细的说明将省略。
清扫布体的制造工序中第一工序:
底布制造工序(第一工序)如图12至图18所示,是制造第一底布1和第二底布5 的。
在底布制造工序中,例如第一底布1是通过双层纺织机编织而成。双层纺织机如图12及图13a所示,在2块第一底布1,第一底布1以及第一底布1的布厚方向S上,形成(制成)有在各第一底布1,第一底布1之间复数配置的复数的第1拉绒线A(拉绒线)的拉绒织物T。
复数的第一拉绒线A是多根数(根数g1)的第一纤维f1扎捆形成的无捻线。
双层纺织机是,在用经线1A和纬线1B编无花纹组织的两块(上下两块)的第一底布1,第一底布1编织中,将第一拉绒经线A编入各第一底布1,第一底布1、形成(制成) 的在各第一底布1,第一底布1之间被复数配置的第一拉绒经线A,第一拉绒经线A,…的拉绒织物T。各第一拉绒经线A与各第一底布1,第一底布1的3根纬线1B,纬线1B,纬线1B 用W编织法编织后被编入第一底布1,第一底布1里。
双层纺织机形成(编织成)拉绒织物T后,如图13b所示,将拉绒织物T的各第一底布1,第一底布1之间配置的所有的第一割绒经线A切断。各第一底布1,第一底布1之间配置的各第一割绒经线A,第一割绒经线A,…是在各第一底布1,第一底布1的中间二等分切断的。
这样将拉绒织物T的各第一底布1,第一底布1之间的各第一割绒经线A,第一割绒经线A,…切断后,一块第一底布1(1块第1底布1)以及在第一底布1布表面1X竖起的复数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形成了第一清扫布体Y1。
在第一清扫布体Y1中,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的第一纤维f1如图13b所示,竖立在第一底布1布表面1X上。各第一纤维f1除去与第一底布1的纬线1B上下穿插编织的部分2X外,呈朝多方向扩散状态,突起在有第一纤维长H1的第一底布1的布表面1X上。
在底布制造工序中,例如第二底布5是通过双层纺织机编织而成。双层纺织机如图14 及图15a所示,在2块第二底布5,第二底布5以及第二底布5的布厚方向S上,形成(制成)有在各第二底布5,第二底布5之间复数配置的复数的第2拉绒线B(拉绒线)的拉绒织物U。
复数的第二拉绒线B是多根数(根数g2)的第二纤维f2扎捆形成的无捻线。
双层纺织机是,在用经线1A和纬线1B编无花纹组织的两块(上下两块)的第二底布5,第二底布5编织中,将第二拉绒经线B编入各第二底布5,第二底布5、形成(制成)的在各第二底布5,第二底布5之间被复数配置的第二拉绒经线B,第二拉绒经线B,…的拉绒织物U。各第二拉绒经线B与各第二底布5,第二底布5的3根纬线1B,纬线1B,纬线1B用 W编织法编织后被编入第二底布5,第二底布5里。
双层纺织机形成(编织成)拉绒织物U后,如图15b所示,将拉绒织物U之间配置的所有的第二割绒经线B切断。各第二底布5,第二底布5之间配置的各第二割绒经线B,第二割绒经线B,…是在各第二底布5,第二底布5的中间二等分切断的。
这样将拉绒织物U的各第二底布5,第二底布5之间的各第二割绒经线B,第二割绒经线B,…切断后,一块第二底布5(1块第2底布5)以及在第二底布5布表面5X竖起的复数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形成了第二清扫布体Y2。
在第二清扫体Y2中,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的第二纤维f2如图15b所示,竖立在第二底布5布表面5X上。各第二纤维f2除去与第二底布5的纬线1B上下穿插编织的部分6X外,呈朝多方向扩散状态,并无间隙紧密相接竖立在第二底布5布表面5X上。各第二纤维f2突起在有第二纤维长H2的第二底布5的布表面5X上。
清扫布体剪裁工序中的第二工序:
在底布剪裁过程中,第一清扫布体Y1与第二底布5如图16所示,呈带状被裁剪。
在清扫布体剪裁工程中,第一清扫布体Y1同图10a说明的一样,沿着各布端1D,1E以及各布侧边1F,1G呈带状裁剪(切断)(参照图16)。
在清扫布体剪裁工程中,第二清扫布体Y2同图10b说明的一样,沿着各布端5D,5E以及各布侧边5F,5G呈带状裁剪(切断)(参照图16)。
清扫布体粘贴工序的第三工序:
在清扫布体粘贴工序中,清扫布体剪裁工序中裁剪后的第一清扫布体Y1(以下称为「切断·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清扫布体剪裁工序中裁剪后的第二清扫布体Y2(以下称为「切断·第二清扫布体Y2」)如图16至图18所示,用粘贴带CS黏合。
粘贴带CS如图17所示,例如有双面胶,双面胶带C1(粘贴层),以及覆盖双面胶带C1的可剥离的薄纸层C2。
在清扫布体粘贴工序中,切断·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切断·第二清扫布体Y2如图16 所示,第一底布1的另一侧的布侧边1G以及第二底布5的一侧的布侧边5F相邻对接(接触/相接),并列配置。
切断·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切断·第二清扫布体Y2如图16所示,第一底布1的一侧的布边1D以及第二底布5的一侧的布侧边5D在同一面,以及第一底布1的另一侧的布边1E以及第二底布5的另一侧的布侧边5E在同一面被配置。
相邻对接的切断·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切断·第二清扫布体Y2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第一底布1的布内侧1Y和第二底布5的布内侧5Y面向粘贴条CL(双面贴)的双面贴C1层,将第一底布1的布内侧1Y和第二底布5的布内侧5Y与双面贴C1层(粘贴层)粘贴。
相邻对接的切断·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第二清扫布体Y2中,粘贴条CL(双面贴)将双面贴C1层与第一底布1的所有布内侧1Y(全部布内侧)和第二底布5的所有布内侧5Y(全部布内侧)粘贴。
清扫布体安装工序的第四工序:
在清扫布体安装工序中,用粘贴带CL(双面贴)粘贴的切断·第一及第二清扫布体Y1, Y2如图1至图5、图11以及图18所示,被安装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所有外圈Z1(全部外圈)(被固定在整个外圈Z1)。
在清扫布体安装工序中,如图18所示,在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上涂粘合剂CX,粘合剂CY。粘合剂CX被涂在包含旋转清扫轴体Z一侧的轴端ZA(筒边缘)的轴端ZA侧上。粘合剂CX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圈Zq方向,被涂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轴端ZA 侧的全部外圈面Z1(轴端ZA侧的全部外圈)上。粘合剂CY被涂在包含旋转清扫轴体Z另一侧的轴端ZB(筒边缘)的轴端ZB侧上。粘合剂CY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圈Zq方向,被涂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轴端ZB侧的全部外圈面Z1(轴端ZB侧的全部外圈)上。
在清扫布体安装工序中,从粘合切断·第一及第二清扫布体Y1,Y2的粘贴条CL上剥离剥离层C2,使切断·第一及第一清扫布体Y1,Y2与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圈面Z1粘合。
在清扫布体安装工序中,切断·第一及第二清扫布体Y1,Y2如图1至图5、图11以及图18所示,粘贴条CL的双面贴层C1(第一以及第二底布1,5的布内侧1Y,5Y)面向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圈面Z1放置。
切断·第一及第二清扫布体Y1,Y2如图11所示,第一底布1的一侧布边1D以及第二底布Y2的一侧布边5D被配置在与旋转清扫轴体Z一侧的轴端ZA(筒边缘)一面。
切断·第一及第二清扫布体Y1,Y2是第一以及第二底布1,5的布内侧1Y,5Y用粘贴条CL的双面贴C1层粘贴在了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圈面Z1上配置成的。
切断·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切断·第二清扫布体Y2如图1至图5、以及图11所示,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各轴端ZA和ZB之间,从一侧的轴端ZA开始将旋转清扫轴体Z的全部外圈Z1(所有外周面)缠绕,用粘贴带CL的双面贴C1层与旋转清扫轴体Z黏合。
切断·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切断·第二清扫布体Y2是第一底布1的另一侧布侧边1G 以及第二底布5的一侧布侧边5F相邻对接(接触),第一底布1的一侧布侧边1F以及第二底布5的另一侧布侧边5G相邻对接(接触),呈螺旋状缠绕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圈Z1上。
若切断·第一及第二清扫布体Y1,Y2缠绕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圈Z1上,第一底布1的另一侧布边1E以及第二底布5的另一侧布边5D与旋转清扫轴体Z的另一侧轴端ZB(筒边缘)被配置在一面上。
这样,切断·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切断·第二清扫布体Y2用粘贴条CL的双面贴C1层被安装在了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的外圈Z1上。
另外,在切断·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切断·第二清扫布体Y2中,第一底布1的布边1D侧、布边1E侧以及第二底布5的布边5D侧、布边5E侧如图1至图4以及图11所示,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各轴端ZA,ZB侧涂粘合剂CX,粘合剂CY,使旋转清扫轴体Z的轴端ZA侧,轴端ZB侧被牢固的粘和。
这样在切断·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切断·第二清扫布体Y2中,第一及第二底布1,5 因为有双面贴C1及各种粘合剂CX,粘合剂CY,因而能抑制从各布边1D,1E以及各布边5D,5E的脱落和偏离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圈Z1(切断·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切断·第二清扫布体Y2因为粘贴条CL及各种粘合剂CX,CY,很难从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圈Z1脱落,能牢固安装在旋转清扫轴体Z上)。
旋转清扫刷X如图19至21所示,清扫对象例如是屋内的地板FL(地面)、铺在屋内地板FL上的地毯CP(绒毯)时被用来进行清扫(打扫)。
在旋转清扫刷X中,第一清扫布体Y1如图20所示,主要是清扫(打扫)地毯CP时被使用的。
旋转清扫刷X是缠绕在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上的第一清扫布体Y1与地毯CP接触的配置。
紧接着,旋转清扫刷X如图20所示,以轴中心Za作为中心向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的一个方向(D方向)旋转,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的第一纤维f1将地毯CP上的灰尘、垃圾等脏物扫上来除去。
在旋转清扫刷X中,第二清扫布体Y2如图21所示,主要是清扫(打扫)地板FL时被使用的。
旋转清扫刷X是第二清扫布体Y2的各第二纤维f2缠绕在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上与地板FL接触的设定。
紧接着,旋转清扫刷X如图19所示,以轴中心Za作为中心向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的一个方向(D方向)旋转,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的第二纤维f2将地板FL上的细小的灰尘、垃圾等脏物扫上来除去。
另外旋转清扫刷X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的各第一纤维f1能将地板FL上的粗大的垃圾等脏物扫上来除去。
这样旋转清扫刷X在一根旋转清扫轴体Z上安装了第一清扫布体Y1和第二清扫布体 Y2,可假设一把清扫刷能同时具有清扫对象是地板FL以及地毯CP两方的功能。
在旋转清扫刷X中,第一清扫布体Y1(第一底布1)的各第一纤维f1是纤维长度H1较短,纤维粗度D1较粗的硬质纤维。另一方面,第二清扫布体Y2(第二底布5)的各第二纤维f2是纤维粗度D2较细,纤维长度H2较长的软质纤维。
这样,在旋转清扫刷X中,第一清扫布体Y1(各第一纤维f1)有主要用来清除地毯CP等柔软素材(软质面)上的灰尘、垃圾等脏物的功能,第二清扫布体Y2(各第二纤维f2) 有主要用来清除地板FL等硬质材料(硬质面)上的灰尘、垃圾等脏物的功能。
旋转清扫刷X中的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第二清扫布体Y2也可以将其各第一割绒经线 2,第一割绒经线2,…以及各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呈V型起绒织物(V型编织起绒织物)编入第一底布1以及第二底布5内。
V型起绒织物(V型编织起绒织物)是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或各第二割绒经线6,6,…)在各纬线1B,纬线1B,…的下面穿过织入第一底布1(或第二底布 5)的结构,并竖立在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或各第二割绒经线6,6,…) 的第一底布1布表面1X上(或第二底布5的布表面5X上)。
旋转清扫刷X虽是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第二清扫布体Y呈螺旋状缠绕在旋转清扫轴体Z的外圈Z1上安装在了旋转清扫轴体Z上,但不仅如此,如果是第一清扫布体Y1安装在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外圈Z1的一部分面上,以及第二清扫布体Y2安装在第一清扫布体Y1安装以外的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外圈Z1面上的构造的话,能包括任何状态。
旋转清扫刷X中的旋转清扫轴体Z并不仅限定为圆筒状物体,也可以是横截面为圆形的实心轴体(实心棒)。
旋转清扫刷X中的第一清扫布体Y1的第一底布1以及第二清扫布体Y2的第二底布5并不限定于为各体形成,第一底布1和第二底布5形成一体,在一块底布上(由多根的经线1A,1A,…以及多根的纬线1B,1B,…织造或是纺织形成的一块底布)复数的各第一割绒经线2,2,…(各第一纤维f1)以及复数的各第二割绒经线6,6,…被编织构成的也可以。这时,第一割绒经线2,2,…被被配置在一块底布纬度方向的数列上并被编入一块底布(W 型编织或V型编织),竖起在一块底布的布表面。另外各第二割绒经线6,6,…与被编入一块底布的第一割绒经线2,2,…相接(连续)后也被配置在一块底布纬度方向的数列上并被编入一块底布(W型编织或V型编织),竖起在一块底布的布表面。
接下来,针对旋转清扫刷X使用的应用案例,参考图22至图28进行说明。并且,在图22到图28中,与图1至图11相同符号的是相同材料,相同构成的,因此详细的说明将省略。
图28中,旋转清扫刷X被用于电动扫除器J中。
电动扫除器如图22到28所示,包括电动扫除器主体30,吸管31,吸管延长管32,吸力器33以及旋转清扫工具K。
电动扫除器主体30如图22所示,内置了鼓风机30A。吸管31如图22所示与电动扫除器主体30连接。吸管延长管32如图22所示,安置在吸管31与吸力器33的中间,与吸管 31与吸力器33相连接。
吸力器33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由外壳主体34,驱动马达35,传送带36,连接管37以及复数的运转齿轮38,运转齿轮38构成。
外壳主体34,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呈长方形,内有清扫收纳室39,驱动室40,传送室41,复数的轴承座42,43,吸口44以及集尘通路45。
清扫收纳室39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在外壳主体34的外壳横方向W(以下称为「外壳横方向W」)上,被设置在外壳主体34的边缘侧面。清扫收纳室39在外壳主体34的纵方向L(以下称为「外壳纵方向L」)上,从一侧的外壳横向边缘(外壳横向左侧边缘)向另一侧外壳边缘(外壳横向右侧边缘)延伸。清扫收纳室39在外壳横宽方向H有横宽HA,向外壳纵向L延伸。并且,外壳纵向L与外壳横向W相垂直。
驱动室40如图23所示,在外壳横向W上,与清扫收纳室39相邻安置。驱动室40,在外壳横向L上,被安置在外壳主体34的另一侧外壳竖向边缘。
传送室41如图23所示,外壳横向W上,与清扫收纳室39以及驱动室40相邻,安置在外壳主体34的另一侧外壳横向边缘。
一边的轴承座42如图23所示,控制了清扫收纳室39。轴承座42在外壳横向W上,安置在清扫收纳室39一侧的横向边缘(横向左侧)。另一边的轴承座43如图23所示,控制了传送室41。轴承座43与轴承座42相对立,在外壳横向W上,安置在传送室41的另一侧横向边缘(横向右侧)。
吸口44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在外壳主体34的外壳上下方向UD(以下称为「外壳上下方向UD」)上,在外壳主体34的下方以及清扫收纳室39上开口。并且,外壳上下方向UD与外壳横向H及外壳竖向L呈垂直方向。
集尘通路45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在外壳竖向L上,在外壳主体34的中央形成。
集尘通路45与清扫收纳室39相连通,在外壳横向W上,在外壳主体34的后端突出。
驱动马达35如图23所示,被装在驱动室40内,固定在外壳主体34上。驱动马达 35的马达中枢(也称之为马达轴体或者电机轴)35A朝向外壳横向W安置。
在驱动马达35中马达中枢(电机轴)35A自由旋转连接传达室41。
驱动马达35有传送齿轮46,传送室41也被装了传送齿轮46。传送齿轮46被外嵌在马达中枢35A上,固定马达中枢35A。
传送带36如图23所示为环状无接头传送带,被安装在传达室41内。传送带36将驱动马达35(马达中枢35A)的传送齿轮46卷起。
连接管37如图23所示,在外壳主体34的外侧与集尘通路45连接。连接管37如图 22所示与吸管延长管32连接。
运转齿轮38,运转齿轮38如图23所示,安置在外壳横向W的各两侧。运转齿轮38,运转齿轮38在外壳上下方向UD上,在外壳主体34下面自由旋转支撑中枢。
旋转清扫工具K如图23至28所示,由旋转清扫刷X,第一轴支撑体55,第二轴支撑体56,第一轴承受体(第一轴承)57,以及第二轴承受体(第二轴承)58构成。
第一轴支撑体55如图25,图26以及图28所示,例如是横截面圆形状(圆形轴体),并例如为铝合金。第一轴支撑体55包含大径轴体55A,小径轴体55B以及轴体55C。
小径轴体55B与大径轴体55A一侧的轴端相接形成一体。小径轴体55B有复数的固定槽60,固定槽61。各固定槽60,固定槽61在第一轴支撑体55的外圈方向,呈相互角度: 180度(180°)相隔配置。各固定槽60,固定槽61在第一轴支撑体55的轴心线方向上,朝小径轴体55B的各轴端之间延伸。各固定槽60,固定槽61在小径轴体55B的外圈面上开槽。
轴体55C与大径轴体55A的一侧的轴端相接成一体,朝第一轴支撑体55的轴中心线方向突出。
第一轴支撑体55如图25,图26以及图28所示,从旋转清扫轴体Z的一侧轴端ZA (圆筒边缘)将小径轴体55B压入旋转清扫刷X的旋转清扫轴体Z内安置。
小径轴体55B与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的内圈面Z2相接,被压入旋转清扫轴体Z内。小径轴体55B的各固定槽60,固定槽61被插入旋转清扫轴体Z的各突起部分8,突起9后,完全被嵌入旋转清扫轴体Z内。
这样,第一轴支撑体55与旋转清扫轴体Z的一侧轴端ZA被连接配置。
另外,第一轴支撑体55安装在旋转清扫轴体Z上是不能独自旋转的,要与旋转清扫刷X一起旋转。
因小径轴体55B被嵌入旋转清扫轴体Z内,大径轴体55A如图28所示,与旋转清扫轴体Z的一侧轴端ZA相接。
因小径轴体55B被嵌入旋转清扫轴体Z内,轴体55C如图25,图26以及图28所示,被安置在旋转清扫刷X的外侧,朝旋转清扫刷X的轴中心线方向Zp延伸。
第二轴支撑体56如图25,图27以及图28所示,是横截面圆形状(圆形轴体),包含大径轴体56A,中径轴体56B,小径齿轮轴体56C以及轴体56D。
中径轴体56B与大径轴体56A一侧的轴端相接形成一体。中径轴体56B有复数的固定槽65,固定槽66。各固定槽65,固定槽66在第二轴支撑体56的外圈方向,呈相互角度: 180度(180°)相隔配置。各固定槽65,固定槽66在在第二轴支撑体56的轴心线方向上,朝中径轴体56B的各轴端之间延伸。各固定槽65,固定槽66在中径轴体56B的外圈面上开槽。
小径齿轮轴体56C与大径轴体56A另一侧的轴端相接形成一体。小径齿轮轴体56C在外圈有齿轮体56E。
轴体56D与大径轴体56A之间装了小径齿轮轴体56C,与小径齿轮轴体56C的轴端相接成一体。轴体56D朝第二轴支撑体56的轴中心线方向突出。
第二轴支撑体56如图25,图27以及图28所示,从旋转清扫轴体Z的另一侧轴端ZB(圆筒边缘)将中径轴体56B压入旋转清扫刷X的旋转清扫轴体Z内安置。
中径轴体56B与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的内圈面Z2相接,被压入旋转清扫轴体Z内。中径轴体56B的各固定槽65,固定槽66被插入旋转清扫轴体Z的各突起8,突起9后,完全被嵌入旋转清扫轴体Z内。
这样,第二轴支撑体56与旋转清扫轴体Z的另一侧轴端ZB被连接配置。
另外,第二轴支撑体56安装在旋转清扫轴体Z上是不能独自旋转的,要与旋转清扫刷X一起旋转。
因中径轴体56B被嵌入旋转清扫轴体Z内,大径轴体56A如图28所示,与旋转清扫轴体Z的另一侧轴端ZB相接。
因中径轴体56B被嵌入旋转清扫轴体Z内,小径齿轮轴体56C以及轴体56D如图25,图27以及图28所示,被安置在旋转清扫刷X的外侧,朝旋转清扫刷X的轴中心线方向Zp延伸。
第一轴承受体57如图25,图26以及图28所示,例如为长方形铝合金材料。
第一轴承受体57为了让第一轴支撑体55的轴体55C能任意旋转而被外嵌。第一轴支撑体55的轴体55C是在第一轴承受体57能旋转自由情况下被插通的(贯通)。
这样,第一轴支撑体55在第一轴承受体57能旋转自由下支撑着轴体。
第二轴承受体58如图25,图27以及图28所示,例如为长方形。
第二轴承受体58为了让第二轴支撑体56的轴体56D能任意旋转而被外嵌。第二轴支撑体56的轴体56D是在第二轴承受体58能旋转自由情况下被插通的(贯通)。
这样,第二轴支撑体56在第二轴承受体58能旋转自由下支撑着轴体。
旋转清扫工具K(旋转清扫刷X)如图23所示,被安装了吸力器33。旋转清扫工具K与吸力器33的清扫收纳室39内部以及传达室41内部的相关联配置。
旋转清扫工具K的第一轴承受体(第一轴承)57对于轴承座42是不能被旋转插入的。第一轴承受体57在轴承座42内,被固定在外壳主体34上。
旋转清扫工具K的第二轴承受体58对于轴承座43是不能被旋转插入的。第二轴承受体58在轴承座43内,被固定在外壳主体34上。
这样,在旋转清扫工具K中,旋转清扫刷X是被能旋转自由的第一及第二承受体(第一及第二轴承)57,58支撑,并安装在吸力器33(外壳主体34)上的。
另外,旋转清扫刷X将轴中心线Za朝向外壳主体34的外壳竖向L,外壳主体34的清扫收纳室39内部以及传达室41内部的相关联配置。
旋转清扫刷X如图24所示,从外壳主体34的吸口44开始在外壳主体34的外侧突出。这时,在旋转清扫刷X中,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第二清扫布体Y2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以及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从吸口44开始在外壳主体34的外侧突出。
吸力器33包含旋转清扫工具K(旋转清扫刷X),旋转清扫工具K(旋转清扫刷X)与清扫收纳室39内部以及传达室41内部的相关联配置。
吸力器33支撑旋转清扫工具K(旋转清扫刷X)的任意旋转。
在吸力器33中,传送带36如图23所示,将第二轴支撑体56的小径齿轮轴体56C(齿轮体56E)卷起。
这样,驱动驱动马达35,旋转马达轴体35A后,旋转清扫工具K(旋转清扫刷X)通过传送齿轮46,传送带36以及第二轴支撑体56的小径齿轮轴体56C旋转。
电动扫除器J如图22以及24所示,清扫对象例如定为屋内的地板FL或铺垫在地板FL上的地毯CP。
吸力器33被设定为旋转清扫工具K(旋转清扫刷X)的第一割绒经线2,2,…以及第二割绒经线6,6,…与地板FL或地毯CP相接触。这时,在从吸口44突出的第一割绒经线2,2,…以及第二割绒经线6,6,…上,各第一纤维f1以及各第二纤维f2与地板FL或地毯CP相接触(压接)。
在电动扫除器J中,驱动吸力器33的驱动马达35,可旋转清扫工具K(旋转清扫刷X)。
接下来运转电动扫除器主体30的鼓风机30A,手握吸管31以及吸管延长管32,将吸力器33上的运转齿轮38,运转齿轮38在地板面FL或地毯上移动。
这样,旋转地旋转清扫刷X的第一割绒经线2,第一割绒经线2,…的各第一纤维f1从地毯CP上的灰尘垃圾等脏物吸出除去,而第二割绒经线6,第二割绒经线6,…的各第二纤维f2可将地板面FL上的灰尘垃圾等脏物吸出除去。
在电动扫除器J中,清扫收纳室39内的被吸出的灰尘垃圾等脏物室靠鼓风机30A的吸引力,通过集尘通路45,吸管延长管32以及吸管31,在电动扫除器主体30内集中。
这样,因为可将第一清扫布体Y1以及第二清扫布体Y2安装在一根旋转清扫轴体Z(旋转清扫圆筒轴体)上构成了旋转清扫刷X,仅需将一把旋转清扫刷X(旋转清扫工具K)装在电动扫除器J的吸力器33上,就可以清扫(扫除)地板面FL(硬面)以及地毯CP(软面)。
旋转清扫刷X不仅限定用于电动扫除器上,比如也可用于空气调和机(空调)的空气过滤网的清扫。旋转清扫刷X的各第一纤维f1以及各第二纤维f2(第一及第二清扫布体Y1、 Y2)与空气过滤网接触,旋转清扫轴体Z朝一侧持续旋转并沿着空气过滤网移动,可将空气过滤网中的灰尘垃圾等脏物刷出扫除。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专利最适用于需清扫对象的清扫(扫除)。
[符号说明]
X 旋转清扫刷
Y1 第一清扫布体
Z 旋转清扫轴体(旋转清扫圆筒轴体)
Z1 旋转清扫轴体的外圈面
Y2 第二清扫布体
1 第一底布
1X 布表面
1Y 布里面
2 第一割绒经线(第一割起绒线)
f1 第一纤维
5 第二底布
5X 布表面
5Y 布里面
6 第二割绒经线(第二割起绒线)
f2 第二纤维

Claims (2)

1.一种旋转清扫刷,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底布、含有被织入第一底布并在其布表面竖起的复数的第一割绒线的第一清扫布体、所述第一底布的布厚差不多同样的第二底布、含有被织入第二底布并在其布表面竖起的复数第二割绒线的第二清扫布体、截面圆形的旋转清扫体;
所述第一清扫布体是从所述第一底布的布里面安装在所述旋转清扫轴体的一部分外圈面;
所述第二清扫布体是从所述第二底布的布里面安装在除去第一清扫布体已安装的外圈面以外的所述旋转清扫轴体的外圈面;
各第一割绒线是形成的含有第一纤维粗度的多根第一纤维;
各第二割绒线是形成的含有比所述第一纤维粗度要细的第二纤维粗度的多根第二纤维;
所述第一纤维是竖起在所述第一底布布表面,以及突出于含有第一纤维长的第一底布布表面;
所述第二纤维是竖起在所述第二底布布表面,以及突出于含有比第一纤维长的第二纤维长度的第二底布布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清扫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扫布体以及所述第二清扫布体是:
所述第一底布的布侧边以及所述第二底布的布侧边相接并列排列,
所述第一底布的布里面以及所述第二底布的布里面与所述旋转清扫轴体的外圈面相接配置,
在所述旋转清扫轴体的轴中心线方向的各轴端之间,所述第一底布以及所述第二底布在所述旋转清扫轴体的全部外圈面呈螺旋状缠绕,安装在所述旋转清扫轴体上。
CN201920409423.7U 2018-11-27 2019-03-28 旋转清扫刷 Active CN2104939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4574 2018-11-27
JP2018004574U JP3220018U (ja) 2018-11-27 2018-11-27 回転清掃ブラ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93947U true CN210493947U (zh) 2020-05-12

Family

ID=65270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09423.7U Active CN210493947U (zh) 2018-11-27 2019-03-28 旋转清扫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20018U (zh)
KR (1) KR20200001168U (zh)
CN (1) CN21049394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3415B (zh) * 2019-09-11 2021-08-31 宁波富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滚刷的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46753B2 (ja) * 2015-02-27 2019-07-17 槌屋ティスコ株式会社 回転ブラ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20018U (ja) 2019-02-07
KR20200001168U (ko) 2020-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46753B2 (ja) 回転ブラシ
KR100929510B1 (ko) 청소용 파일 포백
EP2134227B1 (fr) Article d'entretien et de nettoyage
JP6058383B2 (ja) ブラシ及び電気掃除機用の回転ブラシ
CN1894453A (zh) 由所含刚性纤维和高吸收性纤维交替排列而形成的织物以及使用该织物的拖把
CN210493947U (zh) 旋转清扫刷
JP6396086B2 (ja) ブラシ及び回転ブラシ
JP4115382B2 (ja)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口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JP7015437B2 (ja) ロール状ブラシ
JP5816520B2 (ja) ブラシ
JP2019166373A (ja) 回転清掃ブラシ
KR100530787B1 (ko) 경질섬유와 고흡수성섬유가 교차 배치된 직편물 및 이를이용한 걸레
JP2015033448A (ja) ブラシ
JP2019037540A (ja) ブラシ及び回転ブラシ
JP5147423B2 (ja) ブラシ及び電気掃除機用の回転ブラシ装置
CN114401657B (zh) 真空吸尘器
JP6767094B2 (ja) 洗浄・清掃具
JP7195591B2 (ja) ブラシ、回転ブラシ及びブラシの製造方法
JP2004261539A (ja) 掃除機用床ノズルの回転ロータ
JP2005270630A (ja) パイル用繊維糸、モップ用基布、モップ及び清掃用具
JP2021194040A (ja) ブラシ及び回転ブラシ
JP3213251U (ja) 回転清掃ブラシ
JP2019093299A (ja) 回転ブラシ
JP2022067013A (ja) 清掃体、回転清掃体及び製造方法
CN216724403U (zh) 滚刷组件及具有该滚刷组件的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