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8582A - 透镜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8582A
CN105388582A CN201510547583.4A CN201510547583A CN105388582A CN 105388582 A CN105388582 A CN 105388582A CN 201510547583 A CN201510547583 A CN 201510547583A CN 105388582 A CN105388582 A CN 105388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spring
retaining member
lens
lens retaining
down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475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8582B (zh
Inventor
大友胜彦
中川正义
深井泰州
加藤拓也
副岛和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88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8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8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8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与自动聚焦的高速化对应的透镜驱动装置。透镜驱动装置具备:能够保持透镜体LE的透镜保持构件;施力构件,由将透镜保持构件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DR1移动的上侧板簧和下侧板簧构成;固定侧构件,固定施力构件的一部分;及使透镜保持构件移动的驱动机构,施力构件的至少一方的板簧具有第1部分、第2部分、及设置于第1部分与第2部分之间的弹性臂部,在该透镜驱动装置中,一方的板簧具有从弹性臂部的中途延伸的延伸部,以将透镜保持构件、第1部分、固定侧构件及第2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与延伸部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缓冲件。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驱动装置,尤其涉及对应于自动聚焦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备拍摄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的功能的便携设备中,为了驱动拍摄用的透镜,而具备使用了音圈马达的透镜驱动装置。作为这样的透镜驱动装置,已知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
以下,使用图27,对专利文献1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说明。图27是对专利文献1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900的构成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专利文献1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900具有:磁轭908,该磁轭908具有外壁部908g、多个内壁部908b以及连结部908h;透镜保持体903,配设于磁轭908的内侧,能够保持透镜体;线圈904,卷于透镜保持体903;磁铁905,夹着线圈904并与内壁部908b对置配置;以及弹性构件911,将透镜保持体903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此外,线圈904被配置为,横穿由磁铁905产生的磁场。这样配置的线圈904中流动电流时,线圈904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卷绕有线圈904的透镜保持体903沿透镜体的光轴方向移动。通过这样透镜保持体903沿透镜体的光轴方向移动,能够使拍摄的图像对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179634号公报
另外,近来,具有基于自动聚焦的拍摄功能的便携设备也增多起来。此外,就自动聚焦而言,希望更快地对焦。即,在透镜驱动装置中,希望能够与自动聚焦的高速化对应的透镜驱动装置。
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900优选的是,在要使透镜保持体903移动规定的距离的情况下,弹性构件911的作用力与由在线圈904中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力在平衡的位置停止,但透镜保持体903由于惯性力移动规定的距离以上,从而弹性构件911过量挠曲。之后,挠曲的弹性构件911将透镜保持体903向规定的距离的位置拉回,被拉回的透镜保持体903由于惯性力而再次移动规定的距离以上。这样,由于透镜保持体903的惯性力,产生不希望的振动,在透镜保持体903的振动平息之前,透镜体(透镜保持体903)的位置不固定。即,到透镜体的位置固定为止的时间变长,与自动聚焦的高速化对应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上述的课题,提供能够与自动聚焦的高速化对应的透镜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能够保持透镜体的筒状的透镜保持构件;施力构件,将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固定侧构件,固定该施力构件的一部分;驱动机构,使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沿光轴方向移动,至少具有驱动用磁铁及线圈而构成,所述施力构件由固定于所述透镜保持构件的上部的上侧板簧及固定于所述透镜保持构件的下部的下侧板簧构成,所述上侧板簧及所述下侧板簧的至少一方的板簧具有固定于所述透镜保持构件的第1部分、固定于所述固定侧构件的第2部分、及设置于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之间的弹性臂部,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中,所述一方的板簧具有从所述弹性臂部的中途开始延伸的延伸部,以将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所述第1部分、所述固定侧构件及所述第2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延伸部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缓冲件。
由此,缓冲件被设置为将透镜保持构件、板簧的第1部分、固定侧构件及板簧的第2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与板簧的延伸部之间相连,所以在对线圈通电从而透镜保持构件沿光轴方向移动了时,能够抑制过度移动,因此能够缩短到稳定于规定的位置为止的时间。此外,在透镜保持构件沿光轴方向移动了时,设置于板簧的第1部分与第2部分之间的弹性臂部的中途部分也向与透镜保持构件相同的方向移动某种程度。为此,在将缓冲件设置于从板簧的弹性臂部的中途延伸的延伸部与透镜保持构件或板簧的第1部分之间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缓冲件伴随着透镜保持构件的移动而大幅变形,所以能够实现难以产生缓冲件的断裂、脱落等破损。同样地,即使在将缓冲件设置于板簧的弹性臂部的延伸部与固定侧构件或板簧的第2部分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缓冲件伴随着透镜保持构件的移动而大幅变形,所以能够实现难以产生缓冲件的破损。
此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部在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延伸部由将相邻的所述弹性臂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构成。
由此,将延伸部作为将相邻的弹性臂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所以能够设置缓冲件的区域变宽,变得容易设置缓冲件。此外,将弹性臂部彼此连结,所以相邻的弹性臂部彼此相支撑,能够提高透镜保持构件的与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水平方向)上的刚性,能够使透镜保持构件的姿态稳定。
此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部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相邻的所述弹性臂部的所述弯曲部彼此通过所述连结部而连结。
由此,沿光轴方向的变形量变少的弯曲部与连结部相连,连结部对弹性臂部的沿光轴方向的运动进行限制的情况较少,因此能够确保作为施力构件的功能。此外,通过连结部将沿光轴方向的变形量较少的弯曲部彼此连结,所以能够实现相邻的弯曲部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难以出现差距,且透镜保持构件难以倾斜。
此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方的板簧是所述上侧板簧。
由此,一方的板簧不被透镜保持构件遮蔽,所以即使在装入后也能够设置缓冲件。
此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收纳于具有开口部的壳体,所述缓冲件由紫外线固化性的凝胶状树脂构成,并且从所述壳体的开口部露出。
由此,在壳体的安装后,能够从开口部进行缓冲件(凝胶状树脂)的涂敷,并且能够对缓冲件照射紫外线,组装变得容易。此外,无论涂敷缓冲件(凝胶状树脂)的工序的顺序怎样,都能够在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结束后确认缓冲件的涂敷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以至少将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连结部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所述缓冲件。
由此,缓冲件被设置为将由金属构件构成的板簧的第1部分与连结部相连,所以能够使缓冲件的粘着性在第1部分与连结部间成为相同程度,能够恰当地保持缓冲件。
此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将所述连结部与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或所述第1部分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所述缓冲件,并且以将所述连结部与所述固定侧构件或所述第2部分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所述缓冲件。
由此,通过在连结部与透镜保持构件或板簧的第1部分之间及连结部与固定侧构件或第2部分之间这双方设置缓冲件,从而能够进一步缩短对线圈通电后到透镜保持构件稳定于规定的位置为止的时间。
此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具有与该连结部的其他部分相比形成得更宽幅的宽幅部,设置于所述连结部与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或所述第1部分之间的所述缓冲件和设置于所述连结部与所述固定侧构件或所述第2部分之间的所述缓冲件,以一部分载置于所述宽幅部的状态被连续地设置。
由此,能够通过相同工序设置两方的缓冲件,所以操作性好。此外,缓冲件设置于宽幅部,所以能够增大缓冲件与连结部的接触面积,能够可靠地将缓冲件保持于必要的部分。
此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分别设置于夹着所述透镜保持构件的中央部而对置的位置。
由此,通过在夹着透镜保持构件的中央部而对置的位置设置缓冲件,能够相对于透镜保持构件平衡良好地配置缓冲件,透镜保持构件变得难以倾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透镜保持构件沿光轴方向移动了时,能够抑制过度移动,因此能够缩短到稳定于规定的位置为止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1(a)是对透镜驱动装置100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b)是对从图1(a)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0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2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构成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固定侧构件50进行表示的图,图3(a)是对固定侧构件50的构成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对固定侧构件50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间隔件13进行表示的图,图4(a)是对间隔件13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4(b)是对从图4(a)所记载的Z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间隔件13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壳体1进行表示的图,图5(a)是对壳体1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5(b)是对从图5(a)所记载的Z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壳体1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6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基座构件8进行表示的图,图6(a)是对基座构件8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6(b)是对从图6(a)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基座构件8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7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基座构件8中所埋设的金属构件8m进行表示的图,图7(a)是对金属构件8m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7(b)是对从图7(a)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金属构件8m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8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板状构件9进行表示的图,图8(a)是对板状构件9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8(b)是对从图8(a)所记载的Y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板状构件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9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圈4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10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表示的图,图10(a)是对透镜保持构件2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0(b)是对从图10(a)所记载的X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表示的侧视图。
图11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表示的图,图11(a)是对从图10(a)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1(b)是对从图10(a)所记载的Z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2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一体形成有线圈4、检测用磁铁5、平衡器7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表示的图,图12(a)是对一体形成有线圈4、检测用磁铁5、平衡器7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2(b)是对从图12(a)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一体形成有线圈4、检测用磁铁5、平衡器7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3是对将从Z2方向侧观察图12(a)所记载的A部的状态进行放大后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14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施力构件60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15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上侧板簧10进行表示的图,图15(a)是对上侧板簧10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5(b)是对从图15(a)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上侧板簧1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6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下侧板簧11进行表示的图,图16(a)是对下侧板簧11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6(b)是对从图16(a)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下侧板簧11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7是对向第1实施方式中的壳体1固定上侧板簧10以及间隔件13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17(a)是对壳体1、上侧板簧10、间隔件13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17(b)是对上侧板簧10以及间隔件13被固定于壳体1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7(c)是对将从Z2方向侧观察图17(b)所记载的B部的状态进行放大后表示的放大图。
图18是对向第1实施方式中的壳体1固定驱动用磁铁3以及板状构件9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18(a)是对壳体1、驱动用磁铁3、板状构件9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18(b)是对驱动用磁铁3以及板状构件9被固定于壳体1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8(c)是对磁检测构件6的安装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19是对向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保持构件2固定下侧板簧11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19(a)是对透镜保持构件2以及下侧板簧11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19(b)是对透镜保持构件2上固定有下侧板簧11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20是将图19(b)所记载的C部放大后表示的放大图,图20(a)是对从图19所记载的Z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C部进行表示的放大俯视图,图20(b)是对从图19所记载的X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C部进行表示的放大侧视图。
图21是对向第1实施方式中的基座构件8固定透镜保持构件2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21(a)是对透镜保持构件2以及基座构件8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21(b)是对透镜保持构件2隔着下侧板簧11被固定于基座构件8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22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隔着下侧板簧11而形成为一体的透镜保持构件2和基座构件8进行表示的图,图22(a)是对从图21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形成为一体的透镜保持构件2和基座构件8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22(b)是对从图21所记载的Y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形成为一体的透镜保持构件2和基座构件8进行表示的侧视图,图22(c)是将图22(a)所记载的D部放大后表示的放大图。
图23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壳体1向基座构件8的固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23(a)是对壳体1和基座构件8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23(b)是对透镜驱动装置100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24是对缓冲件12的配置构成进行说明的图,图24(a)是对从图23(b)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0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24(b)是将图24(a)所记载的E部放大后表示的放大图。
图25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内部构造进行表示的示意图,图25(a)是对从图23(b)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内部构造进行表示的示意图,图25(b)是对从图23(b)所记载的X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内部构造进行表示的示意图。另外,在图25中为了使说明变得容易,未记载上侧板簧10以及间隔件13等一部分的构成构件。
图26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缓冲件12的配置构成的变形例进行表示的图,图26(a)是对仅在连结部60f与固定侧构件50之间设置有缓冲件12的变形例进行表示的示意图,图26(b)是对仅在连结部60f与第1部分60b之间设置有缓冲件12的变形例进行表示的示意图。另外,在图26中为了使说明变得容易,几个构成构件并未记载。此外,图26(b)所记载的上侧板簧10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上侧板簧10构造不同,但部位名以及符号使用相同的。
图27是对专利文献1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900的构成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壳体
1a角部
1b侧壁部
1c突出部
1d开口部
1e顶面部
2透镜保持构件
2a筒状部
2b上侧板簧配置部
2c下侧锷部
2d上侧锷部
2e突出部
2f磁铁保持部
2g平衡器保持部
2h线圈保持部
2k下侧板簧保持部
2m下侧板簧保持突起
2n线圈卷缠部
3驱动用磁铁
4线圈
4a卷绕部
4b端部
5检测用磁铁
6磁检测构件
6a检测面
6b端子部
7平衡器
8基座构件
8a供电用端子
8b接地用端子
8c侧端部
8d切口部
8e台座部
8f下侧板簧配置部
8g下侧板簧固定突起
8h限制壁
8k限制凹部
8m金属构件
8n第1金属构件
8p第2金属构件
8q固定板
8r第1供电端子
8s第1连接部
8t第2供电端子
8v第2连接部
9板状构件
9a外部端子
9b导电构件
9c卡合部
9d基材部
9e台阶部
10上侧板簧
10a上侧第1部分
10b上侧第2部分
10c上侧弹性臂部
10d上侧第1臂
10e上侧第1弯曲部
10f上侧第2臂
10g上侧第2弯曲部
10h上侧第3臂
10k上侧延伸部
10m上侧连结部
10n上侧宽幅部
10p上侧贯通孔
11下侧板簧
11a第1下侧板簧
11b第2下侧板簧
11c下侧第1部分
11d下侧安装部
11e第1下侧固定孔
11f下侧第2部分
11g第2下侧固定孔
11h焊接部
11k下侧弹性臂部
11m下侧第1臂
11n下侧第1弯曲部
11p下侧第2臂
11q下侧第2弯曲部
11r下侧第3臂
11s下侧连结部
12缓冲件
13间隔件
13a定位突起
40框体
50固定侧构件
60施力构件
60a一方的板簧
60b第1部分
60c第2部分
60d弹性臂部
60e延伸部
60f连结部
60g弯曲部
60h宽幅部
60k贯通孔
70驱动机构
80位置检测机构
100透镜驱动装置
DR1光轴方向
LE透镜体
LS光轴
SO焊料
WE焊接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1至图16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1(a)是对透镜驱动装置100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b)是对从图1(a)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0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2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构成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固定侧构件50进行表示的图,图3(a)是对固定侧构件50的构成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对固定侧构件50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4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间隔件13进行表示的图,图4(a)是对间隔件13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4(b)是对从图4(a)所记载的Z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间隔件13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5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壳体1进行表示的图,图5(a)是对壳体1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5(b)是对从图5(a)所记载的Z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壳体1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6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基座构件8进行表示的图,图6(a)是对基座构件8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6(b)是对从图6(a)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基座构件8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7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基座构件8中所埋设的金属构件8m进行表示的图,图7(a)是对金属构件8m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7(b)是对从图7(a)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金属构件8m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8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板状构件9进行表示的图,图8(a)是对板状构件9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8(b)是对从图8(a)所记载的Y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板状构件9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9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圈4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0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表示的图,图10(a)是对透镜保持构件2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0(b)是对从图10(a)所记载的X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表示的侧视图。图11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表示的图,图11(a)是对从图10(a)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1(b)是对从图10(a)所记载的Z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2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一体形成有线圈4、检测用磁铁5、平衡器7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表示的图,图12(a)是对一体形成有线圈4、检测用磁铁5、平衡器7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2(b)是对从图12(a)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一体形成有线圈4、检测用磁铁5、平衡器7的透镜保持构件2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3是对将从Z2方向侧观察图12(a)所记载的A部的状态进行放大后表示的放大立体图。图14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施力构件60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5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上侧板簧10进行表示的图,图15(a)是对上侧板簧10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5(b)是对从图15(a)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上侧板簧1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6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下侧板簧11进行表示的图,图16(a)是对下侧板簧11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6(b)是对从图16(a)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下侧板簧11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形成为具有在上下方向上(Z1-Z2方向)贯通的孔的长方体形状,如图2所示,该透镜驱动装置100具有固定侧构件50、透镜保持构件2、施力构件60、驱动机构70、位置检测机构80及缓冲件12。另外,固定侧构件50由框体40和间隔件13构成,该框体40由壳体1和基座构件8构成。此外,施力构件60由上侧板簧10和下侧板簧11构成,驱动机构70具有驱动用磁铁3以及线圈4而构成,位置检测机构80具有检测用磁铁5和磁检测构件6而构成。
如图3所示,固定侧构件50由壳体1、基座构件8及间隔件13构成。框体40由壳体1和基座构件8形成,因此可以说固定侧构件50包括框体40而构成。
间隔件13由合成树脂构件构成,如图4所示形成为在从上方(Z1方向侧)俯视时为长方形的环状。间隔件13在一对对角位置(X1方向侧且为Y2方向侧、和X2方向侧且为Y1方向侧)的下表面形成有定位突起13a,该定位突起13a形成为向下方突出。定位突起13a突出地形成为圆柱状,在一对对角位置上分别各设置有两个定位突起13a。
壳体1用由非磁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板形成,如图5所示,形成为中空且下方(Z2方向侧)开放的长方体形状。壳体1在与长方体的侧面对应的位置具有四个分别沿上下方向竖立设置的侧壁部1b,相邻的侧壁部1b彼此通过角部1a相连。另外,在一个(配置于Y2方向侧的)侧壁部1b,形成有从下端部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1c,突出部1c被配置在靠向一方侧(X2方向侧)的位置。此外,壳体1具有覆盖壳体1的上方并且与角部1a以及侧壁部1b一体地形成的顶面部1e。此外,壳体1在顶面部1e的中央部具有开口为圆形状的开口部1d。另外,光轴LS与顶面部1e正交,并且在开口部1d所成的圆的中心通过。这样形成的壳体1是在中空的内部能够配置间隔件13的大小。
基座构件8如图6所示那样由合成树脂构件构成,并具备台座部8e,该台座部8e在从上方(Z1方向侧)俯视时形成为外形是长方体形状且内侧具有圆形状的开口的板状。台座部8e具有在上表面的四角部向上方突出并且上方的表面形成为平坦的下侧板簧配置部8f,在下侧板簧配置部8f的上表面分别各设置一个向上方突出并形成为圆柱状的下侧板簧固定突起8g。此外,在基座构件8的一侧面(Y2方向侧的侧面)即侧端部8c,切口部8d向一方侧(X2方向侧)形成为凹状。此外,基座构件8在与侧端部8c对置一侧的上表面形成有限制壁8h,该限制壁8h将下侧板簧配置部8f彼此相连并壁状地向上方突出,在限制壁8h的延伸设置方向(X1-X2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限制凹部8k,该限制凹部8k将限制壁8h分割。另外,限制凹部8k形成为一直切入到达到台座部8e的上表面的位置为止。此外,在台座部8e的内部,埋设有如图7所示的金属构件8m,其一部分从台座部8e露出或突出。金属构件8m由金属板构成,金属构件8m分别形成为圆弧状,并且由以沿着台座部8e的开口的方式排列配置并以相邻的方式配置,从而该金属构件8m由形成圆形的第1金属构件8n及第2金属构件8p、以及分别配置于台座部8e的四角部的固定板8q构成。另外,在第1金属构件8n、第2金属构件8p以及固定板8q之间不被电连接。在第1金属构件8n的一端侧(Y2方向侧)形成有向下方(Z2方向)折曲加工而成的第1供电端子8r,在另一端侧形成有向上方折曲加工而成的第1连接部8s。此外,在第2金属构件8p的一端侧(Y2方向侧),向下方折曲加工而成的第2供电端子8t,在另一端侧形成有向上方折曲加工而成的第2连接部8v。此外,在第1供电端子8r的附近配置的固定板8q的一部分向下方延伸设置,形成接地用端子8b。这样形成的金属构件8m中,固定板8q的一部分、第1供电端子8r、第1连接部8s、第2供电端子8t、第2连接部8v及接地用端子8b从台座部8e露出或突出。如图6所示,第1供电端子8r、第2供电端子8t、接地用端子8b以从侧端部8c的另一方侧(X1方向侧)即侧端部8c的未设置有切口部8d的部分向下方突出的方式,从距切口部8d近一侧(X2方向侧)起按第2供电端子8t、第1供电端子8r、接地用端子8b的顺序排列配置。通过这样排列配置,设置有由第1供电端子8r和第2供电端子8t构成的供电用端子8a。另外,供电用端子8a与接地用端子8b以相同的间距相同直线状地排列成一列。此外,在被配置于与侧端部8c对置一侧(Y1方向侧)且为另一方侧(X1方向侧)的下侧板簧配置部8f的上表面,第1连接部8s露出,在被配置于与侧端部8c对置一侧且为一方侧(X2方向侧)的下侧板簧配置部8f的上表面,第2连接部8v露出。另外,光轴LS被设置为,从台座部8e具有的开口的中心通过并且与台座部8e正交。
在这样形成的基座构件8的上方重叠配置有壳体1,基座构件8与壳体1一体化,从而如图3所示,框体40形成为长方体形状,通过在壳体1的内部固定有间隔件13的状态下形成框体40,从而形成固定侧构件50。另外,关于间隔件13的固定的方法,另行说明。
如图8所示,板状构件9形成为板状。板状构件9具有由合成树脂构件构成并形成为板状的基材部9d,基材部9d中埋设有以形成导电图案的方式形成的金属构件。另外,基材部9d的宽度方向(X1-X2方向)的尺寸形成为,能够插入到基座构件8的切口部8d中的尺寸。埋设于板状构件9的金属构件具有:导电构件9b,在基材部9d的一面侧(Y1方向侧的面)露出并形成导电图案;及多个外部端子9a,与导电构件9b连续而形成,并且从基材部9d的下方端(Z2方向侧端部)向下方突出。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外部端子9a设置有四个,四个外部端子9a以与配置供电用端子8a及接地用端子8b的间距相同的间距相同直线状地排列为一列。此外,在板状构件9的另一面侧的下端部,形成有相对于另一面突出的台阶部9e,在台阶部9e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以分割台阶部9e的方式形成为槽状的卡合部9c。另外,卡合部9c形成为能够将壳体1的突出部1c插入的间隔。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板状构件9的一面侧安装有磁检测构件6,该磁检测构件6通过锡焊被固定于导电构件9b。被固定于板状构件9的一面侧的磁检测构件6,与在板状构件9的一面侧露出的导电构件9b电连接而导通。即,外部端子9a经由导电构件9b与磁检测构件6电连接。
在第1实施方式中,磁检测构件6是霍尔元件(霍尔IC)。磁检测构件6形成为长方体形状,一个面(Y1方向侧的表面)成为能够检测磁性的检测面6a,在检测面6a的背面的两端部,具有输入用或输出用的端子部6b。另外,在向板状构件9固定时,端子部6b被锡焊于导电构件9b。
如图2所示,驱动用磁铁3是形成为截面形状是具有相同长度的腰的梯形的柱状的磁铁。另外,梯形的二个腰所成的角度是90度。驱动用磁铁3被磁化为包括截面形状即梯形的上底的面以及包括截面形状即梯形的下底的面成为磁极。
如图2所示,检测用磁铁5是形成为长方形的板状的磁铁。检测用磁铁5被磁化为板面(面积最大的面)成为磁极。
如图2所示,平衡器7是与检测用磁铁5相同的形状且为相同的重量。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平衡器7形成为与检测用磁铁5相同的形状,并且由与检测用磁铁5同样地被磁化的磁铁构成。
线圈4由金属线材构成,并如图9所示,具有形成为卷绕于多边形状的柱状的物体的周围的卷绕部4a,金属线材的两侧的端部4b从卷绕部4a延伸设置。此外,形成线圈4的金属线材的表面被绝缘构件覆盖,但端部4b的一部分未施以绝缘构件。
透镜保持构件2由合成树脂构件构成,并如图10所示,形成为能够保持透镜体LE的筒状。透镜保持构件2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筒状部2a,筒状部2a的外周面形成为从上方侧观察的情况下为八边形,并且在筒状部2a的内壁面形成有被设为能够螺丝紧固透镜体LE的螺纹。另外,透镜体LE的光轴LS与筒状部2a的中心轴一致。在筒状部2a的上方侧(Z1方向侧)的端部,在夹着光轴LS对置的位置(X1方向侧和X2方向侧),形成有形成为平坦的面状的上侧板簧配置部2b。在筒状部2a的下端部,遍及筒状部2a的大致整周而设置有下侧锷部2c,该下侧锷部2c向与筒状部2a的外周面正交的方向突出。此外,在下侧锷部2c的一部分形成有突出部2e,该突出部2e与下侧锷部2c相比进一步向外方突出。突出部2e是能够插入到基座构件8的限制凹部8k中的大小,在第1实施方式中被设置在Y1方向侧。此外,在筒状部2a的上端侧,与下侧锷部2c分离并且遍及筒状部2a的大致整周而设置有上侧锷部2d,该上侧锷部2d向相对于筒状部2a的外周面正交的方向突出。如图11所示,在上侧锷部2d的一部分,设置有形成为能够插入检测用磁铁5的凹形状的磁铁保持部2f,在夹着光轴LS与磁铁保持部2f对置的位置,设置有形成为能够插入平衡器7的凹形状的平衡器保持部2g。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磁铁保持部2f形成于上侧锷部2d的、X2方向侧且Y2方向侧的位置,平衡器保持部2g形成于X1方向侧且Y1方向侧的位置。此外,如图10所示,筒状部2a的被下侧锷部2c与上侧锷部2d夹着的部分成为线圈保持部2h。此外,如图11所示,在下侧锷部2c的下表面,在夹着光轴LS对置的位置设置有下侧板簧保持部2k。在第1实施方式中,下侧板簧保持部2k被设置于Y1方向侧和Y2方向侧,以从下侧锷部2c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并且沿着筒状部2a的开口的方式延伸设置,突出前端侧形成为平坦面。此外,在下侧板簧保持部2k的两端部,设置有与下侧板簧保持部2k相比向更下方突出并形成为圆柱状的下侧板簧保持突起2m。此外,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在下侧锷部2c的下表面的、与将下侧板簧保持部2k彼此连结的直线正交的方向侧,分别设置有从下侧锷部2c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并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线圈卷缠部2n。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线圈4卷绕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线圈保持部2h(参照图10)而形成卷绕部4a并且被保持于线圈保持部2h,端部4b如图13所示,通过卷绕于线圈卷缠部2n而被固定。此外,检测用磁铁5以与线圈4相比成为更外侧的方式被插入到透镜保持构件2的磁铁保持部2f,并通过粘接剂来固定。此外,平衡器7以与线圈4相比成为更外侧的方式被插入到透镜保持构件2的平衡器保持部2g中,并通过粘接剂来固定。这样,透镜保持构件2、线圈4、检测用磁铁5、平衡器7形成为一体。此外,通过这样形成,在透镜保持构件2中,在夹着光轴LS对置的位置的一方侧配置检测用磁铁5并且在另一方侧配置平衡器7。另外,将线圈4的重量和检测用磁铁5的重量和平衡器7的重量总计后的重量,比将多个(在第1实施方式中为2个)驱动用磁铁3的重量总计后的重量轻。
如图14所示,施力构件60由上侧板簧10和下侧板簧11构成,上侧板簧10以及下侧板簧11分别具有弹性。上侧板簧10及下侧板簧11的至少一方的板簧60a具有第1部分60b、第2部分60c、及被设置在第1部分60b与第2部分60c之间的弹性臂部60d。另外,对一方的板簧60a的概要进行说明时,弹性臂部60d在第1部分60b与第2部分60c之间设置有多个,在第1实施方式中,被设置于四个部位。一方的板簧60a具有从弹性臂部60d的中途延伸的延伸部60e,延伸部60e由将相邻的弹性臂部60d彼此连结的连结部60f构成。另外,弹性臂部60d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60g,相邻的弹性臂部60d的弯曲部60g彼此通过连结部60f而连结。此外,连结部60f具有形成为比连结部60f上的其他部分更宽幅的宽幅部60h,并且在宽幅部60h形成有贯通孔60k。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一方的板簧60a是上侧板簧10。以下,对上侧板簧10进行说明,从而对一方的板簧60a的详细进行说明。
上侧板簧10由薄的金属板构成,并如图15所示具有形成为圆弧状的平板的上侧第1部分10a。另外,上侧第1部分10a是与前述的一方的板簧60a的第1部分60b相当的部位。上侧第1部分10a在夹着由上侧第1部分10a所成的圆弧的中心而对置的位置(X1方向侧和X2方向侧)配置有一对。另外,在由上侧第1部分10a所成的圆弧的中心通过并与上侧第1部分10a正交的直线与光轴LS一致。此外,上侧板簧10在从上方(Z1方向侧)俯视时形成为四边形的环状,并具有以包围上侧第1部分10a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的上侧第2部分10b。上侧第2部分10b是与前述的一方的板簧60a的第2部分60c相当的部位。此外,上侧板簧10具有被设置在上侧第1部分10a与上侧第2部分10b之间的上侧弹性臂部10c。上侧弹性臂部10c在上侧第1部分10a与上侧第2部分10b之间设置有多个,在第1实施方式中,从上侧第1部分10a的两端部分别延伸设置,与在距各个上侧第1部分10a的端部最近的位置配置的上侧第2部分10b的四角部连结,被设置于总计四个部位。上侧弹性臂部10c具有从上侧第1部分10a的一端部延伸设置的上侧第1臂10d。上侧第1臂10d以沿着由上侧第1部分10a所成的圆弧的方式向从上侧第1部分10a远离的方向延伸设置,并与上侧第1弯曲部10e的一端连接。上侧第1弯曲部10e形成为半圆的圆弧状并被设置为向从光轴LS远离的方向弯曲。另外,上侧第1弯曲部10e是与前述的弯曲部60g相当的部位之一。从上侧第1弯曲部10e的另一端起,上侧第2臂10f以相对于上侧第1臂10d并列排列的方式延伸设置,该上侧第2臂10f与形成为半圆的圆弧状的上侧第2弯曲部10g的一端连接。上侧第2弯曲部10g与上侧第1弯曲部10e同样地,是与前述的弯曲部60g相当的部位之一。从上侧第2弯曲部10g的另一端起,上侧第3臂10h以相对于上侧第2臂10f并列排列的方式延伸设置,上侧第3臂10h与上侧第2部分10b的四角部之一连结。此外,上侧板簧10具有从在上侧弹性臂部10c的中途设置的上侧第1弯曲部10e朝向相邻的上侧弹性臂部10c延伸的上侧延伸部10k。上侧延伸部10k是与前述的延伸部60e相当的部位。另外,相邻的上侧弹性臂部10c,在以某上侧弹性臂部10c为基准的情况下,是从不同的上侧第1部分10a延伸设置的上侧弹性臂部10c,并且是设置在更近一侧的上侧弹性臂部10c。此外,上侧板簧10具有将相邻的上侧弹性臂部10c的上侧第1弯曲部10e彼此连结的上侧连结部10m,上侧延伸部10k由上侧连结部10m构成。另外,上侧连结部10m是与前述的连结部60f相当的部位。此外,上侧连结部10m分别具有两处与上侧连结部10m的其他部分相比形成地更宽幅的上侧宽幅部10n,并且上侧宽幅部10n上分别形成有上侧贯通孔10p。另外,上侧宽幅部10n是与前述的宽幅部60h相当的部位,上侧贯通孔10p是与贯通孔60k相当的部位。这样形成的上侧板簧10,在将上侧第2部分10b固定了的情况下,通过上侧弹性臂部10c挠曲,上侧第1部分10a能够沿光轴LS移动。
如图16所示,下侧板簧11通过排列配置对薄的金属板进行板金加工而成的第1下侧板簧11a和第2下侧板簧11b而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环状。另外,第1下侧板簧11a与第2下侧板簧11b形成为线对称形状,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有第1下侧板簧11a的说明,第2下侧板簧11b的说明省略。第1下侧板簧11a具有形成为圆弧状(半圆状)的下侧第1部分11c。另外,在此,第1下侧板簧11a与第2下侧板簧11b的对称轴SS在从Z1方向侧俯视时通过由下侧第1部分11c形成的圆弧的中心点。此外,光轴LS通过由下侧第1部分11c形成的圆弧的中心点,并与对称轴SS正交。下侧第1部分11c在由下侧第1部分11c形成的圆弧的中点位置附近形成有形成为平板状的下侧安装部11d。此外,下侧第1部分11c在下侧第1部分11c的两端部分别各设置有一个第1下侧固定孔11e,该第1下侧固定孔11e形成为能够将透镜保持构件2的下侧板簧保持突起2m插入的贯通孔。此外,第1下侧板簧11a具有下侧第2部分11f,该下侧第2部分11f配置在由下侧第1部分11c形成的圆弧的外侧并且夹着下侧安装部11d对置的位置。下侧第2部分11f形成为直角三角形状,分别各形成有一个贯通孔即第2下侧固定孔11g。此外,在一方(Y1方向侧)的下侧第2部分11f形成有长方体形状的贯通孔即焊接部11h。此外,第1下侧板簧11a具有将下侧第2部分11f与下侧第1部分11c相连的下侧弹性臂部11k。下侧弹性臂部11k由以沿着由下侧第1部分11c形成的圆弧的方式从下侧第1部分11c的两端部朝向下侧安装部11d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下侧第1臂11m、形成为圆弧状且一端与下侧第1臂11m连结的下侧第1弯曲部11n、以与下侧第1臂11m并列排列的方式从下侧第1弯曲部11n的另一端延伸设置的下侧第2臂11p、形成为圆弧状且一端与下侧第2臂11p连结的下侧第2弯曲部11q、以及以与下侧第2臂11p并列排列的方式从下侧第2弯曲部11q的另一端延伸设置且与下侧第2部分11f连结的下侧第3臂11r构成。此外,第1下侧板簧11a具有从下侧第1弯曲部11n延伸设置并将夹着下侧安装部11d对置配置的下侧第1弯曲部11n彼此连结的下侧连结部11s。下侧连结部11s以在由下侧第1部分11c形成的圆弧的外侧通过的方式连结而成。另外,第2下侧板簧11b形成为相对于第1下侧板簧11a夹着对称轴SS线对称的形状。通过将第1下侧板簧11a与第2下侧板簧11b以相互的下侧第1部分11c的两端彼此对置的方式配置,下侧板簧11形成为外形为长方形的环状。这样形成的下侧板簧11在将下侧第2部分11f固定了的情况下,通过下侧弹性臂部11k挠曲,下侧第1部分11c能够沿光轴LS移动。
缓冲件12由紫外线固化性的凝胶状树脂构成,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三键(ThreeBondCo.,Ltd)制的TB3168E。
接下来,使用图17至图25对透镜驱动装置10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7是对向第1实施方式中的壳体1固定上侧板簧10以及间隔件13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17(a)是对壳体1、上侧板簧10、间隔件13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17(b)是对上侧板簧10以及间隔件13被固定于壳体1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7(c)是对将从Z2方向侧观察图17(b)所记载的B部的状态进行放大后表示的放大图。图18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壳体1固定驱动用磁铁3以及板状构件9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18(a)是对壳体1、驱动用磁铁3、板状构件9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18(b)是对驱动用磁铁3以及板状构件9被固定于壳体1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8(c)是对磁检测构件6的安装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9是对向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保持构件2固定下侧板簧11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19(a)是对透镜保持构件2以及下侧板簧11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19(b)是对透镜保持构件2上固定有下侧板簧11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20是将图19(b)所记载的C部放大后表示的放大图,图20(a)是对从图19所记载的Z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C部进行表示的放大俯视图,图20(b)是对从图19所记载的X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C部进行表示的放大侧视图。图21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基座构件8固定透镜保持构件2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21(a)是对透镜保持构件2以及基座构件8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21(b)是对透镜保持构件2隔着下侧板簧11被固定于基座构件8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22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隔着下侧板簧11而形成为一体的透镜保持构件2和基座构件8进行表示的图,图22(a)是对从图21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形成为一体的透镜保持构件2和基座构件8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22(b)是对从图21所记载的Y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形成为一体的透镜保持构件2和基座构件8进行表示的侧视图,图22(c)是将图22(a)所记载的D部放大后表示的放大图。图23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壳体1固定基座构件8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23(a)是对壳体1和基座构件8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23(b)是对透镜驱动装置100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24是对缓冲件12的配置构成进行说明的图,图24(a)是对从图23(b)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0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24(b)是将图24(a)所记载的E部放大后表示的放大图。图25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内部构造进行表示的示意图,图25(a)是对从图23(b)所记载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内部构造进行表示的示意图,图25(b)是对从图23(b)所记载的X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内部构造进行表示的示意图。另外,在图25中为了易于说明,并未记载上侧板簧10以及间隔件13等的一部分的构成构件。
如图17所示,间隔件13被配置为,定位突起13a在壳体1的内部向壳体1的开放一侧(Z2方向侧)突出并且与顶面部1e接触,该间隔件13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壳体1。此外,上侧板簧10以上侧第2部分10b的四角部的内侧与间隔件13的定位突起13a卡合的方式配置于壳体1的内部,该上侧板簧10通过粘接剂固定于间隔件13。
如图18所示,板状构件9在壳体1的突出部1c与卡合部9c卡合并且使外部端子9a向壳体1的外方露出的状态下以沿着侧壁部1b的内面的方式配设在框体40(壳体1)内,板状构件9的另一面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壳体1的侧壁部1b的内面。通过以突出部1c与卡合部9c卡合的方式固定,从而板状构件9配设在靠壳体1的一方侧(X2方向侧)的位置。另外,通过这样配设板状构件9,磁检测构件6被配设为使检测面6a朝向壳体1的内方侧。此外,一对驱动用磁铁3夹着光轴LS地在位于框体40(壳体1)的对角的一方的一对角部1a(未配置有板状构件9的一对角部1a)分别各配置有一个,并通过粘接剂来固定。即,多个驱动用磁铁3固定于固定侧构件50。此时,驱动用磁铁3以从Z2方向侧俯视时包含由驱动用磁铁3形成的梯形的腰在内的侧面分别沿着侧壁部1b的内面的方式配设于框体40内,并与间隔件13的定位突起13a(参照图17)接触。
透镜保持构件2如前所述,保持线圈4、检测用磁铁5及平衡器7,并形成为一体。下侧板簧11如图19所示那样,在向第1下侧固定孔11e中插入了透镜保持构件2的下侧板簧保持突起2m后,铆接下侧板簧保持突起2m,从而下侧第1部分11c(第1部分60b)固定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下部(下侧板簧保持部2k,参照图11)。此外,卷绕有线圈4的端部4b的透镜保持构件2的线圈卷缠部2n如图20所示那样,配置在下侧板簧11的下侧安装部11d的旁边,通过焊料SO,下侧安装部11d与线圈4电连接并且固定。
与下侧板簧11成为一体的透镜保持构件2如图21所示那样,以下侧板簧11与基座构件8的下侧板簧配置部8f对置的方式与基座构件8重叠而配置。此时,下侧板簧11如图22所示那样,配置为在第2下侧固定孔11g中插入有下侧板簧固定突起8g并且在第1连接部8s(参照图6)以及第2连接部8v(参照图6)上分别与焊接部11h接触。这样配置的下侧板簧11,通过将下侧板簧固定突起8g铆接而将下侧第2部分11f(第2部分60c)固定在基座构件8(固定侧构件50)上。由此,下侧板簧11在下侧弹性臂部11k能够弹性变形的范围内,将透镜保持构件2支承为在下部能够向光轴方向DR1(Z1-Z2方向)移动。此外,焊接部11h通过焊接WE而固定于第1连接部8s以及第2连接部8v,第1连接部8s以及第2连接部8v与焊接部11h(严格地说,位于焊接部11h周围的下侧第2部分11f)电连接。这样,第1连接部8s以及第2连接部8v与焊接部11h电连接,从而第1供电端子8r与第2供电端子8t经由下侧板簧11以及线圈4而电连接。此外,透镜保持构件2的突出部2e配置于基座构件8的限制凹部8k(限制壁8h彼此之间),透镜保持构件2在下侧板簧11的下侧弹性臂部11k能够弹性变形的范围沿光轴方向DR1移动了的情况下,也不会从限制凹部8k脱落。
一体形成有驱动用磁铁3、磁检测构件6、板状构件9、上侧板簧10及间隔件13的壳体1如图23所示那样,与一体形成有透镜保持构件2、线圈4、检测用磁铁5、平衡器7、下侧板簧11的基座构件8重叠配置。此时,壳体1以使板状构件9竖立设置于切口部8d的状态配置,并且以在由壳体1和基座构件8构成的框体40的内部收纳透镜保持构件2的方式配置。这样配置的壳体1的角部1a分别配置在基座构件8的固定板8q上,角部1a与固定板8q通过焊接而固定,壳体1通过固定板8q而与接地用端子8b连接,变得能够接地。此外,此时,上侧板簧10的上侧第1部分10a(参照图15)以与透镜保持构件2的上侧板簧配置部2b(参照图10)接触的方式配置,并且以在上部支承透镜保持构件2的方式,上侧第1部分10a(第1部分60b)通过粘接剂与上侧板簧配置部2b固定。由此,由上侧板簧10和下侧板簧11构成的施力构件60将透镜保持构件2支承为能够向光轴方向DR1移动。此外,糊状的缓冲件12如图24所示那样,以从壳体1的开口部1d露出并将上侧延伸部10k(延伸部60e、上侧连结部10m)与透镜保持构件2之间、及上侧延伸部10k(延伸部60e、上侧连结部10m)与上侧第2部分10b(第2部分60c)之间连接的方式涂敷而设置。此外,将上侧延伸部10k与透镜保持构件2之间相连的缓冲件12以及将上侧延伸部10k与上侧第2部分10b之间相连的缓冲件12的一部分以载置于上侧宽幅部10n(宽幅部60h)的状态连续设置。另外,以载置于上侧宽幅部10n的状态连续设置的缓冲件12设置为,一部分侵入到在上侧宽幅部10n设置的上侧贯通孔10p(贯通孔60k,参照图15)的内部。通过从壳体1的开口部1d对从壳体1的开口部1d露出的糊状的缓冲件12照射紫外线,从而缓冲件12变化为凝胶状。另外,缓冲件12以成对的方式分别设置于夹着透镜保持构件2的中央部而对置的位置。这样形成透镜驱动装置100。
另外,这样形成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如图23所示,形成有由壳体1和基座构件8构成的框体40以及由框体40和间隔件13(参照图3)构成的固定侧构件50。此外,在基座构件8的侧端部8c侧,外部端子9a位于侧端部8c的一方侧(X2方向侧),供电用端子8a和接地用端子8b位于另一方侧(X1方向侧),供电用端子8a和接地用端子8b和外部端子9a以等间隔排列成一列而配置。
此外,在框体40的内部配置的驱动用磁铁3如前所述,夹着光轴LS而在位于框体40(壳体1)的对角的一方的一对角部1a分别各配置有一个,并且如图25所示,在与线圈4对置的位置分离而配置,在第1实施方式中,具有驱动用磁铁3及线圈4而构成驱动机构70。驱动机构70利用通过在线圈4中流通电流而产生的电磁力,能够使在外周卷绕有线圈4的透镜保持构件2沿光轴方向DR1移动。
此外,检测用磁铁5以及平衡器7如前所述,在透镜保持构件2中,在夹着光轴LS对置的位置的一方侧配置有检测用磁铁5并且在另一方侧配置有平衡器7,并配置在与位于框体40(壳体1)的对角的另一方的一对角部1a(未配置有驱动用磁铁3的角部1a)分别对应的位置。另外,与角部1a对应的位置,是与角部1a对置的位置。
此外,搭载有磁检测构件6的板状构件9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侧方(Y2方向侧)以竖立设置的方式配设,搭载于板状构件9的磁检测构件6配置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侧方(Y2方向侧),并且与固定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检测用磁铁5对置设置。具有这样配设的检测用磁铁5和磁检测构件6而构成位置检测机构80。位置检测机构80,用磁检测构件6检测由能够与透镜保持构件2一体地沿光轴方向DR1(Z1-Z2方向)移动的检测用磁铁5产生的磁场,并根据伴随着检测用磁铁5的沿光轴方向DR1的移动而由磁检测构件6检测的磁场的变化进行计算,从而能够检测透镜保持构件2在光轴方向DR1上的位置。
接下来,对透镜驱动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透镜驱动装置100通过从供电用端子8a供给电力而能够使电流在线圈4中流动。此外,在线圈4中流动的电流的朝向能够通过设置于外部的控制部来切换。在将未对线圈4通电的状态设为初始状态时,在初始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00中,透镜保持构件2配置在上侧板簧10的弹性力与下侧板簧11的弹性力平衡的位置。在经由第1供电端子8r以及第2供电端子8t对线圈4通以电流时,由于线圈4配置在驱动用磁铁3产生的磁场之中,因此线圈4中洛伦兹力起作用。线圈4以沿着透镜保持构件2的筒状部2a的外周的方式卷绕,因此电流以沿着筒状部2a的外周的方式流动。此外,驱动用磁铁3产生的磁场形成为与线圈4交叉,因此洛伦兹力在光轴方向DR1的任一方向即图23所记载的Z1方向或Z2方向上起作用。为此,驱动机构70能够抵抗施力构件60的弹性力而使与线圈4形成为一体的透镜保持构件2沿光轴方向DR1移动。此外,通过使在线圈4中流动的电流的朝向为相反方向,也能够改变透镜保持构件2的移动方向。因此,通过使安装有透镜体LE(参照图10)的透镜保持构件2沿光轴方向DR1移动,能够使拍摄图像对焦。此外,通过用磁检测构件6检测检测用磁铁5产生的磁场的变化,能够通过位置检测机构80检测透镜保持构件2在光轴方向DR1上的位置。通过位置检测机构80检测到的透镜保持构件2的位置信息被反馈给设置于外部的控制部。例如,在从初始状态沿Z1方向移动到相隔规定距离的规定的部位并通过位置检测机构80检测到使透镜保持构件2从规定的部位进一步向Z1方向侧移动了的情况下,从位置检测机构80接受到反馈的控制部,使线圈4中流动的电流的朝向切换为相反方向,从而能够主动地将使透镜保持构件2返回到规定的部位的方向的洛伦兹力施加给透镜保持构件2。
以下,对采用第1实施方式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具备:筒状的透镜保持构件2,能够保持透镜体LE;施力构件60,将透镜保持构件2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DR1移动;固定侧构件50,能够将施力构件60的一部分固定;以及驱动机构70,使透镜保持构件2沿光轴方向DR1移动,该驱动机构17构成为至少具有驱动用磁铁3及线圈4,施力构件60由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上部固定的上侧板簧10和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下部固定的下侧板簧11构成,上侧板簧10及下侧板簧11的至少一方的板簧60a具有固定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第1部分60b、固定于固定侧构件50的第2部分60c及设置于第1部分60b与第2部分60c之间的弹性臂部60d,在该透镜驱动装置中,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一方的板簧60a具有从弹性臂部60d的中途延伸的延伸部60e,以将透镜保持构件2、第1部分60b、固定侧构件50及第2部分60c中的至少一个与延伸部60e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缓冲件12。
由此,缓冲件12设置于透镜保持构件2、板簧60a(施力构件60)的第1部分60b、固定侧构件50及板簧60a的第2部分60c中的至少一个与板簧的延伸部60e之间,在对线圈4通电从而透镜保持构件2沿光轴方向DR1移动了时,能够抑制过度移动,因此能够缩短到稳定于规定的位置为止的时间。此外,在透镜保持构件2沿光轴方向DR1移动了时,设置于板簧60a的第1部分60b与第2部分60c之间的弹性臂部60d的中途部分也向与透镜保持构件2相同的方向移动某种程度。为此,在将缓冲件12设置在从板簧60a的弹性臂部60d的中途延伸的延伸部60e与透镜保持构件2或板簧60a的第1部分60b之间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缓冲件12伴随着透镜保持构件2的移动而大幅变形,所以能够难以产生缓冲件12的断裂、脱落等。同样地,在将缓冲件12设置于板簧60a的弹性臂部60d的延伸部60e与固定侧构件50或板簧60a的第2部分60c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缓冲件12伴随着透镜保持构件2的移动而大幅变形,所以能够实现难以产生缓冲件12的破损。此外,在通过位置检测机构80对透镜保持构件2的移动进行了控制但透镜保持构件2越过了想要移动到的规定的位置的情况下,缓冲件12产生使透镜保持构件2返回到规定的位置的方向的弹性力。此外,在产生了不期望的振动的情况下,缓冲件12具有抑制该振动的效果。此外,缓冲件12设置于板簧60a的弹性臂部60d的中途与透镜保持构件2或板簧的第1部分60b之间以及延伸部60e与固定侧构件50或第2部分60c之间,所以即使在用凝胶状的树脂构成了缓冲件12的情况下,弹性臂部60d的中途部分也伴随着透镜保持构件2沿光轴方向DR1的移动而向相同的方向移动某种程度,因此凝胶状的缓冲件12难以断开,能够确保阻尼功能。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弹性臂部60d在第1部分60b与第2部分60c之间设置有多个,延伸部60e由将相邻的弹性臂部60d彼此连结的连结部60f构成。
由此,将延伸部60e作为将相邻的弹性臂部60d彼此连结的连结部60f,所以能够设置缓冲件12的区域变宽,变得容易设置缓冲件12。此外,将弹性臂部60d彼此连结,所以相邻的弹性臂部60d彼此相支撑,而能够提高透镜保持构件2的与光轴方向DR1交叉的方向(水平方向)上的刚性,能够使透镜保持构件2的姿态稳定。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中,缓冲件12由紫外线固化性的凝胶状树脂构成,因此涂敷容易。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弹性臂部60d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60g,相邻的弹性臂部60d的弯曲部60g彼此通过连结部60f而连结。
由此,沿光轴方向DR1的变形量较少的弯曲部60g与连结部60f相连,连结部60f对弹性臂部60d的沿光轴方向DR1的运动进行限制的情况较少,因此能够确保作为施力构件60的功能。此外,通过连结部60f将沿光轴方向DR1的变形量较少的弯曲部60g彼此连结,所以相邻的弯曲部60g的在光轴方向DR1的位置难以出现差距,透镜保持构件2难以倾斜。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一方的板簧60a是上侧板簧10。
由此,一方的板簧60a不被透镜保持构件2遮蔽,所以即使在装入后也能够设置缓冲件12。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透镜保持构件2收纳于具有开口部1d的壳体1,缓冲件12由紫外线固化性的凝胶状树脂构成并且从壳体1的开口部1d露出。
由此,在壳体1的安装后,能够从开口部1d涂敷缓冲件12(凝胶状树脂),并且能够对缓冲件12照射紫外线,组装变得容易。此外,无论涂敷缓冲件12(凝胶状树脂)的工序的顺序怎样,在透镜驱动装置100的组装结束后都能够确认缓冲件12的涂敷状态。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以将连结部60f与透镜保持构件2或第1部分60b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缓冲件12,并且以将连结部60f与固定侧构件50或第2部分60c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缓冲件12。
由此,通过在连结部60f与透镜保持构件2或板簧60a(施力构件60)的第1部分60b之间、及连结部60f与固定侧构件50或第2部分60c之间这双方设置缓冲件12,从而能够进一步缩短对线圈4通电后透镜保持构件2稳定于规定的位置为止的时间。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连结部60f具有形成为比连结部60f上的其他部分更宽幅的宽幅部60h,设置于连结部60f与透镜保持构件2或第1部分60b之间的缓冲件12和设置于连结部60f与固定侧构件50或第2部分60c之间的缓冲件12,以一部分载置于宽幅部60h的状态连续设置。
由此,能够通过相同工序中设置两方的缓冲件12,所以操作性好。此外,缓冲件12设置于宽幅部60h,所以能够增大缓冲件12与连结部60f的接触面积,能够可靠地将缓冲件12保持于必要的部分。另外,在宽幅部60h形成有用缓冲件12覆盖的贯通孔60k时,能够进一步增大缓冲件12与连结部60f的接触面积。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缓冲件12以成对的方式分别设置于夹着透镜保持构件2的中央部而对置的位置。
由此,以成对的方式在夹着透镜保持构件2的中央部而对置的位置设置缓冲件12,从而能够平衡良好地相对透镜保持构件2配置缓冲件12,透镜保持构件2难以倾斜。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具备:固定侧构件50,包括框体40;筒状的透镜保持构件2,收纳于框体40并且能够保持透镜体LE;施力构件60,将透镜保持构件2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DR1移动;及驱动机构70,能够使透镜保持构件2沿光轴方向DR1移动,并具有驱动用磁铁3以及线圈4而构成,在该透镜驱动装置中,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位置检测机构80,该位置检测机构80检测透镜保持构件2在光轴方向DR1上的位置,位置检测机构80具有固定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检测用磁铁5和与检测用磁铁5对置设置的磁检测构件6而构成,线圈4卷绕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外周,并且多个驱动用磁铁3固定于固定侧构件50。
由此,设置检测透镜保持构件2在光轴方向DR1上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机构80,从而,能够在对透镜保持构件2的位置进行修正的同时使透镜保持构件2移动到图像的对焦的位置等规定的位置为止。因此,能够提供能够缩短到透镜保持构件2的位置确定为止的时间,并能够与自动聚焦的高速化对应的透镜驱动装置。
此外,检测用磁铁5只要是能够产生通过磁检测构件6能够检测的磁场的程度的大小即可,因此能够采用非常小且轻的磁铁,因此能够抑制加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重量。为此,容易修正移动中的透镜保持构件2的位置。此外,能够抑制加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重量,所以为了驱动透镜保持构件2而在线圈4流动的电流较少也可以。即,能够提供驱动透镜保持构件2所需要的电力较少且能够与节能化对应的驱动装置。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在透镜保持构件2中,在夹着光轴LS对置的位置的一方侧配置检测用磁铁5并且在另一方侧配置平衡器7,平衡器7与检测用磁铁5为相同重量。
由此,通过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夹着光轴LS对置的位置的一方侧配置检测用磁铁5并且在另一方侧配置与检测用磁铁5相同重量的平衡器7,从而能够取得夹着光轴LS的两侧的重量平衡。为此,透镜保持构件2的姿态稳定,在移动时及改变移动方向的情况下等,透镜保持构件2难以倾斜。因此,能够提供能够更可靠地与自动聚焦的高速化对应的透镜驱动装置。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将线圈4的重量和检测用磁铁5的重量和平衡器7的重量总计后的重量,比将多个驱动用磁铁3的重量总计后的重量轻。
由此,与采用将驱动用磁铁3搭载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加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重量。因此,能够减小驱动透镜保持构件2所需的电力,能够易于实现节能化。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框体40形成为长方体形状,驱动用磁铁3在夹着光轴LS而位于框体40的对角的一方的一对角部1a分别各配置有一个,透镜保持构件2在框体40的另一方的一对角部1a所对应的位置的一方侧保持检测用磁铁5,并且在另一方的一对角部1a所对应的位置的另一方侧保持平衡器7。
由此,将框体40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因此在框体40内部的角部1a附近容易形成空间。通过在这样的空间配置构成构件,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有效地配置构成构件,因此能够抑制透镜驱动装置的大型化。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平衡器7形成为与检测用磁铁5相同的形状,并且由与检测用磁铁5同样地被磁化的磁铁构成。
由此,检测用磁铁5与驱动用磁铁3相互地赋予磁性影响。通过将平衡器7与检测用磁铁5设为同样,能够取得夹着光轴LS的两侧的重量平衡,并且能够取得磁性平衡。为此,透镜保持构件2的姿态更加稳定,在移动时及改变移动方向的情况下等,透镜保持构件2更加难以倾斜。因此,能够提供能够更可靠地与自动聚焦的高速化对应的透镜驱动装置。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磁检测构件6配置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侧方。
由此,通过采用将磁检测构件6配置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侧方的构成,能够减小高度尺寸。此外,便携设备中有要求薄型化、低轮廓化(对应日语:低背化)的设备。因此,能够提供薄型并且能够与自动聚焦的高速化对应的透镜驱动装置。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框体40具有:具有侧壁部1b的壳体1、及与壳体1一体化并且设置有用于对线圈4通电的供电用端子8a的基座构件8,具有搭载磁检测构件6并且与磁检测构件6电连接的多个外部端子9a的板状构件9,在使外部端子9a向壳体1的外方露出的状态下,以沿着侧壁部1b的内面的方式配设于框体40内,供电用端子8a与外部端子9a排列成一列而配置。
由此,通过将搭载有磁检测构件6的板状构件9配置于框体40,能够容易地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侧方配置磁性检测部。此外,供电用端子8a与外部端子9a直线状排列,所以安装有透镜驱动装置的安装基板等的布局变得容易。因此,能够提供构成简易且安装容易的透镜驱动装置。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施力构件60由用上部支承透镜保持构件2的上侧板簧10和用下部支承透镜保持构件2的下侧板簧11构成,上侧板簧10以及下侧板簧11分别具有弹性,在未对线圈4通电时,透镜保持构件2配置在上侧板簧10的弹性力与下侧板簧11的弹性力平衡的位置。
由此,在未对线圈4通电时,透镜保持构件2处于上侧板簧10与下侧板簧平衡的中立位置,所以透镜保持构件2向光轴方向DR1的下方侧施力的情况下,需要抵抗板簧的作用力而抬起透镜保持构件2,但由于无需这样,所以从停止的状态驱动透镜持构件时所需的电力较小即可完成,能够提供节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构成为,透镜保持构件2的突出部2e配置在基座构件8的限制凹部8k内,突出部2e以被限制凹部8k引导的方式沿着光轴方向DR1移动。由此,在透镜体LE的安装时及错误地使透镜驱动装置100落下的情况下,透镜保持构件2旋转,能够防止施力构件60变形、破损。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具备:框体40;筒状的透镜保持构件2,收纳于框体40并且能够保持透镜体LE;施力构件60,将透镜保持构件2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DR1移动;及驱动机构70,能够使透镜保持构件2沿光轴方向DR1移动,并具有驱动用磁铁3以及线圈4而构成,在该透镜驱动装置中,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位置检测机构80,该位置检测机构80检测透镜保持构件2在光轴方向DR1上的位置,位置检测机构80具有固定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检测用磁铁5和与检测用磁铁5对置设置的磁检测构件6而构成,安装有磁检测构件6并且设置有与磁检测构件6导通的多个导电构件9b的板状构件9配设为,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侧方竖立设置。
由此,设置检测透镜保持构件2在光轴方向DR1上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机构80,从而,能够在对透镜保持构件2的位置进行修正的同时使透镜保持构件2移动到图像的对焦的位置等规定的位置为止。因此,能够缩短到透镜保持构件2的位置确定为止的时间。此外,磁检测构件6通过板状构件9而能够容易地与检测用磁铁5对置配置,并且板状构件9配置于透镜保持构件2的侧方,因此与将磁检测构件6、板状构件9配置在透镜保持构件2的下方侧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透镜驱动装置的高度尺寸(光轴方向DR1的尺寸)变大。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框体40具有:具有侧壁部1b的壳体1、及与壳体1一体化的基座构件8,导电构件9b由埋设于板状构件9的金属构件构成,并且一部分从板状构件9露出而构成外部端子9a。
由此,导电构件9b由埋设于板状构件9的金属构件构成,并且一部分从板状构件9突出而构成外部端子9a,所以不使用连接器或导线等就能够通过外部端子9a容易地将磁检测构件6与安装有透镜驱动装置的基板等的布线图案电连接。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在基座构件8上设置有用于对线圈4通电的多个供电用端子8a,外部端子9a与供电用端子8a排列为一列。
由此,外部端子9a与供电用端子8a排列为一列,所以安装有透镜驱动装置的安装基板等的布线图案的布局变得容易。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壳体1由金属板形成,并且基座构件8中设置有用于将壳体1接地的接地用端子8b,外部端子9a、供电用端子8a及接地用端子8b排列为一列。
由此,安装有透镜驱动装置的安装基板等的布线图案的布局变得更容易。此外,在外部端子9a、供电用端子8a及接地用端子8b排列为一列的情况下,在这些端子不存在的部分,无需设置安装基板,所以也能够使安装基板小型化。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在基座构件8的侧端部8c,形成有能够使板状构件9以竖立设置的状态配置的切口部8d,在侧端部8c的未设置有切口部8d的部分配置有供电用端子8a。
由此,外部端子9a与供电用端子8a能够容易地排列为一列。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在板状构件9的一面侧固定有磁检测构件6,并且板状构件9的另一面通过粘接剂而固定于壳体1的侧壁部1b的内面。
由此,能够以较宽的面积粘接,所以能够保持使板状构件9可靠地竖立设置的状态。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在板状构件9的另一面侧,设置有形成为槽状的卡合部9c,并且在壳体1的侧壁部1b,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1c,突出部1c与卡合部9c卡合。
由此,能够通过向卡合部9c插入突出部1c这一简单的构成,进行壳体1的定位。
如以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了具体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例如能够如下所述变形而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
在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以将连结部60f与透镜保持构件2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缓冲件12并且以将连结部60f与第2部分60c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缓冲件12的构成。然而,也可以是以将延伸部60e与透镜保持构件2或第1部分60b之间、及延伸部60e与固定侧构件50或第2部分60c之间的、至少一方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缓冲件12的构成。例如,可以如图26(a)所示那样仅在连结部60f与固定侧构件50(间隔件13)之间设置有缓冲件12的构成。在此情况下,设置于连结部60f与固定侧构件50(间隔件13)之间的缓冲件12,也可以与固定于固定侧构件50的第2部分60c接触。此外,也可以是如图26(b)所示那样,仅在连结部60f与第1部分60b之间设置有缓冲件12的构成。在此情况下,设置于连结部60f与第1部分60b之间的缓冲件12,也可以与固定有第1部分60b的透镜保持构件2接触。这样,缓冲件12设置为将由金属构件构成的板簧的连结部60f与第1部分60b之间相连时,能够将缓冲件12的粘着性在连结部60f与第1部分60b间设为相同程度,能够将缓冲件12恰当地保持于板簧。另外,图26是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缓冲件12的配置构成的变形例进行表示的图,图26(a)是对仅在连结部60f与固定侧构件50之间设置有缓冲件12的变形例进行表示的示意图,图26(b)是对仅在连结部60f与第1部分60b之间设置有缓冲件12的变形例进行表示的示意图。另外,在图26中为了使说明变得容易,几个构成构件并未记载。此外,图26(b)所记载的上侧板簧10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上侧板簧10构造不同,但部位名以及符号使用相同的。
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具有从弹性臂部60d的中途延伸的延伸部60e的一方的板簧60a作为上侧板簧10,但也可以是下侧板簧11,也可以是在上侧板簧10以及下侧板簧11这双方设置延伸部60e的构造。
在第1实施方式中,壳体1由非磁性体的金属板材构成,驱动机构70具有驱动用磁铁3以及线圈4而构成,但也可以是用磁性体的金属板材形成壳体1,并且将驱动机构70设为具有壳体1、驱动用磁铁3以及线圈4的构成。
在第1实施方式中,用紫外线固化性的凝胶状树脂构成缓冲件12,但也可以不是紫外线固化性的。
在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上侧板簧10向固定侧构件50以及透镜保持构件2的固定通过粘接进行的构造,但也可以是基于铆接的固定。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具备能够检测透镜保持构件2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机构80的装置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具有位置检测机构。

Claims (11)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能够保持透镜体的筒状的透镜保持构件;
施力构件,将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
固定侧构件,固定该施力构件的一部分;以及
驱动机构,使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沿光轴方向移动,至少具有驱动用磁铁及线圈而构成,
所述施力构件由固定于所述透镜保持构件的上部的上侧板簧及固定于所述透镜保持构件的下部的下侧板簧构成,所述上侧板簧及所述下侧板簧的至少一方的板簧具有固定于所述透镜保持构件的第1部分、固定于所述固定侧构件的第2部分、及设置于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之间的弹性臂部,
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中,
所述一方的板簧具有从所述弹性臂部的中途开始延伸的延伸部,
以将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所述第1部分、所述固定侧构件及所述第2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延伸部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缓冲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臂部在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延伸部由将相邻的所述弹性臂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臂部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相邻的所述弹性臂部的所述弯曲部彼此通过所述连结部而连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方的板簧是所述上侧板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方的板簧是所述上侧板簧。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收纳于具有开口部的壳体,
所述缓冲件由紫外线固化性的凝胶状树脂构成,并且从所述壳体的开口部露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至少将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连结部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所述缓冲件。
8.如权利要求2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至少将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连结部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所述缓冲件。
9.如权利要求2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将所述连结部与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或所述第1部分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所述缓冲件,并且以将所述连结部与所述固定侧构件或所述第2部分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所述缓冲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具有与该连结部的其他部分相比形成得更宽幅的宽幅部,设置于所述连结部与所述透镜保持构件或所述第1部分之间的所述缓冲件和设置于所述连结部与所述固定侧构件或所述第2部分之间的所述缓冲件,以一部分载置于所述宽幅部的状态被连续地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件分别设置于夹着所述透镜保持构件的中央部而对置的位置。
CN201510547583.4A 2014-09-03 2015-08-31 透镜驱动装置 Active CN1053885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9110A JP6346829B2 (ja) 2014-09-03 2014-09-03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4-179110 2014-09-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8582A true CN105388582A (zh) 2016-03-09
CN105388582B CN105388582B (zh) 2018-10-19

Family

ID=55421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47583.4A Active CN105388582B (zh) 2014-09-03 2015-08-31 透镜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46829B2 (zh)
CN (1) CN105388582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9948A (zh) * 2017-08-23 2017-10-27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照相机镜头驱动装置的下弹簧
CN107390345A (zh) * 2016-05-16 2017-11-2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7544122A (zh) * 2016-06-28 2018-01-0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7831582A (zh) * 2016-09-16 2018-03-23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使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照相机模块
CN108008517A (zh) * 2016-09-28 2018-05-08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09073852A (zh) * 2016-04-12 2018-12-2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CN110140083A (zh) * 2016-12-28 2019-08-16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10389420A (zh) * 2018-04-18 2019-10-29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模块、摄影系统与手机装置
CN113811813A (zh) * 2019-05-10 2021-12-17 米尼斯怀斯股份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4391119A (zh) * 2019-06-25 2022-04-22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及相机模块
US11686918B2 (en) 2020-09-16 2023-06-27 Largan Digital Co., Ltd. Imaging lens driv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391119B (zh) * 2019-06-25 2024-04-26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及相机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5484B (zh) * 2015-12-01 2017-06-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裝置
CN106873120B (zh) * 2015-12-11 2019-08-13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驱动模块及应用该电磁驱动模块的相机装置
US20210364733A1 (en) * 2018-11-06 2021-11-25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3682A (ja) * 1999-07-15 2001-02-09 Canon Inc 鏡筒構造
JP2005258355A (ja) * 2004-03-15 2005-09-22 Sharp Corp 板バネ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
US20060181783A1 (en) * 2005-02-16 2006-08-17 Akihiko Masuki Optical apparatus such as digital still camera, video camera, and interchangeable lens
CN101533140A (zh) * 2008-03-11 2009-09-16 佳能株式会社 镜头镜筒和摄像设备
CN101688964A (zh) * 2007-04-13 2010-03-31 株式会社理光 镜头、相机和信息装置
CN203480110U (zh) * 2012-08-30 2014-03-1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203786374U (zh) * 2013-02-13 2014-08-2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2024A (ja) * 1984-02-29 1985-09-17 Hitachi Ltd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H04147473A (ja) * 1990-10-09 1992-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ヘッド移送装置
JP5489747B2 (ja) * 2010-01-26 2014-05-1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3682A (ja) * 1999-07-15 2001-02-09 Canon Inc 鏡筒構造
JP2005258355A (ja) * 2004-03-15 2005-09-22 Sharp Corp 板バネ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
US20060181783A1 (en) * 2005-02-16 2006-08-17 Akihiko Masuki Optical apparatus such as digital still camera, video camera, and interchangeable lens
CN101688964A (zh) * 2007-04-13 2010-03-31 株式会社理光 镜头、相机和信息装置
CN101533140A (zh) * 2008-03-11 2009-09-16 佳能株式会社 镜头镜筒和摄像设备
CN203480110U (zh) * 2012-08-30 2014-03-1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203786374U (zh) * 2013-02-13 2014-08-2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6736A (zh) * 2016-04-12 2022-03-2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US11899275B2 (en) 2016-04-12 2024-02-13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09073852A (zh) * 2016-04-12 2018-12-2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US11378773B2 (en) 2016-04-12 2022-07-05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14355544A (zh) * 2016-04-12 2022-04-1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CN107390345A (zh) * 2016-05-16 2017-11-2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7544122A (zh) * 2016-06-28 2018-01-0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7831582A (zh) * 2016-09-16 2018-03-23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使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照相机模块
CN108008517A (zh) * 2016-09-28 2018-05-08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08008517B (zh) * 2016-09-28 2024-04-05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10140083B (zh) * 2016-12-28 2021-06-15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10140083A (zh) * 2016-12-28 2019-08-16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7299948A (zh) * 2017-08-23 2017-10-27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照相机镜头驱动装置的下弹簧
CN110389420B (zh) * 2018-04-18 2021-09-07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模块、摄影系统与手机装置
CN110389420A (zh) * 2018-04-18 2019-10-29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模块、摄影系统与手机装置
CN113811813A (zh) * 2019-05-10 2021-12-17 米尼斯怀斯股份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4391119A (zh) * 2019-06-25 2022-04-22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及相机模块
CN114391119B (zh) * 2019-06-25 2024-04-26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及相机模块
US11686918B2 (en) 2020-09-16 2023-06-27 Largan Digital Co., Ltd. Imaging lens driv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8582B (zh) 2018-10-19
JP6346829B2 (ja) 2018-06-20
JP2016053627A (ja) 2016-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8582A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5388583A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7329350B (zh) 一种照相机镜头驱动装置
CN103792758B (zh) 透镜驱动装置
JP6615770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6027639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2162893B (zh) 透镜驱动用装置
KR102350214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US7589922B2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4849943A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103995414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4808307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203480110U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5372785A (zh) 透镜移动装置和包括该透镜移动装置的照相机模块
KR102639380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CN105527776A (zh) 透镜移动装置
CN107544122A (zh) 透镜驱动装置
US20140340775A1 (en) Lens holding device
CN107407788A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US20150331220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N105388584A (zh) 透镜驱动装置
US20190353921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N205067835U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2436051B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以及附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JP6729968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