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3295B -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3295B
CN112363295B CN202011308032.XA CN202011308032A CN112363295B CN 112363295 B CN112363295 B CN 112363295B CN 202011308032 A CN202011308032 A CN 202011308032A CN 112363295 B CN112363295 B CN 1123632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elastic
elastic member
bobbin
lens driv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080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63295A (zh
Inventor
朴相沃
刘庚皓
李成国
李圣民
李准泽
孙秉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172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439255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335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48197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63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3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63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32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2View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G02B27/08Kaleidoscop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8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coil systems moving upon intermittent or reversed energisation thereof by interaction with a fixed field system, e.g. permanent magn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magnetic circuits
    • H02K2201/18Machines moving with multiple degrees of freedo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12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bbins for supporting the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5/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壳体;线圈架,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磁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上;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被布置成沿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磁体相对;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布置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下方并且包括端子表面和形成在所述端子表面中的多个端子;以及基部,所述基部布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下方并且包括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端子表面对应的弯曲部分,其中,所述端子表面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侧表面弯曲并且通过粘合剂结合至所述基部的所述弯曲部分,其中,第一凹部形成在所述基部的下表面的结合有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端子表面的部分上。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本发明申请为申请日为2016年2月1日并于2017年9月6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发明名称为“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的第201680014095.X号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背景技术
本部分中的说明仅仅提供与实施方式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并且不构成现有技术。
最近,包含超紧凑型数码摄像装置在内的IT产品比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电脑和便携式电脑正在活跃发展中。
提供了包含传统的超紧凑型数码摄像装置的IT产品,该IT产品配备有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具有自动对焦装置,该自动对焦装置用于通过调整透镜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来对准透镜的焦距,该图像传感器用于将外部的光转换为数字图像或数字视频。
然而,在这种透镜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可能存在由机械振动引起的共振的问题并且需要改进。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可以配备有通过粘合剂结合在一起的多个部件。因此,在使用粘合剂的粘合步骤期间可能出现组装缺陷并且因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实施方式提供了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该透镜驱动装置具有下述结构:该结构能够抑制由在自动对焦或摄像装置抖动校正中可能出现的机械振动引起的共振。
另外,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以减少在使用粘合剂的粘合步骤期期间的组装缺陷的透镜驱动装置。
可以通过实施方式实现的技术目的不局限于上文具体描述的内容,并且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从以下详细描述中更清楚地理解这里未描述的其它技术目的。
【技术解决方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线圈架,该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布置有第一线圈;设置到线圈架的位置检测传感器;壳体,该壳体的内侧上布置有线圈架;上弹性构件,该上弹性构件布置在壳体的上侧上;以及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构造成对壳体进行支承以使壳体能够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移动,其中,上弹性构件被划分成多个部分并且所述部分中的至少两个部分在x-y平面中彼此平行地布置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其中,至少两个部分可以布置成使得至少两个部分的一侧端部彼此相对。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线圈架,该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布置有第一线圈;壳体,该壳体的内侧上布置有线圈架;第一磁体,该第一磁体固定至壳体;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布置在第一磁体的下侧上以与第一磁体相对;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布置在第二线圈的下侧上并且具有允许端子安装在其上的端子表面;以及基部,该基部布置在线圈架的下方并且使印刷电路板容纳并结合在该基部上,其中,基部的下表面可以具有设置有第一凹部的部分,其中,印刷电路板的端子表面结合至该部分。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摄像装置模块包括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安装在该透镜驱动装置上的图像传感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壳体;线圈架,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磁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上;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被布置成沿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磁体相对;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布置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下方并且包括端子表面和形成在所述端子表面中的多个端子;以及基部,所述基部布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下方并且包括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端子表面对应的弯曲部分,其中,所述端子表面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侧表面弯曲并且通过粘合剂结合至所述基部的所述弯曲部分,其中,第一凹部形成在所述基部的下表面的结合有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端子表面的部分上。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壳体;线圈架,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磁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上;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被布置成沿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磁体相对;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布置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下方并且包括端子表面和形成在所述端子表面中的多个端子;以及基部,所述基部布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下方并且包括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端子表面对应的弯曲部分,其中,所述端子表面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侧表面弯曲并且通过粘合剂结合至所述基部的所述弯曲部分,其中,第一凹部形成在所述基部的下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所述第一凹部围绕所述基部的所述弯曲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其中,所述上弹性构件包括四个上弹性构件,其中,所述支承构件包括与所述四个上弹性构件对应的四个支承构件,其中,所述四个上弹性构件的每一个包括:耦接至所述线圈架并且电连接至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侧部;以及耦接至所述壳体并电连接至所述四个支承构件中的相应的一个的相对侧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壳体;线圈架,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磁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上;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被布置成沿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磁体相对;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布置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下方并且包括端子表面和形成在所述端子表面中的多个端子;以及基部,所述基部布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下方并且包括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端子表面对应的弯曲部分,其中,所述基部包括布置在所述基部的拐角处的切口部,并且所述切口部与所述基部的所述弯曲部分的前端和后端间隔开。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模块,包括:透镜筒;耦接至所述透镜筒的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图像传感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包括上述摄像装置模块。
【有益效果】
在实施方式中,上弹性构件被划分成多个部分,并且划分开的部分的一部分可以平行地布置以增加上弹性构件的弹性模量、弹簧常数或刚度,从而抑制了在操作透镜驱动装置时线圈架或壳体的不必要的倾斜和偏移。
在实施方式中,由于额外的粘合剂可以容纳在设置在基部的下侧上的第一下陷部中,因此可以防止粘合剂在基部的底表面上形成突出部。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从其中移除了罩构件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平面图。
图4为图3的透视图。
图5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上弹性构件和第一磁体的布置的平面图。
图6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构造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图8为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上弹性构件和第一磁体的布置的平面图。
图9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频率响应分析结果的曲线图。
图10为示出了图9中的部分A的视图。
图11为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12为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3为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4为图13的仰视透视图。
图15为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仰视透视图。
图16为图15的侧视图。
图17为图16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18为根据实施方式的基部的平面图。
图19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基部的仰视图。
图20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基部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本公开容许各种修改和替代形式,其特定实施方式仅作为示例在附图中示出。然而,本公开不应当被解释为局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方式,而是相对地,本公开旨在涵盖落入实施方式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替代方案。为了清楚和方便起见,可能夸大了附图中示出的部件的尺寸和形状。
可以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另外,考虑到实施方式的构造和操作而特别限定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实施方式而并非限制实施方式的范围。
在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应当理解,当元件被描述为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面”时,其可以“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面或者其可以“间接地”形成以使得两个元件之间还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中间元件。另外,当元件被描述为“在……上”或“在……下面”时,术语“在……上”或“在……下面”可以不仅指相对于元件的上侧还指相对于元件的下侧。
还应当理解,诸如上/上部/以上和下面/下部/下方的关系术语仅用于在一个对象或元件与另一对象或元件之间进行区分,而不一定需要或涉及这些对象或元件之间的任何物理或逻辑关系或顺序。
此外,在附图中,可以使用笛卡尔坐标系(x,y,z)。在附图中,x轴和y轴指的是垂直于光轴的轴线。为了简单起见,可以将光轴方向(z轴方向)称为第一方向,将x轴方向称为第二方向,将y轴方向称为第三方向。
图1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图2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应用于诸如智能电话或平板PC的移动装置的小型摄像装置模块的手抖校正装置是下述装置:该装置构造成防止由于在捕获静止图像时由使用者的手抖动引起的振动致使已捕获图像的边缘线模糊。
自动对焦装置是一种使对象的图像自动地聚焦在图像传感器(未示出)上的装置。手抖校正装置和自动对焦装置可以以各种方式构造。在实施方式中,包括多个透镜的光学模块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或者可以相对于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移动以执行手抖校正和/或自动对焦。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可移动单元。在此,可移动单元可以执行透镜的自动对焦功能和手抖校正功能。可移动单元可以包括线圈架110、第一线圈120、第一磁体130、壳体140、上弹性构件150、下弹性构件160、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和传感器基板180。
线圈架110布置在壳体140的内部,并且线圈架110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线圈120,第一线圈120布置在第一磁体130的内部。线圈架可以安装成通过第一磁体130与第一线圈12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而在壳体140的内部空间中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第一线圈120可以安装在线圈架110的外周表面上以与第一磁体130以电磁的方式相互作用。
另外,线圈架110由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弹性地支承,从而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执行自动对焦功能。
线圈架110可以包括其中安装有至少一个透镜的透镜镜筒(未示出)。该透镜镜筒可以以各种方式耦接至线圈架110的内部。
例如,可以在线圈架110的内周表面上形成阴螺纹,可以在透镜镜筒的外周表面上形成与阴螺纹相对应的阳螺纹,并且透镜镜筒可以螺纹连接到线圈架110上。然而,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透镜镜筒可以在线圈架110的内周表面不形成有螺纹的情况下通过除螺纹耦接之外的方法直接地固定至线圈架110的内部。替代性地,一个或更多个透镜可以与线圈架110集成而不具有透镜镜筒。
耦接至透镜镜筒的透镜可以由单个透镜构成,或者两个或更多个透镜可以被配置用于构成光学系统。
自动对焦功能可以根据电流的方向来控制,且通过使线圈架110沿第一方向移动来实现。例如,线圈架110可以在施加正向电流时从初始位置向上移动并且可以在施加反向电流时从初始位置向下移动。替代性地,可以对在一个方向上的电流的量进行调节来增大或减小从初始位置沿一个方向所运动的距离。
线圈架1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可以具有多个上支承突出部和多个下支承突出部。上支承突出部可以形成为圆柱形状或棱柱形状,并且耦接并固定至上弹性构件150。像上支承突出部一样,下支承突出部可以形成为圆柱形状或棱柱形状,并且耦接并固定至下弹性构件160。
在此,上弹性构件150可以具有与上支承突出部相对应的通孔,并且下弹性构件160可以具有与下支承突出部相对应的通孔。相应的支承突出部及通孔可以通过热结合或诸如环氧树脂的粘合剂固定地连接。
壳体140具有用于支承第一磁体130的中空柱形状,且可以呈大致矩形形状。第一磁体130和支承构件220可以耦接至壳体140的侧表面。如上所述,由弹性构件150和弹性构件160引导以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线圈架110可以布置在壳体140的内部。
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可以耦接至壳体140和线圈架110。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可以弹性地支承线圈架110沿箭头方向的上升和/或下降运动。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可以形成为板簧。
如图2所示,上弹性构件150可以包括彼此分开的多个部分。采用这种多划分结构,上弹性构件150的划分开的部分可以被供给不同极性或不同功率的电流。下弹性构件160也可以具有多划分结构并且电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
上弹性构件150、下弹性构件160、线圈架110和壳体140可以通过热结合和/或使用粘合剂等的结合来组装。
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可以耦接至线圈架110并与线圈架110一起移动。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可以感测线圈架110沿第一方向的位移并将感测结果作为反馈信号输出。线圈架110沿第一方向的位移可以使用线圈架110沿第一方向的位移的感测结果作为反馈信号来控制。
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可以是配置成感测从第一磁体130发出的磁力变化的传感器。另外,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可以包括霍尔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
然而,这仅仅是说明性的,本公开的位置检测传感器170不被限制为霍尔传感器,并且可以使用能够感测磁力变化的任何传感器。可以采用能够感测除磁力之外的位置的任何传感器。例如,可以采用光反射体等。
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可以以各种形式耦接至线圈架110或壳体140,并且可以根据位置检测传感器170的布置以各种方式将电流施加到位置检测传感器170。
如图1所示,例如,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可以间接地耦接至线圈架110。如图所示,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可以耦接至传感器基板180并且传感器基底180可以耦接至线圈架110。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可以通过传感器基板180间接地耦接至线圈架110。
在这种情况下,感测磁铁可以与第一磁体130分开地布置,或者第一磁体130可以用作感测磁体。
在下文中,将对位置检测传感器170通过传感器基板180耦接至线圈架110以及第一磁体130用作感测磁体的情况进行描述,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基部210可以布置在线圈架110下方且呈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印刷电路板250可以布置或容纳在基部210上。
在基部210面对印刷电路板250的一部分的表面上形成有支承凹槽,该支承凹槽的大小与印刷电路板250设置有端子表面253的一部分相对应。支承凹槽可以从基部210的外周表面凹入一定深度,以使得设置有端子表面253的部分可以不向外突出或者可以调节突出程度。
支承构件220可以在壳体140的侧表面上布置成与壳体140间隔开,并且支承构件220具有耦接至上弹性构件150的上侧以及连接至基部210、印刷电路板250或电路构件231的下侧。支承构件可以对线圈架110和壳体140进行支承,以使得线圈架110和壳体140可以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并且可以电连接至第一线圈120。
由于根据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220布置在壳体140的拐角的外表面上并与壳体140的拐角的外表面间隔开,因此可以对称地安装有四对支承构件220或者八个支承构件220。在该实施方式中,每对的支承构件220布置成彼此相邻,并且每对支承构件220布置在壳体140的拐角处。然而,四个或六个支承构件220可以单独地或成对地设置在壳体140的每个拐角处。
支承构件22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电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即,例如,支承构件220可以电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形成有通孔的一部分。
由于支承构件220与上弹性构件150分开地形成,则支承构件220与上弹性构件150可以通过导电粘合剂、焊料等电连接。因此,上弹性构件150可以电连接的支承构件220向第一线圈120施加电流。
支承构件220可以通过形成于电路构件231和印刷电路板250中的通孔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50。替代性地,通孔可以不形成在电路构件231和/或印刷电路板250中,并且支承构件220可以电焊接至电路构件231的对应部分。
在图2中,示出了线性支承构件220作为一个实施方式,但是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即,支承构件220可以设置成板构件等的形式。
第二线圈230可以通过与第一磁体130的电磁相互作用使壳体140沿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以执行手抖校正。
在此,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可以包括基本上接近x轴(或第一方向)和y轴(或第二方向)的方向以及x轴方向和y轴方向。即,就实施方式中的驱动而言,壳体140可以平行于x轴和y轴移动,或者壳体140在壳体140由支承构件220支承而移动时可以相对于x轴和y轴稍微倾斜。
因此,第一磁体130需要安装在与第二线圈230相对应的位置处。
第二线圈230可以布置成面对固定至壳体140的第一磁体130。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230可以布置在第一磁体130的外部。替代性地,第二线圈230可以布置在第一磁体130的下侧上并与第一磁体130间隔开预定距离。
根据实施方式,在电路构件231的四个侧部部分上可以设置有总共四个第二线圈230,但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仅设置两个线圈,其中,一个线圈用于第二方向而另一个线圈用于第三方向,或者可以设置四个或更多个线圈。
替代性地,六个第二线圈可以布置成:使得用于第二方向的一个线圈布置在第一侧部上,用于第二方向的两个线圈布置在第二侧部上,用于第三方向的一个线圈布置在第三侧部上,以及用于第三方向的两个线圈布置在第四侧部上。替代性地,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侧部和第四侧部可以彼此相邻并且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可以彼此相邻。
在实施方式中,在电路构件231上可以形成有呈第二线圈230的形状的电路图案,或者在电路构件231上可以布置有单独的第二线圈。然而,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并且在构件231上可以直接形成有呈第二线圈230的形状的电路图案。
替代性地,第二线圈230可以通过将线材缠绕成圆环形状来形成或者以FP线圈的形式构成并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50来形成。
包括第二线圈230的电路构件231可以安装或布置在印刷电路板250的上表面上,印刷电路板250布置在基部210的上侧上。然而,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第二线圈230可以布置成与基部210紧密接触、可以与基部210间隔开或者可以形成在单独的基板上,该基板层叠在印刷电路板250上并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50。
印刷电路板250可以电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中的至少一者并耦接至基部210的上表面,并且如图2所示,印刷电路板250可以在与支承构件220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替代性地,印刷电路板250在省略通孔的情况下可以电连接和/或结合至支承构件。
印刷电路板250上可以布置有或形成有端子251。端子251可以布置在弯曲的端子表面253上。在端子表面253上可以布置有多个端子251以接收外部电力,以向第一线圈120和/或第二线圈230供应电流。形成在端子表面253上的端子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被控制的部件的类型而增加或减少。另外,印刷电路板250可以具有一个或更多个端子表面253。
罩构件300可以大致形成为箱体形状且可以容纳移动单元、第二线圈230、印刷电路板250的一部分等,并且罩构件300可以耦接至基部210。罩构件300可以保护容纳在其中的可移动单元、第二线圈230、印刷电路板250等免受损坏并且进一步限制由第一磁体130、第一线圈120、第二线圈230等产生的电磁场的泄漏,以使得可以集中电磁场。
图3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从其中移除了罩构件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平面图。图4是图3的透视图。图5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上弹性构件150和第一磁体的布置的平面图。
如图3至图5所示,在实施方式中,上弹性构件150可以被划分成多个部分,并且所述部分中的至少两个部分可以在x-y平面中平行地布置在第二方向上或在第三方向上。至少两个部分可以布置成使得至少两个部分中的每个部分的一个端部布置成与其它部分的端部对置。
另外,上弹性构件150可以布置成使得所述部分中的至少一些部分在x-y平面中关于线圈架的中心对称或者不完全对称但彼此对应。
例如,上弹性构件150可以被划分成多个部分,并且所述部分中的至少两个部分可以彼此相邻并且平行地布置在第二方向上或在第三方向上。分开的上弹性构件150在x-y平面中可以具有关于线圈架110的中心呈点对称形状或接近点对称的形状。
在此,点对称是指当两个形状关于一个旋转中心旋转180度时两个形状彼此重叠的对称性。参照图3至图5,在实施方式中,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和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可以关于线圈架110的中心形成点对称。
在图3至图5中,上弹性构件150的两个相邻部分可以平行地布置在x轴方向、即第二方向上或者具有彼此平行布置的区段。
另外,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的两个部分可以面对位于线圈架110的相对侧且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的另外两个部分。
然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明显的是,上弹性构件150的两个相邻部分可以平行地布置在y轴方向、即第三方向上或者具有彼此平行布置的区段。
另外,在第三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的两个部分可以面对位于线圈架110的相对侧且在第三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的另外两个部分。
换言之,总共四个部分的每两个部分可以在每个侧上形成且布置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并且两个部分中的每个部分可以在每个侧上形成且布置在另一方向上。然而,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在两个方向上布置的构件150的划分开的部分的数量可以被不同地调整。如果上弹性构件150的划分开的部分的数量被调整,则上弹性构件150的弹性模量可以被相应地调整。
由于上述结构,上弹性构件150的弹性模量、弹簧常数或刚度可以在第二方向上或第三方向上增大。特别地,当透镜驱动装置执行自动对焦或手抖校正时,可以抑制或减小由于线圈架110的运动倾斜引起的机械共振。
即,壳体140或线圈架110可以倾斜或偏移、即水平地移动或旋转以引起振动,并且共振可能由于振动而发生。共振的振幅、大小等可以由于上弹性构件150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的高弹性模量、弹簧常数或刚度而减小。
在所有情况下以及在透镜驱动装置以产品、弹簧或弹性构件的固有振动频率执行自动对焦的情况下,可以发生主共振、二阶共振和三阶共振。
当透镜驱动装置执行自动对焦时,主共振频率可以通过线圈架11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而产生,二阶共振可以通过壳体140或线圈架110相对于第一方向的倾斜而产生,并且二阶共振频率或三阶共振频率可能引起偏移或旋转。然而,根据产品、弹簧或弹性构件的形状,偏移可以对应于二阶共振,倾斜可以对应于三阶共振,并且旋转可以对应于四阶共振。
即,在执行自动对焦时,根据产品、弹簧或弹性构件的形状,主共振频率可以发生在第一方向上,并且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发生的倾斜、偏移和旋转可以对应于二阶、三阶和四阶共振。
当透镜驱动装置执行手抖校正时,在壳体110沿第二方向(或x轴方向)或第三方向(y轴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可以产生主共振频率,壳体140相对于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的旋转可以对应于二阶共振频率,并且偏移或倾斜可以对应于三阶共振频率。然而,主共振频率可以产生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并且相对于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发生的倾斜、偏移和旋转可以是二阶、三阶和四阶频率,这取决于产品、弹簧或弹性构件的形状。
划分的上弹性构件150根据上弹性构件150的相应部分可以包括第一上弹性构件至第八上弹性构件。即,第一上弹性构件至第八上弹性构件可以构成上弹性构件150的相应部分,并且所述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耦接至壳体140或线圈架110以弹性地支承线圈架110沿第一方向的运动。
即,上弹性构件150-1的一个侧部可以连接至第一线圈120,上弹性构件150-1的相对侧部可以连接至支承构件220,并且上弹性构件150-1的一部分可以布置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的大部分被示出为大致布置在x轴方向、即第二方向上。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的大部分可以大致布置在y轴方向、即第三方向上。在下文中,为了简单起见,将示出并描述其中允许布置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布置的第一上弹性构件至第八上弹性构件被布置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中的仅一个方向上的实施方式。
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可以布置成面对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其中,线圈架110的中心位于第一弹性构件150-1与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之间。例如,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和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在x-y平面中可以关于线圈架110的中心形成点对称、具有点对称形状、或者位于紧密形成点对称的位置处。
类似于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可以具有连接至第一线圈120的一个侧部以及连接至支承构件220的相对侧部。
如图5所示,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或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可以包括第一线圈耦接部分150a、第一支承构件耦接部分150b和第一连接件150c。
第一线圈耦接部分150a可以电连接至第一线圈120的端部121。第一线圈耦接部分150a可以通过焊料、导电粘合剂等电耦接至第一线圈120的端部121、即顶端部分。
第一支承构件耦接部分150b可以电连接至支承构件220的端部。在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构件耦接部分150b可以设置有用于与线状支承构件220耦接的孔或凹槽,并且支承构件220的上端部可以插入或布置在孔或凹槽中。
支承构件220可以通过焊料、导电粘合剂等电连接至第一支承构件耦接部分150b。
因此,第一线圈120可以通过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和支承构件220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50,从而从印刷电路250为线圈架110的操作提供所需电流。
第一连接件150c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布置在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并用于将第一线圈耦接部分150a和第一支承构件耦接部分150b彼此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连接器150c作为整体布置在第二方向上。
参照图3至图5,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的第一连接件150c和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的第一连接件150c可以分别布置成与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和第四上弹性构件150-4的部分相邻并平行,并且具有与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和第四上弹性构件150-4在第二方向上平行布置的区段。
由于第一连接件150c的结构,在实施方式中,上弹性构件150的弹性模量、弹簧常数或刚度在没有设置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和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时可能增大。
由于增大弹性模量、弹簧常数或刚度的这种结构,当透镜驱动装置执行自动对焦或手抖校正时,上弹性构件150可以减小由壳体140或线圈架110的倾斜或偏移旋转引起的共振的幅度或大小,从而衰减或减小了共振。
在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线圈120的两个端部121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50,使得可以向第一线圈120施加电流,第一线圈120的两个端部121可以通过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和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分别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50。
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的一个侧部可以耦接至线圈架110且电连接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并且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的相对侧部可以耦接至壳体且电连接至支承构件220。
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在x-y平面中可以布置成与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平行,并且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具有布置成面对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的一侧端部的一侧端部。
例如,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的一部分在x-y平面中可以布置成与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在相同方向上平行。因此,如上文所描述的,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和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可以彼此平行地布置以增大整体上弹性构件150的弹性模量、弹簧常数或刚度。
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的一个侧部可以电连接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并且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的另一侧部可以连接至支承构件220。尽管未示出,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的一个侧部可以通过导电线或其它导电构件电连接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
如图5所示,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的另一侧部可以设置有支承构件220插入到其中的孔,并且支承构件220的上端部可以通过焊料、导电粘合剂等与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耦接。
因此,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可以通过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和支承构件220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50,并且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可以通过从印刷电路板250施加到位置检测传感器170上的电流来感测线圈架110沿第一方向的位移的值,或者将感测到的位移值作为反馈信号传输到印刷电路板250。
可以根据设置到位置检测传感器170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数量对电连接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的上弹性构件150的部分的数量进行调整。
电连接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的部分的数量可以等于位置检测传感器170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数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可以设置有两个输入端子和两个输出端子。因此,上弹性构件150可能需要具有总共四个部分以电连接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但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
参照图3至图5,在实施方式中,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上弹性构件可以电连接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以将电流施加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或者可以用作电气路径,其中,线圈架110沿第一方向的位移的值作为反馈信号沿着该电气路径被传输至印刷电路板250。
第四上弹性构件150-4在x-y平面中可以布置成与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平行,并且第四上弹性构件150-4具有面对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的一侧端部布置的一侧端部。
例如,第四上弹性构件150-4在x-y平面中可以具有与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关于线圈架110的中心点对称的形状并且位于其形成点对称的位置处。
另外,第四上弹性构件150-4的一个侧部可以耦接至线圈架110且电连接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第四上弹性构件150-4的相对侧部可以耦接至壳体140且电连接至支承构件220。如上关于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所述,第四上弹性构件150-4电连接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和支承构件220。
另外,第四上弹性构件150-4的一部分在x-y平面中可以布置成与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在相同方向上平行。因此,如上文所描述的,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和第四上弹性构件150-4可以作为整体平行地布置,并且因而整个上弹性构件150的弹性模量、弹簧常数或刚度可能会增大。
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的一个侧部可以耦接至线圈架110并电连接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的相对侧部可以耦接至壳体140并且电连接至支承构件220。如上关于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所述,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电连接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和支承构件220。
另外,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的一部分在x-y平面中可以布置成垂直于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的一部分或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的一部分。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可以包括第一线圈架耦接部分150-5a、第二支承构件耦接部分150-5b和第二连接件150-5c。
第一线圈架耦接部分150-5a是耦接至线圈架110且电连接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的部分。第二支承构件耦接部分150-5b是耦接至壳体140且电连接至支承构件220的部分。
第二连接件150-5c可以用于将第一线圈架耦接部分150-5a和第二支承构件耦接部分150-5b彼此连接。例如,第二连接件150-5c的至少一部分在x-y平面中可以布置成垂直于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的一部分或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的一部分。
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可以布置成垂直于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的一部分或第四上弹性构件150-4的一部分,并且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的整体形状可以与第四上弹性构件150-4的形状相同或相似。
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可以布置成面对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其中,线圈架的中心位于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与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之间。例如,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在x-y平面中可以具有与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关于线圈架110的中心的点对称的形状并且位于其形成点对称的位置处。
另外,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的一个侧部可以耦接至线圈架110且电连接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的相对侧部可以耦接至壳体140且电连接至支承构件220。如上关于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所述,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电连接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和支承构件220。
另外,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的一部分在x-y平面中可以布置成垂直于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的一部分或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的一部分。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可以包括第二线圈架耦接部分150-6a、第三支承构件耦接部分150-6b和第三连接件150-6c。
第二线圈架耦接部分150-6a是耦接至线圈架110且电连接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的部分。第三支承构件耦接部分150-6b是耦接至壳体140且电连接至支承构件220的部分。
第三连接器150-6c可以用于将第二线圈架耦接部分150-6a和第三支承构件耦接部分150-6b彼此连接。例如,第三连接件150-6c的至少一部分在x-y平面中可以布置成垂直于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的一部分或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的一部分。
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可以布置成垂直于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的一部分或第四上弹性构件150-4的一部分,并且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的形状可以与第三上弹性构件150-3或第四上弹性构件150-4的形状相同或相似。
第七上弹性构件150-7可以耦接至壳体140和支承构件220且布置成面对第二连接件150-5c。例如,第七上侧弹性构件150-7在x-y平面中可以具有与第二连接器150-5c线对称的形状且位于其形成线对称的位置处。
线对称是指两个形状在绕中心线折叠时彼此重叠的对称性。参照图3至图5,在实施方式中,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的第二连接件150-5c和第七上侧弹性构件150-7在x-y平面中可以相对于表示为y=x的虚拟线彼此线对称。
第八上弹性构件150-8可以耦接至壳体140和支承构件220且布置成面对第三连接器150-6c。例如,第八上弹性构件150-8在x-y平面中可以具有与第三连接件150-6c线对称的形状且位于其形成线对称的位置处。
参照图3至图5,在实施方式中,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和第八上弹性构件150-8的第三连接件150-6c在x-y平面中可以相对于表示为y=-x的虚拟线线对称。
另外,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七上弹性构件150-7和第八上弹性构件150-8可以相对于线圈架110的中心彼此对称地布置或者可以布置成彼此对应但彼此不完全对称。例如,第七上弹性构件150-7和第八上弹性构件150-8可以具有相对于线圈架110的中心彼此点对称的形状且位于第七上弹性构件150-7和第八上弹性构件150-8形成点对称的位置处。
在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图5所示,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和第七上弹性构件150-7可以彼此间隔开且分开设置。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和第八上弹性构件150-8也可以彼此间隔且分开设置。
在这个结构中,第一上弹性构件至第八上弹性构件150-8的支承构件220的连接部分相对于线圈架110的中心径向地布置。因此,当透镜驱动装置执行自动对焦或手抖校正时,驱动力可以均匀分布而不会偏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尽管未示出,但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和第七上弹性构件150-7可以一体地形成。此外,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和第八上弹性构件150-8可以一体地形成。
当第七上弹性构件150-7和第八上弹性构件150-8与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和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分开设置时,第七上弹性构件150-7和第八上弹性构件150-8仅以机械的方式耦接至支承构件220而不涉及透镜驱动装置的电连接。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50的通道的数量为六个,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170的四个通道和第一线圈120的两个通道。因此,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和第七上弹性构件150-7可以一体地形成,并且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和第八上弹性构件150-8可以一体地形成,以使得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和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电连接至第一线圈120并且第三上弹性构件至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可以电连接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
更准确地说,为了防止当透镜驱动装置执行自动对焦或手抖校正时驱动力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偏置,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和第七上弹性构件150-7可以一体地形成并且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和第八上弹性构件150-8可以一体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已集成的第五上弹性构件和第七上弹性构件150-7以及已集成的第六上弹性构件和第八上弹性构件150-8可以相对于线圈架110的中心对称或者可以彼此对应但彼此不完全对称,由此限制了在自动对焦或手抖校正中透镜驱动装置的驱动力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偏置。此外,由于该对称结构,线圈架可以被支承以当线圈架竖向地移动时不会沿任一方向偏置。
为了将需要四个电连接通道的位置检测传感器170以及需要两个电连接通道的第一线圈120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50,上弹性构件150优选地被划分成至少六个部分。
如在图3至图5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如果上弹性构件150设置成使得第一上弹性构件至第八上弹性构件布置成相对于线圈架110的中心对称或相对,则当如上所述透镜驱动装置执行自动对焦或手抖校正时,可以限制透镜驱动装置的驱动力沿任何一个方向被偏置或者该驱动力可以均匀地分布。
如图5所示,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可以在第三方向上面对第一磁体130并且还面对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或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
图6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构造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7是图6的侧视图。
线圈架110可以在其上部处设置有耦接凸起111,并且第一线圈120的端部121可以缠绕在耦接凸起111的周围。第一线圈120的端部121和第一线圈耦接部分150a可以被焊接以彼此耦接和电连接。
由于第一线圈120的两个电连接通道、即两个端部1210可以分别连接至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和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则凸起111也可以成对设置。由此,第一线圈120的端部121可以缠绕在相应耦接凸起111的周围,并且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和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可以在耦接凸起111的每个耦接凸起处焊接至第一线圈120的端部121。
在此,第一线圈120的端部121可以在其缠绕部分处被焊接至第一线圈耦接部分150a。第一线圈120的端部121和第一线圈耦接部分150a可以通过导电粘合剂而不是焊接来彼此电连接。
一对耦接凸起111在x-y平面中可以布置成相对于线圈架110的中心彼此对称或对应。一对耦接凸起111的对称结构旨在将第一上弹性构件150-1和第二上弹性构件150-2布置为彼此对称或对应。
在透镜驱动装置执行手抖校正的情况下,如果线圈架110、壳体140等的重心分布在下侧,则下弹性构件160的弹性模量、弹簧常数或刚度需要增大以减少线圈架110或壳体110的不必要倾斜或偏移。如果线圈架110、壳体140等的重心分布在上侧上,则操作可以在相对侧执行。
为此,下弹性构件160可以一体地形成而不是被划分开。这种一体的下弹性构件160可以增大其弹性模量、弹簧常数或刚度以抑制线圈架110或壳体140的倾斜或偏移。
当下弹性构件160一体地形成时,如上文所描述的,上弹性构件150可以被划分为至少六个部分以将第一线圈120和位置检测传感器170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50。
替代地,可以增加下弹性构件160的每个框架的宽度和厚度以增大弹性模量、弹簧常数或刚度。
具有上述结构的下弹性构件160也可以在透镜驱动装置执行自动对焦时衰减由线圈架110或壳体140的倾斜或偏移引起的共振。
图8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上弹性构件150和第一磁体130的布置的平面图。
如图8所示,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可以在第二方向上面对第一磁体130,并且也面向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或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
在这个结构中,由线圈架110或壳体140在x-z平面中的倾斜或沿第二方向的偏移引起的振动和对应的共振可以由平行地布置且具有增大的弹性模量、弹簧常数或刚度的第一上弹性构件和第三上弹性构件以及第二上弹性构件和第四上弹性体构件150-4来衰减。
由于这种衰减效应,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可以更精确地检测线圈架110的第一方向的位移。
即,由于线圈架110的倾斜和/或偏移引起的振动致使可能会发生耦接至线圈架的位置检测传感器170的错误感测。因此,为了减少由位置检测传感器170的线圈架110的倾斜和/或偏移引起的错误感测,在与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和第一磁体130彼此面对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可以相比与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和第一磁体130彼此面对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增大。
另外,由于位置检测传感器170是可移动的,减小耦接至位置检测传感器170的部分在水平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可以增大相邻部分的弹性模量以通过上弹性构件150抑制或缓解线圈架150的共振,由此削弱与位置检测传感器170耦接的线圈架110的倾斜或偏移的影响。另外,位置检测传感器170的布置在任何时候改进了设计的情况下可以颠倒。
如图8所示,第五上弹性构件150-5和第六上弹性构件150-6可以布置在与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和第一磁体130彼此面对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一上弹性构件至第四上弹性构件可以布置在与位置检测传感器170和第一磁体130彼此面对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
采用该结构,与图5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相比,即使由于线圈架110的倾斜和/或偏移而发生振动,位置检测传感器170的移动仍可以被第一上弹性构件至第四上弹性构件抑制并且可以减少错误的感测。
图9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频率响应分析的结果的曲线图。图10为示出了图9中的A部分的图。曲线图表示在透镜驱动装置执行自动对焦的情况下的频率响应分析的结果。透镜驱动装置显示出在自动对焦的PID控制之后的反馈频率的特性。
通常地,频率响应分析用作检查诸如透镜驱动装置的系统抵抗机械振动的稳定性的方法,并且频率响应分析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在图9和图10中,部分A表示二阶共振点。即,这是由于壳体140或线圈架110的倾斜或移动致使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振动而引起共振的点。
在图9中,L1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线圈架110沿第一方向的运动有关的频率的相位,并且L2表示线圈架110的频率的增益。
在频率响应分析中,二阶共振点处的稳定性可以由增益和相位来确定。即,随着二阶共振点处的增益和相位的改变减小,共振的幅度可以减小。随着共振幅度减小,由共振引起的线圈架110的倾斜和偏移振动的程度可以减小,从而可以稳定地执行自动对焦。
图10中示出了实施方式在二阶共振点处的频率响应分析的结果。在图10中,L3表示在具有未划分的上弹性构件的透镜驱动装置执行自动对焦时在二阶共振点处的频率的相位。
当比较曲线L1和曲线L3时,L3在二阶共振点处显示出比L1更突然的相位改变。因此,与上弹性构件未划分的情况相比,使上弹性构件150划分为8个部分的实施方式可以减小在二阶共振点处的共振的幅度并且允许自动对焦被稳定地执行。
在图10中,L4表示当具有未划分的上弹性构件的透镜驱动装置执行自动对焦时在二阶共振点处的频率的增益。
当比较曲线L2和曲线L4时,L4在二阶共振点处显示出比L2更突然的相位改变。因此,如在频率的相位的情况下,与上弹性构件未划分的情况相比,对于频率的增益结果而言,具有被划分成8个部分的上弹性构件150的实施方式可以显著地减小二阶共振点处的共振幅度并且允许自动对焦被稳定地执行。
在实施方式中,上弹性构件150可以划分成多个部分并且一些划分开的部分可以平行地布置以增大上弹性构件150的弹性模量、弹簧常数或刚度。因此,当透镜驱动装置操作时,可以抑制线圈架110或壳体140不必要的倾斜和偏移。
此外,当透镜驱动装置执行自动对焦时,可以抑制线圈架110或壳体140的倾斜和偏移,并且可以抑制由此引起的共振。
此外,容易确保增益裕度和/或相位裕度以提高抵抗机械共振的稳定性。
同时,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可以使用在各种领域中,例如摄像装置模块。例如,摄像装置模块可以应用于移动装置比如蜂窝电话。
根据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模块可以包括耦接至线圈架110的透镜镜筒、图像传感器(未示出)、印刷电路板250和光学系统。
透镜镜筒被如上所述来构造,并且印刷电路板250可以形成摄像装置模块的底表面作为图像传感器安装在其上的部分。
此外,光学系统可以包括将图像传输到图像传感器的至少一个透镜。光学系统可以设置有能够执行自动对焦功能和手抖校正功能的致动器模块。执行自动对焦功能的致动器模块可以以各种方式配置,并且通常使用音圈单元电机。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可以用作执行自动对焦功能和手抖校正功能两者的致动器模块。
摄像装置模块还可以包括红外阻挡滤波器(未示出)。红外阻挡滤波器阻挡红外光入射到图像传感器上。在这种情况下,红外阻挡滤波器可以安装在与图像传感器在图2中示例性示出的基部210上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红外阻挡滤光器可以耦接到保持器构件(未示出)。此外,基部210可以对保持器构件的下侧进行支承。
在基部210上可以设置有单独的端子构件以与印刷电路板250电连接,或者端子可以使用表面电极等一体地形成。基部210可以用作用于保护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保持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沿着基部210的侧表面向下形成有突出部。然而,这不是必须的。尽管未示出,但在基座210的下方可以布置有单独的传感器保持器以用作突出部。
图11为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图12为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11和图12所示,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可移动单元。可移动单元可以执行透镜的自动对焦的功能和手抖校正的功能。可移动单元可以包括线圈架1110、第一线圈1120、第一磁体1130、壳体1140、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
线圈架1110布置在壳体1140的内部并且在线圈架1110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线圈1120,第一线圈1120布置在第一磁体130的内部。线圈架可以安装成通过第一磁体1130与第一线圈112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在壳体1140的内部空间中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第一线圈1120可以安装在线圈架1110的外周表面上以与第一磁体1130以电磁的方式相互作用。
线圈架1110可以由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弹性地支承,并且因而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执行自动对焦功能。
线圈架1110可以包括其中安装有至少一个透镜的透镜镜筒(未示出)。透镜镜筒可以以各种方式耦接至线圈架1110的内部。
例如,在线圈架1110的内周表面上可以形成有阴螺纹,在透镜镜筒的外周表面上可以形成有与阴螺纹相对应的阳螺纹,并且透镜镜筒可以螺纹连接到线圈架1110上。然而,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透镜镜筒可以在线圈架1110的内周表面不形成有螺纹的情况下通过除螺纹耦接之外的方法直接地固定至线圈架1110的内部。替代性地,在不具有透镜镜筒的情况下,一个或更多个透镜可以与线圈架1110集成。
耦接至透镜镜筒的透镜可以由单个透镜构成,或者两个或更多个透镜可以被配置用于构成光学系统。
自动对焦功能可以根据电流的方向来控制,且通过使线圈架1110沿第一方向移动来实现。例如,线圈架1110可以在施加正向电流时从初始位置向上移动并且可以在施加反向电流时从初始位置向下移动。替代性地,可以通过对在一个方向上的电流的量进行调节而增大或减小从初始位置沿一个方向所运动的距离。
线圈架11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可以具有多个上支承突出部和多个下支承突出部。上支承突出部可以形成为圆柱形形状或棱柱形形状并且耦接并固定至上弹性构件1150。像上支承突出部一样,下支承突出部可以形成为圆柱形形状或棱柱形形状并且耦接并固定至下弹性构件1160。
在此,上弹性构件1150可以具有与上支承突出部相对应的通孔,并且下弹性构件1160可以具有与下支承突出部相对应的通孔。相应的支承突出部和通孔可以通过热结合或诸如环氧树脂的粘合剂牢固地连接。
壳体1140具有用于对第一磁体130进行支承的中空柱形状且可以呈大致矩形的形状。第一磁体1130和支承构件1220可以耦接至壳体1140的侧表面。如上文所描述的,由弹性构件1150和弹性构件1160引导以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线圈架1110可以布置在壳体1140的内部。
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可以耦接至壳体1140和线圈架1110。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可以弹性地支承线圈架1110沿箭头方向的上升和/或下降运动。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可以形成为板簧。
如图12所示,上弹性构件1150可以包括彼此分开的多个部分。通过这种多划分结构,上弹性构件1150的划分开的部分可以被供给不同极性或不同功率的电流。下弹性构件1160也可以具有多划分结构且电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150。
上弹性构件1150、下弹性构件1160、线圈架1110和壳体1140可以通过热结合和/或使用粘合剂等的结合来组装。
基部1210可以布置在线圈架1110下方且呈大致矩形的形状,并且印刷电路板1250可以布置或容纳在基部1210上。
在基部1210的面对印刷电路板1250的一部分的表面上形成有支承凹槽,该支承凹槽的大小与设置有端子表面1253的印刷电路板1250的一部分相对应。支承凹槽可以从基部1210的外周表面凹入一定深度,以使得设置有端子表面1253的部分可以不向外突出或者可以调节突出程度。
支承构件1220可以布置在壳体1140的侧表面上以与壳体1140间隔开,并且支承构件1220具有耦接至上弹性构件1150的上侧以及连接至基部1210、印刷电路板1250或电路构件1231的下侧。支承构件可以对线圈架1110和壳体1140进行支承,以使得线圈架1110和壳体1140可以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并且可以电连接至第一线圈1120。
由于根据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1220布置在壳体1140的拐角的外表面上,因此可以对称地设置有至少四个支承构件1220。如图12所示,当每对支承构件220布置在壳体140的每个拐角的外表面上时,所有八个支承构件1220可以对称地设置。
支承构件1220可以电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150。即,例如,支承构件1220可以电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150形成有通孔的一部分。
由于支承构件1220与上弹性构件1150分开地形成,则支承构件1220与上弹性构件1150可以通过导电粘合剂、焊接等电连接。因此,上弹性构件1150可以通过电连接的支承构件1220向第一线圈1120施加电流。
支承构件1220可以通过形成于电路构件1231和印刷电路板1250中的通孔连接至印刷电路板1250。替代性地,通孔可以不形成在电路构件1231和/或印刷电路板1250中,并且支承构件1220可以电焊接至电路构件1231的对应部分。
在图12中,示出了线性支承构件1220作为一个实施方式,但是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即,支承构件1220可以设置成板构件等的形式。
第二线圈1230通过与第一磁体1130的电磁相互作用可以使壳体1140沿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以执行手抖校正。
在此,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可以包括基本上接近x轴(或第一方向)和y轴(或第二方向)的方向以及x轴方向和y轴方向。即,就实施方式中的驱动而言,壳体1140可以平行于x轴和y轴移动,或者壳体1140在由支承构件1220支承而移动时可以相对于x轴和y轴稍微倾斜。
因此,第一磁体1130需要安装在与第二线圈1230相对应的位置处。
第二线圈1230可以布置成面对固定至壳体1140的第一磁体1130。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1230可以布置在第一磁体1130的外部。替代性地,第二线圈1230可以布置在第一磁体1130的下侧并与第一磁体1130间隔开一预定距离。
根据实施方式,在电路构件1231的四个侧部部分上可以设置有总共四个第二线圈1230,但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仅设置两个线圈,其中,一个线圈用于第二方向而另一个线圈用于第三方向,或者可以设置四个或更多个线圈。
替代性地,六个第二线圈可以布置成:使得用于第二方向的一个线圈布置在第一侧部上,用于第二方向的两个线圈布置在第二侧部上,用于第三方向的一个线圈布置在第三侧部上,并且用于第三方向的两个线圈布置在第四侧部上。替代性地,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侧部和第四侧部可以彼此相邻并且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可以彼此相邻。
在实施方式中,在电路构件1231上可以形成有呈第二线圈1230的形状的电路图案,或者在电路构件1231上可以布置有单独的第二线圈。然而,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并且在构件1231上可以直接形成有呈第二线圈1230的形状的电路图案。
替代性地,第二线圈1230可以通过将线材缠绕成圆环形状来形成或者以FP线圈的形式构成并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1250来形成。
包括第二线圈1230的电路构件1231可以安装或布置在印刷电路板1250的上表面上,印刷电路板1250布置在基部1210的上侧。然而,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第二线圈1230可以布置成与基部1210紧密接触、可以与基部1210间隔开或者可以形成在单独的基板上,该基板层叠在印刷电路板1250上并连接至印刷电路板1250。
印刷电路板1250可以电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中的至少一者并耦接至基部1210的上表面,并且,如图12所示,印刷电路板1250可以在与支承构件1220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替代性地,印刷电路板1250在没有设置通孔的情况下可以电连接和/或结合至支承构件。
印刷电路板1250上可以布置有或形成有端子1251。端子1251可以布置在弯曲的端子表面1253上。在端子表面1253上可以布置有多个端子1251以接收外部电力,以向第一线圈1120和/或第二线圈1230供应电流。形成在端子表面1253上的端子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被控制的部件的类型而增加或减少。另外,印刷电路板1250可以具有一个或更多个端子表面1253。
罩构件1300可以大致形成为箱体形状且可以容纳移动单元、第二线圈1230、印刷电路板1250的一部分等,并且罩构件1300可以耦接至基部1210。罩构件1300可以保护容纳在其中的可移动单元、第二线圈1230、印刷电路板1250等免受损坏,并且罩构件1300进一步限制由第一磁体1130、第一线圈1120、第二线圈1230等产生的电磁场的泄漏,以使得可以集中电磁场。
图13为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14是图13的仰视透视图。图15为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仰视透视图。图16为图15的侧视图。图17为图16中的部分B的放大图。
在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第二线圈1230的电路构件1231可以通过粘合剂或焊接耦接或固定至印刷电路板1250,并且电路构件1231可以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1250以接收来自印刷电路板1250的电流。
可以从印刷电路板1250向第二线圈1230供给电流,并且第二线圈1230通过与第一磁体1130的电磁相互作用使壳体1140沿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以执行透镜驱动装置的手抖校正。
印刷电路板1250可以结合或固定至基部1210,基部1210例如通过粘合剂结合并布置在下侧上。在此,可以将粘合剂施加到印刷电路板1250的下表面和端子表面1253的内表面。
如图13和图14所示,端子表面1253可以形成在印刷电路板1250的一个侧部上以便被弯曲,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表面125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到四个。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印刷电路板1250由柔性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当端子表面1253一体地形成在印刷电路板1250上并粘合至基部1210时,端子表面1253可以被弯曲并结合到基部1210的对应部分。
粘合剂可以施加到与印刷电路板1250的下表面和端子表面1253的内表面相对应的基部1210的一部分。当然,在将印刷板和基部1210结合的情况下,粘合剂可以施加到基部1210和印刷电路板1250中的仅一者或者粘合剂可以施加到基部1210和印刷电路板1250两者。
基部1210可以设置有与印刷电路板1250的端子表面1253的内表面相对应的弯曲部分1212以结合至内表面。即,弯曲部分1212可以形成在与端子表面1253相对应的基部1210的一部分处并结合至端子表面1253。
具体地,如图17所示,端子表面1253的内表面和弯曲部分1212的外表面可以布置成彼此面对,从而在端子表面1253的内表面与弯曲部分1212的外表面之间可以形成有粘合部分P,并且端子表面1253和弯曲部分1212可以通过布置在粘合部分P之间的粘合剂而彼此结合。
如上文所描述的,可以在印刷电路板1250上设置有多个端子表面1253,并且因此可以在与端子表面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端子表面1253的数量一样多的弯曲部分1212。
如图13和图14所示,例如,印刷电路板1250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可以具有四边形外部形状,并且端子表面1253可以从印刷电路板1250的一个侧部弯曲。
因此,基部1210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具有与端子表面1253相对应的四边形外部形状,并且弯曲部分1212可以从基部1210的一侧延伸并弯曲。
基部1210中可以形成有切口部1213,并且基部1210的拐角可以嵌入到切口部1213中。在实施方式中,由于切口部1213形成在基部1210的每个拐角处,则基部1210中可以形成有总共四个切口部1213。
切口部1213可以与布置在纵向方向上的弯曲部分1212的前端和后端间隔开,并且切口部1213和弯曲部分1212彼此间隔开的部分可以设置有第一凹部1211。
切口部1213可以形成以检查支承构件1220到电路构件1231和/或印刷电路板1250的焊接。特别地,在电路构件1231中形成通孔并且印刷电路板1250和支承构件1220的下端部插入到通孔中的情况下,当焊接施加到印刷电路板1250的其中支承构件1220通过其插入的一部分时,可以通过观察焊接状态确定焊接是否有缺陷。
如下面详细描述的,例如,第一凹部1211可以形成以包围切口部1213的至少一部分。
另一方面,如果在电路构件1231和/或印刷电路板1250中没有形成通孔并且支承构件1220电焊接至电路构件1231的对应部分,则可以不形成切口部1213。
如果没有形成切口部1213,则第一凹部1211可以在基部1210的下表面上形成在例如基部1210的拐角处。
如果粘合剂没有被充分地施加到基部1210和印刷电路板1250的粘合部分P,则可能在基部1210与印刷电路板1250之间产生间隙。
特别地,如果粘合剂没有被充分地施加在端子表面1253与弯曲部分1212之间,则可能在端子表面1253与弯曲部分1212之间产生间隙。由于该间隙,端子表面1253可以与弯曲部分1212间隔开且放置在不期望的位置处。这可能导致不良组装和产品缺陷。
因此,适当的是,粘合剂被充分地施加到基部1210和印刷电路板1250的粘合部分P。另一方面,如果粘合剂被过度施加到粘合部分P,则可能引起以下问题。
如果粘合剂被过度施加到粘合部分P上,则多余的粘合剂可能流到基部1210的下侧并在下侧上凝固。已经流到基部1210的下侧并凝固的粘合剂可以形成突出部。
因此,布置在基部1210下方并且能够与基部1210耦接的过滤器(未示出)、其上安装有过滤器的保持器(未示出)等由于突出部可能不按照设计结合,粘合部分P之间可以形成有间隙并且包括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可以具有局部不同的高度。
这种高度差可以导致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模块的缺陷。即使当粘合剂被充分地施加到粘合部分P上时,缺陷也可能由于高度差而产生。因此,在基部1210上可以形成有能够防止缺陷的结构。
为此,在实施方式中,基部1210的下表面可以设置有第一凹部1211,并且基部1210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有第二凹部1214。下面将详细地描述第一凹部1211和第二凹部1214。
第一凹部1211可以形成在基部1210的下表面与印刷电路板1250的端子表面1253结合的部分上。第一凹部1211可以用于容纳多余的粘合剂以抑制突出部的形成,该突出部是通过使引入到基部1210的下表面中的粘合剂的凝固而产生的。
特别地,由于第一凹部1211用于防止施加到印刷电路板1250的下表面和/或基底1210的上表面的粘合剂以及施加到端子表面1253和/或弯曲部分1212的粘合剂流动至基部1210的下表面以及在基部1210的下表面上形成突出部,因此第一凹部1211优选地形成在弯曲部分1212的周围。
由于粘合剂在液体状态下具有表面张力,因此从端子表面1253和/或弯曲部分1212流出的粘合剂的流路径可以通过表面张力在基部1210的侧表面的下端部处发生改变,从而,粘合剂可以流动至基部1210的下侧并且第一凹部1211可以接纳被引入的粘合剂。
如图14和图15所示,由于第一凹部1211凹入到基部1210的下表面中,因此,即使被引入到第一凹部1211中的粘合剂凝固,也不会在基部1210的下表面上形成突出部。因此,基部1210的下表面可以维持平坦度。
因此,第一凹部1211部分可以防止或减少由粘合剂形成的突出部引起的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模块的产品缺陷。下面将参照图19和图20描述第一凹部1211的具体结构。
图18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基部1210的平面图。如图18所示,基部1210在基部1210的上表面上可以具有第二凹部1214。
第二凹部1214是将用于将印刷电路板1250与基部1210结合的粘合剂的多余粘合剂引入到其中的部分。因而,第二凹部1214可以容纳施加到印刷电路板1250的下表面和/或基部1210的上表面的粘合剂的多余部分。
因此,第二凹部1214可以使由多余的粘合剂引起印刷电路板1250相比基部1210在第一方向上的局部高度差减小。另外,由于这种高度差,可以减少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模块的缺陷。
此外,可以防止多余的粘合剂从基部1210和印刷电路板1250流出而被凝固以形成突出部,并且因而可以减少由这种突出部引起的产品缺陷。
另外,可以减少多余的粘合剂沿着弯曲部分1212和/或端子表面1253流动至基部1210的下表面。多余的粘合剂可以沿着端子表面1253的外侧向下流动并可以施加到形成在端子表面1253上的端子1251并被凝固以减少产品缺陷。
如图18所示,基部1210可以设置有圆形中空部S,并且第二凹部1214可以沿着例如中空部S的周向表面而形成。
另外,如图18所示,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凹部1214,并且相应的第二凹部1214可以沿着中空部S的周向表面以规则的间隔布置。尽管未示出,但第二凹部1214可以形成为包围中空部S的圆圈形状。
另外,尽管未示出,但是第二凹部1214可以在基部1210的上表面上形成在各种位置处并且具有各种形状。例如,第二凹部1214可以沿着基部1210的上表面的每一侧形成。
另外,如果基部1210上没有形成切口部1213,则凹部可以形成在基部1210的拐角处。另外,第二凹部1214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可以形成各种形状比如闭合环、多边形、圆形形状等。
图19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基部的仰视图。如图19所示,第一凹部1211可以形成为包围弯曲部分1212的至少一部分。由于多余的粘合剂可以通过表面张力从弯曲部分1212开始的点流动至基部1210的下表面,因此形成第一凹部以包围弯曲部分1212的一部分可能是适当的。
具体地,例如,第一凹部1211可以形成为包围弯曲部分1212的前端和后端的至少一部分。由于多余的粘合剂主要从弯曲部分1212开始的前端和后端的点流动至基部1210的下表面,形成第一凹部1211可能是合适的。
另外,例如,第一凹部1211的一部分也可以形成在弯曲部分1212的纵向方向上,第一凹部1211的其它部分可以沿着切口部1213形成。在此,第一凹部1211可以形成为包围切口部1213的至少一部分。
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凹部1211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以容纳从弯曲部分1212开始的弯曲部分1212的前端和后端被引入到第一凹部1211中的多余的粘合剂。
即,流动至基部1210的下表面的粘合剂的一部分可以被引入到沿着切口部1213形成的第一凹部1211中,并且其余的粘合剂可以被引入到形成在弯曲部分1212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一凹部1211中。
粘合剂可以由于表面张力沿着第一凹部1211流动并凝固。因此,突出部可以不形成在基部1210的下表面上,并且可以维持结合至诸如保持器的其它部件的基部121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的平坦度。
图20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基部的仰视图。如图20所示,可以以不连续的方式在弯曲部分1212的纵向方向上制备有多个第一凹部1211以包围弯曲部分1212的前端和后端。
即,第一凹部1211可以不形成在弯曲部分1212的中央处但可以形成为包围弯曲部分1212的前端和后端。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弯曲部分1212弯曲。
换言之,如果基部1210在形成有弯曲部分1212处的一部分的厚度由于形成第一凹部1211而减小,则弯曲部分1212可以侧向地弯曲或偏转。
因此,如果第一凹部1211仅形成在弯曲部分1212的前端和后端处,则中央部分可以牢固地固定弯曲部分1212,并且因此可以防止或者减小弯曲部分1212的侧向弯曲。
第一凹部1211可以设置成各种形状和数量并且在基部1210的下表面上形成在各个位置处。然而,如图19和图20所示,第一凹部1211优选设置成包围弯曲部分1212的前端和后端。
如上文所述,原因在于,从端子表面1253和弯曲部分1212引入到基部1210的下表面中的粘合剂可以主要地从弯曲部分1212突出的弯曲部分1212的前端和后端的点流动至基部1210的下表面。
为了便于形成,第一凹部1211在从第二或第三方向观察时可以在一个侧部处封闭并且相对侧部可以是敞开的,并且敞开的相对侧部可以形成以结束在基部1210的侧表面上。
尽管未示出,但第一凹部1211可以设置有阶梯部以更可靠地防止粘合剂流动至基部1210的下表面。
采用该阶梯部,即使当粘合剂在第一凹部1211的第一级上流动时,可以通过第二级阻挡粘合剂在基部1210的下表面的粘合部分上流动。当然,阶梯部可以设置有三个或更多级。
在实施方式中,由于多余的粘合剂可以容纳在设置于基部1210的下侧的第一凹部1211中,可以防止粘合剂在基部1210的下表面上形成突出部。
另外,由于多余的粘合剂可以容纳在设置于基部1210的上侧的第二凹部1214中,因此可以防止粘合剂在基部1210的上表面上形成突出部。
另外,由于可以通过抑制突出部的形成来维持粘合部分相对于基部1210的下表面上的其它部件的平坦度,因此可以消除或减小在组装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模块时的高度差。
此外,通过减小或消除高度差,可以消除或减少在组装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模块时的缺陷。
尽管上文已经结合实施方式描述了仅几个实施方式,但是实施方式的各种其它形式是可能的。上文描述的实施方式的技术内容可以以相互不兼容的技术以外的各种形式组合,从而实施新的实施方式。
【工业实用性】
在实施方式中,上弹性构件可以被划分成多个部分,并且一些划分开的部分可以平行地布置以增大上弹性构件的弹性模量、弹簧常数或刚度,由此抑制在透镜驱动装置操作中线圈架或壳体不必要的倾斜和偏移。因此,存在工业实用性。
本技术还可以配置如下。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线圈架,所述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布置有第一线圈;
设置到所述线圈架的位置检测传感器;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上布置有所述线圈架;
上弹性构件,所述上弹性构件布置在所述壳体的上侧上;以及
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构造成对所述壳体进行支承以使所述壳体能够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上弹性构件被划分成多个部分,并且所述部分中的至少两个部分在x-y平面中彼此平行地布置在所述第二方向或所述第三方向上,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部分布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两个部分的一侧端部彼此相对。
(2)根据(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上弹性构件包括:
第一上弹性构件,所述第一上弹性构件具有连接至所述第一线圈的一个侧部以及连接至所述支承构件的相对侧部,所述第一上弹性构件的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二方向或所述第三方向上;以及
第二上弹性构件,所述第二上弹性构件布置成面对所述第一上弹性构件,其中,所述线圈架的中央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上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二上弹性构件之间,所述第二上弹性构件具有连接至所述第一线圈的一个侧部以及连接至所述支承构件的相对侧部。
(3)根据(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上弹性构件包括:
第三上弹性构件,所述第三上弹性构件具有耦接至所述线圈架并电连接到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侧部以及耦接至所述壳体并电连接至所述支承构件的相对侧部,
其中,所述第三上弹性构件在所述x-y平面中布置成与所述第一上弹性构件平行,所述第三上弹性构件具有布置成面对所述第一上弹性构件的一侧端部的一侧端部。
(4)根据(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上弹性构件包括:
第四上弹性构件,所述第四上弹性构件在所述x-y平面中布置成与所述第二上弹性构件平行并且具有布置成面对所述第二上弹性构件的一侧端部的一侧端部,
其中,所述第四上弹性构件具有耦接至所述线圈架并电连接至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侧部以及耦接至所述壳体并电连接至所述支承构件的相对侧部。
(5)根据(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上弹性构件包括:
第五上弹性构件,所述第五上弹性构件具有耦接至所述线圈架并电连接至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侧部以及耦接至所述壳体并电连接至所述支承构件的相对侧部。
(6)根据(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上弹性构件包括:
第六上弹性构件,所述第六上弹性构件布置成面对所述第五上弹性构件,其中,所述线圈架的所述中央部分位于所述第五上弹性构件与所述第六上弹性构件之间,所述第六上弹性构件具有耦接至所述线圈架并电连接至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侧部以及耦接至所述壳体并电连接至所述支承构件的相对侧部。
(7)根据(6)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五上弹性构件包括:
第一线圈架耦接部分,所述第一线圈架耦接部分耦接至所述线圈架并电连接至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
第二支承构件耦接部分,所述第二支承构件耦接部分耦接至所述壳体并电连接至所述支承构件;以及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构造成将所述第一线圈架耦接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承构件耦接部分彼此连接。
(8)根据(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上弹性构件或所述第二上弹性构件包括:
第一线圈耦接部分,所述第一线圈耦接部分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线圈的端部;
第一支承构件耦接部分,所述第一支承构件耦接部分电连接至所述支承构件的端部;以及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构造成将所述第一线圈耦接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承构件耦接部分彼此连接。
(9)根据(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线圈架在所述线圈架的上部处设置有耦接凸起,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端部缠绕在所述耦接凸起的周围,并且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端部和所述第一线圈耦接部分彼此焊接。
(10)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线圈架,所述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布置有第一线圈;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上布置有所述线圈架;
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固定至所述壳体;
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布置在所述第一磁体的下侧上以面对所述第一磁体;
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布置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下侧上并且具有允许端子安装在其上的端子表面;以及
基部,所述基部布置在所述线圈架的下方并且使所述印刷电路板容纳并结合在所述基部上,
其中,所述基部的下表面具有设置有第一凹部的部分,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端子表面结合至所述部分。
(11)根据(10)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端子表面形成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侧表面上以便被弯曲,
其中,所述基部具有设置有弯曲部分的部分,所述弯曲部分被弯曲以允许所述端子表面与所述弯曲部分结合,所述部分对应于所述端子表面。
(12)根据(1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端子表面包括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多个端子表面,并且所述弯曲部分包括与所述端子表面的数量一样多的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布置在与所述端子表面相对应的位置处。
(13)根据(1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凹部形成以包围所述弯曲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14)根据(1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具有四边形外部形状,并且所述弯曲部分通过从所述基部的一侧延伸而弯曲。
(15)根据(1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包括:
切口部,所述切口部通过使所述基部的拐角凹入而形成。
(16)根据(1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切口部与布置在所述弯曲部分的纵向方向上的所述弯曲部分的前端和后端间隔开,
其中,所述第一凹部形成以包围所述弯曲部分的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的至少一部分。
(17)根据(10)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凹部,从而允许将用于将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所述基部结合的多余粘合剂引入到所述第二凹部中。
(18)根据(17)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设置有圆形中空部,并且所述第二凹部沿着所述中空部的周向表面形成。
(19)根据(1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凹部包括多个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沿着所述中空部的所述周向表面以恒定的间隔布置。
(20)一种摄像装置模块,包括:
根据(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以及
安装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上的图像传感器。

Claims (20)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壳体;
线圈架,布置在所述壳体中;
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
磁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上;
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被布置成沿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磁体相对;
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布置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下方并且包括端子表面和形成在所述端子表面中的多个端子;以及
基部,所述基部布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下方并且包括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端子表面对应的弯曲部分,
其中,所述端子表面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侧表面弯曲并且通过粘合剂结合至所述基部的所述弯曲部分,
其中,第一凹部形成在所述基部的下表面的结合有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端子表面的部分上,并且用于容纳多余的粘合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凹部围绕所述基部的所述弯曲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具有四边形外部形状,并且所述基部的所述弯曲部分通过从所述基部的一侧延伸而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包括布置在所述基部的拐角处的切口部,并且所述切口部与所述基部的所述弯曲部分的前端和后端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凹部围绕所述弯曲部分的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的至少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第二凹部形成在所述基部的上表面上,并且其中,多余的粘合剂引入到所述第二凹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包括中空部,并且所述第二凹部沿着所述中空部的周向表面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凹部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二凹部,并且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凹部沿着所述中空部的所述周向表面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
上弹性构件,所述上弹性构件耦接至所述线圈架的上侧和所述壳体的上侧;以及
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电连接至所述上弹性构件和所述印刷电路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耦接至所述线圈架的位置检测传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上弹性构件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三上弹性构件、第四上弹性构件、第五上弹性构件和第六上弹性构件,以及
其中,所述支承构件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三支承构件、第四支承构件、第五支承构件和第六支承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三上弹性构件具有耦接至所述线圈架并且电连接至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侧部以及耦接至所述壳体并电连接至所述第三支承构件的相对侧部,
所述第四上弹性构件具有耦接至所述线圈架并且电连接至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侧部以及耦接至所述壳体并电连接至所述第四支承构件的相对侧部,
所述第五上弹性构件具有耦接至所述线圈架并且电连接至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侧部以及耦接至所述壳体并电连接至所述第五支承构件的相对侧部,以及
所述第六上弹性构件具有耦接至所述线圈架并且电连接至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侧部以及耦接至所述壳体并电连接至所述第六支承构件的相对侧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包括布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电路构件以及形成在所述电路构件中的线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磁体包括耦接至所述壳体的侧表面的四个磁体,
其中,所述支承构件布置在所述壳体的每一个拐角上并且与所述壳体的每一个拐角间隔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线圈架通过所述磁体与所述第一线圈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沿光方向移动,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线圈被配置为通过与所述磁体的电磁相互作用沿与所述光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所述壳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下弹性构件,所述下弹性构件布置在所述壳体下方并且耦接至所述线圈架和所述壳体。
18.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壳体;
线圈架,布置在所述壳体中;
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
磁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上;
位置检测传感器,耦接至所述线圈架;
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被布置成沿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磁体相对;
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布置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下方并且包括端子表面和形成在所述端子表面中的多个端子;
基部,所述基部布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下方并且包括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端子表面对应的弯曲部分;
上弹性构件,所述上弹性构件耦接至所述线圈架的上侧和所述壳体的上侧;以及
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电连接至所述上弹性构件和所述印刷电路板,
其中,所述端子表面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侧表面弯曲并且通过粘合剂结合至所述基部的所述弯曲部分,
其中,第一凹部形成在所述基部的下表面的一部分上,所述第一凹部围绕所述基部的所述弯曲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一凹部用于容纳多余的粘合剂,以及
其中,所述上弹性构件包括四个上弹性构件,
其中,所述支承构件包括与所述四个上弹性构件对应的四个支承构件,
其中,所述四个上弹性构件的每一个包括:
耦接至所述线圈架并且电连接至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侧部;以及
耦接至所述壳体并电连接至所述四个支承构件中的相应的一个的相对侧部。
19.一种摄像装置模块,包括:
透镜筒;
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耦接至所述透镜筒的透镜驱动装置;以及
图像传感器。
20.一种光学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像装置模块。
CN202011308032.XA 2015-02-04 2016-02-01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Active CN1123632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17225 2015-02-04
KR1020150017225A KR102439255B1 (ko) 2015-02-04 2015-02-04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0150033565A KR102481972B1 (ko) 2015-03-11 2015-03-11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015-0033565 2015-03-11
PCT/KR2016/001064 WO2016126061A1 (ko) 2015-02-04 2016-02-01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01680014095.XA CN107407788B (zh) 2015-02-04 2016-02-01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4095.XA Division CN107407788B (zh) 2015-02-04 2016-02-01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3295A CN112363295A (zh) 2021-02-12
CN112363295B true CN112363295B (zh) 2022-11-22

Family

ID=56564339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2793.0A Pending CN115576070A (zh) 2015-02-04 2016-02-01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模块以及光学系统
CN202011308032.XA Active CN112363295B (zh) 2015-02-04 2016-02-01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CN202011303548.5A Active CN112363294B (zh) 2015-02-04 2016-02-01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CN202211147507.0A Pending CN115327734A (zh) 2015-02-04 2016-02-01 透镜驱动装置
CN201680014095.XA Active CN107407788B (zh) 2015-02-04 2016-02-01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2793.0A Pending CN115576070A (zh) 2015-02-04 2016-02-01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模块以及光学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03548.5A Active CN112363294B (zh) 2015-02-04 2016-02-01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CN202211147507.0A Pending CN115327734A (zh) 2015-02-04 2016-02-01 透镜驱动装置
CN201680014095.XA Active CN107407788B (zh) 2015-02-04 2016-02-01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4) US10468959B2 (zh)
CN (5) CN115576070A (zh)
WO (1) WO20161260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21923B1 (en) 2016-09-30 2020-08-1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e device
CN115128760B (zh) * 2016-09-30 2024-07-2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设备、包括该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仪器
KR102657604B1 (ko) * 2016-12-12 2024-04-1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KR102605506B1 (ko) * 2016-09-30 2023-11-2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WO2018066911A1 (ko) * 2016-10-06 2018-04-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모듈 제조 방법
CN110462509B (zh) 2017-03-30 2022-04-1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双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头模块
WO2019027176A1 (ko) * 2017-08-01 2019-02-07 엘지이노텍(주)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USD902980S1 (en) * 2018-01-12 2020-11-24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KR102602757B1 (ko) 2018-04-05 2023-11-1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장치
KR102614773B1 (ko) 2018-09-05 2023-12-1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카메라 장치
KR20200114251A (ko) * 2019-03-28 2020-10-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장치
CN213365159U (zh) * 2020-12-08 2021-06-04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及电子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6246A (zh) * 2007-02-13 2008-08-2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201780440U (zh) * 2009-08-20 2011-03-3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JP2011112709A (ja) * 2009-11-24 2011-06-09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CN102645815A (zh) * 2009-08-21 2012-08-2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保持架驱动装置以及安装有该装置的相机
JP2012529066A (ja) * 2009-12-23 2012-11-15 ホンコン・アプライド・サイエンス・アンド・テクノロジー・リサーチ・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レンズ制御装置
CN203673132U (zh) * 2013-12-06 2014-06-25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28856A1 (de) * 2005-06-22 2007-01-18 Ibak Helmut Hunger Gmbh & Co. Kg Fokussierungseinrichtung für optische Systeme
JP5109785B2 (ja) * 2008-04-30 2012-12-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の取付け構造
JP5083557B2 (ja) * 2008-05-26 2012-11-28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1408657A (zh) * 2008-11-13 2009-04-15 宁波金诚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照相机透镜驱动机构用簧片
KR101575630B1 (ko) * 2009-03-17 2015-1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장치
JP2012008204A (ja) * 2010-06-22 2012-01-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20120100509A (ko) * 2011-03-04 2012-09-1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202268504U (zh) * 2011-09-02 2012-06-06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结构
KR101971639B1 (ko) 2011-11-30 2019-08-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2001621B1 (ko) 2011-11-30 2019-07-1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KR102006946B1 (ko) 2012-02-14 2019-08-02 미쓰미덴기가부시기가이샤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카메라
CN102645615B (zh) 2012-04-26 2014-04-02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船舶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KR101923532B1 (ko) 2012-06-12 2018-11-2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1940480B1 (ko) 2012-06-28 2019-01-2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20140011850A (ko) * 2012-07-20 2014-01-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2014126668A (ja) 2012-12-26 2014-07-0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KR102144490B1 (ko) 2013-07-17 2020-08-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110187590B (zh) * 2013-05-29 2022-06-1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照相机模块和移动电话
JP6227294B2 (ja) * 2013-06-20 2017-11-08 惠州市大亜湾永昶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手振れ抑制機能付き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094423B2 (ja) 2013-08-09 2017-03-15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US9497364B2 (en) * 2013-09-13 2016-11-15 Lg Innotek Co., Ltd. Camera module
US9380193B2 (en) * 2013-11-05 2016-06-28 Lg Innotek Co., Ltd. Camera module
KR101449347B1 (ko) * 2013-12-09 2014-10-1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용 모터, 렌즈 구동용 모터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및 디지털 기기
EP2887514B1 (en) * 2013-12-23 2020-06-24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105899990B (zh) * 2014-01-02 2019-08-1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头模块
US10295781B2 (en) * 2014-03-05 2019-05-2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EP2937726B1 (en) * 2014-04-24 2017-08-23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US9360653B2 (en) * 2014-05-09 2016-06-07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US10451891B2 (en) * 2014-10-17 2019-10-2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EP3370105A1 (en) * 2014-11-14 2018-09-05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EP3035109B1 (en) * 2014-12-17 2018-08-29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US10054799B2 (en) * 2015-01-28 2018-08-2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6246A (zh) * 2007-02-13 2008-08-2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201780440U (zh) * 2009-08-20 2011-03-3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2645815A (zh) * 2009-08-21 2012-08-2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保持架驱动装置以及安装有该装置的相机
JP2011112709A (ja) * 2009-11-24 2011-06-09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JP2012529066A (ja) * 2009-12-23 2012-11-15 ホンコン・アプライド・サイエンス・アンド・テクノロジー・リサーチ・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レンズ制御装置
CN203673132U (zh) * 2013-12-06 2014-06-25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3295A (zh) 2021-02-12
US20240048038A1 (en) 2024-02-08
CN112363294A (zh) 2021-02-12
US20180026515A1 (en) 2018-01-25
US11824418B2 (en) 2023-11-21
CN115327734A (zh) 2022-11-11
US11005353B2 (en) 2021-05-11
US20200021181A1 (en) 2020-01-16
WO2016126061A1 (ko) 2016-08-11
US10468959B2 (en) 2019-11-05
CN107407788A (zh) 2017-11-28
CN112363294B (zh) 2022-10-11
CN107407788B (zh) 2020-12-11
CN115576070A (zh) 2023-01-06
US20210226521A1 (en) 2021-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63295B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US11936971B2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KR102370739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부착 휴대 단말
TWI648568B (zh)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mounting device
CN110596989B (zh) 透镜移动装置
CN110412713B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头模块
CN112198618B (zh) 透镜移动装置
KR102441779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JP6459504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2198739B (zh) 透镜移动装置
KR102354669B1 (ko) 액추에이터,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KR20190089879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KR102700064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439255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493511B1 (ko)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723004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