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80666U - 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使用该定子部的模制马达 - Google Patents

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使用该定子部的模制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80666U
CN203180666U CN2013201464907U CN201320146490U CN203180666U CN 203180666 U CN203180666 U CN 203180666U CN 2013201464907 U CN2013201464907 U CN 2013201464907U CN 201320146490 U CN201320146490 U CN 201320146490U CN 203180666 U CN203180666 U CN 2031806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ng board
winding
molded motor
stator departmen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1464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川知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806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8066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2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boards, i.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r similar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使用该定子部的模制马达,所述定子部包括多个绕组、配线板和至少覆盖多个绕组的表面的树脂。配线板具有沿轴向贯通配线板的贯通孔。通过贯通孔与绕组在轴向对置,配线板与绕组之间的距离小,即使在这样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当模制成型时,配线板与绕组之间的空气也容易排出。因此,能够使树脂连续存在于多个绕组之间以及配线板与绕组之间。

Description

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使用该定子部的模制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用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使用该定子部的模制马达。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例如日本公开公报H08-280160号所公开的以往的模制马达。
日本公开公报H08-280160号公开了一种通过在配线板与绕组之间充填树脂而获得从发热体散热的作用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在此,当要求马达的轴向尺寸薄时,日本公开公报H08-280160号所公开的以往的模制马达需要缩小配线板与定子间的距离。但是,缩小配线板与定子间的距离后进行检查发现不能充分获得所要的散热效果。调查其理由,本发明者们发现在配线板与绕组之间存在有间隙。而存在有该间隙是因为在定子部被模制成型时,由于配线板与绕组间的间隙小,因此模制材料难以进入配线板与绕组间的间隙内。即,模制材料硬化后,残留有未从配线板与绕组间的间隙排出的空气,因而在配线板与绕组之间存在有空气层或者大型气泡。在配线板与绕组之间存在有空气层的话,则绕组的热无法通过树脂而高效地排出,因而绕组的散热效率下降。
即使为了去除配线板与绕组间的间隙而使配线板与绕组相接触,也由于绕组的表面存在有凹凸,而在绕组与配线板间总是存在有较小的间隙。因此如上所述,结果就是,当定子部被模制成型时,在配线板与绕组之间存在有空气层,因而绕组散热效率下降。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是轴向尺寸薄的马达,也能够使配线板与绕组之间不存在有空气层地使模制材料紧密附着,且能够确保散热效果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
本申请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包括:定子铁芯,其包括环状的铁芯背部以及从所述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绝缘体,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多个绕组,所述多个绕组覆盖所述绝缘体地装设于所述多个齿;配线板,其设置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的一侧,且配置有与所述绕组电连接的导线;树脂,其至少覆盖所述多个绕组的表面,所述配线板具有至少一个贯通所述配线板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配线板的与所述绕组或者与所述绕组间的连线在轴向对置的位置,所述配线板与所述绕组的靠所述配线板侧端部间的距离比所述绕组的径向外侧端部处的、在周向相邻的任意两个所述绕组的相对置的任意侧面间的距离小,所述树脂连续存在于所述多个绕组间以及所述配线板与所述绕组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即使是配线板与绕组间的距离小、轴向尺寸薄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也能够提供一种在模制成型时配线板与绕组间的空气也容易排放出来,且能够使树脂连续存在于多个绕组之间以及配线板与绕组之间,且定子部的散热效率高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
本申请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模制马达具有:上述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被支撑为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定子部旋转的转子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制马达,即使在轴向尺寸薄的马达中,也能够使配线板与绕组间不残留有空气层而使模制材料紧密附着,能够确保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制马达的纵向剖视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的俯视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的齿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图1所示的马达1的在中心轴线J1方向上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并不代表组装到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与中心轴线J1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垂直于中心轴线J1的方向称为“水平方向”,将水平方向中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方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制马达1(以下称作“马达1”)的纵向剖视图。马达1优选用于风扇、空调、空气净化器、排油烟机、热水器、加湿器或者送风机中。并且,马达1为内转子型马达。
马达1包括定子部10、转子部20和轴承部30。轴承部30由第一球轴承301、以及配置在第一球轴承301的下侧的第二球轴承302构成。
定子部10包括第一轴承支撑部120、第二轴承支撑部121、定子100和树脂105。第一轴承支撑部120以及第二轴承支撑部121通过对板材进行冲压而成型。定子100包括定子铁芯101、由树脂制成的绝缘体102、多个绕组103以及配线板104。配线板104大致水平地配置在定子铁芯101的轴向上侧。配线板104的配置有绕组103的一侧的端面,即下表面与绝缘体102接触,从而配线板104的轴向位置被定位。如此一来,能够将配线板104的下表面与绕组103的靠配线板104侧的端部即绕组103的轴向上侧间的距离设定为不变。在本实用新型中,设计出了将配线板的下表面与绕组的上侧间的距离设定得较小,从而轴向尺寸薄的模制马达。
在配线板104的上侧即配置有绕组103的一侧的相反侧,配置有与绕组103电连接的导线1044。导线1044与连接器1043连接。马达1的配线板104通过连接器1043与实际设备连接。在实际设备中设置有驱动马达1的电源、电子元件等。通过将驱动马达1的元件设置于所述实际设备中,能够减少配线板104的面积。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定子100的散热效果。
转子部20由轴承部30支撑为以能够中心轴线J1为中心相对于定子部10旋转。转子部20包括轴201、转子铁芯202和短路环203。轴201由第一球轴承301以及第二球轴承302支撑为能够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轴201的输出端从第二轴承支撑部121的开口向下侧突出。转子铁芯202由层叠钢板形成且配置在定子100的径向内侧。短路环203呈环状设置在转子铁芯202的上下表面。在转子铁芯202内沿周向排列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空间。通过压铸而成型短路环203时,金属被充填到这些空间内。通过使短路环203与充填在转子铁芯202内的金属相连从而构成鼠笼式转子。
定子部10的轴向最下端与连接器1043间的距离根据实际设备的尺寸而确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马达的效率,构成为定子铁芯101的层叠厚度加大。但是,为了确保实际设备尺寸所要求的连接器1043的轴向高度,连接器板1043A的上表面的轴向位置设计得比配线板104的上表面的轴向位置低。这样的连接器板1043A的上表面与配线板104的上表面间的轴向错位通过在相互间设置台阶1043B而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绕组103的轴向上侧的顶点为绕组103的径向外侧的轴向上侧端部的点H。如前所述,由于配线板104大致水平配置,因此在绕组103与配线板104间的距离中,绕组103的顶点H与配线板104的下表面间的距离L是最小的。
图2A为定子100的俯视图。图2B是定子100在模制工序以及将配线板104固定于定子铁芯101的固定工序之前的立体图。以下,使用图2A以及图2B进行说明。在图2A中,用双点划线表示转子铁芯202。并且,由于表示绕组103的是示意图,因此未表示出实际卷绕形状的凹凸等。定子100的外形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八边形。定子铁芯101由薄板状的多个磁性钢板层叠而形成。定子铁芯101的除外周面附近以及内周面附近以外的部位被绝缘体102覆盖。定子铁芯101具有八个齿1011和环状的铁芯背部1012。齿1011从铁芯背部1012朝向转子铁芯202向径向内侧延伸。多个绕组103通过分别在多个齿1011缠绕铜线而形成。即多个绕组103覆盖绝缘体102地装设于所述多个齿1011。在定子100中,绕组103以所谓的集中卷绕的方式而形成。
配线板104的下表面与八个齿1011中的一半即四个齿1011在轴向对置,且从轴向上侧观察到的配线板104的形状为大致圆弧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线板104,具体地说是配线板104的下表面与绕组103的靠配线板侧端部即绕组103的轴向上侧的顶点H间的距离L(参照图1)设定得比距离L’小,所述距离L’是多个绕组103的径向外侧端部处的、在周向相邻的任意的两个绕组的相对置的任意侧面间的距离。通过如此,能够缩小马达的轴向尺寸。
在图2A中,将被配线板104覆盖的最右侧的齿称作第一齿1011A,按照顺时针方向的顺序将被配线板104覆盖的各齿称作第二齿1011B、第三齿1011C和第四齿1011D。并且,将形成于上述各齿1011A、1011B、1011C、1011D的绕组103分别称作第一绕组103A、第二绕组103B、第三绕组103C和第四绕组103D。
对此,在图2B中,在齿1011A、1011B、1011C、1011D的被绝缘体102覆盖处,在各绝缘体102的部分固定有与绕组103的卷绕端部进行锡焊的四个端子引脚1031A、1031B、1031C、1031D。在配线板104配置有分别与四个端子引脚1031A、1031B、1031C、1031D对应的导通孔1042A、1042B、1042C、1042D。因此,在固定配线板104与定子铁芯101时,通过锡焊而与绕组103的卷绕端部电连接的四个端子引脚1031A、1031B、1031C、1031D分别插入在导通孔1042A、1042B、1042C、1042D中。通过如此,能够可靠地实现绕组103与导线1044间的导通。在之后的叙述中,将与齿1011A、1011B、1011C、1011D相对应的端子引脚分别称作第一端子引脚1031A、第二端子引脚1031B、第三端子引脚1031C、第四端子引脚1031D。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引脚1031A与第四端子引脚1031D导通,第二端子引脚1031B与第三端子引脚1031C通过连接器1043而与实际设备连接。第一端子引脚1031A与第四端子引脚1031D之间,第二端子引脚1031B与连接器1043之间以及第三端子引脚1031C与连接器1043之间分别通过导线1044连接。另外,第一端子引脚1031A、第二端子引脚1031B、第三端子引脚1031C、第四端子引脚1031D以及连接器1043之间的导通的图案并不限于上述一图案。导线1044在配线板104的上侧进行配线,并通过导线限制部1045限定其配线方向。优选导线限制部1045配置在导线1044延伸的方向发生变化的位置,但也可将导线限制部1045设置在导线1044沿水平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地方。并且,导线限制部1045的形状优选为从配线板104先向轴向上方延伸然后向水平方向弯折的所谓的钩爪状,但也可是简单地沿轴向竖立的壁状(参考导线限制部1045A)。通过导线限制部1045,能够使导线1044固定于配线板104上的预定配线位置。并且,通过设置导线限制部1045,能够容易地模拟导线1044的配线轨迹,从而能够准确计算导线1044的长度。另外,通过将导线1044的全长设定为固定值而制造,能够使从连接器1043连接到实际设备的束线部件的长度也保持不变,且不易产生产品的偏差。
各端子引脚1031与导线1044间的连接经圆孔端子1046进行。圆孔端子1046包括环状部10461和臂部10462,所述环状部10461在中央具有供端子引脚1031插入的孔,所述臂部10462从环状部10461的一部分朝向环状部10461的外侧延伸并与导线1044连接。环状部10461的孔以与设置在配线板104的导通孔1042在轴向重叠的方式配置,且端子引脚1031插入在环状部10461的孔与导通孔1042两者中。臂部10462在与导线1044连接的端部处通过铆接固定在配线板104之上,并且在除与导线1044连接的端部以外的部位使用端子固定部1047而被固定。在环状部10461中插入有端子引脚1031的圆孔端子1046通过与端子引脚1031间的锡焊而固定于配线板104。另外,因为圆孔端子1046通过在与导线1044连接的端部以铆接的方式而固定于配线板104上,且臂部10462在其长度方向中借助端子固定部1047而固定,从而在轴向不会抖动,所以能够很好地形成设置在环状部10461的锡焊焊缝,从而能够容易地确保锡焊部分的固定强度。
配线板104在配线板104的与各绕组103在轴向对置的各位置具有贯通孔1040。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1040的形状大多为狭缝形状。各狭缝1041以狭缝的长度方向与径向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并贯通配线板104。在配线板104的与第一绕组103A、第二绕组103B、第四绕组103D的顶点H在轴向对应的部位配置第一狭缝1041A。在第一狭缝1041A的周边即配线板104的与各绕组103的除各顶点H以外的部分在轴向对置的位置设置第二狭缝1041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线板104的与第一绕组103A、第二绕组103B在轴向对置的地方分别设置一个、两个第二狭缝1041B。配线板的尺寸富余时,也可设置比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狭缝1041B的个数多的第二狭缝。相反,若配线板的尺寸没有设置第二狭缝的余地时也可不设置第二狭缝。
各绕组103间的连接通过连接在各齿1011间的连接线(未图示)而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线板104的、与各齿1011彼此间的配置有连接线的位置在轴向对置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1041C。借助贯通孔1041C,能够在连接线与配线板104之间不形成空气层地充填树脂105。
在配线板104的与第三绕组103C在轴向对置的地方设置热熔丝配置孔1048。热熔丝配置孔1048贯通配线板104。热熔丝(未图示)以其全部或者一部分容纳在热熔丝配置孔1048内的方式配置。热熔丝测量马达的温度,在马达工作中若温度变得过高,则热熔丝成为被切断的结构。由于在马达旋转时绕组附近为温度最高处,因此优选热熔丝配置在尽可能靠近绕组处。通过配置成将热熔丝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容纳在热熔丝配置孔1048内,能够感知绕组附近的温度,且能够缩小马达的轴向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热熔丝配置孔1048配置在配线板104的与绕组103C的顶点H在轴向对置的位置。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感知绕组103的温度。并且,热熔丝配置孔1048的形状优选沿着绕组103C的延伸方向而沿周向扩展。通过该形状,能够确保热熔丝与绕组103C间的对置面积较大,且热熔丝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测定绕组的温度。
为了释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在旋转时所产生的热,而用树脂105对定子10进行了模制。由于树脂105的热传导率比空气大,因此通过用树脂105覆盖定子铁芯101和绕组103的表面,能够高效地放出热。并且,通过用树脂105模制成型定子10,能够获得定子10防尘、防水的效果。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100的树脂模制成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定子100被树脂模制成型时,液体树脂渐渐充填入绕组103间以及绕组103与配线板104之间的空隙。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中,由于配线板104与绕组103之间的距离小,因此树脂从各绕组103的顶点H的周围流入时,液体树脂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紧密附着于顶点H的周围的配线板104以及绕组103的表面。在此,由于贯通孔1040、特别是第一狭缝1041A或热熔丝配置孔1048位于配线板104的与各绕组103的顶点H对置的位置,因此顶点H附近的空气通过贯通孔1040向配线板104的轴向上侧排出。因此,树脂105紧密附着于配线板104与绕组103间的表面,从而能够在绕组103与配线板104间的空隙中不残留空气层地充填树脂。也就是说,狭缝1041或热熔丝配置孔1048起到排出空气的作用。通过以上所述,树脂105充满多个绕组103之间,且充满由配线板104、多个绕组103、贯通孔1040的内壁所围成的空间。所谓充满是指连成一体的树脂存在于多个绕组103之间,且存在于由配线板104、多个绕组103以及贯通孔1040的内壁所围成的空间中,覆盖绕组103的表面。由此,能够提高马达1的散热效果。相反,若未在配线板104开设排出空气用的贯通孔,则空气难以排出,配线板104与绕组103之间容易形成空气层。通过设置贯通孔,能够不产生空气层,或是即使产生了也是比较小的空气层。
若在配线板104与绕组103之间形成有空气层,则无法通过树脂105高效地排放从绕组放出的热。并且,在树脂105与残存空气之间形成有树脂界面,且该树脂界面的边缘与绕组103接触。由于树脂105的热膨胀收缩或马达的振动,绕组103与树脂界面的边缘相摩擦,因而覆盖形成绕组103的铜线1033的表面的皮膜会剥落,有可能导致铜线1033短路,或者断线。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成为问题的空气层是伴随树脂的流入不良而产生的大型气泡,不是在模制树脂中经常产生的微细的气泡。
如上所述,配线板104在配线板104的与各绕组103、以及绕组103间的连接线在轴向对置的各位置具有贯通孔1040。由此,即使在轴向尺寸薄的模制马达,特别是配线板与绕组的靠配线板侧端部间的距离比绕组的径向外侧端部间的距离小的模制马达中,也能够使树脂连续存在于多个绕组间以及配线板与绕组之间,从而配线板与绕组间的空气容易排出,且能够确保定子的散热效率。并且,设有该贯通孔1040的位置在配线板104中优选为与各绕组103的靠配线板104侧的端部、即从轴向观察绕组时与顶点H在轴向对置的部位。通过如此,在模制成型后能够更加降低在配线板与绕组之间产生空隙的可能性,且能够更加可靠地确保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配线板104的贯通孔1040的形状为狭缝状,但贯通孔1040的形状也可适当选择,并不限于狭缝状。例如,既可在俯视时为圆形也可为多边形。
但是,通过使贯通孔1040呈狭缝状,空气能够没有残留地放出。以下参照图3对该理由进行说明。
图3是第一齿1011A的A-A方向的剖视图。在绝缘体102上多次缠绕铜线1033,从而形成第一绕组103A。配线板104配置于第一绕组103A的轴向上侧。在配线板104形成有贯通配线板104的第一狭缝1041A。在图3中,只示出构成第一绕组103A的铜线1033中的贯通孔1040附近。
铜线1033缠绕于绝缘体102的表面时,总会产生包括图3中所示的1032A、1032B、1032C的空隙1032。在此,当设在配线板104的贯通孔1040的径向宽度窄时,即图中的虚线部分不是贯通孔1040而是配线板104的一部分时,当定子10被模制成型时,与贯通孔1040在轴向对置的空隙1032A中的空气通过贯通孔1040容易地排出,但空隙1032B、1032C的空气难以被排出。
与此相对地,当贯通孔1040呈径向宽度大的狭缝形状时,即图中的虚线部分也是贯通孔1040的一部分时,当定子10被模制成型时,由于第一绕组103A与贯通孔1040在轴向对置的部位的面积大,因此包括空隙1032B、1032C的空隙1032整体的空气容易排出。也就是说,呈狭缝形状的贯通孔1040与径向大致平行地延伸时,当定子10被模制成型时,能够使配线板104与第一绕组103A间的空气不残留地排出。
如前所述,在配线板104的上侧、即配置有绕组103一侧的相反侧配置有导线1044。并且,如图2A所示,贯通孔1040呈狭缝形状,其狭缝的长度方向优选与导线的通过该狭缝的上侧即与该狭缝在轴向对置的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交叉。由此,能够防止导线1044在配线板104上嵌入贯通孔1040中而堵塞贯通孔1040、或者陷入贯通孔1040而与绕组103接触。特别是,若导线1044堵塞贯通孔1040的贯通部分的话,则在定子100被模制成型时空气难以从贯通孔1040排出,因而贯通孔1040的排出空气的功能降低。并且,导线1044与绕组103接触的话,则有可能短路。通过使狭缝的长度方向与导线1044的延伸方向交叉,能够防止发生这样的问题。另外,即使不配置成狭缝的长度方向与导线1044的和狭缝在轴向对置的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交叉,狭缝的宽度方向(短边方向)的宽度只要比导线1044的直径小,则导线1044就不会陷入贯通孔1040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有以绕组103的轴向上侧的顶点H作为绕组103的配线板侧的端部的一种见解。但是,在实际的绕组中,由于设计和操作上的偏差,有时很难确定顶点H。因此,关于为了明确设置在配线板104的贯通孔1040,特别是第一狭缝1041A的位置而必须确定的绕组103的配线板侧的端部,只要把握成绕组103的轴向上侧的顶点H与包括其附近的地方即可。也就是说,在配线板104的贯通孔1040、特别是第一狭缝1041A的位置选择中,在当马达1的定子部10被模制成型时能够得到空气被顺利排出的效果的范围内,也可具有一定自由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线板104是用于绕组103的卷绕端部的固定以及将绕组103与设置在实际设备侧的电源或电路元件连接的,但是也可以将通常设置在实际设备侧的马达驱动用的电子元件设置在配线板104。此时,不仅是定子铁芯101和绕组103,安装在电路板的电子元件也发热,但通过用树脂105覆盖配线板104的表面,能够提高电子元件的散热效率。并且,此时,通过使配线板104呈圆环状,能够充分确保电子元件载置用的空间。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线板104覆盖多个齿1011中的一半,即四个齿1011,但配线板104所覆盖的齿1011的个数或比例也可适当进行自由选择。也就是说,配线板104不限于半圆形状,既可为从圆弧的中心看到的宽度比半圆大的圆弧状,也可为比半圆窄的圆弧状。通过使配线板104的形状呈圆弧状,能够使定子100被配线板104覆盖的面积小于被圆环状配线板所覆盖的面积,能够在降低配线板104的部件成本的同时提高绕组103的散热效果。并且,定子铁芯101不限于八个齿槽,齿1011的个数也可进行自由选择。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绕组的材料为铜,但也可是铝。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内转子型定子,但也可是外转子型的定子。并且,绕组间的空气难以排出的也可不是配线板,而是电路板或马达的基底部。此时,设置有贯通孔1040的是电路板或马达的基底部。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线板间的距离最小的地方假定成位于绕组的径向外侧的轴向上侧端部的点H。在实际的绕组中,由于设计或操作的偏差,顶点H不一定位于上述地方。此时,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配线板的与绕组距离最近的地方被贯通孔贯通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即可进行适当组合。
本实用新型能够作为各种用途的马达而使用,特别适用于风扇、空调、空气净化器、排油烟机、热水器、加湿器或者送风机用的马达。

Claims (16)

1.一种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包括:
定子铁芯,其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
绝缘体,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
多个绕组,所述多个绕组覆盖所述绝缘体地装设于所述多个齿;
配线板,其设置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的一侧,并配置有与所述绕组电连接的导线;以及
树脂,其至少覆盖所述多个绕组的表面,
所述配线板具有至少一个贯通所述配线板的贯通孔,
所述贯通孔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绕组或者与所述绕组间的连接线在轴向对置,
所述配线板与所述绕组的靠所述配线板侧端部间的距离比所述绕组的径向外侧端部处的、在周向相邻的任意两个所述绕组的相互对置的任意侧面间的距离小,
所述树脂连续存在于所述多个绕组之间以及所述配线板与所述绕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配线板中,在至少与所述绕组的靠所述配线板侧端部在轴向对置的位置,配置有所述贯通孔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中的至少一个呈狭缝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中的至少一个呈狭缝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状的贯通孔沿径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配线板的所述绕组所在侧的相反侧配置有所述导线,
所述狭缝中的至少一个狭缝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线的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交叉,所述导线的所述一部分与该狭缝在轴向对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中的至少一个狭缝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比所述导线的直径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充满所述多个绕组之间,且充满由所述配线板、所述多个绕组和所述贯通孔的内壁所围成的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充满所述多个绕组之间,且充满由所述配线板、所述多个绕组和所述贯通孔的内壁所围成的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板经连接器与实际设备连接,且在所述实际设备设置有驱动马达的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板经连接器与实际设备连接,且在所述实际设备设置有驱动马达的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板除所述贯通孔外还具有供与所述绕组电连接的端子引脚插入的导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板呈圆环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板呈圆弧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板的配置有所述绕组的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绝缘体接触。
16.一种模制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
转子部,所述转子部被支撑为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定子部旋转。
CN2013201464907U 2012-03-31 2013-03-28 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使用该定子部的模制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8066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3399 2012-03-31
JP2012083399A JP5924082B2 (ja) 2012-03-31 2012-03-31 モールドモータステータ部とそれを用いるモールド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80666U true CN203180666U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773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348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68289B (zh) 2012-03-31 2013-03-28 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使用该定子部的模制马达
CN20132014649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80666U (zh) 2012-03-31 2013-03-28 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使用该定子部的模制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348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68289B (zh) 2012-03-31 2013-03-28 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使用该定子部的模制马达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57183A1 (zh)
JP (1) JP5924082B2 (zh)
CN (2) CN10336828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289A (zh) * 2012-03-31 2013-10-2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使用该定子部的模制马达
CN104953748A (zh) * 2014-03-28 2015-09-3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及包括其的风扇
CN105322684A (zh) * 2014-08-01 2016-02-10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CN105960747A (zh) * 2014-01-15 2016-09-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定子
CN106329171A (zh) * 2016-10-19 2017-01-1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电源线与定子接线针连接结构以及连接端子
CN107078590A (zh) * 2014-10-24 2017-08-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定子、电动机以及空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68927A1 (ja) * 2012-11-05 2014-05-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天井扇風機
US9954413B2 (en) * 2013-10-24 2018-04-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air conditioner, and electric apparatus
JP5942966B2 (ja) * 2013-11-28 2016-06-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6422577B2 (ja) 2014-07-31 2018-11-14 ジーディー マイディア エンバイオメント アプライアンシーズ エムエフ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fg Co.,Ltd. 分割型固定子、それを有するモータ、及び家電機器
JP6382698B2 (ja) * 2014-11-26 2018-08-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三相回転電機
US10211695B2 (en) * 2015-02-27 2019-02-1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uerzburg Stator component group for an electric motor
CN105119400B (zh) * 2015-09-29 2018-09-07 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骨架、电机定子及电机
JP6502841B2 (ja) * 2015-12-15 2019-04-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
JP6296137B1 (ja) * 2016-10-31 2018-03-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機子用インシュレータ、モータ
US11139714B2 (en) * 2017-01-31 2021-10-05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Axial gap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EP3425774B1 (en) * 2017-07-05 2019-12-18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Method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a wire element of a stator with a carrier element and stator control system
US11502575B2 (en) * 2018-01-18 2022-11-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to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0139481A (zh) * 2019-05-24 2019-08-16 河南新骏电机有限公司 无刷直流空调电机集成线路板优化
US20220248529A1 (en) * 2019-06-06 2022-08-04 Jatco Ltd Control un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42987B2 (ja) * 1995-06-28 2002-11-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US5646838A (en) * 1995-12-13 1997-07-08 Integral Automotive S.A. Bridge rectifier for diode-rectified alternating current generator
JPH09289751A (ja) * 1996-04-19 1997-11-04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モールドモータ
JP3964122B2 (ja) * 2000-10-18 2007-08-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およびその固定子巻線に適用される導体線の接続係止部形成方法
JP4655552B2 (ja) * 2004-08-31 2011-03-2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7365458B2 (en) * 2005-03-31 2008-04-29 Nidec Shibaura Corporation Brushless DC motor with molded resin housing
JP4623430B2 (ja) * 2006-02-01 2011-02-0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ブスバーユニット、電動モータおよびブスバー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07287900A (ja) * 2006-04-17 2007-11-01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プリント基板及びその基板を備えたモールドモータ
WO2007142334A1 (ja) * 2006-06-09 2007-12-13 Nidec Corporation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ファンユニット
JP4140646B2 (ja) * 2006-10-03 2008-08-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固定子
JP5272655B2 (ja) * 2008-10-31 2013-08-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モータ
JP5486890B2 (ja) * 2009-09-30 2014-05-07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ファンモータ
JP2011109861A (ja) * 2009-11-19 2011-06-02 Nidec Shibaura Corp モールドモータ
JP5042299B2 (ja) * 2009-12-14 2012-10-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機器
JP5924082B2 (ja) * 2012-03-31 2016-05-2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モータステータ部とそれを用いるモールドモータ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289A (zh) * 2012-03-31 2013-10-2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使用该定子部的模制马达
CN103368289B (zh) * 2012-03-31 2016-12-2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使用该定子部的模制马达
CN105960747A (zh) * 2014-01-15 2016-09-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定子
CN105960747B (zh) * 2014-01-15 2019-03-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定子
CN104953748A (zh) * 2014-03-28 2015-09-3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及包括其的风扇
CN105322684A (zh) * 2014-08-01 2016-02-10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CN105322684B (zh) * 2014-08-01 2019-06-07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CN107078590A (zh) * 2014-10-24 2017-08-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定子、电动机以及空调
CN107078590B (zh) * 2014-10-24 2019-05-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定子、电动机以及空调
CN106329171A (zh) * 2016-10-19 2017-01-1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电源线与定子接线针连接结构以及连接端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57183A1 (en) 2013-10-03
CN103368289B (zh) 2016-12-28
JP5924082B2 (ja) 2016-05-25
JP2013215025A (ja) 2013-10-17
CN103368289A (zh)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80666U (zh) 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使用该定子部的模制马达
US7876008B2 (en) Fan and motor having multiple insulators with an axially protruding conductor pin
US8794935B2 (en) Axial flow fan
CN204205793U (zh) 内转子型马达
US8089184B2 (en) Fan and motor having multiple insulators with an axially protruding conductor pin
CN203243143U (zh) 基底单元、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01083409A (zh) 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CN202417974U (zh) 电动式的风扇
JP2013251937A (ja) モータおよびファン
JP5200521B2 (ja) モータ及び冷却ファン
CN104718420A (zh) 风扇电机
US20140339931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20088981A (ja)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送風装置
JP6327260B2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モータおよび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5429337A (zh) 马达
CN205081606U (zh) 马达以及离心送风机
JP7327045B2 (ja) 送風機
JP2012139058A (ja) モータ、ファン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08236934A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137402B (zh) 电动机
JP2009019511A (ja)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
KR101486666B1 (ko) 히트 싱크 커버를 갖는 모터
JP5101935B2 (ja)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ー
CN108988542A (zh) 静止部和马达
CN214755797U (zh) 一种风扇的电机定子结构及风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