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17505U -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17505U
CN204217505U CN201420557259.1U CN201420557259U CN204217505U CN 204217505 U CN204217505 U CN 204217505U CN 201420557259 U CN201420557259 U CN 201420557259U CN 204217505 U CN204217505 U CN 204217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board
stiffener
full
state
described 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5725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井孝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1148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054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17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17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以避免脱粒装置中的顶板产生损伤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对从机体前部的收割部供给的作物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构成为具有:绕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轴芯旋转的脱粒筒、覆盖脱粒筒的上部的顶板(26)、能够变更朝向地设置于顶板(26)的多个送尘阀(66)、以位于顶板(26)与送尘阀(66)之间的状态安装的加强板(75)。

Description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详细而言涉及具有对从机体前部的收割部供给的作物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中,存在如下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成为在脱粒装置的内部具有绕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轴芯旋转的脱粒筒并利用由板金件构成的顶板覆盖脱粒筒的上部的结构,从顶板的外面侧通过螺栓连结而能够装卸地安装板金制的罩部件。另外,顶板绕横向一侧部的机体前后轴芯摆动开闭自如地设置,从而易于进行脱粒筒等的维护作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若追加说明,则为了进行维护作业而摆动开闭自如地设置的顶板由板金件形成为能够通过手动变更姿势。其结果是,若由脱粒筒进行的脱粒处理持续地长期进行,则伴随着脱粒筒的旋转而使得脱粒处理物碰到顶板的内面,恐怕会导致由板金件构成的顶板磨损而穿孔等。于是,针对顶板安装罩部件对其进行保护。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7708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以往结构中,由于在顶板的外侧存在罩部件,因此,即便在长期进行脱粒处理而导致顶板破损了的情况下,通过由罩部件从外侧进行覆盖,也可以避免处理物飞散到脱粒装置的外方。
但是,由于是从顶板的外面侧安装罩部件的结构且顶板的内面处于与脱粒筒相向的状态,因此,例如,在伴随着进行脱粒处理而导致顶板磨损成破损的状态之后,仍继续进行脱粒处理,从而导致顶板的磨损继续产生。
其结果是,虽然可以通过设置罩部件来避免脱粒处理物向外方飞散的不利情形,但是伴随着脱粒作业的继续而产生的伴随着顶板的磨损的损伤进一步加剧,一旦损伤变得严重,则即便通过罩部件也不能堵塞,恐怕会成为难以修复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避免脱粒装置中的顶板产生损伤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特征结构在于,对从机体前部的收割部供给的作物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构成为具有:绕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轴芯旋转的脱粒筒、覆盖所述脱粒筒的上部的顶板、能够变更朝向地设置于所述顶板的多个送尘阀、以及以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送尘阀之间的状态安装的加强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覆盖脱粒筒的上部的顶板的内侧,具有伴随着脱粒筒的旋转而将脱粒处理物朝向机体后方移送引导的多个送尘阀。另外,该送尘阀通过变更相对于顶板的朝向,从而可以变更脱粒处理物的输送量。
而且,加强板以位于顶板与多个送尘阀之间的状态安装。即,通过在与脱粒筒相向的顶板的内面侧安装加强板,即便利用脱粒筒进行脱粒处理,由于脱粒处理物与加强板碰撞,因此,也可以避免脱粒处理物直接碰撞顶板。其结果是,虽然伴随着进行脱粒处理而使得加强板有时产生损伤,但在加强板破损而穿孔之前都不担心顶板产生损伤。
因此,可以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脱粒装置中的顶板产生损伤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所述加强板仅配置在所述顶板上的机体前后方向的前半部分。
来自收割部的作物被供给到具有脱粒筒的脱粒室的机体前部侧,在脱粒室内部利用脱粒筒进行脱粒处理的同时朝向机体前后方向后方侧移送。此时,在脱粒室的内部,主要在机体前后方向的前半部分进行脱粒处理,而在脱粒室的机体前后方向的后半部分,大量的作物成为谷粒已脱粒的状态。即,在脱粒室内部,可认为在机体前后方向的前半部分,作物强力碰撞顶板的频度大,而在机体前后方向的后半部分,该频度小。
于是,在本结构中,仅在顶板上的机体前后方向的前半部分具有加强板,从而在发挥避免顶板产生损伤这种功能的同时,也尽可能使加强板小型,从而能够谋求减轻组装作业时的作业负担。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所述加强板以遍及所述顶板的内面侧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或大致整个宽度的状态配置。
根据该结构,加强板遍及顶板的内面侧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或大致整个宽度而设置,因此,无论伴随着脱粒筒的旋转而使得脱粒处理物与顶板上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的哪个位置碰撞,都可以用加强板挡住,从而可以保护顶板。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所述加强板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所述顶板。
根据该结构,在加强板磨损了的情况下,可以从顶板拆卸加强板而进行修理或更换为新的加强板等维护作业,可以长期维持对顶板进行保护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在所述顶板的内面侧的相比所述送尘阀更靠机体前端侧的部位,以固定状态安装有固定式引导体,该固定式引导体将伴随着所述脱粒筒的旋转而沿所述脱粒筒的旋转方向流动的处理物向机体后方侧引导,所述加强板相比所述固定式引导体配置在机体后方侧部位。
根据该结构,在具有脱粒筒的脱粒室的机体前端部,需要将从收割部供给的作物朝向脱粒室内部导入,通过固定式引导体,将伴随着脱粒筒的旋转而沿旋转方向流动的脱粒处理物向机体后方侧强制性地引导。由此,可以顺畅地进行作物从收割部向脱粒装置的交接。在被导入到脱粒室之后,通过脱粒筒的旋转和由送尘阀进行输送的作用,可以一边进行脱粒处理一边将脱粒处理物向机体后方侧引导。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所述送尘阀绕上下轴芯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顶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送尘阀中的转动支承部一同紧固固定于所述顶板。
根据该结构,送尘阀为了变更朝向而在转动支承部绕上下轴芯转动自如地支承于顶板。而且,加强板与用于支承送尘阀的转动支承部一同紧固固定于顶板。
因此,可以有效利用用于转动自如地支承送尘阀的支承构造,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加强板进行支承而不用设置特别的支承构造。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多个所述送尘阀设置成经由沿着机体前后方向配置的连结连杆一体地转动而自如地进行朝向变更操作,在机体前后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所述连结连杆的多个引导部件被安装固定于所述顶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引导部件一同紧固固定于所述顶板。
根据该结构,在操作一个送尘阀时,与此相应地可以使多个送尘阀经由连结连杆一体地转动而一下子变更朝向。另外,沿着机体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的连结连杆由多个引导部件滑动自如地支承,但加强板与引导部件一同紧固固定于顶板。
因此,可以有效利用用于滑动自如地支承连结连杆的引导部件的安装构造,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加强板进行支承而不用设置特别的支承构造。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多个所述送尘阀设置成经由沿着机体前后方向配置的连结连杆一体地转动而自如地进行朝向变更操作,在所述顶板上,为了具有收容所述连结连杆的收容空间而形成有向外方伸出的伸出部,所述加强板由将对应于所述伸出部的位置作为分割线被左右分割的左右一对分割加强板构成。
根据该结构,向外方伸出地在顶板形成有伸出部,从而形成有用于收容连结连杆的收容空间。通过将连结连杆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可以使连结连杆位于从沿着顶板的内面沿脱粒筒的旋转方向流动的脱粒处理物的流动区域离开的位置,从而可以防止处理物中含有的茎秆屑等缠绕到连结连杆上。
而且,加强板由将对应于伸出部的位置作为分割线被左右分割的左右一对分割加强板构成。其结果是,加强板成为被左右分割的小型轻量的部件,组装作业、拆卸作业时的作业负担减少。
另外,由于左右一对分割加强板的相互接近的一侧的端缘位于收容空间的内部,因此,处于从沿脱粒筒的旋转方向流动的脱粒处理物的流动区域离开的位置。其结果是,可以防止处理物缠绕到分割加强板的端缘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对多个所述送尘阀的朝向进行变更操作的操作杆绕位于所述顶板外面侧的机体前部侧的上下方向的摆动支点摆动操作自如地配置,并且,摆动端侧以朝向横向一侧外方延伸设置的状态配置。
根据该结构,作业者绕上下方向的摆动支点摆动操作操作杆,从而可以变更多个送尘阀的朝向。由于操作杆朝向横向一侧外方侧延伸设置,因此,作业者可以从行驶机体的横向一侧外方侧以稳定的姿势对操作杆进行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对多个所述送尘阀的朝向进行变更操作的操作杆绕位于所述顶板外面侧的机体前部侧的上下方向的摆动支点摆动操作自如地配置,并且,摆动端侧以朝向横向一侧斜前方延伸设置的状态配置。
根据该结构,作业者绕上下方向的摆动支点摆动操作操作杆,从而可以变更多个送尘阀的朝向。由于操作杆朝向横向一侧斜前方延伸设置,因此,作业者可以针对操作杆从横向一侧斜前方侧的位置、例如搭乘驾驶部或与其靠近的部位对操作杆进行操作而不用从行驶机体上下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在所述脱粒装置的机体前方侧具有驾驶员搭乘的搭乘驾驶部,相对于所述搭乘驾驶部,在所述横向一侧的部位具有乘降用台阶。
根据该结构,乘降用台阶相对于操作杆与横向一侧斜前方的位置对应,作业者可以从该乘降用台阶上向机体后方侧伸手来对操作杆进行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所述顶板绕横向一侧部位处的机体前后方向轴芯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脱粒框架,并且,构成为将姿势自如地切换到覆盖所述脱粒筒的上方的使用姿势或打开所述脱粒筒的上方的打开姿势,在所述顶板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中的任一方或在前端部以及后端部的每一个具有位置保持机构,该位置保持机构在所述顶板被切换到所述打开姿势的状态下对所述顶板进行位置保持。
根据该结构,在进行脱粒作业时顶板被维持在使用姿势。另外,在进行维护作业时,通过将顶板切换到打开姿势,脱粒筒的上方被打开,而且,可以利用位置保持机构对顶板进行位置保持,因此,易于进行维护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整体左视图。
图2是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脱粒装置的纵剖侧视图。
图4是脱粒室的侧视图。
图5是脱粒室的纵剖主视图。
图6是打开了顶板和左侧板的状态的脱粒装置的纵剖主视图。
图7是左侧板的立体图。
图8(a)是脱粒筒的侧视图、(b)是VIIIb-VIIIb线剖视图、(c)是VIIIc-VIIIc线剖视图、(d)是支承板的剖视图、(e)是VIIIe-VIIIe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承接网的连结状态的图。
图10是承接网拆卸时的剖视图。
图11是脱粒装置的俯视图。
图12(a)是表示加强板的安装状态的纵剖主视图、(b)是(a)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分选处理部的侧视图。
图14(a)是移动引导部的侧视图、(b)是移动引导部的俯视图、(c)是被导轨引导的摆动分选装置的纵剖主视图、(d)是被移动引导部支承的摆动分选装置的纵剖主视图。
图15(a)是摆动驱动部的侧视图、(b)是摆动驱动部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下筛的装卸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摆动分选装置的局部纵剖侧视图。
图18是导流板的侧视图。
图19是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
图20是第一谷粒输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第一谷粒输送装置的下部的图、(a)是纵剖侧视图、(b)是纵剖主视图。
图22是第一谷粒输送装置的后视图。
图23是第一谷粒输送装置的输送终端部的局部切口后视图。
图24(a)是第一谷粒输送装置的输送终端部的纵剖侧视图、(b)是第一谷粒输送装置的输送终端部的纵剖后视图。
图25是上部罩的立体图。
图26是第二谷粒输送装置的后视图。
图27(a)是二次处理物还原装置的侧视图、(b)是链条盒的剖视图。
图28是二次处理物还原装置的展开的状态的切口后视图。
图29是二次处理物还原装置的排出部的横剖俯视图。
图30(a)是风选机的纵剖主视图、(b)是风选机的左视图、(c)是风选机的右视图。
图31是表示开度调整板的支承构造的侧视图。
图32是表示开度调整板的支承构造的侧视图。
图33(a)是表示开闭部件的支承构造的俯视图、(b)是表示开闭部件的支承构造的侧视图。
图34是传动系统图。
图35(a)是中继用传动机构的纵剖主视图、(b)是表示向脱粒装置进行传动的传动构造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7  搭乘驾驶部
7a 乘降用台阶
8  脱粒装置
26 顶板
27 脱粒筒
32 脱粒框架
65 固定式引导体
66 送尘阀
69 连结连杆
71 引导部件
72 操作杆
75 加强板
75A、75B 分割加强板
76 转动支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中,行驶机体3具有作为不能转向的前行驶装置的橡胶轮胎式的左右一对前车轮1、以及作为能够转向操作的后行驶装置的橡胶轮胎式的左右一对后车轮2,收割作物并将其向后方输送的收割输送部4利用收割升降缸5绕横向支点P1驱动升降自如地支承在该行驶机体3的前部。而且,在行驶机体3上具有:位于前部侧且由驾驶室6覆盖的供驾驶员搭乘的驾驶部7、进行由收割输送部4收割的作物的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8、储存由该脱粒装置8进行脱粒处理而得到的谷粒的谷粒仓9、驱动用的发动机10、储存用于向发动机10供给的燃料的燃料箱11等。在脱粒装置8的后方侧下部,具有将在脱粒装置8中结束脱粒处理之后的茎秆(秸秆)细碎地碎断并向机体外部排出的秸秆处理装置12。
驾驶部7构成为,驾驶员自机体右侧进行乘降,在驾驶部7的右侧具有乘上用的梯子7a和乘降台阶7b。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定义左右方向时,从机体行进方向上看,作为左侧或右侧而确定。因此,有时与附图上的左右不同。
收割输送部4构成为具有:在收割植立的作物之后将所收割的作物汇集到收割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收割部13、以及将被收割并汇集到中央的作物朝向机体后方的脱粒装置8输送的送料装置14。
收割部13构成为具有:切断作物的根部而收割的推剪型的收割刀15、将所收割的作物汇集到收割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横向输送绞龙16、将作为收割对象的作物的穗梢侧朝向后方拨入的旋转拨禾轮17等。送料装置14构成为,在方筒状的送料装置箱18内,在前后方向上卷绕并张设有左右一对环形转动链条19,以横跨左右的环形转动链条19而架设的状态且以沿周向适当隔开间隔而设置的状态具有输送体20,由输送体20将自收割部13交接的作物朝向后方上方输送。
燃料箱11以位于脱粒装置8的左侧的状态设置,发动机10以位于脱粒装置8的右侧的状态设置。另外,脱粒装置8的机体左横侧外方部位即行驶机体3的左侧外端部的上部侧被左上外装罩21覆盖。另外,脱粒装置8的机体左横侧外方部位的下部侧被兼用作左下外装罩的燃料箱11覆盖。
左上外装罩21由自脱粒装置8固定延伸设置的前后一对支承机构23A、23B绕机体前后方向轴芯X1摆动自如地支承,并构成为在覆盖脱粒装置8的机体左横侧外方部位的纵向的作用姿势、以及朝向上方外方摆动而打开脱粒装置8的机体左横侧外方部位的横向的打开姿势之间自如地切换姿势。另外,在后部侧的支承机构23B上具有将左上外装罩21以打开姿势自如地进行位置保持的气体减振器24。
另外,虽未图示,但燃料箱11在机体后部侧部位绕上下轴芯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机体框架25,通过使前部侧绕上下轴芯摆动,可以使脱粒装置8的下部的左侧打开。
如图4以及图5所示,脱粒装置8的左右两侧由侧壁8A覆盖,上部由顶板26覆盖。而且,如图3所示,在由左右的侧壁8A和顶板26包围的内部空间的上部侧,形成有执行由收割输送部4输送来的收割谷秆的脱粒处理的脱粒室29,该脱粒室29具有旋转的脱粒筒27和沿其外周部设置的承接网38。另外,在脱粒室29的下部具有将自脱粒室29漏下来的脱粒处理物分选为谷粒和秸秆屑等的分选处理部30。
〔脱粒室〕
在脱粒装置8的左侧的侧壁8A中,将脱粒室29的左侧部位覆盖的上侧部分由可装卸的左侧板31构成。该脱粒室29的左侧板31对应于外装罩侧的侧板。
对脱粒室29的左侧板31进行说明。
如图4以及图7所示,左侧板31构成沿机体前后方向、即脱粒筒27的旋转轴芯方向分割为两部分的结构。两个分割侧板31A分别构成如下结构:在下部具有卡脱自如地卡止于在脱粒框架32上设置的被卡止部33的卡止部34,并且,在使卡止部34卡止于被卡止部33的状态下,上部与脱粒框架32的被连结部位能够拆卸地联结固定。
若追加说明,则如图4~图6所示,两个分割侧板31A分别在水平面部34a中的在前后方向上离开的两个部位,以向下方突出的状态具有棒状的卡止销34b,该水平面部34a在分割侧板31A的下端部弯折而形成。另外,在脱粒框架32中的、在脱粒装置8的上下中间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管状的中间框架体37的上表面33a上,形成有卡止销34b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插入并卡合的定位用的通孔33b。
即,分割侧板31A的下端部构成如下结构:水平面部34a抵接并卡合于中间框架体37的上表面33a,并且卡止销34b插入并卡合于通孔33b,从而以被定位的状态被载置支承。因此,由水平面部34a和卡止销34b构成卡止部34,由中间框架体37的上表面33a和通孔33b构成被卡止部33。
另外,在分割侧板31A的上部侧部位的在前后方向上离开的两个部位处,形成有螺钉插通孔39。另一方面,在脱粒框架32中的在脱粒装置8的上部侧部位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管状的上部框架体40上,在与螺钉插通孔39对应的位置连结有作为被连结部位的截面L字形的连结用托架41。而且,将蝶形螺栓42穿过形成于分割侧板31A的螺钉插通孔39以及形成于连结用托架41的插通孔43并与焊接固定于连结用托架41背面的螺母44联结,由此,分割侧板31A的下部能够拆卸地被联结固定。
在该结构中,两个分割侧板31A通过分别解除蝶形螺栓42的联结而解除卡止销34b相对于中间框架体37的插入、卡合,从而可以拆卸。另外,在使分割侧板31A的下端部的卡止销34b插入并卡合于中间框架体37的通孔33b并且使水平面部34a载置支承于中间框架体37的上表面33a的状态下,通过蝶形螺栓42的联结来固定上部侧部位,从而可以容易地安装。
若拆卸两个分割侧板31A、即脱粒室29的左侧板31,则在与脱粒室29对应的部位形成有开口K1,可以穿过该开口K1将承接网38取出到外方。关于承接网38的结构,将在后面论述。
如图5~图7所示,在脱粒室29的左侧板31上,在其内侧具有越到下方侧越位于趋向脱粒室29内方侧的位置的倾斜姿势的导向板45。另外,导向板45在两个分割侧板31A的每一个上从沿着脱粒筒27的旋转轴芯方向即机体前后方向的一端部到另一端部宽广地设置。
该导向板45将从承接网38的脱粒筒27的旋转方向上游侧部位、即脱粒室29的左侧端部大量漏下来的脱粒处理物朝向右侧移动引导。其结果是,能够向分选处理部30极力以均匀的状态供给脱粒处理物。
在导向板45的下端部具有堵塞其与左侧板31之间的间隙的底板46。底板46构成为越趋向左侧板31越位于下方侧的倾斜姿势。该底板46从导向板45的下端部以一连串地相连的状态一体形成,底板46的下端部连结固定于左侧板31。
即,将一张板金件弯折成大致L字形而一体地形成导向板45和底板46,该板体的上端侧部位和下端侧部位分别通过焊接而连结固定于左侧板31。
在导向板45的前后方向的两侧端部,具有将其与左侧板31之间的间隙堵住的纵向的遮蔽板47。该遮蔽板47也与导向板45同样地由板金件构成,并成为在导向板45的前后方向两侧端部通过点焊与导向板45、底板46、以及左侧板31分别连结的结构。该遮蔽板47从前后方向看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由于该遮蔽板47通过弯折板金件而形成,因此,在角部稍微形成有间隙。其结果是,有时细碎的秸秆屑等会通过间隙而侵入到由导向板45、底板46、遮蔽板47包围的空间内部。于是,如图7所示,在底板46上形成有排尘用的开口46A。即便秸秆屑等侵入到内部,也可以通过该开口46A将其朝向下方排出。
〔脱粒筒〕
对脱粒筒27进行说明。
如图3以及图8(a)所示,脱粒筒27构成为具有绕机体前后方向轴芯X2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由脱粒框架32支承的前部侧框体48和后部侧框体49的脱粒筒轴50,以该脱粒筒轴50为中心一体地旋转,并且,该脱粒筒27具有形成前端部的拨禾部51和形成后部侧的脱粒处理部52。
拨禾部51在形成为前端尖细的圆锥台状的主体部分53的外周面上具有扒拢输送用的两片螺旋叶片54,并构成为通过进行旋转而将来自送料装置14的整个收割谷秆向后方扒入的螺旋输送式。而且,在该螺旋叶片54上形成有在收割稻子等磨损的担忧大的作物时用于安装磨损防止板(未图示)的螺栓插通孔55。
脱粒处理部52具有:形成为圆板状且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固定于脱粒筒轴50的多个支承板56a、56b、56c、在脱粒筒27的周向等间隔地分散配置并与各支承板56a、56b、56c的每一个连结的六根支承杆57、以及从沿各支承杆57的轴芯方向排列的多个部位向脱粒筒27外周侧突出的棒形的脱粒齿58。作为多个支承板56a、56b、56c,具有前部侧支承板56a、三个中间侧支承板56b以及后部侧支承板56c。
如图5、6、8所示,支承杆57由圆管件构成。另外,脱粒齿58由圆棒件构成,以沿着脱粒筒27的径向贯通支承杆57的状态通过焊接一体地连结固定。另外,在六根支承杆57上,分别在各支承板56a、56b、56c对应的位置通过焊接而连结固定有连结用的托架59,通过将托架59利用螺栓联结固定于各支承板56a、56b、56c,从而连结六根支承杆57。
支承杆57构成为能够调换前后朝向而安装。即,通过解除各托架59相对于各支承板56a、56b、56c的螺栓联结,可以拆卸支承杆57,另外,托架59和各支承板56a、56b、56c的位置被设定为即便变更前后朝向也可以进行各托架59和各支承板56a、56b、56c的螺栓联结。
若追加说明,则三个中间侧支承板56c中的位于前后中间的中间侧支承板56c以位于脱粒筒27的前后方向的中央的状态设置,自位于该中央的中间侧支承板56b到前后两侧的中间侧支承板56b的间隔分别被设定为相同的间隔。另外,自前侧的中间侧支承板56b到前部侧支承板56a的间隔、以及自后侧的中间侧支承板56b到后部侧支承板56b的间隔也被设定为相同的间隔。
而且,各支承杆57构成为,预先将在周向上相邻的支承杆57彼此以使其前后朝向相互不同的状态进行安装,若前后朝向不同,则成为脱粒齿58的位置沿轴芯方向各错开半个间距的结构,可以高效地对处理物进行脱粒处理。
各支承杆57以具有后掠角的状态与各支承板56a、56b、56c连结,以使脱粒齿58朝向脱粒筒27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倾斜。而且,即便在进行了上述那样的支承杆57的前后朝向的调换作业的情况下,在以所有的脱粒齿58的后掠角正确达到设定角(例如15度)的方式将托架59与各支承板56a、56b、56c通过螺栓联结的安装作业时,也可以进行位置限制以使托架59成为适当的倾斜姿势。
即,如图8(c)(d)所示,在前部侧支承板56a以及后部侧支承板56b各自的、支承杆57所处的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突起60,该突起60在托架59后退倾斜了设定角的状态下与托架59抵接来限制姿势。该突起60通过冲压加工使其从板面突出而形成。在托架59抵接于突起60而限制姿势的状态下将螺栓紧固,从而不会产生由形成于托架59的螺栓插通孔中的晃动引起的倾斜姿势的误差。
前部侧支承板56a和后部侧支承板56b采用共用相同结构的部件这种结构。即,左侧用以及右侧用的每一侧都形成有螺栓插通孔以及限制用突起60而成为能够共用前部用和后部用的结构,使得即便使前后朝向颠倒也可以安装支承杆57。顺便说一下,支承杆57的前后朝向的调换作业例如有时在伴随着进行脱粒处理而导致脱粒筒27的位于前部侧的脱粒齿58相比后部侧的脱粒齿58磨损更激烈的情况等下进行。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的脱粒筒27中,使脱粒处理物从支承杆57彼此之间进入到脱粒筒27的内部空间,从而可以在谋求减轻脱粒负荷的同时进行脱粒处理。
〔承接网〕
接着,对承接网38进行说明。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承接网38由沿着机体前后方向即脱粒筒27的旋转轴芯方向大致均等地分割为三部分的三个分割承接网38A构成,而且,三个分割承接网38A分别成为如下结构:沿机体左右方向即脱粒筒27的周向,被分割为远离脱粒室29的左侧板31的里侧的分割承接网38A1和靠近脱粒室29的左侧板31这一侧的分割承接网38A2。即,承接网38成为合计被分割为6个的结构,承接网38构成为可以将各个分割承接网38A穿过形成在脱粒室29的左侧板31上的开口K1而拆卸到机体外方。
如图5所示,在里侧的分割承接网38A1所处的部位,在前后两侧具有沿着脱粒筒27的周向的圆弧状的导轨61,使里侧的分割承接网38A1沿着该导轨61滑动,从而可以拆卸或安装里侧的分割承接网38A1。
里侧的分割承接网38A1由导轨61载置支承,并且,在使里侧的端部滑动至接近脱粒框架32中的里侧的中间框架体37的位置的状态下,开口侧的端部通过螺栓联结而连结固定于沿着脱粒筒27的旋转轴芯方向设置的支承框体62。
另外,如图5所示,在使里侧的分割承接网38A1的开口侧的端部与开口侧的分割承接网38A2的一端部对接的状态下,用螺栓将它们以紧固状态联结而连结固定于支承框体62。而且,如图9所示,开口侧的分割承接网38A2的另一端部通过螺栓联结而连结固定于中间框架体37。在供螺栓插通的部位,在里侧的分割承接网38A1上焊接固定有螺母,作业者可以穿过开口K1从装置外方侧进行螺栓联结作业。
因此,通过螺栓的联结作业或联结解除作业,承接网38可以穿过开口K1而拆卸到装置外方或从外部安装到脱粒室29内部。由于承接网38被分割为6个,因此,分割承接网38A小型且轻量,可以轻松地进行上述那样的装卸作业。
沿着脱粒筒27的旋转轴芯方向相邻的三个分割承接网38A以前后方向的间隙少的状态被安装,例如,因尘埃堵塞间隙等,在取出分割承接网38A时,有时难以通过手工作业来取出。于是,如图10所示,在开口侧的分割承接网38A2的另一端部的自下方抵接于中间框架体37的部位,安装有推出用螺母63,该推出用螺母63用于使用解除了相对于中间框架体37的联结的螺栓Bo将开口侧的分割承接网38A2向分离的方向推出。
即,若将解除了相对于中间框架体37的联结的螺栓Bo安装于推出用螺母63并穿过插通孔64进行拧入以便顶在中间框架体37上,则在开口侧的分割承接网38A2相对地自中间框架体37离开的方向上产生力,从而可以拆卸开口侧的分割承接网38A2。
〔顶板〕
接着,对顶板26的内面侧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以及图11所示,在顶板26的内面侧的机体前端侧,以位置固定状态安装有固定引导板65,该固定引导板65将伴随着脱粒筒27的旋转而沿脱粒筒27的旋转方向流动的处理物向机体后方侧引导。而且,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比固定引导板65更靠机体后方侧的部位,将伴随着脱粒筒27的旋转而沿脱粒筒27的旋转方向流动的处理物向机体后方侧引导的多个送尘阀66,以沿着机体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状态且以绕上下轴芯转动自如地支承于顶板26的状态配置。
如图12所示,在多个送尘阀66上分别以一体转动的状态具有纵向的支轴68,该支轴68贯通顶板26并且由枢支凸起67转动自如地支承,支轴68能够相对转动地插通枢支凸起67而防止脱落。各送尘阀66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经由一根连结连杆69连动连结,以便能够以作为摆动支点的支轴68为中心同时进行摆动操作。
在顶板26上,为了确保收容连结连杆69的收容空间而形成有伸出部70,该伸出部70朝向顶板26处的成为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左侧的横外侧伸出。伸出部70形成为具有纵板部分70a、底面部分70b、上表面部分70c来收容连结连杆69。
如图11所示,沿机体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支承连结连杆69的多个(在该实施方式中三个)引导部件71在机体前后方向适当隔开间隔地安装固定于顶板26。如图12(b)所示,各引导部件71通过螺栓联结固定于伸出部70的上表面部分70c和纵板部分70a的每一个。
在各支轴68中的、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起位于第二个的支轴68上,经由该支轴68与送尘阀66一体摆动的操作杆72安装成从支轴68朝向左侧方延伸出。在顶板26的左侧部具有台座73,该台座73将操作杆72的自由端侧在前后方向上能够摆动地挡住并支承。台座73具有带有旋钮的固定螺栓74。而且,通过该固定螺栓74,能够将操作杆72固定在八个操作位置中的任意的操作位置。
通过对操作杆72进行操作,可以对多个送尘阀66以各自的支轴68为中心同时进行摆动操作,从而能够调节脱粒处理中的处理物由各送尘阀66向处理物移送方向下游侧输送的输送量。
而且,在顶板26的内面侧,以位于顶板26与送尘阀66之间的状态安装有加强板75。该加强板75仅配置在机体前后方向的前半部分,并以遍及机体横向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或大致整个宽度的状态配置。并且,加强板75以相比固定引导板65位于机体后方侧部位的状态装卸自如地安装于顶板26。
若追加说明,则加强板75由将对应于伸出部70的位置作为分割线被左右分割的左右一对分割加强板75A、75B构成。各分割加强板75A、75B由即便脱粒处理物与其接触也难以磨损的不锈钢的板状体构成,以沿着顶板26的内面定位的状态配置。
左侧的分割加强板75A成为如下结构:在机体前部侧的四个送尘阀66的各自的转动支承部76、位于机体前部侧的两个引导部件71上的左侧(上表面部分侧)的螺栓联结部位、顶板26的左侧端部上的相对于脱粒框架32进行联结的前后两个部位的螺栓联结部位的各部位被紧固固定。另外,左侧的分割加强板75A的前端部通过螺栓联结而固定于顶板26。
右侧的分割加强板75B成为如下结构:在两个引导部件71上的右侧(纵面部分侧)的螺栓联结部位、顶板26的右侧端部上的相对于脱粒框架32进行联结的前后两个部位的螺栓联结部位的各部位被紧固固定。另外,右侧的分割加强板75B的前端部通过螺栓联结而固定于顶板26。
如图12(b)所示,在通过转动支承部76被紧固固定的部位,为了避免由于紧固过紧而导致送尘阀66因其与分割加强板75A的摩擦而不再能够转动,夹设比分割加强板75A稍厚的垫片77而被紧固固定。由于转动支承部76以外的联结部位是仅通过螺栓进行紧固固定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加强板75通过螺栓的联结而被固定,通过解除螺栓的联结,可以拆卸或再次安装加强板75。
顶板26经由设置在右侧端部的转动支点部78绕机体前后方向轴芯X3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脱粒框架32,并且,构成为能够将姿势自如地切换到覆盖脱粒室29上方的使用姿势或打开脱粒室29上方的打开姿势。另外,虽未图示,但在顶板26的后端部,具有在顶板26被切换到打开姿势的状态下作为自如地保持位置的位置保持机构的气体减振器。
另外,如图5所示,顶板26上的右侧端部和左侧端部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也能够将转动支点部78安装在左右任一侧。其结果是,虽未图示,但能够将转动支点部78安装于顶板26的左侧端部而绕左侧端部的前后轴芯变更到打开摆动自如的状态。
〔分选处理部〕
接着,对分选处理部30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分选处理部30具有:接住从脱粒室29漏下的处理物并通过摆动运动进行筛选的摆动分选装置80、生成分选风的风选机81、回收谷粒(一次处理物)的一次处理物回收部82、以及回收带枝梗谷粒等二次处理物的二次处理物回收部83等。
而且,具有:将回收于一次处理物回收部82的谷粒朝向脱粒装置8的右侧外方进行横向输送的一次处理螺旋装置84、将由该一次处理螺旋装置84输送到右侧外方的谷粒向上方输送的作为输送部的板条输送式第一谷粒输送装置85、以及从该第一谷粒输送装置85的输送终端部进而向上方输送并供给到谷粒仓9的螺旋输送式第二谷粒输送装置86(参照图1、图19)。
另外,具有:将由二次处理物回收部83回收的二次处理物朝向脱粒装置8的右侧外方横向输送的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以及使由该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输送到右侧外方的二次处理物返回到摆动分选装置80上的二次处理物还原装置88。
如图1、图3以及图19所示,第一谷粒输送装置85在脱粒装置8的右侧部从对应于一次处理螺旋装置84的位置起直至到达脱粒装置8前部侧的上部部位为止以朝向上前方延伸的倾斜姿势设置。另外,二次处理物还原装置88在脱粒装置8的右侧部从对应于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位置以朝向脱粒装置8右侧的上前方延伸的倾斜姿势设置。即,第一谷粒输送装置85和二次处理物还原装置88以按照大致平行的姿势朝向上前方延伸的状态配备。通过这样进行配备,两者在机体横向宽度方向上不重叠而可以使横向宽度方向的尺寸紧凑,并且能够高效地输送谷粒、二次处理物。
〔摆动分选装置〕
摆动分选装置80具有俯视时呈矩形框状的筛箱90,该筛箱90通过配置在后部下方侧的曲柄式摆动驱动部89动作而前后摆动,在该筛箱90内具有:将从脱粒室29的处理物移送方向上游侧漏下的处理物向后方移送的振动板91、对由该振动板91移送的处理物以及从脱粒室29的处理物移送方向下游侧漏下的处理物进行粗分选的上筛92、对从上筛92漏下的处理物进行精分选并使谷粒(一次处理物)漏到下方的一次处理物回收部82的下筛93、以及将从脱粒室29和上筛92供给的秸秆屑朝向后方摆动移送的同时使谷粒落下的多个平台式逐稿器94等。
说明对摆动分选装置80进行摆动驱动的摆动驱动部89。
摆动驱动部89具有:绕横向轴芯P2旋转的旋转轴95;具有相对于旋转轴95偏芯的横向轴芯且绕旋转轴95的轴芯转动的偏芯摆动轴96;以及一端与摆动分选装置80连结并且另一端与偏芯摆动轴96相对转动自如地枢支连结而将摆动分选装置80与偏芯摆动轴96连结的连结部97。
即,如图15所示,以分别插通脱粒装置8的左右两侧的侧壁8A的状态,绕横向的同一轴芯P2旋转自如地支承有左右一对旋转轴95。另外,以一体地架设于左右两侧的旋转轴95而连结的状态设置有偏芯摆动轴96,该偏芯摆动轴96具有相对于旋转轴95偏芯的横向轴芯且绕旋转轴95的轴芯转动。
而且,将摆动分选装置80和偏芯摆动轴96连结的连结部97,以在相对于偏芯摆动轴96枢支连结的部位隔着偏芯摆动轴96在两侧分离的状态具有一体地连结于摆动分选装置80的第一连结部件98、以及以夹入偏芯摆动轴96的状态装卸自如地连结于第一连结部件98的第二连结部件99。
若追加说明,则自摆动分选装置80中的筛箱90的左右两侧部朝向后下方一体地固定延伸设置有支承托架100。而且,在与一对支承托架100连结的左右两侧的连结部97上分别具有第一连结部件98和第二连结部件99。
第一连结部件98在前部侧形成有通过在三个部位进行螺栓联结而被连结固定于支承托架100的板状连结部98a,在后部侧形成有:供外装于偏芯摆动轴96的轴承101进入的凹部98b;以及位于该凹部98b的前后两侧并用于经由轴承101隔着偏芯摆动轴96与第二连结部件99连结的凸缘连结部98c。
在第二连结部件99上形成有:供轴承101进入的凹部99a、以及位于该凹部99a的前后两侧并用于经由轴承101隔着偏芯摆动轴96与第一连结部件98连结的凸缘连结部99b。
第一连结部件98以及第二连结部件99各自的凸缘连结部98c、99b彼此隔着偏芯摆动轴96通过螺栓联结而被固定,从而将摆动分选装置80与偏芯摆动轴96连动连结。关于传动构造将在后面论述,如图15所示,在左右两侧的旋转轴95中的左侧的旋转轴95的侧壁8A的外方侧部位具有输入带轮102,来自发动机10的动力被传递到该输入带轮102而驱动旋转轴95。若旋转轴95旋转,则偏芯摆动轴96绕旋转轴95的轴芯P2转动,第一连结部件98和第二连结部件99一体地上下往复移动,从而摆动驱动摆动分选装置80。另外,在左右两侧的旋转轴95上的左右侧壁8A的外方侧部位,分别具有用于抑制伴随着摆动分选装置80的驱动而产生的机体振动的平衡配重BW。
接着,对摆动分选装置80的前部侧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在筛箱90的前部侧的左右两侧部位,以绕横轴芯转动自如地被支承的状态具有滚动辊103,在脱粒装置8的左右两侧的侧壁8A上具有左右一对移动引导部104,该左右一对移动引导部104在防止滚动辊103的浮起及向左右方向的错位的同时允许前后移动。
如图14(a)(d)所示,移动引导部104具有挡住滚动辊103的下端部而支承载荷的同时进行滚动引导的下侧引导面104a、以及防止滚动辊103向上方浮起的上侧引导面104b,以便允许滚动辊103沿前低后高倾斜状的引导路径前后移动。
摆动分选装置80通过由摆动驱动部89进行的摆动运动和由移动引导部104进行的滚动辊103的前后移动引导,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进行摆动,从而将脱粒处理物向后方摆动移送的同时进行筛选。即,谷粒漏到下方,细碎的尘埃、秸秆屑等借助分选风的作用穿过作为形成在机体后方侧的开口的排尘口105向后方排出。穿过排尘口105被排出的秸秆屑等被供给到秸秆处理装置12,进而被细碎地碎断处理后排出到机外。
对于秸秆处理装置12而言,虽然未对其支承构造进行详述,但该秸秆处理装置12绕机体横向宽度方向一端侧的上下轴芯向后方摆动自如地被支承,通过使该秸秆处理装置12摆动,可以使排尘口105的后方侧打开。
摆动分选装置80在解除了第一连结部件98与第二连结部件99的连结的状态下,可以穿过脱粒装置8的作为机体后部侧的开口的排尘口105进行插拔。
即,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对摆动分选装置80插拔自如地进行滑动引导的左右一对导轨106,在脱粒装置8的左右两侧的侧壁8A的内面以沿着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配置。如图14(c)所示,该导轨106具有:焊接固定于脱粒装置8的侧壁8A的纵面部106a、以及从该纵面部106a的下端朝向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水平面部106b,从机体前后方向看,该导轨106形成为大致L字状。摆动分选装置80以载置于导轨106的水平面部的状态滑动移动自如地被引导并支承。
如图13以及图14(a)所示,左右两侧的移动引导部104以与左右两侧的导轨106的前端相连的状态定位,可以使由移动引导部104支承的滚动辊103直接沿着导轨106移动。
在左右两侧的连结部97的每一个上,在解除了第一连结部件98与第二连结部件99的连结的状态下,作业者用手撑住后部侧,在使左右两侧的滚动辊103载置在导轨106的水平面部106b的状态下使滚动辊103滚动的同时在机体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从而可以从排尘口105插拔摆动分选装置80。
如图14(c)所示,左右一对导轨106的左右外端位置彼此的间隔L1,相比左右两侧的滚动辊103的左右外端位置彼此的间隔L2更宽广地形成。另外,左右的导轨106的水平面部106b,相比滚动辊103的横向宽度更宽广地形成。
因此,摆动分选装置80在被载置于导轨106的水平面部106b的状态下使其滑动移动时,在左右方向上存在余量,即便摆动分选装置80有时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稍微倾斜的姿势,滚动辊103自导轨106脱落而脱轨的担忧也少,易于良好地进行滑动移动。
摆动分选装置80在导轨106上移动时,摆动分选装置80相对于导轨106在左右方向上存在余量。相比之下,移动引导部104是在防止滚动辊103的浮起及向左右方向的错位的同时允许前后移动的部件,因此,成为如下状态:在左右方向上不存在余量且滚动辊103与移动引导部104之间的左右方向的间隔小。
即,左右一对移动引导部104的左右外端位置彼此的间隔与左右两侧的滚动辊103的左右外端位置彼此的间隔大致相同,成为比左右一对导轨的左右外端位置彼此的间隔狭的状态。
于是,如图14(b)所示,在导轨106与移动引导部104的连接部位,形成有将滚动辊103朝向移动引导部104并朝向脱粒装置8内方侧进行引导的倾斜引导部107。通过这样形成倾斜引导部107,在自导轨106移动到移动引导部104时,滚动辊103由倾斜引导部107朝向脱粒装置8内方侧被引导,由此,可以在不会卡挂或堵塞等的状态下顺畅地移动。
如图13以及图15所示,第一连结部件98从与摆动分选装置80连结的连结部位朝向后下方侧以倾斜姿势延伸设置,第一连结部件98和第二连结部件99的分割面形成为在从侧面看机体时前部侧位于下侧且后部侧位于上侧的前低后高倾斜状态,将它们连结的螺栓从下方侧安装。因此,第一连结部件98与第二连结部件99的连结部位以朝向机体后方的状态形成。
在与筛箱90连结的第一连结部件98上,在前后两侧的凸缘连结部98c之间形成有供轴承101进入的圆弧状的凹部98b,在未连结有第二连结部件99的状态下,可以在使轴承101进入该凹部98b的状态下由偏芯摆动轴96挡住而被支承。即,第一连结部件98构成为在未连结有第二连结部件99的状态下能够卡止于偏芯摆动轴96被挡住而被支承。
在解除了摆动分选装置80与偏芯摆动轴96之间的连结或再次使它们连结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连结部件98的凹部98b相对于轴承101从斜上方载置并支承于轴承101,可以由偏芯摆动轴96支承摆动分选装置80后部侧的载荷。即,与在作业者直接支承摆动分选装置80后部侧的载荷的同时进行连结作业那样的情况相比,可以减轻作业负担。
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8处于距地面较高的位置,摆动分选装置80在安装状态下也处于距地面较高的位置。其结果是,在将摆动分选装置80拆卸到外方时,在原封不动的位置,恐怕难以进行作业。
于是,如图13所示,导轨106的相比摆动驱动部89位于机体前部侧的前部侧部分106F形成为大致水平姿势,导轨106的相比摆动驱动部89位于机体后部侧的后部侧部分106R形成为越到机体后部侧越位于下方的前高后低状。即,导轨106的后端部被设定在比前端部低的位置,通过使导轨106的后部处于低位置,从而可以轻松地进行取出作业。
如图3所示,在摆动分选装置80的上筛92的上方侧部位,以支承于承接网用的支承框体62的状态具有对载置于上筛92的上方并被移送的脱粒处理物的层厚进行检测的电位计式的层厚传感器S1。若由该层厚传感器S1检测到的层厚成为设定值以上,则利用驾驶部所具有的未图示的告知灯进行告知。
〔下筛〕
对下筛93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下筛93具有:形成有很多用于漏下谷粒的筛孔的矩形的波形钢丝网108、保持该波形钢丝网108的周围的保持框体109、以及用于与保持框体109的左侧端部一体地连结且与筛箱90连结的安装板110。安装板110通过在三个部位进行螺栓联结,从而装卸自如地连结于筛箱90左侧的侧面部90a。
如图16所示,在脱粒装置8左侧的侧壁8A的与下筛93对应的部位,形成有由开闭自如的盖体111覆盖的作业用开口112。另外,在筛箱90左侧的侧面部90a的与下筛93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能够供下筛93出入的出入用开口113,在安装了下筛93时,该出入用开口113被安装板110堵塞。
将下筛93挡住并支承的前后两侧部的侧视时呈L字形的支承台114架设于筛箱90左右两侧的侧面部,下筛93在由该前后的支承台114挡住并支承的状态下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移动。
而且,在使作业用开口112打开了的状态下,解除安装板110相对于筛箱90由三个螺栓进行的联结,在由前后的支承台114挡住并支承的状态下使下筛93滑动移动,从而可以穿过出入用开口113向横侧外方拔出。另外,通过使下筛93从筛箱90的外方侧向内方侧滑动移动,可以安装到筛箱90内的适当位置。
在安装板110的外侧面,用于临时保持拆卸的螺栓Bo的安装用的螺母115以固定状态配置。拧入并安装于螺母115的螺栓Bo在进行下筛93的滑动操作时可以用作握持操作。
而且,具有在下筛93移动到了筛箱90内的适当位置时抑制下筛93的里侧端部的浮起的前后一对按压件116。如图17所示,该按压件116通过将带板状的板簧件弯折而形成,其长度方向一端部穿过形成于筛箱90右侧的侧面部90a的缝隙C而被插入。而且,将长度方向的中途部用一个螺栓Bo联结固定于侧面部90a,以使在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形成的推压部116a朝向下方进行推压作用。
推压部116a形成为中间部朝下突出的中间凹陷弯曲状,以便在下筛93朝向适当位置移动时下筛93的端部与其抵接而向上方抬起地被引导。
因此,伴随着使下筛93移动到适当位置,下筛93的里侧端部被推压部116a推压而成为抑制浮起的状态,在将下筛93向横侧外方拔出时,可以抵抗推压部116a的推压力将下筛93直接拉出。
如图17所示,在前部侧的支承台114的前部侧,具有将从上筛92的前端部漏下的秸秆屑多的处理物向后方移送的下部侧振动板117。另外,在前部侧的支承台114的下部,具有自如地变更调整下筛93的漏下面积的滑动调节板118。该滑动调节板118利用一体地被固定的多个螺栓Bo联结固定于前部侧的支承台114下部,并且,螺栓插通孔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为长孔。因此,通过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位置后紧固螺栓Bo,从而可以变更位置。通过变更前后位置,可以变更下筛93的漏下面积。
如图3所示,具有三个风向引导体119,这三个风向引导体119将由风选机向摆动分选装置80下方侧吹送的分选风的风向分开引导到主要朝向上筛92的风路、主要朝向下筛93的风路、以及朝向一次处理物回收部82的风路。
如图17所示,下部侧振动板117以及滑动移动到了机体前部侧的状态的滑动调节板118,以位于不被风向引导体119吹送分选风的区域的状态配备。其结果是,分选风高效地吹送到所需的部位而不会被下部侧振动板117和滑动调节板118阻碍分选风的流动。
如图3以及图18所示,在二次处理物回收部83的上方具有侧视时呈大致L字形的导流板120。该导流板120将从下筛93的后端部排出的处理物中的位于前部侧的处理物向一次处理物回收部82引导并使其流下,并且,将处理物中的位于后部侧的处理物向二次处理物回收部83引导并使其流下。
导流板120自如地变更前后位置地与筛箱90连结。
即,如图18所示,从前后方向看形成为槽形的连结托架121相对于筛箱90在左右两侧部用螺栓进行联结固定,导流板120以在多个部位用螺栓进行紧固的状态连结于该连结托架121。
连结托架121在筛箱90的左右两侧部的各侧部在前后两个部位通过螺栓连结而被固定。在筛箱90上,安装孔122在前后方向上隔开等间隔地形成有三个。于是,根据使用筛箱90侧的三个安装孔122中的前部侧两个安装孔122将连结托架121连结的状态以及使用三个安装孔122中的后部侧两个安装孔122将连结托架121连结的状态,可以将导流板120的前后位置较大地切换到两个位置。
另外,导流板120上的螺栓插通孔123沿前后方向形成为长条的长孔,可以对导流板120相对于连结托架121的相对前后位置进行变更调整,从而可以对导流板120的前后位置进行微调。
在导流板120的一次处理回收部侧,将谷粒朝向一次处理物回收部82引导并使其流下的由帆布等软质材料构成的引导体124以由螺栓紧固的状态配置。该引导体124不论摆动分选装置80的摆动移动如何,都能够引导谷粒并使其流下而不会在其与一次处理物回收部82之间产生间隙。
〔第一谷粒输送装置〕
接着,对第一谷粒输送装置85进行说明。
如图21所示,一次处理螺旋装置84以穿过形成于脱粒装置8右侧的侧壁8A的开口向横侧外方延长突出的状态设置,并成为如下结构:该一次处理螺旋装置84的旋转轴125兼用作位于第一谷粒输送装置85的输送方向一端侧的驱动轴。
如图20所示,第一谷粒输送装置85具有:作为驱动轴的一次处理螺旋装置84的旋转轴125;位于输送方向另一端侧的从动轴126;卷绕并张设于上述各轴的轴芯方向中央部彼此的作为一个环形转动体的环形转动链条127;隔着规定间隔地安装于该环形转动链条127的平板状的多个卡止输送体128;以及覆盖上述部件的周围的输送箱129。关于传动系统,将在后面论述,如图34所示,来自发动机10的动力经由在一次处理螺旋装置84的旋转轴125上的左侧端部配置的输入带轮130被传递。
如图20所示,支承第一谷粒输送装置85整体的输送箱129在上下中间部部位和上部侧部位这两个部位处,经由安装托架290安装固定于脱粒装置8的侧壁8A。而且,上下两侧的安装托架290兼用相同结构的部件。
如图21(b)所示,覆盖一次处理螺旋装置84的延长突出部并且将脱粒装置8的侧壁8A和输送箱129连接的连接箱部131,与输送箱129单独地另行形成。该连接箱部131一体地连结有内侧凸缘部131A、外侧凸缘部131B、以及将内侧凸缘部131A和外侧凸缘部131B连接的筒状部131C。而且,内侧凸缘部131A通过螺栓连结于脱粒装置8的侧壁8A,外侧凸缘部131B通过螺栓连结于输送箱129的侧面。
如图24所示,在从动轴126的轴芯方向两侧端部分别具有:沿环形转动链条127的张设方向延伸的引导用的支承杆132、以及经由该支承杆132对环形转动链条127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机构133。
作为转动自如地支承从动轴126的轴承部的轴承134,与支承杆132一体地连结,并且,沿环形转动链条127的张设方向滑动移动自如地支承于输送箱129,张力施加机构133通过经由支承杆132使轴承部134(轴承)滑动移动,从而对环形转动链条127施加张力。
若追加说明,则如图24所示,在从动轴126的轴芯方向两侧端部的各端部,具有保持轴承134的轴承保持部135的板状保持部件136,通过与输送箱129连结固定的前后一对滑动引导部件137沿环形转动链条127的张设方向滑动自如地被支承。
支承杆132使用具有六边形的头部132a和螺纹部132b的螺栓,从板状保持部件136上端部的水平面部136a的下方朝上插通,从而以头部132a相比水平面部136a位于下侧且螺纹部132b相比水平面部136a向上方突出的状态设置。
另外,支承杆132插通与输送箱129连结固定的弹簧承接用的托架138,并且,在托架138的上部侧,螺旋弹簧139外插于支承杆132。而且,具有挡住并支承螺旋弹簧139的上部侧的弹簧承接件140,并且,位于该弹簧承接件140的上侧而进行阻挡并支承的两个螺母141拧合安装于支承杆132。
在拧合安装有螺母141的状态下,螺旋弹簧139以从自由状态被压缩而发挥朝向上方对支承杆132进行移动施力的作用力的状态配置。另外,在螺旋弹簧139的外周侧具有筒状体142,利用该筒状体142将托架138与弹簧承接件140之间的间隔总是维持恒定,从而可以将螺旋弹簧139的作用力设定为适当值。这样一来构成张力施加机构133。
即,左右两侧的张力施加机构133分别利用被调节为适当的值且左右大致均等的螺旋弹簧139的作用力,对支承杆132朝向上方进行移动施力。因此,利用左右大致均等的螺旋弹簧139的作用力朝向上方对从动轴126进行移动施力,由此,张力被施加于环形转动链条127。
在板状保持部件136的水平面部136a的形成部位,以固定状态具有一对加强肋143,该一对加强肋143提高板状保持部件136的刚性,并且作用于支承杆132的头部132a来阻止自由的转动。支承杆132的头部132a是六边形状,一对加强肋143以抵接于六边形的相向的面的抵接状态形成。而且,通过将支承杆132的头部132a嵌入一对加强肋143之间而具有作为扳手的功能,从而可以阻止支承杆132的转动。其结果是,可以防止由支承杆132的转动引起的螺旋弹簧139的作用力的变化。
在左右一对支承杆132的各个支承杆132上形成有延长突出部132c,该延长突出部132c相比沿着输送箱129中的环形转动链条127的张设方向的从动轴126的端部进一步向张设方向外方侧延伸。而且,具有连结部件144,该连结部件144架设并连结于一对支承杆132上的延长突出部132c的每一个而将一对支承杆132彼此连结。
即,由带板材料构成的连结部件144,架设并连结于一对支承杆132的每一个支承杆132上的相比用于阻挡并支承的两个螺母141更靠轴端侧的部位,连结部件144用螺母145紧固固定于各个支承杆132。
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在从动轴126上的相比输送箱129更向右侧外方突出的端部,具有用于将被传递的动力传递到作为其他装置的第二谷粒输送装置86的作为输出旋转体的输出带轮146。来自输出带轮146的动力经由传动带147被传递到横向输入轴148,从该横向输入轴148经由锥齿轮机构149传递到第二谷粒输送装置86。
如图20以及图21(a)所示,对于第一谷粒输送装置85而言,相比环形转动链条127上的与驱动链轮150卷绕的卷绕部位更靠转动下游侧的转动下游侧部位,相比转动上游侧部位位于上侧,在转动下游侧部位所处的地方形成有处理物输送路径L,在沿着处理物输送路径L上的环形转动链条127的内周侧延伸的状态下,遍及处理物输送路径L的横向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的底部引导板,遍及处理物输送路径L的大致整个长度而配置。即,具有:沿着直线路径较长地设置的中间部的底部引导板151A、位于输送上游侧的上游侧的底部引导板151B、以及位于输送下游侧的下游侧的底部输送板151C,从下侧挡住由卡止输送体128推压移动的处理物并进行移送引导。
环形转动链条127在图20、图21(a)中以右旋转方式被转动驱动,将从一次处理螺旋装置84输送来的谷粒利用以右旋转状态安装于环形转动链条127的卡止输送体128拢起的同时,通过转动下游侧部位的处理物输送路径L依次输送。
而且,如图21(a)(b)所示,上游侧的底部引导板151B上的驱动链轮150侧的端部以沿着旋转轴125的外周部环绕覆盖的方式延长形成。上游侧的底部引导板151B的一体地连结于上部侧部位的L形的连结件152,通过螺栓联结而固定并支承于输送箱129的左右两侧面。另外,在驱动链轮150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避开驱动链轮150的切口153,该切口153的两侧部以沿着旋转轴125的外周部环绕覆盖的方式延长形成。
如图21(b)以及图24(b)所示,在驱动链轮150上的环形转动链条127啮合的啮合部位,形成有沿与环形转动链条127的卷绕方向正交的横向宽度方向鼓出的鼓出部155。
鼓出部155以驱动链轮150的链条啮合部位即卡合突部156的横侧部从前后方向看呈大致圆弧状地向横向宽度方向外方鼓出的状态形成,环形转动链条127的左右两侧的链节127a与卡合突部156之间的横向宽度方向的间隙减小。通过如上所述形成,可以顺畅地进行与环形转动链条127的啮合,并且,在驱动链轮150与环形转动链条127之间咬入谷粒的担忧减少。
在输送箱129上,为了进行内部的清扫、检修等维护作业而形成有多个开口,各个开口由开闭自如的罩覆盖。
如图21所示,在输送箱129的输送始端部,沿驱动链轮150的圆弧状的外周部形成有遍及大致半周的较大的开口K2。覆盖该开口K2的底部罩157形成为沿着侧视时呈圆弧状的输送箱129的大致圆弧状,其两侧端部分别由公知结构的锁定机构158保持。
如图22所示,在基于输送箱129的处理物输送路径L的直线状的中途路径部分形成有矩形的开口K3。覆盖该开口K3的中间部罩159的上部侧端部由左右一对切缝159a分离为内侧部分159b和位于其两侧的外侧部分159c,以内侧部分149b进入开口K3上部侧的缘部的内侧且外侧部分159c位于开口K3上部侧的缘部的外侧的状态被插入并卡合。另一方面,下部侧端部形成有弯折成L字形的纵面部159d,该纵面部159d和固定在输送箱129外表面的L字形的托架160通过带旋钮的螺栓161被联结。
在输送箱129的输送终端部,在从动链轮154的圆弧状的外周部中的后部侧的区域形成有开口K4,覆盖该开口K4的上部罩162的上端侧部位被卡止保持于卡止部件163,下端侧部位由公知结构的锁定机构158保持,该卡止部件163被固定于输送箱129。
如图25所示,卡止部件163将板材弯折成侧视时呈大致L字形,并且,在该弯曲部分的一方的面上形成有开口163a。另外,在弯曲部分的另一方的面上的与开口163a对应的缘部的两侧,形成有切缝163b。在上部罩162的上端侧部位,进入并卡合于开口163a的卡止部162a以朝上稍微弯曲的状态形成。而且,在使该卡止部162a进入开口163a并卡止于所述缘部的状态下,由锁定机构158保持下端侧部位,由此,上部罩162以固定状态被安装。
在从输送箱129的输送终端部朝向第二谷粒输送装置86送出谷粒的中继用箱164上,在横侧面形成有开口K5,覆盖该开口K5的中继部罩165与中间部罩159同样地,下部侧端部由左右一对切缝165a分离为内侧部分165b和位于其两侧的外侧部分165c,以内侧部分165b进入开口K5上部侧的缘部的内侧且外侧部分165c位于开口K5下部侧的缘部的外侧的状态被插入并卡合。另一方面,上部侧端部形成有弯折成L字形的纵面部165d,该纵面部165d和固定在输送箱129外表面的L字形的托架166通过带旋钮的螺栓167被联结。
在为了进行维护作业而将一次处理螺旋装置84从脱粒装置8拆卸的情况下,可以将燃料箱11切换到打开姿势而将一次处理螺旋装置84向机体左侧外方。一次处理螺旋装置84的左侧端部虽未图示但构成仅经由轴承支承于脱粒装置8的侧壁的结构,通过拆卸轴承保持部,可以容易地取下。
如图21(b)所示,一次处理螺旋装置84的旋转轴125的右侧端部经由轴承168支承于输送箱129。保持该轴承168的轴承保持部168A使用将在左右两侧具有相同形状的浅拉深形状的保持部单位体通过螺栓联结而得到的简单构造的部件。另外,旋转轴125与轴承168嵌合的嵌合部位的嵌合公差被设定为JS级别(具有正、负双方的公差),可以使用齿轮拉拔器等夹具来拆下。
〔第二谷粒输送装置〕
如图19所示,第二谷粒输送装置86穿过脱粒装置8与驾驶部之间的间隙而以从第一谷粒输送装置85的输送终端部朝向左上方延伸的倾斜姿势设置。该第二谷粒输送装置86具有:将谷粒朝向左侧斜上方输送的螺旋输送式的输送部169、以及位于该输送部169的输送终端部而将谷粒排出并供给到谷粒仓9内的排出部170。
在该第二谷粒输送装置86中,输送部169在一体地形成的圆筒状的外装箱171内旋转自如地配置有螺旋输送装置172,伴随着螺旋输送装置172的旋转动作将谷粒向斜上方输送。另外,排出部170在以与外装箱171相连的状态设置的排出箱173上具有排出用的开口,并且,在排出箱173的内部具有与螺旋输送装置172一体地旋转的旋转叶片175,利用旋转叶片175使输送的谷粒飞溅的同时将其排出并供给到谷粒仓9内。
在第二谷粒输送装置86的输送终端部,具有检测螺旋输送装置172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传感器S2,若由该旋转速度传感器S2检测到的旋转速度降低到设定速度以下,则由配置于驾驶部7的未图示的告知灯进行告知。
〔二次处理物还原装置〕
接着,对二次处理物还原装置88进行说明。
如图27以及图28所示,二次处理物还原装置88具有:将二次处理物从对应于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的位置输送至前部上方侧的排出位置的螺旋输送式的输送部176;将由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输送的二次处理物交接到输送部176的供给部177;位于输送部176的输送终端部而将二次处理物排出并供给到脱粒装置8的摆动分选装置80上的排出部178;以及将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的动力传递到输送部176的二次处理物输送用的传动机构179。关于传动系统,将在后面论述,如图28所示,来自发动机10的动力经由在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的旋转轴180上的左侧端部配置的输入带轮181被传递。
输送部176在分割为两部分的构造的圆筒状箱182内旋转自如地配置有螺旋输送装置183,伴随着螺旋输送装置183的旋转动作将谷粒向斜上方输送。供给部177具有:在穿过形成于脱粒装置8左侧的侧壁8A上的开口向横侧外方延长突出的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的旋转轴180上安装的旋转叶片184、以及覆盖该旋转叶片184的外周部并且将二次处理物供给到输送部176的供给用箱185。
供给用箱185以一体地相连的状态具有:沿着旋转叶片184的外周部的侧视时呈大致圆弧状的第一箱部分185A、以及将借助旋转叶片184的作用而飞溅的二次处理物朝向前部侧斜下方引导并且覆盖螺旋输送装置183的输送始端部的第二箱部分185B。
虽未图示,但第二箱部分185B中的二次处理物飞溅方向的下游侧部位形成为沿着螺旋输送装置183的外周部的圆弧状,并且,第二箱部分185B与输送部176中的圆筒状箱182以平滑地相连的状态连接,可以良好地发挥由螺旋输送装置183进行输送的作用。
如图27(a)所示,第二箱部分185B的沿着螺旋输送装置183的输送方向的宽度,在侧视时与第一箱部分185A的直径尺寸大致相同地宽广形成。其结果是,可以在滞留少的状态下顺畅地进行从旋转叶片184向输送部176的二次处理物的交接。
如图27(a)所示,在第二箱部分185B中的由旋转叶片184产生的二次处理物的飞溅方向的下游侧部位中的下部侧的部位,沿周向横跨约90度的范围而形成有维护用的开口K6。该部位是被输送的二次处理物产生堵塞的担忧大的部位。
如图27(a)所示,覆盖维护用的开口K6的下部罩186沿着第二箱部分185B形成为圆弧状,在周向的两侧部形成有在径向突出的凸缘部186a。通过利用蝶形螺栓187将该凸缘部186a与第二箱部分185B所具有的凸缘部185B1联结,下部罩186以固定状态被安装于供给用箱185。通过操作蝶形螺栓187,可以容易地装卸下部罩186。
如图27(a)以及图29所示,排出部178以与输送部176中的圆筒状箱182相连的状态具有排出箱188,在该排出箱188中的机体内方侧部位形成有排出用的开口189,在排出箱188的内部具有与螺旋输送装置183一体地旋转的旋转叶片190。
在排出箱188中的与排出用的开口189相反的一侧(机体外方侧)部位,形成有维护用的开口K7。覆盖该开口K7的上部罩191以允许旋转叶片190的旋转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利用螺栓将前后两侧联结而被安装。
如图29所示,在排出用的开口189具有引导板192,该引导板192用于将借助旋转叶片190的作用而飞溅的二次处理物朝向摆动分选装置80的上方部位中的、尽可能朝向机体前部侧排出。该引导板192是将一张带板弯曲为圆弧状而形成的,在排出箱188的内侧,以沿着排出用的开口189的内壁面紧贴的状态配置,在中途部通过螺栓联结于内壁面,并且,以利用上部罩191的安装用的螺栓Bo进行紧固的状态被固定。
接着,对二次处理物输送用的传动机构179进行说明。
如图27以及图28所示,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的旋转轴180上的相比旋转叶片184的安装位置更靠外方侧的部位从第一箱部分185A向外方突出,在该外方突出部一体旋转自如地配置有驱动链轮193。另外,在第二箱部分185B中的底面的下方侧,配置有收纳有将横向传动轴195和螺旋输送装置183连动连结的锥齿轮机构的齿轮箱196,横向传动轴195以从齿轮箱196向横侧外方突出的状态配置。
具有将安装于横向传动轴195的从动链轮197与驱动链轮193连动连结的传动链198,驱动链轮193、传动链198、从动链轮197等以收纳于外设的链条盒199的状态配置。
链条盒199中的支承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的旋转轴180的驱动侧的轴支部,以防止轴承201脱落的状态外插于旋转轴180,并且,以通过键连结而一体旋转自如地安装有驱动链轮193的状态,利用螺栓Bo紧固固定于旋转轴180的轴端。而且,该驱动侧的轴支部通过螺栓联结而固定于第一箱部分185A中的拆卸自如的横侧壁203。横侧壁203在四个部位利用蝶形螺栓204拆卸自如地固定于在第一箱部分185A的侧部形成的开口205的周缘部。
而且,链条盒199中的支承横向传动轴195的从动侧的轴支部,通过轴承206对从动链轮197进行内嵌支承,并且,使从动链轮197相对于横向传动轴195花键嵌合。因此,若解除链条盒199与第一箱部分185A的连结,则从动侧的轴支部可以从横向传动轴194拆下。
设置有作为对在所述链条盒199内张设的传动链198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构件的板簧207。如图27所示,该板簧207以中央部向盒内方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两侧端部由链条盒199挡住而被支承。该板簧207在一端部以固定状态具有支承销208,另一端以抵接于盒内面的状态配置。
链条盒199的一分为二的构造的分割盒199a、199b凸缘连接在一起。而且,若将在板簧207的一端部配置的支承销208插入到在一方的分割盒199a形成的凹部209并对链条盒199进行凸缘连接,则支承销208被链条盒199夹入,而使得板簧207被保持。即,对传动链198施加张力的姿势被维持。
在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的左侧外方存在燃料箱11的转动支承部,在为了进行维护作业而将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从脱粒装置8拆卸的情况下,向机体右方拆下。
在拆下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的情况下,首先,在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的旋转轴180上的左侧端部,松开固定用的螺栓而拆卸输入带轮181。接着,在链条盒199中的驱动侧的轴支部,解除与第一箱部分185A的连结。即,拆卸四个部位的蝶形螺栓204,将固定有链条盒199的驱动侧的轴支部的横侧壁203从第一箱部分185A的周缘部拆卸。这样一来,链条盒199中的从动侧的轴支部可以从横向传动轴194拆下,可以将链条盒199与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的旋转轴180一体地向脱粒装置8的右侧外方拆下。
另外,在二次处理物还原装置88的输送终端部,具有检测螺旋输送装置183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传感器S3,若由该旋转速度传感器S3检测到的旋转速度降低到设定速度以下,则利用驾驶部7所具有的未图示的告知灯进行告知。
〔风选机〕
接着,对风选机81进行说明。
如图30(a)所示,风选机81的旋转轴210以贯通脱粒装置8左右两侧的侧壁8A的状态跨设于左右两侧的侧壁8A,在该旋转轴210的外周部以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有多个旋转叶片211。即,相对旋转自如地外嵌于旋转轴210的筒部件212利用螺钉213被固定以便一体旋转,多个旋转叶片211分别经由连结用板体215通过螺栓连结于大致圆板状的旋转体214,该旋转体214一体地配置于该筒部件212。因此,在旋转叶片211破损了时,可以仅拆卸破损了的旋转叶片211进行更换,在旋转轴210破损了时,也可以拆卸筒部件212而仅仅更换旋转轴210。
如图30(b)(c)所示,在左右两侧的侧壁8A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吸入分选风的进气用开口216。该进气用开口216是大小与旋转叶片211的外端部的圆形旋转轨迹大致相同的开口。风选机81伴随着旋转叶片211的旋转,通过左右两侧的进气用开口216自外部吸入分选风,将所吸入的分选风朝向旋转叶片211的旋转轨迹的切线方向、即朝向分选处理部30吹送。
而且,具有作为自如地变更调整左右两侧的进气用开口216的开度的开度调整机构的左右一对板状的开度调整板217。
如图31以及图32所示,各开度调整板217以面向进气用开口216的状态设置,并且跨设于侧壁8A中的进气用开口216的上侧部位和下侧部位。具体而言,上下呈长条状地跨设于侧壁8A中的位于进气用开口216上侧的上侧部位218和侧壁8A中的位于进气用开口216下侧的下侧部位219,以便覆盖进气用开口216中的机体前部侧的区域。
左右一对开度调整板217由沿机体横向宽度方向一连串地相连的摆动支轴220摆动自如地支承,通过绕该摆动支轴220的沿着机体横向的轴芯P3的摆动,可以调整进气用开口216的开度。
摆动支轴220以沿着机体横向通过脱粒装置8的前侧部位的状态并以支承于作为脱粒装置8的前部侧框架的脱粒框架32的前面32a的状态配置。即,摆动支轴220的左右两侧端部通过螺栓联结而被固定于左右的开度调整板217,并由配置于脱粒框架32的前面32a的左右一对轴承部件221绕横轴芯P3转动自如地支承。
如图31(a)以及图32(a)所示,在与摆动支轴220不同的部位、即开度调整板217上的摆动中途部位且相比脱粒框架32的前面32a位于前部侧的部位,横跨左右一对开度调整板217一体地架设连结有作为连结部件的连动连杆222。可以通过该连动连杆222使左右一对开度调整板217连动来调整开度。因此,该连动连杆222相当于使一对开度调整板217连动来调整开度的连动机构。
如图31所示,在与左侧的侧壁8A对应的位置,具有作为保持由开度调整板217调整的进气用开口216的开度的开度保持部的蝶形螺栓223。在开度调整板217上的上下中途部形成有沿着摆动轴芯的圆弧状的长孔224,在脱粒框架32上的与该长孔224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螺钉安装部225,蝶形螺栓223以插通长孔224的状态安装。若紧固蝶形螺栓223,则可以将开度调整板217的位置固定,若松开蝶形螺栓223,则可以通过手动操作在长孔224的范围内摆动开度调整板217来变更开度。
在进行开度调整时,经由连动连杆222,右侧的开度调整板217也被摆动操作,在右侧的开度调整板217上也形成有与左侧的开度调整板217相同的圆弧状的长孔224,摆动范围限制用的螺栓226以插通长孔224的状态配置。但是,该螺栓226未紧固而处于畅通的状态。
在进行脱粒装置8的维护作业的情况下,可以在绕上下摆动轴芯使燃料箱11摆动而打开的状态下自机体左侧外方进行作业,也可以自机体左侧进行风选机81的风量调整。
如图31以及图32所示,具有堵塞脱粒装置8的侧壁8A与开度调整板217之间的间隙的堵塞部件227。堵塞部件227在侧壁8A上的位于进气用开口216上侧的上侧部位218和侧壁8A上的位于进气用开口216下侧的下侧部位219分别安装于侧壁8A。
堵塞部件227由从前后方向看形成为L字形的板材构成,以一体固定于侧壁8A的状态配置。而且,在开度调整板217能够摆动的范围的整个范围内,通过维持前端部与开度调整板217的内面侧接近的状态,可以防止从开度调整板217与侧壁8A之间的间隙吸入分选风。
在与作为面临机体横侧外方的外方侧的侧壁的左侧的侧壁8A对应的位置,具有用于变更开度调整板217的开度的操作部228。具体而言,将开度调整板的前部侧的纵向缘部弯折成大致L字形,形成将摆动支轴220和连动连杆222连结的连结部,并且,该弯折部在缘部的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设置而形成操作部228。通过用手握住该操作部228,可以对开度调整板217进行摆动操作。另外,在图31以及图32以外的图中,省略了开度调整板217的记载。
如图30所示,为了使风选机81的旋转轴210支承于形成有进气用开口216的左右侧壁8A,风选机81的旋转轴210由以在前后方向跨过进气用开口216的状态被架设支承的轴承托架229旋转自如地支承。
左侧的轴承托架229以自机体左侧紧贴脱粒框架32的状态利用螺栓联结固定。右侧的轴承托架229以自机体左侧紧贴的状态利用螺栓联结固定于在进气用开口216的前后两侧部被固定于脱粒框架32的前后的连结部件230上。右侧的轴承托架229沿着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进气用开口216的宽度稍微窄。
来自发动机10的动力经由在风选机81的旋转轴210上的右侧端部配置的输入带轮231被传递。而且,如后所述,经由在该旋转轴210上的左侧端部配置的输出带轮232,动力被传递到脱粒装置8的各部分。图30中的233是作用于输出用传动带234的张紧带轮,由兼用作摆动支轴的张紧臂235支承于旋转轴210。
在为了进行维护作业而将风选机81自脱粒装置8拆卸的情况下,向机体右方拆下。即,在拆卸风选机81时,解除左侧的轴承托架229相对于脱粒框架32的螺栓联结。另外,此时,预先拆卸张紧臂235。接着,在将配置于旋转轴210的输入带轮231拆卸之后,解除右侧的轴承托架229相对于前后的连结部件230的螺栓联结。这样一来,可以在风选机81整体与左右两侧的轴承托架229一体地相连的状态下向脱粒装置8的左侧外方拆下。
〔开闭部件〕
如图3以及图33所示,具有对摆动分选装置80的机体后部侧上方的作为外部排出路径的排尘口105自如地进行开闭的开闭部件237。另外,具有作为检测自承接网38漏下的脱粒处理物的量的处理物量检测构件的处理物量检测体238。开闭部件237根据由处理物量检测体检测到的脱粒处理物的量来变更调整开度。具体而言,脱粒处理物的量越多,越使排尘口105打开。
处理物量检测体238设置在承接网38的后端部,对通过摆动位移而自脱粒室29排出到外部的脱粒处理后的排出物的量进行检测。即,处理物量检测体238形成为在机体横向上长的带板状并在脱粒装置8的横向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宽度设置。而且,绕机体前部侧的横向轴芯P4上下摆动自如地被支承,朝向上方侧的基准姿势以使其上升的方式被施力,并且,借助自脱粒室29排出的排出物的重量抵抗上方作用力而向下方摆动位移自如地设置。
开闭部件237在摆动分选装置80的后端部上方绕横向轴芯P5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承接网38的支承框62A。另外,该开闭部件237与处理物量检测体238同样地,形成为在机体横向上长的带板状并在脱粒装置8的横向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宽度设置。
对处理物量检测体238和开闭部件237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33所示,在沿脱粒装置8的横向宽度方向适当隔开间隔而分散配备的状态下,多个枢支部件240经由支承台62A1通过螺栓的联结而安装固定于承接网38的后部侧的支承框62A。该枢支部件240将板材的上下两侧弯曲为圆弧状而形成有枢支凸起部241。
一体地固定于处理物量检测体238的枢支销242被插入到上侧的枢支凸起部241,从而绕该枢支销242的轴芯P4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处理物量检测体238。另外,一体地固定于开闭部件237的枢支销243被插入到下侧的枢支凸起部241,从而绕该枢支销243的轴芯P5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开闭部件237。
而且,在这些处理物量检测体238和开闭部件237的配设部位处的脱粒装置8的横向宽度方向一端侧部位,具有将处理物量检测体238和开闭部件237连动地连结的连杆机构244,以便在脱粒处理物的量大时使开闭部件237成为打开状态,在脱粒处理物的量小时使开闭部件237成为关闭状态。
对连杆机构244进行说明。
在脱粒装置8的左侧的侧壁8A的外方侧,绕横轴芯P6摆动自如地具有大致L字形的摆动部件245。另外,第一连动操作体247被插入并支承于一体地固定在处理物量检测体238的摆动中途部的筒部件246。该第一连动操作体247沿横向延伸并连动地连结于摆动部件245的一端侧的摆动端部。
另一方面,第二连动操作体249被插入并支承于一体地固定在开闭部件237的摆动中途部的筒部件248。该第二连动操作体249沿横向延伸并呈L字形弯折而连动地连结于靠近摆动部件245的另一端侧的摆动端部的位置。而且,在摆动部件245的另一端侧的摆动端部具有作为对摆动部件245进行摆动施力的施力构件的螺旋弹簧250,以便朝向关闭状态对开闭部件237施力。另外,在侧壁8A上形成有限制第一连动操作体247的摆动移动范围的长孔251和限制第二连动操作体249的摆动移动范围的长孔252。
根据该结构,通过螺旋弹簧250的作用力,开闭部件237被摆动施力以便成为以朝下姿势关闭排尘口105的关闭状态,并且,处理物量检测体238被摆动施力以便朝向上方侧的基准姿势上升地摆动。它们的摆动极限由长孔251、252限制。而且,若从脱粒室29排出的排出物的重量增大,则处理物量检测体238抵抗螺旋弹簧250的上方作用力而向下方摆动位移,并且,伴随于此,开闭部件237向打开方向被摆动操作。并且,排出物的重量越大,处理物量检测体238向下方摆动得越大且开闭部件237打开得越大。
〔传动构造〕
接着,对向脱粒装置8传动的传动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34所示,发动机10的动力被传递到向机体行驶用的传动机构253输入动力的行驶用输入轴254之后,自该行驶用输入轴254传递到在兼用作副轴而构成的风选机81的旋转轴210的右侧端部配置的输入带轮231。
而且,具有:自配置于风选机81的旋转轴210的作为驱动旋转体的第一驱动带轮255向配置于中继轴256的从动旋转体257传递动力的中继传动机构258;以及自从动旋转体257向脱粒筒27、送料装置14、作为处理物输送机构的一次处理螺旋装置84和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以及摆动驱动部89分配并供给动力的分配传动机构259。
对中继传动机构258进行说明。
如图35所示,在比风选机81的旋转轴210稍微靠前部侧且位于上方侧的部位,在自侧壁8A呈悬臂状地向外方突出的状态下,中继轴256以固定状态配置。该中继轴256在基端侧形成有侧视时呈矩形的凸缘部260,将该凸缘部260的四个角部通过螺栓联结而固定于脱粒装置8的侧壁8A。一体地形成有自凸缘部260越趋向外方越成为小径的大致圆筒状的轴部261,从动旋转体257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轴部261。
在风选机81的旋转轴210的左侧端部具有第一驱动带轮255,来自旋转轴210的动力自该第一驱动带轮255经由传动带262被输入到配置于从动旋转体257的作为输入用旋转体的输入带轮263。
接着,对分配传动机构259进行说明。
如图35所示,从动旋转体257构成为以一连串地相连的状态具有输入带轮263、以及用于分配并供给动力的多个输出带轮264、265、266的多连式旋转体,并且,以相对于输入带轮263在旋转轴芯方向两侧分开的状态具有多个输出带轮264、265、266。
多个输出带轮具有:将动力供给到脱粒筒27的脱粒筒用输出带轮264、将动力供给到送料装置14的送料装置用输出带轮265、以及将动力供给到一次处理螺旋装置84、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以及摆动驱动部89的输送用输出带轮266。而且,多个输出带轮中的脱粒筒用输出带轮264相比输入带轮263位于机体外方侧。另外,送料装置用输出带轮265和输送用输出带轮266相比输入带轮263位于机体内方侧。
脱粒筒用输出带轮264位于机体最外方侧,该脱粒筒用输出带轮264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中继轴256。另外,送料装置用输出带轮265以相比输送用输出带轮266更远离输入带轮263的状态、即位于机体最内方侧的状态配置。
而且,如图35所示,动力自脱粒筒用输出带轮264经由脱粒筒用传动带267被传递到对脱粒筒27进行传动的传动用带轮282,动力自送料装置用输出带轮265经由送料装置用传动带268被传递到对送料装置14进行传动的传动用带轮283,自传动用带轮283被传递到了送料装置14的动力也传递到收割部13。
自输送用输出带轮266经由输送用传动带269向一次处理螺旋装置84和二次处理螺旋装置87传递动力。在该输送用传动带269的传动中途具有使旋转动力反转的反转用带轮270,自该反转用带轮270经由摆动驱动用的传动带271向摆动驱动部89传递动力。
另外,在输送用传动带269的上部侧部分的传动中途,输送用传动带269由张紧轮273向下方压下以免通过下筛93的横侧部位。
另外,在风选机81的旋转轴210上,与第一驱动带轮255一体地配置有作为后处理用旋转体的第二驱动带轮274,并配置有将动力自该第二驱动带轮274传递到秸秆处理装置12的后处理用传动机构275。
即,自第二驱动带轮274经由前部传动带276、中继轴277、后部传动带279,向配置于秸秆处理装置12的驱动轴280的小径的输入带轮281传递增速了的动力。这样以来,为了进行秸秆的碎断处理而传递高速的动力。另外,在秸秆处理装置12的驱动轴280上配置有检测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传感器S4(参照图1),若由该旋转速度传感器S4检测到的旋转速度降低到设定速度以下,则利用驾驶部7所具有的未图示的告知灯进行告知。
作为收割对象作物,该联合收割机除能够收获稻子、麦子之外,还能够收获荞麦、大豆、油菜、金时豆等。但是,在如上所述的对象作物不同的情况下,需要变更脱粒筒的旋转速度。例如,在稻子、麦子的情况下需要以高速进行驱动,在荞麦、大豆的情况下需要以中速进行驱动,在油菜、金时豆等的情况下需要以低速进行驱动。
而且,在该联合收割机中,虽然作为标准而设定为高速,但在变更脱粒筒的速度时,通过拆卸脱粒筒用输出带轮264和向脱粒筒27进行传动的传动用带轮282进行更换,从而设定旋转比率以便能够进行低速下的驱动。在中速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直径不同的带轮。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加强板75仅配置在顶板26上的机体前后方向的前半部分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加强板75遍及顶板26的机体前后方向的整个宽度或大致整个宽度而设置的结构。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加强板75以遍及顶板26的内面侧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宽度的状态配置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加强板75仅设置在顶板26的内面侧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的一部分的结构。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加强板75装卸自如地安装于顶板26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加强板75以固定状态安装于顶板26的结构。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加强板75相比固定式引导体65配置在机体后方侧部位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加强板75相对于固定式引导体65在前后两侧以固定状态配置的结构。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加强板75与送尘阀66中的转动支承部76以及引导部件71一同紧固固定于顶板26的结构,但能够以各种形态进行实施,例如仅与转动支承部76和引导部件71中的任一方进行紧固固定,或者不与转动支承部76和引导部件71中的任一方紧固而利用其他的螺栓进行固定等。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加强板75由将对应于伸出部70的位置作为分割线被左右分割的左右一对分割加强板75A、75B构成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将不同于伸出部70的位置作为分割线进行左右分割的结构。另外,加强板75也可以不左右分割而一体地形成。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用于对送尘阀66进行转动操作的操作杆72朝向横向一侧外方延伸设置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构成为操作杆72以朝向横向一侧斜前方延伸设置的状态配置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将操作杆72向左侧斜前方延伸设置,以便能够从形成于驾驶部7左侧的乘降用台阶7a进行操作。另外,驾驶部7只要配置在脱粒装置8的右前部侧即可,也可以将操作杆72向右侧斜前方延伸设置。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联合收割机,示出了具有车轮式的行驶装置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但也可以是具有履带行驶装置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具有对从机体前部的收割部供给的作物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Claims (19)

1.一种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对从机体前部的收割部(13)供给的作物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8)构成为具有:绕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轴芯旋转的脱粒筒(27)、覆盖所述脱粒筒(27)的上部的顶板(26)、能够变更朝向地设置于所述顶板(26)的多个送尘阀(66)、以及以位于所述顶板(26)与所述送尘阀(66)之间的状态安装的加强板(7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75)仅配置在所述顶板(26)上的机体前后方向的前半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75)以遍及所述顶板(26)的内面侧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或大致整个宽度的状态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75)以遍及所述顶板(26)的内面侧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或大致整个宽度的状态配置。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75)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所述顶板(2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板(26)的内面侧的相比所述送尘阀(66)更靠机体前端侧的部位,以固定状态安装有固定式引导体(65),该固定式引导体(65)将伴随着所述脱粒筒(27)的旋转而沿所述脱粒筒(27)的旋转方向流动的处理物向机体后方侧引导,
所述加强板(75)相比所述固定式引导体(65)配置在机体后方侧部位。
7.如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尘阀(66)绕上下轴芯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顶板(26),
所述加强板(75)与所述送尘阀(66)中的转动支承部(76)一同紧固固定于所述顶板(26)。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尘阀(66)绕上下轴芯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顶板(26),
所述加强板(75)与所述送尘阀(66)中的转动支承部(76)一同紧固固定于所述顶板(26)。
9.如权利要求1~4、6、8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送尘阀(66)设置成经由沿着机体前后方向配置的连结连杆(69)一体地转动而自如地进行朝向变更操作,
在机体前后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所述连结连杆(69)的多个引导部件(71)被安装固定于所述顶板(26),
所述加强板(75)与所述引导部件(71)一同紧固固定于所述顶板(26)。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送尘阀(66)设置成经由沿着机体前后方向配置的连结连杆(69)一体地转动而自如地进行朝向变更操作,
在机体前后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所述连结连杆(69)的多个引导部件(71)被安装固定于所述顶板(26),
所述加强板(75)与所述引导部件(71)一同紧固固定于所述顶板(26)。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送尘阀(66)设置成经由沿着机体前后方向配置的连结连杆(69)一体地转动而自如地进行朝向变更操作,
在机体前后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承所述连结连杆(69)的多个引导部件(71)被安装固定于所述顶板(26),
所述加强板(75)与所述引导部件(71)一同紧固固定于所述顶板(26)。
12.如权利要求1~4、6、8、10、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送尘阀(66)设置成经由沿着机体前后方向配置的连结连杆(69)一体地转动而自如地进行朝向变更操作,
在所述顶板(26)上,为了具有收容所述连结连杆(69)的收容空间而形成有向外方伸出的伸出部(70),
所述加强板(75)由将对应于所述伸出部(70)的位置作为分割线被左右分割的左右一对分割加强板(75A、75B)构成。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送尘阀(66)设置成经由沿着机体前后方向配置的连结连杆(69)一体地转动而自如地进行朝向变更操作,
在所述顶板(26)上,为了具有收容所述连结连杆(69)的收容空间而形成有向外方伸出的伸出部(70),
所述加强板(75)由将对应于所述伸出部(70)的位置作为分割线被左右分割的左右一对分割加强板(75A、75B)构成。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送尘阀(66)设置成经由沿着机体前后方向配置的连结连杆(69)一体地转动而自如地进行朝向变更操作,
在所述顶板(26)上,为了具有收容所述连结连杆(69)的收容空间而形成有向外方伸出的伸出部(70),
所述加强板(75)由将对应于所述伸出部(70)的位置作为分割线被左右分割的左右一对分割加强板(75A、75B)构成。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送尘阀(66)设置成经由沿着机体前后方向配置的连结连杆(69)一体地转动而自如地进行朝向变更操作,
在所述顶板(26)上,为了具有收容所述连结连杆(69)的收容空间而形成有向外方伸出的伸出部(70),
所述加强板(75)由将对应于所述伸出部(70)的位置作为分割线被左右分割的左右一对分割加强板(75A、75B)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4、6、8、10、11、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对多个所述送尘阀(66)的朝向进行变更操作的操作杆(72)绕位于所述顶板(26)外面侧的机体前部侧的上下方向的摆动支点摆动操作自如地配置,并且,摆动端侧以朝向横向一侧外方延伸设置的状态配置。
17.如权利要求1~4、6、8、10、11、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对多个所述送尘阀(66)的朝向进行变更操作的操作杆(72)绕位于所述顶板(26)外面侧的机体前部侧的上下方向的摆动支点摆动操作自如地配置,并且,摆动端侧以朝向横向一侧斜前方延伸设置的状态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粒装置(8)的机体前方侧具有驾驶员搭乘的搭乘驾驶部(7),
相对于所述搭乘驾驶部(7),在所述横向一侧的部位具有乘降用台阶(7a)。
19.如权利要求1~4、6、8、10、11、13~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26)绕横向一侧部位处的机体前后方向轴芯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脱粒框架(32),并且,构成为将姿势自如地切换到覆盖所述脱粒筒(27)的上方的使用姿势或打开所述脱粒筒(27)的上方的打开姿势,
在所述顶板(26)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中的任一方或在前端部以及后端部的每一个具有位置保持机构,该位置保持机构在所述顶板(26)被切换到所述打开姿势的状态下对所述顶板(26)进行位置保持。
CN201420557259.1U 2013-09-27 2014-09-26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Active CN204217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4872.0U CN205005489U (zh) 2013-09-27 2014-09-26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2699A JP6129043B2 (ja) 2013-09-27 2013-09-27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2013-202699 2013-09-27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4872.0U Division CN205005489U (zh) 2013-09-27 2014-09-26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17505U true CN204217505U (zh) 2015-03-25

Family

ID=528333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57259.1U Active CN204217505U (zh) 2013-09-27 2014-09-26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CN201520114872.0U Active CN205005489U (zh) 2013-09-27 2014-09-26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4872.0U Active CN205005489U (zh) 2013-09-27 2014-09-26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29043B2 (zh)
CN (2) CN2042175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2021A (zh) * 2015-08-07 2018-04-17 株式会社久保田 履带行驶装置、联合收割机、收割机
CN108347882A (zh) * 2015-11-09 2018-07-31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2149B (zh) * 2015-07-20 2017-05-10 无锡联合收割机有限公司 联合收获机导流板智能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JP7001580B2 (ja) * 2018-12-27 2022-01-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EP3991538A4 (en) * 2019-06-26 2023-10-25 Kubota Corporation HARVES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80237A (ja) * 1995-04-12 1996-10-29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JP4008980B2 (ja) * 1997-04-30 2007-11-14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02186337A (ja) * 2000-12-20 2002-07-02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4971902B2 (ja) * 2007-07-31 2012-07-11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2011160756A (ja) * 2010-02-12 2011-08-25 Kubota Corp 自脱型コンバイン
JP5185959B2 (ja) * 2010-02-26 2013-04-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の上部構造
JP2014233237A (ja) * 2013-05-31 2014-12-15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2021A (zh) * 2015-08-07 2018-04-17 株式会社久保田 履带行驶装置、联合收割机、收割机
CN108347882A (zh) * 2015-11-09 2018-07-31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65882A (ja) 2015-04-13
CN205005489U (zh) 2016-02-03
JP6129043B2 (ja)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77469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4217505U (zh)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CN204466286U (zh) 联合收割机
US6453655B2 (en) Reel for harvesting machines
US20120266582A1 (en) Combine harvester draper header with floor pan rearward of central draper
CN103168553B (zh) 联合收割机及其脱粒装置
US5557912A (en) Stripper header attachment
CN110226415B (zh) 联合收割机以及装载在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
RU2692639C2 (ru)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ый элеватор, снабженный множеством поперечных шнеков
CN202773462U (zh) 脱粒装置
CN203912627U (zh) 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的脱粒装置
CN204948780U (zh) 玉米收割机
CN103283413B (zh) 脱粒装置
DE2317048A1 (de) Maehdrescher
RU2709763C2 (ru)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ая уборочная машина с вращающимся элеватором
CN104025813B (zh) 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的脱粒装置
CN102835225B (zh) 脱粒滚筒
CN1859839B (zh) 联合收割机
CN215992001U (zh) 一种风选筛分式水稻加工用脱粒机
WO2020027136A1 (ja) コンバイン
CN205987736U (zh) 三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的玉米穗输送机构
JPS62272910A (ja) 穀物の茎を直立状態で移送するコンバイン刈入れ機およびその組立体
CN217241525U (zh) 一种收割机用高效脱粒装置
CN218680136U (zh) 一种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
US20220264796A1 (en) Combine and Thresh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