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8542A - 静止部和马达 - Google Patents
静止部和马达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88542A CN108988542A CN201810529426.4A CN201810529426A CN108988542A CN 108988542 A CN108988542 A CN 108988542A CN 201810529426 A CN201810529426 A CN 201810529426A CN 108988542 A CN108988542 A CN 1089885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pin
- terminal
- stationary part
- conducting wire
- station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88 plas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aluminium alloy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8—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around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提供静止部和马达,在静止部中,端子部具有:第一端子引脚;第二端子引脚,其位于与第一端子引脚分开的位置;以及连结部,其将第一端子引脚和第二端子引脚电连接,第一端子引脚与所述导线连接,第二端子引脚的一部分从外壳露出并且与导通部件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的静止部和具有该静止部的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定子被树脂覆盖的所谓的模制马达。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平10-174338号公报中记载有以往的模制马达。在该公报的构造中,卷线端经由端子金属件而与接线板连接。而且,定子和接线板被模制树脂覆盖。
然而,存在在模制成型后安装与端子连接的接线板或电路板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需要使端子的一部分从模制树脂露出。因此,例如,考虑有在模制成型时使用模具来覆盖端子引脚的周围,使得树脂不向端子引脚流入。然而,在从线圈向端子引脚引出的导线与模具之间产生微小的间隙。因此,有时树脂穿过该间隙而向端子引脚流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定子被树脂制的外壳覆盖的马达中,提供在成型外壳时能够使端子引脚的一部分保持为露出的状态的构造。
本申请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产生以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旋转力的马达的静止部,该静止部具有:定子铁芯,其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沿径向突出的多个齿;绝缘件,其覆盖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线圈,其由隔着绝缘件而卷绕在齿上的导线构成;导通部件;端子部,其固定在绝缘件上,将导通部件和线圈电连接;以及树脂制的外壳,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绝缘件、线圈以及端子部的至少一部分,端子部具有:第一端子引脚;第二端子引脚,其位于与第一端子引脚分开的位置;以及连结部,其将第一端子引脚和第二端子引脚电连接,第一端子引脚与导线连接,第二端子引脚的一部分从外壳露出并且与导通部件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与连接有导线的第一端子引脚不同地设置有第二端子引脚。因此,即使在对外壳进行成型时树脂顺着导线流动,第二端子引脚也能够保持为从外壳露出的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导通部件与第二端子引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2是定子和端子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定子和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制造马达时的端子部附近的情形的图。
图5是示出了制造马达时的端子部附近的情形的图。
图6是示出了制造马达时的端子部附近的情形的图。
图7是示出了制造马达时的端子部附近的情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称作“径向”,将沿着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作“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将轴向设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定子铁芯将端子部侧设为上,从而对各部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但是,并不打算通过该上下方向的定义来限定在制造和使用本发明的马达时的朝向。
图1是马达1的纵剖视图。该马达1是在定子21的径向内侧配置有转子32的所谓的内转子型的马达。马达1例如用于空调等家电产品。但是,本发明的马达1也可以用于家电产品以外的用途。例如,本发明的马达1也可以搭载于汽车或铁路等输送设备、OA设备、医疗设备、工具、工业用的大型设备等而产生各种驱动力。
如图1所示,马达1具有静止部2和旋转部3。静止部2固定在作为驱动对象的设备的框体上。旋转部3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2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静止部2具有定子21、外壳22、盖23、电路板24、端子部25、下轴承部26以及上轴承部27。旋转部3具有轴31和转子32。
定子21是根据从外部电源经由电路板24提供的驱动电流而产生磁通量的电枢。定子21呈环状包围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9的周围。定子21具有定子铁芯211、绝缘件212以及多个线圈213。定子铁芯211具有圆环状的铁芯背部41和从铁芯背部41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42。铁芯背部41与中心轴线9大致同轴地配置。多个齿42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定子铁芯211例如能够使用层叠钢板。
绝缘件212安装于定子铁芯211。绝缘件212的材料能够使用作为绝缘体的树脂。绝缘件212至少覆盖齿42的轴向的两端面和周向的两面。线圈213由隔着绝缘件212而卷绕于齿42的周围的导线70构成。即,绝缘件212夹在齿42与线圈213之间。构成线圈213的导线7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铝合金、铜等金属。尤其是,如果使用铝合金,则比起使用铜的情况,能够使马达1轻量化。
外壳22是对定子21和下轴承部26进行保持的树脂制的部件。外壳22具有壁部221、底板部222以及下轴承保持部223。壁部221沿轴向呈大致圆筒状延伸。定子铁芯211、绝缘件212以及多个线圈213的至少一部分被构成壁部221的树脂覆盖。但是,齿4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可以从壁部221露出。并且,在壁部221的径向内侧配置有后述的转子32。
底板部222从壁部221的下端朝向径向内侧呈板状扩展。底板部222位于比定子21和转子32靠轴向下侧的位置。下轴承保持部223从底板部222的内端延伸,覆盖下轴承部26的一部分。下轴承部26和轴31的下端部配置于下轴承保持部223的径向内侧。
盖23覆盖外壳22的上部的开口。电路板24和后述的转子32收纳于由外壳22和盖23构成的箱体的内部。盖23具有上板部231和上轴承保持部232。上板部231在比定子21、外壳22、电路板24以及转子32靠轴向上侧的位置与中心轴线9大致垂直地扩展。上轴承保持部232从上板部231的内端延伸,覆盖上轴承部27的一部分。上轴承部27和轴31的一部分配置于上轴承保持部232的径向内侧。
在外壳22与盖23之间,在周向的一部分设置有供引线242穿过的连接孔201。在连接孔201的内部配置有衬套243。衬套243与外壳22和盖23的构成连接孔201的端面接触,并且具有供引线242配置的布线槽。
电路板24是在表面上形成有电路的基板。电路板24是本发明中的“导通部件”的一例。电路板24位于定子21和转子32的上方、盖23的下方并且外壳22的壁部221的径向内侧。并且,电路板24与中心轴线9大致垂直地配置。从电路板24延伸的引线242在连接孔201的内部穿过衬套243的布线槽而向外壳22的外部引出。而且,该引线242的端部与外部电源连接。从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流通过引线242、电路板24以及端子部25而向线圈213流动。
端子部25是固定在绝缘件212上的导体。端子部25与构成线圈213的导线70的端部电连接。并且,端子部25也与形成于电路板24的电路电连接。由此,线圈213和电路板24经由端子部25而电连接。后文描述端子部25的详细的构造。
下轴承部26在比转子32靠下方的位置将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上轴承部27在比转子32靠上方的位置将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本实施方式的下轴承部26和上轴承部27使用经由球体而使外圈和内圈旋转的球轴承。下轴承部26的外圈固定于外壳22的下轴承保持部223。上轴承部27的外圈固定于盖23的上轴承保持部232。并且,下轴承部26和上轴承部27彼此的内圈固定在轴31上。但是,也可以使用滑动轴承或流体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来代替球轴承。
轴31是贯通转子32并沿轴向延伸的柱状的部件。轴31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进行旋转。轴31的上端部比外壳22和盖23向上方突出。能够在轴31的上端部安装例如空调用的风扇。但是,轴31的上端部也可以经由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而与风扇以外的驱动部连结。
转子32是固定在轴31上并且与轴31一同旋转的环状的部件。转子32配置于定子21的径向内侧。本实施方式的转子32是由磁铁配合的塑料树脂形成的环状的部件。转子32是通过以轴31作为嵌件部件的注射成型而形成的。转子32的外周面与齿4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隔着微小的间隙而对置。
在马达1驱动时,从外部电源经由引线242、电路板24以及端子部25而向线圈213提供驱动电流。由此,在定子铁芯211的多个齿42中产生磁通量。而且,通过齿42与转子32之间的磁通量所发挥的作用,产生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的旋转力。其结果为,旋转部3被静止部2支承并且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进行旋转。
接下来,更详细地对端子部25附近的构造进行说明。图2是定子21和端子部25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定子21和端子部25的立体图。
如图2和图3所示,端子部25具有第一端子引脚51、第二端子引脚52以及连结部53。第一端子引脚51和第二端子引脚52分别沿轴向呈柱状延伸。并且,第一端子引脚51和第二端子引脚52位于在周向上分开的位置。连结部53沿周向延伸,将第一端子引脚51和第二端子引脚52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端子部25是包含第一端子引脚51、第二端子引脚52以及连结部53在内的一个部件。因此,比起第一端子引脚51、第二端子引脚52以及连结部53彼此为分体部件的情况,第一端子引脚51和第二端子引脚52更可靠地被保持为导通状态。并且,比起第一端子引脚51、第二端子引脚52以及连结部53彼此为分体部件的情况,马达1的部件数量减少。并且,比起第一端子引脚51、第二端子引脚52以及连结部53彼此为分体部件的情况,组装马达1时的作业性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时,第一端子引脚51与第二端子引脚52的周向的距离小于相邻的齿42的基端部彼此的周向的距离。而且,第一端子引脚51与第二端子引脚52在俯视时位于同一齿42的径向外侧。
如图2和图3所示,绝缘件212具有基座部60。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部60位于比线圈213靠径向外侧并且比定子铁芯211靠轴向上侧的位置。并且,基座部60从绝缘件212的上表面轴向向上地突出。端子部25固定在基座部60上。例如,端子部25在对绝缘件212进行成型时作为嵌件部件而预先配置于模具内。由此,在对绝缘件212进行成型的同时,端子部25被固定在绝缘件212上。但是,端子部25也可以通过压入或粘接剂等而固定在成型后的绝缘件212上。
第一端子引脚51和第二端子引脚52各自的包含下端部在内的一部分位于基座部60内。即,第一端子引脚51和第二端子引脚52各自的包含下端部在内的一部分被构成基座部60的树脂覆盖。另一方面,第一端子引脚51和第二端子引脚52各自的上端部位于比基座部60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引脚51和第二端子引脚52双方延伸至比连结部53靠下侧的位置。而且,第一端子引脚51的下端部和第二端子引脚52的下端部双方位于基座部60内。然而,也可以是,仅第一端子引脚51和第二端子引脚52中的一方延伸至比连结部53靠下侧的位置。而且,也可以是,仅第一端子引脚51的下端部和第二端子引脚52的下端部中的一方位于基座部60内。并且,也可以是,第一端子引脚51和第二端子引脚52双方都没有延伸至比连结部53靠下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端子部25也可以不具备位于基座部60内的部分。
第一端子引脚51与构成线圈213的导线70的端部电连接。第二端子引脚52与形成于电路板24的电路电连接。由此,线圈213与电路板24经由端子部25而电连接。
图4~图7是示出了制造马达1时的端子部25附近的情形的图。在要将线圈213和电路板24连接起来时,首先,像图4那样将构成线圈213的导线70向第一端子引脚51引出。而且,将导线70的端部卷绕在第一端子引脚51上。这样,通过卷绕导线70,能够防止导线70从端子引脚51脱落。但是,也可以不将导线70卷绕于端子引脚51,而是使导线70与端子引脚51接触。
如图2~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基座部60具有缝61。缝61从基座部60的径向外侧的侧面向径向内侧凹陷。并且,缝61从基座部60的径向外侧的侧面的下端部沿轴向延伸至上端部。导线70从线圈213穿过缝61而向第一端子引脚51引出。这样,通过使导线70穿过缝61,能够抑制在对后述的外壳22进行成型时模具与导线70接触。
接着,像图5那样,使用焊料71来覆盖第一端子引脚51的一部分和卷绕在第一端子引脚51上的导线70的一部分。焊料71与第一端子引脚51和导线70双方接触。由此,第一端子引脚51与导线70经由焊料71而电导通。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线70以每圈沿轴向隔开间隙的方式卷绕在第一端子引脚51上。因此,焊料71进入导线70的该间隙中。即,在上下分开的导线70之间存在焊料71。这样,焊料71与第一端子引脚51和导线70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借助第一端子引脚51与导线70之间的焊料71的电导通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接下来,对外壳22进行成型。在对外壳22进行成型时,首先,准备成型用的一对模具。而且,将包含定子21、端子部25以及焊料71在内的单元收纳于由该一对模具形成的空洞内。然后,使熔融树脂流入模具内并固化。由此,像图6那样成型出了覆盖定子21的一部分的外壳22。此时,第一端子引脚51、卷绕在第一端子引脚51上的导线70以及焊料71被成型后的外壳22覆盖。另一方面,第二端子引脚52的一部分没有被成型后的外壳22覆盖,维持露出的状态。
然后,像图7那样,将电路板24与第二端子引脚52连接。具体而言,将第二端子引脚52插入于设置在电路板24上的贯通孔中。然后,通过焊料72将电路板24上的铜箔和第二端子引脚52连接起来。由此,第二端子引脚52与电路板24上的电路经由焊料72而电导通。
这样,与连接有导线70的第一端子引脚51不同地,本实施方式的端子部25具有第二端子引脚52。而且,第一端子引脚51和导线70被外壳22覆盖,另一方面,第二端子引脚52从外壳22露出。因此,即使在对外壳22进行成型时熔融树脂顺着缝61内的导线70的周围的间隙流动,第二端子引脚52也能够保持为从外壳22露出的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电路板24与第二端子引脚52连接。
尤其是,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件212的基座部60在上表面具有槽62。槽62从基座部60的上表面轴向向下地凹陷。并且,槽62在第一端子引脚51与第二端子引脚52之间沿周向延伸。而且,在该槽62中嵌入有连结部53。即,连结部53的包含下缘部在内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槽62内。因此,连结部53的下表面与作为绝缘件212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槽62的底面接触。
这样,在绝缘件212的上表面与连结部53之间不存在轴向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在对外壳22进行成型时树脂进入绝缘件212的上表面与连结部53之间。并且,通过抑制树脂进入绝缘件212与连结部53之间,能够抑制连结部53从绝缘件212的上表面浮起。
并且,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件212的基座部60在上表面具有圆弧状的突起63。突起63在第二端子引脚52的周围从基座部60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在对外壳22进行成型时,模具的下表面与突起63的上端部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熔融树脂进入第二端子引脚52的周围。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63的上端部的轴向的位置与连结部53的上缘部的轴向的位置相同。因此,不会在突起63与连结部53之间产生台阶。因此,在对外壳22进行成型时,能够容易地使模具与突起63和连结部53双方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树脂进入第二端子引脚52的周围。但是,上述的“相同”包含完全相同的情况和大致相同的情况双方。并且,突起63的上端部在与模具接触之前也可以比连结部53的上缘部高。只要使突起63的上端部与模具接触而被压扁,从而与连结部53的上缘部成为相同的高度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引脚与第二端子引脚沿周向排列。而且,连结部也沿周向延伸。然而,第一端子引脚与第二端子引脚也可以沿与轴向垂直的其他方向排列。而且,连结部也可以沿与轴向垂直的其他方向延伸。例如,也可以是,第一端子引脚与第二端子引脚沿径向排列,连结部也沿径向延伸。
但是,如果像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将第一端子引脚和第二端子引脚沿周向配置,则能够抑制端子部的径向的尺寸。因此,容易使马达在径向上小型化。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端子部是一个部件。然而,端子部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例如,第一端子引脚、第二端子引脚以及连结部也可以全部是分体部件。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轴比外壳和盖向上方突出。然而,也可以是,轴比外壳向下方突出,其下端部与驱动部连结。并且,也可以是,轴向外壳的下方和盖的上方双方突出,其下端部和上端部双方分别与驱动部连结。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由磁铁配合的塑料树脂形成的转子。然而,转子也可以是将多个磁铁固定于作为磁性体的圆筒状的转子铁芯的外周面或内部而成的。
并且,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导通部件是搭载有电路的电路板。然而,导通部件也可以是搭载有引线的布线座。在该情况下,只要将被布线座支承的引线的端部与第二端子引脚连接即可。并且,导通部件也可以是没有布线座的引线本身。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引脚与导线通过焊接而电连接。然而,将第一端子引脚和导线电连接起来的手段也可以是热凿紧、导电性粘接剂、熔接等其他方法。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引脚和第二端子引脚的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然而,第一端子引脚和第二端子引脚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圆形等其他形状。
并且,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马达是在定子的径向内侧配置有转子的所谓的内转子型的马达。然而,本发明的马达也可以是在定子的径向外侧配置有转子的所谓外转子型的马达。在该情况下,多个齿从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基座部和端子部也可以位于比线圈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且,也可以在基座部的径向内侧的面上设置供导线配置的凹部。
并且,各部件的细节的形状也可以与在本申请的各图中所示的形状不同。并且,可以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在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
本发明例如能够用于马达的静止部和具有该静止部的马达。
Claims (15)
1.一种静止部,其是产生以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旋转力的马达的静止部,该静止部具有:
定子铁芯,其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沿径向突出的多个齿;
绝缘件,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
线圈,其由隔着所述绝缘件而卷绕在所述齿上的导线构成;
导通部件;
端子部,其固定在所述绝缘件上,将所述导通部件和所述线圈电连接;以及
树脂制的外壳,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所述绝缘件、所述线圈以及所述端子部的至少一部分,
该静止部的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部具有:
第一端子引脚;
第二端子引脚,其位于与所述第一端子引脚分开的位置;以及
连结部,其将所述第一端子引脚和所述第二端子引脚电连接,
所述第一端子引脚与所述导线连接,
所述第二端子引脚的一部分从所述外壳露出并且与所述导通部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止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部是包含所述第一端子引脚、所述第二端子引脚以及所述连结部在内的一个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止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引脚和所述第二端子引脚分别沿轴向呈柱状延伸,
所述连结部沿着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止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引脚和所述第二端子引脚位于在周向上分开的位置,
所述连结部沿周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止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引脚和所述第二端子引脚各自的轴向的一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绝缘件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并且轴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位于所述绝缘件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止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与所述绝缘件的上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止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在上表面具有沿轴向凹陷的槽,
所述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止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在所述第二端子引脚的周围具有从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突起,
所述突起的上端部的轴向的位置与所述连结部的上缘部的轴向的位置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止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具有供所述端子部固定的基座部,
所述基座部在径向外侧或径向内侧的面上具有沿径向凹陷的缝,
所述导线从所述线圈穿过所述缝而向所述第一端子引脚引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止部,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时,所述第一端子引脚与所述第二端子引脚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的齿的基端部彼此的周向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止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端子引脚上卷绕有所述导线,
所述第一端子引脚的一部分和所述导线被焊料覆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止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以每圈沿轴向隔开间隙的方式卷绕在所述第一端子引脚上,
在所述间隙中存在所述焊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静止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的材料是铝合金。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静止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通部件是在表面上形成有电路的电路板。
15.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静止部;以及
旋转部,其被所述静止部支承,并且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07370 | 2017-05-31 | ||
JP2017107370A JP2018207581A (ja) | 2017-05-31 | 2017-05-31 | 静止部およびモー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88542A true CN108988542A (zh) | 2018-12-11 |
Family
ID=64542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29426.4A Pending CN108988542A (zh) | 2017-05-31 | 2018-05-29 | 静止部和马达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8207581A (zh) |
CN (1) | CN10898854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55919A1 (zh) * | 2019-01-29 | 2020-08-06 |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 定子、马达及其送风装置 |
-
2017
- 2017-05-31 JP JP2017107370A patent/JP2018207581A/ja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5-29 CN CN201810529426.4A patent/CN10898854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55919A1 (zh) * | 2019-01-29 | 2020-08-06 |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 定子、马达及其送风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207581A (ja) | 2018-1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96762B2 (en) | Motor | |
JP5661161B1 (ja) | 回転電機 | |
CN207475293U (zh) | 定子以及马达 | |
JP5333996B2 (ja) | 固定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 |
US7663287B2 (en) | Motor | |
JP6381347B2 (ja) | モータ | |
US11056953B2 (en) | Stator unit, motor, and fan motor | |
US20180205281A1 (en) | Motor | |
CN108988543A (zh) | 静止部、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 |
CN109155565B (zh) | 马达 | |
JP2017184525A (ja) |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並列ファン | |
KR101697704B1 (ko) | 브러시리스 모터용 스테이터 장치 | |
CN207475294U (zh) | 定子和马达 | |
CN108933505A (zh) | 马达 | |
JP2019097371A (ja) | 静止部、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静止部の製造方法 | |
CN108988542A (zh) | 静止部和马达 | |
CN206283350U (zh) | 定子以及马达 | |
JP2006180618A (ja) |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 |
CN207819570U (zh) | 定子以及马达 | |
CN110277840A (zh) | 马达 | |
JP2018093580A (ja) | モータ | |
CN108123580A (zh) | 定子的制造方法、定子以及马达 | |
CN209462149U (zh) | 马达 | |
CN203800712U (zh) | 模制定子、模制电动机和空调机 | |
CN109818435A (zh) | 静止部、马达以及静止部的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