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46420U - 加载机构以及具备该加载机构的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载机构以及具备该加载机构的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46420U
CN203746420U CN201320878831.XU CN201320878831U CN203746420U CN 203746420 U CN203746420 U CN 203746420U CN 201320878831 U CN201320878831 U CN 201320878831U CN 203746420 U CN203746420 U CN 203746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h
arm
sliding part
roller
trig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7883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岛本夏希
浅野祐一
山本新之介
小俣真悟
中村考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VCKenwoo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VCKenwoo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VCKenwood Corp filed Critical JVCKenwood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46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4642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载机构以及具备该加载机构的盘装置,其目的在于防止第二张盘插入。加载机构具备:外部底盘;辊臂,旋转自如地保持于所述外部底盘,并且在一端具有防止盘的插入的两个臂;以及辊,旋转自如地保持于所述辊臂的另一端,所述辊臂具有设于各臂的前端并以开口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的U字形的爪。

Description

加载机构以及具备该加载机构的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载机构以及具备该加载机构的盘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载用的盘播放机(Disk Player)等盘装置中,存在将CD(Compact Disk,激光唱片)、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多功能光盘)等圆盘状的盘从前面的插槽插入并加载到夹紧位置的加载机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7967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下述问题:即使在加载机构内部已经收纳有盘,若要再插入第二张盘,存在仍能插入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载机构以及具备该加载机构的盘装置,所述加载机构在加载机构内部已经收纳有盘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第二张盘插入。
本实用新型的加载机构的特征在于,具备:外部底盘;辊臂,旋转自如地保持于所述外部底盘,并且在一端具有防止盘的插入的两个臂;以及辊,旋转自如地保持于所述辊臂的另一端,所述辊臂具有设于各臂的前端并以开口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的U字形的爪。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盘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加载机构;以及框体,覆盖所述加载机构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一种加载机构以及具备该加载机构的盘装置,所述加载机构在加载机构内部已经收纳有盘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第二张盘插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盘装置的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盘装置的加载机构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触发机构的结构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将盘插入本实施方式的盘装置时触发机构的动作的图(之一)。
图5是用于说明将盘插入本实施方式的盘装置时触发机构的动作的图(之二)。
图6是用于说明将盘插入本实施方式的盘装置时触发机构的动作的图(之三)。
图7是用于说明将盘从本实施方式的盘装置排出时触发机构的动作的图(之一)。
图8是用于说明将盘从本实施方式的盘装置排出时触发机构的动作的图(之二)。
图9是用于说明将盘从本实施方式的盘装置排出时触发机构的动作的图(之三)。
图10是从右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辊臂机构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右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辊臂机构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盘插入待机状态时的辊臂机构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盘插入待机状态时因误操作而使辊臂旋转了的情况下的辊臂机构的状态的图。
图14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始盘的插入动作时的辊臂机构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盘插入禁止状态时的辊臂机构的图。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防两张进入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盘插入待机状态时的爪与插槽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从盘插入待机状态转换成盘插入禁止状态时的爪与插槽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在盘插入禁止状态下爪的一部分嵌插到在顶壁设置的槽中的状态的图。
图2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想要在盘插入禁止状态时插入盘的情况下的形态的图。
图2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通过爪阻止盘的插入的形态的图。
图2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想要在盘插入禁止状态时插入盘的情况下的爪与盘的关系的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横臂锁定机构的结构的图。
图2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横臂锁定机构的盘排出时的动作的图(之一)。
图2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横臂锁定机构的盘排出时的动作的图(之二)。
图2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横臂锁定机构的盘排出时的动作的图(之三)。
图2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横臂锁定机构的盘排出时的动作的图(之四)。
图2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横臂锁定机构的盘排出时的动作的图(之五)。
图2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盘引导件的概要结构例的图。
图3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滑动件的移动量与夹紧臂的高度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加载机构以及具备该加载机构的盘装置。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盘装置的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盘装置的加载机构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盘装置1具备加载机构10、上部框体20和下部框体30。加载机构10组装有外部底盘101作为底座。上部框体20和下部框体30分别以从上部或下部覆盖在外部底盘101搭载的机构的方式从上方或下方固定于外部底盘101。
如图1和图2所示,加载机构10除了外部底盘101之外,还具备横臂(也称作浮动底盘)102,所述横臂102相对于外部底盘101处于浮动的状态。由于横臂102会因振动、热从外部底盘101分离,因此采用例如弹簧、橡胶等弹性体将横臂102安装于外部底盘101。不过,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横臂102能够相对于外部底盘101纵横三维移位,可以是任意的安装结构。
在外部底盘101设有:辊111和辊臂112;马达113和齿轮单元114;齿轮托架127和齿轮保持器141;以及触发滑动件126和滑动件124。
辊11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盘装置1的作为盘40(参照图4等)的插入/排出口的插槽IN附件的外部底盘101。在辊111固定有辊臂112,所述辊臂112用于在盘40收纳于加载机构10的内部的情况下防止其他盘的插入。
触发滑动件126和滑动件124以能够沿盘40的插入/排出方向D1(±Y方向:第一方向)滑动的方式设于外部底盘101的侧面。触发滑动件126通过触发滑动件弹簧125对滑动件124向-Y方向施力。滑动件124通过未图示的滑动件弹簧125对外部底盘101向-Y方向施力。
马达113基于例如从外部的驱动电路输入的驱动电力进行驱动。由马达113产生的驱动力被传递至由多个齿轮啮合构成的齿轮单元114。齿轮单元114被收纳在由齿轮保持器141和齿轮托架127形成的空间内。齿轮单元114中的各齿轮的旋转轴例如安装于齿轮保持器141。
而且,在横臂102旋转自如地安装有夹紧臂121。在夹紧臂121,除了夹紧部161之外,还旋转自如地安装有触发臂122。触发臂122的与盘40接触的端部由一端固定于外部底盘101的触发臂弹簧123向-Y方向施力。
在以上所述的概要结构中,当从插槽IN插入盘40时,插入的盘40被辊111引入到加载机构10的内部。然后,在由盘40隔着触发臂122推压触发滑动件126时,在未图示的控制电路的控制下,马达113开始向盘引入方向旋转。由此,辊111的旋转停止,并且马达113的驱动力被传递至滑动件124,滑动件124向Y方向移动。然后,伴随着滑动件124的移动,将盘40引入到夹紧位置(第一预定位置)后,夹紧臂121下降,盘40被夹紧部161夹紧,并且辊臂112抬起而将插槽IN关闭。
而且,当由未图示的控制电路指示盘40的排出时,基于该指示,马达113开始向盘排出方向旋转。在马达113产生的驱动力被传递至滑动件124,滑动件124向-Y方向移动。然后,伴随着滑动件124的移动,夹紧臂121抬起,解除盘40的夹紧并将盘40供给至辊111,辊臂112下降而将插槽IN敞开,并且辊111开始向盘排出方向旋转,盘40被排出。
接下来,利用附图详细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加载机构10的各部分。
·触发机构
首先,利用附图详细说明使作为夹紧盘40的夹紧动作的触发器的触发臂122发挥作用的触发机构。
(结构)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触发机构的结构的图。图3(a)示出触发机构的立体图,图3(b)示出触发机构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触发机构具备:触发臂122、触发臂弹簧123、触发滑动件126以及触发滑动件弹簧125。
触发臂122以旋转支点122a为轴在旋转方向A4上旋转自如地安装于夹紧臂121。在触发臂122的一端形成有供触发臂弹簧123的一端卡定的卡定部122b。触发臂弹簧123的另一端卡定于在横臂102形成的支柱状的弹簧支点123a。因此,触发臂122通常被向加载机构10的进深侧(旋转方向A4a)施力。将此时的触发臂122的盘接触端(卡定部122b侧)的位置作为第三预定位置。该第三预定位置在插入/排出方向D1上比第一预定位置靠进深侧(-Y方向)。
在触发臂122的另一端形成有与触发滑动件126的前端126a抵接的抵接部122c。在此,抵接部122c具有适当的宽度和形状,以确保即使在横臂102相对于外部底盘101移位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与沿移动轴A5移动来的触发滑动件126的前端126a在适当的位置抵接。
触发滑动件126以能够沿在外部底盘101设置的未图示的导轨滑动的方式设置。导轨沿与插入/排出方向D1平行的方向延伸。因此,触发滑动件126沿与插入/排出方向D1平行的移动轴A5滑动。该触发滑动件126被一端卡定于齿轮保持器141的触发滑动件弹簧125向加载机构10的进深侧(-Y方向)施力。
在触发滑动件126形成有沿与移动轴A5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齿条126c。该齿条126c能够与齿轮单元114的小齿轮1141啮合。在马达113产生的驱动力经由齿轮单元114中其他的齿轮传递到小齿轮1141。因此,触发滑动件126在齿条126c与小齿轮1141啮合的状态下借助来自马达113的驱动力沿移动轴A5移动。
在此,在触发滑动件126的前端126a与触发臂122的抵接部122c接触的接触位置处,触发滑动件弹簧125的作用力比触发臂弹簧123的作用力大。因此,在触发臂122未由盘40推压的状态下、并且在触发滑动件126未被来自马达113的驱动力向进深侧(-Y方向)推压的状态下,触发臂122的卡定部122b侧被触发滑动件126推进,成为向加载机构10的近前侧(参照图4的旋转方向A4b)旋转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触发滑动件126的齿条126c不与小齿轮1141啮合。另外,将此时的触发臂122的盘接触端的位置作为第二预定位置。该第二预定位置在插入/排出方向D1上比第一预定位置靠向近前(Y方向)。
当由盘40推压触发臂122时,触发滑动件126被触发臂122的抵接部122c沿移动轴A5推进。这样一来,触发滑动件126的齿条126c与小齿轮1141啮合。其结果是,马达113的驱动力经由齿轮单元114传递至触发滑动件126,将触发滑动件126置于未图示的控制电路的控制下。
触发滑动件126与滑动件124通过在触发滑动件126形成的槽导轨126b和在滑动件124形成的沿移动轴A5开口的突起124c,彼此能够滑动地卡合。因此,在槽导轨126b与突起124c内的端部抵接之前,触发滑动件126与滑动件124未连动地移动,在槽导轨126b与突起124内的端部抵接后,触发滑动件126与滑动件124连动地沿移动轴A5移动。
(动作)
接下来,参照附图详细说明触发机构的盘插入/排出时的动作。图4~图6是用于说明将盘插入盘装置时触发机构的动作的图。图7~图9是用于说明将盘从盘装置排出时触发机构的动作的图。另外,在各图中,(a)示出触发机构的侧视图,(b)示出触发机构的俯视图。
首先,对盘插入时的动作进行说明。从盘装置1的插槽IN插入的盘40通过辊111的旋转动作而被引导至加载机构10的内部。此时,如图4所示,在盘40尚未到达加载机构10内部的夹紧位置的阶段,触发臂122的一端(卡定部122b侧)并未由盘40的缘部推进。因此,触发臂122由被触发滑动件弹簧125施力的触发滑动件126推进,处于向与旋转方向A4a相反的方向即旋转方向A4b旋转后的位置。
接着,如图5所示,当盘40到达夹紧位置时,触发臂122的一端(卡定部122b侧)被盘40推压。由此,触发臂122以旋转支点122a为轴向旋转方向A4a旋转,位于触发臂122的另一端的抵接部122c将触发滑动件126的前端126a推进。其结果是,触发滑动件126沿移动轴A5向A5a方向移动,触发滑动件126的齿条126c与齿轮单元114的小齿轮1141啮合。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对触发臂122设置开关等来检测盘40的插入,在插入了盘40的情况下驱动马达113。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马达113产生使触发滑动件126向A5a方向移动的驱动力。
此后,如图6所示,在齿条126c与小齿轮1141啮合的状态下,在马达113产生的驱动力经由齿轮单元114传递至触发滑动件126,使触发滑动件126进一步向A5a方向移动。其结果是,触发滑动件126的前端126a离开触发臂122的抵接部122c,触发臂122被触发滑动件弹簧125向旋转方向A4a施力。由此,触发臂122的与盘40接触的接触部(卡定部122b侧的端部)被向加载机构10的进深侧(-Y方向)的位置施力。在该位置,触发臂122不与盘40接触。因此,能够消除触发臂122与盘40的滑动摩擦。
而且,在马达113产生的驱动力经由齿轮单元114传递至触发滑动件126,使触发滑动件126进一步向A5a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如图6所示,触发滑动件126的槽导轨126b与滑动件124的突起124c内的端部抵接,触发滑动件126与滑动件124连动地向A5a方向移动。即,使得滑动件124借助马达113的驱动力移动。
接着,对盘排出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当从外部的驱动电路等向马达113输入盘排出用的驱动电力时,马达113产生使触发滑动件126向A5b方向移动的驱动力。在马达113产生的驱动力经由齿轮单元114传递至触发滑动件126,由此,使触发滑动件126向A5b方向移动。
在触发滑动件126向A5b方向移动后,如图8所示,触发滑动件126的前端126a与触发臂122的抵接部122c抵接。另外,在滑动件124的突起124c内侧的端部与触发滑动件126的槽导轨126b抵接之后,滑动件124与触发滑动件126连动地向A5b方向移动。
此后,如图9所示,触发滑动件126对触发臂122的抵接部122c进行推进,直到齿条126c与小齿轮1141的啮合脱开为止。由此,触发臂122处于向旋转方向A4b旋转了的状态。而且,被夹紧的盘40通过触发臂122向旋转方向A4b的旋转而被推出,从而被包括辊111的插入/排出机构夹持,然后,通过辊111的旋转而从插槽IN排出。
根据这样的触发机构,在盘40被夹紧的状态下,能够避免触发臂122与盘40的接触,因此能够消除盘40旋转时的滑动摩擦。而且,在夹紧盘40的状态下,无需用于防止触发臂122与盘40接触的锁销等结构,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零件件数来消除盘40旋转时的滑动摩擦。进而,在以上的结构中,将触发臂122设于横臂102,因此与例如将触发臂122设于外部底盘101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辊臂机构
接着,利用附图详细说明插入/排出盘40的辊臂机构。
(结构)
图10和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辊臂机构的结构的图。图10是从右前方观察辊臂机构的立体图,图11是从右后方观察辊臂机构的立体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辊臂机构具备辊111、辊臂112和上下柄142。
辊111是由例如橡胶等弹性体形成的圆筒状的旋转体。在辊111的例如一个端部设有与齿轮单元114的任意一个齿轮啮合的齿轮。因此,辊111借助在马达113产生的驱动力以旋转轴111a为轴旋转。即,辊111在外部的控制电路的控制下旋转,从而执行盘40的插入/排出动作。
辊臂112具备:保持部112a,分别旋转自如地保持辊111的两端部;以及挡臂112b,限制盘40的插入。在挡臂112b的前端设有U字状的爪112c。该辊臂112以在两端分别设置的旋转支点(参照图16的112e)为中心旋转自如地安装于在外部底盘101固定的齿轮托架127。因此,保持于辊臂112的辊111能够通过辊臂112的旋转而上下移动。
辊111的例如齿轮单元114侧的端部与上下柄142抵接。上下柄142以旋转支点142c为轴旋转自如地安装于在外部底盘101固定的齿轮保持器141。该上下柄142具备:臂部142b,从上侧与辊111的一端抵接;以及柄销142a,夹着旋转支点142c设于与臂部142b相反的一侧。柄销142a与滑动件124的倾斜部124d的斜面抵接。因此,上下柄142伴随着滑动件124的移动而以旋转支点142c为中心旋转。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滑动件124控制辊111的上下移动。
而且,在对辊111的靠齿轮单元114侧的端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112a设有止动件112d。止动件112d形成为呈L字状弯曲的爪的形状。该止动件112d在未被辊111向下方压下的状态下,通过与上下柄142的臂部142b的前端抵接,抑制辊臂112的旋转。即,在未图示的控制电路未进行压下辊111的控制时,止动件112d发挥防止辊臂112被用户按压并强行插入盘的情况的功能。
(动作)
接着,利用附图详细说明辊臂机构的动作。图12是示出在加载机构的内部未收纳盘时,即等待盘插入时的辊臂机构的状态(以下称为盘插入待机状态)的图,图12(a)示出其立体图,图12(b)示出其侧视图。图13是示出在盘插入待机状态时因误操作而使辊臂旋转了的情况下的辊臂机构的状态的图,图13(a)是其立体图,图13(b)是其侧视图。图14是示出开始盘的插入动作时的辊臂机构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5是示出在加载机构的内部收纳有盘时的辊臂机构的状态(以下称为盘插入禁止状态)的图,图15(a)示出其立体图,图15(b)示出其侧视图。
如图12所示,在加载机构10的内部未收纳盘40而等待盘40的插入的盘插入待机状态的情况下,滑动件124位于加载机构10的进深侧(-Y方向)。在该状态下,由于上下柄142的柄销142a未沿滑动件124的倾斜部124d的斜面向上滑,因此上下柄142未将辊111压下。
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例如通过外力直接使辊臂112向使辊111下降的方向(在图中,为向左旋转)旋转时,如图13所示,在辊臂112的保持部112a设置的止动件112d与上下柄142的臂部142b的前端抵接。由此,抑制辊臂112的旋转(在图中,为向左旋转)。其结果是,例如如图13(b)所示,能够防止辊111被从插槽IN插入的盘40等压下,因此,能够防止加载机构10的内部因不恰当地(例如向错误的方向)插入的盘40等而破损。而且,由于即使错误地插入盘40,辊臂112也不转动,因此不会由挡臂112b的前端部损伤盘40的表面。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当开始盘40的插入动作时,滑动件124沿移动轴A5向Y方向(在图中,而右方)移动。这样一来,上下柄142的柄销142a开始沿滑动件124的倾斜部124d的斜面向上滑,由此,上下柄142以旋转支点142c为轴向图中右转方向旋转。由此,上下柄142的臂部142b插入到止动件112d与辊111之间,因此开始将辊111压下而不会被止动件112d阻碍。
此后,如图15所示,在完成盘40的插入而将盘40夹紧的状态下,即上下柄142的柄销142a沿倾斜部124d的斜面上升的状态下,上下柄142的臂部142b将辊111压下到预定位置。由此,成为通过辊臂112的挡臂112b来禁止盘再从插槽IN插入的盘插入禁止状态。
根据这样的辊臂机构,能够通过在辊臂112的保持部112a设置的止动件112d这样简易的结构来防止辊111不小心被压下,因此比采用例如凸轮槽等其他零件的情况更能够实现辊臂机构的小型化和省空间化。而且,即使是在插入比标准的盘40厚度大的物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止动件112d防止辊111被压下,因此能够防止将厚度不标准的板状物加载到加载机构10的内部。
·防两张进入机构
接着,利用附图详细说明在辊臂机构设置的防两张进入机构。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防两张进入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7是示出盘插入待机状态时的爪与插槽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8是示出从盘插入待机状态转换成盘插入禁止状态时的爪与插槽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9是示出在盘插入禁止状态下爪的一部分嵌插到在顶壁设置的槽中的状态的图。图20是示出想要在盘插入禁止状态时插入盘的情况下的形态的图。图21是示出通过爪阻止盘的插入的形态的图。图22是示出想要在盘插入禁止状态时插入盘的情况下的爪与盘的关系的图。
如图16所示,在辊臂112的挡臂112b的前端分别设有爪112c。这些爪112c作为防止第二张盘的插入的防两张进入机构发挥作用。另外,第二张盘的插入是指想要在加载机构10内已经夹紧有盘40的状态下插入另外的盘。
在各挡臂112b的前端设置的爪112c分别具有将U字横向设置的形状的槽。两个爪112c以彼此使槽的开口相对的方式在横向(X轴方向)分离地配置。槽的宽度例如可以与盘40的宽度大致相同。另外,横向指的是插入盘40时与盘平面平行的方向,是与盘40的插入/排出方向D1垂直的方向。
而且,例如在处于盘插入禁止状态时,爪112c向朝着加载机构10内部的方向(-Y方向)倾斜。该倾斜的角度例如可以是45°,但并不限定于与此。
如图17所示,在盘插入待机状态下,爪112c相对插槽IN向下方退避。在该状态下,并不防止盘40从插槽IN插入到加载机构10内部。
如图18所示,当从盘插入待机状态转换成盘插入禁止状态时,爪112c通过挡臂112b的旋转而上升。由此,如图19所示,爪112c的上部前端的一部分进入到在从上方覆盖加载机构10的上部框体20内侧的顶壁21设置的槽22。其结果是,插槽IN在图中纵向(Z轴方向)上被爪112c挡住。
在插槽IN在图中纵向(Z轴方向)上被爪112c挡住的状态下,如图20所示,通过爪112c来防止盘40从插槽IN插入。即,当想要将盘40从插槽IN插入时,如图21所示,盘40的缘部41卡定于在两个爪112c分别形成的U字形的槽。其结果是,如图22所示,防止了盘40向加载机构10内部的插入。
而且,不仅是U字形的槽,通过爪112c的倾斜也防止了盘40向加载机构10内部的插入。即,从插槽IN插入的盘40因爪112c的倾斜而被引导并抵接于上部框体20的顶壁21,从而防止了盘40向加载机构10内部的插入。
根据这样的防两张进入机构,能够通过在挡臂112b的前端设置的U字形的爪112c这样简易的结构,防止第二张盘的插入。而且,通过使爪112c的前端的一部分进入在顶壁21设置的槽22,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第二张盘的插入,并且,通过使爪112c向加载机构10的内侧倾斜,能够使辊臂112的Y方向的尺寸向-Y方向缩短。
·横臂锁定机构
接着,利用附图详细说明根据需要将能够移位地搭载于外部底盘101的横臂102相对于外部底盘101锁定的机构(以下称为横臂锁定机构)。
(结构)
图2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横臂锁定机构的结构的图。在图23中,(a)示出横臂锁定机构的俯视图,(b)示出横臂锁定机构的侧视图。另外,在图23中,为了简化说明,示意性地示出了加载机构10的说明所需的结构。
如图23所示,横臂锁定机构具有:Y方向固定轴102y、Z方向固定轴102z、锁定臂(第一锁定部)171、在滑动件124的靠横臂102侧的侧面设置的凸部124f、在滑动件124的靠横臂102侧设置的未图示的凹状的槽导轨(第二锁定部)。该槽导轨(未图示)沿滑动件124的移动轴、即Y方向延伸。
Y方向固定轴102y固定在横臂102的底面。该Y方向固定轴102y在与外部底盘101之间具有供横臂102向Z方向移位的间隙。而且,Z方向固定轴102z固定在横臂102的靠滑动件124侧的侧面。该Z方向固定轴102z在与形成盘装置1的内侧面的上部框体20或者下部框体30之间具有供横臂102向X方向移位的间隙。
锁定臂171能够以旋转支点171a为中心旋转地设于外部底盘101。该锁定臂171具有槽171c和凸导轨171b,其中,所述槽171c在向图中顺时针方向(与旋转方向A6相反的方向)旋转时与Y方向固定轴102y卡合,所述凸导轨171b与在滑动件124设置的凸部124f抵接,该锁定臂171通过未图示的弹簧向图中逆时针方向即旋转方向A6施力。
Z方向固定轴102z在沿移动轴A5移动时,与在其侧面形成的槽导轨(未图示)卡合,并被从上下方向夹持。
(动作)
接着,利用附图详细说明横臂锁定机构的动作。图24~图2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横臂锁定机构的盘排出时的动作的图。另外,在图24~图28中,与图23同样地,为了简化说明,示意性地示出了加载机构10中的说明所需的结构。而且,在各图中,(a)示出横臂锁定机构的俯视图,(b)示出横臂锁定机构的侧视图。
首先,如图24所示,在盘40被夹紧在加载机构10内部的状态下,锁定臂171被向旋转方向A6施力,滑动件124向移动轴A5上的插槽IN侧退避,因此Y方向固定轴102y不与锁定臂171的槽171c卡合,而且,Z方向固定轴102z未被滑动件124的槽导轨(未图示)夹持。因此,横臂102处于相对于外部底盘101浮动的状态。
接着,在通过外部的控制电路执行盘排出的控制时,如图25所示,滑动件124沿移动轴A5向A5b方向移动。这样一来,在滑动件124的侧面形成的凸部124f与在锁定臂171的侧面形成的凸导轨171b抵接,并将其向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方向A7)推压。其结果是,锁定臂171的槽171c与Y方向固定轴102y卡合,横臂102向Y方向的移动被锁定。而且,通过滑动件124的移动,在滑动件124的侧面形成的槽导轨(未图示)与Z方向固定轴102z卡合,并从上下方向夹持所述Z方向固定轴102z。其结果是,横臂102向Z方向的移动被锁定。即,在盘排出动作的过程中,横臂102向Y方向和Z方向的移动被锁定。
接着,如图26所示,滑动件124向A5b方向移动直到使滑动件124的凸部124f通过锁定臂171的凸导轨171b为止,从而将锁定臂171向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方向A7)推压的力消失,因此锁定臂171通过未图示的弹簧向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方向A7a)旋转。其结果是,Y方向固定轴102y与槽171c的卡合脱开,使得横臂102能够向Y方向移动。但是,维持横臂102向Z方向的移动被锁定的状态。
而且,在该阶段,在滑动件124的上部设置的倾斜部124b与在夹紧臂121设置的抬起部121b抵接,抬起部121b沿倾斜部124b的侧面向上滑,从而将夹紧臂121向A8方向抬起。其结果是,盘40的夹紧脱开,成为能够排出盘40的状态。
此后,如图27所示,盘40向排出方向D1a移动并被供给到辊111,并由辊111旋转驱动而从插槽IN排出。如图28所示,在盘40被排出的状态下,横臂102成为能够向X方向和Y方向D3移动的状态。而且,由滑动件124的倾斜部124b上表面将夹紧臂121的抬起部121b抬起,从而夹紧臂121维持打开的状态。
根据这样的横臂锁定机构,能够在盘排出时锁定横臂102的移动。由此,能够顺利且可靠地进行盘排出时盘40向辊111的交接。而且,横臂锁定机构通过滑动件124的移动来动作,因此无需复杂的控制、机构,更简单且能够以较少的零件件数来实现。而且,不会由难以提高强度的驱动部件承受落下冲击时等的横臂102,而能够由强度高的外部底盘101来承受。
·盘引导件
接着,利用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将从插槽IN进出的盘40向正确的插入/排出方向D1引导的结构。
图2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盘引导件的概要结构例的图,图29(a)是从插槽IN侧观察包括盘引导件23的盘装置1的主视图,图29(b)是示出形成有盘引导件23的上部框体20内部的顶壁21的概要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29所示,在上部框体20的顶壁21设置的盘引导件23具备如下结构:将随着靠近顶壁21的中央部而高度降低的两个凸状平板以在图中左右对称的方式设于顶壁21。各盘引导件23具有:朝向插槽IN侧(Y方向)的第一面、顶壁21的中央部侧的第二面、朝向加载机构10的进深侧(-Y方向)的第三面、相对于顶壁21的中央部朝向外侧的第四面以及分别与第一~第四面接触的作为主面的第五面。该第五面相对于顶壁21的面倾斜。
各盘引导件23具有朝向插槽IN的第一面随着靠近顶壁21的中央部而远离插槽IN的形状。而且,该第一面以使相对于顶壁21的角度成钝角的方式倾斜。
从插槽IN插入的盘40首先与各盘引导件23的第一面点接触。接着,盘40在第一面与第一面和第五面交叉的边分别点接触,同时被向加载机构10的内部(-Y方向)引导。此后,盘40与各盘引导件23的第五面点接触,同时被向加载机构10的更内部(-Y方向)引导。
而且,在盘排出时,盘40与第五面分别点接触,同时被排出到预定的位置,此后,由用户用手拔出。
根据这样的形状的盘引导件23,能够使盘插入/排出时的与盘40的接触一直为点接触,因此能够降低盘插入/排出时的摩擦。由此,能够减少盘插入/排出时所产生的噪声。
而且,通过形成为在盘插入/排出时盘40一直与盘装置1的框图(上部框体20)接触的结构,能够使来自盘40的静电逃逸到盘装置1的框体。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加载机构10内部的各部分因来自盘40的静电而破损。
·滑动件形状1
接着,在以下说明滑动件124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辊臂112旋转而使挡臂112b下降的动作的全部或一部分与将夹紧臂121的抬起部121b推起而将夹紧臂121抬起的动作的全部或一部分重叠。根据同样的结构,可以使将夹紧臂121降下的动作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与使上下柄142旋转而将辊臂112的挡臂112b抬起的动作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重叠。
具体来说,调节滑动件124的长度和形状,以使在上下柄142的柄销142a开始沿滑动件124的倾斜部124d的倾斜面下滑的同时、或者在下滑的过程中(参照图12~图15),使滑动件124的倾斜部124b的斜面与夹紧臂121的抬起部121b接触(参照图25~图28)。
根据这样的滑动件124的形状,能够防止滑动件124因柄销142a沿滑动件124的倾斜部124d的斜面下滑而导致滑动件124过度加速,因此能够防止滑动件124的倾斜部124b与夹紧臂121的抬起部121b接触时产生碰撞声。同样地,能够防止由抬起部121b的斜面所施加的加速力使滑动件124过度加速,因此能够防止滑动件124的倾斜部124d与柄销142a接触时产生碰撞声。
·滑动件形状2
而且,优选用于将夹紧臂121的抬起部121b抬起的滑动件124的倾斜部124b的斜面的倾斜度为:在如图30所示的滑动件124的移动量与夹紧臂121的高度的关系中,从由关系线C1与倾斜度C2所夹的区域A1向同样是由关系线C1与倾斜度C2所夹的区域A2转换的倾斜度。通过满足这样的条件,能够降低夹紧臂121的抬起部121b沿滑动件124的倾斜部124b的斜面向上滑或者下滑时产生的噪声。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不过是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例子,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根据规格等进行的各种变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并且根据上述记载显而易见,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其他各种实施方式。

Claims (4)

1.一种加载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外部底盘;
辊臂,旋转自如地保持于所述外部底盘,并且在一端具有防止盘的插入的两个臂;以及
辊,旋转自如地保持于所述辊臂的另一端,
所述辊臂具有设于各臂的前端并以开口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的U字形的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相对于所述盘的插入方向倾斜。
3.一种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载机构;以及
框体,覆盖所述加载机构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载机构还具备上下柄,所述上下柄旋转自如地保持于所述外部底盘,并且具有用于将所述辊压下的臂,
所述框体在与所述爪相对的位置具有槽,
在所述上下柄将所述辊压下时,所述爪的至少一部分嵌插到所述槽中。
CN201320878831.XU 2012-12-28 2013-12-27 加载机构以及具备该加载机构的盘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4642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9055A JP6003640B2 (ja) 2012-12-28 2012-12-28 ローディング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装置
JP2012-289055 2012-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46420U true CN203746420U (zh) 2014-07-30

Family

ID=51346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78831.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46420U (zh) 2012-12-28 2013-12-27 加载机构以及具备该加载机构的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03640B2 (zh)
CN (1) CN203746420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8438B2 (ja) * 2001-02-28 2005-11-24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ディスク誤挿入防止装置
JP4156551B2 (ja) * 2004-03-22 2008-09-24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10176764A (ja) * 2009-01-30 2010-08-12 Kenwood Corp 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の電波入射防止構造
JP6053259B2 (ja) * 2011-05-27 2016-1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03640B2 (ja) 2016-10-05
JP2014130666A (ja) 2014-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90611B1 (en) Disc apparatus
CN203746420U (zh) 加载机构以及具备该加载机构的盘装置
JP2009214645A (ja) 小物入れ
JP5895837B2 (ja) ローディング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装置
KR100222484B1 (ko) 디스크장치
KR100236874B1 (ko) 디스크장치
EP1447803A2 (en) Slot-in type reproducing/recording apparatus
JP3247013B2 (ja) 車両用カップホルダー
JP3610658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173596A (ja) 磁気テープ装置のカートリッジロック機構
JP6024454B2 (ja) ローディング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装置
JP4447397B2 (ja) カップホルダー
EP1253589A2 (en) Playback mechanism of recording medium
US6341049B1 (en) Cassette loading mechanism
JP3846593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6136289B2 (ja) ローディング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装置
JP2906993B2 (ja)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JP4036128B2 (ja) シャッタ開閉機構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0062512A (ja) 車両用収納装置
JP2936972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348814A (ja) 記録メディア駆動装置
JPH09226434A (ja) 車両用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JP4288437B2 (ja) カップホルダーユニット
JP3846594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0247175A (ja) 車両用灰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