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83350U - 定子以及马达 - Google Patents

定子以及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83350U
CN206283350U CN201621060834.2U CN201621060834U CN206283350U CN 206283350 U CN206283350 U CN 206283350U CN 201621060834 U CN201621060834 U CN 201621060834U CN 206283350 U CN206283350 U CN 206283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onduct
stator
terminal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608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稻木勇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83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833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子以及马达,定子用于马达,且具有:具有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配置的环状的铁芯背部以及从铁芯背部沿径向突出的多个齿的定子铁芯;覆盖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的绝缘件;由经由绝缘件卷绕于齿的导线构成的线圈;配置于铁芯背部的上方的端子;以及与从线圈引出的导线接触的导线引导部,从线圈引出的导线与导线引导部接触而改变方向,改变方向的导线从导线引导部向端子侧延伸,导线的末端与端子连接。

Description

定子以及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子以及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借助端子销将马达的线圈与向线圈供给驱动电流的电路板电连接的结构。在该结构中,首先,将从线圈引出的导线卷绕于端子销。然后,将卷绕有导线的端子销贯穿插入电路板中。之后,通过锡焊将端子销与电路板电连接。关于使用端子销的现有的连接结构,例如记载于日本公开公报第2010-225894号公报。
然而,在制造马达时,存在周围的部件或作业人员的手接触端子销,端子销因其负荷而倾斜的情况。通过端子销倾斜的方向,向与端子销连接的导线施加大的张力。若该张力超过导线的拉伸强度,则有可能导致导线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定子以及马达中将从线圈引出的导线与端子销连接并且即使在端子销倾斜的情况下导线也不易断裂的结构。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为用于马达的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其具有铁芯背部以及多个齿,铁芯背部呈环状,且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配置,所述多个齿从铁芯背部沿径向突出;绝缘件,其覆盖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线圈,其由经由绝缘件卷绕于齿的导线构成;端子,其配置于铁芯背部的上方;以及导线引导部,其与从线圈引出的导线接触,从线圈引出的导线与导线引导部接触而改变方向,改变方向的导线从导线引导部向端子侧延伸,导线的末端与端子连接。
导线引导部配置于铁芯背部的上方,且配置于从端子沿周向离开的位置。
导线中的在导线引导部与端子之间延伸的部分的长度比导线引导部与端子之间的最短距离长。
定子铁芯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铁芯件,与同一导线接触的端子以及导线引导部位于同一铁芯件的上方。
定子铁芯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铁芯件,与同一导线接触的端子以及导线引导部位于不同的铁芯件的上方。
还具有辅助引导部,所述辅助引导部配置于铁芯背部的上方,且配置于端子与导线引导部之间,从线圈引出的导线与辅助引导部接触而改变方向,改变方向的导线从辅助引导部向导线引导部侧延伸,再与导线引导部接触而改变方向,改变方向的导线从导线引导部向端子侧延伸。
定子铁芯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铁芯件,与同一导线接触的端子以及辅助引导部位于同一铁芯件的上方,与同一导线接触的导线引导部位于其他铁芯件的上方。
多个齿从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突出,导线中的从辅助引导部朝向导线引导部的部分位于导线引导部以及辅助引导部的径向外侧,导线中的从导线引导部朝向端子的部分位于导线引导部以及辅助引导部的径向内侧。
具有:多个导线,多个导线从多个线圈引出;多个端子,多个端子分别与多个导线连接;以及多个导线引导部,多个导线分别与不同的导线引导部接触。
具有:多个导线,多个导线从多个线圈引出;以及多个端子,多个端子分别与多个导线连接,多个导线与同一导线引导部接触。
导线引导部在侧面具有凹状或凸状的卡合部,导线沿卡合部配置。
绝缘件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端子被插入孔中,所述孔设置于突出部。
导线引导部的侧面包括凸状的弯曲面,导线沿着弯曲面改变方向。
导线为铝制品或铝合金制品。
绝缘件和导线引导部为连成一体的树脂部件。
导线引导部具有:导线引导部主体;以及弹性部件,其安装于导线引导部主体的侧面,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率比导线引导部主体的弹性率高,导线与弹性部件接触。
还具有板状部件,所述板状部件配置于绝缘件的上方,且与中心轴线垂直地扩展,端子为沿轴向延伸的柱状的端子销,端子销与板状部件连接。
一种马达,其具有:所述定子;以及转子,其被支承为相对于中心轴线能够旋转。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能够在导线引导部与端子之间使导线宽松。因此,即使端子倾斜,也能够抑制导线断裂。
由以下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2为定子的俯视图。
图3为定子的局部俯视图。
图4为定子的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局部侧视图。
图5为变形例所涉及的定子的局部俯视图。
图6为变形例所涉及的定子的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局部侧视图。
图7为变形例所涉及的定子的局部俯视图。
图8为变形例所涉及的定子的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局部侧视图。
图9为变形例所涉及的定子的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局部侧视图。
图10为变形例所涉及的定子的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局部侧视图。
图11为变形例所涉及的定子的局部俯视图。
图12为变形例所涉及的定子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分别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以轴向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定子铁芯以端子侧为上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但是,该上下方向的定义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定子在制造时以及使用时的方向。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的纵剖视图。该马达1为在由树脂制成的马达外壳23的内部埋入定子21的所谓的模制马达。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马达1用于空调等家电产品。但是,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也可以用于除了家电产品以外的用途。例如,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也可以装设于汽车或铁道等的运输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医疗设备、工具、产业用的大型设备等而产生各种驱动力。
如图1所示,马达1具有静止部2和旋转部3。静止部2固定于家电产品的框体。旋转部3被支承为相对于静止部2能够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静止部2具有定子21、电路板22、马达外壳23、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
定子21为根据驱动电流产生磁通的电枢。图2为定子21的俯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定子21具有定子铁芯211、多个绝缘件212以及多个线圈213。定子铁芯211由电磁钢板在轴向上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构成。定子铁芯211具有包围后述的转子32的圆环状的铁芯背部41和从铁芯背部41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42。铁芯背部41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配置。多个齿42沿周向以大致等间隔排列。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211由多个铁芯件40构成。多个铁芯件40分别由层叠钢板构成。各铁芯件40具有成为铁芯背部41的一部分的弧状部411和从弧状部411向径向内侧突出的一个齿42。多个铁芯件40以使弧状部411的周向的端面彼此相互接触的状态沿周向排列。由此,形成磁性地一体化的环状的定子铁芯211。
多个绝缘件212分别安装于铁芯件40。绝缘件212的材料使用作为绝缘体的树脂。绝缘件212具有覆盖齿42的轴向的两端面以及周向的两面的齿绝缘部51。构成线圈213的导线经由齿绝缘部51卷绕于齿4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铝制成或由铝合金制成的导线。若导线的材料使用铝或铝合金,则与使用铜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线圈213轻量化。
绝缘件212具有内壁部52、第一外壁部53以及第二外壁部54。内壁部52从齿绝缘部5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向上方、下方以及周向的两侧扩展。第一外壁部53位于铁芯背部41的上方,比齿绝缘部51的上端面向上方突出。第二外壁部54位于铁芯背部41的下方,比齿绝缘部51的下端面向下方突出。线圈213配置于内壁部52的径向外侧,并且配置于第一外壁部53以及第二外壁部54的径向内侧。由此,抑制了线圈213的卷绕溃散。
另外,绝缘件212也可以不必覆盖定子铁芯211的整个表面。例如,齿4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铁芯背部41的外周面、相邻的铁芯件40的界线等也可以不被绝缘件212覆盖。
电路板22为配置于绝缘件212的上方且与中心轴线9大致垂直地扩展的板状部件。电路板22被支承于绝缘件212的内壁部52以及第一外壁部53的上端部。在电路板22装设有用于向线圈213供给驱动电流的电气电路。构成线圈213的导线的端部借助后述的端子销62与电路板22上的电气电路电连接。并且,电路板22上的电气电路借助引线26与外部的电源装置电连接。
马达外壳23为保持定子21以及电路板22的由树脂制成的部件。马达外壳23的材料例如使用热固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马达外壳23通过在容纳定子21以及电路板22的模具内的空腔注入树脂并使其固化而获得。即,马达外壳23为将定子21以及电路板22作为嵌件的树脂成型品。因此,定子21以及电路板22的至少局部被马达外壳23覆盖。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外壳23具有圆筒部231以及顶板部232。圆筒部231沿轴向呈大致圆筒状延伸。定子21被构成圆筒部231的树脂覆盖。但是,包括齿4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的定子21的一部分也可以从圆筒部231露出。并且,在圆筒部231的径向内侧配置有后述的转子32。顶板部232在比定子铁芯211以及转子32靠轴向上侧的位置与中心轴线9大致垂直地扩展。在顶板部232的下表面的中央设置有凹状的轴承容纳部233。上轴承部25以及后述的轴31的上端部配置于轴承容纳部233内。
下轴承部24在比转子32靠轴向下侧的位置将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上轴承部25在比转子32靠轴向上侧的位置将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本实施方式的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使用了在外圈与内圈之间具有多个球体的球轴承。下轴承部24的外圈借助由金属制成的下罩部件241固定于马达外壳23的圆筒部231的下端。上轴承部25的外圈借助由金属制成的上罩部件251固定于马达外壳23的顶板部232。并且,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的内圈固定于轴31的外周面。但是,也可以代替球轴承,使用滑动轴承或流体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旋转部3具有轴31以及转子32。
轴31为沿着中心轴线9配置的圆柱状的部件。轴31被支承于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并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轴31的下端部比下轴承部24向下侧突出。在轴31的下端部例如安装有空调用的风扇。但是,轴31也可以借助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与除了风扇以外的驱动部连接。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轴31向马达外壳23的下方突出,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轴31向马达外壳23的上方突出,轴31的上端部与驱动部连接。并且,也可以是,轴31从马达外壳23上下突出,轴31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这两者分别与驱动部连接。
转子32固定于轴31,且被支承为与轴31一同相对于中心轴线9能够旋转。转子32具有筒状的转子铁芯321和多个磁铁322。转子铁芯321由电磁钢板在轴向上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构成。轴31被压入贯通孔323中,该贯通孔323设置于转子铁芯321的中央。多个磁铁322配置于转子铁芯321的外周面。各磁铁322的径向外侧的面成为与齿4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在径向相向的磁极面。多个磁铁322以N极的磁极面与S极的磁极面交替排列的方式沿周向等间隔排列。
另外,也可以代替多个磁铁322而使用单体的圆环状的磁铁。在使用圆环状的磁铁的情况下,只要N极和S极在磁铁的外周面沿周向交替磁化即可。并且,磁铁也可以埋入转子铁芯的内部。并且,也可以由调配了磁性体粉而成的树脂成型转子,并将该转子固定于轴31。
在驱动马达1时,从外部的电源装置经由引线26向电路板22供给电力。然后,在电路板22中产生的驱动电流通过端子销62流向线圈213。这样一来,在定子铁芯211的多个齿42产生磁通。然后,通过齿42与磁铁322之间的磁通起到的作用而产生周向的转矩。其结果是,旋转部3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接着,对线圈213与电路板22之间的导线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为三相同步马达。因此,多个线圈213包括多个U相线圈213u、多个V相线圈213v以及多个W相线圈213w。多个U相线圈213u由使U相电流流过的一个导线61u形成。多个V相线圈213v由使V相电流流过的一个导线61v形成。并且,多个W相线圈213w由使W相电流流过的一个导线61w形成。因此,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多个U相线圈213u中的一个U相线圈213u引出使U相电流流过的导线61u的端部。并且,从多个V相线圈213v中的一个V相线圈213v引出使V相电流流过的导线61v的端部。并且,从多个W相线圈213w中的一个W相线圈213w引出使W相电流流过的导线61w的端部。
这些三根导线61u、61v、61w(以下,简称为“导线61”)分别与后述的三个端子销62连接。并且,线圈213与电路板22借助端子销62电连接。
图3为定子21的局部俯视图。图4为定子21的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局部侧视图。如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绝缘件212在第一外壁部53的上部具有突出部55以及导线引导部56。突出部55以及导线引导部56和绝缘件212的其他部分由连成一体的树脂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只在多个绝缘件212中的位于引出导线61的部位的三个绝缘件212设置有突出部55以及导线引导部56。然而,也可以在所有的绝缘件212设置突出部55以及导线引导部56,并使绝缘件212的形状共同化。在该情况下,在多个突出部55中也可以存在未固定有后述的端子销62的突出部55。并且,在多个导线引导部56中也可以存在不与导线61接触的导线引导部56。
突出部55从第一外壁部53的上表面向上方呈柱状突出。在图3以及图4中,在绝缘件212的周向的中央设置有突出部55。但是,突出部55的位置也可以为从绝缘件212的周向的中央偏离的位置。绝缘件212具有从突出部55的上端面向下方凹陷的孔550。
该马达1具有将从线圈213引出的导线61与电路板22电连接的由金属制成的端子销62。端子销62为在铁芯背部41的上方沿轴向延伸的柱状的导体。端子销62的下端部被插入到绝缘件212的上述的孔550中,并且例如用粘接剂固定于绝缘件212。另一方面,端子销62的上端部比突出部55的上端面向上方突出。如本实施方式,若在绝缘件212设置突出部55,则能够加深供端子销62插入的孔550的轴向的深度。因此,能够将端子销62更加牢固地固定于绝缘件212。其结果是,在向端子销62施加负荷时,端子销62不易倾斜。
另外,也可以在成型绝缘件212时,将端子销62作为嵌件配置在模具的内部,从而将端子销62固定于绝缘件212。
导线引导部56在与突出部55不同的位置从第一外壁部53的上表面向上方呈柱状突出。在图3以及图4的例子中,在铁芯背部41的上方且从端子销62沿周向离开的位置设置有导线引导部56。从线圈213引出的导线61首先从线圈213向径向外侧的导线引导部56延伸。该导线61与导线引导部56的侧面接触而改变方向。改变方向的导线61从导线引导部56向端子销62侧延伸。然后,导线61的末端缠绕于端子销62。并且,缠绕于端子销62的导线61的末端与端子销62通过省略图示的焊锡相互电连接。
端子销62的上端部被插入贯通孔中,该贯通孔设置于电路板22。并且,设置于电路板22的该贯通孔的周围的焊盘部与端子销62被锡焊。由此,线圈213与电路板22上的电气电路借助端子销62电连接。
如此,在该马达1中,从线圈213引出的导线61并不是直接朝向端子销62,而是暂时与导线引导部56接触。因此,能够一边通过导线引导部56限制导线61延伸路径,一边使导线61在导线引导部56与端子销62之间具有宽松。只要使导线61在端子销62的附近宽松,即使端子销62倾斜,也能够抑制导线61断裂。
具体地说,使导线61中的在导线引导部56与端子销62之间延伸的部分的长度比导线引导部56与端子销62之间的最短距离长即可。如此一来,在导线引导部56与端子销62之间容易使导线61产生宽松。并且,使导线引导部56与端子销62之间的导线61的张力比线圈213与导线引导部56之间的导线61的张力小即可。由此,能够使在端子销62倾斜时施加于导线61的张力更加变小。其结果是,能够更加抑制导线61的断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将从线圈213引出的导线61卷绕于导线引导部56,而是使该导线61与导线引导部56接触。这样一来,能够根据施加于导线61的张力改变导线61与导线引导部56的接触位置。因此,和导线61与导线引导部56的接触位置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施加于导线61的张力。并且,能够减少导线61的使用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一个导线61接触的导线引导部56和端子销62位于同一铁芯件40的上方。这样一来,从导线引导部56到端子销62为止的导线61的路径变短。因此,能够更加减少导线61的使用量。并且,在制造马达1时,其他部件或夹具不易挂在导线61上。因此,能够更加抑制导线61的断裂。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导线61分别与三个不同的导线引导部56接触。这样一来,能够抑制导线61彼此的接触。因此,能够降低U相、V相以及W相的各导线61u、61v、61w相互短路的可能性。但是,只要确保导线61u、61v、61w之间的绝缘,也可以使两根以上的导线61与同一导线引导部56接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线61的材料使用了铝或铝合金。若导线61的材料使用铝或铝合金,则与使用铜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线圈213轻量化,另一方面导线61的拉伸强度变弱。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能够抑制导线61因端子销62的倾斜而断裂。即,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则能够使线圈213轻量化,并且能够抑制导线61的断裂。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导线引导部56与绝缘件212的其他部位成为连成一体的树脂部件。这样一来,能够减少定子21的零件数。并且,由于无需与绝缘件212分体地制作导线引导部56并固定于绝缘件212,因此减少制造定子21时的工时。但是,绝缘件212和导线引导部56也可以为互相分体的部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图5为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定子21A的局部俯视图。图6为该定子21A的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局部侧视图。在图5以及图6的例子中,与一个导线61A接触的导线引导部56A和端子销62A位于不同的铁芯件40A的上方。具体地说,在固定有端子销62A的绝缘件212A的旁边的绝缘件212A设置有接触与该端子销62A连接的导线61A的导线引导部56A。这样一来,能够使导线引导部56A与端子销62A的间隔比上述实施方式长。因此,容易使导线61A在导线引导部56A与端子销62A之间具有宽松。其结果是,能够更加抑制导线61A的断裂。
图7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定子21B的局部俯视图。图8为该定子21B的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局部侧视图。在图7以及图8的例子中,在绝缘件212B设置有辅助引导部57B。辅助引导部57B位于铁芯背部41B的上方,并且位于端子销62B与导线引导部56B之间。并且,辅助引导部57B从绝缘件212B的第一外壁部53B向上方呈柱状突出。
在图7以及图8的例子中,从线圈213B引出的导线61B首先与辅助引导部57B的侧面接触而改变方向。改变方向的导线61B从辅助引导部57B向导线引导部56B侧延伸。之后,导线61B与导线引导部56B接触而进一步改变方向,并从导线引导部56B向端子销62B侧延伸。这样一来,能够通过辅助引导部57B引导导线61B从线圈213B到导线引导部56B的路径。由此,能够更加详细地定位导线61B的路径。
在图7以及图8的例子中,与一个导线61B接触的辅助引导部57B以及端子销62B位于同一铁芯件40B的上方。并且,与相同的导线61B接触的导线引导部56B位于其他铁芯件40B的上方。但是,辅助引导部57B、导线引导部56B以及端子销62B的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图7以及图8的例子。例如,也可以将辅助引导部57B、导线引导部56B以及端子销62B全部配置于不同的铁芯件40B的上方。
并且,在图7以及图8的例子中,导线61B中的从辅助引导部57B朝向导线引导部56B的部分位于导线引导部56B以及辅助引导部57B的径向外侧。并且,导线61B中的从导线引导部56B朝向端子销62B的部分位于导线引导部56B以及辅助引导部57B的径向内侧。并且,使导线61B中的从导线引导部56B朝向端子销62B的部分具有宽松。这样一来,导线61B的松弛的部分配置于比导线引导部56B以及辅助引导部57B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在制造定子21B的工序中,能够抑制其他部件或夹具挂在导线61B的松弛的部分。其结果是,能够更加抑制导线61B的断裂。
图9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定子21C的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局部侧视图。在图9的例子中,在导线引导部56C的侧面设置有凹状的卡合部,即引导槽561C。引导槽561C可以如图9所示那样设置于导线引导部56C的径向外侧的面,也可以设置于导线引导部56C的其他面。并且,引导槽561C可以如图9所示那样沿周向延伸,也可以沿其他方向延伸。导线61C沿着引导槽561C配置。这样一来,能够抑制导线61C在导线引导部56C的侧面中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更加抑制导线61C彼此或导线61C与其他部件的接触。
图10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定子21D的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局部侧视图。在图10的例子中,在导线引导部56D的侧面设置有凸状的卡合部,即引导突起561D。引导突起561D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设置于导线引导部56D的径向外侧的面,也可以设置于导线引导部56D的其他面。在图10的例子中,导线61D沿着引导突起561D的下表面配置。但是,导线61D也可以沿着引导突起561D的上表面配置。这样一来,能够抑制导线61D在导线引导部56D的侧面中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更加抑制导线61D彼此或导线61D与其他部件的接触。
并且,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如果在导线引导部的侧面设置凹状或凸状的卡合部,并沿着该卡合部配置导线,就更加容易地在目标位置配置导线并在导线引导部与端子之间实现导线的目标宽松量。
图11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定子21E的局部俯视图。在图11的例子中,导线引导部56E的侧面包括凸状的弯曲面562E。导线61E与弯曲面562E接触,并沿着弯曲面562E改变方向。这样一来,抑制了导线61E的急剧的折弯。因此,能够更加抑制导线61E的损伤以及断裂。
图12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定子21F的局部俯视图。图12的导线引导部56F具有柱状的导线引导部主体563F和安装于导线引导部主体563F的侧面的弹性部件564F。导线引导部主体563F从绝缘件212F的第一外壁部53F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导线引导部主体563F和绝缘件212F的其他部分由连成一体的树脂形成。弹性部件564F例如用粘接剂固定于导线引导部主体563F的侧面。弹性部件564F由弹性率比导线引导部主体563F的弹性率高的材料构成。弹性部件564F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橡胶。优选弹性部件564F覆盖导线引导部主体563F的尤其角部。
从线圈213F引出的导线61F与弹性部件564F接触。这样一来,能够抑制导线61F因与导线引导部56F的接触而损伤以及断裂。并且,在向导线61F施加大的张力时,能够通过弹性部件564F的变形而使其张力松弛。由此,能够更加抑制导线61F的损伤以及断裂。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铁芯背部的上方设置有导线引导部。然而,导线引导部也可以设置于铁芯背部的径向外侧。并且,导线引导部延伸的方向不限于轴向,例如也可以是径向。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引出导线的线圈的径向外侧配置有与该导线连接的端子销。然而,也可以在与引出导线的线圈不同的线圈的径向外侧配置有与该导线连接的端子销。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多个线圈引出三个导线。然而,从线圈引出的导线的数量也可以不必是三个。例如,除了U相、V相以及W相导线之外,也可以使与中性点对应的导线从线圈引出。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定子的上方配置有装设电气电路的电路板。然而,在定子的上方也可以代替电路板而配置配线台,该配线台为支承引线的板状部件。并且,也可以将端子销与该配线台连接。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从线圈引出的导线缠绕于柱状的端子销。然而,本实用新型中的端子也可以不必是柱状的端子销。并且,也可以将从线圈引出的导线不缠绕于端子地连接。并且,导线引导部以及辅助引导部的形状也可以是除了柱状以外的形状。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另外成型的绝缘件安装于定子铁芯。然而,也可以在将定子铁芯作为嵌件预先容纳于模具的内部的状态下,成型绝缘件。并且,也可以通过粉体涂装在定子铁芯的表面形成绝缘件。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由铝制成或由铝合金制成的导线。然而,导线的材料也可以是铜。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具有磁铁的转子。然而,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也可以如感应马达那样具有不含有磁铁的转子。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的马达为在由树脂制成的马达外壳的内部埋入定子的所谓的模制马达。然而,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也可以不必是模制马达。例如,也可以是在由金属制成的外壳的内侧固定定子的结构。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的马达为在定子的径向内侧配置有转子的所谓的内转子型的马达。然而,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也可以是在定子的径向外侧配置有转子的所谓的外转子型的马达。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铁芯件形成了环状的定子铁芯。然而,本实用新型中的定子铁芯也可以是单体的环状部件。
并且,关于各部件的细节部分的形状也可以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的形状不同。并且,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在不发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
本实用新型例如能够用于定子以及马达。

Claims (20)

1.一种定子,其用于马达,该定子具有:
定子铁芯,其具有铁芯背部以及多个齿,所述铁芯背部呈环状,且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配置,所述多个齿从所述铁芯背部沿径向突出;
绝缘件,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
线圈,其由经由所述绝缘件卷绕于所述齿的导线构成;
端子,其配置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方;以及
导线引导部,其与从所述线圈引出的所述导线接触,所述定子的特征在于,
从所述线圈引出的所述导线与所述导线引导部接触而改变方向,改变方向的所述导线从所述导线引导部向所述端子侧延伸,所述导线的末端与所述端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引导部配置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方,且配置于从所述端子沿周向离开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中的在所述导线引导部与所述端子之间延伸的部分的长度比所述导线引导部与所述端子之间的最短距离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芯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铁芯件,
与同一所述导线接触的所述端子以及所述导线引导部位于同一所述铁芯件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芯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铁芯件,
与同一所述导线接触的所述端子以及所述导线引导部位于不同的所述铁芯件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辅助引导部,所述辅助引导部配置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方,且配置于所述端子与所述导线引导部之间,
从所述线圈引出的所述导线与所述辅助引导部接触而改变方向,改变方向的所述导线从所述辅助引导部向所述导线引导部侧延伸,再与所述导线引导部接触而改变方向,改变方向的所述导线从所述导线引导部向所述端子侧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辅助引导部,所述辅助引导部配置于所述铁芯背部的上方,且配置于所述端子与所述导线引导部之间,
从所述线圈引出的所述导线与所述辅助引导部接触而改变方向,改变方向的所述导线从所述辅助引导部向所述导线引导部侧延伸,再与所述导线引导部接触而改变方向,改变方向的所述导线从所述导线引导部向所述端子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芯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铁芯件,
与同一导线接触的所述端子以及所述辅助引导部位于同一所述铁芯件的上方,与所述同一导线接触的所述导线引导部位于其他所述铁芯件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齿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突出,
所述导线中的从所述辅助引导部朝向所述导线引导部的部分位于所述导线引导部以及所述辅助引导部的径向外侧,
所述导线中的从所述导线引导部朝向所述端子的部分位于所述导线引导部以及所述辅助引导部的径向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齿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突出,
所述导线中的从所述辅助引导部朝向所述导线引导部的部分位于所述导线引导部以及所述辅助引导部的径向外侧,
所述导线中的从所述导线引导部朝向所述端子的部分位于所述导线引导部以及所述辅助引导部的径向内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所述导线,多个所述导线从多个所述线圈引出;
多个所述端子,多个所述端子分别与多个所述导线连接;以及
多个所述导线引导部,
多个所述导线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导线引导部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所述导线,多个所述导线从多个所述线圈引出;以及
多个所述端子,多个所述端子分别与多个所述导线连接,
多个所述导线与同一所述导线引导部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引导部在侧面具有凹状或凸状的卡合部,
所述导线沿着所述卡合部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端子被插入孔中,所述孔设置于所述突出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引导部的侧面包括凸状的弯曲面,
所述导线沿着所述弯曲面改变方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为铝制品或铝合金制品。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和所述导线引导部为连成一体的树脂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引导部具有:
导线引导部主体;以及
弹性部件,其安装于所述导线引导部主体的侧面,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率比所述导线引导部主体的弹性率高,
所述导线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板状部件,所述板状部件配置于所述绝缘件的上方,且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地扩展,
所述端子为沿轴向延伸的柱状的端子销,
所述端子销与所述板状部件连接。
20.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以及
转子,其被支承为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能够旋转。
CN201621060834.2U 2015-09-18 2016-09-18 定子以及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8335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5795 2015-09-18
JP2015-185795 2015-09-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83350U true CN206283350U (zh) 2017-06-27

Family

ID=59084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6083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83350U (zh) 2015-09-18 2016-09-18 定子以及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8335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3867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CN112583171A (zh) * 2019-09-30 2021-03-3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和马达
CN114069931A (zh) * 2020-07-30 2022-02-1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3867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CN110323867B (zh) * 2018-03-30 2023-09-0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CN112583171A (zh) * 2019-09-30 2021-03-3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和马达
CN114069931A (zh) * 2020-07-30 2022-02-1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65230B1 (ko) 분할 코어 형 모터 및 분할 코어 형 모터의 전기자의 제조 방법
CN104283392B (zh) 马达以及直流无刷马达
US9496762B2 (en) Motor
CN105794090B (zh) 旋转电机
US9831749B2 (en) Sta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13201896A (ja) 固定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CN107846099B (zh) 定子及制造定子的方法
JP2013042633A (ja) モータ
EP3176912A1 (en) Stator and rotating machine
US11502575B2 (en) Moto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013021824A (ja) モータにおけるコイル巻線の結線構造およびモータ
CN206283350U (zh) 定子以及马达
CN108370181A (zh) 马达
CN105743258B (zh) 定子组件、具有定子组件的马达和定子组件的制造方法
US11056953B2 (en) Stator unit, motor, and fan motor
US20150380992A1 (en) Axial Gap-Type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JP2018068069A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US20180205281A1 (en) Motor
JP2017060368A (ja)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4178558B2 (ja) 回転電機
JP5998871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2016208757A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
US20180145549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14155316A (ja) 回転電動機及び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JP2011151875A (ja) 同期回転機の固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7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