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8909A - 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18909A
CN112018909A CN202010455223.2A CN202010455223A CN112018909A CN 112018909 A CN112018909 A CN 112018909A CN 202010455223 A CN202010455223 A CN 202010455223A CN 112018909 A CN112018909 A CN 112018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coil
radially
disposed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552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早光亮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18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890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14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cleaning by blowing-off, also combined with suction 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08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the unit having provision for cooling the 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06Cooling the drive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cooling medium between the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02K3/34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wherein gaseous cooling medium circulates between the machine casing and a surrounding mant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26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a single magnet or two or more axially juxtaposed single magnets
    • H02K1/2733Annular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提供送风装置和吸尘器,送风装置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和固定于轴的磁铁;定子,其与转子在径向上对置配置;叶轮,其固定于轴,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以及壳体,其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叶轮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其具有配置于磁铁的径向外侧的伞部、配置于比伞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沿与径向大致垂直的第1方向延伸的第1铁芯部以及连接伞部和第1铁芯部的第2铁芯部;绝缘件,其覆盖第1铁芯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线圈,其通过将导线隔着绝缘件卷绕于第1铁芯部而形成。壳体具有第1区域,第1区域配置于比线圈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1区域的径向内表面与线圈的径向外表面在径向上对置。

Description

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送风装置中,具有定子线圈的定子单元被收纳在外壳主体中,在贯通轴承安装部的转子轴的端部固定有离心风扇,风扇罩以覆盖离心风扇和外壳端面板的方式安装于一端开口部,定子线圈和电气系统单元被树脂模制件覆盖(日本公开公报特开平11-148484号公报)。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在维持防尘和防水效果的状态下实现组装部件数量的削减和组装作业的提高,而且,能够提高冷却效率和送风效率。
但是,在现有的送风装置中,难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在抑制送风效率降低的同时对线圈进行冷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抑制送风效率的降低并且能够对线圈进行冷却的送风装置。
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具有:转子,其具有轴和磁铁,该轴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该磁铁固定于所述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而配置;叶轮,其固定于所述轴,能够绕所述中心轴线进行旋转;以及壳体,其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叶轮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其具有伞部、第1铁芯部以及第2铁芯部,该伞部配置于所述磁铁的径向外侧,该第1铁芯部配置于比所述伞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与径向大致垂直的第1方向延伸,该第2铁芯部连接所述伞部和所述第1铁芯部;绝缘件,其覆盖所述第1铁芯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线圈,其通过将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卷绕于所述第1铁芯部而形成。所述壳体具有第1区域,该第1区域配置于比所述线圈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所述第1区域的径向内表面与所述线圈的径向外表面在径向上对置。
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具有上述送风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送风装置和吸尘器,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抑制送风效率的降低,并且能够对线圈进行冷却。
由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第1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第1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送风装置100的中心轴线J所延伸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或“轴向”,将与送风装置100的中心轴线J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着以送风装置100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但是,上述的“上下方向”不限定实际组装于设备时的送风装置100的方向。另外,在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有时附图的记载内容与实际的构造不同。而且,在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有时省略阴影线。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下方向、轴向、径向、周向等词语不是严格地仅指这些方向,还包含从这些方向稍微倾斜的方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吸尘器A中,将靠近地面F的方向设为“下方”,并且将远离地面F的方向设为“上方”,来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另外,这些方向只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使用的名称,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另外,“上游”和“下游”分别表示在使送风装置100驱动时从吸气部103吸入的气体的流通方向的上游和下游。
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A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A的立体图。吸尘器A是所谓的杆型的电吸尘器,具有在下表面和上表面分别构成有吸气部103和排气部104的外壳102。从外壳102的背面导出电源线(未图示)。电源线与设置于房间的侧壁面的电源插座(未图示)连接,向吸尘器A提供电力。另外,吸尘器A也可以是所谓的机器人型、罐型或便携型的电吸尘器。
在外壳102内形成有连结吸气部103和排气部104的空气通路(未图示)。在空气通路内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置有集尘部(未图示)、过滤器(未图示)以及送风装置100。送风装置100具有后述的叶轮30。在气体通路内流通的气体所包含的灰尘等垃圾被过滤器过滤,并汇集在形成为容器状的集尘部内。集尘部和过滤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外壳102进行装卸。
在外壳102的上部设置有把持部105和操作部106。使用者能够对把持部105进行把持而使吸尘器A移动。操作部106具有多个按钮106a,通过按钮106a的操作来进行吸尘器A的动作设定。例如,通过按钮106a的操作来指示送风装置100的驱动开始、驱动停止、以及转速的变更等。吸气部103与棒状的抽吸管107的下游端(在图中为上端)连接。在抽吸管107的上游端以能够相对于抽吸管107装卸的方式安装有抽吸嘴108。地面F上的垃圾通过抽吸嘴108而被吸入至抽吸管107。
图2是送风装置100的立体图。图3是送风装置100的纵剖视图。更详细而言,图3是由图2中的假想面A-A切断的送风装置100的横剖视图。参照图2和图3,送风装置100具有马达1和由马达1旋转驱动的叶轮30。更详细而言,送风装置100具有转子10、定子20、叶轮30以及壳体4。
马达1具有转子10和定子20。转子10具有轴11和磁铁12。更详细而言,转子10具有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J配置的轴11。轴11被后述的轴承9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定子20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90具有上轴承91和下轴承92。磁铁12固定于轴11。磁铁12具有沿轴向排列的多个环状的磁铁片121。在磁铁12的上方配置有上间隔件13,在磁铁12的下方配置有下间隔件14。磁铁12的上表面与上间隔件13的下表面接触,磁铁12的下表面与下间隔件14的上表面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12通过粘接剂固定于轴11的径向外表面。但是,磁铁12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固定于轴11,还可以经由其他部件与轴11间接地固定。
图4是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横剖视图。更详细而言,图4是由图2中的假想面B-B切断的送风装置100的横剖视图。参照图3和图4,定子20与转子10在径向上对置而配置。定子20具有定子铁芯21、绝缘件22以及线圈23。
定子铁芯21具有伞部211、第1铁芯部212以及第2铁芯部213。伞部211配置于磁铁12的径向外侧。第1铁芯部212配置于比伞部21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1铁芯部212沿与径向大致垂直的第1方向D1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铁芯部212的第1方向D1上的中央与中心轴线J连结起来的径向与第1方向D1大致垂直。第2铁芯部213连接伞部211和第1铁芯部21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铁芯部213沿与第1方向D1大致垂直的第2方向D2延伸。
绝缘件22覆盖第1铁芯部212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件22具有上绝缘件221和下绝缘件222。上绝缘件221覆盖定子铁芯21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下绝缘件222覆盖定子铁芯21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另外,绝缘件22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部件构成。
线圈23是通过将导线隔着绝缘件22卷绕于第1铁芯部212而形成的。导线的端部与后述的基板93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线的端部与端子(未图示)电连接,端子与基板93电连接。如图4所示,在俯视时,线圈23在第1方向D1上的长度比在第2方向D2上的长度长。线圈23在第1方向D1上的长度比磁铁12的直径长。由此,能够抑制马达1的径向长度变长,并且能够增加马达1的输出。线圈23是所谓的环型线圈。
参照图2和图3,叶轮30具有轮毂31、多个叶片32以及叶轮凹部33。轮毂31是从径向的中心部向径向外侧且下方扩展的部位。多个叶片32在轮毂31的上表面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叶轮凹部33在轮毂31的径向中心部向上方凹陷。轴11粘接固定于叶轮凹部33。即,叶轮30固定于轴11,能够绕中心轴线J旋转。另外,叶轮30也可以是具有主板和多个叶片的结构,其中,该主板沿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方向扩展,该多个叶片排列在主板的上表面。另外,叶轮30和轴11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或结构而固定。
参照图3,壳体4具有第1壳体50、第2壳体60、第3壳体70以及第4壳体80。图5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第1壳体50的立体图。图6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第1壳体50的立体图。图7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60的立体图。图8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60的立体图。另外,壳体4可以由5个以上的部件构成,也可以由3个以下的部件构成。
第1壳体50是壳体4的一部分。壳体4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叶轮30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参照图3至图6,第1壳体50具有外筒部51、外壁部52以及内壁部53。外筒部51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位。外壁部52是从外筒部51的下部向下方延伸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壁部52从外筒部51的下部向下方延伸,是形成圆筒的周向的一部分的部位。外壁部52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有3处。
内壁部53是从外壁部52的周向的两端部向接近中心轴线J的方向延伸的壁状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沿周向相邻的外壁部52中的沿周向对置的部位起,内壁部53互相在接近中心轴线J的方向上延伸,两处内壁部53的径向内端部互相连接。
在连接沿周向相邻的内壁部53的区域中形成有突出部54。突出部54是从内壁部53的径向内端部向上方延伸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54是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的部位。突出部54的下表面541与上绝缘件221的上表面接触。在突出部54的下表面541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凹部,通过向凹部插入固定部件来固定定子20和第1壳体50。另外,定子20和第1壳体50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固定。例如,第1壳体50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与定子铁芯21固定。
突出部54的上端部与轴承保持部55连接。轴承保持部55具有:顶面部551,其具有贯通孔,并且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扩展;以及筒状的筒状部552,其从顶面部551的径向外缘向下方延伸。在筒状部552的径向内表面固定有上轴承91。
第2壳体60是壳体4的一部分。参照图3、图7以及图8,第2壳体60具有外壁部61和内壁部62。外壁部61与第1壳体50的外壁部52的下端部连接,是向下方延伸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壁部61具有:壁部611,其与第1壳体50的外壁部52的下端部连接,大致沿轴向延伸;以及曲面部612,其从壁部611的下端部向下方且接近中心轴线J的方向延伸。外壁部61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有3处。
内壁部62与第1壳体50的内壁部53的下端部连接,是向下方延伸的部位。内壁部62是从外壁部61的周向的两端部向接近中心轴线J的方向延伸的壁状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沿周向相邻的外壁部61中的沿周向对置的部位起,内壁部62互相在接近中心轴线J的方向上延伸。该两处内壁部62的径向内端部互相连接。
在连接沿周向相邻的内壁部62的区域中形成有第1突出部63。第1突出部63是从内壁部62的径向内端部向下方延伸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突出部63是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的部位。第1突出部63的上表面631与下绝缘件222的下表面接触。在第1突出部63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通过向贯通孔插入固定部件来固定定子20和第2壳体60。另外,定子20和第2壳体60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固定。例如,第2壳体60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与定子铁芯21固定。
在外壁部61的下表面形成有第2突出部64。更详细而言,第2突出部64是从曲面部612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的部位。在第2突出部64的下表面641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凹部642。
第1突出部63的下端部与轴承保持部65连接。轴承保持部65具有:底面部651,其具有贯通孔,并且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扩展;以及筒状的筒状部652,其从底面部651的径向外缘向上方延伸。在筒状部652的径向内表面固定有下轴承92。
第2壳体60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66。第2壳体60的贯通孔66相当于壳体4的贯通孔44。贯通孔66构成在曲面部612的径向内端6121与筒状部652的径向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66沿周向等间隔地构成有3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壁部52和外壁部61分别沿周向配置有3处。在外壁部52的径向内侧配置有线圈23。在外壁部61的径向内侧配置有线圈23。即,外壁部52和内壁部53以及外壁部61和内壁部62构成沿轴向延伸的流路,在该流路内配置有线圈23。
第3壳体70是壳体4的一部分。参照图3,第3壳体70具有顶面部71和筒部72。顶面部71是沿与轴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扩展的部位。顶面部71的至少一部分与第1壳体50固定。筒部72是从顶面部71的径向外缘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部位。
在顶面部71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环状的突出部711。顶面部71的从突出部711朝向径向外缘扩展的区域与轮毂31的上表面平滑地连接。由此,能够顺畅地将由叶轮30排出的气体朝向径向外侧且下方引导。
第4壳体80是壳体4的一部分。参照图2和图3,第4壳体80具有突出部81和筒部82。突出部81是从比叶轮30的径向外端靠外侧的位置向径向内侧且上方延伸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81是随着朝向上方而直径变小的筒状的部位。突出部81的径向内表面与叶片32的径向外端隔着间隙而对置。在突出部81上形成有在径向中心部沿轴向贯通的吸气口811。由此,在叶轮30进行旋转时,比吸气口811靠上方的气体通过吸气口811被吸引到送风装置100内,并通过叶轮30向下方排出。
筒部82是从突出部81的径向外端部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部位。筒部82与外筒部51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筒部82的径向外表面与外筒部51的径向内表面接触。筒部72的径向外表面与筒部82的径向内表面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而构成流路。因此,从叶轮30排出的气体首先在构成于筒部72的径向外表面与筒部82的径向内表面的径向之间的流路中朝向下方流动。接下来,从该流路向下方排出的气体的一部分通过外壁部52和外壁部61的径向内侧而从贯通孔66向下方排出。另外,气体的另一部分在沿周向相邻的外壁部52和外壁部62的周向之间向下方流动,与后述的基板93接触。另外,筒部82的径向内表面与外筒部51的径向内表面平滑地连接。因此,在筒部82的径向内侧向下流动的气体顺畅地在外筒部51和外壁部52的径向内侧向下流动,因此能够抑制送风装置100的送风效率降低。
线圈23的径向外表面配置于比筒部72的径向外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在筒部72的径向外侧向下流动的气体在线圈23的径向外侧顺畅地向下方流动。因此,与气体的一部分和线圈23的上表面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送风装置100的送风效率降低。
参照图2和图3,在比第2壳体60靠下方的位置配置有基板93。基板93是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的板状的部件。在基板93上配置有多个元件94。基板93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第2突出部64的下表面641接触。基板93和第2壳体60是通过将固定部件95经由基板93的贯通孔固定于凹部642而互相固定的。
参照图2至图8,壳体4具有配置于比线圈23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第1区域41。第1区域41的径向内表面与线圈23的径向外表面在径向上对置。由此,能够利用第1区域41在线圈23的径向外侧构成流路,因此能够使由叶轮30排出的气体沿着第1区域41流动。因此,能够使气体在线圈23的径向外表面附近流动,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线圈2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区域41横跨第1壳体50的外壁部52的一部分和第2壳体60的外壁部61的一部分。即,外壁部52具有第1区域521。而且,外壁部61具有第1区域613。换言之,由第1壳体50的外壁部52所具有的第1区域521和第2壳体60的外壁部61所具有的第1区域613构成壳体4的第1区域41。
壳体4具有配置于比第1区域41靠下方的位置的第2区域42。第2区域42是从第1区域41的下端向下方扩展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壳体60具有第2区域614。第2壳体60的第2区域614相当于壳体4的第2区域42。第2区域42的径向内端421配置于比第1区域41的径向内端41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将在第1区域41的径向内侧流动的气体向接近中心轴线J的方向引导。因此,能够将气体引导到线圈23的下方,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线圈23。另外,第1壳体50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具有第2区域42。
第2区域42的径向内表面随着朝向下方而向径向内侧延伸。由此,能够高效地将在第2区域42的径向内侧流动的气体引导至线圈23的附近,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线圈2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区域42的径向内表面是随着朝向下方而向径向内侧延伸、并向下方且径向外侧凸出的曲面。由此,能够顺畅地将在第2区域42的径向内侧流动的气体向下方且径向内侧引导。因此,能够抑制送风装置100的送风效率降低,并且能够高效地冷却线圈23。另外,第2区域42的径向内表面也可以是随着朝向下方而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平面。
第2区域42的径向内端421配置于比线圈23的下端靠下方且比线圈23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即,第2区域42的径向内表面以沿着从线圈23的径向外表面朝向下表面描绘的曲面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使在第1区域41的径向内侧流动的气体从线圈23的径向外侧向线圈23的下方流动。因此,能够抑制送风装置100的送风效率降低,并且能够高效地冷却线圈23。
壳体4还具有第3区域43。第3区域43具有第3区域一侧431和第3区域另一侧432。第3区域一侧431是在比线圈23的第1方向D1的一端靠第1方向D1一侧的位置从第1区域41向接近中心轴线J的方向延伸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线圈23为基准,配置于第1方向D1的一侧的内壁部53、62相当于第3区域一侧431。第3区域另一侧432是在比线圈23的第1方向D1的另一端靠第1方向D1另一侧的位置从第1区域41向接近中心轴线J的方向延伸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线圈23为基准,配置于第1方向D1的另一侧的内壁部53、62相当于第3区域另一侧432。
更具体而言,第1壳体50的第3区域一侧531和第2壳体60的第3区域一侧621相当于第3区域一侧431。另外,第1壳体50的第3区域另一侧532和第2壳体60的第3区域另一侧622相当于第3区域另一侧432。另外,第3区域43也可以仅配置于第1壳体50或第2壳体60的一方。另外,第3区域43也可以横跨3个以上的部件而配置。
即,壳体4具有第3区域43,该第3区域43在比线圈23的第1方向D1的一端靠第1方向D1一侧的位置从第1区域41向接近中心轴线J的方向延伸。由此,能够抑制以线圈23为基准在第1方向D1的一侧流动的气体向第1方向D1一侧扩展。因此,使更多的气体在线圈23的附近流动,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线圈23。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D1的一侧与叶轮30的旋转方向前侧一致。因此,通过具有第3区域43,能够以线圈23为基准使叶轮30所排出的气体的一部分朝向第1方向D1的一侧流动,抑制气体远离线圈23的情况,使气体沿着第3区域43向下方流动。因此,能够增加在线圈23的第1方向D1的一侧流动的气体,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线圈23。
第3区域43的下端配置于比线圈23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由此,能够对线圈23的第1方向D1的一个侧面进行冷却直至到达线圈23的下端。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线圈23。另外,优选线圈23与第3区域43的第1方向D1上的距离在轴向上大致恒定。由此,在第3区域43沿轴向延伸的整个区域中,能够增加在线圈23的附近流动的气体,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线圈23。
第3区域43的至少一部分与第2铁芯部213在周向上接触。由此,能够将第2壳体60和定子铁芯21在周向上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区域一侧431和第3区域另一侧432这两者与第2铁芯部213在周向上接触。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将第2壳体60和定子铁芯21在周向上定位。
壳体4在比第2区域4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4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壳体60所具有的贯通孔66相当于贯通孔44。由此,能够顺畅地将在外壁部61的径向内表面朝向下方流动的气体向比第2壳体60靠下方的位置进行引导。因此,能够抑制在外壁部61的径向内端6121附近产生紊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壳体60的下方配置有基板93,因此通过贯通孔66向下方流动的气体被引导至基板93的上表面,由此能够高效地冷却基板93。
在本实施方式中,元件94的至少一个配置于贯通孔66的下方。即,送风装置100具有基板93,该基板93沿与轴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扩展,并在上表面配置有多个元件94。元件94的至少一部分与贯通孔66在轴向上重叠。由此,利用通过贯通孔66向下方流动的气体,能够高效地冷却元件94。另外,在元件94是FET的情况下,冷却效果特别显著。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区域41横跨第1壳体50和第2壳体60这两者而配置。但是,也可以仅第1壳体50具有第1区域41,还可以仅第2壳体60具有第1区域4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仅第2壳体60具有第2区域42。但是,也可以横跨第1壳体50和第2壳体60这两者来配置第2区域4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壳体50和第2壳体60这两者具有第3区域43。但是,也可以仅第1壳体50或第2壳体60中的一方具有第3区域43。即,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由一个或多个部件构成的壳体4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第1区域41、第2区域42以及第3区域43。
吸尘器A具有上述的送风装置100。由此,在吸尘器A中,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抑制送风装置100的送风效率降低,并且能够对线圈23进行冷却。
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各种技术特征能够在不脱离其技术创造的主旨的范围内追加各种变更并进行组合。
本发明例如能够使用在吸尘器用的送风装置中。

Claims (10)

1.一种送风装置,其具有:
转子,其具有轴和磁铁,该轴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该磁铁固定于所述轴;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而配置;
叶轮,其固定于所述轴,能够绕所述中心轴线进行旋转;以及
壳体,其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叶轮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所述定子具有:
定子铁芯,其具有伞部、第1铁芯部以及第2铁芯部,该伞部配置于所述磁铁的径向外侧,该第1铁芯部配置于比所述伞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与径向大致垂直的第1方向延伸,该第2铁芯部连接所述伞部和所述第1铁芯部;
绝缘件,其覆盖所述第1铁芯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线圈,其通过将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卷绕于所述第1铁芯部而形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第1区域,该第1区域配置于比所述线圈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所述第1区域的径向内表面与所述线圈的径向外表面在径向上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第2区域,该第2区域配置于比所述第1区域靠下方的位置,
所述第2区域的径向内端配置于比所述第1区域的径向内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区域的径向内表面随着朝向下方而向径向内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区域的径向内端配置于比所述线圈的下端靠下方且比所述线圈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第3区域,该第3区域在比所述线圈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端靠所述第1方向一侧的位置从所述第1区域向接近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区域的下端配置于比所述线圈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2铁芯部在周向上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在比所述第2区域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送风装置具有基板,该基板沿与轴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扩展,在上表面配置有多个元件,
所述元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贯通孔在轴向上重叠。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该吸尘器具有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
CN202010455223.2A 2019-05-29 2020-05-26 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Withdrawn CN1120189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0583A JP2020193602A (ja) 2019-05-29 2019-05-29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JP2019-100583 2019-05-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8909A true CN112018909A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07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55223.2A Withdrawn CN112018909A (zh) 2019-05-29 2020-05-26 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81979A1 (zh)
JP (1) JP2020193602A (zh)
CN (1) CN11201890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7974A (zh) * 2022-09-06 2023-04-18 广东罗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吹风风机马达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51599A1 (en) * 2014-06-05 2015-1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acuum cleaner with motor assembly
CN205081606U (zh) * 2015-04-28 2016-03-0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以及离心送风机
CN205595953U (zh) * 2015-05-29 2016-09-2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107614891A (zh) * 2015-05-25 2018-01-1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51599A1 (en) * 2014-06-05 2015-1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acuum cleaner with motor assembly
CN205081606U (zh) * 2015-04-28 2016-03-0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以及离心送风机
CN107614891A (zh) * 2015-05-25 2018-01-1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205595953U (zh) * 2015-05-29 2016-09-2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7974A (zh) * 2022-09-06 2023-04-18 广东罗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吹风风机马达
CN115977974B (zh) * 2022-09-06 2023-10-13 广东罗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吹风风机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93602A (ja) 2020-12-03
US20200381979A1 (en)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53229B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108626146B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111622984B (zh)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CN209743188U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US20190101132A1 (en) Blower and vacuum cleaner
CN111742148B (zh) 电动鼓风机、电动吸尘器以及手干燥装置
US20200217330A1 (en) Blower and vacuum cleaner
CN213953999U (zh)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JP2019112963A (ja) 送風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掃除機
US11018538B2 (en) Rotor assembly, motor, blower, and vacuum cleaner
US20190305619A1 (en) Rotor assembly, motor, blower, and vacuum cleaner
CN112018909A (zh) 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CN112814947A (zh)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CN111749911B (zh) 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CN111306079B (zh) 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EP3547504A1 (en) Rotor assembly, motor, blower, and vacuum cleaner
CN210120448U (zh)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211239498U (zh)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110680229B (zh) 电动风机和搭载其的电动吸尘器
CN209743186U (zh) 送风装置以及具有该送风装置的吸尘器
EP3531538A1 (en) Rotor assembly, motor, blower, and vacuum cleaner
CN112032103B (zh) 叶轮、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WO2023286293A1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JPH11294391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