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21919U - 作业车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21919U
CN207321919U CN201720459150.8U CN201720459150U CN207321919U CN 207321919 U CN207321919 U CN 207321919U CN 201720459150 U CN201720459150 U CN 201720459150U CN 207321919 U CN207321919 U CN 207321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ttering container
radiator
state
operation van
get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591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裕明
光原昌希
猿渡贤治
松本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21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219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00Air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2Filtering, cooling, or silencing cooling-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作业车,该作业车能够在不增加提供给散热器等的外部气体的风速的情况下增加风量。具有:散热器(31),对发动机(14)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第一吸气箱(50),设置在散热器(31)的机体外侧,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封闭散热器(31)的机体外侧;以及冷却风扇(32),设置在散热器(31)的机体内侧,通过旋转驱动经由第一吸气箱(50)吸入外部气体从而对散热器(31)进行冷却,该作业车还具有:第二吸气箱(57),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并以与第一吸气箱(50)的内部空间(S)连通的状态设置,通过冷却风扇(32)的旋转驱动,使外部气体经由第二吸气箱(57)吸入并流通至内部空间(S)。

Description

作业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作业车例如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该作业车具有:散热器,对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吸气箱,设置在散热器的机体外侧,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封闭散热器的机体外侧;以及冷却风扇,设置在散热器的机体内侧,通过旋转驱动经由吸气箱吸入外部气体从而对散热器进行冷却。
就上述现有技术而言,由于仅从一个吸气箱吸入外部气体,因此,有时散热器等的冷却效率较低。为了改善散热器等的冷却效率,可以想到增加旋转驱动冷却风扇的速度,从而增加提供给散热器等的外部气体的风速,当采取上述措施时,禾秆屑等尘埃易于附着在例如吸气箱等上,反而导致冷却效率下降,增加了清扫等维护工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14-125106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希望提供一种作业车,该作业车能够在不增加提供给散热器等的外部气体的风速的情况下增加风量。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
具有:散热器,对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
第一吸气箱,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机体外侧,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封闭所述散热器的机体外例;以及
冷却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机体内侧,通过旋转驱动经由所述第一吸气箱吸入外部气体从而对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
所述作业车还具有:第二吸气箱,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且以与所述第一吸气箱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状态设置,
通过所述冷却风扇的旋转驱动,使外部气体经由所述第二吸气箱吸入并流通至所述内部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当旋转驱动冷却风扇时,从第一吸气箱本身吸入外部气体,并且,从第二吸气箱吸入的外部气体流通至第一吸气箱的内部空间,能够增加从第一吸气箱的内部空间提供给散热器等的外部气体的风量,从而能够提高散热器等的冷却效率。并且,由于并非增加冷却风扇的旋转速度,因此,不会增加提供给散热器等的外部气体的风速,也就不会使禾秆屑等尘埃容易地附着在例如第一吸气箱等的外侧,从而能够避免由此导致的冷却效率的下降、清扫等维护工序的增加等不便。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增加提供给散热器等的外部气体的风速的情况下增加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所述第二吸气箱位于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机体横内侧。
根据该结构,第二吸气箱配置成不会向第一吸气箱的机体横外侧凸出,从而能够避免行驶机体的左右宽度大型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所述第二吸气箱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相邻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吸气箱配置在靠近第二吸气箱的部位,因此,能够小型地构成将第二吸气箱连通在第一吸气箱的连接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所述发动机设置在驾驶座椅的下方,
所述作业车还具有:发动机罩,覆盖所述发动机并形成发动机室,并且,从下侧支承所述驾驶座椅,而且,向机体横外方开放,
在所述发动机室,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机体横外侧,
所述第一吸气箱以封闭所述发动机室的朝向机体外方的开放部的状态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机体横外部具有吸气部,而且,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机体横内部具有与所述开放部相对应的开口部,
在所述发动机罩的前侧具有供落座于所述驾驶座椅的驾驶员的下肢放置的落脚空间,
所述第二吸气箱设置在所述落脚空间。
根据该结构,为以下基本构造,即,将覆盖发动机的发动机罩兼用作驾驶座椅的支承部件,在由发动机罩形成的发动机室,散热器设置在发动机的机体横外侧,从以封闭发动机室的朝向机体外方的开放部的状态设置的第一吸气箱的吸气部向开口部、发动机室的开放部,使外部气体从机体横外侧向机体横内侧流入。
就上述基本构造而言,在驾驶员的落脚空间设置有连通在第一吸气箱的第二吸气箱。通过该第二吸气箱吸入行驶机体的机体内侧部位的较少混入有禾秆屑等尘埃的空气,因此,禾秆屑等尘埃难以侵入发动机室,并且,也不容易产生例如堵塞防尘网的网眼等的问题。并且,能够将第二吸气箱作为隔热部件来发挥作用,从而能够在省略专用的隔热部件的情况下使发动机等的热量难以传递至落座于驾驶座椅的驾驶员的下肢。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所述第二吸气箱在所述落脚空间以与所述发动机罩的前壁部的前侧相邻的状态设置.
在所述第二吸气箱的前表面部具有吸气部,并且,所述第二吸气箱的机体横外端部连结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前端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二吸气箱位于落座在驾驶座椅的驾驶员的下肢的后侧,因此,能够抑制发动机等的热量传递至驾驶员的下肢的后侧。第一吸气箱和第二吸气箱作为整体能够小型地配置成俯视时呈大致L字形。并且,从第二吸气箱的前表面部的吸气部吸入外部气体,并提供给第一吸气箱的前端部,因此,能够使从第二吸气箱到第一吸气箱的外部气体的流动顺利。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吸气箱的吸气部具有第一防尘网,
在所述第一防尘网和所述散热器之间具有除所述散热器以外的其他冷却装置,
在所述第一防尘网和所述冷却装置之间,以覆盖所述冷却装置的机体横外侧的状态具有第二防尘网,所述第二防尘网的网眼比所述第一防尘网细密。
根据该结构,通过第一吸气箱的第一防尘网除去包含在外部气体中的较大的尘埃后,进而通过比第一防尘网的网眼细密的第二防尘网除去包含在外部气体中的较小的尘埃,因此,禾秆屑等尘埃难以侵入发动机室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在所述第一吸气箱和所述散热器之间具有除所述散热器以外的其他冷却装置,
所述作业车还具有:风扇罩,以包围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散热器之间的空间的外周的状态横跨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散热器而设置,将外部气体从所述散热器向所述冷却风扇引导;以及
支承箱,以包围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却装置的外周的状态横跨所述开口部和所述风扇罩而设置,支承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却装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支承箱支承散热器和冷却装置,并且,通过该支承箱,能够封闭形成于第一吸气箱的开口部和风扇罩之间的空间,因此,不容易经由除第一吸气箱的内部空间以外的部位向发动机室流入外部气体,能够阻止禾秆屑等尘埃侵入发动机室。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具有:风扇罩,以包围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散热器之间的空间的外周的状态横跨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散热器而设置,将外部气体从所述散热器向所述冷却风扇引导;以及
支承箱,以包围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却装置的外周的状态横跨所述开口部和所述风扇罩而设置,支承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却装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支承箱支承散热器和冷却装置,并且,通过该支承箱,能够封闭形成于第一吸气箱的开口部和风扇罩之间的空间,因此,仅经过第二防尘网的外部气体被提供给发动机室,不容易经由除第一吸气箱的内部空间以外的部位向发动机室流入外部气体,能够阻止禾秆屑等尘埃侵入发动机室。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作为所述冷却装置,具有冷风机和冷油机,
所述冷油机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机体横外侧且所述冷风机的下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活用散热器的机体横外侧且冷风机的下侧的空间良好地配置冷油机。由此,通过冷却风扇的旋转驱动,能够良好地对散热器、冷风机、冷油机进行冷却。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作为所述冷油机,具有作业设备用冷油机和变速器用冷油机,
所述作业设备用冷油机和变速器用冷油机以前后位置错开的状态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作业设备用冷油机和变速器用冷油机沿前后方向小型地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所述吸气部以从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机体横外部的上部横跨至下部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较大地确保第一吸气箱的吸气部的开口面积,经由第一吸气箱的吸气部向散热器侧吸入充分量的外部气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
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所述吸气部的下部吸气部和所述开口部的与所述下部吸气部相对应的下部开口部之间具有风量调整板,所述风量调整板调整吸入所述散热器侧的外部气体的风量。
根据该结构,风量调整板成为阻挡从而抑制从下部吸气部吸入外部气体,并促进从其他吸气部向第一吸气箱吸入外部气体,由此能够从所有吸气部均匀地将外气吸入第一吸气箱。结果是,能够增大吸入第一吸气箱的外部气体的风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
图2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驾驶部周边且以截面表示第一吸气箱和第二吸气箱的一部分的俯视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吸气箱、连接部件以及第二吸气箱等的周边且以截面表示第一吸气箱和连接部件的一部分的侧视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吸气箱、连接部件以及第二吸气箱等的周边且以截面表示连接部件以及地板等的一部分的主视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6是表示散热器等的周边且以截面表示发动机罩以及第二吸气箱等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散热器等的周边且以截面表示支承箱等并表示第一吸气箱的开放状态的主视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一吸气箱的开闭的后视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9是表示发动机罩的开闭的主视时的部分剖视图。
图10是其他实施方式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4:发动机
19:驾驶座椅
25:发动机罩
27:前壁部
31:散热器
32:冷却风扇
33:冷却装置
34:支承箱
35:风扇罩
36:冷风机
37:冷油机
38:作业设备用冷油机
50:第一吸气箱
51:开放部
52:第一吸气箱的吸气部
52B:下部吸气部
53:开口部
53B:下部开口部
54:第一防尘网
55:第二防尘网
57:第二吸气箱
58:第二吸气箱的吸气部
76:风量调整板
ER:发动机室
K:落脚空间
S:内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说明中,关于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作业车”的一例)的行驶机体,图1和图2所示的箭头F的方向为“机体前方”,箭头B的方向为“机体后方”,图2所示的箭头L的方向为“机体左方”,箭头R的方向为“机体右方”。
如图1和图2所示,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行驶机体具有左右一对履带式行驶装置10以及支承在行驶装置10的组装成框状的机体框架11。在机体框架11的前端部,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置有收割植立谷秆的收割部12。在收割部12的后方设置有驾驶部13。在驾驶部13的下部设置有发动机室ER,在发动机室ER配置有发动机14。在驾驶部13的后方,以沿左右方向相邻的状态设置有对收割谷秆的全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15以及存储谷粒的谷粒箱16。在收割部12和脱粒装置15之间设置有进料器17,进料器17将来自收割部12的收割谷秆搬运至脱粒装置15。在谷粒箱16连接有能够排出谷粒箱16内的谷粒的卸料器18。
(驾驶部)
如图1至图5以及图7等所示,驾驶部13具有能够供驾驶员落座的驾驶座椅19、供落座于驾驶座椅19的驾驶员的脚放置的地板20、向驾驶座椅19的前方远离而立设的操纵塔21、位于驾驶座椅19的横侧方的侧面板22、进行各种操作输入的多个操作杆23以及位于驾驶座椅19的上方的檐部件24等。在驾驶部13的下方具有发动机罩25,发动机罩25覆盖发动机14并形成发动机室ER,并且,从下侧支承驾驶座椅19,而且,向机体横外方开放。地板20支承在立设于机体框架11的箱状的支承框架26。
如图3至图7等所示,在发动机罩25设置有纵板状的前壁部27、连设在前壁部27的上端部的横板状的顶板部28以及连接在顶板部28的后端部的纵板状的后壁部30。发动机罩25的机体横一方侧的侧部朝向外部开放。
(发动机室)
如图7等所示,发动机室ER具有设置在驾驶座椅19的下方的发动机14、对发动机14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散热器31、通过旋转驱动产生风的冷却风扇32、除散热器31以外的其他冷却装置33、支承散热器31和冷却装置33的支承箱34以及从散热器31向冷却风扇32引导外部气体的风扇罩35等。
作为冷却装置33,具有用于对提供给发动机14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的冷风机36和用于对动作油进行冷却的冷油机37。作为冷油机37,具有作业设备用冷油机38和变速器用冷油机39。作业设备是指收割部12等。
如图7所示,散热器31设置在发动机室ER的处于发动机14的机体横外侧的位置。风扇罩35以包围冷却风扇32和散热器31之间的空间的外周的状态横跨冷却风扇32和散热器31而设置。冷油机37设置在散热器31的机体横外侧且冷风机36的下侧。冷油机37具有作业设备用冷油机38和变速器用冷油机39。如图6和图7所示,作业设备用冷油机38和变速器用冷油机39以在前后方向上错开位置的状态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
如图6和图7等所示,散热器31通过具有可挠性的上侧管40和具有可挠性的下侧管41连接在发动机14。冷风机36通过具有可挠性的往程管42连接在空气滤清器72(参照图2)侧的增压器,并通过具有可挠性的返程管43连接在发动机14。作业设备用冷油机38通过第一往程管44和第一返程管45连接在作业设备的油路。变速器用冷油机39通过第二往程管46和第二返程管47连接在变速器的油路。
如图1至图3以及图5至图7等所示,冷却风扇32连动连结在发动机14的输出轴,通过旋转驱动吸入外部气体,从而对散热器31等进行冷却。冷却风扇32设置在散热器31的机体内侧。通过冷却风扇32的旋转驱动,产生从散热器31侧向发动机14侧吹送的风。
如图6所示,冷却风扇32的旋转轨迹P在侧视时与散热器31、冷风机36、作业设备用冷油机38以及变速器用冷油机39重叠。具体而言,冷却风扇32的旋转轨迹P在侧视时与散热器31的整体重叠。并且,冷却风扇32的旋转轨迹P在侧视时与冷风机36的下部重叠。并且,冷却风扇32的旋转轨迹P在侧视时与作业设备用冷油机38的上部重叠。并且,冷却风扇32的旋转轨迹P在侧视时与变速器用冷油机39重叠。冷却风扇32的旋转轴48位于比散热器3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偏靠前方的位置。
如图6和图7等所示,在支承箱34以上下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安装框架49。冷风机36、作业设备用冷油机38以及变速器用冷油机39横跨多个安装框架49通过例如螺栓等连结。
(第一吸气箱)
如图1至图5以及图7所示,在发动机室ER的机体横外侧具有作为防尘箱的第一吸气箱50。第一吸气箱50设置在散热器31、冷风机36以及冷油机37的机体外侧。第一吸气箱50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封闭散热器31、冷风机36以及冷油机37的机体外侧。
如从图5和图7等所理解的,第一吸气箱50以封闭发动机室ER的朝向机体外方的开放部51的状态设置。开放部51形成于发动机罩25的机体横一方侧的侧部。在第一吸气箱50的机体横外部具有吸气部52。
如图1、图5和图7等所示,第一吸气箱50的吸气部52以从第一吸气箱50的机体横外部的上部横跨至下部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在多个吸气部52设置有上侧的4个主吸气部52A和位于主吸气部52A的下侧(位于多个吸气部52中的最下侧)的下部吸气部52B。在第一吸气箱50的机体横内部具有与发动机室ER的开放部51相对应的开口部53。在开口部53设置有主开口部53A以及位于主开口部53A的下方且与下部吸气部52B相对应的下部开口部53B。
如图5和图7所示,在第一吸气箱50的吸气部52的下部吸气部52B和开口部53的与下部吸气部52B相对应的下部开口部53B之间,具有调整吸入散热器31侧的外部气体的风量的风量调整板76。风量调整板76位于冷却风扇32和下部吸气部52B之间。并且,风量调整板76位于冷却风扇32和最下侧的主吸气部52A之间。
风量调整板76例如由设置有多个通气孔的纵板状的穿孔金属板构成。风量调整板76以跨上下方向的多个部位支承在第一吸气箱50。风量调整板76的下端部经由角状的安装件77安装并支承在机体框架11侧的部件。风量调整板76成为阻挡,抑制从下部吸气部52B对外部气体的吸入,并促进从下述第二吸气箱57的吸气部58以及第三防尘网56的吸气部侧向第一吸气箱50对外部气体的吸入,从而能够从全部吸气部均匀地将外部气体吸入第一吸气箱50。结果是,能够增大吸入第一吸气箱50的外部气体的风量。
如图1、图3至图5以及图7所示,第一吸气箱50的吸气部52具有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第一防尘网54。第一防尘网54具有与各主吸气部52A相对应的主防尘网54A以及位于主防尘网54A的下方且与下部吸气部52B相对应的下部防尘网54B。主防尘网54A被从第一吸气箱50的内侧进行螺栓连结。下部防尘网54B被从第一吸气箱50的外侧进行螺栓连结。通过冷却风扇32的旋转驱动经由第一吸气箱50吸入外部气体,从而对散热器31进行冷却。在第一防尘网54和冷却装置33之间以覆盖冷却装置33的机体横外侧的状态具有第二防尘网55,第二防尘网55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比第一防尘网54的网眼细密。在第一吸气箱50的机体内侧部的位于驾驶座椅19的机体横侧方的部位具有第三防尘网56,第三防尘网56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当冷却风扇32旋转驱动时,驾驶座椅19附近的空气通过第三防尘网56吸入第一吸气箱50的内部空间S。
如图3和图7等所示,作为冷却装置33的冷风机36和冷油机37设置在第一吸气箱50和散热器31之间。具体说明如下,作为冷却装置33的冷风机36和冷油机37设置在第一防尘网54和散热器31之间。
(第二吸气箱)
如图3等所示,具有第二吸气箱57,第二吸气箱57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且以与第一吸气箱50的内部空间S连通的状态设置。第二吸气箱57位于第一吸气箱50的机体横内侧。第二吸气箱57设置在第一吸气箱50的相邻位置。第二吸气箱57呈箱状。通常,第二吸气箱57比驾驶座椅19的前端部向前方凸出。第二吸气箱57的后部被封闭。驾驶座椅19能够向前后方向滑动。当将驾驶座椅19向图3所示的状态的前方滑动时,第二吸气箱57在俯视时在驾驶座椅19的前端部的后方与驾驶座椅19重叠。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发动机罩25的前侧具有落脚空间K,落脚空间K供落座于驾驶座椅19的驾驶员的下肢放置。第二吸气箱57设置在落脚空间K。第二吸气箱57以在落脚空间K与发动机罩25的前壁部27的前侧相邻的状态设置。在第二吸气箱57的前表面部具有吸气部58。
如图3至图6所示,第二吸气箱57的吸气部58具有第四防尘网59,第四防尘网59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第四防尘网59以能够拆装的方式通过螺栓等安装在第二吸气箱57的本体部。
如从图1和图4等所理解的,第二吸气箱57位于发动机罩25的前壁部27和驾驶员的下肢之间,确保了外部气体向第二吸气箱57内流通的空间,因此,具有进行隔热和断热的功能,从而使发动机14的热量不会传递至驾驶员的下肢。
如图1至图5所示,第二吸气箱57的机体横外端部经由俯视时呈三角形的连接部件60连结在第一吸气箱50的前端部。通过连接部件60将从第二吸气箱57吸入的外部气体提供给第一吸气箱50的内部空间S。连接部件60固定在第一吸气箱50。
(吸入发动机室的外部气体的流动)
如图3所示,当旋转驱动冷却风扇32时,外部气体经过第一吸气箱50的第一防尘网54和第三防尘网56,从而吸入第一吸气箱50的内部空间S。并且,通过冷却风扇32的旋转驱动,外部气体经过第二吸气箱57吸入并流通至第一吸气箱50的内部空间S。具体而言,从第四防尘网59吸入第二吸气箱57内部的外部气体经过连通有第二吸气箱57的机体横外端部和连接部件60的机体横内端部的第一连通口部61,进入连接部件60,并经过连通有连接部件60的机体后端部和第一吸气箱50的机体前端部的第二连通口部62,提供给第一吸气箱50的内部空间S。
如图4至图7所示,吸入第一吸气箱50的内部空间S的外部气体经过第二防尘网55,并通过冷风机36、作业设备用冷油机38、变速器用冷油机39、散热器31以及风扇罩35,流入发动机14侧。
如图7所示,从第二防尘网55至风扇罩35的通风口63的导风路径被多个密封部件64等封闭,因此,能够避免经过除第一吸气箱50以外的路径向风扇罩35的通风口63等吸入外部气体。
(第一吸气箱的开闭和拆装)
如图1、图4、图5和图7所示,第一吸气箱50绕位于第一吸气箱50的下部的前后一对前后朝向的支点销65的前后轴心X摆动,从而能够在通常状态A1(参照图1至图5)和开放状态A2(参照图7)之间切换状态。前侧的支点销65插通并支承在固定于机体框架11的纵板状的支架73。后侧的支点销65插通并支承在经由由螺栓等构成的拧接件74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机体框架11的L字形的托架75。
如图5等所示,呈通常状态A1的第一吸气箱50通过由前后一对拨动式闩锁构成的卡定件66呈纵向直立姿势,并呈封闭发动机室ER的开放部51的状态。卡定件66具有能够钩挂并固定在钩子部67和钩子部67的闩锁部68。前侧的卡定件66的钩子部67安装在第二吸气箱57。前侧的卡定件66的闩锁部68安装在连接部件60。后侧的卡定件66的钩子部67安装在发动机罩25的后壁部30。后侧的卡定件66的闩锁部68安装在第一吸气箱50。如图1所示,谷粒箱16的右侧壁以尽量靠近第一吸气箱50的方式延设。在谷粒箱16的右侧壁设置有部分切割后的缺口部16A。经过缺口部16A能够操作后侧的卡定件66。
当解除前后一对卡定件66时,第一吸气箱50绕支点销65的前后轴心X摆动,如图8所示,通过由例如缆线等构成的索条体79在倾斜姿势下保持位置。索条体79的一端支承在机体框架11侧的纵框架的上端,索条体79的另一端支承在第一吸气箱50。由此,第一吸气箱50呈使发动机室ER的开放部51开放的开放状态A2(参照图7)。索条体79由链条等构成。
图5等所示的连接部件60与第一吸气箱50一体摆动。并且,当使第一吸气箱50开放时,第二吸气箱57不与第一吸气箱50一体摆动,而是留在发动机罩25侧。
如图7所示,通过使第一吸气箱50呈开放状态A2,从而使第二防尘网55露出。当向上方移动第二防尘网55时,第二防尘网55的卡定部69从支承箱34分离,从而能够拆下第二防尘网55。通过拆下第二防尘网55,使散热器31、冷风机36、作业设备用冷油机38以及变速器用冷油机39露出外部。
通过拆下图4所示的拧接件74,能够从机体框架11和第一吸气箱50上拆下托架75和后侧的支点销65。由此,通过向后方移动第一吸气箱50和连接部件60,能够从支架73拆下前侧的支点销65,由此,能够从机体框架11侧一体拆下第一吸气箱50和连接部件60。并且,通过相反的步骤,能够将第一吸气箱50和连接部件60一体安装在机体框架11侧。
(发动机罩的开放)
如图9所示,发动机罩25绕前后轴心X摆动,从而能够在通常的使用状态B1和使发动机室ER开放的维护状态B2之间切换状态。发动机罩25的顶板部28和侧面板22经由由拨动式闩锁构成的连结件78彼此连结。通过解除操作连结件78,从而能够将发动机罩25从使用状态B1切换成维护状态B2。驾驶座椅19、第一吸气箱50、第二吸气箱57以及连接部件60与发动机罩25一体摆动。
(支承箱的拆装)
图6和图7等所示的支承箱34能够通过例如由螺栓等构成的第一固定件70以及位于第一固定件70的后方且例如由螺栓等构成的第二固定件71进行拆装。当拆下支承箱34时,拆下第一固定件70,将支承箱34向机体前方移动,从而能够从第二固定件71上拆下支承箱34。
如图7所示,支承箱34以包围散热器31和冷却装置33的外周的状态横跨第一吸气箱50的开口部53和风扇罩35而设置。支承箱34形成为框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支承在机体框架11。当从机体框架11侧拆下支承箱34时,能够与支承箱34一起,作为组件一体拆下散热器31、冷风机36、作业设备用冷油机38以及变速器用冷油机39。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清扫等维护作业。
由此,不仅能够小型地配置散热器31、冷却装置33等,而且,采用第一吸气箱50和第二吸气箱57,不会增加旋转驱动冷却风扇32的速度,就能够通过充分风量的外部气体效率良好地冷却散热器31和冷却装置33等,并减少了清扫等维护的工序。
(其他实施方式)
下面,举例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加入了变更的其他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能够选择多个进行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各实施方式的内容。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有风量调整板76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具有上述风量调整板76。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吸气箱50的吸气部52以从第一吸气箱50的机体横外部的上部横跨至下部的方式设置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使第一吸气箱50的吸气部52以从第一吸气箱50的机体横外部的上部横跨至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方式设置,使第一吸气箱50的机体横侧部的下端部附近封闭。换言之,也可以不在第一吸气箱50设置下部吸气部52B。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谷粒箱16的右侧壁以尽量靠近第一吸气箱50的方式延设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谷粒箱16的右侧壁和第一吸气箱50之间设置前后方向上的规定间隔。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吸气箱50设置在散热器31的机体横外侧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吸气箱50也可以设置在散热器31的机体前外侧,机体后外侧或机体上外侧。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二吸气箱57位于第一吸气箱50的机体横内侧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吸气箱57也可以比第一吸气箱50稍微向机体横外侧凸出。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二吸气箱57设置在第一吸气箱50的相邻位置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吸气箱57也可以设置在远离第一吸气箱50的部位,第二吸气箱57和第一吸气箱50通过其他连接部件60连接。也就是说,第二吸气箱57也可以设置在除驾驶部13的落脚空间K以外的部位。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发动机14设置在驾驶座椅19的下方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发动机14也可以设置在远离驾驶座椅19的部位。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第一防尘网54和冷却装置33之间具有比第一防尘网54的网眼细密的第二防尘网55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二防尘网55也可以与第一防尘网54的网眼的细密程度相同。并且,也可以不具有第二防尘网55。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有第三防尘网56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具有第三防尘网56,使与第三防尘网56相对应的部位封闭。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散热器31、冷风机36、作业设备用冷油机38以及变速器用冷油机39以能够作为一体的组件进行拆装的方式支承在支承箱34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将散热器31、冷风机36、作业设备用冷油机38以及变速器用冷油机39分别单独支承在支承部件上。
并且,例如,也可以将散热器31、冷风机36、作业设备用冷油机38以及变速器用冷油机39中的任一个设备支承在支承箱34,将其余3个设备支承在其他支承部件。此时,其余3个设备也可以分别单独支承在支承部件。
此外,例如,也可以将散热器31、冷风机36、作业设备用冷油机38以及变速器用冷油机39中的任意2个设备支承在支承箱34,将其余2个设备支承在其他支承部件。此时,也可以将其余2个设备分别单独支承在支承部件。
并且,例如,也可以将散热器31、冷风机36、作业设备用冷油机38以及变速器用冷油机39中的任意3个设备支承在支承箱34,将其余1个设备支承在其他支承部件。
(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有变速器用冷油机39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具有变速器用冷油机39。
(1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行驶装置10为履带式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轮式行驶装置1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除上述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以外,本实用新型还能够用于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玉米收割机、拖拉机、割草机以及建筑机械等各种作业车。

Claims (12)

1.一种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具有:散热器,对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
第一吸气箱,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机体外侧,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封闭所述散热器的机体外侧;以及
冷却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机体内侧,通过旋转驱动经由所述第一吸气箱吸入外部气体从而对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
所述作业车还具有:第二吸气箱,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且以与所述第一吸气箱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状态设置,
通过所述冷却风扇的旋转驱动,使外部气体经由所述第二吸气箱吸入并流通至所述内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吸气箱位于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机体横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吸气箱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相邻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设置在驾驶座椅的下方,
所述作业车还具有:发动机罩,覆盖所述发动机并形成发动机室,并且,从下侧支承所述驾驶座椅,而且,向机体横外方开放,
在所述发动机室,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机体横外侧,
所述第一吸气箱以封闭所述发动机室的朝向机体外方的开放部的状态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机体横外部具有吸气部,而且,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机体横内部具有与所述开放部相对应的开口部,
在所述发动机罩的前侧具有供落座于所述驾驶座椅的驾驶员的下肢放置的落脚空间,
所述第二吸气箱设置在所述落脚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吸气箱在所述落脚空间以与所述发动机罩的前壁部的前侧相邻的状态设置,
在所述第二吸气箱的前表面部具有吸气部,并且,所述第二吸气箱的机体横外端部连结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前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气箱的吸气部具有第一防尘网,
在所述第一防尘网和所述散热器之间具有除所述散热器以外的其他冷却装置,
在所述第一防尘网和所述冷却装置之间,以覆盖所述冷却装置的机体横外侧的状态具有第二防尘网,所述第二防尘网的网眼比所述第一防尘网细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吸气箱和所述散热器之间具有除所述散热器以外的其他冷却装置,
所述作业车还具有:风扇罩,以包围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散热器之间的空间的外周的状态横跨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散热器而设置,将外部气体从所述散热器向所述冷却风扇引导;以及
支承箱,以包围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却装置的外周的状态横跨所述开口部和所述风扇罩而设置,支承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却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具有:风扇罩,以包围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散热器之间的空间的外周的状态横跨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散热器而设置,将外部气体从所述散热器向所述冷却风扇引导;以及
支承箱,以包围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却装置的外周的状态横跨所述开口部和所述风扇罩而设置,支承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却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冷却装置,具有冷风机和冷油机,
所述冷油机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机体横外侧且所述冷风机的下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冷油机,具有作业设备用冷油机和变速器用冷油机,
所述作业设备用冷油机和变速器用冷油机以前后位置错开的状态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所述吸气部以从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机体横外部的上部横跨至下部的方式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所述吸气部的下部吸气部和所述开口部的与所述下部吸气部相对应的下部开口部之间具有风量调整板,所述风量调整板调整吸入所述散热器侧的外部气体的风量。
CN201720459150.8U 2016-04-28 2017-04-27 作业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2191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1242 2016-04-28
JP2016-091242 2016-04-28
JP2017-036532 2017-02-28
JP2017036532A JP6983516B2 (ja) 2016-04-28 2017-02-28 作業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21919U true CN207321919U (zh) 2018-05-08

Family

ID=602643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5915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21919U (zh) 2016-04-28 2017-04-27 作业车
CN201710290440.9A Pending CN107439139A (zh) 2016-04-28 2017-04-27 作业车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90440.9A Pending CN107439139A (zh) 2016-04-28 2017-04-27 作业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83516B2 (zh)
CN (2) CN2073219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9139A (zh) * 2016-04-28 2017-12-08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8411B2 (ja) * 2018-03-23 2021-09-22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CN111918544B (zh) * 2018-04-27 2023-10-24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JP7183114B2 (ja) * 2019-05-31 2022-12-05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WO2021079881A1 (ja) * 2019-10-23 2021-04-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情報提供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6650A (ja) * 1998-01-09 1999-07-27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等のラジエータカバー
JPH11240342A (ja) * 1998-02-24 1999-09-07 Kobe Steel Ltd 建設機械の防音構造
JP4551006B2 (ja) * 2001-02-02 2010-09-22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の吸気部構造
JP4285914B2 (ja) * 2001-02-02 2009-06-24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の吸気部構造
JP2003080957A (ja) * 2001-09-11 2003-03-19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6076342A (ja) * 2004-09-07 2006-03-23 Kubota Corp 作業機の運転部構造
JP2009013794A (ja) * 2007-06-29 2009-01-22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5828581B2 (ja) * 2011-02-15 2015-12-09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6016341B2 (ja) * 2011-08-30 2016-10-26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2013154778A (ja) * 2012-01-30 2013-08-15 Iseki & Co Ltd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JP2015015938A (ja) * 2013-07-12 2015-01-29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5984752B2 (ja) * 2013-07-16 2016-09-06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JP2015208242A (ja) * 2014-04-24 2015-11-24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245758B2 (ja) * 2014-07-24 2017-12-13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209137B2 (ja) * 2014-07-24 2017-10-04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16030569A (ja) * 2014-07-30 2016-03-07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原動室冷却装置
JP6983516B2 (ja) * 2016-04-28 2021-12-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9139A (zh) * 2016-04-28 2017-12-08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83516B2 (ja) 2021-12-17
CN107439139A (zh) 2017-12-08
JP2017200469A (ja) 2017-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21919U (zh) 作业车
JP5908222B2 (ja) 収穫機
JP6351499B2 (ja) 収穫機
JP6226816B2 (ja) 作業機
US4590891A (en) Engine cooling system in field machinery
CN106535615A (zh) 联合收割机
JP2003174815A (ja) 汎用コンバイン
CN109417898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2754552A (zh) 具有空气导管的农业收割机
JP5667523B2 (ja) 収穫機
JP2018113992A (ja) 収穫機
JP6494406B2 (ja) 作業車
CN209517922U (zh) 作业车
JP2017046609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8099072A (ja) 農作業車
JP731762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8121570A (ja) 作業車
CN210076045U (zh) 收割机
JPS5930671Y2 (ja)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穂先搬送チエンのカバ−装置
JP6440648B2 (ja) 収穫機
JPH11127658A (ja) コンバイン等の燃料タンクエアブリーザ
JP5865474B2 (ja) 収穫機
JP6505010B2 (ja) 収穫機
JP2007313985A (ja) 乗用型農作業機における操縦コラム装置
JP3555973B2 (ja) 草刈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