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7511B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7511B
CN101677511B CN2008800158592A CN200880015859A CN101677511B CN 101677511 B CN101677511 B CN 101677511B CN 2008800158592 A CN2008800158592 A CN 2008800158592A CN 200880015859 A CN200880015859 A CN 200880015859A CN 101677511 B CN101677511 B CN 1016775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hreshing
separator plate
tailover
re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58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7511A (zh
Inventor
高木正文
上窪启太
正野润一
宫本彰
上久保宏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77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7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7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75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18Thresh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52Arrangements for returning unthreshed grain to the threshing devic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联合收割机,在脱谷装置(5)的一侧紧凑地配置第二还原机构(60),能提高摇动分选盘(27)的分选处理能力,同时二次筛除物的分选处理能力也提高。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具备脱谷装置(5)、摇动分选盘(27)、第一输送器(31)及第一卸粮筒(33)、取出二次筛除物的第二输送器(32)及第二还原机构(60),脱谷装置(5)具有在脱谷机筐(55)内形成脱粒室(26b)的凹板(26c)和处于脱粒室(26b)内的脱粒滚筒(26)。第二还原机构(60)具有与第二输送器(32)的输送终端侧连接的第二还原升运器(61)和与第二还原升运器(61)的输送终端侧连接的第二还原输送筒(62),将用于使二次筛除物从第二还原输送筒(62)返回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侧的放出口(80a)形成在与凹板(26c)相向的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前端侧,在凹板(26c)和放出口(80a)之间配置了使二次筛除物扩散的扩散机构(72、72-2)。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收割前处理装置收割田间的未割谷秆,由脱谷装置对收割的谷秆进行脱谷的联合收割机,更详细地讲,是涉及如下构成的联合收割机:从脱谷装置落下的脱粒物由摇动分选盘分选,一次筛除物(谷粒)经摇动分选盘由第一输送器取出,二次筛除物(谷粒和秆屑的混合物)经摇动分选盘由第二输送器取出。
背景技术
已往,联合收割机具备:搭载发动机的行驶机体、作为对上述行驶机体的左右的行驶部进行支承的行驶履带、具有操纵手柄及驾驶座椅的运转部、收割田间的未割谷秆的收割前处理装置、对收割的谷秆进行脱谷的脱谷装置,并以如下的方式构成:连续地收割田间的未割谷秆进行脱谷,收集谷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此情况下,在现有的联合收割机中,以如下的方式构成:从摇动分选盘由第二输送器取出的二次筛除物经第二还原筒返回到摇动分选盘。另外,在第二还原筒的输送终端侧配置了二次筛除物处理部,在由二次筛除物处理部处理二次筛除物后,将二次筛除物返回到摇动分选盘。这样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也是众所周知的。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2-19382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25899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现有技术,如专利文献1或者专利文献2所示,在脱谷装置的侧方直立设置了从摇动分选盘的下方的第一输送器取出一次筛除物的第一卸粮筒。另外,在摇动分选盘的后部的下方侧,与从第一输送器向后方配置的第二输送器的输送终端侧连接的第二还原筒以如下的方式配置:在配置了第一卸粮筒的一侧的脱谷装置的侧方,从第一卸粮筒的后方向前上方延伸。由该第二还原筒将二次筛除物返回到摇动分选盘的前部的上面侧,其结果,因为第一卸粮筒和第二还原筒以在摇动分选盘的侧方交叉的方式配置,所以如果联合收割机(脱谷装置)的左右宽度方向的尺寸受到了限制,则存在摇动分选盘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受限制而变小,不能够提高摇动分选盘的分选处理能力等问题。
另外,在被供给至脱谷装置的收割谷秆例如由下喂入结构的脱粒滚筒脱粒的情况下,谷粒等多量的脱粒物,在摇动分选盘的左右宽度方向之中,从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向靠近脱粒滚筒的旋转下方侧的一侧偏置地落下。因此,在成为与设置了进给链条的一侧相反侧的脱谷装置的脱粒滚筒的旋转下方侧配置了第二还原筒及二次筛除物处理部的情况下,不会受到进给链条等限制,能够接近摇动分选盘的一侧地配置第二还原筒及二次筛除物处理部,但由于在摇动分选盘的上面之中,在靠近脱粒滚筒的旋转下方侧的一侧,多量的脱粒物及二次筛除物偏置,在摇动分选盘的左右宽度方向脱粒物及二次筛除物难以分散,所以存在摇动分选盘中的脱粒物及二次筛除物的分选处理能力下降等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脱谷装置的一侧紧凑地配置第二还原筒(第二还原机构)来提高摇动分选盘的分选处理能力,同时能够使二次筛除物以分散的方式返回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侧来提高二次筛除物的分选处理能力的联合收割机。
另外,上述现有技术,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上述脱谷装置中,具备处理从脱粒室取出的排尘的处理滚筒和处理室,与摇动分选盘的分选终端侧相向地配置了处理室,但因为从处理室落下的处理物由摇动分选盘的分选终端侧分选,所以处理物中的谷粒与摇动分选盘的分选终端侧的秆屑等一起被排出机外,也存在不能够降低摇动分选盘的分选损失等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摇动分选盘的分选处理能力,同时能够降低摇动分选盘的分选损失的联合收割机。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具备对收割谷秆进行脱谷的脱谷装置、分选来自上述脱谷装置的脱粒物的摇动分选盘、取出由上述摇动分选盘分选的一次筛除物的第一输送器及第一卸粮筒、取出由上述摇动分选盘分选的二次筛除物的第二输送器及第二还原机构,上述脱谷装置具有在脱谷机筐内形成脱粒室的凹板和内设在上述脱粒室的脱粒滚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还原机构具有将输送始端侧与上述第二输送器的输送终端侧连接的第二还原升运器和将输送始端侧与上述第二还原升运器的输送终端侧连接的第二还原输送筒,将用于使二次筛除物从上述第二还原输送筒返回到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侧的放出口形成在与上述凹板相向的上述第二还原输送筒的前端侧,在上述凹板和上述放出口之间配置了使从该放出口向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侧飞散的二次筛除物扩散的扩散机构。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上述扩散机构具有配置在上述凹板和上述放出口之间的扩散体,上述扩散体具有上述二次筛除物接触的第一扩散面和从上述凹板下漏到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侧的脱粒物接触的第二扩散面。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上述扩散机构具有配置在上述凹板和上述放出口之间的扩散体,将上述扩散体经支承姿势调节件安装在上述脱谷机筐上,相对于上述放出口可调节地构成上述扩散体的支承姿势。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上述脱谷装置具有处理从上述脱粒室放出的排尘的处理滚筒及处理室,在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或者上述第二还原输送筒的至少某一方或者双方上,配置了选择性地连通上述处理室的处理物切换机构。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上述处理物切换机构具有分选切换体,在用于将上述处理室与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连通的分选通路上,可进行开闭动作地配置了上述分选切换体。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上述处理物切换机构具有返回切换体,在用于将上述处理室与上述第二还原输送筒连通的返回通路上,可进行开闭动作地配置了上述返回切换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因为联合收割机具备对收割谷秆进行脱谷的脱谷装置、分选来自上述脱谷装置的脱粒物的摇动分选盘、取出由上述摇动分选盘分选的一次筛除物的第一输送器及第一卸粮筒、取出由上述摇动分选盘分选的二次筛除物的第二输送器及第二还原机构,上述脱谷装置具有在脱谷机筐内形成脱粒室的凹板和内设在上述脱粒室的脱粒滚筒,其中,上述第二还原机构具有将输送始端侧与上述第二输送器的输送终端侧连接的第二还原升运器和将输送始端侧与上述第二还原升运器的输送终端侧连接的第二还原输送筒,将用于使二次筛除物从上述第二还原输送筒返回到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侧的放出口形成在与上述凹板相向的上述第二还原输送筒的前端侧,在上述凹板和上述放出口之间配置了使从该放出口向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侧飞散的二次筛除物扩散的扩散机构,所以能够在与上述摇动分选盘相比为上方的上述脱谷装置的一侧紧凑地配置上述第二还原机构,在上述第二还原输送筒的下方侧扩张上述摇动分选盘的左右宽度,能够提高上述摇动分选盘的分选处理能力。另外,在从上述放出口排出二次筛除物时,因为由上述扩散机构使该二次筛除物扩散而下落到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所以能够使二次筛除物分散地下落到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能够提高上述摇动分选盘中的二次筛除物的再分选作业性。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因为上述扩散机构具有配置在上述凹板和上述放出口之间的扩散体,上述扩散体具有上述二次筛除物接触的第一扩散面和从上述凹板下漏到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侧的脱粒物接触的第二扩散面,所以能够使脱粒物分散地下落到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能够提高上述摇动分选盘中的脱粒物的分选作业性。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因为上述扩散机构具有配置在上述凹板和上述放出口之间的扩散体,将上述扩散体经支承姿势调节件安装在上述脱谷机筐上,相对于上述放出口可调节地构成上述扩散体的支承姿势,所以能够与谷秆的种类(粳米或者糯米等品种、从稻谷突出的芒的大小和其有无)或者二次筛除物的性状(谷粒和带刺粒或者秆屑的混合比例)等相应地相对于上述放出口变更上述扩散体的支承姿势,简单地维持上述扩散体的扩散功能。因此,在从上述放出口排出二次筛除物时,能够简单地防止该二次筛除物以块的状态下落到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和该二次筛除物偏置地下落到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因为上述脱谷装置具有处理从上述脱粒室放出的排尘的处理滚筒及处理室,在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或者上述第二还原输送筒的至少某一方或者双方上,配置了选择性地连通上述处理室的处理物切换机构,所以,例如在从上述处理室落下的处理物中秆屑混入得多时,能够经上述处理物切换机构使上述处理物下落到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而提高上述摇动分选盘的分选处理能力。另外,例如在从上述处理室落下的处理物中谷粒混入得多时,能够经上述处理物切换机构将上述处理物投入到上述第二还原输送筒,将该处理物返回到上述摇动分选盘的分选始端侧,降低上述摇动分选盘的分选损失。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因为上述处理物切换机构具有分选切换体,在用于将上述处理室与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连通的分选通路上,可进行开闭动作地配置了上述分选切换体,所以,能够由上述分选切换体限制从上述处理室经上述分选通路下落到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的处理物量,能够简单地降低上述摇动分选盘的分选损失。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因为上述处理物切换机构具有返回切换体,在用于将上述处理室与上述第二还原输送筒连通的返回通路上,可进行开闭动作地配置了上述返回切换体,所以能够由上述返回切换体限制从上述处理室经上述返回通路投入到上述第二还原输送筒的处理物量,能够简单地维持上述摇动分选盘的分选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4条垅收割用的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图4是联合收割机的脱谷装置的左剖视图。图5是脱谷装置的主视图。图6是脱谷装置的后视图。图7是脱谷装置的俯视图。图8是脱谷装置的分选机构的左剖视图。图9是第二还原机构的左剖视图。图10是第二还原机构的后剖视图。图11是表示脱粒滚筒和摇动分选盘和第二还原机构的关系的主剖视图。图12是表示第二还原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图9的第二还原机构的变形例的左剖视图。图14是表示图11的脱粒滚筒和摇动分选盘和第二还原机构的关系的变形例的主剖视图。图15是表示扩散机构的主剖视图。图16是表示图15的扩散机构的变形例的主剖视图。图17是表示处理物切换机构的主剖视图。图18是表示处理物切换机构的切换动作的说明图。图19是表示摇动分选盘和处理物切换机构的关系的左剖视图。图20是表示二次筛除物处理箱的主剖视图。图21是表示可更换地装入了处理盖体和非处理盖体的二次筛除物处理箱的主剖视图。图22是表示第二处理固定齿的排列的处理盖体的说明图。图23是表示图20的二次筛除物处理箱的变形例的剖面侧视图。符号说明
5:脱谷装置26:脱粒滚筒26b:脱粒室27:摇动分选盘29:处理滚筒29b:处理室31:第一输送器32:第二输送器33:第一卸粮筒37:处理物切换机构38:分选通路39:分选切换体51:返回通路52:返回切换体55:脱谷机筐60:第二还原机构61:第二还原升运器62:第二还原输送筒72、72-2:扩散机构73:高度调节件(支承姿势调节件)74:上侧扩散体(扩散体)75、75a:角度调节件(支承姿势调节件)76:下侧扩散体(扩散体)77:扩散体80a:放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图1~图23)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地将左侧简单地称为左侧,同样朝向前进方向地将右侧简单地称为右侧。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具备由左右一对行驶履带2(行驶部)支承的行驶机体1。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由单动式的升降用液压缸4可绕收割转动支点轴4a进行升降调节地安装了边收割边输入谷杆的6条垅收割用的收割前处理装置3。在行驶机体1上,呈横向并列状地搭载了具有进给链条6的脱谷装置5和储存脱谷后的谷粒的谷粒箱7。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地在左侧配置了脱谷装置5(参照图3)。另外,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地在右侧配置了谷粒箱7。在谷粒箱7的下方(行驶机体1的上面侧)设置了稻谷接受台8,谷粒箱7的内部的谷粒能够从谷粒箱7的下面侧的稻谷排出口9排出到稻谷接受台8上的稻谷袋(省略图示)内。在收割前处理装置3的右侧方,在谷粒箱7的前侧方,设置了运转部10。
在运转部10上配置了驾驶员搭乘的踏板11和驾驶座椅12。在驾驶座椅12的前方的手柄柱13上,配置了操纵用的左右的侧离合器操纵杆14、15。在驾驶座椅12的左侧方的操纵杆柱16上,配置了行驶变速操纵杆17和脱谷离合器及收割离合器操作用的作业离合器操纵杆18。在驾驶座椅12的下方的行驶机体1上,配置了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20。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行驶机体1的下面侧配置了左右的履带框架21。在履带框架21上,设置了向行驶履带2传递发动机20的动力的驱动链轮22、维持行驶履带2的张紧状态的张力辊23、将行驶履带2的接地侧保持在接地状态的多个履带辊24。由驱动链轮22支承行驶履带2的前侧,由张力辊23支承行驶履带2的后侧,由履带辊24支承行驶履带2的接地侧。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与收割前处理装置3的收割转动支点轴4a连接的收割框架221的下方,设置了切断田间的未割谷秆的株根的理发推子式的割刀装置222。在收割框架221的前方,设置了扶起田间的未割谷秆的4条分的谷秆扶起装置223。在谷秆扶起装置223和进给链条6的前端部(输送始端侧)之间,配置了输送由割刀装置222收割的收割谷秆的谷秆输送装置224。另外,在谷秆扶起装置223的下部前方,突出设置了分开田间的未割谷秆的4条分的分草体225。由发动机20在驱动行驶履带2在田间内移动的同时,驱动收割前处理装置3连续地收割田间的未割谷秆。
如图1及图3、图4至图7所示,在脱谷装置5上具备:谷秆脱谷用的脱粒滚筒26、作为分选向脱粒滚筒26的下方落下的脱粒物的摇动分选机构的摇动分选盘27、向摇动分选盘27供给分选风的风选机风扇28、再处理从脱粒滚筒26的后部放出的脱谷排除物的处理滚筒29、向机外排出摇动分选盘27的后部的排尘的排尘风扇30。另外,使脱粒滚筒26旋转的脱粒滚筒轴26a,沿着由进给链条6产生的谷秆的输送方向(换言之,行驶机体1的行进方向)延伸。从收割前处理装置3由谷秆输送装置224输送的谷秆的株根侧,由进给链条6承继来进行夹持输送。而且,此谷秆的穗前侧被输入到脱谷装置5的脱粒室26b内,由脱粒滚筒26进行脱谷。
如图4所示,在脱粒滚筒26的后端侧(输送终端侧),配置了排秆链条34。从进给链条6的后端由排秆链条34承继的排秆(进行了谷粒脱粒的秆),以长的状态向行驶机体1的后方排出,或者由设置在脱谷装置5的后方侧的排秆切断器35切短成适当长度后,向行驶机体1的后下方排出。
如图4所示,在摇动分选盘27的下方侧,设置了取出由摇动分选盘27分选的谷粒(一次筛除物)的第一输送器31及第一流槽31a、和取出带枝梗的谷粒等的二次筛除物的第二输送器32及第二流槽32a。本实施方式的两输送器31、32,从行驶机体1的行进方向前侧以第一输送器31、第二输送器32的顺序,在侧视图中看横向设置在行驶履带2的后部上方的行驶机体1的上面侧。
如图4、图5所示,摇动分选盘27以如下的方式构成:从铺设在脱粒滚筒26的下方的凹板26c漏下的脱谷物,由摇动分选盘27的进料盘271及颖壳筛272进行摇动分选(比重分选)。从摇动分选盘27的谷粒筛273落下的谷粒(一次筛除物),由来自风选机风扇28的分选风去除该谷粒中的粉尘,下落到第一输送器31上。在从第一输送器31之中靠近脱谷装置5中的谷粒箱7的一侧壁(在实施方式中为右侧壁)向外突出的终端部上,连通地连接了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卸粮筒33。从第一输送器31取出的谷粒,由内设于第一卸粮筒33的第一升运输送器33a输入到谷粒箱7,并被收集在谷粒箱7内。
如图4、图8所示,在颖壳筛272的输送下游侧(后方侧)配置了逐稿器274。摇动分选盘27以通过摇动分选(比重分选)使带枝梗的谷粒等二次筛除物(谷粒和秆屑等混合的再分选用的还原再处理物)从颖壳筛272或逐稿器274下落到第二输送器32及第二流槽32a的方式构成。由第二输送器32取出的二次筛除物,经后述的第二还原卸粮筒61返回到进料盘271的上面侧被进行再分选。
另外,颖壳筛272及逐稿器274的上面侧的比较轻的秆屑,被排尘风扇30的前侧的排尘吸引口30a吸入,从排尘风扇30的后侧的排出口30b排除到机外。另外,从颖壳筛272的输送下游侧(后方侧)向逐稿器274的上面侧移动的比较重的秆屑,从摇动分选盘27的后端侧的第三口36排出到机外。
如图4、图8所示,摇动分选盘27被配置成:在形成了脱谷装置5的脱谷机筐55上,经摇动驱动轴56、前侧导轨57及后侧导轨58能从前方斜下方至后方斜上方移动。由来自发动机20的动力经摇动驱动轴56使摇动分选盘27动作,摇动分选盘27从前方斜下方至后方斜上方往复移动。其结果,从铺设在脱粒滚筒26的下方的凹板37漏下的脱粒物能够由进料盘271及颖壳筛272进行摇动分选(比重分选)。
如图4、图8所示,在风选机风扇28的风选机风扇壳体28a上,形成了向谷粒筛273的下面侧和第一输送器31及第一流槽31a的上方供给风选机风扇28的分选风的主分选风路41、和从进料盘271的下面侧向颖壳筛272的下面侧供给风选机风扇28的分选风的前风路42。上述的主分选风路41以来自风选机风扇28的分选风从谷粒筛273的前方的下方向谷粒筛273的后方的上方移动的方式形成。
另外,上述的主分选风路41以来自风选机风扇28的分选风在第一输送器31及第一流槽31a的上方从前方向后方移动的方式形成。即,从谷粒筛273下落到第一输送器31及第一流槽31a的谷粒及尘土,由来自风选机风扇28的分选风进行风选。其结果,仅是去除了尘土后的谷粒能够下落到第一输送器31及第一流槽31a内,由第一输送器31向谷粒箱7取出。
上述的前风路42以来自风选机风扇28的分选风从颖壳筛272的前方下方向后方上方移动的方式形成。即,从脱粒滚筒26经凹板26c下落到进料盘271的上面的脱粒物,在从进料盘271的后端侧下落到颖壳筛272的前端侧时,由来自风选机风扇28的分选风进行风选。其结果,在从进料盘271向颖壳筛272的上面移动的脱粒物之中,与颖壳筛272的上面靠近的脱粒物的下层侧的秆屑(重量轻物)由分选风向上层侧移动,将减少从颖壳筛272落下的秆屑量。另外,通过颖壳筛272的比重分选作用和来自风选机风扇28的分选风的风选,脱粒物的上层侧的谷粒(重量重物)向下层侧移动,将尽快地从颖壳筛272漏下。颖壳筛272的比重分选作用由来自风选机风扇28的分选风助长而提高了其分选处理能力(分选精度)。
另外,从主分选风路41和前风路42供给的来自风选机风扇28的分选风,因为被上述的排尘风扇30的排尘吸引口30a吸入而从排出口30b排出,或者从第三口36向脱谷机筐55的后方移动,所以来自脱粒滚筒26的脱粒物中的秆屑及粉尘等,从脱谷机筐55的后部向田间排出。
如图4至图7所示,上述的处理滚筒29,经使处理滚筒29旋转的处理滚筒轴29a配置在由处理滚筒箱45和处理凹板46形成的处理脱粒室29b内。处理滚筒轴29a与脱粒滚筒轴26a平行地(换言之,为行驶机体1的行进方向)延伸。向脱谷机筐55的前面侧延长处理滚筒轴29a的前端侧,经传动皮带47将发动机20的动力传递给脱粒滚筒轴26a的前端侧和处理滚筒轴29a的前端侧,脱粒滚筒26和处理滚筒29通常连动地转动。
如图6所示,在脱谷机筐55的右侧配置了处理脱粒室29b。在处理脱粒室29b的前端侧,经形成在脱粒室26b的后端侧的右侧的脱粒排尘口47连通了脱粒室26b的后端侧(参照图7)。由脱粒滚筒26的脱粒作用产生的脱粒室26b的脱粒排尘物(谷粒和秆屑的混合物),由脱粒滚筒26的后端侧的脱粒齿的排出作用,从脱粒室26b的后端侧经脱粒排尘口47向处理脱粒室29b的前端侧移动。移动到处理脱粒室29b的脱粒排尘物,由处理滚筒29处理(再脱粒)。
其结果,脱粒排尘物中的谷粒从处理凹板46漏下,并下落到下方的颖壳筛272的上面侧,由第一输送器31或者第二输送器32取出。另外,脱粒排尘物中的秆屑等尘埃,在从处理脱粒室29b的后端侧的排尘口下落到下方的逐稿器274的上面侧之后,从第三口36排出到机外。
接下来,参照图5至图12对第二还原机构6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9及图10所示,第二还原机构60具有与第二输送器32的输送终端侧连结的第二还原卸粮筒61和作为与第二还原卸粮筒61的输送终端侧连结的第二还原前方移送筒的第二还原输送筒62。在第二还原卸粮筒61中,内设了第二还原输送器64。在从第二输送器32之中靠近脱谷装置5中的谷粒箱7的一侧壁(实施方式中为右侧壁)向外突出的输送终端部上,连通地连接了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63的输送始端侧(下端侧)。在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63的输送终端部(上端侧)上,连通地连接了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还原输送器64的输送始端侧(后端侧)。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靠近脱谷机筐55中的谷粒箱7的一侧壁(在实施方式中是右侧壁)的外面上,配置了下部承继箱65。在下部承继箱65的向上开口侧,连结了第二还原卸粮筒61的下端侧。沿脱谷机筐55的一侧壁(右侧壁)之中的下部侧壁55a的外面,大致垂直地直立设置了第二还原卸粮筒61。第二输送器32的第二输送器轴32b的右侧端侧和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63的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轴63a的下端侧,经轴承65a、65b分别可旋转地以轴的形式支承在下部承继箱65上。在第二输送器轴32b的右侧端侧,经圆锥齿轮66连结了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轴63a的下端侧。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第二还原卸粮筒61的上端侧配置了上部承继箱67。在上部承继箱67的横向开口侧,连结了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后端侧。沿脱谷机筐55的一侧壁(右侧壁)之中的上部侧壁55b的外面,大致水平地横向设置了第二还原输送筒62。与第一卸粮筒33相比在后方,从第二输送器32向上延长了第二还原卸粮筒61,在第一卸粮筒33的中间从侧面看使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中间交叉。
即,与脱粒滚筒26及处理滚筒29的轴心线平行地在前后方向延长了第二还原输送筒62(参照图7)。换言之,在摇动分选盘27的一侧的外侧方,向上延长了第一卸粮筒33和第二还原卸粮筒61,相对于第二还原卸粮筒61而言在摇动分选盘27的左右宽度内偏置地配置了第二还原输送筒62,在第二还原卸粮筒61的输送终端侧连结了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输送始端侧。
如图4、图6至图8所示,脱粒滚筒轴26a、处理滚筒轴29a和第二还原输送器轴64a,在行驶机体1的前后方向,在侧视图中看及在俯视图中看已大致平行地延长。在俯视图中看,在脱粒滚筒26和第二还原输送筒62之间配置了处理滚筒29(参照图7)。在后视图中看,在摇动分选盘27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内的上方配置了脱粒滚筒26及处理滚筒29(参照图6)。在后视图中看,与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相比在上方,与处理滚筒29的轴心线相比在下方配置了第二还原输送筒62(参照图6)。
如图6及图7、图10所示,在脱谷机筐55的一侧壁(右侧壁)的外侧方,夹着第二还原输送筒62地配置了第一卸粮筒33和第二还原卸粮筒61。在后视图中看使第一卸粮筒33和第二还原卸粮筒61重叠地配置。第一卸粮筒33和第二还原卸粮筒61,是以沿第二还原输送筒62在前后方向排列成一列状的方式构成的。脱谷机筐55的下部侧壁55a(右侧壁的下方侧),被配置成与上部侧壁55b(右侧壁的上方侧)相比靠近谷粒箱7(参照图10)。
如从上述的记载及图1、图4、图6至图11所表明的那样,在具备对收割谷秆进行脱谷的脱谷装置5、将来自脱谷装置5的脱粒物进行分选的摇动分选盘27、取出由摇动分选盘27分选的一次筛除物的第一输送器31及第一卸粮筒33、取出由摇动分选盘27分选的二次筛除物的第二输送器32及第二还原机构60,脱谷装置5具有脱粒滚筒26及脱粒室26b、处理从脱粒室26b取出的排尘的处理滚筒29及处理脱粒室29b这样的联合收割机中,第二还原机构60具有在第一输送器31的输送终端侧连接输送始端侧的第二还原卸粮筒61、和在第二还原卸粮筒61的输送终端侧连接输送始端侧的第二还原输送筒62,与第一卸粮筒33相比在后方,从第二输送器32向上延长了第二还原卸粮筒61,从第二还原卸粮筒61的上端侧向前延长了第二还原输送筒62,沿摇动分选盘27和处理脱粒室29b之间的脱谷机筐55配置了第二还原输送筒62。因此,能够从与第一卸粮筒33相比在后方的第二还原卸粮筒61,经第二还原输送筒62,向摇动分选盘27的前侧的上面使二次筛除物返回而进行分选处理。能够使摇动分选盘27和处理脱粒室29b之间的脱谷机筐55向内凹陷,在脱谷机筐55的外侧简单地确保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设置空间,并能够在脱谷装置5的一侧紧凑地配置第二还原机构60。
如图6及图10所示,上部侧壁55b被形成为配置在处理凹板46和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之间的流谷导向体。即,上部侧壁55b的下端侧,向内折弯,在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左侧,向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延长。换言之,脱谷机筐55的上部侧壁55b,是以在摇动分选盘27和处理室49b之间向内凹陷的方式构成的。从处理凹板46漏下的处理完的谷粒(脱粒排尘物之中的由处理滚筒29进行了再脱粒的处理物),通过上部侧壁55b的内面侧的导向,向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落下。
如从上述的记载及图4、图6、图7、图10所表明的那样,在侧视图中看,在摇动分选盘27和处理脱粒室29b之间配置了第二还原输送筒62,在俯视图中看,在第二还原卸粮筒61和脱谷机筐55之间配置了第二还原输送筒62,与处理滚筒29平行地延长了第二还原输送筒62,因此,通过使摇动分选盘27和处理室29b之间的脱谷机筐55向内凹陷,能够紧凑地配置第二还原输送筒62,同时,作为使从处理脱粒室29b漏下的谷粒下落到摇动分选盘27的导向体,能够利用脱谷机筐55的内面侧。
另外,如图10所示,使摇动分选盘27的右侧框板27a与下部侧壁55a的内侧面接近地对峙。将合成树脂性的弹性密封件50的一端侧固定在右侧框板27a的上端侧,使弹性密封件50的另一端侧弹压在下部侧壁55a的内侧面上。由弹性密封件50堵塞下部侧壁55a和右侧框板27a的间隙,防止了右侧框板27a的上面侧的未分选物(脱粒物)进入到下部侧壁55a和右侧框板27a的间隙内。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上部承继箱67的外侧面上,配置了内设圆锥齿轮机构68的齿轮箱69和内设链条传动机构70的链条箱71,在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轴63a的上端侧,经圆锥齿轮机构68及链条传动机构70连接了第二还原输送器64的第二还原输送器轴64a。即,在第二输送器轴32b上,经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轴63a连结第二还原输送器轴64a。其结果,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63和第二还原输送器64,与第二输送器32连动地进行动作。
因此,从颖壳筛272或者逐稿器274向第二输送器32及第二流槽32a上漏下的二次筛除物,从第二输送器32被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63承继。另外,已被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63承继的二次筛除物,由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63的输送终端侧的扒出叶片63b从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63向第二还原输送器64承继。
如图5、图7、图9、图11所示,在与第一卸粮筒33相比向前方延长的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前端侧,配置了作为将二次筛除物返回给摇动分选盘27的第二放出体或者二次筛除物处理部的放出箱80。放出箱80配置在进料盘271的上面的右侧上方,放出口80a从进料盘271的上面的右侧向左侧方开口。即,在脱谷机筐55之中与凹板26c相向的脱谷侧壁55c的下端侧和放出箱80的上面之间,固定设置了上面侧导向板体97(参照图11)。由上面侧导向板体97堵塞了脱谷侧壁55c和放出箱80之间的间隙。经脱谷侧壁55c的下方,向配置在脱粒滚筒26的旋转下方侧(靠近脱粒室26b的底部的右边)的凹板26c的下面侧开设了放出口80a。从放出口80a向进料盘271的上面侧将放出箱80内的二次筛除物放出。
其结果,在图6中向反时针方向旋转的脱粒滚筒26的下侧被进行了脱粒的脱粒物,从进料盘271的上面的左侧向右侧方飞散,与此相对,从放出口80a放出的二次筛除物,从进料盘271的上面的右侧向左侧方飞散。另外,放出口80a被形成在放出箱80的前端侧的左侧面(设置了后述的放出叶片88的前端侧)上。
因此,在图5中来自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脱粒滚筒26的脱粒物的飞散方向(从进给链条6侧向谷粒箱7侧飞散)和来自放出口80a的二次筛除物的飞散方向(从谷粒箱7侧向进给链条6侧飞散),将在进料盘271的左右宽度的中央附近交叉。即,在进料盘271的左右宽度的中央附近,上述脱粒物和二次筛除物发生冲突,能够防止上述脱粒物堆积在进料盘271的靠右侧(脱粒滚筒26的旋转下方侧)。其结果,从进料盘271向颖壳筛272移动的上述脱粒物及二次筛除物,向颖壳筛272的左右宽度方向扩散,能够提高颖壳筛272中的分选作业性。
如图5、图7、图9所示,在前后方向延长的大致圆筒状的放出箱80的后端侧,以可装卸的方式连接在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前端侧。即,在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前端侧由焊接固定筒法兰62a,在放出箱80之中,其后端侧箱体后面壁80b由螺栓81及螺母82以可装卸的方式紧固连接在筒法兰62a上。另外,在放出箱80的前端侧的外侧面上,由螺栓84以可装卸的方式紧固连接了轴承体83。第二还原输送器轴64a的前端侧,经后述的放出轴85可旋转地以轴的形式支承在轴承体83。第二还原输送器轴64a的前端侧,经后述的放出轴85可旋转地以轴的形式支承在轴承体83上。
另外,在放出箱80内,可旋转地配置了作为在前后方向延长的第二处理轴的放出轴85。在第二还原输送器轴64a的前端侧上以六角轴和六角孔的凹窝嵌合的连接结构可一体旋转且在轴心线方向可装卸(拔出和插入)地连接了放出轴85的后端侧,第二还原输送器轴64a和放出轴85能够一体地进行旋转。另外,在放出箱80的前面壁上可旋转地以轴的形式支承着放出轴85的前端侧。在放出轴85上,配置了将第二还原输送筒62内的二次筛除物从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前端侧向放出箱80的内部输入的多片(2片)输入叶片86、搅拌放出箱80内的二次筛除物的双股叉形状的多根第二处理齿87、使放出箱80内的二次筛除物从放出口80a向进料盘271的上面飞散的多片(2片)放出叶片88。
如图7、图9、图12所示,在放出轴85上嵌接2条放出螺旋体89。在放出轴85的后端侧经放出螺旋体89呈放射状地配置2片输入叶片86。已由第二还原输送器64输送到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前端侧的二次筛除物,由输入叶片86输入到作为第二放出体的放出箱80内。在放出轴85的中间呈放射状地配置多根第二处理齿87。配置在放出箱80的内部的第二处理固定齿90,以通过2根一组的第二处理齿87之间的方式配置。
即,在放出箱80内配置了2片输入叶片86、多根第二处理齿87、不能从放出箱80的外侧简单地装卸的多根第二处理固定齿90、2片放出叶片88、2条放出螺旋体89。由输入叶片86输入到放出箱80内的二次筛除物,一边由放出螺旋体89从放出箱80的后端侧送往前端侧,一边由第二处理齿87和第二处理固定齿90进行处理(带刺粒的脱粒或者秆屑的揉开)。在放出轴85的前端侧,经放出螺旋体89呈放射状地配置2片放出叶片88。由放出螺旋体89送往放出箱80的前端侧的处理完的二次筛除物,由放出叶片88从放出口80a向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排出(参照图11)。
如从上述的记载及图9、图11所表明的那样,因为在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前端侧,在第二还原输送器64的轴心线上配置了放出箱80,向与处理滚筒29的前端侧相比为前方的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开设了放出箱80的放出口80a,所以能够在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延长方向延长放出箱80,将放出箱80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形成为长尺寸。在形成于处理滚筒29的前方的空间内能够紧凑地组装放出箱80,放出箱80的形状或者放出口80a的开口方向几乎不受处理滚筒29等限制。因此,能够简单地提高摇动分选盘27中的二次筛除物的分选处理能力。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由收割前处理装置3收割田间的未割谷秆,从收割前处理装置3供给的收割谷秆由脱谷装置5脱谷的情况下,从脱谷装置5落下的脱粒物由摇动分选盘27分选。作为由摇动分选盘27分选的一次筛除物的谷粒,由第一输送器31收集在谷粒箱7中。另外,在作为由摇动分选盘27分选的二次筛除物的谷粒和秆屑的混合物下落到第二流槽32a上的情况下,该二次筛除物从第二输送器32承继给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63,从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63承继给第二还原输送器64,从第二还原输送器64输送到放出箱80内。
已由输入叶片86从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前端侧输入到放出箱80的内部的二次筛除物,由第二处理齿87和第二处理固定齿90处理(带刺粒的脱粒及秆屑的分离等处理)之后,由放出叶片88从放出口80a排出到进料盘271的上面,再由摇动分选盘27分选。因此,二次筛除物中的谷粒,从第一输送器31输入到谷粒箱7。另外,二次筛除物中的秆屑,经颖壳筛272的上面,从排尘风扇30或者第三口36排出到机外。
如从上述的记载及图1、图9、图10所表明的那样,在具备对收割谷秆进行脱谷的脱谷装置5、对来自脱谷装置5的脱粒物进行分选的摇动分选盘27、取出由摇动分选盘27分选的一次筛除物的第一输送器31及第一卸粮筒33、取出由摇动分选盘27分选的二次筛除物的第二输送器32及第二还原机构60,并在第二还原机构60的输送终端侧具有作为处理二次筛除物的二次筛除物处理部的放出箱80的联合收割机中,第二还原机构60具有将输送始端侧与第二输送器32的输送终端侧连接的第二还原卸粮筒61、将输送始端侧与第二还原卸粮筒61的输送终端侧连接的第二还原输送筒62,与第一卸粮筒33在后方相比,从第二输送器32向上延长了第二还原卸粮筒61,从第二还原卸粮筒61的上端侧向前延长了第二还原输送筒62,在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前端侧配置了放出箱80,在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第二还原输送器轴64a的轴心线上配置了作为放出箱80的二次筛除物处理轴的放出轴85。因此,在与摇动分选盘27相比为上方的脱谷装置5的一侧,能够紧凑地配置第二还原机构60及放出箱80等。因为放出轴85在摇动分选盘27的前后方向延长,所以能够从放出箱80向放出轴85的放射方向排出二次筛除物,使二次筛除物扩散地下落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另外,能够在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下方侧扩张摇动分选盘27的左右宽度,能够提高摇动分选盘27的分选处理能力。
如从上述的记载及图9、图12所表明的那样,在放出箱80中配置了输入二次筛除物的输入叶片86、处理二次筛除物的第二处理齿87、不能够简单地装卸的第二处理固定齿90、放出二次筛除物的放出叶片88、移送二次筛除物的放出螺旋体89,在配置了第二处理齿87的放出轴85的中间嵌接了放出螺旋体89,在放出螺旋体89的输送始端侧配置了输入叶片86,在放出螺旋体89的输送终端侧配置了放出叶片88。因此,能够一边由输入叶片86、放出螺旋体89和放出叶片88连续地移送二次筛除物,一边由第二处理齿87和第二处理固定齿90连续地处理二次筛除物。其结果,能够防止移送给摇动分选盘27的二次筛除物堵塞在第二还原机构60内,同时能够提高摇动分选盘27中的二次筛除物的再分选作业性。
另外,第二输送器32、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63、第二还原输送器64通常连动地转动,但各自的转速不同。与第二输送器32相比,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63以高速进行旋转,与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63相比,第二还原输送器64以高速进行旋转。与第二输送器32的每单位时间的输送量相比,增加了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63的每单位时间的输送量,与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63的每单位时间的输送量相比,增加了第二还原输送器64的每单位时间的输送量,防止了在第二还原升运输送器63或者第二还原输送器64的输送途中二次筛除物堵塞。
如从上述的记载所表明的那样,在具备收割谷秆的收割前处理装置3、由脱粒滚筒26对从收割前处理装置3输送来的谷秆进行脱谷的脱谷装置5、作为分选来自脱谷装置5的脱粒物的摇动分选机构的摇动分选盘27、经摇动分选盘27取出一次筛除物的第一输送器31及第一卸粮筒33、经摇动分选盘27取出二次筛除物的第二输送器32及第二还原机构60的联合收割机中,第二还原机构60是以如下的方式构成的:具有与第二输送器32连结的第二还原卸粮筒61和与第二还原卸粮筒61连结的第二还原输送筒62;在摇动分选盘27的一侧的外侧方,向上延长第一卸粮筒33和第二还原卸粮筒61,相对于第二还原卸粮筒61而言在摇动分选盘27的左右宽度内偏置地配置第二还原输送筒62,在第二还原卸粮筒61的输送终端侧连接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输送始端侧。因此,能够在脱谷装置5的一侧方,在前后呈一列状地配置第一卸粮筒33及第二还原卸粮筒61。因为通过第一卸粮筒33及第二还原卸粮筒61的设置,摇动分选盘27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几乎不受限制,所以能够简单地提高摇动分选盘的分选处理能力。
另外,与现有的摇动分选结构相比,在谷粒等脱粒物从脱粒滚筒26偏置落下的旋转下方侧的方向上,能够简单地扩大摇动分选盘27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即,因为能够在靠近摇动分选盘27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使脱粒物从脱粒滚筒26落下,所以通过摇动分选盘27的摇动运动等,能够在摇动分选盘27的左右宽度方向简单地使从脱粒滚筒26偏置落下的脱粒物分散。能够提高从脱粒滚筒26偏置地落下的脱粒物的分选处理能力。
如从上述的记载所表明的那样,脱谷装置5是具有用于处理来自脱粒滚筒26的排尘的处理滚筒29的结构,在脱粒滚筒26和第二还原输送筒62之间配置了处理滚筒29。因此,能够利用在处理滚筒29的下方侧形成的空间,沿处理滚筒29延长第二还原输送筒62,能够在脱谷装置5的一侧方紧凑地设置第二还原输送筒62。另外,在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下方侧能够简单地确保摇动分选盘27的设置空间,能够从第二还原输送筒62向靠近摇动分选盘27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简单地还原二次筛除物,能够提高上述二次筛除物的分选处理能力。
如从上述的记载所表明的那样,摇动分选机构是具有用于分选来自脱粒滚筒26的脱粒物的摇动分选盘27的结构,在摇动分选盘27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内的上方配置了脱粒滚筒26及处理滚筒29,与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相比在上方,与处理滚筒29的轴心线相比在下方配置了第二还原输送筒62。因此,能够利用在处理滚筒29的下方侧形成的空间,沿处理滚筒29延长第二还原输送筒62,能够在脱谷装置5的一侧方紧凑地设置第二还原输送筒62。另外,在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下方侧能够简单地确保摇动分选盘27的设置空间,能够从第二还原输送筒62向靠近摇动分选盘27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简单地还原二次筛除物,能够提高上述二次筛除物的分选处理能力。
接下来,参照图13对图9所示的第二还原机构60的变形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省略了图9所示的第二处理齿87和第二处理固定齿90。即,在放出轴85上,配置了从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前端侧向放出箱80的内部输入第二还原输送筒62内的二次筛除物的2片输入叶片86、2条放出螺旋体89、使放出箱80内的二次筛除物从放出口80a向进料盘271的上面飞散的2片放出叶片88。与图9同样,在放出轴85的后端侧经放出螺旋体89呈放射状地配置2片输入叶片86。已由第二还原输送器64输送到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前端侧的二次筛除物,由输入叶片86输入到作为第二放出体的放出箱80内。在放出轴85的中间嵌接2条放出螺旋体89。已由输入叶片86输入到放出箱80内的二次筛除物,由放出螺旋体89从放出箱80的后端侧送到前端侧。在放出轴85的前端侧呈放射状地配置2片放出叶片88。已由放出螺旋体89送到放出箱80的前端侧的二次筛除物,由放出叶片88从放出口80a向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排出。
即,在放出箱80内,配置了2片输入叶片86、2片放出叶片88、2条放出螺旋体89。因此,与由第二处理齿87和第二处理固定齿90对二次筛除物进行处理(带刺粒的脱粒或者秆屑的揉开等)的图9的结构相比,通过采用省略了第二处理齿87及第二处理固定齿90的图13的结构,降低了由放出螺旋体89送到放出箱80的前端侧的二次筛除物的移送阻力。换言之,与图9的结构相比,在图13的结构中,由放出螺旋体89送到放出箱80的前端侧的二次筛除物的移送时间被缩短。其结果,能够缩短放出箱80内的二次筛除物的滞留时间,防止在放出箱80内谷粒脱皮,也能够防止在第二还原机构60的输送途中二次筛除物(秆屑多的二次筛除物)堵塞。
如从上述的记载及图9、图12、图13所表明的那样,在放出箱80中配置了输入二次筛除物的输入叶片86、放出二次筛除物的放出叶片88、移送二次筛除物的放出螺旋体89,在放出轴85的中间嵌接了放出螺旋体89,在放出螺旋体89的输送始端侧配置了输入叶片86,在放出螺旋体89的输送终端侧配置了放出叶片88,与放出叶片88相向地形成了用于将二次筛除物从放出箱80返回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侧的放出口80a。因此,能够由输入叶片86、放出螺旋体89和放出叶片88连续地移送二次筛除物,能够防止移送到摇动分选盘27的二次筛除物堵塞在第二还原机构60内,能够提高二次筛除物的还原作业性。
接下来,参照图14对图11所示的摇动分选盘27的变形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与图11所示的摇动分选盘27的左右宽度尺寸相比,将摇动分选盘27-2的左右宽度尺寸形成得较小。因此,在配置了进给链条6、脱粒滚筒26、第二还原机构60的脱谷装置5的左右宽度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在图11所示的摇动分选盘27中,不能够在左右宽度方向简单地变更设置场所,但图14所示的摇动分选盘27-2,能够与脱粒滚筒26的脱粒能力相应地在左右宽度方向简单地变更摇动分选盘27的设置场所,能够简单地确保用于驱动脱谷装置5的各部分的传动皮带或者皮带轮等的设置空间。
接下来,参照图15对扩散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扩散机构72具有在连结了上面侧导向板体97的脱谷侧壁55c的下端侧经螺栓等高度调节件73可上下动地配置的平板形的隔离板状的上侧扩散体74和在上侧扩散体74上经铰链等角度调节件75可移动地配置的平板形的隔离板状的下侧扩散体76。上侧扩散体74和下侧扩散体76,由在前后方向延长的平的隔离板形成。在脱谷侧壁55c的下端侧,经高度调节件73连结着上侧扩散体74的上端侧,在上侧扩散体74的下端侧,经角度调节件75连接着下侧扩散体76的上端侧。向脱粒滚筒26的下方侧延长了下侧扩散体76的下端侧。下侧扩散体76绕角度调节件75转动,下侧扩散体76的下端侧在摇动分选盘27的左右宽度方向移动,下侧扩散体76的倾斜角被变更。
另外,将螺栓等高度调节件73、铰链等角度调节件75做成半固定操作结构,经高度调节件73或者角度调节件75组装上侧扩散体74及下侧扩散体76,以便通过开始收获作业时的初期设定操作来操作高度调节件73或者角度调节件75,变更上侧扩散体74及下侧扩散体76的支承姿势。另外,也可以设置远程操作用的松弛紧固机构(省略图示),在该松弛紧固机构上连接高度调节件73和角度调节件75,操作者手动操作松弛紧固机构,相互关联地调节上侧扩散体74及下侧扩散体76的高度、和下侧扩散体76的倾斜角。
即,在凹板26c和放出口80a之间,配置作为使从该放出口80a向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侧飞散的二次筛除物扩散的扩散机构72的上侧扩散体74和下侧扩散体76。在脱谷侧壁55c的下方,凹板26c和放出口80a之间由上侧扩散体74和下侧扩散体76隔离,另外,通过高度调节件73的操作,相对于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而言,上侧扩散体74及下侧扩散体76的支承高度能够被变更。通过角度调节件75的操作,相对于上侧扩散体74而言,下侧扩散体76的支承角度(倾斜角)能够被变更。相对于上侧扩散体74而言,下侧扩散体76在向脱粒滚筒26侧折曲的方向,换言之,在向脱粒滚筒26的下侧方延长下侧扩散体76的下端侧的方向上,倾斜地支承下侧扩散体76。
根据上述的结构,从放出口80a飞散的二次筛除物,在与和放出口80a相向的上侧扩散体74的右侧面或者下侧扩散体76的右侧面接触之后,分散地下落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即,从放出箱80排出的二次筛除物,在与上侧扩散体74的右侧面或者下侧扩散体76的右侧面接触之后,分散地下落到进料盘271的上面,被返回到摇动分选盘27。另外,从凹板26c漏下而向脱粒滚筒26的旋转下方侧的斜下方飞散的脱粒物,在与配置在脱粒滚筒26的旋转下方侧(脱粒滚筒26的右侧)的上侧扩散体74的左侧面或者下侧扩散体76的左侧面接触之后,分散地下落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
因此,能够防止脱粒物在脱粒滚筒26的旋转下方侧的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偏置。另外,能够使脱粒物与和由二次筛除物接触的扩散面(上侧扩散体74的右侧面或者下侧扩散体76的右侧面)不同的扩散体74、76的扩散面(上侧扩散体74的左侧面或者下侧扩散体76的左侧面)接触,有效地利用上侧扩散体74或者下侧扩散体76的两面,使二次筛除物分散地下落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另外,也可以由具有二次筛除物接触的扩散面、和脱粒物接触的扩散面的多面形的柱状体(三角柱等多角柱体)形成上侧扩散体74或者下侧扩散体76的某一方或者双方。
另外,通过与谷秆的种类(粳米或者糯米等的品种,从稻谷突出的芒的大小和其有无)或者二次筛除物的性状(谷粒和带刺粒或者秆屑的混合比例)等相应地操作高度调节件73,能够相对于放出口80a变更上侧扩散体74及下侧扩散体76的支承姿势(相对于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而言的支承高度)。另外,通过操作高度调节件73或者操作角度调节件75,能够相对于放出口80a或者凹板26c变更下侧扩散体76的支承姿势(倾斜角)。因此,能够维持或者提高使二次筛除物或者脱粒物分散的上侧扩散体74或下侧扩散体76的扩散性能。
接下来,参照图16对图15所示的扩散机构的变形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6所示,扩散机构72-2,具有经支点轴等角度调节件75a可转动地配置在形成了脱粒室26b的脱谷机筐55的前面壁等上的隔离板状的扩散体77。由在前后方向延长的半圆锥体形的隔离板形成的扩散体77,在脱谷侧壁55c的下方配置在凹板26c和放出口80a之间。与放出口80a相向的扩散体77的右侧面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延长的凸面形状。二次筛除物在与扩散体77的凸面(右侧面)接触而分散后,下落到摇动分选盘27上。另外,与凹板26c相向的扩散体77的左侧面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延长的凹面形状。脱粒物在与扩散体77的凹面(左侧面)接触而分散之后,下落到摇动分选盘27上。扩散体77的前端侧及后端侧,通过支承托架77a与角度调节件75a连接。通过绕角度调节件75a转动下侧扩散体76,能够相对于放出口80a变更扩散体77的支承姿势,改变二次筛除物或者脱粒物的飞散方向。
因此,与上述的图15的实施方式同样,在图16的实施方式中,从放出箱80排出的二次筛除物在与扩散体77的右侧面接触后,也分散地下落到进料盘271的上面,并返回到摇动分选盘27而被进行再分选。另一方面,从凹板26c漏下而向脱粒滚筒26的旋转下方侧的斜下方飞散的脱粒物,在与配置在脱粒滚筒26的旋转下方侧(脱粒滚筒26的右侧)的扩散体77的左侧面接触后,分散地下落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另外,通过针对二次筛除物的性状或者脱粒物的性状等操作角度调节件75a,能够相对于放出口80a或者凹板26c变更扩散体77的支承姿势(支承高度、倾斜角),能够维持或者提高使二次筛除物或者脱粒分散的扩散体77的扩散性能。
如从上述的记载及图1、图9、图15或者图16所表明的那样,在具备将收割谷秆进行脱谷的脱谷装置5、将来自脱谷装置5的脱粒物进行分选的摇动分选盘27、取出由摇动分选盘27分选的一次筛除物的第一输送器31及第一卸粮筒33、取出由摇动分选盘27分选的二次筛除物的第二输送器32及第二还原机构60,脱谷装置5具有在脱谷机筐55内形成脱粒室26b的凹板26c和在脱粒室26b内设置的脱粒滚筒26这样的联合收割机中,第二还原机构60具有将输送始端侧与第二输送器32的输送终端侧连接的第二还原卸粮筒61和将输送始端侧与第二还原卸粮筒61的输送终端侧连接的第二还原输送筒62,将用于将二次筛除物从第二还原输送筒62返回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侧的放出口80a形成在与凹板26c相向的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前端侧,在凹板26c和放出口80a之间,配置了使从该放出口80a飞散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侧的二次筛除物扩散的扩散机构72、72-2。因此,能够在与摇动分选盘27相比为上方的脱谷装置5的一侧紧凑地配置第二还原机构60,在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下方侧扩张摇动分选盘27的左右宽度,能够提高摇动分选盘27的分选处理能力。另外,在从放出口80a排出二次筛除物时,因为该二次筛除物由扩散机构72、72-2扩散而下落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所以能够使二次筛除物分散地下落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能够提高摇动分选盘27中的二次筛除物的再分选作业性。
如从上述的记载及图15或者图16所表明的那样,扩散机构72、72-2具有作为配置在凹板26c和放出口80a之间的扩散体的上侧扩散体74及下侧扩散体76或者扩散体77,作为上述扩散体的下侧扩散体76或者扩散体77具有上述二次筛除物接触的第一扩散面(右侧面)和从凹板26c向上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侧漏下的脱粒物接触的第二扩散面(左侧面)。因此,能够使脱粒物分散地下落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能够提高摇动分选盘27中的脱粒物的分选作业性。
如从上述的记载及图15或者图16所表明的那样,扩散机构72、72-2具有作为配置在凹板26c和放出口80a之间的扩散体的上侧扩散体74及下侧扩散体76或者扩散体77,在脱谷机筐55上经作为支承姿势调节件的高度调节件73或者角度调节件75、75a安装上侧扩散体74及下侧扩散体76或者扩散体77,相对于放出口80a可调节上侧扩散体74及下侧扩散体76或者扩散体77的支承姿势。因此,能够与谷秆的种类(粳米或者糯米等品种,从稻谷突出的芒的大小和其有无)或者二次筛除物的性状(谷粒和带刺粒或者秆屑的混合比例)等相应地相对于放出口80a变更上侧扩散体74及下侧扩散体76或者扩散体77的支承姿势,简单地维持上侧扩散体74及下侧扩散体76或者扩散体77的扩散功能。因此,在从放出口80a排出二次筛除物时,能够简单地防止该二次筛除物以块的状态下落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和该二次筛除物偏置地下落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
接下来,参照图17至图19对处理物切换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7至图19所示,处理物切换机构37具有在后述的分选通路38上可进行开闭动作地配置的平板形快门状的分选切换体39、在后述的返回通路51上可进行开闭动作地配置的平板形快门状的返回切换体52。在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或者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至少某一方或双方上,经处理凹板46连通了处理室29b。
如图17及图18所示,分选通路38以经处理凹板46将处理室29b与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连通的方式形成。即,分选通路38形成在形成用于由排秆链条34输出排秆的排秆通路(第四流槽)的脱谷机筐55的第四流槽右侧壁55d和上述的上部侧壁55b之间。分选切换体39经分选切换轴40可转动地组装在脱谷机筐55上。通过使分选切换体39绕分选切换轴40转动,分选通路38或者如图17的那样开放或者如图18的那样闭塞。换言之,由分选切换体39限制从处理脱粒室29b经分选通路38下落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的处理物量。
如图17及图18所示,返回通路51以将处理室29b经处理凹板46与第二还原输送筒62连通的方式形成。即,返回通路51以贯通上部侧壁55b的方式形成。由与上部侧壁55b的外面连结的通路形成体43形成了返回通路51。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一部分由通路形成体43形成。返回切换体52经导向体53在倾斜的上下方向可往复移动地组装在上部侧壁55b上。通过将锁体54松弛而使返回切换体52向上动或者向下动,返回通路51或者如图17的那样闭塞或者如图18的那样开放。换言之,由返回切换体52限制从处理室29b经返回通路51投入到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处理物量。
如图19所示,返回切换体52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或者分选切换体39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被形成为与返回通路51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大致相等的大小。在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输送中间部形成了返回通路51。处理室29b的前端和返回通路51的前端被配置在垂直的直线上。换言之,处理室29b的前端和返回通路51的前端在前后宽度方向被形成在大致同一位置上。返回切换体52及分选切换体39被配置在设置于它们的下方的第一流槽31a的前后宽度内的上方。
另外,分选切换体39和返回切换体52由未图示的连杆机构、连结钢丝等连结。如图17所示,在使返回切换体52向下动而闭塞返回通路51的情况下,通过与该操作连动,分选切换体39开动而分选通路38开放。另一方面,如图18所示,在使返回切换体52向上动而开放返回通路51的情况下,通过与该操作连动,分选切换体39进行闭合动作而使分选通路38闭塞。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由脱谷装置5对收割谷秆进行脱谷的收获作业中,在从处理室29b落下的处理物中秆屑混入得多时(混入在处理物中的谷粒量少时),使处理物经处理物切换机构37的分选切换体39下落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其结果,能够提高摇动分选盘27的分选处理能力。另外,在从处理室29b落下的处理物中谷粒混入得多时(混入在处理物中的秆屑量少时),经处理物切换机构37的返回切换体52将处理物投入到第二还原输送筒62、将该处理物返回到摇动分选盘27的分选始端侧。其结果,能够降低摇动分选盘27的分选损失。
如从上述的记载及图1、图17至图19所表明的那样,在脱谷装置5具有脱粒滚筒26及脱粒室26b、处理从脱粒室26b放出的排尘的处理滚筒29及处理室29b这样的联合收割机中,第二还原机构60具有将输送始端侧与第二输送器32的输送终端侧连接的第二还原卸粮筒61、将输送始端侧与第二还原卸粮筒61的输送终端侧连接的第二还原输送筒62,在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或者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某一方或双方上,配置了选择性地连通处理室29b的处理物切换机构37。因此,例如,在从处理室29b落下的处理物中秆屑混入得多时,能够使上述处理物经处理物切换机构37下落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提高摇动分选盘27的分选处理能力。另外,例如,在从处理室29b落下的处理物中谷粒混入得多时,能够经处理物切换机构37将上述处理物投入到第二还原输送筒62中,将该处理物返回到摇动分选盘27的分选始端侧,降低摇动分选盘27的分选损失。
如从上述的记载及图17、图18所表明的那样,处理物切换机构37具有分选切换体39,在用于将处理室29b与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连通的分选通路38上,可进行开闭动作地配置了分选切换体39。因此,能够由分选切换体39限制从处理室29b经分选通路38下落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的处理物量,能够简单地降低摇动分选盘27的分选损失。
如从上述的记载及图17、图18所表明的那样,处理物切换机构37具有返回切换体52,在用于将处理室29b与第二还原输送筒62连通的返回通路51上,可进行开闭动作地配置了返回切换体52。因此,能够由返回切换体52限制从处理室29b经返回通路51投入到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处理物量,能够简单地维持摇动分选盘27的分选处理能力。
接下来,参照图9、图20至图22对作为二次筛除物处理箱的放出箱8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9、图20、图22所示,放出箱80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延长的圆筒形状。从放出箱80的下面侧向脱粒滚筒26的方向延长了下面侧导向板体93。在与放出箱80相比为下方的脱谷机筐55上连结下面侧导向板体93的下面侧。放出箱80经上面侧导向板体97和下面侧导向板体93支承在脱谷机筐55的外侧方。在放出箱80的左侧面上形成了放出口80a。在上面侧导向板体97和下面侧导向板体93之间,放出口80a朝向凹板26c开口。
如图20、图22所示,在放出箱80的右侧面可装卸地配置处理盖体94。端面大致半圆形的处理盖体94,被形成为放出箱80的右侧一半的大小。在上面侧导向板体97的右侧端侧上由螺栓98可装卸地紧固连接了处理盖体94的上端侧法兰。在下面侧导向板体93的右侧端侧上由螺栓98可装卸地紧固连接了处理盖体94的下端侧法兰。处理盖体94的前端侧法兰及后端侧法兰由螺栓98可装卸地紧固连接在放出箱80上。输入叶片86及第二处理齿87及放出叶片88的大致右侧一半的外周由处理盖体94覆盖。
因此,取下各螺栓98,使处理盖体94分别脱离上面侧导向板体97、下面侧导向板体93、放出箱80,将处理盖体94分解。另外,在脱谷侧壁55c上由螺栓98a可装卸地紧固连接了上面侧导向板体97的左侧端侧。在脱谷侧壁55c的下端侧由螺栓98b可装卸地紧固连接了放出箱80的左侧面。放出箱80的底面侧由螺栓98b可装卸地与下方的脱谷机筐55连结。
如图20、图22所示,在处理盖体94上配置了大致三角形状的平板形的多根第二处理固定齿90。在接近输入叶片86的第二处理齿87的旋转轨迹上,配置了1根第二处理固定齿90。在除此以外的第二处理齿87的旋转轨迹上,分别配置了2根第二处理固定齿90。各第二处理固定齿90在放出轴85的轴心线方向排列成交错形状。接近输入叶片86的第二处理齿87(使1根第二处理固定齿90对峙的第二处理齿87)的二次筛除物输送阻力,比除此以外的第二处理齿87(使2根第二处理固定齿90对峙的第二处理齿87)的二次筛除物输送阻力小。
换言之,因为使与最接近输入叶片86的第二处理齿87对峙的第二处理固定齿90的安装根数比与其它的第二处理齿87对峙的第二处理固定齿90的安装根数少,所以能够将二次筛除物以较少的阻力由第二还原输送器64顺利地从第二还原输送筒62向放出箱80内送出,能够防止在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前端的出口附近(放出箱80的后端侧)的二次筛除物的停滞或者堵塞等。另外,由放出螺旋体89从放出箱80的后端侧向前端侧输送的二次筛除物,在放出箱80的前后宽度的中间至前端侧在由第二处理齿87和第二处理固定齿90适当处理后,由放出叶片88从放出口80a向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排出。
如图21所示,具备没有排列第二处理固定齿90的非处理盖体99。非处理盖体99形成为与排列了第二处理固定齿90的处理盖体94大致相同的尺寸形状。与处理盖体94同样,在上面侧导向板体97的右侧端侧由螺栓98可装卸地紧固连接非处理盖体99的下端侧。非处理盖体99的前端侧及后端侧由螺栓98可装卸地紧固连接在放出箱80上。在作为二次筛除物处理箱的放出箱80中,可更换地安装了处理盖体94或者非处理盖体99的至少某一方。
即,在放出箱80内设置了第二处理轴,在作为第二处理轴的放出轴85上排列了多根第二处理齿87,在放出箱80上可装卸地配置了第二处理固定齿90,使第二处理固定齿90与第二处理齿87对峙。因此,将由第二处理齿87和第二处理固定齿90处理二次筛除物。例如,由第二处理齿87和第二处理固定齿90解开二次筛除物中的秆屑,使秆屑和谷粒分离。由第二处理齿87和第二处理固定齿90对二次筛除物中的带刺粒进行脱粒。另外,将用于使二次筛除物从放出箱80返回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侧的放出口80a形成在放出箱80的侧面之中与凹板26c相向的一侧,在与放出口80a相反侧的放出箱80的另一侧可装卸地安装处理盖体94,在处理盖体94上配置第二处理固定齿90,通过使处理盖体94脱离放出箱80,能够在放出箱80的外侧取出第二处理固定齿90,放出箱80的内侧能够向右侧方向开放得大。
根据上述的结构,如图20所示,在将处理盖体94安装在放出箱80上,将第二处理固定齿90组装在放出箱80的内部的情况下,在有很多带刺粒等混入在由第二还原输送器64从第二还原输送筒62输入到放出箱80的二次筛除物内的收获作业中,能够由第二处理齿87和第二处理固定齿90简单地对该二次筛除物中的带刺粒等进行脱粒处理。即,由第二处理齿87和第二处理固定齿90进行了脱粒处理的二次筛除物(通过对带刺粒等脱粒处理产生的谷粒和秆屑),能够由摇动分选盘27的颖壳筛272简单地分离谷粒和秆屑。返回到摇动分选盘27的二次筛除物中的谷粒,与脱粒物中的谷粒一起被取出到第一输送器31侧。另外,返回到摇动分选盘27的二次筛除物中的秆屑,在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向后方移动而从第三口36等排出到机外。其结果,从第三口36等排出到机外的谷粒量降低,摇动分选盘27的分选损失降低。
另外,如图21所示,在将非处理盖体99安装在放出箱80上,将第二处理固定齿90从放出箱80上取下的情况下,在有很多容易脱皮的谷粒混入在由第二还原输送器64从第二还原输送筒62输入到放出箱80的二次筛除物内的收获作业中,能够由第二处理齿87和第二处理固定齿90简单地防止二次筛除物中的谷粒被脱皮。由第二还原输送器64从第二还原输送筒62输入给放出箱80的二次筛除物,由第二处理齿87解开,不进行脱粒处理就返回到摇动分选盘27。与图20同样,返回到摇动分选盘27的二次筛除物中的谷粒被取出到第一输送器31侧,二次筛除物中的秆屑从第三口36等排出到机外。其结果,能够由第二处理齿87和第二处理固定齿90的脱粒作用降低被脱皮的谷粒量,能够维持被取出到第一输送器31侧的谷粒的品质(商品价值)。
另外,如图21所示,通过取下安装在放出箱80上的处理盖体94或者非处理盖体99,放出箱80的右侧被开放得大。即,因为放出箱80的右侧一半由处理盖体94或者非处理盖体99形成,所以在取下处理盖体94或者非处理盖体99时,放出箱80的右侧一半向右开口大。另外,配置在放出箱80内的第二处理固定齿90与处理盖体94一起被取下。因此,在从放出箱80取下处理盖体94或者非处理盖体99的情况下,输入叶片86、第二处理齿87、放出叶片88、放出螺旋体89,因为它们的右侧一半露出到放出箱80的外面,所以能够简单地去除卷附在它们上的秆屑。另外,可装卸地紧固连接在放出轴85上的第二处理齿87或者放出叶片88等,在它们磨损或者损伤时,能够经放出箱80的右侧一半的开口部简单地进行装卸更换。
接下来,参照图23对图20至图22所示的放出箱80的变形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3所示,在第二输送器轴64a的前端侧可装卸地连结放出轴85的后端侧,第二输送器轴64a和放出轴85一体地进行旋转。放出轴85的前端侧可旋转地以轴的形式支承在放出箱80的前面侧的轴承体83上。在放出轴85上,配置了使放出箱80内的二次筛除物从放出口80a向进料盘271的上面飞散的多片放出叶片88。在从放出轴85向放射方向突出的各放出叶片88的前端侧,一体地形成了多根第二处理齿87。
另外,在放出箱80的外面上,由焊接固定了支承框架95。在支承框架95上,由螺栓92紧固连接了固定齿座91,以便能够从放出箱80的外侧进行拆装操作。与第二处理齿87对应的第二处理固定齿90的基端侧由焊接固定在固定齿座91上。配置在放出箱80上的第二处理固定齿90,以在各第二处理齿87之间通过的方式配置。通过将固定齿座91经支承框架95紧固连接在放出箱80的外面上,第二处理固定齿90分别与多根第二处理齿87对峙。即,在作为二次筛除物处理箱的放出箱80中,设置了第二处理齿87、放出叶片88、能够从外侧简单地拆装的第二处理固定齿90。不用对放出箱80进行分解组装就能够取下或者安装第二处理固定齿90。另外,放出箱80内的二次筛除物将由放出叶片88从放出口80a向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排出。
如从上述的记载及图1、图9、图20至图23所表明的那样,在具备对收割谷秆进行脱谷的脱谷装置5、分选来自脱谷装置5的脱粒物的摇动分选盘27、取出由摇动分选盘27分选的一次筛除物的第一输送器31及第一卸粮筒33、取出由摇动分选盘27分选的二次筛除物的第二输送器32及第二还原机构60,脱谷装置5具有脱粒滚筒26和凹板26c这样的联合收割机中,因为第二还原机构60具有将输送始端侧与第二输送器32的输送终端侧连接的第二还原卸粮筒61、将输送始端侧与第二还原卸粮筒61的输送终端侧连接的第二还原输送筒62、作为与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输送终端侧连通的二次筛除物处理箱的放出箱80,与第一卸粮筒33相比在后方,从第二输送器32向上延长第二还原卸粮筒61,从第二还原卸粮筒61的上端侧向前延长第二还原输送筒62,在第二还原输送筒62的前端侧配置放出箱80,在放出箱80内旋转自由地设置作为第二处理轴的放出轴85,在放出轴85上排列多根第二处理齿87,在放出箱80上可装卸地配置第二处理固定齿90,使第二处理固定齿90与第二处理齿87对峙,所以通过第一卸粮筒33及第二还原卸粮筒61的设置,摇动分选盘27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几乎不受限制,能够提高摇动分选盘27的分选处理能力。另外,通过将第二处理固定齿90安装在放出箱80上或者从放出箱80上取下,能够与输入到放出箱80的二次筛除物的性状相应地变更其处理条件,降低摇动分选盘27的分选损失等。
如从上述的记载及图20至图22所表明的那样,因为将配置了第二处理固定齿90的处理盖体94或者没有配置第二处理固定齿90的非处理盖体99可更换地安装在放出箱80上,所以能够简单地构成配置了第二处理固定齿90的放出箱80或者没有配置第二处理固定齿90的放出箱80。另外,通过从放出箱80取下处理盖体94或者非处理盖体99,能够将放出箱80开放得大,能够提高放出箱80内的扫除或者检查等维护作业性。
如从上述的记载及图20至图22所表明的那样,因为将用于将二次筛除物从放出箱80返回到摇动分选盘27的上面侧的放出口80a形成在放出箱80的侧面之中与凹板26c相向的一侧,在与放出口80a相反侧的放出箱80的另一侧可装卸地安装处理盖体94,在处理盖体94上配置第二处理固定齿90,所以能够使放出口80a的形状或者大小等几乎不受限制地构成处理盖体94。例如,能够在放出箱80的大约一半左右的大面积上形成处理盖体94。能够在形成了大的开口面积的放出口80a的放出箱80上,简单地组装大面积的处理盖体94。另外,因为通过从放出箱80取下处理盖体94,能够在放出箱80的外侧取出第二处理固定齿90,且配置了处理盖体94的放出箱80的侧部被开放得大,所以能够提高放出箱80内的扫除或者检查等维护作业性。

Claims (1)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对收割谷秆进行脱谷的脱谷装置、分选来自上述脱谷装置的脱粒物的摇动分选盘、取出由上述摇动分选盘分选的一次筛除物的第一输送器及第一卸粮筒、取出由上述摇动分选盘分选的二次筛除物的第二输送器及第二还原机构,上述脱谷装置具有在脱谷机筐内形成脱粒室的凹板和内设在上述脱粒室的脱粒滚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还原机构具有将输送始端侧与上述第二输送器的输送终端侧连接而大致垂直地直立设置的第二还原升运器和将输送始端侧与上述第二还原升运器的输送终端侧连接而大致水平地设置的第二还原输送筒,
将用于使二次筛除物从上述第二还原输送筒返回到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侧的放出口形成在与上述凹板相向的上述第二还原输送筒的前端侧,在上述凹板和上述放出口之间配置了使从该放出口向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侧飞散的二次筛除物扩散的扩散机构,
上述扩散机构具有配置在上述凹板和上述放出口之间的扩散体,上述扩散体具有上述二次筛除物接触的第一扩散面和从上述凹板下漏到上述摇动分选盘的上面侧的脱粒物接触的第二扩散面,上述第一扩散面与上述放出口相向,上述第二扩散面与上述凹板相向。
CN2008800158592A 2007-09-13 2008-09-11 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75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7655/2007 2007-09-13
JP2007237655A JP2009065895A (ja) 2007-09-13 2007-09-13 コンバイン
PCT/JP2008/066381 WO2009035018A1 (ja) 2007-09-13 2008-09-11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7511A CN101677511A (zh) 2010-03-24
CN101677511B true CN101677511B (zh) 2012-06-13

Family

ID=40452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585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7511B (zh) 2007-09-13 2008-09-11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65895A (zh)
KR (1) KR20100057529A (zh)
CN (1) CN101677511B (zh)
WO (1) WO20090350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104490D0 (en) * 2011-03-17 2011-05-04 Agco As Combine harvester re-threshing apparatus
GB201104487D0 (en) * 2011-03-17 2011-05-04 Agco As Combine harvester re-threshing apparatus
CN104219947B (zh) * 2012-03-09 2018-08-07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2668809A (zh) * 2012-04-21 2012-09-19 张春平 特奇怪轻小籽粒收获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9092A (zh) * 2001-05-31 2003-01-08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的清选装置及其二次处理机构
CN1608405A (zh) * 2003-10-24 2005-04-27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8744U (zh) * 1986-09-01 1988-03-12
JPS6467126A (en) * 1987-09-08 1989-03-13 Seirei Ind Second object treating device in threshing winnowing machine
JPH081638Y2 (ja) * 1990-02-15 1996-01-24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
JP3688059B2 (ja) * 1996-05-02 2005-08-24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4010181B2 (ja) * 2002-05-08 2007-11-2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機
JP2004033154A (ja) * 2002-07-05 2004-02-05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5013107A (ja) * 2003-06-26 2005-01-20 Kubota Corp 脱穀装置の2番還元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9092A (zh) * 2001-05-31 2003-01-08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的清选装置及其二次处理机构
CN1608405A (zh) * 2003-10-24 2005-04-27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4-67126A 1989.03.13
JP特开2003-169533A 2003.06.17
JP特开2005-13107A 2005.01.20
JP特开平9-294457A 1997.11.1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7511A (zh) 2010-03-24
KR20100057529A (ko) 2010-05-31
WO2009035018A1 (ja) 2009-03-19
JP2009065895A (ja) 200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9798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24695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2060965A5 (zh)
WO2010095473A1 (ja) コンバイン
CN101677511B (zh) 联合收割机
JP6129043B2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2015065878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4083018A (ja) コンバイン
CN110446427B (zh) 联合收割机
JP673188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38285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452872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H11113371A (ja) コンバイン
JP5763457B2 (ja) コンバインの伝動構造
JP533959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775459B2 (ja) コンバイン
JP4782260B2 (ja) 汎用コンバイン
JP2003180134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4290208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9039037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1103833A (ja) 汎用コンバインの還元処理構造
JP5102567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9065860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9065888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9000038A (ja) 脱穀部の拡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409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