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41473U - 工具收纳箱 - Google Patents

工具收纳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41473U
CN203141473U CN 201320052925 CN201320052925U CN203141473U CN 203141473 U CN203141473 U CN 203141473U CN 201320052925 CN201320052925 CN 201320052925 CN 201320052925 U CN201320052925 U CN 201320052925U CN 203141473 U CN203141473 U CN 203141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tools
tools case
hand
case
h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5292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辻聪志
堀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41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4147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HWORKSHOP EQUIPMENT, e.g. FOR MARKING-OUT WORK; STORAGE MEANS FOR WORKSHOPS
    • B25H3/00Storage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workshops facilitating access to, or handling of, work tools or instruments
    • B25H3/02Bo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 Workshop Equipment, Work Benches, Supports, Or Storag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具收纳箱。在用于收纳包括动力工具的工具组的工具收纳箱中,能够容易地将上侧的工具收纳箱从像叠箱那样地多个叠置的工具收纳箱中的下侧的工具收纳箱分离并拿起。在下侧的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前侧面(502)与后侧面(503)双方设置搭手用凹部(65)。在拿起上侧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时该搭手用凹部能够勾住使用者的手。另外,搭手用凹部形成为具有向大型工具收纳箱的收纳侧深入的凹形状。另外,通过相对于配设在箱主体(51)的上侧并且开闭箱主体的内部的盖体(61)而形成凹形状来配设搭手用凹部。这样,能够形成搭手用凹部而不会形成侧面突出形状,从而不会对电动工具收纳范围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工具收纳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收纳包括动力工具的工具组的工具收纳箱。
背景技术
以往,电动工具所代表的以电力为动力源的动力工具被广泛地使用。当在户外携带这样的动力工具时,将该动力工具收纳于具有能够收纳该动力工具的内部构造的工具收纳箱。这样的工具收纳箱,为了能够收纳包括这样的动力工具的工具组,而将塑料树脂成型为箱形而形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关于这样的工具收纳箱,公知有将多个工具收纳箱像叠箱那样地叠置地连结的结构。在这样将工具收纳箱叠置地连结的情况下,能够将多个工具收纳箱作为一体的分层组装工具收纳箱来携带,较为便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64227号
然而,在想要将上述像叠箱那样地多个叠置的工具收纳箱一个一个地拿起的情况下,必须像通常的叠箱那样地用双手夹住想要拿起的工具收纳箱的两个侧面。因此,若在工具收纳箱中收纳有重量较重的动力工具,则很难将上侧的工具收纳箱从像叠箱那样地多个叠置的工具收纳箱中的下侧的工具收纳箱分离并拿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在用于收纳包括动力工具的工具组的工具收纳箱中,容易地将上侧的工具收纳箱从像叠箱那样地多个叠置的工具收纳箱中的下侧的工具收纳箱分离并拿起。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采取以下的方法。
即,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能够分层组装,以能够在高度方向上重叠地配置的方式构成,并具备连结构造,该连结构造将这样在高度方向上重叠地配置的上下结构一体地连结,其特征在于,在沿着重叠配置时的高度方向延展的一个侧面和与该一个侧面配置于相反侧的另一个侧面,配设有搭手部,在拿起该工具收纳箱时,该搭手部以能够勾住使用者的手的方式发挥作用。
根据该第一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在一个侧面和相反侧的另一个侧面配设有搭手部,因此,在拿起工具收纳箱时能够勾住使用者的手。因此,能够容易地将上侧的工具收纳箱从像叠箱那样多个叠置的工具收纳箱中的下侧的工具收纳箱分离并拿起。
在上述第一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的基础上,第二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的特征在于,上述搭手部形成为,具有向该工具收纳箱的收纳侧深入的凹形状。根据该第二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搭手部形成为具有向工具收纳箱的收纳侧深入的凹形状,因此能够形成搭手部而不在配设该搭手部的侧面形成突出形状。因此,能够配设搭手部而不使侧面突出,从而能够在与现有的配置空间相同的配置空间配置工具收纳箱。
在上述第二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的基础上,第三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的特征在于,具备:箱主体,其能够在内部收纳动力工具;和盖体,其配设于该箱主体的上侧并且开闭该箱主体的内部,通过将所述凹形状形成于所述盖体来配设所述搭手部。根据该第三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通过将凹形状形成于配设在搭手部箱主体的上侧并且开闭箱主体的内部的盖体来配设搭手部,因此能够形成搭手部而不对收纳动力工具的范围造成影响。因此,能够形成搭手部,并且良好地确保动力工具的收纳区域。
在上述第一~上述第三发明中任一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的基础上,第四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的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搭手部而被使用者的手勾住的握持部位设置有识别形状,该识别形状用于使该使用者通过触感来相对于所述工具收纳箱的其它外周面而识别出该握持部位。根据该第四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在通过搭手部而被使用者的手勾住的握持部位设置有识别形状,该识别形状用于使使用者通过触感来相对于工具收纳箱的其它外周面而识别出握持部位,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触感来识别使用者应勾住手的握持部位。因此,无需进行使用者勾住手时的视觉确认,可提高勾住手时的便利性。
在上述第四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的基础上,第五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的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位相对于通过所述搭手部而露出至外部的、配置于上侧的该工具收纳箱进行设置,所述搭手部相对于在高度方向上重叠配置的上下的该工具收纳箱中的、配置于下侧的该工具收纳箱进行配设,所述识别形状设定为,与设有该握持部位的该工具收纳箱的其它外周面相比具有凹凸形状,通过使用者触摸该识别形状的触感而能够相比于该其它外周面识别出该握持部位。根据该第五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握持部位设置于通过搭手部而露出至外部出的、配置于上侧工具收纳箱,上述搭手部配设于下侧的工具收纳箱,因此,通过支承工具收纳箱,能够拿起工具收纳箱。因此,无需重新形成用于相对于下侧的工具收纳箱而分离并拿起上侧的工具收纳箱的形状,就能够分离并拿起该上侧的工具收纳箱。另外,识别形状设定为相比于设置握持部位工具收纳箱的其它外周面而具有凹凸形状,因此使用者通过触摸握持部位的识别形状,能够识别出拿起工具收纳箱时的握持部位,较为便利。
根据第一发明的所涉及工具收纳箱,能够容易地从像叠箱那样地多个叠置的工具收纳箱中的下侧的工具收纳箱分离并拿起上侧的工具收纳箱。
根据第二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能够在与现有的配置空间相同的配置空间配置工具收纳箱。
根据第三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能够形成搭手部,并且良好地确保动力工具的收纳区域。
根据第四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无需进行使用者勾住手时的视觉确认,可提高勾住手时的便利性。
根据第五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无需重新形成用于分离并拿起上侧的工具收纳箱的形状,就能够分离并拿起该上侧的工具收纳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上下两层的方式分层组装的工具收纳箱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侧视观察图1所示的被分层组装的工具收纳箱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立体观察普通型工具收纳箱的单独外观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表示俯视观察图3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的底面外观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解开了图3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的开闭闩后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打开了图3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的盖体后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立体观察大型工具收纳箱的单独外观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表示俯视观察图7的大型工具收纳箱的底面外观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图3中的IX-IX截面向视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3中的X-X截面向视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7中的XI-XI截面向视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图7中的XII-XII截面向视的剖视图。
图13是将前侧面设定为在安装肩背带时朝向铅垂线上侧的面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的立体图。
图14是将右侧面设定为在安装肩背带时朝向铅垂线上侧的面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的立体图。
图15是将相连的一个肩背带安装于四个带环时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普通型工具收纳箱(工具收纳箱、上侧箱);11...箱主体;12...开闭转动轴;15...卡止凸部;16...连结凸部;17...连结凸部;18...握持部位;19...纹理;21...盖体;23...卡止凸部;25...搭手用凹部(搭手部);27...侧端边缘;30...开闭钩固构造(连结构造);31...开闭闩;40...连结钩固构造(连结构造);41...连结闩;45...捆扎配设构造;50...大型工具收纳箱(工具收纳箱、下侧箱);51...箱主体;52...开闭转动轴;56...连结凸部;57...连结凸部;58...握持部位;59...纹理;61...盖体;63...卡止凸部;65...搭手用凹部(搭手部);67...侧端边缘;70...开闭钩固构造;71...开闭闩;80...连结钩固构造;81...连结闩;82...搭指形状;85...捆扎配设构造;90...肩背带(带部件);91、93...带环(带接受形状);92...引导曲面;99...封盖部件;101、501...工具收纳箱的上表面;102、502...工具收纳箱的前侧面(一个侧面);103、503...工具收纳箱的后侧面(另一个侧面);104、504...工具收纳箱的右侧面;105、505...工具收纳箱的左侧面;106、506...工具收纳箱的底面;W...分层组装状态的工具收纳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以上下两层的方式分层组装的工具收纳箱10、50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侧视观察如图1所示那样地以上下两层分层组装的工具收纳箱10、50的侧视图。在图1以及图2中示出了以上下两层的方式分层组装的工具收纳箱10、50。这些工具收纳箱10、50是收纳以电力为动力源的电动工具的箱子。即,附图标记W表示将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和大型工具收纳箱50以上下两层的方式分层组装而成的工具收纳箱。
图1以及图2所示的配置于上侧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是以可收纳例如以射钉枪为代表的、大小为小型到中型的电动工具的方式形成的工具收纳箱。另外,配置于该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下侧的大型工具收纳箱50是以可收纳例如以圆锯为代表的、大小为中型到大型的电动工具的方式形成的工具收纳箱。此外,包括这些射钉枪、圆锯的收纳于工具收纳箱的电动工具构成为可安装作为电力源的充电式电池。
此外,对于这些工具收纳箱10、50而言,在附图中也有所记载,基于工具收纳箱10、50的通常配置来规定上下,并基于工具相对于工具收纳箱10、50的箱主体11、51内的收纳和取出来规定前后左右。因此,在采取该通常配置的工具收纳箱10、50中,以使盖体21、61能够相对于箱主体11、51开闭的方式设定开闭转动轴12、52,并将盖体21、61配置为相对于箱主体11、51而位于上侧。
上述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以及大型工具收纳箱50具有能够在高度方向上多个叠置的、所谓的能够层叠结构。这些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以及大型工具收纳箱50具有能够在这样层叠后的状态下将上下配置的上下结构相互一体连结的结构。即,在这些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以及大型工具收纳箱50上分别设置有在配置为上下层叠的情况下将它们相互一体连结的连结钩固构造40、80。即,这些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以及大型工具收纳箱50分别在通常配置的高度方向上以两层相互叠置。在这些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以及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侧面,配设有将这样叠置的工具收纳箱10、50彼此相互连结的连结钩固构造40、80。这样以上下两层的方式重叠配置的、层叠状态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与大型工具收纳箱50通过连结钩固构造40、80来相互连结而成为一体。此外,后述说明的开闭钩固构造30、70的开闭闩31、71也像连结钩固构造40、80那样地发挥作用,以两层的方式将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组装于大型工具收纳箱50而成为一体。这样组装成一体的大型工具收纳箱50与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形成为分层组装状态的工具收纳箱W。
即,如图3以及图7所示,在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以及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上表面101、501,配设有使用者可手握的手柄35、75,在通过该手柄35、75拿起时,能够拿起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单体或大型工具收纳箱50单体,或者图1所示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与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分层组装体。此外,使用者可手握的手柄35、75在进行携带的使用时,能够以可手握的方式立起,在不进行携带的不使用时,能够以与上表面101处于一个平面的方式放倒。另外,在该手柄35的表面设置有呈凹凸形状的纹理36、76,以便感受手握时的把手触感。
接下来,对以上下两层的方式组装而成为分层组装状态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和大型工具收纳箱50进行说明。此外,关于这些工具收纳箱10、50中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参照图3~图6,另外,关于大型工具收纳箱50,参照图7以及图8。并且,图3是表示立体观察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单独外观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表示俯视观察图3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底面106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解开图3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开闭闩31后的外观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打开图3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盖体21后的外观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立体观察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单独外观的外观立体图。图8是表示俯视观察图7的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底面506的俯视图。
这些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和大型工具收纳箱50具备:如上所述可在内部收纳电动工具(动力工具)的箱主体11、51;和配设于箱主体11、51的上侧并且能打开、关闭箱主体11、51的内部的盖体21、61。即,该盖体21、61以可相对于箱主体11、51而打开、关闭的方式安装。这样构成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和大型工具收纳箱50构成为,由箱主体11、51和关闭的盖体21、61形成为六面体的箱形。即,如附图标记所示,对这些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以及大型工具收纳箱50规定上表面101、501、前侧面102、502、后侧面103、503、右侧面104、504、左侧面105、505、底面106、506。
在这些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和大型工具收纳箱50,设置有用于保持盖体21、61相对于箱主体11、51的关闭状态的开闭钩固构造30、70。该开闭钩固构造30、70大体具备配设于箱主体11、51的开闭闩31、71、和设置于盖体21、61的卡止凸部23、63(开闭钩固构造70未图示)。例如图5以及图6所示,支承于该箱主体11的开闭闩31具有通过保持设置于盖体21的卡止凸部23来限制盖体21相对于箱主体11的相对打开的功能。即,开闭闩31构成为,下部以可相对于箱主体11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上部相对于箱主体11摆动,从而保持或者不保持卡止凸部23、63(开闭钩固构造70未图示),实现钩固或者解除钩固。虽然未特别地图示,在开闭闩31的中间内部设置有将设置于箱主体11的卡止凸部15与设置于盖体21的卡止凸部23一体保持的形状。
这样,若开闭闩31以将箱主体11的卡止凸部15与盖体21的卡止凸部23一体保持的方式钩固,则可保持盖体21相对于箱主体11的关闭状态。相反,若解除该开闭闩31的钩固(钩固解除),则盖体21能够相对于箱主体11而打开、关闭。另外,在开闭闩31的上端部形成有能够搭放使用者的手指的搭指形状32。为了容易地搭放手指而将该搭指形状32朝下侧形成为凹状。形成为凹状的搭指形状32形成为具有圆度的凹状,以便在该搭指形状32搭放手指来进行钩固或者解除钩固时,使所搭放的手指不会疼痛。此外,开闭闩31相对于该箱主体11的轴支承形成为可相对于箱主体11上下地相对滑动。因此,如后述详细说明那样,开闭闩31兼具与发明所涉及的连结构造相当的功能。
另外,虽然未特别地图示来说明,大型工具收纳箱50中的包括开闭闩71的开闭钩固构造70具有与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中的包括开闭闩31的开闭钩固构造30相同的结构而同样地发挥作用。此外,该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开闭钩固构造70与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开闭钩固构造30相同,在开闭闩71设置有搭指形状72。
然而,在这些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和大型工具收纳箱50配设有连结钩固构造40、80,上述卡止构造40、80用于将在两层叠置时配置于下侧的工具收纳箱与载置于下侧工具收纳箱的上侧的工具收纳箱一体连结。即,该连结钩固构造40、80具有与本发明所涉及的连结构造相当的功能。此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而将两层叠置时的配置于下侧的工具收纳箱称为“下侧箱”,将载置于该下侧配置箱的上侧的工具收纳箱称为“上侧箱”。
即,连结钩固构造40、80大体具备配设于箱主体11、51的连结闩41、81、和作为对象侧的设置于上侧箱的连结凸部16、56。此处,支承于作为下侧箱而配置的箱主体11、51的连结闩41、81通过保持作为对象侧的设置于上侧箱的连结凸部16、56,而以实现上侧箱相对于下侧箱的相对连结的方式发挥作用。例如图5以及图6所示,与上述开闭闩31大致相同,连结闩41构成为,下部以可相对于箱主体11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上部相对于箱主体11摆动,从而保持或者不保持连结凸部16、56,进而实现连结或者连结解除。该连结闩41的上端部形成为与上述开闭闩31的搭指形状32相同的、能够搭放使用者的手指的搭指形状42。连结闩41相对于该箱主体11的轴支承形成为可相对于箱主体11上下地相对滑动。即,该连结钩固构造40、80能够将以层叠的状态上下配置的上下结构相互一体连结。
另外,虽然未特别地图示来说明,大型工具收纳箱50中的包括连结闩81的连结钩固构造80具有与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中的包括连结闩41的连结钩固构造40相同的结构而同样地发挥作用。此外,该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连结钩固构造80与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连结钩固构造40相同,在连结闩81设置有搭指形状82。
另外,上述开闭钩固构造30、70也与该连结钩固构造40、80的例子同样地发挥作用。即,支承于作为下侧箱而配置的箱主体11、51的开闭闩31、71构成为,能够保持作为对象侧的设置于上侧箱的连结凸部17、57。此处,该开闭闩31、71在保持连结凸部17、57的情况下,以实现上侧箱相对于下侧箱的相对连结的方式发挥作用。即,该开闭钩固构造30、70也能够将以层叠状态上下配置的上下结构相互一体连结。
此外,将构成该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开闭钩固构造30(大型工具收纳箱50中为附图标记70)的开闭闩31(大型工具收纳箱50中为71)与连结凸部17(大型工具收纳箱50中为57)之间设定为划分支承部131(大型工具收纳箱50中为531)。该划分支承部131(531)形成为具有与卡止状态的开闭闩31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的外表面,并由在箱主体11(51)中具有厚度的形状形成。因此,这样使外表面在同一平面延展的划分支承部131(531)具有能够充分地承受作用于开闭闩31(71)的力的大小的刚性。
另外,与此相同,将构成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连结钩固构造40(大型工具收纳箱50中为附图标记80)的连结闩41(大型工具收纳箱50中为81)与连结凸部16(大型工具收纳箱50中为56)之间设定为划分支承部132(大型工具收纳箱50中为532)。该划分支承部132(532)形成为具有与卡止状态的连结闩41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的外表面,并由在箱主体11(51)中具有厚度的形状形成。因此,这样使外表面在同一平面延展的划分支承部132(532)具有能够充分地承受作用于连结闩41(81)的力的大小的刚性。
在图13~图15所示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中,安装有与本发明所涉及的带部件相当的肩背带90。该肩背带90是在搬运该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时背在使用者的肩上的、所谓的搬运用带。图13是安装肩背带90时将前侧面102设定为朝向铅垂线上侧的面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立体图。图14是在安装肩背带90时将右侧面105设定为朝向铅垂线上侧的面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立体图。另外,图15是将相连的一个肩背带90安装于四个带环93时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立体图。
然而,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在上述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安装与本发明所涉及的带部件相当的肩背带90。该肩背带90通常与肩背包等所利用的带相同地具有带功能,以便使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成为背在肩上的背挂状态。因此,在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箱主体11和盖体21双方设置有能够安装该肩背带90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接受形状。具体而言,在箱主体11和盖体21双方配设有具有能够供肩背带90穿过的环形状的、作为带接受形状的带环91、93。此外,供该肩背带90穿过的作为带接受形状的带环91、93中的设置于盖体21的带环91也配设于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盖体61。
具体而言,设置于盖体21、61的带环91配设为,在使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或者大型工具收纳箱50形成为背在肩上的状态时,使盖体21、61的上表面101、501成为朝向铅垂线上侧的面。即,该带环91分别配设于盖体21、61的左右的相互对置的侧边。
图9的剖视图表示图3中的IX-IX截面向视,是说明肩背带90穿过带环91的图。如图9所示,带环91从上侧(铅垂方向)朝向右侧(水平方向)被穿过。具体而言,该带环91形成为,在这样穿过肩背带90时,用于穿过肩背带90的开口形状朝向上侧以及右侧。因此,在该带环91的内部,在中间设置引导曲面92,其以使这样的穿过容易地进行的方式发挥作用。
与此相对,设置于箱主体11的带环93配设为,在使该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形成为背在肩上的状态时,使盖体21的侧面102、103、104、105成为朝向铅垂线上侧的面。图10的剖视图表示图3中的X-X截面向视,是说明带环93的穿过形状的图。这些带环93设置于箱主体11的侧面的四个边界角中所有边界角。该带环93分别配设于前后或者左右的相互对置的侧边。图10所示的带环93在内部设置空间形状,并且形成有从后侧到右侧连通的穿过形状。通过这样朝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穿过肩背带90,从而将肩背带90安装于带环93。
此外,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也可以将肩背带90仅穿过设置在箱主体11的侧面的四个边界角的四个带环93中的相互对置的侧边彼此的带环93。即,在图13所示的状态下,能够将前侧面102设定为朝向铅垂线上侧的面,在图14所示的状态下,能够将右侧面105设定为朝向铅垂线上侧的面。并且,如图15所示,也可以将相连的一个肩背带90穿过这四个带环93的全部。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将前侧面102、后侧面103、右侧面104、左侧面105均设定为朝向铅垂线上侧的面。另外,虽然未特别地图示,在将肩背带90穿过设置在盖体21上的带环91的情况下,在使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成为背挂状态时,能够将上表面101设定为朝向铅垂线上侧的面。即,能够将肩背带90穿过这些带环91、93,以便能够将除了通常配置时的底面106以外的五个的面中的至少两个面的任意一个设定为在使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成为背挂状态时朝向铅垂线上侧的面。
在图1以及图2中,以在高度方向上成为两层的方式,在相当于通常配置的下侧箱的大型工具收纳箱50上叠置相当于通常配置的上侧箱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此处,开闭钩固构造70以及连结钩固构造80将这些以两层叠置的上下配置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以及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上下结构相互一体连结。此处,在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前侧面502以及后侧面503配设搭手用凹部65,为了能够在解除了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和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基于开闭钩固构造70以及连结钩固构造80的连结后拿起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该搭手用凹部65以可供使用者的手指(手)勾住的方式发挥作用。在解除了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连结的情况下,该搭手用凹部65以将使用者的手勾在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上的方式发挥作用。具体而言,该搭手用凹部65具有以朝向内侧(收纳侧)的凹形状被切口的形状,以便使用者能够将手指勾在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底面106上。
即,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盖体61中的面向前侧面502以及后侧面503面的外缘部位,设置搭手用凹部65,该搭手用凹部65具有向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内侧(收纳侧)深入的凹形状。通过该搭手用凹部65,能够使配置于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上侧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底面106一部分露出。通过该搭手用凹部65而露出一部分的底面106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勾住使用者的手的握持部位18而形成。该握持部位18是应被使用者的手勾住的部位,在该握持部位18设置有凹凸形状的纹理19。该纹理19形成为与设置于上述手柄35的表面的凹凸形状的纹理36大致相同,使用者通过触感能够识别出应勾住使用者的手指(手)的握持部位18。即,在通过搭手用凹部65而被使用者的手勾住的握持部位18设置有纹理19,该纹理19形成为使用者通过触感来相对于工具收纳箱10的其它底面106而识别出握持部位18的识别形状。这样,握持部位18形成为,相比于设置该握持部位18的工具收纳箱10的底面106的其它外周面,通过与其它外周面进行比较而能够识别出该握持部位18。此外,在图8所示的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底面506也设置有与设置于该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底面106的握持部位18相同的、形成纹理59的握持部位58。
该搭手用凹部65相当于在拿起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时以能够勾住使用者的手的方式发挥作用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搭手部。另外,设置有搭手用凹部65的前侧面502相当于沿着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与大型工具收纳箱50重叠配置时的高度方向延展的一个侧面。另外,设置有搭手用凹部65的后侧面503相当于配置于与沿着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与大型工具收纳箱50重叠配置时的高度方向延展的一个侧面相反侧的另一个侧面。这样地设置于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前侧面502与后侧面503双方的搭手用凹部65使供使用者的手指(手)钩住的握持部位18露出,将使用者的手指(手)勾在该握持部位18上,从而拿起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此外,在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也在盖体21配设有与该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搭手用凹部65相同的搭手用凹部25。
另外,如图3以及图7所示,上述工具收纳箱10、50的盖体21、61中的左右两侧的侧端边缘27、67形成为具有进行圆倒角而形成的曲面形状。例如图3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所示,若这样相互对置的左右两侧的侧端边缘27彼此形成为具有进行圆倒角而形成的曲面形状,则在将上述工具收纳箱10、50作为下侧箱配置并在其上侧作为上侧箱而载置其它工具收纳箱10、50时,上述侧端边缘27发挥决定该上侧箱的位置时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在并排载置上侧箱时,能够以抵在该侧端边缘27上并排的上侧箱的底面106的角部位来使该上侧箱朝向正确的位置的方式进行引导。
另外,如图3以及图7所示,在上述工具收纳箱10、50设置有捆扎配设构造45、85,上述捆扎配设构造45、85用于例如在产品出厂时将盖体21、61固定保持于箱主体11、51。图11是表示图7中的XI-XI截面向视的剖视图。例如图7的大型工具收纳箱50所示,该捆扎配设构造85利用荷包锁K将盖体61捆扎于箱主体51。该捆扎配设构造85是用于这样利用荷包锁K将盖体61捆扎于箱主体51、或者未特别地图示的利用例如由聚丙烯树脂成型的固定扎带(登录商标)等捆扎带将盖体61捆扎于箱主体51的构造。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在箱主体51和盖体61设置有上下相互贯通的孔形状851、852。在这样设置的孔形状851、852中插入荷包锁K、未图示的捆扎带而将盖体61捆扎于箱主体51。在这样将盖体61捆扎于箱主体51的情况下,能够防止随便地相对于箱主体51而打开盖体61。此外,在该捆扎配设构造85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引导捆扎带、荷包锁的穿过的引导倾斜形状863。与此相对,在该捆扎配设构造85的上侧部分形成有可收纳捆扎带的捆扎部分的空间864。
另外,在该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捆扎配设构造85、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底面106设置有捆扎带的避让形状,该避让形状用于抑制安装于这样的捆扎配设构造85的捆扎带朝外部的突出。作为该捆扎带的避让形状,例如是设置于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底面106的收纳台阶部37。若通过该收纳台阶部37的阶梯差形状避让上述那样地捆扎的捆扎带,则在保管安装了捆扎带的工具收纳箱时,只要确保箱形空间的容量即可,而无需在该工具收纳箱中扩大收纳空间,从而有利于工具收纳箱的保管。
另外,如图4所示,在该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设置有排水孔47、48,上述排水孔47、48以即使因降雨等而导致水浸入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也不会积水而将水排出到外部的方式发挥作用。具体而言,附图标记47的排水孔是用于为了使水不蓄积在捆扎配设构造45而将水排出的孔。另外,附图标记48的排水孔是用于将水从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底面106排出到外部的孔。另外,如图8所示,在大型工具收纳箱50也设置有与图4所示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排水孔47、48相同的排水孔88。另外,图12是表示图7中的XII-XII截面向视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在设置于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内部的减厚形状79(轻型化或者树脂气孔对策)设置有排水孔87。另外,如图11所示,也可以形成为在该减厚形状79收纳各种工具用的工具头B。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面向外部开口的减厚形状79作为可收纳工具头B的空间发挥作用。能够使由该减厚形状79形成的空间形成为由封盖部件99关闭的空间,能够在这样封闭的空间中收纳工具头。
根据上述分层组装状态的工具收纳箱W,能够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即,根据上述分层组装的工具收纳箱W(10、50),在下侧的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前侧面502与后侧面503双方设置搭手用凹部65,因此能够在拿起上侧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时勾住使用者的手。因此,能够从像叠箱那样地多个叠置的工具收纳箱10、50中的下侧的大型工具收纳箱50容易地分离并拿起上侧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
另外,根据上述分层组装的工具收纳箱W(10、50),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搭手用凹部65形成为具有向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收纳侧深入的凹形状,因此能够形成搭手用凹部65而不会在配设该搭手用凹部65的侧面形成突出形状。因此,能够配设搭手用凹部65而不使侧面突出,从而能够在与现有的配置空间相同的配置空间配置工具收纳箱W(10、50)。
另外,根据上述分层组装的工具收纳箱W(10、50),通过使其相对于配设在箱主体51的上侧并且打开、关闭箱主体51的内部的盖体61而形成凹形状来配设搭手用凹部65,因此,能够形成搭手用凹部65而不对收纳电动工具的范围造成影响。因此,能够形成搭手用凹部65并且良好地确保电动工具的收纳区域。
另外,根据上述分层组装的工具收纳箱W(10、50),在通过搭手用凹部65而被使用者的手勾住的握持部位18设置有使用者通过触感能够识别出握持部位18的纹理19,因此,使用者通过触感能够识别使用者应勾住的手的握持部位18。因此,无需进行使用者勾住手时的视觉确认,可提高勾住手时的便利性。
另外,根据上述分层组装的工具收纳箱W(10、50),握持部位18设置于通过配设于下侧的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搭手用凹部65而露出至外部的、配置于上侧的普通工具收纳箱10的底面106,因此,通过支承普通工具收纳箱10的底面106,能够拿起普通工具收纳箱10。因此,无需重新形成用于相对于下侧的大型工具收纳箱50而分离并拿起上侧的普通工具收纳箱10的形状,就能够分离并拿起该上侧的普通工具收纳箱10。另外,握持部位18设置有与其它外周面相比而形成为可识别形状的纹理19(凹凸形状),因此,使用者通过触摸握持部位18的识别形状,能够识别拿起普通工具收纳箱10时握持部位18,较为便利。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那样地变更适当方面而构成。
即,对于上述工具收纳箱而言,作为收纳在该工具收纳箱的内部的动力工具,列举安装充电式电池的电动工具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作为收纳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工具收纳箱的内部的动力工具,不限定于该例,也可以是使用压缩空气而不是动力源作为电力等适当地构成的动力工具。
另外,作为在上述高度方向上叠置的工具收纳箱的分层组装,不限定于上述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与大型工具收纳箱50的两层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两层或者三层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在这样将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以两层或者三层层叠组装的情况下,这些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通过开闭钩固构造30以及连结钩固构造40而一体地连结。此外,在这样层叠组装了多个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情况下,利用配置于下侧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搭手用凹部25确保配置于上侧且被使用者的手勾住的普通型工具收纳箱10的握持部位18。

Claims (5)

1.一种工具收纳箱,该工具收纳箱能够分层组装,以能够在高度方向上重叠地配置的方式构成,并具备连结构造,该连结构造将这样在高度方向上重叠地配置的上下结构一体地连结,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重叠配置时的高度方向延展的一个侧面和与该一个侧面配置于相反侧的另一个侧面,配设有搭手部,在拿起该工具收纳箱时,该搭手部以能够勾住使用者的手的方式发挥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收纳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搭手部形成为,具有向该工具收纳箱的收纳侧深入的凹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收纳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箱主体,其能够在内部收纳动力工具;和盖体,其配设于该箱主体的上侧并且开闭该箱主体的内部,
通过将所述凹形状形成于所述盖体来配设所述搭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具收纳箱,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搭手部而被使用者的手勾住的握持部位设置有识别形状,该识别形状用于使该使用者通过触感来相对于所述工具收纳箱的其它外周面而识别出该握持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具收纳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握持部位相对于通过所述搭手部而露出至外部的、配置于上侧的该工具收纳箱进行设置,所述搭手部相对于在高度方向上重叠配置的上下的该工具收纳箱中的、配置于下侧的该工具收纳箱进行配设,
所述识别形状设定为,与设有该握持部位的该工具收纳箱的其它外周面相比具有凹凸形状,通过使用者触摸该识别形状的触感而能够相比于该其它外周面识别出该握持部位。
CN 201320052925 2012-04-25 2013-01-30 工具收纳箱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4147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0158A JP5836877B2 (ja) 2012-04-25 2012-04-25 工具収納ケース
JP2012-100158 2012-04-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41473U true CN203141473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522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52925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41473U (zh) 2012-04-25 2013-01-30 工具收纳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36877B2 (zh)
CN (1) CN203141473U (zh)
DE (1) DE202013003741U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7368B (zh) * 2014-06-20 2015-03-21
CN109476011A (zh) * 2016-07-13 2019-03-15 Bs系统有限及两合公司 能堆叠的系统容器
US11884456B2 (en) 2020-09-25 2024-01-30 Techtronic Cordless Gp Tool storage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15159A1 (de) * 2013-08-01 2015-02-05 Atec Innovation Gmbh Behältersystem für Werkzeug
US9393684B2 (en) 2014-04-01 2016-07-19 Meridian International Co., Ltd. Toolbox
JP6362978B2 (ja) * 2014-09-19 2018-07-25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源装置
JP2017039194A (ja) 2015-08-21 2017-02-23 株式会社マキタ 工具収納ケース
DE102016112855A1 (de) 2016-07-13 2018-01-18 Bs Systems Gmbh & Co. Kg Stapelbarer Systembehälter
DE102016112853A1 (de) 2016-07-13 2018-01-18 Bs Systems Gmbh & Co. Kg Stapelbarer Systembehälter
FI3582669T3 (fi) * 2017-04-11 2023-04-06 Festool Gmbh Sovitinrunko, kokoonpano ja imulaitteisto
DE102017128493B3 (de) 2017-11-30 2018-08-16 Bs Systems Gmbh & Co. Kg Stapelbarer Systembehälter und Transportsystem
JP6661701B2 (ja) * 2018-06-25 2020-03-1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源装置
USD918580S1 (en) 2018-08-07 2021-05-11 Bs Systems Gmbh & Co. Kg Transport case
CN109822531A (zh) * 2019-04-01 2019-05-31 苏州首控光伏电力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变电站运维工具箱
DE102020104512B3 (de) 2020-02-20 2021-01-07 Bs Systems Gmbh & Co. Kg Gürteladapter und Haltesystem umfassend einen Gürteladapter und ein Trägerelement
MX2021012107A (es) 2020-10-07 2022-04-08 Werner Co Contenedor de almacenamiento con desague integrado.
US20230278191A1 (en) 2022-03-04 2023-09-07 Meridian International Co., Ltd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module, storage box and storage box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900082U1 (de) * 1999-01-05 1999-04-08 Lee Pei Ling Verschlußvorrichtung für einen Werkzeugbehälter
DE10163439A1 (de) * 2001-12-21 2003-07-10 Bosch Gmbh Robert Koffer, insbesondere Werkzeugmaschinenkoffer
JP2004091207A (ja) * 2001-12-27 2004-03-25 Gifu Plast Ind Co Ltd 分別収集容器
JP2004331185A (ja) * 2003-05-09 2004-11-25 Sanhoresuto Kasei Kogyo Kk Iwate Kojo 保冷箱
JP2005220642A (ja) * 2004-02-06 2005-08-18 Noyasu Seiga Kk 瓦用通函
JP5105188B2 (ja) 2008-09-12 2012-12-19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収納ケース
JP2010260625A (ja) * 2009-05-11 2010-11-18 Makita Corp 箱体及びその段積み構造
JP5666249B2 (ja) 2010-11-04 2015-02-12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音声出力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7368B (zh) * 2014-06-20 2015-03-21
CN109476011A (zh) * 2016-07-13 2019-03-15 Bs系统有限及两合公司 能堆叠的系统容器
US11884456B2 (en) 2020-09-25 2024-01-30 Techtronic Cordless Gp Tool storage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26622A (ja) 2013-11-07
JP5836877B2 (ja) 2015-12-24
DE202013003741U1 (de) 2013-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41473U (zh) 工具收纳箱
CA2634571C (en) Stacking tower assembly
CN203185323U (zh) 工具收纳箱
CN106551485A (zh) 便携用箱
TWM478591U (zh) 工具箱結構
KR20100113530A (ko) 다수의 연결된 팩을 구비한 용기
KR200398276Y1 (ko) 물품 포장용 상자
JP3162210U (ja) 収納ボックス
KR200468138Y1 (ko) 손잡이 일체형 포장박스
CN201534627U (zh) 包装外箱
KR101420287B1 (ko) 수납기능이 구비된 포장박스
KR20120015205A (ko) 손잡이가 일체로 형성된 포장박스
KR200468696Y1 (ko) 개폐 측면 폐쇄형 포장상자
CN206511262U (zh) 一种发动机壳体吸塑包装结构
CN215362894U (zh) 一种鲁班盒
JP3182860U (ja) 包装用容器
RU2607763C2 (ru) Упаковка для табачных изделий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упаковки
CN208181682U (zh) 一种集展示和保护为一体的智能门锁包装盒
US10646989B2 (en) Tool part container
CN206150683U (zh) 一种可折叠行李箱
JP3192735U (ja) 二つ折り財布
CN208393806U (zh) 一种多方位展示条盒
JP3125368U (ja) 財布
JP3115392U (ja) カセットに収納したパチンコ景品の計数兼保管器具
CN205837402U (zh) 包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