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49013U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49013U
CN205249013U CN201520963759.XU CN201520963759U CN205249013U CN 205249013 U CN205249013 U CN 205249013U CN 201520963759 U CN201520963759 U CN 201520963759U CN 205249013 U CN205249013 U CN 205249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metal
circuit board
retainer
upper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637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地村保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49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490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ushless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基板保持架包括:保持电路板的外缘部,并限制电路板的周向移动的基板保持部;以及从基板保持部朝向下方突出,且分别固定于在定子铁芯的外周面从上端朝向下方延伸的多个基板用槽部的多个基板保持架脚部。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马达中设置有检测转子磁铁的位置的传感器。在日本特开2008-54390号公报的图1所示的DC无刷马达中,设置有磁传感器31的传感器基板30安装于覆盖定子20的绝缘件22的端面。日本特开第5335494号公报的图5所示的马达也一样,具有传感电路的电路板部110保持于绝缘件108。日本特开第5319028号公报的图2所示的DC无刷马达也一样,传感器基板70安装于电绝缘部件62。
然而,在传感器基板固定于绝缘件的马达中,由于绝缘件的形状误差和向定子铁芯的安装误差等的影响,限制了传感器相对于定子铁芯的相对位置的精度提高。因此,也限制了转子磁铁的位置检测的精度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高传感器相对于定子铁芯的相对位置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马达包括:环状的定子铁芯,其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隔着绝缘件装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多个齿;轴承部,其具有上轴承和下轴承;轴,其被所述轴承部支承为能够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转子铁芯,其固定于所述轴;转子磁铁,其固定于所述转子铁芯,且所述转子磁铁配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电路板,在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检测所述转子磁铁的位置的传感器;以及基板保持架,其在所述转子磁铁的上方保持所述电路板,所述基板保持架包括:基板保持部,其保持所述电路板的外缘部,且限制所述电路板的周向移动;以及多个基板保持架脚部,所述多个基板保持架脚部从所述基板保持部朝向下方突出,且所述多个基板保持架脚部分别固定于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从上端朝向下方延伸的多个基板用槽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传感器相对于定子铁芯的相对位置的精度。
参照附图并通过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俯视图。
图2是马达的侧视图。
图3是马达的立体图。
图4是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5是定子的立体图。
图6是定子铁芯的俯视图。
图7是定子铁芯的立体图。
图8是多个齿的立体图。
图9是铁芯背部的立体图。
图10是分割绝缘部以及线圈的俯视图。
图11是分割绝缘部以及线圈的立体图。
图12是分割绝缘部的立体图。
图13是电路板以及基板保持架的俯视图。
图14是电路板以及基板保持架的仰视图。
图15是电路板以及基板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16是电路板以及基板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17是电路板、基板保持架以及定子的俯视图。
图18是电路板、基板保持架以及定子的立体图。
图19是基板保持架以及定子的俯视图。
图20是上轴承保持架的俯视图。
图21是上轴承保持架的侧视图。
图22是上轴承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23是下轴承保持架的俯视图。
图24是下轴承保持架的侧视图。
图25是下轴承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马达的省略了壳体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7是表示马达的省略了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8是定子铁芯的俯视图。
图29是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30是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31是表示马达的制造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2是分割绝缘部以及内铁芯的立体图。
图33是表示马达的制造流程的其他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马达1的中心轴线J1方向中的图4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不表示组装到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与中心轴线J1平行的方向称作“上下方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图1是表示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的俯视图。图2是马达1的侧视图。图3是马达1的立体图。图4是马达1的纵剖视图。在图4中,对细节部分的截面省略了平行斜线。
马达1是内转子型的DC无刷马达。马达1例如用作冲击式螺丝刀等电动工具的驱动源。
马达1包括:为固定组装体的静止部2;为旋转组装体的旋转部3;以及轴承部4。静止部2是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旋转部3是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件。旋转部3位于静止部2的径向内侧。
静止部2包括:定子21、电路板22、基板保持架23、上轴承保持架24以及下轴承保持架25。静止部2被容纳于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壳体26的径向内侧。旋转部3包括:轴31;转子铁芯32;以及转子磁铁33。轴承部4包括:上轴承41;以及下轴承42。在马达1驱动时,在定子21与转子磁铁33之间产生转矩。由此,旋转部3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
轴31被轴承部4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轴31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件。轴31比下轴承保持架25朝向下方突出。另外,轴31的突出方向不必一定限定为下方。轴31例如也可比上轴承保持架24朝向上方突出。转子铁芯32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转子铁芯32固定于轴31的外周面。转子磁铁33固定于转子铁芯32的外周面。转子磁铁33例如也可埋入转子铁芯32的内部,且配置于转子铁芯32的外周面附近。轴31从转子铁芯32以及定子21朝向上方以及下方突出。轴31的上部被轴承部4的上轴承41支承。轴31的下部被下轴承42支承。
在转子铁芯32的上侧以及下侧设置有垫片34。各垫片34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环板状的部件。两个垫片34固定于轴31的外周面。两个垫片34分别与转子铁芯32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接触。在上侧的垫片34的上侧设置有背轭35。背轭35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环板状的部件。背轭35与上侧的垫片34的上表面接触。在背轭35的上侧设置有传感器磁铁36。传感器磁铁36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环板状的部件。背轭35以及传感器磁铁36隔着垫片34间接固定于轴31的外周面。详细地说,在垫片34的中央部设置有沿轴31朝向上方突出的大致圆筒状的突出部,背轭35的内周面以及传感器磁铁36的内周面固定于该突出部。另外,背轭35的内周面也可直接固定于轴31的外周面。传感器磁铁36的内周面也可直接固定于轴31的外周面。轴31从上侧的垫片34以及背轭35朝向上方突出。并且,轴31从下侧的垫片34朝向下方突出。
图5是定子21的立体图。定子21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如图4以及图5所示,定子21包括:定子铁芯211;绝缘件212;以及多个线圈213。如图4所示,在定子铁芯211的径向内侧配置有转子铁芯32以及转子磁铁33。
图6是定子铁芯211的俯视图。图7是定子铁芯211的立体图。定子铁芯211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环状的部件。定子铁芯211通过沿上下方向层叠多个薄板的磁性钢板而形成。在定子铁芯211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基板用槽部281和多个轴承用槽部282。多个基板用槽部281以及多个轴承用槽部282分别在定子铁芯211的外周面从上端朝向下方延伸。在图6以及图7所示的例子中,多个基板用槽部281以及多个轴承用槽部282分别在定子铁芯211的外周面从上端到达下端。即,多个基板用槽部281以及多个轴承用槽部282分别在定子铁芯211的外周面从下端朝向上方延伸。
多个基板用槽部281以及多个轴承用槽部282例如全部形成为相同的形状以及尺寸。在这种情况下,将形成于定子铁芯211的外周面的多个定子铁芯槽部中的一部分的定子铁芯槽部用作多个基板用槽部281,将剩下的定子铁芯槽部用作多个轴承用槽部282。
多个基板用槽部281与多个轴承用槽部282在周向上交替配置。多个基板用槽部281以及多个轴承用槽部282在周向上大致等角度间隔地配置。在图6以及图7所示的例子中,基板用槽部281的数量是三个,轴承用槽部282的数量也是三个。因此,这些槽部在周向上以大约60度的间隔配置。在俯视观察时,基板用槽部281以及轴承用槽部282的径向内端部的周向宽度比径向外端部的周向宽度小。
定子铁芯211包括:铁芯背部214;以及多个齿215。铁芯背部214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多个齿215分别从铁芯背部214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多个齿215与转子磁铁33在径向上对置。多个齿215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配置。在图6以及图7所示的例子中,齿215的数量是六个。多个齿215与铁芯背部214是分体的部件。
在铁芯背部214的外周面设置有上述多个基板用槽部281以及多个轴承用槽部282。各基板用槽部281的周向的中央部与位于各基板用槽部281的径向内侧的齿215的周向的中央部在径向上并列。各轴承用槽部282的周向的中央部与位于各轴承用槽部282的径向内侧的齿215的周向的中央部在径向上并列。
图8是多个齿215的立体图。多个齿215分别包括齿末端部216和齿基部217。齿末端部216从齿基部217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周向两侧扩展。换言之,齿基部217从齿末端部216的周向中央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各齿末端部216与在周向上相邻的齿末端部216部分连接。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齿末端部216通过设置于上下方向的两端部以及中央部的三个连接部216a与相邻的齿末端部216连接。连接部216a的数量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置也可适当变更。相邻的两个齿末端部216除了连接部216a以外彼此分离。多个齿215是通过该连接部216a与齿末端部216在周向上连接的一体的环状的部件。以下,将该一体的部件即多个齿215统称为“内铁芯210”。
图9是铁芯背部214的立体图。铁芯背部214是位于内铁芯210的径向外侧的环状的外铁芯。通过内铁芯210插入铁芯背部214的径向内侧,如图6以及图7所示,多个齿215的齿基部217的径向外端部与铁芯背部214的内周面连接。内铁芯210例如压入铁芯背部214的径向内侧。
图5所示的绝缘件212例如是树脂制。绝缘件212包括彼此独立的多个分割绝缘部218。多个分割绝缘部218分别覆盖多个齿215。在多个分割绝缘部218分别装配有多个线圈213。分割绝缘部218的数量以及线圈213的数量与齿215(参照图6至图8)的数量相等。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分割绝缘部218的数量以及线圈213的数量分别是六个。
图10是表示一组分割绝缘部218以及线圈213的俯视图。图11是从径向内侧观察到的分割绝缘部218以及线圈213的立体图。图12是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分割绝缘部218的立体图。多个分割绝缘部218的形状以及尺寸相同。
在多个分割绝缘部218分别设置有沿径向贯通的绝缘件开口219。在绝缘件开口219的周围设置配置有线圈213的槽部218a。在分割绝缘部218的绝缘件开口219插入有齿基部217(参照图6至图8)。由此,多个分割绝缘部218分别安装于多个齿215。在分割绝缘部218安装于齿215之前,线圈213通过卷线机等将导线卷绕于分割绝缘部218而形成。因此,通过多个分割绝缘部218安装于多个齿215,多个线圈213隔着绝缘件212装配于定子铁芯211的多个齿215。
图13是表示电路板22以及基板保持架23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电路板22以及基板保持架23的仰视图。图15是从上方观察到的电路板22以及基板保持架23的立体图。图16是从下方观察到的电路板22以及基板保持架23的立体图。
电路板22是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三角形的板状部件。在电路板22的中央部设置有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形的基板开口222。并且,在电路板22的外缘部设置有与基板开口222独立的缺口223。在图13至图16所示的例子中,在电路板22的外缘部设置有三个缺口223。如后文所述,来自多个线圈213(参照图4)的导线从下方插入这些缺口223。在电路板22中,也可设置贯通孔224代替缺口223,所述贯通孔224供来自多个线圈213的导线从下方插入,且贯通孔224设置于与基板开口222分离的位置。
在电路板22的下表面设置有传感器221。在图14以及图16所示的例子中,三个传感器221安装于电路板22的下表面。传感器221例如是磁传感器中的一种的霍尔传感器。传感器221也可利用其它各种种类的传感器。例如,也可将设置于电路板22的下表面的编码器用作传感器221。来自传感器221的配线例如通过设置于电路板22的多个贯通孔224从电路板22的下表面朝向上表面延伸。贯通孔224与基板开口222以及线圈213的导线用的缺口223或者上述贯通孔224独立地设置于电路板22。贯通孔224例如在外部连接用的导线的锡焊连接时使用。
如图4所示,各传感器221位于转子磁铁33以及传感器磁铁36的上方。利用传感器221检测传感器磁铁36的周向位置(以下,称作“旋转位置”)。由于传感器磁铁36相对于转子磁铁33的相对位置被固定,因此通过利用传感器221检测传感器磁铁36的旋转位置,也检测了转子磁铁33的周向位置即旋转位置。换言之,传感器221通过传感器磁铁36间接地检测转子磁铁33的旋转位置。由此,检测旋转部3的旋转。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传感器221整体位于比绝缘件212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另外,也可省略传感器磁铁36,通过利用传感器221直接检测转子磁铁33的旋转位置,来检测旋转部3的旋转。
如图13至图16所示,电路板22安装于基板保持架23的上端部并被固定。基板保持架23包括:基板保持部231;以及多个基板保持架脚部232。基板保持架23是树脂制的部件。基板保持部231是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三角框状的环状的部位。基板保持部231保持电路板22的外缘部。
基板保持部231包括:下表面支承部234;侧面支承部235;以及移动限制部233。下表面支承部234是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三角框状的环状的部位。在图13至图16所示的例子中,基板保持部231包括三个侧面支承部235。三个侧面支承部235设置于大致三角框状的下表面支承部234的三个角部。各侧面支承部235沿下表面支承部234的外缘部延伸,且从下表面支承部234朝向上方突出。下表面支承部234与电路板22的下表面的外缘部的整周接触,并从下方支承电路板22。各侧面支承部235与电路板22的侧面接触,并从侧方支承电路板22。
在图13至图16所示的例子中,基板保持部231包括三个移动限制部233三个移动限制部233分别从三个侧面支承部235的径向内侧的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在电路板22的外缘部设置有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三个凹部225。三个凹部225分别与三个移动限制部233嵌合。如此一来,通过基板保持部231的移动限制部233与电路板22的一部分嵌合,限制了保持于基板保持架23的电路板22的周向移动。另外,移动限制部233的数量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并且,移动限制部233不必一定设置于侧面支承部235的径向内侧的面,移动限制部233的位置也可进行各种变更。
多个基板保持架脚部232从基板保持部231朝向下方突出。在图13至图16所示的例子中,基板保持架23包括三个基板保持架脚部232。三个基板保持架脚部232在周向上大致等角度间隔地配置。三个基板保持架脚部232设置于下表面支承部234的上述三个角部。换言之,基板保持架脚部232位于侧面支承部235的下方。基板保持架脚部232包括脚基部236和脚末端部237。脚基部236从下表面支承部234朝向下方突出,脚末端部237从脚基部236朝向下方突出。脚基部236的周向宽度与侧面支承部235大致相同。脚末端部237的周向宽度比脚基部236的周向宽度小。脚末端部237位于脚基部236的周向的中央部。脚末端部237的周向宽度与定子铁芯211的基板用槽部281(参照图7)的周向宽度大致相等。并且,脚末端部237的径向厚度与基板用槽部281的径向深度大致相等。
图17是表示将电路板22以及基板保持架23安装于定子21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8是表示将电路板22以及基板保持架23安装于定子21的状态的立体图。基板保持架23的多个基板保持架脚部232分别从上方插入多个基板用槽部281并被固定。详细地说,基板保持架脚部232的脚末端部237插入基板用槽部281,直接固定于定子铁芯211。由此,如图4所示,电路板22在转子磁铁33的上方被基板保持架23保持。多个基板保持架脚部232例如通过压入或者插入粘接而固定于定子铁芯211。
图19是省略了图17中的电路板22的图示的图。换言之,图19是表示将基板保持架23安装于定子21的状态的俯视图。在基板保持架23中,下表面支承部234中的位于侧面支承部235与相邻的另一个侧面支承部235之间的部位238位于线圈213的上方。并且,该部位238与电路板22(参照图18)的下表面接触。换言之,下表面支承部234的部位238位于线圈213与电路板22之间,且将线圈213与电路板22至少部分隔离。在以下说明中,将部位238称作“隔离部238”。
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基板保持架23包括位于多个线圈213与电路板22之间的三个隔离部238。三个隔离部238分别位于相邻的基板保持架脚部232(参照图14)之间。由于隔离部238配置于线圈213的上方,因此轴承用槽部282位于比基板保持架23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俯视观察时,轴承用槽部282从基板保持架23露出。各隔离部238与多个线圈213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对置,并且各隔离部238与电路板22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对置。
图20是上轴承保持架24的俯视图。图21是上轴承保持架24的侧视图。图22是上轴承保持架24的立体图。上轴承保持架24包括上轴承保持部241和多个上轴承保持架脚部242。上轴承保持架24例如是金属制。上轴承保持架24例如也可以是树脂制。
上轴承保持部241保持上轴承41(参照图4)。上轴承保持部241包括上轴承容纳部244和上盖部245。上轴承容纳部244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位。在上轴承容纳部244的内部容纳有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上轴承41。上盖部245从上轴承容纳部244的外侧面朝向径向外侧扩展。上盖部245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位。
多个上轴承保持架脚部242从上轴承保持部241朝向下方突出。详细地说,多个上轴承保持架脚部242从上盖部245的外缘部朝向下方突出。在图20至图22所示的例子中,上轴承保持架24包括三个上轴承保持架脚部242。三个上轴承保持架脚部242在周向上大致等角度间隔地配置。上轴承保持架脚部242包括脚基部246和脚末端部247。脚基部246从上盖部245朝向下方突出,脚末端部247从脚基部246朝向下方突出。
脚末端部247的宽度比脚基部246的周向宽度小。脚末端部247位于脚基部246的周向的中央部。脚末端部247的周向宽度与定子铁芯211的轴承用槽部282(参照图7)的周向宽度大致相等。并且,脚末端部247的径向厚度与轴承用槽部282的径向深度大致相等。如上所述,由于轴承用槽部282的形状与基板用槽部281的形状大致相同,因此上轴承保持架脚部242的脚末端部247的周向宽度以及径向厚度与基板保持架脚部232的脚末端部237(参照图14至图16)的周向宽度以及径向厚度分别大致相等。
图23是下轴承保持架25的俯视图。图24是下轴承保持架25的侧视图。图25是下轴承保持架25的立体图。下轴承保持架25包括下轴承保持部251和多个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下轴承保持架25例如是金属制。下轴承保持架25例如也可以是树脂制。
下轴承保持部251保持下轴承42(参照图4)。下轴承保持部251包括下轴承容纳部254、下盖部255以及脚基部256。下轴承収容部254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位。在下轴承収容部254的内部容纳有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下轴承42。下盖部255从下轴承収容部254的外侧面朝向径向外侧扩展。下盖部255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位。脚基部256从下盖部255的外缘部朝向上方突出。脚基部256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位。
多个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从下轴承保持部251朝向上方突出。详细地说,多个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从脚基部256的下端部朝向上方突出。在图23至图25所示的例子中,下轴承保持架25包括六个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六个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在周向上大致等角度间隔地配置。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包括脚末端部257。
脚末端部257的周向宽度与定子铁芯211的基板用槽部281以及轴承用槽部282(参照图7)的周向宽度大致相等。并且,脚末端部257的径向厚度与基板用槽部281以及轴承用槽部282的径向深度大致相等。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的脚末端部257的周向宽度以及径向厚度分别与基板保持架脚部232的脚末端部237以及上轴承保持架脚部242的脚末端部247(参照图20至图22)的周向宽度以及径向厚度大致相等。
图26是表示将上轴承保持架24以及下轴承保持架25安装于定子21、基板保持架23以及旋转部3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7是表示将上轴承保持架24以及下轴承保持架25安装于定子21、基板保持架23以及旋转部3的状态的立体图。即,在图26以及图27中,表示马达1的省略了壳体26的状态。
上轴承保持架24的多个上轴承保持架脚部242分别从上方插入多个轴承用槽部282并被固定。详细地说,配置于基板保持架23的上方的上轴承保持架脚部242的脚末端部247插入轴承用槽部282,直接固定于定子铁芯211。由此,电路板22除了贯通孔224附近的部位之外都被上轴承保持架24的上轴承収容部244以及上盖部245覆盖。并且,如图4所示,上轴承41在转子铁芯32的上方被上轴承保持架24保持。多个上轴承保持架脚部242例如通过压入或者插入粘接而固定于定子铁芯211。
上轴承41配置于电路板22的基板开口222的上方。上轴承41在比电路板22靠上方的位置支承从基板开口222朝向上方突出的轴31。上轴承41的直径比电路板22的基板开口222的直径小。换言之,在俯视观察时,基板开口222比上轴承41的外形大。
如图26以及图27所示,下轴承保持架25的多个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分别从下方插入多个轴承用槽部282以及多个基板用槽部281并被固定。详细地说,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的脚末端部257插入轴承用槽部282或者基板用槽部281,直接固定于定子铁芯211。由此,如图4所示,下轴承42在转子铁芯32的下方被下轴承保持架25保持。在图26以及图27所示的例子中,下轴承保持架25包括固定于三个轴承用槽部282的三个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和固定于三个基板用槽部281的三个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多个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例如通过压入或者插入粘接而固定于定子铁芯211。
如以上说明,在马达1中,检测转子磁铁33的位置的传感器221设置于电路板22的下表面,电路板22在转子磁铁33的上方被基板保持架23保持。基板保持架23包括:保持电路板22的外缘部,并限制电路板22的周向移动的基板保持部231;以及从基板保持部231朝向下方突出,并分别固定于在定子铁芯211的外周面从上端朝向下方延伸的多个基板用槽部281的多个基板保持架脚部232。
如此一来,与基板保持架23隔着绝缘件212等其他结构间接固定于定子铁芯211的情况相比,通过基板保持架23直接固定于定子铁芯211,能够将电路板22相对于定子铁芯211精确地定位。由此,能够提高传感器221相对于定子铁芯211的相对位置的精度。由于转子磁铁33以及传感器磁铁36相对于定子铁芯211被定位,因此能够提高传感器221相对于转子磁铁33以及传感器磁铁36的相对位置的精度。并且,通过基板保持部231限制电路板22的周向移动,还能够提高传感器221相对于转子磁铁33以及传感器磁铁36在周向上的相对位置的精度。其结果是,能够精确地检测转子磁铁33以及传感器磁铁36的旋转位置,从而能够高精度地进行马达1的驱动控制。如上所述,省略传感器磁铁36的情况也同样。
如上所述,基板保持部231包括移动限制部233,所述移动限制部233通过与电路板22的一部分嵌合来限制电路板22的周向移动。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容易地限制电路板22的周向移动。
如上所述,上轴承保持架24包括:保持支承轴31的上部的上轴承41的上轴承保持部241;以及从上轴承保持部241朝向下方突出,且分别固定于在定子铁芯211的外周面从上端朝向下方延伸的多个轴承用槽部282的多个上轴承保持架脚部242。如此一来,通过借助上轴承41支承旋转部3的上轴承保持架24直接固定于定子铁芯211,能够将转子磁铁33以及传感器磁铁36相对于定子铁芯211精确地定位。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传感器221相对于转子磁铁33以及传感器磁铁36的相对位置的精度。其结果是,能够更加精确地检测转子磁铁33以及传感器磁铁36的旋转位置,从而能够更加高精度地进行马达1的驱动控制。如上所述,省略传感器磁铁36的情况也同样。
并且,下轴承保持架25包括:支承保持轴31的下部的下轴承42的下轴承保持部251;以及从下轴承保持部251朝向上方突出,且分别固定于在定子铁芯211的外周面从上端朝向下方延伸的多个轴承用槽部282的多个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如此一来,通过借助下轴承42支承旋转部3的下轴承保持架25直接固定于定子铁芯211,能够将转子磁铁33以及传感器磁铁36相对于定子铁芯211精确地定位。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传感器221相对于转子磁铁33以及传感器磁铁36的相对位置的精度。其结果是,能够更加精确地检测转子磁铁33以及传感器磁铁36的旋转位置,从而能够更加高精度地进行马达1的驱动旋转。并且,与上轴承保持架24相同,下轴承保持架25也直接固定于定子铁芯211,从而能够提高下轴承42相对于上轴承41的相对位置的精度。如上所述,省略传感器磁铁36的情况也同样。
如上所述,基板保持架23是树脂制,且基板保持架23包括位于多个线圈213与电路板22之间的隔离部238。隔离部238与多个线圈213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对置,与电路板22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由此,能够提高电路板22与线圈213之间的绝缘性能。
并且,在电路板22设置有缺口223或者贯通孔224,缺口223或者贯通孔224供来自多个线圈213的导线插入,且与基板开口222独立设置。由此,能够容易地使来自多个线圈213的导线不接触地向电路板22的上方引出并与电路板22的上表面连接。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制造马达1。
如上所述,定子铁芯211包括:多个齿215的齿末端部216在周向上连接的环状的内铁芯210;以及位于内铁芯210的径向外侧,且多个齿215的齿基部217的径向外端部与其内周面连接的环状的铁芯背部214。并且,绝缘件212包括彼此独立的多个分割绝缘部218。在多个分割绝缘部218分别设置有沿径向贯通且供齿基部217插入的绝缘件开口219。由此,能够容易地组装定子21。
并且,如上所述,基板保持架23不是隔着绝缘件212固定于定子铁芯211,而是直接地固定于定子铁芯211,因此不必在绝缘件212设置用于保持基板保持架23的结构。因此,能够使绝缘件212的多个分割绝缘部218的形状相同。由此,能够简化绝缘件212的制造以及管理。并且,还能够使分割绝缘部218的形状上下对称。其结果是,在形成线圈213时,不必考虑分割绝缘部218的上下,将分割绝缘部218放置于卷线机,从而能够简化定子21的形成工序。
在定子铁芯211中,各基板用槽部281的周向的中央部与位于各基板用槽部281的径向内侧的齿215的周向的中央部在径向上并列。如此一来,通过在磁通密度较低的位置设置基板用槽部281,能够抑制基板用槽部281对马达1的磁路的影响。并且,各轴承用槽部282的周向的中央部也与位于各轴承用槽部282的径向内侧的齿215的周向的中央部在径向上并列。如此一来,通过在磁通密度较低的位置设置轴承用槽部282,能够抑制轴承用槽部282对马达1的磁路的影响。
图28是表示马达1的其他优选的定子铁芯211a的俯视图。与上述定子铁芯211相同,在定子铁芯211a的铁芯背部214的外周面也设置有多个基板用槽部281以及多个轴承用槽部282。各基板用槽部281的周向的中央部与位于各基板用槽部281的径向内侧的齿215的周向的中央部在径向上并列。各基板用槽部281的周向宽度比位于各基板用槽部281的径向内侧的齿215的周向的最小宽度小。各轴承用槽部282的周向的中央部与位于各轴承用槽部282的径向内侧的齿215的周向的中央部在径向上并列。各轴承用槽部282的周向宽度比位于各轴承用槽部282的径向内侧的齿215的周向的最小宽度小。
在定子铁芯211a中,由于各基板用槽部281的周向宽度比齿215的周向的最小宽度即齿基部217的周向的最小宽度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基板用槽部281对马达1的磁路的影响。并且,由于各轴承用槽部282的周向宽度比齿215的周向的最小宽度即齿基部217的周向的最小宽度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轴承用槽部282对马达1的磁路的影响。
图29是表示马达1的其他优选的传感器221的配置的纵剖视图。在图29所示的例子中,各传感器22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绝缘件212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换言之,各传感器221的至少一部分与绝缘件212的一部分在径向上对置。由此,能够缩小马达1的上下方向的高度。
图30是表示马达1的其他优选的上轴承41的配置的纵剖视图。在图30所示的例子中,上轴承41位于电路板22的基板开口222内。基板开口222的边缘隔着上轴承保持架24的上轴承収容部244与上轴承41在径向上对置。由此,能够缩小马达1的上下方向的高度。
图31是表示马达1的制造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制造马达1时,首先,通过将分割绝缘部218放置于卷线机,并将导线卷绕于分割绝缘部218,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在分割绝缘部218的周围形成线圈213。与此相同,分别将导线卷绕于多个分割绝缘部218来形成多个线圈213(步骤S11)。通过步骤S11,准备好六个卷绕有线圈213的分割绝缘部218。
接下来,如图32所示,分割绝缘部218与线圈213一起安装于内铁芯210的齿基部217。齿基部217插入分割绝缘部218的绝缘件开口219。图32是表示第一个分割绝缘部218安装到了内铁芯210的齿基部217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制造马达1时,通过多个齿215的齿基部217分别插入多个分割绝缘部218的绝缘件开口219,多个分割绝缘部218安装于内铁芯210(步骤S12)。
接下来,内铁芯210插入外铁芯即铁芯背部214的径向内侧,多个齿215的齿基部217的径向外端部与铁芯背部214的内周面连接(步骤S13)。由此,形成多个齿215、多个分割绝缘部218即绝缘件212、以及多个线圈213设置于铁芯背部214的径向内侧的定子21(参照图5)。在步骤S13中,例如内铁芯210压入铁芯背部214。通过步骤S11至S13,如上所述,能够容易地组装定子21。
若形成定子21,则如图18所示,基板保持架23的多个基板保持架脚部232分别从上方插入定子铁芯211的多个基板用槽部281并被固定(步骤S14)。由此,电路板22以及基板保持架23固定于定子铁芯211。
接下来,如图26以及图27所示,上轴承保持架24的多个上轴承保持架脚部242分别从上方插入定子铁芯211的多个轴承用槽部282并被固定(步骤S15)。
若步骤S15结束,则将基板保持架23以及定子21等插入壳体26的径向内侧。定子21等插入壳体26的工序例如可以在步骤S15之前进行。
接下来,将事先安装有上轴承41以及下轴承42的旋转部3从下方插入内铁芯210的径向内侧。换言之,将轴31从下方插入内铁芯210的径向内侧,所述轴31事先固定有转子铁芯32以及转子磁铁33,且事先在上部安装有上轴承41,在下部安装有下轴承42(步骤S16)。然后,轴31的上部以及上轴承41通过被基板保持架23保持的电路板22的基板开口222,位于比电路板22靠上方位置。上轴承41容纳于上轴承保持架24的上轴承収容部244中。
如此一来,通过轴31的上部以及上轴承41通过基板开口222,能够在将上轴承41事先安装于轴31的状态下,容易地组装定子21、旋转部3、电路板22以及基板保持架23。上轴承41以及下轴承42例如通过压入或者借助粘接剂等的粘接安装于轴31。
然后,下轴承保持架25的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分别从下方插入多个轴承用槽部282以及多个基板用槽部281并被固定(步骤S17)。此时,下轴承42容纳于下轴承保持架25的下轴承収容部254中。由此,形成马达1。
上述步骤S14也可在步骤S13中的将内铁芯210插入铁芯背部214的工序之前进行。例如,基板保持架23也可在将基板保持架脚部232固定于基板用槽部281的状态下,与定子铁芯211一体成型。由此,能够简化马达1的制造。
图33是表示马达1的制造流程的其他例子的图。步骤S21至S23与上述步骤S11~S13相同。若步骤S23结束,则下轴承保持架25的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分别从下方插入多个轴承用槽部282以及多个基板用槽部281并被固定(步骤S24)。
接下来,将事先安装有上轴承41以及下轴承42的旋转部3从上方插入内铁芯210的径向内侧。换言之,将轴31从上方插入内铁芯210的径向内侧,所述轴31事先固定有转子铁芯32以及转子磁铁33,且事先在上部安装有上轴承41,在下部安装有下轴承42(步骤S25)。下轴承42容纳于下轴承保持架25的下轴承収容部254中。
接下来,基板保持架23的多个基板保持架脚部232分别从上方插入定子铁芯211的多个基板用槽部281并被固定(步骤S26)。由此,电路板22以及基板保持架23固定于定子铁芯211。此时,轴31的上部以及上轴承41通过被基板保持架23保持的电路板22的基板开口222,位于比电路板22靠上方的位置。如此一来,通过轴31的上部以及上轴承41通过基板开口222,能够在将上轴承41事先安装于轴31的状态下,容易地组装定子21、旋转部3、电路板22以及基板保持架23。
若步骤S26结束,则将基板保持架23以及定子21等插入壳体26的径向内侧。将定子21等插入壳体26的工序例如也可以在步骤S26之前进行。
然后,上轴承保持架24的多个上轴承保持架脚部242分别从上方插入定子铁芯211的多个轴承用槽部282并被固定(步骤S27)。此时,上轴承41容纳于上轴承保持架24的上轴承収容部244中。由此,形成马达1。
上述马达1的结构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定子铁芯211中,铁芯背部214与多个齿215也可形成为一体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多个齿215的齿末端部216不必在周向上连接,而是在周向上彼此分离。
绝缘件212不必一定包括与齿215相同数量的分割绝缘部218。绝缘件212例如也可包括覆盖多个齿215的上半部分的一个上侧绝缘部和覆盖多个齿215的下半部分的一个下侧绝缘部。
基板保持架脚部232以及基板用槽部281的数量也可适当变更。上轴承保持架脚部242、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以及轴承用槽部282的数量也可适当变更。定子铁芯211的基板用槽部281以及轴承用槽部282的周向的位置也可适当变更。基板用槽部281的形状以及尺寸也可与轴承用槽部282的形状以及尺寸不同。
基板保持架23的基板保持部231不必一定是环状。并且,只要限制了基板保持部231中的电路板22的周向移动,也可不必设置移动限制部233。例如,在基板保持架23中保持大致矩形的电路板22的情况下,也可将分别保持电路板22的多个角部的多个L字型的部位作为基板保持部231。通过该多个L字型的部位分别沿电路板22的多个角部配置,限制了电路板22的周向移动。
在下轴承保持架25中,也可设置与轴承用槽部282相同数量的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下轴承保持架脚部252不插入基板用槽部281,只插入轴承用槽部282并被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基板用槽部281只要在定子铁芯211的外周面从上端朝向下方延伸即可,不必到达下端。上轴承保持架24以及下轴承保持架25不必固定于轴承用槽部282,也不必直接固定于定子铁芯211。
上述马达1的结构能够用于除电动工具以外的各种设备。
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的结构只要相互不产生矛盾也可进行适当组合。
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各种用途的马达。

Claims (11)

1.一种马达,包括:
环状的定子铁芯,其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
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隔着绝缘件装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多个齿;
轴承部,其具有上轴承和下轴承;
轴,其被所述轴承部支承为能够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转子铁芯,其固定于所述轴;
转子磁铁,其固定于所述转子铁芯,且所述转子磁铁配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
电路板,在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检测所述转子磁铁的位置的传感器;以及
基板保持架,其在所述转子磁铁的上方保持所述电路板,
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保持架包括:
基板保持部,其保持所述电路板的外缘部,且所述基板保持部限制所述电路板的周向移动;以及
多个基板保持架脚部,所述多个基板保持架脚部从所述基板保持部朝向下方突出,且所述多个基板保持架脚部分别固定于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从上端朝向下方延伸的多个基板用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各基板用槽部的周向的中央部与位于所述各基板用槽部的径向内侧的齿的周向的中央部在径向上并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绝缘件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还包括:
上轴承保持架,其在所述转子铁芯的上方保持所述上轴承;以及
下轴承保持架,其在所述转子铁芯的下方保持所述下轴承,
所述轴从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中央部的基板开口朝向上方突出,
所述上轴承保持架包括:
上轴承保持部,其保持支承所述轴的上部的所述上轴承;以及
多个上轴承保持架脚部,所述多个上轴承保持架脚部从所述上轴承保持部朝向下方突出,且分别固定于在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外周面从上端朝向下方延伸的多个轴承用槽部,
所述下轴承保持架包括:
下轴承保持部,其保持支承所述轴的下部的所述下轴承;以及
多个下轴承保持架脚部,所述多个下轴承保持架脚部从所述下轴承保持部朝向上方突出,且分别固定于在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外周面从下端朝向上方延伸的多个轴承用槽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观察时,所述基板开口的外形比所述上轴承的外形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轴承位于所述基板开口内,所述基板开口的边缘与所述上轴承在径向上对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从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中央的基板开口朝向上方突出,
在所述电路板设置有贯通孔或者缺口,所述贯通孔或者缺口供来自所述多个线圈的导线插入并且与所述基板开口独立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保持架是树脂制,
所述基板保持架具有位于所述多个线圈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隔离部,
所述隔离部与所述多个线圈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对置,所述隔离部与所述电路板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对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保持部具有移动限制部,所述移动限制部通过与所述电路板的一部分嵌合来限制所述电路板的周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齿分别包括:
齿末端部,其沿周向扩展;以及
齿基部,其从所述齿末端部的周向中央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
所述定子铁芯包括:
环状的内铁芯,其通过所述多个齿的所述齿末端部在周向上连接而形成;以及
环状的外铁芯,其位于所述内铁芯的径向外侧,且所述多个齿的所述齿基部的径向外端部与所述环状的外铁芯的内周面连接,
所述绝缘件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分割绝缘部,
在所述多个分割绝缘部分别设置有沿径向贯通且供所述齿基部插入的绝缘件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保持架与所述外铁芯一体成型。
CN201520963759.XU 2014-12-03 2015-11-26 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490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5261A JP6521217B2 (ja) 2014-12-03 2014-12-03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4-245261 2014-12-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49013U true CN205249013U (zh) 2016-05-18

Family

ID=5594808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45086.2A Pending CN105680659A (zh) 2014-12-03 2015-11-26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N20152096375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49013U (zh) 2014-12-03 2015-11-26 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45086.2A Pending CN105680659A (zh) 2014-12-03 2015-11-26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21217B2 (zh)
CN (2) CN10568065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0659A (zh) * 2014-12-03 2016-06-15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N108631477A (zh) * 2017-03-15 2018-10-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09565204A (zh) * 2016-08-12 2019-04-0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95356B2 (ja) * 2016-09-06 2020-12-0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19030045A (ja) * 2017-07-25 2019-02-21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CN109026752A (zh) * 2018-09-29 2018-12-18 赛默(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子水泵
JP7306021B2 (ja) * 2019-03-29 2023-07-1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動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2749A (ja) * 1995-12-19 1997-06-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モールドモータ
JP3548787B2 (ja) * 1999-12-27 2004-07-2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4552254B2 (ja) * 2000-02-29 2010-09-29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モータ
ITMI20020308U1 (it) * 2002-06-11 2003-12-11 Elco Spa Struttura di un motore elettrico a commutazione elettronica
JP4623430B2 (ja) * 2006-02-01 2011-02-0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ブスバーユニット、電動モータおよびブスバー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08054390A (ja) * 2006-08-23 2008-03-06 Makita Corp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センサ基板の取り付け構造
JP2009100531A (ja) * 2007-10-16 2009-05-07 Mabuchi Motor Co Ltd インナーロータ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59270A (ja) * 2009-04-27 2010-11-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モータ及び電動車輌
JP2011167024A (ja) * 2010-02-15 2011-08-25 Minebea Co Ltd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EP2557666B1 (en) * 2011-08-10 2020-05-20 LG Innotek Co., Ltd. EPS motor
JP5755561B2 (ja) * 2011-12-21 2015-07-29 アスモ株式会社 電動モータ及び流体ポンプ
JP2014099971A (ja) * 2012-11-13 2014-05-29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
JP6521217B2 (ja) * 2014-12-03 2019-05-29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0659A (zh) * 2014-12-03 2016-06-15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N109565204A (zh) * 2016-08-12 2019-04-0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09565204B (zh) * 2016-08-12 2021-06-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08631477A (zh) * 2017-03-15 2018-10-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08631477B (zh) * 2017-03-15 2020-06-1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21217B2 (ja) 2019-05-29
CN105680659A (zh) 2016-06-15
JP2016111765A (ja) 2016-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49013U (zh) 马达
CN102130526B (zh) 电机和电机的制造方法
US9000629B2 (en) Stator segment and motor
CN205081592U (zh) 马达
JP5801621B2 (ja)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US20120286593A1 (en) Stator and motor
CN106026433A (zh) 马达
JP5382012B2 (ja) 回転電機用回転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656239A (zh) 马达
CN103683768A (zh) 横向磁通永磁电机
KR20140004163A (ko) 로터 유닛, 회전형 전기 기기 및 로터 유닛을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4009564A (zh) 旋转电机
CN109075654B (zh) 电源端子及包括该电源端子的电机
CN203118465U (zh) 主轴马达和盘驱动装置
CN204179803U (zh) 内转子型马达
CN111295819A (zh) 汇流条及包括该汇流条的电机
CN203086279U (zh) 模制马达
CN202395586U (zh) 马达
CN102684328A (zh) 马达
US11316416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otor, rotor, and motor
CN203166671U (zh) 马达及记录盘驱动装置
JP6657803B2 (ja) ロータコアの製造方法、ロータの製造方法、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2011223673A (ja) 回転電機
CN203504343U (zh) 马达
KR102673411B1 (ko) 모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