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63168U - 油雾分离器 - Google Patents
油雾分离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463168U CN203463168U CN201320522862.1U CN201320522862U CN203463168U CN 203463168 U CN203463168 U CN 203463168U CN 201320522862 U CN201320522862 U CN 201320522862U CN 203463168 U CN203463168 U CN 2034631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idewall
- next door
- cylinder
- gas leak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 F01M13/0416—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arranged in valve-c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 F01M2013/0433—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with a deflection device, e.g. scree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 F01M2013/0461—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with a labyrin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雾分离器,其在发动机的汽缸头部形成有漏气的入口开口、出口开口以及连接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的流路,且在流路中具备将漏气分离为气体成分与油成分的气液分离结构。而且,汽缸头部具备:汽缸头盖,其形成流路的上壁和侧壁;以及隔板,其形成流路的底壁。进而,气液分离结构具备喷嘴部,其用于提高漏气的流速;以及碰撞部,其设于喷嘴部的漏气气流的下游侧;且碰撞部由汽缸头盖的侧壁构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雾分离器,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能够发挥充分的去油性能、并且能够降低部件件数以及实现小型化的油雾分离器。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油雾分离器,通常公知有在发动机的汽缸头部形成供漏气流动的流路、并在该流路中具备将漏气分离为气体成分与油成分的气液分离结构的油雾分离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9-121281号公报)。在该专利文献1中,作为气液分离结构,例如如图6所示,公开有如下结构107(也被称作“撞击式气液分离结构”。),该结构107使形成有细孔114的喷嘴板115与撞击板112沿着漏气的流动方向相对配置,通过使利用细孔114加速了的漏气与撞击板112相碰撞而分离并收集漏气中所含有的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在汽缸头盖108内沿着漏气的气流方向相对地配置喷嘴板115与撞击板112,因此需要在汽缸头盖108上另设撞击板112,从而导致部件件数增加,另外,难以实现小型化。结果,无法应对因狭窄的发动机室内的制约等而欲局部下降发动机的高度的情况等的要求。
另外,作为其他的以往的油雾分离器,通常公知有将漏气的入口设置于汽缸头盖的侧壁的油雾分离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6-177258号公报)。但是,即使是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也需要在汽缸头盖上另设碰撞壁,从而导致部件件数增加,另外,难以实现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发挥充分的去油性能、并且能够降低部件件数和实现小型化的油雾分离器。
本实施方式是一种油雾分离器,其主旨在于,该油雾分离器在发动机的汽缸头部形成有漏气的入口开口、出口开口以及将该入口开口和该出口开口连接起来的流路,且该油雾分离器在该流路中具备将漏气分离为气体成分和油成分的气液分离结构,上述汽缸头部具备:汽缸头盖,其形成上述流路的上壁和侧壁;以及隔板,其形成上述流路的底壁;上述气液分离结构具备:喷嘴部,其用于提高漏气的流速;以及碰撞部,其设于该喷嘴部的漏气气流的下游侧;上述碰撞部由上述汽缸头盖的侧壁构成。
其他实施方式的主旨在于,上述喷嘴部具备形成有与上述碰撞部相对的小孔的隔壁,该隔壁以包围上述入口开口的方式设置。
其他实施方式的主旨在于,在上述隔壁的、与形成有上述小孔的第1侧壁交叉的第2侧壁上形成有油排出孔。
其他实施方式的主旨在于,在上述汽缸头盖的侧壁的、上述碰撞部的漏气气流的下游侧设有流出防止肋。
其他实施方式的主旨在于,上述隔壁具有:上壁,其与上述汽缸头盖的上壁相对;以及第1侧壁,其与沿着上述汽缸头盖的长度方向的侧壁相对,并且形成有上述小孔。
其他实施方式的主旨在于,在上述隔壁的上述第1侧壁的、上述碰撞部的漏气气流的下游侧设有流出防止肋。
其他实施方式的主旨在于,上述喷嘴部具备形成有与上述碰撞部相对的小孔的隔壁,该隔壁以包围上述入口开口的方式设置,在上述隔壁的、与形成有上述小孔的第1侧壁交叉的第2侧壁上形成有油排出孔,在上述汽缸头盖的侧壁的、上述碰撞部的漏气气流的下游侧设有流出防止肋。
其他实施方式的主旨在于,上述隔壁具有:上壁,其与上述汽缸头盖的上壁相对;以及上述第1侧壁,其与上述汽缸头盖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侧壁相对,并且形成有上述小孔;在上述隔壁的上述第1侧壁的、上述碰撞部的漏气气流的下游侧设有流出防止肋。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油雾分离器,汽缸头部具备:汽缸头盖,其形成流路的上壁和侧壁;以及隔板,其形成流路的底壁;气液分离结构具备:喷嘴部,其用于提高漏气的流速;以及碰撞部,其设于喷嘴部的漏气气流的下游侧;且碰撞部由汽缸头盖的侧壁构成。而且,通过使被喷嘴部加速了的漏气与碰撞部相碰撞,漏气中所含有的油成分被分离并被收集。由此,能够发挥充分的去油性能。另外,由于以汽缸头盖的侧壁构成形成撞击式的气液分离结构的碰撞部,因此无需如以往那样在汽缸头盖另设碰撞部,从而能够实现降低部件件数和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喷嘴部具备形成有与上述碰撞部相对的小孔的隔壁,且该隔壁以包围上述入口开口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从入口开口流入的漏气与隔壁相碰撞、或者被隔壁改变气流方向,从而油成分(主要是液状油)被分离并被收集,并且通过小孔而被加速了的漏气与碰撞部相碰撞,从而油成分(主要是雾状油)进一步被分离并被收集。由此,能够提高去油效率。
另外,在上述隔壁的、与形成有上述小孔的第1侧壁交叉的第2侧壁上形成有油排出孔的情况下,能够在隔壁内的与漏气气流分离的位置处设定油排出孔。由此,能够提高所收集的油的排出性。
进而,在上述汽缸头盖的侧壁的、上述碰撞部的漏气气流的下游侧设有流出防止肋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流出防止肋抑制所收集的油被再带走。
另外,在上述隔壁具有与上述汽缸头盖的上壁相对的上壁和与上述汽缸头盖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侧壁相对并且形成有上述小孔的第1侧壁的情况下,漏气从喷嘴部向与油雾分离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流动并与碰撞部相碰撞。而且,与碰撞部相碰撞的漏气通过沿着汽缸头盖的长度方向的侧壁与隔壁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以及汽缸头盖的上壁与隔壁的上壁之间的间隙向下游侧流动。这样,通过使漏气的气流分散,能够抑制所收集的油被再带走。
另外,在上述隔壁的上述第1侧壁的、上述碰撞部的漏气气流的下游侧设置流出防止肋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流出防止肋抑制所收集的油被再带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列举了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典型的实施方式的非限定性例子,参照所论及的多个附图并利用以下的详细记述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多幅附图中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实施例的油雾分离器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剖切上述油雾分离器的局部所获得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油雾分离器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以往的油雾分离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所示的技术方案是示例性的技术方案以及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且上述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最有效地且容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概念性特征的说明。基于这一点,本说明书并不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根本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超出需要程度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的结构的说明书,而是利用与附图相配合的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在实际中如何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几个技术方案。
本实施方式的油雾分离器(1)在发动机的汽缸头部(2)形成有漏气的入口开口(3)、出口开口(4)以及连接入口开口与该出口开口的流路(5),且在流路中具备将漏气分离为气体成分与油成分的气液分离结构(7)。而且,该油雾分离器(1)的特征在于,汽缸头部具备:汽缸头盖(8),其形成流路的上壁和侧壁;以及隔板(9),其形成流路的底壁。进而,气液分离结构具备:喷嘴部(11),其用于提高漏气的流速;以及碰撞部(12),其设于喷嘴部的漏气气流的下游侧;且碰撞部由汽缸头盖的侧壁(8a)构成(例如,参照图1~图5等)。上述流路通常设置于入口开口与出口开口之间。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油雾分离器,例如能够列举如下实施方式:上述喷嘴部(11)具备形成有与碰撞部(12)相对的小孔(14)的隔壁(15),隔壁以包围入口开口(3)的方式设置(例如,参照图2和图3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在上述隔壁(15)上,能够在与形成有小孔(14)的第1侧壁(15a)交叉的第2侧壁(15b)上形成有油排出孔(16)(例如,参照图2和图3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上述隔壁(15)能够以将包括入口开口(3)在内的流路(5)的一部分从其他部分分隔而出的方式设置(例如,参照图2和图3等)。由此,能够利用小孔充分地提高漏气的速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上述隔壁(15)能够具有与形成于隔板(9)的入口开口(3)相对的上壁(17a)(例如,参照图2等)。由此,通过使从入口开口流入的漏气与上壁相碰撞,分离并收集油成分(主要是液状油)。优选的是该上壁(17a)随着朝向隔壁(15)内的漏气的气流方向而向下倾斜。由此能够抑制所收集的油被再带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上述隔壁(15)能够具有上壁(17b),在该上壁(17b)与汽缸头盖(8)的上壁(8b)之间形成间隙(18)(例如,参照图2等)。由此,与碰撞部相碰撞的漏气通过汽缸头盖的侧壁与隔壁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以及汽缸头盖的上壁与隔壁的上壁之间的间隙向下游侧流动。这样,通过使漏气的气流分散,能够抑制所收集的油被再带走。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油雾分离器,例如能够列举如下实施方式:在上述汽缸头盖(8)的侧壁(8a)的、碰撞部(12)的下游侧设有流出防止肋(19)(例如,参照图2和图3等)。该流出防止肋(19)优选设置于汽缸头盖(8)的侧壁(8a)和上壁(8b)。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所收集的油被再带走。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油雾分离器,例如能够列举如下实施方式:在上述隔壁(15)的侧壁(15a)的、碰撞部(12)的下游侧设有流出防止肋(20)(例如,参照图2和图3等)。该流出防止肋(20)优选设于隔壁(15)的侧壁(15a)和上壁(17b)。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所收集的油被再带走。
实施例
以下,使用附图,根据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油雾分离器1在发动机的汽缸头部2形成有漏气的入口开口3、出口开口4以及流路5,且在该流路5中具备将漏气分离为气体成分与油成分的气液分离结构7。另外,上述流路5是连接入口开口3与出口开口4的漏气的流路。
上述汽缸头部2具备:汽缸头盖8,其形成流路5的上壁和侧壁;以及隔板9,其形成流路5的底壁。该汽缸头盖8为树脂制,且形成为长条箱状。另外,在汽缸头盖8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形成有出口开口4。另外,隔板9为树脂制,且形成为长条板状。在该板9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形成有入口开口3和油排出口6。另外,对于上述汽缸头盖8和隔板9,通过利用振动熔接等使它们的对接面接合并一体化。
如图2~图4所示,上述气液分离结构7具备:喷嘴部11,其用于提高漏气的流速;以及碰撞部12,其设于该喷嘴部11的下游侧(即,漏气气流的下游侧)。该碰撞部12由汽缸头盖8的侧壁8a(即,沿着汽缸头盖8的长条方向的侧壁8a)的一部分构成(参照图3)。
上述喷嘴部11具备箱状的隔壁15,该隔壁15贯穿设置有与碰撞部12相对的多个(在图2中为6个)小孔14。该隔壁15以包围入口开口3的方式与隔板9形成为一体。而且,利用隔壁15和汽缸头盖8从其他部分分隔出包括入口开口3在内的流路5的一部分。另外,各小孔14形成为向被隔壁15分隔而成的空间侧突出的筒部。另外,在隔壁15的、与形成有小孔14的第1侧壁15a交叉的第2侧壁15b形成有油排出孔16。
如图2所示,上述隔壁15具有形成为台阶状的第1上壁17a和第2上壁17b。该第1上壁17a与形成于隔板9的入口开口3相对。另外,第1上壁17a随着朝向隔壁15内的漏气的气流方向而向下倾斜。另外,第2上壁17b在与汽缸头盖8的上壁8b之间形成间隙18(即,漏气的通路)。
在上述汽缸头盖8的侧壁8a和上壁8b上,在碰撞部12的下游侧设有向流路5内突出的流出防止肋19。另外,在上述隔壁15的侧壁15a和第2上壁17b上,在碰撞部12的下游侧设有向流路5内突出的流出防止肋20。上述流出防止肋19、20发挥阻挡漏气的气流的作用。
(2)油雾分离器的作用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油雾分离器1的作用。如图1~图3中的虚线箭头所示,产生于发动机内的漏气G利用进气系统的负压等的作用经由入口开口3流入到油雾分离器1内。该漏气G在隔壁15内与第1上壁17a相碰撞、或者被第1上壁17a改变气流方向,从而油成分(主要是液状油)被一次分离并被收集。如图1~图3中的虚拟线箭头所示,所收集的油O通过油排出孔16向隔壁15的外部排出,并经由油排出口6返回油盘(省略图示)。
另外,被一次分离后的漏气G在通过小孔14而被加速之后与碰撞部12(参照图3)相碰撞,进而油成分(主要是雾状油)被二次分离并被收集。所收集的油O因自重而落在隔板9上,并经由油排出口6返回油盘。该二次分离后的漏气G通过汽缸头盖8的侧壁8a与隔壁15的侧壁15a之间的间隙以及汽缸头盖8的上壁8b与隔壁15的第2上壁17b之间的间隙18而向下游侧流动。此时,通过利用流出防止肋19、20阻碍漏气G的气流而抑制所收集的油被再带走。之后,漏气G经由出口开口4被输送向进气系统。
(3)实施例的效果
以上,采用本实施例的油雾分离器1,汽缸头部2具备:汽缸头盖8,其形成流路5的上壁和侧壁;以及隔板9,其形成流路5的底壁;气液分离结构7具备:喷嘴部11,其用于提高漏气的流速;以及碰撞部12,其设于喷嘴部11的下游侧;且碰撞部12由汽缸头盖8的侧壁8a构成。而且,通过使被喷嘴部11加速了的漏气与碰撞部12相碰撞,从而分离并被收集漏气中所含有的油成分。由此,能够发挥充分的去油性能。另外,由于利用汽缸头盖8的侧壁8a构成形成撞击式的气液分离结构的碰撞部12,因此无需如以往那样在汽缸头盖另设碰撞部,能够实现降低部件件数和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喷嘴部11具备形成有与碰撞部12相对的小孔14的隔壁15,且隔壁15以包围入口开口3的方式设置,因此从入口开口3流入的漏气与隔壁15相碰撞、或者被隔壁15改变气流方向,从而油成分(主要是液状油)被分离而被收集,并且通过小孔14而被加速了的漏气与碰撞部12相碰撞,从而油成分(主要是雾状油)进一步被分离并被收集。由此,能够提高去油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隔壁15的、与形成有小孔14的第1侧壁15a交叉的第2侧壁15b上形成有油排出孔16,因此能够在隔壁15内的与漏气气流分离的位置处设定油排出孔16。由此,能够提高所收集的油的排出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隔壁15以将包括入口开口3在内的流路5的一部分从其他部分分隔而出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利用小孔14充分地提高漏气的速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隔壁15具有与形成于隔板9的入口开口3相对的上壁17a,因此从入口开口3流入的漏气与上壁17a相碰撞,从而油成分(主要是液状油)被分离并被收集。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上壁17a随着朝向隔壁15内的漏气的气流方向而向下倾斜,因此能够抑制所收集的油被再带走。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隔壁15具有在与汽缸头盖8的上壁8b之间形成间隙18的上壁17b,因此与碰撞部12相碰撞的漏气通过汽缸头盖8的侧壁8a与隔壁15的侧壁15a之间的间隙以及汽缸头盖8的上壁8b与隔壁15的上壁17b之间的间隙向下游侧流动。这样,通过使漏气的气流分散,能够抑制所收集的油被再带走。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汽缸头盖8的侧壁8a的、碰撞部12的下游侧设有流出防止肋19,因此能够利用流出防止肋19抑制所收集的油被再带走。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流出防止肋19设置于汽缸头盖8的侧壁8a和上壁8b,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所收集的油被再带走。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隔壁15的侧壁15a的、碰撞部12的下游侧设有流出防止肋20,因此能够利用流出防止肋20抑制所收集的油被再带走。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流出防止肋20设置于隔壁15的侧壁15a和上壁17b,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所收集的油被再带走。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对实施例进行各种变更。即,在上述实施例中,使漏气从喷嘴部11向与油雾分离器1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流动,且利用汽缸头盖8的沿着纵长方向的侧壁8a的一部分构成碰撞部12,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5所示,使漏气从喷嘴部11向油雾分离器1的长度方向流动,并利用汽缸头盖8的沿着宽度方向的侧壁(前壁)8a’构成碰撞部12’。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示例了具备将流路5的一部分从其他部分分隔而出的隔壁15的喷嘴部11,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不将流路5的一部分从其他部分分隔而出的喷嘴部。
进而,在上述实施例中,示例了树脂制的汽缸头盖8和隔板9,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金属制的汽缸头盖和隔板。
本实用新型作为分离、收集漏气中所含有的油成分的技术被广泛地应用。
上述的例子只是单纯以说明为目的,并不能解释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例子。对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为虽然列举了典型的实施方式的例子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记述以及图示所使用的语句并不是限定性的语句,而是说明性以及示例性的语句。在此,如详细叙述的那样,在该技术方案中,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前提下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书内进行变更。在此,虽在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叙述中参照了所指定的结构、材料以及实施例,但是并不意味着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于该公开技术方案,而且,本实用新型涉及附加的专利要求书内的、所有功能性相同的结构、方法以及使用方式。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详细叙述的实施方式,其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或变更。
Claims (8)
1.一种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该油雾分离器在发动机的汽缸头部形成有漏气的入口开口、出口开口以及将该入口开口和该出口开口连接起来的流路,且该油雾分离器在该流路中具备将漏气分离为气体成分和油成分的气液分离结构,
上述汽缸头部具备:汽缸头盖,其形成上述流路的上壁和侧壁;以及隔板,其形成上述流路的底壁;
上述气液分离结构具备:喷嘴部,其用于提高漏气的流速;以及碰撞部,其设于该喷嘴部的漏气气流的下游侧;
上述碰撞部由上述汽缸头盖的侧壁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喷嘴部具备形成有与上述碰撞部相对的小孔的隔壁,该隔壁以包围上述入口开口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隔壁的、与形成有上述小孔的第1侧壁交叉的第2侧壁上形成有油排出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汽缸头盖的侧壁的、上述碰撞部的漏气气流的下游侧设有流出防止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壁具有:上壁,其与上述汽缸头盖的上壁相对;以及第1侧壁,其与沿着上述汽缸头盖的长度方向的侧壁相对,并且形成有上述小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隔壁的上述第1侧壁的、上述碰撞部的漏气气流的下游侧设有流出防止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喷嘴部具备形成有与上述碰撞部相对的小孔的隔壁,该隔壁以包围上述入口开口的方式设置,
在上述隔壁的、与形成有上述小孔的第1侧壁交叉的第2侧壁上形成有油排出孔,
在上述汽缸头盖的侧壁的、上述碰撞部的漏气气流的下游侧设有流出防止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壁具有:上壁,其与上述汽缸头盖的上壁相对;以及上述第1侧壁,其与上述汽缸头盖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侧壁相对,并且形成有上述小孔;
在上述隔壁的上述第1侧壁的、上述碰撞部的漏气气流的下游侧设有流出防止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98901 | 2012-09-10 | ||
JP2012198901A JP5904065B2 (ja) | 2012-09-10 | 2012-09-10 | オイルミストセパレー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463168U true CN203463168U (zh) | 2014-03-05 |
Family
ID=50153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52286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63168U (zh) | 2012-09-10 | 2013-08-26 | 油雾分离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904065B2 (zh) |
CN (1) | CN203463168U (zh) |
DE (1) | DE102013214527B4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31861A (zh) * | 2014-07-21 | 2014-11-05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一种左右隔离式呼吸器滑油回流的装置 |
CN106661979A (zh) * | 2014-06-17 | 2017-05-10 | 认知控管株式会社 | 内燃机用分离器 |
CN106837470A (zh) * | 2015-12-04 | 2017-06-13 | 认知控管株式会社 | 内燃机用分离器 |
CN108005753A (zh) * | 2016-10-28 | 2018-05-08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油雾分离器 |
CN109707484A (zh) * | 2017-10-25 | 2019-05-03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油分离器 |
CN110131013A (zh) * | 2018-02-09 | 2019-08-16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油分离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84281B2 (ja) * | 2014-11-19 | 2018-09-05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CN107023348A (zh) * | 2017-06-02 | 2017-08-08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内置集成式油气分离器 |
JP6725604B2 (ja) * | 2018-08-24 | 2020-07-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ユニット |
US10683784B2 (en) * | 2018-11-20 | 2020-06-16 | Honda Motor Co., Ltd. | Oil mist separa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08313U (zh) * | 1988-01-11 | 1989-07-21 | ||
JP2001263036A (ja) * | 2000-03-23 | 2001-09-26 | Tennex Corp | 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ブローバイガスの還流装置 |
JP3861560B2 (ja) * | 2000-04-21 | 2006-12-20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 |
JP4075714B2 (ja) * | 2003-07-11 | 2008-04-1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ブリーザ室構造 |
US7165541B2 (en) * | 2004-11-18 | 2007-01-23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Protruding oil separation baffle holes |
JP2006177258A (ja) | 2004-12-22 | 2006-07-06 |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 エンジンのヘッドカバー構造 |
JP2008121478A (ja) * | 2006-11-10 | 2008-05-29 |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 | 内燃機関のブローバイ流路構造 |
JP2009121281A (ja) * | 2007-11-13 | 2009-06-04 |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 |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JP2011094507A (ja) * | 2009-10-28 | 2011-05-12 | Toyota Boshoku Corp | オイルミストセパレータ |
-
2012
- 2012-09-10 JP JP2012198901A patent/JP5904065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7-25 DE DE102013214527.6A patent/DE102013214527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8-26 CN CN201320522862.1U patent/CN20346316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61979A (zh) * | 2014-06-17 | 2017-05-10 | 认知控管株式会社 | 内燃机用分离器 |
CN104131861A (zh) * | 2014-07-21 | 2014-11-05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一种左右隔离式呼吸器滑油回流的装置 |
CN104131861B (zh) * | 2014-07-21 | 2017-06-20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一种左右隔离式呼吸器滑油回流的装置 |
CN106837470A (zh) * | 2015-12-04 | 2017-06-13 | 认知控管株式会社 | 内燃机用分离器 |
CN106837470B (zh) * | 2015-12-04 | 2019-07-05 | 认知控管株式会社 | 内燃机用分离器 |
CN108005753A (zh) * | 2016-10-28 | 2018-05-08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油雾分离器 |
US10774703B2 (en) | 2016-10-28 | 2020-09-15 |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 Oil mist separator |
CN108005753B (zh) * | 2016-10-28 | 2020-09-22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油雾分离器 |
CN109707484A (zh) * | 2017-10-25 | 2019-05-03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油分离器 |
CN109707484B (zh) * | 2017-10-25 | 2021-07-06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油分离器 |
CN110131013A (zh) * | 2018-02-09 | 2019-08-16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油分离器 |
CN110131013B (zh) * | 2018-02-09 | 2022-02-25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油分离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3214527B4 (de) | 2020-12-03 |
JP5904065B2 (ja) | 2016-04-13 |
DE102013214527A1 (de) | 2014-03-13 |
JP2014051958A (ja) | 2014-03-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463168U (zh) | 油雾分离器 | |
CN203476568U (zh) | 油雾分离器 | |
JP4169763B2 (ja) | ブローバイガス用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
JP4690257B2 (ja) | オイルミストセパレータ | |
JP6412424B2 (ja) | オイルミストセパレータ | |
CN102297002A (zh) | 发动机的油分离装置 | |
JP6908374B2 (ja) |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
JP4510108B2 (ja) | ブローバイガス用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
CN203559960U (zh) | 油雾分离器 | |
JP6065754B2 (ja) | オイルミストセパレータ | |
JP4425951B2 (ja) | ブローバイガス用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
JP2006250131A (ja) |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
US10731529B2 (en) | Oil separator | |
JP2012122370A (ja) | ブローバイガスのオイルミスト分離装置 | |
JP4353473B2 (ja) |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ブローバイガスのオイル分離装置 | |
JP6211870B2 (ja) |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
US9394856B2 (en) | Oil separator for separating oil from blow-by ga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5997513B2 (ja) |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
JP2012237234A (ja) | オイル分離装置、及びブローバイガス還流システム | |
JP5488041B2 (ja) |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
CN218407569U (zh) | 发动机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及发动机 | |
CN112638498B (zh) | 用于空气/液体分离的交错阵列布置 | |
WO2016056159A1 (ja) |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 |
CN220185239U (zh) | 气缸盖罩及发动机 | |
CN101956590B (zh) |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罩油气分离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