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8933U - 一种汽车的后扭力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的后扭力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58933U CN208558933U CN201821101466.0U CN201821101466U CN208558933U CN 208558933 U CN208558933 U CN 208558933U CN 201821101466 U CN201821101466 U CN 201821101466U CN 208558933 U CN208558933 U CN 2085589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iffening plate
- crossbeam
- torsion beam
- trailing arm
- hub br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的后扭力梁,所述后扭力梁包括纵臂、横梁、套管、轮毂支架、弹簧托盘和减震器支架,所述纵臂和横梁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设有U型开口和第二加强板圆孔,所述纵臂、横梁和弹簧托盘三者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作用在弹簧托盘处设有托盘压力角,托盘压力角形状为圆弧型,第一加强板和横梁的连接处设有横梁连接角,横梁连接角形状为直角型。轮毂支架、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均为冲压件,上述的冲压件均采用折弯工艺,后扭力梁中的部分零件在满足应力要求的情况下选用的材料由S550MC改为QSTE460,降低了工件成本,轮毂支架、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均采用减重方案,工件的重量减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后钮力梁。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系统是指车身、车架和车轮之间的一个连接结构系统,而这个结构系统包含了避震器、悬架弹簧、防倾杆、悬吊副梁、下控臂、纵向杆、转向节臂、橡皮衬套和连杆等部件。当汽车行驶在路面上时因地面的变化而受到震动及冲击,这些冲击的力量其中一部分会由轮胎吸收,但绝大部分是依靠轮胎与车身间的悬架装置来吸收的,悬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汽车的后扭力梁总成是扭力梁悬架系统的关键部件,其主要用于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保持车辆平稳,同时,后扭力梁总成本身兼具稳定杆的作用,可以提高车辆的侧倾刚度。后扭力梁总成主要由纵臂、横梁、弹簧托盘、轮毂支座、减振器安装支架、套管和衬套组成,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普遍采用焊接。
横梁由钣金件冲压成型,其扭转刚度相对较小;弹簧托盘亦采用钣金件冲压成型,其与纵臂和横梁拼接后焊接固定,三者连接处的一些地方的强度不足,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不足之处进行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的后扭力梁,所述后扭力梁包括纵臂、横梁、套管、轮毂支架、弹簧托盘和减震器支架,所述纵臂和横梁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设有U型开口和第二加强板圆孔,所述纵臂、横梁和弹簧托盘三者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作用在弹簧托盘处设有托盘压力角,所述托盘压力角形状为圆弧型,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横梁的连接处设有横梁连接角,所述横梁连接角形状为直角型。
作为改进,所述轮毂支架连接在纵臂上,所述轮毂支架开口处为支架顶部,所述支架顶部无延伸部,所述轮毂支架侧壁和底部的连接处设有支架底部弧形缝。
作为改进,所述轮毂支架、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均为冲压件,上述冲压件均采用折弯工艺。
作为改进,所述轮毂支架、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冲压件在符合应力小于460Mp的情况下,选用的材料为QSTE460。
作为改进,所述横梁的减重孔为横梁圆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后钮力梁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钮力梁的三维视图;
图3是作为对比的原后钮力梁的正视图;
图4是图1中改进的零件第一加强板的正视图;
图5是图3中的原第一加强板的正视图;
图6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视图;
图7是图3中局部B的放大视图;
图8是图1中改进的零件轮毂支架的正视图;
图9是图3中的原轮毂支架的正视图;
图10是图1中轮毂支架的三维视图;
图11是图3中的原轮毂支架的三维视图;
图12是图1中改进的零件第二加强板的正视图;
图13是图3中的零件原第二加强板的正视图;
图14是图1中第二加强板的三维视图;
图15是图3中原第二加强板的三维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分别为:后扭力梁1;纵臂10;横梁11;横梁圆孔110;套管12;轮毂支架13;支架顶部131;支架底部弧形缝132;弹簧托盘14;减震器支架15;第一加强板16;托盘压力角161;横梁连接角162;第二加强板17;U型开口171;第二加强板圆孔172;原后扭力梁2;原纵臂20;原横梁21;原横梁腰孔210;原套管22;原轮毂支架23;原支架顶部231;原弹簧托盘24;原减震器支架25;原第一加强板26;原托盘压力角261;原横梁连接角262;原第二加强板27;V型开口271;原第二加强板方孔27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参照附图1至图15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以及作为对比的后扭力梁;本实用的后扭力梁1包括纵臂10、横梁11、套管12、轮毂支架13、弹簧托盘14和减震器支架15,所述纵臂10和横梁1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板17,所述第二加强板17设有U型开口171和第二加强板圆孔172;现有的设计原后扭力梁2包括原纵臂20、原横梁21、原套管22、原轮毂支架23、原弹簧托盘24和原减震器支架25,原纵臂20和原横梁21的连接处设有原第二加强板27,所述原第二加强板27设有V型开口271和第二加强板方孔272,原第二加强板27的应力集中的V型开口271靠近底部的位置,而本实用采用的U型开口171把原先集中在V型开口靠近底部位置的应力释放,另外把原先的第二加强板方孔272改成第二加强板圆孔172,上述改动均有益于释放应力的时候不易开裂破坏。
本实用的纵臂10、横梁11和弹簧托盘14三者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板16,所述第一加强板16作用在弹簧托盘14处设有托盘压力角161,所述托盘压力角161形状为圆弧型,所述第一加强板16和横梁11的连接处设有横梁连接角162,所述横梁连接角162形状为直角型;现有设计原后扭力梁2中原纵臂20、原横梁21和原弹簧托盘24三者连接处设有原第一加强板26,所述原第一加强板26作用在原弹簧托盘24处设有原托盘压力角261,所述原托盘压力角261形状为直角型,所述原第一加强板26和原横梁21的连接处设有原横梁连接角262,所述原横梁连接角262形状为圆弧型,在通过静强度分析后发现原托盘压力角261处为该处的局部应力集中点,把直角型的原托盘压力角261改为圆弧型托盘压力角161,有利于减少应力的集中。圆弧型的原横梁连接角262改成直角型横梁连接角162是为了使得第一加强板16和横梁11更好的连接。
具体地,所述轮毂支架13连接在纵臂10上,所述轮毂支架13开口处为支架顶部131,所述支架顶部131无延伸部,所述轮毂支架13侧壁和底部的连接处设有支架底部弧形缝132,轮毂支架13侧壁有和纵臂直接接触连接的部位,轮毂支架13的底部也和纵臂直接接触连接,所以支架底部弧形缝132的开设不会对轮毂支架13连接在纵臂10的强度产生影响,现有设计原后扭力梁2中原轮毂支架23开口处为原支架顶部231,原支架顶部231有延伸部,原轮毂支架23侧壁和底部的连接处没有支架底部弧形缝132,本实用改进后有效的减少了该零件的质量。
具体地,所述轮毂支架13、第一加强板16和第二加强板17均为冲压件,上述的三个冲压件均采用折弯工艺,上述的三个零件原先的工艺为拉延再成形。
具体地,所述轮毂支架13、第一加强板16和第二加强板17的冲压件在符合应力小于460Mp的情况下,选用的材料为QSTE460,通过形状的改进进而改进工艺,在满足静强度分析应力小于460Mpa的情况下,选用更加便宜的材料QSTE460,而现有设计原后扭力梁2中的原轮毂支架23、原第一加强板26和原第二加强板27的材料均采用S550MC。
具体地,所述横梁11的减重孔为横梁圆孔110,在现有设计原后扭力梁2中横梁圆孔110原先为长方形的原横梁腰孔210,而改进后的圆形的横梁圆孔110不易开裂。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后扭力梁中通过对轮毂支架、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三个的局部形状进行改进,进而对加工工艺改进,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使得对整个后扭力梁总成重量减轻,成本降低,对局部应力集中处改进减少局部应力集中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汽车的后扭力梁,所述后扭力梁(1)包括纵臂(10)、横梁(11)、套管(12)、轮毂支架(13)弹簧托盘(14)和减震器支架(15),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10)和横梁(1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板(17),所述第二加强板(17)设有U型开口(171)和第二加强板圆孔(172),所述纵臂(10)、横梁(11)和弹簧托盘(14)三者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板(16),所述第一加强板(16)作用在弹簧托盘(14)处设有托盘压力角(161),所述托盘压力角(161)形状为圆弧型,所述第一加强板(16)和横梁(11)的连接处设有横梁连接角(162),所述横梁连接角(162)形状为直角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支架(13)连接在纵臂(10)上,所述轮毂支架(13)开口处为支架顶部(131),所述支架顶部(131)无延伸部,所述轮毂支架(13)侧壁和底部的连接处设有支架底部弧形缝(1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的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支架(13)、第一加强板(16)和第二加强板(17)均为冲压件,上述的冲压件均采用折弯工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的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支架(13)、第一加强板(16)和第二加强板(17)的冲压件在符合应力小于460Mp的情况下,选用的材料为QSTE4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1)的减重孔为横梁圆孔(1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01466.0U CN208558933U (zh) | 2018-07-12 | 2018-07-12 | 一种汽车的后扭力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01466.0U CN208558933U (zh) | 2018-07-12 | 2018-07-12 | 一种汽车的后扭力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58933U true CN208558933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92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101466.0U Active CN208558933U (zh) | 2018-07-12 | 2018-07-12 | 一种汽车的后扭力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5893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93810A (zh) * | 2019-06-30 | 2019-10-01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主动转向功能的扭力梁后悬架 |
CN111619302A (zh) * | 2020-06-01 | 2020-09-04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扭力梁结构 |
CN112606643A (zh) * | 2021-01-07 | 2021-04-06 | 宁波可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扭力梁后轴 |
CN112606642A (zh) * | 2021-01-07 | 2021-04-06 | 宁波可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降应力扭力梁后轴 |
-
2018
- 2018-07-12 CN CN201821101466.0U patent/CN20855893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93810A (zh) * | 2019-06-30 | 2019-10-01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主动转向功能的扭力梁后悬架 |
CN111619302A (zh) * | 2020-06-01 | 2020-09-04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扭力梁结构 |
CN112606643A (zh) * | 2021-01-07 | 2021-04-06 | 宁波可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扭力梁后轴 |
CN112606642A (zh) * | 2021-01-07 | 2021-04-06 | 宁波可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降应力扭力梁后轴 |
CN112606643B (zh) * | 2021-01-07 | 2022-08-30 | 宁波可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扭力梁后轴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558933U (zh) | 一种汽车的后扭力梁 | |
US7798507B2 (en) | Vehicle suspension apparatus | |
CN110475681B (zh) | 汽车后悬架构造 | |
CN103009951A (zh) | 一种多连杆悬架结构 | |
KR102166872B1 (ko) | 차량용 토션빔 액슬장치 | |
JP2012240460A (ja) | 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サスペンションリンク形成方法 | |
CN103818209A (zh) | 汽车、汽车的后扭力梁总成及其加工工艺 | |
CN203995530U (zh) | 一种汽车悬架 | |
CN204210263U (zh) | 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 | |
CN105882751B (zh) | 一种汽车副车架羊角结构 | |
CN204415516U (zh) | 前副车架安装结构与汽车 | |
CN212605440U (zh) | 一种纵梁和前梁采用卷管成型的汽车后副车架 | |
CN210653310U (zh) | 一种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和一种汽车 | |
CN204895025U (zh) | 一种汽车扭力梁 | |
CN203957771U (zh) | 一种扭力梁式后桥 | |
CN105857399A (zh) |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结构 | |
CN105291751A (zh) | 一种新型扭转梁总成 | |
CN107672404A (zh) | 后轴横梁总成 | |
CN205059112U (zh) | 一种汽车悬架系统及纵臂总成 | |
CN211995854U (zh) | 具有加强支架的副车架结构 | |
CN204821708U (zh) | 电动汽车副车架 | |
CN203142332U (zh) | 汽车后扭力梁以及汽车 | |
CN202923719U (zh) | 一种改进结构的汽车前梁 | |
CN208498619U (zh) |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 | |
CN206501674U (zh) | 用于后扭梁悬架的横梁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