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2893B - 透镜驱动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2893B
CN102162893B CN2011100382483A CN201110038248A CN102162893B CN 102162893 B CN102162893 B CN 102162893B CN 2011100382483 A CN2011100382483 A CN 2011100382483A CN 201110038248 A CN201110038248 A CN 201110038248A CN 102162893 B CN102162893 B CN 1021628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oke
driving device
sidewall
lens driving
outsid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82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2893A (zh
Inventor
木本慎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62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2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2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28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驱动用装置,其具有托架、线圈、上方弹簧、下方弹簧、磁轭、磁铁以及下方部件。托架为圆筒状,并形成有能够安装透镜的沿着上下方向的中空部。线圈固定在托架的外周面。上方弹簧配置在托架的上方,并固定于磁轭。下方弹簧配置在托架的下方。磁轭为具有侧壁和下方开口的箱型形状,并配置在托架的周围。磁铁在磁轭内与线圈对置配置。下方部件位于比磁轭靠下方的位置。下方部件具有与磁轭接合的突起部。突起部插入磁轭的侧壁的内表面与磁铁的外表面之间而与磁轭接合。因此对磁轭内的磁铁的配置空间影响程度少且能够将磁轭与下方部件结合。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携带式电话机等的小型相机的透镜驱动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携带式电话机的普及,其功能也不断提高,搭载小型相机的结构成为主流。以下,参照附图,说明该小型相机的透镜驱动用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8-33252号公报)。
图9是以往的透镜驱动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以往的透镜驱动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11是以往的透镜驱动用装置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1简略示出图10的11-11线处的剖面。该透镜驱动用装置具有:基体201、下方弹簧205、托架210、线圈12、磁轭15、绝缘间隔件14、磁铁20、上方弹簧22、罩部件25。
基体201在俯视下形成为矩形形状,且在中央具有孔。向上方延伸的第一突起2分别与基体201一体地形成在基体201的四角的上表面部。基体201由绝缘树脂形成。
两个下方弹簧205在基体201的上表面互不重叠地配置,而成为相互电独立的状态。各下方弹簧205通过周围部分固定在基体201上。通过将其周围部分的一部分向下方弯曲加工而设置端子206。而且,在周围部分与下方保持部7之间延伸设置形成有两个弹性臂。下方弹簧205的下方保持部7固定在托架210的下部。
托架210为大致圆筒状。在托架210的外周固定有环状的线圈12。构成线圈12的线材的各自的端部分别与各下方弹簧5连接。绝缘间隔件14重叠在下方弹簧205的上方。磁轭15为将矩形的角部倒角得到的俯视大致八边形状。磁轭15形成为下方开口的箱形状。磁轭15载置在绝缘间隔件14的上方。磁轭15将固定有线圈12的托架210收纳在外壁内部。在磁轭15的四角的被倒角的角部位置的内侧分别固定有四个磁铁20。
磁铁20具有在俯视下与在磁轭15的四角的各自上邻接的三个外壁内表面分别对置的第一外表面20A、第二外表面20B、第三外表面20C。而且与第三外表面20C的两端侧的第一外表面20A、第二外表面20B相连的内表面侧成为圆弧状面20D。并且,各磁铁20以第一~第三外表面20A~20C分别与磁轭15的邻接的三个外壁内表面抵接的方式粘结、固定在磁轭15内。在该固定状态下,各磁铁20的圆弧状面20D侧在高度方向整体成为N极(或S极),并且三个第一~第三外表面20A~20C侧在高度方向整体成为S极(或N极)。即,圆弧状面20D侧和第一~第三外表面20A~20C侧构成为互不同极。磁铁20的圆弧状面20D相对于线圈12的外周面隔开少许间隙对置。
上方弹簧22配置在磁轭15的上表面。上方弹簧22具备从外框部向内周侧延伸设置的同一形状的四个弹性臂。弹性臂的一端与形成为圆形环状的上方保持部23相连。上方保持部23固定在托架210的上部。
罩部件25配置在上方弹簧22的上方。罩部件25在俯视下形成为矩形形状,且在中央具有孔。向下方延伸的第二突起26一体地形成在罩部件25的四角的各个角部。罩部件25由绝缘树脂形成。上方弹簧22的外框部固定在罩部件25与磁轭15之间。
罩部件25的第二突起26和基体201的第一突起2设置成位于磁轭15的倒角的角部位置的外侧。沿上下方向相对应的一个第二突起26和一个第一突起2从上下方向对合,且该对合部位被粘结固定。同样地,全部4组的第二突起26和第一突起2被粘结固定。
如上所述构成的以往的透镜驱动用装置在托架210上安装具有透镜的透镜筒,并搭载在设备内。
在两个下方弹簧205的各自的端子206之间施加电压时,电流流过线圈12。其结果是,电流沿相对于来自磁铁20的磁通正交的方向流过线圈12。由此根据电流的流动方向而上下方向的力作用于线圈12,其结果是,与线圈12固定的托架210向上方或下方(光轴方向)移动。托架210移动而停止在与下方弹簧205及上方弹簧22的各弹性臂的弹力相平衡的上方位置或下方位置。通过控制向端子206之间的施加电压,即通过控制流过线圈12的电流,而能够控制托架210的向上下的移动。其结果是,能够调整与托架210一体化的透镜筒的位置。
磁轭15具有对矩形角部进行了倒角后的俯视大致八边形的外形。罩部件25的第二突起26和基体201的第一突起2在进行了倒角的角部的外侧的位置对合而粘结。然而,在此种结构中,第一突起2和第二突起26仅在上下方向的端面进行粘结。为了得到规定的粘结强度而需要确保粘结部位的粘结面积,因而需要使第一突起2和第二突起26变粗。然而,第二突起26及第一突起2变粗时,磁轭15的倒角部分变大而磁轭15内的区域相应地缩小该倒角量。由此,在磁轭15内难以确保用于配置磁铁20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用装置具有托架、线圈、上方弹簧、下方弹簧、磁轭、磁铁以及下方部件。托架为圆筒状,并形成有能够安装透镜的沿着上下方向的中空部。线圈固定在托架的外周面。上方弹簧配置在托架的上方,并固定于磁轭。下方弹簧配置在托架的下方。磁轭为具有侧壁和下方开口的箱型形状,并配置在托架的周围。磁铁在磁轭内与线圈对置配置。下方部件位于比磁轭靠下方的位置。下方部件具有与磁轭接合的突起部。突起部插入磁轭的侧壁的内表面与磁铁的外表面之间而与磁轭接合。
根据此种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在对磁轭内的磁铁的配置空间影响程度少的同时将磁轭与其他结构部件结合的结构的透镜驱动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用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用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用装置的图4中的5-5线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用装置的图1中的6-6线处的水平剖视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用装置的磁回路结构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透镜驱动用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以往的透镜驱动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以往的透镜驱动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11是以往的透镜驱动用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用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5-5线处的剖视图。图6是图1的6-6线处的水平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是表示图4的1-1线处的剖面的图。
透镜驱动用装置具有基体31、托架58、线圈102、上方弹簧80、下方弹簧40、磁轭71、磁铁90、加强板45、板77、下方部件即间隔部件61。托架58为圆筒状,且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的中空部从而能够安装透镜。线圈102固定在托架58的外周面。上方弹簧80配置在托架58的上方。下方弹簧40配置在托架58的下方。磁轭71为具有顶面和侧壁且在下方具有开口的箱型形状,其配置在托架58的周围。磁铁90在磁轭71内以与线圈102对置的方式配置。间隔部件61位于比磁轭71靠下方的位置。间隔部件61具有与磁轭71接合的突起部63。突起部63插入到磁轭71的侧壁的内表面与磁铁90的外表面之间而与磁轭71接合。
基体31在俯视下形成为矩形形状,且在中央具有孔。基体31由树脂形成。
两个下方弹簧40相对于在俯视下通过基体31中央的线,以彼此轴对称的方式以独立的状态固定在基体31的上表面。如图3所示,下方弹簧40具有固定部41、弹性臂42以及圆弧状的保持部43。固定部41以与基体31的角部位置分别对应的方式在下方弹簧40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弹性臂42分别从各固定部41向内侧延伸设置。保持部43形成在各弹性臂42之间。下方弹簧40由薄板的弹性材料形成。由金属板形成的加强板45从下方与固定部41及保持部43重叠而一体化。在与固定部41一体化的加强板45的一方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端子46。下方弹簧40的各固定部41隔着加强板45固定在基体31上。在下方弹簧40固定于基体31的状态下,端子46向基体31的下方突出(参照图5)。保持部43分别固定在托架58的下部。构成固定在托架58的外周面的线圈102的线材的各端部分别与各下方弹簧40进行电连接且机械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方弹簧40独自就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需要加强板45。这种情况下,在下方弹簧40上形成向下方突出的端子,起到与上述的端子46同样的作用。
间隔部件61配置在下方弹簧40的上方。即,由间隔部件61从上方并由基体31从下方夹持下方弹簧40的固定部41。间隔部件61形成为与基体31同等的俯视矩形。在间隔部件61的上表面侧的四角的角部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63。间隔部件61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
磁铁90在俯视下形成为大致梯形形状。具体而言,磁铁90具有圆弧状面90D、第一外表面90A、第二外表面90B以及第三外表面90C作为俯视下的侧面。圆弧状面90D位于透镜驱动装置的内侧,并形成为与线圈102的形状相对应的圆弧状。第一外表面90A从圆弧状面90D的一端延伸形成。第二外表面90B从圆弧状面90D的另一端延伸形成,与第一外表面90A成为大致正交关系。第三外表面90C形成为将第一外表面90A和第二外表面90B之间连结。此外,在各磁铁90中,圆弧状面90D侧在高度方向整体上为N极(或S极)且第一~第三外表面90A~90C侧在高度方向整体上为S极(或N极)。即,圆弧状面90D侧和第一~第三外表面90A~90C侧构成为具有不同极。
磁轭71配置在间隔部件61的上方。磁轭71具有未对由邻接的侧壁彼此构成的四角的各角部进行较大倒角的形状。即,在俯视下为大致矩形形状。在磁轭71的四角的各角部内粘结固定有磁铁90。如图1所示,在磁轭71上延伸设置有以与各磁铁90的圆弧状面90D成为平行关系的方式从顶面朝向下方弯曲而形成的内壁部72。在内壁部72与圆弧状面90D之间配置有线圈102。
如图6所示,磁铁90分别配置在磁轭71的四角的角部。在此,磁轭71具有侧壁71A、71B、71C、71D。例如,磁轭71的一个角部由大致正交邻接的侧壁71A(第一侧壁)和侧壁71B(第二侧壁)形成。在此,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并不局限于侧壁71A和侧壁71B,只要是大致正交邻接的侧壁的组合即可(例如,侧壁71B和侧壁71C)。并且,磁铁90的第一外表面90A与侧壁71A接合。同样地,第二外表面90B与侧壁71B接合。在该配置状态下,磁铁90的圆弧状面90D相对于线圈102的外周面以具有少许的间隙的方式对置。在由磁铁90的第三外表面90C和作为磁轭71的邻接的外壁的侧壁71A及侧壁71B所包围的区域形成在下方具有开口的空间75。
间隔部件61的突起部63插入到空间75中,且通过填充在空间75内的粘结剂(未图示)而与磁轭71粘结固定。即,突起部63插入到磁轭的侧壁71A、71B的内表面与磁铁90的外表面之间,并与磁轭71接合。在此,如图1所示,基体31与间隔部件61接合。其结果是将磁轭71与基体31结合。
通过形成为此种结构,间隔部件61包括突起部63的侧面粘结固定在磁轭71上。因此无需使突起部63太粗而能够以大面积将突起部63和磁轭71粘结固定,从而也能够将基体31接合。即,在磁轭71内,能够缩小为了磁轭71与间隔部件61的结合用而设置的突起部63的配置区域。因此能够减小对磁轭71内的磁铁90的配置空间的影响程度,无需使磁轭71大型化而能充分确保磁铁90的配置区域。
另外,突起部63优选与磁轭71的侧壁接合。更优选,至少与第一侧壁71A的内表面和第二侧壁72A的内表面接合。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突起部63与磁轭71的接合面积,并能够进一步减小突起部63的配置区域。其结果是,能够使磁轭71自身进一步缩小。
在磁轭71的上表面焊接固定有由在中央具有孔的一张板构成的金属板制的板77。在板77的上表面重叠配置有上方弹簧80。
如图3所示,上方弹簧80具有周围部81、环状部82及弹性臂83。周围部81形成为框状。环状部82在周围部81的内侧形成为大致圆形。弹性臂83以将周围部81和环状部82之间连结的方式形成在4个部位。周围部81焊接固定在板77上。环状部82固定在托架58的上部。
在上方弹簧80的周围部81的上方载置有金属板制的框架91。框架91在框架91、上方弹簧80、板77、磁轭71这四者重合的位置焊接固定。如上所述,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用装置。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动作。在对一对端子46之间施加电压时,电流沿相对于来自磁铁90的磁通正交的方向流过线圈102。由此,朝向成为光轴方向的上方或下方的力作用于固定有线圈102的托架58上。于是,托架58移动而停止在与下方弹簧40的弹性臂42产生的弹力及上方弹簧80的弹性臂83产生的弹力相平衡的上方位置或下方位置。即,通过控制流过线圈102的电流量,而能够调整托架58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量,从而能够调整与托架58一体化的透镜筒的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磁回路的结构。如实线的箭头所示,来自磁铁90的磁通通过线圈102而到达磁轭71的内壁部72,经由磁轭71的顶面部分而到达外壁,然后,再次返回磁铁90。通过此种路径(或其相反的路径)构成磁回路。
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用装置中,在磁轭71的顶面上重叠配置有金属板制的板77,在其上方配置有上方弹簧80。根据该结构,等同于在磁轭71的顶面部分中顶面的壁厚增加了板77的量,因此,与直接将上方弹簧80配置在磁轭71上的情况相比,磁阻相应地下降。对应于此而磁通量增加。此外,由于框架91也为金属板制,因此如图7中的虚线的箭头所示,从磁轭71漏出的磁通也能够由框架91回收而返回到磁回路的路径内。由此,能够增加在磁回路中流动的磁通量。即,能够增大通电时的作用于托架58的朝向上下方向的力,即能够增大推动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由于能够增大磁轭71内的能够配置磁铁90的区域,因此容易使用大体积的磁铁90。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托架58的推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在磁轭71的四角的全部角部插入下方部件即间隔部件61的突起部63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该结构。只要是形成为在磁轭71的角部的至少一个部位插入突起部63而与磁轭71接合的结构即可。
另外,虽然作为下方部件以间隔部件6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下方部件只要是处于比磁轭71靠下方的部件即可。例如图8所示,也可以形成为使用基体31作为下方部件,在基体31上设置突起部31A,并通过在磁轭71的空间75中插入突起部31A而与磁轭71接合的结构。如此,也能够从基体31到磁轭71可靠地进行固定。此时,无需设置间隔部件61。但是,在间隔部件61设置突起部63的结构能够缩短突起部63的长度,因此从强度的观点来看,比在基体31上设置突起部的情况更有效。
另外,若磁轭71的俯视形状为大致矩形形状,则磁轭71内的体积增大,磁铁90的形状·尺寸的设定、设置位置的自由度等相应地增加,且空间75的设定也容易,因此优选磁轭71的俯视形状为大致矩形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磁铁90的设置位置也并不局限于磁轭71的角部位置。即,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上述说明的形状的组合,包含全部以形成空间的方式进行的磁轭及磁铁的形状设定、配置状态的设定。
此外,虽然说明了为了使磁路径中的磁阻下降而在磁轭71上重叠配置板77的结构,但也可以形成为在磁轭71的顶面部分以外的位置配置板77的结构。此外,除了重叠配置板77以外,还可以形成为在磁路径中的磁轭71自身上设置折回部而增加壁厚的结构等。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用装置具有能够得到在对磁轭内的磁铁的配置空间的影响程度少的同时将磁轭和其他结构部件结合的结构的特征,在使用于携带式电话机等上搭载的小型相机时等有用。

Claims (12)

1.一种透镜驱动用装置,其包括:
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的中空部从而能够安装透镜的圆筒状的托架;
为具有侧壁和下方开口的箱型形状且配置在所述托架的周围的磁轭;
设置在所述托架的外周面上的线圈;
配置在所述托架的上方且固定在所述磁轭上的上方弹簧;
配置在所述托架的下方的下方弹簧;
在所述磁轭内与所述线圈对置配置的磁铁;
位于比所述磁轭靠下方的位置的下方部件,
所述下方部件具有插入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磁铁的外表面之间而与所述磁轭接合的突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用装置,其中,
还具备配置在所述下方弹簧的下方的基体,
所述下方部件是间隔部件,
所述下方弹簧固定在所述基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用装置,其中,
所述磁轭具有角部,所述突起部插入所述角部的至少一处而与所述磁轭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用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部与所述磁轭的所述侧壁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用装置,其中,
所述磁轭具有正交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所述角部由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形成,
所述磁铁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接合的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接合的第二外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三外表面,所述突起部插入所述第三外表面、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及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之间而与所述磁轭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驱动用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部至少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用装置,其中,
所述下方部件是配置在所述下方弹簧的下方的基体,
所述下方弹簧固定在所述基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驱动用装置,其中,
所述磁轭具有角部,所述突起部插入所述角部的至少一处而与所述磁轭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用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部与所述磁轭的所述侧壁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用装置,其中,
所述磁轭具有正交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所述角部由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形成,
所述磁铁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接合的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接合的第二外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三外表面,所述突起部插入所述第三外表面、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及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之间而与所述磁轭接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驱动用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部至少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接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用装置,其中,
在所述磁轭与所述上方弹簧之间具有金属制的板。
CN2011100382483A 2010-02-15 2011-02-11 透镜驱动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28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9767 2010-02-15
JP2010029767A JP2011164505A (ja) 2010-02-15 2010-02-15 レンズ駆動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2893A CN102162893A (zh) 2011-08-24
CN102162893B true CN102162893B (zh) 2013-01-23

Family

ID=44369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824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2893B (zh) 2010-02-15 2011-02-11 透镜驱动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94336B2 (zh)
JP (1) JP2011164505A (zh)
CN (1) CN1021628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09467A (ja) * 2010-03-29 2011-10-20 Seiko Instruments Inc 駆動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US8836177B2 (en) 2010-07-30 2014-09-16 Lg Innotek Co., Ltd. Voice coil motor
TWI514718B (zh) * 2011-07-08 2015-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音圈馬達
TW201308838A (zh) * 2011-08-03 2013-02-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音圈馬達
KR101875482B1 (ko) * 2011-10-19 2018-07-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TWI514724B (zh) * 2011-12-27 2015-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致動器
JP5910817B2 (ja) * 2012-01-31 2016-04-2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
US8736988B2 (en) * 2012-07-19 2014-05-27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ompact imaging device
CN103345032B (zh) * 2013-01-31 2016-08-10 林聪� 透镜驱动装置
JP2014174404A (ja) * 2013-03-11 2014-09-22 Tdk Taiwan Corp レンズ保持装置
KR102209118B1 (ko) * 2013-12-04 2021-01-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구동모터
TW201642558A (zh) * 2015-05-28 2016-12-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彈片及應用該彈片的音圈馬達、電子裝置
TWM519858U (zh) 2015-12-01 2016-04-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音圈馬達
TWM541586U (zh) * 2017-02-10 2017-05-1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鏡頭驅動裝置及電子裝置
USD902982S1 (en) * 2018-01-12 2020-11-24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USD902980S1 (en) * 2018-01-12 2020-11-24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US11314032B2 (en) * 2018-06-22 2022-04-26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odule
US11962883B2 (en) * 2018-12-14 2024-04-16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mounting device
JP7295375B2 (ja) * 2018-12-14 2023-06-21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6272A (en) * 1993-07-12 1998-01-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Optical system driving mechanism for an optical system driving apparatus and a sliding movement stabilizing mechanism thereof
CN101520539A (zh) * 2008-02-29 2009-09-0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84912A3 (en) * 2006-05-11 2020-05-06 Lg Innotek Co. Ltd Motor for driving lenses
JP4942187B2 (ja) 2006-06-30 2012-05-30 シコ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JP2008268404A (ja) * 2007-04-18 2008-11-06 Tricore Corp ボイスコイル型の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8268475A (ja) * 2007-04-19 2008-11-06 Tricore Corp ボイスコイル型のレンズ駆動装置
TWI384319B (zh) * 2008-11-26 2013-02-01 Skina Optical Co Ltd 一種鏡頭模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6272A (en) * 1993-07-12 1998-01-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Optical system driving mechanism for an optical system driving apparatus and a sliding movement stabilizing mechanism thereof
CN101520539A (zh) * 2008-02-29 2009-09-0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2893A (zh) 2011-08-24
US20110199694A1 (en) 2011-08-18
US8194336B2 (en) 2012-06-05
JP2011164505A (ja) 2011-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2893B (zh) 透镜驱动用装置
US11953753B2 (en) Voice coil motor
JP6615770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203206089U (zh) 振动发生器
KR101354744B1 (ko) 선형진동장치
US20180026511A1 (en) Vibration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388582A (zh) 透镜驱动装置
KR101721263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2541555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CN103117636A (zh) 直线振动器
US20140256379A1 (en) Lens holding device
KR101706355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CN112821712B (zh) 一种集成有线圈的基座及其生产工艺和音圈马达
JP3183101U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20110028960A (ko) 선형 진동자
KR101062956B1 (ko) 진동 발생 장치
JP2016180836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206948165U (zh) 电磁驱动器以及电子设备
JP3183931U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1230224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2311819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20120009980A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20190002393A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CN216086440U (zh) 一种集成有线圈的基座及其音圈马达
KR102101449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