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08082U - 风扇马达 - Google Patents

风扇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08082U
CN204408082U CN201420574697.9U CN201420574697U CN204408082U CN 204408082 U CN204408082 U CN 204408082U CN 201420574697 U CN201420574697 U CN 201420574697U CN 204408082 U CN204408082 U CN 204408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peripheral
fan motor
peripheral part
connecting portion
resi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746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内一博
福永敏一
宫本雄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08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080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马达,所述风扇马达具有马达和叶轮。马达具有定子、以上下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转子、金属制的基底板以及树脂部。叶轮配置在定子的径向外侧并且与转子一起旋转。基底板具有配置在定子的下方的内周部、在内周部的径向外侧而且是在叶轮的下方与内周部隔着间隔配置的外周部以及将内周部与外周部连接的连接部。树脂部具有覆盖内周部的上表面以及连接部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和覆盖内周部的下表面以及连接部的下表面的下表面部。由此,内周部以及连接部的振动的衰减比提高。所以由马达产生的振动不易传递到外部。并且,通过外周部的至少上表面从树脂部露出,能够抑制外周部上方的风洞体积减小。因此,能够抑制风扇性能下降。

Description

风扇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在笔记本型电脑等电子设备装设有用于内部冷却的离心风扇。离心风扇通过马达的驱动力使叶轮旋转,从而在构成电子设备的框体的内部产生气流。由此,冷却配置在框体内部的中央处理器等电子部件。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2009-027821号公报中记载了以往的风扇马达的结构。
在日本公开公报2009-027821号公报记载的马达中,与轴承壳连接的风扇马达的基底部使用由金属材料形成的薄板材料(0051段)。
近年来,伴随笔记本型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对内置于电子设备的电子部件的紧凑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并且,随着电子部件变小,对抑制传递给电子部件的振动的要求也更加强烈。特别是,由于振动对硬盘驱动器(HDD)等电子部件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抑制振动变得十分必要。
在风扇马达中,主要由于转子的旋转、因驱动电流的通断引起的定子的励磁振动而产生振动。因此,为了抑制内置于电子设备的电子部件的振动,需要抑制从支承成为振动产生源的转子以及定子的轴承支承部经由基底部而传导到风扇马达的外部的振动。
关于这一点,在美国专利第8072101号说明书记载的风扇马达中,构成基底的金属制的板部件包括位于马达的电枢的下方的突出部和配置在突出部的周围的平面部。并且,树脂制的外壳体覆盖平面部的下表面。由此,基底具有足够的强度。
然而,在美国专利第8072101号说明书记载的风扇马达中,上方配置有叶轮的平面部的上表面位于比上方配置有电枢的突出部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也就是说,由于在平面部的下表面配置有外壳体,因此减小了风扇的风洞体积,从而有风扇性能降低的担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不降低风扇性能又能够抑制向外部传递的振动的风扇马达。
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为具有马达和叶轮的风扇马达。马达包括:定子,其具有电枢;转子,其以上下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金属制的基底板,其配置在定子的下方并且沿径向扩展;以及树脂部,其覆盖基底板的一部分。叶轮配置在定子的径向外侧并且与转子一起旋转。基底板包括:内周部,其配置在定子的下方;外周部,其在内周部的径向外侧而且是叶轮的下方与内周部隔着间隔配置;以及连接部,其将内周部与外周部连接。树脂部包括:上表面部,其覆盖内周部的上表面以及连接部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部,其覆盖内周部的下表面以及连接部的下表面,外周部的至少上表面从树脂部露出。
优选树脂部还具有侧面部,所述侧面部覆盖内周部的侧面以及连接部的侧面,并且将上表面部与下表面部连接。
更加优选树脂部通过注塑成型而获得。
优选基底板在内周部具有多个上下贯通的贯通孔。
优选外周部的下表面从树脂部露出。
优选内周部的下表面配置在比外周部的下表面靠上方的位置。
优选连接部具有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
优选倾斜部的外端配置在比连接部与外周部之间的边界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优选倾斜部的外端为连接部与外周部之间的边界部,外周部在边界部的周向两侧具有朝向外侧凹陷的缺口。
优选下表面部的下端面的轴向高度与外周部的下端面的轴向高度大致相等。
优选转子具有轴,定子具有将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轴承,树脂部具有保持轴承并且上下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轴承保持部。
优选树脂部还具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将上表面部的上表面与轴承保持部的下端部附近的侧面相连。
优选在树脂部与电枢之间配置有基板。
优选电枢具有线圈,树脂部还具有导线引出部,所述导线引出部在内周部与外周部之间包围从基板延伸出的导线,导线引出部为具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的环状或者缺口状。
根据本申请例示性的第一实用新型,通过由相比于金属振动衰减比高的树脂部覆盖基底板的内周部以及连接部,由马达产生的振动不易传递到外周部。并且,在外周部的至少上表面没有配置树脂部。由此,抑制了外周部上方的风洞体积减小。由此,能够抑制风扇性能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底板的俯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底板以及树脂部的俯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底板的局部俯视图。
图6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基底板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分别将与风扇马达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风扇马达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以风扇马达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以轴向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基底板以电枢侧为上侧来说明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但是,该上下方向的定义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风扇马达在使用时的朝向。
并且,在本申请中,“平行的方向”也包括大致平行的方向。并且在本申请中,“正交的方向”也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
<1.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马达1A的纵剖视图。如图1所示,风扇马达1A包括马达11A和叶轮12A。
马达11A包括基底部21A、定子20A以及转子30A。
基底部21A包括基底板40A和树脂部50A。基底板40A为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并且,基底板40A配置在定子20A以及叶轮12A的下方,并且沿径向扩展。基底板40A包括内周部41A、外周部42A以及连接部43A。内周部41A配置在定子20A的下方。外周部42A在内周部41A的径向外侧而且是在叶轮12A的下方与内周部41A隔着间隔配置。连接部43A将内周部41A与外周部42A连接。
定子20A具有电枢22A。转子30A以上下延伸的旋转轴线9A为中心旋转。
树脂部50A覆盖基底板40A的一部分。树脂部50A具有上表面部51A和下表面部52A。上表面部51A覆盖内周部41A的上表面以及连接部43A的上表面。下表面部52A覆盖内周部41A的下表面以及连接部43A的下表面。并且,外周部42A的上表面从树脂部50A露出。
叶轮12A配置在定子20A的径向外侧,叶轮12A与转子30A一起旋转。
如此一来,通过树脂部50A覆盖内周部41A以及连接部43A,提高了内周部41A以及连接部43A附近的振动的衰减比。由此,由马达产生的振动不易传递到外周部42A。并且,由于外周部42A的上表面从树脂部50A露出,因此抑制了外周部42A的上方的风洞体积减小。由此,能够抑制风扇性能下降。
<2.第二实施方式>
<2-1.关于风扇马达的结构>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马达1的纵剖视图。
该风扇马达1装设于笔记本型计算机或者台式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用于产生内部冷却用的气流。但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马达还可以为了除冷却以外的目的而产生气流。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风扇马达也可装设于除计算机以外的家电产品、汽车等运输设备、医疗设备等。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风扇马达1包括马达11、叶轮12以及外壳13。
马达11为相应于驱动电流产生转矩而使叶轮12旋转的机构。马达11包括基底部21、定子20以及转子30。定子20相对于外壳13以及基底部21相对地静止。转子30借助轴承机构110支承于定子20。
基底部21具有基底板40以及树脂部50。基底部21具有沿轴向贯通的下侧通气口210。基底板40在定子20、转子30以及叶轮12的下侧呈大致板状地扩展。基底板40例如通过对镀锌钢板等金属进行冲压加工而获得。树脂部50覆盖基底板40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侧面的一部分。关于基底部21的详细形状将在后文叙述。
定子20具有电枢22、电路板23、轴承24以及轴承保持部25。
电枢22具有定子铁芯61、绝缘件62以及多个线圈63。定子铁芯61例如由通过沿轴向层叠电磁钢板而形成的层叠钢板构成。并且,定子铁芯61具有圆环状的铁芯背部611和多个齿612。铁芯背部611固定在轴承保持部25的外周面。多个齿612从铁芯背部611朝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
绝缘件62由为绝缘体的树脂形成。各齿612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周向的两端面被绝缘件62覆盖。线圈63通过隔着绝缘件62卷绕于齿612的导线构成。通过使绝缘件62存在于齿612与线圈63之间,防止了齿612与线圈63电短路。多个齿612以及多个线圈63在旋转轴线9的周围沿周向大致等间隔地排列。
在电路板23装设有用于向线圈63提供驱动电流的电子电路。电路板23例如通过粘接剂固定在绝缘件62的下端部。也就是说,电路板23配置在电枢22与树脂部50之间。由此,能够防止电路板23与基底板40电短路。
轴承24在后述轴31的周围沿轴向呈大致圆筒状地延伸。轴承24的内周面与轴31的外周面在径向对置。轴承24保持在轴承保持部25的内部。轴承保持部25为上下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轴承保持部25与树脂部50一体形成。
转子30具有轴31、转子保持架32以及多个磁铁33。
轴31沿旋转轴线9呈柱状轴向延伸。轴31的下部插入到轴承24的内侧。由此,轴31被轴承24支承为旋转自如。轴31的上端部比轴承24的上端部朝向上方突出。轴31的材料例如使用不锈钢等金属。
在轴31与轴承24以及轴承保持部25之间存在有润滑液。轴31借助润滑液被支承为相对于轴承24以及轴承保持部25旋转自如。也就是说,在该马达11中,轴承24、轴31以及轴承保持部25构成将定子20以及转子30连接为能够相对旋转的轴承机构110。润滑液例如使用多元醇酯类油和二酯类油。
转子保持架32为具有圆板部321和圆筒部322的杯状的部件。圆板部321在电枢22的上方沿径向扩展。圆板部321的中央部固定在轴31的上端部。圆筒部322从圆板部321的外端部朝向下方呈大致圆筒状地延伸。转子保持架32的材料例如使用树脂。
多个磁铁33借助于为磁性体的轭331固定在圆筒部322的内周面。各磁铁33的内周面为与齿612的外侧端面在径向对置的磁极面。多个磁铁33以N极的磁极面和S极的磁极面交替排列的方式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另外,也可取代多个磁铁33而使用圆环状的磁铁。在使用圆环状的磁铁的情况下,使用在其内周面沿周向被交替磁化出N极和S极的磁铁即可。
叶轮12具有圆环状的叶轮基部121和多个叶片122。叶轮基部121固定于转子保持架32的圆筒部322的外周面。多个叶片122沿周向等间隔排列。各叶片122从叶轮基部121朝向径向外侧延伸。本实施方式的叶轮12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型而与转子保持架32一体成型。但是,叶轮12与转子保持架32也可由分体的部件构成。并且,叶轮12也可不具有叶轮基部121而是将多个叶片122分别固定在圆筒部322的外周面。
外壳13具有顶板部131和侧壁部132。顶板部131在叶轮12的上方沿径向扩展。侧壁部132从顶板部131的外端部朝向下方延伸。侧壁部132的下端部与基底板40的外端部连接。马达11的转子30以及叶轮12容纳在由基底板40以及外壳13构成的框体的内部空间。
在顶板部131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上侧通气口133。上侧通气口133位于马达11以及叶轮12的上方,并且与旋转轴线9大致同轴地配置。并且,在侧壁部132设置有将外壳13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口134。
若通过电路板23向线圈63提供驱动电流,则在定子铁芯61的多个齿612产生磁通。并且通过齿612与磁铁33之间的磁通的作用产生周向的转矩。其结果是,转子30以及叶轮12以旋转轴线9为中心旋转。
若叶轮12旋转,则气体从风扇马达1的上方以及下方的空间通过上侧通气口133以及下侧通气口210而被吸引到外壳13的内部。被吸引到外壳13内的气体受到由叶轮12产生的离心力而在由顶板部131、侧壁部132以及后述外周部42围成的风洞130中沿周向流动。然后,气体从风洞130通过排气口134排出到风扇马达1的侧方。
<2-2.关于基底部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5对基底部21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3是基底板40的俯视图。图4是基底部21的俯视图。图5是基底板40的局部俯视图。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基底板40具有内周部41、外周部42以及连接部43。内周部41在电枢22的下方沿径向扩展。外周部42在内周部41的径向外侧与内周部41在径向上隔着间隔配置。并且,外周部42配置在叶轮12的下方。连接部43在径向上将内周部41与外周部42连接。本实施方式的基底板40具有三个连接部43。通过该结构,基底部21具有被内周部41、外周部42以及连接部43包围且沿轴向贯通的三个下侧通气口210。
如图2以及图4所示,树脂部50具有上表面部51、下表面部52、侧面部53、导线引出部54以及轴承保持部25。上表面部51覆盖基底板40的内周部41以及连接部43的上表面。下表面部52覆盖基底板40的内周部41以及连接部43的下表面。并且,侧面部53覆盖内周部41的侧面以及连接部43的侧面,并且将上表面部51与下表面部52连接。通过侧面部53将上表面部51与下表面部52连接,能够抑制树脂部50从基底板40剥离。并且,通过侧面部53将上表面部51与下表面部52连接,树脂部50的强度提高。
通过树脂部50覆盖基底板40的内周部41以及连接部43的表面,内周部41以及连接部43附近的振动的衰减比提高。由此,风扇马达1驱动时在轴承机构110附近产生的振动不易传递到外周部42。也就是说,能够抑制向风扇马达1的外部传递振动。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部50覆盖连接部43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侧面的内端至外端。也就是说,在将振动从配置在产生振动的轴承机构110附近的内周部41向外周部42传递的连接部43附近,基底部21的振动的衰减比进一步提高。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向风扇马达1的外部传递的振动。如此一来,优选树脂部50尽量较广地覆盖连接部43的表面。
另外,树脂部50的上表面部51、下表面部52以及侧面部53也可不分别覆盖内周部41以及连接部43的整个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侧面。也可使内周部41以及连接部43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侧面各自的一部分从树脂部50露出。
如图4所示,导线引出部54配置在内周部41的径向外侧而且是在外周部42的径向内侧。导线引出部54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引出孔541。从电路板23延伸出的导线穿过引出孔541而引出到基底部21的下方。也就是说,导线引出部54在内周部41和外周部42之间包围从电路板23延伸出的导线。如此一来,导线不与金属制的基底板40直接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导线的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线引出部54呈环状,并且具有为贯通孔的引出孔541,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导线引出部54也可为缺口状,从电路板23延伸出的导线也可穿过该缺口的内部而引出到基底部21的下方。
如图2所示,轴承保持部25的下端部与上表面部51相连。由于树脂部50具有构成轴承机构110的轴承保持部25,因此在轴承机构110附近产生的振动容易被树脂部50吸收。并且,树脂部50具有将上表面部51的上表面和轴承保持部25的下端部附近的侧面相连的加强部251。由此,轴承保持部25与上表面部51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刚性提高。因此,风扇马达1驱动时在轴承机构110附近产生的振动不易向外周部42传递。
另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承保持部25的下端部的周围,多个加强部251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但是,加强部251也可连为环状。
树脂部50通过将基底板40作为嵌件进行注塑成型而获得。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部50的注塑成型是在嵌件的一部分从模具露出的状态下向模具内注塑熔融树脂,即通过所谓的外部嵌件成型来进行。另外,树脂部50的注塑成型也可以是在嵌件整体配置在模具的内部的状态下向模具内注塑熔融树脂,即通过所谓的内嵌成型来进行。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基底板40的内周部41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多个贯通孔411。由此,在注塑成型树脂部50时,在从内周部41的上表面侧以及下表面侧中的任意一侧注塑熔融树脂时,熔融树脂容易流到另一侧。因此,提高了树脂部50的成型精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内周部41的下表面侧注塑熔融树脂,因此熔融树脂需要从内周部41的下表面侧流至轴承保持部25的上方。因此,贯通孔411特别有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底板40的外周部42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均从树脂部50露出。因此,外周部42的上表面位于比树脂部50的上表面部51的上表面靠轴向下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外周部42的上方的风洞体积减小。由此,能够抑制风扇马达1的风扇性能下降。
如图2所示,基底板40的连接部43具有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431。由此,内周部41的下表面配置在比外周部42的下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并且,树脂部50的下表面部52的下端面的轴向高度与外周部42的下端面的轴向高度大致相等。因此,基底板40的下表面平坦。因此,在将基底板40的下表面载置或者安装到装设的电子设备的框体时,稳定度提高。
并且,由于连接部43具有倾斜部431,因此外周部42的上表面位于比树脂部50的上表面部51的上端面还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外周部42的上方的风洞体积的减小。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风扇马达1的风扇性能下降。
如图5所示,倾斜部431的外端配置在比外周部42与连接部43之间的边界部44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由此,在冲压成形基底板40时,能够抑制在外周部42产生变形。
<3.变形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图6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基底板40B的局部俯视图。在图6的例子中,连接部43B的倾斜部431B的外端为外周部42B与连接部43B之间的边界部44B。并且,外周部42B在边界部44B的周向两侧具有朝向外侧凹陷的缺口421B。
如此一来,通过在倾斜部431B的外端,即基底板40B的开始倾斜的弯曲部位的两侧设置缺口421B,能够抑制在冲压成型基底板40B时在外周部42B产生变形。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底板的连接部为三个,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连接部既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四个以上。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部的倾斜部配置在连接部的外端部附近,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倾斜部既可配置在连接部的径向中央附近,也可配置在连接部的内端部附近。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底板40的外周部42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双方从树脂部50露出,但是外周部42的下表面也可被树脂部50覆盖。并且,也可在外周部42的上表面存在有局部被树脂覆盖的部分。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风扇马达为在电枢的外侧配置有转子的磁铁的所谓的外转子型马达,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本实用新型的风扇马达也可为在转子的磁铁的外侧配置有电枢的所谓的内转子型马达。
并且,风扇马达的细节部分的结构也可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的结构不同。例如,也可取代流体动压轴承而使用滑动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作为马达的轴承机构。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组合。
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风扇马达。

Claims (14)

1.一种风扇马达,所述风扇马达具有马达和叶轮,
所述马达包括:
定子,其具有电枢;
转子,其以上下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
金属制的基底板,其配置在所述定子的下方并且沿径向扩展;以及
树脂部,其覆盖所述基底板的一部分,
所述叶轮配置在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并且与所述转子一起旋转,
所述基底板包括:
内周部,其配置在所述定子的下方;
外周部,其在所述内周部的径向外侧而且是在所述叶轮的下方,与所述内周部隔着间隔配置;以及
连接部,其将所述内周部与所述外周部连接,
所述风扇马达的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包括:
上表面部,其覆盖所述内周部的上表面以及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以及
下表面部,其覆盖所述内周部的下表面以及所述连接部的下表面,
所述外周部的至少上表面从所述树脂部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还具有侧面部,所述侧面部覆盖所述内周部的侧面以及所述连接部的侧面,且将所述上表面部与所述下表面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通过注塑成型而获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板在所述内周部具有多个上下贯通的贯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部的下表面从所述树脂部露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周部的下表面位于比所述外周部的下表面靠上方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具有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部的外端配置在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外周部之间的边界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部的外端为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外周部之间的边界部,
所述外周部在所述边界部的周向两侧具有朝向外侧凹陷的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表面部的下端面的轴向高度与所述外周部的下端面的轴向高度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具有轴,
所述定子具有将所述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轴承,
所述树脂部具有保持所述轴承且沿上下延伸的圆筒形状的轴承保持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还具有将所述上表面部的上表面与所述轴承保持部的下端部附近的侧面相连的加强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树脂部与所述电枢之间配置有电路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枢具有线圈,
所述树脂部还具有导线引出部,该导线引出部在所述内周部与所述外周部之间包围从所述电路板延伸出的导线,
所述导线引出部为具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的环状或者缺口状。
CN201420574697.9U 2013-10-30 2014-09-30 风扇马达 Active CN20440808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5876 2013-10-30
JP2013225876A JP2015089234A (ja) 2013-10-30 2013-10-30 ファン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08082U true CN204408082U (zh) 2015-06-17

Family

ID=53051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74697.9U Active CN204408082U (zh) 2013-10-30 2014-09-30 风扇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089234A (zh)
CN (1) CN2044080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7489A (zh) * 2016-07-21 2019-03-1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风扇电机及包括该风扇电机的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7489A (zh) * 2016-07-21 2019-03-1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风扇电机及包括该风扇电机的车辆
US10897169B2 (en) 2016-07-21 2021-01-19 Lg Innotek Co., Ltd. Fan motor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CN109477489B (zh) * 2016-07-21 2021-07-3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风扇电机及包括该风扇电机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89234A (ja) 2015-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9946B2 (en) Fan having a balance correction portion
CN204386935U (zh) 送风风扇以及电子设备
US7109623B2 (en) Motor and electrically-driven fan employing the same
US9316229B2 (en) Motor and fan
CN203243143U (zh) 基底单元、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US8568110B2 (en) Blower fa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047755B2 (en) Fan
US20130121859A1 (en) Bearing apparatus and fan
CN204344491U (zh) 送风风扇以及电子设备
CN103161744A (zh) 风扇
CN104295529A (zh) 送风风扇
CN102386738B (zh) 包含肋部的主轴电机和盘片驱动装置
CN102628448A (zh) 送风风扇
CN204408082U (zh) 风扇马达
CN203614459U (zh) 离心风扇
JP5493339B2 (ja) モータ、ファ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ァンの製造方法
CN109578300B (zh) 离心风扇
CN103516093A (zh) 无刷马达
US20140161653A1 (en) Cooling fan having bent bearing housing for retaining lubricant
CN203962488U (zh) 送风风扇及电子设备
CN104100553A (zh) 风扇
US20130207499A1 (en) Rotor assembly for motor and spindle motor including the same
CN202833224U (zh) 离心风扇
CN216959575U (zh) 一种微型电机架构及风扇
CN203962486U (zh) 送风风扇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