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6246A - 透镜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6246A
CN101246246A CNA2008100094770A CN200810009477A CN101246246A CN 101246246 A CN101246246 A CN 101246246A CN A2008100094770 A CNA2008100094770 A CN A2008100094770A CN 200810009477 A CN200810009477 A CN 200810009477A CN 101246246 A CN101246246 A CN 101246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substrate
housing
leaf spring
contac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94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6246B (zh
Inventor
龟山泰明
石黑克之
原田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46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6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46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62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使装置主体小型化,同时能够确保装置内的构成要素间的电连接路径的透镜驱动装置。透镜驱动装置(1)具备:透镜支架(6),其保持透镜;透镜驱动部,其具有磁铁(11)、线圈(10)以及磁轭(12),使透镜支架(6)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基板(3),其安装图像传感器(2);基底部件(5),其具有收纳基板(3)上的图像传感器(2)的收纳部,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基底部件(5)的贯通孔(5f)配置使透镜驱动部的线圈(10)的接点部和基板(3)的接点部(3b)电连接的弹簧(5g)。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驱动装置,尤其涉及适于数码相机中的自动对焦功能和抖动修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数码相机或带摄像头移动电话上搭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提出一种在装置内的基板间的电连接使用弹性体,实现基板间的可靠电连接的技术(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另一方面,近年,数码相机或带摄像头移动电话向小型化发展,伴随于此,要求相机模块中使用的透镜驱动装置也要小型化。在这样的透镜驱动装置中,还要求装置内的构成要素间的电连接用的空间也小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0036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为了在以一定距离分开的基板和基板之间配置弹性体,经在该弹性体的表面露出的配线实现电连接,必然地一定要确保装置内收容弹性体的空间,从而存在无法应对装置主体进一步小型化的要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装置主体小型化,同时能够确保装置内的构成要素间的电连接的透镜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透镜支架,其保持透镜;透镜驱动部,其具有磁铁、线圈以及磁性体,使所述透镜支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基板,其安装摄像元件;基底部件,其具有收纳所述基板上的摄像元件的收纳部,在形成于所述基底部件的贯通孔配置使所述透镜驱动部的线圈的接点部和所述基板的接点部电连接的弹性连接部件。
根据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由于在形成于基底部件的贯通孔配置使透镜驱动部的线圈的接点部和基板的接点部电连接的弹性连接部件,所以在装置内没有必要设置用于使透镜驱动部和基板电连接的空间,因此能够使装置主体小型化,同时能够确保装置内的构成要素间的电连接路径。
在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所述基板的接点部设置在该基板的侧面部附近。此时,由于接点部设置在侧面部附近,所以能够确保较大的在基板上的安装摄像元件的区域。
尤其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在所述基板的侧面部设置多个外部连接部件,并且在所述多个外部连接部件之间配置所述基板的接点部。此时,由于在多个外部连接部件之间配置基板的接点部,所以能够确保基板上的安装摄像元件的区域,同时能够防止基板本身变大。
另外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在所述基底部件的所述贯通孔和所述收纳部之间设有壁部。此时,由于通过壁部遮断贯通孔和收纳部之间,所以能够防止灰尘进入到收纳部内的事态的发生。
进而,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所述摄像元件在其具有的四边之中的三边与所述基板电连接,在与剩余的一边对应的所述基板上的位置设有所述基板的接点部。此时,由于在摄像元件和基板没有被电连接的基板上的位置设置接点部,所以能够将装置本身小型化,使其减小摄像元件和基板的连接部分的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具有收纳基板上的摄像元件的收纳部的基底部件上形成的贯通孔,配置使透镜驱动部的线圈的接点部和基板的接点部电连接的弹性连接部件,所以在装置内没有必要设置用于使透镜驱动装置和基板电连接的空间,因此,能够使装置主体小型化,同时能够确保装置内的构成要素间的电连接路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组装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时的立体图;
图3是组装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时的截面图;
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基板的俯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基板和基底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6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基底的仰视图;
图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基板和基底重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透镜支架所具有的板簧接触于弹簧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透镜支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组装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透镜支架时的立体图;
图11是组装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透镜支架时的俯视图;
图1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壳体与第二板簧的固定部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壳体与第一板簧的固定部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15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透镜支架与壳体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16是从下面侧观察图15所示的透镜支架以及壳体时的立体图。
图中:
1-透镜驱动装置;2-图像传感器;3-基板;3b-接点部;4-IR截止滤波器(cut filter);5-基底部件(基底);6-透镜支架;61-上面部;62-第一板簧;62d-接点部;63-垫圈;64-第二板簧;64d-接点部;65-下面部;7-透镜壳体;8-壳体;9-盖;10-线圈;11-磁铁;12-磁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包括如下部分构成:基板3,其安装作为摄像元件的图像传感器2;基底部件(以下,仅称为“基底”)5,其装配IR截止滤波器4;壳体8,其安装透镜支架6,经该透镜支架6安装壳体7;盖9,其从安装的透镜支架6的上方覆盖在壳体8上;线圈10,其被固定在透镜支架6上;磁铁11以及磁轭12,它们被配置在透镜支架6的上方。
如图1所示,基板3从上方侧观察设置成正方形状。在基板3的各边的侧面设有多个进行与外部连接的外部连接部件3a。其中,在设于特定的一边的侧面的外部连接部件3a的附近设有一对接点部3b。图像传感器2以摄像区域2a配置在基板3的中央位置的方式通过线接合(wire bonding)固定。而且,在图1中,只表示了用于将图像传感器2固定于基板3的端子部分,省略线本身。
基底5由具有与基板3对应的正方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在基底5的中央附近,在与摄像区域2a对应的位置形成具有长方形状的开口部5a,在该开口部5a的周围形成有具有比开口部5a稍大的长方形状的凹部5b。IR截止滤波器4具有与凹部5b对应的长方形状,并被安装于凹部5b。在基底5的四角形成有朝上突出的突出片5c,在其附近形成有同样朝上突出的突出片5d。这些突出片5c以及5d与后述的磁轭12的脚部12b接触对磁轭12进行定位。在突出片5d之间设有收容后述的壳体8的侧面部8b的下面的收容部5e。在基底5的与基板3上形成的接点部3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一对的贯通孔5f。在该贯通孔5f设有将后述的透镜支架6的板簧的接点部、和基板3的接点部3b电连接的作为弹性连接部件的弹簧5g。弹簧5g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并具有弹性。另外,在没有形成突出片5d的边的规定位置形成有一对凸部5h,该一对凸部5h被收容于在后述的壳体8上形成的收容部8g中。
壳体8大致具有与基板3以及基底5对应的正方形,在其中央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8a。另外,具有构成本透镜驱动装置1的侧面的一部分的侧面部8b以及8c。侧面部8b具有其两端部进入装置主体的内侧的形状,在侧面部8b的表面形成有对后述的磁轭12的脚部12b进行定位的突起8d。另外,在其中央部形成有朝上方侧开口的切口部8e。另一方面,侧面部8c在其中央部形成有朝向上方侧开口的切口部8f,并且形成有收容基底5的凸部5h的收容部8g、和收容后述的盖9的凸部9h的槽部8h。而且,在壳体8的四角立起设有向上方侧突出的销8i。
透镜壳体7具有小径部7a和大径部7b,在它们的内部形成的空间中沿着光轴方向保持多个透镜。在小径部7a,在其上面形成有作为入光口起作用的开口部7c。另外,在小径部7a的周面的上端部形成有被保持的透镜位置的微调用的多个凹部7d。在大径部7b的周面的上方侧形成有螺纹牙7e。螺纹牙7e与在后述的透镜支架6的内周面上形成的螺纹牙配合,在透镜壳体7本身的位置调整时利用。
透镜支架6是组合多个部件而构成的。在组合了多个部件的状态下,在其内部形成的空间中保持上下能够进行位置调整的透镜壳体7。透镜支架6将作为构成部件的板簧的端部固定在壳体8上,并构成为其中央部相对于壳体8上下能够摆动。在透镜支架6的上面固定具有圆环形状的线圈10。例如,线圈10被粘接固定于透镜支架6的上面。而且,该透镜支架6的详细结构在后面说明。
盖9具有与壳体8的上面对应的形状,在其中央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9a。另外,具有与壳体8的侧面部8b对应的一对边9b和与侧面部8c对应的一对边9c。在边9b上设有卡合部9d,该卡合部9d在下端部与侧面部8b卡合,一方面,在上端部与后述的磁轭12的托架12a卡合。在卡合部9d上形成有与壳体8的切口部8e卡合的凸部9e,并且形成有保持磁轭12的托架12a的侧面的保持片9f。另一方面,在边9c形成有与壳体8的切口部8f卡合的凸部9g、进入壳体8的槽部8h的凸部9h、以及进入壳体8的收容部8g的凸部9i。进而,在盖9的四角形成有壳体8的销8i贯通的孔部9j。
磁铁11被固定在磁轭12的内壁面。磁铁11具有比上述线圈10大的直径的圆环形状。在被固定于磁轭12上的状态下,被配置成围绕在透镜支架6的上面固定的线圈10的周围。磁铁11的内周面以离开一定距离的状态与线圈10的外周面相对。而且,为了与线圈10的上下移动相对应,磁铁11的光轴方向的长度构成为比线圈10的长度长。
磁轭12作为磁性体发挥作用,具有呈向图1所示下方开口的形状的圆环形状。另外,在其下端部被固定于托架12a。托架12a在其四角向下方侧弯曲,由该弯曲的部分构成脚部12b。脚部12b具有向下方侧开口的切口部12c。切口部12c收容壳体8的突起8d。在托架12a的与盖9的边9b对应的端面形成有与盖9的保持片9f卡合的卡合部12d。
在此,对于将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组装时的状态进行说明。图2是组装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时的立体图。另外,图3是组装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时的截面图。而且,在图3中,省略了被保持于透镜壳体7上的透镜。
在组装了透镜驱动装置1的状态下,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基底5的上方重合壳体8。此时,如图2所示,壳体8的侧面部8b的下面被收容于基底5的收容部5e,并且基底5的凸部5h被收容于壳体8的收容部8g。由此,对基底5上的壳体8进行定位。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壳体8的上方重合盖9。此时,如图2所示,盖9的凸部9e被收容于壳体8的切口部8e,并且凸部9g、凸部9h以及凸部9i分别被收容于切口部8f、槽部8h以及收容部8g。由此,对壳体8上的盖9进行定位。
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盖9的上方重合磁轭12。此时,如图2所示,磁轭12的托架12a的卡合部12d被保持于盖9的保持片9f。托架12a的脚部12b被配置于由基底5的突出片5c以及5d和壳体8的侧面部8c形成的空间中。此时,形成于壳体8的侧面部8b上的突起8d被收容于在脚部12b上形成的切口部12c内。由此,对盖9上的磁轭12进行定位。
磁轭12如图3所示,具有截面近似U字型的形状,在其内部在其外侧的内壁面上粘接固定有磁铁11。而且,在盖磁铁11的内周面和磁轭12的内侧的内壁面之间配置有被固定于透镜支架6上的线圈10。线圈10被配置在从磁铁11的内周面和磁轭12的内侧的内壁面离开了一定距离的位置。
而且,通过这些线圈10、磁铁11以及磁轭12,构成使透镜支架6以及透镜壳体7移动的透镜驱动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部由所谓的音圈电动机构成。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适用通过对线圈10通电使线圈10沿着磁铁11移动的移动线圈形式的音圈电动机的情况。
另外,如图3所示,在磁轭12的内侧配置有透镜壳体7。而且,在与被保持于透镜壳体7上的多个透镜对应的下方位置配置IR截止滤波器4,并且在该IR截止滤波器4的下方位置,配置有图像传感器2的摄像区域2a。
以下,对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特征的构成部件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由于基板3、基底5、透镜支架6以及壳体8的结构具有特点,所以以下对于这些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基板3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基板3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基板3在该图所示的左方侧的一边设有多个(此处是6个)外部连接部件3a。而且,在设有该外部连接部件3a的1边以外的3边上,在外缘部附近设有用于电连接图像传感器2的多个端子3c。
一对接点部3b,如上所述,被设置于外部连接部件3a的附近。尤其接点部3b设置成被配置在各个外部连接部件3a和外部连接部件3a之间。如此设置成配置在外部连接部件3a和外部连接部件3a之间,是为了确保基板3上的配置图像传感器2的空间。另外,详情在后面说明,为了防止灰尘等侵入到图像传感器2,尽可能地将在基底5的背面侧形成的壁部形成在基底5的外部侧。
接着,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基底5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基板3和基底5之间关系的立体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基底5的仰视图。另外,在图5中,是只显示基板3和基底5的从下方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基底5的背面形成有作为收纳部发挥作用的空间5i,该空间5i收纳基板3上固定的图像传感器2。在空间5i内设有对图像传感器2轻微地施力的多个施力片5j。另外,在空间5i的周围设有外缘部5k。外缘部5k在与贯通孔5f对应的位置具有进入基底5的内侧的凹部5l。该凹部5l的内壁起到作为防止灰尘等径贯通孔5f侵入到图像传感器2的壁部的作用。
在组装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基板3和基底5时,弹簧5g如图7所示被配置于在基底5形成的贯通孔5f。在该情况下,弹簧5g的下端部与在基板3上形成的接点部3b接触。另一方面,弹簧5g的上端部,从基底5的上面部稍微向上方侧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从如此组装的基底5的上方重合被固定于壳体8上的透镜支架6。此时,在从基底5的贯通孔5f稍微突出的弹簧5g的上端部,接触透镜支架6具有的板簧的端部。图8是用于说明透镜支架6具有的板簧的端部接触于弹簧5g的上端部的状态的立体图。而且,在图8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固定透镜支架6的壳体8。如图8所示,透镜支架6具有两片板簧,各个不同的板簧的端部(该图所示的A以及B)接触于各个不同的弹簧5g的上端部。
接着,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透镜支架6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透镜支架6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透镜支架6组装时的立体图。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透镜支架6组装时的俯视图。而且,在图9中,为了方便说明,表示被固定在透镜支架6上的线圈10。
如图9和图10所示,透镜支架6是组合上面部61、第一板簧62、垫圈63、第二板簧64和下面部65而构成的。在各构成部件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部,如图10所示,在各构成部件被组合的状态下,在透镜支架6的内部形成有收容透镜壳体7的空间。在被这样的透镜支架6保持的状态下,透镜壳体7的小径部7a处于从上面部61的开口部向图10所示的上方侧突出的状态。
如图9所示,上面部61具有以其内壁面覆盖透镜壳体7的大径部7b的上面附近的盖部61a、和从盖部61a的下端部向装置侧面突出形成的凸缘部61b。盖部61a的上面作为透镜支架6本身的上表面发挥作用,粘接固定上述的线圈10。在盖部61a的规定位置形成有一对切口部61c。另外,在盖部61a的内壁形成有与在透镜壳体7上形成的螺纹牙7e卡合的螺纹牙61d。在凸缘部61b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向装置侧面突出形成的一对突出部61e。在突出部61e形成有插入后述的垫圈63的销63c的孔部61f。另外,在凸缘部61b的外周面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后述的垫圈63的突起部63d进入的多个切口部61g。另外,在凸缘部61b的下面的内周侧的规定位置形成有进入后述的垫圈63的切口部63f的突起部61h。
第一板簧62例如由磷青铜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第一板簧62具有在中央具有开口部的圆环状部62a、从该圆环状部62a的规定位置延伸的多个腕部62b、以及在各腕部62b的端部设置的固定部62c。在特定的固定部62c上连结着与被收容在基底5的贯通孔5f中的弹簧5g接触的接点部62d。接点部62d通过将从固定部62c延伸的部分向下方侧大致垂直地弯曲,进而使其前端向装置内侧大致垂直地弯曲而形成。在接点部62d上形成有后述的壳体8的销81进入的孔部62e。在圆环状部62a的外周侧,在与上面部61的切口部61g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切口部62f。另一方面,在圆环状部62a的内周侧,在与上面部61的突起部61h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切口部62g。另外,在圆环状部62a的外周侧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夹持线圈10的端部(图10所示的10a)的夹持部62h。
垫圈63具有圆环状部63a,该圆环状部63a在中央具有开口部。通过该圆环状部63a将第一板簧62和第二板簧64配置成分开规定的间隔,即与圆环状部63a的壁厚尺寸相当的间隔而被配置在透镜支架6内。在圆环状部63a的上面侧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向装置侧面突出形成的一对突出部63b。在突出部63b上设有进入上面部61的孔部61f销63c。在圆环状部63a的外周侧的规定位置,形成有进入上面部61的切口部61g的突起部63d。另外,在圆环状部63a的下面的外周侧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有后述的下面部65的突起部65d进入的多个切口部63e。另一方面,在圆环状部63a的内周侧的规定位置,形成有进入上面部61的突起部61h的多个切口部63f。另外,在圆环状部63a的下面侧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向装置侧面突出形成的一对突出部63g。在突出部63g设有进入后述的下面部65的孔部65c的销63h。
第二板簧64与第一板簧62同样,例如由磷青铜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第二板簧64具有:在中央具有开口部的圆环状部64a、从该圆环状部64a的规定位置延伸的多个腕部64b、以及在各腕部64b的端部设置的固定部64c。在特定的固定部64c上连结有与被收容在基底5的贯通孔5f中的弹簧5g接触的接点部64d。接点部64d通过将从固定部64c延伸出的部分向下方侧大致垂直地弯曲,进而将其前端向装置内侧大致垂直地弯曲而形成。在接点部64d上形成有后述的壳体8的销81进入的孔部64e。在圆环状部64a的外周侧,在后述的与下面部65的突起部65d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切口部64f。另一方面,在圆环状部64a的内周侧,在与后述的下面部65的突起部65e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切口部64g。另外,在圆环状部64a的外周侧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夹持线圈10的端部(图10所示的10b)的夹持部64h。
下面部65具有在中央具有开口部的圆环状部65a。在圆环状部63a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向装置侧面突出形成的一对突出部65b。在突出部65b上形成有插入垫圈63的销63h的孔部65c。在圆环状部65a的上面的外周侧的规定位置形成有进入到垫圈63的切口部63e中的突起部65d。另外,在圆环状部65a的上面的内周侧的规定位置,形成有进入到垫圈63的切口部63f中的突起部65e。
透镜支架6如图10所示,在隔着第一板簧62的状态下,将形成在垫圈63上的销63c插入到上面部61的孔部61f中,另一方面,在隔着第二板簧64的状态下将形成在垫圈63上的销63h插入到下面部65的孔部65c中。然后,例如对在垫圈63上形成的突起部63d等和在上面部61上形成的切口部61g等进行粘接固定,并对在下面部65上形成的突起部65d等和在垫圈63上形成的切口部63e等进行粘接固定,由此,将这些构成部件形成一体。此时,如图11所示,与壳体8相对的第一板簧62的固定部62c被配置在与第二板簧64的固定部64c不同的位置上,因此,能够从一个方向组装第一板簧62以及第二板簧64。
另外,在此,虽然对于通过突起部和切口部的粘接固定来使透镜支架6形成一体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对于使透镜支架6形成一体的构造并不限定于此,能够进行适当变更。只要能够实现透镜支架6的一体化,可以采用任何的方法。例如,通过内模制(in-mould)成形来形成由上面部61、第一板簧62以及垫圈63构成的部件,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内模制成形形成由第二板簧64以及下面部65构成的部件,并将它们粘接固定。或者也可以通过内模制成形形成从上面部61到下面部65的所有的部件。
在这样组装的情况下,透镜支架6具有的第一板簧62和第二板簧64,如图10所示,被配置在透镜支架6的不同高度位置。另外,第一板簧62的固定部62c和第二板簧64的固定部64c,如图11所示,被配置成在透镜支架6的周方向的不同位置从上方观察时不重合。固定部62c和固定部64c在透镜支架6的四角分别接近配置。在固定部62c和固定部64c上,如图11所示,分别形成有承受在壳体8上立起设置的销8i的切口部62i、切口部64i。这些切口部62i、切口部64i在从上方观察时具有圆形形状。
接下来,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壳体8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壳体8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2中,对于与图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12所示,在壳体8的上面,在四角立起设有销8i。在这些销8i的附近被设置成具有阶梯差的形状,该阶梯差与透镜支架6具有的第一板簧62的固定部62c以及第二板簧64的固定部64c的位置相对应。该阶梯差的尺寸为与垫圈63的圆环状部63a的壁厚尺寸相当的尺寸。具体地说,设有:与第二板簧64的固定部64c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固定部8j;以及配置在比第一固定部8j高的位置的,与第一板簧62的固定部62c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固定部8k。
在此,对于壳体8、第一板簧62的固定部62c以及第二板簧64的固定部64c的关系进行说明。图13是用于说明壳体8与第二板簧64的固定部64c的关系的立体图。图14是用于说明壳体8和第一板簧62的固定部62c的关系的立体图。
如图13所示,第二板簧64具有的各个固定部64c被固定于第一固定部8j。此时,固定部64c在切口部64i收容了销8i的状态下被固定。如此通过在切口部64i收容了销8i的状态下进行固定,防止第二板簧64从壳体8错位。另外,此时,第二板簧64的圆环状部64a被配置在壳体8的开口部8a的内侧。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第一板簧62具有的各个固定部62c被固定于第二固定部8k。此时,固定部62c在切口部62i收容了销8i的状态下被固定。如此,通过在切口部62i收容了销8i的状态下进行固定,防止第一板簧62从壳体8错位。另外,此时,第一板簧62的圆环状部62a被配置在壳体8的开口部8a的内侧。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透镜支架6和壳体8的关系的立体图。如上所述,透镜支架6通过用上面部61、垫圈63以及下面部65夹着第一板簧62以及第二板簧64而形成一体,只利用这些第一板簧62以及第二板簧64相对于壳体8被固定。因此,透镜支架6构成为在允许的一定范围第一板簧62以及第二板簧64能够向图15所示的上下方向摆动。第一板簧62以及第二板簧64在保持被垫圈63隔开的间隔的状态下被安装于壳体8。因此,在透镜支架6相对于壳体8在上下方向上摆动时,第一板簧62以及第二板簧64不会被电短路。
另外,如下在被固定于壳体8上的情况下,透镜支架6具有的第一板簧62以及第二板簧64的接点部62d以及接点部64d隔着在壳体8上形成的收容部8g绕到壳体8的内面侧。图16是从下面侧观察图15所示的透镜支架6以及壳体8时的立体图。如图16所示,在壳体8的背面,接点部62d以及接点部64d沿着开口部8a向侧面部8b一侧延伸。在接点部62d以及接点部64d上分别形成的孔部62e以及孔部64e,卡合着在壳体8的下面形成的销8l。由此,防止接点部62d以及接点部64d从壳体8的规定位置错位。如此,绕到壳体8的背面侧的接点部62d以及接点部64d与在壳体5的贯通孔5f收容的弹簧5g的上端部相接触(参考图8)。
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通过使透镜壳体7上下移动,驱动被保持在其上的透镜。以下,对于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使透镜壳体7上下移动时的控制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在使透镜壳体7上下移动时,例如,对应于来自搭载本透镜驱动装置1的移动电话或数码相机的控制部发出的驱动指示,在线圈10中流通电流。此时,在本透镜驱动装置1中,将第一板簧62以及第二板簧64用作它的通电机构。具体地说,从基板3的接点部3b经在基底5埋设的弹簧5g、第一板簧62上的接点部62d、固定部62c、腕部62b、圆环状部62a以及夹持部62h,向线圈10送入电流。然后,在线圈10中流通的电流,经第二板簧64上的夹持部64h、圆环状部64a、腕部64b、固定部64c、接点部64d以及基底5中埋设的弹簧5g,向基板3送出。
如此,如果在线圈10流通电流,则通过在线圈10中流通的电流和从磁铁11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产生使线圈1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推力。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通过控制在线圈10流通的电流量,来控制该推力,使线圈10上下移动,进行定位。由此,能够对固定线圈10的透镜支架6进行定位,并且能够对在透镜支架6上安装的透镜壳体7内的透镜进行定位。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由于在形成在基底5的贯通孔5f配置弹簧5g,该弹簧5g使与透镜驱动部的线圈10连接的接点部62d以及64d、基板3的接点部3b电连接,所以没有必要在装置内设置用于电连接透镜驱动部和基板3的空间,因此,能够使装置主体小型化,同时能够确保装置内的构成要素间的电连接路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由于将基板3的接点部3b设置在该基板3的侧面部附近,所以能够确保较大的在基板3上的安装图像传感器2的区域。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由于在基板3的侧面部设置多个外部连接部件3a,另一方面,在多个外部连接部件3a之间配置基板3的接点部3b,所以能够确保基板3上的安装图像传感器2的区域,同时防止基板3本身变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由于在基底5的贯通孔5f和收纳部5i之间设置壁部,所以能够切断贯通孔5f和收纳部5i之间,所以能够防止灰尘进入到收纳部5i内的事态发生。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图像传感器2等的故障或误动作。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图像传感器2通过其具有的四边之中的三边与基板3电连接,在与剩余的一边对应的基板3上的位置设有接点部3b,所以能够使装置本身小型化,减小图像传感器2和基板3的连接部分的量。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附图中图示的大小或形状等,并不限定于此,在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变更。此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可以适当变更后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透镜支架6具有两片板簧(第一板簧62以及第二板簧64)的情况,但并不是说透镜支架6一定要具有这些板簧,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以两片板簧被配置在不同高度位置的情况为前提,还可以将透镜支架6和两片板簧设为不同部件。另外,板簧的数量也不限定于两片,还可以设定为三片以上。

Claims (5)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具备:透镜支架,其保持透镜;透镜驱动部,其具有磁铁、线圈以及磁性体,使所述透镜支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基板,其安装有摄像元件;基底部件,其具有收纳所述基板上的摄像元件的收纳部,
在形成于所述基底部件的贯通孔配置使所述透镜驱动部的线圈的接点部和所述基板的接点部电连接的弹性连接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的接点部设置在该基板的侧面部附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的侧面部设置多个外部连接部件,并且在所述多个外部连接部件之间配置所述基板的接点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底部件的所述贯通孔和所述收纳部之间设有壁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元件在其具有的四边之中的三边与所述基板电连接,在与剩余的一边对应的所述基板上的位置设有所述基板的接点部。
CN2008100094770A 2007-02-13 2008-02-03 透镜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62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31664A JP5008414B2 (ja) 2007-02-13 2007-02-13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7031664 2007-02-13
JP2007-031664 2007-0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6246A true CN101246246A (zh) 2008-08-20
CN101246246B CN101246246B (zh) 2010-04-14

Family

ID=39756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947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6246B (zh) 2007-02-13 2008-02-03 透镜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08414B2 (zh)
CN (1) CN101246246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4046A (zh) * 2010-07-02 2012-01-11 夏普株式会社 照相机模块
CN102331614A (zh) * 2010-07-07 2012-01-25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03185942A (zh) * 2011-12-29 2013-07-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4238066A (zh) * 2013-09-10 2014-12-24 惠州市大亚湾永昶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致动器单元
CN104460180A (zh) * 2014-12-19 2015-03-25 深圳市世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环平移实现光学防抖的音圈马达
CN107884900A (zh) * 2016-09-30 2018-04-06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光路调整机构与光路调整组件
CN108072960A (zh) * 2016-11-14 2018-05-25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驱动机构
CN108474995A (zh) * 2016-01-11 2018-08-3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装置
CN108736683A (zh) * 2017-04-19 2018-11-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振动型线性致动器以及体毛处理器
TWI651577B (zh) * 2014-09-09 2019-02-21 德商艾斯科技公司 自動對焦致動器單元和相機模組
WO2019071659A1 (zh) * 2017-10-13 2019-04-18 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低功耗小型自动对焦制动器
CN112363295A (zh) * 2015-02-04 2021-02-1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CN112363293A (zh) * 2015-08-18 2021-02-1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CN114690364A (zh) * 2013-12-04 2022-07-0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马达、摄像头模块和移动电话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89039B1 (ko) * 2008-10-13 2014-05-28 주식회사 유진하이텍 소형 광학렌즈 구동장치
KR101740051B1 (ko) 2010-10-15 2017-05-2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JP5988783B2 (ja) * 2012-09-06 2016-09-0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5125397A (ja) * 2013-12-27 2015-07-06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0838775B (zh) * 2014-02-27 2021-11-1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马达
US11105962B2 (en) * 2018-01-25 2021-08-31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optical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5866U (ja) * 1982-09-17 1984-03-2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EP0372459B1 (en) * 1988-12-05 1995-05-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apparatus
JP2004214788A (ja) * 2002-12-27 2004-07-29 Seiko Epson Corp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415268B2 (ja) * 2005-02-15 2010-02-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4654358B2 (ja) * 2005-03-11 2011-03-16 シコ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4332130B2 (ja) * 2005-04-26 2009-09-16 新光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4046A (zh) * 2010-07-02 2012-01-11 夏普株式会社 照相机模块
CN102331614A (zh) * 2010-07-07 2012-01-25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03185942B (zh) * 2011-12-29 2017-07-21 赛恩倍吉科技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3185942A (zh) * 2011-12-29 2013-07-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4238066A (zh) * 2013-09-10 2014-12-24 惠州市大亚湾永昶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致动器单元
CN114690364A (zh) * 2013-12-04 2022-07-0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马达、摄像头模块和移动电话
CN114690364B (zh) * 2013-12-04 2024-03-0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马达、摄像头模块和移动电话
TWI651577B (zh) * 2014-09-09 2019-02-21 德商艾斯科技公司 自動對焦致動器單元和相機模組
CN104460180A (zh) * 2014-12-19 2015-03-25 深圳市世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环平移实现光学防抖的音圈马达
CN104460180B (zh) * 2014-12-19 2017-05-10 深圳市世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环平移实现光学防抖的音圈马达
CN112363294A (zh) * 2015-02-04 2021-02-1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CN112363294B (zh) * 2015-02-04 2022-10-1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US11824418B2 (en) 2015-02-04 2023-11-2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same
CN112363295A (zh) * 2015-02-04 2021-02-1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CN112363295B (zh) * 2015-02-04 2022-11-2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CN112363293A (zh) * 2015-08-18 2021-02-1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CN108474995A (zh) * 2016-01-11 2018-08-3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装置
US11079567B2 (en) 2016-01-11 2021-08-03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N108474995B (zh) * 2016-01-11 2021-06-0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装置
US11815734B2 (en) 2016-01-11 2023-11-14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N107884900A (zh) * 2016-09-30 2018-04-06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光路调整机构与光路调整组件
CN107884900B (zh) * 2016-09-30 2024-03-15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光路调整机构与光路调整组件
CN108072960A (zh) * 2016-11-14 2018-05-25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驱动机构
CN108736683A (zh) * 2017-04-19 2018-11-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振动型线性致动器以及体毛处理器
WO2019071659A1 (zh) * 2017-10-13 2019-04-18 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低功耗小型自动对焦制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97312A (ja) 2008-08-28
JP5008414B2 (ja) 2012-08-22
CN101246246B (zh) 201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6246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1246247B (zh) 透镜驱动装置
JP2008197313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10088646B2 (en) Motor for driving lens
JP6703275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01840046B (zh) 透镜驱动装置
US20160323487A1 (en) Lens moving unit and camera module having the same
US10451956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equipped device
CN101520538B (zh) 透镜驱动装置
US20140104486A1 (en) Camera system with auto-focus functio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101875545B1 (ko) 자동 초점기
US20190041661A1 (en) Lens drive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device
JP2008052196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0933271A (zh) 透镜移动装置
CN203224662U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4428711A (zh) 相机模块
CN203480109U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7544123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14200620A (zh)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102483453B1 (ko)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전자기기 및 구동장치의 조립방법
JP6919009B2 (ja) 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及び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2782827B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CN113330366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及摄像头搭载装置
CN213715584U (zh) 棱镜驱动装置
CN211123444U (zh) 棱镜马达及成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