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86442U - 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86442U
CN203786442U CN201420222670.3U CN201420222670U CN203786442U CN 203786442 U CN203786442 U CN 203786442U CN 201420222670 U CN201420222670 U CN 201420222670U CN 203786442 U CN203786442 U CN 203786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yoke
swing
lens
permanent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226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寺嶋厚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azhid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Daya Gulf Three Mei Da Optical Technology Co Limiteds
Jing Meida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HUIZHOU DAYAWAN YONGCHANG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Daya Gulf Three Mei Da Optical Technology Co Limiteds, Jing Meida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HUIZHOU DAYAWAN YONGCHANG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Daya Gulf Three Mei Da Optical Technology Co Limiteds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86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8644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摆动部轻且摆动用线圈的驱动效率高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在供绕Z轴卷绕的移动用线圈安装的载体支架和基座上,分别连接有沿着与Z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延伸的移动用弹簧构件。摆动用线圈由基座支承为能够向Z方向移动,且在移动用线圈的外侧绕X方向和Y方向卷绕。在安装有摆动用线圈的透镜载体和载体支架上连接有沿Z方向延伸的摆动用弹簧构件。摆动用弹簧构件由载体支架支承为能够向X方向和Y方向摆动,使位于摆动用线圈外侧且被保持于基座上的永久磁铁的磁极面与摆动用线圈的卷绕正面以及移动用线圈的卷绕侧面隔开空隙地对置。

Description

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例如在手提电话相机上所用的透镜驱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进行透镜驱动和控制手抖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是通过使透镜向位于装载于照相机中的透镜前方的被摄体前进或后退的动作来实现对焦,同时使透镜在相对于被摄体方向呈直角的方向摇晃,从而产生与照相机相对应地摆动,抑制了成像于图像传感器上的图像的模糊流向(blur flow)。例如,提案自动对焦(Auto focus)用透镜驱动装置可通过悬吊于Z方向的悬吊支撑,对于基座可向X方向以及Y方向摆动,进行悬吊支撑的振动补偿装置(带有防抖功能透镜驱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5140号公报)。
如图21(a)、(b)所示,在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600中,采用了使自动对焦用透镜驱动装置601向X方向和Y方向摆动的结构。其中自动对焦用透镜驱动装置601包括:用于保持以光轴方向为Z方向的透镜614的透镜支架602;安装于透镜支架602上的绕Z轴卷绕的聚焦线圈603;配设于上述构件的外周侧且保持于磁铁支架605上的永久磁铁604;沿与Z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延伸,且连接到磁铁支架605上,用于对透镜支架602进行悬架(悬吊)支承的上侧板弹簧606以及下侧板弹簧607;用于对所述上侧板弹簧606和下侧板弹簧607进行夹持的上侧基板608以及限动器(stopper)609。
即是,作为摆动部的自动对焦用透镜驱动装置601其一端侧与基座(base)610相连接,且与沿Z方向延伸的悬吊线611的另一端相连接,由此其被悬架支承为能够向X方向和Y方向摆动。将分别绕X轴和Y轴卷绕的手抖修正用线圈612a、612b安装到屏蔽盖613的侧面内壁,且使两者以永久磁铁604的外侧磁极面为基准而隔开有空隙且相互对置。当对手抖修正用线圈612a、612b通电时,在手抖修正用线圈612a、612b中产生了Y方向和X方向的洛伦兹力(Lorentz force)。在装载于自动对焦用透镜驱动装置601中的永久磁铁604上,产生了与该洛伦兹力相对应的反作用力,从而使被悬架的自动对焦用透镜驱动装置601向与洛伦兹力相反的方向摆动。
然而,悬吊线611悬架支承着包括质量大的永久磁铁604在内的整个自动对焦用透镜驱动装置601,当改变照相机的姿势,例如使拍摄方向从铅垂方向旋转到水平方向等那样时,悬吊线611受到作为摆动部的自动对焦用的透镜驱动装置601的重力作用而发生挠曲变形,使透镜614的中心偏向X方向或Y方向,在安装于基座610侧的未图示图像传感器上所成像的图像的中心也偏向X方向或Y方向,且图像传感器端部的图像发生了倾斜。
为了防止该问题的发生,现有技术采用了如下的一种复杂控制方法,即,在该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600中,将由霍尔元件等构成的位置检测机构615安装到基座610上,检测悬架于悬吊线611上的自动对焦用透镜驱动装置601是否发生从中心到X方向以及Y方向的偏移(以下也称为中心偏移),将中心偏移修正电流供给至手抖修正用线圈612a、612b,使自动对焦用透镜驱动装置601回到合适的中心位置后,采用分别重复将手抖修正电流向手抖修正用线圈612a、612b通电的复杂的控制方法。
在该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600中,需要设置用于产生所述修正用电流的追加部件或追加控制电路等,因此出现了如下的问题,即,导致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600大型化,而且使部件成本或装配成本上升,进一步导致耗电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轻量化的摆动透镜的摆动部的、可高效产生摆动推力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一种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其包括透镜载体、载体支架、移动用线圈、摆动用线圈、基座、永久磁铁、移动用弹簧构件以及摆动用弹簧构件。所述透镜载体其用于对以光轴为Z轴且以被摄体方向作为Z轴正方向的透镜进行保持。所述移动用线圈绕Z轴卷绕且安装于所述载体支架上。所述摆动用线圈绕与Z方向呈直角的轴卷绕,并在所述移动用线圈的直径方向外侧安装于所述透镜载体上。所述永久磁铁设置在所述摆动用线圈的外侧,使自身磁极面朝向内侧地安装于所述基座侧。所述移动用弹簧构件向与Z轴呈直角的方向延伸,其一个端部与所述载体支架相连接,其另一个端部与所述基座相连接。所述摆动用弹簧构件沿着Z方向延伸,其一个端部与所述载体支架相连接,其另一个端部与所述透镜载体相连接以支承透镜载体。其中,所述摆动用线圈的卷绕正面与所述永久磁铁的所述磁极面隔开空隙地对置,所述移动用线圈的卷绕侧面在所述摆动用线圈的空心开口部与所述永久磁铁的所述磁极面隔开空隙地对置。
作为改进,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磁轭,所述磁轭具有与所述永久磁铁的相邻于所述磁极面的侧面隔开空隙地对置的侧面磁轭,所述磁轭被保持于所述基座上。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磁轭,所述磁轭具有中间磁轭,所述中间磁轭隔开空隙地与永久磁铁的磁极面对置;所述移动用线圈位于中间磁轭与永久磁铁之间,并隔开空隙地与中间磁轭对置;所述磁轭被保持于所述基座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其包括透镜载体、载体支架、移动用线圈、摆动用线圈、基座、永久磁铁、移动用弹簧构件以及摆动用弹簧构件。所述透镜载体用于对以被摄体方向作为Z方向前方且以Z方向作为光轴的透镜进行保持。所述移动用线圈绕Z轴卷绕且安装于所述载体支架上。所述摆动用线圈绕与Z轴平行的轴卷绕且在所述永久磁铁的前方和后方这二侧或其中一侧安装于所述透镜载体上。所述永久磁铁在所述移动用线圈的外侧使磁极面朝向内侧地安装于所述基座侧。所述移动用弹簧构件沿着与Z轴呈直角的方向延伸,其一个端部与所述载体支架相连接,其另一个端部与所述基座相连接。所述摆动用弹簧构件沿着Z方向延伸,其一个端部与所述载体支架相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所述透镜载体相连接。其中,所述摆动用线圈的卷绕正面与所述永久磁铁的相邻于所述磁极面的侧面隔开空隙地对置,所述移动用线圈的卷绕侧面与所述永久磁铁的所述磁极面隔开空隙地对置。
作为改进,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磁轭,所述磁轭具有与所述永久磁铁的相邻于所述磁极面的侧面隔开空隙地对置的侧面磁轭,所述磁轭被保持于所述基座上。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磁轭,所述磁轭具有中间磁轭,所述中间磁轭隔开空隙地与永久磁铁的磁极面对置;所述移动用线圈位于中间磁轭与永久磁铁之间,并隔开空隙地与中间磁轭对置;所述磁轭被保持于所述基座上。
由此,本实用新型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摆动部为轻量级,并且提高了摆动用线圈的驱动效率,因此,能够利用弹簧系数大的摆动用弹簧构件来悬架支承透镜载体,这样不需要修正偏移也能够抑制透镜发生中心偏移,从而不需要装载位置检测机构或偏移修正控制电路,能够实现透镜驱动装置的小型化、成本降低和低耗电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纵剖视模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摆动悬架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永久磁铁、移动用线圈与摆动用线圈的配置构成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带防抖抑制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磁性回路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利用移动用弹簧构件的悬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带手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施加于摆动用线圈边上的磁通量密度的曲线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另一磁性回路结构的剖视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又一磁性回路结构的剖视立体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另一结构的剖视立体图。
图10(b)为图10(a)中透镜载体的剖视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另一结构中的磁性回路结构的剖视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的纵剖视剖视模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摆动悬架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永久磁铁、移动用线圈与摆动用线圈的配置构成的立体图。
图1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磁性回路结构的立体图。
图15(b)为图15(a)中磁性回路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利用移动用弹簧构件的悬架的立体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施加于摆动用线圈边上的磁通量密度的曲线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永久磁铁、移动用线圈和摆动用线圈的另一结构的立体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永久磁铁、移动用线圈和摆动用线圈的再一结构的立体图。
图21(a)为现有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21(b)为图21(a)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下的实施例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述的实用新型,而且并不限定实施例中所说明的特征的所有组合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主要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的必要条件。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结构的纵剖视模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摆动悬架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为永久磁铁与摆动用线圈以及移动用线圈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4为利用了永久磁铁和磁轭的磁性回路的立体图。图5为利用了移动用弹簧构件的悬架的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
在本说明书中,为方便说明,定义未图示的透镜的光轴为三维坐标系中的Z轴,且将被摄体侧作为Z轴正方向(+Z侧)。
图1示出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100主要包括透镜(图未示)、透镜载体101、载体支架102、移动用线圈103、摆动用线圈104、永久磁铁105、摆动用弹簧构件106、移动用弹簧构件107和基座108。
其中,透镜载体101用于保持透镜。载体支架102用于将透镜载体101支承为能够向X方向以及Y方向摆动。基座108用于将载体支架102支承为能够向Z方向移动。载体支架102由前侧载体支架102A和后侧载体支架102B构成。摆动用弹簧构件106沿Z方向延伸,其一个端部与载体支架102相连接,另一个端部与透镜载体101相连接。透镜载体101能够向X方向以及Y方向摆动。另外,移动用弹簧构件107沿着与Z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延伸,其内周侧与载体支架102相连接,其外周侧与基座108相连接,载体支架102能够向Z方向移动。从本图可明确得知,无论通过自动对焦操作而沿Z方向移动的载体支架102位置如何,透镜载体101都能够向X方向以及Y方向摆动。
如图2所示,透镜载体101包括:向Z方向开口的圆筒状透镜保持部101a;从透镜保持部101a的Z方向靠近前方的、位于对角位置的四个部位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棒状的、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101b;以及从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101b的外侧前端向Z轴负方向延长的摆动用线圈保持部101c。载体支架102由前侧载体支架102A和后侧载体支架102B构成。前侧载体支架102A为向Z方向开口的圆环状构件。后侧载体支架102B其中央部向Z方向开口,包括:八角板状的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102a;以及八个棒状的移动用线圈保持部102s,其从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102a的角部内侧向Z轴正方向延长,且以预定的间隔置于透镜保持部101a的周围。
移动用线圈保持部102s分别在相对于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101b隔开空隙的两侧上延长到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101b的Z方向前方。
然后,移动用线圈保持部102s的前端与前侧载体支架102A的后侧面相连接,由载体支架102从Z方向的前后隔开空隙地夹着透镜载体101,且将该透镜载体101悬架支承为能够摆动。
在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101b的Z方向后方、即两个移动用线圈保持部102s的中间部,沿Z方向延伸的四条摆动用弹簧构件106的后端部与后侧载体支架102B的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102a相连接,摆动用弹簧构件106的前端部与透镜载体101的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101b相连接。由此,透镜载体101中的透镜保持部101a的后方端部与后侧载体支架102B的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102a的前表面在Z方向上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101b的前侧面与前侧载体支架102A的后侧面在Z方向上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
因此,载体支架102将透镜载体101悬架支承为能够向X方向以及Y方向摆动。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四个永久磁铁105分别形成为长方体形状且循环配置在与Z轴平行的轴周围,在其内周侧具有磁极面105a。摆动用线圈104由绕X轴卷绕的X侧摆动用线圈104X以及绕Y轴卷绕的Y侧摆动用线圈104Y构成,X侧和Y侧摆动用线圈104X、104Y分别成对构成,卷绕正面与永久磁铁105的磁极面105a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这样形成的摆动用线圈104,通过将X侧和Y侧摆动用线圈104X、104Y的分别与Z轴平行的边与透镜载体101的摆动用线圈保持部101c粘接起来以保持摆动用线圈104。
因此,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摆动部由透镜载体101、摆动用线圈104和未图示的透镜轻量地构成。
此外,在本例子中,将一对X侧摆动用线圈104X与一对Y侧摆动用线圈104Y,共两对线圈(合计四个摆动用线圈)作为摆动用线圈104,但并不受限于此,也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仅仅利用X侧摆动用线圈104X和Y侧摆动用线圈104Y中的任一线圈(单方向)进行摆动运转,或者仅仅利用一对X侧摆动用线圈104X和Y侧摆动用线圈104Y中不成对的单侧线圈来进行摆动运转等。
如图1至图3所示,移动用线圈103绕Z轴卷绕且形成为八角框状,且配置于四个永久磁铁105的内侧,卷绕侧面103k每隔着一边便从X侧摆动用线圈104X、Y侧摆动用线圈104Y的空心开口部104k突出,并与永久磁铁105的磁极面105a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该样配置的移动用线圈103被保持在设置于后侧载体支架102B上的八个移动用线圈保持部102s的外周部上,即,移动用线圈103套在八个移动用线圈保持部102s外侧。
如上所述,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摆动部仅仅由未图示的透镜、透镜载体101和摆动用线圈104轻量地构成。
图4是详细表示磁轭109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此外,在本图中,将磁轭109的截面切断示出,以详细显示出其内部。
磁轭109形成为Z方向的中央部开口的长方体箱形,从外周侧包覆着四个永久磁铁105。磁轭109由前侧磁轭109A和后侧磁轭109B构成,其分别通过将由软铁等构成的强磁性板材拉伸加工或冲切加工等来成形。前侧磁轭109A由前侧侧面磁轭109a、横侧侧面磁轭109c、背面磁轭109d和内侧磁轭109e一体地构成,后侧磁轭109B由与前侧磁轭109A分体形成的板状后侧侧面磁轭109b构成。
前侧侧面磁轭109a在永久磁铁105的前方沿着与Z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为中央部呈圆形开口的板面。在横侧侧面磁轭109c中,使磁轭109的侧面角部凹陷,在循环配置的永久磁铁105间的窄隙部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109h。另外,使内侧磁轭109e在前侧侧面磁轭109a的开口部109k的内侧端部109f弯曲而向Z方向后方延长,并形成为长方形状。后侧侧面磁轭109b在永久磁铁105的后方沿着与Z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延伸,形成为中央呈方形状开口的板面。
前侧侧面磁轭109a与永久磁铁105的与磁极面105a相邻的前侧面在Z方向上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横侧侧面磁轭109c与永久磁铁105的与磁极面105a相邻的两横侧侧面在横向上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后侧磁轭109B的后侧侧面磁轭109b与永久磁铁105的与磁极面105a相邻的后侧侧面在Z方向上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内侧磁轭109e与永久磁铁105的磁极面105a在径向上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由此,从磁极面105a产生的磁场(magnetic flux)分别集中到前侧侧面磁轭109a、后侧侧面磁轭109b、横侧侧面磁轭109c和内侧磁轭109e上,并经由背面磁轭109d被引导到相反一侧的磁极面105c上。
此外,多个移动用线圈103分别隔开空隙地沿着径向相互对置配置在永久磁铁105的磁极面105a与内侧磁轭109e之间。
如图5所示,移动用弹簧构件107分别由呈板状的前侧移动用弹簧构件107A和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107B构成。
前侧移动用弹簧构件107A具有:沿着与Z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延伸,且被分割为两个的圆弧状内侧保持部107Aa;被方形框的角部分割开的长方形状的外侧保持部107Ab;一边沿径向呈蛇行弯曲一边向圆周方向延长,并将内侧保持部107Aa与外侧保持部107Ab连结起来的四条腕部107Ac。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107B具有:沿着与Z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延伸,且被分割为四个的圆弧状内侧保持部107Ba;被方形框的角部分割开的长方形状的外侧保持部107Bb;一边沿着径向蛇行弯曲一边向圆周方向延长,并将内侧保持部107Ba与外侧保持部107Bb连结相来的四条腕部107Bc。这些腕部107Ac、107Bc的作用是作为用于将载体支架102悬架于基座108上的弹簧。
前侧移动用弹簧构件107A的内侧保持部107Aa与前侧载体支架102A的Z方向前侧面相连接,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107B的内侧保持部107Ba与后侧载体支架102B的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102a的后侧面相连接。
此外,移动用弹簧构件107的外侧保持部107Ab与基座108相连接。具体结构如图1以及图6所示,前侧移动用弹簧构件107A的外侧保持部107Ab与配置于永久磁铁105前方的前侧垫片(spacer)112的前表面相连接,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107B的外侧保持部107Bb与配置于永久磁铁105后侧的后侧垫片111的后表面相连接。这样,利用移动用弹簧构件107,将载体支架102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基座108向Z方向移动。
在此,将前侧以及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107A、107B的外侧保持部107Ab、107Bb以比内侧保持部107Aa、107Ba更偏向Z方向后方的位置、即施加偏置的状态连接到基座108侧。因此,利用前侧以及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107A、107B,向-Z方向、即与被摄体相反的方向对载体支架102施加预加载(Preload),当不对移动用线圈103通电时,后侧载体支架102B的后方端部102c与基座108的限制部108c抵接且被保持于最后方的位置上。
由此构成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100中,如果对X侧摆动用线圈104X通电,则在X侧摆动用线圈104X上产生+X方向或-X方向的洛伦兹力,使透镜载体101向+X方向或-X方向摆动到与摆动用弹簧构件106的朝向-X方向或+X方向的复原力平衡的位置上。同样,如果对Y侧摆动用线圈104Y通电,则Y侧摆动用线圈104Y上产生+Y方向或-Y方向的洛伦兹力,使透镜载体101向+Y方向或-Y方向摆动到与摆动用弹簧构件106的朝向-Y方向或+Y方向的复原力相平衡的位置上。另外,如果同时将电流向X侧摆动用线圈104X和Y侧摆动用线圈104Y通电,则可根据分别供给至X侧摆动用线圈104X和Y侧摆动用线圈104Y的各电流大小,使透镜载体101向X、Y合成方向的适当方向摆动。
如果对移动用线圈103通电,则在移动用线圈103上产生+Z方向的洛伦兹力,使载体支架102向Z轴正方向(+Z方向)移动到与移动用弹簧构件107的朝向-Z方向的复原力相平衡的位置上。因此,能够使被悬架支承于载体支架102上的透镜载体101与载体支架102一起向Z轴正方向移动。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100使支承着透镜载体101的载体支架102向Z方向移动,进而使装载于透镜载体101上的透镜对焦,在完成自动对焦动作的同时,能够使透镜载体101向X方向或Y方向摆动而实现防抖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将被摄体方向作为Z轴正方向,其具有:用于保持未图示的透镜的透镜载体101、载体支架102、永久磁铁105、移动用线圈103、摆动用线圈104、基座108、移动用弹簧构件107和摆动用弹簧构件106。摆动用弹簧构件106向Z方向延伸,其一个端部与载体支架102相连接,另一个端部与透镜载体101相连接。移动用弹簧构件107大体沿着与Z轴相直角的方向延伸,其一个端部与载体支架102相连接,另一个端部与基座108相连接。移动用线圈103绕Z轴卷绕且安装于载体支架102上,摆动用线圈104卷绕在与Z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上,且在移动用线圈103的直径方向外侧安装于透镜载体101上。永久磁铁105在摆动用线圈104的外侧使磁极面105a朝向内侧地安装于基座108上侧,摆动用线圈104的卷绕正面与永久磁铁105的磁极面105a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移动用线圈103的卷绕侧面在摆动用线圈104的空心开口部104k中与永久磁铁105的磁极面105a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因此,能够构成轻量的摆动部。由此,即使照相机的姿势发生变化,摆动用弹簧构件106的挠曲变形也很小,从而减小了透镜的中心偏移。
因此,本实用新型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不需要装载位置检测机构或偏移修正控制电路等追加部件,从而实现小型化、成本降低和低耗电化。
以上,分别对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主要构成要素进行了说明,下面将根据图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装配结构进行说明。
先将由多个构件组合而成的几个半总成(semi-assy)装配,然后按顺序组装单件构件和半总成,由此制成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100。
首先,在后侧载体支架102B的移动用线圈保持部102s上安装移动用线圈103,在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102a连接四个摆动用弹簧构件106的后端部,使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107B的内侧保持部107Ba的前侧面与后侧载体支架102B的后侧面相连接,以装配成载体支架总成。
依次从-Z方向分别将弹簧压片113、前侧移动用弹簧构件107A、前侧垫片112和永久磁铁105插入并固定到前侧磁轭109A的内侧,以装配成磁轭总成。
另外,在基座108的X侧缘部安装端子110,将后侧磁轭109B安装到基座108的前侧面上,以装配成基座总成。端子110与未图示的外部的电源相连接,向移动用线圈103以及摆动用线圈104供给工作电流。
将如上所述预先准备好的所述各半总成与其他单件构件一起按如下所示的顺序组装进来。
使载体支架总成压置到基座总成上,使后侧垫片111压置到与载体支架总成相连接的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107B的外侧保持部107Bb上,由基座108和后侧垫片111夹持着外侧保持部107Bb以及后侧磁轭109B。接着,将透镜载体101插入到载体支架总成的内侧,使摆动用弹簧构件106的前端部与透镜载体101的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101b相连接,将前侧载体支架102A配置于透镜载体101的前侧,使其与后侧载体支架102B的移动用线圈保持部102s的前端部相连接。接着,将摆动用线圈104从移动用线圈103的直径方向外侧安装到摆动用线圈保持部101c。
然后,从这些部件上面覆盖磁轭总成,永久磁铁105的后端部从+Z侧按压并固定到后侧垫片111上,使前侧移动用弹簧构件107A的内侧保持部107Aa的后侧面与前侧载体支架102A的前端面相连接。使前侧磁轭109A覆盖到整个组装的构件上,由此,可提高移动用磁性回路和摆动用磁性回路的效率,并且防止电磁波入射出射于照相机内外,防止外力造成所述构件的损伤或变形。
图7是施加于Y侧摆动用线圈104Y的+Y侧的线圈的卷绕边104a、104b、104c、104d各自的中央部上的磁通量密度B(T)的大小变化的曲线图。对Y侧摆动用线圈104Y中的各卷绕边104a~104d,分别施加与磁极面105a的法线和各卷绕边104a~104d呈直角的方向的磁场。当将永久磁铁105的磁极面105a作为N极时,对卷绕边104a施加向+X方向的磁场,对卷绕边104b施加向+Z方向的磁场,对卷绕边104c施加向-X方向的磁场,对卷绕边104d施加向-Z方向的磁场,由此能够进行高效的摆动工作。由此,例如对+Y侧的Y侧摆动用线圈104Y按Y方向逆时针进行通电,同时对-Y侧的Y侧摆动用线圈104Y按Y方向逆时针通电,在+Y侧和-Y侧的Y侧摆动用线圈104Y上将分别产生强力的+Y方向的洛伦兹力。该洛伦兹力能够使由未图示的透镜、透镜载体101和摆动用线圈104构成的轻量摆动部高效地向+Y方向摆动。此外,如果使+Y侧和—Y侧的Y侧摆用线圈分别的通电方向逆向,则能够使该摆动部向-Y方向高效地摆动。
同样,如果对X侧摆动用线圈104X通电,能够基于通电方向使摆动部向+X方向或-X方向高效地摆动。另外,如果对X侧以及Y侧摆动用线圈104X、104Y同时通电,能够根据对X侧以及Y侧摆动用线圈104X、104Y通电量的大小使摆动部高效地向X、Y合成方向的适当方向摆动。
进一步地,如果将磁轭109安装到基座108侧,则不增大摆动部的质量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摆动用线圈104的运转效率。即,利用前侧磁轭109A的前侧侧面磁轭109a和横侧侧面磁轭109c以及后侧磁轭109B的后侧侧面磁轭109b,能够提高从永久磁铁105的磁极面105a产生且施加于摆动用线圈104上的磁通量密度B,因此,能够使通电的摆动用线圈104产生的洛伦兹力增大,从而能够进行摆动效率良好的操作。
另外,如果在磁轭109中设置内侧磁轭109e,且将其插入至移动用线圈103的内侧,则能够提高从永久磁铁105的磁极面105a产生且施加于移动用线圈103上的磁通量密度B,因此,能够使通电的移动用线圈103产生的洛伦兹力增大,从而能够提高移动用线圈103的推进效率、即自动对焦驱动效率。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由轻量的摆动部构成,因此,即使照相机的姿势发生变化也能够减少摆动用弹簧构件106挠曲变形,从而减小透镜的中心偏移。
另外,永久磁铁105的磁极面105a与摆动用线圈104的卷绕正面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因此,可提高施加于摆动用线圈104上的磁通量密度B,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摆动运转。由此,能够使用弹簧系数大的摆动用弹簧构件106,从而减少摆动用弹簧构件106的挠曲变形。
而且,前侧、横侧以及后侧侧面磁轭109a、109c、109b配置于摆动用线圈104的卷绕外周侧,且安装于基座108侧,因此,不增加摆动部的质量也能够进一步增大施加于摆动用线圈104上的磁通量密度B,并且进一步提高摆动用线圈104所产生的摆动推力。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摆动用弹簧构件106的弹簧系数,从而进一步减小摆动用弹簧构件106的挠曲变形。
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减少因照相机姿势变化而造成的透镜中心偏移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不需要装载位置检测机构或偏移修正控制电路等追加部件,从而实现小型化、成本降低以及低耗电化。
另外,由于内侧磁轭109e设置于移动用线圈103的内周侧,因此,能够增大施加于移动用线圈103上的磁场,从而能够提高移动用线圈103所产生的移动推力、即自动对焦驱动的效率。因此,能够以低电力进行对焦驱动,实现低耗电化。
此外,磁轭的形状不受限于此,也能够形成为如图8、图9所示的形状,以代替图4所示的磁性回路结构。为了便于观察图8中的磁轭209与位于其内壁侧的永久磁铁205之间的位置关系,将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局部截切开而示出。
图8所示的磁轭209分别设置于每个永久磁铁205上,且形成为一方开口的长方体状的箱形,该磁轭209将永久磁铁205的除了磁极面205a以外的五个面包围起来,使开口部209k朝向内侧,该磁轭209与永久磁铁205一起以90度的间隔循环配置在与Z轴平行的轴周围。在开口部209k的+Z方向形成有前侧侧面磁轭209a,在开口部209k中的—Z方向形成有后侧侧面磁轭209b,在永久磁铁205的横向两侧形成有横侧侧面磁轭209c,在永久磁铁205的背面形成有背面磁轭209d。并且,前侧侧面磁轭209a、后侧侧面磁轭209b和横侧侧面磁轭209c分别与永久磁铁205的相邻于磁极面205a的侧面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即使形成为这样的磁性回路,也能使磁场高效地施加到摆动用线圈104上而增大摆动推力,并能够使用弹簧系数大的摆动用弹簧构件106。因此,与摆动部的轻量化技术相对应,减少了照相机姿势变化所造成的透镜中心偏移。其结果为,本实用新型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不需要进行中心偏移修正处理,从而省略了位置检测机构或偏移修正控制电路等追加部件,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成本降低以及低耗电化。
另外,将如图9所示的五棱柱状的永久磁铁305循环配置在与Z轴平行的轴周围,以朝向内径的侧面作为磁极面305a,在各永久磁铁305相互间夹持着呈V字形的磁轭309的横侧侧面磁轭309c,由此形成的磁性回路结构也能够进行高效率的摆动。此外,永久磁铁305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五棱柱状,也能够形成为三棱柱状等其他多棱柱状。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100能够使摆动部的质量变轻,并且提高摆动推力,因此,能够使用弹簧系数大的摆动用弹簧构件106,即使不进行偏移修正也能够减小因照相机姿势变化所造成的透镜中心偏移。因此,可以不需要装载有位置检测机构或偏移修正控制电路等追加部件,从而实现小型化、装置成本降低以及低耗电化。
在所述实施例一中,摆动用弹簧构件106配置于移动用线圈103的卷绕边的内周侧,且透镜载体101被悬架支承于载体支架102上且能够摆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如图10(a)、(b)的局部截切剖视图所示,还能够制成将摆动用弹簧构件406配置于移动用线圈403的卷绕边外周侧所构成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400。
该情况也与所述实施例一相同,由载体支架402将用于保持透镜的透镜载体401支承为使其能够向X方向以及Y方向摆动,由基座408将载体支架402支承为能够向Z方向移动。载体支架402由前侧载体支架402A和后侧载体支架402B构成,沿Z方向延伸的摆动用弹簧构件406的一个端部与载体支架402相连接,其另一个端部与透镜载体401相连接,透镜载体401能够向X方向以及Y方向摆动。另外,沿着与Z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延伸的移动用弹簧构件407的内周侧与载体支架402相连接,其外周侧与基座408相连接,载体支架402能够向Z方向移动。因此,无论通过自动对焦操作而向Z方向移动的载体支架402的位置如何,透镜载体401都能够向X方向以及Y方向摆动。
透镜载体401包括:向Z方向开口的圆筒状透镜保持部401a;从透镜保持部401a的靠近Z方向前方的四个对角位置的部位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棒状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401b;以及从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401b的外侧前端向Z方向后方延长的摆动用线圈保持部401c。载体支架402由前侧载体支架402A和后侧载体支架402B构成。前侧载体支架402A为中央部向Z方向开口的方形板状构件。另外,后侧载体支架402B包括:中央部向Z方向开口的方形板状的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402a;以及从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402a的角部内侧向+Z方向延长,且以预定间隔配置于透镜保持部401a周围的八个棒状的移动用线圈保持部402s。
移动用线圈保持部402s在相对于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401b隔开空隙的两侧,其延长到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401b的Z方向前方。并且,移动用线圈保持部402s的前端与前侧载体支架402A的后端面相连接,透镜载体401由载体支架402在Z方向前后隔开空隙地夹着而被悬架支承为能够摆动。
在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401b的Z方向后方、即角部的两个移动用线圈保持部402s的中间部,沿Z方向延伸的四个摆动用弹簧构件406的Z方向后端部与载体支架402的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402a相连接,摆动用弹簧构件406的前端部与透镜载体401的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401b相连接。由此,透镜载体401中的透镜保持部401a的后方端部与后侧载体支架402B的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402a的前表面在Z方向上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401b的前侧面与前侧载体支架402A的后端面,在Z方向上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
其结果为,载体支架402将透镜载体401悬架支承为使其能够向X方向以及Y方向摆动。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四个永久磁铁405分别形成为长方体形状,且循环配置于与Z轴平行的轴周围,在其内周侧具有磁极面405a。另外,摆动用线圈404由绕X轴卷绕的X侧摆动用线圈404X以及绕Y轴卷绕的Y侧摆动用线圈404Y构成,X侧摆动用线圈404X和Y侧摆动用线圈404Y分别成对构成,卷绕正面与永久磁铁405的磁极面405a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摆动用线圈404通过使X侧摆动用线圈404X和Y侧摆动用线圈404Y各自与Z轴平行的边与透镜载体401的摆动用线圈保持部401c粘合而被保持起来。
因此,摆动部由透镜载体401、摆动用线圈404和未图示的透镜轻量地构成。
移动用线圈403绕Z轴卷绕而形成为八角框状,且配置在分别与四个永久磁铁405以及后侧载体支架402B相连接的四个摆动用弹簧构件406的内侧,卷绕侧面403k每隔一边便从X侧摆动用线圈404X和Y侧摆动用线圈404Y的空心开口部404k向外侧突出,且与永久磁铁405的磁极面405a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该样配置的移动用线圈403被保持在设置于后侧载体支架402B上的八个移动用线圈保持部402s的外周部上。并且,可利用安装于基座408上的端子410向移动用线圈403、X侧摆动用线圈404X和Y侧摆动用线圈404Y供给所需的电流。
如上所述,摆动部仅仅由未图示的透镜、透镜载体401和摆动用线圈404轻量地构成。
在永久磁铁405的外侧,设置有Z方向的中央部开口的长方体箱形的磁轭409。磁轭409通过将由软铁等形成的强磁性的板材拉伸加工或冲切加工等来成形,其由前侧磁轭409A和后侧磁轭409B构成。前侧磁轭409A由前侧侧面磁轭409a、横侧侧面磁轭409c和背面磁轭409d一体地构成,后侧磁轭409B由与前侧磁轭409A分体地形成的后侧侧面磁轭409b构成。
前侧侧面磁轭409a在永久磁铁405的前方向与Z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延伸,且形成为中央呈大致方形开口的板面。磁轭409的侧面角部以Z方向后方部分残留的状态凹陷,横侧侧面磁轭409c在循环配置的各永久磁铁405之间的窄隙部中,向径向内侧突出地形成。后侧磁轭409B的后侧侧面磁轭409b在永久磁铁405的后方,向与Z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延伸,且形成为中央呈方形状开口的板面。
前侧侧面磁轭409a与永久磁铁405的相邻于磁极面405a的前侧侧面在Z方向上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横侧侧面磁轭409c与永久磁铁405的相邻于磁极面405a的两横侧侧面在横向上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后侧侧面磁轭409b与永久磁铁405的相邻于磁极面405a的后侧侧面在Z方向上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由此,从磁极面405a产生的磁场汇集于前侧侧面磁轭409a、后侧侧面磁轭409b和横侧侧面磁轭409c上,并经由背面磁轭409d导入到相反一侧的磁极面405c上。
如图10所示,移动用弹簧构件407与实施例一相同,由分别形成为板状的前侧移动用弹簧构件407A和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407B构成。
前侧移动用弹簧构件407A和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407B形成为同一形状,且两者均包括:沿着与Z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延伸,且被分割为两个的圆弧状内侧保持部407a;被方形框角部分割开的长方形状外侧保持部407b;以及一边沿径向和圆周方向蛇行弯曲一边向圆周方向和径向延长,且将内侧保持部407a与外侧保持部407b连结起来的四个腕部407c。这些腕部407c作为用于将载体支架402悬架于基座408上的弹簧来发挥功能作用。
前侧移动用弹簧构件407A的内侧保持部407a与前侧载体支架402A的前方相连接,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407B的内侧保持部407a与后侧载体支架402B的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402a的后方相连接。前侧移动用弹簧构件407A的外侧保持部407b与前侧磁轭409A中的前侧侧面磁轭409a的前表面相连接,且被前侧侧面磁轭409a和盖411所夹持。另外,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407B的外侧保持部407b与基座408的前表面相连接,且被基座408和后侧磁轭409B所夹持。因此,载体支架402被移动用弹簧构件407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基座408向Z方向移动。
在此,前侧和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407A、407B的外侧保持部407b以比内侧保持部407a更偏向—Z方向的位置、即施加偏置的状态与基座408相连接。因此,载体支架402受到由前侧以及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407A、407B向-Z方向、即与被摄体相反的方向施加的预加载,当未对移动用线圈403通电时,后侧载体支架402B的后方端部402c与基座408的限制部408c抵接且被保持于最后方位置上。
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400中,若对X侧摆动用线圈404X通电,则X侧摆动用线圈404X产生+X方向或-X方向的洛伦兹力,从而使透镜载体401沿着+X方向或-X方向摆动到与摆动用弹簧构件406朝向-X方向或+X方向的复原力相平衡的位置。同样,若向Y侧摆动用线圈404Y通电,则Y侧摆动用线圈404Y产生+Y方向或-Y方向的洛伦兹力,使透镜载体401沿着+Y方向或-Y方向摆动到与摆动用弹簧构件406朝向-Y方向或+Y方向的复原力相平衡的位置上。另外,如果同时将电流向X侧摆动用线圈404X和Y侧摆动用线圈404Y通电,则能够根据分别供给至X侧摆动用线圈404X和Y侧摆动用线圈404Y的各电流的大小,使透镜载体401向X、Y合成的适当方向摆动。
如果对移动用线圈403通电,则移动用线圈403产生+Z方向的洛伦兹力,而载体支架402会向+Z方向移动到与移动用弹簧构件407朝向-Z方向的复原力相平衡的位置上。因此,能够使由载体支架402悬架支承的透镜载体401与载体支架402一起向+Z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400能够使支承着透镜载体401的载体支架402向Z方向移动,使装载于透镜载体401上的透镜进行对焦,在由此进行自动对聚动作的同时,能够使透镜载体401向X方向或Y方向摆动而实施防抖功能。
因此,在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400中也能够构成轻量的摆动部,能够使摆动用线圈404各自的卷绕边有效地受到磁场作用而产生强力的洛伦兹力,因此,即使照相机的姿势发生变化,也能减少摆动用弹簧构件406发生的挠曲变形,从而能够减小透镜的中心偏移。因此,不需要装载位置检测机构或偏移修正控制电路等追加部件,从而实现小型化、成本降低以及低耗电化。
实施例二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500结构的纵剖视模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500的摆动悬架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4为永久磁铁与摆动用线圈以及移动用线圈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15为利用永久磁铁和磁轭的磁性回路的立体图。图16为利用移动用弹簧构件的悬架的立体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500整体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14为了便于显示出永久磁铁505的前侧侧面505b,而将摆动用线圈504的局部截切而剖视示出。
如图12所示,用于保持未图示透镜的透镜载体501由载体支架502支承为能够向X方向以及Y方向摆动,载体支架502由基座508支承为能够向Z方向移动。
载体支架502由前侧载体支架502A和后侧载体支架502B构成,沿Z方向延伸的摆动用弹簧构件506的一个端部与载体支架502相连接,其另一个端部与透镜载体501相连接,透镜载体501能够向X方向以及Y方向摆动。另外,沿着与Z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延伸的移动用弹簧构件507的内周侧与载体支架502相连接,外周侧与基座508相连接,载体支架502能够向Z方向移动。从本图中可明确,无论通过自动对焦操作而向Z方向移动的载体支架502的位置如何,透镜载体501都能够向X方向以及Y方向摆动。
如图13所示,透镜载体501包括:向Z方向开口的圆筒状透镜保持部501a;以及由透镜保持部501a的靠近其前方向面的外侧壁,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形板状的摆动用线圈保持部501b。载体支架502由前侧载体支架502A和后侧载体支架502B构成。前侧载体支架502A为向Z方向开口的方形框状构件。后侧载体支架502B包括:中央部向Z方向开口的方形板状的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502a;以及四个长方形状移动用线圈保持部502s,其从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502a的角部内侧向Z方向前方延长,且等间隔地配置于透镜保持部501a的周围。
在透镜载体501的摆动用线圈保持部501b上,且在后侧载体支架502B的移动用线圈保持部502s向Z方向延长的部位形成有孔部501k,移动用线圈保持部502s不与摆动用线圈保持部501b的内周面接触,而沿着孔部501k内侧贯通且延长到摆动用线圈保持部501b的Z方向前方。并且,移动用线圈保持部502s的前方侧与前侧载体支架502A的后端面相连接,透镜载体501由载体支架502在Z方向上前后隔开空隙地被夹着,并被悬架支承为能够摆动。
在移动用线圈保持部502s的外侧,沿Z方向延伸的四个摆动用弹簧构件506的后端部与载体支架502的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502a相连接,摆动用弹簧构件506的前端部与透镜载体501的摆动用线圈保持部501b相连接。由此,透镜载体501中的透镜保持部501a的后方端部与后侧载体支架502B的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502a的前表面在Z方向上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摆动用线圈保持部501b的前侧面与前侧载体支架502A的后端面在Z方向上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
其结果为,载体支架502将透镜载体501悬架支承为能够向X方向以及Y方向摆动。
如图12以及图14所示,四个永久磁铁505分别形成为长方体形状且循环配置在与Z轴平行的轴周围,以使磁极面505a朝向其内周侧的状态而配设。绕与Z轴平行的轴卷绕的两对的摆动用线圈504、即X侧摆动用线圈504X和Y侧摆动用线圈504Y配置于永久磁铁505的前方,摆动用线圈504的卷绕正面与在+Z侧相邻于永久磁铁505的磁极面505a的前侧侧面505b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X侧摆动用线圈504X和Y侧摆动用线圈504Y,其相互平行的内侧卷绕边504c和外侧卷绕边504d分别沿着永久磁铁505的前侧侧面505b的两条长边延伸,所述X侧摆动用线圈504X和Y侧摆动用线圈504Y形成为两端封闭的跨距(Track)形状成。这样形成的摆动用线圈504安装在透镜载体501的摆动用线圈保持部501b的Z方向后侧面上。
这样一来,摆动部由透镜载体501、摆动用线圈504和未图示的透镜轻量地构成。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一对X侧摆动用线圈504X、504X以及一对Y侧摆动用线圈504Y、504Y这两对线圈(合计四个摆动用线圈)作为摆动用线圈504,但也可不受限于此,也能够根据需要实施各种变形,例如仅仅利用X侧摆动用线圈504X和Y侧摆动用线圈504Y中的任一线圈(单方向)来进行摆动操作,或者仅仅利用未成对的单侧线圈进行摆动操作等。
并且,移动用线圈503绕Z轴卷绕且形成为方形框状,并配置于四个永久磁铁505的内侧,卷绕侧面隔开空隙地与磁极面505a相对置。移动用线圈503被保持在设置于后侧载体支架502B上的四个移动用线圈保持部502s的外周部上。
图15是详细示出磁轭509结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其中,(a)是从前方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后方观察的立体图。磁轭509是通过将由软铁等构成的强磁性的板材拉伸加工等而一体成形的构件,其包括:沿着与Z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延伸且中央具有方形状的开口部509k的方形框状前侧侧面磁轭509a;在开口部509k的四角有沿着Z方向延长的长方形状中间磁轭509b;以及引导部509c,其从前侧侧面磁轭509a的四角外侧向Z方向前方突出后,向径向内侧延长,且与中间磁轭509b的前侧的端部相连接。
前侧侧面磁轭509a配置于摆动用线圈504的Z方向前方。也就是说,摆动用线圈504和永久磁铁505的前侧侧面505b依次配置在前侧侧面磁轭509a的Z方向下方,两者在Z方向上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另外,中间磁轭509b配置在移动用线圈503的四个角部503s的内侧,并在径向上与四个角部503s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
如图16所示,移动用弹簧构件507由分别形成为板状的前侧移动用弹簧构件507A和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507B构成。
前侧移动用弹簧构件507A包括:沿着与Z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延伸,且被分割为四个的圆弧状内侧保持部507Aa;在对角位置被分割为两个的方形框状外侧保持部507Ab;以及四个腕部507Ac,其一边沿圆周方向蛇行弯曲一边向径向延长,并将内侧保持部507Aa与外侧保持部507Ab连结起来。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507B包括:沿着与Z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延伸,且被分割为四个的圆弧状内侧保持部507Ba;被方形框的角部分割的长方形状外侧保持部507Bb;以及四个腕部507Bc,其一边沿圆周方向蛇行弯曲一边向径向延长,并将内侧保持部507Ba与外侧保持部507Bb连结起来。这些腕部507Ac、507Bc的作用是作为将载体支架502悬架于基座508上的弹簧。
前侧移动用弹簧构件507A的内侧保持部507Aa与前侧载体支架502A的Z方向前侧面相连接,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507B的内侧保持部507Ba与后侧载体支架502B的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502a的后侧面相连接。另外,移动用弹簧构件507的外侧保持部507Ab、507Bb与基座508相连接。具体结构如图17所示,前侧移动用弹簧构件507A的外侧保持部507Ab与磁轭509的前侧侧面磁轭509a的前表面相连接,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507B的外侧保持部507Bb与配置于基座508前侧的后侧垫片511的前表面相连接。这样,载体支架502由移动用弹簧构件507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基座508向Z方向移动。
在此,前侧和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507A、507B的外侧保持部507Ab、507Bb以比内侧保持部507Aa、507Ba更偏向—Z方向的位置、即施加偏置(offset)的状态与基座508相连接。由此,由前侧以及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507A、507B,对载体支架502向-Z方向、即与被摄体相反的方向施加预负荷,当不对移动用线圈503通电时,后侧载体支架502B的后方端部502c与基座508的限制部508c抵接而被保持在最后方位置上。
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500,如果对X侧摆动用线圈504X通电,则X侧摆动用线圈504X产生+X方向或-X方向的洛伦兹力,而透镜载体501会向+X方向或-X方向摆动到与摆动用弹簧构件506朝向-X方向或+X方向的复原力相平衡的位置上。同样,如果对Y侧摆动用线圈504Y通电,则Y侧摆动用线圈504Y产生+Y方向或-Y方向的洛伦兹力,而使透镜载体501向+Y方向或-Y方向摆动到与摆动用弹簧构件506朝向-Y方向或+Y方向的复原力相平衡的位置。另外,如果对X侧和Y侧摆动用线圈504X、504Y同时通电,则能够根据分别供给至X侧和Y侧摆动用线圈504X、504Y的各电流的大小来使透镜载体501向X、Y合成方向的适当方向摆动。
如果对移动用线圈503通电,则移动用线圈503产生+Z方向的洛伦兹力,载体支架502会向+Z方向移动到与移动用弹簧构件507的-Z方向的复原力相平衡的位置上。因此,能够使悬架支承于载体支架502上的透镜载体501与载体支架502一起向+Z方向移动。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500能够使支承着透镜载体501的载体支架502向Z方向移动,从而使装载于透镜载体501上的透镜对焦,在由此进行自动对焦动作的同时,能够使透镜载体501向X方向或Y方向摆动,以实现防抖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带防抖的透镜驱动装置500,将被摄体方向作为Z轴正方向,其具有:用于保持未图示的透镜的透镜载体501、载体支架502、永久磁铁505、移动用线圈503、摆动用线圈504、基座508、移动用弹簧构件507以及摆动用弹簧构件506;摆动用弹簧构件506沿着Z方向延伸,其一个端部与载体支架502相连接而另一个端部与透镜载体501相连接;移动用弹簧构件507与Z轴呈直角方向延伸,其一个端部与载体支架502相连接而另一个端部与基座508相连接;移动用线圈503安装在绕Z轴卷绕的载体支架502上,摆动用线圈在绕Z轴卷绕的永久磁铁的前方安装于透镜载体501上,永久磁铁505在移动用线圈503的外侧以使磁极面505a朝向内侧的方式安装于基座508侧,摆动用线圈504的卷绕正面与永久磁铁505的前侧侧面505b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移动用线圈503的卷绕侧面与永久磁铁505的磁极面505a隔开空隙地相互对置,由此能够构成轻量的摆动部。因此,即使照相机的姿势变化也能够减小摆动用弹簧构件506发生挠曲变形,从而能够减小透镜的中心偏移。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500不需要装载位置检测机构或偏移修正控制电路等追加部件,能够实现小型化、成本降低以及低耗电化。
上述部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500的主要构成要素分别进行了说明;接下来交根据图17,对本实施例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500的装配构成进行说明。
将由多个构件组合而成的几个半总成装配后,按顺序装配单件构件和半总成,由此制成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500。
首先,在透镜载体501的摆动用线圈保持部501b的后侧面安装摆动用线圈504,以成为透镜载体总成。
进而,分别将永久磁铁505插入到设置于方形框状磁铁支架512内壁上的4部位的凹部512a中,以作为磁铁总成。
另外,将移动用线圈503安装到后侧载体支架502B的移动用线圈保持部502s上,并将四个摆动用弹簧构件506的后端部连接到摆动用弹簧构件连接部502a上,使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507B中的内侧保持部507Ba的前侧面与后侧载体支架502B的后侧面相连接,以制成载体支架总成。
而且,将端子510安装到基座508的X侧缘部上,并将后侧垫片511安装到基座508的前侧面上,以制成基座总成。使端子510与未图示的外部的电源相连接,对移动用线圈503以及摆动用线圈504供给工作电流。
将如上所述预先准备的各半总成与其他单件构件一起按顺序进行如下所示的组装。
首先,将载体支架总成载置于基座总成上,将与载体支架总成相连接的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507B的外侧保持部507Bb连接至后侧垫片511。在其上载置磁铁总成,由后侧垫片511和磁铁支架512的后端部夹持着后侧移动用弹簧构件507B的外侧保持部507Bb。
接着,将透镜载体总成插入至载体支架总成的内侧,使摆动用弹簧构件506的前端部与透镜载体501的摆动用线圈保持部501b相连接。然后,将前侧载体支架502A配置于透镜载体501的前侧,并使其与后侧载体支架502B的移动用线圈保持部502s的前端部相连接。在这些构件的前方配置磁轭509,将中间磁轭509b插入至移动用线圈503的四角部503s的内侧,使前侧侧面磁轭509a的后侧面与磁铁支架512的四角部的突出部512b的前端相连接。
接着,将前侧移动用弹簧构件507A配置到前侧载体支架502A的前侧,使内侧保持部507Aa的后侧面与前侧载体支架502A的前端面相连接,并使外侧保持部507Ab的后侧面与前侧侧面磁轭509a的前侧面相连接。并且,使盖件513载置在前侧移动用弹簧构件507A的前表面上,前侧移动用弹簧构件507A的外侧保持部507Ab由前侧侧面磁轭509a和盖件513夹持着。最后,盖上屏蔽箱体514,将整个组装好的构件包覆起来,可防止电磁波出入射于照相机内外,同时可防止所述构件受到外力作用而造成损伤或变形。
此外,图12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而进行易于判断的简化图示,与图17的分解立体图相比,本图使移动用弹簧构件507的连接部位局部不同而示出,但任何附图都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概念。
图18是分别施加于X侧摆动用线圈504X的+X侧的线圈的内侧卷绕边504c以及外侧卷绕边504d的中央部上的磁通量密度B(T)大小变化的曲线图。当将永久磁铁505的磁极面505a作为N极时,对内侧卷绕边504c施加朝向+Z方向的磁场,对外侧卷绕边504d施加朝向-Z方向的磁场,由此,能够进行高效的摆动操作。由此,例如对+X侧的X侧摆动用线圈504X向Z方向逆时针通电,且对-X侧的X侧摆动用线圈504X向Z方向顺时针通电时,+X侧和-X侧的X侧摆动用线圈504X分别产生强力的+X方向的洛伦兹力。其结果为,能够由未图示的透镜、透镜载体501和摆动用线圈504构成的轻量摆动部向+X方向高效摆动。另外,如果使各通电方向相反,则能够向- X方向高效摆动。同样,如果对Y侧摆动用线圈504Y通电,则能够根据通电方向使摆动部向+Y方向或-Y方向高效摆动。
如果同时对X侧和Y侧摆动用线圈504X、504Y通电,则能够根据对X侧摆动用线圈504X和Y侧摆动用线圈504Y通电量的大小使摆动部向X、Y合成方向的适当方向高效摆动。
进一步地,如果将前侧侧面磁轭509a配置于摆动用线圈504的前方且安装于基座508侧,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摆动用线圈504的运转效率而不增加摆动部的质量。即,能够提高从永久磁铁505的磁极面505a产生且施加到摆动用线圈504的内侧和外侧卷绕边504c、504d上的Z方向的磁通量密度B,因此,能够使通电后的摆动用线圈504产生的洛伦兹力增大,从而提高摆动效率。
另外,如果在将中间磁轭509b设置于磁轭509中并且插入至移动用线圈503的四角部503s的内侧,则如图15(b)所示能够使从永久磁铁505的磁极面505a的角部产生的磁场P汇集到中间磁轭509b上,并经由引导部509c以及前侧侧面磁轭509a的外周部而将磁场P引导到相反一侧的磁极面505c上。由此,抑制了施加于移动用线圈503的角部503s上的逆向磁场Q,因此,能够抑制角部503s产生朝向-Z方向的洛伦兹力,从而能够提高移动用线圈503的推进效率、即自动对焦驱动效率。
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500中,轻量地构成摆动部,因此,即使照相机姿势发生变化也能够减少摆动用弹簧构件506发生挠曲变形,从而能够减小透镜中心偏移。
另外,永久磁铁505的前侧侧面505b与绕Z轴卷绕的摆动用线圈504隔开空隙地对置,因此,可提高施加于摆动用线圈504上的磁通量密度B,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摆动操作。由此,能够使用弹簧系数大的摆动用弹簧构件506,从而减少摆动用弹簧构件506挠曲变形。
由于前侧侧面磁轭509a在永久磁铁505的前侧侧面505b的前方安装于基座508侧,因此,不增加摆动部的质量也能够进一步增大施加于摆动用线圈504上的磁通量密度B,从而进一步提高摆动用线圈504产生的摆动推力。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摆动用弹簧构件506的弹簧系数,从而进一步减少摆动用弹簧构件506挠曲变形。
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减小照相机姿势变化所造成的透镜中心偏移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500,该透镜驱动装置不需要装载位置检测机构或偏移修正控制电路等追加部件,从而实现小型化、成本降低以及低耗电化。
另外,由于中间磁轭509b设置于移动用线圈503的四角部503s的内周侧,所以能够抑制施加于移动用线圈503的四角部503s上的逆向磁场Q,从而能够提高移动用线圈503产生的移动推力、即自动对焦驱动效率。这样,能够能低电力进行对焦驱动,从而可实现低耗电化。
此外,实施例二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500中的摆动用线圈504除了如上所述那样配置于永久磁铁505前方的实例以外,还能够如图19所示将由后方X侧摆动用线圈524X和后方Y侧摆动用线圈524Y构成的后方摆动用线圈524配置在永久磁铁505的后方。
另外,还能够如图20所示将由X侧摆动用线圈504X和Y侧摆动用线圈504Y构成的摆动用线圈504配置在永久磁铁505前方,并将由后方X侧摆动用线圈524X和后方Y侧摆动用线圈524Y构成的后方摆动用线圈524配置在永久磁铁505后方。在上述这些的情况下,只要将摆动用线圈504、后方摆动用线圈524分别绕Z轴卷绕且安装到透镜载体501上,并将卷绕正面配设在与永久磁铁505的前侧侧面505b或后侧侧面505c隔开空隙地对置的位置上即可。
本说明书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受限于所述实施例所述的范围。对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能够对所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更或改良也是显而易见。因此,所有这样的变更或改良都包含在附后的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镜载体,其用于对以光轴为Z轴且以被摄体方向作为Z轴正方向的透镜进行保持;
载体支架;
移动用线圈,其绕Z轴卷绕且安装于所述载体支架上;
摆动用线圈,其绕与Z方向呈直角的轴卷绕,并在所述移动用线圈的直径方向外侧安装于所述透镜载体上;
基座;
永久磁铁,其设置在所述摆动用线圈的外侧,使自身磁极面朝向内侧地安装于所述基座侧;
移动用弹簧构件,其向与Z轴呈直角的方向延伸,其一个端部与所述载体支架相连接,其另一个端部与所述基座相连接;以及
摆动用弹簧构件,其沿着Z方向延伸,其一个端部与所述载体支架相连接,其另一个端部与所述透镜载体相连接以支承透镜载体;
其中,所述摆动用线圈的卷绕正面与所述永久磁铁的所述磁极面隔开空隙地对置,所述移动用线圈的卷绕侧面在所述摆动用线圈的空心开口部与所述永久磁铁的所述磁极面隔开空隙地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轭,所述磁轭具有与所述永久磁铁的相邻于所述磁极面的侧面隔开空隙地对置的侧面磁轭,所述磁轭被保持于所述基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轭,所述磁轭具有中间磁轭,所述中间磁轭隔开空隙地与永久磁铁的磁极面对置;所述移动用线圈位于中间磁轭与永久磁铁之间,并隔开空隙地与中间磁轭对置;所述磁轭被保持于所述基座上。
4.一种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镜载体,其用于对以被摄体方向作为Z方向前方且以Z方向作为光轴的透镜进行保持;
载体支架;
基座;
移动用线圈,其绕Z轴卷绕且安装于所述载体支架上;
摆动用线圈,其绕与Z轴平行的轴卷绕且在所述永久磁铁的前方和后方这二侧或其中一侧安装于所述透镜载体上;
永久磁铁,其在所述移动用线圈的外侧使磁极面朝向内侧地安装于所述基座侧;
移动用弹簧构件,其沿着与Z轴呈直角的方向延伸,其一个端部与所述载体支架相连接,其另一个端部与所述基座相连接;以及
摆动用弹簧构件,其沿着Z方向延伸,其一个端部与所述载体支架相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所述透镜载体相连接;
其中,所述摆动用线圈的卷绕正面与所述永久磁铁的相邻于所述磁极面的侧面隔开空隙地对置,所述移动用线圈的卷绕侧面与所述永久磁铁的所述磁极面隔开空隙地对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轭,所述磁轭具有与所述永久磁铁的相邻于所述磁极面的侧面隔开空隙地对置的侧面磁轭,所述磁轭被保持于所述基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轭,所述磁轭具有中间磁轭,所述中间磁轭隔开空隙地与永久磁铁的磁极面对置;所述移动用线圈位于中间磁轭与永久磁铁之间,并隔开空隙地与中间磁轭对置;所述磁轭被保持于所述基座上。
CN201420222670.3U 2013-06-20 2014-05-04 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8644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9471A JP6227294B2 (ja) 2013-06-20 2013-06-20 手振れ抑制機能付き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3-129471 2013-06-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86442U true CN203786442U (zh) 2014-08-20

Family

ID=512395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83565.8A Pending CN103969916A (zh) 2013-06-20 2014-05-04 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CN201420222670.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86442U (zh) 2013-06-20 2014-05-04 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83565.8A Pending CN103969916A (zh) 2013-06-20 2014-05-04 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23861B2 (zh)
JP (1) JP6227294B2 (zh)
CN (2) CN10396991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7725A (zh) * 2014-12-19 2016-06-2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CN110383133A (zh) * 2017-02-08 2019-10-25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11594806A (zh) * 2020-05-22 2020-08-28 季华实验室 一种基于多光谱led光源的电控成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5110B (zh) * 2012-04-03 2014-04-21 Tdk Taiwan Corp 光學影像防震裝置之懸吊結構
EP3779565A3 (en) 2013-07-04 2021-05-05 Corephotonics Ltd. Miniature telephoto lens assembly
CN108718376B (zh) 2013-08-01 2020-08-14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聚焦的纤薄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US9766426B2 (en) * 2014-10-20 2017-09-19 Summing Technologies (HK) Limited Miniature lens driving apparatus
JP6289396B2 (ja) * 2014-10-28 2018-03-07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KR102322840B1 (ko) * 2014-11-18 2021-11-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160072715A (ko) * 2014-12-15 2016-06-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6593990B2 (ja) * 2014-12-24 2019-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装置
CN112363295B (zh) 2015-02-04 2022-11-2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JP6637668B2 (ja) * 2015-03-30 2020-01-29 惠州市大亜湾永昶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20170000253A (ko) * 2015-06-23 2017-0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05357441B (zh) * 2015-11-27 2018-09-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及移动终端
US9939608B2 (en) * 2015-12-18 2018-04-1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Voice coil motor
CN107340668B (zh) 2016-04-28 2019-11-1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双镜头照相系统
CN111965919B (zh) 2016-05-30 2022-02-08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旋转滚珠引导音圈电动机
US10466437B2 (en) * 2016-07-01 2019-11-05 Tdk Taiwan Corp. Lens driving mechanism
CN106339696B (zh) * 2016-09-29 2020-12-15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防抖虹膜识别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06772902B (zh) * 2017-01-10 2023-03-31 惠州萨至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KR102365926B1 (ko) 2017-01-12 2022-02-23 코어포토닉스 리미티드 컴팩트 폴디드 카메라
US10290463B2 (en) * 2017-04-27 2019-05-14 Imatrex, Inc. Compact deflecting magnet
JP6997370B2 (ja) * 2017-05-25 2022-01-1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6909712B2 (ja) * 2017-11-16 2021-07-28 新思考電機有限公司 支持機構、光学部材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3075838B (zh) 2017-11-23 2022-11-29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摄影机及制法、移动电子设备及减小凸起占用空间的方法
JP2019128028A (ja) * 2018-01-26 2019-08-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振動抑制装置、振動抑制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1268829B2 (en) 2018-04-23 2022-03-08 Corephotonics Ltd Optical-path folding-element with an extended two degree of freedom rotation range
WO2020039302A1 (en) 2018-08-22 2020-02-27 Corephotonics Ltd. Two-state zoom folded camera
JP7321686B2 (ja) * 2018-09-04 2023-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09495679A (zh) * 2018-11-30 2019-03-19 上海信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具有其的摄像装置
CN114080565B (zh) 2020-05-30 2024-01-19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用于获得超微距图像的系统和方法
US11637977B2 (en) 2020-07-15 2023-04-25 Corephotonics Ltd. Image sensors and sensing methods to obtain time-of-flight and phase detection information
CN113489882B (zh) * 2021-07-30 2023-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7134571A (zh) * 2023-04-20 2023-1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马达、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521285A (ja) * 2008-05-14 2011-07-21 ハイソニック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振れ補正機能を備えた映像撮影装置
KR100918816B1 (ko) * 2008-05-14 2009-09-25 주식회사 하이소닉 손떨림 보정기능이 구비된 영상촬영 장치
JP5846346B2 (ja) * 2009-08-21 2016-01-2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JP2011128529A (ja) * 2009-12-21 2011-06-30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JP2011247958A (ja) * 2010-05-24 2011-12-08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モバイル端末装置
JP5606819B2 (ja) * 2010-08-03 2014-10-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12088477A (ja) * 2010-10-19 2012-05-10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モバイル端末装置
JP2012242801A (ja) * 2011-05-24 2012-12-10 Micro Uintekku Kk 電磁駆動装置
JP2013046260A (ja) * 2011-08-24 2013-03-04 Sharp Corp 電子機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7725A (zh) * 2014-12-19 2016-06-2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CN110383133A (zh) * 2017-02-08 2019-10-25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11594806A (zh) * 2020-05-22 2020-08-28 季华实验室 一种基于多光谱led光源的电控成像装置
CN111594806B (zh) * 2020-05-22 2022-03-08 季华实验室 一种基于多光谱led光源的电控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9916A (zh) 2014-08-06
JP2015004786A (ja) 2015-01-08
US9523861B2 (en) 2016-12-20
US20140376090A1 (en) 2014-12-25
JP6227294B2 (ja) 2017-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86442U (zh) 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JP5140572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US9810919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suspension support
EP3540492B1 (en) Auto focus and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in a compact folded camera
JP5308457B2 (ja) 補正レンズ駆動用ボイスコイルモータ、手振れ補正装置、交換レンズ及び光学機器
JP5140573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US8730598B2 (en) Driving device for a lens assembly
WO2009133691A1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02650723B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US9638929B2 (en)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device
US8648920B2 (en) Electromagnetically driven device with shake suppression
CN204496147U (zh) 抖动校正装置
US8390154B2 (en) Plate spring and voice coil motor
WO2011062123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417127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1523779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JP3205219U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2016708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12008379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モバイル端末装置
US20150053841A1 (en) Bearing mechanism for movable body
JP2013041026A (ja) 手振れ抑制装置
JP2019191350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12234136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2009251474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CN204065631U (zh) 抖动校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0

Address after: 516083 Xiangshuihe Industrial Park, Dayaw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izhou Sazhid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83 Xiangshui River Industrial Park, Longshan Jiu Road, Daya Ba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DAYA BAY EVER BRIGHT ELECTRONICS & INDUSTRI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JSS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DAYA BAY JSS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