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87226U - 分段式船桅 - Google Patents

分段式船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87226U
CN204587226U CN201420731615.7U CN201420731615U CN204587226U CN 204587226 U CN204587226 U CN 204587226U CN 201420731615 U CN201420731615 U CN 201420731615U CN 204587226 U CN204587226 U CN 2045872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movable part
pulley
sectional type
type m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316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安康
杜伟平
关宁
蒋玮
沈晓明
陈翔
黄皇
张春涛
薛联
田乃东
廉宝刚
周炳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MC Financial Leasing (Qianhai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MC SHIP OCEA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MC SHIP OCEA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MC SHIP OCEA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316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872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87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872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分段式船桅,包括固定部、活动部、滑轮架以及钢丝绳;活动部可转动放倒地设于固定部,活动部的底部铰接于固定部的顶部;滑轮架设于固定部上且斜向上延伸,滑轮架上设有一定滑轮;钢丝绳一端绕设于一绞车且另一端固定于活动部上,钢丝绳与定滑轮导滑配合。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段式船桅,通过将活动部旋转收纳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船舶在穿过桥梁或停靠于码头时的限高要求与日益增长的船桅高度之间的冲突。并且,该分段式船桅的动力系统采用手动绞车,且其转动功能通过定滑轮实现,成本低廉、易于操作、可靠性较高。

Description

分段式船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满足航道限高的分段式船桅。
背景技术
在当今的远洋运输中,出于对船舶海洋航行安全考虑,国际海事组织以及例如苏伊士运河当局等其他组织对船舶信号灯配备都有严格要求。随着船舶的大型化,上层建筑的高度也随之增加,因而信号灯桅和雷达桅等船舶结构的布置高度也相应升高。为满足盲区、遮蔽角和相对位置的有关要求,传统集成式雷达/信号灯桅结构高度通常较高。由于某些航道上的桥梁高度限制或某些码头的吊车高度限制,船舶的最大高度有一定的限制,因此与船桅结构较高的高度产生设计上的冲突。
在现有技术中,技术人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设计出一类可倒式桅杆。这种可倒式桅杆为整体式,采用液压油缸驱动。此种设计不仅造价昂贵,而且由于转动部件尺寸较大,需要的收藏净空也随之增大;另外,由于转动部件重量太大,其可靠性相对较低。
因此,提供一种转动部件结构简单、尺寸合理,所需的收藏净空较小,且可靠性较高的新型船桅,已成为本领域内亟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倒式桅杆造价昂贵且收藏净空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段式船桅,其中,包括:固定部、活动部、滑轮架以及钢丝绳;所述活动部竖直设于所述固定部顶部,所述活动部的底部铰接于所述固定部的顶部,以使所述活动部能够由一竖立状态转动放倒呈一收藏状态;所述滑轮架设于所述固定部上且斜向上延伸,所述滑轮架上设有一定滑轮;所述钢丝绳一端绕设于一绞车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动部上,所述钢丝绳与所述定滑轮导滑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固定部的顶部设有一顶板,所述活动部的底部设有一底板,且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通过一铰轴铰接。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为倾斜设置,且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角度相同,所述铰轴铰接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较低一侧。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上对应开设有多对固定孔,所述分段式船桅还包括多个固定螺栓,所述活动部在竖立状态时,所述多个固定螺栓分别穿过所述多对固定孔,以固定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活动部在收藏状态时,呈水平状态。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定滑轮的位置与所述绞车的位置对应,能使所述钢丝绳位于所述定滑轮与所述绞车之间的部分呈竖直状。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分段式船桅还包括托架,所述托架设于所述固定部的上部,当所述活动部在收藏状态时,所述托架用以支撑所述活动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提出一种分段式船桅,其中,包括:固定部、活动部、滑轮架以及钢丝绳;所述活动部竖直设于所述固定部顶部,所述活动部的底部铰接于所述固定部的顶部,以使所述活动部能够由一竖立状态转动放倒呈一收藏状态,所述活动部上固定有一动滑轮;所述滑轮架设于所述固定部上且斜向上延伸,所述滑轮架上设有一定滑轮;所述钢丝绳一端绕设于一绞车,另一端依次导滑配合于所述定滑轮与所述动滑轮并固定于所述滑轮架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提出一种分段式船桅,其中,包括:固定部、活动部、副架、滑轮架以及钢丝绳;所述活动部竖直设于所述固定部顶部,所述活动部的底部铰接于所述固定部的顶部,以使所述活动部能够由一竖立状态转动放倒呈一收藏状态,所述活动部上固定有一动滑轮;所述副架设于所述固定部下部;所述滑轮架设于所述副架且斜向上延伸,所述滑轮架上设有一定滑轮;所述钢丝绳一端绕设于一绞车,另一端依次导滑配合于所述定滑轮与所述动滑轮并固定于所述滑轮架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段式船桅,通过将活动部旋转收纳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船舶在穿过桥梁或停靠于码头时的限高要求与日益增长的船桅高度之间的冲突。并且,该分段式船桅的动力系统采用手动绞车,且其转动功能通过定滑轮实现,成本低廉、易于操作、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段式船桅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段式船桅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固定部;1’.固定部;11.顶板;12.铰轴;2.活动部;2’.活动部;21.底板;3.滑轮架;3’.滑轮架;31.定滑轮;31’.定滑轮;4.钢丝绳;4’.钢丝绳;5.绞车;5’.绞车;6.托架;7’.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方式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段式船桅的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1中,该分段式船桅包括:固定部1、活动部2、滑轮架3、托架6、绞车5以及钢丝绳4。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1中,活动部2竖直设于固定部1顶部,且活动部2的底部铰接于固定部1的顶部,以使活动部2能够由一竖立状态转动放倒呈一收藏状态。即,当活动部2在竖立状态时,其即处于工作工况,当活动部2在收藏状态时,其即处于收藏工况。并且,在收藏状态时,活动部2呈水平状态或者呈近似的水平状态,但并不以此为限,其收藏状态时的设置形式可根据储藏空间以及限高要求灵活调整。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方式1中,固定部1的顶部设有一顶板11,活动部2的底部设有一底板21,且底板21与顶板11通过一铰轴12铰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通过其他结构实现固定部1与活动部2的连接,例如可通过螺栓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顶板11与底板21上对应开设有多对固定孔,分段式船桅还包括多个固定螺栓。当活动部2在竖立状态时,多个固定螺栓分别穿过多对固定孔,以固定活动部2与固定部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通过例如定位销等其他结构实现竖立状态时活动部2与固定部1的固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顶板11以及底板21为倾斜设置,且顶板11与底板21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角度相同,铰轴12铰接于顶板11与底板21的较低一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1中,滑轮架3设于固定部1上且斜向上延伸,滑轮架3上设有一定滑轮31。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1中,钢丝绳4一端绕设于绞车5且另一端固定于活动部2上。即,利用绞车5放出或收回钢丝绳4,并通过钢丝绳4与定滑轮31的导滑配合,实现将活动部2旋转放倒或竖起的功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放出或收回钢丝绳4的功能亦可由其他结构或设备替代,并不以此为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定滑轮31的位置与绞车5的位置对应。具体来说,定滑轮31的位置位于绞车5放出钢丝绳4位置的正上方,这种结构设计能够使钢丝绳4位于定滑轮31与绞车5之间的部分呈竖直状,更加有利于在将活动部2放倒或竖起时钢丝绳4的受力均匀,进一步保证分段式船桅的可靠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1中,托架6设于固定部1的上部,其具体结构可以通过例如横梁以及斜撑实现,其中横梁一端固定于固定部1,当活动部2在收藏状态时,托架6的横梁用以支撑所述活动部2。斜撑倾斜地连接于该横梁与固定部1之间,以加强支撑效果以及均衡结构受力。
实施方式二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段式船桅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2中,该分段式船桅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方式2中,该分段式船桅还包括一动滑轮。该动滑轮固定于活动部上,并与滑轮架上设置的定滑轮共同与钢丝绳导滑配合,即,钢丝绳一端绕设于绞车,另一端依次导滑配合于定滑轮与动滑轮并固定于滑轮架上。
相比于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2提出的分段式船桅的结构能够满足高度等尺寸较大的船桅的要求。特别是当活动部尺寸较大时,实施方式1提出的分段式船桅的在其活动部竖起或放到的过程中,绞车以及定滑轮受到的作用力较大。为了进一步增强分段式船桅的可靠性,利用本实施方式2提出的分段式船桅的结构,即利用一动滑轮将钢丝绳固定于滑轮架上,可以进一步减小绞车以及定滑轮的受力,保证分段式船桅的可靠性。
实施方式三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段式船桅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3中,该分段式船桅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方式3中,该分段式船桅还包括副架7’。如图2所示,副架7’设于固定部1’下部,且滑轮架设于副架7’上。
相比于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3提出的分段式船桅进一步减小了固定部1’本身的受力,而将活动部2’转动过程中的部分受力转移到副架7’上,保证了分段式船桅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灵活的选用不同数量、组合的滑轮组件,但均需达到使用者在绞车处以较为合理的扭矩驱动整个分段式船桅的效果为宜。
虽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式船桅,但应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其构思或实质,因此,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构思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故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分段式船桅,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1);
活动部(2),竖直设于所述固定部(1)顶部,所述活动部(2)的底部铰接于所述固定部(1)的顶部,以使所述活动部(2)能够由一竖立状态转动放倒呈一收藏状态;
滑轮架(3),设于所述固定部(1)上且斜向上延伸,所述滑轮架(3)上设有一定滑轮(31);以及
钢丝绳(4),一端绕设于一绞车(5)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动部(2)上,所述钢丝绳(4)与所述定滑轮(31)导滑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船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的顶部设有一顶板(11),所述活动部(2)的底部设有一底板(21),且所述底板(21)与所述顶板(11)通过一铰轴(12)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段式船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以及所述底板(21)为倾斜设置,且所述顶板(11)与所述底板(21)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角度相同,所述铰轴(12)铰接于所述顶板(11)与所述底板(21)的较低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段式船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与所述底板(21)上对应开设有多对固定孔,所述分段式船桅还包括多个固定螺栓,所述活动部(2)在竖立状态时,所述多个固定螺栓分别穿过所述多对固定孔,以固定所述活动部(2)与所述固定部(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船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2)在收藏状态时,呈水平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船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31)的位置与所述绞车(5)的位置对应,能使所述钢丝绳(4)位于所述定滑轮(31)与所述绞车(5)之间的部分呈竖直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船桅,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式船桅还包括托架(6),所述托架(6)设于所述固定部(1)的上部,当所述活动部(2)在收藏状态时,所述托架(6)用以支撑所述活动部(2)。
8.一种分段式船桅,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
活动部,竖直设于所述固定部顶部,所述活动部的底部铰接于所述固定部的顶部,以使所述活动部能够由一竖立状态转动放倒呈一收藏状态,所述活动部上固定有一动滑轮;
滑轮架,设于所述固定部上且斜向上延伸,所述滑轮架上设有一定滑轮;以及
钢丝绳,一端绕设于一绞车,另一端依次导滑配合于所述定滑轮与所述动滑轮并固定于所述滑轮架上。
9.一种分段式船桅,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1’);
活动部(2’),竖直设于所述固定部(1’)顶部,所述活动部(2’)的底部铰接于所述固定部(1’)的顶部,以使所述活动部(2’)能够由一竖立状态转动放倒呈一收藏状态,所述活动部(2’)上固定有一动滑轮(22’);
副架(7’),设于所述固定部(1’)下部;
滑轮架(3’),设于所述副架(7’)且斜向上延伸,所述滑轮架(3’)上设有一定滑轮(31’);以及
钢丝绳(4’),一端绕设于一绞车(5’),另一端依次导滑配合于所述定滑轮(31’)与所述动滑轮(22’)并固定于所述滑轮架(3’)上。
CN201420731615.7U 2014-11-26 2014-11-26 分段式船桅 Active CN2045872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31615.7U CN204587226U (zh) 2014-11-26 2014-11-26 分段式船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31615.7U CN204587226U (zh) 2014-11-26 2014-11-26 分段式船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87226U true CN204587226U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23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31615.7U Active CN204587226U (zh) 2014-11-26 2014-11-26 分段式船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8722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3872A (zh) * 2018-10-29 2019-01-11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一种钢桩台车上的可倒提桩机构
CN109252561A (zh) * 2018-10-29 2019-01-22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钢桩台车上的可倒提桩机构
CN109703695A (zh) * 2019-01-30 2019-05-03 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人力放倒或竖起的船用桅杆装置
CN110914144A (zh) * 2017-03-17 2020-03-24 赫尔米塔治家庭办公室公司 游艇的可折叠桅杆
CN113120154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船及其桅杆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4144A (zh) * 2017-03-17 2020-03-24 赫尔米塔治家庭办公室公司 游艇的可折叠桅杆
CN109183872A (zh) * 2018-10-29 2019-01-11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一种钢桩台车上的可倒提桩机构
CN109252561A (zh) * 2018-10-29 2019-01-22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钢桩台车上的可倒提桩机构
CN109252561B (zh) * 2018-10-29 2024-02-06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钢桩台车上的可倒提桩机构
CN109183872B (zh) * 2018-10-29 2024-02-06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一种钢桩台车上的可倒提桩机构
CN109703695A (zh) * 2019-01-30 2019-05-03 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人力放倒或竖起的船用桅杆装置
CN113120154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船及其桅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87226U (zh) 分段式船桅
CN109689561B (zh) 起重机、包括这种起重机的船舶以及用于竖立纵向结构的方法
EP2133304A3 (en) Hoisting crane and offshore vessel
CN203902789U (zh) 一种船用栏杆结构
CN102328733A (zh) 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
CN202415021U (zh) 一种非旋转、折臂式、可变幅大型起重船
CN201792992U (zh) 码头登船梯
CN101870435B (zh) 直升机平台的翻转式吊装方法
CN212149193U (zh) 一种船舶可倒式雷达桅
CN203889012U (zh) 一种船用液压跳板
CN105384085A (zh) 塔柱式三弦杆臂架船用起重机
CN102071652B (zh) 实施大吨位物体拖拉上岸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04714393U (zh) 安全的多头船用塔吊
CN202783703U (zh) 一种适用于大型运输船舶的可倒置主桅机构
CN207737456U (zh) 一种内河升船机船型商品车滚装船的铝质跳板
CN205615683U (zh) 一种可倒式船舶灯桅
CN104417718A (zh) 自动伸缩翻转舷梯
CN103101843B (zh) 一种起吊装置
CN204489113U (zh) 登船梯
CN106379495A (zh) 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
CN206885283U (zh) 一种海上风电施工用滑动小车系统
CN202624582U (zh) 双轮式导缆器
CN102897288B (zh) 一种码头登船梯
CN202243966U (zh) 一种船用360°回转拖曳装置
CN205024661U (zh) 一种自浮式高架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7

Address after: 2F-15, Group C, Shenzhen Hong Kong Innovation Center, No. 4008 Menghai Avenue, Nanshan Street,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CIMC Financial Leasing (Qianhai Shenzhen) Ltd.

Address before: 201000 2, 10 building, 27 new Jin Qiao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CIMC SHIP OCEA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