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6608U - 驱动半轴组件 - Google Patents

驱动半轴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86608U
CN205086608U CN201520777088.8U CN201520777088U CN205086608U CN 205086608 U CN205086608 U CN 205086608U CN 201520777088 U CN201520777088 U CN 201520777088U CN 205086608 U CN205086608 U CN 205086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x tendon
bearing
semiaxis
contact surfac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770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哲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770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86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86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86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半轴组件,包括半轴和配合在所述半轴上的轴承,所述半轴上具有与所述轴承接触的半轴接触面,所述轴承内具有与所述半轴接触面配合的轴承接触面;所述半轴接触面呈圆形,圆形的所述半轴接触面上均布有多条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沿着所述半轴接触面的径向沿伸设置,并在每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凸筋之间形有一条第一凹槽;所述轴承接触面也呈圆形,圆形的所述轴承接触面上均布有多条间隔设置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沿着所述轴承接触面的径向沿伸设置,并在每两条相邻的所述第二凸筋之间形成有一条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筋配合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凸筋配合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Description

驱动半轴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半轴组件。
背景技术
半轴是是将差速器与驱动轮连接起来,用于汽车上将动力传输至车轮的轴。半轴是变速箱减速器与驱动轮之间传递扭矩的轴,其内外端各有一个万向节分别通过万向节上的花键与减速器齿轮及轮毂轴承内圈连接。
目前,半轴与轮毂轴承的接触面为光面设计,在汽车起步过程中易产生异响。在一些中高端车型中,为了消除噪音,通常在驱动半轴和轴承接触面之间增加一个金属垫片加以抑制,以消除噪音,但成本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并能够消除半轴与轴承之间的噪音的驱动半轴组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驱动半轴组件,包括半轴和配合在所述半轴上的轴承,所述半轴上具有与所述轴承接触的半轴接触面,所述轴承内具有与所述半轴接触面配合的轴承接触面;所述半轴接触面呈圆形,圆形的所述半轴接触面上均布有多条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沿着所述半轴接触面的径向沿伸设置,并在每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凸筋之间形有一条第一凹槽;所述轴承接触面也呈圆形,圆形的所述轴承接触面上均布有多条间隔设置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沿着所述轴承接触面的径向沿伸设置,并在每两条相邻的所述第二凸筋之间形成有一条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筋配合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凸筋配合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筋一体成型在所述半轴接触面上,所述第二凸筋一体成型在所述轴承接触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筋的个数与所述第二凸筋的个数相等。
进一步地,每两条相邻的所述第一凸筋之间的夹角在2°~5°之间;每两条相邻的所述第二凸筋之间的夹角也在2°~5°之间。
进一步地,每条所述第一凸筋的宽度在0.05~0.25mm之间;每条所述第二凸筋的宽度也在0.05~0.25mm之间。
进一步地,每条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在0.05~0.25mm之间;每条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也在0.05~0.25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都呈直线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都呈曲线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凹槽的表面都为粗糙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半轴接触面上设置第一凸筋和第一凹槽,在轴承接触面上设置第二凸筋和第二凹槽,并在组装时,将第一凸筋配合在第二凹槽内,将第二凸筋配合在第一凹槽内,使得轴承与半轴紧密配合,可以抑制半轴和轴承间的相对滑移,改变能量积聚及释放方式,避免产生噪音。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半轴组件,能够避免半轴与轴承之间产生噪音,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半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半轴接触面的剖视图;
图3为轴承的剖视图;
图4为轴承接触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半轴;11-半轴接触面;12-第一凸筋;
13-第一凹槽;14-台阶部;2-轴承;
21-轴承接触面;22-第二凸筋;23-第二凹槽;
24-轴承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半轴组件,包括半轴1和配合在半轴1上的轴承2,半轴1上具有与轴承2接触的半轴接触面11,轴承2内具有与半轴接触面11配合的轴承接触面21。
半轴接触面11呈圆形,圆形的半轴接触面11上均布有多条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筋12,第一凸筋12沿着半轴接触面11的径向沿伸设置,并在每相邻的两条第一凸筋12之间形有一条第一凹槽13。
轴承接触面21也呈圆形,圆形的轴承接触面21上均布有多条间隔设置的第二凸筋22,第二凸筋22沿着轴承接触面21的径向沿伸设置,并在每两条相邻的第二凸筋22之间形成有一条第二凹槽23。
组装时,第一凸筋12配合在第二凹槽23内,第二凸筋22配合在第一凹槽13内。
上述轴承2为轮毂轴承,其安装在汽车的轮毂上。轴承2上具有圆筒的轴承壁24,轴承接触面21位于轴承壁24的底部,半轴1上位于半轴接触面11的后侧具有台阶部14,组装时,轴承壁24配合在台阶部14上,以使轴承接触面21与半轴接触面11接触配合。
为了避免轴承接触面21与半轴接触面11之间滑动,在半轴接触面11上设置有多条第一凸筋12,第一凸筋12沿着半轴接触面11的径向沿伸设置。多条第一凸筋12间隔设置,并均布在半轴接触面11上。从而在每相邻的两条第一凸筋12之间形有一条第一凹槽13。
在轴承接触面21上设置有多条第二凸筋22,第二凸筋22沿着轴承接触面21的径向沿伸设置,多条第二凸筋22间隔设置,并均布在轴承接触面21上。从而在每相邻的两条第二凸筋22之间形有一条第二凹槽23。
组装时,将第一凸筋12配合在第二凹槽23内,第二凸筋22配合在第一凹槽13内,使得轴承与半轴紧密配合,可以抑制半轴1和轴承2间的相对滑移,改变能量积聚及释放方式,避免产生噪音。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半轴组件,能够避免半轴与轴承之间产生噪音,并降低了成本。
较佳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凸筋12一体成型在半轴接触面11上,第二凸筋22一体成型在轴承接触面21上,以提高结构强度。
较佳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凸筋12的个数与第二凸筋22的个数相等,从而使得第一凹槽13的个数与第二凸筋22的个数相等,第二凹槽23的个数与第一凸筋12的个数相等,便于两者配合。
较佳地,每两条相邻的第一凸筋12之间的夹角在2°~5°之间;每两条相邻的第二凸筋22之间的夹角也在2°~5°之间,从而使得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24都呈扇形设置,便于配合。
较佳地,每条第一凸筋12的宽度在0.05~0.25mm之间;每条第二凸筋22的宽度也在0.05~0.25mm之间,利于布置更多的凸筋。
较佳地,每条第一凹槽13的深度在0.05~0.25mm之间;每条第二凹槽23的深度也在0.05~0.25mm之间。每条第一凸筋12的高度在0.05~0.25mm之间;每条第二凸筋22的高度也在0.05~0.25mm之间,便于配合。
较佳地,第一凸筋12和第二凸筋22都呈直线型,便于加工。
较佳地,第一凸筋12和第二凸筋22都呈曲线型,所以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23也呈曲线形,便于使得轴承接触面21与半轴接触面11稳固地配合在一起,避免两者滑移。
较佳地,第一凸筋12、第一凹槽13、第二凸筋22、第二凹槽23的表面都为粗糙面,提供摩擦力,避免轴承接触面21与半轴接触面11出现相对滑移。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半轴组件,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能够避免半轴与轴承之间产生噪音,并降低了成本。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驱动半轴组件,包括半轴和配合在所述半轴上的轴承,所述半轴上具有与所述轴承接触的半轴接触面,所述轴承内具有与所述半轴接触面配合的轴承接触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接触面呈圆形,圆形的所述半轴接触面上均布有多条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沿着所述半轴接触面的径向沿伸设置,并在每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凸筋之间形有一条第一凹槽;
所述轴承接触面也呈圆形,圆形的所述轴承接触面上均布有多条间隔设置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沿着所述轴承接触面的径向沿伸设置,并在每两条相邻的所述第二凸筋之间形成有一条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凸筋配合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凸筋配合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一体成型在所述半轴接触面上,所述第二凸筋一体成型在所述轴承接触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的个数与所述第二凸筋的个数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两条相邻的所述第一凸筋之间的夹角在2°~5°之间;每两条相邻的所述第二凸筋之间的夹角也在2°~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第一凸筋的宽度在0.05~0.25mm之间;每条所述第二凸筋的宽度也在0.05~0.25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在0.05~0.25mm之间;每条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也在0.05~0.25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都呈直线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都呈曲线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凹槽的表面都为粗糙面。
CN201520777088.8U 2015-10-08 2015-10-08 驱动半轴组件 Active CN205086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77088.8U CN205086608U (zh) 2015-10-08 2015-10-08 驱动半轴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77088.8U CN205086608U (zh) 2015-10-08 2015-10-08 驱动半轴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86608U true CN205086608U (zh) 2016-03-16

Family

ID=55477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77088.8U Active CN205086608U (zh) 2015-10-08 2015-10-08 驱动半轴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866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02528U (zh) 具有增加的最大扭矩的锁止式差速器
CN201125999Y (zh) 一种齿轮
CN202371051U (zh) 一种滚珠刚性离合器
CN201313616Y (zh) 自行车链盘
CN205086608U (zh) 驱动半轴组件
CN104136793B (zh) 具有弹性对中元件的轴/毂连接元件
CN201580792U (zh) 一种辊轴式输送装置中的输送托轮
CN205841675U (zh) 一种皮带轮
CN203957725U (zh) 一种摩擦焊半轴
CN203430972U (zh) 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连接轴
CN201391589Y (zh) 一种组装式同步带轮
CN203335781U (zh) 双离合变速器主动齿轮总成
CN201201659Y (zh) 一种万向轮
CN205136520U (zh) 传力稳定的斜齿轮
CN201321894Y (zh) 摩托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总成
CN20224298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变速驱动连接装置
CN205160275U (zh) 一种电机动力头一体机
CN205414485U (zh) 一种消除轴锁异音结构
CN102133464A (zh) 跑步机带轮
CN203727104U (zh) 一种汽车及其驱动桥总成
CN201934577U (zh) 静音传动链
CN102235472A (zh) 一种复合传送带系统
CN203656120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轴上零件的限位结构
CN205371282U (zh) 用于机动车发动机的高强度连接杆
CN206017660U (zh) 一种花键带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