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1606U - 马达以及离心送风机 - Google Patents

马达以及离心送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81606U
CN205081606U CN201520857879.1U CN201520857879U CN205081606U CN 205081606 U CN205081606 U CN 205081606U CN 201520857879 U CN201520857879 U CN 201520857879U CN 205081606 U CN205081606 U CN 205081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ora terminalis
motor
insulating part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578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岛真智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81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81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以及离心送风机。马达的定子具有沿周向配置的多个铁芯片。在各铁芯片安装有绝缘件。在各绝缘件的周围卷绕有导线。绝缘件具有位于比线圈靠径向内侧,且相对于径向大致垂直地扩展的内侧壁部。内侧壁部具有:一对轴向端缘;一对周向端缘;以及四处角部。四处角部分别位于轴向端缘与周向端缘的边界。各角部从径向内侧观察时位于比分别将轴向端缘与周向端缘延长的假想线靠齿侧的区域。

Description

马达以及离心送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以及离心送风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在定子的径向内侧配置有转子的所谓的内转子型的马达。在内转子型的马达中,定子铁芯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以及从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在这种马达中,有时通过组装多个具有一个齿的铁芯片(即“分割铁芯”)来形成环状的定子铁芯。在这种情况下,在制造马达时,通过在各个铁芯片安装绝缘件,并将导线卷绕于绝缘件而在每个铁芯片形成线圈。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4-225968号公报中记载了使用分割铁芯的内转子型的马达的以往的例子。
在用于吸尘器等的高速旋转用的马达中,为了减少驱动电流的切换次数,有时将齿的数量设置得较少。然而,若齿的数量减少,则每个铁芯片的中心角度变大,因此在各铁芯片中铁芯背部大幅度弯曲。另一方面,绝缘件在径向内侧的端部附近具有为了防止线圈卷绕溃散而膨出的壁部。因此,在齿的数量较少的定子的结构中,绝缘件的壁部与铁芯背部之间的间隙变窄。如此一来,在制造时将导线隔着绝缘件卷绕于齿的作业极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具有多个铁芯片的内转子型的马达中,提供一种使导线的卷绕作业变得容易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中,马达包括:轴,其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转子,其与轴一起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定子,其配置于转子的周围。定子具有:多个铁芯片,所述多个铁芯片由磁性体构成,且沿周向配置;绝缘件,其安装于多个铁芯片的每一个;以及线圈,其由卷绕于多个绝缘件的每一个的导线构成。多个铁芯片分别具有:铁芯背部,其沿周向延伸;以及齿,其从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多个铁芯背部连接为环状,多个绝缘件分别具有:齿绝缘部,其存在于齿与线圈之间;以及内侧壁部,其位于比线圈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相对于径向大致垂直地扩展。内侧壁部具有:一对轴向端缘,其位于轴向两端;一对周向端缘,其位于周向两端;以及四处角部,其位于轴向端缘与周向端缘的边界。从径向内侧观察时,角部位于比分别将轴向端缘与周向端缘延长的假想线靠齿侧的区域。
将从径向内侧观察时,从内侧壁部的轴向上端至轴向下端的轴向距离设为A,将从内侧壁部的周向一端至周向另一端的周向距离设为B,将从齿的轴向以及周向的中心点至角部的最大距离设为C,此时满足C2<(A/2)2+(B/2)2的关系。
从径向内侧观察时,从齿的轴向以及周向的中心点至轴向端缘的距离比从中心点至角部的距离短,从齿的中心点至周向端缘的距离比从中心点至角部的距离短。
从径向内侧观察时,角部位于比将轴向端缘的周向的端部沿周向延长的假想线以及将周向端缘的轴向的端部沿轴向延长的假想线靠齿侧的区域。
角部从径向内侧观察时是圆弧形状。
定子具有三个所述铁芯片。
铁芯背部具有:中央铁芯背部,其相对于齿大致垂直地扩展;以及一对连接铁芯背部,其位于中央铁芯背部的周向的两侧。连接铁芯背部从中央铁芯背部的周向的端部朝向靠近齿的方向弯曲并延伸。
内侧壁部的周向长度比齿绝缘部的径向长度长。
上述马达还具有保持定子的树脂制的马达罩。至少一个铁芯片在齿的径向外侧具有固定孔。马达罩与铁芯片通过插入固定孔的固定零件而固定。
所有的铁芯片都具有固定孔。
多个绝缘件各自还具有外侧壁部,所述外侧壁部位于比线圈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相对于径向大致垂直地扩展。
外侧壁部具有平面部,所述平面部与内侧壁部在径向上重叠,且相对于齿大致垂直且平坦地扩展。
外侧壁部具有沿径向扩展的加强部。
多个绝缘件在周向上隔着间隔配置。多个铁芯背部的接缝从绝缘件露出。
绝缘件具有:上绝缘件片,其从上侧覆盖铁芯片;以及下绝缘件片,其从下侧覆盖铁芯片。上绝缘件片的下端部与下绝缘件片的上端部在相对于轴向倾斜的接触面接触。
离心送风机具有:上述马达;离心型的叶轮,其配置于马达的上方,且与转子一起旋转;以及送风机外壳,其将马达的至少上端以及所述叶轮容纳于径向内侧。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马达的绝缘件在内侧壁部的四个角具有位于比分别将轴向端缘与周向端缘延长的假想线靠齿侧的区域的角部。因此,在将导线卷绕于绝缘件时,内侧壁部不易成为障碍。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导线的卷绕作业。并且,由于离心送风机具有上述马达,因此在制造离心送风机用的马达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导线的卷绕作业。
由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离心送风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定子的俯视图。
图3是铁芯片的俯视图。
图4是绝缘件的俯视图。
图5是绝缘件的立体图。
图6是绝缘件的立体图。
图7是从径向内侧观察到的绝缘件的图。
图8是从径向内侧观察到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绝缘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分别将与离心送风机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离心送风机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将沿以离心送风机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周的方向称作“周向”。在本申请中,将轴向作为上下方向,相对于马达将叶轮侧作为上来说明各部分的形状以及位置关系。但是,该上下方向的定义不限定马达以及离心送风机在制造时以及使用时的朝向。
<1.离心送风机的结构>
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送风机1的纵剖视图。离心送风机1是从设置于上部的吸气孔吸引上方的空气,并排出到下方的涡轮型离心风扇。涡轮型离心风扇与西洛克型离心风扇相比效率高且噪音小。
本实施方式的离心送风机1例如用于在吸尘器中产生吸引力。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送风机也可以用于除了吸尘器以外的用途。例如也可以装设于用于排油烟机用的风扇或者建筑物的通风管的供排气装置等的其他送风设备、家电产品、医疗设备、工业用的大型设备等来进行吸气以及排气。
如图1所示,离心送风机1具有:马达11;叶轮12;以及送风机外壳13。马达11的后述旋转部30和叶轮12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马达11是内转子型的无刷DC马达。马达11具有:静止部20;以及旋转部30。静止部20相对于送风机外壳13相对地静止。旋转部30被支承为相对于静止部20能够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静止部20具有:定子21;马达罩22;底板23;电路板24;上轴承25;以及下轴承26。旋转部30具有:轴31;以及转子32。
定子21根据从电路板24提供的驱动电流产生磁通。定子21配置于后述转子32的周围。定子21具有:多个铁芯片60;多个绝缘件70;以及多个线圈80。
多个铁芯片60在中心轴线9的周围环状地配置。各铁芯片60具有:沿周向延伸的铁芯背部61;以及从铁芯背部61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齿62。绝缘件70安装于各铁芯片60。线圈80由隔着绝缘件70卷绕于齿62的周围的导线构成。关于定子21的更加详细的结构将在后文叙述。
马达罩22是保持定子21的树脂制的零件。马达罩22具有:上板部221;侧板部222;第一固定部223;第二固定部224以及至少一个底板固定部225。
上板部221是在定子21的上方相对于中心轴线9大致垂直地扩展的板状的部位。在上板部221的大致中央形成有贯通孔。在上板部221的该贯通孔内保持有上轴承25。侧板部222是大致圆筒状,并且从上板部221的外缘朝向轴向下方延伸。
底板固定部225从侧板部222的下端部附近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在底板固定部225形成至少一个螺纹孔。底板23通过螺纹固定而固定于底板固定部225。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1中,底板固定部225设置于周向的三处。但是,马达罩22与底板23的固定部位不限定为三处,还可以是两处或者四处以上。马达罩22与底板23也可通过粘接或者铆接等其他方法固定。另外,关于第一固定部223以及第二固定部224的结构将在后文叙述。
底板23是覆盖马达罩22的下方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的零件。底板23相对于中心轴线9大致垂直地扩展。在底板23的中央形成有凹部。在底板23的该凹部内保持有下轴承26。定子21、电路板24、上轴承25、下轴承26以及转子32容纳于由马达罩22以及底板23构成的壳体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24是大致板状。电路板24在比定子21靠下侧的位置相对于中心轴线9大致垂直地配置。在电路板24搭载有构成用于向线圈80提供驱动电流的电路的电子元件。构成线圈80的导线的端部与电路板24上的电路电连接。
上轴承25相对于马达罩22将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下轴承26相对于底板23将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上轴承25以及下轴承26例如使用在内圈与外圈之间存在球状的转动体的球轴承。在马达罩22与上轴承25之间存在弹性零件27。由此,马达11以及叶轮12旋转时的振动降低。另外,上轴承25以及下轴承26也可使用除了球轴承以外的种类的轴承。
轴31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9配置。更加具体地说,轴31是沿中心轴线9配置的圆柱状的零件。轴31被上轴承25以及下轴承26支承,且能够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轴31的上端部比马达罩22朝向上侧突出。在轴31的上端部固定有叶轮12。在本实施方式中,叶轮12直接固定于轴31。然而,叶轮12也可以隔着由树脂材料或者金属材料等构成的筒状的零件等其他零件间接地固定于轴31。
转子32固定于轴31。转子32与轴31一起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本实施方式的转子32由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的树脂磁铁构成。在转子32的外周面沿周向交替磁化有N极和S极。转子32的外周面与齿6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隔着微小的间隙在径向上对置。即,转子32具有与定子21在径向上对置的磁极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磁铁树脂制的转子32。然而,转子32也可以是多个磁铁固定于为磁性体的圆筒状的转子铁芯的外周面或者内部的结构。
在马达11驱动时,从电源通过电路板24上的电路向线圈80提供驱动电流,在多个齿62产生磁通。由此,通过齿62与转子32之间的磁通的作用产生周向的转矩。其结果是,旋转部30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并且,叶轮12与旋转部30一起旋转。
叶轮12是所谓的涡轮型离心风扇用的叶轮(以下,称作离心型的叶轮12)。叶轮12配置于马达11的马达罩22的上方。如图1所示,叶轮12具有:上护罩51;下护罩52;以及多个叶片53。离心型的叶轮12配置于马达11的上方,并与转子32一起旋转。
上护罩51具有:筒部511;上护罩顶板部512;以及吸气孔513。上护罩51配置于下护罩52以及多个叶片53的上方。
筒部511是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筒部511的外径无论轴向位置如何都保持为大致恒定。筒部511的内径无论轴向位置如何都保持为大致恒定。另外,筒部511也可以是随着朝向轴向下方而逐渐扩径的形状。
上护罩顶板部512从筒部511的下端部朝向径向外侧扩展。上护罩顶板部512的外缘的径向的位置与下护罩52的外缘的径向的位置大致相同。吸气孔513配置于上护罩51的中央。吸气孔513由筒部511形成,并且在筒部511的径向内侧沿轴向贯通上护罩51。
下护罩52是在马达罩22的上方相对于中心轴线9大致垂直地扩展的板状的部位。下护罩52的下表面与马达罩22的上表面在轴向上对置。下护罩5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固定于马达11的轴31。
在轴向上,叶片53配置于上护罩51以及下护罩52之间。多个叶片53在周向大致等间隔地配置。在离心送风机1驱动时,上护罩51与下护罩52之间的气体通过多个叶片53被朝向径向外侧加速。
送风机外壳13具有:上侧外壳顶板部131;以及壁部132。上侧外壳顶板部131配置于叶轮12的上方,并且沿上护罩51的上表面环状地扩展。上侧外壳顶板部131在中央部具有中央孔130。中央孔130与上述吸气孔513相连。壁部132从上侧外壳顶板部131在马达11的径向外侧朝向下方呈筒状地延伸。马达11的至少上端以及叶轮12容纳于壁部132的径向内侧。即,送风机外壳13将马达11的至少上端以及叶轮12容纳于径向内侧。壁部132的内侧面与马达11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对置。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外壳13由上侧外壳133、中央外壳134以及下侧外壳135这三个环状的零件形成。中央外壳134配置于上侧外壳133的下方。下侧外壳135配置于中央外壳134的下方。上侧外壳133包括:上侧外壳顶板部131;以及壁部132的上端。中央外壳134以及下侧外壳135是形成壁部132的筒状的零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机外壳13由三个零件形成。然而,送风机外壳13还可以由一个零件形成,还可以由两个或者四个以上零件形成。即,送风机外壳13由至少一个零件形成。
马达罩22的外周面与送风机外壳13的壁部132的内周面在径向上隔着间隔配置。马达罩22的外周面与壁部132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成为离心送风机1驱动时的气体的流路10。流路10的至少一部分与壁部132所具有的排气孔相连。
在离心送风机1驱动时,向马达11的定子21提供驱动电流,马达11的旋转部30与叶轮12旋转。如图1中的实线箭头所示,若叶轮12旋转,则送风机外壳13的上方的气体通过送风机外壳13的中央孔130以及叶轮12的吸气孔513而被吸引,通过上护罩51与下护罩52之间,排出到叶轮12的径向外侧。
流路10形成于马达罩22的外周面与壁部132的内周面之间。如图1所示,排出到叶轮12的径向外侧的气体撞击送风机外壳13的壁部132而朝下改变方向,朝向轴向下方进入流路10内。并且,该气体从流路10的下端部通过排气孔排出到离心送风机1的外部。
<2.关于定子>
接下来,对定子21的更加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定子21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定子21具有三个铁芯片60。定子21具有:三个绝缘件70;以及三个线圈80。通过该结构,由于每旋转一周向绕组通电的次数减少,因此容易使马达高速驱动。
图3是铁芯片60的俯视图。多个铁芯片60由磁性体构成,且沿周向配置。铁芯片60例如使用沿轴向层叠为磁性体的电磁钢板而形成的层叠钢板。如图3所示,铁芯片60具有:铁芯背部61;以及齿62。铁芯背部61在比齿6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周向延伸。但是,铁芯背部61在俯视时的形状也可不必一定是圆弧形状,整体上大致沿周向延伸即可。齿62从铁芯背部61的周向的中央朝向径向内侧突出。
本实施方式的铁芯背部61具有:中央铁芯背部611;以及一对连接铁芯背部612。中央铁芯背部611相对于齿62大致垂直地扩展。中央铁芯背部611从齿6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朝向周向的两侧扩展。一对连接铁芯背部612位于中央铁芯背部611的周向的两侧。各连接铁芯背部612从中央铁芯背部611的周向的端部朝向靠近齿62的方向弯曲并延伸。
如此一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三个铁芯片60分别设置一个齿62因此,定子21所具有的齿62的数量是作为三相同步马达的最少的三个。若齿62的数量减少,则能够减少驱动时的马达驱动电路的每旋转一周的切换次数。因此,容易使马达11对应高速化。
如图2所示,三个铁芯片60沿周向排列。多个铁芯背部61连接为环状。具体地说,相邻的铁芯片60的连接铁芯背部612的端部之间彼此连接。铁芯片60的接缝例如通过焊接固定。
至少一个铁芯片60在齿62的径向外侧具有固定孔63。更加详细地说,在各铁芯片60的铁芯背部61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固定孔63。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的铁芯片60都具有固定孔63。通过该结构,在组装离心送风机1时,能够将所有的铁芯片60与马达罩22牢固地固定。固定孔63位于齿62的径向外侧。铁芯背部61的周向的中央附近是马达11驱动时的磁通密度较低、作为磁路的作用较小的部位。通过在该处设置固定孔63,抑制了因固定孔63导致磁路狭小化。
马达罩22通过插入固定孔63的固定零件固定于铁芯片60。如图1所示,马达罩22具有:三个第一固定部223;以及三个第二固定部224。三个第一固定部223分别在上述固定孔63的上方从侧板部222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第二固定部224在上述固定孔63的下方从侧板部222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在第一固定部223以及第二固定部224分别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螺纹孔。在制造马达11时,为固定零件的螺钉43插入位于周向的三处的第二固定部224的螺纹孔、固定孔63以及第一固定部223的螺纹孔。由此,定子21与马达罩22固定。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将马达罩22与铁芯片60牢固地固定。
另外,定子21与马达罩22的固定部位也可不必是三处。例如,也可只在三个铁芯片60中的一个或者两个铁芯片60设置固定孔63。也可在各铁芯片60设置两个以上的固定孔63。定子21与马达罩22的固定方法也可以是除了螺纹固定以外的方法。例如,也可通过将定子21作为嵌件来树脂成型马达罩22,从而将定子21与马达罩22固定。
绝缘件70安装于多个铁芯片60的每一个。绝缘件70的材料使用为绝缘体的树脂。图4是绝缘件70的俯视图。图5以及图6是绝缘件70的立体图。如图4至图6所示,绝缘件70具有:齿绝缘部71;内侧壁部72;以及外侧壁部73。齿绝缘部71覆盖齿62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周向两端面。内侧壁部72位于比线圈80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相对于径向大致垂直地扩展。内侧壁部72从齿绝缘部7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相对于径向大致垂直地朝向外侧扩展。外侧壁部73从齿绝缘部7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相对于径向大致垂直地朝向外侧扩展。
线圈80通过卷绕于多个绝缘件70的每一个的导线构成。线圈80通过导线卷绕于绝缘件70的齿绝缘部71而形成。在线圈80与齿62之间存在齿绝缘部71。由此,线圈80与齿62电绝缘。内侧壁部72位于线圈80的径向内侧。由此,防止了线圈80向径向内侧卷绕溃散。能够防止线圈80与转子32接触。外侧壁部73位于线圈80的径向外侧。即,外侧壁部73位于比线圈80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相对于径向大致垂直地扩展。由此,防止了线圈80向径向外侧卷绕溃散。
另外,如图2所示,马达11具有:三个绝缘件70;以及三个铁芯背部61。各绝缘件70在周向上隔着间隔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铁芯背部61的接缝从绝缘件70露出。因此,在制造定子21时,在将绝缘件70以及线圈80安装于各铁芯片60后,通过焊接等将铁芯片60的连接铁芯背部612的端部彼此固定。
如图5以及图6所示,绝缘件70由上绝缘件片701和下绝缘件片702构成。上绝缘件片701从上侧覆盖铁芯片60。下绝缘件片702从下侧覆盖铁芯片60。上绝缘件片701与下绝缘件片702通过导线卷绕于通过两片形成的齿绝缘部71的周围而相互固定。
如图5中放大所示,上绝缘件片701的下端部与下绝缘件片702的上端部在相对于轴向倾斜的接触面703接触。由此,上绝缘件片701与下绝缘件片702彼此精确地定位并固定。另外,也可在上绝缘件片701的下端部与下绝缘件片702的上端部形成能够相互卡合的凹部或者凸部。上绝缘件片701与下绝缘件片702也可通过凹部或者凸部而定位。
图7是从径向内侧观察到的绝缘件70的图。如图5、图6、图7所示,绝缘件70的内侧壁部72具有:一对轴向端缘721;一对周向端缘722;以及四处角部723。一对轴向端缘721位于内侧壁部72的轴向两端。各轴向端缘721在固定的轴向位置上沿周向延伸。一对周向端缘722位于内侧壁部72的周向两端。各周向端缘722在固定的周向位置沿轴向延伸。四处角部723位于轴向端缘721与周向端缘722的边界。
本实施方式的角部723从径向内侧观察时是圆弧形状。但是,上述“圆弧形状”也可不必一定是以一点为中心的正圆的一部分,还包括大致圆弧形状。换言之,角部723具有弯曲面。通过该结构,在组装马达11时,将导线卷绕于绝缘件70的作业变得更加容易。在后文详细叙述。
如图7中放大所示,从径向内侧观察时,角部723位于比分别将轴向端缘721与周向端缘722延长的假想线91靠齿62侧的区域。更加详细地说,从径向内侧观察时,将轴向端缘721的周向的端部沿周向延长的假想线91与将周向端缘722的轴向的端部沿轴向延长的假想线92相互相交。角部723位于被这些假想线91、92分割的区域中的齿62侧的区域。即,从径向内侧观察时,角部723位于比将轴向端缘721的周向的端部沿周向延长的假想线91以及将周向端缘722的轴向的端部沿轴向延长的假想线92靠齿62侧的区域。内侧壁部72的剩下三处角部723也分别与相邻的轴向端缘721以及周向端缘722以相同的位置关系配置。通过这种结构,在使用绕组机等将导线卷绕于绝缘件70时,内侧壁部72不易成为绕组机的轨道的障碍。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线圈80。另外,在不使用绕组机卷绕导线时,也能够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容易地形成线圈80。在后文叙述详细情况。
在此,如图7所示,将从内侧壁部72的轴向上端至轴向下端的轴向距离设为A。将从内侧壁部72的周向一端至周向另一端的周向距离设为B。距离A比齿62的径向内端部的轴向长度长。距离B比齿62的内端部的周向长度长。将从径向内侧观察时,从齿62的轴向以及周向的中心点O至角部723的最大距离设为C。如此一来,该绝缘件70满足下式(1)的关系。
C2<(A/2)2+(B/2)2(1)
在制造定子21时,首先,将绝缘件70安装于各个铁芯片60。然后,将导线卷绕于绝缘件70的齿绝缘部71。此时,绕组装置使导线从绝缘件70的径向内侧靠近放线喷嘴,如图7中的虚线箭头所示,将导线卷绕于绝缘件70的齿绝缘部71的周围。此时,需要避开绝缘件70的内侧壁部72,使导线与铁芯片60、绝缘件70以及喷嘴相对地旋转。
如上所述,绝缘件70具有角部723,所述角部723在内侧壁部72的四处位于比分别将轴向端缘721与周向端缘722延长的假想线靠齿62侧的区域。由此,从径向内侧观察时,缩短了从齿62的中心点O至角部723的最大距离C。因此,在将导线卷绕于绝缘件70时,内侧壁部72的角部723不易成为喷嘴动作的障碍。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上述导线的卷绕作业。
但是,若角部723过度凹陷,则存在内侧壁部72的强度下降或者发生线圈80向径向内侧卷绕溃散的情况。因此,优选角部723不过度凹陷。具体地说,优选从径向内侧观察时,从齿62的轴向以及周向的中心点O至轴向端缘721的距离比从中心点O至角部723的距离短。优选从齿62的中心点OO至周向端缘722的距离比从中心点O至角部723的距离短。通过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形成线圈80,并且能够防止内侧壁部72的强度下降。因此,能够防止线圈80向径向内侧卷绕溃散。
如图4所示,在绝缘件70中,内侧壁部72的周向长度d1比齿绝缘部71的径向长度d2长。在这样的尺寸关系的情况下,绝缘件70的内侧壁部72的周向的端部与外侧壁部73的径向内侧的面的间隔d3变得特别狭窄。因此,若内侧壁部72的角部723位于分别将轴向端缘721与周向端缘722延长的假想线上或者比所述假想线靠外侧的位置,则导线卷绕于绝缘件70的作业变得特别困难。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壁部72的四处角部723位于比分别将轴向端缘721与周向端缘722延长的假想线靠齿62侧的区域。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导线卷绕于绝缘件70。
在绝缘件70中,铁芯背部61的连接铁芯背部612从中央铁芯背部611的周向的端部朝向靠近齿62的方向弯曲并延伸。由此,绝缘件70的内侧壁部72的周向的端部与外侧壁部73的径向内侧的面的间隔d3变得特别狭窄。因此,若内侧壁部72的角部723位于分别将轴向端缘721与周向端缘722延长的假想线上或者比所述假想线靠外侧的位置,则将导线卷绕于绝缘件70的作业变得特别困难。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壁部72的四处角部723位于比分别将轴向端缘721与周向端缘722延长的假想线靠齿62侧的区域。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导线卷绕于绝缘件70。
如图6所示,绝缘件70的外侧壁部73具有:平面部731;一对弯曲部732;以及一对加强部733。平面部731位于外侧壁部73的周向的中央,且相对于齿62大致垂直且平坦地扩展。平面部731与内侧壁部72在径向上重叠。即,外侧壁部73具有平面部731,所述平坦面731与内侧壁部72在径向上重叠且相对于齿62大致垂直且平坦地扩展1。通过该结构,能够抑制线圈80向径向外侧卷绕溃散。并且,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将导线卷绕于绝缘件70的作业。一对弯曲部732从平面部731的两端朝向周向的两侧扩展。外侧壁部73具有沿径向扩展的加强部733。更加详细地说,一对加强部733分别从弯曲部732的周向的端部朝向径向外侧扩展。通过该结构,能够抑制因来自线圈80的压力导致外侧壁部73挠曲。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线圈80朝向径向外侧卷绕溃散。
平面部731位于线圈80的径向外侧。因此,通过平面部731防止了线圈80朝向径向外侧卷绕溃散。通过将平面部731设置为平坦状,与平面部731圆弧状地弯曲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展配置线圈80的空间。通过在外侧壁部73的周向的两端设置沿径向延伸的加强部733,提高了外侧壁部73承受径向的压力的强度。因此,能够抑制因来自线圈80的压力导致外侧壁部73挠曲。其结果是,将导线卷绕于绝缘件70的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3.变形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图8是从径向内侧观察到的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绝缘件70A的图。在图8的例子中,角部723A从径向内侧观察时是直线状的平面。在这种形状的情况下,从径向内侧观察时,从齿的中心点O至角部723A的最大距离缩短。因此,在将导线卷绕于绝缘件70A时,内侧壁部72A的角不易成为卷绕作业的障碍。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线圈。
另外,角部的形状从中心轴线沿径向观察齿时(即,从径向内侧观察齿时)也可以不是上述圆弧状和直线状,还可以是椭圆或者由多条直线构成的形状、形成有凹凸的形状等,只要满足上述条件,不作特别限定。
定子铁芯也可以不由电磁钢板构成,而是通过粉末压制磁心构成。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齿的轴向截面的形状是矩形,角部的数量设置为四个。但是,也可根据齿的轴向截面的外形,适当变更角部的数量。例如,角部的数量还可以是一至三个或者五个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绝缘件70由上绝缘件片701和下绝缘件片702这两个零件构成。然而,绝缘件70也可由一个零件形成,还可以由三个以上的零件组合而成。即,绝缘件70由至少一个零件构成即可。
也可将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适用于除了用于吸尘器以外的用途的马达。
各零件的细节部分的形状也可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的形状不同。上述各要素在不发生矛盾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组合。
本实用新型例如能够用于马达以及离心送风机。

Claims (16)

1.一种马达,包括:
轴,其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
转子,其与所述轴一起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
定子,其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周围,
所述定子具有:
多个铁芯片,所述多个铁芯片由磁性体构成,且沿周向配置;
绝缘件,其安装于所述多个铁芯片的每一个;以及
线圈,其由卷绕于所述多个绝缘件的每一个的导线构成,
多个所述铁芯片分别具有:
铁芯背部,其沿周向延伸;以及
齿,其从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铁芯背部连接为环状,
多个所述绝缘件分别具有:
齿绝缘部,其存在于所述齿与所述线圈之间;以及
内侧壁部,其位于所述比线圈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相对于径向大致垂直地扩展,
所述内侧壁部具有:
一对轴向端缘,其位于轴向两端;
一对周向端缘,其位于周向两端;以及
四处角部,其位于所述轴向端缘与所述周向端缘的边界,
从径向内侧观察时,所述角部位于比分别将所述轴向端缘与所述周向端缘延长的假想线靠齿侧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从径向内侧观察时,
将从所述内侧壁部的轴向上端至轴向下端的轴向距离设为A,
将从所述内侧壁部的周向一端至周向另一端的周向距离设为B,
将从所述齿的轴向以及周向的中心点至所述角部的最大距离设为C,
此时满足C2<(A/2)2+(B/2)2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从径向内侧观察时,
从所述齿的轴向以及周向的中心点至所述轴向端缘的距离比从所述中心点至所述角部的距离短,
从所述齿的中心点至所述周向端缘的距离比从所述中心点至所述角部的距离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从径向内侧观察时,所述角部位于比将所述轴向端缘的周向的端部沿周向延长的假想线以及将所述周向端缘的轴向的端部沿轴向延长的假想线靠所述齿侧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部从径向内侧观察时是圆弧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三个所述铁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芯背部具有:
中央铁芯背部,其相对于所述齿大致垂直地扩展;以及
一对连接铁芯背部,其位于所述中央铁芯背部的周向的两侧,
所述连接铁芯背部从所述中央铁芯背部的周向的端部朝向靠近所述齿的方向弯曲并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壁部的周向长度比所述齿绝缘部的径向长度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还具有保持所述定子的树脂制的马达罩,
至少一个铁芯片在齿的径向外侧具有固定孔,
所述马达罩与所述铁芯片通过插入所述固定孔的固定零件而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有的所述铁芯片都具有所述固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绝缘件各自还具有外侧壁部,所述外侧壁部位于比所述线圈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相对于径向大致垂直地扩展。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壁部具有平面部,所述平面部与所述内侧壁部在径向上重叠,且相对于所述齿大致垂直且平坦地扩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壁部还具有沿径向扩展的加强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绝缘件在周向上隔着间隔配置,
多个所述铁芯背部的接缝从所述绝缘件露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具有:
上绝缘件片,其从上侧覆盖所述铁芯片;以及
下绝缘件片,其从下侧覆盖所述铁芯片,
所述上绝缘件片的下端部与所述下绝缘件片的上端部在相对于轴向倾斜的接触面接触。
16.一种离心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离心型的叶轮,其配置于所述马达的上方,且与所述转子一起旋转;以及
送风机外壳,其将所述马达的至少上端以及所述叶轮容纳于径向内侧。
CN201520857879.1U 2015-04-28 2015-10-30 马达以及离心送风机 Active CN2050816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1564 2015-04-28
JP2015091564A JP2016208790A (ja) 2015-04-28 2015-04-28 モータおよび遠心送風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81606U true CN205081606U (zh) 2016-03-09

Family

ID=55433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57879.1U Active CN205081606U (zh) 2015-04-28 2015-10-30 马达以及离心送风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208790A (zh)
CN (1) CN2050816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8909A (zh) * 2019-05-29 2020-12-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2463B2 (ja) * 2016-10-19 2018-06-1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ステータ
CN106877543B (zh) * 2017-04-28 2024-02-09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定子绝缘框架、定子组件和电机
JP7038827B2 (ja) * 2018-07-27 2022-03-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8909A (zh) * 2019-05-29 2020-12-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208790A (ja) 2016-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00517A1 (en) Centrifugal blower and vacuum cleaner
CN205081606U (zh) 马达以及离心送风机
US9350207B2 (en)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tor
JP5502822B2 (ja) 電動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JP6771537B2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CN105006938A (zh) 马达和送风机
JP2016149930A (ja) 回転電機、コイル及びコイル装置
US20210095679A1 (en) Air blower
CN103138484A (zh) 用于无刷电动机的冷却结构
JP6102249B2 (ja) 単相誘導モータ
JP2010193706A (ja) 交流モータの固定子
TW200933033A (en) Axial flow fan unit
JP2016063564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03312085B (zh) 风扇马达
JPWO2019073509A1 (ja)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US10833548B2 (en) Stator, motor, and blower
JP2010035360A (ja) 電動機
US10734849B2 (en) Stator of motor having upper and lower insulator
CN205154685U (zh) 离心送风机以及吸尘器
JP7210886B2 (ja) モータおよびファンモータ
WO2018173462A1 (ja)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KR20160086698A (ko) 모터의 스테이터 어셈블리
TWI389427B (zh) 徑向氣隙馬達及其定子
JP2015027175A (ja)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5312518B2 (ja) 電動機および空調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