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6239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56239A CN105656239A CN201510771515.6A CN201510771515A CN105656239A CN 105656239 A CN105656239 A CN 105656239A CN 201510771515 A CN201510771515 A CN 201510771515A CN 105656239 A CN105656239 A CN 1056562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dy portion
- junctor
- motor
- external connection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5/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2205/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drain passages or by venting, breathing or pressure compensa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2—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rating in liquid or gas
- H02K5/124—Sealing of 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包括马达主体部、设置于马达主体部的连接器部以及与马达主体部电连接的配线部件。连接器部具有露出到马达主体部的外部的露出面。配线部件具有与外部电源连接、并从连接器部的露出面突出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在连接器部设置有从露出面朝向容纳空间延伸、将马达主体部的外部与容纳空间连通的贯通孔。在沿露出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多个外部连接端子构成的外部连接端子组的外缘的内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如日本特开2013-211978号所示,公知一种具有朝向连接器部开口、将外壳主体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呼吸孔的马达。在上述文献的马达中,配置有露出到连接器部的内部的一对端子台。
上述那样的马达的连接器部大多设置于外壳主体的外部。因此,在连接器部与连接于连接器部的外部电源之间要求密封性。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马达中,存在使用模具来形成连接器部的情况。在模具上设置有例如用于形成呼吸孔的模具销。模具销通过切削加工难以与模具一体形成。因此,模具销与模具主体部大多作为分体部件设置。在模具销与模具为分体部件的情况下,作为将模具销固定于模具主体部的方法,有如下方法:通过焊接将模具销固定于模具主体部的方法;或将模具销插入到设置于模具主体部的凹部中的方法等。
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马达那样,在连接器部设置有多个端子台的情况下,呼吸孔大多设置于连接器部的外缘附近。在呼吸孔设置于连接器部的外缘附近的情况下,采用将模具销插入到模具主体部的凹部中的结构。在那样的情况下,需要将凹部设置在模具主体部的外缘附近。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设置有凹部的部分上,模具主体部的厚度变薄,模具的强度下降。因此,在呼吸孔设置于较靠连接器部的外缘附近的情况下,在形成连接器部的模具中,模具主体部与模具销大多通过焊接固定。
发明内容
然而,在通过焊接将模具销固定于模具主体部的情况下,存在通过焊接部分在模具主体部设置有凹凸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模具主体部设置的凹凸,在形成的连接器部上设置有凹凸。由于该凹凸,存在连接于连接器部的外部电源与连接器部之间的密封性下降的顾虑。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包括马达主体部、设置于马达主体部的连接器部以及与马达主体部电连接的配线部件。马达主体部具有转子、定子、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机壳。转子具有以在一个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定子包围转子,并使转子绕中心轴线旋转。第一轴承配置在定子的一个方向的第一侧,并支承轴。第二轴承配置在定子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并支承轴。机壳构成容纳转子、定子、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的容纳空间。连接器部具有露出到马达主体部的外部的露出面。配线部件具有与外部电源连接、并从连接器部的露出面突出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在连接器部设置有从露出面朝向容纳空间延伸、将马达主体部的外部与容纳空间连通的贯通孔。在沿所述露出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多个外部连接端子构成的外部连接端子组的外缘的内侧。
在沿露出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贯通孔的整体位于外部连接端子组的外缘的内侧。
贯通孔具有设置于连接器部的马达主体部侧的窄幅部。所述窄幅部的截面面积比露出面的贯通孔的开口面积小。
贯通孔具有朝向容纳空间开口的内侧开口部。马达主体部具有与内侧开口部对置的凸部。
马达主体部具有设置于比第二轴承靠第二侧的电路板。贯通孔具有朝向容纳空间开口的内侧开口部。内侧开口部位于比电路板靠第一侧的位置。
连接器部通过将树脂流入模具内而形成。连接器部通过将配线部件插入到模具中的嵌件成形而形成。模具具有模具主体部和形成所述贯通孔的模具销。模具销与模具主体部为分体部件。模具主体部在与模具销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面上具有凹部。模具销被插入到凹部中。模具销可以从模具主体部拆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能够抑制外部电源与连接器部之间的密封性下降。
参照附图并通过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为示出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3为示出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部的图。
图4为示出用于形成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组件的模具的剖视图。
图5为示出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空气孔与外部连接端子组的配置关系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图6为示出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部的图。
图7为示出用于形成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组件的模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任意地变更。并且,为了易于理解各结构,在以下附图中,存在使各结构的比例尺、数量等与实际的马达、部件等的结构不同的情况。
在附图中,为方便起见,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而示出XYZ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将Z轴方向作为与图1所示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一个方向)平行的方向。将X轴方向作为与图1所示的汇流条组件6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即图1的左右方向。将Y轴方向作为与汇流条组件6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即与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
在以下说明中,将Z轴方向的正的一侧(+Z侧,第二侧)称为“后侧”,将Z轴方向的负的一侧(-Z侧,第一侧)称为“前侧”。另外,后侧以及前侧只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轴向(θZ方向)简称为“周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轴向上延伸指的是在严格地在轴向(Z轴方向)上延伸的情况的基础上,也包括在相对于轴向以不足45度的范围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
在本说明书中,在径向上延伸指的是在严格地在径向上、即在相对于轴向(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的基础上,也包括在相对于径向以不足45度的范围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
<第一优选实施方式>
图1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剖视图。图2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局部的图、即图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为示出连接器部63的图、即沿连接器凹部63a的底面63b的法线方向(X轴方向)观察的图。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法线方向表示底面63b的法线方向(X轴方向)。
马达10为无刷马达。如图1所示,马达10包括机壳20、具有轴31的转子30、定子40、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具有电路板71的控制装置70、汇流条组件60、前侧O形圈81、后侧O形圈82以及油封80。优选汇流条组件60具有连接器部63。
优选马达10包括马达主体部11。马达主体部11具有机壳20、转子30、定子40、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控制装置70、除连接器部63以外的汇流条组件60、前侧O形圈81、后侧O形圈82以及油封80。在以下说明中,将马达10中的除汇流条组件60的连接器部63以外的部分称为马达主体部11。
机壳20容纳马达主体部11的各部件。汇流条组件60配置在转子30以及定子40的后侧(+Z侧)。汇流条组件60中的连接器部63露出到机壳20的外部。汇流条组件60保持第二轴承52。机壳20保持第一轴承51。轴31的轴向(Z轴方向)的两端被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支承。
[机壳]
机壳20具有容纳空间ARC1。在容纳空间ARC1内容纳有转子30、定子40、第一轴承51以及第二轴承52。机壳20的材料例如为金属。机壳20具有机壳主体21和罩22。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容纳于容纳空间”指的是在被容纳的对象的整体位于容纳空间内的情况的基础上,也包括以被容纳的对象的一部分位于容纳空间的外部的状态将对象保持在容纳空间的内部的情况。
(机壳主体)
机壳主体21为筒状的部件,并保持定子40和第一轴承51。在本实施方式中,机壳主体21呈两端开口的多级圆筒状。
机壳主体21具有前侧凸缘部23、汇流条组件插入部21a、定子保持部21b、前轴承保持部21c以及油封保持部21d。前侧凸缘部23、汇流条组件插入部21a、定子保持部21b、前轴承保持部21c以及油封保持部21d沿轴向(Z轴方向)以从后侧(+Z侧)向前侧(-Z侧)的顺序配置。即,在机壳主体21中,前侧凸缘部23配置在最后侧,油封保持部21d配置在最前侧。汇流条组件插入部21a、定子保持部21b、前轴承保持部21c以及油封保持部21d为彼此同心的圆筒状。这些部件的直径以汇流条组件插入部21a、定子保持部21b、前轴承保持部21c、油封保持部21d的顺序变小。
前侧凸缘部23从汇流条组件插入部21a的后侧(+Z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外侧扩展。
汇流条组件插入部21a从中心轴线J的径向外侧包围汇流条组件60的前侧(-Z侧)的端部。换言之,汇流条组件60的前侧(-Z侧)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汇流条组件插入部21a内。
定子40保持于定子保持部21b。
前轴承保持部21c保持第一轴承51。油封保持部21d保持油封80。
(罩)
罩22安装于机壳主体21的后侧(+Z侧)。罩22具有罩筒状部22a、盖部22b以及后侧凸缘部24。
罩筒状部22a呈朝向前侧(-Z侧)开口的筒状。罩筒状部22a从径向外侧包围汇流条组件60的后侧(+Z侧)的端部。罩筒状部22a借助前侧凸缘部23以及后侧凸缘部24与汇流条组件插入部21a的后侧的端部连接。
盖部22b连接于罩筒状部22a的后侧(+Z侧)的端部。盖部22b例如呈平板状。
后侧凸缘部24从罩筒状部22a的前侧(-Z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
通过使前侧凸缘部23与后侧凸缘部24相互重合而接合,机壳主体21与罩22被接合。
[转子]
转子30具有轴31、转子铁芯32以及转子磁铁33。
轴31以在一个方向(Z轴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轴31为圆柱状的部件。另外,轴31既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中空的圆筒状的部件。轴31被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支承为能够绕轴向(±θZ方向)旋转。轴31的前侧(-Z侧)的端部向机壳主体21的外部突出。在油封保持部21d中,绕轴31的轴向配置有油封80。
转子铁芯32为大致圆筒状的部件。转子铁芯32绕轴向(θZ方向)包围轴31,并固定于轴31。更详细地说,转子铁芯32具有贯通于轴向的贯通孔。轴3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转子铁芯32的贯通孔内。轴31与转子铁芯32例如通过压入或粘接等被固定。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转子磁铁33呈大致圆环状。另外,转子磁铁33的形状不需要一定为圆环状。转子磁铁33也可以由沿周向排列在转子铁芯32的外周面的多个磁铁构成。
转子磁铁33固定于沿绕转子铁芯32的轴向的外侧面。转子铁芯32以及转子磁铁33与轴31一体地旋转。
[定子]
定子40的外形呈大致筒状。转子30位于定子40的内部。换言之,定子40绕轴向(θZ方向)包围转子30。定子40使转子30绕中心轴线J旋转。定子40具有铁芯背部41、多个齿部42、多个线圈43以及多个绕线架44。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铁芯背部41与齿部42由将多个电磁钢板层叠而形成的层叠钢板构成。
铁芯背部41的形状呈圆筒状。优选铁芯背部41的形状与轴31同心。
在铁芯背部41的内侧面配置有多个齿部42。各齿部42从铁芯背部41的内侧面朝向径向内侧(即,轴31侧)延伸。各齿部42以均等的间隔配置在铁芯背部41的内侧面的周向上。
优选绕线架44为大致筒状的部件。各绕线架44分别安装于各齿部42。优选绕线架44由自轴向啮合的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各线圈43分别配置于各绕线架44。各线圈43通过卷绕有导电线43a而构成。另外,优选导电线43a使用圆线或扁线。
[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
第一轴承51配置在定子40的前侧(-Z侧)。第一轴承51保持于前轴承保持部21c。
第二轴承52配置在与定子40的前侧(-Z侧)相反的后侧(+Z侧)。第二轴承52保持于后述的汇流条保持架61的后轴承保持部65。
第一轴承51与第二轴承52支承转子30的轴31。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51与第二轴承52为球轴承。然而,第一轴承51及第二轴承52的种类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于上述种类的轴承,例如也可以用套筒轴承或流体动压轴承等其他种类的轴承。并且,第一轴承51的轴承的种类也可以与第二轴承52的轴承的种类不同。
[油封]
油封80为大致圆环状的部件。油封80在油封保持部21d的内部绕轴31的轴向(θZ方向)安装。更详细地说,油封80配置在油封保持部21d的内部。轴31的轴向下侧的端部穿过油封80的贯通孔。油封80配置在油封保持部21d与轴31之间。由此,油封80能够抑制水或油等从油封保持部21d与轴31之间侵入机壳主体21内。油封80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然而,油封80的结构以及材料并不限于上述的那样,也可以使用其他种类的结构以及材料的油封。
[汇流条组件]
马达10包括汇流条保持架61以及与马达主体部11电连接的配线部件。更详细地说,汇流条组件60为从外部电源等向定子40提供驱动电流的单元。汇流条组件60具有汇流条保持架61和多个配线部件。多个配线部件与马达主体部11电连接。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线部件包括多个汇流条91a、91b、91c和多个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b、92c、92d、92e、92f。
汇流条91a~91c除设置的位置不同这一点以外,为彼此相同的结构。
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f除设置的位置不同这一点以外,为彼此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存在代表性地只对汇流条91b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92d进行说明的情况。
(汇流条保持架)
如图1所示,汇流条保持架61为树脂制的保持架。优选构成汇流条保持架的材料为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汇流条保持架61的后侧(+Z侧)容纳于罩筒状部22a。汇流条保持架61的前侧(-Z侧)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汇流条组件插入部21a。
构成汇流条保持架61的材料具有绝缘性即可,并没有被特别地限定。汇流条保持架61例如通过使用后述的模具83的注塑成形来制造成一体的部件。
马达10包括连接器部63。马达主体部11具有凸部69。更详细地说,汇流条保持架61具有主体部62、连接器部63、连接端子保持部64、后轴承保持部65、电路板支承部67、连接部68以及凸部69。马达主体部11具有除连接器部63以外的汇流条组件60。
主体部62在后侧(+Z侧)具有开口部62a,主体部62呈沿周向(θZ方向)包围中心轴线J的筒状。主体部62沿周向包围转子30的后侧的端部以及定子40的后侧的端部。在主体部62的外侧面设置有前侧O形圈保持部62e。前侧O形圈81嵌入前侧O形圈保持部62e中。主体部62隔着前侧O形圈81承受来自机壳主体21的朝向径向内侧的力,被向铁芯背部41按压。由此,主体部62相对于定子40被固定。
槽部62f设置于主体部后表面62c。槽部62f沿包围开口部62a的主体部62的外形设置。后侧O形圈82嵌入槽部62f中。
主体部62具有连接器连接部66。连接器连接部66与主体部62中的连接器部63连接。后述的空气孔63c的一部分设置于连接器连接部66。
连接器部63连接于外部电源(省略图示)。连接器部63设置于马达主体部11。更详细地说,连接器部63从连接器连接部66的外侧面的一部分朝向中心轴线J的径向外侧(+X侧)延伸。即,连接器部63从马达主体部11向径向外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部63的整体露出到机壳20的外部。
在连接器部63沿轴向(Z轴方向)延伸的情况下,存在需要在连接器连接部66内将汇流条91a~91c的后述的外部连接端子93a~93c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f折弯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形成汇流条组件60时,存在汇流条91a~91c的外部连接端子93a~93c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f与后述的模具销85b干涉的顾虑。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部63朝向中心轴线J的径向外侧(+X侧)延伸的情况下,能够在连接器连接部66内将汇流条91a~91c的外部连接端子93a~93c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f呈直线延伸。因此,在形成汇流条组件60时,能够抑制汇流条91a~91c的外部连接端子93a~93c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f与后述的模具销85b干涉。
如图2所示,连接器部63具有朝向马达主体部11的外部开口的连接器凹部63a。连接器凹部63a具有底面63b和侧面63f。底面63b露出到马达主体部11的外部。即,连接器部63具有露出到马达主体部11的外部的露出面、即底面63b。汇流条91b和电路板连接部件92d从底面63b朝向径向外侧突出。优选连接器凹部63a的侧面63f为圆筒面。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说的马达主体部11的外部包括机壳20的外部。
空气孔63c设置于连接器部63。空气孔63c为贯通孔、且为从底面63b朝向容纳空间ARC1延伸的贯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孔63c沿底面63b的法线方向(X轴方向)延伸。空气孔63c沿底面63b的法线方向贯通连接器连接部66。空气孔63c具有朝向露出到马达主体部11的外部的底面63b开口的外侧开口部63d和朝向容纳空间ARC1开口的内侧开口部63e。由此,空气孔63c将马达主体部11的外部与容纳空间ARC1连通。
优选外侧开口部63d设置于底面63b的中央。外侧开口部63d的形状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为圆形、半圆形、矩形或多边形等。在图3中,外侧开口部63d的形状为圆形。
在图1中,内侧开口部63e配置在比电路板71靠前侧(-Z侧)的位置。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开口部63e的形状例如为圆形。内侧开口部63e的形状与外侧开口部63d同样地并没有被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是圆形、半圆形、矩形或多边形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孔63c的与空气孔63c延伸的方向(X轴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在任意的位置上均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孔63c的与空气孔63c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为圆形。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空气孔63c的与空气孔63c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简称为空气孔63c的截面。
如图3所示,在从法线方向(X轴方向)观察底面63b时,空气孔63c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后述的外部连接端子组99的外缘OE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法线方向观察底面63b时,空气孔63c的整体配置在外缘OE的内侧。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存在将沿外部连接端子组突出的底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空气孔配置在外部连接端子组的外缘的内侧或外侧,单纯地表达为空气孔配置在外部连接端子组的外缘的内侧或外侧的情况。
如图1所示,连接端子保持部64保持后述的电路板连接端子95。连接端子保持部64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并从主体部62的主体部内侧面62b朝向径向内侧突出。更详细地说,连接端子保持部64从连接器连接部66的内侧面朝向与连接器部63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X方向)延伸。
后轴承保持部65设置于主体部62的径向内侧。后轴承保持部65保持第二轴承52。
至少一个电路板支承部67支承电路板71。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电路板支承部67。电路板支承部67例如从连接部68的后侧(+Z侧)的面、或后轴承保持部65的后侧的面朝向后侧突出。
至少一个连接部68将主体部62与后轴承保持部65连接。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连接部68。多个连接部68分别绕后轴承保持部65沿周向隔开间隔配置。间隙68a设置于周向上相邻的连接部68彼此之间。
如图2所示,凸部69从连接端子保持部64的前侧(-Z侧)的面朝向前侧突出。凸部69与内侧开口部63e对置。在沿法线方向(X轴方向)观察底面63b时,凸部69与内侧开口部63e的整体重叠。
(汇流条)
汇流条91b为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金属等)构成的薄板状的部件。如图1所示,至少一个汇流条91b与定子40电连接,并向定子40提供来自外部电源等的驱动电流。汇流条91b具有汇流条主体部97、外部连接端子93b以及定子连接端子96。同样地,如图3所示,汇流条91a具有外部连接端子93a。汇流条91c具有外部连接端子93c。
图2所示的汇流条主体部97呈圆环状。(省略图示)汇流条主体部97沿周向包围容纳空间ARC1。汇流条主体部97保持于汇流条保持架61。优选汇流条主体部97埋入主体部62中。
外部连接端子93b从汇流条主体部97向径向外侧呈直线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连接端子93b的延伸方向为底面63b的法线方向(X轴方向)。外部连接端子93b从底面63b突出。更详细地说,外部连接端子93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从底面63b突出。由此,外部连接端子93b的一部分、即径向外侧的端部露出到马达主体部11的外部。外部电源等连接于露出到马达主体部11的外部的连接端子93b的部分。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一个汇流条91b上设有两个定子连接端子96。(省略图示)更详细地说,从一个汇流条主体部97延伸出两个定子连接端子96。汇流条具有汇流条91a~91c这三个。定子连接端子合计设置有六个。
定子连接端子96设置在汇流条主体部97的径向内侧。定子连接端子96从汇流条保持架61突出。定子连接端子96保持线圈配线98。线圈配线98隔着间隙68a将线圈43与定子连接端子96连接。由此,汇流条91b与定子40电连接。线圈配线98既可以是构成线圈43的导电线43a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构成线圈43的导电线43a不同的部件。
(电路板连接部件)
电路板连接部件92d部分埋入并保持于汇流条保持架61。电路板连接部件92d将外部电源(省略图示)与电路板71电连接。电路板连接部件92d具有外部连接端子94d。同样地,如图3所示,电路板连接部件92a具有外部连接端子94a。电路板连接部件92b具有外部连接端子94b。电路板连接部件92c具有外部连接端子94c。电路板连接部件92e具有外部连接端子94e。电路板连接部件92f具有外部连接端子94f。
各外部连接端子94a~94f除位置不同这一点以外为彼此相同的结构。在以下说明中,存在代表性地只对外部连接端子94d进行说明的情况。
如图2所示,外部连接端子94d从汇流条保持架61露出。更详细地说,外部连接端子94d从底面63b突出。即,外部连接端子94d露出到马达主体部11的外部。外部连接端子94d与外部电源(省略图示)连接。
如图1所示,电路板连接部件92d具有与电路板71连接的电路板连接端子95。电路板连接端子95从汇流条保持架61经过容纳空间ARC1露出。电路板连接端子95从保持部内侧面64a朝向径向内侧突出。保持部内侧面64a为连接端子保持部64的径向内侧的面。电路板连接端子95连接于电路板71的后侧(+Z侧)的电路板后表面71a。
如上所述,马达10具有多个配线部件、即汇流条91a~91c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f。汇流条91a~91c具有外部连接端子93a~93c。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f具有外部连接端子94a~94f。即,配线部件具有多个外部连接端子93a~93c、94a~94f。
另外,一个或多个配线部件所具有的所有的外部连接端子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即,可以设置有多个配线部件,各配线部件具有一个或多个外部连接端子。也可以只设置一个配线部件,配线部件具有多个外部连接端子。
如图3所示,外部连接端子93a~93c与外部连接端子94a~94f排成两行配置。具体来说,电路板连接部件92b~92f的外部连接端子94b~94f沿Y轴方向并排配置。电路板连接部件92a的外部连接端子94a与汇流条91a~91c的外部连接端子93a~93c在外部连接端子94b~94f的前侧(-Z侧)沿Y轴方向并排配置。
外部连接端子组99包括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外部连接端子组99由汇流条91a~91c的外部连接端子93a~93c和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f的外部连接端子94a~94f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连接端子组99的外缘OE为长方形。
另外,在沿外部连接端子突出的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在外部连接端子组的外缘中也可以包括被各外部连接端子的外缘的一部分和将各外部连接端子的外缘彼此连接的直线包围的区域中的最大面积的区域的外形线。
[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70控制马达10的驱动。控制装置70包括电路板71、旋转传感器72、传感器磁铁保持部件73a以及传感器磁铁73b。即,马达主体部11具有电路板71。
(电路板)
电路板71配置在轴31的后侧(+Z侧)的延长线上。电路板71在轴向(Z轴方向)上配置在第二轴承52与罩22之间。即,电路板71设置在比第二轴承52靠后侧的位置。电路板71被设置于汇流条保持架61的多个电路板支承部67支承。
电路板71的主面包括前侧(-Z侧)的电路板前表面71b和后侧(+Z侧)的电路板后表面71a。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71的主面与轴向正交。电路板后表面71a与罩前表面22c对置。
在电路板71的主面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印刷配线(省略图示)。电路板后表面71a连接于电路板连接端子95。电路板71例如输出马达驱动信号等。
(传感器磁铁保持部件)
传感器磁铁保持部件73a例如为圆环状的部件。轴31的后侧(+Z侧)的端部的小径部分嵌合于传感器磁铁保持部件73a的中央的孔。由此,轴31被传感器磁铁保持部件73a定位。优选传感器磁铁保持部件73a通过压入或粘接等固定于轴31。传感器磁铁保持部件73a能够与轴31一同旋转。
(传感器磁铁)
传感器磁铁73b例如为圆环状。传感器磁铁73b的N极与S极在周向上交替配置。传感器磁铁73b嵌合于传感器磁铁保持部件73a的外周面。更详细地说,传感器磁铁73b的至少一部分与传感器磁铁保持部件73a的外周面接触。由此,传感器磁铁73b保持于传感器磁铁保持部件73a。其结果是,传感器磁铁73b被配置成能够在第二轴承52的后侧(+Z侧)绕轴31(±θZ方向)的轴向与轴31一同旋转。轴31隔着传感器磁铁保持部件73a被间接地保持。
(旋转传感器)
旋转传感器72安装于电路板前表面71b。旋转传感器72与传感器磁铁73b在轴向(Z轴方向)上对置。旋转传感器72根据传感器磁铁73b的磁通的变化来检测转子的位置。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三个旋转传感器72配置于电路板前表面71b。另外,作为旋转传感器72例如使用霍尔元件等。
[前侧O形圈以及后侧O形圈]
如图1所示,前侧O形圈81配置在机壳主体21的内侧。前侧O形圈81保持于前侧O形圈保持部62e。优选前侧O形圈81与机壳主体21的内侧面以及主体部62的外侧面整周接触。
后侧O形圈82配置在罩22的内侧。后侧O形圈82嵌入主体部62的槽部62f中。优选后侧O形圈82的整周与罩前表面22c接触。
前侧O形圈81以及后侧O形圈82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用其他结构的O形圈。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侧O形圈81以及后侧O形圈82优选例如将具有圆截面的细长的硅橡胶加工制造成环状。
马达10借助连接器部63连接于外部电源。连接的外部电源与汇流条91a~91c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f电连接。由此,借助汇流条91a~91c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f从外部电源向线圈43以及旋转传感器72提供驱动电流。旋转传感器72检测转子磁铁的磁通。向线圈43提供的驱动电流例如按照基于被检测出的转子磁铁的磁通计算出的转子30的旋转位置而被控制。若对线圈43提供驱动电流,则线圈43中产生磁场。换言之,若对线圈43提供驱动电流,则在转子30与定子40之间产生转矩。具有轴31的转子30利用该转矩旋转。如此,马达10获得旋转驱动力。
接下来,对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组件60的方法进行说明。
优选汇流条组件60通过使用模具83的嵌件成形来形成。
图4为示出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组件60的模具83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模具83具有后侧模具84、连接器部模具85以及前侧模具86。
后侧模具84为形成汇流条组件60的后侧(+Z侧)的部分的模具。在后侧模具84的前侧(-Z侧)的面上设置有使汇流条组件60的后侧的形状颠倒的凹凸构造。
前侧模具86为形成汇流条组件60的前侧(-Z侧)的部分的模具。在前侧模具86的后侧(+Z侧)的面上设置有使汇流条组件60的前侧的形状颠倒的凹凸构造。
连接器部模具85配置在后侧模具84与前侧模具86的轴向(Z轴方向)之间。模具83具有模具主体部85a和模具销85b。换言之,连接器部模具85具有模具主体部85a和模具销85b。
模具主体部85a为形成连接器凹部63a的部分。优选模具主体部85a具有与连接器凹部63a的内部空间的形状相同的形状。模具主体部85a的形状例如呈圆柱形。模具主体部85a的径向内侧的模具内侧面85c形成底面63b。模具主体部85a的模具侧面85h形成侧面63f。
模具内侧面85c设置有模具销插入凹部(凹部)85d和配线插入凹部85e、85f。换言之,模具主体部85a在模具销85b的延伸方向(X轴方向)、即本实施方式中与径向正交的模具内侧面85c上具有模具销插入凹部85d。
向模具销插入凹部85d中插入模具销85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配线插入凹部85e中插入汇流条91b的外部连接端子93b。向配线插入凹部85f中插入电路板连接部件92d的外部连接端子94d。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与汇流条91b相同,向模具主体部85a中插入汇流条91a、91c的外部连接端子93a、93c。与电路板连接部件92d相同,向模具主体部85a中插入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c、92e、92f的外部连接端子94a~94c、94e、94f。模具销插入凹部85d在径向外侧、即法线方向的与模具内侧面85c相反的一侧(+X侧)的端部上具有直径比模具内侧面85c侧(-X侧)大的凹部扩径部88。
模具销85b为形成空气孔63c的部分。即,模具销85b具有与空气孔63c的内部空间相同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具销85b为在模具内侧面85c的法线方向(X轴方向)、即径向上延伸的圆柱形。模具销85b在径向外侧、即法线方向的与模具内侧面85c相反的一侧(+X侧)的端部具有直径比模具内侧面85c侧(-X侧)大的模具销扩径部87。
模具销85b与模具主体部85a为分体部件。模具销85b被插入到模具销插入凹部85d中。模具销85b例如相对于模具主体部85a被从法线方向的与模具内侧面85c相反的一侧(+X侧)插入。模具销扩径部87嵌合于凹部扩径部88。由此,模具销85b不能在模具内侧面85c侧(-X侧)拔掉。因此,能够防止模具销85b落到后述的成形空间ARF1内。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模具主体部85a在模具销扩径部87的径向外侧(+X侧)具有从径向外侧支承模具销85b的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部可以拆下。由此,模具销85b能够从模具主体部85a拆下。在拆下模具销85b的情况下,例如,拆下支承模具销85b的壁部,将模具销85b沿径向外侧(+X侧)拔出。由此,能够将模具销85b从模具主体部85a中拆下。
与模具主体部85a相反的一侧(-X侧)的端部被前侧模具86从前侧(-Z侧)支承。在与模具主体部85a相反的一侧的末端面85g同前侧模具86之间设置有间隙AR1。即,末端面85g在模具销85b延伸的方向(X轴方向)上与前侧模具86分开配置。
通过对后侧模具84、连接器部模具85以及前侧模具86进行组合,在模具83的内侧设置成形空间ARF1。汇流条91a~91c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f的被埋入汇流条保持架61中的部分位于成形空间ARF1内。即,汇流条91a~91c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f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模具83内。
在该状态下,使融化的树脂流入成形空间ARF1内。由此,形成保持有汇流条91a~91c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f的汇流条组件60。即,连接器部63通过使树脂流入模具83中而形成。更详细地说,连接器部63通过将汇流条91a~91c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f插入到模具83内的嵌件成形而形成。此时,通过使树脂流入设置在模具销85b与前侧模具86之间的间隙AR1内,来形成凸部69。
例如,在模具销85b被固定于模具内侧面85c的外缘附近的情况下,若将模具销插入凹部85d设置于模具主体部85a,则模具侧面85h与模具销插入凹部85d之间的距离变小。因此,存在如下问题:产生模具主体部85a的厚度较薄的部分,模具主体部85a的强度降低。因此,在模具销85b被固定于模具内侧面85c的外缘附近的情况下,例如,将模具销85b埋入模具侧面85h中,通过焊接将模具销85b固定于模具主体部85a的情况较多。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如下情况:由于焊接在模具侧面85h上产生凹凸,而在形成的连接器部63的连接器凹部63a的侧面63f上产生凹凸。其结果是,存在如下顾虑:在外部电源与连接器部63之间,更具体地说,在外部电源与连接器凹部63a的侧面63f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密封性下降。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沿底面63b的法线方向观察时,空气孔63c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外部连接端子组99的外缘OE的内侧。因此,沿底面63b的法线方向观察时,能够将空气孔63c配置在较离开底面63b的外缘的位置。由此,能够将模具主体部85a的插入有模具销85b的位置、即模具销插入凹部85d配置在较离开模具内侧面85c的外缘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模具侧面85h与模具销插入凹部85d之间的厚度变小,并能够将形成连接器部63的连接器部模具85的结构作为将模具销85b插入到模具主体部85a中的结构。
作为其结果,由于不需要将上述的模具销85b焊接于模具主体部85a,因此,在将模具销85b焊接于模具主体部85a时产生的凹凸不设置于连接器部模具85。由此,在连接器部63上没有产生因将模具销85b焊接于模具主体部85a而引起的凹凸。根据以上所述,能够抑制外部电源与连接器部63之间的密封性下降。
根据本实施方式,沿法线方向观察底面63b时,空气孔63c的整体设置于外部连接端子组99的外缘OE的内侧。因此,能够将模具销插入凹部85d的位置作为较离开模具内侧面85c的外缘的位置。由此,在将模具销85b插入到模具主体部85a中的结构中,能够进一步抑制模具主体部85a的外侧面与模具销插入凹部85d之间的厚度变小。
与内侧开口部63e对置的凸部69设置于连接器部63。因此,在形成连接器部63、即汇流条组件60时,能够将间隙AR1设置在模具销85b的末端面85g与前侧模具86之间。因此,即使在模具83中产生尺寸误差的情况下,在操作员等组装连接器部模具85与前侧模具86时,末端面85g也不会与前侧模具86接触。因此,在形成汇流条组件60时,操作者等易组装模具83。
并且,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优选空气孔63c的形状为呈直线延伸的形状。这是为了易于制造形成空气孔63c的模具销85b。
在此,在空气孔63c的形状为呈直线延伸的形状的情况下,例如,若将空气孔63c的内侧开口部63e配置在比电路板71靠后侧的位置上,则连接器部63整体相对于定子40变得易位于更靠后侧的位置。其结果是,存在马达10在轴向上大型化的顾虑。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内侧开口部63e位于比电路板71靠前侧的位置。因此,即使空气孔63c的形状呈直线延伸的形状,也能够相对于定子40靠近轴向配置连接器部63。由此,能够易于制造形成空气孔63c的模具销85b,从而能够抑制马达10在轴向上大型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树脂流入模具83内来形成连接器部63。因此,能够易于制造连接器部63,从而能够降低连接器部63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配线部件、即汇流条91b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92d插入到模具83中的嵌件成形,来形成连接器部63。因此,能够将汇流条91b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92d埋入汇流条保持架61中,从而汇流条保持架61能够保持汇流条91b以及电路板92d。
并且,模具销85b与模具主体部85a为分体部件。模具销85b被插入到模具销插入凹部85d中。因此,与将连接器部模具85作为一体的部件来制造的情况相比,连接器部模具85的制造较为容易。如上所述,模具销85b与模具主体部85a没有被通过焊接固定。因此,能够抑制连接器部63的密封性下降。
模具销85b能够从模具主体部85a拆下。因此,例如,在模具销85b损坏了的情况下等,能够更换模具销85b。由此,在只是模具销85b损坏的情况下,不需要更换连接器部模具85整体,因而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
在上述说明中,作为配线部件为设置有三个汇流条91a~91c和六个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f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若设置有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则配线部件的数量、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汇流条的数量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的数量没有被特别地限定。
若设置多个汇流条的外部连接端子,则也可以不设置电路板连接部件。若设置多个电路板连接部件的外部连接端子,则也可以不设置汇流条。作为配线部件若设置有汇流条以外的部件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以外的部件,且这些部件具有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则也可以不设置汇流条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
各汇流条91a~91c以及各电路板连接部件92a~92f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分别具有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在那种情况下,作为配线部件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汇流条。作为配线部件也可以只设置一个电路板连接部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孔63c与多个外部连接端子的配置关系不限于图3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为图5(A)~图5(G)所示的配置。
图5(A)~图5(G)为示出空气孔63c与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即空气孔63c与外部连接端子组的配置关系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在图5(A)~图5(G)中,各外部连接端子组的外缘用双点划线表示。图5(A)~图5(G)为沿连接器凹部63a的底面63b的法线方向(X轴方向)观察的图。
图5(A)所示的外部连接端子组99A由六个外部连接端子90构成。图5(B)所示的外部连接端子组99B由四个外部连接端子90构成。图5(C)所示的外部连接端子组99C由六个外部连接端子90构成。图5(D)所示的外部连接端子组99D由七个外部连接端子90构成。图5(E)所示的外部连接端子组99E由九个外部连接端子90构成。图5(F)所示的外部连接端子组99F由十二个外部连接端子90构成。图5(G)所示的外部连接端子组99G由八个外部连接端子90构成。
在图5(A)~图5(G)中的任意的例子中,空气孔63c的整体位于外部连接端子组的外缘的内侧。如图5(C)及图5(E)所示,空气孔63c的外侧开口部63d也可以不设置于底面63b的中央。在图5(C)的例子中,外侧开口部63d设置在从底面63b的中央向-Y侧偏移的位置上。在图5(E)的例子中,外侧开口部63d设置在从底面63b的中央向前侧(-Z侧)偏移的位置上。
并且,在沿法线方向观察底面63b时,空气孔63c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位于外部连接端子组99的外缘OE的内侧。即,空气孔63c的一部分也可以位于外缘OE的内侧。
在空气孔63c的一部分位于外缘OE的内侧的情况下,空气孔63c的截面的整体可以只是各自的一部分位于外缘OE的内侧。在空气孔63c的一部分位于外缘OE的内侧的情况下,空气孔63c的截面可以是整体位于外缘OE的外侧的截面和至少一部分位于外缘OE的内侧的截面。
外侧开口部63d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位于外缘OE的内侧。在这种情况下,外侧开口部63d以外的部分也可以位于外缘OE的外侧。
空气孔63c例如既可以是呈曲线延伸的形状,也可以是一处以上被折弯的形状。
连接器部63既可以从马达主体部11向轴向的后侧或前侧延伸,也可以向其他方向延伸。
也可以不必设置凸部69。
也可以不必设置电路板71。
<第二优选实施方式>
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空气孔的形状不同。在以下说明中,存在对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为方便起见,通过标注同一符号等来省略说明的情况。
图6为示出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马达110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马达110包括汇流条组件160。汇流条组件160具有汇流条保持架161和与马达主体部111电连接的多个配线部件。马达主体部111为马达110中的除后述的汇流条组件160的连接器部163以外的部分。
多个配线部件包括电路板连接部件92d和汇流条191b。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相同,电路板连接部件设置有六个。汇流条设置有三个。
汇流条191b具有汇流条主体部197和外部连接端子193b。汇流条主体部197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汇流条主体部97的结构相同,因而省略汇流条主体部197的说明。外部连接端子193b连接于汇流条主体部197的前侧(-Z侧)。外部连接端子193b从汇流条主体部197朝向径向外侧呈直线延伸。外部连接端子193b从底面63b突出。汇流条191b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汇流条91b的结构相同,因而省略汇流条191b的说明。
汇流条保持架161具有主体部162、连接器部163以及凸部169。主体部16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体部62的结构相同,因而省略主体部162的说明。
连接器部163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部63,空气孔163c的形状不同。空气孔163c具有基部163f和窄幅部163g。
基部163f具有朝向马达主体部111的外部开口的外侧开口部163d。外侧开口部163d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侧开口部63d相同,因而省略外侧开口部163d的说明。基部163f的截面形状例如为圆形。另外,基部163f的截面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孔63c相同,并没有特别地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163f在底面63b的法线方向(X轴方向)、即径向上延伸。
窄幅部163g连接于基部163f的容纳空间ARC2侧(-X侧)、即径向内侧的端部。窄幅部163g在底面63b的法线方向(X轴方向)、即径向上延伸。窄幅部163g的截面面积比底面63b的空气孔163c的开口面积小。换言之,窄幅部163g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面积比外侧开口部163d的面积小。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窄幅部163g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另外,窄幅部163g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地限定。窄幅部163g具有朝向容纳空间ARC2开口的内侧开口部163e。
在轴向(Z轴方向)上,窄幅部163g的后侧(+Z侧)的端部的位置与基部163f的后侧的端部的位置相同。由此,在基部163f与窄幅部163g的连接处的前侧(-Z侧)设置有台阶部163h。台阶部163h从外侧开口部163d一直到内侧开口部163e之间为从前侧向后侧变凸的台阶。
凸部169与内侧开口部163e对置。凸部169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凸部69相同,因此省略凸部169的说明。
马达110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结构相同。
接下来,对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组件160的方法进行说明。汇流条组件160通过使用模具183的嵌件成形而形成。图7为示出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组件160的模具183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模具183具有后侧模具84、连接器部模具185以及前侧模具186。前侧模具186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侧模具86的结构相同。通过组合后侧模具84、连接器部模具185以及前侧模具186,来设置成形空间ARF2。
连接器部模具185具有模具主体部85a和模具销185b。模具销185b为形成空气孔163c的部分。即,模具销185b具有与空气孔163c的内部空间相同的形状。模具销185b具有销基部185i和销窄幅部185j。
销基部185i插入模具主体部85a的模具销插入凹部85d中。销基部185i中的露出到成形空间ARF2的部分为形成基部163f的部分。优选销基部185i呈在模具内侧面85c的法线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圆柱形。
销窄幅部185j与销基部185i的与模具主体部85a相反的一侧(-X侧)的端部接合。销窄幅部185j为形成窄幅部163g的部分。销窄幅部185j的截面面积比销基部185i的截面面积小。优选销窄幅部185j呈在模具内侧面85c的法线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半圆柱形。在末端面185g与前侧模具186之间设置有间隙AR2。
在轴向(Z轴方向)上,销窄幅部185j的后侧(+Z侧)的端部的位置与销基部185i的后侧的端部的位置相同。由此,在销基部185i与销窄幅部185j的接合处的前侧(-Z侧)设置有台阶部185k。台阶部185k从销基部185i一直到销窄幅部185j之间为向后侧变凹的台阶。
模具销185b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具销85b的结构相同。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在成形空间ARF2中插入汇流条191b以及电路板连接部件92d的状态,使熔化的树脂流入成形空间ARF2内,通过树脂固化,来形成汇流条组件160。通过使树脂流入设置于连接器部模具185与前侧模具186之间的间隙AR2并固化,来形成凸部169。
在此,存在汇流条的一部分位于比露出到马达主体部的外部的部分靠设置有空气孔的一侧的情况。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存在汇流条主体部197设置在比外部连接端子193b靠后侧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通过嵌件成形来形成汇流条组件时,汇流条的一部分设置在靠近模具销的位置。此时,在汇流条的一部分与模具销接触的情况下,在形成的连接器部中存在汇流条的一部分露出到空气孔的问题。并且,即使在汇流条的一部分没有与模具销接触的情况下,若汇流条的一部分与模具销之间的间隙变小,则存在难以使树脂流入汇流条的一部分与模具销之间的间隙中,汇流条的一部分露出到空气孔的顾虑。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空气孔163c具有窄幅部163g。因此,如图7所示,能够用具有销窄幅部185j的模具销185b来形成连接器部163。由此,在图7中,能够使汇流条主体部197与模具销185b、即汇流条主体部197与销窄幅部185j之间的间隙变大,从而能够抑制汇流条191b露出到空气孔163c。另外,对于电路板连接部件92d也同样能够获得本效果。
另外,上述各结构在不相互矛盾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组合。
Claims (9)
1.一种马达,包括:
马达主体部;
连接器部,其设置于所述马达主体部;以及
配线部件,其与所述马达主体部电连接,
所述马达主体部具有:
转子,其具有以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
定子,其包围所述转子,并使所述转子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
第一轴承,其配置在所述定子的所述一个方向的第一侧,并支承所述轴;
第二轴承,其配置在所述定子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并支承所述轴;以及
机壳,其构成容纳所述转子、所述定子、所述第一轴承以及所述第二轴承的容纳空间,
所述连接器部具有露出到所述马达主体部的外部的露出面,
所述配线部件具有与外部电源连接、并从所述连接器部的所述露出面突出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
在所述连接器部设置有从所述露出面朝向所述容纳空间延伸、将所述马达主体部的外部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贯通孔,
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露出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所述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所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构成的外部连接端子组的外缘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沿所述露出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所述贯通孔的整体位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组的所述外缘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贯通孔具有设置于所述连接器部的所述马达主体部侧的窄幅部,
所述窄幅部的截面面积比所述露出面的所述贯通孔的开口面积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贯通孔具有朝向所述容纳空间开口的内侧开口部,
所述马达主体部具有与所述内侧开口部对置的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主体部具有设置于比所述第二轴承靠所述第二侧的电路板,所述贯通孔具有朝向所述容纳空间开口的内侧开口部,
所述内侧开口部位于比所述电路板靠所述第一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连接器部通过使树脂流入模具中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连接器部通过将所述配线部件插入所述模具中的嵌件成形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模具具有模具主体部和形成所述贯通孔的模具销,
所述模具销与所述模具主体部为分体部件,
所述模具主体部在所述模具销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面上具有凹部,
所述模具销被插入到所述凹部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模具销能够从所述模具主体部拆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42016A JP6277425B2 (ja) | 2014-11-28 | 2014-11-28 | モータ |
JP2014-242016 | 2014-11-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56239A true CN105656239A (zh) | 2016-06-08 |
CN105656239B CN105656239B (zh) | 2018-11-23 |
Family
ID=555207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71515.6A Active CN105656239B (zh) | 2014-11-28 | 2015-11-12 | 马达 |
CN201520899634.5U Active CN205105027U (zh) | 2014-11-28 | 2015-11-12 | 马达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99634.5U Active CN205105027U (zh) | 2014-11-28 | 2015-11-12 | 马达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28721B2 (zh) |
JP (1) | JP6277425B2 (zh) |
CN (2) | CN105656239B (zh) |
DE (1) | DE102015223597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11480A (zh) * | 2018-03-27 | 2019-10-08 |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 马达用定子 |
CN110323887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电动机 |
CN110661350A (zh) * | 2018-06-29 | 2020-01-07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CN111052555A (zh) * | 2017-09-28 | 2020-04-21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BO20120682A1 (it) * | 2012-12-18 | 2014-06-19 | Spal Automotive Srl | Macchina elettrica |
DE112013006964T5 (de) * | 2013-04-19 | 2016-01-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Elektrische Drehmaschine |
US10008900B2 (en) * | 2013-04-26 | 2018-06-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
JP6277425B2 (ja) * | 2014-11-28 | 2018-02-14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US10461610B2 (en) * | 2016-06-03 | 2019-10-29 | Molon Motor & Coil Corporation |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 device for use in a compact miniaturized motor assembly |
JP7020114B2 (ja) * | 2017-12-28 | 2022-02-16 |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
JP7041541B2 (ja) * | 2018-02-14 | 2022-03-24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US11146149B2 (en) * | 2018-05-14 | 2021-10-12 | Ghsp, Inc. | Motor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 pump having a sensor and a magnet separated by a non-magnetic barrier |
DE102019202370A1 (de) * | 2019-02-21 | 2020-08-27 | Bühler Motor GmbH | Elektrischer Antrieb |
DE102019204226B4 (de) * | 2019-03-27 | 2022-06-09 | Hanon Systems Efp Deutschland Gmbh | Stecker füreine Steckverbindung an einer elektrischen Einheit,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eckers für eine Steckverbindung an einer elektrischen Einheit |
JP7172824B2 (ja) * | 2019-04-16 | 2022-11-1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回転式アクチュエータ |
JP7180517B2 (ja) * | 2019-04-16 | 2022-11-3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回転式アクチュエータ |
JP7279681B2 (ja) * | 2020-04-10 | 2023-05-23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電動圧縮機 |
CN112713676B (zh) * | 2020-11-17 | 2021-12-10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牵引电机轴向变截面定子通风孔的优化方法 |
DE102021100305A1 (de) * | 2021-01-11 | 2022-07-14 | Nidec Corporation | Elektromotor mit im Spritzgussverfahren umspritzten Stator |
CN216981644U (zh) * | 2021-08-25 | 2022-07-15 |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 电动机和包括电动机的电动工具 |
CN113872383B (zh) * | 2021-09-30 | 2024-03-08 | 广东美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伺服电机和机器人 |
DE102021133973A1 (de) | 2021-12-21 | 2023-06-22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Stellantrieb für kraftfahrzeugtechnische Anwendungen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418A (zh) * | 1992-07-30 | 1994-06-01 | 夏普公司 | 通信系统 |
JP2001128407A (ja) * | 1999-10-27 | 2001-05-11 | Asmo Co Ltd | パワーウインド装置のモータユニット |
JP2008039571A (ja) * | 2006-08-04 | 2008-02-21 | Denso Corp | 電流センサ |
JP2011179658A (ja) * | 2010-03-03 | 2011-09-15 | Nissin Kogyo Co Ltd | 車両用電動ブレーキ装置 |
JP2012111333A (ja) * | 2010-11-24 | 2012-06-14 | Nissin Kogyo Co Ltd | 液圧制御装置 |
JP2013211978A (ja) * | 2012-03-30 | 2013-10-10 | Mitsuba Corp | 電動モータ |
CN205105027U (zh) * | 2014-11-28 | 2016-03-23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94524B2 (ja) * | 1993-04-09 | 1999-12-2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US5770902A (en) * | 1995-11-02 | 1998-06-23 | Globe Motors | Motor termination board |
JP3790137B2 (ja) * | 2001-08-16 | 2006-06-28 | アスモ株式会社 |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
JP5239413B2 (ja) * | 2008-03-13 | 2013-07-17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
2014
- 2014-11-28 JP JP2014242016A patent/JP627742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11-12 CN CN201510771515.6A patent/CN105656239B/zh active Active
- 2015-11-12 CN CN201520899634.5U patent/CN205105027U/zh active Active
- 2015-11-23 US US14/948,858 patent/US10128721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1-27 DE DE102015223597.1A patent/DE102015223597A1/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418A (zh) * | 1992-07-30 | 1994-06-01 | 夏普公司 | 通信系统 |
JP2001128407A (ja) * | 1999-10-27 | 2001-05-11 | Asmo Co Ltd | パワーウインド装置のモータユニット |
JP2008039571A (ja) * | 2006-08-04 | 2008-02-21 | Denso Corp | 電流センサ |
JP2011179658A (ja) * | 2010-03-03 | 2011-09-15 | Nissin Kogyo Co Ltd | 車両用電動ブレーキ装置 |
JP2012111333A (ja) * | 2010-11-24 | 2012-06-14 | Nissin Kogyo Co Ltd | 液圧制御装置 |
JP2013211978A (ja) * | 2012-03-30 | 2013-10-10 | Mitsuba Corp | 電動モータ |
CN205105027U (zh) * | 2014-11-28 | 2016-03-23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52555A (zh) * | 2017-09-28 | 2020-04-21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CN110311480A (zh) * | 2018-03-27 | 2019-10-08 |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 马达用定子 |
CN110311480B (zh) * | 2018-03-27 | 2023-03-28 |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 马达用定子 |
CN110323887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电动机 |
CN110661350A (zh) * | 2018-06-29 | 2020-01-07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CN110661350B (zh) * | 2018-06-29 | 2022-06-28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5223597A1 (de) | 2016-06-02 |
JP6277425B2 (ja) | 2018-02-14 |
US10128721B2 (en) | 2018-11-13 |
CN105656239B (zh) | 2018-11-23 |
US20160156246A1 (en) | 2016-06-02 |
JP2016103945A (ja) | 2016-06-02 |
CN205105027U (zh) | 2016-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56239A (zh) | 马达 | |
CN107078591B (zh) | 马达 | |
CN106716789B (zh) | 马达 | |
CN107078592B (zh) | 马达 | |
CN106797153B (zh) | 马达 | |
US11159073B2 (en) | Motor including sealing structure | |
CN106716795B (zh) | 马达 | |
CN107078600B (zh) | 马达 | |
CN108462333B (zh) | 马达 | |
CN105656252A (zh) | 马达 | |
CN108880062A (zh) | 马达 | |
US11245303B2 (en) | Motor including a busbar and a wire assembly | |
CN107425658A (zh) | 旋转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