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44147U - 搁脚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搁脚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44147U
CN203244147U CN201320240794XU CN201320240794U CN203244147U CN 203244147 U CN203244147 U CN 203244147U CN 201320240794X U CN201320240794X U CN 201320240794XU CN 201320240794 U CN201320240794 U CN 201320240794U CN 203244147 U CN203244147 U CN 203244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leg rest
rest portion
analog bracket
analo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2407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幸史
后藤直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44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4414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6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transversally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95Lower-leg-rests, e.g. calf-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搁脚部装置,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搁脚部装置可靠地支承于座椅的前边缘。搁脚部装置具备将连杆机构支承于座椅座垫的前边缘的基座托架(23)。另外,在座垫框架的前边缘部(11f)(连结部件(42))设置有第一固定托架(45)。进而,在第二上轨道(12)设置有第二固定托架(46),该第二上轨道(12)设置成在所述前边缘部(11f)的下方支承座垫框架且能够与该座垫框架一体地沿宽度方向移动。并且,基座托架(23)经由上述第一固定托架(45)及第二固定托架(46)而固定于构成上述前边缘部(11f)的连结部件(42)与作为侧滑轨道的第二上轨道(12)。

Description

搁脚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搁脚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如下搁脚部装置:具备支承搁脚部的连杆机构、以及将该连杆机构支承于座椅的前边缘的基座托架,能够基于该连杆机构的动作而将搁脚部朝座椅的前方展开或者将搁脚部收纳于座椅侧。
例如,在图13及图14所示的例子中,构成座椅的构造体的座垫框架70通过将管形状的连结部件72架设于左右的侧框架71之间而形成。另外,具有与该连结部件72相同的管状的辅助连结部件73大致平行地架设于该连结部件72的下方、即座垫框架70的前边缘部70f的下方。并且,搁脚部装置77的基座托架78利用螺栓79及螺母80紧固于板状的固定托架74,其中,该固定托架74固定于上述连结部件72与辅助连结部件73。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例子中,座垫框架经由支承托架而支承于滑动轨道上。并且,搁脚部装置的基座托架在沿前后方向跨越该座垫框架的前边缘部的状态下以将该前边缘部夹入到该基座托架与支承托架之间的方式固定于该支承托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39145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图13及图14所示的例子中,能够通过侧框架71及连结部件72确保为了实现支承座椅载荷的座垫框架70本来的功能所需要的强度。因此,若考虑到制造成本的抑制或轻量化这样的观点,则期望尽力废除上述辅助连结部件73这样的用于安装搁脚部装置77的附加结构。
在该点上,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技术,通过将搁脚部装置的基座托架与座垫框架的前边缘部固定为一体,能够消减其部件件数及组装工序数。然而,在这种结构中,相对于上述搁脚部的输入载荷集中到座垫框架的前边缘部周围。并且,由于为了克服由此产生的扭转力矩、弯曲力矩而强化座垫框架的刚性,因而出现导致重量增加、制造成本上升这样的问题,在该点上,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搁脚部装置可靠地支承于座椅的前边缘的搁脚部装置的固定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搁脚部装置具备:搁脚部;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支承所述搁脚部,并且能够使所述搁脚部向展开位置及收纳位置移动;以及基座托架,该基座托架构成为将所述连杆机构支承于车辆座椅的前边缘,并且构成为固定于车辆座椅的座垫框架的前边缘部以及侧滑轨道,其中,所述侧滑轨道设置成在所述前边缘部的下方支承所述座垫框架并且能够与该座垫框架一体地沿宽度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不添加新的结构而将基座托架的固定部位设定于上下分离的位置。并且,由此,使搁脚部的经由连杆机构而传递至基座托架的负载载荷分散,从而能够将在该各固定部位产生的扭转力矩、弯曲力矩抑制为较小。结果,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搁脚部装置可靠地支承于座椅的前边缘。
另外,侧滑轨道与座垫框架一体地沿宽度方向移动。因此,通过上述基座托架的固定,不会损害该侧滑轨道所形成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功能。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要旨在于,所述基座托架经由第一固定托架及第二固定托架而被固定,其中,该第一固定托架设置于所述座垫框架的前边缘,该第二固定托架设置于所述侧滑轨道。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保良好的组装性及加工性。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要旨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托架及第二固定托架形成为能够从同一方向紧固所述基座托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保更加良好的组装性。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要旨在于,所述基座托架通过紧固而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托架及第二固定托架的一方,并且,通过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卡合而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托架及第二固定托架的另一方。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降低部件件数及组装工序数而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够确保更加良好的组装性。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要旨在于,通过所述卡合而固定所述基座托架的一方的固定托架具有板状部,该板状部朝向通过所述紧固而固定所述基座托架的一方的固定托架延伸,并且,在该板状部形成有卡合孔,通过在所述基座托架的一端设置的卡合爪插入于该卡合孔,从而该卡合孔与所述卡合爪卡合。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保良好的组装性,并且能够将基座托架可靠地固定于固定托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搁脚部装置可靠地支承于座椅的前边缘的搁脚部装置的固定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搁脚部装置的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具备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搁脚部装置的座椅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搁脚部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搁脚部装置的固定构造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搁脚部装置的固定构造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搁脚部装置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搁脚部装置的固定构造的A-A剖视图。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搁脚部装置的固定构造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搁脚部装置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搁脚部装置的固定构造的B-B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另一例子的搁脚部装置的固定构造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再一例子的搁脚部装置的固定构造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现有例的搁脚部装置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现有例的搁脚部装置的固定构造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2…座椅座垫;2a…前边缘(座椅的前边缘);6…座椅滑动装置;7…下轨道;8…上轨道;10…第二下轨道;11…座垫框架;11f…前边缘部;12…第二上轨道(侧滑轨道);20…搁脚部;21…搁脚部装置;22…连杆机构;23…基座托架;23a…下端;23b…上端;41…侧框架;41b…前端部;42…连结部件;45…第一固定托架;46…第二固定托架;46b…前端(板状部);47…螺栓插通孔;51…螺栓插通孔;52、53…螺栓插通孔;54…螺栓;55…螺母;56…第二固定托架;56b…前端部;57…卡合孔;58…卡合爪;59…板状突部;62…第二上轨道;62a…主体部;66…第二固定托架;68…板状部件;68b…前端部;70…座垫框架;70f…前边缘部;71…侧框架;72…连结部件;73…辅助连结部件;74…固定托架;77…搁脚部装置;78…基座托架;79…螺栓;8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将本实用新型具体化了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车辆用的座椅1具备:座椅座垫2;以及座椅靠背3,其设置成相对于该座椅座垫2的后端部自如倾动。另外,在座椅靠背3的上端设置有头枕4。并且,在座椅靠背3的宽度方向两端设置有一对扶手5。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座椅1经由座椅滑动装置6而支承于车辆的地板部FL上。并且,车辆的乘员通过利用该座椅滑动装置6的功能而能够进行座椅1的位置调整。
详述为,在地板部FL并列设置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在图2中为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下轨道7,并且在上述各下轨道7装配有能够在该各下轨道7上移动的上轨道8。另外,在各上轨道8上分别固定有支承托架9,并且在上述各支承托架9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分别架设有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在图2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下轨道10。并且,构成座椅1的构造体的座垫框架11固定在第二上轨道12上,该第二上轨道12装配成能够相对于上述各第二下轨道10移动。
即,通过各上轨道8相对于各下轨道7的相对移动,座椅1(座椅座垫2)与设置在上述各上轨道8上的支承托架9、第二下轨道10以及第二上轨道12一体地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另外,通过各第二上轨道12相对于各第二下轨道10的相对移动,座椅1与上述各第二上轨道12一体地沿宽度方向移动。并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6能够进行座椅1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的位置调整。
进而,如图1所示,在座椅座垫2与座椅靠背3之间夹装有座椅倾斜装置13,该座椅倾斜装置13能够限制座椅靠背3相对于座椅座垫2的相对转动以及能够容许座椅靠背3相对于座椅座垫2的相对转动。并且,车辆的乘员通过利用该座椅倾斜装置13的功能而能够调整该座椅靠背3的倾倒角度。
另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具备:搁脚部20,其设置于座椅座垫2的前边缘2a;以及搁脚部装置21,其将该搁脚部20向座椅1(座椅座垫2)的前方展开,或者将该搁脚部20收纳于该座椅座垫2的前边缘2a。并且,车辆的乘员通过利用该搁脚部装置21的功能而能够调整该搁脚部20的展开位置。
详述为,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搁脚部装置21具备左右一对连杆机构22。另外,针对上述各连杆机构22,一端(基端)分别与基座托架23连结,另一端(前端)分别与支承托架24连结。即,如图2及图4所示,通过各基座托架23固定于构成座椅座垫2的骨架(座椅1的构造体)的座垫框架11的前边缘部11f,从而各连杆机构22设置成支承于座椅座垫2的前边缘2a。并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搁脚部装置21能够在座椅1的前方支承固定于该搁脚部装置21的左右的支承托架24的搁脚部20。
如图3所示,各连杆机构22具备:第一转动连杆31,该第一转动连杆31以设置于其基端31a的关节J1为转动中心而与基座托架23连结;以及第二转动连杆32,该第二转动连杆32同样以设置于其基端32a的关节J2为转动中心而与基座托架23连结。
另外,各连杆机构22具备:第一摆动连杆33,其以设置于第一转动连杆31的前端31b的关节J3为转动中心而与该第一转动连杆31连结;以及第二摆动连杆34,其以同样设置于第二转动连杆32的前端32b的关节J4为转动中心而与该第二转动连杆32连结。
进而,第二摆动连杆34以关节J5为转动中心而与第一转动连杆31连结,其中,该关节J5设置于该第一转动连杆31的基端31a侧的关节J1与前端31b侧的关节J3之间。另外,第二摆动连杆34以设置于其前端34b的关节J6为转动中心而与支承托架24的后端部24a连结。并且,第一摆动连杆33以设置于其前端33b的关节J7为转动中心而与支承托架24的前端部24b连结。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各连杆机构22具有各连杆(31~34)以相对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的所谓的伸缩式连杆的结构。另外,如图5所示,在左右的连杆机构22之间,在第一转动连杆31的基端31a及前端31b分别架设有将两者连结的连结棒35、36,从而上述各连杆机构22一体动作。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搁脚部装置21能够基于上述各连杆机构22的动作而将支承于该各连杆机构22的前端的搁脚部20(支承托架24)向座椅1的前方展开,或将该搁脚部20收纳于该座椅座垫2的前边缘2a。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22通过使第一转动连杆31以提起其前端31b的方式转动(在该图中为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将搁脚部20形成为向座椅1的前方展开的展开状态。并且,通过使第一转动连杆31以放下其前端31b的方式转动(在该图中为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将搁脚部20形成为配置于座椅座垫2的前边缘2a附近的收纳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及图6所示,各连杆机构22基于螺旋弹簧38的弹性力被朝展开方向施力。进而,在将各基座托架23与各第一转动连杆31(的基端31a)连结成能够转动的关节J1,形成有能够限制该第一转动连杆31的转动的锁定机构40。并且,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搁脚部装置21,通过操作该锁定机构40来切换限制该第一转动连杆31的转动的锁定状态与容许该第一转动连杆31的转动的非锁定状态,从而能够将搁脚部20向座椅1的前方展开,以及调整其展开位置。
即,通过解除锁定机构40的限制而容许第一转动连杆31的转动,从而各连杆机构22基于上述螺旋弹簧38的弹性力(弹簧力)而向展开方向动作,此外,在使各连杆机构22向收纳方向动作的情况下,克服螺旋弹簧38的弹簧力而在搁脚部20输入载荷。并且,通过使锁定机构40重新形成为锁定状态,能够将搁脚部20配置到期望的位置。
(搁脚部装置的固定构造)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搁脚部装置的固定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4~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座椅1的构造体的座垫框架11通过将管状的连结部件42以架设的方式固定于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在图4中为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框架41的前端部41b而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件42焊接于各侧框架41的前端部41b。并且,如图7所示,在该连结部件42设置有用于固定上述搁脚部装置21的第一固定托架45。
另外,如图5~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连结部件42的下方(在图7中为下侧),并在将座垫框架11支承为能够沿宽度方向移动的第二上轨道12,设置有用于固定搁脚部装置21的第二固定托架46。并且,搁脚部装置21的各基座托架23经由上述第一固定托架45以及第二固定托架46,从而固定于构成该座垫框架11的前边缘部11f的连结部件42与作为侧滑轨道的第二上轨道12。
详述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固定托架45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并且通过焊接而固定于连结部件42。并且,在第一固定托架45设置有用于固定左右的连杆机构22的螺栓插通孔47(紧固部)。
另一方面,第二固定托架46具有折弯成大致“L”字型的板状的外形。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固定托架46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并且具有多个沿相对于其折弯部48的延伸方向(长边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短边方向)延伸的凸棱49。并且,第二固定托架46形成为:以呈直线状沿其长边方向延伸的折弯部48与第二上轨道12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将其短边方向的一端(基端46a、在图5中为下侧的端部)侧固定于该第二上轨道12。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上轨道12具有朝上侧(在图7中为上侧)凸起的截面大致“コ”字状的主体部12a,且该第二上轨道12装配于第二下轨道10。并且,第二固定托架46利用铆钉50相对于该主体部12a固定。
另外,在第二固定托架46的隔着其折弯部48的前端46b侧,在与上述第一固定托架45侧的各螺栓插通孔47对应的宽度方向位置分别设置有螺栓插通孔51(紧固部)。并且,在搁脚部装置21的各基座托架23设置有螺栓插通孔52以及螺栓插通孔53,其中,该螺栓插通孔52与上述第一固定托架45侧的各螺栓插通孔47对应,该螺栓插通孔53与第二固定托架46侧的各螺栓插通孔51对应。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搁脚部装置21的各基座托架23分别利用螺栓54及螺母55紧固于第一固定托架45及第二固定托架46。此处,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固定托架46以其螺栓插通孔51的轴线L2与第一固定托架45侧的螺栓插通孔47的轴线L1大致平行的方式设定其折弯部48的折弯角θ。并且,由此,能够从同一方向将作为紧固部件的螺栓54及螺母55安装于各螺栓插通孔47、51及各螺栓插通孔52、53,即能够从同一方向紧固各基座托架23。
接下来,对如上那样构成的搁脚部装置的固定构造的作用进行说明。
即,朝下方按压搁脚部20这样的输入载荷使基座托架23的固定部位产生扭转力矩、弯曲力矩于。在该点上,在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构造中,这种搁脚部20的传递到基座托架23的负载载荷分散到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第一固定托架45与第二固定托架46。并且,由此,能够将在上述第一固定托架45及第二固定托架46与基座托架23的固定部位产生的上述各转矩抑制为较小。
另外,通过在现有的第二上轨道12设置第二固定托架46,不添加新的结构,而能够如上述那样将基座托架23的固定部位设定于上下分离的位置。并且,第二下轨道10与设置有第一固定托架45的座垫框架11一体地沿宽度方向移动,所以也不会损害第二下轨道10所形成的座椅滑动装置6的功能。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那样的效果。
(1)搁脚部装置21具备:连杆机构22,其在前端支承搁脚部20;以及基座托架23,其将该连杆机构22支承于座椅座垫2的前边缘2a。另外,在构成座椅1的构造体的座椅框架11的前边缘部11f(连结部件42)设置有第一固定托架45。进而,在第二上轨道12设置有第二固定托架46,其中,该第二上轨道12设置成:在该前边缘部11f的下方支承座椅框架11并且能够与该座椅框架11一体地沿宽度方向移动。并且,基座托架23经由上述第一固定托架45与第二固定托架46而固定于构成上述前边缘部11f的连结部件42与作为侧滑轨道的第二上轨道12。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不添加新的结构而在上下分离的位置设定基座托架23的固定部位。并且,由此,使搁脚部20的经由连杆机构22而传递至基座托架23的负载载荷分散,从而能够将在基座托架23的固定部位产生的扭转力矩、弯曲力矩抑制为较小。结果,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搁脚部装置21可靠地支承于座椅座垫2的前边缘2a。并且,通过采用经由第一固定托架45及第二固定托架46而将基座托架23固定于上述连结部件42及第二上轨道12的结构,能够确保其良好的组装性及加工性。
(2)第一固定托架45及第二固定托架46形成为能够从同一方向紧固基座托架23。由此,能够确保更加良好的组装性。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将本实用新型具体化了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附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8~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比较中,其搁脚部装置21的固定构造不同。
详述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具有板状的外形且朝第一固定托架45侧延伸的第二固定托架56的前端部56b,代替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各螺栓插通孔51而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参照图8,为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状的卡合孔57。另外,在基座托架23的下端(在图10中为下侧的端部)23a形成有与上述各卡合孔57对应的一对卡合爪58。即、利用卡合孔57和卡合爪58构成卡合构造部6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卡合爪58通过下述方式而形成,即:在基座托架23的下端23a设置具有与上述各卡合孔57的孔径(宽度方向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宽度且向下方侧突出的板状突部59,将该各板状突部59配合第二固定托架56的板厚而弯曲成曲柄状。并且,基座托架23的下端23a侧通过上述卡合爪58与上述各卡合孔57的卡合而固定于第二固定托架56。
即,如图10所示,当组装搁脚部装置21时,首先,以沿着第二固定托架56的构成板状部的前端部56b的延伸方向的方式将基座托架23的各卡合爪58从第一固定托架45侧(在该图中为左斜上侧)插入到第二固定托架56的各卡合孔57。然后,通过将基座托架23的上端23b侧紧固于第一固定托架45,从而作为其卡合部的各卡合爪58与作为被卡合部的各卡合孔57卡合,基座托架23的下端23a侧与第二固定托架56被固定。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通过消减紧固部位能够实现进一步的结构简化。并且,通过由此导致的部件件数及组装工序数的降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够确保更加良好的组装性。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如下那样变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座垫框架11通过将管状的连结部件42以架设的方式固定于左右的侧框架41的前端部41b而形成。然而,不限于此,座垫框架11的结构可以为任意结构。此外,在考虑到对与基座托架23固定的固定部位产生的扭转力矩、弯曲力矩的耐性的情况下,其前边缘部越细越能得到更加显著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托架46(56)利用铆钉50固定于第二上轨道12。然而,不限于此,其固定方向可以任意变更。另外,例如,如图11所示,可以构成为第二固定托架66与第二上轨道62一体形成。即,在该例中,第二上轨道62的主体部62a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并且,第二固定托架66通过将构成其主体部62a的金属板的一部分向上方侧(在该图中为上侧)折返而形成。由此,能够实现更进一步的结构简化。
另外,在将已附加的部件固定于第二上轨道12的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其作为第二固定托架发挥功能。由此,不会导致部件件数增加而能够可靠地固定搁脚部装置21。另外,也具有其加工容易这样的优点。
此外,作为该情况下的“附加的结构”,例如能够列举出防脱板67等(参照图6及图9),该防脱板67限制该第二上轨道12在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以避免第二上轨道12从第二下轨道10脱落。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基座托架23通过紧固而固定于第一固定托架45,通过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卡合而固定于第二固定托架46。然而,不限于此,可以构成为:通过紧固而固定于第二固定托架46,通过卡合而固定于第一固定托架45。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基座托架23的下端23a形成作为卡合部的各卡合爪58,在第二固定托架56的前端部56b形成作为被卡合部的各卡合孔57。然而,不限于此,该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结构可以为任意结构。
进而,如图12所示,可以形成第二卡合部,将插入到卡合孔57的卡合爪58夹入到该第二卡合部与作为板状部的前端部56b之间。例如,将与第二固定托架56同样弯曲成大致“L”字型的板状部件68与第二固定托架56一体紧固。另外,板状部件68形成为:能够在其前端部68b与第二固定托架56的前端部56b之间形成与卡合爪58的厚度相当的间隙X。并且,可以构成为:插入到卡合孔57的卡合爪58的前端插入于该间隙X。通过形成为这种结构,能够基于由该搁脚部20的负载载荷而产生的扭转力矩、弯曲力矩,防止卡合孔57与卡合爪58之间的卡合松弛的情况。结果,能够确保良好的组装性,且能够可靠地固定搁脚部装置21。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卡合孔57在左右各形成有一个,但是其数量可以任意变更,并且,例如,在具有左右共用的基座托架的情况下等,其卡合爪与卡合孔的数量可以为各一个。
连杆机构22及锁定机构40的结构可以任意变更。
接下来,记载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所能够把握的技术思想与效果。
(A)要旨在于:具备第二卡合部,插入到上述卡合孔的上述卡合爪夹入到该第二卡合部与上述板状部之间。由此,能够确保良好的组装性,且能够可靠地固定搁脚部装置。

Claims (6)

1.一种搁脚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搁脚部;
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支承所述搁脚部,并且能够使所述搁脚部向展开位置及收纳位置移动;以及
基座托架,该基座托架构成为将所述连杆机构支承于车辆座椅的前边缘,并且构成为固定于车辆座椅的座垫框架的前边缘部以及侧滑轨道,其中,所述侧滑轨道设置成在所述前边缘部的下方支承所述座垫框架并且能够与该座垫框架一体地沿宽度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脚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搁脚部装置具备:
第一固定托架,其设置于所述座垫框架的前边缘部,并且固定于所述基座托架;以及
第二固定托架,其设置于所述侧滑轨道,并且固定于所述基座托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搁脚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托架及第二固定托架具备能够从同一方向紧固所述基座托架的紧固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搁脚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固定托架及第二固定托架的一方设有通过紧固而固定于所述基座托架的紧固部,
在所述第一固定托架及第二固定托架的另一方设有通过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卡合而固定于所述基座托架的卡合构造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搁脚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托架及所述第二固定托架中的通过所述卡合而固定于所述基座托架的一方的固定托架具有板状部,该板状部朝向通过所述紧固而固定所述基座托架的一方的固定托架延伸,并且,在该板状部形成有卡合孔,通过设于所述基座托架的一端的卡合爪插入于该卡合孔,从而该卡合孔与所述卡合爪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搁脚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搁脚部装置具备第二卡合部,插入于所述卡合孔的所述卡合爪夹在该第二卡合部与所述板状部之间。
CN201320240794XU 2012-05-09 2013-05-07 搁脚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441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7854A JP5906933B2 (ja) 2012-05-09 2012-05-09 オットマン装置の固定構造
JP2012-107854 2012-05-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44147U true CN203244147U (zh) 2013-10-23

Family

ID=48444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24079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44147U (zh) 2012-05-09 2013-05-07 搁脚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300177A1 (zh)
EP (1) EP2662239A1 (zh)
JP (1) JP5906933B2 (zh)
CN (1) CN20324414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9250B2 (ja) * 2014-04-25 2017-08-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9751631B2 (en) * 2015-04-23 2017-09-05 PAC Seating Systems, Inc. Reduced profile legrest for a seat
WO2017086398A1 (ja) * 2015-11-20 2017-05-2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7225812B2 (ja) * 2019-01-16 2023-02-2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7562A (en) * 1994-07-28 1996-04-16 Wieland Designs Inc. Extensible foot rest
JP3323989B2 (ja) * 1998-05-28 2002-09-09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オットマン装置
JP3721934B2 (ja) * 2000-04-17 2005-11-30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オットマン装置
JP2006036136A (ja) * 2004-07-29 2006-02-0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 Co 車両用オットマン装置
JP2006198104A (ja) * 2005-01-19 2006-08-03 Aisin Seiki Co Ltd オットマン装置
JP4501722B2 (ja) * 2005-03-03 2010-07-1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オットマン装置の取付構造
JP2009066180A (ja) * 2007-09-13 2009-04-02 Nhk Spring Co Ltd オットマン装置
JP2009240350A (ja) * 2008-03-28 2009-10-22 Imasen Electric Ind Co Ltd オットマン装置
JP2010035970A (ja) * 2008-08-08 2010-02-18 Mazda Motor Corp オットマン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US7959221B2 (en) * 2008-08-29 2011-06-14 B/E Aerospace, Inc. Integrated linkage/pinch guard system for leg rests
US8444226B2 (en) * 2009-03-30 2013-05-21 Zodiac Seats Us Llc Leg-rests for passenger seats
US8366188B2 (en) * 2010-04-13 2013-02-05 La-Z-Boy Incorporated Release system for furniture member leg rest assembli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300177A1 (en) 2013-11-14
JP5906933B2 (ja) 2016-04-20
JP2013233875A (ja) 2013-11-21
EP2662239A1 (en) 2013-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44147U (zh) 搁脚部装置
CN1990303B (zh) 车座装置
CN101722872B (zh) 车辆座椅滑动装置
CN204826942U (zh) 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
CN203078349U (zh) 车用座椅倾斜装置
WO2010150372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6983993B2 (en) Vehicle seat with fold-flat position
WO2010150373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867309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2007517561A (ja) 乗り物の座席、特に航空機の客席
CN202952859U (zh) 车辆座椅
JP2015003584A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7007993B2 (en) Center console
JP623748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61402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39623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5003592A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11295114A (zh) 坐式家具支承装置
KR20200125661A (ko) 시트 프레임 및 경사-조정 가능한 시트 쉘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시트의 시트 지지 프레임
JP2002104039A (ja) 跳ね上げシート
JP7364848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49973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7296865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736485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20050242647A1 (en) Device for reclining seatback of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