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11846U - 跨乘式车辆的把手锁定机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跨乘式车辆的把手锁定机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511846U CN203511846U CN201320574127.5U CN201320574127U CN203511846U CN 203511846 U CN203511846 U CN 203511846U CN 201320574127 U CN201320574127 U CN 201320574127U CN 203511846 U CN203511846 U CN 2035118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frame
- clamp structure
- inserting hole
- place
- tapped b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跨乘式车辆的把手锁定机构安装结构,其能够抑制锁孔和锁销的相对位置偏移。主框架(1)的前端连接有头管(5),在头管(5)上转向自如地支持上支架(6),在主框架(1)的上表面通过开关支架(50)安装有把手锁定机构(52)。把手锁定机构(52)具有执行锁定操作时与上支架(6)的锁孔(58)接合的锁销(56)。开关支架(50)在与锁孔(58)相对的主框架第一位置(78)处,通过第一紧固构件(66)紧固于主框架(1)上,在与主框架第一位置(78)不同的主框架第二位置(80)和主框架第三位置(82)处,通过第二紧固构件(68)和第二紧固构件(70)分别紧固于主框架(1)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支持转向装置的头管,从头管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和安装在主框架上的把手锁定机构的跨乘式车辆的把手锁定机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那样的跨乘式车辆中,存在设置把手锁定机构以防止盗窃的情况(例如,日本特开平10-001079号公报)。把手锁定机构具有进退自如的锁销,借助于将该锁销伸进设置于头管、上支架等处的锁孔内,使把手无法转向地锁定。
像这样的把手锁定机构,如果配置在与由头管、上支架、转向轴等构成的转向机构相比靠后的主框架上,可使转向机构的前方小型化并改善车身的外观的同时,还可简化转向机构的周边。然而,尤其是头管和主框架为钢制并通过焊接连接时,由于头管及主框架的制造误差、焊接时的装配误差等,使支持在主框架上的把手锁定机构的锁销和支持在头管上的上支架的锁孔的定位变得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锁孔和锁销的相对位置偏移的跨乘式车辆的把手锁定机构安装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跨乘式车辆的把手锁定机构安装结构具备连接于主框架的前端的头管;转向自如地支持在所述头管上的上支架;和安装在所述主框架的上表面并支持把手锁定机构的支持构件;所述把手锁定机构具有执行锁定操作时与所述上支架的锁孔接合的锁销;所述支持构件在与所述锁孔相对的主框架第一位置处,通过第一紧固构件紧固于所述主框架上,在与所述主框架第一位置不同的其他的主框架位置处,通过其他的紧固构件紧固于所述主框架上。
根据该结构,支持构件紧固于与锁孔相对的主框架第一位置处,因此可抑制锁孔和锁销的相对位置偏移。又,在与主框架第一位置不同的其他的主框架位置处也紧固于主框架上,因此可使支持构件坚固地支持在主框架上。借助于此,即使在主框架的制造及装配的精度较低的情况下,也可高精度地确保锁销和锁孔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所述其他的主框架位置包含主框架第二位置和主框架第三位置;所述其他的紧固构件包含第二紧固构件和第三紧固构件;所述支持构件在所述主框架第二位置处,通过第二紧固构件紧固于所述主框架上,此外,通过第三紧固构件,在连接所述主框架第一位置和所述主框架第二位置的直线上之外的主框架第三位置处,紧固于所述主框架;所述第一至第三紧固构件为插通于所述支持构件的圆形的第一至第三插通孔中的螺纹体;所述第一紧固构件的外径和第一插通孔的内径之间的第一间隙形成为比所述第三紧固构件的外径和所述第三插通孔的内径之间的第三间隙小。根据该结构,借助于三处支持,可使支持构件相对于主框架进行面接触,可防止相对于安装面的倾斜。其结果是,可更高精度地确保锁销和锁孔的相对位置。又,通过第三间隙可吸收头管和主框架的制造误差、装配误差等。
通过三处进行支持时,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间隙形成为比其他的紧固构件的外径和其他的插通孔的内径之间的间隙小。根据该结构,高精度地进行通过第一紧固构件支持于主框架上的把手锁定机构的锁销和支持头管的上支架的锁孔的对位,并通过第二紧固构件及第三紧固构件可将支持构件紧固于主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可包含权利要求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两个结构的任意组合。尤其是,本实用新型包含权利要求书的各项权利要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意组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装载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形态的把手锁定机构安装结构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该摩托车的前部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该摩托车的主框架的前部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该主框架的前部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该摩托车的点火装置支架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该点火装置支架的左侧视图;
图7是示出该点火装置支架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将开关支架安装于图3的主框架上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将开关支架安装于图4的主框架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该把手锁定机构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 主框架;
5 头管;
5a 转向装置插通孔;
6 上支架;
7 转向轴;
50 开关支架(支持构件);
52 把手锁定机构;
56 锁销;
58 锁孔;
60 框架片;
62 安装构件;
66 第一紧固构件;
68 第二紧固构件;
70 第三紧固构件;
72 第一螺纹孔;
74 第二螺纹孔;
78 主框架第一位置;
80 主框架第二位置;
82 主框架第三位置;
94 第一插通孔(紧固构件插通孔);
96 第二插通孔(紧固构件插通孔);
98 第三插通孔(紧固构件插通孔);
110 框架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照附图的下述优选的实施形态的说明可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实施形态及附图仅用于图示及说明,不应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在附图中,多幅图中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部分。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形态。在本说明书中,“左侧”和“右侧”以乘骑在车辆上的驾驶员观察的左右侧为准。图1是作为具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把手锁定机构安装结构的跨乘式车辆的一种类型的摩托车的右侧视图。摩托车的车身框架FR由构成前半部的主框架1,连接于主框架1的后部并构成后半部的后框架2,和从主框架1的前部跨至后部的左右一对的副框架4构成。
主框架1的前端处安装有头管5,在该头管5的转向装置插通孔5a(图3)内转动自如地插通有转向轴7(图2)。通过该转向轴7(图2),上支架6和下支架8支持于主框架1上。前叉10支持于这些上支架6和下支架8上,前轮12支持于该前叉10的下端部上。前叉10的上端部的上支架6上安装有把手14。即,借助于操纵把手14,可通过上支架6、转向轴7(图2)、头管5和前叉10,操纵前轮12。
主框架1的后端部向后下方倾斜,该后端部上形成有摇臂支架16。摇臂18的前端部通过枢轴20摇动自如地支持于该摇臂支架16上。该摇臂18的后端部上支持有后轮22。作为摩托车的驱动源的发动机E装载于主框架1的中央部的下方位置处。通过该发动机E,借助于链条那样的传动构件21驱动后轮22。
发动机E为内燃机,且在该实施形态中是四汽缸四冲程的并列多汽缸发动机。在发动机E的前表面连接有4根排气管23。这些排气管23向前方大幅度弯曲之后向后方延伸集合于发动机E的下方,连接于在后轮22的右侧配置的消声器24上。
在主框架1的上部配置有燃料箱26。在头管5和燃料箱26之间配置有点火开关30,支持于主框架1上。点火开关30的详细内容在后文叙述。前叉10的前表面支持有前照灯单元28。前照灯单元28上支持有覆盖前叉10上部的前方的树脂制的前整流罩31。
发动机E的斜前上方处配置有用于使发动机冷却介质散热的散热器32。左右一对的树脂制的侧整流罩34,支持于车身框架FR上,并从散热器32的上方侧方延伸至副框架4的上端部及主框架1的前部的外侧。发动机E的下部安装有由树脂构成的左右一对的下整流罩36。
后框架2的上部安装有驾驶员用座椅38及同乘者用座椅40。侧盖42从驾驶员用座椅38的下方延伸至发动机E的后部,从外侧覆盖副框架4的后半部。副框架盖44支持于副框架4上,从侧盖42的前端部延伸至侧整流罩34的下部,从外侧覆盖副框架4的前半部。
夹住侧盖42的上下位置处配置有上部框架盖46和下部框架盖48。上部框架盖46从侧整流罩34沿着燃料箱26的下边缘延伸至侧盖42,从外侧覆盖主框架1。下部框架盖48从侧盖42向下方延伸,从外侧覆盖摇臂支架16。
如图2所示,所述点火开关30通过开关支架50安装于主框架1的上表面。点火开关30与连接在其下部的把手锁定机构52形成为一体,构成开关单元55。开关单元55通过类似螺栓的紧固构件54支持于开关支架50上。即,开关支架50也具有作为支持把手锁定机构52的支持构件的功能。开关支架50通过第一紧固构件66、第二紧固构件68、第三紧固构件70三处支持于主框架1上。第一紧固构件66、第二紧固构件68、第三紧固构件70例如是由单向螺栓构成的螺纹体。虽然可以使用单向螺栓以外的螺栓体,但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使用与通用的工具不相匹配的头部形状的螺纹体等,并形成装配后不易装卸的结构。开关支架50的详细内容在后文叙述。
把手锁定机构52具有前后方向进退自如的锁销56。锁销56通过钥匙(key)操作点火开关30进行进退,锁定或解锁把手14。在上支架6的后部,钥匙被执行锁定操作时,形成有锁销56进入并接合的锁孔58。锁孔58以转向轴7的转动轴心A为中心辐射状地形成在两处。锁孔58在把手14切换为左右任意一侧的状态下,均可与锁销56接合并锁定。
图3是车身框架FR的前部的俯视图,图4是左侧视图。如图3所示,主框架1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的管状的钢制的框架片60、60,和是钢铸件的头管5。框架片60、60的前端通过焊接连接于头管5,此外,左右一对的框架片60、60的前部60a、60a的上表面通过焊接连接有金属板制的安装构件62。头管5和左右的框架片60、60为同种金属形成,因此容易焊接。安装构件62为用于将开关支架50(图2)支持于车身上的构件。安装构件62具有,通过金属板的按压成形而形成的主体64,和拧合有所述第一紧固构件66、第二紧固构件68、第三紧固构件70(图2)的第一螺纹孔72、第二螺纹孔74、第三螺纹孔76。
安装构件62的主体64由支持开关支架50(图2)的支持部62a,和从支持部62a的左右方向两端向下方弯曲并延伸至框架片60的外侧的结合部62b、62b构成。安装构件62通过将结合部62b、62b焊接在框架片60、60上,使其与主框架1一体化。借助于此,可提高头管5周边的刚性。结合部62b、62b对应于第二螺纹孔74和第三螺纹孔76,在前侧的区域以及后侧的区域两者处进行焊接。安装构件62形成为俯视时后方开口的V字状,借助于此,可将点火开关30(图2)的一部分配置在框架片60、60之间的空间内,实现空间的节约。主体64通过按压成形而形成,因此可以平坦地形成支持开关支架50(图2)的上表面,第一螺纹孔72、第二螺纹孔74、第三螺纹孔76以其轴相对于上表面几乎正交的方式形成。
第一螺纹孔72、第二螺纹孔74、第三螺纹孔76例如在与设置于主体64上的贯通孔相对应的位置上通过已焊接的焊接螺母构成。第一螺纹孔72在头管5的附近的主框架第一位置78处形成。具体而言,主框架第一位置78是在主体64的前部且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是与执行锁定操作时的锁孔58(图2)从后方相对的位置。俯视时,第一螺纹孔72位于左右一对的框架片60,60的前部60a,60a之间。借助于此,可防止焊接螺母妨碍框架片60。第二螺纹孔74在主体64的后部附近的左侧部的主框架第二位置80处形成。第三螺纹孔76在主体64的后部附近的右侧部的主框架第三位置82处形成。俯视时,第二螺纹孔74和第三螺纹孔76位于框架片60的车宽方向外侧。借助于此,可防止焊接螺母妨碍框架片60。
主框架第三位置82是不在连接主框架第一位置78和主框架第二位置80的直线上的位置。俯视时,主框架第一位置78,主框架第二位置80,主框架第三位置82形成以主框架第一位置78为顶点的三角形。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第一螺纹孔72、第二螺纹孔74、第三螺纹孔76通过焊接螺母构成,但也可替代地在安装构件62的主体64上形成直接螺纹孔。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使在主体64中形成的螺纹孔的部分厚壁。
图5至图7分别是开关支架50的俯视图,左侧视图,主视图。开关支架50为铸造品,且具有上部的点火开关容纳部84,和下部的把手锁定机构容纳部86。点火开关容纳部84具有上方开口的筒部87。如图6所示,以使上端从该筒部87的内部突出的状态容纳点火开关30。
如图7所示,把手锁定机构容纳部86具有朝前方的开口88。如图6所示,以从该开口88向前方突出的状态容纳把手锁定机构52。
如图5所示,在连接筒部87和把手锁定机构容纳部86的连接部90上,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地形成有两个朝向上下方向的贯通孔92。图2所示的紧固构件54从上方插通该贯通孔92,该紧固构件54拧紧于把手锁定机构52上形成的螺纹孔(未图示)内。借助于此,由点火开关30和把手锁定机构52构成的开关单元55支持在开关支架50上。
开关支架50在与安装构件62的第一螺纹孔72、第二螺纹孔74、第三螺纹孔76(图3)相对应的位置,即分别与主框架第一位置78,主框架第二位置80,主框架第三位置82(图8)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朝向上下方向的第一插通孔94,第二插通孔96,第三插通孔98。第一插通孔94形成于构成开口88的前壁的桥梁(bridge)部86a处,第二插通孔96形成于连接部90的左侧部,第三插通孔98形成于连接部90的右侧部。
第二插通孔96、第三插通孔98与第一插通孔94相比较大地形成。具体而言,当圆形的第一插通孔94的内径为D1时,圆形的第二插通孔96的内径D2为1.1~1.3D1。又,第三插通孔98为在左右方向(车宽方向)上有长轴的椭圆形,短轴的长度D3为1.1~1.3D1,长轴的长度D4为1.3~1.5D1。
换言之,当第一紧固构件66、第二紧固构件68、第三紧固构件70(图2)的外径为d时,第一紧固构件66的外径d和第一插通孔94的内径D1之间的第一间隙(D1-d),与第二紧固构件68的外径d和第二插通孔96的内径D2之间的第二间隙(D2-d),第三紧固构件70的外径d和第三插通孔98的短轴D3及长轴D4之间的第三间隙(D3-d)及第四间隙(D4-d)相比较小地形成。
开关支架50在第一插通孔94和第二插通孔96的后方分别形成有箱盖安装部100、100。在各箱盖安装部100上形成有朝向上下方向的螺纹孔100a、100a。如图2所示,在燃料箱26的箱盖69的前端部上设置有朝斜前方耳状突出的一对安装部69a。螺栓102从上方插通各安装部69a的贯通孔(未图示),拧紧于图5所示的螺纹孔100a内,借助于此将箱盖69(图2)的前部支持在车身上。像这样,借助于使开关支架50兼用为箱支架的一部分,可删减部件数量。
此外,开关支架50在第一插通孔94、第二插通孔96的前方处分别形成有用于安装图2所示的侧整流罩34的侧整流罩安装部104、104。在各侧整流罩安装部104上形成有朝向上下方向的螺纹孔104a、104a。如图2所示,螺栓108从上方插通设置于侧整流罩34的前端部的安装部106的贯通孔(未图示),拧紧于图5所示的螺纹孔104a内,借助于此将侧整流罩34的前部支持于车身上。像这样,借助于使开关支架50兼用为侧整流罩支架的一部分,可删减部件数量。
图8和图9分别为在图3和图4所示的主框架1上安装了开关支架50的图。如图9所示,在主框架1的安装构件62上支持开关支架50。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在主框架第一位置78处,在开关支架50的第一插通孔94内插通第一紧固构件66(图2),并将第一紧固构件66(图2)拧紧于图3所示的安装构件62的第一螺纹孔72内。借助于此定位并固定开关支架50的前部。
又,在主框架第二位置80和第三位置82处,在开关支架50的第二插通孔96和第三插通孔98内插通第二紧固构件68和第三紧固构件70(图2),并分别将第二紧固构件68和第三紧固构件70(图2)拧紧于图3所示的安装构件62的第二螺纹孔74和第三螺纹孔76内。借助于此将图8所示的开关支架50固定在主框架1上。
接着,说明把手锁定机构52的安装方法。如图10所示,该安装方法具有准备工序S1,焊接工序S2,紧固工序S3,和支持工序S4。在准备工序S1中,图4所示在头管5上准备:焊接有左右的框架片60的框架基体110;安装构件62;图5所示的开关支架50;和图2所示的上支架6。
在焊接工序S2中,在图3所示的头管5的转向装置插通孔5a和安装构件62的第一螺纹孔72完成定位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连接框架片60和安装构件62从而形成主框架1。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在利用治具进行定位转向装置插通孔5a的中心轴心B和第一螺纹孔72的中心轴C之间的相对角度θ及相对距离R的状态下,焊接框架片60和安装构件62。相对距离R为头管5的上端开口的中心位置到第一螺纹孔72的中心位置的水平距离。转向装置插通孔5a的中心轴B与图2所示的转向轴7的转动轴心A几乎一致。
图3所示的头管5的转向装置插通孔5a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的治具形成为,不仅对转向装置插通孔5a和第一螺纹孔72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还对第二螺纹孔74和第三螺纹孔76与转向装置插通孔5a和第一螺纹孔72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的结构。借助于此,在确定各螺纹孔72、74、76和转向装置插通孔5a的相对位置的状态下,可焊接框架片60和安装构件62。其结果是,可防止锁销56(图2)的嵌合不良。
在紧固工序S3中,在安装构件62的第一螺纹孔72和图8所示的开关支架50的第一插通孔94位置吻合的状态下, 如上所述,利用第一紧固构件66、第二紧固构件68、第三紧固构件70(图2),在主框架1的安装构件62上安装开关支架50。此外,在支持工序S4中,图2所示的上支架6支持于头管5上。
设置有锁孔58的上支架6支持在头管5上,具有锁销56的把手锁定机构52通过开关支架50和安装构件62支持于连接在头管5上的框架片60上。因此,在焊接工序S2中,将头管5的转向装置插通孔5a和安装构件62的第一螺纹孔72进行定位,在紧固工序S3中,将安装构件62的第一螺纹孔72和开关支架50的第一插通孔94进行对位。借助于此,确定锁孔58和锁销56的相对位置。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8所示,开关支架50紧固于与锁孔58(图2)相对的主框架第一位置78处,因此可抑制图2的锁孔58和锁销56的相对位置偏移。又,开关支架50在与图8所示的主框架第一位置78不同的主框架第二位置80及第三位置82处也紧固于主框架1上,因此开关支架50可坚固地支持在主框架1上。
图9所示的头管5和框架片60通过焊接连接,安装构件62通过焊接连接在框架片60上,开关支架50支持在安装构件62上。因此,由于制造误差,装配误差等使累积误差变大,从而使图2的锁孔58和锁销56的相对误差变大。又,第一紧固构件66、第二紧固构件68、第三紧固构件70由单向螺栓构成,安装后难以进行微调整。因此,有必要从一开始就高精度地安装。在上述结构中,对齐图4所示的安装构件62的第一螺纹孔72和头管5的转向装置插通孔5a的位置,且对齐第一螺纹孔72和图8所示的开关支架50的第一插通孔94的位置。借助于此,即使主框架1的精度较低时,也可高精度地确保图2的锁销56和锁孔58的相对位置。
如图8所示,开关支架50通过主框架第一位置78、主框架第二位置80、主框架第三位置82这三处被支持,因此,开关支架50可相对于主框架1进行面接触。借助于此,可有效防止相对于主框架1的倾斜。其结果是,可更高精度地确保锁销56(图2)和锁孔58(图2)的相对位置。又,图5的第一插通孔94的第一间隙(D1-d)与第二插通孔96的第二间隙(D2-d),第三插通孔98的第三间隙(D3-d)、(D4-d)相比较小地形成。借助于此,在图8的主框架第一位置78处,可高精度地进行锁销56(图2)和锁孔58(图2)的对位,且可在主框架第二位置80和第三位置82处,吸收头管5和主框架1的制造误差、装配误差等。
如图4所示,在焊接工序S2中,安装构件62的第一螺纹孔72和头管5的转向装置插通孔5a的相对位置已定位的状态下,焊接框架片60和安装构件62。借助于此,高精度地确保了转向装置插通孔5a和第一螺纹孔72的相对位置,其结果是,可抑制图2的锁孔58和锁销56的相对位置偏移。
本实用新型也可适用于,主框架1和头管5不是通过铸造而成的一体成型制品,而是主框架1和头管5通过焊接而固定的结构的跨乘式车辆。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上的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追加,变更或删除。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虽然开关支架50通过三处支持在主框架1上,但只要支持在在至少包含主框架第一位置78的多个位置处即可,可以是两处或者四处以上。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虽然把手锁定机构52与点火开关30为一体结构,但也可以为独立体。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把手锁定机构安装结构不仅可适用于摩托车以外的跨乘式车辆,也可适用于三轮车,四轮车。因此,那样的实施形态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跨乘式车辆的把手锁定机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连接于主框架的前端的头管;
转向自如地支持在所述头管上的上支架;和
安装于所述主框架的上表面且支持把手锁定机构的支持构件;
所述把手锁定机构具有执行锁定操作时与所述上支架的锁孔接合的锁销;
所述支持构件在与所述锁孔相对的主框架第一位置处,通过第一紧固构件紧固于所述主框架上,在与所述主框架第一位置不同的其他的主框架位置处,通过其他的紧固构件紧固于所述主框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的把手锁定机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的主框架位置包含主框架第二位置和主框架第三位置;
所述其他的紧固构件包含第二紧固构件和第三紧固构件;
所述支持构件在所述主框架第二位置处,通过所述第二紧固构件紧固于所述主框架上,此外,通过所述第三紧固构件,在连接所述主框架第一位置和所述主框架第二位置的直线上之外的所述主框架第三位置处,紧固于所述主框架;
所述第一至第三紧固构件为插通于所述支持构件的圆形的第一至第三插通孔中的螺纹体;
所述第一紧固构件的外径和第一插通孔的内径之间的第一间隙形成为比所述第三紧固构件的外径和所述第三插通孔的内径之间的第三间隙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乘式车辆的把手锁定机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形成为比其他的紧固构件的外径和其他的插通孔的内径之间的间隙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06871A JP6130115B2 (ja) | 2012-09-20 | 2012-09-20 | 鞍乗型車両のハンドルロック機構取付構造およびその取付方法 |
JP2012-206871 | 2012-09-2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511846U true CN203511846U (zh) | 2014-04-02 |
Family
ID=50370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57412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11846U (zh) | 2012-09-20 | 2013-09-17 | 跨乘式车辆的把手锁定机构安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30115B2 (zh) |
CN (1) | CN20351184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04622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式车辆的把手锁止装置 |
CN110329408A (zh) * | 2018-03-29 | 2019-10-1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019385A (ja) | 2015-07-10 | 2017-01-26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75428B2 (ja) * | 1993-10-12 | 2001-06-11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カバー |
JP3531359B2 (ja) * | 1996-06-17 | 2004-05-31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盗難防止装置 |
JP3434481B2 (ja) * | 2000-01-13 | 2003-08-11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 |
JP4836254B2 (ja) * | 2006-09-29 | 2011-12-1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灯体ユニットの支持構造 |
JP5095486B2 (ja) * | 2007-05-30 | 2012-12-12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車両 |
TWI373424B (en) * | 2009-02-17 | 2012-10-0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Electronic ignition-lock apparatus for motorcycle |
JP5553555B2 (ja) * | 2009-08-27 | 2014-07-16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標示プレート取付構造 |
JP5953096B2 (ja) * | 2012-04-20 | 2016-07-2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
JP2013256154A (ja) * | 2012-06-11 | 2013-12-26 | Hond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 |
-
2012
- 2012-09-20 JP JP2012206871A patent/JP613011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9-17 CN CN201320574127.5U patent/CN20351184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04622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式车辆的把手锁止装置 |
CN110329408A (zh) * | 2018-03-29 | 2019-10-1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061742A (ja) | 2014-04-10 |
JP6130115B2 (ja) | 2017-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145028B2 (en) | Mounting structure of wheel speed sensor ring | |
JP5046994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サイドスタンド取り付け構造 | |
CN203511846U (zh) | 跨乘式车辆的把手锁定机构安装结构 | |
EP2835308B1 (en) | Front cowl stay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
CN102822047B (zh) | 鞍乘型车辆的车架结构 | |
JP5307586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ハンドルロック構造 | |
US9638156B2 (en) |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
JP2008222010A (ja) | 車両 | |
US7114588B2 (en) |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of two-wheeler | |
CN106005126B (zh) | 设有信号装置的鞍骑型车辆 | |
CN102372056A (zh) | 自动二轮车 | |
CN101696868B (zh) | 弯梁摩托车手把管检具 | |
CN203740056U (zh) | 跨乘式车辆的防护单元 | |
US20190040911A1 (en) | Bearing structure for shaft | |
CN102953609A (zh) | 跨骑型车辆的锁芯保持构造以及方法 | |
JP6107161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 |
CN103661721A (zh) | 跨乘式车辆的框架结构 | |
AU2013209327B2 (en) | Resin tank structure for vehicle | |
TWI427212B (zh) | Locomotive anti - theft magnet lock configuration structure | |
EP2669167B1 (en) | Fuel tank and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 |
JP2016032949A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におけるステップ構造 | |
JP7154402B2 (ja) | サイドスタンド構造 | |
JP2009073288A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ヘッドライト支持部構造 | |
CN201325511Y (zh) | 把式车辆车把立管折叠防盗防撬装置 | |
JP7369750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