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67379U - 真空同步带 - Google Patents

真空同步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67379U
CN203667379U CN201320883406.XU CN201320883406U CN203667379U CN 203667379 U CN203667379 U CN 203667379U CN 201320883406 U CN201320883406 U CN 201320883406U CN 203667379 U CN203667379 U CN 203667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imeters
synchronous band
vacuum synchronous
vacuum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834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简·弗兰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t Indeva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esident (shanghai)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esident (shanghai)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esident (shanghai)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834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67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67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6737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同步带。真空同步带包括:外侧背衬,外侧背衬的宽度与同步带的宽度相等;设于外侧背衬下方的同步带基体,同步带基体包括:带芯,带芯位于外侧背衬和内侧齿面之间,沿真空同步带的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两段内侧齿面,每段内侧齿面沿真空同步带的周向相对于带芯形成向下凸起的齿形结构;和设于相邻的两段内侧齿面之间的加强筋,加强筋沿真空同步带的周向分布,加强筋的宽度等于相邻的两段内侧齿面间的间隔,加强筋的下表面与内侧齿面的下表面齐平;其中,带芯、内侧齿面和加强筋一次成型构成同步带基体;其中,真空同步带沿周向按照一定间距设有穿透真空同步带的至少一排通孔。

Description

真空同步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送领域,尤其涉及机械传送领域中所使用的真空同步带。
背景技术
在机械传送领域,例如在玻璃磨边机整机运行过程中,透明玻璃板传输至真空同步带表面,在玻璃底面与气动装置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气泵将密封板间隙的空气以及(通过外侧背衬的红胶及带体通孔处)红胶表面凹陷区域的空气抽成真空,使玻璃牢牢被吸附在真空同步带上,再进行玻璃板边缘的打磨加工。
图2(a)示出现有技术的真空同步带的立体图。图2(b)示出现有技术的真空同步带的侧视图。图2(c)示出现有技术的真空同步带沿周向的侧面剖视图。图2(d)示出现有技术的真空同步带的俯视图。参考图2(a)一2(c)可见,现有技术中的真空同步带200包括:外侧背衬210和设于外侧背衬210下方的同步带基体220。外侧背衬210的宽度与真空同步带200的宽度相等。同步带基体220包括:带芯222和内侧齿面224。带芯222位于外侧背衬210和内侧齿面224之间。内侧齿面224沿真空同步带220的周向相对于带芯222形成向下凸起的齿形结构。同步带基体220的中心设有一定宽度沿真空同步带周向的开槽226。参照图2(b)可清楚地看到真空同步带的外侧背衬210、带芯222和内侧齿面224的位置关系,参照图2(c)也能清楚看到同步带基体220中心所设的一定宽度沿真空同步带周向的开槽226。如图2(a)和2(d)所示,真空同步带200沿周向按照一定间距设有穿透真空同步带200的一排通孔。通孔的直径约为4毫米。带芯222为钢丝带芯。
对于现有技术的真空同步带200来说,由于真空同步带200的同步带基体220的开槽226失去支撑,长期受向下的分布力,致使真空同步带200中间部分发生永久性疲劳损伤,中间凹陷,两边翘起,发生严重变形。而且,由于真空同步带200同步带基体220的开槽226的深度正好接近带芯222的位置,导致带芯222外表面覆盖的薄层基体开裂,久而久之,带芯222外露并开始生锈。
实用新型内容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既能解决真空同步带变形问题、又能在结构和强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保证真空吸附功能的真空同步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真空同步带,包括:外侧背衬,外侧背衬的宽度与同步带的宽度相等;设于外侧背衬下方的同步带基体,同步带基体包括:带芯,带芯位于外侧背衬和内侧齿面之间,沿真空同步带的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两段内侧齿面,每段内侧齿面沿真空同步带的周向呈相对于带芯向下凸起的齿形结构;和设于相邻的两段内侧齿面之间的加强筋,加强筋沿真空同步带的周向分布,加强筋的宽度等于相邻的两段内侧齿面间的间隔,加强筋的下表面与内侧齿面的下表面齐平;其中,带芯、内侧齿面和加强筋一次成型构成同步带基体;其中,真空同步带沿周向按照一定间距设有穿透真空同步带的至少一排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同步带基体包括三段内侧齿面,加强筋的数量为两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两条相邻的加强筋沿真空同步带宽度方向的间距为以下的任一值:10毫米、20毫米、30毫米、40毫米、50毫米、60毫米、70毫米、80毫米、90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带芯由至少两条带芯构成,相邻的带芯之间设有第一间隔。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带芯的数量为三条,第一间隔的数量为两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沿真空同步带周向相邻的两个通孔间的间距在20毫米至80毫米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沿真空同步带周向相邻的两个通孔间的间距为以下的任一值:30毫米、40毫米、50毫米、60毫米、70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通孔的直径在2毫米至15毫米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通孔的直径为以下的任一值:4毫米、6毫米、8毫米、10毫米、12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真空同步带沿周向设有两排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沿真空同步带周向的垂直方向相邻的两个通孔间的间距为以下的任一值:20毫米、25毫米、30毫米、35毫米、40毫米、45毫米、50毫米、55毫米、60毫米。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作用。附图中:
图1(a)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装有真空同步带的玻璃磨边机的立体图。
图1(b)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装有真空同步带的玻璃磨边机的侧视图。
图2(a)示出现有技术的真空同步带的立体图。
图2(b)示出现有技术的真空同步带的侧视图。
图2(c)示出现有技术的真空同步带沿周向的侧面剖视图。
图2(d)示出现有技术的真空同步带的俯视图。
图3(a)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真空同步带的立体图。
图3(b)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真空同步带的侧视图。
图3(c)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真空同步带沿周向的侧面剖视图。
图3(d)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真空同步带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a)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装有真空同步带的玻璃磨边机的立体图。图1(b)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装有真空同步带的玻璃磨边机的侧视图。参见图1(a)和1(b),玻璃磨边机100包括主动轮102、惰轮104、气泵排气装置106、密封板108以及真空同步带110。
在玻璃磨边机100整机运行过程中,透明玻璃板传输至真空同步带110的表面,在玻璃底面与玻璃磨边机100的气泵排气装置106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气泵排气装置106将密封板108与真空同步带110的同步带基体之间的间隙空气抽成真空,并且将通过真空同步带110的外侧背衬及带体通孔处的表面凹陷区域的空气抽成真空,使玻璃牢牢被吸附在真空同步带110上,再进行玻璃板边缘的打磨加工。
图3(a)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真空同步带的立体图。图3(b)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真空同步带的侧视图。图3(c)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真空同步带沿周向的侧面剖视图。图3(d)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真空同步带的俯视图。参考图3(a)一3(c)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同步带300包括:外侧背衬310和设于外侧背衬310下方的同步带基体320。外侧背衬310的宽度与真空同步带300的宽度相等。同步带基体320包括:带芯322、沿真空同步带的宽度方向所设的至少两段内侧齿面324以及设于相邻的两段内侧齿面324之间的加强筋326,其中,带芯322、内侧齿面324和加强326筋一次成型构成同步带基体320。带芯322位于外侧背衬310和内侧齿面324之间。每段内侧齿面324沿真空同步带300的周向呈相对于带芯322向下凸起的齿形结构。加强筋326沿真空同步带300的周向分布,加强筋326的宽度等于相邻的两段内侧齿面324间的间隔,加强筋326的下表面与内侧齿面324的下表面齐平。真空同步带300沿周向按照一定间距设有穿透真空同步带300的至少一排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带芯由芳纶纤维复合材料Kevlar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侧齿面324上加有绿布。绿布的材质为聚酰胺布,在高速传动装置中,此材料利于降低摩擦系数和传动噪音,改善带齿啮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真空同步带300周向相邻的两个通孔间的间距在20毫米至80毫米之间。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沿真空同步带300周向相邻的两个通孔间的间距为以下的任一值:30毫米、40毫米、50毫米、60毫米、70毫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根据应用的不同需求,该间距可以是20毫米至80毫米之间的任一值,而非仅限于上述列出的数值。例如,该间距可以是35毫米、45毫米等等,也可以是305毫米、425毫米等等。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通孔的直径在2毫米至15毫米之间。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通孔的直径为以下的任一值:4毫米、6毫米、8毫米、10毫米、12毫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根据应用的不同需求,通孔的直径可以是2毫米至15毫米之间的任一值,而非仅限于上述列出的数值。例如,通孔的直径可以是25毫米、45毫米等等,也可以是13毫米、145毫米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带芯322、内侧齿面324和加强筋326使用模具一次成型构成同步带基体320。
参照图3(c)可清楚地看到真空同步带300的外侧背衬310、以及同步带基体320中的带芯322、内侧齿面324和加强筋326的位置关系。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带芯322可以与真空同步带300等宽。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带芯322由至少两条带芯322构成,相邻的带芯322之间设有第一间隔,宽度为d1。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带芯322分三段分布,即带芯322的数量为三条,第一间隔的数量为两个。如图3(c)所示,带芯322分三部分,带芯的相邻部分间设有d1间隔,宽度为d1。同步带基体320包括三段内侧齿面324,相应地,同步带基体320中所设的加强筋326为两条。每个加强筋326的宽度为d2。两条相邻的加强筋326沿真空同步带300宽度方向的间距为以下的任一值:10毫米、20毫米、30毫米、40毫米、50毫米、60毫米、70毫米、80毫米、90毫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根据应用的不同需求,该间距可以是10毫米至90毫米之间的任一值,而非仅限于上述列出的数值。例如,该间距可以是15毫米、35毫米等等,也可以是205毫米、725毫米等等。
由于同步带基体320中所设的加强筋326相对于带芯的间隔形成凸台结构,因此能够形成密闭空间,既锁住真空,又可在不改变真空同步带形状的前提下,保证其强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带芯磨损、生锈的问题。而且,由于同步带基体320中设置了一体成型的加强筋326,因此不再需要密封板上的真空锁紧挡块,减小了密封板的加工成型难度,简化了装有真空同步带的传送机的结构。具体而言,带芯322、内侧齿面324和加强筋326一次成型构成同步带基体320,获得与普通真空同步带外观明显不同的新增加强筋部分,旨在由同步带基体320部分形成真空区域,减少附加配件,优化整体结构。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筋326产生的支撑力可以有效防止向下的吸附力对带体造成永久性塑性变形。
在图3(a)和3(d)所示的实施例中,真空同步带300沿周向按照一定间距设有穿透真空同步带200的两排通孔。沿真空同步带周向的垂直方向相邻的两个通孔间的间距为以下的任一值:20毫米、25毫米、30毫米、35毫米、40毫米、45毫米、50毫米、55毫米、60毫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根据应用的不同需求,该间距可以是20毫米至60毫米之间的任一值,而非仅限于上述列出的数值。例如,该间距可以是205毫米、355毫米等等,也可以是47毫米、53毫米等等。由于真空同步带300上所设的通孔的总面积大于现有技术中同步带200的总面积,因此吸附面积增大,缩短吸附时间。
和现有技术的真空同步带200的外侧背衬202加红胶相比,本发明的真空同步带300的外侧背衬302加黄胶。由于黄胶是耐磨材质,因此改用黄胶作背衬能使传输表面更耐磨,不易发生变形。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实用新型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真空同步带,包括:
外侧背衬,所述外侧背衬的宽度与所述同步带的宽度相等;
设于所述外侧背衬下方的同步带基体,所述同步带基体包括:
带芯,所述带芯位于所述外侧背衬和所述内侧齿面之间,
沿所述真空同步带的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两段内侧齿面,每段所述内侧齿面沿所述真空同步带的周向相对于所述带芯形成向下凸起的齿形结构;和
设于相邻的两段内侧齿面之间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真空同步带的周向分布,所述加强筋的宽度等于相邻的两段内侧齿面间的间隔,所述加强筋的下表面与所述内侧齿面的下表面齐平;
其中,所述带芯、所述内侧齿面和所述加强筋一次成型构成所述同步带基体;
其中,所述真空同步带沿周向按照一定间距设有穿透所述真空同步带的至少一排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基体包括三段内侧齿面,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两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同步带,其特征在于,两条相邻的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真空同步带宽度方向的间距为以下的任一值:10毫米、20毫米、30毫米、40毫米、50毫米、60毫米、70毫米、80毫米、90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芯由至少两条带芯构成,相邻的所述带芯之间设有第一间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芯的数量为三条,所述第一间隔的数量为两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真空同步带周向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间的间距在20毫米至80毫米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真空同步带周向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间的间距为以下的任一值:30毫米、40毫米、50毫米、60毫米、70毫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在2毫米至15毫米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以下的任一值:4毫米、6毫米、8毫米、10毫米、12毫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同步带沿周向设有两排通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真空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沿真空同步带周向的垂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间的间距为以下的任一值:20毫米、25毫米、30毫米、35毫米、40毫米、45毫米、50毫米、55毫米、60毫米。
CN201320883406.XU 2013-12-30 2013-12-30 真空同步带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67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83406.XU CN203667379U (zh) 2013-12-30 2013-12-30 真空同步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83406.XU CN203667379U (zh) 2013-12-30 2013-12-30 真空同步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67379U true CN203667379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63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83406.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67379U (zh) 2013-12-30 2013-12-30 真空同步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673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6048A (zh) * 2016-08-18 2017-01-04 联诺欧机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吸孔皮带
CN113734523A (zh) * 2021-08-19 2021-12-03 无锡鸿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吸附式理袋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6048A (zh) * 2016-08-18 2017-01-04 联诺欧机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吸孔皮带
CN113734523A (zh) * 2021-08-19 2021-12-03 无锡鸿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吸附式理袋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60555B2 (ja) 車両用電波透過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JP4995274B2 (ja) トレッド・アセンブリを作る方法
CN203667379U (zh) 真空同步带
JP2017534512A (ja) 厚さを低減した複数の領域を有する厚さが可変のサイプを備えるタイヤトレッド
JP6444355B2 (ja) 無段変速機用金属エレメントおよび無段変速機用金属エレ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JP2010111011A (ja) 車両用電波透過カバー、及び車両用電波透過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WO2013083124A4 (de) Verbindungsanordnung eines faserverbund-bauteils mit einem zweiten bauteil
AU2012218548A1 (en) Rubber crawler
CN110194031A (zh) 充气轮胎
WO2009037952A1 (ja) タイヤ
CN106958118A (zh) 用于洗衣机的皮带轮和洗衣机
CN103764447B (zh) 一种用于制造覆件的方法
JP2012240453A (ja) サイプブレード及びタイヤ製造方法
JP6621495B2 (ja) 無段変速機用金属エレメントおよび無段変速機用金属エレ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CN205951612U (zh) 花毂的强化齿轮套筒
CN205534124U (zh) 张紧轮
CN104284754B (zh) 形成链轮的方法
CN205468299U (zh) 一种辐条孔位置凸台设计的碳纤维轮圈
CN102305251B (zh) 用于解耦器皮带轮的复合保持架及其解耦器皮带轮
CN203641447U (zh) 凸轮轴齿轮
JP3030827U (ja) 走行玩具用タイヤ
CN205086608U (zh) 驱动半轴组件
US2144544A (en) Trim pane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203641443U (zh) 用于凸轮轴的直齿轮
MXPA04008816A (es) Maquina para empacad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300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Town Park Road No. 269 Building 2

Patentee after: SIT INDEVA (SHANGHAI) LTD.

Address before: 201300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Town Park Road No. 269 Building 2

Patentee before: SIT (SHANGHAI)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