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97655U - 生产线用运载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生产线用运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97655U
CN206297655U CN201621391243.3U CN201621391243U CN206297655U CN 206297655 U CN206297655 U CN 206297655U CN 201621391243 U CN201621391243 U CN 201621391243U CN 206297655 U CN206297655 U CN 206297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rear cross
cross beam
support frame
product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912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锦龙
张富家
潘辰
肖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6213912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97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97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976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包括:底座;前横梁与底座固定连接,前横梁具有尖头定位销;后横梁与底座连接,在后横梁上具有支撑架,支撑架相对于底座的位置可变。尖头定位销可以直接和车底板上的工艺孔进行定位配合,由于其尖头的设计,可以和多种工艺孔的尺寸进行配合;进一步,后横梁上的支撑架位置可变,通过其位置的变化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车型,提高了适用性,并且,支撑架具有多种用途,一方面,可以用于对车辆直接进行支撑,不需要再彻底在开设孔,提高了车架的强度,另外一方面,该支撑架还可以做侧边定位使用,使用至少两个支撑架将车辆限位在两个支撑架之间,同样也不不需要开设孔,就能形成固定。

Description

生产线用运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线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线用运载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涂装生产工业中,汽车车身输送用的运载工具在承载车身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车身的准确定位及限位,确保车身能够稳固在运载工具上进行运输,防止车身在运载工具运输中发生前后、左右两侧等方向的移动。
重卡车型驾驶室涂装生产中所用运载工具需要满足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重卡车型驾驶室的使用,保证均能准确定位及限位,并且不存在互相干涉。
运载工具的定位及限位,一般是采用定位销进行定位及固定,通常是在车身驾驶室底板横梁上进行开孔,采用不同种类的定位销进行支撑及限位,定位销为保证强度一般采用直径15mm以上的钢销,同时为了有利于定位销的快速装卸,车身驾驶室底板横梁上所开孔孔径应大于定位销直径。采用这种方式,车身驾驶室底板横梁需要开孔,至少在横梁前端开两个孔,后端开两个孔,开孔孔径需大于15mm,开设这些孔影响底板横梁的强度,从而影响整车强度和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线用运载结构,该设备不需要再车底板上额外开设孔,同样可以对车架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车架的强度,并且具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具有更广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包括:底座;前横梁,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梁具有尖头定位销;后横梁,与所述底座连接,在所述后横梁上具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相对于所述底座的位置可变。
如上所述的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其中,所述后横梁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后横梁滑动连接,以形成所述支撑架相对于所述底座的位置可变。
如上所述的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其中,所述后横梁与所述底座位置可变地连接,其中,所述后横梁分为左后横梁和右后横梁,在所述左后横梁和所述右后横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左后横梁和所述右后横梁上分别具有多个固定孔,通过多个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底座位置可变地连接。
如上所述的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其中,所述后横梁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孔,所述支撑架有选择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
如上所述的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其中,所述前横梁的两侧对称的形成有多个定位销安装孔;所述尖头定位销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前横梁两侧的任一所述定位销安装孔中。
如上所述的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其中,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与所述支撑架枢转连接。
如上所述的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其中,所述底座下部形成有支脚。
如上所述的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其中,人工踏台,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后横梁之后。
基于上述的产线用运载结构,尖头定位销可以直接和车底板上的工艺孔进行定位配合,由于其尖头的设计,可以和多种工艺孔的尺寸进行配合;进一步,后横梁上的支撑架位置可变,通过其位置的变化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车型,提高了适用性,并且,支撑架具有多种用途,一方面,可以用于对车辆直接进行支撑,不需要再彻底在开设孔,提高了车架的强度,另外一方面,该支撑架还可以做侧边定位使用,使用至少两个支撑架将车辆限位在两个支撑架之间,同样也不不需要开设孔,就能形成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用运载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用运载结构的右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堆叠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座;11-支脚;2-前横梁;3-后横梁;30-支撑架;301-支撑梁;31-左后横梁;32-右后横梁;4-人工踏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生产线用运载结构(以下可以简称运载结构),参见图1,其包括底座1、前横梁2和后横梁3。底座1是前横梁2和后横梁3的安装基础。
前横梁2与底座1固定连接,前横梁2具有尖头定位销,该尖头定位销可以和车底板上的工艺孔进行定位,并且由于其尖头的结构,可以适应多种孔径的工艺孔。
参见图1和图2,后横梁3与底座1连接,在后横梁3上具有支撑架30,支撑架30相对于所述底座1的位置可变。支撑架30的位置可变便使其可以调整位置以适应不同的车型,从而提高适应性。并且支撑架30可以直接用于支撑车架,不必再在车架上开孔;支撑架30可以以“围挡”的功能使用,例如在车架左右两侧实现对车架的左右方向上的固定。
可选的,前横梁2的两侧对称的形成有多个定位销安装孔;尖头定位销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前横梁2两侧的任一所述定位销安装孔中。优选的,前横梁2的两侧每侧都具有三个定位销安装孔。
进一步,支撑架30上设置有支撑梁301(如图2所示),支撑梁301与支撑架30枢转连接。该支撑梁301可以直接用于支撑车架。在完成运载后,可以将本申请的生产线用运载结构进行堆叠放置,以节省空间。底座1下部形成有支脚11,以方便堆叠。堆叠方式参见图3,将一个运载结构的支脚11放置到另一运载结构的底座1上,当然,也可是一个运载结构的支脚11放置到另一运载结构的前横梁2和后横梁3上,具体放置到哪个位置,可以实际需求为准。为了避免支撑梁301阻挡堆叠,同时为了避免堆叠时损坏支撑梁301,可以将支撑梁301枢转到安全的位置,安全的位置可以具有多个,只要不影响堆叠即可。一般的支撑梁301要避让开另一个运载结构的支脚11。
本申请的运载结构还可以具有人工踏台4(如图1中所示),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且位于所述后横梁3之后。可以方便操作人员观察车架定位情况,确认是否定位精准。
下面以三个实施例说明支撑架30如何实现与底座间的位置可变的。
实施例1:
后横梁3与底座1固定连接,支撑架30与后横梁3滑动连接,以形成所述支撑架30相对于所述底座1的位置可变。
即支撑架30与后横梁3滑动连接,从而改变位置。当然,为了在其到合适的位置后能够保持固定,可以在使用螺钉、销钉等方式使其固定。
实施例2:
后横梁3与底座1位置可变地连接,其中,后横梁3分为左后横梁31和右后横梁32,在左后横梁31和右后横梁32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支撑架30;左后横梁31和所述右后横梁32上分别具有多个固定孔,通过多个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底座1位置可变地连接。可以参见图2,示出的是本实施例中方式。
本实施例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后横梁3分为左后横梁31和右后横梁32。左后横梁31上具有多个固定孔,通过选择不同的固定孔与底座1进行连接,使左后横梁31可以与底座1具有不同的位置关系,在左后横梁31上有固定设置有支撑架30,从而使支撑架30与底座1的位置发生改变。右后横梁32的道理也是如此,不再赘述。左后横梁31和右后横梁32上都具有支撑架30,即说明至少两个支撑架30都是相对底座1的位置可变的。
实施例3:
后横梁3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孔,支撑架30有选择地设置在安装孔中。即支撑架30可以选择合适安装孔进行设置,以适应不同的车型。
上述三个实施例均是说明支撑架30如何实现位置改变以适应不同车型的,而这三个实施例仅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
前横梁(2),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梁(2)具有尖头定位销;
后横梁(3),与所述底座(1)连接,在所述后横梁(3)上具有支撑架(30),所述支撑架(30)相对于所述底座(1)的位置可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横梁(3)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30)与所述后横梁(3)滑动连接,以形成所述支撑架(30)相对于所述底座(1)的位置可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横梁(3)与所述底座(1)位置可变地连接,其中,所述后横梁(3)分为左后横梁(31)和右后横梁(32),在所述左后横梁(31)和所述右后横梁(32)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所述支撑架(30);
所述左后横梁(31)和所述右后横梁(32)上分别具有多个固定孔,通过多个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底座(1)位置可变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横梁(3)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孔,所述支撑架(30)有选择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横梁(2)的两侧对称的形成有多个定位销安装孔;
所述尖头定位销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前横梁(2)两侧的任一所述定位销安装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30)上设置有支撑梁(301),所述支撑梁(301)与所述支撑架(30)枢转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下部形成有支脚(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用运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人工踏台(4),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且位于所述后横梁(3)之后。
CN201621391243.3U 2016-12-19 2016-12-19 生产线用运载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97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1243.3U CN206297655U (zh) 2016-12-19 2016-12-19 生产线用运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1243.3U CN206297655U (zh) 2016-12-19 2016-12-19 生产线用运载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97655U true CN206297655U (zh) 2017-07-04

Family

ID=59214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9124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97655U (zh) 2016-12-19 2016-12-19 生产线用运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976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6255A (zh) * 2017-12-11 2019-06-18 纳瑞盛(上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装配生产线的自动定位运载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6255A (zh) * 2017-12-11 2019-06-18 纳瑞盛(上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装配生产线的自动定位运载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88094B1 (de) Ladeeinheit für intermodalen Transport und Umschlag von Gütern
CN209382079U (zh) 一种汽车车架前端的集成式连接支架
CN202264684U (zh) 集装箱处理架
CN206297655U (zh) 生产线用运载结构
EP2987704B1 (de) Installations-trä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zum anbau von einem luftdruckbehälteraggregat
CN205442367U (zh) 驾驶室装配线输送用吊具
CN108414179A (zh) 一种汽车控制臂冲击试验工装
EP3581457A1 (en) Vertically adjustable wheel block for car-carrying railway wagons
US8595935B2 (en) Method of lifting a cab onto a chassis
CN204422213U (zh) 一种用于汽车模态试验的试验台
CN209796280U (zh) 一种用于运输柱状货物的可调式座架
CN202987172U (zh) 一种锁闭装置防错装工装
CN206031427U (zh) 一种用于客车车体后架的工艺车
EP1806312A3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lifting loads
CN212861703U (zh) 一种货箱合装定位装置
CN208429762U (zh) 一种厢式运输车厢体吊具
DE202007008759U1 (de) Form- und kraftschlüssige Ladungssicherung für den Straßentransport von Minibaggern auf einem Transportanhänger oder Fahrzeugladeboden
CN204818661U (zh) 一种半挂车吊耳压装组合工装
CN204397234U (zh) 改型改制平台
CN203974949U (zh) 搅拌车及其搅拌车车架
EP2324693A3 (en) Tool suspension
CN210703221U (zh) 一种方便操作的车门配重装置
CN207276141U (zh) 一种叉车驾校监控装置
CN209274409U (zh) 一种固定汽车座椅装置
CN207403807U (zh) 一种城市客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