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2140U - 交通工具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52140U
CN204452140U CN201420577804.3U CN201420577804U CN204452140U CN 204452140 U CN204452140 U CN 204452140U CN 201420577804 U CN201420577804 U CN 201420577804U CN 204452140 U CN204452140 U CN 204452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accommodating recess
mentioned
projection tab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778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谦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52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521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storable or fold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53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 B60N2/757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in a recess of the back-r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是在形成于座椅靠背的收容凹部内设有能够从该收容凹部前倒而使用的可倒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够将所述可倒部保持为收容在所述收容凹部内的状态的止动结构,该止动结构成为如下结构:通过使在所述收容凹部的内周部与所述可倒部的外周部中的任一方设置的突起片按压于所述收容凹部的内周部与所述可倒部的外周部中的另一方,而作用将所述可倒部保持在所述收容凹部内的卡定力,所述突起片成为如下结构:配置成夹在座椅罩与由该座椅罩覆盖的座椅衬垫之间的状态,利用相比普通表面突出的突起形状而被按压于所述另一方,所述座椅罩以覆盖设有所述突起片的一侧的所述普通表面的方式张紧设置。

Description

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详细而言,涉及在形成于座椅靠背的收容凹部内设有可倒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所述可倒部能从收容凹部前倒而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在车辆的后排座椅中在3人用座椅的中央的座椅靠背区域设有可倒部的结构,所述可倒部能够作为扶手或桌子而倒下使用(专利文献1)。上述可倒部在其不使用时,收容于在座椅靠背形成的收容凹部内,由此被保持成形成与座椅靠背呈一面状的靠背面的状态。另外,可倒部通过从上述收容状态将安装于可倒部的把手向跟前拉入,而倒下成能够作为扶手或桌子使用的展开状态。另外,在上述座椅靠背的收容凹部与可倒部之间,设有将可倒部保持成卡定于收容凹部内的状态的止动结构,以避免可倒部在车辆的紧急制动时或将座椅靠背从前倒位置抬起时等从收容凹部脱出。上述止动结构通过将安装于上述可倒部的把手向跟前拉入的操作,而解除其卡定状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4-2345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止动结构为从座椅靠背的收容凹部或可倒部分别局部地有棱角地突出设置的结构,因此可能损伤座椅靠背或可倒部的表面,向外部露出时的美观性也不好。本实用新型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而创立,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是使用于将可倒部固定在座椅靠背的收容凹部内的止动结构成为不易损伤对方侧构 件且向外部露出时的美观性也良好的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交通工具用座椅采用如下的手段。
第1技术方案是在形成于座椅靠背的收容凹部内设有能够从收容凹部前倒而使用的可倒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该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能够将可倒部保持为收容在收容凹部内的状态的止动结构。止动结构成为如下结构:通过使在收容凹部的内周部与可倒部的外周部中的任一方设置的突起片按压于收容凹部的内周部与可倒部的外周部中的另一方,而作用将可倒部保持在收容凹部内的卡定力。突起片成为如下结构:配置成夹在座椅罩与由座椅罩覆盖的座椅衬垫之间的状态,利用相比普通表面突出的突起形状而被按压于另一方,上述座椅罩以覆盖设有上述突起片的一侧的上述普通表面的方式张紧设置。
根据该第1技术方案,突起片的突起形状利用在其表面张紧设置的座椅罩的形状,而以不易成为相对于外部局部地突出的形状的方式均匀。因此,能够使止动结构成为不易损伤对方侧构件且向外部露出时的美观性也良好的结构。
第2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形成为如下结构。在座椅罩与突起片之间介入设有在上述普通表面的面内方向扩展的挠性面状的缓冲构件。
根据该第2技术方案,通过面状的缓冲构件,突起片的突起形状作用于座椅罩的按压力在座椅罩的面内方向更宽广地分散而均匀。因此,能够使止动结构更有效地成为不易损伤对方侧构件且向外部露出时的美观性也良好的结构(不易产生显眼部的结构)。
第3技术方案在上述第2技术方案中形成为如下结构。突起片缝于缓冲构件,缓冲构件一起缝于座椅罩的构成片之间的线缝而安装。
根据该第3技术方案,能够以少的线缝将突起片、缓冲构件缝于座椅罩。另外,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不会增加线缝,能够将突起片设定在从座椅罩的构成片之间的线缝远离的位置,避免在座椅罩产生过度的顶撞。另外,通过将突起片、缓冲构件缝于座椅罩,能够简单地进行相对于座椅罩的定位,并且能够将其作为与座椅罩一体的一个部件而简便地处理。
第4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第3的任一技术方案中形成为如下结构。突起片由比座椅衬垫硬的树脂部件形成,突起片的与座椅衬垫相对的反面侧的面部形成为相比突起形状在普通表面的面内方向宽广地延伸的面形状。
根据该第4技术方案,即使突起片由树脂部件形成为硬质,利用在其表面张紧设置的座椅罩的形状,而以不易产生相对于外部局部地突出的形状的方式均匀。另外,即使突起片如上所述形成为硬质,其反面侧的宽广的面部以相对于座椅衬垫宽广地面抵接的状态被支承,因此不易向座椅衬垫内下沉,而发挥稳定的强的卡定力。
第5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第4的任一技术方案中形成为如下结构。止动结构设定在可倒部的收容状态的上表面部与和该上表面部相对的收容凹部的顶面部之间。
根据该第5技术方案,止动结构设定在离可倒部的倒下的旋转中心最远的位置,因此能够较强地发挥用于将可倒部保持为收容状态的保持力。
第6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第5的任一技术方案中形成为如下结构。突起片设在收容凹部的内周部。
根据该第6技术方案,突起片成为向座椅靠背的收容凹部的内周部突出的结构,因此,与在可倒部设有突起片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突起片形成在更不显眼的位置(即使可倒部倒下也不损害美观性的位置),并且能够成为被使用者接触的机会少的结构。
第7技术方案在上述第6技术方案中形成为如下结构。突起片设定在收容凹部的靠纵深侧的区域部位。
根据该第7技术方案,在就座者靠在座椅靠背时,能够使就座者不易感到突起片的异物感。另外,将可倒部收容在收容凹部内时,施加基于止动结构的卡定力(抵抗力)的区域成为收容操作的最后的区域,因此能够让使可倒部从收容凹部倒下或将其收容在收容凹部内的操作更简便。
第8技术方案在上述第6或第7技术方案中形成为如下结构。一个装备部件以向外部露出的状态设于可倒部的外周部。突起片为使突起形状进入与在上述可倒部的外周部形成的装备部件之间的边界的凹陷内而作用卡定力的结构。
根据该第8技术方案,利用向可倒部的外周部露出而设置的装备部件的结构,能够避免因由突起片发挥的卡定力而对可倒部施加压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扶手(可倒部)前倒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杯架拉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将配置有止动结构的区域从下方侧放大观察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正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图6的要部放大图。
图8是表示从图6的状态起扶手(可倒部)前倒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将配置有止动结构的区域从上方侧可视化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10是止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标号说明】
1  座椅(交通工具用座椅)
2  座椅靠背
3  座椅座垫
4  头枕
10  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
10A 端席侧的区域 
10B 中央席侧的区域
11  收容凹部
11A 顶面部
12  靠背框架
12W 缆索
13  扶手(可倒部)
13A 带子
13B 杯架(装备部件)
13B1 按钮
13B2 框部
13B3 保持部
13C 前端侧的面部(上表面部)
13D 凹陷
13E 扶手框架
13P 扶手衬垫
13F 扶手罩
13G 旋转轴
14  靠背罩(座椅罩)
14A 构成片
14B 线缝
14C 吊入布
14C1 缆索
14C2 C形环
14D 罩衬垫
15  靠背衬垫(座椅衬垫)
15A 通孔
16  靠背板
16A 夹子
20  止动结构
21  突起片
21A 平板部
21B 圆突起(突起形状)
22  支承板
23  棉布(缓冲构件)
23A 线缝
G   普通表面
100 1人用侧的座椅靠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
【实施例1】
首先,对于实施例1的座椅1的结构使用图1~图10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座椅1构成为在所谓旅行车类型的汽车上搭载的最后排的后排座椅。上述座椅1为具备同排能够乘坐3位乘员而使用的长的横宽的结构,为在其背后连续地形成有汽车的行李室的结构。
上述座椅1为具备作为就座乘员的靠背的座椅靠背2、作为就座 部的座椅座垫3、作为靠头部的头枕4的结构。座椅靠背2为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与1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0在宽度方向分割成6:4的结构。上述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与1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0分别单独地进行靠背角度的调整,或能够向座椅座垫3侧前倒。座椅座垫3为不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分割而是具备3人用的横宽的一体的结构。头枕4在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的中央席侧的区域10B的上部、端席侧的区域10A的上部、1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0的上部分别安装有1个。
上述的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如图5所示,其中央席侧的区域10B构成得比端席侧的区域10A窄。并且,在上述中央席侧的区域10B设有扶手13,该扶手13在该区域10B未乘坐有乘员时能够从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向前侧倒下而作为搁肘部使用(参照图2)。上述扶手13如图1所示,设置为收容在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的中央席侧的区域10B形成的收容凹部11内的状态。上述扶手13为如下结构:在收容于上述收容凹部11内的状态下,形成与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的靠背面呈一面状的状态,能够作为坐在中央席侧的区域10B的乘员的靠背发挥功能。在此处,上述扶手1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可倒部”。
上述扶手13通过使其从上述收容凹部11向前侧倒下,而如图2所示,倒下直至水平位置,成为能够供坐在其左右两旁的乘员作为搁肘部而舒适地使用的状态(展开状态)。而且,关于上述扶手13,通过从上述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起进行按压设在扶手13的朝向座椅前方侧的前端侧的面部13C的按钮13B1的操作,而从该面部13C内将杯架13B向前方侧拉出。在此处,上述杯架13B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装备部件”。
上述杯架13B形成为如下状态:从扶手13的前端侧的面部13C到作为旋转中心的根部侧的部分(旋转轴13G),横跨在扶手13的一半以上的区域而埋入设置。具体而言,上述杯架13B包括:向上述扶手13的前端侧的面部13C露出的长方形框状的框部13B2;以收容在 该框部13B2内的形状埋入设置在扶手13内的保持部13B3;设于上述框部13B2的局部区域的按钮13B1。
上述框部13B2如图6所示,设置为与构成扶手13的骨架的金属制的扶手框架13E一体地固定的状态。上述框部13B2的向扶手13的前端侧的面部13C露出的表面部分由树脂构件构成。另外,保持部13B3设置为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框部13B2展开收纳的状态,在其不使用时,形成为如下状态:以被压入到上述扶手13内而限制其展开移动的状态,保持为构成与上述框部13B2呈一面状的平坦的表面形状的形状。上述保持部13B3通过将上述按钮13B1压下,而解除其收纳位置处的限制状态,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施力作用,以被从扶手13的前端侧的面部13C拉出的方式展开。并且,上述保持部13B3在上述展开后,通过利用手动操作切换成能够保持饮料容器的形状,而形成为能够从上方侧设置并保持饮料容器的状态。
上述扶手13在将上述杯架13B的保持部13B3收容在扶手13内后,将其(扶手13)向后方侧抬起而完全压入到前述收容凹部11内,由此,如图6所示,从设置在收容凹部11的顶面部11A内的止动结构20施加卡定力,而保持成被较强地按压固定在该收容凹部11内的状态。通过基于该止动结构20的保持,扶手13在汽车的紧急制动时或使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从前倒的状态抬起时等不会从收容凹部11脱出,而是保持为较强地在收容凹部11内保持位置的状态。
详细而言,在图2中如前所述,上述扶手13成为在其前端侧的区域部内置有杯架13B的前端侧重的结构,由此成为容易较强地受到上述的惯性力的作用的结构。但是,扶手13即使受到上述的较强的惯性力的作用,利用由上述止动结构20发挥的较强的卡定力,也在上述收容凹部11内稳定地保持位置。
以下,对于上述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的各部的具体的结构详细 地进行说明。即,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如图6所示,包括构成其骨架的金属制的靠背框架12、覆盖靠背框架12的前部而缓和并承受就座乘员的载荷的发泡聚氨酯制的靠背衬垫15、以覆盖靠背衬垫15的表面整体的方式覆盖的靠背罩14、覆盖于靠背框架12的后部的树脂制的靠背板16。在此处,上述靠背罩14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罩”,靠背衬垫15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衬垫”。
上述靠背框架12的详细的图示省略,但被组装成沿着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的外周形状的长方形框状的形状。上述靠背框架12上,形成为一体地结合设置有用于组装后述的各种部件的缆索12W的状态。靠背衬垫15形成为如下状态:被组装成从前方侧覆盖上述靠背框架12的各框部,并且被组装成其周缘部向后方侧以鳍状延伸并从外周侧覆盖靠背框架12的各框部。
靠背罩14形成为如下结构:与上述靠背衬垫15的各侧面的形状一致而形成的多张构成片14A被缝合成与靠背衬垫15的表面形状一致的一张袋状的形状。上述各构成片14A根据其覆盖靠背衬垫15的部位,而选择皮革材料或毯材料来使用。具体而言,各构成片14A中,收容扶手13的收容凹部11的前表面和中央席侧的区域10B的横侧面、以及覆盖靠背板16的背面的部位分别由毯材料构成,除此以外的部位由皮革材料构成。此外,用于各构成片14A的表皮材料除了能够使用皮革材料或毯材料以外,也能够使用布帛等其他的面料,基于适用部位的选择也能够适宜自由地变更。
上述靠背罩14在从前方侧覆盖上述靠背衬垫15的表面后,其上下左右的各周缘部被向后方侧拉入而固定于靠背框架12,由此形成为如下状态:以宽广地紧贴靠背衬垫15的表面形状的方式张紧设置成被分别从上下两侧和左右两侧牵拉的状态。通过该靠背罩14的张紧设置,靠背衬垫15形成为被较强地向靠背框架12按压而固定位置的状态。
另外,如图2~图4所示,上述靠背罩14的覆盖上述收容凹部11的面区域成为如下结构:被缝合成与收容凹部11的形状一致而凹陷的凹面状的形状。上述靠背罩14的被缝合成凹面状的形状的面区域如图6所示,在其凹面的上纵深侧(图示右上侧)的缘部和下纵深侧(图示省略)的缘部的各反面侧部,一起缝有用于将它们向后方侧吊入的吊入布14C,使这些吊入布14C穿过在靠背衬垫15贯通形成的各通孔15A并向后方侧拉入,使穿过这些吊入布14C的前端侧的缘部的缆索14C1分别靠近前述的与靠背框架12结合的缆索12W,利用C形环14C2捆束而固定,由此形成为如下状态:被张紧设置成在形成上述收容凹部11的靠背衬垫15的凹面不产生浮起或褶皱地与其宽广地紧贴的状态。在上述靠背罩14的各构成片14A的反面部,形成为如下状态:一体地层叠设有用于提高靠背罩14的防滑和缓冲性的发泡聚氨酯制的罩衬垫14D(图示省略)。
靠背板16通过使用夹子16A被向上述靠背框架12的各个部位从后方侧插入,而形成为一体地安装于靠背框架12的状态。并且,在上述靠背板16的背面部,形成为覆盖有由前述的构成靠背罩14的毯材料构成的构成片14A的状态。通过上述结构,覆盖靠背板16的背面的毯材料(构成片14A)在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前倒时,形成与铺在行李室的地板面上的毯材料呈一面状的行李室面。覆盖有上述毯材料(构成片14A)的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的背面部通过成为在其内部内置有上述靠背板16的结构,而成为能够发挥即使放置行李也不易挠曲的高的结构强度的结构。
扶手13如图6所示,包括:构成其骨架的金属制的扶手框架13E;以覆盖扶手框架13E的表面整体的方式覆盖而缓和并承受从外部受到的载荷的发泡聚氨酯制的扶手衬垫13P;以覆盖扶手衬垫13P的表面整体的方式覆盖的皮革制的扶手罩13F;缝于扶手罩13F的皮革制带状的带子13A;内置于扶手13内的杯架13B。
上述扶手13形成为如下状态:其扶手框架13E的根部侧的左右2处的部位分别利用旋转轴13G与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的靠背框架12以能够前后旋转的状态连结。上述扶手13成为其表面整体被扶手衬垫13P和扶手罩13F覆盖的结构,不管是在收容于上述收容凹部11内而承受靠背载荷时,还是在从收容凹部11展开而承受作为搁肘部的载荷时,都能够缓和并承受载荷。
另外,扶手13成为如下状态:在其内置有杯架13B而局部露出的前端侧的面部13C上,也覆盖有上述扶手衬垫13P和扶手罩13F。详细而言,上述扶手衬垫13P和扶手罩13F形成为以将向扶手13的前端侧的面部13C露出的杯架13B的框部13B2从外周侧包围的方式设置的状态,并形成为以在框部13B2凹陷的位置形成的方式相比框部13B2鼓起的形状的状态。由此,在上述扶手13的前端侧的面部13C,成为如下结构:在其由扶手衬垫13P和扶手罩13F包围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杯架13B的框部13B2、保持部13B3、按钮13B1呈一面状地凹陷的凹陷13D。
另外,如图1所示,在上述扶手13的承受靠背载荷的一侧的面部(在收容于收容凹部11内的状态下向前方侧露出的面部)上,以成为与该面部呈一面状地紧贴的状态的方式,带状的带子13A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架设而安装的状态。上述带子13A形成为其两端部分别缝于扶手13的两横侧面(扶手罩13F)而安装的状态。上述带子13A作为将扶手13从收容凹部11拉出时的把手而发挥功能,在将扶手13从收容凹部11拉出时,以压弯上述扶手罩13F、扶手衬垫13P并将手放入带子13A而将其向前方侧牵拉的方式进行操作,由此将扶手13从收容凹部11向前方侧拉出而使其向前倒下(参照图2)。
接着,对将上述扶手13保持在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的收容凹部11内的止动结构20的结构进行说明。上述止动结构20如图4及图6~图10所示,包括:在上述2人用侧的座椅靠背10的收容凹部11 的顶面部11A内埋入设置的突起片21;将突起片21从反面侧支承的面状的支承板22;从正面侧覆盖突起片21的面状的棉布23。
上述止动结构20形成为如下状态:作为其结构部件的上述突起片21、支承板22和棉布23在相互缝合成一个的状态下,缝于覆盖上述收容凹部11的顶面部11A的靠背罩14的构成片14A的反面部而设置。由此,上述止动结构20形成为如下状态:以夹于上述靠背罩14的构成片14A与其反面侧的靠背衬垫15之间的状态而设置。在此处,上述棉布2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构件”。
上述突起片21由比靠背衬垫15、扶手衬垫13P硬的聚丙烯树脂等树脂构件构成,形成为具有矩形板状的平板部21A、从平板部21A的一边呈截面半球状突出的筋状的圆突起21B的形状(参照图10)。上述突起片21如图4及图6~图9所示,以如下状态设置:上述圆突起21B延伸的长度方向成为座椅宽度方向,且圆突起21B朝向向下方侧突出的方向。上述突起片21的反面(配置状态下的上表面)成为平坦面(参照图7及图10)。
上述突起片21详细而言,如图6及图9所示,形成为如下状态:以朝向在其平板部21A的后侧的边形成圆突起21B的方式的状态,上述圆突起21B设置成位于接近收容凹部11的顶面部11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纵深侧(座椅后侧)的缘部的区域。在此处,基于上述圆突起21B的突起形状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突起形状”。
支承板22由比靠背衬垫15、扶手衬垫13P硬的压制毯、聚丙烯树脂的发泡片等的构件构成。上述支承板22如图10所示,形成为比上述突起片21的反面大一圈的矩形板状的形状,形成为以突起片21的反面贴在支承板22的中央部分的方式铺在突起片21的反面侧的状态。上述支承板22如图9所示,形成为具有比上述收容凹部11的顶面部11A的宽度短的宽度的形状。
棉布23如图6~图8所示,为了避免上述突起片21的圆突起21B的突起形状在靠背罩14的表面作为筋状的显眼件而显著地过度浮起,由使圆突起21B的突起形状在靠背罩14的面内方向宽广地分散而均匀的厚的毯材料等原材料构成。上述棉布23如图10所示,形成为比上述突起片21、支承板22大一圈的面形状,如图9所示,形成为如下状态:以在其中央部分分别设置突起片21、支承板22的状态,以缝合线沿宽度方向横贯突起片21的平板部21A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位的方式,与它们一体地缝住而结合。由此,上述突起片21形成为如下状态:以由上述棉布23和支承板22从正反面侧夹入的状态,与它们一体地缝合(参照图7)。
上述棉布23如图9所示,形成为具有比上述收容凹部11的顶面部11A的宽度长的宽度的形状,以与覆盖收容凹部11的顶面部11A的靠背罩14的反面重叠的状态,其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缘部形成为如下状态:分别与覆盖收容凹部11的顶面部11A的靠背罩14的构成片14A与和其两旁连接的各构成片14A之间的线缝14B(缝合部)一起地缝合而结合(线缝23A:参照图9)。由此,上述止动结构20形成为与靠背罩14的覆盖收容凹部11的顶面部11A的构成片14A的反面部一体地缝合而安装的状态。
上述止动结构20如图8所示,利用将上述靠背罩14覆盖在靠背衬垫15的表面而张紧设置的作业,设置为与接近上述收容凹部11的顶面部11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纵深侧(后侧)的缘部的规定位置对位的状态。详细而言,在上述靠背罩14的张紧设置时,上述止动结构20的突起片21的圆突起21B配置在接近顶面部11A的纵深侧的缘部的位置,但突起片21的平板部21A形成在比圆突起21B靠前侧的区域,由此在将靠背罩14的吊入布14C向后侧吊入的作业时吊入布14C不会阻挡突起片21,能够适当地进行吊入布14C的吊入作业。
通过上述靠背罩14的张紧设置,止动结构20如图8所示,上述突起片21的圆突起21B利用经由上述支承板22的靠背衬垫15的弹发力产生的支承,成为如下状态:在收容凹部11的顶面部11A设置成形成比该顶面部11A的普通表面G突出的平缓的突起形状的状态。具体而言,上述突起片21的圆突起21B产生的突起形状利用介于上述突起片21与靠背罩14之间的棉布23的缓冲结构、靠背罩14的张紧设置力、在靠背罩14的反面部层叠的罩衬垫14D(图示省略)的缓冲结构等,不是局部地呈筋状较窄地突出,而是以在靠背罩14的面内方向宽广地分散而均匀的形状突出。由此,上述圆突起21B产生的突起形状不会在靠背罩14的顶面部11A的表面产生显眼部,而设置成在外观上几乎看不到突起的状态。
如上所述设置的止动结构20如图8所示,在扶手13收容于收容凹部11内之前的状态下,形成为如下状态:上述突起片21的圆突起21B设置成相比收容凹部11的顶面部11A的普通表面G向下方侧突出的状态。并且,上述止动结构20如图6~图7所示,通过在上述收容凹部11内压入并收容扶手13,突起片21的圆突起21B与扶手13的朝向图示上侧的前端侧的面部13C干涉,扶手13成为被完全压入收容凹部11内的状态,由此上述圆突起21B成为进入在上述前端侧的面部13C形成的凹陷13D的内部的状态。由此,扶手13利用进入上述凹陷13D的内部的圆突起21B,成为其向从收容凹部11向前脱出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成为被保持成在上述收容凹部11内固定位置的状态的状态。
详细而言,上述止动结构20通过上述扶手13被压入收容凹部11内而与扶手13的前端侧的面部13C干涉,而将从反面侧支承突起片21的靠背衬垫15、和构成与突起片21干涉的扶手13的前端侧的面部13C的扶手衬垫13P压弯,并接受扶手13的收容移动。并且,止动结构20通过成为上述扶手13被完全压入收容凹部11内而突起片21的圆突起21B进入扶手13的前端侧的面部13C的凹陷13D的内部的状态,而缓 和上述靠背衬垫15和扶手衬垫13P被压弯的状态,从而返回到接近被压弯前的初始形状的状态。通过成为这种结构,避免了靠背衬垫15、扶手衬垫13P长时间被压弯,避免了由突起片21的按压力产生的压痕施加到扶手13的表面、收容凹部11的顶面部11A。
保持在上述收容凹部11内的扶手13通过被施加抵抗由上述突起片21的圆突起21B发挥的卡定力而从收容凹部11拉出的力,而从与上述突起片21的圆突起21B干涉的干涉状态脱离,前倒直至图2中前述的展开位置。
这样,本实施例的座椅1成为如下结构:在形成于座椅靠背2的收容凹部11内设有能够从收容凹部11前倒而使用的扶手13(可倒部),并具有能够将扶手13保持成收容在收容凹部11内的状态的止动结构20。止动结构20成为如下结构:在收容凹部11的内周部(顶面部11A)设置的突起片21通过被按压于扶手13的外周部(前端侧的面部13C)而作用将扶手13保持在收容凹部11内的卡定力。突起片21成为如下结构:配置成夹在以覆盖设有该突起片21的收容凹部11的顶面部11A的普通表面G的方式张紧设置的靠背罩14(座椅罩)与由该靠背罩14覆盖的靠背衬垫15(座椅衬垫)之间的状态,通过相比上述普通表面G突出的圆突起21B的突起形状而按压于扶手13的外周部。
通过成为这种结构,突起片21的圆突起21B的突起形状通过在其表面张紧设置的靠背罩14的形状,而以不易成为相对于外部局部地突出的形状的方式均匀。因此,能够使止动结构20成为不易损伤对方侧构件(扶手13)且向外部露出时的美观性也良好的结构。
另外,在靠背罩14与突起片21之间介入设有在上述普通表面G的面内方向展开的挠性面状的棉布23(缓冲构件)。通过成为这种结构,利用上述面状的棉布23,突起片21的圆突起21B的突起形状作用于靠背罩14的按压力在靠背罩14的面内方向更宽广地分散而均匀。 因此,能够更有效地使止动结构20成为不易损伤对方侧构件(扶手13)且向外部露出时的美观性也良好的结构(不易产生显眼部的结构)。
另外,突起片21缝于棉布23,棉布23一起缝于靠背罩14的构成片14A之间的线缝14B而安装(线缝23A:参照图9)。通过成为这种结构,能够成为利用少的线缝将突起片21、棉布23缝于靠背罩14,并且用于将突起片21固定于靠背罩14的线缝不会另外露出的结构,因此能够提高靠背罩14的美观性。另外,通过采用这种构成,不会增加线缝,将突起片21设定在从靠背罩14的构成片14A之间的线缝14B远离的位置(中央位置),能够避免在靠背罩14产生过度的顶撞。另外,由于未采用将突起片21直接固定在靠背罩14的结构,因此不需要空出用于将突起片21固定在靠背罩14的孔,能够实现工时削减和美观性提高。另外,通过将突起片21、棉布23缝于靠背罩14,能够简单地进行相对于靠背罩14的定位,并且能够将它们与靠背罩14作为一体的一个部件而简便地处理。此外,也可以利用在靠背罩14的反面部设置的罩衬垫14D(图示省略),发挥使突起片21的圆突起21B的突起形状在面内方向宽广地分散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构件”的功能。
另外,突起片21由比靠背衬垫15硬的树脂部件形成,其与靠背衬垫15相对的反面侧的面部形成为相比圆突起21B的突起形状在(普通表面G的)面内方向宽广地延伸的面形状。通过成为这种结构,即使突起片21由树脂部件形成为硬质,利用在其表面张紧设置的靠背罩14的形状,也以不易成为相对于外部局部地突出的形状的方式均匀。另外,即使突起片21如上所述形成为硬质,其反面侧的宽广的面部以相对于靠背衬垫15宽广地面抵接的状态被支承,因此不易向靠背衬垫15内下沉,能够发挥稳定的强的卡定力。
另外,止动结构20设定在扶手13的收容状态的上表面部(前端侧的面部13C)与和该上表面部(前端侧的面部13C)相对的收容凹部 11的顶面部11A之间。通过成为这种结构,止动结构20被设定在离扶手13的倒下的旋转中心(旋转轴13G)最远的位置,因此能够较强地发挥用于将扶手13保持成收容状态的保持力。
另外,突起片21设置在收容凹部11的内周部。通过成为这种结构,突起片21成为向座椅靠背2的收容凹部11的内周部突出的结构,因此与在扶手13设置突起片21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突起片21形成在更不显眼的位置(即使扶手13展开也不损害美观性的位置),并且能够成为被使用者接触的机会少的结构。
另外,突起片21设定在收容凹部11的靠纵深侧(座椅后侧)的区域部位。通过成为这种结构,就座者靠在座椅靠背2时,能够不易使就座者感到突起片21的异物感。另外,在将扶手13收容于收容凹部11内时,施加基于止动结构20的卡定力(抵抗力)的区域成为收容操作的最后的区域,因此能够让使扶手13从收容凹部11倒下或将其收容在收容凹部11内的操作更简便。
另外,设置成在扶手13的外周部杯架13B(一个装备部件)向外部露出的状态。突起片21成为如下结构:使圆突起21B的突起形状进入与在上述扶手13的外周部形成的杯架13B之间的边界的凹陷13D内而作用卡定力。通过成为这种结构,利用向扶手13的外周部露出而设置的杯架13B的结构,能够避免因由突起片21发挥的卡定力而对扶手13施加压痕。
以上,使用1个实施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实施例以外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本实用新型的“交通工具用座椅”除了能够适用于汽车的后排座椅以外的座椅,还可以是适用于铁道等汽车以外的车辆的座椅,另外,对供航空器、船舶等各种交通工具用的座椅也能够广泛地适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可倒部”只要是能够从在座椅靠背形成的收容凹部前倒而使用的部件即可,除了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扶手以外,也可以作为桌子等其他的功能部分设置。另外,“止动结构”只要是通过使在座椅靠背形成的收容凹部的内周部与可倒部的外周部中的任一方设置的突起片按压于收容凹部的内周部与可倒部的外周部中的另一方,而作用将可倒部保持在收容凹部内的卡定力的结构即可,除了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在收容凹部的顶面部设置的结构以外,也可以是在收容凹部的横侧面、底面部设置的结构,还可以是设于扶手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在其两方设置的结构。
另外,“突起片”的突出形状未限定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圆突起的突出形状,而能够采用各种突起形状。另外,突起片的突起形状也可以为了避免突起形状成为局部的而在多个部位宽广地分散设置。另外,“突起片”也可以与座椅罩、座椅衬垫粘接而结合。另外,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在可倒部的外周部设置成向外部露出的状态的某一个装备部件”,例示了杯架,但上述装备部件也可以是抽屉等其他的装备部件。另外,也可以是在可倒部没有装备部件的结构。

Claims (8)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是在形成于座椅靠背的收容凹部内设有能够从该收容凹部前倒而使用的可倒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具有能够将所述可倒部保持为收容在所述收容凹部内的状态的止动结构,
该止动结构成为如下结构:通过使在所述收容凹部的内周部与所述可倒部的外周部中的任一方设置的突起片按压于所述收容凹部的内周部与所述可倒部的外周部中的另一方,而作用将所述可倒部保持在所述收容凹部内的卡定力,
所述突起片成为如下结构:配置成夹在座椅罩与由该座椅罩覆盖的座椅衬垫之间的状态,利用相比普通表面突出的突起形状而被按压于所述另一方,所述座椅罩以覆盖设有所述突起片的一侧的所述普通表面的方式张紧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罩与所述突起片之间介入设有在所述普通表面的面内方向扩展的挠性面状的缓冲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片缝于所述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一起缝于所述座椅罩的构成片之间的线缝而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片由比所述座椅衬垫硬的树脂部件形成,所述突起片的与所述座椅衬垫相对的反面侧的面部形成为相比所述突起形状在所述普通表面的面内方向宽广地延伸的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结构设定在所述可倒部的收容状态的上表面部与和该上表面部相对的所述收容凹部的顶面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片设在所述收容凹部的内周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片设定在所述收容凹部的靠纵深侧的区域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一个装备部件以向外部露出的状态设于所述可倒部的外周部,所述突起片为使所述突起形状进入与在所述可倒部的外周部形成的所述装备部件之间的边界的凹陷内而作用卡定力的结构。
CN201420577804.3U 2013-10-04 2014-10-08 交通工具用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214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9311A JP6135435B2 (ja) 2013-10-04 2013-10-04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3-209311 2013-10-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52140U true CN204452140U (zh) 2015-07-08

Family

ID=52776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7780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2140U (zh) 2013-10-04 2014-10-08 交通工具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16786B2 (zh)
JP (1) JP6135435B2 (zh)
CN (1) CN204452140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5447A (zh) * 2016-12-30 2017-04-26 芜湖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的后排中央扶手
CN106740324A (zh) * 2016-12-30 2017-05-31 芜湖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的长度可调的后排中央扶手
CN106740325A (zh) * 2016-12-30 2017-05-31 芜湖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的封闭式后排中央扶手
CN106963106A (zh) * 2015-10-27 2017-07-2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可收起桌子
CN107009933A (zh) * 2015-10-02 2017-08-0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罩
CN110352146A (zh) * 2017-03-09 2019-10-18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CN114450193A (zh) * 2019-09-26 2022-05-06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的扶手装置
GB2604879A (en) * 2021-03-16 2022-09-21 Jaguar Land Rover Ltd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vehicle armres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00598A1 (de) * 2015-01-15 2016-07-21 himolla Polstermöbel GmbH Sitzmöbel
JP6474698B2 (ja) * 2015-08-07 2019-02-2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834410B2 (ja) * 2016-11-29 2021-02-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N107009939A (zh) * 2017-03-22 2017-08-04 合肥浦尔菲电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后座的杯架
US10227027B2 (en) * 2017-06-30 2019-03-12 Lear Corporation Seat back with pivotable armrest and armrest restrictor
GB2566084B (en) * 2017-09-04 2020-03-04 Ford Global Tech Llc A deployable cup holder
US10882427B2 (en) * 2017-09-27 2021-01-05 Gulfstream Aerospace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y including an armrest sub-assembly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7046584B2 (ja) * 2017-12-13 2022-04-04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バックボード、トリムカバー、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JP7362095B2 (ja) * 2018-11-21 2023-10-17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
JP7446165B2 (ja) * 2020-06-09 2024-03-08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アームレスト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7497696B2 (ja) * 2021-03-22 2024-06-1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
US11772526B2 (en) * 2021-10-04 2023-10-03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eat with center service do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3454A (ja) 1990-05-18 1992-01-27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装置の配線構造
JPH0542783Y2 (zh) * 1990-06-22 1993-10-27
DE19511135C1 (de) * 1995-03-27 1996-04-11 Daimler Benz Ag Armlehne
DE29619478U1 (de) * 1996-11-11 1997-02-27 F. S. Fehrer Gummihaar- Und Schaumpolsterfabrik Gmbh & Co Kg, 97318 Kitzingen Fahrzeugsitzbank mit Mittelarmlehne und Kopfstütze
US6073996A (en) * 1997-12-31 2000-06-13 Tachi-S Co., Ltd. Structure of seat back with armres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JP2002186542A (ja) * 2000-12-20 2002-07-02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車両用アームレスト
JP2003212023A (ja) * 2002-01-21 2003-07-30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座 席
JP3897298B2 (ja) * 2002-11-27 2007-03-22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リア・シート・アームレスト
DE102007049763A1 (de) * 2007-10-16 2009-04-23 F.S. Fehrer Automotive Gmbh Armlehne zur Anordnung in einem Fahrzeug
JP6058934B2 (ja) * 2012-07-27 2017-01-1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リッ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ート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9933B (zh) * 2015-10-02 2019-05-28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罩
CN107009933A (zh) * 2015-10-02 2017-08-0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罩
CN106963106A (zh) * 2015-10-27 2017-07-2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可收起桌子
CN106740325B (zh) * 2016-12-30 2019-04-12 芜湖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的封闭式后排中央扶手
CN106740325A (zh) * 2016-12-30 2017-05-31 芜湖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的封闭式后排中央扶手
CN106585447B (zh) * 2016-12-30 2019-03-29 芜湖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的后排中央扶手
CN106585447A (zh) * 2016-12-30 2017-04-26 芜湖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的后排中央扶手
CN106740324A (zh) * 2016-12-30 2017-05-31 芜湖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的长度可调的后排中央扶手
CN110352146A (zh) * 2017-03-09 2019-10-18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CN114450193A (zh) * 2019-09-26 2022-05-06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的扶手装置
CN114450193B (zh) * 2019-09-26 2024-01-19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的扶手装置
GB2604879A (en) * 2021-03-16 2022-09-21 Jaguar Land Rover Ltd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vehicle armrest
GB2604879B (en) * 2021-03-16 2023-06-14 Jaguar Land Rover Ltd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vehicle armres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74235A (ja) 2015-04-20
US9616786B2 (en) 2017-04-11
JP6135435B2 (ja) 2017-05-31
US20150097406A1 (en) 2015-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52140U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JP5245367B2 (ja) 着せ替えシートカバーのシート被覆構造
US7172246B1 (en) Seat cover
US9580031B2 (en) Automobile seat divider—the backseat buddy
JP5822183B2 (ja) バックル収納構造
EP2486828A1 (en) Cushion structure and vehicle seat
US8454085B1 (en) Vehicle seats having upwardly extending side guards
JPS6175026A (ja) 自動車用吊り構造
WO2014129087A1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トリムカバーの固定構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CN107161047B (zh) 座椅装置
CN106455829B (zh) 表皮的固定构造及车辆用座椅
JPS6092710A (ja) 自動車用二重構造シ−ト
JP2010094323A (ja) 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JP697413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3087290U (ja) 自動車用簡易収納型シートカバー
JP2010012093A (ja) 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JP7234871B2 (ja) シートカバー
JP3120900U (ja) バス用補助席カバー
JP3214282U (ja) 睡眠補助器
JP3114933U (ja) 自動車座席用マッサージ器
KR101648404B1 (ko) 차량의 뒷좌석 레그 스페이스에 설치되는 뒷좌석보조기구
JP6866630B2 (ja) シートカバーの係止構造
JP2009125273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クッション構造
JPS6348207Y2 (zh)
JP321427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2110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