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30581U - 一种硅胶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胶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30581U
CN208930581U CN201821419076.8U CN201821419076U CN208930581U CN 208930581 U CN208930581 U CN 208930581U CN 201821419076 U CN201821419076 U CN 201821419076U CN 208930581 U CN208930581 U CN 208930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a gel
middle plate
cavity
upper mold
control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190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恩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Bite Silicone Rubber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Bite Silicone Rubber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Bite Silicone Rubber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Bite Silicone Rubber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1907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30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30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30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胶模具,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合设置的下模、中板和上模,中板的两面分别与上模和下模匹配贴合;所述下模的顶面设有若干下模腔和第一溢料槽,所述下模腔外包围设有第一溢料槽,所述中板的底面设有若干与所述下模腔对应的第一内膜腔。该模具通过上模、中板和下膜的三层结构在初次热压成型中先成型出两片内有型腔的硅胶上壳体和硅胶下壳体,接着在硅胶下壳体中放入控制件,取出中板,再通过压机挤压硅胶上壳体和硅胶下壳体进行二次热压成型制成内有控制件的硅胶产品。在初次成型的硅胶下壳体中放入控制件再与硅胶上壳体二次热压成型保证了控制件在硅胶产品中的位置准确,同时避免了控制件因高压而受损,提高了产品的良率。

Description

一种硅胶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制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硅胶模具。
背景技术
一种休闲按摩器呈贝壳状,由硅胶上壳体、硅胶下壳体和设在硅胶上壳体、硅胶下壳体之间的电子控制件构成,硅胶下壳体上设有开关,按下开关,整个产品即开始震动可对人体各部位进行按摩,达到休闲放松的目的。
现有的内有控制件的硅胶产品的生产通常采用一体成型工艺,但产品内部的控制件无法定位在准确的位置,在压机热压成型过程中,控制件会随着原料压力被挤到一侧;而且控制件放入模具进行一体成型,控制件容易受高压失效不良,导致硅胶产品的良率不同。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新的硅胶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胶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硅胶模具,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合设置的下模、中板和上模,所述中板的两面分别与所述下模和所述上模匹配贴合;所述下模的顶面设有若干个下模腔和第一溢料槽,所述第一溢料槽围绕所述下模腔设置;所述中板的底面设有若干个与所述下模腔对应的第一内膜腔,所述中板的顶面设有若干个第二内膜腔和第二溢料槽,所述第二内膜腔与第一内膜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溢料槽围绕所述第二内膜腔设置,所述上模的底面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二内膜腔相对应的上模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膜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内膜腔呈两行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溢料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溢料槽分别围绕两行所述第二内膜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溢料槽与所述第二溢料槽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所述中板和所述上模的横截面均为波浪状。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所述中板和所述上模上分别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分别贯穿所述下模、所述中板和所述上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模具通过上模、中板和下膜的三层结构在初次热压成型中先成型出两片内有型腔的硅胶上壳体和硅胶下壳体,接着在硅胶下壳体中放入控制件,取出中板,再通过压机挤压硅胶上壳体和硅胶下壳体进行二次热压成型制成内有控制件的硅胶产品。在初次成型的硅胶下壳体腔中放入控制件再与硅胶上壳体二次热压成型保证了控制件在硅胶产品中的位置准确,同时避免了控制件因高压而受损,提高了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中板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中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1—下模、11—下模腔、12—第一溢料槽、2—中板、21—第一内膜腔、22—第二内膜腔、23—第二溢料槽、3—上模、31—上模腔、4—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请参照图1到图5,一种硅胶模具,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合设置的下模1、中板2和上模3,所述中板2的两面分别与所述下模1和所述上模3匹配贴合;所述下模1的顶面设有若干个下模腔11和第一溢料槽12,所述第一溢料槽12围绕所述下模腔11设置,所述中板2的底面设有若干个与所述下模腔11对应的第一内膜腔21,所述中板2的顶面设有若干个第二内膜腔22和第二溢料槽23,所述第二内膜腔22与第一内膜腔21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溢料槽23围绕所述第二内膜腔22设置,所述上模3的底面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二内膜腔22相对应的上模腔31;在本实施例中,初次热压成型前,在所述中板2的顶面和底面涂上一层铁氟龙防止开模时中板粘连胶料。初次热压成型时,该模具两面同时成型,所述上模腔31内形成具有内腔的硅胶上壳体,所述下模腔11内形成具有内腔的硅胶下壳体,此时在硅胶下壳体中放入控制件,保证了控制件在硅胶成品内的位置准确。
请参照图1到图5,取出所述中板2,所述上模3和所述下膜1匹配贴合。在本实施例中,在初次成型后,取出所述中板2,下膜腔11内的硅胶下壳体与上模腔31中的硅胶上壳体进行热压成型,由于控制件位于所述第一内膜腔21和所述第二内膜腔22形成的内腔内,因此避免了控制件被硅胶原料高压挤压受损的情况,提高了硅胶成品的良率。
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第二内膜腔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内膜腔22呈两行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溢料槽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溢料槽23分别围绕两行所述第二内膜腔22设置。其中,所述中板2的顶面每行设有三个所述第二内膜腔22有利于产品的一次一模多出,提高生产效率。
请参照图2和图4,所述第一溢料槽12与所述第二溢料槽23的结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溢料槽12与所述第二溢料槽23的横截面为方形。其中,在初次热压成型时,所述上模3与所述中板2贴合,所述下模1与所述中板2贴合,此时所述下膜腔11和上模腔31内多余的胶料分别流入所述第一溢料槽12和所述第二溢料槽23内,防止了胶料将模具撑高,同时多余的胶料通过回收利用也节约了生产成本。二次热压成型时,先将所述第一溢料槽12中的胶料取出,随后所述下膜1和所述上模3直接贴合,此时多余的胶料流入所述第一溢料槽12内,此时所述下膜1与所述上模3共用所述第一溢料槽12,形成了对所述第一溢料槽12的二次利用。所述第一溢料槽12中的胶料也可再次回收利用,进一步地节约生产成本。
请参照图1,所述下模1、所述中板2和所述上模3的横截面均为波浪状。其中,横截面为波浪状有利于所述下膜腔11和所述上模腔31内的胶料更好地成型。
请参照图1到图4,所述下模1、所述中板2和所述上模3上分别设有若干定位孔4,所述定位孔4贯穿所述下模1、所述中板2和所述上模3。其中,一压机上的定位导柱穿过所述定位孔4将模具固定在压机内进行压膜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初次热压成型开始前,在所述中板2的顶面和底面涂上一层铁氟龙涂料防止开模时所述中板2粘连胶料,然后在所述下膜1的底面和中板顶面对应位置放置胶料。在压机中所述上模3、所述中板2和所述下膜1由上至下设置进行热压成型;初次热压成型后,所述上模3在压机的控制下升起,所述下膜1和所述中板2从压机中滑出,随后人工取走所述中板2,再往所述下膜腔11中成型的硅胶下壳体中放置控制件;二次热压成型开始,将所述下膜1送入压机,所述上模3在压机的控制下降下与所述下模1匹配贴合进行二次热压,二次热压结束后就形成了内有控制件的硅胶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模具通过上模、中板和下膜的三层结构在初次热压成型中先成型出两片内有型腔的硅胶上壳体和硅胶下壳体,接着在硅胶下壳体中放入控制件,取出中板,再通过压机挤压硅胶上壳体和硅胶下壳体进行二次热压成型制成内有控制件的硅胶产品。在初次成型的硅胶下壳体中放入控制件再与硅胶上壳体二次热压成型保证了控制件在硅胶产品中的位置准确,同时避免了控制件因高压而受损,提高了产品的良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合设置的下模(1)、中板(2)和上模(3),所述中板(2)的两面分别与所述下模(1)和所述上模(3)匹配贴合;所述下模(1)的顶面设有若干个下模腔(11)和第一溢料槽(12),所述第一溢料槽(12)围绕所述下模腔(11)设置;所述中板(2)的底面设有若干个与所述下模腔(11)对应的第一内膜腔(21),所述中板(2)的顶面设有若干个第二内膜腔(22)和第二溢料槽(23),所述第二内膜腔(22)与第一内膜腔(21)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溢料槽(23)围绕所述第二内膜腔(22)设置,所述上模(3)的底面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二内膜腔(22)相对应的上模腔(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膜腔(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内膜腔(22)呈两行均匀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溢料槽(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溢料槽(23)分别围绕两行所述第二内膜腔(22)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料槽(12)与所述第二溢料槽(23)的结构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所述中板(2)和所述上模(3)的横截面均为波浪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所述中板(2)和所述上模(3)上分别设有若干定位孔(4),所述定位孔(4)分别贯穿所述下模(1)、所述中板(2)和所述上模(3)。
CN201821419076.8U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硅胶模具 Active CN208930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9076.8U CN208930581U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硅胶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9076.8U CN208930581U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硅胶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30581U true CN208930581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19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19076.8U Active CN208930581U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硅胶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305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4030A (zh) * 2020-12-03 2021-04-13 东莞创必胜硅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硅胶防水环保食物袋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4030A (zh) * 2020-12-03 2021-04-13 东莞创必胜硅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硅胶防水环保食物袋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20173A (zh) 一种正压曲面玻璃成型模具及其加热设备
CN101767406B (zh) 一种成型手机导光板的模具及制造手机导光板的工艺
CN208930581U (zh) 一种硅胶模具
CN210011252U (zh) 一种便于下料的注塑模具
CN207405075U (zh) 一种曲面玻璃的热弯模具
CN211843287U (zh) 碳纤维产品成型模具
CN107263810A (zh) 一种薄壁产品的注塑方法
CN209562793U (zh) 振膜成型设备
CN208324068U (zh) 一种新型橡胶护套模具
CN209384028U (zh) 一种纸浆模塑制品及其模具
CN207983838U (zh) 一种硅胶外壳热压模具
CN207887744U (zh) 一种油泵壳体双模腔挤压模具
CN207983876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注塑模具
CN206870298U (zh) 一种塑料包头模具
CN217293191U (zh) 一种拖鞋生产用高效注塑压实装置
CN206154598U (zh) 一种塑料注塑模胚
CN215703700U (zh) 模具新式进胶口
CN108973026A (zh) 一种新型多穴数背光源透镜模具
CN215039816U (zh) 一种注塑件模具用的防变形快速脱模机构
CN214562585U (zh) 一种防形变的注塑用脱模结构
CN213830204U (zh) 一种塑料模具用冷却装置
CN111958922B (zh) 一种便于冷却的注塑模具
CN212888550U (zh) 一种聚氨酯制品生产用成型模具
CN207059102U (zh) 一种高精度模具
CN209920479U (zh) 一种塑料制品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