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44122A - 透镜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44122A
CN107544122A CN201710455168.5A CN201710455168A CN107544122A CN 107544122 A CN107544122 A CN 107544122A CN 201710455168 A CN201710455168 A CN 201710455168A CN 107544122 A CN107544122 A CN 107544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eaf spring
lens
fixed
lens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51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44122B (zh
Inventor
深井泰州
加藤拓也
矢岛英治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44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4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44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4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即使在由于下落等被施加了强冲击时也能够确保光轴方向上的振动在短时间内收敛的透镜驱动装置(101)具备:能够保持透镜体的筒状的透镜保持部件(2);将透镜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向光轴方向移动的施力部件(3);将施力部件的一部分固定的固定侧部件(R4);使透镜保持部件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M5),施力部件具有在透镜保持部件上部固定的上侧板簧(3A),上侧板簧具有在透镜保持部件固定的第1部分(13)、在固定侧部件固定的第2部分(23)、设置于第1部分与第2部分之间的弹性臂部(53a)及从第1部分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63),设置有跨设在延伸设置部与固定侧部件之间的减震部件(GE)。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例如带照相机的便携设备中搭载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以移动电话为代表的便携设备中搭载有照相机机构变得普遍。并且,关于在该小型的便携设备中搭载的照相机机构的主要部件即透镜驱动装置,除了小型化的要求以外,高精度地使透镜体(供透镜安装的镜筒)驱动这一要求也提高了。作为为了满足这2个要求的透镜驱动装置,将用于驱动保持透镜体的透镜支架(透镜保持部件)的磁路设置在透镜支架的周围的技术为人们所知。
作为这种透镜驱动装置,在专利文献1(以往例)中,提出了如图13所示那样的透镜驱动装置901。图13A及图13B是说明以往例的透镜驱动装置901的图,图13A是透镜驱动装置901的分解立体图,图13B是图13A所示的板簧905的俯视图。
图13A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901构成为,具备:保持透镜并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可动体(透镜支架907及套筒908);将可动体保持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固定体(罩部件910、基座部件911、间隔件912);用于沿光轴方向驱动可动体的驱动机构(驱动用线圈914及驱动用磁铁915);以及作为将可动体与固定体连接的弹簧部件的板簧905及板簧906。
另外,在以往例的透镜驱动装置901中,如图13B所示,上侧的板簧905构成为,具备:固定于套筒908的上端侧的可动侧固定部905a;固定于间隔件912的4个固定侧固定部905b;及将可动侧固定部905a与固定侧固定部905b连接的4条臂部905c。并且,透镜驱动装置901还在跨设在可动侧固定部905a与臂部905c的部位,设置有具有粘弹性的粘弹性组成物即缓冲件917。由此,透镜驱动装置901,由于该缓冲件917吸收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在光轴方向上的振动,因此起到能够在短时间内使被可动体保持的透镜的向光轴方向的振动收敛(所谓减震效果)的效果。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32607号公报
但是,缓冲件917被设置为架设在弹簧部件的位于可动侧固定部905a与固定侧固定部905b之间的能够弹性变形的臂部905c,所以存在如下课题,即在下落等被施加了大的冲击的情况下,臂部905c大幅变形(非期望地进行了大的动作),缓冲件917可能从弹簧部件脱落或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上述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下落等被施加了强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向光轴方向的振动在短时间内收敛的透镜驱动装置。
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能够保持透镜体的筒状的透镜保持部件;将该透镜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向光轴方向移动的施力部件;将该施力部件的一部分固定的固定侧部件;及使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施力部件具有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上部固定的上侧板簧及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下部固定的下侧板簧,上述上侧板簧具有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固定的第1部分、在上述固定侧部件固定的第2部分及设置于上述第1部分与上述第2部分之间的弹性臂部,在上述上侧板簧上形成有从上述第1部分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设置有跨设在该延伸设置部与上述固定侧部件之间的减震部件。
据此,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减震部件将从在透镜保持部件固定的第1部分延伸设置的部分与供第2部分固定的固定侧部件之间连接。因此,即使由于下落等而施加强冲击从而弹性臂部非期望地大幅变形,延伸设置部及减震部件也不受到弹性臂部的变形的影响,因此减震部件不易从延伸设置部(上侧板簧)、固定侧部件脱落或断裂。据此,即使在下落等被施加了强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减震部件,确保向光轴方向的振动(即,透镜保持部件稳定在指定的位置为止的时间)在短时间内收敛的、所谓减震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上侧板簧上设置有多个上述第1部分,从相邻的上述第1部分分别延伸设置的上述延伸设置部被连结而形成连结部,在该连结部的中间部分设置有上述减震部件。
据此,从相邻的第1部分彼此延伸设置的各个延伸设置部被互相连结而形成连结部,所以能够使该延伸设置部(连结部)具有某种程度的刚性,即使下落等施加了强冲击,延伸设置部非期望地大幅活动的情况也得以抑制。另外,在连结部(延伸设置部)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减震部件,所以在与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的第1部分进一步远离的位置,延伸设置部与固定侧部件通过减震部件来连接,在透镜保持部件产生了振动时,延伸设置部平衡好地更独立地活动。因此,能够使得减震部件不易从上侧板簧脱落或断裂。
另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固定侧部件具有供上述第2部分固定的框状部件,在该框状部件上,设置有沿着上述延伸设置部的外周侧延伸的第1延伸部,在该第1延伸部,设置有向上述延伸设置部侧开口的凹部,在上述延伸设置部,设置有以一部分位于上述凹部内的方式突出的突出片,上述减震部件以将上述突出片的至少上述一部分埋设的方式保持于上述凹部。
据此,是简单的构成,同时能够容易的用减震部件将向透镜保持部件固定的上侧板簧(延伸设置部)与作为固定侧部件的框状部件(第1延伸部)连接。并且突出片进入到凹部内从而减震部件可靠地保持于凹部,所以能够可靠地将透镜保持部件与固定侧部件连接。因此,即使下落等施加了强冲击,减震部件也不易从凹部脱落,减震部件变得不易从上侧板簧、框状部件(固定侧部件)脱落或断裂。
另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凹部在上述第1延伸部设置有多个,并且上述突出片与上述凹部对应地在上述延伸设置部设置有多个,上述减震部件设置于各个上述凹部。
据此,能够提高减震效果,并且即使万一有一个减震部件脱落,也能够通过其他的部分的减震部件维持减震效果。据此,即使透镜保持部件产生了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减震部件来可靠地确保抑制该振动的减震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框状部件形成大致矩形形状,沿着互相对置的一组边分别设置有上述第1延伸部,并且沿着与上述一组边交叉的另一组边分别设置有第2延伸部,在上述第1延伸部的中间部分别设置有上述凹部,并且上述第1部分与上述第2延伸部的中间部对置地存在。
据此,将固定侧部件(框状部件)与上侧板簧相连的减震部件设置在夹着光轴对置的位置,并且将透镜保持部件与上侧板簧固定的第1部分设置在夹着光轴对置的位置。因此,在四方的位置将上侧板簧连接,能够平衡好地抑制透镜保持部件的振动。进而,能够延长上侧板簧的延伸设置部,能够使得延伸设置部与透镜保持部件进一步独立地易于活动。
另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减震部件是凝胶状的树脂件。
据此,能够发挥容许上侧板簧的延伸设置部的减震部件内的可动,同时抑制透镜保持部件的振动的减震效果。另外,能够在延伸设置部与固定侧部件之间容易地跨越地设置减震部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减震部件将从在透镜保持部件固定的第1部分延伸设置的部分与供第2部分固定的固定侧部件之间连接。因此,即使由于下落等而施加强冲击从而弹性臂部非期望地大幅变形,延伸设置部及减震部件也不受到弹性臂部的变形的影响,因此减震部件不易从延伸设置部(上侧板簧)、固定侧部件脱落或断裂。据此,即使在下落等被施加了强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减震部件,确保向光轴方向的振动(即,透镜保持部件稳定在指定的位置为止的时间)在短时间内收敛的、所谓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A及图3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3A是从Z1侧观看图2的俯视图,图3B是从Y2侧观看图2的主视图。
图4A及图4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4A是将图2所示的壳体省略了的立体图,图4B是将图4A所示的框状部件及位置检测单元进一步省略了的立体图。
图5A及图5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5A是从Z2侧观看图2的仰视图,图5B是将图5A所示的基座部件省略了的仰视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是图3A所示的VI-VI线处的剖视图。
图7A及图7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保持部件的图,图7A是透镜保持部件的立体图,图7B是在图7A所示的透镜保持部件上卷绕有线圈的立体图。
图8A及图8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施力部件的图,图8A是从Z1侧观看图1所示的上侧板簧的俯视图,图8B是从Z1侧观看图1所示的下侧板簧的俯视图。
图9A及图9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框状部件的图,图9A是框状部件的立体图,图9B是表示在框状部件上固定有上侧板簧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A及图10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框状部件的图,图10A是从Z1侧观看图9B的俯视图,图10B是从Z1侧观看图4A的俯视图。
图11A及图11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座部件的图,图11A是基座部件的立体图,图11B是表示在图11A的基座部件上载置有下侧板簧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A及图12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位置检测单元的图,图12A是位置检测单元的立体图,图12B是从图12A所示的Y1侧观看的位置检测单元的立体图。
图13A及图13B是说明以往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图13A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3B是图13A所示的板簧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2 透镜保持部件
3 施力部件
3A 上侧板簧
3C、3E 下侧板簧
13 第1部分
23 第2部分
53a 弹性臂部
63 延伸设置部
63t 突出片
R4 固定侧部件
44 框状部件
44A 第1延伸部
44B 第2延伸部
44r 凹部
M5 驱动机构
35 线圈
55 驱动用磁铁
GE 减震部件
KD 光轴方向
101 透镜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的方式,参照附图来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立体图。图3A是从Z1侧观看图2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俯视图,图3B是从Y2侧观看图2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主视图。图4A是将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作为固定侧部件R4的壳体41省略了的立体图,图4B是将图4A所示的框状部件44及位置检测单元K7进一步省略了的立体图。图5A是从Z2侧观看图2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仰视图,图5B是将图5A所示的基座部件8省略了的仰视图。图6是图3A所示的VI-VI线处的剖视图,表示线圈35中不流通电流的初始状态。另外,图6中,将基座部件8沿重力作用的铅垂方向配置,将该铅垂方向作为Z2方向。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呈现图2、图3A、图3B及图5A所示那样的长方体形状的外观,并如图1及图6所示那样构成为,具备:能够保持透镜体(未图示)的筒状的透镜保持部件2;将透镜保持部件2支承为能够向透镜体的光轴方向KD移动的施力部件3;包括容纳透镜保持部件2的壳体41的固定侧部件R4;及使透镜保持部件2沿着光轴方向KD(图2所示的Z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M5。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101具备:如图4A所示那样、配设于透镜保持部件2的上方(图4A所示的Z1方向)的作为固定侧部件R4的框状部件44;位置检测单元K7,检测透镜保持部件2的光轴方向KD上的位置;及如图4B所示那样配设于透镜保持部件2的下方(图4B所示的Z2方向)的作为固定侧部件R4的基座部件8。
另外,施力部件3构成为,具备如图4B所示那样在透镜保持部件2的上部固定的上侧板簧3A、及如图5B所示那样在透镜保持部件2的下部固定的2个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施力部件3支承透镜保持部件2。
另外,驱动机构M5如图4A、图4B及图6所示那样,具备卷绕于透镜保持部件2的周围的环状的线圈35、及与线圈35对置配置的2个驱动用磁铁55。
另外,位置检测单元K7如图4A所示那样、具备: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2的检测用磁铁75、与检测用磁铁75对置而设置的磁检测部件77及搭载有磁检测部件77的布线基板79。
并且,透镜驱动装置101将未图示的透镜体保持于透镜保持部件2,并被安装在安装有摄像元件的基板(未图示)上。并且,为了在光轴方向KD(图2所示的Z方向)上驱动保持于透镜体的透镜而调整焦距,透镜驱动装置101,在从电源向线圈35流通电流而产生的电磁力的作用下,使透镜保持部件2相对于摄像元件沿着光轴方向KD移动。
接下来,对于各构成部件,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对透镜驱动装置101的透镜保持部件2进行说明。图7A及图7B是说明透镜保持部件2的图,图7A是透镜保持部件2的立体图,图7B是在图7A所示的透镜保持部件2上卷绕有线圈35的立体图。
透镜驱动装置101的透镜保持部件2,使用作为合成树脂之一的液晶聚合物(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等,如图7所示那样形成为筒状,包括:具有圆形形状的内周面及方形形状的外周面(上端部侧为圆形形状)的筒部12、从筒部12的上端侧(图4A所示的Z1侧)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檐部22、及与檐部22对置设置并从筒部12的下端(图4A所示的Z2侧)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32。并且,透镜保持部件2如图4所示那样、配置在基座部件8的上方(图4A及图4B所示的Z1方向)。另外,筒部12的上端部(与檐部22相比位于更靠Z1侧的部分)形成为圆筒状。另外,筒部12的中心轴与透镜体或保持于透镜体的透镜的光轴一致。
透镜保持部件2的筒部12在其内周面如图7A及图7B所示那样、形成有内螺纹部12n,在该内螺纹部12n,安装并保持未图示的透镜体。另外,筒部12的外周面如图7A所示那样、被凸缘部32与檐部22夹着的部分形成为八边形状,并如图7B所示那样、线圈35支承于该外周面地卷绕成八边形状。
另外,在檐部22的上方且筒部12的外周面,如图7A及图7B所示那样、台座部12d在2个部位对置形成。并且,在透镜驱动装置101已被组装时,如图4B所示那样、对置的(图4B所示的X方向)2个部位的台座部12d(透镜保持部件2)与施力部件3的上侧板簧3A(后述的第1部分13)通过粘接剂来固定。
另外,在凸缘部32侧的透镜保持部件2的底面,如图5B所示那样、在下方(在图5B中为纸面跟前且为图7所示的Z2方向)突出的圆柱状的凸设部12t设置于4个部位(2个凸设部12t1及2个凸设部12t2)。并且,在透镜驱动装置101已被组装时,如图5B所示那样、2个凸设部12t1与下侧板簧3C(后述的第3部分33)卡合,并且2个凸设部12t2与下侧板簧3E(后述的第3部分33)卡合。
并且,在透镜保持部件2的底面,如图5B所示那样、在下方突出的棱柱状的缠绕部12k被设置于2个部位。并且,线圈35的线圈端部分别卷绕于该缠绕部12k,并分别锡焊于2个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另外,在图5B中,通过用虚线包围的交叉影线示意性地表示已锡焊了2个线圈端部和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的焊料HD。
接下来,对透镜驱动装置101的施力部件3进行说明。图8A及图8B是说明施力部件3的图,图8A是从Z1侧观看图1所示的上侧板簧3A的俯视图,图8B是从Z1侧观看图1所示的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的俯视图。
透镜驱动装置101的施力部件3由以铜合金为主要材质的金属板制作,如图4B所示那样,具有直径比透镜保持部件2的筒部12的内周面大的开口,包括:配设于透镜保持部件2与框状部件44之间的上侧板簧3A、配设于透镜保持部件2与基座部件8之间的2个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并且,以在透镜保持部件2上固定施力部件3的各自(上侧板簧3A、下侧板簧3C、下侧板簧3E)的一部分、且透镜保持部件2能够向光轴方向KD(图2所示的Z方向)移动的方式,施力部件3将透镜保持部件2支承在空中。另外,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2个板簧),如图5B所示那样,通过焊料HD而与线圈35电连接,所以也具有作为对线圈35的馈电部件的功能。
首先,施力部件3的上侧板簧3A如图8A所示那样、外形形状呈大致矩形状,构成为具有:在透镜保持部件2固定的多个(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2个部位)第1部分13、与第1部分13相比位于距光轴(筒部12的中心轴)的距离更大的外周侧并在固定侧部件R4(具体而言为框状部件44)固定的4个部位的第2部分23、设置于第1部分13与第2部分23之间的4个部位的弹性臂部53a、从第1部分13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63及将4个部位的第2部分23彼此连接的横条部73。另外,在上侧板簧3A被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2的状态下,第2部分23配置于透镜保持部件2的筒部12的外侧。另外,延伸设置部63,以沿着筒部12的上端部(形成了圆筒状的部分)的外周的方式,从第1部分13向筒部12的圆周方向延伸。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8A所示那样,从相邻的第1部分13(互相对置的第1部分13)延伸设置的各个延伸设置部63,被连结而形成一个连结部,通过第1部分13和延伸设置部63,上侧板簧3A的内侧形状形成为环状。该内侧形状在第1实施方式中设为大致圆环状。由此,能够使成为该连结部的延伸设置部63具有某种程度的刚性,即使下落等施加了强冲击,延伸设置部63非期望地大幅活动的情况也得以抑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上侧板簧3A的延伸设置部63,设置有多个(在2个部位分别由2个,总计4个)朝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63t。
并且,在上侧板簧3A被装入于透镜驱动装置101中时,如图4B所示那样、第1部分13载置于透镜保持部件2的台座部12d,第1部分13与台座部12d通过粘接剂固定,从而上侧板簧3A的一方侧被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2。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第2部分23的2个部位与驱动用磁铁55的上面抵接(参照图4B),与框状部件44一起被驱动用磁铁55与壳体41夹持。另外,驱动用磁铁55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壳体41。并且,虽未图示,但另2个部位的第2部分23通过粘接剂固定于框状部件44的下面,所以上侧板簧3A的另一方侧被固定。
这样,上侧板簧3A如图8A所示那样、构成为大致线对称的形状,通过第1部分13的2个部位的均匀的位置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2(参照图4A及图4B),并且通过第2部分23的4个部位的均匀的位置固定于固定侧部件R4(壳体41、框状部件44及驱动用磁铁55)(参照图6)。由此,能够平衡好地在空中支承透镜保持部件2。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驱动用磁铁55与框状部件44之间夹持2个部位的第2部分23,因此驱动用磁铁55构成固定侧部件R4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将全部第2部分23通过粘接剂直接固定于框状部件44的构成。
接下来,施力部件3的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如图8B所示那样、外形形状为大致矩形状且各自的内侧形状为半圆形状,并构成为具有:与透镜保持部件2固定的4个部位的第3部分33;与基座部件8固定的4个部位的第4部分43(参照后述的图11B)、位于第3部分33与第4部分43之间的2个部位的弹性臂部53c及弹性臂部53e、分别将2个部位的第3部分33连接的第1连锁部83及分别将2个部位的第4部分43连接的第2连锁部93。
另外,在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的第3部分33,如图8B所示那样、分别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33k。另外,在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的第4部分43,分别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43m,并且分别在1个部位形成有矩形的贯通孔43s及贯通孔43t。
并且,在该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被装入于透镜驱动装置101时,如图5B所示那样、透镜保持部件2的2个凸设部12t1(12t)插通并嵌合于下侧板簧3C的贯通孔33k(参照图8B),并且透镜保持部件2的2个凸设部12t2(12t)插通并嵌合于下侧板簧3E的贯通孔33k(参照图8B)。由此,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的一方侧被定位于透镜保持部件2,并且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2。另外,此时,对透镜保持部件2的凸设部12t(12t1,12t2)施行热铆接,更可靠地将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2。
另一方面,在后述的基座部件8的上面所设置的突设部18t(参照图1),插通并嵌合于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的贯通孔43m(参照图8B)。由此,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的另一方侧被定位于基座部件8,并且固定于基座部件8。
这样,下侧板簧3C与下侧板簧3E,如图8B所示那样、构成为大致线对称的形状,通过第3部分33的4个部位的均匀的位置连接于透镜保持部件2,并且通过第4部分43的4个部位的均匀的位置连接于基座部件8。由此,能够平衡好地在空中支承透镜保持部件2。因此,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施力部件3将透镜保持部件2支承为能够向光轴方向KD移动。
在此,对透镜驱动装置101被组装而未对线圈35通电的初始状态下的施力部件3(上侧板簧3A、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进行说明。
上侧板簧3A的第1部分13,在线圈35中未流通电流的初始状态下,如图6所示,相比于第2部分23位于靠上方侧(Z1方向侧)。因此,在透镜保持部件2上,通过上侧板簧3A,在朝向下方侧(Z2方向侧)即朝向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的方向上作用有施力力。另外,从第1部分13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63,在初始状态下也与第1部分13同样地、相比于上侧板簧3A的第2部分23位于靠上方侧。
另一方面,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的第3部分33,在线圈35中未流通电流的初始状态下,相比于第4部分43位于靠下方侧。因此,在透镜保持部件2上,通过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在朝向上方侧即朝向上侧板簧3A的方向上作用有施力力。
由此,在透镜保持部件2上,通过上侧板簧3A与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作用有互相推压那样的方向相反的施力力,透镜保持部件2被保持于上侧板簧3A与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的施力力平衡的图6所示的初始状态。
并且,供上侧板簧3A的第1部分13固定的透镜保持部件2的上端部分、与供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的第3部分33固定的透镜保持部件2的下端部分、的在光轴方向KD上的尺寸,被设定为比供上侧板簧3A的第2部分23固定的框状部件44的下面与供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的第4部分43固定的基座部件8的上面之间的在光轴方向KD上的尺寸大,以便如上述那样通过施力部件3(上侧板簧3A、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保持透镜保持部件2。
接下来,对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固定侧部件R4进行说明。图9A及图9B是说明作为固定侧部件R4的框状部件44的图,图9A是框状部件44的立体图,图9B是表示在框状部件44上固定有上侧板簧3A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A是从Z1侧观看图9B的俯视图,图10B是从Z1侧观看图4A的俯视图。另外,在图9B及图10A、图10B中,通过用虚线包围的交叉影线示意性地示出减震部件GE。图11A及图11B是说明基座部件8的图,图11A是基座部件8的立体图,图11B是表示在图11A的基座部件8上载置有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的状态的立体图。
固定侧部件R4,是针对透镜保持部件2沿着光轴方向KD移动的情况而具有将用于将该移动支承为可能的施力部件3的一部分固定的功能的部件。即,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固定侧部件R4如图1所示那样、构成为具备:壳体41,在其与驱动用磁铁55之间夹着并固定上侧板簧3A的第2部分23;框状部件44,供上侧板簧3A的第2部分23通过粘接剂来固定;及基座部件8,供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的第4部分43固定。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用框状部件44与驱动用磁铁55夹持上侧板簧3A的第2部分23的2个部位,从而将上侧板簧3A的另一方侧固定,所以该驱动用磁铁55也能够称为将施力部件3的一部分固定的固定侧部件R4。
首先,对固定侧部件R4的壳体41进行说明。壳体41,使用由非磁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板并进行切断加工、拉深加工等来制作,图1所示那样的外形形成为箱状,并呈现图3A所示那样的大致矩形状(俯视时)。并且,壳体41构成为,具有筒状的外周部41A、及与外周部41A的上端(图1所示的Z1侧)连续设置的平板状的上板部41B,在上板部41B形成有大致圆形状的开口部41k。另外,壳体41如图2所示那样、以覆盖透镜保持部件2、施力部件3(上侧板簧3A、下侧板簧3C、下侧板簧3E)、框状部件44及驱动机构M5(线圈35及驱动用磁铁55)的方式,容纳这些部件,与在下方(图2所示的Z2方向)配设的基座部件8卡合,并与基座部件8一体化。
接下来,对固定侧部件R4的框状部件44进行说明。框状部件44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polybutyleneterephtalate)等的合成树脂、并如图9A所示那样、在中央具有矩形状的开口部44k并形成大致矩形形状的框体。并且,框状部件44构成为具备:互相对置的一组边即第1延伸部44A、与该一组边以正交状态交叉的另一组边即第2延伸部44B、及将第1延伸部44A与第2延伸部44B连接的角侧部44C。
另外,在框状部件44的第1延伸部44A,设置有多个(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2个部位对置地有2个,总计4个)朝向框内开口的凹部44r。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该凹部44r分别设置于第1延伸部44A的中间部。
并且,框状部件44被装入于透镜驱动装置101时如图4A所示那样、被配设在上侧板簧3A的上方,并如图6所示,通过在对角配置的框状部件44的角侧部44C与驱动用磁铁55夹持上侧板簧3A的第2部分23。另外,如图10A及图10B所示,框状部件44的第1延伸部44A的中间部沿着上侧板簧3A的延伸设置部63的一部分(2个延伸设置部63被连结而形成的连结部的中间部分)的外周侧延伸,并且框状部件44的第2延伸部44B的中间部与上侧板簧3A的第1部分13对置而存在。
并且,如图10A所示,第1延伸部44A的凹部44r为使其开口朝向延伸设置部63侧,在上侧板簧3A的延伸设置部63所设置的突出片63t的前端部(一部分)位于凹部44r内。另外,如前所述,在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初始状态,上侧板簧3A的延伸设置部63,相比于第2部分23位于靠上方侧。因此,能够将在延伸设置部63所设置的突出片63t恰当地配置于凹部44r(凹部44r的Z方向上的中央部)。
并且,如图9B及图10A、图10B所示,具有粘性的凝胶状的树脂件即减震部件GE,以将突出片63t的至少一部分(前端部)埋设的方式,保持于这多个(4)个凹部44r,所以在上侧板簧3A的延伸设置部63与固定侧部件R4(具体而言框状部件44)之间跨设地设置有减震部件GE。由此,不同于以往例,通过与设置于上侧板簧3A的第1部分13与第2部分23之间的弹性臂部53a不同的延伸设置部63,将减震部件GE与固定侧部件R4(框状部件44)之间连接。因此,即使由于下落等施加强冲击,弹性臂部53a非期望地大幅变形,延伸设置部63及减震部件GE也不会受到弹性臂部53a的变形的影响,因此减震部件GE不易从延伸设置部63(上侧板簧3A)、固定侧部件R4脱落或断裂。另外,减震部件GE由紫外线硬化性的凝胶状的合成树脂构成,例如,能够使用三键公司(ThreeBond Co.,Ltd)制的硅凝胶(产品名;TB3168)。
另外,没有将向光轴方向KD移动的透镜保持部件2与固定侧部件R4之间连接,所以即使在透镜保持部件2中产生振动的情况下,减震部件GE也不易受到透镜保持部件2的振动的影响。另外,延伸设置部63是从第1部分13延伸设置的,所以与透镜保持部件2一体地活动,但不是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2的部位,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独立活动。因此,延伸设置部63能够稍微追随减震部件GE活动,所以能够使得减震部件GE更不易断裂。通过以上,即使在由于下落等被施加了强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减震部件GE,确保向光轴方向KD的振动(即,透镜保持部件2稳定于指定的位置为止的时间)在短时间内收敛的、所谓减震效果。
并且,减震部件GE是具有粘性的凝胶状,所以能够发挥如下的减震效果:容许上侧板簧3A的延伸设置部63(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为突出片63t)在减震部件GE内的可动,同时抑制透镜保持部件2的振动。另外,能够容易地在延伸设置部63与固定侧部件R4之间跨越地设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9B所示,是减震部件GE以将设置于延伸设置部63的突出片63t埋设的方式被保持于在第1延伸部44A所设置的凹部44r的构成,所以是简单的构成,同时能够容易地用减震部件GE将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2的上侧板簧3A(延伸设置部63)与固定侧部件R4即框状部件44(第1延伸部44A)连接。并且突出片63t进入到凹部44r内、而减震部件GE被可靠地保持于凹部44r,所以能够可靠地将透镜保持部件2与固定侧部件R4连接。因此,即使下落等施加了强冲击,减震部件GE也不易从凹部44r脱落,减震部件GE变得不易从上侧板簧3A、框状部件44(固定侧部件R4)脱落或断裂。
并且,即使由于强的冲击,延伸设置部63大幅变形到突出片63t从凹部44r脱落的程度,冲击平息时,突出片63t再次返回到凹部44r内,不会有损这以后的减震效果。另外,是在凹部44r设置减震部件GE的构成,所以能够容易地配设减震部件GE,并且减震部件GE也不会容易地从凹部44r滑出。另外,通过调整凹部44r的容纳空间的形状,也能够进行减震部件GE的量的调整。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凹部44r,并且与多个凹部44r对应地分别设置有突出片63t及减震部件GE,所以能够提高减震效果,并且即使万一有一个减震部件GE脱落了,也能够通过其他的部分的减震部件GE维持减震效果。据此,即使在透镜保持部件2中产生了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减震部件GE可靠地确保抑制该振动的减震效果。
另外,如图10A所示,在框状部件44的第1延伸部44A的中间部分别设置有凹部44r,并且上侧板簧3A的第1部分13与框状部件44的第2延伸部44B的中间部对置而存在,所以将固定侧部件R4(框状部件44)与上侧板簧3A连接的减震部件GE被设置在夹着光轴对置的位置,并且将透镜保持部件2与上侧板簧3A固定的第1部分13被设置在夹着光轴对置的位置。因此,在四方的位置将上侧板簧3A连接,能够平衡好地抑制透镜保持部件2的振动。
并且,将从相邻的第1部分13延伸设置的各个延伸设置部63连结而作为1个连结部,所以能够延长上侧板簧3A的延伸设置部63,能够使得延伸设置部63相对于透镜保持部件2更独立地易于活动。
接下来,对固定侧部件R4的基座部件8进行说明。基座部件8使用与透镜保持部件2相同的液晶聚合物(LCP)等合成树脂件进行注射模塑成形而制作,如图11A所示,由外形为矩形的板状形状构成,形成为在其中央部分具有圆形状的开口部8k的环状形状。另外,在基座部件8的上面,如图11A所示,在四角设置有朝向上方突出的4个突设部18t(2个突设部18t1及2个突设部18t2)。并且,前面已叙述,但如图11B所示,该突设部18t插通并嵌合于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的贯通孔43m(参照图8B)中。另外,此时,对基座部件8的突设部18t施行热铆接,更可靠地将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固定于基座部件8。
另外,在基座部件8上,如图11A所示,嵌件成形并埋入有由使用了铜、铁或以它们为主成分的合金等材质的金属板构成的3个端子T9(馈电端子T9C、馈电端子T9E、接地端子T9G)。该电气绝缘的3个端子T9分别与安装了未图示的摄像元件的基板的电极盘电连接,能够从该基板的电极盘供给电力,并且接地于电极盘。即,馈电端子T9C及馈电端子T9E与电源连接,接地端子T9G与接地连接。
另外,馈电端子T9C,在图11B所示的下侧板簧3C的贯通孔43s的部分,与图11A所示的连接部T9d电连接,并且馈电端子T9E在图11B所示的下侧板簧3E的贯通孔43t的部分,与图11A所示的连接部T9f电连接。由此,能够从该馈电端子T9C及馈电端子T9E,经由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向线圈35流通电流。另外,关于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与馈电端子T9C及馈电端子T9E的连接,虽未图示,但通过锡焊、焊接等容易地连接。
另外,在基座部件8上,虽未进行详细的图示,但与3个端子T9同样地也嵌件成形并埋入有由使用了铜、铁或以它们为主成分的合金等材质的金属板构成的连接部件59,连接部件59的一部分如图3A所示那样,使一部分在壳体41的四角露出。并且,在壳体41的外周部41A的内壁与基座部件8的外周侧面被组合并定位后,将基座部件8的连接部件59与壳体41的四角的连接部分焊接4个部位,将壳体41固定于基座部件8。另外,连接部件59的至少一部分与接地端子T9G形成为一体。因此,壳体41能够经由连接部件59及接地端子T9G接地。
接下来,对透镜驱动装置101的驱动机构M5进行说明。驱动机构M5具有使透镜保持部件2沿着光轴方向KD(图1所示的Z方向)移动的功能,并如图4B所示那样构成为具备:卷绕于透镜保持部件2的周围的环状的线圈35、及与线圈35对置配置的2个驱动用磁铁55。
首先,驱动机构M5的线圈35,由对外周施行了绝缘包覆(涂层)的金属线材构成,如图7B所示,卷绕于透镜保持部件2的外周,并如图1所示,形成为大致八边形的环状。此时,线圈35如图7B所示,配设于檐部22与凸缘部32之间,从内侧支承并固定于方形形状的外周面。另外,线圈35为卷绕并捆扎了金属线材后的形状,但在图1、图4A、图4B及图7B等中,简化地将表面设为平坦并示出。
另外,关于线圈35,被卷绕的金属线材的两端部能够电气导通,如前所述,如图5B所示那样,线圈端部分别与2个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锡焊并电连接。
接下来,驱动机构M5的驱动用磁铁55使用2个例如钐钴磁铁,并如图5B所示那样在壳体41的外周部41A的对置的角部,以与对置状态配设并固定于线圈35。另外,驱动用磁铁55如图1所示那样、形成为俯视时呈梯形形状的柱状,并且如图6所示、具有与光轴方向KD(Z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一定的形状。由此,驱动用磁铁55的生产率好,从驱动用磁铁55产生的磁通稳定。另外,驱动用磁铁55在与短边侧的面和长边侧的面正交的直线方向上被磁化。换言之,驱动用磁铁55被磁化为与线圈35对置的内侧与内侧的相反侧即外侧(参照图10)成为不同的磁极。
如以上那样,透镜保持部件2及线圈35与壳体41及驱动用磁铁55分别配设而构成,所以透镜驱动装置101,在从电源向线圈35流通电流而产生的电磁力的作用下,与电流流通的方向对应地推力对线圈35起作用,使得透镜保持部件2上下移动。
最后,对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位置检测单元K7进行说明。图12A是位置检测单元K7的立体图,图12B是从图12A所示的Y1侧观看的位置检测单元K7的立体图。
位置检测单元K7如图12所示那样,具备: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2(参照图4A)的检测用磁铁75、与检测用磁铁75对置而设置的磁检测部件77、及搭载有磁检测部件77的布线基板79。
首先,位置检测单元K7的检测用磁铁75,使用例如钐钴磁铁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并如图4A所示那样配设并固定在透镜保持部件2的凸缘部32上。由此,检测用磁铁75伴随着透镜保持部件2的移动而移动。另外,检测用磁铁75被磁化为在光轴方向KD的上下成为不同的磁极。
接下来,位置检测单元K7的磁检测部件77使用检测磁的变化的霍尔元件,并如图12B所示那样、用使4个端子部(在图12B中图示为77a及77b)在外侧露出并将霍尔元件内置的封装形成。并且,与后述的布线基板79的4个导电部件79d锡焊并被固定于布线基板79。另外,霍尔元件的感磁方向为图12所示的Y方向。
接下来,位置检测单元K7的布线基板79,如图12B所示那样构成为,具备:用导电性的金属部件形成的4个外部端子79c、与该外部端子79c形成为一体并形成导电图案的导电部件79d、及使外部端子79c露出并将导电部件79d埋设的基材部79f。并且,布线基板79的4个外部端子79c,与基座部件8的端子T9一起,与安装了未图示的摄像元件的基板的电极盘电连接。另外,布线基板79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壳体41的外周部41A的内面。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位置检测单元K7,检测用磁铁75伴随着透镜保持部件2的移动而移动,由此从检测用磁铁75产生的磁通变化,通过磁检测部件77检测该磁通的变化。由此,位置检测单元K7能够检测与磁通的变化对应的位置、即透镜保持部件2的光轴方向KD上的位置。
最后,对以上构成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动作简单地进行说明。
首先,在透镜驱动装置101中,线圈35的两端部经由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与馈电端子T9C及馈电端子T9E电连接,因此能够从馈电端子T9C及馈电端子T9E向线圈35流通电流。另一方面,来自驱动用磁铁55的磁通,从驱动用磁铁55发出、通过线圈35后返回到驱动用磁铁55。
从图6所示的初始状态起,从馈电端子T9C侧向线圈35流通电流时,按照弗莱明的左手定律,在线圈35中产生光轴方向KD上的从Z1方向朝向Z2方向的电磁力。并且,透镜保持部件2向Z2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从馈电端子T9E侧向线圈35流通电流时,产生光轴方向KD上的从Z2方向朝向Z1方向的电磁力,透镜保持部件2向Z1方向移动。
这样,在通过在线圈35中流通电流从而在线圈35中产生的电磁力的作用下,透镜驱动装置101,抵抗上侧板簧3A和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中的某一方的施力力,而能够使未图示的透镜体与透镜保持部件2成为一体,并使之沿光轴方向KD(图2所示的Z方向)移动。另外,线圈35中流通的电流,基于通过位置检测单元K7检测到的透镜保持部件2的光轴方向KD上的位置精度,来控制。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效果,在下面归纳说明。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不同于以往例,是在设置于上侧板簧3A的第1部分13与第2部分23之间的弹性臂部53a之外,具有从第1部分13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63,并在该延伸设置部63与固定侧部件R4之间跨越地设置减震部件GE的构成,所以减震部件GE将从在透镜保持部件2固定的第1部分13延伸设置的部分与供第2部分23固定的固定侧部件R4之间连接。因此,即使由于下落等施加强冲击而弹性臂部53a非期望地大幅变形,延伸设置部63及减震部件GE也不会受到弹性臂部53a的变形的影响,因此减震部件GE不易从延伸设置部63(上侧板簧3A)、固定侧部件R4脱落或断裂。据此,即使在由于下落等被施加了强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减震部件GE,确保向光轴方向KD的振动(即,透镜保持部件2稳定于指定的位置为止的时间)在短时间内收敛的、所谓减震效果。
另外,从相邻的第1部分13彼此延伸设置的各个延伸设置部63被连结而形成1个连结部,所以能够使延伸设置部63(连结部)具有某种程度的刚性,即使下落等施加了强冲击,延伸设置部63非期望地大幅活动的情况也得以抑制。另外,在连结部(延伸设置部63)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减震部件GE,所以在与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2的第1部分13进一步远离的位置,用减震部件GE将延伸设置部63与固定侧部件R4连接,在透镜保持部件2产生了振动时,延伸设置部63平衡好地且更独立地活动。因此,能够使得减震部件GE不易从上侧板簧3A脱落或断裂。
另外,减震部件GE以将设置于延伸设置部63的突出片63t埋设的方式保持于在框状部件44的第1延伸部44A所设置的凹部44r,所以是简单的构成,同时能够容易地用减震部件GE将在透镜保持部件2固定的上侧板簧3A(延伸设置部63)与作为固定侧部件R4的框状部件44(第1延伸部44A)连接。并且突出片63t进入到凹部44r内从而减震部件GE被可靠地保持于凹部44r,所以能够可靠地将透镜保持部件2与固定侧部件R4连接。因此,即使下落等被施加了强冲击,减震部件GE也不易从凹部44r脱落,减震部件GE变得不易从上侧板簧3A、框状部件44(固定侧部件R4)脱落或断裂。
另外,设置有多个凹部44r,并且与多个凹部44r对应地分别设置有突出片63t及减震部件GE,所以能够提高减震效果,并且即使万一有一个减震部件GE脱落了,也能够通过其他的部分的减震部件GE维持减震效果。据此,即使在透镜保持部件2中产生了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减震部件GE可靠地确保抑制该振动的减震效果。
另外,在框状部件44的第1延伸部44A的中间部,分别设置有凹部44r,并且上侧板簧3A的第1部分13与框状部件44的第2延伸部44B的中间部对置而存在,所以将固定侧部件R4(框状部件44)与上侧板簧3A连接的减震部件GE被设置在夹着光轴对置的位置,并且将透镜保持部件2与上侧板簧3A固定的第1部分13被设置在夹着光轴对置的位置。因此,在四方的位置将上侧板簧3A连接,能够平衡好地抑制透镜保持部件2的振动。并且,能够延长上侧板簧3A的延伸设置部63,能够使延伸设置部63与透镜保持部件2进一步独立地容易活动。
另外,减震部件GE是凝胶状的,所以能够发挥如下的减震效果:容许上侧板簧3A的延伸设置部63在减震部件GE内的可动,同时抑制透镜保持部件2的振动。另外,能够容易地在延伸设置部63与固定侧部件R4之间跨越地设置。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能够如下面那样变形而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
<变形例1>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优选构成为从对置并相邻的第1部分13彼此延伸设置的各个延伸设置部63被连结而形成1个连结部,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与横条部73对置地并相邻的部分被切开的构成。
<变形例2>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将框状部件44的互相对置的一组边作为第1延伸部44A并将与该第1延伸部44A交叉的另一组边作为第2延伸部44B而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只要第1延伸部从互相对置的一组边分别延伸设置并沿着该一组边分别设置,并且第2延伸部44B从另一组边分别延伸设置并沿着该一组(另一组)边分别设置即可。即,例如,既可以以沿着一组边的方式使第1延伸部与一组边分别设置,也可以以沿着另一组边的方式使第2延伸部与另一组边分别设置。
<变形例3>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初始状态,上侧板簧3A与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使互相推压的朝向的施力力作用于透镜保持部件2,但并不限于此,初始状态的施力力的方向也可以是相同的朝向。例如,上侧板簧3A和下侧板簧3C及下侧板簧3E的施力力都在将透镜保持部件2向下方侧推的方向上起作用,在初始状态下,透镜保持部件2与基座部件8抵接也是可以的。另外,在该情况下也是,上侧板簧3A的第1部分13及延伸设置部63,相比于第2部分23位于靠上方侧。
<变形例4>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是透镜保持部件2在光轴方向KD上移动而进行聚焦调整的透镜驱动装置101,但并不限于仅具备该功能的装置。例如,也可以应用于构成为透镜保持部件2能够在与光轴方向KD交叉的方向上可动的、具备所谓的抖动校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的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能够适当变更。

Claims (6)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
具备:能够保持透镜体的筒状的透镜保持部件;将该透镜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向光轴方向移动的施力部件;将该施力部件的一部分固定的固定侧部件;及使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
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施力部件具有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上部固定的上侧板簧及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下部固定的下侧板簧,
上述上侧板簧具有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固定的第1部分、在上述固定侧部件固定的第2部分及设置于上述第1部分与上述第2部分之间的弹性臂部,
在上述上侧板簧上形成有从上述第1部分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
设置有跨设在该延伸设置部与上述固定侧部件之间的减震部件。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侧板簧上设置有多个上述第1部分,
从相邻的上述第1部分分别延伸设置的上述延伸设置部被连结而形成连结部,
在该连结部的中间部分设置有上述减震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侧部件具有供上述第2部分固定的框状部件,
在该框状部件上,设置有沿着上述延伸设置部的外周侧延伸的第1延伸部,
在该第1延伸部,设置有向上述延伸设置部侧开口的凹部,
在上述延伸设置部,设置有以一部分位于上述凹部内的方式突出的突出片,
上述减震部件以将上述突出片的至少上述一部分埋设的方式保持于上述凹部。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在上述第1延伸部设置有多个,并且上述突出片与上述凹部对应地在上述延伸设置部设置有多个,
上述减震部件设置于各个上述凹部。
5.如权利要求3或4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状部件形成大致矩形形状,沿着互相对置的一组边分别设置有上述第1延伸部,并且沿着与上述一组边交叉的另一组边分别设置有第2延伸部,
在上述第1延伸部的中间部,分别设置有上述凹部,并且上述第1部分与上述第2延伸部的中间部对置地存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减震部件是凝胶状的树脂件。
CN201710455168.5A 2016-06-28 2017-06-16 透镜驱动装置 Active CN1075441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7177 2016-06-28
JP2016127177A JP6697965B2 (ja) 2016-06-28 2016-06-28 レンズ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4122A true CN107544122A (zh) 2018-01-05
CN107544122B CN107544122B (zh) 2020-10-30

Family

ID=60946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5168.5A Active CN107544122B (zh) 2016-06-28 2017-06-16 透镜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97965B2 (zh)
CN (1) CN10754412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0281A (zh) * 2018-11-15 2020-05-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路移位设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1670408A (zh) * 2018-02-06 2020-09-15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2018987A (zh) * 2019-05-30 2020-12-0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弹簧部件、致动器以及透镜驱动装置
CN113109914A (zh) * 2020-01-09 2021-07-13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200627A (zh) * 2020-08-26 2022-03-18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机模块
CN114391119A (zh) * 2019-06-25 2022-04-22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及相机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5707A (zh) * 2018-02-06 2022-05-27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08663769B (zh) * 2018-06-26 2023-10-03 惠州萨至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CN117724219A (zh) * 2019-05-17 2024-03-1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机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32607A (ja) * 2010-07-30 2012-02-16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4085397A (ja) * 2012-10-19 2014-05-12 Tdk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5372785A (zh) * 2014-08-14 2016-03-0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和包括该透镜移动装置的照相机模块
CN105388583A (zh) * 2014-09-03 2016-03-0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5388582A (zh) * 2014-09-03 2016-03-0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3721B2 (ja) * 2014-06-30 2018-07-04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20160045382A (ko) * 2014-10-17 2016-04-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장치
JP6433772B2 (ja) * 2014-11-28 2018-12-0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32607A (ja) * 2010-07-30 2012-02-16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4085397A (ja) * 2012-10-19 2014-05-12 Tdk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5372785A (zh) * 2014-08-14 2016-03-0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和包括该透镜移动装置的照相机模块
CN105388583A (zh) * 2014-09-03 2016-03-0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5388582A (zh) * 2014-09-03 2016-03-0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0408A (zh) * 2018-02-06 2020-09-15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1670408B (zh) * 2018-02-06 2022-02-11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1190281A (zh) * 2018-11-15 2020-05-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路移位设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1190281B (zh) * 2018-11-15 2022-03-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路移位设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2018987A (zh) * 2019-05-30 2020-12-0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弹簧部件、致动器以及透镜驱动装置
CN114391119A (zh) * 2019-06-25 2022-04-22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及相机模块
CN114391119B (zh) * 2019-06-25 2024-04-26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及相机模块
CN113109914A (zh) * 2020-01-09 2021-07-13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200627A (zh) * 2020-08-26 2022-03-18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机模块
CN114200627B (zh) * 2020-08-26 2024-01-09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机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04716A (ja) 2018-01-11
JP6697965B2 (ja) 2020-05-27
CN107544122B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44122A (zh) 透镜驱动装置
KR102567423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EP4141535B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JP6346829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4570547A (zh) 相机模块及包括该相机模块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JP2016045485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270046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5988181A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JPH02281428A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US20210294070A1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JP2016212133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7407788A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EP3798724A1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US11838614B2 (en) Lens driving unit,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20230393369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same
US20230204901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WO2016175210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7544123B (zh) 透镜驱动装置
KR20220156494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US20050141359A1 (en) Slim type optical pick-up actuator
US20220255414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CN215219289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JP2021096337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22041730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H0916993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