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9839B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9839B
CN1859839B CN2004800281442A CN200480028144A CN1859839B CN 1859839 B CN1859839 B CN 1859839B CN 2004800281442 A CN2004800281442 A CN 2004800281442A CN 200480028144 A CN200480028144 A CN 200480028144A CN 1859839 B CN1859839 B CN 18598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in
mentioned
chain
threshing
s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281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59839A (zh
Inventor
宫本彰
佐村木仁
织田正明
桐畑俊纪
上田康文
坂田淳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Co Ltd
Yanmar Agribusine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rei Industry Co Ltd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rei Industry Co Ltd,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rei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59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9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59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98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30Straw separators, i.e. straw walkers, for separating residual grain from the straw
    • A01F12/32Straw separators, i.e. straw walkers, for separating residual grain from the straw with shaker screens or sieves
    • A01F12/34Sieve elements; Linings for shak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30Straw separators, i.e. straw walkers, for separating residual grain from the straw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在将从脱粒部流下的谷粒和草屑一起大量地向颖壳筛输送时,在谷粒潮湿的情况下,不能充分地进行分选处理的问题。在由脱粒部(20)和分选部(30)构成的脱粒装置上,在脱粒部(20)的脱粒滚筒(22)下方、分选部(30)的摆动分选装置(31)的上方,在承网(23)与设置在其延长线上后方的抽风机(40)之间设置有筛选装置(120),在承网(23)和筛选装置(120)之间设置引导部件(121)。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将收割后的谷杆向脱粒部输送,将脱粒分选后的谷粒储存在谷粒罐内,并将谷草向机外排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联合收割机的结构是,将由收割部收割的谷杆通过进给链条、谷草链条等输送装置进行输送,向具有脱粒滚筒的脱粒部供给。在脱粒部中利用植设有多个滚筒弓齿的脱粒滚筒的转动进行脱粒,脱粒后的谷草被向机身后方排出。另一方面,在上述脱粒滚筒的下方,设置有正面看为半圆形的承网、覆盖脱粒滚筒的下方周围,从该承网漏下的谷粒、草屑和尘土等被设置在脱粒部下方的分选部分选,将其中的草屑和尘土等向机身后方排出,将精粒储存在设置在脱粒部侧方的谷粒罐内。
在设置在脱粒部下方的分选部的摆动分选装置上,设置有由多个金属片构成的颖壳筛,通过该颖壳筛对从脱粒部流下的谷粒和草屑等的处理物进行分选,使谷粒向下方漏下,将草屑向颖壳筛后方输送,该技术已广为人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从脱粒部流下的谷粒和草屑一起被大量地向颖壳筛输送时,或在谷粒潮湿的情况下,不能充分地进行分选处理。
并且,分选部的摆动本体是,整个摆动本体被枢支轴可摆动地枢轴支撑,摆动本体的后部与曲轴或偏心轴等的摆动驱动轴连结,通过驱动该摆动驱动轴,摆动本体被前后方向摆动,一面将谷壳和草屑等向后方输送、一面进行“比重分选”。与此同时,通过将来自设置在摆动本体下方的风力选谷机的分选风向摆动本体的下方送风,进行“风选”,而且,在颖壳筛等的粗选部和谷粒筛等的精选部上,进行分选为第一粮物(一番物)、第二粮物(二番物)或草屑等的“间隙分选”。
并且,还已知有如下技术,即,在摆动本体下方的分选筒上从前面依次横向设置有上述风力选谷机、将从摆动本体漏下的第一粮物向谷粒罐输送的第一粮物传送机、以及将第二粮物通过还原传送机向脱粒部前部进行还原输送的第二粮物传送机,而且,在该第二粮物传送机和上述第一粮物传送机之间设置第二鼓风机,通过用该第二鼓风机进行预分选风的送风,即使在上述风力选谷机的分选风的风力弱的分选部后部,分选性能也不会降低。
并且,由于从分选部落下的草屑等附着在第二鼓风机上、形成对分选风的障碍物,扰乱分选风的流动,因此,具有设置将预分选风向分选部后部喷射的排出口的技术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但是,虽然可以防止分选部的出口(分选部的后部)部分的分选风的紊乱,但没有考虑到排出由脱粒部产生的向风扇罩的上部周边飘浮的灰尘。
并且,在灰尘等堵塞在麦秸齿条(ストロ一ラツク)等上、卸下摆动分选装置进行保养的情况下,抽风机或风引导装置碍事,不容易卸下。
并且,一旦灰尘积存在风扇罩上部,则有可能结成块落到分选部、造成堵塞或使分选性能降低。
并且,在下侧的风扇罩中,如果使排出引导装置向下方伸长地构成,则在对摆动分选装置进行保养等时,向后方拉出时会碍事,需要卸下,保养操作非常麻烦。
专利文献1:特开2001-458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180150号公报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为,可将后导板折叠,以此可提高抽风机下方的第二粮物的风选的分选效率,同时,利用抽风机的吸入风可以吸引、排出积存在风扇罩上面的灰尘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以下就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方法进行说明。
即,在由脱粒部和分选部构成的脱粒装置中,在脱粒部的脱粒滚筒下方、且在分选部的摆动分选装置的上方、在承网与设置在其延长线上后方的抽风机之间设置筛选装置,在承网和筛选装置之间设置引导部件。
由摆动体和摆动驱动部件构成上述筛选装置,设置从该摆动体的侧部向下方突出的弯曲的引导部件。
另外,在由脱粒部和分选部构成的脱粒装置中,在摆动分选装置的后部下方,将后部流谷板与摆动分选装置一体地设置在第二粮物传送机上方。
在由脱粒部和分选部构成的脱粒装置中,在第二粮物传送机上方的第二鼓风机的斜上后方,将后部流谷板设置在摆动分选装置的左右侧板间的后下部。
为了从机身排出在脱粒部、分选部产生的谷草碎渣和灰尘等,在脱粒装置后部设置抽风机,在该抽风机的下方、将后部流谷板设置在第二粮物传送机上方的上述抽风机的吸入风不进行作用的位置上。
为了从机身排出在脱粒部和分选部产生的谷草碎渣和灰尘等,在设置于脱粒装置后部的抽风机的风扇罩上,在该风扇罩的上面设置吸入孔,在吸入孔的周围设置将上方开放的引导体。
为了从机身排出在脱粒部和分选部形成的谷草碎渣和灰尘等,在设置于脱粒装置后部的抽风机的风扇罩上,由前导板和后导板以及连结该前导板和后导板的合叶构成该风扇罩的下导板,将后导板向斜后下方延伸设置,使该后导板以合叶为支点可向前上方转动。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通过在脱粒部的脱粒滚筒下方、且在分选部的摆动分选装置的上方,在承网与设置在其延长线上后方的抽风机之间设置筛选装置,在承网和筛选装置之间设置引导部件,可以将从脱粒部流下的谷粒和草屑不堵塞地向筛选装置输送。因此,谷粒和草屑被筛选装置分选,草屑不会落到摆动分选装置的颖壳筛上,即使是在将大量的谷粒一下子向颖壳筛输送的情况下,或在谷粒潮湿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分地进行筛选处理。
由于由摆动体和摆动驱动部件构成上述筛选装置,并设置从该摆动体的侧部向下方突出的弯曲的引导部件,因此,在将收容在机框内的摆动分选装置从机框抽出时,引导部件抵接、在颖壳筛上滑动。这样,筛选装置被向上方转动、不会造成妨碍,可以改善保养性。
由于将后部流谷板与摆动分选装置一体地设置在第二粮物传送机上方,因此,后部流谷板可以与摆动分选装置一起组装在本体上,并且,可与摆动分选装置一起摆动,因此,可以偏转分选风的风向、扩大风选范围。
并且,由于在第二粮物传送机的第二鼓风机的斜上后方,将后部流谷板设置在摆动分选装置的左右侧板间的后下部。因此,可以引导从第二鼓风机送出的分选风、朝向从颖壳筛或谷粒筛或麦秸齿条等落下的处理物送风、进行风选,后部流谷板下方的空间产生朝向第二粮物传送机的风,可以将枝梗附着粒或断穗粒(穗切粒)等比重较轻的谷粒通畅地向第二粮物传送机引导,降低损失。
由于在抽风机的下方、将后部流谷板设置在第二粮物传送机上方的上述抽风机的吸引风不作用的位置上,因此,与从风力选谷机32向抽风机流入的分选风无关、后部流谷板只引导来自第二鼓风机的分选风,可不受抽风机的分选风的影响地将第二鼓风机的分选风向所希望的方向引导,可以提高第二粮物的分选性能。
由于在该风扇罩上设置吸入孔,在吸入孔的周围设置将上方开放的引导体,因此,可以清除堆积在抽风机的风扇罩的外部附近的灰尘。通过抽风机,不仅可以排出输送到颖壳筛后方的大的草屑,而且还可以排出在处理室产生的细小的灰尘等。其结果,不需要新的动力就可以减少风扇罩上面的保养次数。
通过由前导板、后导板以及连结该前导板和后导板的合叶构成该风扇罩的下导板,并将后导板向斜后下方延伸设置,使该后导板以合叶为支点可向前上方转动,因此,在卸下摆动分选装置时,下导板不会造成妨碍,可容易将摆动分选装置从机身本体进行装卸,可以提高摆动分选装置的保养性。并且,即使忘记放下后导板,也可以靠抽风机的风压自动返回原来的位置,因此,不妨碍草屑或灰尘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左侧视图。
图2是该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该联合收割机的整体右侧视图。
图4是脱粒部和分选部的左侧面模式图。
图5是表示从发动机到排出螺旋的动力传递路径的模式图。
图6是谷粒罐底部的正视图。
图7是谷粒罐底部的俯视图。
图8是谷粒罐底部的局部立体图。
图9是其他方式的谷粒罐的正视图。
图10是图9的局部扩大图。
图11是谷粒罐的右侧面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筛选装置的设置示例的脱粒装置的后部侧视图。
图13是表示筛选装置的设置示例的脱粒装置的后部侧视图。
图14是表示筛选装置的设置示例的脱粒装置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筛选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筛选装置结构的侧视图。
图17是摆动分选装置的右侧面模式图。
图18是摆动分选装置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装卸摆动分选装置时的筛选装置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20是分选部的后部左侧视图。
图21是密封部件的展开图。
图22是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图23是抽风机的左侧面剖视图。
图24是抽风机的后视图。
图25是吸入引导体的立体图。
图26是下导板的立体图。
图27是谷杆输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28是表示夹紧杆的侧视图。
图29是夹紧杆的后部扩大图。
图30是表示进给链条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1是表示进给链条架的锁定机构的俯视图。
图32是表示进给链条架后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3是表示开时锁定装置的局部俯视剖视图。
图34是图33中的A-A向剖视图。
图35是表示预引导装置的侧视图。
图36是表示预引导装置的俯视图。
图37是表示承接引导部的侧视图。
图38是表示从图37的箭头B方向看承接引导部的图。
图39是表示从图37的箭头C方向看承接引导部的图。
图40是表示脱粒滚筒供给起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1是表示将脱粒滚筒卸下后的状态下的滚筒室内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2是表示引导板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43是表示滚筒室的正视图。
图44是表示承网的展开图。
图45是表示脱粒滚筒下方的正视图。
图46是表示承网的位置调整部的正视图。
图47是表示前网压紧部件的局部正面剖视图。
图48是表示联合收割机左后部的俯视图。
图49是表示谷草输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50是表示谷草输送装置的前工序侧的立体图。
图51是表示谷草输送装置的前工序侧的俯视图。
图52是表示从图49中的箭头E的方向看的连杆机构的俯视图。
图53是表示从图49中的箭头D的方向看的连杆机构的侧视图。
图54是表示谷草输送链条后端部的侧视图。
图55是表示谷草输送链条后端部的俯视图。
图56是表示链条引导装置的横向剖视图。
图57是表示谷草安全活动遮板的联合收割机后部的左侧面图。
图58是表示谷草安全活动遮板(シヤツタ)的俯视图。
图59是表示分选部的分选风流动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利用图1至图5就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将机身前进方向作为前方,以图左侧为前方。
在覆带式行驶装置1上装载有机身框架2,在该机身框架2前端可升降地设置扶起、收割部3。该扶起、收割部3使分草板向前端突出、对谷杆进行分草,在其后部直立设置有扶起箱5、通过从该扶起箱5突出的叉6的转动扶起谷杆,并用设置在上述分草板4后部的收割刀7收割根部。
收割后的谷杆通过上部输送装置、下部输送装置、纵输送装置8被向后部输送,根部侧被从该纵输送装置8的上端交接到谷杆输送装置170的进给链条9,谷杆通过脱粒滚筒供给起端部280被输送到由脱粒部20和分选部30构成的脱粒装置内。并且,在该进给链条9的后端设置具有谷草输送链条10的谷草输送装置320,在该谷草输送链条10后部下方形成由谷草切断装置、扩散传送机等构成的谷草处理部11,在将谷草切断成草片后,一面扩散一面向田里均匀排出,或者不切断地排出。
并且,在上述脱粒部20侧部设置用于储存分选后的精粒的谷粒罐13,在该谷粒罐13的前部设置有覆盖操纵部的驾驶室14。即,驾驶室14被设置在前进方向机身右前方。另一方面,在谷粒罐13后部立设有排出螺旋15的纵螺旋15a,通过以该纵螺旋15a为中心使排出螺旋15和谷粒罐13可向侧方转动,并使谷粒罐13向侧方转动,以此可容易地进行设置在机身内部侧的驱动系统或液压系统的保养。
并且,排出传送机16被前后方向地设置在该谷粒罐13的底部,该排出传送机16的后部与纵螺旋15a的下部连通,同时,动力被从该排出传送机16后部向上述排出螺旋15传递,可以从排出螺旋15前端向卡车等排出谷粒罐13内的谷粒。而且,在脱粒部20的下方设置分选部30,从由脱粒部20流下的谷粒和草屑等(以下称为“处理物”)中分选谷粒,将精粒输送到上述谷粒罐13,将草屑等向机外排出,输送到上述谷粒罐13。
在此,利用图5就从发动机60朝向谷粒罐13以及排出螺旋15的驱动力传递路径进行说明。
发动机60的前方输出轴60a与用于驱动履带式行驶装置1的行驶用变速箱体61的输入轴连结,向覆带式行驶装置1传递驱动力。另一方面,在后方输出轴60b上嵌合设置有用于向脱粒部20、分选部30传递驱动力的皮带轮62和用于向谷粒罐13及排出螺旋15传递驱动力的皮带轮63。该皮带轮62通过V型带110与固定设置在从副轴箱108突出的输入轴108a上的输入皮带轮109连结,将发动机60的一部分驱动力向该副轴箱108的输入轴108a传递。这样,来自发动机60的动力通过副轴箱108被向各处理系统传递,可驱动脱粒滚筒22或风力选谷机32、第一粮物传送机41、进给链条9、扶起、收割部3的输送装置、收割刀7等。副轴箱108可向各处理系统分配适当的速度,如图2所示,被设置在发动机60的左侧方、脱粒部20的前方。
并且,谷粒罐13的底部前面位于发动机60的大致后方,在该谷粒罐13的底部前壁面13a上设置有作为驱动部的驱动箱64。并且,驱动箱输入轴65从驱动箱64向机身前方突出,皮带轮66被嵌合设置在驱动箱输入轴65的前端。
V型带67被卷绕在嵌合设置在上述后方输出轴60b后端的皮带轮63和嵌合设置在驱动箱输入轴65前端的皮带轮66上,发动机60的一部分驱动力被传递到驱动箱64的输入轴65上。
并且,在皮带轮63和皮带轮66之间设置有兼作V型带67的张紧皮带轮的螺旋离合器68,可从驱动箱64向下游侧传递、切断驱动力。
在驱动箱64内收容有相互啮合的正齿轮69a、69b,正齿轮69a被外嵌固定在轴支撑在驱动箱64上的上述输入轴65的后端,正齿轮69b被外嵌固定在传送机驱动轴70上,该传送机驱动轴70是嵌合设置在排出传送机16的前端的转动轴。
在排出传送机16的后端上嵌合设置有锥齿轮71,与嵌合设置在纵螺旋15a内的螺旋杆式纵向输送传送机72下端的锥齿轮73啮合。另一方面,在纵向输送传送机72上端嵌合设置有锥齿轮74,经过与该锥齿轮74啮合的锥齿轮75、内部设置有链条或链轮的中间壳体76以及锥齿轮77、78,对谷粒排出螺旋15内的螺旋式的横向传送机79进行旋转驱动。
通过这样的结构,储存在谷粒罐13内的谷物被排出传送机16向后方输送,经过位于谷粒罐13后方的纵螺旋15a、被从谷粒排出螺旋15的前端强制排出。
以下,利用图6至图8就谷粒罐13底部的振动机构进行说明。在图7中,为了方便起见省大致了排出传送机16以及后述的传送机罩92。
驱动箱64被设置在谷粒罐13的前下部,在驱动箱64的内部除了上述的正齿轮69a、69b以外,还设置有从动板81以及作为该从动板81的转动中心轴的驱动支轴82等。从动板81的一端被固定设置在上述驱动支轴82上,在另一端侧穿透设置有椭圆形的凸轮孔81a。另一方面,正齿轮69b与圆盘形状的偏心凸轮83,其相互的盘面大致平行地被外嵌固定在作为上述排出传送机16的转动轴的传送机驱动轴(偏心轴)70的前端。此时,该偏心凸轮83的盘面的中心轴与传送机驱动轴70的转动轴不一致(即,偏心凸轮83相对于传送机驱动轴70的转动轴偏心安装)地进行设置,同时,偏心凸轮83被插入到穿透设置在上述从动板81上的凸轮孔81a内。
另一方面,驱动管84被横架在谷粒罐13的前后方向上,其前端被嵌合固定在上述驱动支轴82上,同时,后端被嵌合设置在枢支轴85a上,该枢支轴85a被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撑在固定在谷粒罐13的底部后壁面13b上的支撑盒85上。在该驱动管84的前端和后端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摆动臂86a、86b的一端。该摆动臂86a、86b如图6所示,侧面看时为“ヘ”字形,在其另一端之间架设贯通轴87。驱动管84、驱动支轴82以及支撑轴85a可一体地构成。
并且,可动板88被枢轴支撑在上述贯通轴87上,可动板88由多张、在本实施例中由前后方向分成四份的四张流谷板89、89、89、89构成,各流谷板89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部件形成,防止落下时的撞击或滑落时的摩擦等对谷粒造成损伤。在各流谷板89的下侧端部形成轴毂部89a,贯通轴87贯通该轴毂部89a,流谷板89以贯通轴87为转动中心被可自由转动地支撑。这样,流谷板89、89、89、89以被支撑在贯通轴87上的状态无间隙地并列设置在摆动臂86a、86b之间,构成前后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可动板88。另外,贯通摆动臂86a、86b的贯通轴87通过向设置在前后两端的孔内插入销钉90而被固定。
这样,与摆动臂86a、86b连结的可动板88,被安装在形成谷粒罐13的正面看为大致谷形的底部的底面13c、13d、13e中的倾斜角度小、面积最大的底面13e上.该底面13e的下部形成为阶梯状,为了使谷粒从可动板88上朝向排出传送机16流下时轴毂部89a不碍事、不妨碍使流谷板89摆动,而将上述流谷板89的轴毂部89a设置在底面13e下部的向下方凹陷的阶梯部13f上的排出传送机16侧方的上部空间中.
并且,将压板91安装在谷粒罐13的左壁面13g上,以便与上侧的各流谷板89的上面端部抵接,该上侧为形成有上述轴毂部89a的端部的相反侧。该压板91从后面看其板体弯曲成“ヘ”字形,将一方固定在壁面13g上,将另一方与流谷板89的面重合地载置在端部上,比该流谷板89的摆动宽度更长地构成。这样,在可动板88摆动时,该压板91将可动板88向下方按压,使可动板88不浮起,同时,可以确实封闭可动板88的上缘部与谷粒罐13的左壁面13g之间的间隙。这样,使在谷粒罐13内部流下的谷粒从压板91上朝向排出传送机16在可动板88的流谷板89、89上流下,使谷粒不被夹在流谷板89和底面13e之间。
并且,如图6所示,在排出传送机16的大致上方设置正面看为伞形的传送机罩92,将其纵向的两端固定在谷粒罐13的底部前壁面13a和底部后壁面13b上。在谷粒罐13使排出传送机16动作、排出谷粒时,在该谷粒罐13内流下的谷粒的流动从正面看被传送机罩92左右分开,由于谷粒的负荷不是从正上方施加在排出传送机16上,因此可以减轻排出传送机16的负荷以及谷粒的损伤。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若驱动力被传递到驱动箱64上,则传送机驱动轴70转动、排出传送机16进行转动驱动,同时,偏心凸轮83也进行转动。此时,偏心凸轮83的端面与穿透设置在从动板81上的椭圆形的凸轮孔81a的端面抵接,从动板81以被轴支撑在驱动箱64上的驱动支轴82为中心左右摆动。并且,从嵌合设置在驱动支轴82上的驱动管84的前后两端大致向下方突出设置的摆动臂86a、86b也以驱动支轴82为中心左右摆动,经由贯通轴87与该摆动臂86a、86b连结的可动板88,也沿着朝向排出传送机16具有缓和的倾斜度的底面13e在倾斜方向摆动。
因此,即使在谷粒潮湿的情况下,谷粒也可通过可动板88的摆动而向谷粒罐13下方流下,流入排出传送机16,因此,可高速输送谷粒,并且可一面降低谷粒罐13底面的倾斜度、保持容积,一面抑制谷粒罐13的整个高度。
并且,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在上述的可动板88(流谷板89)的端部形成轴毂部89a、使架设在摆动臂86a、86b之间的贯通轴87贯通该轴毂部89a,以此连结可动板88和摆动臂86a、86b,因此,无需象现有的那样为了连结可动板和摆动臂而使用合叶等的连结部件,可以削减零件数量并且减轻重量。并且,由于没有使用螺栓等的固定部,因此不用担心摆动臂从可动板上脱落,可以提高可靠性。
另外,作为增大谷粒罐容积的方法,有减小谷粒罐所具有的倾斜面的倾斜度的方法。但是,由于一旦减小倾斜面的倾斜度,则具有以下问题,即,在谷粒潮湿的情况下,谷粒不容易滑落,而是附着在谷粒罐内壁面上、增加残粒,因此,现有的倾斜面形成为大的倾斜度不变。于是,可以使谷粒罐的上部向侧方或前方或后方鼓出、增大容积,以此来代替减小倾斜面的倾斜度,例如,可以向脱粒装置上方鼓出、增大容积,形成增量罐。在此,如图9所示,通过在上方鼓出部分(增量罐)的底部的倾斜面13h上设置上侧可动板93并使其摆动,以此即使减小倾斜面13h的倾斜度,也可不附着谷粒地使谷粒向排出传送机16内流下,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大谷粒罐的容积。
这种情况下,如图9和图10所示,在谷粒罐13的底部如上所述地设置下侧可动板88,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连杆机构连动连结上侧的摆动臂94a(94b)和下侧的摆动臂86a(86b).即,连杆95的一端枢轴支撑在上述摆动臂86a(86b)的中间部,该连杆95的另一端向左上方伸出、枢轴支撑在设置在上方的鼓出部下部两侧的摆动臂94a(94b)的中间部上,连动连结上侧的摆动臂94a(94b)和下侧的摆动臂86a(86b).
并且,在倾斜面13h的下方侧,支轴96被横架在谷粒罐13的前后方向上,摆动臂94a、94b的一端被固定在该支轴96的前端和后端上。该摆动臂94a、94b以支轴96为转动中心被可转动地支撑。
可动板93的下部经由贯通轴97连结在上述摆动臂94a、94b的另一端侧。该上侧可动板93由多张流谷板98、98...构成,而该多张流谷板98、98、......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部件构成,形成在各流谷板98上的轴毂部98a被枢轴支撑在贯通轴97上,形成前后较长的大致长方形。
并且,上述上侧可动板93被载置在上述增量罐的底部的倾斜面13h上,形成上述轴毂部98a的端部的相反侧的流谷板98的上面端部与压板99抵接。这样,通过用压板99进行按压、使在可动板93摆动时流谷板98不浮起,以此使谷粒不进入可动板93和倾斜面13h的间隙,不阻碍可动板93的摆动、不损伤谷粒。
通过这样地构成,一旦驱动力被向驱动箱64传递,摆动臂86a、86b以驱动支轴82为中心左右摆动,则摆动臂94a、94b以及架设在该摆动臂94a、94b之间的贯通轴97也将通过连杆95以支轴96为中心向左右摆动。这样,被轴支撑在贯通轴97上的流谷板98也沿着向谷粒罐13的下方倾斜的倾斜面13h在倾斜方向摆动。
因此,即使在谷粒罐13的底面13e以外的倾斜面13h上,谷粒也会由于上侧可动板93的摆动而容易流动,因此,即使在谷粒潮湿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谷粒附着在内壁面上,可减少残粒。因此,没有必要使倾斜面13h形成陡的斜面,可形成缓的斜面,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加谷粒罐13的容积。
但是,如果不是为了如上所述地增大谷粒罐的容积,而是为了不改变该容积地限制谷粒罐和向该谷粒罐中投入谷粒的扬谷传送机的整个高度,并且,为了尽量增大填满谷粒时的填充率(%),最好从谷粒罐的侧壁面投入谷粒,并且在谷粒罐内、先从离谷粒投入口远的位置堆积谷粒,使储存在谷粒罐内的谷粒填满时的谷粒罐的上部空间(没有谷粒的部分)只在谷粒投入口附近。因此,如下所述地构成谷粒罐,即,将谷粒投入口穿透设置在谷粒罐的后内壁面的左上部,将从扬谷传送机投入的谷粒先从谷粒罐的前部和右侧部进行堆积。这里的填充率是指空的谷粒罐内的空间体积为100%时,谷粒罐内的收获物所占的容积的比例。
因此,被从谷粒投入口投入、分散到谷粒罐内各处地流下的谷粒的堆积面(形成谷粒罐上部空间与谷粒的最上部的边界的面),与基准水平面(与重力作用的方向垂直的面)不是平行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堆积角度(堆积面与基准水平面形成的角度)地形成。
因此,作为收获物检测方法,例如在谷粒罐内设置多个由静电容积传感器构成的谷粒传感器,用于检测附近是否有谷粒,但是,如果所有的传感器都是如现有的那样,留有规定间隔地在上下方向设置在谷粒罐的后内壁面上,则通过谷粒传感器检测时的谷粒的储存量将与实际的谷粒的储存量产生误差。
因此,如图11所示,在谷粒罐13的后内壁面13j的左上部穿透设置谷粒投入口100,将谷粒罐13与扬谷传送机44进行连通,在这样的结构中,在作为谷粒罐13的谷粒投入侧的谷粒投入口100的下方,在后内壁面上留有规定间隔地在上下方向设置第一谷粒传感器101、第四谷粒传感器104、第五谷粒传感器105,在谷粒投入口100的下部设置填满传感器106.另一方面,第二谷粒传感器102和第三谷粒传感器103被上下和前后方向留有一定间隔地设置在闸门(ハツチ)107的内侧侧面,该闸门107用于关闭设置在谷粒罐13的左侧面(机身内侧)的维修用开口.在该闸门107的前侧设置第二谷粒传感器102,在后侧设置第三谷粒传感器103.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收获物检测方法一共使用了五个静电容积传感器,但作为收获物检测方法所使用的种类、数量、安装位置等并不局限于此.
在这样的结构中,随着向谷粒罐13内各处分散、流下的谷粒的增加,一旦堆积面形成图11中的堆积面111a,则通过第一谷粒传感器101检测谷粒。谷粒罐13内的谷粒进一步增加,随着堆积面依次变化成堆积面112a、堆积面113a、堆积面114a、堆积面115a,分别通过第二谷粒传感器102、第三谷粒传感器103、第四谷粒传感器104和第五谷粒传感器105检测谷粒。
因此,由于谷粒传感器101、102、103、104、105的位置为与相应的堆积面相对应的正确位置,所以通过各谷粒传感器101、102、103、104、105检测时的谷粒罐13内的谷粒的储存量与实际的储存量大致一样,可以更加正确地检测谷粒的填充率,可以提高填充率、充分利用谷粒罐13的容积。并且,由于第二谷粒传感器102和第三谷粒传感器103被设置在闸门107的内侧侧面上,因此容易进行保养。
以下利用图4就脱粒部20进行说明。
在形成于脱粒部20上的滚筒室21中,设置有以轴架设在机身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圆柱形状的脱粒滚筒22,在该脱粒滚筒22的外周面上植设有滚筒弓齿22a、22a...。并且,可装卸地包围设置有半圆形的承网23,以覆盖该脱粒滚筒22的下部周边。另一方面,通过进给链条9,一面束缚谷杆的根侧,一面将谷杆的前端侧插入脱粒滚筒22的下方、将谷杆向机身后方输送。此时,通过脱粒滚筒22的转动进行脱粒,谷粒或草屑等从承网23漏下。
在覆盖上述滚筒室21的滚筒室罩21a的内周面上、在左右横向上留有适当间隔地设置有送尘阀24,并以上下方向的转动支点为中心被可自由转动地枢轴支撑。并且,通过对该送尘阀24进行转动操作,可以根据谷杆的品种或谷杆的状态调整谷杆在滚筒室21内移动的时间。
并且,从上述脱粒滚筒22的后部的侧方(谷粒罐13侧,在本实施例中为机身前进方向右侧)起在后方形成有处理室25,在该处理室25内,在脱粒滚筒22的后部侧方在前后方向上与脱粒滚筒22平行地横架、轴支撑有形成大致圆柱形的送尘口处理室26。并且,送尘口27在覆盖脱粒滚筒22、形成滚筒室21的脱粒滚筒外壳的后部(右)侧面,以及覆盖送尘口处理滚筒26、形成处理室25的处理滚筒外壳的前部(左)侧面上开口,连通滚筒室21和处理室25。并且,包围设置有半圆形的处理滚筒网28,以覆盖该送尘口处理滚筒26的下部周边。这样,在脱粒滚筒22中未能处理的枝梗附着粒等未处理物被从送尘口27输送到处理室25内进行处理,只有处理物通过设置在上述处理滚筒网28上的孔(网眼)漏下。
并且,在送尘口处理滚筒26的后端部的外周面上在前后方向固定设置有由长的板体形成的叶片26a.该叶片26a与该送尘口处理滚筒26一体转动,从送尘口处理滚筒26输送到处理室25后方的草屑被该叶片26a的转动打飞、向送尘口处理滚筒26的下方排出,被未图示的导板向机身外部引导.
在上述处理滚筒网28的下方,送尘输送传送机29被轴架设在前后方向上。送尘输送传送机29是螺旋式的传送机,通过该送尘输送传送机29,穿过设置在处理滚筒网28上的孔(网眼)、向下方落下的处理物被向着机身前方(即,与送尘口处理滚筒26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从设置在送尘输送传送机29前端上的排尘口29a再次投入到分选部30中。
并且,在上述脱粒滚筒22的后方设置有出口隔板52,在该出口隔板52的下部,将筛选装置120设置在脱粒滚筒承网23的延长线上的后方,防止碎杆等向下方落下、在颖壳筛上与脱粒谷粒搀混在一起,以便提高分选性能。
如图12所示,在出口隔板52上形成排杆口52a,该出口隔板52形成为围住排杆口52a的形状,在该排杆口52a的下方也存在有出口隔板52。并且,在位于出口隔板52的排杆口52a的下方的部分上安装有上述筛选装置120。
上述筛选装置120从侧面看被设置在脱粒滚筒22和抽风机40之间,即,送尘口处理滚筒26的侧方、具有颖壳筛38的摆动分选装置31的上方。并且,筛选装置120被设置在脱粒滚筒22的下后端的正后方,位于从脱粒滚筒22下方的风道漏出的分选风进入更宽的风道的位置。
并且,如图13所示,在设置于脱粒滚筒22后端的出口隔板52是仅存在于排杆口52a上方的形状的情况下,将筛选装置120安装在固定承网23的框架23a上。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筛选装置120位于脱粒滚筒22后端的正下方,因此在脱粒滚筒22和筛选装置120之间有时产生堵塞。因此,在可自由转动地支撑筛选装置120的框架23a上设置引导部件121,通过该引导部件121可将处理物不堵塞地向筛选装置120引导。
上述引导部件121具有与筛板122大致相同的左右宽度,以向后方降低的倾斜状态被固定设置在支撑部件123的上部,并延伸到脱粒滚筒22后端的正后方附近,该引导部件121和筛板122位于大致一条直线上。
并且,如图14、15、16所示,上述筛选装置120由摆动体和摆动驱动部件构成,所述摆动体被设置在机身侧、被摆动,所述摆动驱动装置被安装在摆动分选装置31上、摆动该摆动体,该摆动体由基部124、梳齿形的筛板122和臂125构成,所述基部124被支轴123a可摆动(转动)地枢轴支撑,该支轴123a在左右水平方向设置在俯视为コ字形的、被固定设置在框架23a(图4所示的情况下,为出口隔板52)上的支撑部件123上;所述筛板122被安装在该基部124的上面;臂125从基部向后方延伸。
上述臂125被固定设置在基部124的左端部,与筛板122留有一定间隔地水平设置。这样,臂125的上端部125a兼有筛线的作用。
并且,在臂125的左侧侧面上,被后述滚126a的直径分开地设置的引导部件125b、125c上下相对地向侧方突出设置。该引导部件125b、125c从侧面看弯曲成“ヘ”字形,后侧向上下方向张开。并且,在该引导部件125b、125c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引导部件125d。该引导部件125d向下方突出地弯曲、形成弯曲(ソリ)形状,最下面的位置位于臂125的更下方。
另一方面,摆动驱动部件由下部被固定在摆动分选装置31的左侧板31L上的侧面看为大致三角形的牵拉杆126和支撑在该牵拉杆126的上部侧面的内侧的滚126a构成,该滚126a被可滑动地嵌合在上述臂125的引导部件125b、125c之间.
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摆动分选装置31的摆动,安装在该摆动分选装置31上的滚126a大致上下地摆动,接受该滚126a的摆动,筛选装置120的基部124通过臂125进行摆动,即,筛选装置120进行摆动。因此,通过筛选装置120的摆动,从处理物分离出的碎杆或遗漏杆等的草屑被从筛板122向后方排出,并被抽风机40吸走、而不会落在颖壳筛38上。
并且,在将筛选装置120安装在框架23a上时,可以利用上述引导部件121使处理物不堵塞地将其引导至筛选装置120。即,即使根据出口隔板52的形状、改变筛选装置120的安装位置,通过在承网23和筛选装置120之间设置引导部件121,也可以有效地利用筛选装置120而不会发生碎杆或草屑等堵塞在承网23和筛选装置120之间的情况,和妨碍筛板122的摆动的情况。因此,即使在一次性将大量的谷粒向颖壳筛38输送的情况下或谷粒潮湿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分地进行分选处理。
以下,利用图4就分选部30进行说明。
在分选部30上进行利用摆动分选装置31的摆动分选和利用风力选谷机32的风分选,进行第一粮物、第二粮物和草屑等分类。
摆动分选装置31被收容在机框33内。摆动分选装置31的前后长度被确定为:摆动分选装置31的前端部延伸到脱粒滚筒22的前端部的下方、摆动分选装置31的后端部延伸到送尘口处理室26后端部的下方。并且,在摆动分选装置31的前下部上设置有未图示的摆动轴,同时,在后部设置有摆动驱动机构34,摆动分选装置31通过摆动驱动机构34相对于机框33进行摆动。另外,在该摆动驱动机构34的后下方设置燃料箱59(参照图20)。
在摆动分选装置31的前部设置有前流谷板35,同时,在该前流谷板35的后下方设置有后流谷板36。该前后流谷板35、36是将板状的部件形成为波形的部件,穿过承网23的处理物(谷粒和草屑等的混合物)落下到前后的流谷板35、36上,通过摆动分选装置31的摆动被向机身后方输送。并且,在上述后流谷板36后部连结设置有作为第二分选部的网状的谷粒筛37,同时,在该谷粒筛37和上述后流谷板36的上方、前流谷板35的后方安装有作为第一分选部的颖壳筛38。在颖壳筛38的后方设置麦秸齿条39,在该麦秸齿条39的下方设置后部流谷板50。
上述颖壳筛38由多个金属片38a、38a...构成,可根据投入的处理物的量调节金属片38a、38a...的开度。即,如图17所示,金属片38a、38a...的上下一侧端部被枢轴支撑在摆动分选装置31上,并与设置在颖壳筛38左右两侧的摆动板131枢轴连结,并且,另一侧端部与设置在颖壳筛38左右两侧的滑动板132枢轴连结。摆动板131与摆动分选装置31一体摆动,并且调节控制杆133枢轴连结在滑动板132上,通过与该调节控制杆133连结的钢丝绳134的松弛或牵引,使该滑动板132前后滑动。调节控制杆133通过设置在与钢丝绳134相反侧的弹簧135、向使各金属片38a、38a...的倾斜角缩小(平放)的方向加力。
并且,通过上述滑动板132的滑动,金属片38a、38a...的角度发生变化,在使金属片38a、38a...的倾斜角加大(竖立)时,颖壳筛38的开度大、谷粒的漏下量增大,在使各金属箔片38a、38a...的倾斜角缩小(平放)时,颖壳筛38的开度小、谷粒的漏下量减少。
这样,谷粒以及细小的草屑穿过颖壳筛38向下方落下,比颖壳筛38的开口大的草屑等被向后方输送.此时,在颖壳筛38和谷粒筛37之间通过风力选谷机32产生从分选部30的前方向后方的气流,一部分细小的草屑被向后方吹飞,与谷粒分离.
在此,如图14和图17所示,上述调节控制杆133、钢丝绳134、弹簧135被设置在摆动分选装置31的内侧。并且,可调节该弹簧135及其长度的调节器136和外支承部件137被设置在摆动分选装置31内侧的左后部,上方和侧方用由橡胶板等的弹性部件形成的罩138进行覆盖,以防止灰尘。这样,可从机身后方调节弹簧135的长度,提高了保养性。并且,由于历来是在摆动分选装置与机框之间设置对颖壳筛的调节控制杆加力的弹簧,因此在摆动分选装置31与机框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间隔,不能有效地利用分选宽度,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弹簧135设置在摆动分选装置31的内侧,因此可以相对于机框33尽量增大该摆动分选装置31的左右宽度。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分选宽度,可以提高分选性能。
如上述地构成的摆动分选装置31,使后部罩向上方转动,并以谷草处理部11的左右一侧为中心向后侧方转动、打开脱粒部20和分选部30的后部,可卸下分选部后罩140并将摆动分选装置31向后方拉出、进行装卸,是可以简单地进行保养的结构。
如图18所示,在支撑摆动分选装置31的机框33上左右设置有导轨141,在摆动分选装置31通过摆动驱动装置34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往复滑动时,使设置在摆动分选装置31下部的前后的摆动用滚142、143在导轨141上滑动,以此使摆动分选装置31前后平滑地摆动。
而且,在摆动分选装置31上除了上述摆动用滚142、143以外,在摆动分选装置31的前端部和前后的摆动用滚142、143之间还设置装卸用滚144、145,在装卸摆动分选装置31时,可以使用摆动用滚142、143和装卸用滚144、145。例如,一旦将摆动分选装置31插入机框33、使装卸用滚144、145在导轨141上滑动,则随着使摆动分选装置31向前方移动,摆动用滚142、143在导轨141上滑动,摆动分选装置31的装卸操作更容易。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进行摆动分选装置31的装卸操作时,如果在摆动分选装置31的上方设置上述筛选装置120,则可以考虑到该筛选装置120将造成妨碍、使保养性降低,但如上所述,由于在筛选装置120的臂125上设置引导部件125d,因此可以解决该问题。即,如图15所示,将从筛选装置120的臂125向下方弯曲的上述引导部件125d向下方突出地进行设置,因此,在将摆动分选装置31从机框33拉出时,如图19所示,引导部件125d抵接、在颖壳筛38上滑动。这样,筛选装置120向上方转动不会碍事,改善了保养性。
并且,如图20所示,在这样被插入机框33的摆动分选装置31和机框33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151、152。密封部件151由具有与摆动分选装置31的侧板31L(31R)的前后宽度大致相同宽度的橡胶板等的弹性部件形成,下端部被固定在侧板31L(31R)的上缘部,上端部与机框33抵接,对摆动分选装置31和机框33的间隙进行密封。
另一方面,密封部件152在第二粮物回收部47附近,被后面向上地倾斜地安装在摆动分选装置31的侧板31L(31R)上。如图21所示,该密封部件152由橡胶板等构成的弹性部件形成为倒T字形,在纵向的左右两侧设置多个用于插通连结部件的孔,构成安装部152a、152b。
并且,如图22所示,密封部件152在横向中央折弯、重合成双层,以该状态,安装部152aL、152aR和安装部152bL、152bR按照摆动分选装置31的安装部进一步弯曲,安装部76aL、76aR与摆动分选装置31的侧板31L(31R)连结,安装部152bL、152bR中的安装部152bL(152bR)与机框33连结,安装部152bR(152bL)与安装在摆动分选装置31后面的密封部件153连结.这样,通过使密封部件152弯曲形成的顶点部152c与机框33抵接,可对摆动分选装置31和机框33的间隙进行密封,防止灰尘等进入其下方的摆动驱动装置34等中.
这样,由于在摆动分选装置31和机框33之间设置密封部件152,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空置的空间,同时,可以防止摆动分选装置31和机框33的干涉。而且,由于将密封部件152以重叠的状态进行利用,因此,可以提高密封性和耐久性。并且,即使密封部件152的顶点部152c与机框33滑接、磨破,也可以保持密封的状态,可以防止泄漏直到进行更换。
并且,风力选谷机32被设置在上述摆动分选装置31的前流谷板35后部下方、后流谷板36前部下方,向颖壳筛38和谷粒筛37送出分选风。在设置于该风力选谷机32侧部的吸入口上设置有通风道,该通风道延伸到发动机附近,在进行分选动作时,可以吸入加热后的空气、向分选部送风。这样,在由于露水或倒伏等而带有湿气的作物被脱粒、向分选装置上落下时,由于碰到加热后的空气而被干燥,可以不附着或堵塞在叶片或侧壁等上地进行分选。而且,在第一粮物传送机41和第二粮物传送机42之间也设置作为副压送鼓风机的第二鼓风机43,输送分选风,即使在风力选谷机32产生的分选风风力弱的分选部30后部上也不会降低风分选的分选能力。并且,在第二粮物传送机42上方、第二鼓风机43的斜上后方,将后部流谷板50前方向下地倾斜固定在摆动分选装置31的左右侧板31L、31R之间的后下部。换句话说,后部流谷板50被一体设置在摆动分选装置31上,该后部流谷板50在抽风机40的风扇罩(下导板166)下方,被设置在抽风机40形成的吸入风不起作用的区域。即,后部流谷板50被设置在来自第二鼓风机43的分选风的风路上。
这样,来自第二鼓风机43的分选风不受从风力选谷机32流向抽风机40的分选风的影响地,被后部流谷板50引导,并可穿过麦秸齿条39向后方排出。此时,从颖壳筛38后端或谷粒筛37后端落下的第二粮物被第二鼓风机43进行风选,在后部流谷板50上对重的谷粒或带枝梗的谷粒、未熟粒等进行分选,碎屑或未熟粒等被风向机外排出,除此之外的处理物通过分选装置的后部板向下方流下、集中到第二粮物传送机42。
并且,如图4、图59所示,风力选谷机32的分选风排出口被设置在上部两处和后部,形成第一风道到第三风道。第一风道是从风力选谷机32的上部向前流谷板35的后端排出,对从前流谷板35的后部向颖壳筛38落下的谷粒进行风选,向穿过承网23的谷粒或用筛选装置120接收的谷杆吹风、进行粗分选。第二风道是从风力选谷机32上部沿着颖壳筛38下部大致向后向水平方向排出,对从颖壳筛38落到后流谷板36上或谷粒筛37上的处理物进行风选,同时,也具有利用风力将落在后流谷板36上的处理物向后方输送的作用。第三风道是从风力选谷机32后部向后方排出、使风力为最大,对从谷粒筛37落到第一粮物传送机41上的处理物进行风选。并且,从第一风道到第三风道都是利用排出来自发动机的暖空气,来干燥潮湿的处理物、防止堵塞或滞留,对在终端从筛选装置120落下的处理物进行风选并由抽风机40吸入,将草屑和灰尘等向机外排出。
另外,第二鼓风机43的排出风被朝向后部流谷板50的上面排出,可以对从颖壳筛38或谷粒筛37后部或麦秸齿条39向第二粮物传送机42落下的处理物进行风选.另外,后部流谷板50的下方形成负压的状态,产生向第二粮物传送机42侧的下方流动的风,可以将一些轻的第二粮物通畅地导入第二粮物传送机42侧.上述麦秸齿条39形成从侧面看的倒“ヘ”字形,通过摆动容易使谷杆松开,通过由后部流谷板50引导的来自第二鼓风机43的分选风,可以将混杂在第二粮物还原物中的灰尘等排出,即使谷物的流量增大,也可以进行充分的分选对应,可以降低三号损耗(三番ロス).
这样,在摆动分选装置31的后端部附近在整个宽度上横设抽风机40,通过该抽风机40将乘着从上述风力选谷机32、第二鼓风机43供给的分选风的流动而来的灰尘或脱粒时产生的灰尘等吸入、向机外排出。
在此,利用图23至图26、就覆盖上述抽风机40的风扇罩161和下导板166进行说明。
抽风机40由横断流鼓风机构成,笼式的叶轮40a被上侧的风扇罩161和下侧的下导板166覆盖,将被该抽风机40吸入的灰尘等向机外引导并排出。在图23中,从侧面看该抽风机40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前侧向后方排出灰尘。
并且,在风扇罩161上面的任意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在后部位置上,吸入孔163几乎在整个宽度上开口,并固定设置有引导体164,以覆盖该吸入口163。该引导体164是将板体弯曲成侧面看的三角形状并开放前方和下方,使下方的开放部与上述吸入口163大致一致,将前方的开放部作为为吸入口164a,使该吸入口164a的面积小于下方的开放面积。
如图24和图25所示,上述引导体164在吸入口164a以外的周围形成缘部,在该缘部上开口有螺栓孔164b、164b...,在该螺栓孔164b上插通螺栓等、安装固定在风扇罩161上。
这样,一旦转动驱动抽风机40,则气流从前侧朝向后方流动,在上述吸入孔163附近的风扇罩161内的压力降低,即,引导体164内部形成负压,风扇罩161外的空气从吸入口164送a穿过吸入孔163被吸入到风扇罩161内。此时,堆积在风扇罩161上面附近的灰尘或漂浮的灰尘等也从吸入口164a被引导体164引导、被吸入到风扇罩161内,向机外排出。
这样,由于在风扇罩161上面设置吸入孔163,在吸入孔163的周围设置上方开放的引导体164,因此,可以吸入、清除堆积在抽风机40的风扇罩161外部附近的灰尘等。通过抽风机40不仅可以排出输送到颖壳筛38后方的大的草屑,而且还可以排出在处理室25中产生的细小的灰尘等。其结果,不需要新的动力就可以削减风扇罩161上面的保养次数。
并且,由于在摆动分选装置31上有从脱粒部20或分选部30等输送来的谷草积存、堵塞或粘着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清除谷草等的灰尘或进行调整等的保养。
在进行保养时,通常将摆动分选装置取出到机框外,在机身外部进行保养,但是,为了取出该摆动分选装置,使机身后部的谷草处理部向后方转动、打开后面,将摆动分选装置向后方拉出。因此,如图23所示,此时,可以使下导板166向上方转动、使该下导板166不碍事。
即,如图23和图26所示,由前导板167和后导板168构成下导板166,向后上方延伸设置该前导板167、覆盖叶轮40a的下方,而且将该前导板167的后部弯曲成从侧面看为“く”字形并将后端向下方延伸设置,在该前导板167后端部上通过至少一个以上的合叶169安装后导板168.并且,将合叶169固定在后导板168的前部上,使该后导板168的前端与前导板167的后部下面抵接,虽然不能使后导板168以合叶169为中心相对前导板167向下方转动,但可向上方转动,将该后导板168向斜下方延伸设置在前导板167的后部延长线上.另外,使后导板168的面积大于前导板167后部的弯曲部的更后方部分的面积,在使后导板168向上方转动的状态下,使前端比前导板167的弯曲部更突出.
并且,在将摆动分选装置31卸下时,将后导板168抬起转动,并重叠在前导板167的后部上,在该状态下拉出摆动分选装置31。另外,在保养结束后将摆动分选装置31放入原来的位置,即使在忘记降下后导板168、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情况下,由抽风机40产生的风压也会碰到后导板168的突出部分,并以合叶169为轴向下方转动,使其自动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这样,使风扇罩161的下导板166由前导板167、后导板168以及连结该前导板167和后导板168的合叶169构成,并向斜后下方延伸设置后导板168,使该后导板168可以合叶169为支点向前上方转动,因此,在将摆动分选装置31卸下时,下导板166不碍事,可容易地将摆动分选装置31从机身本体上装卸,可以提高摆动分选装置31的保养性。并且,即使忘记降下后导板168,利用抽风机40的风压也可以使其自动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因此,不妨碍谷草和灰尘的排出。
并且,如图4所示,在上述摆动分选装置31下方的前后中间位置上,在左右方向横向设置有第一粮物传送机41和第二粮物传送机42。第一粮物传送机41和第二粮物传送机42的位置关系是,第一粮物传送机41位于靠近风力选谷机32的一侧(机框33的前部)、第二粮物传送机42位于离风力选谷机32较远的一侧(机框33的后部)。
在第一粮物传送机41的右端部连结有其纵向(输送方向)形成为大致上下方向地进行设置的扬谷传送机44,该扬谷传送机44的上端与谷粒罐13内连通。
向分选部30内投入、向前流谷板35上漏下的谷粒、带枝梗谷粒、未熟谷粒以及细小的草屑等的混合物,在向颖壳筛38漏下的过程中,通过由风力选谷机32产生的从分选部30的前方向后方的气流,一部分细小的草屑被向后方吹散。漏下到颖壳筛38上的谷粒、带枝梗谷粒、未熟谷粒以及细小的草屑等的混合物通过摆动分选装置31的摆动被向后方输送。此时,谷粒、未熟谷粒、带枝梗谷粒以及细小的草屑等从颖壳筛38的开口向下方落下,大的草屑被输送到颖壳筛38后方,经过麦秸齿条39向机外排出。
从颖壳筛38的开口部向下方落下的谷粒、未熟谷粒、带枝梗谷粒以及细小的草屑等向后流谷板36和谷粒筛37上漏下。此时通过来自风力选谷机32的分选风,一部分细小的草屑被向后方吹散、分离。
在向谷粒筛37上漏下的谷粒、未熟谷粒、带枝梗谷粒以及细小的草屑等中,谷粒、未熟谷粒、细小的草屑等穿过谷粒筛37向下方落下。此时,重量大的谷粒(第一粮物)被回收到第一粮物回收部46(设置在流谷板45后方的分选部30底面的凹部,收容第一粮物传送机41),并从第一粮物传送机41经过扬谷传送机44被向谷粒罐13输送。
另一方面,混合有重量轻的未熟谷粒、一部分细小的草屑、断穗粒、谷粒等的未处理粒通过来自风力选谷机32的分选风被向后方吹散,被回收到第二粮物回收部47(设置在第一粮物回收部46后方的分选部30底面的凹部,收容第二粮物传送机42)中,从第二粮物传送机42经过第二粮物还原传送机48被输送到枝梗处理滚筒49,在通过该枝梗处理滚筒49去掉枝梗后,再次投入到前流谷板35上(或颖壳筛38上)。
以下利用图27至图29就谷杆输送装置170进行说明。
谷杆输送装置170是在上述脱粒部20中用于一面夹紧收割后的谷杆的一端(根部侧)一面进行输送的装置,由进给链条9、夹紧杆171和多个弹性支撑体172、172...等构成,所述进给链条9将由扶起、收割部3收割后的谷杆输送到谷草输送装置320的谷草输送链条10;所述夹紧杆171被设置在该进给链条9的上方、夹住被输送的谷杆;所述弹性支撑体172将该夹紧杆171弹性支撑在本机侧.
在该谷杆输送装置170中,形成有通过相对设置的夹紧杆171和进给链条9,将由扶起、收割部收割的谷杆的根部侧夹住并通过滚筒室21内的脱粒滚筒22进行脱粒的结构,将该夹紧杆171和进给链条9相对的部分作为输送路径。并且,在脱粒部20中脱粒后的谷草,在进给链条9的后端部(下游侧端部)被交接到谷草处理装置320的谷草输送链条10,通过该谷草输送链条10向谷草处理部11输送。
夹紧杆171通过被牵拉杆173、173等固定设置的支撑杆174和在该支撑杆174上的多个弹性支撑体172、172,被弹性支撑设置在滚筒室罩21a的机身前进方向的左侧端部中。该夹紧杆171形成为沿着进给链条9左右平行状地设置一对板状部件的形状,形成为在该进给链条9的输送方向剖面看为倒U字形。
支撑杆174是空心的柱形部件,在滚筒室罩21a内部左侧,在前后方向较长且与夹紧杆171并列地进行设置。并且,弹性支撑体172、172...的上部每隔一定间隔被支撑且被设置在该支撑杆174的侧面上,夹紧杆171被弹性支撑在这些弹性支撑体172、172...的下部。该弹性支撑体172的下部利用连结销175枢轴支承在夹紧杆171上,该弹性支撑体172的上部向支撑杆174的更上方伸出。
如图29所示,上述弹性支撑体172由筒部176、嵌插在该筒部176内的筒状的轴承管177以及在该轴承管177内在上下方向滑动的滑动棒178等构成,在该滑动棒178的下端部上固定设置有正面看为门形的枢轴支承体179。通过该枢轴支承体179枢轴支撑连结销175,该连结销175连结具有左右平行地设置板状部件的形状的夹紧杆171。而且,弹簧支承180被外嵌在筒部176上。该弹簧支承180位于支撑杆174的下部,将弹簧等的弹性体181缠绕在该弹簧支承180和枢轴支承体179之间的滑动棒178的外周面上,使夹紧杆171向下方(进给链条9侧)加力。即,通过外嵌在滑动棒178上的弹性体181、利用在轴承管177内可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的滑动棒178使可在上下方向移动的夹紧杆171的移动成为弹性的移动,夹紧杆171总是向进给链条9侧加力、可以夹住被输送的谷杆。并且,这些弹性支撑体172、172...被平行设置,以便相对于输送方向等间隔地、并且朝向大致垂直方向加力。
这样被弹性支撑体172向下方加力的夹紧杆171,如上所述地形成为左右平行状地设置一对板状部件的形状,左右各板状部件的结构是多个夹紧杆组件182、182...通过上述连结销175、175...串联连结。即,在谷杆输送方向串联连结的夹紧杆组件182、182...,其各前端部和后端部与位于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夹紧杆组件182、182...在侧视状态下重叠地进行设置,并且该重叠的部分通过连结销175、175...枢轴支撑。即,在这些夹紧杆组件182、182...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上形成有前后方向较长的长孔形状的安装孔182a,并且,在固定在上述弹性支撑体172的下端部的枢轴支承体179上,用于插入连结销175的安装孔形成在左右方向上,通过将连结销175插通在这些安装孔中,将弹性支撑体172固定在夹紧杆171上。
通过这样的结构,弹性支撑体172设置在夹紧杆组件182、182...的各连结部上,各连结部可相对于弹性支撑体172的滑动棒178的滑动方向弹性移动,夹紧杆171一面对应被输送的谷杆的厚度等一面夹住谷杆.
如图28和图29所示,在构成夹紧杆171的夹紧杆组件182、182...的后端、即输送方向终端,位于向谷草输送链条10进行交接的交接部的夹紧杆组件183,在该交接部上为了夹住谷杆,与其他的夹紧杆组件182、182...相比,朝向输送方向下游延伸。
该夹紧杆组件183的前端部与其他夹紧杆组件182、182...相同,被支撑在弹性支撑体172的后端部,并且,在其前后中间部上,被与其他弹性支撑体172、172...的加力方向不同的弹性支撑体172’进行弹性支撑。即,在夹紧杆组件183的中间部上也将销钉184插入形成在该夹紧杆组件183上的长孔形状的安装孔183a中,支撑固定设置在弹性支撑体172’的下端部的枢轴支承体179。
设置在该谷杆的输送方向后端部、即在从进给链条9向谷草输送链条10进行交接的交接部上的弹性支撑体172’,相对于其他的弹性支撑体172、172...进行的大致垂直方向的加力方向,仅前倾θ1的角度,该弹性支撑体172’的作用力与谷杆的输送方向大致垂直。
这样,通过使位于后端部、支撑夹紧杆组件183的中间部的弹性支撑体172’向前倾,对向谷草输送链条10进行交接的交接部侧的夹紧杆组件183、相对于谷杆输送方向大致垂直地加力,以此与其他的弹性支撑体172相比较,该弹性支撑体172’的滑动棒178的滑动方向通过夹紧杆组件183的移动方向形成适应的方向,弹性体181形成的作用力更有效地对夹紧杆组件183进行作用,上述其他的弹性支撑体172对由进给链条9向后斜上方输送的谷杆向垂直方向加力。这样,从进给链条9向谷草输送链条10进行交接的交接部上的夹紧杆组件183的弹性移动圆滑地进行,该夹紧杆组件183形成的夹紧增加了对输送来的谷杆厚度等的追随性,因此,可以防止该交接部上的谷杆的散乱或谷杆洒落,从进给链条9向谷草输送链条10的交接更加圆滑。即,从脱粒部20朝向谷草处理部11的谷草的输送更加圆滑。
并且,通过这样地将弹性支撑体172’相对于进给链条9的输送方向向大致垂直方向加力,以此与其他弹性支撑体172、172...相比,增加了该弹性支撑体172’的、由伸缩行程长度。即,可滑动地设置在轴承管177内的滑动棒178的弹性体181形成的弹性滑动的伸缩行程长度,比其他的弹性支撑体172相比更长。这样,增加了夹紧杆组件183的移动范围。
即,在夹紧杆组件183上,由于夹紧杆组件没有与后侧连结,因此,输送的谷杆的量一旦增加,则对夹紧杆组件183的作用力也将增加,但由于位于后端的弹性支撑体172’的伸缩行程长,因此可以充分地承受、可以圆滑地将谷杆向谷草输送链条10输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位于最后端的弹性支撑体172’相对于其他弹性支撑体172向前倾,并向与输送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进行加力,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以多个弹性支撑体为对象。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就与进给链条9相对地设置的夹紧杆171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适用于谷草输送链条10等的联合收割机上的其他输送装置。
以下,利用图30、图32、图33就上述进给链条9以及对其进行支撑的进给链条架19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0和图32所示,进给链条9被卷绕在设置在进给链条架190上的多个链轮191a、191b、191c上而构成.并且,该进给链条9在其后端部(机身后方)具有机身上下方向的转动中心P(参照图33),在前端部(机身前方)以及后端部上分别设置有前锁定装置192和后锁定装置193,并以上述转动中心P为转动轴、朝向机身左侧方可与进给链条架190一起开关,通过前锁定装置192和后锁定装置193将该进给链条架190固定在机身侧.但是,前锁定装置192和后锁定装置193可进行连动,也可省大致后锁定装置193.
进给链条架190由横支架190a、斜支架190b以及转动支点支架190c通过加强支架190d而构成为侧面看的大致三角形形状,横支架190a与机身前后方向平行;斜支架190b在该横支架190a的前端相交,并朝向后方延伸设置形成向上斜度、作为进给链条9的内上侧的引导装置;转动支点支架190c固定在横支架190a的后端部,是将管弯曲成侧面看为コ字形而构成的。
并且,前加强板194通过焊接等固定在上述横支架190a和斜支架190b的前端侧面。另外,斜支架190b的后端部以及加强支架190d的前上部通过焊接分别固定在后加强板195上。即,横支架190a和斜支架190b的各前端部经由前加强板194利用焊接被连结固定,并且斜支架190b的后端部和加强支架190d的前上部经由后加强板195利用焊接进行固定。
这样,通过将构成进给链条架190的横支架190a、斜支架190b、斜支架190b以及加强支架190d通过前后加强板194、195利用焊接进行固定加强,与用螺栓固定等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增强进给链条架190的强度。这样,由于解决了如用螺栓固定等的情况那样的强度不足,因此无需增大各支架的尺寸,可以防止进给链条架190的重量增加。
而且,在横支架190a和斜支架190b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前后平行地架设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三根)由管等构成的加强部件196a、196b、196c。这些加强部件196a、196b、196c的各下端部与横支架190a的上面、上端部与斜支架190b的下面分别通过焊接等进行固定,连结横支架190a和斜支架190b,提高了强度。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加强板和加强部件、利用焊接连结固定各支架之间,可以提高整个进给链条架190的强度。因此,可以将按压后述的承网23的前网291的前网压紧部件310和脱粒滚筒22的滚筒弓齿22a的间隙保持一定,可解决脱粒部20中的不完全脱粒等问题。
并且,上述转动支点支架190c被设置在支撑架197上的上下两处的支撑部200、200进行支撑,该支撑架197固定设置在机身侧、是将管弯曲成背面看的大致コ字形而构成的,上述进给链条架190可相对于机身向侧方外侧转动。另外,在支撑架197和机身侧的后部侧壁198之间架设有加强板199、199、进行加强。
如图32和图33所示,上述支撑部200、200分别由牵拉杆190e、190e、支撑牵拉杆197a、197a以及枢轴支撑销201、201构成,牵拉杆190e、190e朝向左侧方被一体地固定设置在转动支点支架190c上;支撑牵拉杆197a、197a朝向前方被一体地固定设置在支撑架197上。并且,支撑牵拉杆197a、197a的前端部和牵拉杆190e、190e的左端侧以俯视时重合的方式进行配置,通过在该重合的位置上分别插入枢轴支撑销201、201,以此使进给链条架190相对于支撑架197、即机身可转动地枢轴连结。
并且,如图30所示,在斜支架190b的前端以及上后端上可自由转动地设有从动链轮191a、191b,从动链轮191b的侧方被通过由螺栓等固定设置在斜支架190b等上的护板202覆盖。
并且,从上述横支架190a的靠前方的中间部起朝向下方垂直设有牵拉杆203,支撑臂204通过螺栓等被固定在该牵拉杆203上并向下方延伸,管状的转动轴205通过轴承等被轴支撑在该支撑臂204的下端,驱动链轮191c被固定在该转动轴205上。从机身侧突出的驱动轴在向关闭进给链条架190侧转动时被插入该转动轴205的轴心部,该驱动轴与转动轴205通过爪突起(爪ボス)嵌合或键不能相对转动地嵌合,可以传递动力。
并且,转动臂206的一端被支撑在上述支撑臂204的前下部,张紧链轮191d被可自由转动地枢轴支撑在该转动臂206的另一端,该张紧链轮191d被设置在驱动链轮191c和从动链轮191a之间。通过牵拉杆等的卡定部将弹簧207的一端卡定在张紧链轮191d的转动轴上,该弹簧207的另一端被卡定在调节器208的一端。该调节器208的另一端可调节长度地被安装在立设在上述横支架190a的中间部的牵拉杆209上。
如上所述,将进给链条9卷绕在从动链轮191a、191b和驱动链轮191c上,通过张紧链轮191d可调整进给链条9的张力,通过驱动链轮191c的转动使该进给链条9转动。并且,形成将各链轮191a、191b、191c、191d和进给链条9支撑在进给链条架190上的结构,通过使该进给链条架190相对于机身本体侧的支撑架197转动,使进给链条架190与进给链条9成为一体并被转动开关。
以下利用图30、图31、图32就进给链条架190的开关以及锁定机构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进给链条架190可以以位于其后端部的支撑部200、200为转动支点相对于机身向侧方开关。并且,在进给链条架190的前端部设置前锁定装置192,在后端部设置后锁定装置193,通过这些锁定装置192、193将进给链条架190向机身侧固定、保持关闭状态。
前锁定装置192和后锁定装置193通过连结杆210连结,与前锁定装置192的锁定和解除连动、后锁定装置193也被锁定和解除。
如图31所示,前锁定装置192由转动支点轴211、控制杆212和卡合部213构成,转动支点轴211立设在进给链条架190的横支架190a的前部;控制杆212被可转动地支承在该转动支点轴211上;卡合部213将销钉等立设在上述机身框架2上而构成。控制杆212的中间部被可自由转动地枢轴支撑在转动支点轴211上,使该控制杆212的左侧(机身外侧)为把持部212a,同样在右侧(机身内侧)的前侧形成凹部作为钩部212b,通过该钩部212b与卡合部213卡合,进行锁定。
并且,在控制杆212的中间部(比转动支点轴211更向机身外侧)设置有孔部212c,弹簧214的一端挂在该孔部212c上,该弹簧214的另一端卡合在从进给链条支架190起向左侧方突出设置的搭钩部(掛止部)215上。即,控制杆212被弹簧214加力,从孔部212c向后方拉伸,相对于转动支点轴211、位于孔部212c相反侧的钩部212b,被向与前方的卡合部213卡合的方向、即前锁定装置192被锁定的方向加力。
另一方面,后锁定装置193由转动支点轴216、插通固定在该转动支点轴216上的钩217以及固定设置在机身侧的支架一端的卡合部218构成,是通过上述钩217与该卡合部218进行卡合而锁定的结构。
转动支点轴216形成为管状,其下端部在进给链条架190的横支架190a后部上、上端部在加强支架190d上、分别通过固定在支架侧的支撑板等可转动地外嵌在立设在这些上下支撑板之间的支撑轴上.并且,在转动支撑轴216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钩217,该钩217向机身内侧方向延伸,在该延伸部的前侧形成卡合凹部,可以与卡合部218卡合.
并且,前锁定装置192和后锁定装置193是通过连结杆210进行连结、连动的机构,该连结杆210与进给链条架190的横支架190a大致平行地设置在机身前后方向上。即,连结杆210的前端部通过销钉等枢轴支撑在前锁定装置192的控制杆212上,同样,连结杆210的后端部通过销钉等被枢轴支撑在固定设置在后锁定装置193的转动支点轴216的下端的转动板上,通过使前锁定装置192的控制杆212以转动支点轴211为中心向解除锁定的方向转动,通过连结杆210解除后锁定装置193的锁定。
并且,设置开时锁定装置220,用于使如上所述地相对于机身可开关的进给链条架190在其打开状态下可进行锁定,保持其最大的打开状态。
使用图32至图34对该开时锁定装置220进行说明。
开时锁定装置220位于进给链条架190的后端部,由设置在该进给链条架190侧的销钉221和在机身侧具有转动支点的锁定引导装置222等构成,随着进给链条架190的开关、销钉221沿着形成在锁定引导装置222上的滑动孔228移动。
销钉221从利用焊接等固定设置在进给链条架190的转动支点支架190c的下水平部的上面的牵拉杆223起、朝向上方突出设置。
锁定引导装置222是俯视为大致长方形的板状部件,其右侧端部(机身侧端部)被销钉224支承在缘部219a和229a的接合部上,并以该销钉224为转动支点,所述缘部219a和229a在上述机框33(参照图33)的左侧的上部侧壁219和下部侧壁229的接合部上分别朝向左侧(机身外侧)突出形成。即,锁定引导装置222的一端部以正面看为コ字形的方式形成构成为两股的支承部222a,通过该支承部222a,使销钉224在以上下夹持上述缘部219a和229a的接合部的状态下贯通上下方向,并利用焊接或螺栓连结等将销钉224固定在支承部222a侧或缘部219a以及229a的接合部侧的任何一侧,以销钉224为转动中心支承锁定引导装置222。另一方面,在锁定引导装置222的左侧端部设置有用于操作该开时锁定装置220的把手部226。
并且,在锁定引导装置222的转动中心上,将用于对锁定引导装置222加力的扭簧225,在锁定引导装置222的支承部222a的上水平部和销钉224的头部224a之间插入嵌合在销钉224上。
扭簧225的两端部分别向水平方向延伸,各前端部朝向下方弯曲成大致直角、形成支撑部225a和225b。并且,机身侧的支撑部225a被插入固定在缘部219a和229a的接合部,反机身侧的支撑部225b形成与锁定引导装置222的后侧(机身后侧)抵接的状态。即,锁定引导装置222以销钉224为转动中心,通过扭簧225向使把手部226朝向机身前方的方向(图33中的F方向、俯视为向左转)加力。另外,锁定引导装置222的加力方法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也可以是使用扭簧225以外的弹簧或其他弹性部件的结构。
并且,形成在锁定引导装置222上的滑动孔228形成为俯视状态下的大致L字形,是具有与销钉221的直径大致相同宽度的长孔,在进给链条架190关闭的状态下,销钉221位于右侧端部,并且,在进给链条架190的最大打开状态下,销钉221位于左侧端部,即,位于形成在该滑动孔228上的切口部228a上。并且,将止动部件227插入从销钉221的滑动孔228向上方突出的部分,用于防止销钉221从滑动孔228脱落、使销钉221相对于滑动孔228圆滑滑动。
在这样的结构的锁定装置220中,随着从关闭进给链条架190的状态以转动中心P为中心进行打开,设置在进给链条架190侧的销钉221沿着滑动孔228滑动,随着该销钉221的滑动,锁定引导装置222也向被加力的方向(图33中的F方向)转动。并且,在进给链条架190接近最大打开状态,销钉221到达俯视为L字形的滑动孔228的角部后,通过锁定引导装置222的扭簧225的弹压,销钉221自动嵌入滑动孔228的切口部228a,使进给链条架190保持打开状态不向关闭侧转动。
并且,在将进给链条架190从该被锁定的打开状态进行关闭的情况下,通过握住把手部226、使锁定引导装置222向加力方向的相反方向(图33中的R方向)转动,可以解除开时锁定装置220的锁定,可以向关闭进给链条架190侧转动。
这样,通过设置开时锁定装置220、保持进给链条架190的最大打开状态,只要不向解除方向转动锁定引导装置222,就不会关闭进给链条架190,与现有的使用挡板等的情况相比较,可以更确实地保持进给链条架190的打开状态。这样,在打开进给链条架190、进行保养或修理时,该进给链条架190不会无意中关闭,可以提高安全性。并且,由于把手部226向外侧方突出设置,因此,不绕到外侧就不能进行操作,不会发生解除开时锁定装置222、身体意外地被夹在进给链条9和机身之间的情况。
另外,锁定引导装置222的加力方向也可以是与本实施例相反的方向,并且,形成在锁定引导装置222上的滑动孔228的形状也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也可以是卡环形或通过设置多个切口部228a而阶段性地保持进给链条架190的开度的结构。
如图32所示,为了对上述的抽风机40、第一粮物传送机41、第二粮物传送机42以及第二鼓风机43分别连动驱动,在机框33的左侧的上部侧壁219以及下部侧壁229的外侧,即,机框33的机身左侧上,将皮带轮40a、41a、42a、43a分别设置在各自转动轴上,将皮带231卷绕在这些皮带轮40a、41a、42a、43a上,将皮带轮43a与该皮带231的外侧(背面)抵接地进行设置。并且,用于保持该皮带231的张力或限制皮带231的轨道的张紧轮232、232,同样在机框33的机身左侧的皮带轮42a的上方设置两处,从皮带231的外侧进行抵接。
在第二鼓风机43的皮带轮43a的转动轴上,侧面看为“ヘ”字形的张紧臂233以该转动轴为中心被可摆动地轴支撑,以不受皮带轮43a的转动的影响,张紧轮234被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该张紧臂233的一端部(前侧端部)上,该张紧轮234从皮带231的内侧进行抵接。另一方面,在该张紧臂233的另一端部(后侧端部)上悬挂有弹簧235的一端,该弹簧235用于将该张紧臂233朝向张紧轮234从内侧按压皮带231的方向加力。并且,该弹簧235的另一端被卡定在调节器236的一端上,该调节器236被设置在架设在上述张紧轮232、232之间的牵拉杆232a上,可以调整张紧轮234形成的皮带231的张紧度。
并且,在第二粮物传送机42的皮带轮42a的转动轴上固定设置有皮带轮42b,在其后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摆动驱动装置34的皮带轮34a,在这些皮带轮34a、42b上卷绕着皮带237。并且,被可转动地轴支撑在设置在机身侧的下部侧壁229上的张紧臂238的一端上的张紧轮239,从皮带237的下方外侧抵接。在该张紧臂238的中间部固定有弹簧241的一端,该弹簧241的另一端被卡定在调节器243的一端,该调节器243设置在从下部侧壁229突出设置的牵拉杆242上,可以调整张紧轮239形成的皮带237的张紧度。
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抽风机40的皮带轮40a被设置在机身侧,因此,如上所述,在打开进给链条架190时,无需卸下皮带231、可以提高保养时的操作性.并且,如本实施例所述,通过增设设置在大型联合收割机等上的第二鼓风机43,即使皮带237形成的驱动位置增加,也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张紧轮等而得到简单的驱动系统.而且,通过将用于驱动摆动驱动装置34的皮带轮42b与第二粮物传送机42的皮带轮42a设置在同轴上,可不必单独设置用于驱动摆动驱动装置34的皮带轮,并且,由于皮带轮42a从内侧与皮带231抵接,因此,与从皮带231的外侧(背面)进行抵接的情况相比较,增加了皮带轮42a与皮带231的接触部分,可以提高驱动力以及得到稳定的皮带转动.
以下利用图35和图36就设置在上述进给链条9的输送上游侧的上方的预引导装置(谷杆按压辅助引导装置)250进行说明。
预引导装置250由谷杆按压棒251、支撑架252、连结棒253、254、弹簧255等构成。在行驶操作位置(后述)上、从侧面看进给链条9的输送上游侧与谷杆按压棒251重叠设置。即,谷杆按压棒251沿着进给链条9的输送上游侧设置。
谷杆按压棒251侧面看形成弯曲形,其前端部向上方弯曲形成弯曲部,利用该弯曲部引导谷杆、将谷杆向谷杆按压棒251和进给链条9之间供给。谷杆按压棒251被设置在其上方的支撑架252和连结棒253、254支撑。
支撑架252被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撑上述夹紧杆171的支撑杆174的前端部的托架上。即,该支撑架252在其后部和支撑杆174前部设置转动支轴256,以该转动支轴256为中心转动。支撑架252剖面形成为大致“コ”字形,将该“コ”字形的开放部分朝向下方设置。
并且,在支撑架252的上面(“コ”字形的不开放的部分)上穿透设置有连结棒254的插通孔,连结棒254的上端部插通该插通孔,该连结棒254的上端部从支撑架252的上面突出。该连结棒254可相对于支撑架252纵向移动。并且,弹簧255被外嵌在连结棒254的上部,该弹簧255的下端侧被固定在连结棒254的中间部上。并且,一旦连结棒254向上方移动、从支撑架252的上面突出的部分变长,则弹簧255的作用力将使该突出部分缩短地作用。弹簧255以及连结棒254的外嵌有弹簧255的部分被支撑架252覆盖。
而且,连结棒253被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架252的侧面。因此,在预引导装置250中,谷杆按压棒251可相对于支撑架252摆动。此时,弹簧255进行伸缩,连结棒254从支撑架252上面突出的长度发生变化。谷杆按压棒251根据预引导装置250和进给链条9的谷杆的量、即向进给链条9的输送上游侧供给的谷杆的量进行摆动。
这样构成的预引导装置250在进给链条9的输送上游侧,可以以上述转动支轴256为中心进行转动,并可以通过手动操作进行图35中突线所示的行驶操作位置(作用位置)(イ)和双点划线所示的手拨操作位置(解除位置)(ロ)的切换。预引导装置250一旦以转动支轴256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图35)转动,则切换到行驶操作位置(イ),而如果向顺时针方向(图35)转动则切换到手拨操作位置(ロ)。
在插通在支撑架252上的销钉258和销钉959之间安装有弹簧257,该销钉259安装在支撑夹紧杆171的支撑杆174的前端部的托架上。即,弹簧257的一端侧通过销钉258与支撑架252连结,另一端侧通过销钉259与支撑杆174连结。并且,弹簧257与预引导装置250的转动一起以销钉259为中心转动。
此时,以连结销钉259和上述转动支轴256的直线的延长线(在图35中为X-X线)上为界限、切换弹簧257的加力方向.在销钉258位于X-X线的下方时,作用力对预引导装置250进行作用、将该预引导装置250保持在行驶操作位置(イ)上.另一方面,在销钉258位于X-X线的上方时,作用力对预引导装置250进行作用将该预引导装置250保持在手拨操作位置(ロ)上.
这样,随着预引导装置250的转动、弹簧257的加力方向切换成两级。成为所谓的超越支点(支点越え)的构成。这样,通过弹簧257的作用力,一方面预引导装置250被确实地保持在行驶操作位置(イ),另一方面,被确实保持在手拨操作位置(ロ)。如果预引导装置250被保持在行驶操作位置(イ),则进给链条9的输送上游侧的上方被预引导装置250覆盖,谷杆按压棒251处于沿着进给链条9的输送上游侧的状态。行驶操作位置(イ)一面行驶一面将在收割部割后的谷杆向进给链条9供给、进行脱粒。
另一方面,如果向上方转动预引导装置250并保持在手拨操作位置(ロ)上,则预引导装置250被收容到进给链条9的上方,开放该进给链条9的输送上游侧的上方。手拨操作位置(ロ)是将事先收割的谷杆通过手动操作向进给链条9供给、进行脱粒时切换的位置。
预引导装置250的行驶操作位置(イ)和手拨操作位置(ロ)的切换,通过位于联合收割机的进给链条9侧(在本实施例中为机身右侧)的操作人员进行。并且,在本事实例中,也可以通过驾驶室14内(操纵部)的驾驶员进行预引导装置250的切换。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对设置在驾驶室14(操纵部)附近的操作控制杆261(操作工具)进行操作,以此可以切换预引导装置250。
在此,就用上述操作控制杆261进行的预引导装置250的切换操作(转动操作)进行说明。
操作控制杆261被设置在驾驶室14附近,在本实施例中是在驾驶室14的后方,驾驶员可以够得着的范围内。具体是,在驾驶室14的左后方、滚筒室罩21a的右前方,再进一步说是设置在机身左右的大致中央。并且,操作控制杆261的上端部从滚筒室罩21a突出(参照图1)。另外,操作控制杆261的设置位置也可以在驾驶室14内,并且,只要是在驾驶员14可以够得着的范围内,则并不限于上述位置。
操作控制杆261的下端与连结杆262的一端连结固定,该连结杆262的另一端通过销钉与操作杆26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结,而且,操作杆263的另一端通过销钉264与预引导装置250的支撑架252可转动地连结。
连结杆262被可转动地支撑在滚筒室罩21a上,该连结杆262的两端部从滚筒室罩21a上部侧方突出。即,连结杆262在左右方向上贯通滚筒室罩21a的上部。并且,向预引导装置250侧突出的部分向下方弯曲地形成。
这样,预引导装置250通过连杆机构、具体是通过连结杆262和操作杆263,与操作控制杆261连结。这样,即使在从驾驶室14手够不到预引导装置250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驾驶人员对操作控制杆261的操作进行预引导装置250的切换操作,并通过上述弹簧257保持其位置。另外,也可以形成使操作控制杆261或连杆机构与马达或汽缸等的促动器连结、将该促动器与开关等的操作部件连结,通过按键操作等进行切换的结构。
预引导装置250是,如果操作控制杆261位于图35的实线所示的直立位置,则将被切换到行驶操作位置(イ),而如果操作控制杆261在图35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倾倒位置,则将被切换到手拨操作位置(ロ).
如果通过驾驶室14的驾驶人员的操作,使操作控制杆261从直立位置向前方倾倒,则连结杆262向逆时针方向(图35)转动,操作杆263向后方移动。这样,预引导装置250以转动支轴256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参照图35)转动,从行驶操作位置(イ)切换到手拨操作位置(ロ)。
另一方面,一旦从倾倒位置朝向后方操作操作控制杆261,则连结杆262将向顺时针方向(参照图35)转动,操作杆263将向前方移动。这样,预引导装置250将以转动支轴256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参照图35)转动,从手拨操作位置(ロ)切换到行驶操作位置(イ)。
这样,将操作控制杆261设置在驾驶室14的附近,通过该操作控制杆261的操作,进行预引导装置250的转动操作,进行行驶操作位置(イ)和手拨操作位置(ロ)的切换。这样,即使是驾驶室14内的驾驶人员也可以容易地进行预引导装置250的转动操作。例如,即使在位于进给链条9侧的副操作人员,由于两手抱住收割后的谷杆等原因而使两手不能自由活动的情况下,驾驶人员也可以将预引导装置250切换到手拨操作位置(ロ),进行手拨操作。并且,在手拨操作结束后,副操作人员即使忘记将预引导装置250还原的操作,驾驶人员也可以操作操作控制杆261、进行还原。其结果,可以提高联合收割机1的操作性和工作性。另外,副操作人员可以直接转动预引导装置250、进行行驶操作位置(イ)和手拨操作位置(ロ)的切换。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杆机构对操作控制杆261和预引导装置250进行连动连结,但也可以利用钢丝绳或弹簧等进行连动连结。
以下,利用图37、图38、图39就设置在进给链条9的输送上游侧上方的交接引导装置271进行说明。
交接引导装置271在侧面看与上述的预引导装置250的谷杆按压棒251重复设置,位于该谷杆按压棒251的机身内侧。并且,侧面看以及俯视时与进给链条9重复。即,交接引导装置271以沿着进给链条9的输送上游侧的状态进行设置,被安装在辅助输送装置或收割部的收割架上。
并且,交接引导装置271的前端部被支撑在支撑架272上,该支撑架272被安装在支撑机身前部的扶起、收割部3的侧架273的后端部上。
交接引导装置271的前端部弯曲成大致直角,该弯曲的部分向左方伸出、形成伸出部271a。该伸出部271a插通设置在支撑架272上的插通孔,交接引导装置271被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撑架272上。同时,交接引导装置271可相对于支撑架272左右方向移动。在伸出部271a的前端部(左端部)插通有用于防止支撑架272从插通孔脱落的防脱落用的销钉274。通过该销钉274将交接引导装置271的左右方向的移动限制为距离L1。
并且,在交接引导装置271的前部设置有与伸出部271a平行的突出部271b。在突出部的前端(左端)上安装有垫圈(垫片或垫环等)275。
交接引导装置271通过板簧276被向下方加力。板簧276形成侧面剖视为大致“つ”字形,在该“つ”字形的两端中,较短地延伸的一端276a被螺栓固定在支撑架272的上面。而“つ”字形的较长地延伸的下侧的一端276b与交接引导装置271的突出部271b抵接、板簧276的作用力通过该突出部271b向交接引导装置271作用。这样,通过向下方按压交接引导装置271,将谷杆夹在该交接引导装置271和进给链条9之间进行输送。
并且,突出部271b的前端的垫圈275与板簧276的左端面抵接,限制交接引导装置271的左右方向的移动。
而且,作为用于限制、引导保持交接引导装置271的上下方向的转动以及左右方向的移动的机构的引导部件277被固定在支撑架272上。在引导部件277上形成有正面看为大致L字形的导槽,该导槽的宽度比交接引导装置271的直径稍大。L字形的导槽由上下方向的槽277a和左右方向的槽277b构成,上下方向的槽277a向下方开放形成。
并且,在交接引导装置271被板簧276向下方按压的状态下,将交接引导装置271插入上下方向的槽277a中。
通常,交接引导装置271被板簧276的作用力向下方按压、侧面看时与进给链条9重复设置。
但是,在进行保养等时候,有时使进给链条9转动、开放机身左侧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交接引导装置271置于通常的状态,则将与进给链条9干涉,妨碍该进给链条9的转动。因此,需要抵抗板簧276的作用力将交接引导装置271向上方抬起,使其不与进给链条9干涉。
就进行保养等时,转动进给链条9时的交接引导装置271进行说明。
首先,将板簧276的一端276b向上方抬起,使板簧276的作用力不对交接引导装置271进行作用。这样,交接引导装置271可向上下方向转动。然后,抬起交接引导装置271向上方转动。此时,交接引导装置271被向引导部件277的上下方向的槽277a引导,并进行转动直到与该槽277a的上端抵接。这样,在侧面看时交接引导装置271不与进给链条9重复,可以使进给链条9转动。
然后,使交接引导装置271向右方仅移动距离L1。此时,将板簧276提起到交接引导装置271的突出部271b前端的垫圈275不与板簧276的一端276b干涉的位置,并保持该状态。并且,此时交接引导装置271被向引导部件277的左右方向的槽277b引导移动。其结果,俯视时交接引导装置271与进给链条9不重复。
此时,由于交接引导装置271插在槽277b内,因此,该槽277b限制交接引导装置271的上下方向的转动。并且,一旦解除板簧276的上提,则交接引导装置271被板簧276的作用力向下方按压,形成交接引导装置271的位置被保持的状态。即,保持俯视时交接引导装置271与进给链条9不重复的状态。
在现有的联合收割机的结构中,在使进给链条9转动的情况下,使用链条等将交接引导装置271固定在上方。这种情况下,需要使交接引导装置271向上方反转,并且,需要使其跨过重心反转。因此,在空间上有很多限制,并且由于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所以有可能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将交接引导装置271保持在进给链条9的输送上游侧的上方、即侧面看与进给链条9不重复的位置上的装置。该保持装置是在交接引导装置271的前端设置支撑架272、垫圈275、板簧276、引导部件277等的简单的结构。这样,将不受空间上的限制。并且,可以稳定地保持在侧面看与进给链条9不重复的位置。
以下就脱粒部20的上述脱粒滚筒供给起端部280进行说明。
如图4和图40所示,脱粒滚筒供给起端部280在滚筒室21的入口侧,形成在摆动分选装置31的前上方.在该脱粒滚筒供给起端部280上具有供给导板281和上部导板282,同时,还收容有向脱粒滚筒22的转动轴传递动力的皮带轮等,所述供给导板281侧面看从设置在脱粒滚筒22下部周边的承网23的前端向前方延伸;上部导板282在下面和前面引导谷杆.
供给导板281被固定保持在机框33上。该供给导板281由铁板或弹性体等构成,按照脱粒滚筒22的外周形状向左右方向平缓地弯曲,正面看形成水槽形状。并且,在侧面剖视状态下,供给导板281的前部是向后面降低的倾斜部,使谷粒等容易向后方的滚筒室21(脱粒部20)流动,后部由于与承网23前部连结,因此与脱粒滚筒22的外周面大致平行(同心圆)地构成,在下端形成水平状态。
上述上部导板282将被进给链条9输送来的谷杆向脱粒滚筒22的下部引导,防止谷杆卷绕在脱粒滚筒22的转动轴等上。并且,为了防止不稳定,上部导板282被固定在滚筒室21的支架上。
这样,由供给导板281和上部导板282形成的脱粒滚筒供给起端部280的谷杆引导结构,将进给链条9侧的侧方开口形成为正面看的大致“コ”字形状,可以将通过由进给链条9等构成的上述谷杆输送装置170向机身后部输送的谷杆,向供给导板281和上部导板282之间引导,并不停留地向脱粒部20输送。
如图41所示,在脱粒滚筒供给起端部280、在与进给链条9左右相反侧(前进方向右侧)的滚筒室21内侧面上,作为防止飞散用引导部件设置有送入引导部件283和引导板284。更具体的是,在脱粒滚筒供给起端部280的正面看“コ”字形开口的内侧(关闭侧)的滚筒室21内的前部,设置有由板状部件构成的送入用引导板284、以及在该引导板284的侧方位置形成的上凸的送入引导部件283,该送入引导部件283和引导板284在供给导板281的后部上方,被设置在形成于上部导板282的外框和承网23的外框之间的水槽形的连结部285上。
送入引导部件283为大致三角锥形,跨越上部导板282和连结部285的角部、向脱粒滚筒22侧鼓出地设置,将谷杆的穗尖向脱粒滚筒22侧引导,使其不向脱粒滚筒供给起端部280倒流。并且,引导板284被连续地设置在该送入引导部件283的滚筒室21的内面上方,并设置在承网23的上前方。该引导板284与设置在滚筒室21上部的内周面上的送尘阀24的倾斜度大致一致,引导板284的板面的延长方向朝向送尘阀24的板面。这样,通过引导板284使穗尖在滚筒室21内对齐与进给链条9大致形成直角方向、使其可以通过脱粒滚筒22进行脱粒,与此同时,引导脱粒时产生的草屑等或脱粒后的谷壳等与送尘阀24平行流动。并且,通过使以往向脱粒滚筒供给起端端280侧飞散的草屑等返回到滚筒室21内,可以减少损失。
上述引导板284由铁板等的板状部件构成,考虑到强度和耐磨损性等地形成,使其不因滚筒室21内的压力而变形。并且,如图42所示,该引导板284弯曲成L字形,相对于滚筒室21的内周面垂直地立设。引导板284的底面的固定部284a通过螺栓286、286等固定在滚筒室21的内侧面上,可装卸地构成。因此,在引导板284万一破损等的情况下,可以简单地进行更换操作,可以提高保养性。
这样,通过在脱粒部20的脱粒滚筒供给起端部280上,将引导板284设置在进给链条9的相反侧的滚筒室21的内侧面上,可以防止滚筒室21内的草屑等向脱粒滚筒供给起端部280飞散,可向送尘阀24侧引导、向滚筒室21的终端部侧引导.并且,可以回收以往向脱粒滚筒供给起端部280飞散的谷粒等,可以减少损耗.
另外,由上述送入引导部件283和引导板284构成的飞散防止用引导部件,也可以设置在脱粒部20的脱粒滚筒供给起端部280的进给链条9的相反侧的上部导板282的背面侧,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以下利用图43至图45就脱粒部20的承网23的结构进行说明。
承网23被一分为二,谷粒罐13侧(前进方向右侧)为内网290、进给链条9侧(前进方向右侧)为前网291,在送尘口27起端的前后方向的线Y(参照图44)上,内网290和前网291在连结部295处连结。
上述内网290和前网291的周围被剖面看为L字形的框支撑,在上述连结部295上,网框290a和291a向着脱粒滚筒22的直径方向外侧弯曲成大致直角并分别形成在内网290和前网291的抵接部上,在该连结部295上,销钉292a、292a、292a在机身前后方向间隔大致等间隔的位置上,从内网290和前网291中的任何一方的网框向切线方向突出地设置,并且,在另一方的网框上与突出设置有上述销钉292a的位置相对应地形成有插入孔,通过压入前网291,将销钉292a插进插入孔、形成连结内网290和前网291的结构。另外,对设置上述销钉292a的位置或数量没有限制,并且,对该连结结构也没有限制,也可以是嵌合凹凸的结构等。
并且,在上述内网290的谷粒罐13侧也与上述网框290a同样地形成网框290b,从该网框290b起使上述销钉292a与机身前后方向的位置大致相同地将销钉292b、292b、292b突出设置在切线方向上,通过将这些销钉292b与设置在本机侧上的作为固定部件的牵拉杆296嵌合,以此将内网29固定在本机上,同时,将承网23固定在脱粒滚筒22的下方。
如图44所示,承网23通过内网290和前网291形成俯视时的大致L字形,前网291为在前后方向上稍微校长地突出的结构。并且,承网23通过在网框293上固定设置薄的金属制的板体294而构成,在该整个板体294上沿整个表面大致均匀地穿透设置有方形的孔294a、形成为网眼状。并且,通过这些孔294a使利用滚筒弓齿22a、22a...而脱落在承网23上的谷壳或草屑等漏下。在本实施例中,将孔294a的形状形成方形,但也可以是圆形或多角形。
如上所述,俯视时为大致L字形的承网23上的突出部291c,在进给链条9上的谷杆输送路径9a的后半部、位于脱粒滚筒22的后半部的下部。在该突出部291c的上面,在机身前后方向上等间隔地将多个由金属制的板体等形成的规定高度的隔板297与由脱粒滚筒22的转动形成的滚筒弓齿22a的移动方向平行地、设置在这些滚筒弓齿22a之间。在突出设置有多个该隔板297的突出部291c上,被进给链条9输送来的谷杆通过隔板297向上方浮起,同时,通过滚筒弓齿22a被向下方按压,使滚筒弓齿22a、22a...可以与谷杆抵接。
并且,承网23可从机身侧进行装卸地构成。即,如上所述,打开相对于机身侧可开关地构成的进给链条架190,可从机身侧方沿着设置在支架298上的导轨圆弧形地拉出、插入地进行装卸,所述支架298设置在机身侧。因此,在内网290的前后网框293的连结部295侧分别设置挡块299、299。在该挡块299、299上,将板簧299a通过螺栓等连结固定在网框293上,该板簧299a是将板状的部件的一部分弯曲成山形而形成,可以将该板簧299a用固定部件299b等卡定在机身侧的支架298上,防止在拉下前网291进行保养等时内网290滑落。
如图45和图46所示,在这样构成的承网23上,可以调整位于容易产生脱不净的机身左侧的前网291、与植设在脱粒滚筒22外周上的滚筒弓齿22a的前端部的转动轨道T之间的间隙(间隔),并设置用于调整的位置调整部300。即,在前网291的左侧(进给链条9侧)端部形成コ字形的弯曲部291d,在该弯曲部291d的内侧固定L字形的网框291b,将该网框291b和弯曲部291d作为嵌合部,使在其之间可以插入作为弯曲成曲柄状的固定部件的固定板306的上端侧。
上述位置调整部300由固定设置在机身本体侧的托架305、设置在该托架305的上端部作为用于调整位置的板状部件的固定板306、用于将该固定板306固定在托架305上的固定件307和用于调整间隔的垫片309构成。
托架305的下端部在前网291的左下方,通过螺栓304被连结固定在滚筒室21的支架的一端,上端部向着前网291的左侧端部的网框291b延伸。并且,在该托架305的上端部,固定板306的一端与前网291的网框291b抵接地突出设置,基部侧被由销钉307a和螺母307b构成的固定件307固定。即,在向销钉307a的头部307c插入固定板306和垫片309的状态下插入托架305,并通过螺母307b夹紧固定。
在这样的结构中,将前网291压入内网209侧,将上述销钉292a插入与内网290的连结部295中,同时,将固定板306插入网框291b和弯曲部291d之间,通过后述的前网压紧部件310按压固定。此时,在与滚筒弓齿22a的前端部的转动轨道T之间的间隙上,在想缩小其间隔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垫片309的数量,固定板306按压网框291b、接近脱粒滚筒22侧。并且,在想扩大该间隔的情况下,通过减少垫片309数量,可以使网框291b位于外侧。即,前网291以与内网290的连结部295为中心转动,可以调整上述间隙。另外,事先准备厚度不同的垫片,通过更换这些垫片也同样可以调整上述间隙。承网虽然由前网291和内网290构成,但也可以用一张网构成,也可以分成三张以上构成。
这样,通过将位置调整部300形成在固定介于前网291和托架305之间的固定板306的部分上,并增减设置在该位置调整部300上的垫片309的数量或调整其厚度,可以调整前网291与滚筒弓齿22a的前端部的转动轨道T之间的间隙(间隔)。这样,通过可调整前网291与滚筒弓齿22a的前端部的转动轨道T之间的间隔,可以确保根据收获的作物的种类而确定的间隔。通过这样,可以防止上述间隙低于所需间隔的情况下产生的谷杆的断穗、只对穗尖部分进行高效率的脱粒,并且,相反可以防止在该间隔较大的情况下产生的脱不净、可以提高脱粒精度。
并且,由于是位置调整部300使垫片309夹装于用于固定安装在托架305上的固定板306的销钉307a上、增减该垫片309的数量或者更换成不同厚度的垫片309的简单的结构,因此,可以容易地调整前网291与滚筒弓齿22a的前端部的转动轨道T之间的间隔。
而且,可在机身前后方向、即脱粒滚筒22的前后方向上设置多个这样结构的位置调整部300。这种情况下,在前网29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范围内、以任意的间隔设置多个上述托架305,并在各个位置上构成位置调整部300。
这样通过在机身前后方向上设置多个位置调整部300,可在各个位置上分别进行前网291的位置调整,可在各个位置上调整前网291与滚筒弓齿22a的转动轨道T之间的间隔,可以根据收获的作物的种类或谷杆的脱粒状态、进行该间隔的微调整,因此,可以防止断穗或脱不净,可以进一步提高脱粒精度。
以下,就前网压紧部件3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7所示,在承网23的侧方、进给链条9一侧设置有前网压紧部件310。前网压紧部件310形成为与承网23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被设置在形成承网23的前网291的延长线上。并且,该前网压紧部件310被固定、一体设置在可开关地支撑进给链条9的进给链条架190上,形成与进给链条架190一起开关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将缠绕了进给链条9的进给链条架190锁定在机身侧,同时,按压前网291的进给链条9侧的侧端,使其不返回。
而且,在该前网压紧部件310的内侧(脱粒滚筒22侧)的侧面、在与设置在上述前网291的突出部291c上的隔板297相同的方向(延长线上)上突出设置有多个棒材等,可与上述隔板297同样地,通过该棒材使谷杆向上方浮起,同时,通过滚筒弓齿22a、22a...向下方按压,使滚筒弓齿22a、22a...与谷杆抵接。
这样的前网压紧部件310形成可相对于脱粒滚筒22进行位置调整的结构。即,形成可调整作为前网压紧部件310的脱粒滚筒22侧的面的内侧面310a与脱粒滚筒22的滚筒弓齿22a的前端部的转动轨道T之间的间隙(间隔)S的结构。以下利用图30和图47就该间隙调整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与进给链条架190一体设置的前网压紧部件310的侧方、在进给链条9侧的侧面上,在整个机身前后方向上大致等间隔地在多处(在本实施例中为三处)突出设置调节板311a、311b、311c,该调节板311a、311b、311c用于将该前网压紧部件310可进行位置调节地固定在进给链条架190上。
这些调节板311a、311b、311c被分别固定在上下平行设置的上部牵拉杆312和下部牵拉杆313上,该上部牵拉杆312和下部牵拉杆313被分别上下各两处地固定在架设在构成进给链条架190的横支架190a和斜支架190b之间的上述加强部件196a、196b、196c上。即,侧面看为コ字形的上部牵拉杆312和下部牵拉杆313分别通过焊接等被固定设置在上述加强部件196上,前网压紧部件310的各调节板311通过螺栓314和315被分别可进行位置调节地固定设置在上部牵拉杆312和下部牵拉杆313上。
并且,在各调节板311上,在夹装于上固定部的上部牵拉杆312上穿透设置通常的圆形螺栓孔,调节板311的上部利用螺栓314通过该上部牵拉杆312被定位,另一方面,在各调节板311上,在夹装于下固定部的下部牵拉杆313上穿透设置有相对于前网压紧部件310的脱粒滚筒22的方向较长的长孔316,形成利用螺栓315、通过该下部牵拉杆313可进行位置调整地进行固定的结构。即,穿透设置在下部牵拉杆313上的长孔316具有沿着以上固定部的螺栓314为中心、向机身侧方转动前网压紧部件310时的螺栓315的轨道的形状,形成在前网压紧部件310可转动的程度上、在连结上固定部的螺栓314的状态下,通过以该螺栓314为中心转动前网压紧部件310可调整上述间隙S的结构。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前网压紧部件310的调节板311a、311b、311c的各位置上,可调整上述间隙S、即前网压紧部件310的内侧面310a与脱粒滚筒22的滚筒弓齿22a的前端部的转动轨道T之间的间隔。另外,设置在前网压紧部件310上的调节板的数量和形状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并且,可使前网压紧部件310的上固定部的上部牵拉杆312侧的螺检孔形成为长孔、以下固定部侧为转动中心,或在上部牵拉杆312和下部牵拉杆313双方上都穿透设置长孔、形成在上下的固定部上可对前网压紧部件310进行位置调整的结构。
这样,通过形成将前网压紧部件310可进行位置调整地固定在进给链条架190上的结构,可以调整前网压紧部件310的内侧面310a与脱粒滚筒22的滚筒弓齿22a的前端部的转动轨道T之间的间隙S,可以确保根据收获的作物的种类而规定的间隔。这样,可以防止在上述间隙S低于所需间隔的情况下产生的谷杆的断穗、只对穗尖部分进行高效率的脱粒,同时,相反可以防止在该间隙大的情况下产生的脱不净的问题,可以提高脱粒精度。
并且,通过在机身前后方向、即脱粒滚筒22的前后方向上设置多个这样的前网压紧部件310的位置调整点,可在各位置上调整间隙S的间隔,可以根据收获的作物的种类或谷杆的脱粒状态进行谷杆输送路径上的间隔S的微调整,因此,可以防止断穗或脱不净,可以进一步提高脱粒精度。
以下,利用图48和图49就上述谷草输送装置320进行说明。
谷草输送装置320将从上述谷杆输送装置179的进给链条9输送来的谷草通过谷草输送链条10向机身后方输送,此时,通过改变谷草离开谷草输送链条10而落下的位置,进行如下变换,即,用谷草切断装置321切碎谷草并向地里排出,或不切割原封不动地排出,或用捆扎装置进行捆扎后投放到地里。
上述谷草输送装置320主要由谷草输送链条10、谷草夹紧引导装置330、前部支撑棒331、弹簧332、导轨体333、滑动滚334、335、后部支撑棒336、弹簧337以及连杆装置338等构成。
谷草输送链条10从进给链条9的后端侧向着右后方延伸。辅助谷草输送链条325被平行地设置在该谷草输送链条10上,用谷草输送链条10保持谷草的根部侧、并用辅助谷草输送链条325保持谷草的前端侧,将谷草向后方输送。并且,在该谷草输送链条10的下方设置谷草夹紧引导装置330。
谷草夹紧引导装置330由主引导装置340和滑动引导装置341构成,主引导装置340被横设在左右倾斜的水平方向上。该主引导装置340是一端具有(入口侧、左侧)向下方弯曲成大致“く”字形的弯曲部340a的圆棒状(圆筒状)的部件,该弯曲部340a朝向进给链条9的终端侧进行设置,可容易地一边将谷杆夹在谷草输送链条10和主引导装置340之间一边进行输送。
并且,上述前部支撑棒331的一端(上端)被可转动地支撑在主引导装置340的弯曲部340a的根部,另一端贯通安装在穿透设置在侧面看为コ字形的安装部件343的上下面上的孔上,该安装部件343被固定设置在脱粒机框345上,通过外嵌在该安装部件343内的前部支撑棒331上的弹簧332,主引导装置340被向接近谷草输送链条10的方向(上方)加力。
导轨体333是剖面看为大致倒U字形的部件,被纵向大致平行地固定设置在主引导装置340的中间部下面,从下方能够滑动地收容滑动引导装置341。
滑动引导装置341是将一端(入口侧、左侧)弯曲的大致L字形的圆棒形(圆筒形)部件。滑动引导部件341的弯曲部341a的起端侧向下方延伸,水平部分被导轨体333收容,并被载置在留有适当间隔地设置在该导轨体333的下部的滑动滚334、335上,通过该滑动滚334、335不会从导轨体333上脱落、并且可在纵向滑动地被支撑。
后部支撑棒336的一端(上端)被可转动地枢轴连结在导轨体333的后部(离主引导装置340的弯曲部340a远的一方),另一端被贯通安装在穿透设置在コ字形的安装部件344的上下面上的孔上,通过外嵌在该安装部件344内的后部支撑棒336上的弹簧337将导轨体333(主引导装置340)向接近谷草输送链条10的方向(上方)加力,该安装部件343被固定设置在联合收割机的机身上.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在谷草没有被谷草输送链条10输送时,通过弹簧332、337进行支撑,主引导装置340的中间体部与谷草输送链条10的纵向(输送方向)留有规定间隔并大致平行。
另一方面,一旦被谷草输送链条10输送的谷草量增大,则主引导装置340则抵抗弹簧332、337的作用力被向下方压下。此时,由于前部支撑棒331和后部支撑棒336分别相对于主引导装置340和导轨体333可转动地枢轴连结,因此,根据谷草量的变化、主引导装置340的中间体部可以形成相对于谷草输送链条10的纵向不平行的角度,可确实将谷草向后方输送。
如图50、图51所示,支撑上述主引导装置340的前工序侧、作为支点的前部支撑棒331被设置在脱粒机框345的外侧,由于历来是将前部支撑棒设置在脱粒机框的内侧,因此,如果为了提高分选部的分选性能,而增加设置在脱粒机框内的抽风机的直径或改变设置位置,则覆盖抽风机的风扇罩与前部支撑杆有可能干涉,因此不能将抽风机的直径形成所需要的大小。并且,即使避免与抽风机罩干涉地设置前部支撑棒,则由于前部支撑棒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制,因此具有不能保证滑动引导部件所需要的行程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设置在脱粒机框345的内侧的抽风机40将前部支撑棒331设置在脱粒机框345的外侧。即,通过连结部件将上述安装部件343连结在脱粒机框345的外侧侧面,并如上所述地将前部支撑棒331贯通安装在设置在安装部件343上的孔上。
因此,无论抽风机40的直径大小或设置位置如何,都可以避免抽风机罩161与前部支撑棒331的干涉,所以可以使抽风机40的直径形成需要的大小。并且,可以确保滑动引导部件341所需要的行程。
以下,就滑动引导部件341的滑动方法进行说明。该滑动引导部件341经由设置在导轨体333的下方的连杆装置338等,通过设置在操纵部上的操作控制杆的操作可以进行滑动。
如图51、图52所示,连杆装置338主要由动作臂350、安装部件351、销钉352、转动臂353、转动轴毂354、安装部件355、转动臂356等构成。
动作臂350由细长的板状部件形成,在其两侧的连结部上形成有长孔、构成许容部。即,卡定孔350a被穿透设置在动作臂350的一端(后侧),长孔350b被穿透设置在另一端(前侧)。该卡定孔350a形成为稍长的椭圆形形状,插入有上述滑动引导部件341的弯曲部341a的前端部并进行连结(参照图49)。这样通过将滑动引导部件341可上下自由滑动地插入动作臂350的卡定孔350a中,主引导装置340也与该滑动引导部件341连动地上下运动。这样,即使输送谷草、主引导装置340和滑动引导部件341与谷草输送链条10的间隔增大或缩小,弯曲部341a也可不受到大的阻力地上下滑动,即使在操作切换控制杆后,也可以容易地滑动。并且,谷草的姿势也不会散乱、可以圆滑地将谷草向后方输送。
并且,穿透设置在动作臂350的另一端(前侧)上的长孔350b通过销钉与机身侧连结.即,销钉352贯通该长孔350b,该销钉352固定设置在安装部件351上,而该安装部件351固定设置在联合收割机的机身上.这样,在切换操作时,动作臂350可沿着销钉352滑动转动,但不会从安装部件351上脱落.
转动臂353的前端部(前部)可转动地枢轴连结在动作臂350的中间部上。该转动臂353的基部(后部)被固定设置在转动轴毂354上,转动轴毂354被可转动地枢轴连结在固定设置在联合收割机的机身上的安装部件355的转动轴355a上。并且,转动臂356的基部被固定设置在转动轴毂354上,操作钢丝绳357的一端安装在转动臂356的前端部上。操作钢丝绳357的另一端连结在设置在驾驶室14内的操作控制杆(无图示)上。并且,在转动臂353的中间部与联合收割机的机身之间安装有弹簧358。在俯视状态下(参照图52)弹簧358加力,使转动臂353和转动臂356以转动轴355a为中心向顺时针(谷草排出侧)方向转动。
一旦将设置在上述驾驶室14内的无图示的操作控制杆操作到“切断”侧,则操作钢丝绳357抵抗弹簧358被向驾驶室14侧拉伸,转动臂356和转动臂353以转动轴355a为中心,在俯视状态下(参照图52)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动作臂350以销钉352为大致中心、在俯视状态下(参照图52)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使滑动引导部件341向图49所示的“谷草切断(切割)位置”滑动。此时,虽然滑动引导部件341进行直线运动,而动作臂350的后部进行转动运动,但由于动作臂350与销钉352通过长孔350b枢轴连结,因此,转动时的动作臂350两端部(穿透设置有卡定孔350a和长孔350b的端部)的轨迹俯视时允许形成为大致纵向的直线。
因此,弯曲部341a被嵌合在卡定孔350a上的滑动引导部件341,沿着导轨体333从导轨体333后方突出的位置(将谷杆捆扎后投入到地里或直接投入时的位置)起,圆滑地向被收容到导轨体333内的位置(将谷杆用谷草切断装置321进行切碎的位置)滑动。并且,一旦使操作控制杆向相反方向转动、向“排出位置”转动,则通过弹簧358的作用力转动臂353、356俯视时(参照图52)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动作臂350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使滑动引导部件341向突出的位置(右侧)滑动,不将谷草向谷草切断装置321引导。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不使用马达等的促动器,通过手动操作就可以使滑动引导部件341在水平(大致左右)方向向在将谷草捆扎后投入到地里或直接投入时的位置、和用谷草切断装置321将谷草切碎时的位置进行滑动,该左右滑动和弯曲部341a的上下滑动可以大致同时进行,可以圆滑地滑动,在进行切换操作时不容易产生故障(コジ)等,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并且,传递驾驶室14侧的操作只用一根操作钢丝绳357即可,使动作量的调整更容易。
以下利用图48、图54至图56就上述谷草输送链条10进行说明。
谷草输送链条10由多个链环板361构成,各链环板361形成为向外侧突出的凸形,将谷草的根部侧保持在链环板361、361之间。并且,在构成辅助谷草输送链条325的链环板上间断地设置叉325a,将谷草的前端部保持在该叉325a、325a之间。这样,被谷草输送链条10输送的谷草一面被辅助谷草输送链条325进一步可靠地保持,一面被向后方输送。
谷草输送链条10卷绕在前侧的驱动链轮362和后侧的从动滚363上。并且,驱动链轮362和从动滚363的轴方向为水平方向。因此,谷草输送链条10在垂直面内、在长圆形的环形轨道上行驶。与谷草输送链条10平行的辅助谷草输送链条325也是相同的。
将谷草输送链条10行驶的垂直面作为谷草输送链条10的行驶面,以下,以该行驶面为基准,定义关于谷草输送链条10的方向.
动力从驱动脱粒部20的脱粒滚筒22的脱粒滚筒驱动轴322通过皮带传动机构323和内装有驱动传动机构的传动箱324,传递到谷草输送链条10的驱动链轮362上。并且,来自脱粒滚筒驱动轴322的动力也通过传动箱324传递到辅助谷草输送链条325上,谷草输送链条10与辅助谷草输送链条325被同步驱动。
如图54、图55所示,从动滚363被滚引导装置364可自由转动地进行支撑。该滚引导装置364具有设置在谷草输送链条10的行驶面的左右的一对导板365、365。在导板365、365之间设置有从动滚363的转动支轴366,同时,设置有连结固定导板365、365的桥梁部件379、379。
另一方面,驱动链轮362被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引导谷草输送链条10的链条引导装置367上。
如图56所示,链条引导装置367横剖面形成为コ字形,其整体形状由上下的平行部367a和367b以及连结该平行部367a和367b的连结部367c构成。
谷草输送链条10被设置成谷草输送链条10的链环板361、361的内面与链条引导装置367的上下两端部接近,引导连结左右的链环板361、361的滚柱销钉。并且,谷草输送链条10被链条引导装置367引导,不弯曲地行驶(驱动)。
利用图54、图55就谷草输送链条10的张紧装置370进行说明。
滚引导装置364通过拉簧368被支撑在链条引导装置367上,被支撑在滚引导装置364上的从动滚363作为谷草输送链条10的张力滚发挥作用。在此,相对于链条引导装置367支撑滚引导装置364,并且,向滚引导装置364施加张力的装置是张紧装置370。张紧装置370具有在链条伸展方向可自由进退地支撑滚引导装置364的引导机构371和将滚引导装置364向链条伸展侧加力的张紧机构372。引导机构371和张紧机构372分别设置在谷草输送链条10的行驶面的左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链条的伸展方向是连结驱动链轮362和从动滚363的方向,是指从动滚363侧。谷草输送链条10只卷绕在驱动链轮362和从动滚363上,只在使从动滚363向与驱动链轮362分离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用于提高谷草输送链条10的张力。同样,上述链条伸展侧是指在链条伸展方向上、谷草输送链条10的外侧。
首先就引导机构371进行说明。
向链条伸展方向延伸的引导棒369的前端被固定设置在上述导板365上。并且,在链条引导装置367上,插通引导棒369、可自由滑动地支撑的管状的引导棒支撑部件373,在平行方向上与链条伸展方向平行地被固定设置在支撑架374上。该引导棒支撑部件373通过设置在与转动支轴366大致相同的高度上,可支撑谷草输送链条10的大致上下的中央、防止弯曲等。
并且,固定设置在滚引导装置364上的引导棒369的另一端被插入固定设置在链条引导装置367上的引导棒支撑部件373中,该引导棒369和引导棒支撑部件373构成引导机构371。通过该引导机构371,相对于链条引导装置367在链条伸展方向上可自由进退地支撑滚引导装置364、并左右设置一对。
以下就张紧机构372进行说明。
向链条伸展方向延伸的张进棒375的前端被固定设置在导板365上.张进棒375与链条伸展方向平行地、并在水平方向可自由滑动地被支撑在固定设置在链条引导装置367上的支撑架374上.
如图55所示,支撑架374是由一对前后平行部374a、374b和连结两平行部374a、374b的连结部374c构成的コ字形的部件。在一对平行部374a、374b中,在位于驱动链轮362侧的平行部374a上形成与张进棒375的外径大致相同直径的插通孔,张进棒375被可自由插通地支撑在该平行部374a上。
并且,在张力棒75的轴上形成有螺钉部375a,并设置有与该螺钉部375a螺合的螺母376、377。螺母376、377是双螺母,螺母377是将螺母376在张进棒375上进行固定的连结装置。也就是锁定螺母。并且,上述拉簧368通过垫片378被设置在螺母376和平行部374a之间。
张紧机构372由上述说明的张进棒375、可自由插通地支撑张进棒375的平行部374a、螺母376以及拉簧368构成,左右设置一对。并且,通过拉簧368与螺母376一体的滚引导装置364被向链伸展侧加力,并向谷草输送链条10施加张力。并且,在进一步加大作用力时,转动螺母376,用螺母377进行锁定。
如上所述,在谷草输送链条10的张紧装置370上,在谷草输送链条10的行驶面的左右分别设置引导机构371,该引导机构371相对于链条引导装置367在链条伸展方向上可自由进退地支撑滚引导装置364。在张紧装置370上,可自由转动地支撑从动滚363的滚引导装置364通过拉簧368被支撑在可自由转动地支撑驱动链轮362的链条引导装置367上。
因此,滚引导装置364的移动方向被引导机构371限制在链条伸展方向,受上述拉簧368的作用力的影响,滚引导装置364和从动滚363不会向链条伸展方向倾斜。尤其是,如本实施方式,在将拉簧368设置在上述行驶面的左右的结构中,即使在施加在滚引导装置364上的作用力左右不同的情况下,滚引导装置364也不会向链条伸展方向倾斜。
因此,可以防止发生被支撑在滚引导装置364上的从动滚363向前述左右方向倾斜、谷草输送链条10的链环板361、361...总是与链条引导装置367抵接、发生摩擦等问题。
尤其是在将拉簧368设置在上述行驶面的左右的结构的情况下,即使左右的拉簧368的作用力不均匀,由于可防止谷草输送链条10总是与链条引导装置367抵接,因此可容易地进行张力调整。
并且,上述引导机构371由固定设置在滚引导装置364上的引导棒369、和可自由滑动地支撑该引导棒369、被固定设置在链条引导装置377上的引导棒支撑部件373构成。
因此,滚引导装置364在链条伸展方向上被可自由滑动地支撑在链条引导装置367上。因此,可以以上述的简单的结构在链条伸展方向上使作为张力滚的从动滚363滑动,上述张紧装置370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同时,制造上不会提高成本。
并且,在谷草输送链条10的行驶面的左右分别设置有张紧机构372。该张紧机构372由以下部分构成。
首先,是固定设置在滚引导装置364上的张进棒375和可自由滑动地支撑该张进棒375、被固定设置在链条引导装置367上的张紧棒支撑部件(上述平行部374a)。
其次是与形成在该张进棒375的轴上的螺钉部375a螺合的螺母376、377和设置在该螺母376和链条引导装置367之间的拉簧368.
因此,在谷草输送链条10的行驶面的左右,滚引导装置364被链条引导装置367向链条伸展侧加力。并且,通过用工具等转动螺母367、377,可调整左右的拉簧368产生的作用力。因此,可对通过从动滚363向谷草输送链条10施加的张力进行微调整。
以下,利用图1、图2、图48、图57和图58就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和图48所示,在联合收割机的后上部设置有可开关地覆盖谷草处理部11的上部的处理部罩380。如图47所示,该处理部罩380利用前后方向的转动支轴382、382的转动可上下转动地设置在支撑架381上,该支撑架381被立设在联合收割机的机身框架2上。
并且,在处理部罩380上,可开关谷草输送链条10的起端部侧的开口部的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被设置在谷草输送链条10的起端部(前端部)的侧方位置上。该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被设置在进给链条9的后端部上方,通过左右方向的转动支轴391枢轴设置在处理部罩380的左侧面,在将通过进给链条9输送的谷草交接到谷草输送链条10上时,谷草的根部侧将该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向上方推起转动,不输送时则关闭。
在此,在将被谷草输送链条10输送来的谷草引入处理部罩380内时,由于其阻力,使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向左右方向移动的力施加在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上,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由于其前上部由一点进行支撑,因此一旦大的力被施加在左右方向上,则后部将容易变形。另一方面,谷草以左右方向的姿势被进给链条9向后方输送,但一旦被交接到谷草输送链条10,则谷草将被向机身内部倾斜的方向输送。此时,谷草的根部被进给链条9夹住,向侧方突出,因此,突出的根部被谷草输送链条10向处理部罩380内拉入,将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向上方推起转动,同时,也要将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向内侧拉入。
即,由于被谷草输送链条10输送的谷草要把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向内侧拉入的力施加在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上,因此,以往有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挂在根部上变形,破损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中,设置有限制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向外侧移动(扭歪)的装置。该限制装置利用处理部罩380的锁定控制杆383。
如图57、图58所示,设置从处理部罩380的左侧面突出的处理部罩380的锁定控制杆383。该锁定控制杆383是在为了进行保养等而打开处理部罩380时解除锁定的控制杆,将该锁定控制杆383抬起则解除锁定。
锁定控制杆383将控制杆383b的前端向前方弯曲、形成把手383a、将该把手383a的前端进一步向内侧弯曲、接近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在左侧面看时该把手383a与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的后部重复,同时,也与在处理部罩380的左侧开口的入口380a重复。
通过如上述地构成,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虽然在谷草被谷草输送链条10输送时拉入,但在沿着处理部罩380的外面向上方转动时与上述把手383a抵接,可防止变形。
因此,即使被谷草输送链条10输送的谷草挂在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上,左右方向的力施加在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上,也可以限制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的左右活动,防止排草安全活动遮板390的变形和破损。
本发明可用于具有头部进料式的脱粒、分选装置,一面输送收割后的谷杆一面进行脱粒分选得到谷谷、将谷杆排出的农用车辆。

Claims (2)

1.一种联合收割机,
具有由脱粒部和分选部构成的脱粒装置,
该脱粒部具有脱粒滚筒以及覆盖该脱粒滚筒的下方的承网,
该分选部具有摆动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筛选装置,该筛选装置配置于上述承网的延长线上后方,即,配置于上述摆动分选装置的上方,并且,具有摆动体和摆动驱动部件,该摆动体具有形成为梳齿形的筛板,该摆动驱动部件支撑于上述摆动分选装置并使上述摆动体摆动,
具有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在水平左右方向上设置有可摆动地对上述摆动体进行枢轴支撑的支轴,
具有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固定设置在上述支撑部件的上部,并且,具有与上述筛板大致相同的左右宽度,并与上述筛板配置在大致一条直线上,
上述支撑部件固定在框架上,该框架在上述承网的后端固定设置上述承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筛板以向后方降低地倾斜的状态被枢轴支撑,上述引导部件与上述筛板的倾斜相对应地向后方降低地倾斜。
CN2004800281442A 2003-09-29 2004-08-23 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598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38828 2003-09-29
JP338828/2003 2003-09-29
PCT/JP2004/012077 WO2005036948A1 (ja) 2003-09-29 2004-08-23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9839A CN1859839A (zh) 2006-11-08
CN1859839B true CN1859839B (zh) 2010-05-12

Family

ID=34463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2814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59839B (zh) 2003-09-29 2004-08-23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528724B2 (zh)
KR (1) KR101110976B1 (zh)
CN (1) CN1859839B (zh)
WO (1) WO20050369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1346B (zh) * 2011-07-20 2016-05-25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JP2015198637A (ja) * 2014-04-04 2015-11-12 株式会社クボタ 自脱型コンバイン
CN110226415B (zh) * 2014-08-05 2021-08-24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以及装载在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
CN104686052B (zh) * 2015-02-11 2017-01-25 韩洪乐 手推式半自动收割机
DE102016012245B4 (de) 2016-10-14 2018-04-26 Grimme Land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Hackfruchternter in Form einer Kartoffelerntemaschine
CN107983635B (zh) * 2017-12-31 2023-10-27 吉林大学 往复变向翻拋式湿黏谷物高效振动清选装置
CN113475218B (zh) * 2020-06-03 2022-11-11 苏州喜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单纵轴流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6757A (en) * 1984-04-27 1987-03-03 Biso Bitter Gmbh & Co. Kg Harvester-thresher
CN2328170Y (zh) * 1998-03-02 1999-07-14 杨自亮 “固定网”式谷草全自动双分离轻便打稻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6453U (zh) * 1980-09-20 1982-04-02
JPS59163349U (ja) * 1983-04-18 1984-11-01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6757A (en) * 1984-04-27 1987-03-03 Biso Bitter Gmbh & Co. Kg Harvester-thresher
CN2328170Y (zh) * 1998-03-02 1999-07-14 杨自亮 “固定网”式谷草全自动双分离轻便打稻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110976B1 (ko) 2012-03-13
WO2005036948A1 (ja) 2005-04-28
JPWO2005036948A1 (ja) 2007-11-22
KR20060110864A (ko) 2006-10-25
JP4528724B2 (ja) 2010-08-18
CN1859839A (zh) 2006-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27546B1 (ko) 콤바인 및 이것에 탑재 가능한 탈곡 장치
JP4780322B2 (ja) コンバイン
CN205093171U (zh) 联合收割机
CN102958345B (zh) 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
CN204466286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5005489U (zh)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CN1859839B (zh) 联合收割机
CN202773462U (zh) 脱粒装置
KR101300922B1 (ko) 탈곡 장치
KR101499403B1 (ko) 탈곡 장치
CN103369956A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101677511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08054571A (ja) コンバイン
JP6129041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3354713B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JP6129042B2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WO2016129180A1 (ja) コンバイン
WO2021210424A1 (ja) コンバイン及び収穫機
JP2004248587A (ja) コンバイン
CN107426966A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7131152A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