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0408B - 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0408B
CN111670408B CN201980011143.3A CN201980011143A CN111670408B CN 111670408 B CN111670408 B CN 111670408B CN 201980011143 A CN201980011143 A CN 201980011143A CN 111670408 B CN111670408 B CN 1116704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lens
camera
portions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11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70408A (zh
Inventor
齐藤政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70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0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70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0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having a beam-folding prism or mirr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1Support related camera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9/00Combinations of cameras, projectors or 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non-photographic non-optical apparatus, e.g. clocks or weapons; Cameras having the shape of other obj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一种摄像机用致动器,具备:固定侧部件;可动侧部件,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与固定侧部件间隔开配置,保持透镜部;透镜驱动用第一致动器,使可动侧部件至少在规定方向上位移;弹性支撑部件,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以使可动侧部件至少能够在规定方向上位移的方式,将可动侧部件支撑于固定侧部件;以及凝胶状的第一减振部件,设置于弹性支撑部件。

Description

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智能手机和数码摄像机等搭载有摄像机模块的薄型的摄像机搭载装置。摄像机模块具备:具有一个以上的透镜的透镜部和对通过透镜部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
另外,还提出了具备弯折光学系统的摄像机模块,该弯折光学系统通过设置于透镜部的前段的光路弯折部件即棱镜,将沿着第一光轴的来自被拍摄物的光向第二光轴的方向弯折并引导至后段的透镜部(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摄像机模块具备对摄像机中产生的手抖进行修正的抖动修正装置和进行自动聚焦的自动聚焦装置。这样的摄像机模块具有抖动修正用致动器和自动聚焦用致动器作为摄像机用致动器。其中的抖动修正用致动器具备使棱镜以不同的两个轴为中心摆动的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若摄像机中产生手抖,则在控制部的控制下,抖动修正用致动器使棱镜摆动。由此对摄像机中所产生的手抖进行修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22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摄像机用致动器中,希望抑制该摄像机用致动器的动作中产生的共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在致动器的动作中产生的共振的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摄像机用致动器的一个形态具备:固定侧部件;可动侧部件,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与固定侧部件间隔开配置,保持透镜部;透镜驱动用第一致动器,使可动侧部件至少在规定方向上位移;弹性支撑部件,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以使可动侧部件至少能够在规定方向上位移的方式,将可动侧部件支撑于固定侧部件;以及凝胶状的第一减振部件,设置于弹性支撑部件。
本发明的摄像机模块的一个形态具备:上述的摄像机用致动器;以及摄像元件,配置于透镜部的后段。
本发明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一个形态具有:上述的摄像机模块;以及控制部,控制该摄像机模块。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抑制在致动器的动作中产生的共振的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在省略了一部分的部件的状态下对摄像机模块的棱镜模块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在从与图2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状态下对省略了一部分的部件的棱镜模块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将支架组装到第一底座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底座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底座的俯视图。
图7是只取出摆动支撑弹簧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8是棱镜模块的剖面图。
图9是省略了一部分的部件的透镜模块的立体图。
图10是在从与图9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状态下对省略了一部分的部件的透镜模块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11是省略了第二底座的透镜模块的侧视图。
图12是在从与图11相反的一侧观察的状态下对省略了第二底座的透镜模块进行表示的侧视图。
图13是只取出透镜模块的FPC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14是将弹簧以保持组装状态的配置的方式取出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15A是表示弹簧的凝胶卡止部的示意图。
图15B是表示凝胶卡止部的变形例1的示意图。
图15C是表示凝胶卡止部的变形例2的示意图。
图16是第二底座的立体图。
图17是透镜模块的剖面图。
图18是表示搭载有摄像机模块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进行说明。下面,在对摄像机模块1的概要进行说明之后,对摄像机模块1具备的棱镜模块2、透镜模块3及摄像元件模块4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应予说明,本发明的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可以具备后述的全部结构,也可以不具备一部分结构。
[关于摄像机模块]
摄像机模块1例如搭载于智能手机M(参照图18)、便携电话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终端、便携式游戏机、车载摄像机等薄型的摄像机搭载装置。
以下,对于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1的各个部分,以装入到摄像机模块1的状态为基准进行说明。另外,在对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1的结构进行说明时,使用正交坐标系(X,Y,Z)。在后述的图中,也用相同的正交坐标系(X,Y,Z)来表示。
例如以如下方式搭载摄像机模块1,即,在摄像机搭载装置实际进行拍摄的情况下,X方向为左右方向、Y方向为上下方向、Z方向为前后方向。来自被拍摄物的光如图2中单点划线α(也称作第一光轴。)所示,从Z方向+侧(正侧)入射至棱镜模块2的棱镜23。入射至棱镜23的光如图2和图9中单点划线β(也称作第二光轴。)所示,由棱镜23的光路弯折面231(参照图8)弯折,并被引导至配置于棱镜23的后段(即X方向+侧)的透镜模块3的透镜部33。之后,由配置于透镜模块3的后段的摄像元件模块4(参照图1),对通过透镜部33(参照图9)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
上述的摄像机模块1通过装入到棱镜模块2的第一抖动修正装置24(参照图2)以及装入到透镜模块3的第二抖动修正装置37(参照图11),进行抖动修正(OIS:Optical ImageStabilization,光学防抖)。另外,上述的摄像机模块1通过装入到透镜模块3的AF装置36(参照图11)使透镜部33在X方向上位移,从而进行自动聚焦。
下面,参照图1A~图18,对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1具备的棱镜模块2、透镜模块3及摄像元件模块4进行说明。
[关于棱镜模块]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棱镜模块2具备第一罩21、第一底座22、棱镜23及第一抖动修正装置24。
[第一罩]
如图1所示,第一罩21例如为合成树脂制或非磁性金属制,且Z方向两侧和X方向+侧开口的箱状部件。来自被拍摄物侧的光能够通过第一罩21的Z方向+侧的开口部侵入至第一罩21的内部空间。上述那样的第一罩21从Z方向+侧组合到后述的第一底座22。
[第一底座]
参照图5和图6对第一底座22进行说明。第一底座22是Z方向+侧和X方向+侧分别开口的箱状部件。第一底座22在Z方向-侧的底壁部229具有底座侧开口部22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座侧开口部220中配置有第一致动器244的第一线圈244c和第一霍尔元件244e。
第一底座22以使第一抖动修正装置24的支架241能够以与Y方向平行的第一轴为中心摆动的方式,支撑支架241。为此,第一底座22具有用于保持后述的摆动引导部件245的第一承接部225c和第二承接部225d。
第一承接部225c设置于第一底座22中的Y方向+侧的第一侧壁部224a。另一方面,第二承接部225d设置于第一底座22中的Y方向-侧的第一侧壁部224b。
这样的第一承接部225c与第二承接部225d具有在Y方向上彼此对称的形状。具体而言,第一承接部225c和第二承接部225d分别为仅在第一侧壁部224a和第一侧壁部224b的Z方向+侧的端面(上表面)开口的圆柱状的凹部。
第一侧壁部224a在上表面的Y方向内端缘与第一承接部225c之间具有第一堰部224c1。另一方面,第一侧壁部224b在上表面的Y方向内端缘与第二承接部225d之间具有第一堰部224c2。第一堰部224c1和第一堰部224c2分别有助于防止用于将摆动引导部件245固定于第一承接部225c和第二承接部225d的粘接剂向Y方向中央侧流出。
第一侧壁部224a在上表面中的部分具有第二堰部224d1,该部分包围第一承接部225c的Y方向外侧的一半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第一侧壁部224b在上表面中的部分具有第二堰部224d2,该部分包围第二承接部225d的Y方向外侧的一半中的一部分。第二堰部224d1和第二堰部224d2分别有助于防止用于将摆动引导部件245固定于第一承接部225c和第二承接部225d的粘接剂向Y方向外侧流出。
第一侧壁部224a在上表面中比第二堰部224d1更靠Y方向外侧的部分具有弹簧配置空间224e1、224e2。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配置空间224e1与弹簧配置空间224e2在X方向上间隔开。
另一方面,第一侧壁部224b在上表面中比第二堰部224d2更靠Y方向外侧的部分具有弹簧配置空间224f1、224f2。弹簧配置空间224f1与弹簧配置空间224f2在X方向上间隔开。在弹簧配置空间224e1、224e2和弹簧配置空间224f1、224f2中分别配置有后述的摆动支撑弹簧243(参照图7)的连续部243i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是基端侧连续部243j1)。
第一侧壁部224a在上表面中比第二堰部224d1更靠Y方向外侧的部分,从X方向+侧依次具有三个凸部224g1、224g2、224g3。凸部224g1与凸部224g3在X方向上间隔开,且在Y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凸部224g2在Y方向上位于比凸部224g1和凸部224g3更靠外侧(图6中的下侧)的位置。
弹簧配置空间224e1存在于凸部224g1与凸部224g2之间。另一方面,弹簧配置空间224e2存在于凸部224g2与凸部224g3之间。
第一侧壁部224b在上表面中比第二堰部224d2更靠Y方向外侧的部分,从X方向+侧依次具有三个凸部224h1、224h2、224h3。凸部224h1与凸部224h3在X方向上间隔开,且在Y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凸部224h2位于比凸部224h1及凸部224h3更靠Y方向外侧(图6中的上侧)的位置。
弹簧配置空间224f1存在于凸部224h1与凸部224h2之间。另一方面,弹簧配置空间224f2存在于凸部224h2与凸部224h3之间。
第一侧壁部224a、224b分别在上表面中的X方向两端部具有第一定位凸部226和第二定位凸部227。第一定位凸部226和第二定位凸部227分别与后述的一对摆动支撑弹簧243(参照图7)卡合,从而对一对摆动支撑弹簧243进行定位。
[第一抖动修正装置]
参照图4、图5及图8对第一抖动修正装置24进行说明。第一抖动修正装置24使棱镜23以与Y方向平行的第一轴为中心摆动,从而进行以该第一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抖动修正。这样的第一抖动修正装置24配置于由第一底座22和第一罩21覆盖的第一收容空间223(参照图8)。
第一抖动修正装置24具备一对摆动引导部件245、一对摆动支撑弹簧243、支架241及第一致动器244。
在第一抖动修正装置24中,支架241可摆动地支撑于第一底座22。在该状态下,支架241基于第一致动器244的驱动力,以第一轴为中心摆动。若在控制部(省略图示)的控制下第一致动器244驱动,则支架241和棱镜23以与Y方向平行的第一轴为中心摆动。由此修正以该第一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抖动。下面,对第一抖动修正装置24具备的各部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摆动引导部件]
参照图5和图6对一对摆动引导部件245进行说明。一对摆动引导部件245分别为例如陶瓷制、金属制、合成树脂制的球体。一对摆动引导部件245中的一方(即Y方向+侧)的摆动引导部件245配置于第一底座22的第一承接部225c。另一方面,另一方(即Y方向-侧)的摆动引导部件245配置于第一底座22的第二承接部225d。
一对摆动引导部件245分别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第一承接部225c和第二承接部225d。在该状态下,一对摆动引导部件245的Z方向+侧的一半是摆动引导面。摆动引导面突出至比第一承接部225c和第二承接部225d更靠Z方向+侧的位置。
此外,摆动引导部件245不限于球体,例如也可以是半球体、圆柱、半圆柱。另外,摆动引导部件245也可以与第一底座22一体。即,也可以由第一底座22的一部分构成摆动引导部件。
[摆动支撑弹簧]
参照图7对一对摆动支撑弹簧243进行说明。一对摆动支撑弹簧243将后述的支架241可摆动地支撑于第一底座22。一对摆动支撑弹簧243分别为金属制的板簧,配置于一对摆动引导部件245的Z方向+侧。
下面,对一对摆动支撑弹簧243中的一方(即Y方向+侧)的摆动支撑弹簧243进行说明。另一方(即Y方向-侧)的摆动支撑弹簧243与一方的摆动支撑弹簧243在Y方向上对称。
一方的摆动支撑弹簧243具有:一对第一卡止部243a、243b、第二卡止部243c、扭动允许部243g及弹簧侧引导面243h。
一对第一卡止部243a、243b中的一方(即X方向+侧)的第一卡止部243a配置于一方的摆动支撑弹簧243中的X方向+侧的端部。上述一方的第一卡止部243a具有第一通孔243d。
另一方面,另一方(即X方向-侧)的第一卡止部243b配置于一方的摆动支撑弹簧243中的X方向-侧的端部。上述另一方的第一卡止部243b具有第一通孔243e。一对第一卡止部243a、243b通过在X方向上延伸的连续部243i彼此连接。
连续部243i具有:配置于比后述的扭动允许部243g更靠X方向+侧的位置的连续部元件243j、以及配置于比扭动允许部243g更靠X方向-侧的位置的连续部元件243k。连续部元件243j使扭动允许部243g与第一卡止部243a连接。另一方面,连续部元件243k使扭动允许部243g与第一卡止部243b连接。
下面,对连续部元件243j进行说明。连续部元件243j具有基端侧连续部243j1和蜿蜒连续部243j2。基端侧连续部243j1与蜿蜒连续部243j2连续。
基端侧连续部243j1在连续部元件243j中,设置于距扭动允许部243g较近的一侧的端部。基端侧连续部243j1的一端(距扭动允许部243g较近的一侧的端部)与扭动允许部243g连续。蜿蜒连续部243j2为大致S字状。
蜿蜒连续部243j2的一端(距扭动允许部243g较近的一侧的端部)与基端侧连续部243j1连续。蜿蜒连续部243j2的另一端(距扭动允许部243g较远的一侧的端部)与第一卡止部243a连续。连续部元件243k与连续部元件243j在X方向上对称。因此,关于连续部元件243k,标以与连续部元件243j的构成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一对第一卡止部243a、243b的Z方向-侧的面粘接固定于第一底座22的第一侧壁部224a中的Z方向+侧的端面。在该状态下,在第一通孔243d、243e中分别插通有第一底座22的第一定位凸部226和第二定位凸部227(参照图5)。
此外,在另一方(Y方向-侧)的摆动支撑弹簧243的情况下,一对第一卡止部243a、243b的Z方向-侧的面粘接固定于第一底座22的第一侧壁部224b中的Z方向+侧的端面。
第二卡止部243c隔着X方向上的间隙而设置于第一卡止部243a、243b彼此之间的X方向上的部分。第二卡止部243c具有一对第二通孔243f。
第二卡止部243c的Z方向+侧的面粘接固定于形成在后述的支架241的伸出部241q、241r的背面的弹簧座面(未图示)。在该状态下,在一对第二通孔243f中分别插通有形成在支架241的伸出部241q、241r的背面的一对支架侧定位凸部(未图示)。此外,在另一方(Y方向-侧)的摆动支撑弹簧243的情况下,第二卡止部243c的Z方向+侧的面粘接固定于形成在支架241的伸出部241q、241r的背面的弹簧座面(未图示)。
扭动允许部243g是在Y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部件,使连续部243i的X方向中间部(具体而言是各基端侧连续部243j1的一端)与第二卡止部243c连接。这样的扭动允许部243g通过扭动,允许第二卡止部243c相对于第一卡止部243a、243b的扭动。
另外,扭动允许部243g通过弹性变形,允许各第一卡止部243a、243b与第二卡止部243c的Z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弹簧侧引导面243h由第二卡止部243c的背面(即Z方向-侧的面)构成。这样的弹簧侧引导面243h与前述的摆动引导部件245的摆动引导面抵接。
一对摆动支撑弹簧243在自由状态(也称作非组装状态。)下,整体上是平坦的板状部件。另一方面,在组装状态下,一对摆动支撑弹簧243中,第二卡止部243c基于扭动允许部243g的弹性变形,而位于比第一卡止部243a、243b更靠Z方向+侧的位置。
具体而言,在组装状态下,扭动允许部243g以越靠近第二卡止部243c则越靠近Z方向+侧的方式弹性变形。基于这样的弹性变形,一对摆动支撑弹簧243的弹簧侧引导面243h向Z方向-侧对摆动引导部件245施力。
在如上所述的一对摆动支撑弹簧243的组装状态下,在弹簧配置空间224e1、224e2和弹簧配置空间224f1、224f2中分别配置有一对摆动支撑弹簧243的基端侧连续部243j1。并且,在弹簧配置空间224e1、224e2和弹簧配置空间224f1、224f2中,以覆盖基端侧连续部243j1的方式配置有凝胶状的减振部件27(参照图5、图6及图7)。
减振部件27对于抑制一对摆动支撑弹簧243的共振而言,是有效的。从抑制共振的观点来看,优选减振部件27设置于一对摆动支撑弹簧243中的、使用时最大地变形的部分的附近。使用时最大地变形的部分是扭动允许部243g。因此,优选减振部件27覆盖一对摆动支撑弹簧243A的距扭动允许部243g较近的部分。
[支架]
参照图4和图8对支架241进行说明。支架241例如为合成树脂制,将棱镜23以可摆动的状态保持于第一底座22。
支架241具有载置面241a、一对对置壁部241f、241g以及一对伸出部241q、241r。
载置面241a从背面侧(Z方向-侧)与棱镜23的光路弯折面231相对。载置面241a例如具有与光路弯折面231平行的面。此外,载置面241a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具有能够对棱镜23进行定位的形状的凸起等。
一对对置壁部241f、241g分别是与XZ平面平行的板状部件,以在Y方向上间隔开的状态配置。这样的一对对置壁部241f、241g从Y方向夹着载置面241a而配置。
一对伸出部241q、241r分别设置于一对对置壁部241f、241g。这样的一对伸出部241q、241r分别将支架241可摆动地支撑于第一底座22。
具体而言,一方(即Y方向+侧)的伸出部241q在对置壁部241f的Y方向+侧面上,从该侧面向Y方向+侧伸出。
另一方面,另一方(即Y方向-侧)的伸出部241r在对置壁部241g的Y方向-侧面上,从该侧面向Y方向-侧伸出。另外,一对伸出部241q、241r分别在背面(即Z方向-侧的面)具有平坦面状的弹簧座面(未图示)。弹簧座面在X方向上间隔开的两处具有向Z方向-侧突出的一对支架侧定位凸部(未图示)。
在弹簧座面上分别粘接固定有一对摆动支撑弹簧243的第二卡止部243c的Z方向+侧的面。在该状态下,一对支架侧定位凸部分别插通到摆动支撑弹簧243的一对第二通孔243f中。通过该结构,支架241可摆动地支撑于第一底座22。
此外,支架241的伸出部241q、241r的Y方向上的外端部,位于比第一底座22的Y方向上的两端面更靠Y方向中央侧的位置。这样的结构有助于支架241的小型化与轻量化。
[第一致动器]
参照图5和图8,对作为光路弯折部件驱动用致动器的第一致动器244进行说明。第一致动器244使支架241以第一轴为中心摆动。第一轴是与Y方向平行的轴。具体而言,第一轴是指,通过一对摆动引导部件245的摆动引导面与一对摆动支撑弹簧243的弹簧侧引导面243h的抵接部的、与Y轴平行的轴。
第一致动器244以与棱镜23的光路弯折面231及支架241在Z方向(即第一光轴的方向)上重合的方式,配置于棱镜23和支架241的背面侧(即Z方向-侧)。第一致动器244具备第一磁体244a、第一线圈244c及第一霍尔元件244e。
第一磁体244a固定于作为可动侧部件的支架241的背面侧的面(即Z方向-侧的面)。第一磁体244a由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磁体元件构成。这些各磁体元件分别在Z方向上被磁化,且在单侧具有一个磁极。各磁体元件的磁极的朝向彼此相反。
第一线圈244c和第一霍尔元件244e固定于柔性印刷电路基板(以下称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25的上表面(即Z方向+侧的面),该FPC25固定于第一底座22的背面侧的面。
第一线圈244c和第一霍尔元件244e配置于第一底座22的底座侧开口部220。应予说明,第一线圈244c是长圆形形状的所谓的空心线圈。第一霍尔元件244e配置于第一线圈244c的径向内侧。
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第一致动器244在手抖修正用的控制部(省略图示)的控制下,使支架241以第一轴为中心摆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透镜模块3进行说明。
[关于透镜模块]
如图1和图9~图17所示,透镜模块3具备第二罩31、第二底座32、透镜部33、AF装置36、第二抖动修正装置37以及基准部件38。
[第二罩]
参照图1和图17对第二罩31进行说明。第二罩31例如为合成树脂制或非磁性金属制,且X方向两侧和Z方向-侧(即背面侧)开口的箱状部件。上述那样的第二罩31从Z方向+侧组合到后述的第二底座32。
[第二底座]
参照图9~图12、图16及图17对第二底座32进行说明。第二底座32通过与上述的第二罩31组合,从而形成能够配置透镜部33、AF装置36及第二抖动修正装置37的第二收容空间320。
第二底座32具有底面部321和一对第二侧壁部322a、322b。底面部321具有合成树脂制的基部、和在该基部上嵌件成型的金属制的增强板323。这样的增强板323有助于底面部321的高刚性化、薄壁化。
第二底座32的增强板323在比后述的透镜引导件361更靠Z方向-侧的位置,以与透镜引导件361重合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构成为,无论透镜引导件361存在于自动聚焦的动作时可移动的范围(即在X方向上可移动的范围)以及抖动修正的动作时可移动的范围(即在Y方向上可移动的范围)内的任何位置,透镜引导件361都存在于增强板323的Z方向+侧。因此,增强板323的上表面(即Z方向+侧的面)始终被透镜引导件361覆盖而不露出。由此,使得由增强板323反射的反射光不会进入透镜部33,进而不会进入后述的摄像元件模块4的摄像元件。
第二底座32在底面部321中的增强板323的Y方向两侧部分分别具有底面通孔321a、321b(参照图16)。在底面通孔321a、321b中配置有后述的一对AF致动器364a、364b的AF用线圈366a、366b。
第二侧壁部322a、322b分别从底面部321的Y方向两端部向Z方向+侧延伸。第二侧壁部322a、322b分别具有线圈载置部322d、322e。在这样的线圈载置部322d、322e上分别载置有后述的第二抖动修正装置37的第二线圈372a、372b。
另外,在一对线圈载置部322d、322e与底面部321之间配置有后述的一对AF致动器364a、364b的AF用磁体365a、365b。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面通孔321a、321b与线圈载置部322d、322e在Z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重合。因此,在底面通孔321a、321b中配置的AF用线圈366a、366b、与在线圈载置部322d、322e上载置的第二线圈372a、372b在Z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重合。
另外,第二侧壁部322a在Y方向+侧的侧面上的X方向两端部,具有用于配置后述的弹簧362a、362c的弹簧配置部324a、324c(参照图9)。另一方面,第二侧壁部322b在Y方向-侧的侧面上的X方向两端部,具有用于配置后述的弹簧362b、362d的弹簧配置部324b、324d(参照图10)。
第二侧壁部322a在Y方向+侧的侧面上具有狭缝322i(参照图9)。狭缝322i具有能够配置后述的FPC363(参照图13)的第一连续部363i的空间。该空间是与ZY平面平行的空间。狭缝322i向Y方向+侧及Z方向两侧开口。
第二底座32的第二侧壁部322b在Y方向-侧的侧面上具有一对凹部322j。在凹部322j中分别配置有后述的FPC363的一对第二连续部363j。此外,凹部322j的结构不限于图示的情况。
弹簧配置部324a~324d分别在Z方向+侧的端部具有凝胶配置部324e~324h。凝胶配置部324e~324h分别构成为能够对覆盖弹簧362a~362d的一部分的凝胶状的减振部件81a~81d进行保持。这样的凝胶配置部324e~324h分别具有在X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保持面324i1、324i2。
[透镜部]
透镜部33以保持于后述的透镜引导件361的状态,配置于第二收容空间320。这样的透镜部33具有筒状的透镜筒和保持于透镜筒的一个以上的透镜。作为一例,透镜部33具有固定于透镜筒的X方向-侧的端部与透镜筒的X方向+侧的端部之间的、例如光学变焦为三倍以上的望远透镜群。此外,透镜部33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的结构。
[AF装置]
参照图9~图14和图17,对AF装置36进行说明。AF装置36以自动聚焦为目的,使透镜部33在X方向上位移。具体而言,AF装置36具有透镜引导件361、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弹簧362a~362d、FPC363以及一对AF致动器364a、364b。
[透镜引导件]
透镜引导件361具有能够保持透镜筒的收容空间。这样的透镜引导件361以能够进行X方向(即第二光轴的方向)和Y方向上的位移的状态,配置于上述的第二收容空间320。
透镜引导件361具有对后述的一对AF致动器364a、364b的AF用磁体365a、365b进行保持的一对第一磁体保持部361a、361b。一对第一磁体保持部361a、361b分别配置于第二底座32的一对线圈载置部322d、322e的Z方向-侧。应予说明,图11是从Y方向+侧观察省略了一部分部件的状态的透镜模块3的侧视图。另一方面,图12是从Y方向-侧观察省略了一部分部件的状态的透镜模块3的侧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磁体保持部361a、361b分别为在Z方向-侧开口的凹部。这样的一对第一磁体保持部361a、361b分别具有在保持着AF用磁体365a、365b的状态下与AF用磁体365a、365b的倒角部365c1、365c2相对的倾斜面部361e1、361e2。
具体而言,一对第一磁体保持部361a、361b分别具有在X方向上间隔开且在X方向上相对的一对侧面部361c1、361c2。一对第一磁体保持部361a、361b分别具有使一对侧面部361c1、361c2的Z方向+侧的端部在X方向上彼此连接的上表面部361d。此外,上表面部361d可以在其一部分具有通孔或切口等不连续的部分。
另外,一对侧面部361c1、361c2分别在Z方向-侧的端部具有上述的倾斜面部361e1、361e2。倾斜面部361e1、361e2是沿着AF用磁体365a、365b的倒角部365c1、365c2的倾斜面。
具体而言,倾斜面部361e1和倾斜面部361e2越靠近Z方向-侧(图11及图12中的下侧)则越向在X方向上的相互间距离短的方向倾斜。即,倾斜面部361e1与倾斜面部361e2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在Z方向-侧的端部为最小。这样的倾斜面部361e1、361e2在组装状态下,有助于防止AF用磁体365a、365b向Z方向-侧的脱离。
透镜引导件361具有对后述的一对第二致动器370a、370b的第二磁体371a、371b进行保持的一对第二磁体保持部368a、368b(参照图11和图12)。一对第二磁体保持部368a、368b分别与第二底座32的线圈载置部322d、322e在Z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重合。
一对第二磁体保持部368a、368b分别为在Z方向-侧开口的凹部。这样的一对第二磁体保持部368a、368b分别具有在保持着第二磁体371a、371b的状态下与第二磁体371a、371b的倒角部371e1、371e2相对的倾斜面部368f1、368f2。
具体而言,一对第二磁体保持部368a、368b分别具有在X方向上间隔开且在X方向上相对的一对侧面部368d1、368d2。另外,一对第二磁体保持部368a、368b分别具有使一对侧面部368d1、368d2的Z方向+侧的端部在X方向上彼此连接的上表面部368e。此外,上表面部368e可以在其一部分具有通孔或切口等不连续的部分。
另外,一对侧面部368d1、368d2分别在Z方向-侧的端部具有上述的倾斜面部368f1、368f2。倾斜面部368f1、368f2是沿着第二磁体371a、371b的倒角部371e1、371e2的倾斜面。
具体而言,倾斜面部368f1和倾斜面部368f2越靠近Z方向-侧则越向在X方向上的相互间距离短的方向倾斜。即,倾斜面部368e1与倾斜面部368e2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在Z方向-侧的端部为最小。这样的倾斜面部368f1、368f2在组装状态下,有助于防止第二磁体371a、371b向Z方向-侧的脱离。
[弹簧]
参照图9~图12和图14,对作为弹性支撑部件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弹簧362a~362d进行说明。弹簧362a~362d将透镜引导件361弹性地支撑于第二底座32。在该状态下,透镜部33能够相对于第二底座32在X方向和Y方向上位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362a将透镜引导件361的X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端部支撑于第二底座32(参照图9)。弹簧362b将透镜引导件361的X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端部支撑于第二底座32(参照图10)。弹簧362c将透镜引导件361的X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端部支撑于第二底座32(参照图9)。并且,弹簧362d将透镜引导件361的X方向-侧且Y方向-侧的端部支撑于第二底座32(参照图10)。
如图14所示,弹簧362a~362d分别具有第一固定部362f、第二固定部362g及连接部362h。此外,图14表示保持组装状态的配置的弹簧362a~362d。
第一固定部362f固定于作为可动侧部件的透镜引导件361。第二固定部362g固定于作为固定侧部件的第二底座32。
连接部362h使第一固定部362f与第二固定部362g连接。连接部362h例如由将至少一部分弯曲(具体而言,弯曲成形为蜿蜒状)的线状部件构成。
具体而言,弹簧362a~362d的连接部362h分别从Z方向+侧依次具有第一弯曲部362m、凝胶卡止部362i1和第二弯曲部362n。这样的弹簧362a~362d分别在组装状态下配置于第二底座32的弹簧配置部324a~324d(参照图9和图10)。
第一弯曲部362m是弯曲成蜿蜒状的部分,设置于连接部362h中的一端部(Z方向+侧的端部)。在透镜部33相对于第二底座32沿Z方向位移时,这样的第一弯曲部362m在连接部362h的长度方向(Z方向)上弹性变形。
应予说明,第一弯曲部362m的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位置。优选地,第一弯曲部362m设置于连接部362h的一侧的一半(即第一固定部362f侧的一半)。另外,更优选地,第一弯曲部362m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于连接部362h的一端部。
在组装状态下,第一弯曲部362m分别由作为第一减振部件的凝胶状的减振部件80a、80b、80c、80d覆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9~图12中,减振部件80a、80b、80c、80d由虚线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减振部件80a~80d被设置为覆盖第一弯曲部362m和第一固定部362f的一部分。但是,减振部件80a~80d也可设置为不覆盖第一固定部362f而覆盖第一弯曲部362m。第一弯曲部362m是蜿蜒状,因此与减振部件80a~80d的附着性优异。应予说明,减振部件80a~80d也可省略。
凝胶卡止部362i1由以从连接部362h的直线部向规定方向(例如X方向)突出的方式弯曲的曲线部构成。弹簧362a、362b中的凝胶卡止部362i1从连接部362h的直线部向X方向-侧突出。另一方面,弹簧362c、362d中的凝胶卡止部362i1从连接部362h的直线部向X方向+侧突出。即,弹簧362a、362b中的凝胶卡止部362i1、与弹簧362c、362d中的凝胶卡止部362i1彼此从连接部362h的直线部向X方向上的相反方向突出。
凝胶卡止部362i1分别在组装状态下配置于第二底座32的弹簧配置部324a~324d中的凝胶配置部324e~324h。这样的凝胶卡止部362i1是在透镜引导件361通过自动聚焦功能而在X方向上位移时,在所述连接部362h中向X方向的位移量最大的部分(也称作最大位移部。)。
这样的凝胶卡止部362i1分别由作为第三减振部件的减振部件81a、81b、81c、81d(参照图9和图10)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减振部件81a~81d分别呈大致圆柱状。具体而言,减振部件81a~81d分别在一个方向(X方向)上延伸,在该一个方向上,越是从两端部朝向中央部则越细。减振部件81a~81d的两端部分别附着于凝胶配置部324e~324h的保持面324i1、324i2。减振部件81a~81d的中央部附着于凝胶卡止部362i1。即,减振部件81a~81d分别设置为架设于弹簧362a~362d的连接部362h(具体而言是凝胶卡止部362i1)与第二底座32的弹簧配置部324a~324d(具体而言是凝胶配置部324e~324h)。
在本实施方式中,减振部件81a~81d分别设置为填满凝胶配置部324e~324h中的规定范围(即一部分)。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减振部件81a~81d的体积相对于凝胶配置部324e~324h的容量被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这样的结构有助于防止自动聚焦或抖动修正的控制中增益降低。另一方面,若减振部件81a~81d设置为填满整个凝胶配置部324e~324h,则有可能减振部件81a~81d的减振効果过度,导致自动聚焦或抖动修正的控制中的增益降低。应予说明,减振部件81a~81d也可省略。
凝胶卡止部362i1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情况。图15B所示的凝胶卡止部362i2是凝胶卡止部362i1的变形例。凝胶卡止部362i2具有连续部362j和环状部362k。
连续部362j从连接部362h的直线部向规定方向(例如X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环状部362k为环状,且与连续部362j的前端部连续。连续部362j也可以不是直线状。在图示的情况下,弹簧362a、362b中的连续部362j从连接部362h的直线部向X方向-侧延伸。另一方面,弹簧362c、362d中的连续部362j从连接部362h的直线部向X方向+侧延伸。例如,连续部362j也可以为蜿蜒状。另外,环状部362k的形状不限于图示的情况。例如,环状部362k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应予说明,如图15C所示,也可以省略凝胶卡止部362i2。
第二弯曲部362n是设置于连接部362h中的另一端部(Z方向-侧的端部)的,弯曲成蜿蜒状的线状部件。在透镜部33相对于第二底座32沿Z方向位移时,第二弯曲部362n在连接部362h的长度方向(Z方向)上弹性变形。在透镜部33相对于第二底座32沿Z方向位移时,这样的第二弯曲部362n与第一弯曲部362m相比位移量不大。
另外,在透镜部33相对于第二底座32沿X方向位移时,连接部362h以以第二固定部362g侧的端部附近为支点摆动的方式位移。因此,连接部362h中越是离该支点越远(换言之,靠近第一固定部362f)的部分,在透镜部33相对于第二底座32沿X方向位移时的位移量越大。
应予说明,第二弯曲部362n的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位置。优选地,第二弯曲部362n设置于连接部362h的另一侧的一半(即第二固定部362g侧的一半)。另外,更优选地,第二弯曲部362n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于连接部362h的另一端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第二弯曲部362n。即,连接部362h可以为仅在一处具有弯曲部的结构。
在组装状态下,第二弯曲部362n分别由作为第二减振部件的凝胶状的减振部件82a、82b、82c、82d覆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9~图12中,减振部件82a~82d分别由虚线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减振部件82a~82d被设置为覆盖第二弯曲部362n和第二固定部362g的一部分。但是,减振部件82a~82d也可设置为不覆盖第二固定部362g而覆盖第二弯曲部362n。第二弯曲部362n是蜿蜒状,因此与减振部件82a~82d的附着性优异。应予说明,减振部件82a~82d也可省略。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弹簧362a~362d上的三个部位,从靠近第一固定部362f的位置依次设置有减振部件80a~80d、减振部件81a~81d以及减振部件82a~82d。但是,减振部件的数量和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情况。
例如,减振部件也可仅设置于弹簧362a~362d上的一个部位。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仅在第一弯曲部362m设置减振部件80a~80d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仅在凝胶卡止部362i1设置减振部件81a~81d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仅在第二弯曲部362n设置减振部件82a~82d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设置于弹簧362a~362d上的一个部位的减振部件为第一减振部件。此外,也可针对各弹簧362a~362d分别改变设置减振部件的位置。
另外,减振部件也可仅设置于弹簧362a~362d上的两个部位。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第一弯曲部362m设置减振部件80a~80d,并且在第二弯曲部362n设置减振部件82a~82d的结构。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第一弯曲部362m设置减振部件80a~80d,并且在凝胶卡止部362i1设置减振部件81a~81d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设置于弹簧362a~362d上的两个部位的减振部件中的一个为第一减振部件,另一个为第二减振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62h在X方向上具有方向性。弹簧362a与弹簧362b以在X方向上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配置。换言之,弹簧362a和弹簧362b例如以在从Y方向+侧观察时至少连接部362h重合的方式配置。
弹簧362c与弹簧362d以在X方向上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配置。换言之,弹簧362c与弹簧362d例如以在从Y方向+侧观察时至少连接部362h重合的方式配置。
弹簧362a和弹簧362c以在X方向上仅连接部362h的凝胶卡止部362i1朝向相反方向的方式配置。即,弹簧362a和弹簧362c以使连接部362h的凝胶卡止部362i1以外的部分在X方向上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配置。
弹簧362b和弹簧362d以在X方向上仅连接部362h的凝胶卡止部362i1朝向相反方向的方式配置。即,弹簧362b和弹簧362d以使连接部362h的凝胶卡止部362i1以外的部分在X方向上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例如在将连结从Z方向+侧观察时配置于透镜引导件361的对角位置的弹簧362a的中心与弹簧362d的中心而成的线段设为L1,并将连结弹簧362b的中心与弹簧362c的中心而成的线段设为L2的情况下,L1与L2的交点(也称作分散配置的中心位置。)与后述的基准位置的可动部的重心G一致或基本一致。
应予说明,可动部是指,透镜引导件361和固定于透镜引导件361且能够与透镜引导件361一起位移的各个部件。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部构成为,包括透镜引导件361、透镜部33、一对AF致动器364a、364b的AF用磁体365a、365b以及一对第二致动器370a、370b的第二磁体371a、371b等。
各个弹簧的中心例如是指,各个弹簧的Z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且X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另外,透镜引导件361的基准位置是指,透镜引导件361未通过自动聚焦功能而在X方向上位移、且未通过后述的第二抖动修正装置37而在Y方向上位移的状态。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少通过上述可动部的重心且与Z方向平行的直线L3的周围的透镜引导件361的共振。
此外,上述那样的各个弹簧362a~362d以如下方式配置。在将通过上述重心G且与第二光轴的方向(即X方向)平行的直线设为直线L4(参照图14)的情况下,X方向+侧的一对弹簧362a、362b配置于关于上述直线L4对称且从重心G向X方向+侧(图14的右侧)离开规定距离的两处位置。另一方面,X方向-侧的一对弹簧362c、362d配置于关于上述直线L4对称且从重心G向X方向-侧(图14的左侧)离开上述规定距离的两处位置。由此,上述直线L1与上述直线L2的交点与上述重心G一致。
[FPC]
参照图13,对FPC363进行说明。FPC363是柔性印刷电路基板,固定于第二底座32(参照图9和图10)。FPC363例如向后述的AF装置36和第二抖动修正装置37的第二致动器370a、370b供给电力。
具体而言,FPC363是连续的一张柔性印刷电路基板,具有FPC基部363h、一对第一线圈固定部363a、363b以及一对第二线圈固定部363d、363e。
FPC基部363h是在Y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部件,固定于第二底座32的底面部321(参照图9和图10)。AF装置36的AF用线圈366a(参照图11)通过基板7a固定于第一线圈固定部363a。在该状态下,第一线圈固定部363a和AF用线圈366a配置于第二底座32的底面通孔321a(参照图16)。
另一方面,AF装置36的AF用线圈366b(参照图12)通过基板7b固定于第一线圈固定部363b。在该状态下,第一线圈固定部363b和AF用线圈366b配置于第二底座32的底面通孔321b。
第二线圈固定部363d、363e分别与第一线圈固定部363a、363b在Z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重合。在第二线圈固定部363d、363e的表面分别固定有后述的第二抖动修正装置37的第二线圈372a、372b(参照图11和图12)。在该状态下,第二线圈固定部363d、363e分别载置于第二底座32的线圈载置部322d、线圈载置部322e(参照图17)的表面。
第二线圈固定部363d通过第一连续部363i与FPC基部363h连续。第一连续部363i是与ZY平面平行的板状部件。第一连续部363i配置于在第二底座32中的第二侧壁部322a的Y方向+侧的侧面上形成的狭缝322i(参照图9)。
另一方面,第二线圈固定部363e通过第二连续部363j与FPC基部363h连续。第二连续部363j是与XZ平面平行的板状部件。第二连续部363j配置于第二底座32中的第二侧壁部322b的凹部322j(参照图10)。
[AF致动器]
参照图11、图12及图16,对一对AF致动器364a、364b进行说明。一对AF致动器364a、364b分别是透镜驱动用第一致动器和透镜驱动用第二致动器中的一个致动器。Y方向+侧的AF致动器364a具有AF用磁体365a和AF用线圈366a。另一方面,Y方向-侧的AF致动器364b具有AF用磁体365b、AF用线圈366b及驱动器IC367。
这样的AF致动器364a、364b分别是AF用磁体365a、365b固定于作为可动侧部件的透镜引导件361并且AF用线圈366a、366b通过FPC363固定于作为固定侧部件的第二底座32的、动磁式的致动器。
此外,AF致动器364a、364b也可以是动圈式的致动器。构成这样的AF致动器364a、364b的各个部分的结构与以往已知的结构几乎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下面,对构成AF致动器364a、364b的各个部分的配置进行说明。
AF用磁体365a、365b分别保持于透镜引导件361的第一磁体保持部361a、361b。在该状态下,AF用磁体365a、365b分别配置于第二底座32的一对线圈载置部322d、322e(参照图9和图10)的Z方向+侧。在本实施方式中,AF用磁体365a、365b分别在Z方向上被磁化,且在单侧具有两个磁极。
另外,AF用磁体365a、365b分别是在X方向上较长且例如从Y方向观察时(图11和图12所示的状态)的形状为大致六边形的六棱柱状。
AF用磁体365a、365b分别具有一对倒角部365c1、365c2。一对倒角部365c1、365c2分别设置于AF用磁体365a、365b中在X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侧面。另外,倒角部365c1和倒角部365c2越靠近Z方向-侧则越向在X方向上的相互间距离近的方向倾斜。
这样的倒角部365c1和倒角部365c2在组装状态下,分别与透镜引导件361中的一对第一磁体保持部361a、361b的倾斜面部361e1、361e2相对。
AF用线圈366a、366b是长圆形形状的所谓的空心线圈。AF用线圈366a、366b以长轴与Y方向一致的状态,通过基板7a、7b(参照图13)固定于FPC363的第一线圈固定部363a、363b。
驱动器IC367在FPC363中配置于AF用线圈366a附近(具体而言,比AF用线圈366a更靠X方向+侧的位置)。这样的驱动器IC367检测从AF用磁体365a朝向位置检测用磁体369(参照图11)的磁通量。然后,驱动器IC367基于检测值控制AF用线圈366a、366b的通电电流。如上所述,在AF致动器364a、364b中,基于驱动器IC367的检测值进行闭环控制。此外,位置检测用磁体369在透镜引导件361中被保持在第一磁体保持部361a附近(具体而言,X方向+侧)。另外,也可以另行设置检测AF用磁体365a的磁通量的霍尔元件。在该情况下,驱动器IC367可以基于霍尔元件的检测值来控制AF用线圈366a、366b的通电电流。
在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的AF致动器364a、364b的情况下,若在驱动器IC367的控制下电流通过FPC363流经AF用线圈366a、366b,则产生使AF用磁体365a、365b在X方向上位移的洛伦兹力。
AF用磁体365a、365b固定于透镜引导件361,因此透镜引导件361基于上述洛伦兹力在X方向(也称作第三方向。)上位移。应予说明,通过控制流经AF用线圈366a、366b的电流的方向,切换透镜引导件361的位移方向。如此进行自动聚焦。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仔细研究弹簧362a~362d和透镜引导件361的配置,从而抑制上述直线L3(参照图14)的周围的透镜引导件361的共振。但是,在无法完全消除该共振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AF致动器364a的驱动力与AF致动器364b的驱动力不同,从而使透镜引导件361沿抵消该共振的方向摆动。应予说明,能够通过使在AF致动器364a、364b中流动的电流不同,来使AF致动器364a、364b彼此的驱动力不同。
[第二抖动修正装置]
参照图11、图12及图16,对第二抖动修正装置37进行说明。第二抖动修正装置37使透镜部33在Y方向上位移,从而进行Y方向上的抖动修正。这样的第二抖动修正装置37配置于上述的第二收容空间320(参照图17)。
第二抖动修正装置37具有上述的透镜引导件361、上述的多个弹簧362a~362d、上述的FPC363以及一对第二致动器370a、370b。透镜引导件361、弹簧362a~362d及FPC363与AF装置36中的相同。此外,一对第二致动器370a、370b是透镜驱动用第一致动器和透镜驱动用第二致动器中的另一个致动器。
Y方向+侧的第二致动器370a(参照图11)以与上述的AF致动器364a在Z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重合的状态配置。这样的第二致动器370a具有第二磁体371a和第二线圈372a。
另一方面,Y方向-侧的第二致动器370b(参照图12)以与上述的AF致动器364b在Z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重合的状态配置。这样的第二致动器370b具有第二磁体371b、第二线圈372b及第二霍尔元件373。
如上述那样地对第二致动器370a、370b和AF致动器364a、364b进行配置,从而第二致动器370a、370b的驱动力的中心与AF致动器364a、364b的驱动力的中心一致。通过该结构,在自动聚焦及抖动修正时,透镜引导件361不易倾斜位移(即,以与Y方向或Z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的摆动位移)。
上述那样的第二致动器370a、370b分别是第二磁体371a、371b固定于作为可动侧部件的透镜引导件361并且第二线圈372a、372b通过FPC363固定于作为固定侧部件的第二底座32的、动磁式的致动器。但是,第二致动器370a、370b也可以是动圈式的致动器。
构成这样的第二致动器370a、370b的各个部分的结构与以往已知的结构几乎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下面,对构成第二致动器370a、370b的各个部分的配置进行说明。
第二磁体371a、371b分别保持于透镜引导件361的第二磁体保持部368a、368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磁体371a、371b分别由在Z方向上被磁化,且在单侧具有一个磁极的一对单极磁体构成。一对单极磁体的磁极的朝向彼此相反,在Y方向上相邻配置。第二磁体371a、371b分别是在X方向上较长且从Y方向观察时(图11和图12所示的状态)的形状为大致六边形的六棱柱状。
第二磁体371a、371b分别具有一对倒角部371e1、371e2。一对倒角部371e1、371e2分别设置于第二磁体371a、371b中在X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侧面。另外,倒角部371e1和倒角部371e2越靠近Z方向-侧则越向在X方向上的相互间距离近的方向倾斜。
这样的倒角部371e1和倒角部371e2在组装状态下,分别与透镜引导件361中的一对第二磁体保持部368a、368b的倾斜面部368f1、368f2相对。
第二线圈372a、372b分别是长圆形形状的所谓的空心线圈。第二线圈372a、372b分别以长轴与X方向一致的状态,固定于FPC363的第二线圈固定部363d、363e。在该状态下,第二线圈372a、372b分别与第二磁体371a、371b在Z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重合。
如图12所示,第二霍尔元件373固定于FPC363的第二线圈固定部363e的表面,且固定于第二线圈372b的径向外侧的位置。此外,第二霍尔元件373也可以配置于第二线圈372b的径向内侧。
在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第二致动器370a、370b的情况下,若在手抖修正用的控制部(未图示)的控制下,电流通过FPC363流经第二线圈372a、372b,则产生使第二磁体371a、371b在Y方向上位移的洛伦兹力。第二磁体371a、371b分别固定于透镜引导件361,因此透镜引导件361基于上述洛伦兹力在Y方向上位移。应予说明,通过控制流经第二线圈372a、372b的电流的方向,切换透镜引导件361的位移方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第二致动器370a、370b与AF致动器364a、364b之间的串扰,在第二磁体371a、371b与AF用磁体365a、365b之间的Z方向的部分配置有磁性金属制的屏蔽板6a、6b。
[基准部件]
参照图9和图10,对基准部件38进行说明。基准部件38是固定于第二底座32的X方向+侧的端部的板状部件。这样的基准部件38的X方向+侧的侧面是后述的摄像元件模块4的X方向的基准面。基准部件38在中央部具有将通过了透镜部33的光向摄像元件模块4引导的通孔(省略图示)。
基准部件38在X方向-侧的侧面具有一对阻挡器部381a、381b(参照图11、12)。如图11和图12所示,将自动聚焦时的透镜部33的X方向+侧的位移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的这样的阻挡器部381a、381b的X方向-侧的端面(以下,简称“阻挡面”。)在透镜引导件361处于基准位置的状态下,分别与透镜引导件361的一部分在X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对置。
[摄像元件模块]
摄像元件模块4配置于比透镜部33更靠X方向+侧的位置。摄像元件模块4构成为例如包含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型图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摄像元件模块4的摄像元件对通过透镜部33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并输出与被拍摄物像对应的电信号。印刷配线基板(省略图示)与摄像元件模块4的基板(省略图示)电连接,通过该印刷配线基板进行向摄像元件模块4的供电以及由摄像元件模块4拍摄到的被拍摄物像的电信号的输出。这样的摄像元件模块4可以采用以往已知的结构。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与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1在弹簧362a~362d上的三个部位,从靠近第一固定部362f的位置依次设置有减振部件80a~80d、减振部件81a~81d以及减振部件82a~82d。这样的减振部件80a~80d、减振部件81a~81d以及减振部件82a~82d有助于抑制在AF致动器364a、364b的动作中或在第二致动器370a的动作中产生的共振。尤其,减振部件80a~80d、减振部件81a~81d以及减振部件82a~82d分别有助于抑制不同频带的共振。
具体而言,减振部件80a~80d和减振部件82a~82d对于抑制透镜部33的Z方向上的共振,是有效的。以下对其理由进行说明。若发生这样的共振,则伴随Z方向上的透镜部33的振动,弹簧362a~362d在Z方向上伸缩。此时,弹簧362a~362d因第一弯曲部362m和第二弯曲部362n在Z方向上弹性变形而伸缩。尤其,距固定于透镜引导件361的第一固定部362f较近的一侧的第一弯曲部362m比第二弯曲部362n更大地弹性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弯曲部362m和第二弯曲部362n上设置减振部件80a~80d和减振部件82a~82d,从而抑制第一弯曲部362m和第二弯曲部362n的变形量。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抑制如上所述的透镜部33的Z方向上的共振。
另外,减振部件81a~81d对于抑制透镜部33的X方向(第二光轴的方向)上的共振,是有效的。以下对其理由进行说明。若发生这样的共振,则伴随X方向上的透镜部33的振动,弹簧362a~362d以连接部362h的另一端部(即第二固定部362g侧的端部)附近的规定位置为支点摆动。此时,连接部362h的凝胶卡止部362i1配置于靠近连接部362h的一端部的位置,因此X方向上的位移量较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凝胶卡止部362i1设置减振部件81a~81d,从而抑制凝胶卡止部362i1的X方向上的位移量。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抑制如上所述的透镜部33的X方向上的共振。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1中,透镜部33的X方向上的共振发生的频率约为60Hz。另一方面,透镜部33的Z方向上的共振发生的频率为300Hz以上。上述频率因摄像机模块的结构而异。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会因上述频率而受到任何限制。
在2018年2月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8-019305号中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摄像机用致动器和摄像机模块例如能够搭载于智能手机、便携电话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终端、便携式游戏机、车载摄像机等薄型的摄像机搭载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 摄像机模块
2 棱镜模块
21 第一罩
22 第一底座
220 底座侧开口部
223 第一收容空间
224a、224b 第一侧壁部
224c1、224c2 第一堰部
224d1、224d2 第二堰部
224e1、224e2、224f1、224f2 弹簧配置空间
224g1、224g2、224g3 凸部
224h1、224h2、224h3 凸部
225c 第一承接部
225d 第二承接部
226 第一定位凸部
227 第二定位凸部
229 底壁部
23 棱镜
231 光路弯折面
24 第一抖动修正装置
241 支架
241a 载置面
241f、241g 对置壁部
241q、241r 伸出部
243 摆动支撑弹簧
243a、243b 第一卡止部
243c 第二卡止部
243d、243e 第一通孔
243f 第二通孔
243g 扭动允许部
243h 弹簧侧引导面
243i 连续部
243j、243k 连续部元件
243j1 基端侧连续部
243j2 蜿蜒连续部
244 第一致动器(光路弯折部件驱动用致动器)
244a 第一磁体
244c 第一线圈
244e 第一霍尔元件
245 摆动引导部件
25 FPC
27 减振部件
3 透镜模块
31 第二罩
32 第二底座
320 第二收容空间
321 底面部
321a、321b 底面通孔
322a、322b 第二侧壁部
322d、322e 线圈载置部
322i 狭缝
322j 凹部
323 增强板
324a、324b、324c、324d 弹簧配置部
324e、324f、324g、324h 凝胶配置部
324i1、324i2 保持面
33 透镜部
36 AF装置
361 透镜引导件
361a、361b 第一磁体保持部
361c1、361c2 侧面部
361d 上表面部
361e1、361e2 倾斜面部
362a、362b、362c、362d 弹簧
362f 第一固定部
362g 第二固定部
362h 连接部
362i1、362i2 凝胶卡止部
362j 连续部
362k 环状部
362m 第一弯曲部
362n 第二弯曲部
363 FPC
363a、363b 第一线圈固定部
363d、363e 第二线圈固定部
363h FPC基部
363i 第一连续部
363j 第二连续部
364a、364b AF致动器(透镜驱动用第一致动器或透镜驱动用第二致动器)
365a、365b AF用磁体
365c1、365c2 倒角部
366a、366b AF用线圈
367 驱动器IC
368a、368b 第二磁体保持部
368d1、368d2 侧面部
368e 上表面部
368f1、368f2 倾斜面部
369 位置检测用磁体
37 第二抖动修正装置
370a、370b 第二致动器(透镜驱动用第一致动器或透镜驱动用第二致动器)
371a、371b 第二磁体
371e1、371e2 倒角部
372a、372b 第二线圈
373 第二霍尔元件
38 基准部件
381a、381b 阻挡器部
4 摄像元件模块
6a、6b 屏蔽板
7a、7b 基板
80a、80b、80c、80d 减振部件
81a、81b、81c、81d 减振部件
82a、82b、82c、82d 减振部件。

Claims (12)

1.一种摄像机用致动器,其具备:
固定侧部件;
可动侧部件,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固定侧部件间隔开配置,保持透镜部;
透镜驱动用第一致动器,使所述可动侧部件至少在规定方向上位移;
弹性支撑部件,在与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以使所述可动侧部件至少能够在所述规定方向上位移的方式,将所述可动侧部件支撑于所述固定侧部件;以及
凝胶状的第三减振部件,设置于所述弹性支撑部件,
所述固定侧部件具有底面部、以及沿与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从所述底面部的两端部延伸的一对壁部,
所述透镜驱动用第一致动器具有线圈和磁体,
所述线圈和所述磁体中的一者被所述一对壁部支撑,
所述弹性支撑部件具有固定于所述可动侧部件的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固定侧部件的第二固定部、以及在与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连接部,
所述第三减振部件在与所述光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三减振部件的两端部附着于所述固定侧部件,并且所述第三减振部件的中央部附着于所述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用致动器,其中,
还具备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中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侧的一半的第一减振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用致动器,其中,
所述连接部是线状部件,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侧的一半内的位置具有能够在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第一弯曲部,
所述第一减振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曲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用致动器,其还具备:
设置于所述弹性支撑部件的凝胶状的第二减振部件,
所述第二减振部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中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侧的一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机用致动器,其中,
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侧的一半内的位置具有能够在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第二弯曲部,
所述第二减振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曲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用致动器,其中,
所述连接部具有当所述可动侧部件在所述光轴的方向上位移时,在所述光轴的方向上位移量最大的最大位移部,所述第三减振部件设置于包含所述最大位移部的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用致动器,其中,
所述弹性支撑部件分散配置于所述可动侧部件的周边,且所述弹性支撑部件的分散配置的中心位置与可动部的重心位置一致,该可动部由所述可动侧部件和能够与所述可动侧部件一起位移的部件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用致动器,其还具备:
透镜驱动用第二致动器,使所述可动侧部件在与所述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位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机用致动器,其还具备:
光路弯折部件,配置于所述透镜部的前段,使沿着第一光轴的方向的入射光向第二光轴的方向弯折;以及
光路弯折部件驱动用致动器,配置于所述光路弯折部件的附近,使所述光路弯折部件位移,
所述规定方向与所述第二光轴的方向一致或正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机用致动器,其中,
所述透镜驱动用第一致动器和所述透镜驱动用第二致动器中的一个构成自动聚焦用致动器,
所述透镜驱动用第一致动器和所述透镜驱动用第二致动器中的另一个以及所述光路弯折部件驱动用致动器构成抖动修正用致动器。
11.一种摄像机模块,其具备:
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机用致动器;以及
摄像元件,配置于所述透镜部的后段。
12.一种摄像机搭载装置,其具有:
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机模块;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摄像机模块。
CN201980011143.3A 2018-02-06 2019-02-01 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Active CN1116704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9305 2018-02-06
JP2018019305A JP7007574B2 (ja) 2018-02-06 2018-02-06 カメラ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PCT/JP2019/003639 WO2019155994A1 (ja) 2018-02-06 2019-02-01 カメラ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0408A CN111670408A (zh) 2020-09-15
CN111670408B true CN111670408B (zh) 2022-02-11

Family

ID=67548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1143.3A Active CN111670408B (zh) 2018-02-06 2019-02-01 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63875B2 (zh)
JP (1) JP7007574B2 (zh)
CN (1) CN111670408B (zh)
TW (1) TWI777032B (zh)
WO (1) WO20191559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08987A (zh) * 2017-05-12 2023-10-20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机构
US10969652B2 (en) 2018-01-10 2021-04-06 Apple Inc. Camera with folded optics having moveable lens
US11314147B1 (en) * 2018-05-31 2022-04-26 Apple Inc. Folded camera with actuator for moving optics
US11539864B1 (en) * 2018-09-10 2022-12-27 Apple Inc. Folded optics camera and actuator assembly
US11573391B2 (en) * 2019-04-30 2023-02-0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KR102331696B1 (ko) * 2019-09-10 2021-11-26 자화전자(주)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소형 카메라
CN114730120B (zh) * 2019-11-27 2024-08-20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反射体驱动装置
JP6960985B2 (ja) * 2019-12-27 2021-11-05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ックス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CN111082637A (zh) * 2020-01-08 2020-04-28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阻尼弹簧、装配有阻尼弹簧的音圈马达及照相装置
JP7352105B2 (ja) * 2020-09-25 2023-09-28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光学アクチュエータ、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WO2022114181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CN115145088B (zh) * 2021-03-31 2023-11-0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77806A (en) * 1993-04-30 1998-07-0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Optical system supporting device with flowable damping material
CN101677003A (zh) * 2008-09-16 2010-03-24 日立视听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物镜驱动装置和光学拾取器
JP2013246313A (ja) * 2012-05-25 2013-12-09 Panasonic Corp カメラ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JP2017102444A (ja) * 2015-12-01 2017-06-08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7544122A (zh) * 2016-06-28 2018-01-0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07330B2 (ja) * 1993-04-30 2003-05-19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系支持装置
JP2833464B2 (ja) * 1994-02-14 1998-12-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81509B2 (ja) * 1999-11-22 2007-09-2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とその製造装置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5182926A (ja) 2003-12-19 2005-07-07 Ricoh Co Ltd 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WO2006046101A1 (en) * 2004-10-27 2006-05-04 Carl Zeiss Smt Ag A six degree of freedom (dof) actuator reaction mass
TWI298805B (en) * 2005-02-15 2008-07-11 Sony Corp Lens unit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06330439A (ja) * 2005-05-27 2006-12-07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EP1984774A4 (en) * 2006-02-06 2010-11-24 Nokia Corp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WITH A CARDANPRISMA
JP5121303B2 (ja) * 2007-05-22 2013-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ブレ補正装置、撮像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2009246932A (ja) * 2008-03-13 2009-10-22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影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2016708B (zh) 2008-04-30 2013-07-3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WO2009133691A1 (ja) 2008-04-30 2009-11-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09283072A (ja) 2008-05-22 2009-12-03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JP2011002672A (ja) * 2009-06-19 2011-01-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ミラー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ビーム照射装置
US9151963B2 (en) * 2011-08-24 2015-10-06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Lens holder driving device including damper compound suppressing undesired resonance
JP5797627B2 (ja) * 2012-09-25 2015-10-21 Hoya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9285566B2 (en) * 2013-08-08 2016-03-15 Apple Inc. Mirror tilt actuation
EP2899579B1 (en) * 2014-01-28 2017-08-16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unit and camera module having the same
JP6666538B2 (ja) * 2014-05-14 2020-03-18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JP6006349B2 (ja) 2015-02-03 2016-10-12 株式会社ファイブ・ディー 屈曲式ズーム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防振装置
JP6637668B2 (ja) * 2015-03-30 2020-01-29 惠州市大亜湾永昶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6191849A (ja) * 2015-03-31 2016-11-1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1175926B (zh) * 2015-04-16 2021-08-20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紧凑型折叠式相机中的自动对焦和光学图像稳定
US10345614B2 (en) * 2015-04-23 2019-07-09 Tdk Corporation Lens driving device
CN111596433B (zh) * 2016-07-12 2023-01-10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模块
JP2018018021A (ja) * 2016-07-29 2018-02-01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10969652B2 (en) * 2018-01-10 2021-04-06 Apple Inc. Camera with folded optics having moveable le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77806A (en) * 1993-04-30 1998-07-0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Optical system supporting device with flowable damping material
CN101677003A (zh) * 2008-09-16 2010-03-24 日立视听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物镜驱动装置和光学拾取器
JP2013246313A (ja) * 2012-05-25 2013-12-09 Panasonic Corp カメラ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JP2017102444A (ja) * 2015-12-01 2017-06-08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7544122A (zh) * 2016-06-28 2018-01-0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55994A1 (ja) 2019-08-15
US20210058537A1 (en) 2021-02-25
TWI777032B (zh) 2022-09-11
JP2019138943A (ja) 2019-08-22
US11563875B2 (en) 2023-01-24
TW201935120A (zh) 2019-09-01
CN111670408A (zh) 2020-09-15
JP7007574B2 (ja) 2022-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70408B (zh) 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0662998B (zh) 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1684348B (zh) 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2946856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07111208B (zh) 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JP7157314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KR102542168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JP7231865B2 (ja) カメラ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3168071B (zh) 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JP2019518234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KR20190055058A (ko) 액추에이터,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JP2019028289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2019074757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KR20220114496A (ko) 렌즈 조립체
JP7376782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KR20220080718A (ko) 광경로 변경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렌즈 조립체
KR20230014973A (ko) 렌즈 조립체
CN115943337A (zh) 光路改变单元和包含该光路改变单元的透镜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