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2968U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2968U
CN209832968U CN201920209335.2U CN201920209335U CN209832968U CN 209832968 U CN209832968 U CN 209832968U CN 201920209335 U CN201920209335 U CN 201920209335U CN 209832968 U CN209832968 U CN 209832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printer
side frame
frame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093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早川直人
室谷友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2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2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侧架的刚性从而实现了轻量化的打印机。打印机(11)具备:印刷头(31);滑架(32),其使印刷头(31)移动至与支承介质(M)的压印板(35)对置的位置以及与保护印刷头(31)的盖部(61)对置的位置;一对侧架,其对第一轴以及第二轴进行支承;基架(51),其在与一对侧架中的第一侧架(41)的第一面(41a)相接的状态下至少被第一侧架(41)支承,且对压印板(35)进行支承;支承架,其在与第一侧架(41)的第二面(41b)相接的状态下至少被第一侧架(41)支承,且对盖部(61)进行支承。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印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如下的喷墨式打印机,所述喷墨式打印机在输送方向上对长条的介质进行输送,并具备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介质的宽度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同时喷出油墨的印刷头,从而在介质上印刷图像等。这样的打印机在于印刷头的移动方向(介质的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基架上设置有各个部分。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记录装置(打印机),即,对与记录头(印刷头)对置的记录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压印板)和实施记录头(印刷头)的维护处理的维护单元被设置在主体框架(基架)上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维护单元的位置精度。
在这样的打印机中设置有一对侧架,所述一对侧架抑制基架的变形或挠曲,且对沿着印刷头的移动方向而并列地延伸的延伸部件(轴)等进行支承,从而提高打印机的各部的位置精度。但是,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的侧架被设置于在记录介质上实施印刷的印刷区域与设置有盖部(维护单元)的维护区域之间,并且在侧架上设置有使基架从印刷区域向维护区域贯穿的贯穿孔。在该结构中,因被设置在侧架上的贯穿孔而可能会使侧架的刚性下降。另外,在将侧架设置在基架的两端、即维护区域的外侧的情况下,侧架的间隔将变大。由此,存在被侧架支承的轴或基架等变长变大而使打印机的质量变重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896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并且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印刷头;滑架,其使所述印刷头移动至与支承介质的压印板对置的位置以及与保护所述印刷头的盖部对置的位置;一对侧架,其对第一轴以及第二轴进行支承;基架,其在与所述一对侧架中的第一侧架的第一面相接的状态下至少被所述第一侧架支承,且对所述压印板进行支承;支承架,其在与所述第一侧架的第二面相接的状态下至少被所述第一侧架支承,且对所述盖部进行支承。
根据本应用例,打印机具备一对侧架、对压印板进行支承的基架和对盖部进行支承的支承架。即,盖部被与支承压印板的基架不同的支承架支承。另外,基架与一对侧架中的第一侧架的第一面相接。支承架与第一侧架的第二面相接。根据该结构,无需在第一侧架上设置贯穿孔。另外,第一侧架在印刷头的移动方向上能够被配置于设置有压印板的印刷区域与设置有盖部的维护区域之间。因此,能够防止第一轴、第二轴或基架变长变大,并能够提高第一侧架的刚性。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侧架的刚性且实现了轻量化的打印机。
应用例2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打印机中,优选为,所述基架以及所述第一侧架构成抽吸室的一部分,所述抽吸室使所述介质被吸附于所述压印板上。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基架以及第一侧架构成了抽吸室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削减用于构成抽吸室的部件。另外,通过将第一侧架设为抽吸室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将压印板与第一侧架相邻配置。印刷头的与盖部对置的维护区域成为印刷头的初始位置。由于印刷头在初始位置和与压印板对置的印刷区域之间往复移动的移动时间被缩短,因此改善了打印机的印刷处理时间(吞吐率)。
应用例3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打印机中,优选为,所述一对侧架中的与所述第一侧架不同的第二侧架构成所述抽吸室的一部分。
根据本应用例,第二侧架构成了抽吸室的一部分。即,抽吸室由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和基架构成,因此,能够进一步削减用于构成抽吸室的部件。
应用例4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打印机中,优选为,具备风扇,所述风扇使所述抽吸室成为负压,与所述风扇连通的连通孔被设置在所述基架上。
根据本应用例,与用于使抽吸室成为负压的风扇连通的连通孔被设置在基架上。由此,无需在侧架上设置连通孔,因此能够提高侧架的刚性。
应用例5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打印机中,优选为,所述连通孔被设在所述基架中的铅直方向下方的面以外的位置上。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连通孔被设置在基架的铅直方向下方的面以外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在发生了油墨泄漏时,也能够防止油墨从抽吸室向外部泄露。
应用例6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打印机中,优选为,所述第一轴为,对所述滑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滑架轴,所述第二轴为,使所述介质沿着输送路径而被输送的输送辊的支轴。
根据本应用例,第一轴为滑架轴,第二轴为输送辊的支轴。由于滑架轴以及输送辊的支轴被提高了刚性的侧架所支承,因此提高了被输送辊输送的介质与被搭载于滑架上的印刷头的相对位置精度,由此提高了打印机的印刷品质。
应用例7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打印机中,优选为,所述第一轴以及所述第二轴为,使所述介质沿着输送路径而被输送的输送辊的支轴。
根据本应用例,第一轴以及第二轴均为输送辊的支轴。由于输送辊的支轴被提高了刚性的侧架所支承,因此提高了被设置在输送介质的输送路径上的多个输送辊的相对位置精度,由此降低了介质出现歪斜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壳体内部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壳体内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维护单元的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将各部件设为可以识别程度的大小,而使各部件的尺寸与实际不同。
另外,在各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作为相互正交的三轴而图示了X轴、Y轴以及Z轴,并且将图示出轴向的箭头标记的顶端侧设为“+侧”,将基端侧设为“-侧”。将与X轴平行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与Y轴平行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与Z轴平行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
实施方式
打印机的简要结构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壳体内部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表示壳体内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维护单元的结构的主视图。参照图1至图4,对打印机11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为通过从印刷头向介质喷出液滴从而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式打印机。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打印机11具备被一对脚部13支承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壳体12、和向壳体12供送介质M的供送部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沿着重力方向的上下方向设为Z轴,且将Z轴方向的-侧设为“上”。将与Z轴交叉的壳体12的长边方向以及将介质M的宽度方向设为X轴,且将X轴方向的+侧设为“左”。将与Z轴以及X轴的双方均交叉且在壳体12中介质M被输送的方向设为Y轴,并且将Y轴方向的+侧设为“前”。
供送部20以从壳体12的背面(Y轴侧的-侧)朝向上方(Z轴侧的-侧)突出的方式而被设置,且在供送部20的内部收纳有卷筒体R。卷筒体R具有宽度方向的两侧开口的圆筒状的芯材。长条的介质M相对于芯材而被卷绕成圆筒状。在供送部20上设置有被插穿于卷筒体R的芯材中的芯轴22。在芯轴22的两端上安装有对卷筒体R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保持的卷筒体保持部21。供送部2 0具备门扉19,所述门扉19对被一对卷筒体保持部21保持的卷筒体R的前方侧进行覆盖。打印机11的用户能够在门扉19打开的状态下使卷筒体R相对于供送部20而拆装。通过卷筒体R在卷筒驱动电机(未图示)的作用下被旋转驱动,从而介质M从卷筒体R被放卷并被供给至壳体12内。
在壳体12的背面上部开口有供送口14,所述供送口14用于将从填装在供送部20中的卷筒体R被放卷的介质M向壳体12内进行供送。另外,在壳体12的上部且在壳体12的上表面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在图1中为右端)处设置有操作部16,所述操作部16在进行打印机11的各种的设定或指示印刷时通过用户而被操作。
在壳体12的前表面上开口有排出口18,所述排出口18用于将从供送口14被供送至壳体12内的介质M向壳体12外排出。另外,在壳体12的前表面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图1中的右端)处设置有液体收纳部15。液体收纳部15以相对于液体收纳体(未图示)而可拆装的方式被构成,所述液体收纳体收纳有品红色、蓝绿色、黄色、黑色等的油墨。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打印机11在壳体12的内部具有在输送方向Y1对介质M进行输送的输送部25、和对介质M实施印刷的印刷部30等,并且具备对上述的各结构部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50。
印刷部30具备向介质M喷出油墨的印刷头31、对印刷头31进行保持且使其在介质M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的滑架32、以及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压印板35。印刷头31具备多个喷嘴(未图示),且以能够喷出油墨的方式被构成。印刷部30具备沿着印刷头31的移动方向(X轴方向)而延伸的第一轴。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轴为,对滑架3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作为滑架轴的滑架主轴33。即,被滑架主轴33支承的滑架32为能够相对于滑架主轴33滑动的状态。
对印刷头31进行保持的滑架32被支承在滑架主轴33和与滑架主轴33平行地延伸的滑架副轴34上。滑架32通过滑架驱动电机36的动力而使印刷头31沿着介质M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往复移动。压印板35在与印刷头31对置的上表面上具备将介质M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设为长边方向的大致矩形形状的面。介质M在通过被施加于压印板35上的负压而被吸附于压印板35的上表面上的状态下,被压印板35支承。由此,减轻了因介质M的上浮所导致的印刷品质的下降。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滑架32为被滑架主轴33和滑架副轴34这两个轴所支承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为滑架被一个轴支承的结构,或被轨道部件支承的结构。
输送部25具备使介质M沿着输送路径而被输送的作为输送辊的输送驱动辊24。输送驱动辊在介质M的输送方向Y1上位于与印刷部30相比靠上游侧。输送部25具备作为输送驱动辊24的支轴即输送辊轴23的第二轴。输送辊轴23沿着印刷头31的移动方向(X轴方向)而延伸。另外,输送辊轴23在X轴方向上与打印机11所使用的介质M的宽度相比而较长。
输送部25具备输送从动辊26和输送引导辊27。输送引导辊27将从壳体12上方的供送部20而被供送的介质M向输送路径中的印刷部30侧进行引导。输送从动辊26被按压在输送驱动辊24侧,且从动于输送驱动辊24而进行旋转。通过在输送驱动辊24与输送从动辊26之间对介质M进行夹持并且输送驱动辊24在未图示的辊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被旋转驱动,从而介质M在输送方向Y1上被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驱动辊24在输送引导辊27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设置有两个。
通过反复实施印刷部30在使滑架32于X轴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同时从印刷头31向介质M喷出油墨的喷出动作、以及输送部25使介质M在输送方向Y1上被输送的输送动作,从而在介质M上印刷图像或文字等。另外,在壳体12的内部设置有剪切器架28。剪切器架28在介质M的输送路径上被设置在印刷部30的下游侧。通过剪切器沿着剪切器架28而进行滑动,从而印刷部30所印刷的介质M被切断为预定的大小。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打印机11具备对印刷头31实施维护的维护单元60。维护单元60在印刷头31进行往复移动的介质M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被设置在压印板35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X轴方向的-侧)。维护单元60被设置在与沿着X轴方向而往复移动的印刷头31于Z轴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上。即,滑架32(印刷头31)被构成为,能够移动至与支承介质M的压印板35对置的位置(印刷区域)以及与包含保护印刷头31的盖部61在内的维护单元60对置的位置(维护区域)。
除了盖部61以外,维护单元60包括去除油墨的擦拭部62和接收从印刷头31的喷嘴被喷出的油墨的冲洗部63。维护单元60具备未图示的升降装置,并且在实施维护时,上升至与印刷头31抵接的抵接位置或者接近印刷头31的接近位置。图4示出了印刷头31与盖部61相抵接的状态。
架结构
接下来,对连接有上述各部的架的结构进行说明。
打印机11的架由一对侧架(第一侧架41、第二侧架42)、基架51和支承架43构成。
第一侧架41、第二侧架42为板状的部件。在壳体12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第一侧架41位于壳体12的右侧(X轴方向的-侧)。第二侧架42位于壳体12的左侧(X轴方向的+侧)。第一侧架41与第二侧架42相互对置。
基架51在与第一侧架41的第一面(X轴方向的+侧的面)41a相接的状态下至少被第一侧架支承。基架51对压印板35进行支承。基架51为中空的方柱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架51的一端与第一侧架41的第一面41a相接,基架51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架42的第二面(X轴方向的-侧的面)42b相接。由于压印板35被设置在基架51的上表面(Z轴方向的-侧的面)上,因此第一侧架41位于X轴方向上的设置有压印板35的印刷区域的一端,第二侧架42位于X轴方向上的印刷区域的另一端。
支承架43在与第一侧架41的第二面41b相接的状态下至少被第一侧架支承。支承架43对包含盖部61的维护单元60进行支承。维护单元60被设置在与支承压印板35的基架51为分体的支承架43上。支承架43从第一侧架41的第二面41b朝向X轴方向的-侧突出。即,第一侧架41在X轴方向上被设置在印刷区域与设置有维护单元60的维护区域之间。支承架43具有一对壁部,且在Y轴方向上的该一对壁部之间设置有维护单元60,所述一对壁部在Y轴方向上相对置,并且Z轴方向上的长度随着趋向于顶端(X轴方向的-侧)而逐渐减小。根据该结构,能够确保支承架43与第一侧架41接触的区域较大,并且使支承架43轻量化,因此提高了维护单元60的位置精度。
虽然在使维护单元60被基架51支承的现有结构的打印机的情况下,需要在第一侧架41上设置供基架51贯穿的贯穿孔,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不设置贯穿孔的条件下对维护单元60进行支承。由此,提高了第一侧架41的刚性。另外,由于第二侧架42经由基架51而与加强了刚性的第一侧架41连接,因此也提高了第二侧架42的刚性。另外,与第一侧架41被设置在维护单元60的外侧(X轴方向的-侧)的情况相比,质量较重的基架51的长度变短,因此,能够使打印机11轻量化。
第一侧架41、第二侧架42对作为第一轴的滑架主轴33以及作为第二轴的输送辊轴23进行支承。输送辊轴23的一端与第一侧架41的第一面41a相接,输送辊轴23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架42的第二面42b相接。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侧架41在X轴方向上被设置在印刷区域与维护区域之间,因此与第一侧架41被设置在维护单元60的外侧(X轴方向的-侧)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输送辊轴23的长度。另外,由于滑架主轴33以及输送辊轴23被提高了刚性的第一侧架41以及第二侧架42的至少一方支承,因此,被输送驱动辊24输送的介质M与被搭载于滑架32上的印刷头31的相对位置精度得以提高,由此提高了打印机11的印刷品质。
另外,滑架主轴33的一端被连接于从第一侧架41向维护单元60的外侧(X轴方向的-侧)突出的副架44上,滑架主轴33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架的第二面42b相接。由此,能够使保持有印刷头31的滑架32向维护区域移动。
基架51以及第一侧架41构成了使介质M吸附于压印板35上的抽吸室52的一部分。另外,第二侧架42构成了抽吸室52的一部分。即,本实施方式的抽吸室52由基架51、第一侧架41以及第二侧架42构成。为中空结构的方柱状的基架51中的两端的开口通过基架51与第一侧架41、第二侧架42连接而被堵塞。由此,基架51内为封闭空间。此外,通过在接续部上涂覆密封材料,从而构成了具有气密性的抽吸室52。
在采用现有的结构的打印机的情况下,由于基架51的一方的开口为贯穿第一侧架41的结构,因此难以将基架51内设为封闭空间。因此,需要在基架51内设置分体的抽吸室,或者设置用于堵塞基架51的开口的部件。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架51以及第一侧架41构成了抽吸室52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削减用于设置抽吸室的部件而降低打印机11的制造成本。另外,通过第二侧架42构成了抽吸室52的一部分,从而能够进一步削减用于设置抽吸室的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侧架41配置在印刷区域与维护区域之间,从而将第一侧架41利用于抽吸室52的一部分。因此,能够以在X轴方向上与第一侧架41相邻的状态下配置成为印刷区域的压印板35。换言之,能够缩短印刷区域与维护区域的、滑架扫描方向上的距离。另外,维护区域成为印刷头31在非印刷时所处的初始位置。由此,在实施印刷时缩短了印刷头31于初始位置与印刷区域之间往复移动的移动时间,因此,改善了打印机11的印刷处理时间(吞吐率)。
打印机11具备使抽吸室52成为负压的风扇55。在基架51上设置有与风扇55连通的连通孔53。由此,无需将用于对抽吸室52进行抽吸的连通孔53设置在第一侧架41以及第二侧架42的任意一方上,因此提高了第一侧架41或者第二侧架42的刚性。
抽吸室52经由连通孔53而与风扇55连通。另外,抽吸室52和压印板35通过未图示的多个小孔而连通。通过风扇55被旋转驱动,从而经由抽吸室52而对压印板35施加负压。由此,介质M被吸附在压印板35的上表面上。
连通孔53被设置在基架51中的铅直方向下方(Z轴方向的+侧)的面以外的位置上。例如,在连通孔53被设置在基架51的铅直方向下方的面上的情况下,在发生了油墨泄漏时,可能会导致漏出的油墨从压印板35流至抽吸室52并从连通孔泄露至外部。另外,可能会导致漏出的油墨流至风扇55而引起风扇55的故障。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连通孔53被设置在基架51的前方(Y轴方向的+侧)的面上,因此能够防止油墨向外部泄漏或风扇55的故障。向抽吸室52的油墨泄漏例如是,因向被配置于压印板35上的无边缘的印刷用的抽吸部件喷出的油墨进入被设置上压印板35上的多个小孔中而发生的。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轴为滑架主轴33且第二轴为输送辊轴2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一轴以及第二轴也可以均为使介质M沿着输送路径而被输送的输送辊轴23。由于输送辊轴23被提高了刚性的第一侧架41、第二侧架42支承,因此提高了被设置在输送介质M的输送路径上的多个输送驱动辊24的相对位置精度,由此降低了介质M出现歪斜的可能性。
另外,第一轴以及第二轴的一方也可以为剪切器架28。由此,提高了被输送驱动辊24输送的介质M与剪切器架28的相对位置精度,因此提高了介质M的切断精度。
另外,第一轴以及第二轴也可以为有助于介质M的输送的各种辊的支轴。由此,能够使介质M恰当地被输送。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插穿于卷绕有介质M的芯材中的芯轴22被安装在卷筒体保持部21上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为芯轴22被一对侧架41、42支承的结构。另外,第一轴以及第二轴的一方也可以为芯轴22。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1,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打印机11的维护单元60被设置在与支承压印板35的基架51为分体的支承架43上。根据该结构,无需在第一侧架41上设置使基架51贯穿的贯穿孔,因此提高了第一侧架41的刚性。另外,由于质量较重的基架51的长度变短,因此能够使打印机11轻量化。由此,能够提供使侧架的刚性提高并实现了轻量化的打印机11。
基架51以及第一侧架41构成了抽吸室52的一部分。据此,能够削减用于设置抽吸室的部件,因此能够实现打印机11的轻量化、打印机11的制造成本的削减。另外,由于第二侧架42构成了抽吸室52的一部分,因此能够进一步削减用于设置抽吸室的部件。
由于第一侧架41构成了抽吸室52的一部分,因此能够使成为印刷区域的压印板35与第一侧架41相邻配置。由此,印刷头31在初始位置(维护区域)与印刷区域之间往复移动的移动时间被缩短,从而改善了打印机11的印刷处理时间(吞吐率)。
打印机11具备使抽吸室52成为负压的风扇55。在基架51上设置有与风扇55连通的连通孔53。由此,无需将用于对抽吸室52进行抽吸的连通孔53设置在第一侧架41以及第二侧架42的任意一方上,因此提高了第一侧架41或者第二侧架42的刚性。
由于连通孔53被设置在基架51中的铅直方向下方(Z轴方向的+侧)的面以外的位置上,因此能够防止油墨向基架51外部的泄漏或因泄漏的油墨而导致的风扇55的故障。
由于作为第一轴的滑架主轴33以及作为第二轴的输送辊轴23被提高了刚性的第一侧架41以及第二侧架42的至少一方支承,因此提高了被输送驱动辊24输送的介质M与被搭载于滑架32上的印刷头31的相对位置精度,由此提高了打印机11的印刷品质。
符号说明
11…打印机;12…壳体;20…供送部;23…输送辊轴;24…输送驱动辊;25…输送部;26…输送从动辊;27…输送引导辊;28…剪切器架;30…印刷部;31…印刷头;32…滑架;33…滑架主轴;34…滑架副轴;35…压印板;36…滑架驱动电机;41…第一侧架;41a…第一面;41b、42b…第二面;42…第二侧架;43…支承架;44…副架;50…控制部;51…基架;52…抽吸室;53…连通孔;55…风扇;60…维护单元;61…盖部;62…擦拭部;63…冲洗部。

Claims (7)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头;
滑架,其使所述印刷头移动至与支承介质的压印板对置的位置以及与保护所述印刷头的盖部对置的位置;
一对侧架,其对第一轴以及第二轴进行支承;
基架,其在与所述一对侧架中的第一侧架的第一面相接的状态下至少被所述第一侧架支承,且对所述压印板进行支承;
支承架,其在与所述第一侧架的第二面相接的状态下至少被所述第一侧架支承,且对所述盖部进行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架以及所述第一侧架构成抽吸室的一部分,所述抽吸室使所述介质被吸附于所述压印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侧架中的与所述第一侧架不同的第二侧架构成所述抽吸室的一部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风扇,所述风扇使所述抽吸室成为负压,
与所述风扇连通的连通孔被设置在所述基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孔被设置在所述基架中的铅直方向下方的面以外的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为,对所述滑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滑架轴,
所述第二轴为,使所述介质沿着输送路径而被输送的输送辊的支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以及所述第二轴为,使所述介质沿着输送路径而被输送的输送辊的支轴。
CN201920209335.2U 2018-02-22 2019-02-19 打印机 Active CN20983296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9433A JP7110614B2 (ja) 2018-02-22 2018-02-22 プリンター
JP2018-029433 2018-02-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2968U true CN209832968U (zh) 2019-12-24

Family

ID=67773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09335.2U Active CN209832968U (zh) 2018-02-22 2019-02-19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10614B2 (zh)
CN (1) CN209832968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3948B2 (en) * 2001-02-09 2003-04-0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er with vacuum platen having selectable active area
JP2002264419A (ja) * 2001-03-14 2002-09-1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該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被記録媒体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との間隔を調整する方法
JP2003205653A (ja) * 2002-01-11 2003-07-22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印刷テーブルの位置決め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KR100513844B1 (ko) * 2003-01-14 2005-09-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프린터의 프린트 헤드 메인터넌스 장치
JP2005153394A (ja) * 2003-11-27 2005-06-1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450218B2 (ja) * 2005-06-30 2010-04-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7210111A (ja) * 2006-02-07 2007-08-23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5282333B2 (ja) * 2008-01-07 2013-09-04 株式会社Isowa 被搬送物の搬送装置
JP5585396B2 (ja) * 2010-11-05 2014-09-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605180B2 (ja) * 2010-11-12 2014-10-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4073581A (ja) * 2012-10-02 2014-04-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42134A (ja) 2019-08-29
JP7110614B2 (ja)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45112A1 (en) Ink-jet printer
CN110466265B (zh) 打印设备
JP381825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EP1304227B1 (en) Fixed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fixing apparatus using the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JP5974521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388107B2 (ja) 記録装置
CN209832968U (zh) 打印机
JP200816220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310460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JP20072836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232644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laten
JP200726879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616679B2 (en) Inkjet printer
JP6394861B2 (ja) 記録装置
JP6478812B2 (ja) プリント装置
JP502997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477549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US20230150283A1 (en) Recording device
JP71801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53483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その液体噴射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6217253B2 (ja) 吸引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10023B2 (ja) 液体吐出ライン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07223049A (ja) キャリッジの支持機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と記録装置
JP20082133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81579B2 (ja) 媒体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