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94809U - 出粉结构以及粉筒 - Google Patents

出粉结构以及粉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94809U
CN210294809U CN201921379333.4U CN201921379333U CN210294809U CN 210294809 U CN210294809 U CN 210294809U CN 201921379333 U CN201921379333 U CN 201921379333U CN 210294809 U CN210294809 U CN 2102948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cartridge
outlet
developer
fan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793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琴
丁戈明
曾丽坤
刘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st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nesta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star Corp filed Critical Ninestar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13793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948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94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948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68Toner cartridges fulfilling a continuous function within the electrographic apparatus during the use of the supplied developer material, e.g. toner discharge on demand, storing residual toner, acting as an active closure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89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agitation or stir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粉结构以及粉筒。所述出粉结构与粉筒筒体配合以形成粉筒,粉筒用于电子成像装置,粉筒筒体从电子成像装置中获得旋转驱动力,出粉结构包含:加速结构,加速结构的一端与粉筒筒体连接;鼓风扇叶,鼓风扇叶与所述加速结构的另一端连接,以使鼓风扇叶的转速大于粉筒筒体的转速;混粉部,混粉部与粉筒筒体连接,混粉部可以接收鼓风扇叶产生的风;出粉部,出粉部包含出粉口,出粉口与混粉部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粉结构具有加速结构,以将低转速的粉筒的转速进行加速,从而驱动鼓风扇叶,使鼓风扇叶进行相对于粉筒转速的高速转动,产生风并通过出粉孔吹气吹出显影剂。

Description

出粉结构以及粉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粉结构以及粉筒。
【背景技术】
粉筒是一种广泛用于电子成像领域可替换耗材,用于电子成像装置上并为电子成像装置提供显影剂。电子成像装置是通过电照相成像处理技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设备,例如:电子照相复印件、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
现有的粉筒主要包含筒体和出粉结构。粉筒筒体内装有大量显影剂;粉筒筒体一般是柱状结构。一般在粉筒筒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出粉结构。电子成像装置驱动粉筒至少一部分转动,从而使显影剂可以从出粉结构排出。
参照图1a和图1b,图1a和图1b是现有技术所公开的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剂补充装置上的粉筒的爆炸视图和剖面图,剖切面为过粉筒筒体旋转轴的平面。粉筒900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粉筒筒体910、搅拌架920、混粉部930、出粉口931、泵部940、驱动齿轮911和驱动转换部950,搅拌架920转动将粉筒筒体910内的显影剂传送到混粉部930,出粉口931位于混粉部930底部、且允许搅拌架920供送的显影剂排出,泵部940具有伴随着往复移动而变化的容积,驱动齿轮911从显影剂补充装置接收使粉筒筒体910转动的转动力,驱动转换部950将驱动齿轮911接收的转动力转换为使泵部940操作的力。当粉筒在电子成像装置中工作时,驱动齿轮911带动粉筒筒体910相对于混粉部930及外壳转动。
其中,泵部940可伸缩且此伸缩足以利用容积变化来改变粉筒900的内压。驱动转换部950带动泵部940做轴向伸缩动作,带动粉筒900内部气压正负压之间往复变化。在泵部940正压力的作用下,显影剂从出粉口931流出,并进入到显影单元。当泵部940回复原状过程中,负压力带动粉筒900内部的显影剂,使内部显影剂保持蓬松状态,避免结块。
当泵部940回复原状过程中,存在负压力将显影剂往回吸的情况,造成显影剂供给不顺畅。并且,在泵部940的往复移动的多次动作后,泵部940的可伸缩性能将会下降,从而造成显影剂供给不均匀的情况。
更进一步地,现有一种出粉结构的出粉口的工作方式。如图1c、图1d、图1e所示,出粉结构的出粉口处设置有两个部件,固定出粉板110和活动出粉板120。固定出粉板110固定在出粉结构上,活动出粉板120可相对于固定出粉板110活动。活动出粉板上设置有出粉孔121,固定出粉板上设置有出粉口111。当粉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之前,如图1d所示,出粉孔121和出粉口111不重合,显影剂不能从出粉孔121中流出。当粉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之后,如图1e所示,勾爪122与电子成像装置干涉,使活动出粉板120相对于固定出粉板110移动,出粉孔121和出粉口111重合,此时显影剂可以流出。活动出粉板120还通过一个弹性件与固定出粉板或出粉结构连接,使粉筒从电子成像装置上卸下时,出粉孔121和出粉口111不再重合并回复到图1d中的状态,使显影剂不能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粉结构以及粉筒,以将显影剂通过出粉口进入电子成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出粉结构,所述出粉结构与粉筒筒体配合以形成粉筒,所述粉筒用于电子成像装置,所述粉筒筒体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中获得旋转驱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粉结构包含:
加速结构,所述加速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粉筒筒体连接;
鼓风扇叶,所述鼓风扇叶与所述加速结构的另一端连接,以使所述鼓风扇叶的转速大于所述粉筒筒体的转速;
混粉部,所述混粉部与所述粉筒筒体连接,所述混粉部可以接收所述鼓风扇叶产生的风;
出粉部,所述出粉部包含出粉口,所述出粉口与所述混粉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加速结构为行星齿轮。
可选地,所述行星齿轮为具有至少三级的行星齿轮结构,所述出粉结构包含分别与所述粉筒筒体和所述加速结构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行星齿轮结构包含沿由所述连接部指向所述鼓风扇叶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级行星架、第一级行星小齿轮、第一级太阳轮、第二级行星小齿轮、第二级太阳轮、第三级行星小齿轮和第三级太阳轮;
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级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三级太阳轮和所述鼓风扇叶连接。
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获取旋转驱动力的齿圈,所述行星齿轮结构还包含与所述混粉部连接的外齿圈;当所述粉筒位于电子成像装置内部工作时,所述混粉部和所述外齿圈不发生旋转。
可选地,所述混粉部通过导气管获取所述鼓风扇叶产生的风,所述出粉结构包含推杆,当所述推杆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导气管不能将风传递到所述混粉部,当所述推杆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导气管可以将风传递到所述混粉部。
可选地,所述导气管中设置有筛网和/或单向阀。
可选地,所述鼓风扇叶为离心式鼓风扇叶。
可选地,所述混粉部内部设有出粉口搅拌片,所述出粉口搅拌片从所述粉筒筒体接收动力并转动,所述出粉口搅拌片在转动过程中至少在一个位置时与所述出粉口重合。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搅拌片为弹性片,所述混粉部内壁设有凸台使所述出粉口搅拌片发生形变。
可选地,所述混粉部还设置有导粉斜面,所述导粉斜面和所述粉筒筒体的旋转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出粉口位于所述导粉斜面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粉筒,用于电子成像装置,所述粉筒包含上述的出粉结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粉结构具有加速结构,以将低转速的粉筒的转速进行加速,从而驱动鼓风扇叶,使鼓风扇叶进行相对于粉筒转速的高速转动,产生风并通过出粉孔吹气吹出显影剂。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的粉筒的爆炸视图;
图1b为现有技术的粉筒的剖面图;
图1c为固定出粉板和活动出粉板的结构视图;
图1d为粉筒不能出粉时活动出粉板封闭固定出粉板的结构视图;
图1e为粉筒可以出粉时活动出粉板和固定出粉板出粉位置重合的结构视图;
图2、图3为出粉结构的立体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涉及的出粉结构移除外壳后的立体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涉及的出粉结构移除外壳、混粉部、外齿圈后的立体视图;
图6为混粉部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方式的结构视图;
图7、图8为实施例二中涉及的电动鼓风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涉及的电动鼓风组件沿过粉筒旋转轴的面剖切所得到的剖面图;
图10为实施例二中混粉部和固定出粉板的立体视图;
图11为实施例二中继电器方案的电路图;
图12至图14实施例三中粉筒的立体视图;
图15、图16为实施例三中推杆的立体视图;
图17为实施例三中粉筒移除外壳后推杆的位置关系图;
图18为实施例三中粉筒沿通过粉筒筒体旋转轴的面剖切粉筒得到的剖面图;
图19、图20实施例三中为推杆不同状态时的剖面放大图;
图21为实施例四中出粉结构的爆炸视图;
图22为实施例四中连接部和机械鼓风组件的结构视图;
图23为实施例四中连接部和机械鼓风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24为实施例四中第一连接部的立体视图;
图25为实施例四中混粉部和固定出粉板的立体视图;
图26为实施例五中沿过粉筒筒体的旋转轴的面剖切后的搅拌架和粉筒筒体的爆炸图;
图27为实施例五中搅拌架的立体视图;
图28为实施例六中的显影剂排出结构沿过粉筒筒体旋转轴的面剖切得到的剖面图;
图29为实施例六中显影剂排出结构的爆炸视图沿过粉筒筒体旋转轴的面剖切得到的剖面爆炸图;
图30为实施例六中混粉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实施例六中混粉部沿过粉筒筒体旋转轴的面剖切得到的剖面图;
图32为实施例六中另一种混粉部的内容部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实施例七中螺杆送粉结构的示意图;
图34、图35为实施例七中薄膜出粉的示意图;
图36为实施例七中连杆、缺齿和齿条的啮合关系图;
图37为实施例七中小球出粉的示意图;
图38为图37的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背景技术中出粉孔121和出粉口111重合时才可以出粉,出粉孔121和电子成像装置上接收显影剂的开口的尺寸较小,因此需要一种吹气装置通过吹动显影剂通过出粉孔121进入电子成像装置,或使用推动装置将显影剂推动通过出粉孔121。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一种鼓风机,鼓风机吹气将显影剂从粉筒内部通过出粉孔121吹出。具体的内容将通过以下实施例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速结构,通过将低转速的粉筒的转速进行加速,从而驱动鼓风机的叶片,使叶片进行相对于粉筒转速的高速转动,产生风并通过出粉孔吹气吹出显影剂。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了一种出粉结构以及粉筒。如图2、图3所示,粉筒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出粉结构,出粉结构包含与粉筒筒体连接的连接部140,连接部140上设置有一个齿圈141。齿圈141可以与电子成像装置啮合,从而从电子成像装置获取旋转驱动力。出粉结构还包含外壳130,外壳130的一侧与固定出粉板110连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30为类似于部分圆柱状结构,固定出粉板110以平行于粉筒筒体旋转轴的方向(该方向平行于粉筒长度方向)位于外壳130的部分圆柱状结构的一端,使图2中的部分圆柱的侧面结构构成封闭。也可以将该组合结构视为固定出粉板110切割外壳130所在的虚拟圆柱,并将固定出粉板110的两端和虚拟圆柱的侧面连接在一起。
当粉筒装入电子成像装置中进行正常工作时,外壳130和固定出粉板110的组合结构被固定在电子成像装置内部,连接部140和粉筒筒体的组合结构沿粉筒筒体的旋转轴旋转,即连接部140和粉筒筒体的组合结构可以在粉筒工作时相对于外壳130和固定出粉板110的组合结构旋转。其中,固定出粉板110在粉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后位于重力方向靠下的位置,外壳130位于重力方向靠上的位置,因此显影剂能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到达出粉板110附近而不会淤积于外壳130内部。
外壳130上还设置有进气口131为吹气装置提供所需的气体。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口131位于外壳130和固定出粉板110组合而成的部分圆柱的顶面,即出粉结构距离粉筒筒体最远的面。
如图4所示,其为粉筒拆下外壳130后的结构示意图,出粉结构还包含机械鼓风组件150。机械鼓风组件150包含鼓风扇叶151,优选地,鼓风扇叶151是离心式鼓风扇叶,当鼓风扇叶151旋转时,风从其轴向的上部进入并从其径向的侧面吹出。在本实施例中,风从进气口131从远离粉筒筒体的一侧沿鼓风扇叶151的旋转轴进入鼓风扇叶151内侧,然后在鼓风扇叶151旋转后吹出,即假想鼓风扇叶151为圆柱,风从该假想圆柱远离粉筒筒体的一侧吸入并从该假想圆柱的侧面吹出。风从鼓风扇叶151吹出后进入导气管152进入混粉部160,并在混粉部160中吹动显影剂从固定出粉板110和活动出粉板120的出粉口111、出粉孔121中流出进入电子成像装置。混粉部160与固定出粉板110连接,当粉筒位于电子成像装置内部工作时,混粉部160不发生旋转。优选地,在导气管152中间存在单向阀,使空气只能从机械鼓风组件150吹向混粉部160,混粉部160内的含有显影剂的空气或显影剂不会倒流到鼓风扇叶151影响机械鼓风组件150的正常运转。当然,也可以用十字硅胶阀或类似的阀代替单向阀。
机械鼓风组件150还包含多组行星齿轮,对齿圈141被电子成像装置带动的旋转速度加速,为鼓风扇叶151提供动力,优选地,行星齿轮包含外齿圈153,外齿圈153与混粉部160连接。优选地,外齿圈153通过在螺钉孔154内打入螺钉使外齿圈153和混粉部160连接在一起。当粉筒位于电子成像装置内部工作时,外齿圈153不发生旋转。
图5为在图4的基础上进一步拆除混粉部160和外齿圈153后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该图可以明确一种优选的行星齿轮布局结构、连接部140为行星齿轮加速组提供动力的方式、显影剂从连接部140进入混粉部160的方式以及连接部140和混粉部之间的连接关系及工作时的运动关系。连接部140通过齿圈141从电子成像装置上获取旋转驱动力之后,粉筒筒体及连接部140沿与粉筒长度方向平行的粉筒筒体的旋转轴旋转,连接部140通过输入轴144将旋转传输到第一级行星架155a。由于外齿圈153固定,通过第一级行星小齿轮155b的加速,第一级太阳轮(第二级行星架)155c获得一个较输入轴144和第一级行星架155a更大的转速。第一级太阳轮(第二级行星架)155c一端为第一级的太阳轮,另一端为第二级的行星架,通过第二级行星小齿轮155d的加速,第二级太阳轮(第三级行星架)155e获得一个较第一级太阳轮(第二级行星架)155c更大的转速。同理,第三级太阳轮155g通过第三级行星小齿轮155f的加速获得比第二级太阳轮(第三级行星架)155e更大的转速。第三级太阳轮155g另一端直接连接鼓风扇叶151并为鼓风扇叶151提供旋转驱动力。在该行星齿轮结构中,还包含一个上挡板156,上挡板156与外齿圈153连接,一方面将行星齿轮的各个组件约束在外齿圈153的内部,防止零件脱出丢失,另一方面也分隔鼓风扇叶151和行星齿轮,防止互相干涉。通过多级加速,使得鼓风扇叶获得足够大的转速,产生足够多的风吹动显影剂从粉筒进入电子成像装置。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行星齿轮加速器也有其他的变形方式,如使用固定的太阳轮,用行星架输入,外齿圈输出,或设计成不同级数的行星齿轮,但都属于使用行星齿轮加速使得从电子成像装置获得的较小转速转换为较大转速驱动扇叶,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中。
连接部140上设置有显影剂出口143,优选地,显影剂出口143被包围在混粉部160的内部,使得显影剂从显影剂出口143进入混粉部,风从鼓风扇叶151吹出后,从导气管152进入混粉部。由于粉筒内部的搅拌架和重力的作用,显影剂在固定出粉板110的出粉口111处会被气吹出进入电子成像装置。
图6为连接部140和混粉部160之间优选的一种连接方式。在粉筒在电子成像装置内工作时,混粉部160相对于电子成像装置为固定状态,而连接部140为旋转的状态,因此两者的连接部之间会发生相对运动。如图5所示,连接部140上设置有凹槽142,凹槽142为圆环状且其圆心通过粉筒筒体的旋转轴。如图6所示,混粉部160上设置有卡扣161,卡扣161上有凸起进入凹槽142,如图4所示,混粉部上设置有多个卡扣161并呈环装包围凹槽142。因此连接部140可以相对于混粉部160旋转并不会脱出。
同时,为保证鼓风效果,在以上各部件连接时都设置有密封,尤其是在连接部和混粉部的连接处之间设置有胶圈或泡棉,尽可能的减少风从其他部分泄露,使鼓风扇叶151产生的风更大程度的用于推动显影剂从粉筒中流出。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行星齿轮加速器,将粉筒筒体的较低转速提升为驱动鼓风扇叶151的较高转速,从而可以吹风使显影剂从粉筒中流出。
实施例二
区别于实施例一中的机械鼓风组件150,即本实施例中引入了一种电动鼓风组件250替换实施例一中的机械鼓风组件150。
如图7所示,电动鼓风组件250包含鼓风扇叶251,该鼓风扇叶251可以设置为与实施例一中鼓风扇叶151相同的结构。
如图8所示,电动鼓风组件250包含导气管252。导气管252虽然可能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导气管152不同,但原理相同,均是将鼓风扇叶251所产生的风传递到混粉部160。优选地,导气管252中也可以设置有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单向阀或十字硅胶阀。
图9为本实施例中电动鼓风组件沿过粉筒旋转轴的面剖切所得到的剖面图。电动鼓风组件250的内部还设置有一个电机部件253,电机组件253为鼓风扇叶251提供旋转驱动力。优选地,电机部件253内部包含一个直流无刷电机以及一个为该直流无刷电机提供电力的电池组。当然将电池组和电机分开设置或是设置在粉筒的其他位置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本实施例的核心是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鼓风扇叶251产生风能并推动显影剂从粉筒中进入电子成像装置。
如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电动鼓风组件250和混粉部160连接的方式,即电动鼓风组件250靠近混粉部160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254。对应的,如图10所示,混粉部160靠近电动鼓风组件250的一个的内壁上设置有可以与电动鼓风组件250靠近混粉部160一侧的外壁上设置的螺纹254啮合的螺纹162,即可以通过螺纹啮合的形式将电动鼓风组件250拧到混粉部160上。当然,这只是一种具体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使用实施例一中的方式,或者使用其他的连接方式。
优选地,为了方便保存运输,可以在电池的一极设置有绝缘拉条,当绝缘拉条未拉下时,电池不向电机供电;当用户将粉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之前,取下绝缘拉条,电池可以向电机供电。
优选地,还可以进一步的对电机进行控制。即当粉筒筒体旋转时才由电池向电机供电使电机转动。具体可以使用PLC控制,使用传感器监测粉筒是否旋转,即将传感器设置在混粉部160和连接部140的接触部分;或使用继电器,在连接部140上设置一个接触部位,连接部140每旋转一圈接触部位可以导通电路使继电器继续工作,当连接部140不旋转时,接触部位不导通电路,继电器不继续工作供电,电机停止。但是这些实现方式均为现有技术,为使本实用新型清楚、完整而进行的描述。
这里对继电器方案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如图11所示,直流电源、电源串联限位开关、延时电路模块和电机串联。直流电源为电机供电,当限位开关闭合(接通电路)且延时电路模块是通路时,电机可以从直流电源获取电能并旋转。优选地,当粉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后,限位开关闭合。一种优选方案为,将限位开关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固定出粉板110和活动出粉板120上,当粉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时,活动出粉板120相对于固定出粉板110运动,其运动的最终位置(即正常打印过程中保持的位置)将闭合限位开关。延时电路模块通过弹簧开关控制是否发挥延时功效,使电路为通路或断路,优选的即通过上文所述的继电器和接触部位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案实现,但均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实施例三
如图12至图20所示,本实施例针对实施例一进行了改进,添加了一个推杆370用以隔离产生气体的行星齿轮和容纳显影剂的混粉部,从而达到在粉筒不工作时防止显影剂进入行星齿轮影响齿轮的工况和寿命的目的。同样的,该结构也可以使用在实施例二中电驱动的粉筒结构中,但在本实施例中仅以行星齿轮方案的改进进行示范。
图12至图14为粉筒的立体视图。如图12至图14所示,推杆370的一端位于外壳330的外表面。推杆370可以沿平行于粉筒筒体的旋转轴方向伸缩,如图13所示,此时粉筒没有装机,推杆370处于第一位置。当粉筒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上并正常工作时,推杆370被电子成像装置推动,沿平行于粉筒筒体旋转轴方向向粉筒筒体的方向运动(即推杆370相对于外壳330缩进),如图14所示,此时称为第二位置。
图15和图16详细的描述了本实施例中推杆370的结构。抵接面371用于与电子成像装置相抵接,从而推动推杆370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第一约束面372、第二约束面376、第三约束面377和约束孔373用于约束推杆370,使其只能沿平行于粉筒筒体旋转轴的方向进行运动且不会脱出,优选地,约束孔373的数量为两个;阻挡面374用于隔离混粉部和行星齿轮结构,阻挡面374上有一个通孔375。
图17为移除外壳后推杆的位置关系图。如图17所示,机械鼓风组件350的外表面通过可能与第一约束面372、第三约束面377抵接,从而约束推杆370的位置;混粉部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杆363和第四约束面362,支撑杆363进入约束孔373,第四约束面362可以和第二约束面376抵接,从而约束推杆370,使其只能沿平行于粉筒筒体旋转轴的方向进行运动且不会脱出。阻挡面374和通孔375位于导气管352靠近混粉部的一端在导气管352和混粉部之间,用于使阻挡面374阻挡导气管352和混粉部的连通,或使通孔375导通导气管352和混粉部的连通。在推杆370和出粉结构主体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弹性件使推杆370有向远离粉筒筒体的方向运动的趋势,从而使抵接面371不再被抵接挤压时(如粉筒从电子成像装置上卸下后),推杆370能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由于以上各部件的约束,推杆也不会从粉筒上脱出。优选地,所述弹性件设置在第二约束面376和第四约束面362之间,所述弹性件为压簧。
如图18所示为沿通过粉筒筒体旋转轴的面剖切粉筒得到的剖面图,其中图像的左侧为粉筒筒体。图19和图20为图18中虚线框部分的放大视图。其中,图19对应的是推杆370在第一位置时的状态,图20对应的是推杆370在第二位置时的状态。如图19所示,当推杆370位于第一位置时,导气管352与混粉部360之间被阻挡面374所阻挡,即便行星齿轮工作产生风也不能进入混粉部360。同样的,在这样的状态下,即便粉筒由于运输、拿取的摇晃,显影剂也不能进入行星齿轮。如图20所示,当推杆370在第二位置时,推杆370向粉筒筒体方向运动,从而使通孔375和导气管352与混粉部360之间的连通部分重合,使行星齿轮产生的气流可以顺利进入混粉部360。
优选地,在混粉部360靠近推杆370的一侧和导气管352靠近推杆370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密封件,即导气管352与推杆370接触的第一密封件359和混粉部360与推杆370接触的第二密封件364。通过设置密封件可以防止在传输过程中漏粉污染粉筒内其他部件和漏气影响工作效率。优选地,所述密封件为泡络棉、海绵、橡胶垫等。
虽然在粉筒工作期间由于气流及位置的原因不易进粉,但是为了进一步防范,优选地,在导气管352中设置筛网。为了方便生产,优选地所述筛网设置在导气管352与推杆370接触的一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是针对以上各实施例方案进行的改进,为防止显影剂在出粉口处堆积而无法进入电子成像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引入了出粉口搅拌片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阐述的方案是直接对行星齿轮结构方案的实现方法,当然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变形使其使用在电机方案中。本实施例中的各部分在未说明的情况下均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
图21为出粉结构的爆炸视图。需要指出的是,本视图仅为介绍内部结构方便,在装配过程中并非一定按照图中展示。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中出粉结构包含固定出粉板410、活动出粉板420、外壳430、连接部440、机械鼓风组件450以及混粉部460。
图22为出粉结构中连接部和机械鼓风组件的结构视图。与实施例一中不同,本实施例中的显影剂出口443形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总体而言功能并无区别。重要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剂出口443中伸出了出粉口搅拌片445。优选地,出粉口搅拌片445为两个,出粉口搅拌片445包含固定端和自由端,其固定端固定在连接部440上且其自由端在装配好之后与固定出粉板410上的出粉口441(见图25)至少在一个位置时有一部分在过粉筒旋转轴的平面上的投影重合。设置出粉口搅拌片445一方面随着出粉口搅拌片445的转动在出粉口441没有堵塞的情况下帮助出粉,另一方面在出粉口441堵塞的情况下将堵塞出口的显影剂扬起缓解堵塞情况。
图23为出粉结构中连接部和机械鼓风组件的爆炸视图。如图23所示,为了降低生产的工艺难度,本申请中的连接部440分为两部分,与粉筒筒体接触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机械鼓风组件450接触的第二连接部。图24为第一连接部的立体视图。与实施例一中的输入轴144类似,本实施例中的输入轴444位于第一连接部上,优选地输入轴444表面设有齿纹,用于与行星齿轮啮合;第二连接部包含齿圈441,用于从电子成像装置接收动力。在第一连接部上还包含有用于和第二连接部连接的基座446,优选地,基座446可以通过粘接、焊接、螺纹、卡扣等一系列机械领域的常见方式与第二连接部的内壁447连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形成一体。在粉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内部进行工作时,固定出粉板410、活动出粉板420、外壳430、机械鼓风组件450以及混粉部460均相对于电子成像装置固定,仅连接部440和与之连接的粉筒筒体相对于电子成像装置绕其自身旋转轴旋转。
为了使出粉进一步的顺畅,以下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出粉口搅拌片445在该改进中优选为弹性片,并在混粉部460的内部设有可以使弹性的出粉口搅拌片445发生弹性形变的凸台。优选地,出粉口搅拌片445为一对。
图25为混粉部和固定出粉板的立体视图。如图25所示,混粉部460与固定出粉板410的连接处为出粉口411。在出粉口搅拌片445旋转方向相对于出粉口411的上游位置设置有凸台462。凸台462设置于混粉部460的内壁,并且沿内壁凸起。凸台462和出粉口搅拌片445的自由端至少在一个位置时有一部分在过粉筒旋转轴的平面上的投影重合。当连接部440带动出粉口搅拌片445相对于混粉部460旋转时,凸台462与出粉口搅拌片445发生干涉,使出粉口搅拌片445发生弹性形变,积蓄弹性势能;之后出粉口搅拌片445继续运动并离开凸台462,释放之前弹性形变造成的弹性势能,从而作用在出粉口411位置,达到更好的帮助出粉和/或缓解堵塞的目的。
当然,在对于出粉量要求不是太严苛的情况下,也可以取消行星齿轮结构,只保留弹性的出粉口搅拌片,以节约成本。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四中出粉口搅拌片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更具体的讲,是对取消行星齿轮结构之后的方案零件的进一步简化,从而进一步的节约成本。
在现有技术中,粉筒出粉口附近设置有搅拌架,用于帮助粉筒内部的显影剂流出。搅拌架与粉筒筒体固定,当粉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中时,搅拌架与粉筒筒体共同转动。随着粉筒筒体的转动,粉筒筒体的花纹以及搅拌架表面的螺旋结构使得显影剂从粉筒筒体的口部沿搅拌架流出。
本实施例出于节约成本、简化部件的考虑,不再像实施例四中那样设置连接部,而是直接将出粉口搅拌片545设置在搅拌架570上。图26为沿过粉筒筒体的旋转轴的面剖切后的搅拌架和粉筒筒体的爆炸图,图27为搅拌架的立体视图。本实施例依旧使用与实施例四相同的混粉部460和凸台462,使搅拌架570和出粉口搅拌片545的组合达到实施例四中的连接部440带动出粉口搅拌片445与凸台462干涉的技术效果。优选地,搅拌架570通过卡扣571与粉筒筒体连接。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五的进一步改进。在粉筒不使用行星齿轮结构的同时,比实施例五中的结构更加容易排出显影剂。本实施例主要是改进了混粉部的结构。
图28为本实施例中的显影剂排出结构沿过粉筒筒体旋转轴的面剖切得到的剖面图,图29为本实施例中的显影剂排出结构的爆炸视图沿过粉筒筒体旋转轴的面剖切得到的剖面爆炸图。本实施例中外壳630、固定出粉板610、活动出粉板620均与实施例一中结构相同,搅拌架670、出粉口搅拌片645与实施例五中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主要是对混粉部660的结构进行了改进。
图30为从粉筒筒体一侧附近观看混粉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1为混粉部沿过粉筒筒体旋转轴的面剖切得到的剖面图。混粉部660包含与实施例四中混粉部460相似的凸台662,用以和出粉口搅拌片645干涉,以及与实施例一中混粉部160相似的卡扣661用于固定混粉部660,使混粉部660与粉筒筒体可以相对旋转又不会互相脱离。混粉部660还设有导粉斜面663,导粉斜面663与粉筒筒体的旋转轴的夹角为锐角,由于该夹角和导粉斜面663与固定出粉板610的夹角a相等,因此夹角a也为锐角,如此利于出粉。优选地,该夹角的角度为30度至60度。导粉斜面的下方,也就是重力方向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出粉板610的出粉口611。
优选地,混粉部660还设有辅助面664,辅助面664可以辅助显影剂流向导粉斜面663。
当粉筒在电子成像装置中工作时,仅搅拌架670和粉筒筒体转动,外壳630、固定出粉板610、活动出粉板620以及混粉部660均与电子成像装置保持相对固定。搅拌架670带动粉筒筒体内部储存的显影剂进入混粉部660并使显影剂滑落或作用在导粉斜面663上。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显影剂沿导粉斜面663向重力方向的下方滑落从出粉口611离开。同时,导粉斜面663上靠近重力方向上方的显影剂也会对靠近重力下方的显影剂起到助推的作用,因此相比实施例四中的结构,导粉斜面663可以起到帮助出粉的作用。
进一步的,对于出粉量要求不是很高的粉筒,本实施例还有一个进一步节省成本的方案,如图32所示。图32为粉筒筒体一侧附近观看另一种混粉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在该改进中,取消了凸台662,并可以使用非弹性的搅拌结构代替出粉口搅拌片645,即仅靠导粉斜面663使显影剂受重力流出。这样可以进一步节省弹性片的价格,同时增加了粉筒的寿命,使粉筒不会因为弹性片的疲劳而影响性能。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主要揭示一些出粉口附近用于出粉的结构。在不设置之前实施例的鼓风结构和出粉口搅拌片结构时,还可以优选的使用本实施例中的结构。
图33为螺杆送粉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3所示,粉筒20包括容纳显影剂的粉筒筒体21,粉筒筒体2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口,粉筒筒体21的另一端安装有外壳27,外壳27封闭粉筒筒体21的另一端开口,粉筒筒体21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齿轮22(即靠近外壳27的一端),驱动齿轮22用于接收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力,从而带动粉筒筒体21旋转。
外壳27的内部有混粉部28,混粉部28用于接收粉筒筒体21传送的显影剂,混粉部28内部设置有螺杆25,螺杆25的一端设置有传递齿轮24,螺杆25的另一端可旋转的安装到混粉部28,混粉部28的底部设置有出粉口29,出粉口29周边设置有密封圈26。粉筒筒体21的另一端设置有内齿轮23,内齿轮23固定在粉筒筒体21另一端,传递齿轮24与内齿轮23啮合,从而将驱动齿轮22接收的驱动力传递给螺杆25,进而带动螺杆25旋转传送显影剂到出粉口29。
粉筒20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后出粉口29与电子成像装置显影剂接收部10相对,显影剂接收部10接收粉筒20传送的显影剂。驱动齿轮22接收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力,使粉筒筒体21旋转,粉筒筒体21旋转将粉筒筒体21内的显影剂传送到外壳27的混粉部28;螺杆25的传递齿轮24与粉筒筒体的内齿轮23啮合,从而将驱动力传递给螺杆25,螺杆25旋转将堆积在混粉部28内的显影剂传送到出粉口29完成显影剂的传送。优选地,内齿轮23与驱动齿轮22可以一体制成。
混粉部28内设置的螺杆25有效的解决显影剂在混粉部29内堆积,使显影剂能有效传送到电子成像装置内的显影剂接收部10,大大提高显影剂的传送效率和稳定性。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配合其他结构以帮助出粉孔出粉,当然,述结构也可以单独设置。
图34、图35为弹性薄膜出粉的示意图。如图34-图35所示,粉筒30包括容纳显影剂的粉筒筒体31,粉筒筒体3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口,粉筒筒体31的另一端安装有外壳57,外壳57封闭粉筒筒体21的另一端开口,粉筒筒体31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齿轮22,驱动齿轮22用于接收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力,从而带动粉筒筒体31旋转。
外壳57的内部有混粉部,混粉部用于接收粉筒筒体31传送的显影剂,混粉部内部设置有齿条36,齿条36的一端设置有弹性薄膜37,齿条36可沿设置在混粉部内导轨38沿移动方向B及其反向移动。齿条36与缺齿35啮合,传递齿轮33与缺齿35通过连杆34相连,传递齿轮33通过连杆34将驱动力传递给缺齿35,连杆34可旋转的安装在混粉部内。混粉部的底部设置有出粉口,出粉口周边设置有密封圈26。连杆34通过支座39旋转固定在外壳57内
图36是连杆、缺齿和齿条的啮合关系图。粉筒筒体3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内齿轮32,传递齿轮33与内齿轮32啮合,从而将驱动齿轮22接收的驱动力传递给齿条36,进而带动弹性薄膜37沿移动方向B及其反向往复移动,将显影剂传送到出粉口。缺齿35是由一个完整的圆柱直齿轮去掉一部分齿牙形成的,如图36所示。
粉筒30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后,电子成像装置带动驱动齿轮22,驱动齿轮22带动粉筒筒体31旋转,内齿轮32随粉筒筒体31一起旋转,接着内齿轮32将驱动力传递给传递齿轮33,传递齿轮33通过连杆34带动缺齿35。第一阶段:当缺齿35旋转到有齿牙部分且与齿条36啮合位置时,齿条36带动弹性薄膜37从第一位置上升到第二位置,这一过程中,弹性薄膜37与周围外壳57所形成半封闭空间的体积增大,由于粉筒筒体31旋转送粉,显影剂会逐渐向逐渐扩大的弹性薄膜空间内填充。第二阶段:当缺齿35旋转到无齿牙部分时,齿条36与缺齿35分离,弹性薄膜37由于不再受到外力牵扯而迅速回弹,弹性薄膜37与周围外壳57所形成的半封闭空间就会瞬间缩小而形成高压区域,即弹性薄膜37从第二位置回复到第一位置;在此区域中的显影剂由于受到高压作用被迫从出粉口喷出,从而落入电子成像装置的显影剂接收部10实现了供粉。当缺齿35再次旋转到与齿条36啮合位置时,供粉动作开始进入下一个循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便于出粉口出粉的结构。
图37为小球出粉的示意图,图38为小球出粉A-A剖视示意图。如图37和图38所示,本结构中粉筒40包括容纳显影剂的粉筒筒体41,粉筒筒体4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口,粉筒筒体41的另一端安装有外壳49,外壳49封闭粉筒筒体41的另一端开口,粉筒筒体41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齿轮22,驱动齿轮22用于接收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力,从而带动粉筒筒体41旋转。粉筒筒体41的封闭端隔出一个空间S,空间S里有一表面光滑的重铅球46,铅球46由一细绳45与粉筒的伸缩机构相连,铅球46的重力远大于伸缩机构的轻质弹簧47的弹力。细绳45穿过小孔E到达空间S,小孔E偏离粉筒筒体41的旋转中心,在穿过小孔E的直径,所述直径靠近小孔E的一端为C点、远离小孔E的一端为D点。
伸缩机构包括销钉48、轻质弹簧47、滑轮44和细绳45,滑轮44固定在外壳49的混粉部内,轻质弹簧47一端与细绳45相连、另一端与销钉48相连,销钉48位于出粉口的上方。
驱动齿轮22带动粉筒40旋转,由于重力作用铅球46会始终落在它所处空间S的最底部。随着粉筒筒体41的旋转,当粉筒筒体的D点旋转成为粉筒筒体41的最底部,此时细绳45绷直,铅球46的重力通过细绳45使轻质弹簧47收缩,细销钉48位置上升到最顶端。
然而,随着粉筒筒体41不断旋转,当粉筒筒体的D点位置开始离开最低点时,轻质弹簧47逐渐恢复,并驱动销钉48推动显影剂下行,直至粉筒筒体的C点位于垂直最低点时,销钉48达到最底端,将显影剂完全推入电子成像装置的显影剂接收部10中。粉筒筒体继续旋转,铅球46通过细绳45拉动销钉48再次上升,直至粉筒筒体的D点位置位于垂直最低点,销钉48位于最顶端。粉筒筒体41继续旋转,开始下一个循环。
优选地,当操作者取出粉筒时,为了避免销钉48与显影剂接收部10的入粉口发生干涉现象,可以特别提示操作者通过旋转粉筒筒体41使粉筒筒体的D点成为最低点,再取出粉筒40。这样销钉48就会上行到最顶端,销钉48就不会与显影剂接收部10的入粉口发生干涉,就能确保粉筒出粉口不会因为销钉而影响正常关闭。当然也可以合理的设置出粉口附近外壳的厚度,从而使销钉处于合适的位置,从而避免和销钉和出粉口开闭发生干涉,从而不用特别的旋转粉筒到最低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出粉结构,所述出粉结构与粉筒筒体配合以形成粉筒,所述粉筒用于电子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粉结构包含:
加速结构,所述加速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粉筒筒体连接;
鼓风扇叶,所述鼓风扇叶与所述加速结构的另一端连接,以使所述鼓风扇叶的转速大于所述粉筒筒体的转速;
混粉部,所述混粉部与所述粉筒筒体连接,所述混粉部可以接收所述鼓风扇叶产生的风;
出粉部,所述出粉部包含出粉口,所述出粉口与所述混粉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出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结构为行星齿轮。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出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为具有至少三级的行星齿轮结构,所述出粉结构包含分别与所述粉筒筒体和所述加速结构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行星齿轮结构包含沿由所述连接部指向所述鼓风扇叶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级行星架、第一级行星小齿轮、第一级太阳轮、第二级行星小齿轮、第二级太阳轮、第三级行星小齿轮和第三级太阳轮;
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级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三级太阳轮和所述鼓风扇叶连接;
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获取旋转驱动力的齿圈,所述行星齿轮结构还包含与所述混粉部连接的外齿圈;当所述粉筒位于电子成像装置内部工作时,所述混粉部和所述外齿圈不发生旋转。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出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粉部通过导气管获取所述鼓风扇叶产生的风,所述出粉结构包含推杆,当所述推杆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导气管不能将风传递到所述混粉部,当所述推杆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导气管可以将风传递到所述混粉部。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出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中设置有筛网和/或单向阀。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出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扇叶为离心式鼓风扇叶。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出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粉部内部设有出粉口搅拌片,所述出粉口搅拌片从所述粉筒筒体接收动力并转动,所述出粉口搅拌片在转动过程中至少在一个位置时与所述出粉口重合。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出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粉口搅拌片为弹性片,所述混粉部内壁设有凸台使所述出粉口搅拌片发生形变。
9.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出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粉部还设置有导粉斜面,所述导粉斜面和所述粉筒筒体的旋转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出粉口位于所述导粉斜面的底部。
10.一种粉筒,用于电子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筒包含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种出粉结构。
CN201921379333.4U 2018-09-26 2019-08-23 出粉结构以及粉筒 Active CN2102948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79333.4U CN210294809U (zh) 2018-09-26 2019-08-23 出粉结构以及粉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28617 2018-09-26
CN201821572861 2018-09-26
CN2018220450226 2018-12-06
CN201822045022 2018-12-06
CN2018222702274 2018-12-29
CN201822270227 2018-12-29
CN201920208270 2019-02-18
CN201920208270X 2019-02-18
CN201920451194 2019-04-03
CN2019204511945 2019-04-03
CN2019211372453 2019-07-17
CN201921137245 2019-07-17
CN201921379333.4U CN210294809U (zh) 2018-09-26 2019-08-23 出粉结构以及粉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94809U true CN210294809U (zh) 2020-04-10

Family

ID=699492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83092.8A Pending CN110955128A (zh) 2018-09-26 2019-08-23 出粉结构以及粉筒
CN201921379333.4U Active CN210294809U (zh) 2018-09-26 2019-08-23 出粉结构以及粉筒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83092.8A Pending CN110955128A (zh) 2018-09-26 2019-08-23 出粉结构以及粉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4001B2 (zh)
EP (1) EP3798734B1 (zh)
CN (2) CN110955128A (zh)
WO (1) WO20200632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7815B (zh) * 2021-11-01 2024-03-22 广州众诺微电子有限公司 粉盒及打印机
CN113917814A (zh) * 2021-11-01 2022-01-11 广州众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粉盒及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6815A (ja) * 1996-12-20 1998-07-14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KR100520510B1 (ko) * 2003-11-22 2005-10-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의 현상장치
JP5076672B2 (ja) * 2007-06-25 2012-11-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CN102289171A (zh) * 2010-06-17 2011-12-2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063008A (ja) * 2010-08-19 2012-03-29 Ricoh Co Ltd 駆動減速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40526B2 (ja) * 2010-09-30 2011-12-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38670B2 (ja) * 2011-09-06 2016-01-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87582A (ja) * 2013-10-31 2015-05-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回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4903948U (zh) * 2015-08-24 2015-12-23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显影剂供给容器及成像设备
CN206209295U (zh) * 2016-11-30 2017-05-31 天津智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打印设备的硒鼓
CN108089418B (zh) * 2018-02-06 2024-03-01 唐山曹妃甸映美科技有限公司 出粉结构及粉筒
CN207895230U (zh) * 2018-02-06 2018-09-21 北京中恒复印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出粉结构及粉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34001B2 (en) 2022-05-17
CN110955128A (zh) 2020-04-03
EP3798734A4 (en) 2021-06-09
WO2020063220A1 (zh) 2020-04-02
US20210096484A1 (en) 2021-04-01
EP3798734A1 (en) 2021-03-31
EP3798734B1 (en) 2023-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94809U (zh) 出粉结构以及粉筒
JP2012093735A5 (zh)
CN107132736B (zh) 一种显影盒的传动装置以及显影盒
CN1892491A (zh) 显影剂填充设备及具有该设备的显影剂填充系统
US11982952B2 (en) Toner cartridge having feeding member and pump for discharging pump
CN109725518B (zh) 显影剂供给容器
CN109725517A (zh) 显影剂供给容器
US20230384711A1 (en)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09570803U (zh) 显影剂供给容器
US8118015B2 (en) Bottom feed magazine of paintball gun
CN111562731A (zh) 显影剂供应装置
CN204903948U (zh) 显影剂供给容器及成像设备
CN204925622U (zh) 显影剂供给容器
CN216013940U (zh) 硒鼓墨粉补充机构
CN214846247U (zh) 一种硒鼓
CN217437202U (zh) 真空状态下的母粒添加设备
CN218728614U (zh) 具有大容量粉仓的硒鼓
CN214988724U (zh) 一种塑料母粒鼓风提升装置
JP2001189152A (ja) 手動発電機内蔵電池パック
CN113495461A (zh) 硒鼓墨粉补充机构
CN113281978A (zh) 一种硒鼓
CN118151508A (zh) 显影剂容器、成像设备及其改装方法
CN113759683A (zh) 显影剂供应容器
CN113281974A (zh) 分体式硒鼓的装配结构
CN113050397A (zh) 分体式硒鼓的粉仓开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