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80136U - 一种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80136U
CN218680136U CN202222710702.1U CN202222710702U CN218680136U CN 218680136 U CN218680136 U CN 218680136U CN 202222710702 U CN202222710702 U CN 202222710702U CN 218680136 U CN218680136 U CN 218680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ear
box
collecting box
grass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107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宗江
王岩亮
赵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107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80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80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80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4Measures for saving energy, e.g. in green houses

Landscapes

  • Outside Dividers And 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其包括底盘机架,底盘机架包括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安装座,安装座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前横梁,安装座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横梁,后横梁向后延伸构成用于托举集草箱的集草箱支撑部,安装座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果穗箱和剥皮机的支撑架。该布置结构整机重心低,底盘稳定性好,便于发动机拆卸维修,既可以方便卸粮卸草,又可实现大草箱的配置,增大续航里程,减少卸草次数,大大减少了收割机的非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秸秆综合利用措施的大力推进,中原玉米的茎穗兼收技术的不断成熟,各大玉米机厂家纷纷推出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产品。但都是沿用一种技术路线,相互借鉴,同时也存在着共同的弊端,1、整车车身较长,导致车体转弯所需要的较大的转弯半径,在田间地头转弯时,不够灵活不适应中原地块。2、果穗箱和集草箱布局不够合理,导致果穗箱和集草箱容量较小,玉米收获机在田间作业过程中,需要频繁卸粮卸草,影响作业效率。3、部分车型集草箱与果穗箱上下层叠布置,无法实现独立卸粮卸草。
针对以上问题,本案的实用新型人提出一款车身短,果穗箱和集草箱布局合理且容量大的茎穗兼收玉米机,以提高对中原小地块玉米收获的适应性,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作业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车身短,果穗箱和集草箱布局合理且容量大的茎穗兼收玉米机的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包括底盘机架,其结构特点是:底盘机架包括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安装座,安装座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前横梁,安装座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横梁,后横梁向后延伸构成用于托举集草箱的集草箱支撑部,安装座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果穗箱和剥皮机的支撑架。采用上述结构后,机架呈阶梯状,分两层布置,下层由前横梁和后横梁构成,上层由支撑架构成,上层可安装果穗箱和剥皮机,下层可安装集草箱,安装座呈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矩形框状,采用该机架的玉米收获机,不仅能够增大集草箱容积,而且相比于传统的玉米收获机,在集草箱满载后,整机重心低,底盘稳定性好,便于发动机拆卸维修。
果穗处理传动系统,包括果穗升运器的果穗升运传动轴、与果穗升运器相连的吸杂风机上的吸杂风机轴、剥皮机的剥皮机主副传动轴、籽粒风机的籽粒风机轴、苞叶切碎器的苞叶切碎刀轴,还包括换向齿箱。所述换向齿箱包括换向齿箱第一轴和与其传动连接的换向齿箱第二轴,换向齿箱第一轴左右方向水平设置且分别传动连接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果穗升运传动轴和吸杂风机轴,换向齿箱第二轴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且分别传动连接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的剥皮机主副传动轴、籽粒风机轴和苞叶切碎刀轴。使用换向齿箱传动连接多个部件的传动轴,简化了传动结构,有效提高了传动效率。
优选地,还包括压送器上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的第一压送辊、第二压送辊、第三压送辊、压送抛穗辊,剥皮机主副传动轴依次传动连接第一压送辊、第二压送辊、第三压送辊、压送抛穗辊,剥皮机主副传动轴与第一压送辊、第二压送辊、第三压送辊、压送抛穗辊皆反向转动连接。将剥皮机主副传动轴的动力依次传递至压送器的多个传动轴上,进一步提高了传动效率。
优选地,还包括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的上苞叶绞龙轴和下苞叶绞龙轴,剥皮机主副传动轴传动连接上苞叶绞龙轴和下苞叶绞龙轴。同样的,将剥皮机主副传动轴的动力传递至上苞叶绞龙轴和下苞叶绞龙轴,进一步提高了传动效率。
优选地,还包括果穗处理中间轴,所述换向齿箱第二轴经果穗处理中间轴传动连接籽粒风机轴和苞叶切碎刀轴。设置果穗处理中间轴,提高了动力传递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换向齿箱第二轴前端传动连接换向齿箱第一轴、后端传动连接剥皮机主副传动轴前端。
优选地,所述换向齿箱第二轴后端还传动连接果穗处理中间轴前端部,果穗处理中间轴后端部传动连接籽粒风机轴前端,果穗处理中间轴前端部传动连接苞叶切碎刀轴前端。
优选地,剥皮机主副传动轴后端反向传动连接第一压送辊后端,第一压送辊后端传动连接第二压送辊后端,第二压送辊后端传动连接第三压送辊后端,第三压送辊后端传动连接压送抛穗辊后端。
优选地,所述剥皮机主副传动轴后端设有剥皮压送输出链轮,所述第一压送辊后端部设有第一压送输入链轮,所述第一压送输入轮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皆为链轮的第一压送惰轮和第二压送惰轮,剥皮压送输出链轮、第一压送惰轮和第二压送惰轮上绕设有剥皮压送链条,所述第一压送输入链轮在剥皮压送链条外侧与其啮合传动。
优选地,剥皮机主副传动轴后端传动连接上苞叶绞龙轴后端和下苞叶绞龙轴后端。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动力输入且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果穗处理动力轴,所述果穗处理动力轴传动连接换向齿箱第一轴。
果穗均布结构,该果穗均布结构包括均布箱,均布箱左侧下部连接有向内侧倾斜设置的均布箱左斜板,均布箱右侧下部连接有向内侧倾斜设置的均布箱右斜板,均布箱左斜板的高度高于均布箱右斜板的高度,均布箱左斜板上部安装有均布前板及均布后板,均布前板前部向下倾斜设置,均布前板右部向下倾斜设置,均布后板后部向下倾斜设置,均布后板右部向下倾斜设置,均布前板后部与均布后板相连接,果穗升运器的输出端能够位于均布箱上方,均布箱上还安装有位于果穗升运器的输出端后方的均布挡板。使用时,均布箱位于剥皮机上方,果穗升运器将玉米果穗输送到均布箱处,抛出的玉米果穗接触到均布挡板后,均布挡板对玉米果穗进行缓冲减速,以及对落到均布前板、均布后板的果穗进行导流,进而达到果穗均匀分布的效果,使剥皮机各组剥皮辊受载荷均匀,提高剥皮机的利用率,使剥皮效果明显,降低剥皮机的故障率,增加用户收益,对产品的竞争力将有较高的提升,可推广性强。
优选的,均布箱左斜板上开设有若干均布板安装孔,均布前板上连接有与均布箱左斜板相适应的均布前板安装板,均布前板安装板与均布箱左斜板通过螺栓螺母结构相连接,均布后板上连接有与均布箱左斜板相适应的均布后板安装板,均布后板安装板与均布箱左斜板通过螺栓螺母结构相连接。使用时,均布前板及均布后板的位置可调,同时方便使用不同形状的均布前板及均布后板。
优选的,均布前板右侧边缘与均布后板右侧边缘位于用于同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直平面内。使用时,方便对果穗进行导流。
优选的,均布箱包括均布箱右壳体及均布箱左壳体,均布箱右壳体后端与均布箱左壳体后端之间连接有均布箱后壳体,均布箱左斜板位于均布箱左壳体下部,均布箱右斜板位于均布箱右壳体下部。使用时,均布箱制造方便。
优选的,布箱右壳体及均布箱左壳体上均安装竖直设置的均布挡板支撑板,两件均布挡板支撑板上部之间连接有均布箱上壳体,均布挡板位于两件均布挡板支撑板上后部之间,果穗升运器的输出端位于两件均布挡板支撑板之间。使用时,两件均布挡板支撑板、均布箱上壳体将果穗升运器15的输出端包裹,杜绝玉米果穗飞出。
优选的,均布挡板支撑板后部上端铰接有均布挡板调节板,均布挡板安装在均布挡板调节板上,均布挡板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均布挡板调节孔,均布挡板调节螺栓穿过均布挡板调节孔后与均布挡板调节板相连接。使用时,均布挡板可调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优选的,均布箱右斜板下部安装有若干均布喂入板,均布喂入板具有喂入槽。使用时,方便玉米果穗均匀进入剥皮机。
优选的,均布箱右斜板下部开设有若干均布喂入缺口,均布喂入板位于均布喂入缺口处。方便均布喂入板的安装、使用。
优选的,均布箱右斜板与均布箱右斜板连接处前后端均连接有均布箱遮挡板。均布箱遮挡板用于遮挡空隙,提高美观度。
优选的,均布挡板由橡胶制成。使用时,缓冲效果好。
压送器快速调节机构,包括压送器壳体,压送器壳体上侧转动安装有连接管,两个升降板上均安装有调节拉板,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调节手柄和调节撬板,调节手柄和调节撬板的端部分别与调节拉板铰接。
在需要调节升降板的高度时,转动调节手柄,与调节手柄铰接的调节拉板向上移动,在此同时,调节手柄带动连接管转动,与调节撬板铰接的调节拉板向上移动,由此控制两个升降板同时上移,本结构省时省力,节省成本,并且占用空间较小,方便调节。
关于连接管的转动结构,压送器壳体上安装有手柄支架和撬板支架,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手柄支架和撬板支架上。
优选的,调节手柄的中段与连接管固定连接。调节手柄的中段为调节手柄的中间部位,调节手柄一端与调节拉板铰接,调节手柄另一端为操作端,下压或上抬操作端可以实现对于升降板高度调节。
优选的,手柄支架上安装有多个定位孔,调节手柄上安装有伸入到定位孔中,对调节手柄进行定位的定位杆。转动调节手柄可以调节调节手柄的角度,当升降板调整到合适位置时,将定位杆插入到定位孔中,可以实现对于调节手柄的角度固定。
关于定位杆的安装结构,调节手柄上安装有定位座,定位杆滑动安装在定位座上,定位杆穿过调节手柄并伸向手柄支架。
优选的,定位杆上设有限位台,定位杆上套设有将定位杆推向手柄支架的顶簧,顶簧一端顶靠在定位座上,顶簧另一端顶靠在限位台上。在调节升降板高度时,先将定位杆从定位孔中拉出,当调节手柄调整到合适角度后,重新将定位杆插入到其所在位置的定位孔中。
优选的,手柄支架和撬板支架均位于升降板的上侧,调节拉板向上延伸。采用上述结构后,占用空间较小,方便调节。
为了保证升降板受力均匀,连接管设有两个,两个连接管前后间隔。
优选的,两个连接管上的调节手柄位于压送器壳体的同一侧,便于工作人员同时对调节手柄进行调节。调节手柄为手动调节,还可以使用液压油缸或电机调节。
籽粒回收装置,包括籽粒回收箱,还包括位于所述籽粒回收箱外侧的籽粒升运器,籽粒回收箱内设有籽粒输送装置,所述籽粒升运器下端连通所述籽粒输送装置输出籽粒的一端,所述籽粒输送装置包括位于其上部的籽粒输送开合门,当籽粒输送开合门完全打开时,籽粒经籽粒回收箱上方全部进入籽粒输送装置内,当籽粒输送开合门闭合时,籽粒输送装置和籽粒回收箱侧壁之间留有籽粒回收空隙且籽粒输送装置在籽粒回收箱内为封闭状。当需要使籽粒回到果穗箱时,将籽粒输送开合门打开,籽粒进入籽粒输送装置内并被籽粒输送装置输送至籽粒升运器,再经籽粒升运器进入果穗箱中;当需要将籽粒存储在籽粒回收箱中时,将籽粒输送开合门闭合,籽粒经籽粒回收空隙进入籽粒回收箱中。能够轻松实现对籽粒不同处理方式的要求。
优选地,所述籽粒输送装置前后方向安装在籽粒回收箱内,所述籽粒输送装置还包括位于籽粒输送开合门下方的籽粒输送底壳,所述籽粒输送底壳前后两侧边连接在籽粒回收箱前、后内侧壁上且开口向上设置。
优选地,所述籽粒输送开合门包括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两籽粒输送开合门板,左右两籽粒输送开合门板的下侧边分别铰接在籽粒输送底壳的左右侧边,当籽粒输送开合门完全打开时,左右两籽粒输送开合门板上侧边分别连接在籽粒回收箱左右侧壁上,当籽粒输送开合门完全闭合时,两籽粒输送开合门板的上侧边相连且连接处呈封闭状。使用分别铰接在籽粒输送底壳两侧边的两籽粒输送开合门板,使得结构简单,能够轻松实现籽粒输送开合门的开启和闭合。
优选地,所述籽粒输送开合门板前端或/和后端设有籽粒回收滑动部件,所述籽粒回收箱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籽粒回收滑动部件相适配的弧形的籽粒回收滑槽。使得籽粒输送开合门开启和闭合的操作方便简单。
优选地,所述籽粒回收滑动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籽粒输送开合门板上的滑动部件固定部和从籽粒回收滑槽伸出籽粒回收箱外的滑动部件调节部,滑动部件调节部的设置使得操作更加方便。
优选地,靠近籽粒回收滑槽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两固定在籽粒回收箱外侧壁上的滑动部件固定槽,所述滑动部件调节部能够分别卡接在籽粒回收滑槽两端的两滑动部件固定槽内,滑动部件固定槽的设置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籽粒回收箱上端中间部位设有前后方向设置的开合门中间横梁,当籽粒输送开合门完全闭合时,两籽粒输送开合门板的上侧边皆抵接在所述开合门中间横梁上。提高了两籽粒输送开合门板的上侧边相连处的封闭性,能够保障经过两籽粒输送开合门板连接处的籽粒能够被全部分离至籽粒回收箱内。
优选地,所述籽粒回收箱左右侧壁的上端部分别设有两前后方向设置的开合门侧横梁,当籽粒输送开合门完全打开时,左右两籽粒输送开合门板的上侧边分别抵接在左右两开合门侧横梁上。同样的,提高了籽粒输送开合门板上侧边与籽粒回收箱侧壁的连接封闭性,能够保障经过籽粒输送开合门板和籽粒回收箱侧壁连接处的籽粒能够全部导流至籽粒输送装置内。
优选地,所述籽粒输送装置还包括位于籽粒输送底壳上方和籽粒输送开合门下方的籽粒输送绞龙,所述籽粒输送绞龙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籽粒输送底壳横截面呈V形且底部圆弧过渡。籽粒输送绞龙能够稳定的将籽粒输送装置内的籽粒输送至籽粒升运器中,能够有效的防止籽粒凝固,提高了回收装置的回收效率。
优选地,所述籽粒回收箱右侧设有向外伸出的籽粒出口通道,所述籽粒出口通道下方设有果穗箱。
籽粒回收箱,包括籽粒箱箱体,所述籽粒箱箱体侧壁下部设有籽粒卸粮口,所述籽粒卸粮口处设有籽粒箱翻转门。所述籽粒箱翻转门铰接在籽粒卸粮口下端且能够沿其铰接点上下翻转,所述籽粒箱翻转门包括翻转门主体和位于翻转门主体前后两侧边的两翻转门挡边,当籽粒箱翻转门打开后,翻转门自由端向下倾斜设置且籽粒箱翻转门的最大翻转角度不大于180°。籽粒箱翻转门设置有翻转门挡边,当籽粒箱翻转门打开后,向下倾斜设置的籽粒箱翻转门即可以充当籽粒卸粮通道,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优选地,所述籽粒箱箱体包括位于下部的籽粒箱下箱体,籽粒箱下箱体包括一前一后竖直设置的两第一籽粒侧板,所述籽粒卸粮口位于籽粒箱下箱体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籽粒箱还包括能够将籽粒箱翻转门闭合在籽粒卸粮口处的籽粒箱连接装置,当籽粒箱翻转门闭合时,两翻转门挡边分别贴合在两第一籽粒侧板外侧。能够在籽粒箱翻转门闭合时有效防止籽粒漏出,提高了使用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籽粒箱下箱体还包括位于两第一籽粒侧板之间的籽粒倾斜侧板,所述籽粒倾斜侧板下侧边位于籽粒卸粮口下侧边,所述籽粒箱翻转门打开时,所述翻转门主体靠近翻转门铰接端的部分抵接于籽粒倾斜侧板下方,或翻转门主体与籽粒倾斜侧板位于同一平面上。
优选地,当在籽粒箱翻转门打开状态下,所述翻转门主体靠近翻转门铰接端的部分抵接于籽粒倾斜侧板下方时,籽粒箱翻转门靠近翻转门铰接端的内侧铰接在籽粒倾斜侧板下侧边,翻转门主体靠近翻转门铰接端的侧边至籽粒箱翻转门与籽粒倾斜侧板的铰接位置形成翻转门限位部。当籽粒箱翻转门打开时,翻转门限位部贴合在籽粒倾斜侧板下侧边,能够轻松的使得籽粒箱翻转门向下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籽粒箱下箱体还包括位于籽粒卸粮口上方且竖直设置的第二籽粒侧板,当籽粒箱翻转门闭合时,翻转门主体贴合在第二籽粒侧板外侧。能够在籽粒箱翻转门闭合时有效防止籽粒漏出,提高了使用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籽粒箱连接装置包括位于第一籽粒侧板上的籽粒箱挂钩座和铰接在籽粒箱翻转门上的籽粒箱挂钩,所述籽粒箱挂钩靠近翻转门自由端设置。籽粒箱挂钩座和籽粒箱挂钩方便籽粒箱翻转门的开合。
优选地,所述籽粒箱连接装置设置有一前一后两个,增强了连接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籽粒箱翻转门下端部通过籽粒箱合页铰接在籽粒倾斜侧板上。
优选地,所述籽粒箱箱体还包括位于上部的籽粒箱上箱体,所述籽粒箱上箱体为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结构。
关于支撑架的具体结构,支撑架为矩形框架,支撑架的上部设有覆盖在安装座上的盖板。支撑架在安装座的上方,向四周延伸。
关于果穗箱和剥皮机的排布结构,果穗箱和剥皮机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上侧,果穗箱和剥皮机左右排布安装。
为了增强支撑架的结构强度,前横梁、后横梁以及安装座上均设有用于支撑支撑架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下端与前横梁或后横梁或安装座连接,支撑杆的上端与支撑架连接。
关于后横梁的结构,后横梁设有两个,两个后横梁左右间隔,集草箱支撑部位于两个后横梁的上侧。
优选的,两个后横梁的后端固定连接后支撑梁,后支撑梁将两个后横梁相互连接,两个后横梁上还安装有前支撑梁,前支撑梁位于后支撑梁的前方,集草箱固定安装在前支撑梁和后支撑梁上。将集草箱安装在前支撑梁和后支撑梁上,可增大集草箱的容积,可减少设备卸草次数,从而提高玉米收获机的收获效率。
为了增强两个后横梁的支撑强度,两个后横梁之间安装有后桥连接架。
关于前横梁的具体结构,前横梁向前延伸,前横梁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纵梁,第一纵梁上下延伸,第一纵梁的上部安装有拉杆,拉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架相连接。
优选的,前横梁设有两个,两个前横梁左右间隔,两个前横梁构成用于托举抛送风机的风机支撑部,两个第一纵梁上的拉杆分别贴靠在抛送风机的左右两侧。前横梁、第一纵梁、拉杆和安装座围成了包围抛送风机的矩形框。
优选的,拉杆为长度可调节的伸缩螺杆。拉杆的拉紧力调整方便,拉杆的其中一端使用定位销和销轴配合铰接,拆卸方便,极大提高了拋送风机的维修方便性。
收获机械用换向齿轮箱,包括壳体,壳体中转动安装有换向齿箱第二轴和换向齿箱第一轴,换向齿箱第二轴和换向齿箱第一轴传动连接,换向齿箱第二轴和换向齿箱第一轴的端部从壳体中向外伸出,壳体上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上安装有用于支撑换向齿箱第二轴或换向齿箱第一轴的轴承,轴承座上设有用于将轴承其中一侧的润滑油导引至轴承另一侧的导油槽。
采用上述结构后,导油槽能够将轴承其中一侧的润滑油导引至轴承的另一侧,保证轴承润滑,避免轴承损坏。
关于壳体的具体结构,壳体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截面呈圆形状,第二支撑部的其中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部的中段上。壳体呈T字形,并且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呈圆筒形,相较于方形壳体,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并且受力合理,结构强度高,此外,润滑油液循环顺畅,在离心力作用下,润滑油能够在壳体内壁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厚度且相对稳定的润滑油膜,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优选的,第一支撑部的两端向外敞口,第二支撑部远离第一支撑部的端部敞口,轴承座设有多个,多个轴承座分别封堵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端部敞口处。第一支撑部的端部安装有两个轴承座,第二支撑部的端部安装有一个轴承座。
关于换向齿箱第二轴和换向齿箱第一轴的安装结构,换向齿箱第一轴安装在第一支撑部中,换向齿箱第一轴的两端从第一支撑部的两个敞口处向外伸出,换向齿箱第二轴安装在第二支撑部中,换向齿箱第二轴的其中一端从第二支撑部的敞口处向外伸出。
优选的,轴承为圆锥滚子轴承,圆锥滚子直径较小的一端朝向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的端部敞口方向,轴承座上安装有用于密封润滑油的油封,油封套设在换向齿箱第二轴或换向齿箱第一轴上。因轴承采用圆锥滚子轴承,工作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润滑油由圆锥滚子轴承的滚子小端向大端甩出,造成圆锥滚子轴承的滚子小端缺油,而导油槽能够平衡轴承两侧的润滑油,工作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润滑油由圆锥滚子轴承的滚子小端向大端甩出(回油),圆锥滚子轴承的滚子小端形成负压,油液经设置在轴承安装孔内壁上的导油槽吸入,能够优化轴承的润滑效果,提高散热效率。
优选的,导油槽设有多个,导油槽环绕轴承设置。可以保证轴承各个位置的润滑效果良好。
优选的,轴承座上设有安装孔,轴承安装在安装孔中,导油槽位于安装孔的内壁上。在轴承座上,轴承安装孔内壁上布置数个导油槽,最低处的导油槽低于润滑油油位,最高处的导油槽高于润滑油油位。
优选的,壳体的顶部设有加油口,壳体的底部设有放油口,加油口和放油口上均安装有螺塞。通过加油口可向壳体中注入润滑油,通过放油口,可将壳体中的废油向外排出。
优选的,换向齿箱第二轴和换向齿箱第一轴上安装有一组相互啮合的锥齿轮。在换向齿箱第一轴上更改锥齿轮的装配方向,可方便的更改换向齿轮箱的输出旋转方向。
为了平衡壳体内外的气压,壳体的上部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上安装有封闭通气孔的通气塞,壳体内部设有挡油罩,挡油罩围拢在通气孔上,挡油罩朝向远离锥齿轮的方向敞口。挡油罩是随壳体一体铸造,通气孔位于壳体顶部,挡油罩可防止油液飞溅到通气塞上,避免通气塞渗油漏油。此外,挡油罩与壳体的内壁,存在有一定的夹角。能够局部破坏壳体内壁上的润滑油膜,使润滑油返溅到锥齿轮上,优化锥齿轮润滑效果。
茎秆推送器,包括支撑套管,支撑套管横向延伸,支撑套管上设有直板齿,直板齿设有多个,直板齿沿着支撑套管长度方向延伸,多个直板齿环绕支撑套管间隔排布,支撑套管上设有用于将茎秆向支撑套管中部聚拢的收拢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直板齿可以将切断后的茎秆向后输送,收拢装置为螺旋角度为90°的绞龙旋叶,绞龙旋叶可以将茎秆由两侧向中间推送,避免茎秆的喂入方向一致,导致推运器上缠草。由此实现对不同玉米农艺条件下的玉米收割,满足不同地区农民种植户的基本要求,并为玉米收获机实现不同地区跨区作业奠定了最基本的技术条件。
关于直板齿的具体结构,直板齿其中一端与支撑套管外周面固定连接,直板齿另一端朝向远离支撑套管的方向延伸。
优选的,直板齿倾斜安装在支撑套管上,多个直板齿在支撑套管上的倾斜方向相同,推送器倾斜角度165°,直板齿用于将切断后的茎秆向后输送。
关于收拢装置的具体结构,收拢装置为两组绞龙旋叶,两组绞龙旋叶的旋向相反,两组绞龙旋叶分别从支撑套管的中央向支撑套管的两端延伸。由于玉米在生长时,会在其根部及以上位置缠绕杂草,在工作时,支撑套管持续转动,将茎秆由两侧向中间收拢,由此给予茎秆一个径向的推力,而直板齿会给予茎秆一个周向的推力,两组方向不同的推力可防止推送器上缠绕杂草。
关于绞龙旋叶的具体结构,绞龙旋叶由多个斜板齿组成,多个斜板齿依次首尾对接并呈螺旋状延伸。由多个斜板齿组成的绞龙旋叶维修方便,当绞龙旋叶损坏时,只需对损坏处的斜板齿进行拆卸维修即可。
关于斜板齿的对接部位,斜板齿的对接处位于直板齿的安装部位。斜板齿的对接处在直板齿的侧部。
关于支撑套管的安装位置,支撑套管安装在割台上,支撑套管位于切割器总成的后方、茎秆螺旋推运器的前方。
关于支撑套管转动结构的实现,割台上安装有两个套管安装座,两个套管安装座左右间隔,支撑套管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套管安装座上。套管安装座上设置有轴承,支撑套管与轴承相连接。
优选的,套管输入轮上安装有用于向其输入驱动力的套管输入轮。套管输入轮为链轮或齿轮,用于传递驱动力,带动支撑套管转动,也可以是单独由一个电机驱动支撑套管转动。
集草箱,所述集草箱靠近抛送筒的内端上部设置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位于抛送筒正下方,且所述安装位朝向抛送筒的上端为开放端,所述安装位中滑动安装有组件一,所述组件一包括活门挡板、弹性件及两侧活门滑槽,所述组件一中活门挡板两端伸出的滑动部约束安装于所述活门滑槽中,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活门挡板与集草箱之间。
优选的,所述活门挡板的上端具有通过弯折部连接并向所述集草箱内延伸的上横梁,上横梁上安装弹性承载垫,所述活门挡板的下端设有与上横梁相对的下横梁,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连接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沿组件一的滑动方向布设,其两端分别通过锁紧螺母连接于活门挡板和集草箱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活门滑槽沿安装位竖向相对侧安装,活门滑槽延伸至安装位下方的集草箱处,所述活门滑槽底部具有凸出于槽内的限位结构,组件一中活门挡板在活门滑槽外端与内端之间滑动,表现为升降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组件二包括锁紧螺母及垫圈,所述活门挡板内端具有第一固定位及第二固定位,所述第二固定位位于第一固定位的上方内侧,所述拉伸弹簧的内端通过组件二连接于第一固定位或第二固定位上。
优选的,所述承载弹性垫沿上横梁的布设方向对称设置两块,两承载弹性垫外端之间的横向长度大于所述抛送筒的横向宽度。
优选的,与所述活门挡板对应处的抛送筒下侧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两侧具有向上延伸的扇形侧翼,侧翼上端固定于抛送筒上。
集草箱升降结构,该集草箱升降结构包括集草箱,还包括两件平行设置的集草箱升降固定架,集草箱升降固定架靠近另一集草箱升降固定架的一侧具有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由集草箱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的集草箱升降活动架,集草箱安装在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初始状态时,不启动集草箱升降驱动装置,此时,位于集草箱较低的位置上;当需要集草箱升高时,启动集草箱升降驱动装置,集草箱升降驱动装置驱动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沿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上升,进而带动集草箱上升到较高的位置;当需要集草箱下降时,启动集草箱升降驱动装置,集草箱升降驱动装置驱动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沿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下降,进而带动集草箱下降到较低的位置。此结构机械强度高,在集草箱升降过程中稳定性好,集草箱的高度可调节,方便适应不同的收草车,以实现能将整个收草车装满,减少等车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优选的,集草箱升降固定架上端连接有集草箱升降斜撑耳板,集草箱升降斜撑耳板上连接有倾斜设置的集草箱升降斜撑。使用时,集草箱升降斜撑用于支撑集草箱升降固定架,提高草箱升降固定架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集草箱升降固定架下端连接有集草箱升降固定架底座,集草箱升降斜撑下端连接有集草箱升降斜撑底座,集草箱升降固定架底座及集草箱升降斜撑底座上均开设有螺栓过孔。使用时,利用集草箱升降固定架底座及集草箱升降斜撑底座安装集草箱升降固定架及集草箱升降斜撑,安装效率高,降低制造成本。
优选的,两件集草箱升降固定架上部之间连接有集草箱升降固定架上梁,两件集草箱升降固定架下部与集草箱升降固定架上梁之间连接有集草箱升降固定架斜梁。集草箱升降固定架上梁与集草箱升降固定架斜梁用于提高草箱升降固定架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两件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部之间连接有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梁,两件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下部之间连接有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下梁,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梁与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下梁之间连接有两件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斜梁。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梁、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下梁、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斜梁用于提高集草箱升降活动架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两件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斜梁交叉设置。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斜梁用于提高集草箱升降活动架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梁两端部与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下梁两端部之间均连接有与集草箱升降活动架平行设置的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侧梁,草箱升降活动架侧梁端部与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之间连接有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侧梁加强筋。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侧梁用于提高集草箱升降活动架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梁上部连接有若干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连接板,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下梁上部连接有若干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下连接板,集草箱能够安装在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连接板及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下连接板上。使用时,方便集草箱的安装。
优选的,集草箱升降固定架上安装有若干能够与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内侧相连通的集草箱升降润滑油管。优选的,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与集草箱升降固定架之间的间隙为两毫米,使用时,通过集草箱升降润滑油管向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与集草箱升降固定架之间的间隙加注润滑油,降低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与集草箱升降固定架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的,集草箱升降驱动装置包括集草箱升降油缸,集草箱升降油缸的缸体与集草箱升降固定架下端相铰接,集草箱升降油缸的顶杆与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端相铰接。当需要集草箱升高时,集草箱升降油缸的顶杆伸出,驱动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沿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上升,进而带动集草箱上升到较高的位置;当需要集草箱下降时,集草箱升降油缸的顶杆缩回,驱动装置驱动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沿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下降,进而带动集草箱下降到较低的位置。
翻转果穗箱,所述果穗箱安装于果穗箱支架上,所述果穗箱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果穗箱安装于第二支架内,所述第二支架的前部下端作为支点铰接于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上具有底座与支架铰接的第一翻转油缸,所述第一翻转油缸的提升端铰接于第二支架的支点后方,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翻转油缸,所述第二翻转油缸分设在果穗箱的左右两侧,第二翻转油缸的底座铰接于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翻转油缸的提升端与所述果穗箱铰接,且第二翻转油缸提升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果穗箱枢接点后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具有向下延伸的下部固定座,所述第一翻转油缸的底座铰接于下部固定座上,所述第一翻转油缸提升端的铰接点与第二支架支点位于同一纵深位置,铰接于同一第二纵梁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前挡架及侧支架,所述前挡架固定于所述侧支架的第二纵梁前部,所述侧支架中斜撑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纵梁后部,所述第二翻转油缸的底座铰接于斜撑杆上,所述第二纵梁前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前挡架具有交叉阻挡在所述果穗箱前部的档杆,档杆固定于两侧的竖轴上,所述竖轴下端与第二纵梁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翻转油缸的提升端铰接于所述第二纵梁下侧的中部,所述斜撑杆与第二纵梁之间设有撑杆加强筋,所述撑杆加强筋的下端固定于第二纵梁上侧的中部。
果穗箱机构,所述机构包括果穗箱及对称支撑于所述果穗箱两侧的侧支架,所述侧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果穗箱下方的支架底座上,依托于所述侧支架上的升降支管安装有升降油缸和翻转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的底座铰接于所述支架底座上,所述升降油缸提升端铰接于所述升降支管的伸缩段,所述升降支管的固定段固定连接到所述支架底座上,翻转油缸底座所连接的滑动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升降支管固定段的翻转滑槽中,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升降支管伸缩段相连,所述翻转油缸的提升端与升降支管伸缩段的端部以前后次序铰接于果穗箱侧壁上,所述升降油缸及翻转油缸分别通过油路系统与支架底座上的多路阀相连。
优选的,所述升降支管为套管式结构,伸缩段插装于所述固定段内,且所述伸缩段的外端部伸出所述固定段,所述翻转滑槽沿所述升降支管的轴线设置,所述滑动块穿过所述翻转滑槽与内侧伸缩段的内端相连,所述升降油缸提升端通过转接架铰接于所述升降支管伸缩段的外端部。
优选的,油路系统包括输油管路、回油管路以及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分别安装于升降油缸输油管路以及翻转油缸输油管路中,由所述三通阀向左右两侧油缸同步供油。
优选的,所述升降支管由斜支撑及加强筋固定,所述斜支撑下端固定于所述支架底座上,上端连接升降支管的固定段上部,所述加强筋连接在斜支撑与升降支管的固定段之间。
优选的,所述升降油缸倾斜安装于所述升降支管后侧,所述升降支管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升降油缸,使所述升降支管及升降油缸在侧支架处前后设置,并形成三角结构。
优选的,所述翻转油缸的底座铰接于所述滑动块上。
穗茎兼收玉米机传动系统,包括割台中的割台下中间轴和割台上中间轴,还包括茎秆喂入装置中的喂入中间轴、前上喂入辊和后上喂入辊,所述喂入中间轴将传递来的动力依次传递至割台下中间轴、割台上中间轴、前上喂入辊、后上喂入辊。将茎秆喂入装置的传动与割台上、下中间轴联合传动,使得结构简单,同时提高了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
优选地,所述喂入中间轴左端的中间喂入传动轮左侧或喂入中间轴左端连接割台下中间轴右端,所述割台下中间轴左端的割台下传动轮传动连接割台上中间轴左端的割台上传动轮,所述割台上中间轴右端连接前上喂入辊左端或前上喂入辊左端的前上喂入输入轮左侧。多个传动轴双侧传动,且无需进行换向,使得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安装成本。
优选地,所述前上喂入输入轮传动连接后上喂入辊左端的后上喂入左侧轮,所述前上喂入辊右端的前上喂入输出轮传动连接后上喂入辊右端的后上喂入右侧轮。前上喂入辊和后上喂入辊其中一个或两个为浮动辊,使其左右两端皆进行传动,提高了传动稳定性。
优选地,中间喂入传动轮左侧或喂入中间轴左端通过第一万向节连接割台下中间轴右端,割台上中间轴右端通过第二万向节连接前上喂入辊左端或前上喂入输入轮左侧,割台下传动轮和割台上传动轮之间、前上喂入输入轮和后上喂入左侧轮之间、前上喂入输出轮和后上喂入右侧轮之间皆为链条传动连接。通过第一万向节将喂入中间轴的动力传递至割台下中间轴,再通过第二万向节将割台上中间轴的动力传递至前上喂入辊,提高了传动效率,简化了传动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茎秆喂入装置中的前下喂入辊和后下喂入辊,所述喂入中间轴还将传递来的动力依次传递至前下喂入辊、后下喂入辊,其中割台下中间轴、割台上中间轴、前上喂入辊、后上喂入辊皆与喂入中间轴同向旋转,其中前下喂入辊、后下喂入辊皆与喂入中间轴反向旋转。喂入中间轴还将传递来的动力依次传递至前下喂入辊、后下喂入辊,进一步提高了传动效率。
优选地,所述喂入中间轴左端设有位于中间喂入传动轮内侧的输出齿轮,所述前下喂入辊左端的前下喂入输入轮为齿轮,输出齿轮与前下喂入输入轮啮合传动。使用齿轮反向转动,简化了传动结构。
优选地,所述前下喂入辊右端的前下喂入输出轮链条传动连接后下喂入辊右端的后下喂入输入轮。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动力机构的动力中间轴、抛送筒的抛送风机轴、切碎装置的切碎刀轴,动力经动力中间轴依次传递至抛送风机轴、切碎刀轴、喂入中间轴,其中抛送风机轴、切碎刀轴和喂入中间轴皆与动力中间轴同向旋转。动力经动力机构连接的动力中间轴依次传递至抛送风机轴、切碎刀轴、喂入中间轴,进一步提高了本设备的传递效率,简化了传递结构。
优选地,所述动力中间轴左端的中间轴输出轮传动连接抛送风机轴左端的抛送输入轮,所述抛送风机轴右端的抛送输出轮传动连接切碎刀轴右端的切碎输入轮,所述切碎刀轴左端的切碎输出轮传动连接喂入中间轴左端的中间喂入传动轮。多个传动轴双侧传动,且无需进行换向,同样使得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安装成本。
优选地,中间轴输出轮和抛送输入轮之间、抛送输出轮和切碎输入轮之间皆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切碎输出轮和中间喂入传动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茎穗兼收割台,包括茎秆喂入台架,茎秆喂入台架上侧铰接有摘穗机架,摘穗机架上安装有多个摘穗总成,摘穗总成的两侧安装有前后延伸的拉茎辊,其结构特点是:相邻两个摘穗总成之间设有一条摘穗通道,拉茎辊位于摘穗通道的左右两侧,以摘穗机架的中线为分界线,靠近中线一侧拉茎辊的安装高度高于远离中线一侧拉茎辊的安装高度。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调整摘穗通道两侧的拉茎辊安装高度,使位于中线右侧的玉米茎秆向左侧拉,使位于中线左侧的玉米茎秆向右侧拉,这样茎秆相对集中,相比于传动的玉米收获机,茎秆排布整齐,可提高茎秆的切碎效果。
优选的,茎秆喂入台架和摘穗机架之间安装有控制摘穗机架抬升角度的割台调节油缸。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控制割台调节油缸的伸展长度,使摘穗机架围绕茎秆喂入台架转动,从而控制茎秆喂入台架的抬升角度,本结构控制方便,操作便捷,以此来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不同地区农艺适应性,解决并实现不同地区跨区收获的难题。可实现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跨区作业,进一步提升玉米机械化收获率,并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茎秆的切碎效果。
关于割台调节油缸的安装结构,摘穗机架上安装有上油缸固定座,茎秆喂入台架上安装有下油缸固定座,割台调节油缸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油缸固定座和下油缸固定座铰接。
优选的,割台调节油缸设有两个,两个割台调节油缸分别位于割台的左右两侧,可使割台受力更加均匀。
优选的,茎秆喂入台架和摘穗机架之间安装有控制摘穗机架抬升角度的电动推杆,通过电动推杆控制摘穗机架的抬升角度,控制方便便捷。
优选的,茎秆喂入台架和摘穗机架之间安装有控制摘穗机架抬升角度的电动丝杆。通过电动丝杆控制摘穗机架的抬升角度,控制方便便捷。
优选的,拉茎辊上设有螺旋筋,螺旋筋呈螺旋状绕设在拉茎辊的外壁上。工作过程,拉茎辊转动,相邻两个拉茎辊上的螺旋筋将玉米茎秆向下拉拽。
优选的,拉茎辊上设有直筋,直筋位于拉茎辊的外壁上,直筋沿着拉茎辊长度方向延伸。工作过程,拉茎辊转动,相邻两个拉茎辊上的直筋将玉米茎秆向下拉拽。
关于拉茎辊上直筋的结构形式,直筋设有多条,多条直筋环绕拉茎辊间隔排布。
可对浮动辊轴向限位的茎秆喂入装置,包括两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喂入装置侧壁和左右两端分别安装在两喂入装置侧壁的第一浮动辊,所述第一浮动辊左右两端分别可转动的套接有两浮动支座,其特征在于,在喂入装置的左右两侧,浮动支座和喂入装置侧壁之间设有一个或多个限位板。浮动辊在工作中沿轴向发生移动时,限位板的设置能够避免浮动辊位于喂入装置内部的端部贴合至喂入装置侧壁内壁上,防止喂入装置侧壁与浮动辊碰撞而产生磨损,大大提高了喂入装置侧壁与浮动辊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浮动支座上,方便拆装限位板。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与喂入装置侧壁为间隙配合,能够在保障第一浮动辊正常浮动的前提下防止喂入装置侧壁与浮动辊碰撞而产生磨损,保障了本设备的使用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和浮动支座之间设有一个或多个调整垫,能够方便调整限位板和喂入装置侧壁之间的间距,使得限位板和喂入装置侧壁之间能够调整至间隙配合状态。
优选地,所述调整垫厚度占限位板厚度的7%-10%,调整垫厚度较薄,便于对限位板的厚度进行补充调整,以使得限位板和喂入装置侧壁之间能够调整至最佳的间隙配合状态。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为尼龙材质,虽然限位板与喂入装置侧壁之间为间隙配合状态,但喂入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浮动辊还是会发生轴向移动,因此限位板不可避免的会与喂入装置侧壁发生摩擦,将限位板的材质设置为尼龙材质,能够防止限位板对与其发生摩擦的喂入装置侧壁部位产生磨损,进一步提高了本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由内向外开设有限位盲孔,所述浮动支座上开设有与限位盲孔相适配的安装通孔,使用固定螺栓依次穿过限位盲孔和安装通孔将限位板安装在浮动支座上。方便限位板的拆装。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两限位盲孔,所述固定螺栓为半圆头方径螺栓。能够有效提高限位板的安装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调整垫上开设有与限位盲孔相适配的U形长条孔。通过U形长条孔的开口端即可轻松的将调整垫安装在限位板和浮动支座之间,使得操作简单。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第一浮动辊前方或后方的第二浮动辊,所述浮动支座套接在第一浮动辊和第二浮动辊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采用了局部双层梁车架结构,车架前部为双层梁,用以支撑其他工作部件。后部为单层梁结构,可以实现草箱底部的下沉,增大草箱的容积。该布置结构既可以方便卸粮卸草,又可实现大草箱的配置,增大续航里程,减少卸草次数,大大减少了收割机的非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果穗处理传动系统左前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果穗处理传动系统右后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果穗处理传动系统左后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果穗均布结构右前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果穗均布结构右后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果穗均布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果穗均布结构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果穗均布结构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果穗均布结构中均布前板、均布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果穗均布结构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果穗均布结构左前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压送器快速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G点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压送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压送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压送器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压送器快速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图21为籽粒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H-H的截面示意图(籽粒输送开合门打开);
图23为图21中H-H的截面示意图(籽粒输送开合门闭合);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在籽粒输送开合门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5为图24中I部的放大图;
图26为籽粒回收装置在籽粒输送开合门关闭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7为图26中J部的放大图;
图28为籽粒回收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8中相对一侧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8中籽粒箱翻转门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1为底盘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底盘机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底盘机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4为底盘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换向齿轮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6为图35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7为轴承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8为导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挡油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0为通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第一支撑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2为茎秆推送器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43为茎秆推送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4为沿图2中F-F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5为图43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6为茎秆推送器在割台上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9是本实用新型活门挡板的结构侧视图;
图50是本实用新型活门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1是本实用新型活门挡板的结构俯视图;
图52为集草箱升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3为集草箱升降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4为集草箱升降结构中集草箱升降固定架、集草箱升降活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5为集草箱升降结构中集草箱升降固定架、集草箱升降活动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6为集草箱升降结构中集草箱升降固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7为集草箱升降结构中集草箱升降固定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8为图56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9为集草箱升降结构中集草箱升降活动架的立体结构意图;
图60为集草箱升降结构中集草箱升降活动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1为图60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2为集草箱升降结构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3为集草箱升降结构使用状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4为图65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5是翻转果穗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6是翻转果穗箱的结构侧视图;
图67是翻转果穗箱第一翻转动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8是翻转果穗箱第一翻转动作的结构侧视图;
图69是翻转果穗箱第二翻转动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0是翻转果穗箱第二翻转动作的结构侧视图;
图中:
图71是果穗箱机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
图72是果穗箱提升翻转状态结构侧视图;
图73是果穗箱提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4是果穗箱提升翻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5是油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6是穗茎兼收玉米机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7是图76的后视图;
图78是穗茎兼收玉米机传动系统的立体图;
图79为割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0为割台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1为摘穗总成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82是可对浮动辊轴向限位的茎秆喂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3是图82中D-D截面的剖视图;
图84是图82中E部的放大图;
图85为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86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玉米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7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玉米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整机;101、安装座;102、支撑架;103、动力中间轴; 104、中间轴输出轮;105、第一纵梁;106、拉杆;107、支撑杆;108、前横梁;109、前支撑梁;1010、后支撑梁;1011、盖板;1012、后横梁;1013、后桥连接架;1014、抛送风机;110、果穗处理动力轴;111、果穗处理中间轴;
2、割台;202、割台下中间轴;203、割台上中间轴;204、割台下传动轮;205、割台上传动轮;206、茎秆螺旋推运器;207、切割器总成; 208、摘穗总成;209、拉茎辊;210、摘穗机架;211、割台调节油缸; 212、茎秆喂入台架;213、上油缸固定座;214、下油缸固定座;215\摘穗通道;
3、果穗箱;301、支架底座;302、升降油缸;303、升降支管;304、翻转油缸;305、翻转滑槽;306、转接架;307、升降油缸输油管路; 308、升降油缸回油管路;309、三通阀;310、斜支撑;311、加强筋; 312、滑动块;313、多路阀;314、翻转油缸输油管路;315、翻转油缸回油管路;320、第一支架;321、第二支架;322、第一支架前横梁; 323、第一支架纵梁;324、第一支架后横梁;325、下部固定座;326、第一翻转油缸;327、第二翻转油缸;328、竖轴;329、挡杆;330、第二纵梁;331、斜撑杆;332、撑杆加强筋。
4、集草箱;401、安装位;402、拉伸弹簧;403、活门挡板;404、滑动部;405、上横梁;406、下横梁;407、加强筋;408、锁紧螺母; 409、第一固定位;410、第二固定位;411、承载弹性垫;412、集草箱升降安装底座;413、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4、集草箱升降油缸; 415、集草箱升降润滑油管;416、集草箱升降固定架加强筋;417、集草箱升降斜撑耳板;418、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9、集草箱升降斜撑底座;420、集草箱升降斜撑;421、集草箱升降固定架斜梁;422、集草箱升降固定架上梁;423、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梁;424、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连接板;425、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下梁;426、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下连接板;427、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侧梁;428、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侧梁加强筋;429、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429、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斜梁;430、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4010、垫圈;4011、活门滑槽;
6、籽粒回收装置;601、籽粒回收箱;602、籽粒箱箱体;6021、籽粒箱上箱体;6022、籽粒箱下箱体,603、籽粒卸粮口;604、籽粒箱翻转门;6041、翻转门主体;6042、翻转门挡边;6043、翻转门自由端; 6044、翻转门铰接端;6045、翻转门限位部;605、第一籽粒侧板;606、籽粒箱连接装置;6061、籽粒箱挂钩座;6062、籽粒箱挂钩;607、籽粒倾斜侧板;608、第二籽粒侧板;609、籽粒箱合页;610、籽粒升运器;611、籽粒出口通道;612、籽粒输送开合门;613、籽粒回收空隙; 6121籽粒输送开合门板;614、籽粒输送底壳;615、籽粒回收滑动部件;616、籽粒回收滑槽;6151、滑动部件固定部;6152、滑动部件调节部;617、滑动部件固定槽;618、开合门中间横梁;619、开合门侧横梁;620、籽粒输送绞龙;
7、换向齿轮箱;701、换向齿箱第二轴;702、锥齿轮;703、换向齿箱第一轴;704、壳体;705、轴承座;706、轴承;707、螺塞;708、通气塞;709、加油口;7010、放油口;7011、挡油罩;7012、导油槽;7013、油封;7014、第一支撑部;7015、第二支撑部;7016、安装孔;7017、通气孔;
8、抛送筒;801、抛送风机轴;802、抛送输入轮;803、抛送输出轮; 804、垫板;805、扇形侧翼;
9、茎秆喂入装置;901、喂入中间轴;902、前下喂入辊;903、后下喂入辊;904、前上喂入辊;905、后上喂入辊;906、中间喂入传动轮; 907、前上喂入输入轮;908、后上喂入左侧轮;909、前上喂入输出轮; 910、后上喂入右侧轮;911、第一万向节;912、第二万向节;913、前下喂入输入轮;914、前下喂入输出轮;915、后下喂入输入轮;916、输出齿轮;917、第一浮动辊;918、第二浮动辊;919、喂入装置侧壁; 920、浮动支座;921、限位板;922、调整垫;923、螺纹盲孔;924、安装通孔;925、安装圆孔;926、固定螺栓;
10、切碎装置;1001、切碎刀轴;1002、切碎输入轮;1003、切碎输出轮;
11、剥皮机;1101、剥皮机主副传动轴;1102、剥皮压送输出链轮; 12、茎秆推送器;1201、支撑套管;1202、直板齿;1203、斜板齿; 1204、套管安装座;1205、套管输入轮;1206、绞龙旋叶;
13、均布箱;1301、均布箱右壳体;1302、均布箱后壳体;1303、均布箱左壳体;1304、均布箱左斜板;1305、均布前板;1306、均布挡板支撑板;1307、均布箱上壳体;1308、均布挡板;1309、均布喂入板;1310、均布箱遮挡板;1311、均布前板安装板;1312、均布后板; 1313、均布后板安装板;1314、均布箱右斜板;1315、均布板安装孔; 1316、均布喂入缺口;1317、均布挡板调节孔;1318、均布挡板调节螺栓;1319、均布挡板调节板;
14、压送器,1401、压送器壳体;1402、第一压送辊;1403、第二压送辊;1404、第三压送辊;1405、压送抛穗辊;1406、调节手柄;1407、连接管;1408、调节撬板;1409、手柄支架;1410、升降板;1411、调节拉板;1412、抛送板;1413、撬板支架;1414、定位孔;1415、定位座;1416、定位杆;1417、顶簧;1418、限位台;1421、第一压送输入链轮;1422、第一压送惰轮;1423、第二压送惰轮;1424、剥皮压送链条;
15、果穗升运器;1501、果穗升运传动轴;
16、吸杂风机;1601、吸杂风机轴;
17、籽粒风机;1701、籽粒风机轴;
18、苞叶切碎器;1801、苞叶切碎刀轴;
1901、上苞叶绞龙轴;1902、下苞叶绞龙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是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例说明。
一种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包括底盘机架,底盘机架包括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安装座101,安装座10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前横梁 108,安装座10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横梁1012,后横梁1012向后延伸构成用于托举集草箱4的集草箱支撑部,安装座10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果穗箱3和剥皮机11的支撑架102。采用上述结构后,机架呈阶梯状,分两层布置,下层由前横梁108和后横梁1012构成,上层由支撑架102构成,上层可安装果穗箱3和剥皮机11,下层可安装集草箱4,安装座101呈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矩形框状,采用该机架的玉米收获机,不仅能够增大集草箱4容积,而且相比于传统的玉米收获机,在集草箱4满载后,11重心低,底盘稳定性好,便于发动机拆卸维修。
现有茎穗兼收玉米机的底盘机架均为双层梁结构,集草箱4位于上层梁的后部,采用后翻或侧翻方式。采用后翻方式卸草时,可以实现集草箱4的大容积,但接草车必须收割机呈90度状态,驾驶员无法观察到后部,必须由其他人辅助指挥,尤其是开道过程中,需要收割机割出较大空区,以保障接草车能横置,卸草对车极不方便。采用侧翻卸草时,驾驶员虽然可以通过后视镜方便的控制欲接草车的距离,以及观察卸草过程,但草箱容积偏小,收割作业时行走距离偏短,需要频繁卸草,严重占用收割机的作业时间。
本方案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采用了局部双层梁车架结构,车架前部为双层梁,用以支撑其他工作部件。后部为单层梁结构,可以实现草箱底部的下沉,增大草箱的容积。该布置结构既可以方便卸粮卸草,又可实现大草箱的配置,增大续航里程,减少卸草次数,大大减少了收割机的非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果穗处理传动系统,包括果穗升运器15的果穗升运传动轴1501,与果穗升运器15相连的吸杂风机16上的吸杂风机轴1601,剥皮机11 的剥皮机主副传动轴1101,籽粒风机17的籽粒风机轴1701,苞叶切碎器18的苞叶切碎刀轴1801。其中果穗升运传动轴1501和吸杂风机轴1601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剥皮机主副传动轴1101、籽粒风机轴1701 和苞叶切碎刀轴1801前后方向水平设置。还包括压送器14上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的第一压送辊1402、第二压送辊1403、第三压送辊1404、压送抛穗辊1405,以及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的上苞叶绞龙轴1901和下苞叶绞龙轴1902。以上所涉及的各部件的作用皆为现有技术,因此上述部件的作用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用于动力输入且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果穗处理动力轴110和换向齿箱7,换向齿箱7包括换向齿箱第一轴701 和与其传动连接的换向齿箱第二轴702,换向齿箱第一轴701左右方向水平设置,换向齿箱第二轴702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果穗处理动力轴 110传动连接换向齿箱第一轴701。
换向齿箱第一轴701分别传动连接果穗升运传动轴1501和吸杂风机轴1601,换向齿箱第二轴702分别传动连接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的剥皮机主副传动轴1101、籽粒风机轴1701和苞叶切碎刀轴1801。传动系统还包括果穗处理中间轴112,换向齿箱第二轴702经果穗处理中间轴112传动连接籽粒风机轴1701和苞叶切碎刀轴1801。
剥皮机主副传动轴1101依次传动连接第一压送辊1402、第二压送辊1403、第三压送辊1404、压送抛穗辊1405,剥皮机主副传动轴1101 与第一压送辊1402、第二压送辊1403、第三压送辊1404、压送抛穗辊 1405皆反向转动连接。
剥皮机主副传动轴1101传动连接上苞叶绞龙轴1901和下苞叶绞龙轴1902。
具体的:
换向齿箱第二轴702前端传动连接换向齿箱第一轴701、后端传动连接剥皮机主副传动轴1101前端和果穗处理中间轴112前端部。果穗处理中间轴112后端部传动连接籽粒风机轴1701前端,果穗处理中间轴112前端部传动连接苞叶切碎刀轴1801前端。
剥皮机主副传动轴1101后端反向传动连接第一压送辊1402后端,其具体连接方式为:剥皮机主副传动轴1101后端设有剥皮压送输出链轮1102,第一压送辊1402后端部设有第一压送输入链轮1421,第一压送输入轮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皆为链轮的第一压送惰轮1422和第二压送惰轮1423,剥皮压送输出链轮1102、第一压送惰轮1422和第二压送惰轮1423上绕设有剥皮压送链条1424,第一压送输入链轮1421 在剥皮压送链条1424外侧与其啮合传动。第一压送辊1402后端传动连接第二压送辊1403后端,第二压送辊1403后端传动连接第三压送辊1404后端,第三压送辊1404后端传动连接压送抛穗辊1405后端。
剥皮机主副传动轴1101后端传动连接上苞叶绞龙轴1901后端和下苞叶绞龙轴1902后端。
果穗均布结构,包括均布箱13,均布箱13左侧下部连接有向内侧倾斜设置的均布箱左斜板1304,均布箱13右侧下部连接有向内侧倾斜设置的均布箱右斜板1314,均布箱左斜板1304的高度高于均布箱右斜板1314的高度,均布箱左斜板1304上部安装有均布前板1305及均布后板1312,均布前板1305前部向下倾斜设置,均布前板1305右部向下倾斜设置,均布后板1312后部向下倾斜设置,均布后板1312右部向下倾斜设置,均布前板1305后部与均布后板1312相连接,果穗升运器15的输出端能够位于均布箱13上方,均布箱13上还安装有位于果穗升运器15的输出端后方的均布挡板1308。果穗升运器15向后方抛出玉米果穗。
优选的,均布前板1305及均布后板1312采用一体设计,一整块均布板前部向下弯折构成均布前板1305,均布板后部向下弯折构成均布后板1312,当然,均布前板1305及均布后板1312也可以采用分体设计。
使用时,均布箱13位于剥皮机11上方,果穗升运器15将玉米果穗输送到均布箱13处,抛出的玉米果穗接触到均布挡板1308后,均布挡板1308对玉米果穗进行缓冲减速,以及对落到均布前板1305、均布后板1312的果穗进行导流,进而达到果穗均匀分布的效果,使剥皮机各组剥皮辊受载荷均匀,提高剥皮机11的利用率,使剥皮效果明显,降低剥皮机11的故障率,增加用户收益,对产品的竞争力将有较高的提升,可推广性强。
均布箱13位于整车的最高处,安装照明灯及摄像头,方便观察剥皮机11的工作状态。
优选的,均布挡板1308由橡胶制成。使用时,缓冲效果好。
均布箱左斜板1304上开设有若干均布板安装孔1315,均布前板 1305上连接有与均布箱左斜板1304相适应的均布前板安装板1311,均布前板安装板1311与均布箱左斜板1304通过螺栓螺母结构相连接,均布后板1312上连接有与均布箱左斜板1304相适应的均布后板安装板1313,均布后板安装板1313与均布箱左斜板1304通过螺栓螺母结构相连接。使用时,均布前板1305及均布后板1312的位置可调,同时方便使用不同形状的均布前板1305及均布后板1312。
均布前板1305右侧边缘与均布后板1312右侧边缘位于用于同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直平面内。使用时,方便对果穗进行导流。
均布箱13包括均布箱右壳体1301及均布箱左壳体1303,均布箱右壳体1301后端与均布箱左壳体1303后端之间连接有均布箱后壳体 1302,均布箱左斜板1304位于均布箱左壳体1303下部,均布箱右斜板1314位于均布箱右壳体1301下部。使用时,均布箱13制造方便。
布箱右壳体1301及均布箱左壳体1303上均安装竖直设置的均布挡板支撑板1306,两件均布挡板支撑板1306上部之间连接有均布箱上壳体1307,均布挡板1308位于两件均布挡板支撑板1306上后部之间,果穗升运器15的输出端位于两件均布挡板支撑板1306之间。使用时,两件均布挡板支撑板1306、均布箱上壳体1307将果穗升运器15的输出端包裹,杜绝玉米果穗飞出。
均布挡板支撑板1306后部上端铰接有均布挡板调节板1319,均布挡板1308安装在均布挡板调节板1319上,均布挡板支撑板1306上开设有若干均布挡板调节孔1317,均布挡板调节螺栓1318穿过均布挡板调节孔1317后与均布挡板调节板1319相连接。使用时,均布挡板1308 可调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均布箱右斜板1314下部安装有若干均布喂入板1309,均布喂入板 1309具有喂入槽。使用时,方便玉米果穗均匀进入剥皮机11。
均布箱右斜板1314下部开设有若干均布喂入缺口1316,均布喂入板1309位于均布喂入缺口1316处。方便均布喂入板1309的安装、使用。
均布箱右斜板1314与均布箱右斜板1314连接处前后端均连接有均布箱遮挡板1310。均布箱遮挡板1310用于遮挡空隙,提高美观度。
压送器14快速调节机构,包括压送器壳体1401,压送器壳体1401 上侧转动安装有连接管1407,两个升降板1410上均安装有调节拉板 1411,连接管1407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调节手柄1406和调节撬板 1408,调节手柄1406和调节撬板1408的端部分别与调节拉板1411铰接。在需要调节升降板1410的高度时,转动调节手柄1406,与调节手柄1406铰接的调节拉板1411向上移动,在此同时,调节手柄1406带动连接管1407转动,与调节撬板1408铰接的调节拉板1411向上移动,由此控制两个升降板1410同时上移,本结构省时省力,节省成本,并且占用空间较小,方便调节。
关于连接管1407的转动结构,压送器壳体1401上安装有手柄支架1409和撬板支架1413,连接管1407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手柄支架1409和撬板支架1413上。调节手柄1406的中段与连接管1407固定连接。调节手柄1406一端与调节拉板1411铰接,调节手柄1406另一端为操作端,下压或上抬操作端可以实现对于升降板1410高度调节。
手柄支架1409上安装有多个定位孔1414,调节手柄1406上安装有伸入到定位孔1414中,对调节手柄1406进行定位的定位杆1416。转动调节手柄1406可以调节调节手柄1406的角度,当升降板1410调整到合适位置时,将定位杆1416插入到定位孔1414中,可以实现对于调节手柄1406的角度固定。关于定位杆1416的安装结构,调节手柄1406上安装有定位座1415,定位杆1416滑动安装在定位座1415 上,定位杆1416穿过调节手柄1406并伸向手柄支架1409。
定位杆1416上设有限位台1418,定位杆1416上套设有将定位杆 1416推向手柄支架1409的顶簧1417,顶簧1417一端顶靠在定位座 1415上,顶簧1417另一端顶靠在限位台1418上。在调节升降板1410 高度时,先将定位杆1416从定位孔1414中拉出,当调节手柄1406调整到合适角度后,重新将定位杆1416插入到其所在位置的定位孔1414 中。
手柄支架1409和撬板支架1413均位于升降板1410的上侧,调节拉板1411向上延伸。采用上述结构后,占用空间较小,方便调节。为了保证升降板1410受力均匀,连接管1407设有两个,两个连接管1407 前后间隔。两个连接管1407上的调节手柄1406位于压送器壳体1401 的同一侧,便于工作人员同时对调节手柄1406进行调节。
籽粒回收装置,包括籽粒回收箱601,还包括位于所述籽粒回收箱 601外侧的籽粒升运器610。籽粒回收箱601右侧设有向外伸出的籽粒出口通道611,所述籽粒出口通道611下方设有果穗箱(图中未示出)。
籽粒回收箱601内设有籽粒输送装置,所述籽粒升运器610下端连通所述籽粒输送装置输出籽粒的一端,所述籽粒输送装置包括位于其上部的籽粒输送开合门612。当籽粒输送开合门612完全打开时,籽粒经籽粒回收箱601上方全部进入籽粒输送装置内;当籽粒输送开合门612闭合时,籽粒输送装置和籽粒回收箱601侧壁之间留有籽粒回收空隙613且籽粒输送装置在籽粒回收箱601内为封闭状。
籽粒输送装置前后方向安装在籽粒回收箱601内,所述籽粒输送装置还包括位于籽粒输送开合门612下方的籽粒输送底壳614,所述籽粒输送底壳614前后两侧边连接在籽粒回收箱601前、后内侧壁上且开口向上设置。
为能够实现籽粒输送装置的以下特点:当籽粒输送开合门612完全打开时,籽粒经籽粒回收箱601上方全部进入籽粒输送装置内,当籽粒输送开合门612闭合时,籽粒输送装置和籽粒回收箱601侧壁之间留有籽粒回收空隙613且籽粒输送装置在籽粒回收箱601内为封闭状。籽粒输送开合门和籽粒输送底壳的结构可以有多种:
第一种:籽粒输送开合门612包括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两籽粒输送开合门板6121,左右两籽粒输送开合门板6121的下侧边分别铰接在籽粒输送底壳614的左右侧边。当籽粒输送开合门612完全打开时,左右籽粒输送开合门板6121上侧边分别连接在籽粒回收箱601左右内侧壁上;当籽粒输送开合门612完全闭合时,两籽粒输送开合门板6121 的上侧边相连且连接处呈封闭状。
第二种:籽粒输送开合门包括铰接在籽粒输送底壳左侧边的单独的籽粒输送开合门板,籽粒输送底壳右侧边连接在籽粒回收箱601内侧壁上。当籽粒输送开合门完全打开时,籽粒输送开合门板上侧边连接在籽粒回收箱601左侧壁上;当籽粒输送开合门完全闭合时,籽粒输送开合门板上侧边连接在籽粒回收箱601右侧壁上。
第三种:籽粒输送开合门包括铰接在籽粒输送底壳右侧边的单独的籽粒输送开合门板,籽粒输送底壳左侧边连接在籽粒回收箱601内侧壁上。当籽粒输送开合门完全打开时,籽粒输送开合门板上侧边连接在籽粒回收箱601右侧壁上;当籽粒输送开合门完全闭合时,籽粒输送开合门板上侧边连接在籽粒输送底壳左侧边或籽粒输送底壳靠近左侧边的侧壁上。
当然,籽粒输送开合门和籽粒输送底壳的结构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籽粒输送装置以上特点的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进行列举。以下仅对籽粒输送开合门和籽粒输送底壳的第一种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籽粒输送开合门板6121前端或/和后端设有籽粒回收滑动部件 615,所述籽粒回收箱60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籽粒回收滑动部件615 相适配的弧形的籽粒回收滑槽616。进一步的,籽粒回收滑动部件615 包括固定连接在籽粒输送开合门板6121上的滑动部件固定部6151和从籽粒回收滑槽616伸出籽粒回收箱601外的滑动部件调节部6152。
为提高本实施例的结构稳定性,靠近籽粒回收滑槽616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两固定在籽粒回收箱601外侧壁上的滑动部件固定槽617,所述滑动部件调节部6152能够分别卡接在籽粒回收滑槽616两端的两滑动部件固定槽617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籽粒回收箱601上端中间部位设有前后方向设置的开合门中间横梁618,当籽粒输送开合门612完全闭合时,两籽粒输送开合门板6121的上侧边皆抵接在所述开合门中间横梁618上。籽粒回收箱601左右侧壁的上端部分别设有两前后方向设置的开合门侧横梁619,当籽粒输送开合门612完全打开时,左右两籽粒输送开合门板6121的上侧边分别抵接在左右两开合门侧横梁619上。具体的,开合门中间横梁618和开合门侧横梁619可以是角钢,也可以是矩形管,还可以是折弯板等能够实现其功能的结构。
籽粒输送装置还包括位于籽粒输送底壳614上方和籽粒输送开合门612下方的籽粒输送绞龙620,所述籽粒输送绞龙620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籽粒输送底壳614横截面呈V形且底部圆弧过渡。
籽粒回收箱,包括籽粒箱箱体602,籽粒箱箱体602侧壁下部设有籽粒卸粮口603,籽粒卸粮口603处设有籽粒箱翻转门604。籽粒箱翻转门604铰接在籽粒卸粮口603下端且能够沿其铰接点上下翻转,籽粒箱翻转门604包括翻转门主体6041和位于翻转门主体6041前后两侧边的两翻转门挡边6042,当籽粒箱翻转门604打开后,翻转门自由端6043(籽粒箱翻转门604在籽粒卸粮口603铰接处的一端为翻转门铰接端6044,相对的一端即为翻转门自由端6043)向下倾斜设置且籽粒箱翻转门604的最大翻转角度不大于180°。
在本实施例中,籽粒箱翻转门604设置有翻转门挡边6042,当籽粒箱翻转门604打开后,向下倾斜设置的籽粒箱翻转门604即可以充当籽粒卸粮通道,实用性强。
籽粒箱箱体602包括位于上部的籽粒箱上箱体6021和位于下部的籽粒箱下箱体6022。籽粒箱上箱体6021为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结构。籽粒箱下箱体6022包括一前一后竖直设置的两第一籽粒侧板605,籽粒卸粮口603位于籽粒箱下箱体6022的左侧或右侧,籽粒箱还包括能够将籽粒箱翻转门604闭合在籽粒卸粮口603处的籽粒箱连接装置606,当籽粒箱翻转门604闭合时,两翻转门挡边6042分别贴合在两第一籽粒侧板605外侧。
籽粒箱连接装置606设置有一前一后两个。籽粒箱连接装置606 包括位于第一籽粒侧板605上的籽粒箱挂钩座6061和铰接在籽粒箱翻转门604上的籽粒箱挂钩6062,籽粒箱挂钩6062靠近翻转门自由端 6043设置。
籽粒箱下箱体6022还包括位于两第一籽粒侧板605之间的籽粒倾斜侧板607,籽粒倾斜侧板607下侧边位于籽粒卸粮口603下侧边,籽粒箱翻转门604打开时,翻转门主体6041靠近翻转门铰接端6044的部分抵接于籽粒倾斜侧板607下方,或翻转门主体6041与籽粒倾斜侧板607位于同一平面上。当在籽粒箱翻转门604打开状态下,翻转门主体6041靠近翻转门铰接端6044的部分抵接于籽粒倾斜侧板607下方时,籽粒箱翻转门604靠近翻转门铰接端6044的内侧铰接在籽粒倾斜侧板607下侧边。具体的,籽粒箱翻转门604下端部通过籽粒箱合页609铰接在籽粒倾斜侧板607上。翻转门主体6041靠近翻转门铰接端6044的侧边至籽粒箱翻转门604与籽粒倾斜侧板607的铰接位置形成翻转门限位部6045。当籽粒箱翻转门604打开时,翻转门限位部6045 贴合在籽粒倾斜侧板607下侧边,能够轻松的使得籽粒箱翻转门604 向下倾斜设置。
籽粒箱下箱体6022还包括位于籽粒卸粮口603上方且竖直设置的第二籽粒侧板608,当籽粒箱翻转门604闭合时,翻转门主体6041贴合在第二籽粒侧板608外侧,能够在籽粒箱翻转门604闭合时有效防止籽粒漏出,提高了使用稳定性。
关于支撑架102的具体结构,支撑架102为矩形框架,支撑架102 的上部设有覆盖在安装座101上的盖板1011。支撑架102在安装座101 的上方,向四周延伸。
关于果穗箱3和剥皮机11的排布结构,果穗箱3和剥皮机11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02的上侧,果穗箱3和剥皮机11左右排布安装。果穗箱3安装在B区域中,剥皮机11安装在A区域中。
为了增强支撑架102的结构强度,前横梁108、后横梁1012以及安装座101上均设有用于支撑支撑架102的支撑杆107,支撑杆107 的下端与前横梁108或后横梁1012或安装座101连接,支撑杆107的上端与支撑架102连接。
关于后横梁1012的结构,后横梁1012设有两个,两个后横梁1012 左右间隔,集草箱支撑部位于两个后横梁1012的上侧。两个后横梁 1012的后端固定连接后支撑梁1010,后支撑梁1010将两个后横梁1012 相互连接,两个后横梁1012上还安装有前支撑梁109,前支撑梁109 位于后支撑梁1010的前方,集草箱4固定安装在前支撑梁109和后支撑梁1010上。将集草箱4安装在前支撑梁109和后支撑梁1010上,可增大集草箱4的容积,可减少设备卸草次数,从而提高玉米收获机的收获效率。集草箱4安装在C区域中。
为了增强两个后横梁1012的支撑强度,两个后横梁1012之间安装有后桥连接架1013。
关于前横梁108的具体结构,前横梁108向前延伸,前横梁108 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纵梁105,第一纵梁105上下延伸,第一纵梁 105的上部安装有拉杆106,拉杆106的另一端与支撑架102相连接。前横梁108设有两个,两个前横梁108左右间隔,两个前横梁108构成用于托举抛送风机1014的风机支撑部,两个第一纵梁105上的拉杆 106分别贴靠在抛送风机1014的左右两侧。前横梁108、第一纵梁105、拉杆106和安装座101围成了包围抛送风机1014的矩形框。
拉杆106为长度可调节的伸缩螺杆。拉杆106的拉紧力调整方便,拉杆106的其中一端使用定位销和销轴配合铰接,拆卸方便,极大提高了拋送风机的维修方便性。
收获机械用换向齿轮箱,包括壳体704,壳体704中转动安装有换向齿箱第二轴701和换向齿箱第一轴703,换向齿箱第二轴701和换向齿箱第一轴703传动连接,换向齿箱第二轴701和换向齿箱第一轴703 的端部从壳体704中向外伸出,壳体704上安装有轴承座705,轴承座 705上安装有用于支撑换向齿箱第二轴701或换向齿箱第一轴703的轴承706,轴承座705上设有用于将轴承706其中一侧的润滑油导引至轴承706另一侧的导油槽7012。导油槽7012能够将轴承706其中一侧的润滑油导引至轴承706的另一侧,保证轴承706润滑,避免轴承706 损坏。
关于壳体704的具体结构,壳体704包括第一支撑部7014和第二支撑部7015,第一支撑部7014和第二支撑部7015的截面呈圆形状,第二支撑部7015的其中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部7014的中段上。壳体 704呈T字形,并且第一支撑部7014和第二支撑部7015呈圆筒形,相较于方形壳体704,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并且受力合理,结构强度高,此外,润滑油液循环顺畅,在离心力作用下,润滑油能够在壳体704内壁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厚度且相对稳定的润滑油膜,提高了热交换效率。第一支撑部7014的两端向外敞口,第二支撑部 7015远离第一支撑部7014的端部敞口,轴承座705设有多个,多个轴承座705分别封堵在第一支撑部7014和第二支撑部7015的端部敞口处。第一支撑部7014的端部安装有两个轴承座705,第二支撑部7015 的端部安装有一个轴承座705。
关于换向齿箱第二轴701和换向齿箱第一轴703的安装结构,换向齿箱第一轴703安装在第一支撑部7014中,换向齿箱第一轴703的两端从第一支撑部7014的两个敞口处向外伸出,换向齿箱第二轴701 安装在第二支撑部7015中,换向齿箱第二轴701的其中一端从第二支撑部7015的敞口处向外伸出。
轴承706为圆锥滚子轴承706,圆锥滚子直径较小的一端朝向第一支撑部7014或第二支撑部7015的端部敞口方向,轴承座705上安装有用于密封润滑油的油封7013,油封7013套设在换向齿箱第二轴701 或换向齿箱第一轴703上。因轴承706采用圆锥滚子轴承706,工作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润滑油由圆锥滚子轴承706的滚子小端向大端甩出,造成圆锥滚子轴承706的滚子小端缺油,而导油槽7012能够平衡轴承706两侧的润滑油,工作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润滑油由圆锥滚子轴承706的滚子小端向大端甩出(回油),圆锥滚子轴承706的滚子小端形成负压,油液经设置在轴承706安装孔7016内壁上的油槽吸入。从而优化轴承706的润滑效果,提高散热效率。
导油槽7012设有多个,导油槽7012环绕轴承706设置。可以保证轴承706各个位置的润滑效果良好。轴承座705上设有安装孔7016,轴承706安装在安装孔7016中,导油槽7012位于安装孔7016的内壁上。在轴承座705上,轴承706安装孔7016内壁上布置数个导油槽7012,最低处的导油槽7012低于润滑油油位,最高处的导油槽7012 高于润滑油油位。
壳体704的顶部设有加油口709,壳体704的底部设有放油口7010,加油口709和放油口7010上均安装有螺塞707。通过加油口709可向壳体704中注入润滑油,通过放油口7010,可将壳体704中的废油向外排出。
换向齿箱第二轴701和换向齿箱第一轴703上安装有一组相互啮合的锥齿轮702。在换向齿箱第一轴703上更改锥齿轮702的装配方向,可方便的更改换向齿轮箱的输出旋转方向。
为了平衡壳体704内外的气压,壳体704的上部设有通气孔7017,通气孔7017上安装有封闭通气孔7017的通气塞708,壳体704内部设有挡油罩7011,挡油罩7011围拢在通气孔7017上,挡油罩7011朝向远离锥齿轮702的方向敞口。挡油罩7011是随壳体704一体铸造,通气孔7017设置在壳体704顶部,挡油罩7011可防止油液飞溅到通气塞708上,避免通气塞708渗油漏油。此外,挡油罩7011与壳体704 的内壁,存在有一定的夹角。能够局部破坏壳体704内壁上的润滑油膜,使润滑油返溅到锥齿轮702上,优化锥齿轮702润滑效果。
茎秆推送器,包括支撑套管1201,支撑套管1201横向延伸,支撑套管1201上设有直板齿1202,直板齿1202设有多个,直板齿1202 沿着支撑套管1201长度方向延伸,多个直板齿1202环绕支撑套管1201 间隔排布,支撑套管1201上设有用于将茎秆向支撑套管1201中部聚拢的收拢装置。采用上述结构后,直板齿1202可以将切断后的茎秆向后输送,收拢装置为螺旋角度为90°的绞龙旋叶1206,绞龙旋叶1206 可以将茎秆由两侧向中间推送,避免茎秆的喂入方向一致,导致推运器上缠草。由此实现对不同玉米农艺条件下的玉米收割,满足不同地区农民种植户的基本要求,并为玉米收获机实现不同地区跨区作业奠定了最基本的技术条件。
关于直板齿1202的具体结构,直板齿1202其中一端与支撑套管 1201外周面固定连接,直板齿1202另一端朝向远离支撑套管1201的方向延伸。直板齿1202倾斜安装在支撑套管1201上,多个直板齿1202 在支撑套管1201上的倾斜方向相同,推送器倾斜角度165°,直板齿 1202用于将切断后的茎秆向后输送。
关于收拢装置的具体结构,收拢装置为两组绞龙旋叶1206,两组绞龙旋叶1206的旋向相反,两组绞龙旋叶1206分别从支撑套管1201 的中央向支撑套管1201的两端延伸。由于玉米在生长时,会在其根部及以上位置缠绕杂草,在工作时,支撑套管1201持续转动,将茎秆由两侧向中间收拢,由此给予茎秆一个径向的推力,而直板齿1202会给予茎秆一个周向的推力,两组方向不同的推力可防止推送器上缠绕杂草。
关于绞龙旋叶1206的具体结构,绞龙旋叶1206由多个斜板齿1203 组成,多个斜板齿1203依次首尾对接并呈螺旋状延伸。由多个斜板齿1203组成的绞龙旋叶1206维修方便,当绞龙旋叶1206损坏时,只需对损坏处的斜板齿1203进行拆卸维修即可。关于斜板齿1203的对接部位,斜板齿1203的对接处位于直板齿1202的安装部位。斜板齿1203 的对接处在直板齿1202的侧部。
关于支撑套管1201的安装位置,支撑套管1201安装在割台2上,支撑套管1201位于切割器总成207的后方、茎秆螺旋推运器206的前方。关于支撑套管1201转动结构的实现,割台2上安装有两个套管安装座1204,两个套管安装座1204左右间隔,支撑套管1201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套管安装座1204上。套管安装座1204上设置有轴承,支撑套管1201与轴承相连接。
套管输入轮1205上安装有用于向其输入驱动力的套管输入轮 1205。套管输入轮1205为链轮或齿轮,用于传递驱动力,带动支撑套管1201转动。
集草箱,所述集草箱4设置于机架的后端,抛送筒8连接于切碎装置与集草箱4之间,抛送筒8将切碎后的草料抛送至集草箱4内,所述集草箱4连接于抛送筒8的出料端下方,抛送筒8为多段铰接式升降结构,其中,出料口段铰接于弯折部前端,弯折部后端通过铰接转接件与机架中的切碎装置相连。
所述集草箱4靠近抛送筒8的内端设置有安装位401,所述内端为抛送筒8下落后的抵靠端,所述安装位在该实施例中为竖向设置,其上端为开放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安装位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开设方向,以实现不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安装位401位于抛送筒8正下方,且所述安装位401朝向抛送筒8的上端为开放端,所述抛送筒8可以落入安装位401中,所述安装位401中滑动安装有组件一,所述组件一包括活门挡板403、弹性件及两侧活门滑槽4011,所述活门挡板403 是设置于安装位401中的升降件,活门挡板403与安装位401相匹配,使所述活门挡板403阻挡于安装位401处,所述组件一中活门挡板403 两端伸出的滑动部约束安装于所述活门滑槽4011中,所述滑动部为延伸出的侧翼板,所述滑动部的截面与活门滑槽匹配,使活门挡板403 限定在所述安装位401中上下移动,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活门挡板403 与集草箱4之间,所述活门挡板403的升降复位通过弹性件实现,所述活门挡板403位于所述抛送筒8的正下方,在所述抛送筒8抵靠至集草箱4侧壁时,活门挡板403跟随所述抛送筒8升降,避免刚性连接所带来的冲击,同时,所述活门挡板403的下降降低抛送筒8的高度,避免因为侧壁的阻挡导致抛送筒8出料口过高所带来的草料外溢洒落。
所述活门挡板403的上端具有通过弯折部连接并向所述集草箱 401内延伸的上横梁405,所述上横梁405为水平设置的钢板,上横梁 405上安装弹性承载垫411,所述弹性承载垫411为橡胶垫,活门挡板 403的上端通过弹性承载垫411支撑于抛送筒8下方,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所述活门挡板403的下端设有与上横梁405相对的下横梁406,上横梁405与下横梁406之间连接加强筋407,所述加强筋407固定于活门挡板403侧壁,将上横梁405、下横梁406及活门挡板403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活门挡板403的整体强度。
所述弹性件为拉伸弹簧402,所述拉伸弹簧402沿组件一的滑动方向布设,当所述组件一沿竖向升降时,所述拉伸弹簧402的两端沿升降方向布设,其外端为高端,所述拉伸弹簧402的外端通过组件二与集草箱4侧壁连接,内端为低端,内端通过组件二连接于活门挡板上。
所述组件二包括锁紧螺母408及垫圈4010,所述垫圈4010垫设于锁紧螺母408内侧,所述拉伸弹簧402的端部钩设在垫圈4010与侧壁之间,垫圈4010在外侧形成阻挡,所述活门挡板403上具有多个固定位,所述固定位的不同限定所述拉伸弹簧402的不同张紧度,从而改变活门挡板403的升降跟随速度,所述活门挡板403下端(也就是内端)具有第一固定位409及第二固定位410,所述第二固定位410位于第一固定位409的上方内侧,所述内侧为靠近活门挡板403竖向轴线的一侧,所述拉伸弹簧402的内端通过组件二连接于第一固定位409 或第二固定位410上。
所述承载弹性垫411沿上横梁405的布设方向对称设置两块,两承载弹性垫411外端之间的横向长度大于所述抛送筒8的横向宽度,以起到承载效果。
与所述活门挡板403对应处的抛送筒8下侧设有垫板804,所述垫板804两侧具有向上延伸的扇形侧翼805,侧翼上端固定于抛送筒8 上,扇形侧翼805之间的垫板804为钢制平板,垫板804通过扇形侧翼805与所述抛送筒8之间形成吸能空间,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避免抛送筒8的损坏。
集草箱升降结构,包括集草箱4,还包括两件平行设置的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优选的,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倾斜设置,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靠近另一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的一侧具有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430,优选的,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由槽钢制成,槽钢的两边缘向外侧弯折,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外侧连接有若干与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相垂直的集草箱升降固定架加强筋416。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430内滑动连接有由集草箱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的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集草箱4安装在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上。
初始状态时,不启动集草箱升降驱动装置,此时,位于集草箱4 较低的位置上;当需要集草箱4升高时,启动集草箱升降驱动装置,集草箱升降驱动装置驱动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沿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430上升,进而带动集草箱4上升到较高的位置;当需要集草箱4 下降时,启动集草箱升降驱动装置,集草箱升降驱动装置驱动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沿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430下降,进而带动集草箱4 下降到较低的位置,集草箱4的高度可调节,方便适应不同的收草车,以实现能将整个收草车装满,减少等车时间,提高作业效率。此结构机械强度高,在集草箱4升降过程中稳定性好。本结构不局限于玉米机,可以使用在籽粒机,水稻机,小麦机其他机器上。
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上端连接有集草箱升降斜撑耳板417,集草箱升降斜撑耳板417上连接有倾斜设置的集草箱升降斜撑420。
使用时,集草箱升降斜撑420用于支撑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提高草箱升降固定架413的结构稳定性。
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下端连接有集草箱升降固定架底座412,集草箱升降斜撑420下端连接有集草箱升降斜撑底座419,集草箱升降固定架底座412及集草箱升降斜撑底座419上均开设有螺栓过孔。使用时,利用集草箱升降固定架底座412及集草箱升降斜撑底座419安装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及集草箱升降斜撑420,安装效率高,降低制造成本。
两件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上部之间连接有集草箱升降固定架上梁422,两件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下部与集草箱升降固定架上梁422 之间连接有集草箱升降固定架斜梁421。集草箱升降固定架上梁422 与集草箱升降固定架斜梁421用于提高草箱升降固定架413的结构稳定性。
两件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上部之间连接有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梁423,两件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下部之间连接有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下梁425,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梁423与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下梁425 之间连接有两件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斜梁429。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梁 423、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下梁425、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斜梁429用于提高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的结构稳定性。
选优的,两件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斜梁429交叉设置。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斜梁429用于提高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的结构稳定性。
选优的,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梁423两端部与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下梁425两端部之间均连接有与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平行设置的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侧梁427,草箱升降活动架侧梁427端部与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之间连接有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侧梁加强筋428。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侧梁427用于提高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的结构稳定性。
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梁423上部连接有若干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连接板424,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下梁425上部连接有若干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下连接板426,集草箱4能够安装在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上连接板 424及集草箱升降活动架下连接板426上。使用时,方便集草箱4的安装。
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上安装有若干能够与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430内侧相连通的集草箱升降润滑油管415。优选的,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与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之间的间隙为两毫米,使用时,通过集草箱升降润滑油管415向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与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之间的间隙加注润滑油,降低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与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之间的摩擦力。
集草箱升降驱动装置包括集草箱升降油缸414,集草箱升降油缸 414的缸体与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下端相铰接,集草箱升降油缸414 的顶杆与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上端相铰接。当需要集草箱4升高时,集草箱升降油缸414的顶杆伸出,驱动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沿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430上升,进而带动集草箱4上升到较高的位置;当需要集草箱4下降时,集草箱升降油缸414的顶杆缩回,驱动装置驱动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沿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430下降,进而带动集草箱4下降到较低的位置。
翻转果穗箱,所述果穗箱3安装于果穗箱支架上,所述果穗箱3 上端为卸料端,不同于已有的果穗箱支架,所述果穗箱支架包括第一支架320和第二支架321,所述第一支架320固定安装于所述1的机架上,所述第一支架320由横向及纵向设置的钢梁焊接组成,其中,第一支架纵梁323的前端焊接有第一支架前横梁322,所述第一支架前纵梁322后方的第一支架纵梁323连接有第一支架后横梁324,第一支架前横梁322与第一支架后横梁324平行而设。
所述果穗箱安装于第二支架内,所述第二支架的前部下端作为支点铰接于第一支架前横梁322上,所述第一支架上具有底座与支架铰接的第一翻转油缸326,所述第一翻转油缸326的提升端铰接于第二支架的支点后方,所述第一支架后横梁324的下侧固定连接向下延伸的下部固定座325,所述第一翻转油缸326的底座铰接于下部固定座325 上。
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翻转油缸327,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前挡架及侧支架,所述第二翻转油缸327安装于侧支架上,所述前挡架包括两侧的竖轴328及交叉固定于两竖轴之间的挡杆329,所述前挡架设置于果穗箱3前侧,所述侧支架挡设在果穗箱3左右两侧,侧支架包括底部第二纵梁330及斜撑杆331,所述竖轴328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纵梁330前端,所述斜撑杆331上端固定于所述竖轴328的上部,且所述斜撑杆331与竖轴328固定处通过转轴枢接于所述果穗箱3上,斜撑杆331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纵梁330后部,所述第二翻转油缸327 配合侧支架分设在果穗箱3的左右两侧,第二翻转油缸327的底座铰接于斜撑杆331上,所述第二翻转油缸327的提升端与所述果穗箱3 铰接,且第二翻转油缸327提升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果穗箱3枢接点后方。
所述第一翻转油缸326提升端的铰接点与第二支架支点位于同一纵深位置,铰接于同一第二纵梁330上。
所述第一翻转油缸326的提升端铰接于所述第二纵梁330下侧的中部,所述斜撑杆331与第二纵梁330之间设有撑杆加强筋332,所述撑杆加强筋332的下端固定于第二纵梁330上侧的中部,所述撑杆加强筋332与第一翻转油缸326的铰接位置对应,增强铰接点的强度,同时,提高第一翻转动作的翻转效果。
所述第一翻转油缸326提升,驱动果穗箱3及第二支架一同绕铰接支点旋转,使所述果穗箱3靠近收粮车料斗,所述第一翻转油缸326 翻转到位后,第二翻转油缸327提升,驱动所述果穗箱3在倾斜基础上进行第二翻转动作,果穗箱3绕所述第二支架的枢接点旋转,果穗箱3出料口翻转,将物料倾泻而出。
果穗箱机构,所述机构包括果穗箱3及对称支撑于所述果穗箱3 两侧的侧支架,所述果穗箱3用于收料的上端为开放端部,所述侧支架支撑果穗箱3横向两侧,所述侧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果穗箱3下方的支架底座301上,所述支架底座301安装于1的机架中,所述支架底座301由横向及纵向设置的槽钢连接组成。
依托于所述侧支架上的升降支管303安装有升降油缸302和翻转油缸304,所述升降支管303为套管式结构,其下部为固定段303-2,上部为伸缩段303-1,伸缩段303-1的下端嵌入所述固定段303-2内,并使所述伸缩段303-1端部无法脱离所述固定段303-2,所述升降支管 303为方管,所述升降油缸302提升端铰接于所述升降支管伸缩段 303-1,并靠近所述外端部,所述升降油缸302的底座通过转接架铰接于所述支架底座301上,所述升降支管的固定段303-2固定连接到所述支架底座301上,所述升降支管303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升降油缸 302,所述升降支管303及升降油缸302前后排列呈三角状。
所述翻转油缸304的底座通过滑动块312滑动安装于所述升降支管固定段303-2翻转滑槽305处,所述翻转油缸304设置于所述升降支管303的上侧,所述翻转油缸304、升降支管303和升降油缸302 在果穗箱3侧部位于同一立面,以减少果穗箱机构横向布设距离,所述翻转滑槽305设置于所述升降支管固定段303-2侧壁,并匹配所述升降支管303的轴线设置,所述滑动块312部分穿过所述翻转滑槽305 并与所述固定段303-2内侧的伸缩段303-1端部相连,所述升降油缸 302提升端通过转接架306铰接于所述升降支管伸缩段303-1的外端部,所述翻转油缸304的提升端与升降支管伸缩段303-1外端部以前后次序铰接于果穗箱3侧壁上,所述升降油缸302及翻转油缸分别通过油路系统与支架底座301上的多路阀相连。
所述果穗箱3的升降及翻转动作为:升降油缸302的提升端带动所述升降支管伸缩段303-1伸出,使所述果穗箱3沿升降支管303的轴线方向提升,提升至预定高度后,翻转油缸304的提升端顶出,使所述果穗箱3以伸缩段303-1外端的铰接点为支点旋转,完成所述果穗箱3的提升翻转动作,反之,使所述果穗箱3复位。
油路系统包括输油管路307、回油管路308及三通阀309,所述三通阀309安装于两升降油缸302所串联的升降油缸输油管路307中,所述三通阀309还安装于两翻转油缸304所串联的翻转油缸输油管路 314中,实现左右两侧油缸同步供油。
所述升降支管303由斜支撑310及加强筋311固定,所述斜支撑 310下端固定于所述支架底座301上,上端连接升降支管固定段303-2 上部,所述加强筋311连接在斜支撑310与升降支管固定段303-2之间。
升降油缸302的具体工作原理为:液压油从多路阀313流出,为保证前后升降油缸302的升降速度一致,使用三通阀309将液压油平均分为两股,两股同时通过前侧的升降油缸输油管路307流入两侧升降油缸302进油腔,与此同时升降油缸302回油腔的液压油通过升降油缸回油管路308流出,实现升降油缸302的上升动作,下降动作则与之相反,从而实现果穗箱3沿升降支管303方向做直线升降运动。
翻转油缸304的具体工作原理为:液压油从多路阀313流出,为保证前后翻转油缸304的升降速度一致,使用三通阀309将液压油平均分为两股,两股通过前侧的翻转油缸输油管路314流入两侧翻转油缸304进油腔,与此同时翻转油缸304回油腔的液压油通过翻转油缸回油管路315流出,实现翻转油缸304上升动作,下降动作则与之相反,与升降油缸302不同的是,因果穗箱3旋转点与果穗箱支架固定在一处,翻转油缸304行程加大只能迫使果穗箱3以旋转点为圆心做出翻转动作。
穗茎兼收玉米机传动系统,该传动系统包括连接动力机构的动力中间轴103、抛送筒8的抛送风机轴801、切碎装置10的切碎刀轴1001,还包括割台中的割台下中间轴202和割台上中间轴203,以及茎秆喂入装置9中的喂入中间轴901、前下喂入辊902、后下喂入辊903、前上喂入辊904和后上喂入辊905。
动力经动力中间轴103依次传递至抛送风机轴801、切碎刀轴 1001、喂入中间轴901,其中抛送风机轴801、切碎刀轴1001和喂入中间轴901皆与动力中间轴103同向旋转。喂入中间轴901将传递来的动力依次传递至割台下中间轴202、割台上中间轴203、前上喂入辊904、后上喂入辊905;喂入中间轴901还将传递来的动力依次传递至前下喂入辊902、后下喂入辊903。其中割台下中间轴202、割台上中间轴203、前上喂入辊904、后上喂入辊905皆与喂入中间轴901同向旋转,其中前下喂入辊902、后下喂入辊903皆与喂入中间轴901反向旋转。
动力中间轴103左端的中间轴输出轮104传动连接抛送风机轴801 左端的抛送输入轮802,抛送风机轴801右端的抛送输出轮803传动连接切碎刀轴1001右端的切碎输入轮1002,切碎刀轴1001左端的切碎输出轮1003传动连接喂入中间轴901左端的中间喂入传动轮906。
中间喂入传动轮906左侧或喂入中间轴901左端连接割台下中间轴202右端,所述割台下中间轴202左端的割台下传动轮204传动连接割台上中间轴203左端的割台上传动轮205。所述割台上中间轴203 右端连接前上喂入辊904左端或前上喂入辊904左端的前上喂入输入轮907左侧。
前上喂入输入轮907传动连接后上喂入辊905左端的后上喂入左侧轮908,所述前上喂入辊904右端的前上喂入输出轮909传动连接后上喂入辊905右端的后上喂入右侧轮910。
中间轴输出轮104、抛送输入轮802、抛送输出轮803、切碎输入轮1002皆为带轮,中间轴输出轮104和抛送输入轮802之间、抛送输出轮803和切碎输入轮1002之间皆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切碎输出轮 1003和中间喂入传动轮906皆为链轮且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中间喂入传动轮906左侧或喂入中间轴901左端通过第一万向节 911连接割台下中间轴202右端,割台下传动轮204和割台上传动轮 205皆为链轮且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割台上中间轴203右端通过第二万向节912连接前上喂入辊904左端或前上喂入输入轮907左侧;前上喂入输入轮907、后上喂入左侧轮908、前上喂入输出轮909、后上喂入右侧轮910皆为链轮,前上喂入输入轮907和后上喂入左侧轮908 之间、前上喂入输出轮909和后上喂入右侧轮910之间皆为链条传动。
喂入中间轴901左端设有位于中间喂入传动轮906内侧的输出齿轮916,所述前下喂入输入轮913为齿轮,输出齿轮916与前下喂入输入轮913啮合传动,使得喂入中间轴901与前下喂入辊902反向传动连接。前下喂入输出轮914和后下喂入输入轮915皆为链轮且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动力传递的具体方向如下:
动力中间轴103--动力中间轴103左端的中间轴输出轮104--抛送风机轴801左端的抛送输入轮802--抛送风机轴801--抛送风机轴801 右端的抛送输出轮803--切碎刀轴1001右端的切碎输入轮1002--切碎刀轴1001--切碎刀轴1001左端的切碎输出轮1003--喂入中间轴901 左端的中间喂入传动轮906--第一万向节911/(喂入中间轴901--第一万向节911)--割台下中间轴202--割台下中间轴202左端的割台下传动轮204--割台上中间轴203左端的割台上传动轮205--割台上中间轴 203--第二万向节912--(前上喂入辊904-前上喂入辊904左端的前上喂入输入轮907)/前上喂入辊904左端的前上喂入输入轮907--后上喂入辊905左端的后上喂入左侧轮908--后上喂入辊905。
喂入中间轴901左端的中间喂入传动轮906--喂入中间轴901--喂入中间轴901左端的输出齿轮916--前下喂入辊902左端的前下喂入输入轮913--前下喂入辊902--前下喂入辊902右端的前下喂入输出轮 914--后下喂入辊903右端的后下喂入输入轮915--后下喂入辊903。
第二万向节912/前上喂入辊904左端的前上喂入输入轮907--前上喂入辊904--前上喂入辊904右端的前上喂入输出轮909--后上喂入辊905右端的后上喂入右侧轮910--后上喂入辊905。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传动连接中,两传动轮之间的传动连接不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单一的皮带传动或链条传动或齿轮传动,其既可以是皮带传动也可以是链条传动也可以是齿轮传动,还可以是能够实现传动连接的其他传动方式。
茎穗兼收割台,包括茎秆喂入台架212,茎秆喂入台架212上侧铰接有摘穗机架210,摘穗机架210上安装有多个摘穗总成208,摘穗总成208的两侧安装有前后延伸的拉茎辊209,相邻两个摘穗总成208 之间设有一条摘穗通道215,拉茎辊209位于摘穗通道215的左右两侧,以摘穗机架210的中线为分界线,靠近中线一侧拉茎辊209的安装高度高于远离中线一侧拉茎辊209的安装高度。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调整摘穗通道215两侧的拉茎辊209安装高度,使位于中线右侧的玉米茎秆向左侧拉,使位于中线左侧的玉米茎秆向右侧拉,这样茎秆相对集中,相比于传动的玉米收获机,茎秆排布整齐,可提高茎秆的切碎效果。
关于摘穗机架210抬升角度控制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茎秆喂入台架212和摘穗机架210之间安装有控制摘穗机架210抬升角度的割台调节油缸211。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控制割台调节油缸211的伸展长度,使摘穗机架210围绕茎秆喂入台架212转动,从而控制茎秆喂入台架212的抬升角度,本结构控制方便,操作便捷,以此来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不同地区农艺适应性,解决并实现不同地区跨区收获的难题。可实现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跨区作业,进一步提升玉米机械化收获率,并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茎秆的切碎效果。
关于割台调节油缸211的安装结构,摘穗机架210上安装有上油缸固定座213,茎秆喂入台架212上安装有下油缸固定座214,割台调节油缸21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油缸固定座213和下油缸固定座214 铰接。割台调节油缸211设有两个,两个割台调节油缸211分别位于割台2的左右两侧,可使割台2受力更加均匀。
关于摘穗机架210抬升角度控制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茎秆喂入台架212和摘穗机架210之间安装有控制摘穗机架210抬升角度的电动推杆,通过电动推杆控制摘穗机架210的抬升角度,控制方便便捷。
关于摘穗机架210抬升角度控制结构的第三种实施例,茎秆喂入台架212和摘穗机架210之间安装有控制摘穗机架210抬升角度的电动丝杆。通过电动丝杆控制摘穗机架210的抬升角度,控制方便便捷。
关于拉茎辊209的第一种实施例,拉茎辊209上设有螺旋筋,螺旋筋呈螺旋状绕设在拉茎辊209的外壁上。工作过程,拉茎辊209转动,相邻两个拉茎辊209上的螺旋筋将玉米茎秆向下拉拽。
关于拉茎辊209的第二种实施例,拉茎辊209上设有直筋,直筋位于拉茎辊209的外壁上,直筋沿着拉茎辊209长度方向延伸。工作过程,拉茎辊209转动,相邻两个拉茎辊209上的直筋将玉米茎秆向下拉拽。关于拉茎辊209上直筋的结构形式,直筋设有多条,多条直筋环绕拉茎辊209间隔排布。
可对浮动辊轴向限位的茎秆喂入装置,包括两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喂入装置侧壁919和左右两端分别安装在两喂入装置侧壁919的第一浮动辊917,第一浮动辊917左右两端分别可转动的套接有两浮动支座920。进一步的,喂入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一浮动辊917前方或后方的第二浮动辊918,浮动支座920套接在第一浮动辊917和第二浮动辊 918之间。
在喂入装置的左右两侧,浮动支座920和喂入装置侧壁919之间设有一个或多个限位板921。进一步的,限位板921为尼龙材质,能够提高限位板921的耐磨性能。限位板921可拆卸的安装在浮动支座920 上,且限位板921与喂入装置侧壁919为间隙配合。
限位板921由内向外开设有限位盲孔923,浮动支座920上开设有与限位盲孔923相适配的安装通孔924,使用固定螺栓926依次穿过限位盲孔923和安装通孔924将限位板921安装在浮动支座920上。进一步的,限位板921上开设有两限位盲孔923,能够提高限位板921的安装稳定性。固定螺栓926优选为半圆头方径螺栓,能够进一步提高限位板921的安装稳定性。
为方便调整限位板921和喂入装置侧壁919之间的间距,使得限位板921和喂入装置侧壁919之间能够调整至间隙配合状态,在限位板921和浮动支座920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调整垫922。具体的,调整垫922厚度占限位板921厚度的7%-10%,厚度为左右方向的厚度。
调整垫922上开设有与限位盲孔923相适配的U形长条孔925,通过U形长条孔925的开口端即可轻松的将调整垫922安装在限位板921 和浮动支座920之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包括底盘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机架包括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安装座(101),安装座(10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前横梁(108),安装座(10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横梁(1012),后横梁(1012)向后延伸构成用于托举集草箱(4)的集草箱支撑部,安装座(10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果穗箱(3)和剥皮机(11)的支撑架(1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2)为矩形框架,支撑架(102)的上部设有覆盖在安装座(101)上的盖板(1011);
果穗箱(3)和剥皮机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02)的上侧,果穗箱(3)和剥皮机左右排布安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08)向前延伸,前横梁(108)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纵梁(105),第一纵梁(105)上下延伸,第一纵梁(105)的上部安装有拉杆(106),拉杆(106)的另一端与支撑架(102)相连接;
前横梁(108)设有两个,两个前横梁(108)左右间隔,两个前横梁(108)构成用于托举抛送风机(1014)的风机支撑部,两个第一纵梁(105)上的拉杆(106)分别贴靠在抛送风机(1014)的左右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草箱(4),还包括两件平行设置的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靠近另一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的一侧具有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430),集草箱升降活动架滑槽(430)内滑动连接有由集草箱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的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集草箱(4)安装在集草箱升降活动架(418)上;
集草箱升降固定架(413)上端连接有集草箱升降斜撑耳板(417),集草箱升降斜撑耳板(417)上连接有倾斜设置的集草箱升降斜撑(4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果穗箱(3),所述果穗箱(3)安装于果穗箱(3)支架上,果穗箱(3)支架包括第一支架(320)和第二支架(321),所述果穗箱(3)安装于第二支架(321)内,所述第二支架(321)的前部下端作为支点铰接于第一支架(320)上,所述第一支架(320)上具有底座与支架铰接的第一翻转油缸(326),所述第一翻转油缸(326)的提升端铰接于第二支架(321)的支点后方,所述第二支架(321)上设有第二翻转油缸(327),所述第二翻转油缸(327)分设在果穗箱(3)的左右两侧,第二翻转油缸(327)的底座铰接于第二支架(321)上,所述第二翻转油缸(327)的提升端与所述果穗箱(3)铰接,且第二翻转油缸(327)提升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架(321)与果穗箱(3)枢接点后方;
第一支架(320)的下端具有向下延伸的下部固定座(325),所述第一翻转油缸(326)的底座铰接于下部固定座(325)上,所述第一翻转油缸(326)提升端的铰接点与第二支架(321)支点位于同一纵深位置,铰接于同一第二纵梁(330)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果穗箱机构,所述机构包括果穗箱(3)及对称支撑于所述果穗箱(3)两侧的侧支架,所述侧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果穗箱(3)下方的支架底座(301)上,依托于所述侧支架上的升降支管(303)安装有升降油缸(302)和翻转油缸(304),所述升降油缸(302)的底座铰接于所述支架底座(301)上,所述升降油缸(302)提升端铰接于所述升降支管(303)的伸缩段(303-1),所述升降支管(303)的固定段(303-2)固定连接到所述支架底座(301)上,翻转油缸(304)底座所连接的滑动块(312)滑动安装于所述升降支管固定段(303-2)的翻转滑槽(305)中,所述滑动块(312)与所述升降支管伸缩段(303-1) 相连,所述翻转油缸(304)的提升端与升降支管伸缩段(303-1)的端部以前后次序铰接于果穗箱(3)侧壁上,所述升降油缸(302)及翻转油缸分别通过油路系统与支架底座(301)上的多路阀(313)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管(303)为套管式结构,伸缩段插装于所述固定段内,且所述伸缩段的外端部伸出所述固定段,所述翻转滑槽(305)沿所述升降支管(303)的轴线设置,所述滑动块穿过所述翻转滑槽(305)与内侧伸缩段的内端相连,所述升降油缸(302)提升端通过转接架(306)铰接于所述升降支管(303)伸缩段的外端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茎穗兼收割台,包括茎秆喂入台架(212),茎秆喂入台架(212)上侧铰接有摘穗机架(210),摘穗机架(210)上安装有多个摘穗总成(208),摘穗总成(208)的两侧安装有前后延伸的拉茎辊(209),相邻两个摘穗总成(208)之间设有一条摘穗通道(215),拉茎辊(209)位于摘穗通道(215)的左右两侧,以摘穗机架(210)的中线为分界线,靠近中线一侧拉茎辊(209)的安装高度高于远离中线一侧拉茎辊(209)的安装高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茎秆喂入台架(212)和摘穗机架(210)之间安装有控制摘穗机架(210)抬升角度的割台调节油缸(211);
摘穗机架(210)上安装有上油缸固定座(213),茎秆喂入台架(212)上安装有下油缸固定座(214),割台调节油缸(21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油缸固定座(213)和下油缸固定座(214)铰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割台中的割台下中间轴(202)和割台上中间轴(203),还包括茎秆喂入装置(9)中的喂入中间轴(901)、前上喂入辊(904)和后上喂入辊(905),所述喂入中间轴(901)将传递来的动力依次传递至割台下中间轴(202)、割台上中间轴(203)、前上喂入辊(904)、后上喂入辊(905)。
CN202222710702.1U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 Active CN218680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0702.1U CN218680136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0702.1U CN218680136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80136U true CN218680136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5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0702.1U Active CN218680136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801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67126U (zh) 一种双割台双滚筒高地隙水稻收获机
JP2011250751A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WO2022260610A1 (en) Dual-functional combine harvester
CN204217505U (zh)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CN204466286U (zh) 联合收割机
CN111034460A (zh) 三行分时四驱丘陵玉米收获机
CN110583215A (zh) 一种负压抽吸式割前脱粒收割机及收割方法
JP3725529B2 (ja) さとうきび収穫機の油圧駆動装置
CN218680136U (zh) 一种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
CN201243494Y (zh) 玉米联合收获机
WO2018016321A1 (ja) コンバイン
CN115474477A (zh) 一种高适应性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
CN206857748U (zh) 一种紧凑型晒场收粮车
CN206857750U (zh) 一种带有除尘功能的晒场收粮车
CN211430081U (zh) 一种负压抽吸式割前脱粒收割机
JP5788169B2 (ja) 作業車両
CN210868803U (zh) 玉米籽粒回收装置
CN108925250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1250750A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CN2860037Y (zh) 稻麦两用联合收割机
JP2012120468A (ja) コンバイン
JP6827356B2 (ja) コンバイン
CN219938982U (zh) 四驱三行玉米收获机
CN113647242B (zh) 一种高地隙单行玉米青储机
CN2233159Y (zh) 稻麦收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