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17974U - 电动式的风扇 - Google Patents

电动式的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17974U
CN202417974U CN2011203703049U CN201120370304U CN202417974U CN 202417974 U CN202417974 U CN 202417974U CN 2011203703049 U CN2011203703049 U CN 2011203703049U CN 201120370304 U CN201120370304 U CN 201120370304U CN 202417974 U CN202417974 U CN 202417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ubstrate
terminal pins
dyn dynamic
dynamic fan
fan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703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狩集邦彦
森谷茂之
松冈正高
松叶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17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1797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Brushless Motor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式的风扇。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结构高效且高精度地固定小型电路基板的风扇。与绕组电连接的端子销被保持于绝缘体,该绝缘体覆盖定子铁芯中的至少一部分,并由绝缘部件形成,端子销在相邻的齿之间配置有多个,绝缘体设置有与电路基板的侧面抵接并朝轴向下侧延伸的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和与电路基板的上表面抵接的电路基板抵接部。

Description

电动式的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送风的电动式的风扇。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所谓风扇中,例如在日本特开2000-209809号公报中,电路基板以不存在对风洞的影响的方式设置在电动机正下方,是具有中央孔的环形形状以配置于轴承保持部周缘。在该电路基板上,为了实现绕组与电路基板的导通,在各齿上分散设置了3个端子销。此外,存在如下方法:在搭载的电子部件较少的情况下,将电路基板从以往的环形形状设为圆弧形状。例如在日本专利第2844712号公报中,公开了形成为圆弧状的电路基板。利用绝缘体下端的突起和端子销保持该电路基板。此外,例如在日本特开平09-222093号公报中,端子销被不均匀地设置在电路基板上。并且,电路基板使电路基板下表面与绝缘体下端抵接,并由端子销固定。 
但是,在不需要复杂控制的风扇的情况下,用少量的电子部件构成了控制电路。此时,在采用环形形状那样的较大的电路基板时,在该电路基板上可能会产生没有配置电路图案和电子部件的无用空间。 
此外,一般的电路基板的制造方法为,在薄板状的母基板上印刷各图案,之后从薄板状母基板切下电路基板,以成为上述那样的环形形状或圆弧形状的方式。在利用这种方法时,存在如下等问题:能够从1片薄板状母基板得到的电路基板的数量存在限制、在从母基板切下所需的电路基板后出现很多剩余的要舍弃的基板。 
因此,想从薄板状母基板切下较多的电路基板,并且尽量减少舍弃基板。为了满足这种要求,需要减小电路基板的大小。 
但是,在采用了以往的电路基板的风扇中,电路基板的小型化存在界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如上面所述在各齿上分散设置了端子销,因此需要在端子销的配置位置处配置电路基板。 
并且,当汇集端子销的配置部位而使电路基板小型化时,用锡焊等使端子销和电 路基板电连接时的作业性较差。即使在相对于绝缘体维持电路基板的位置和倾斜度的同时,对电路基板与端子销进行锡焊,由于电路基板是小型的,因此位置和倾斜度不稳定,从而担心锡焊的作业性降低。 
此外,在搭载于电路基板的电子部件中,存在进行转子的位置检测的位置检测元件。在进行位置检测的电子部件中,转子磁铁以及定子铁芯与位置检测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对旋转检测和转速精度产生影响的重要要素。因此,需要高精度保证搭载电子部件的电路基板与定子铁芯之间的位置关系。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结构高效且高精度地固定小型电路基板的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的风扇是一种电动式的风扇,其特征在于,具有:定子部;转子部,其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轴承机构,其将所述转子部支撑为可相对于所述定子部旋转;以及叶片,其被保持于所述转子部,所述定子部具有:定子铁芯,其与所述转子部的磁铁对置,并且与所述磁铁之间产生转矩;绝缘体,其由绝缘部件形成,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端子销,其被保持于所述绝缘体,与绕组电连接;以及电路基板,其是与所述中心轴大致垂直的板状,被保持在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中心轴方向的一侧,并与所述端子销电连接,所述定子铁芯具有环状的芯背部;以及多个齿,它们从芯背部起沿径向延伸,并且具有沿周向间隔排列的前端部,所述端子销在相邻的齿之间配置有多个,所述绝缘体设置有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侧面抵接并朝轴向下侧延伸的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和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抵接的电路基板抵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是在第一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中,所述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至少具有径向位置限制部,该径向位置限制部设置于芯背部对应部,并通过与电路基板抵接来限制径向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是在第二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中,所述绝缘体具有保持所述端子销的端子销保持部,该端子销保持部相比所述径向位置限制部位于径向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是在第三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中,所述电 路基板抵接部位于所述端子销保持部的周缘,所述电路基板抵接部的下表面相对于保持所述端子销的端子销保持面位于轴向下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是在第一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中,所述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至少具有周向位置限制部,该周向位置限制部设置于齿对应部的前端,通过与电路基板抵接来限制周向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是在第一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中,所述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在相对于其下表面的轴向上侧处具有阶梯面,该阶梯面是所述电路基板抵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是在第一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中,所述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的下端相对于所述电路基板抵接部的下端朝轴向下侧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是在第一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中,所述绝缘体具有保持所述端子销的端子销保持部,所述端子销保持部形成于所述绝缘体的芯背部对应部和齿的前端对应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是在第八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中,在所述芯背部对应部处设置有1个所述端子销保持部,在从该芯背部对应部起延伸的相邻齿对应部的前端设置有2个所述端子销保持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是在第一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中,所述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的下端具有沿径向或周向延伸的突起,并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是在第三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中,从卷绕到所述端子销上的铜线朝向绕组延伸的部位被收纳在所述电路基板抵接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端子销保持部的下表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是在第九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中,所述突起的上表面与所述电路基板抵接部的下表面在轴向上的间隙尺寸与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大致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是在第一方面的电动式的风扇中,所述电路基板是大致矩形形状,配置在相邻的齿前端部的周向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可利用简单结构高效且高精度地固定小型电路基板的风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的纵剖视图。 
图2是定子铁芯和下部绝缘体的仰视图。 
图3是定子铁芯和上下绝缘体的立体图。 
图4是定子铁芯和上下绝缘体的侧视图。 
图5是电路基板的仰视图。 
图6是定子铁芯、电路基板以及下部绝缘体的仰视图。 
图7是定子铁芯、上下绝缘体以及电路基板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电路基板以及下部绝缘体的仰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上下绝缘体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电路基板以及下部绝缘体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100的纵剖视图。轴流风扇100具有电动式电动机3、固定于电动机的转子部31的多个叶片2、包围电动机3的外周的外壳4以及支撑电动机3的多个连接部件5。外壳4通过连接部件5与电动机3连接。外壳4和连接部件5利用树脂的注塑成型而形成为一个部件。另外,在图1中,为了图示方便,在中心轴J1的左右示出了叶片2和连接部件5的概略形状。 
电动机3具有:作为旋转体的转子部31、作为固定体的定子部32、固定于定子部32的有底的大致圆筒状的轴承保持架332、和被轴承保持架332保持的圆筒状的套筒331。转子部31沿着中心轴J1相对于定子部32位于上侧。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以沿着中心轴J1的转子部31侧为上侧、定子部32侧为下侧进行说明,但是中心轴J1不需要一定与重力方向一致。此外,只要在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作“径向”、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作“周向”。 
转子部31具有:有盖的大致圆筒状的叶轮杯311、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圆筒状 的金属制的转子保持架312、隔着转子保持架312安装于叶轮杯311内侧的大致圆筒状的转子磁铁313、以及从叶轮杯311的上部中央向下方突出的轴314。多个叶片2从叶轮杯311的外周延伸到径向外侧。定子部32在下部具有基座部321。在基座部321的中央形成有朝上侧延伸的轴承保持架332。在轴承保持架332的内周面保持有套筒331,在其外侧面保持有定子铁芯323。在定子铁芯323的中心轴J1方向上的下侧,配置有与中心轴J1大致垂直的大致矩形形状的电路基板322。基座部321借助连接部件5固定于外壳4的内侧面,并借助轴承保持架332支撑定子部32的其他部位。 
定子部32还具有:层叠薄板状的硅钢板而形成的定子铁芯323、由被覆定子铁芯323的上部和下部并对其绝缘的部件形成的上部绝缘体324和下部绝缘体325、从上部绝缘体324和下部绝缘体325的上方卷绕导线而形成的线圈326、以及实现线圈326与电路基板322的电导通的金属制的端子销327,电路基板322在下部绝缘体325的下方被安装并保持于下部绝缘体325。 
定子铁芯323与转子部31的转子磁铁313在径向上对置,经由电路基板322从外部电源(省略图示)向线圈326提供电流,从而在定子铁芯323与转子磁铁313之间产生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转矩。在作为DC(direct current:直流)无刷电动机的电动机3的电路基板322上设置有位置检测元件3221和驱动电路(省略图示)。位置检测元件3221相对于转子磁铁313在与中心轴J1平行的方向上重叠配置,并对转子磁铁313的对置部位的磁极变化进行检测。并且,依照从霍尔元件输出的电压,通过驱动电路切换提供给线圈326的电流的方向。 
套筒331是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在套筒331的外侧,设置有覆盖套筒331的外侧面和下部的有底的大致圆筒状的轴承保持架332,并在套筒331中插入转子部31的轴314。在套筒331中浸有润滑油,通过轴承保持架332将润滑油保持在套筒331内。 
轴承机构33由套筒331、轴承保持架332、轴314以及润滑油构成。轴承机构33将转子部31支撑为可相对于定子部32旋转。并且,在轴流风扇100中,转子部31和叶片2以中心轴J1为中心旋转,由此从图1中的上侧朝向下侧产生中心轴J1方向的空气流动。 
图2是定子铁芯323和下部绝缘体325的仰视图。图3是定子铁芯323和上下绝 缘体324、325的从下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4是定子铁芯323和上下绝缘体324、325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定子铁芯323具有环状的芯背部3231;以及T字状的四个齿3232,它们从芯背部3231的外周起以中心轴J1为中心朝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在外侧间隔排列的前端部3233朝周向的两侧扩展。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上下绝缘体324、325被覆定子铁芯323的环状的芯背部32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外周侧以及侧面、齿323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除前端部3233以外的侧面。下部绝缘体325具有以中心轴J1为中心环状设置的芯背部对应部3251和覆盖齿3232的四个齿对应部3252。 
如图2和图3所示,下部绝缘体325设置有朝轴向下侧延伸的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3253、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和端子销保持部3259。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3253在芯背部对应部3251处具有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在齿对应部3252的前端部处具有周向位置限制部3255。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在3个部位合计设置有6个,分别位于端子销保持部3259的周缘。端子销保持部3259在芯背部对应部3251处设置有1个,在从该芯背部对应部3251起延伸的相邻的齿对应部3252的前端设置有2个。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在端子销保持部3259的周向两侧分别每两个形成为一体。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与电路基板322的侧面抵接,对电路基板322的径向位置进行限制。周向位置限制部3255与电路基板322的侧面抵接,对电路基板322的周向位置进行限制。端子销保持部3259具有保持端子销327的功能。端子销保持部3259相比于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位于径向外侧进行设置。 
周向位置限制部3255、1个部位的齿对应部3252的前端部的端子销保持部3259以及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一体进行设置。此外,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从端子销保持部3259的轴向下侧的面朝向轴向下侧突出形成。即,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的轴向下侧的面、与端子销保持部3259的轴向下侧的面(端子销保持面)以不同的高度形成。即,如图4所示,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的下表面相比于端子销保持部3259的下表面形成于轴向下侧。通过设为这种结构,使后述的电路基板322与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在轴向上抵接。在将端子销327锡焊至电路基板322时,从卷绕到端子销327的铜线朝向线圈326延伸的部位被收纳在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的下表面与端子销保持部3259的下表面之间。因此,能够防止铜线接触电路基板322的边缘而产生的断线。此外,如图4所示,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3253的下表面相比于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 的下表面进一步位于轴向下侧。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在将上述端子销327锡焊至电路基板322时,能够使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具有相对于电路基板322的下部绝缘体325的轴向定位的功能,并且使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3253具有相对于电路基板322的下部绝缘体325的径向定位和周向定位功能。 
接着说明电路基板322。图5是电路基板322的仰视图。图6是定子铁芯323、电路基板322和下部绝缘体325的仰视图,用双点划线示出了定子铁芯323、下部绝缘体325和位置检测元件3221的一部分轮廓。图7是定子铁芯323、上下绝缘体324、325以及电路基板322的侧视图。另外,在图5、图6和图7中,示出电路基板322的板状主体,而省略了装配于板状主体的电子部件的一部分、装配有电子部件的接合区(land)和布线图案的图示,在图7中省略了线圈326的图示。如图5所示,电路基板322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电路基板322在3个部位设置有端子销用孔3222,在外径侧设置有切去矩形的角部分后的切入部3223。端子销用孔3222的下表面周围形成有由铜箔形成的接合区。在对端子销327和电路基板322进行锡焊时,该接合区形成为浸湿性较高,使得软钎料容易胶着,从而使端子销327与控制电路的布线图案导通。如图1所示,设置该切入部3223以使电路基板322收于从基座部321的轴向观察到的圆形形状内。 
此外,如图1及图6所示,在电路基板322设置有位置检测元件3221。位置检测元件3221设置成位于转子磁铁313与定子铁芯323的径向之间且位于相邻的齿前端部3233的周向之间。位置检测元件3221需要高精度地设置于前述位置,因此电路基板322需要延伸到径向外侧的区域,直到可配置位置检测元件3221的位置。 
接着,对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的轴流风扇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定子铁芯323上,分别从上下方向装配上部绝缘体324、和使端子销327压入保持到端子销保持部3259的下部绝缘体325(绝缘体装配工序)。接着,隔着上部绝缘体324和下部绝缘体325在定子铁芯323上卷绕线圈326,并将线圈326的端部捆到端子销327上(绕组卷绕工序)。接着,以端子销327与线圈326的电导通为目的,在端子销327的捆有铜线的部位处进行锡焊(预备锡焊工序)。接着,在电路基板322中贯穿插入端子销327,并对电路基板322与端子销327进行电连接,相对于端子销327固定电路基板322。 
将进一步详细描述电路基板322的固定作业。首先,将下部绝缘体325配置成相 比定子铁芯323在轴向上位于相反侧。接着,在形成于电路基板322的3个部位的端子销用孔3222中分别贯穿插入端子销327(端子销贯穿插入工序)。此时,端子销用孔3222的内周面宽度比与中心轴J1垂直的端子销327的截面的最大宽度大。即,端子销327相对于端子销用孔3222在中心轴J1的垂直方向上具有游隙。接着,使电路基板322的上表面与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抵接。接着,使电路基板322滑动以与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3253抵接。此时,通过使电路基板322的侧面与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及周向位置限制部3255两者抵接,来确定电路基板322相对于定子铁芯323的位置(电路基板定位工序)。并且,在决定了电路基板322的位置后,进行端子销327在电路基板322上的锡焊(电路基板连接工序),使电路基板固定于下部绝缘体325。通过用这种方法进行制造,能够高精度地固定电路基板,并且提高作业性。 
另外,端子销插入工序与电路基板定位工序的顺序可以相反。通过在端子销插入工序前进行电路基板定位工序,可以使电路基板322的端子销用孔3222与端子销327在电路基板322的平面方向上一致。由此,能够将端子销327顺利地贯穿插入到端子销用孔3222中。因此,端子销327的下端需要相比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以及周向位置限制部3255的下端位于上方。 
能够通过使电路基板322的侧面与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3253抵接,来确定电路基板322相对于定子铁芯323的位置,进行载置于电路基板322的位置检测元件3221相对于转子磁铁313的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平面方向的准确定位。更具体而言,通过使电路基板322的侧面与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及周向位置限制部3255两者抵接而固定,位置检测元件3221配置在转子磁铁313与定子铁芯323的径向之间,且在相邻的齿前端部3233的周向之间。通过使电路基板322的侧面和上表面分别抵接到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3253和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能够防止电路基板322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平面方向的位置偏差和电路基板322相对于中心轴J1的倾斜,能够以正确的位置和倾斜度相对于电路基板322锡焊端子销327。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3253的与电路基板322接触的面与电路基板322的外侧面形成为大致平行。通过平行形成,确定电路基板322与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3253的接触方向,在与中心轴J1垂直的平面上,确定电路基板322相对于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3253的倾斜度。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的定子铁芯323、电路基板322以及下部绝缘体325a的仰视图,用双点划线示出了定子铁芯323、下部绝缘体325a和 位置检测元件3221的一部分轮廓。在下部绝缘体325a的芯背部3251处,沿着芯背部3251在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的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侧,与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一体形成有阶梯面3258。下部绝缘体325a中的除了阶梯面3258以外的其他结构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下部绝缘体325相同。 
阶梯面3258相比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的下端面设置于轴向上侧,与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为相同的轴向高度,并具有使电路基板抵接的功能。因此,在保持电路基板322时,电路基板322的上表面在与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抵接的同时还与阶梯面3258抵接。此处,在进行锡焊作业时,以使电路基板322稳定的方式进行支撑的同时,将端子销327锡焊到电路基板322。此时,通过保持接近电路基板322的外廓的部位(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和周向位置限制部3255的周缘),相对于下部绝缘体325稳定保持电路基板322。 
图9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的定子铁芯323和上下绝缘体324、325b的立体图。下部绝缘体325b的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b在下端部具有朝径向外侧延伸的突起3256。下部绝缘体325b的除了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b以外的其他结构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下部绝缘体325相同。 
如图9所示,通过设置有突起3256,能够用突起3256的上表面按压电路基板322的下表面。利用该突起3256和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能够在进行锡焊作业时,限制在操作者朝向下部绝缘体325b侧按压了电路基板322的径向外侧区域时,产生电路基板322相对于中心轴J1的倾斜。因此,操作者能够稳定进行端子销327与电路基板322的锡焊作业。另外,与突起3256一起在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b上设置阶梯面3258(在第2实施方式中公开),能够更可靠地固定电路基板322。此外,突起3256的上表面与电路基板抵接部3257的下表面在轴向上的间隙尺寸与电路基板322的厚度大致相等。由此,能够减小电路基板322相对于中心轴J1在倾斜方向上的游隙。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323、电路基板322以及下部绝缘体325c的仰视图。用双点划线示出了定子铁芯323和下部绝缘体325c的一部分轮廓。以连接芯背部对应部3251的端子销保持部3259与中心轴J1的线段L为基准,在下部绝缘体325c的与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大致线对称的位置上设置有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c。准确地说,结合电路基板322d的外形进行了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0中,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c相比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位于上侧。径向位 置限制部3254、3254c分别形成在芯背部对应部3251上。此外,以线段L为基准,在下部绝缘体325c的与周向位置限制部3255大致线对称的位置上设置有周向位置限制部3255c。准确地说,结合电路基板322d的外形进行了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0中,周向位置限制部3255c相比周向位置限制部3255位于上侧。周向位置限制部3255、3255c分别形成在齿对应部3252上。下部绝缘体325c的除了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c和周向位置限制部3255c以外的其他结构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下部绝缘体325相同。 
如图10所示,端子销保持部3259位于两个周向位置限制部3255、3255c之间。此外,端子销保持部3259相比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3254c位于径向外侧。并且,下部绝缘体325用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3253限制了电路基板322的侧面的三个方向。因此,电路基板322能够通过从径向外侧滑动插入,而与各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3253抵接,从而可靠决定位置。 
以上,根据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这样的记述不是限定事项,当然能够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轴流风扇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用离心风扇。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套筒轴承作为轴承机构,但是也可以使用滚珠轴承。此外,示出了第3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突起3256从径向位置限制部3254b朝径向外侧延伸,但是也可以从周向位置限制部3255起沿周向延伸。关于电路基板抵接部、径向位置限制部、周向位置限制部、端子销保持部,不限于上述结构,能够结合电路基板形状适当变更各自的配置关系等。 

Claims (13)

1.一种电动式的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电动式的风扇具有:
定子部;
转子部,其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轴承机构,其将所述转子部支撑为可相对于所述定子部旋转;以及
叶片,其被保持于所述转子部,
所述定子部具有:
定子铁芯,其与所述转子部的磁铁对置,并且与所述磁铁之间产生转矩;
绝缘体,其由绝缘部件形成,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
端子销,其被保持于所述绝缘体,与绕组电连接;以及
电路基板,其是与所述中心轴大致垂直的板状,被保持在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中心轴方向的一侧,并与所述端子销电连接,
所述定子铁芯具有:环状的芯背部;以及多个齿,该多个齿从芯背部起沿径向延伸,并且具有沿周向间隔排列的前端部,
所述端子销在相邻的齿之间配置有多个,
在所述绝缘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侧面抵接并朝轴向下侧延伸的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和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抵接的电路基板抵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至少具有径向位置限制部,该径向位置限制部设置于芯背部对应部,并通过与电路基板抵接来限制径向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式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具有保持所述端子销的端子销保持部,
该端子销保持部相比所述径向位置限制部位于径向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式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抵接部位于所述端子销保持部的周缘,
所述电路基板抵接部的下表面相对于保持所述端子销的端子销保持面位于轴向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至少具有周向位置限制部,该周向位置限制部设置于齿对应部的前端,通过与电路基板抵接来限制周向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在相对于其下表面的轴向上侧处具有阶梯面,
该阶梯面是所述电路基板抵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的下端相对于所述电路基板抵接部的下端朝轴向下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具有保持所述端子销的端子销保持部,
所述端子销保持部形成于所述绝缘体的芯背部对应部和齿的前端对应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式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芯背部对应部处设置有1个所述端子销保持部,在从该芯背部对应部起延伸的相邻齿对应部的前端设置有2个所述端子销保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位置限制部的下端具有沿径向或周向延伸的突起,并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式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从卷绕到所述端子销上的铜线朝向绕组延伸的部位被收纳在所述电路基板抵接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端子销保持部的下表面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式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的上表面与所述电路基板抵接部的下表面在轴向上的间隙尺寸与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大致相等。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是大致矩形形状,配置在相邻的齿前端部的周向之间。 
CN2011203703049U 2010-10-04 2011-09-29 电动式的风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1797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4916A JP5707834B2 (ja) 2010-10-04 2010-10-04 ファン
JP2010-224916 2010-10-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17974U true CN202417974U (zh) 2012-09-05

Family

ID=460074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93892.5A Active CN102444596B (zh) 2010-10-04 2011-09-29 风扇及其制造方法
CN20112037030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17974U (zh) 2010-10-04 2011-09-29 电动式的风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93892.5A Active CN102444596B (zh) 2010-10-04 2011-09-29 风扇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07834B2 (zh)
CN (2) CN10244459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4596A (zh) * 2010-10-04 2012-05-0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风扇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52365A (zh) * 2019-06-28 2020-12-2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21210A (ja) * 2012-12-18 2014-06-30 Sanyo Denki Co Ltd 軸流ファン
CN204992804U (zh) 2014-07-09 2016-01-20 苹果公司 风扇装置和计算系统
JP2020088990A (ja) * 2018-11-20 2020-06-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及びファンモータ
JP7434746B2 (ja) 2019-07-31 2024-02-21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23139620A (ja) 2022-03-22 2023-10-04 ニデックアドバンスドモータ株式会社 軸流ファンのハウジングおよび軸流ファ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45215B2 (ja) * 1998-07-21 2004-07-21 愛知電機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2695687Y (zh) * 2004-04-17 2005-04-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改良风扇装置
JP4946276B2 (ja) * 2006-08-31 2012-06-0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4462356B2 (ja) * 2008-01-25 2010-05-12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そのモータを備えたモータ一体型ポンプ
JP5360473B2 (ja) * 2008-05-16 2013-12-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送風ファン
JP2010093905A (ja) * 2008-10-06 2010-04-22 Sanyo Denki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用ステータ
JP5707834B2 (ja) * 2010-10-04 2015-04-3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ファン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4596A (zh) * 2010-10-04 2012-05-0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风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44596B (zh) * 2010-10-04 2015-09-2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风扇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52365A (zh) * 2019-06-28 2020-12-2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2152365B (zh) * 2019-06-28 2023-03-1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07834B2 (ja) 2015-04-30
CN102444596B (zh) 2015-09-23
CN102444596A (zh) 2012-05-09
JP2012077703A (ja) 201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17974U (zh) 电动式的风扇
CN203180666U (zh) 模制马达的定子部以及使用该定子部的模制马达
US8794935B2 (en) Axial flow fan
JP4904894B2 (ja) 軸流ファン
JP4946276B2 (ja) モータ
CN203243143U (zh) 基底单元、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US20190334393A1 (en) Stack-type stator using multi-layer substrate, slim motor using same, and blower for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JP5200521B2 (ja) モータ及び冷却ファン
US7888834B2 (en) Motor module
US8089184B2 (en) Fan and motor having multiple insulators with an axially protruding conductor pin
CN109075621A (zh) 薄型定子及利用其的无传感器单相马达及冷却风扇
US8922945B2 (en) Disk drive spindle motor with wiring substrate having extension portion passing through opening in base
JP6766535B2 (ja)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ファンモータ
CN102386738B (zh) 包含肋部的主轴电机和盘片驱动装置
JP2017034866A (ja) 振動モータ
US20120200182A1 (en) Stator core assembly and moto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4716781A (zh) 马达
JP2011166857A (ja) モータ用インシュレータ
JP2011160522A (ja)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軸流ファン
US8485781B2 (en) Axial flow fan
JP2012057583A (ja) ポンプ
CN203573644U (zh) 基底单元、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JPH1141891A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用ステ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CN210350881U (zh) 外转子混合式步进电机
JP2009100539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