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61855U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61855U
CN204361855U CN201520012524.2U CN201520012524U CN204361855U CN 204361855 U CN204361855 U CN 204361855U CN 201520012524 U CN201520012524 U CN 201520012524U CN 204361855 U CN204361855 U CN 204361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radial
opening
fan
sheath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125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田将理
北村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61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618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具有电枢的静止部、具有转子保持架的旋转部以及与旋转部一同旋转的风扇。转子保持架的圆板部具有上下贯通的多个开口。风扇配置在转子保持架的上方,且包括多个叶片和覆盖叶片的上方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叶片的径向外侧的外罩部。开口的径向范围与叶片的径向范围至少局部重叠。并且,外罩部的径向外端配置在比转子保持架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外罩部的下端在轴向上位于与叶片的下端相同的位置或比叶片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在具有电枢的马达中,卷线与流经电枢的卷线的电流大小成比例地产生热量。因此,现有技术公知有一种马达,该马达具有随着转子的旋转在电枢的周边产生气流的风扇。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平8-191555号公报中记载了这种现有技术的马达。
在日本公开公报平8-191555号公报中所述的马达中,通过将冷却风扇并列设置于转子所具有的转子驱动用永磁体,在直流电动机主体(电枢)的周边产生气流,从而冷却直流电动机主体。
但是,日本公开公报平8-191555号公报中所述的马达虽然在电枢周边产生气流,但是并不主动从马达的外部吸入气体。因此,难以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更高效地冷却电枢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马达包括:静止部,其具有电枢;旋转部,其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相对旋转;以及风扇,其与所述旋转部一同旋转。所述旋转部包括:轴,其沿所述中心轴线延伸;转子保持架,其具有圆板部和从所述圆板部的外缘向下方延伸的圆筒部;以及磁铁,其保持于所述圆筒部的内侧且与所述电枢在径向对置。所述圆板部具有上下贯通的多个开口。所述风扇配置在所述转子保持架的上方,所述风扇包括: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沿径向延伸;以及外罩部,其覆盖所述叶片的上方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叶片的径向外侧。所述开口的径向范围与所述叶片的径向范围至少局部重叠,所述外罩部的下端的轴向位置与所述叶片的下端的轴向位置相同,或所述外罩部的下端的轴向位置比所述叶片的下端的轴向位置靠下方。所述外罩部的径向外端配置在比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并且,所述开口在周向上以相等间隔配置。
并且,所述叶片在周向上以相等间隔配置。
并且,所述开口的数量比所述叶片的数量多。
并且,所述开口的数量比所述叶片的数量的两倍多。
并且,所述开口的数量与所述叶片的数量互质。
并且,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叶片之间的周向间隔不均等。
并且,所述开口沿径向延伸,所述开口的径向宽度比所述开口的周向宽度大。
并且,所述风扇还具有沿径向扩展的平板部,所述平板部配置在比所述开口的径向内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所述叶片的径向内端与所述平板部连接。
并且,所述叶片具有轴向高度随着从所述叶片的径向内端附近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变高的导入部。
并且,所述平板部在上表面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径向外端与所述平板部的径向外端一致。
并且,所述叶片的径向内端与所述倾斜面的径向内端一致,或所述叶片的径向内端配置在比所述倾斜面的径向内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并且,所述外罩部在下表面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方倾斜的导向面。
并且,所述导向面是向径向外侧和上方凹陷的曲面。
并且,所述开口的径向外端配置在比所述外罩部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并且,所述叶片的径向外端与所述外罩部连接,所述叶片具有周向宽度随着接近所述外罩部而变大的锥形部。
并且,所述叶片的下端面与所述外罩部的下端面配置在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同一平面上。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由叶片产生的旋转气流通过外罩部被向下方导向,且流向开口。并且,能够抑制该气流向外罩部以及转子保持架的外侧漏出。由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电枢。
通过以下的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以上所述以及其他的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保持架的俯视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俯视图。
图4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立体图。
图5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纵剖视图。
图6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仰视图。
图7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开口与叶片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9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俯视图。
图10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风扇的仰视图。
图11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风扇的俯视图。
图12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风扇的俯视图。
图13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14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俯视图。
图15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风扇的仰视图。
图16是示出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开口与叶片的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分别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将沿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作“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以轴向为上下方向,相对于转子保持架以风扇侧作为“上”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但是,这仅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定义的上下方向,并不限定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马达时的朝向。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的纵剖视图。图2是转子保持架32的俯视图。本实用新型中的马达1安装于打印机或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OA:Office Automation)设备,用于使辊等驱动部进行动作。但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马达也可以用于除办公自动化设备之外的用途。例如,本实用新型中的马达也可以用于汽车等输送设备、家电产品、医疗设备、盘驱动装置以及送风风扇等来产生各种驱动力。
如图1所示,马达1包括静止部2、旋转部3以及风扇4。静止部2相对于作为驱动对象的装置的框体相对静止。旋转部3以能够相对于静止部2旋转的方式被支撑。
本实施方式中的静止部2包括安装板21、电路板22、轴承保持架23、轴承部24以及定子25。
安装板21是沿与中心轴线9正交的方向扩展的板材。使用比电路板22刚性更高的金属作为安装板21的材料。例如,使用镀锌钢板、不锈钢(SUS:Steel Use Stainless)、铝合金等作为安装板21的材料。安装板21固定于作为驱动对象的装置的框体。
安装板21包括翻边部211以及板状部212。翻边部211是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位。板状部212从翻边部211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本实施方式中的安装板21包围轴承保持架23。轴承保持架23被压入到翻边部211的径向内侧。由此,安装板21固定在轴承保持架23的径向外侧。
电路板22配置在板状部212的上表面。电路板22位于翻边部211的径向外侧,且电路板22相对于中心轴线9大致垂直地扩展。电路板22例如使用环氧玻璃基板或酚醛纸基板。并且,在电路板22安装有用于向后述的线圈252提供驱动电流的电子回路。
轴承保持架23是将轴承部24保持于内部的由金属制成的部件。轴承保持架23在中心轴线9的周围沿轴向呈大致圆筒状延伸。
轴承部24是能够将旋转部3侧的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机构。本实施方式中的轴承部24包括第一轴承241以及第二轴承242。第二轴承242配置在比第一轴承241靠下侧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轴承241以及第二轴承242使用使外圈与内圈隔着球体相对旋转的球轴承。但是,也可以使用烧结含油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来取代球轴承。并且,构成轴承部24的轴承的数量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第一轴承241以及第二轴承242各自的外圈固定在轴承保持架23的径向内侧。具体地说,第一轴承241以及第二轴承242各自的外圈的外周面与轴承保持架23的径向内侧的表面接触。另一方面,第一轴承241以及第二轴承242各自的内圈固定于轴31。
定子25是由定子铁芯251以及线圈252形成的电枢。
定子铁芯251在比安装板21靠上方的位置固定于轴承保持架23。定子铁芯251由层叠钢板形成,该层叠钢板通过在轴向层叠硅钢板等电磁钢板而形成。定子铁芯251包括圆环状的铁芯背部51以及从铁芯背部5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齿52。轴承保持架23被压入到铁芯背部51的径向内侧。由此,定子铁芯251固定在轴承保持架23的径向外侧。
多个齿52在周向上以大致相等间隔排列。线圈252安装于各齿52。线圈252由缠绕于各齿52的导线构成。
本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部3包括轴31、转子保持架32以及磁铁33。
轴31是沿中心轴线9延伸的柱状的部件。轴31的材料使用例如不锈钢等金属。轴31被轴承部24支承且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轴31的上端部比第一轴承241向上方突出。并且,轴31的下端部比第二轴承242向下方突出。轴31的下端部借助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与办公自动化(OA:Office Automation)设备的驱动部连接。
转子保持架32是与轴31一同旋转的由金属制成的部件。转子保持架32包括圆板部321和圆筒部322。圆板部321位于线圈252的上方,且该圆板部321以轴31为中心呈大致圆板状扩展。圆板部321的内周部固定于轴31的外周面。圆筒部322从圆板部321的外缘即圆板部321的径向外侧的端缘向下方呈大致圆筒状延伸。
圆板部321具有上下贯通的多个开口320。在由风扇4产生气流时,该气流从圆板部321的上方经由开口320流向圆板部321的下方。即,气流流向转子保持架32的被圆板部321以及圆筒部322包围的内部空间。
如图2所示,多个开口320在周向上以相等间隔配置。由此,由风扇4产生的气流易于流向转子保持架32的内部。并且,由于圆板部321的强度在周向上均匀,因此能够抑制转子保持架32变形。
并且,开口320沿径向延伸。即,开口320的径向宽度比开口320的周向宽度大。由此,能够在周向排列多个开口320。若在周向排列多个开口320,则在开口320之间连接圆板部321的内侧与外侧的部分的数量也变多。由此,能够抑制转子保持架32的强度下降。
返回图1。磁铁33固定在转子保持架32的圆筒部322的内周面。磁铁33与轴31以及转子保持架32一同旋转。本实施方式中的磁铁33呈圆环状。磁铁33的内周面与定子铁芯251的多个齿52在径向对置。并且,在磁铁33的内周面沿周向交替磁化出N极和S极。另外,也可以使用多个磁铁来代替圆环状的磁铁33。此时,多个磁铁以N极的磁极面与S极的磁极面交替排列的方式排列在周向即可。
若通过电路板22向线圈252提供驱动电流,则在定子铁芯251的各齿52产生径向的磁通。而且,通过齿52与磁铁33之间的磁通作用产生周向的转矩。其结果是,旋转部3相对于静止部2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在旋转部3旋转时,向与轴31连接的驱动部传递动力。
风扇4是与旋转部3一同旋转的气流产生构件。本实施方式中的风扇4固定于轴31。由此,在旋转部3旋转时,风扇4与旋转部3一同旋转。另外,风扇4也可以通过粘结等其他固定方法固定在转子保持架32的上表面。
风扇4配置在转子保持架32的上方。因此,在风扇4与旋转部3一同旋转时,在转子保持架32的上方产生气流。由此,该气流从转子保持架32的上方经由开口320流向转子保持架32的内部。其结果是,能够通过从转子保持架32的外部流入的气流更高效地冷却配置于转子保持架32的内部的定子25。
接着说明风扇4的详细形状和由风扇4产生的空气的流动。图3是马达1的俯视图。图4是风扇4的立体图。图5是风扇4的纵剖视图。图6是风扇4的仰视图。
如图3至图5所示,风扇4包括固定部41、平板部42、外罩部44以及多个叶片43。本实施方式中的风扇4由树脂一体形成。
固定部41在轴31的周围沿轴向呈大致圆筒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轴31的外周面压入到固定部41的内周面,将风扇4与轴31进行固定。
平板部42从固定部41的下端向径向外侧扩展。如图3所示,平板部42配置在比转子保持架32的开口320的径向内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由此,平板部42不会阻碍通过开口320的气流。
平板部42在上表面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421。倾斜面421的径向外端与平板部42的径向外端一致。由此,平板部42的上方的气体易于流向平板部42的径向外侧和下方。因此,从后述的上通气口45吸入的气体易于流向后述的下通气口46。
多个叶片43分别沿径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叶片43的内端与外端配置在周向的相同位置。并且,叶片43相对于转子保持架32的圆板部321垂直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叶片43在周向上以相等间隔配置。由此,风扇4的强度以及施加给各叶片43的负担变得均匀。因此,能够抑制风扇4变形。并且,由叶片43产生的气流在周向上变得均匀。
并且,如图3至图5所示,叶片43的径向内端与平板部42连接。由此,能够抑制叶片43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以及图4所示,叶片43的径向内端与平板部42的倾斜面421的径向内端大致一致。通过使叶片43在倾斜面421的某个径向范围内产生气流,平板部42的上方的气体容易更高效地流向平板部42的径向外侧和下方。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叶片43具有轴向高度随着从叶片43的径向内端附近朝向径向外端而逐渐变高的导入部431。由此,抑制了在叶片43的径向内端附近产生湍流。在风扇4旋转时,通过叶片43产生周向的气流。该气流通过离心力流向周向且流向径向外侧。
外罩部44覆盖叶片43的包括径向外端在内的一部分的上方和叶片43的径向外侧。由此,固定部41与外罩部44的径向内端之间成为连通风扇4的上方的空间与风扇4内的空间的上通气口45。并且,平板部42的径向外端与外罩部44的下端之间成为连通风扇4内的空间与风扇4的下方的空间的下通气口46。
如图5所示,外罩部44在其下表面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方倾斜的导向面441。由此,如图5中箭头所示,由叶片43产生且通过离心力流向外侧的气流与导向面441接触而被向下方导向。因此,通过叶片43产生的气流经由下通气口46以及开口320高效地流向转子保持架32内。由于因气流从风扇4内流向转子保持架32内而导致风扇4内的气压降低,因此风扇4的上方的气体从上通气口45流入到风扇4内。如此,由于通过风扇4主动地向转子保持架32内吸入马达1外部的空气,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转子保持架32内的定子2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面441是向径向外侧和上方凹陷的曲面。由此,由叶片43产生的气流顺利地被向下通气口46导向。
并且,如图6所示,叶片43的径向外端与外罩部44连接。叶片43在径向外端附近具有周向宽度随着接近外罩部44而变大的锥形部432。由此,抑制了在叶片43与外罩部44的连接处附近产生湍流。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外罩部44的径向外端配置在比转子保持架32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由叶片43产生的气流从外罩部44的外端部附近向转子保持架32以及外罩部44的外侧漏出。即,由叶片43产生的气流高效地流向转子保持架32内。
并且,开口320的径向外端配置在比外罩部44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由此,气流不会在外罩部44的径向外侧从开口320向外部漏出。因此,由叶片43产生的气流高效地流向转子保持架32内。
如图5所示,外罩部44的下端的轴向位置与叶片43的下端的轴向位置大致相同。即,叶片43不比外罩部44的下端向下方突出。由此,能够抑制由叶片43产生的气流从外罩部44的下方向外部漏出。另外,外罩部44的下端的轴向位置也可以比叶片43的下端的轴向位置靠下方。
如此,抑制了由叶片43产生的气流被外罩部44导向而向风扇4以及转子保持架32的外部漏出。由此,由叶片43产生的气流高效地流向开口320。因此,向配置在转子保持架32的内侧的定子25的周边高效地连续提供从风扇4的上方吸入的气体。因此,提高了冷却定子25的效率。
并且,叶片43的下端面与外罩部44的下端面配置在与中心轴线9大致垂直的同一平面上。如此,通过使叶片43不比外罩部44向下方突出,而是尽量延伸至下方,能够进一步提高叶片43的气流产生功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41以及平板部42的下端面也与叶片43的下端面以及外罩部44的下端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如此,通过将风扇4的下表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能够将风扇4稳定地放置在转子保持架32上。
接着,对风扇4的叶片43与转子保持架32的开口320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转子保持架32的开口320与风扇4的叶片43的位置关系的图。在图7中,用虚线表示与风扇4的平板部42、叶片43以及外罩部44的下表面对应的位置。
如图7所示,开口320的径向范围与叶片43的径向范围重叠。由此,由叶片43产生的气流易于流向开口320。
并且,如上所述,开口320与叶片43分别在周向上以相等间隔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320是二十五个,叶片43是十一个。即,开口320的数量比叶片43的数量多。如此,只要使开口320的数量比叶片43的数量多,至少一个开口320就配置在与叶片43不重叠的位置。因此,由叶片43产生的气流通过开口320高效地流向转子保持架32的内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320的数量比叶片43的数量的两倍多。由此,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叶片43之间一定配置有与叶片43在轴向不重叠的开口320。即,至少一个开口320整体的周向范围收纳在被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叶片43夹持的一个下通气口46的周向范围内。因此,由叶片43产生的气流通过开口320更高效地流向转子保持架32的内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320的数量与叶片43的数量互质。由此,各叶片43与配置在其周边的开口320的位置关系根据叶片43而不同。即,存在由叶片43产生的气流能够经开口320高效地通过以及不太能够高效地通过这样的偏差。因此,在马达1的制造工序中,即使不对准转子保持架32与风扇4的周向位置而进行安装,多个开口320整体的通气效率也不易变动。因此,能够抑制产品间的冷却效率产生偏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图8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1A的纵剖视图。图9是图8的例子中的马达1A的俯视图。在图8以及图9的例子中,风扇4A的外罩部44A的径向外端配置在比转子保持架32A的开口320A的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而且,开口320A的径向范围与叶片43A的径向范围局部重叠。并且,外罩部44A的内壁的下端部收纳于开口320A的径向范围内。
在图8以及图9的例子中,如图8中箭头所示,由叶片43A产生的气流沿外罩部44A的内壁向下方改变方向,易于流向开口320A。如此,开口的径向范围与叶片的径向范围也可以局部重叠。
图10是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风扇4B的仰视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叶片的内端与外端配置在周向的相同位置,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图10的例子中,风扇4B的叶片43B的外端配置在比叶片43B的内端靠周向的一侧的位置。
在图10的例子中,在风扇4B向一侧旋转时,同叶片的内端与外端配置在周向的相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气流向径向外侧移动。并且,在风扇4B向另一侧旋转时,同叶片的内端与外端配置在周向的相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促进气流向径向外侧移动。由此,通过改变叶片43B的内端与外端的位置,能够调节由叶片43B产生的气流的朝向。
图11是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风扇4C的俯视图。在图11的例子中,叶片43C的径向内端配置在比平板部42C的倾斜面421C的径向内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如此一来,叶片43C即使在比倾斜面421C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也产生气流。因此,能够产生更多的气流。并且,通过使叶片43C在倾斜面421C的某个径向范围内产生气流,平板部42C的上方的气体更加容易且高效地流向平板部42C的径向外侧和下方。
图12是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1D的俯视图。在图12的例子中,风扇4D不具有平板部。并且,风扇4D的叶片43D的径向内端与固定部41D连接。在图12的例子中,叶片43D产生的气流也被外罩部44D导向而流向转子保持架32D的开口320D。
图13是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1E的纵剖视图。图14是图13的例子中的马达1E的俯视图。在图13以及图14的例子中,风扇4E不包括固定部以及平板部。马达1E的旋转部3E与风扇4E例如通过将叶片43E以及外罩部44E的下表面与转子保持架32E的圆板部321E的上表面进行粘结而固定。在图13以及图14的例子中,叶片43E产生的气流也被外罩部44E导向而流向转子保持架32E的开口320E。
如图12的例子和图13以及图14的例子,风扇也可以不包括固定部以及平板部。
图15是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风扇4F的仰视图。图16是示出在具有图15的例子中的风扇4F的马达中转子保持架32F的开口320F与风扇4F的叶片43F的位置关系的图。在图16中,用虚线示出与风扇4F的平板部、叶片43F以及外罩部的下表面对应的位置。在图15以及图16的例子中,转子保持架32F的开口320F在周向上以相等间隔配置。而在风扇4F中,在周向相邻的叶片43F之间的周向间隔是不均等的。
由此,如图16所示,叶片43F与其周边的开口320F的位置关系根据叶片而不同。即,存在由叶片43F产生的气流能够经开口320F高效地通过以及不太能够高效地通过这样的偏差。因此,在马达的制造工序中,即使不对准转子保持架32F与风扇4F的周向位置而进行安装,多个开口320F整体的通气效率也不易变动。因此,能够抑制产品间的冷却效率产生偏差。
另外,马达的细节部分的形状也可以与本申请的各附图不同。并且,也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
本实用新型例如能够用于马达。

Claims (17)

1.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包括:
静止部,其具有电枢;
旋转部,其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以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相对旋转;以及
风扇,其与所述旋转部一同旋转,
所述旋转部包括:
轴,其沿所述中心轴线延伸;
转子保持架,其具有圆板部和从所述圆板部的外缘向下方延伸的圆筒部;以及
磁铁,其保持于所述圆筒部的内侧且与所述电枢在径向对置,
所述圆板部具有上下贯通的多个开口,
所述风扇配置在所述转子保持架的上方,
所述风扇包括:
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沿径向延伸;以及
外罩部,其覆盖所述叶片的上方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叶片的径向外侧,
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的径向范围与所述叶片的径向范围至少局部重叠,
所述外罩部的下端的轴向位置与所述叶片的下端的轴向位置相同,或所述外罩部的下端的轴向位置比所述叶片的下端的轴向位置靠下方,
所述外罩部的径向外端配置在比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在周向上以相等间隔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在周向上以相等间隔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的数量比所述叶片的数量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的数量比所述叶片的数量的两倍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的数量与所述叶片的数量互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叶片之间的周向间隔不均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沿径向延伸,
所述开口的径向宽度比所述开口的周向宽度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还具有沿径向扩展的平板部,
所述平板部配置在比所述开口的径向内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所述叶片的径向内端与所述平板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具有轴向高度随着从所述叶片的径向内端附近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变高的导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部在上表面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倾斜面的径向外端与所述平板部的径向外端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的径向内端与所述倾斜面的径向内端一致,或所述叶片的径向内端配置在比所述倾斜面的径向内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部在下表面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方倾斜的导向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面是向径向外侧和上方凹陷的曲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的径向外端配置在比所述外罩部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的径向外端与所述外罩部连接,
所述叶片具有周向宽度随着接近所述外罩部而变大的锥形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的下端面与所述外罩部的下端面配置在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同一平面上。
CN201520012524.2U 2014-01-20 2015-01-08 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6185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7653 2014-01-20
JP2014007653A JP6260291B2 (ja) 2014-01-20 2014-01-20 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61855U true CN204361855U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6330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1252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61855U (zh) 2014-01-20 2015-01-08 马达
CN20151000948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95935B (zh) 2014-01-20 2015-01-08 马达
CN201810047417.1A Active CN108110953B (zh) 2014-01-20 2015-01-08 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0948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95935B (zh) 2014-01-20 2015-01-08 马达
CN201810047417.1A Active CN108110953B (zh) 2014-01-20 2015-01-08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60291B2 (zh)
CN (3) CN20436185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5935A (zh) * 2014-01-20 2015-07-2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05226880A (zh) * 2015-09-25 2016-01-06 常州麟喃热处理厂 快速散热的电机
CN109478827A (zh) * 2016-07-12 2019-03-1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用于无人机的电机及包括该电机的无人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99778B1 (ko) * 2016-06-10 2023-11-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드론용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드론
KR102648701B1 (ko) * 2016-07-12 2024-03-1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드론용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드론
US11286956B2 (en) 2016-08-05 2022-03-29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with rotor including angled cooling outlet and a bracket including cooling inlet
US10965193B2 (en) * 2016-08-05 2021-03-30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with shaft flange through-hole filled with resin
JP6726630B2 (ja) * 2017-02-08 2020-07-22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JP7083642B2 (ja) 2017-12-28 2022-06-13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モ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灯具
JP7105584B2 (ja) 2018-03-13 2022-07-25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ファンモータ装置およびファンモータ装置の保護カバー
DE102019101471A1 (de) * 2019-01-22 2020-07-23 Ebm-Papst Landshut Gmbh Außenläufermotor mit Kühlrad
CN112448504B (zh) * 2019-09-02 2022-08-30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电机的转子、电机及电机的装配方法
DE102020103772A1 (de) * 2020-02-13 2021-08-19 Ebm-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Ventilator mit Abdeckscheibe an der Rotorglock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07448C2 (de) * 1982-03-02 1985-11-07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Lüfteranordnung für eine außenbelüftete elektrische Maschine
JPS6350617A (ja) * 1986-08-19 1988-03-03 Toyo Radiator Kk 内燃機関の熱交換装置
JPS6336152U (zh) * 1986-08-21 1988-03-08
JPH0292098U (zh) * 1989-01-10 1990-07-20
JPH04325855A (ja) * 1991-04-24 1992-11-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ファンモータ
CN2189224Y (zh) * 1993-05-08 1995-02-08 赖登桂 扇形吊扇
JP3448136B2 (ja) * 1994-11-08 2003-09-1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ペラファン
JPH08191555A (ja) * 1995-01-09 1996-07-23 Kokusan Denki Co Ltd 冷却ファン付き外転ロータ型直流電動機
JPH08317589A (ja) * 1995-05-15 1996-11-29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電動機
JPH10191593A (ja) * 1996-12-24 1998-07-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3675141B2 (ja) * 1997-11-25 2005-07-2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3906572B2 (ja) * 1998-07-31 2007-04-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自冷ファン付きモータ
DE10161367A1 (de) * 2001-12-14 2003-07-03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Elektrische Antriebseinheit
JP3148914U (ja) * 2008-12-19 2009-03-05 株式会社日本計器製作所 不等ピッチ羽根を用いたファンモータ
CN101975107A (zh) * 2010-07-06 2011-02-16 上海狮虎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采用电喷系统的单动力驱动的双发电机组
DE102011053611A1 (de) * 2011-09-14 2013-03-14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Rotierende elektrische Maschine
JP6260291B2 (ja) * 2014-01-20 2018-01-17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5935A (zh) * 2014-01-20 2015-07-2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04795935B (zh) * 2014-01-20 2018-02-1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05226880A (zh) * 2015-09-25 2016-01-06 常州麟喃热处理厂 快速散热的电机
CN109478827A (zh) * 2016-07-12 2019-03-1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用于无人机的电机及包括该电机的无人机
US10998793B2 (en) 2016-07-12 2021-05-04 Lg Innotek Co., Ltd. Motor for drone and drone includ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5935B (zh) 2018-02-16
CN108110953A (zh) 2018-06-01
CN108110953B (zh) 2020-06-19
JP2015139225A (ja) 2015-07-30
JP6260291B2 (ja) 2018-01-17
CN104795935A (zh) 2015-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61855U (zh) 马达
CN204597658U (zh) 马达
CN203933264U (zh) 马达
CN103532299B (zh) 离心风扇
US9316229B2 (en) Motor and fan
US20190277309A1 (en) Centrifugal fan
CN203118465U (zh) 主轴马达和盘驱动装置
TW201023485A (en) Ring fan motor structure
CN103842670A (zh) 电动机
TWI630775B (zh) 大功率盤式發電機
TW200934958A (en) Fan
CN107800210A (zh) 无刷电动机
US10298091B2 (en) Rotor of rotating motor, rotating moto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20180291914A1 (en) Fan motor
CN204258508U (zh) 马达
CN202673710U (zh) 轴向定位的防油、防尘及高寿命风扇与马达结构
CN105736419A (zh) 风扇
CN203086262U (zh) 马达
CN104100553A (zh) 风扇
JP3145510U (ja) 永久磁石式電動機の構造
CN204408082U (zh) 风扇马达
CN100561827C (zh) 马达及其定子结构
KR20070054364A (ko) 냉각기능을 가지는 모터용 로터
CN220874282U (zh) 一种提高电机效率的微型爪极式电机架构及其风扇
EP3410576A1 (en) Stator and mo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