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3133A - 透镜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3133A
CN110383133A CN201880010831.3A CN201880010831A CN110383133A CN 110383133 A CN110383133 A CN 110383133A CN 201880010831 A CN201880010831 A CN 201880010831A CN 110383133 A CN110383133 A CN 110383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ilk thread
beam portion
imaginary line
fixe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08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3133B (zh
Inventor
大友胜彦
中川正义
佐藤秀昭
佐藤秀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ukisiasu Sec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ukisiasu Sec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ukisiasu Sect filed Critical Arukisiasu Sect
Publication of CN110383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3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3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31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基座;能够保持透镜体的透镜保持器;可动支承部件;设置于上述可动支承部件且将上述透镜保持器支承为能够沿着上述透镜体的光轴移动的板簧;从上述基座沿着上述光轴立起而支承上述可动支承部件的悬架丝线;以及使上述可动支承部件朝与上述光轴交叉的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上述板簧具有:被固定于上述可动支承部件的弹簧主体;固定上述悬架丝线的丝线固定部;以及位于上述弹簧主体与上述丝线固定部之间且能够扭转变形的第一梁部以及第二梁部。上述弹簧主体、上述丝线固定部、上述第一梁部以及第二梁部形成为一体。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与透镜驱动装置相关的技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在基体固定有4根丝线,在丝线的前端部支承有第一保持体。在第一保持体设置有透镜保持器,该透镜保持器在筒部的内侧保持透镜。在筒部的上端固定有板簧,利用板簧支承透镜保持器的上端部。在该板簧形成有从4个角部突出的压曲防止部件,丝线的上端部被固定在压曲防止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利用借助比丝线的压曲载荷小的力而在光轴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构成压曲防止部件,当因透镜驱动装置的落下等而施加有光轴方向的冲击时,板状的压曲防止部件先于丝线而变形,由此来防止丝线的压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30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仅仅假想了因透镜驱动装置的落下等而对悬架丝线或压曲防止部件施加有光轴方向的冲击的情况。然而,实际上,有时因并非在光轴方向、而是在使压曲防止部件以其延伸方向(与光轴交叉的方向)为中心扭转的方向施加有冲击而导致悬架丝线断裂。专利文献1的压曲防止部件是从板簧的角部突出的板状的部件,扭转刚性高。因此,若在扭转方向施加有冲击,则与压曲防止部件相比应力更集中于固定于该压曲防止部件的悬架丝线,因此存在悬架丝线容易断裂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能够防止悬架丝线的断裂的透镜驱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侧面,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基座;透镜保持器,能够保持透镜体;可动支承部件;板簧,设置于上述可动支承部件,将上述透镜保持器支承为能够沿着上述透镜体的光轴移动;悬架丝线,从上述基座沿着上述光轴立起而将上述可动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在与上述光轴交叉的方向移动;以及驱动机构,使上述可动支承部件朝与上述光轴交叉的方向移动。上述板簧具有:弹簧主体,被固定于上述可动支承部件;丝线固定部,固定上述悬架丝线;以及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位于上述弹簧主体与上述丝线固定部之间且能够扭转变形。上述弹簧主体、上述丝线固定部、上述第一梁部以及第二梁部形成为一体。
发明效果
关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即便当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丝线固定部也容易在扭转方向摆动,能够抑制对可动支承部件进行支承的悬架丝线的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罩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主体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主体部的第一板簧的4个角部中的1个的放大俯视图,示出角部的结构。
图5是连结有悬架丝线的状态的图4所示的角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比较例所涉及的第一板簧的角部中的1个的放大俯视图,示出在梁部未设置弯曲部的情况。
图7是连结有悬架丝线的状态的图6所示的角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板簧的角部中的1个的放大俯视图,示出角部的结构。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板簧的角部中的1个的放大俯视图,示出角部的结构。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板簧的角部中的1个的放大俯视图,示出角部的结构。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板簧的角部中的1个的放大俯视图,示出角部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与摄像元件一起搭载于移动电话或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等。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透镜保持器30,虽然省略图示,但能够搭载与上述摄像元件对置的透镜体(镜头筒)。透镜保持器30被沿着透镜体的光轴驱动而进行自动调焦,并且透镜保持器30被朝与光轴交叉的方向驱动而进行手抖补正。
在各图中,Z1方向是透镜驱动装置1的上方,Z2方向是透镜驱动装置1的下方。Z1方向是应当利用摄像元件拍摄的对象物所存在的前方,Z2方向是摄像元件所存在的后方。并且,X1―X2方向是第一方向,Y1-Y2方向是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正交,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也与Z1-Z2方向正交。
图1中示出透镜驱动装置1的整体构造,图2中示出将罩4卸下后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如图2所示,透镜驱动装置1包含罩4和配置在罩4的内部的主体部2。图3是示出构成主体部2的各部件的主体部2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第一板簧40的4个角部62中的1个的放大俯视图。图5是示出在图4所示的角部62连结有悬架丝线8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在图1至图3中示出透镜驱动装置1的中心线O。若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透镜保持器30搭载有透镜体,则上述中心线O与透镜体(透镜)的光轴一致。以下,有时将中心线O称为“光轴O”。
如图3所示,透镜驱动装置1的主体部2具有基座构造部10。在基座构造部10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基座11,在该基座11埋设有被分割为多个的金属板制的金属基体13。金属基体13与基座11借助所谓的嵌件成型法一体化。4根悬架丝线8各自的基端部(下端部)8a通过钎焊等被固定于金属基体13而沿着光轴O立起,可动单元20由悬架丝线8的前端部(上端部)8b支承为朝与Z轴(光轴O)交叉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动作自如。可动单元20具有:透镜保持器30;轴驱动线圈(对焦线圈)32;可动支承部件(可动基体)21;磁铁28x、28y;按压部件47;第一板簧40以及第二板簧50。
悬架丝线8例如由铜合金等具有导电性且弹性优异的金属材料形成。利用4根悬架丝线8构成将可动单元20支承为朝与光轴O交叉的方向即第一方向(X1-X2方向)和第二方向(Y1-Y2方向)移动自如的弹性支承部件。
如图3所示,可动单元20具有可动支承部件21。可动支承部件21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可动支承部件21具有:俯视呈矩形状(大致正方形状)的框部22;以及从框部22的4个角部朝沿着光轴的下方向(Z2方向)伸出的4个腿部23。框部22和腿部23形成为一体。在框部22的下侧,在分别相邻的腿部23与腿部23之间形成有4处磁铁保持凹部,在第一方向(X1-X2方向)对置的磁铁保持凹部中保持固定有磁铁28x、28x,在第二方向(Y1-Y2方向)对置的磁铁保持凹部中保持固定有磁铁28y、28y。
各个磁铁28x、28x、28y、28y以使得朝向可动支承部件21的内侧的内侧对置部和朝向外侧的外表面部成为彼此相反的磁极的方式被励磁。例如内侧对置部为N极,外表面部为S极。
在可动单元20中,在可动支承部件21的内侧设置有透镜保持器30。透镜保持器30为合成树脂制,在中央部开口形成有沿上下方向(沿着Z轴)贯通的圆形的保持孔31,且形成为筒状。摄像用的透镜由镜筒保持,保持有透镜的镜筒(透镜体)能够被装配于保持孔31。为此,在透镜保持器30的保持孔31设置有用于安装透镜体的螺纹槽。透镜体向透镜保持器30的保持(固定)形态并不限于螺纹紧固,也可以是粘接固定。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省略透镜和镜筒的图示。
透镜保持器30的中心轴与由透镜保持器30保持的透镜的光轴一致,且与上述中心线O一致。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可动支承部件21的上侧固定有第一板簧40,在可动支承部件21的腿部23的下侧固定有第二板簧50,借助第一板簧40和第二板簧50,透镜保持器30在可动支承部件21的内部被支承为能够沿着中心线O(沿着光轴O)移动。
如图3所示,第一板簧40由相互独立的2个分割弹簧部41、41构成。各个分割弹簧部41由铜合金板或磷青铜板等导电性的弹性金属板形成。各个分割弹簧部41由弹簧主体60和与弹簧主体60连接设置的2个角部62构成。弹簧主体60与2个角部62形成为一体。弹簧主体60具有外侧固定部42、内侧固定部43、以及连结外侧固定部42和内侧固定部43的弹簧变形部44。在外侧固定部42开口形成有固定孔42a,在内侧固定部43开口形成有固定孔43a。
如图4所示,第一板簧40的4个角部62分别由对对应的悬架丝线8进行固定的丝线固定部63、以及分别从弹簧主体60沿与对应的悬架丝线8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与丝线固定部63连结的2个梁部64、64(第一梁部、第二梁部)构成。丝线固定部63具有前端部63a、以及从前端部63a朝弹簧主体60侧突出的热传递部63b。在前端部63a形成有丝线连结孔65。如图2所示,第一板簧40的4个角部62从四边形的可动支承部件21的各个角部突出。
如图5所示,当组装基座构造部10与可动单元20时,各个悬架丝线8的前端部8b插入丝线固定部63的丝线连结孔65。此时,在悬架丝线8的前端部8b与丝线固定部63的前端部63a之间涂布焊膏(膏状焊料),并对丝线固定部63的热传递部63b照射激光而对丝线固定部63进行加热。由此,热从热传递部63b传递至前端部63a而焊料熔融,悬架丝线8的前端部8b与丝线固定部63被钎焊固定。
如图3所示,在可动支承部件21的框部22的上表面一体地形成有固定突起22a。在可动单元20的最上部设置有按压部件47。按压部件47呈四边形(矩形状)的框状,各个角部分别开口形成有2个固定孔48。
在第一板簧40的分割弹簧部41形成的外侧固定部42设置在可动支承部件21的框部22的上表面,在外侧固定部42之上设置有按压部件47。从可动支承部件21的框部22的上表面突出的固定突起22a插入至在分割弹簧部41的外侧固定部42形成的固定孔42a,并进一步插入至按压部件47的固定孔48。固定突起22a的前端部在固定孔48内通过冷铆接加工或者热铆接加工或者粘接处理而被固定于按压部件47。结果,分割弹簧部41的外侧固定部42由可动支承部件21和按压部件47夹持固定。
如图3所示,在透镜保持器30的上部一体形成有固定突起36。在分割弹簧部41设置的内侧固定部43被设置在透镜保持器30的上表面,固定突起36插入至固定孔43a,且通过冷铆接加工或者热铆接加工而被固定于内侧固定部43。即、在透镜保持器30的上部,第一板簧40(分割弹簧部41、41)设置成将透镜保持器30与可动支承部件21连结。由此,透镜保持器30的上部经由第一板簧40而被支承于可动支承部件21。
参照图2,若分割弹簧部41的外侧固定部42被固定在可动支承部件21的框部22的上表面,则分割弹簧部41的丝线连结部(丝线固定部63)从可动支承部件21与按压部件47的4处角部朝外侧突出。基端部8a被固定于基座11的悬架丝线8的前端部8b插通于在丝线连结部(丝线固定部63)形成的丝线连结孔65,并与分割弹簧部41被钎焊固定。由此,包含可动支承部件21、按压部件47以及透镜保持器30的可动单元20在基座11上朝与中心线(光轴)O交叉的方向移动自如。
如图3所示,第二板簧50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形成为一体,具有外侧固定部51、内侧固定部52、以及连结上述外侧固定部51和上述内侧固定部52的弹簧变形部53。外侧固定部51、内侧固定部52、弹簧变形部53形成为一体。在外侧固定部51形成有外侧固定孔51a,外侧固定孔51a供在上述可动支承部件21的4处腿部23的朝向Z2方向的下端面设置的突部(未图示)插通,上述突部被铆接加工,从而外侧固定部51被固定在腿部23的下端面。内侧固定部52由粘接剂等固定在透镜保持器30的下表面。即、第二板簧50设置成连结透镜保持器30的下部与可动支承部件21的下部。
透镜保持器30由第一板簧40和第二板簧50在上下支承,形成为能够在上述可动支承部件21的内部沿着中心线O(透镜的光轴)上下移动。
如图3所示,在透镜保持器30的外周,以包围筒状的透镜保持器30的方式卷绕有轴驱动线圈32。轴驱动线圈32的导线以环绕中心线O的周围的方向卷绕,对轴驱动线圈32赋予的控制电流沿与中心线O交叉的方向流动。
形成轴驱动线圈32的导线的一方的端部通过钎焊连接于第一板簧40的一方的分割弹簧部41,导线的另一方的端部通过钎焊连接于另一方的分割弹簧部41。进而,从悬架丝线8经分割弹簧部41而对轴驱动线圈32赋予控制电流。
轴驱动线圈32的平面形状呈八边形状。轴驱动线圈32分别从内侧隔开间隙地与各个磁铁28x、28x对置。同样,轴驱动线圈32从内侧隔开间隙地与磁铁28y、28y对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轴驱动线圈32、磁铁28x、28x以及磁铁28y、28y构成使透镜保持器30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轴向驱动机构。
如图3所示,基座构造部10具有被固定在基座11之上的绝缘基板12。在绝缘基板12的上表面的4处设置有轴交叉驱动线圈29。轴交叉驱动线圈29在绝缘基板12的表面由铜箔等薄膜形成。各个轴交叉驱动线圈29沿着平面以形成细长螺旋图案的方式形成,具有位于从中心线O离开的位置的外侧电磁作用部29a和位于靠近中心线O的位置的内侧电磁作用部29b。
若可动单元20由固定于基座11的悬架丝线8支承,则如图2所示,被固定于可动支承部件21的4个磁铁28x、28x、28y、28y的各自的下端面隔开间隙而与轴交叉驱动线圈29的外侧电磁作用部29a的上方对置。利用轴交叉驱动线圈29和磁铁28x、28y构成使可动单元20朝与中心线O交叉的方向移动的轴交叉驱动机构(磁力驱动机构)。即、轴交叉驱动机构是使可动支承部件21朝与光轴O交叉的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轴交叉驱动机构是手抖补正机构。
虽然省略图示,但在绝缘基板12设置有位置检测元件。位置检测元件是霍尔元件或者磁阻效应元件。位置检测元件在绝缘基板12的下表面至少安装有2个,一方位于夹着绝缘基板12而与磁铁28x的一方的下端面对应的位置,另一方位于夹着绝缘基板12而与磁铁28y的一方的下端面对应的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透镜驱动装置1设置有覆盖主体部2的罩4。罩4由非磁性的不锈钢板等形成。罩4呈立方体形状,4个侧板4a和位于上方(Z1方向)的顶板4b形成为一体。在顶板4b开口形成有用于使光透射的大致圆形的窗4c。各个侧板4a的下缘部抵靠在构成主体部2的基座构造部10的基座11的上表面,基座11和罩4用粘接剂等固定。
其次,对上述构造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形成有从各个悬架丝线8经第一板簧40的各个分割弹簧部41而到达轴驱动线圈32的导线的两端部的相独立的通电路,经上述通电路而对轴驱动线圈32赋予控制电流。
若对构成轴向驱动机构的轴驱动线圈32赋予控制电流,则借助在轴驱动线圈32流动的电流和从磁铁28x、28x、28y、28y产生的磁场而在可动支承部件21的内部使透镜保持器30沿中心线O移动。在基座构造部10的后方(Z2方向)设置有摄像元件,通过透镜保持器30的沿着中心线O的动作来进行相对于摄像元件的对焦。
其次,在轴交叉驱动机构中,对在绝缘基板12的表面形成的轴交叉驱动线圈29赋予控制电流。此时,主要借助在轴交叉驱动线圈29的外侧电磁作用部29a流动的电流和在各磁铁28x、28x、28y、28y的下方从内侧对置部到达外表面部的磁通,由悬架丝线8支承的可动单元20被朝与中心线O交叉的方向驱动。可动单元20的朝与中心线O交叉的方向的移动量由设置在绝缘基板12的位置检测元件检测,该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输出被反馈,从而控制对轴交叉驱动线圈29赋予的控制电流的电流量。通过该控制动作来进行拍摄时的手抖补正等。
如图4和图5等所示,可动单元20由固定在第一板簧40的4个角部62的丝线固定部63的悬架丝线8支承于基座11而动作。因此,若透镜驱动装置1例如落下而从外部承受冲击,则可动单元20以不被期望的方式动作而对悬架丝线8和第一板簧40的4个角部62施加大的力。此时,如图5所示,在第一板簧40的角部62容易施加图示箭头那样的扭转方向的力。因此,若角部62的扭转刚性大,则存在悬架丝线8断裂的顾虑。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板簧40的角部62形成为扭转刚性低的构造,容易使冲击时的应力分散,从而抑制悬架丝线8或角部62的断裂。即、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板簧40的各个角部62形成2个梁部64、64,并在2个梁部64、64的前端部一体地形成丝线固定部63,由此,丝线固定部63容易在Z方向挠曲,并且能够使扭转刚性降低,能够使得悬架丝线8容易弯曲变形。
作为优选构造,各个梁部64具有:与弹簧主体60连结的根部64a(根部侧梁部);与丝线固定部63连结的前端部64b(前端侧梁部);以及位于根部64a与前端部64b之间且将根部64a与前端部64b连结的弯曲部64c。弹簧主体60是第一板簧40中的被固定于可动支承部件21的部分。2个梁部64、64(第一梁部、第二梁部)分别连结在弹簧主体60的离开的不同的部分,且朝共通的丝线固定部63延伸。弯曲部64c形成在各个梁部64的中间部分,从弹簧主体60朝丝线固定部63延伸的2个梁部64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弯曲。
关于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在梁部64设置弯曲部64c的情况下的作用效果,与在梁部未设置弯曲部64c的情况下的比较例进行比较而进行说明。图6是比较例所涉及的第一板簧40的角部62的放大俯视图,示出在梁部64A未设置弯曲部64c的情况。图7是示出在图6所示的角部62连结有悬架丝线8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梁部64设置有弯曲部64c。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当针对角部62作用有以丝线固定部63的丝线连结孔65为中心的扭矩M1时,能够使作用于梁部64的扭力分散至前端部64b、根部64a以及弯曲部64c,能够使各个梁部64的扭转刚性降低。结果,当因冲击等而悬架丝线8的弯曲挠曲量欲变大时,梁部64容易扭转变形,能够使作用于悬架丝线8的弯曲负荷降低。结果,能够抑制悬架丝线8的内部应力的增大,能够降低悬架丝线8的断裂或疲劳。
与此相对,在图6所示的比较例中,在梁部64A并未设置弯曲部64c,因此,若如图7所示对角部62作用有以丝线固定部63的丝线连结孔65为中心的扭矩M2,则针对各个梁部64A而在其长度的全长作用有相同方向的扭力。此时的各个梁部64A的弯曲刚性与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相比变高。因此,假设当因冲击等而悬架丝线8的弯曲挠曲量欲变大时,梁部64A难以扭转变形,代替于此,在悬架丝线8作用有大的弯曲负荷。因此,因悬架丝线8的内部应力增大而导致的悬架丝线8断裂或疲劳的危险性提高。
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4所示,针对各梁部64,假想通过根部64a的中心的第一假想线Ga和通过前端部64b的中心的第二假想线Gb。在该情况下,2根第一假想线Ga在从弹簧主体60离开的位置交叉,2根第二假想线Gb在从弹簧主体60离开的位置交叉。进而,2根第二假想线Gb、Gb位于2根第一假想线Ga、Ga的内侧。并且,2个前端部64b、64b的第二假想线Gb、Gb所成的角度θb(第二角度)比2个根部64a、64a的第一假想线Ga、Ga所成的角度θa(第一角度)小。
本说明书中的各梁部64所涉及的第一假想线Ga是在根部64a的长度方向的各个部位设置在宽度方向二等分的中心点并将这样的多个中心点连结而得的直线。并且,当上述中心点并未呈直线状地排列时,是以使得距各个中心点的距离最短的方式求出的直线。这对于各梁部64所涉及的第二假想线Gb与前端部64b的关系也同样。
若对角部62作用有以丝线固定部63的丝线连结孔65为中心的扭矩M1,则对以朝向弹簧主体60扩展的方式配置的2个前端部64b、64b作用扭力,但关于各梁部64,在通过前端部64b的中心的第二假想线Gb与通过根部64a的中心的第一假想线Ga之间在X-Y平面内存在距离,因此对弯曲部64c和根部64a作用有与该距离对应的力矩。因此,根部64a比较容易扭转变形,进一步,通过在弯曲部64c产生弯曲挠曲,能够使各个梁部64整体的弯曲刚性降低。结果,当作用有冲击时等,梁部64、64容易扭转变形,结果,能够降低作用于悬架丝线8的弯曲应力。
并且,在各个梁部64、64,根部64a和前端部64b均构成为随着趋向前端(随着从弹簧主体60离开)而宽度尺寸变窄。在该构造中,当在丝线连结孔65作用有扭矩M1时,能够使因扭转变形而产生的内部应力在前端和基部侧均匀化,能够防止梁部64的塑性变形或疲劳。
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丝线连结孔65位于比2根第一假想线Ga的交叉点和2根第二假想线Gb的交叉点G’更靠弹簧主体60侧的位置。在该构造中,能够缩小角部62朝交叉点G’侧的突出尺寸。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板簧40的角部62中的一个的放大俯视图,示出角部62的结构。图8与图4对应。
在图8的变形例中,通过各个前端部64b的中心的2根第二假想线Gb、Gb位于通过各个根部64a的中心的2根第一假想线Ga、Ga的外侧。因此,与第一假想线Ga、Ga所成的角度θa相比,第二假想线Gb、Gb所成的角度θb大。并且,丝线连结孔65形成在比第一假想线Ga的交叉点以及第二假想线Gb的交叉点G’双方更靠近弹簧主体60的位置。
在图8所示的变形例中也形成为,当作用有以丝线连结孔65为中心的扭矩M1时,梁部64的根部64a容易扭转变形,并且在弯曲部64c容易产生弯曲挠曲,因此能够降低2根梁部64、64整体的扭转刚性。将图4和图8进行比较,关于通过各个梁部64的前端部64b的中心的第二假想线Gb所成的角度θb,图4中比图8中小,因此,关于2根前端部64b、64b整体的弯曲刚性,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比图8所示的变形例稍小。在欲使角部62柔软地变形的机型中,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图8所示的变形例更加优选。
(第二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的第一板簧40的角部62中的一个放大俯视图,示出角部62的结构。图9与图4对应。
如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丝线连结孔65位于2个梁部64、64的前端部64b、64b的第二假想线Gb、Gb交叉的交叉点G’的位置。若对图9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和图4所示的丝线连结孔65位于交叉点G’的内侧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比较,则当对丝线连结孔65赋予相同的扭矩M1时,与图4的情况相比而图9的情况容易使梁部64、64弯曲变形。其原因在于:在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丝线连结孔65赋予的扭矩M1的作用点位于由2根第二假想线Gb形成的三角形的内侧,因此难以因作用于丝线连结孔65的扭矩M1而对2个前端部64b赋予扭力。与此相对,在图9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丝线连结孔65位于2根第二假想线Gb上,因此容易因作用于丝线连结孔65的扭矩M1而对2个前端部64b赋予扭力。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板簧40的角部62中的一个的放大俯视图,示出角部62的结构。图10与图8对应。
在图10的结构中也形成为丝线连结孔65位于2个梁部64、64的前端部64b、64b的第二假想线Gb、Gb交叉的交叉点G’的位置,因此容易因作用于丝线连结孔65的扭矩M1而使2个梁部64扭转变形。
另外,在图8和图10中举例示出了梁部64具有弯曲部64c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对梁部64A不具有弯曲部64c的图6所示的结构应用第二实施方式。例如,如图11所示,即便梁部64不具有弯曲部64c,通过将丝线连结孔65配置在各个梁部64、64所延伸的方向的假想线G、G交叉的交叉点G”的位置,与不将丝线连结孔65配置在交叉点G”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容易地使丝线固定部63扭转。
另外,在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各梁部64形成有1个弯曲部64c,但也可以在各梁部64形成有多个弯曲部。
并且,在将悬架丝线8支承为沿着光轴O立起的上述的基座11埋设有金属基体13,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座并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可以将绝缘基板12作为基座,也可以将层叠于绝缘基板12的印刷配线基板作为基座。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作为基座,可以形成为如下的形态:使用未埋设金属基体的板状的绝缘部件,并将悬架丝线8的基端部(下端部)8a通过钎焊或者导电性粘接剂而固定在层叠于该绝缘部件的柔性印刷配线基板(FPC基板)。在该情况下,FPC基板与绝缘部件一起构成基座。并且,也可以仅将FPC基板作为基座。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透镜驱动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具体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形以及改进。
本国际申请主张享有以2017年2月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特许出愿2017-020974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并在此通过参照的方式援引其全部内容。
附图标记说明
1 透镜驱动装置
2 主体部
4 罩
4a 侧板
4b 顶板
4c 窗
8 悬架丝线
8a 基端部(下端部)
8b 前端部(上端部)
10 基座构造部
11 基座
12 绝缘基板
13 金属基体
20 可动单元
21 可动支承部件
22 框部
22a 固定突起
23 腿部
28x、28y 磁铁
29 轴交叉驱动线圈
29a 外侧电磁作用部
29b 内侧电磁作用部
30 透镜保持器
31 保持孔
32 轴驱动线圈
36 固定突起
40 第一板簧
41 分割弹簧部
42 外侧固定部
42a 固定孔
43 内侧固定部
43a 固定孔
44 弹簧变形部
47 按压部件
48 固定孔
50 第二板簧
51 外侧固定部
51a 外侧固定孔
52 内侧固定部
53 弹簧变形部
60 弹簧主体
62 角部
63 丝线固定部
63a 前端部
63b 热传递部
64 梁部
64a 根部
64b 前端部
64c 弯曲部
65 丝线连结孔
Ga 第一假想线
Gb 第二假想线
G’ 交叉点
O 光轴
θa、θb 角度

Claims (9)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座;
透镜保持器,能够保持透镜体;
可动支承部件;
板簧,设置于上述可动支承部件,将上述透镜保持器支承为能够沿着上述透镜体的光轴移动;
悬架丝线,从上述基座沿着上述光轴立起而将上述可动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在与上述光轴交叉的方向移动;以及
驱动机构,使上述可动支承部件朝与上述光轴交叉的方向移动,
上述板簧具有:
弹簧主体,被固定于上述可动支承部件;
丝线固定部,固定上述悬架丝线;以及
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位于上述弹簧主体与上述丝线固定部之间且能够扭转变形,
上述弹簧主体、上述丝线固定部、上述第一梁部以及第二梁部形成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梁部以及第二梁部分别具有:根部,与上述弹簧主体连结;前端部,与上述丝线固定部连结;以及弯曲部,位于上述根部与上述前端部之间并将上述根部与上述前端部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
通过上述第一梁部以及第二梁部各自的上述根部的中心的2根第一假想线在从上述弹簧主体离开的位置交叉,通过上述第一梁部以及第二梁部各自的上述前端部的中心的2根第二假想线在从上述弹簧主体离开的位置交叉,上述第二假想线位于上述第一假想线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假想线所成的第一角度比上述第二假想线所成的第二角度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
通过上述第一梁部以及第二梁部各自的上述根部的中心的2根第一假想线在从上述弹簧主体离开的位置交叉,通过上述第一梁部以及第二梁部各自的上述前端部的中心的2根第二假想线在从上述弹簧主体离开的位置交叉,上述第二假想线位于上述第一假想线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假想线所成的第一角度比上述第二假想线所成的第二角度小。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
在上述丝线固定部设置有供上述悬架丝线插通的丝线连结孔,
上述丝线连结孔配置在上述第二假想线交叉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
在上述丝线固定部设置有供上述悬架丝线插通的丝线连结孔,
上述丝线连结孔配置在比上述第二假想线交叉的位置更靠近上述弹簧主体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
在上述丝线固定部设置有供上述悬架丝线插通的丝线连结孔,
通过上述第一梁部以及第二梁部各自的中心的2根假想线在上述丝线连结孔交叉。
CN201880010831.3A 2017-02-08 2018-01-26 透镜驱动装置 Active CN1103831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0974 2017-02-08
JP2017020974 2017-02-08
PCT/JP2018/002540 WO2018147100A1 (ja) 2017-02-08 2018-01-26 レンズ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3133A true CN110383133A (zh) 2019-10-25
CN110383133B CN110383133B (zh) 2021-09-14

Family

ID=63107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0831.3A Active CN110383133B (zh) 2017-02-08 2018-01-26 透镜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1019B2 (zh)
JP (1) JP6672488B2 (zh)
CN (1) CN110383133B (zh)
TW (1) TWI649595B (zh)
WO (1) WO201814710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4253A (zh) * 2019-12-16 2021-07-02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相机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9149B2 (ja) * 2017-07-31 2022-06-2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5061325A (zh) * 2021-09-08 2022-09-16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6670463U (zh) * 2021-11-10 2022-06-03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
US20230178952A1 (en) * 2021-12-08 2023-06-08 Eagle Technology, Llc Optical system for use with a vacuum chamb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0992A (zh) * 2006-12-28 2008-07-0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WO2011062123A1 (ja) * 2009-11-18 2011-05-2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1113009A (ja) * 2009-11-30 2011-06-09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2645815A (zh) * 2009-08-21 2012-08-2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保持架驱动装置以及安装有该装置的相机
JP2013120248A (ja) * 2011-12-07 2013-06-17 Tdk Taiwan Corp 光学防振装置の弾性支持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防振装置
CN103901702A (zh) * 2013-12-16 2014-07-02 江西磊源永磁材料有限公司 手抖修正装置
CN203786442U (zh) * 2013-06-20 2014-08-20 惠州市大亚湾永昶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TW201502633A (zh) * 2013-06-17 2015-01-16 Tdk Taiwan Corp 具3d彈性支持結構的鏡頭驅動裝置
CN204405922U (zh) * 2013-12-27 2015-06-17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WO2015178081A1 (ja) * 2014-05-23 2015-1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5278209A (zh) * 2014-06-30 2016-01-27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镜头驱动装置
JP2016014702A (ja) * 2014-06-30 2016-01-28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205080347U (zh) * 2015-10-20 2016-03-09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
WO2016103713A1 (ja) * 2014-12-26 2016-06-3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WO2016157885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06066525A (zh) * 2015-04-23 2016-11-02 Tdk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6094153A (zh) * 2015-04-30 2016-11-0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6371188A (zh) * 2015-07-23 2017-02-0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US20170031174A1 (en) * 2011-07-15 2017-02-02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Lens holder driv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5109B (zh) * 2011-11-15 2014-04-21 Tdk Taiwan Corp 光學影像防震裝置之彈性支撐結構及具有該彈性支撐結構之光學影像防震裝置
JP2014126668A (ja) * 2012-12-26 2014-07-0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JP6666538B2 (ja) * 2014-05-14 2020-03-18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CN107077045B (zh) * 2014-11-28 2020-01-24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KR20160091053A (ko) * 2015-01-23 2016-08-0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EP3070514B1 (en) * 2015-03-19 2020-01-15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6700588B2 (ja) * 2015-07-21 2020-05-27 Tdk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11036027B2 (en) * 2015-06-12 2021-06-15 Nidec Copal Corporation Housing, lens drive device provided with same, imaging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housing production method
US10551588B2 (en) * 2015-07-29 2020-02-04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apparatus,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JP6709125B2 (ja) * 2016-07-29 2020-06-10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該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1099351B2 (en) * 2016-10-24 2021-08-24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0992A (zh) * 2006-12-28 2008-07-0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2645815A (zh) * 2009-08-21 2012-08-2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保持架驱动装置以及安装有该装置的相机
WO2011062123A1 (ja) * 2009-11-18 2011-05-2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1113009A (ja) * 2009-11-30 2011-06-09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20170031174A1 (en) * 2011-07-15 2017-02-02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Lens holder driving device
JP2013120248A (ja) * 2011-12-07 2013-06-17 Tdk Taiwan Corp 光学防振装置の弾性支持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防振装置
TW201502633A (zh) * 2013-06-17 2015-01-16 Tdk Taiwan Corp 具3d彈性支持結構的鏡頭驅動裝置
CN203786442U (zh) * 2013-06-20 2014-08-20 惠州市大亚湾永昶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CN103901702A (zh) * 2013-12-16 2014-07-02 江西磊源永磁材料有限公司 手抖修正装置
CN204405922U (zh) * 2013-12-27 2015-06-17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WO2015178081A1 (ja) * 2014-05-23 2015-1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5278209A (zh) * 2014-06-30 2016-01-27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镜头驱动装置
JP2016014702A (ja) * 2014-06-30 2016-01-28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WO2016103713A1 (ja) * 2014-12-26 2016-06-3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WO2016157885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06066525A (zh) * 2015-04-23 2016-11-02 Tdk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6094153A (zh) * 2015-04-30 2016-11-0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6371188A (zh) * 2015-07-23 2017-02-0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205080347U (zh) * 2015-10-20 2016-03-09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波: ""光学镜头中的驱动技术研究"", 《设计计算》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4253A (zh) * 2019-12-16 2021-07-02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相机模块
CN113064253B (zh) * 2019-12-16 2023-05-09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相机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47100A1 (ja) 2019-07-04
US11281019B2 (en) 2022-03-22
WO2018147100A1 (ja) 2018-08-16
CN110383133B (zh) 2021-09-14
JP6672488B2 (ja) 2020-03-25
US20190353921A1 (en) 2019-11-21
TWI649595B (zh) 2019-02-01
TW201833615A (zh) 2018-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3133A (zh) 透镜驱动装置
US11726344B2 (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OIS) unit of a camera module
US9300874B1 (en) Lens actuating module
JP6882675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7021434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WO2016031756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947969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6785661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947968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2006338004A (ja) モバイル用アクチュエータ(ActuatorforMobileTerminal)
JP6410474B2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駆動機構、巻線装置および巻線方法
US10101594B2 (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structure and camera module having the same
US20200341235A1 (en) Lens driving system and circuit module thereof
US20080297650A1 (en) Image photographing device
JP6989759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20210003813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CN11175206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配线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657511B1 (ko) 지지 수단을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US11256059B2 (en) Driving module
JP7269517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1258082A (zh) 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6549020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840602B2 (ja) モバイル機器用電磁駆動装置
JP6948139B2 (ja) モバイル用電磁駆動装置
CN213023722U (zh) Sma致动器组件及具有其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